【精品解析】浙江省温州市第十二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温州市第十二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

资源简介

浙江省温州市第十二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
1.(2024八上·温州期中)朔门古港遗址证实瓯江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在如图所示的水循环中,瓯江流入东海属于(  )
A.③地表径流 B.②降水 C.④地下径流 D.①水汽输送
2.(2024八上·温州期中)虽然地球表面大部分都被水覆盖,但实际上水资源匮乏,这是因为地球上可供我们直接利用的水只有(  )
A.河流水、埋藏较深的地下淡水、固体冰川
B.河流水、固体冰川、土壤水
C.河流水、固体冰川、淡水湖泊水
D.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埋藏较浅的地下淡水
3.(2024八上·温州期中)亚运会上运动场馆的花园地下隐藏着雨水循环系统——地下“毛细血管”,雨水依次通过鹅卵石和土工布最后汇聚到回收系统,回收后可用作场馆用水。鹅卵石和土工布对雨水的作用与下列操作作用相似的是(  )
A.沉淀 B.过滤
C.蒸发 D.蒸馏
4.(2024八上·温州期中)我国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科学原理,传统工艺品“走马灯”(如图)利用了对流原理。当下方蜡烛点燃时,叶轮旋转,并带动纸筒转动,从而产生“走马”的效果。下列关于蜡烛点燃后,走马灯内的空气流动方向正确的是(  )
A. B.
C. D.
5.(2024八上·温州期中)如图所示是一种水翼船,船体下安装了水翼。当在高速航行时,水面下的水翼会使船体整体抬高从而减小水对船体的阻力。则水翼安装正确的是(  )
A.
B.
C.
D.
6.(2024八上·温州期中)小联设计了一个“影响物质溶解能力的因素”的实验方案,实验结果如下,从表格分析可知,影响物质溶解能力大小的因素是(  )
温度 溶质 溶剂 实验结果
20℃ 碘2g 酒精10g 全部溶解
20℃ 碘2g 水10g 部分溶解
A.温度 B.溶质的性质 C.溶剂的性质 D.溶液的质量
7.(2024八上·温州期中)如图是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改变
B.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为原子,原子不能再分
C.水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D.水分子由氢气和氧气构成
8.(2024八上·温州期中)如图是北半球某地区的海平面等压线图,根据此图能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
A.影响A处的天气系统是低压 B.B处的天气特点是晴朗干燥
C.图中C地将会出现降雨、降温 D.D处的风向为东南风
9.(2024八上·温州期中)小明在装有足量水的烧杯中加入少量蔗糖(“”表示蔗糖分子),充分搅拌后形成溶液。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
A. B. C. D.
10.(2024八上·温州期中)运动会场地上,宣传标语挂在气球下,下图中正确表示气球所受浮力的方向的是(  )
A. B.
C. D.
11.(2024八上·温州期中)在学校科技节中,小科制作了一个“天气瓶”。该天气瓶通过樟脑在酒精溶液中的溶解情况反映温度变化。如图为该天气瓶在三种不同气温下的状况,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瓶中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甲>乙>丙
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丙
D.樟脑在酒精溶液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12.(2024八上·温州期中)工业上采用蒸发液态空气,利用空气中氧气、氮气和氩气的沸点不同,使其在不同的温度下汽化,再冷凝,从而将各种气体分离出来(如图所示)。在蒸发液态空气时,首先被汽化的气体是(  )
A.氧气 B.氢气 C.氮气 D.无法确定
13.(2024八上·温州期中)如图所示,把一根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通过橡皮塞插入装有红色水的玻璃瓶中,从管口向瓶内吹入少量气体后,瓶内的水沿玻璃管上升的高度为h。把这个自制气压计从1楼带到5楼的过程中(对瓶子采取了保温措施),观察到管内水柱的高度发生如表所示的变化,根据实验现象,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
楼层 1 2 3 4 5
管内与瓶内水面的高度差/厘米 5 5.3 5.7 6 6.3
A.水柱高度h增大,说明大气压减小
B.往瓶内吹气后,瓶内气压小于瓶外大气压
C.上楼的过程中,给瓶子保温是为了避免温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D.水柱高度h越大,瓶内、外的气体压强差越大
14.(2024八上·温州期中)太空电解水的原理是利用电解技术将飞船废水中的水分和氧气分离出来,装置如图,供水膜能保证只有水分子通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通过供水膜得到的水为纯净物
B.水中添加电解质能增强水的导电性
C.气体b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导管a、b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约为1:2
15.(2024八上·温州期中)学校开展自制潜水艇的项目化学习,某小组演示潜水艇的浮沉情况如图所示。0点开始向含有少量水的水舱内注水,潜水器开始下沉;A点开始将水舱中的水向外排出;B点潜水艇顶端恰好到达水面;C点潜水器弧形部分恰好露出水面;D点为潜水器最后停在水面的位置。此过程中潜水艇所受浮力的变化情况表示正确的是(  )
A. B.
C. D.
16.(2024八上·温州期中)我市某日天气预报信息如下:“气温24-31℃;阴有小雨;东风2级;湿度……。”
(1)天气现象通常发生在大气层的   层。
(2)该日最高气温出现在哪个时间?   。
(3)湿度由干湿球湿度计进行测量,如图1,根据两温度计的示数,对照下表可知该时刻空气中的相对湿度为   。
相对湿度 干球温度 干湿差
1.0℃ 2.0℃ 3.0℃ 4.0℃
15.0℃ 90% 80% 70% 61%
20.0℃ 91% 82% 74% 66%
25.0℃ 92% 83% 76% 68%
30.0℃ 93% 86% 79% 73%
(4)晴朗无风的天气有利于火箭发射,根据图2中所示文昌和酒泉的地理位置,判断夏季火箭发射次数较多的应是何地,并说明理由   。
17.(2024八上·温州期中)合格的牛奶营养丰富,牛奶密度越大品质越好。小联通过测定密度来比较甲乙两种牛奶品质,他用一根下端密封的吸管,在下端绕上一段细铁丝,并在吸管画上刻度,制成一支密度计,如图1所示。
(1)牛奶属于   (选填“溶液”、“悬浊液”或“乳浊液”);
(2)请简述如何确定密度计的刻度线位置   ;
(3)分别将自制密度计浸入牛奶甲和牛奶乙中,静止后如图2所示。则品质较高的牛奶为是   ;
(4)使用中,发现细铁丝(体积不能忽略)容易滑落,于是他取下铁丝,置于吸管内,再次测量这一杯牛奶密度,则测得密度与原来相比是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8.(2024八上·温州期中)海水中含有氯化钠等可溶性物质和少量细小泥沙颗粒。海水晒盐是获取食盐的途径之一,小联同学模拟海水晒盐的部分实验流程如图甲所示。
(1)ABC三杯盐水中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   。
(2)在该实验中,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
(3)如图乙所示为食盐的溶解度曲线,时饱和食盐水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4)结合图乙说明“冷却热饱和溶液法”不适合食盐提取的原因   。
19.(2024八上·温州期中)盐水选种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巧妙的挑选种子的方法。盐水的浓度越大密度越大,把种子放在一定浓度的盐水里,有些种子沉在水底,有些漂浮在液面,利用浮力把饱满种子筛选出来。小联使用量筒、天平等器材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盐水200g进行盐水选种模拟实验,配制过程如图所示:
(1)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为   (填序号)。
(2)取水时选用量筒的最佳量程是___________。
A.100mL B.200mL C.500mL D.1000mL
(3)用盐水选出的饱满的种子是   (填“沉在水底”或“漂浮在液面”)的种子。
(4)小联用配制的盐水进行选种,发现选出的种子混入少量不够饱满的种子,经过检测发现是配制的盐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
A.盐中含有一些可溶性杂质 B.用于溶解的烧杯内壁有水珠
C.称量时盐和砝码位置放反 D.配好溶液装瓶时洒出了一些
20.(2024八上·温州期中)小联在劳动课上学到一项厨艺技能,如图所示,将鸡蛋打在碗中,捏一下矿泉水瓶,然后瓶口对准蛋黄,一松手,蛋黄“跑进”瓶内,使蛋黄和蛋清分离。针对这个现象,小联与同学们进行讨论。
(1)大家一致认为蛋黄是受到   作用而“跑进”瓶内的;
(2)同学经分析后概括出以下思维模型:
思维模型中的“?”处应填   ;(选填“开放”或“密闭”)
(3)根据思维模型,瓶口对准蛋黄,松手时是通过   的方式“减小空间内气压”;
(4)下列现象中,减小气压原理与“蛋黄进瓶”相同的是___________。
A.吸盘“吸”在瓷砖上
B.注射器抽取药水
C.拔火罐
D.马德堡半球实验
21.(2024八上·温州期中)小联在探究“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时,利用一个长方体铝块、弹簧测力计、溢水杯、小烧杯和细绳等器材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探究。
(1)根据实验数据可知,图②中长方体铝块所受到的浮力为   N;
(2)当测力计示数A1、B1、A2、B2、A3、B3满足关系   时,得出物体所受到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
(3)通过该实验小联还得出“物体未完全浸没时,所受的浮力大小跟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同学小科认为该结论是错误的,并用现有的器材进行实验证明,请你写出简要实验方案   。
22.(2024八上·温州期中)秋季是流感高发季节,我们要做好清洁工作,预防流感。
“84”消毒液规格
主要成分 次氯酸钠
含量 5%
剂型 液体
总量 500mL
(1)“84”消毒液是常用的消毒液,市场上销售的“84”消毒液规格如表所示。若要配制质量分数为0.5%的消毒液16千克,需要该消毒液多少千克?
(2)流感是可以通过空气传播的传染病,在转运流感病人时,使用负压救护车减少了传染的机会。负压救护车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已知某负压救护车的面积上受到的内外气体压力差为18N,则车内气压为   Pa。(大气压取)
23.(2024八上·温州期中)在学习“沸点与气压的关系”的课堂上,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一】用酒精灯加热烧瓶中的水(如图甲),测量并记录不同时间水的温度,绘制成图丙。
由图丙可知,当时烧瓶内气压   1个标准大气压(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实验二】烧瓶中的水沸腾后移去酒精灯,水停止沸腾;稍后将带有密封橡皮塞的大注射器接到烧瓶口上(如图乙),向外拉注射器活塞,看到水重新沸腾。实验表明:   。
【应用】使用压力锅煮食物比普通的锅有较高的温度,压力锅的结构如图所示,请你解释压力锅在加热时,里面的水能维持一个比较稳定且较高温度的原因   。
24.(2024八上·温州期中)科学小组进行“制作浮力秤”的项目化学习,利用装有水的透明大筒、剪去底部,瓶身为圆柱形的塑料瓶、4个50g钩码、金属块、刻度尺、记号笔等器材设计并制作了一个“浮力秤”(如图所示)。
Ⅰ、制作过程如下:将装有配重金属块的去底塑料瓶头朝下放入大筒内,使其始终竖直漂浮在水面上,用记号笔将对应质量的刻度标在瓶壁上。具体做法为:①标定“0g”刻度:使塑料瓶漂浮在透明大筒的水里,用记号笔在瓶外壁上画出此时水面的位置,即为“0g”刻度。②标定“50g”刻度:在①操作后,往瓶内加入50g钩码一个,用记号笔在瓶外壁上画出此时水面的位置,即为“50g”刻度。③依次类推:标定“100g”“150g”“200g”等刻度。
Ⅱ、记录数据如下:用刻度尺量出每条刻度线到瓶底的距离(例如:图中“0g”刻度线到瓶底的距离为9.80cm),记在表格中。
实验序号 刻度线 刻度线到瓶底的距离(cm)
1 0g 9.80
2 50g 7.80
3 100g 5.79
4 150g 3.81
5 200g 1.80
Ⅲ、为了进一步完善作品,同学们制定了如下的评价量表:
自制“浮力秤”评价量表(部分)
评价指标 优秀 良好 待改进
指标一:精度 每隔1cm的两条刻度线代表的质量差值小于20g 每隔1cm的两条刻度线代表的质量差值在20g到50g之间 每隔1cm的两条刻度线代表的质量差值大于50g
指标二:量程 最大可测量300g以上的不规则形状物体 最大可以测量200-300g的规则形状的物体 最大可以测量200g以内的规则形状的物体
……
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该浮力秤利用的原理是:物体漂浮时,   ;
(2)根据表中实验序号1和2中的数据估算塑料瓶的底面积;(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科学小组的浮力秤在“指标一”中被评为良好,若要达到优秀,且量程不变,你的改进建议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水循环的基本环节包括蒸发(包括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瓯江流入东海,即水在地表流动,因此属于③地表径流,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2.【答案】D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
【解析】【分析】根据地球上水资源分布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地球上的水资源储量很大,但是大多数都是海水,淡水资源十分有限。其中冰川水、深层地下水难以利用,能够被人们直接利用的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埋藏较浅的地下淡水,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3.【答案】B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过滤操作用于分离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鹅卵石和土工布相当于滤纸,对雨水的作用是过滤,
故选B。
4.【答案】A
【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解析】【分析】热空气密度小上升,冷空气密度大下降,根据气体对流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题意客舟,蜡烛燃烧时,加热烛焰上方的空气,气体的密度变小向上运动,推动纸风车和固定在转轴上的纸马转动,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5.【答案】B
【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解析】【分析】流体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根据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分析判断。
【解答】AD.根据图片可知,两个水翼相反放置,则水翼受到水的压力相反,二者相互抵消,则对船体不会产生向上的升力作用,故AD不符合题意;
B.两个水翼都是上面弧形,下面平面,水经过上方流速大于下方流速,则上方压强小于下方压强,水对船体产生一个向上的升力作用,故B符合题意;
C.与B中相反,水对船体产生一个向下的压力作用,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答案】C
【知识点】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解析】【分析】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影响物质溶解能力大小的因素即可。
【解答】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其它条件相同,只有溶剂的种类不同,所以这里影响物质溶解能力的因素应该是溶剂的性质。
故选C。
7.【答案】B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AB.根据图片分析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变化即可;
CD.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
【解答】A. 根据图片可知,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和数目都发生改变,故A错误;
B. 根据图片可知,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为原子,原子不能再分,故B正确;
C. 水是水分子构成的,一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故C错误;
D. 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故D错误。
故选B。
8.【答案】C
【知识点】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风
【解析】【分析】A.将A处气压与周围气压比较即可;
B.气压高,天气晴朗;气压低,阴雨连绵;
C. 冷锋过境前的天气: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晴朗;过境时的天气:出现阴天、大风、降温、雨雪,气压升高等天气(雨区在冷锋锋后);过境后的天气: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D.根据气流的流向和地球偏转力的影响分析。
【解答】A.根据图片可知,A处的气压比周围都高,应该为高压,故A错误;
B.B处气压比周围都低,应该为低压,表现为气流上升,在此控制之下,天气阴雨,故B错误;
C.根据图片可知,由于C处位于冷锋锋前,冷锋过境会产生降温、阴雨、大风等天气,故C正确;
D.根据气流总是从高压流向低压,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转,可以判定出此时D处的风向为西南风,故D错误。
故选C。
9.【答案】C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分析】根据溶液的均一性和稳定性解答。
【解答】蔗糖溶于水形成溶液,而溶液具有均一性,即蔗糖分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将会均匀分散到水分子之间,
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10.【答案】A
【知识点】浮力产生的原因
【解析】【分析】根据浮力方向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无论在什么位置,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答案】B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A.如果溶液存在未溶的晶体,那么溶液肯定饱和;否则,无法判断溶液是否饱和;
BC.加入物质的质量是一定的,则析出晶体越多,那么溶质越少;
D.根据图片分析樟脑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
【解答】A.根据图片可知,甲瓶中的溶液底部没有晶体析出,则无法判断甲溶液是否饱和,故A错误;
BC.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乙<丙,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关系为:甲>乙>丙,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关系为甲>乙>丙,故B正确、C错误;
D.根据图片可知,温度越低,溶液的底部析出的晶体越低,说明樟脑在酒精溶液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D错误。
故选B。
12.【答案】C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解析】【分析】沸点越低的气体,在由液体转化成气体时,越易变成气体。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氮气的沸点最低,则氮气由液体变成气体时更容易,即首先汽化的是氮气。
故选C。
13.【答案】B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
【解析】【分析】ABD.对水柱静止进行受力分析,结合平衡力的知识,液体压强公式对大气压强的变化分析判断即可;
C.当温度改变时,瓶内气压也会发生改变,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BD.根据图片可知,当水柱高度不变时,瓶内的气压p内=p水+p大气,此时瓶内气压大于瓶外大气压强。竖直玻璃管中的水位将上升,则水柱压强增大,而大气压强变小,此时内外气压差变得,故B错误符合题意,而A、D正确不合题意;
C.由于热胀冷缩会引起玻璃管中水柱的变化影响实验结果,所以在拿着它上下楼时,应保持瓶中的水的温度不变,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4.【答案】D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A.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
B.水中自由移动的电荷可以帮助水导电;
C.氧气能够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根据水的电解实验中的现象判断。
【解答】A .根据题意可知,通过供水膜得到的水只有水分子通过,为纯净物,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 .纯水为绝缘体不能导电,而水中添加电解质能增强水的导电性,有利于电解,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 .水通电时,负极产生氢气,正极产生氧气,那么气体b是是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 .水通电时,导管 a 连接电源负极产生的是氢气,导管 b 连接电源正极产生的是氧气,气体体积之比约为 2∶1,不是 1∶2,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5.【答案】A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当潜水艇整个在水下时,浮力最大,而由于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所以只要未露出水面,浮力不变;露出水面的过程浮力在变小;漂浮在水中时浮力最小,浮力等于重力。
【解答】从0到B过程中,潜水艇还未露出水面,故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浮力不变;B点开始露出水面,从B到C过程中排开水的体积变小,浮力变小,由于潜水艇顶部是圆弧形的,若潜水艇匀速露出水面,则排开水的体积减小的会越来越快,直到圆弧部分全部露出水面;
从C到D过程则是排开水的体积均匀减小,所以浮力也是均匀减小;
D点处于静止,之后浮力不再变化,浮力等于潜水艇自身重力。
综上分析可知,图像A正确。
故答案为:A。
16.【答案】(1)对流
(2)午后2时(14时2分)
(3)76%
(4)酒泉,文昌受季风影响,地处海边,雨水多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1)对流层空气以对流运动为主,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2)一天中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
(3)根据图1确定干湿温度计的干球温度和湿球温度,计算出温度差,进而得到相对湿度;
(4)根据图2确定两个位置的气候特点即可。本题以我国卫星发射地分布图及温度计为材料,涉及大气层,气温日变化,温度计的读数,卫星发射的时间及原因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调动及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素养。
【解答】(1)天气现象通常发生在大气层的对流层;
(2)该日最高气温 31℃ 出现在午后2时;
(3)根据图片可知,干球温度为25℃,湿球温度为22℃。干湿差为3.0℃,对照下表可知该时刻空气中的相对湿度为76%。
(4)根据图片可知,酒泉位于西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候干旱,降水少,晴天多,夏季火箭发射次数较多;文昌受季风影响,地处海边,雨水多,夏季火箭发射次数较少。
(1)天气现象通常发生在大气层的对流层,该层空气以对流运动为主,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2)一天中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该日最高气温 31℃ 出现在午后2时。
(3)由干湿球湿度计可知,干球温度为25℃,湿球温度为22℃。干湿差为3.0℃,对照下表可知该时刻空气中的相对湿度为76%。
(4)由材料可知,晴朗无风的天气有利于火箭发射,酒泉位于西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候干旱,降水少,晴天多,夏季火箭发射次数较多;文昌受季风影响,地处海边,雨水多,夏季火箭发射次数较少。
17.【答案】(1)乳浊液
(2)使密度计竖直漂浮在水中,稳定后,在水位线画上1g/cm3
(3)乙
(4)偏小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分析】(1)溶液的分散质为可溶性物质,悬浊液的分散质为不溶性的固体颗粒,乳浊液的分散质为不溶性的小液滴;
(2)当密度计在液体中漂浮时,液面所对的刻度值就是液体的密度;
(3)根据漂浮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比较牛奶的密度大小即可;
(4)根据漂浮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比较铁丝放入吸管内后浸入液体的深度变化,进而确定测量值的变化即可。
【解答】(1)纯牛奶为不溶于水的液体,因此形成乳浊液。
(2)根据题意可知,将密度计置于水中使其处于竖直漂浮状态,稳定后,用笔在密度计上标记此时水面位置O,O位置处的刻度值为水的密度值1.0g/cm3。
(3)根据题意可知,密度计始终漂浮,则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由于它的重力保持不变,因此它受到的浮力保持不变。由阿基米德原理知道,密度计在乙中排开液体的体积较小,则乙的密度较大,品质较高。
(4)根据题意可知,细铁丝在外面时和在里面时,密度计的总重力不变。
根据漂浮条件F浮力=G总知道,它们受到的总浮力不变。
由阿基米德原理知道,它们排开液体的体积相等。
当细铁丝在外面时,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铁丝的体积与玻璃管排开液体的体积之和;
而铁丝在里面时,只有玻璃管排开液体。
比较知道,玻璃管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大,即液面所对的刻度靠上,即测出密度偏小。
(1)纯牛奶为不溶于水的液体与水混合而成的,因此为乳浊液。
(2)密度计的制作原理是利用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将密度计置于水中使其处于竖直漂浮状态,稳定后,用笔在密度计上标记此时水面位置O,O位置处的刻度值为水的密度值1.0g/cm3。
(3)密度计始终漂浮,则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即浮力保持不变。由知道,当浮力相同时,密度计在乙中排开液体的体积较小,则乙的密度较大,品质较高。
(4)细铁丝在外面时和在里面时,密度计的总重力不变,根据F浮力=G总知道,它们受到的总浮力不变。由知道,它们排开液体的体积相等。当细铁丝在外面时,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铁丝的体积与玻璃管排开液体的体积之和;而铁丝在里面时,只有玻璃管排开液体。比较知道,玻璃管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大,即液面所对的刻度靠上,即测出密度偏小。
18.【答案】(1)B、C
(2)引流
(3)26.5%(26%——26.6%两个数之间任何一个数都可以)
(4)食盐的溶解度随温度的改变变化很小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如果溶液中存在未溶的晶体,那么溶液肯定饱和;
(2)根据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用途解答;
(3)根据图乙确定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然后根据“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即可;
(4)根据图像确定食盐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即可。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B烧杯中有未溶解的盐,则为饱和溶液。C烧杯中的溶液是B烧杯中未溶解的盐滤出得到,则该溶液为饱和溶液,故答案为:BC。
(2)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3)根据图乙可知,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则此时饱和食盐水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6.5%。
(4)根据表格数据可知,食盐的溶解度随温度的改变变化很小,因此不适合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提取食盐。
(1)B烧杯中有未溶解的盐,该烧杯中的溶液为饱和溶液,将B烧杯中未溶解的盐滤出,得到C烧杯中的溶液,则该溶液为饱和溶液,故填BC。
(2)在该实验中,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3)如图乙所示为食盐的溶解度曲线,时饱和食盐水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6.5%。
(4)结合图乙说明“冷却热饱和溶液法”不适合食盐提取的原因是盐的溶解度随温度的改变变化很小,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物质,一般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使溶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
19.【答案】(1)②①⑤③④
(2)B
(3)沉在水底
(4)A;B;C
【知识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1)根据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过程解答;
(2)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据此计算需要氯化钠的质量,用溶液质量减去氯化钠质量得到水的质量和体积,进而选择合适的量筒;
(3)密度大于水的种子会沉在水底,密度小于水的种子会漂浮在水面;
(4)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溶质质量分数偏小,要么是溶剂质量偏大,要么是溶质质量偏小。
【解答】(1)配制溶液的操作步骤如下:②取用固体、①称量固体、⑤将称量好的固体药品倒入烧杯中、③向烧杯中倒入量取的水、④用玻璃棒搅拌,即:②①⑤③④。
(2)根据题意可知,需要食盐的质量为:200g×16%=32g,则需要水的质量为:200g-32g=168g,和168mL。大于168mL且最接近的量程为200mL,所以取水时选用量筒的最佳量程是200mL,故选B。
(3)饱满的种子密度大,会沉在水底,则用盐水选出的饱满的种子是沉在水底的种子。
(4)盐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可能的原因是盐的质量不足或量取的水偏多。
A. 盐中含有一些可溶性杂质,导致盐的质量不足,故A符合题意;
B. 用于溶解的烧杯内壁有水珠,导致水的质量偏多,故B符合题意;
C. 称量时盐和砝码位置放反,则称量盐的质量为砝码质量减去游码的质量,盐的质量偏少,故C符合题意;
D.配好溶液装瓶时洒出了一些,因为溶液具有均一性,不影响配制的盐水溶质质量分数,故D不合题意。
故选ABC。
(1)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为:取用固体、称量固体、将称量好的固体药品倒入烧杯中、向烧杯中倒入量取的水、用玻璃棒搅拌,故填:②①⑤③④。
(2)配制食盐水需要水的体积为:200g×(1- 16%)=168g,量筒量程选择的依据有两点,一是保证测量一次,二是应选择量程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所以取水时选用量筒的最佳量程是200mL,故选B。
(3)用盐水选出的饱满的种子是沉在水底的种子。
(4)小联用配制的盐水进行选种,发现选出的种子混入少量不够饱满的种子,经过检测发现是配制的盐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可能的原因是盐的质量不足或量取的水偏多。
A. 盐中含有一些可溶性杂质,导致盐的质量不足,此选项符合题意;
B. 用于溶解的烧杯内壁有水珠,导致水的质量偏多,致使配制的盐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此选项符合题意;
C. 称量时盐和砝码位置放反,则称量盐的质量为砝码质量减去游码的质量,盐的质量偏少,致使配制的盐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此选项符合题意;
D.配好溶液装瓶时洒出了一些,因为溶液具有均一性,不影响配制的盐水溶质质量分数,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BC。
20.【答案】(1)大气压
(2)密闭
(3)增大体积
(4)A;B
【知识点】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1)分析挤压水瓶前后瓶内气压的大小变化,进而确定蛋黄被吸入的原因;
(2)如果空间不是密闭的,那么内外会有气体流动,则始终保持气压相等;
(3)根据矿泉水瓶内气压减小的原因解答;
(4)分析各个选项中气压减小的原因即可。
【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捏一下矿泉水瓶,矿泉水瓶内空气排出,一松手,瓶内体积增大,瓶内气压减小,则蛋黄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压入瓶内。
(2)只有密闭空间内外才不会有气体流动,才能保证内外出现气压差,所以需要构建一个密闭空间。
(3)松手时,矿泉水瓶恢复,瓶内体积增大,所以是通过增大体积的方式“减小空间内气压”。
(4)A.将吸盘按在瓷砖上,松手后,吸盘恢复,体积增大,吸盘内气压减小,吸盘“吸”在瓷砖上,故A符合题意;
B.拉注射器活塞,注射器内体积增大,压强减小,此时注射器抽取药水,故B符合题意;
C.拔火罐前要在罐内点火,排出罐内空气,所以是通过减小罐内空气质量的方法减小空间内气压,故C不符合题意;
D.做马德堡半球实验时,抽取球内空气,所以是通过减小球内空气质量的方法减小气压,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B。
(1)捏一下矿泉水瓶,矿泉水瓶内空气排出,瓶口对准蛋黄,一松手,矿泉水瓶恢复,瓶内体积增大,瓶内气压减小,蛋黄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跑进”瓶内。
(2)要建立空间内外的气压差,需要减小密闭空间内的气压,所以需要构建一个密闭空间。
(3)当瓶口对准蛋黄时,构建了一个密闭空间,松手时,矿泉水瓶恢复,瓶内体积增大,所以是通过增大体积的方式“减小空间内气压”。
(4)A.将吸盘按在瓷砖上,松手后,吸盘恢复,体积增大,吸盘内气压减小,所以是通过增大体积的方式“减小空间内气压”,吸盘“吸”在瓷砖上,故A符合题意;
B.拉注射器活塞,注射器内体积增大,压强减小,所以是通过增大体积的方式“减小空间内气压”,注射器抽取药水,故B符合题意;
C.拔火罐前要在罐内点火,排出罐内空气,所以是通过减小罐内空气质量的方法,“减小空间内气压”,故C不符合题意;
D.做马德堡半球实验时,抽取球内空气,所以是通过减小球内空气质量的方法,“减小空间内气压”,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B。
21.【答案】(1)0.3
(2)A1-A2=B2-B1,A1-A3=B3-B1;A2-A3=B3-B2
(3)要探究浮力大小鱼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的关系,需要控制液体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只改变浸入液体的深度,那么操作如下:将长方体铝块横着、竖着分别浸没三分之一体积,比较弹簧测力计示数,若相同,则物体在未完全浸没时,所受到的浮力大小跟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无关。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
【解析】【分析】(1)根据①图确定铝块的重力,根据②图确定铝块浸在水中测力计的示数,然后根据计算它受到的浮力;
(2)铝块受到的浮力等于空气中测力计的示数与浸在水中测力计的示数之差,铝块排开水的重力等于烧杯和水的总重力与烧杯的重力之差,据此计算并比较大小即可;
(3)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设计实验即可。
【解答】(1)根据①图可知,金属块的重力为2.7N;根据图②可知,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为2.4N,则金属块受到的浮力为;
(2)根据图片①②可知,金属块受到的浮力为
由①③知道,金属块受到的浮力为;
由②③知道;
由以上分析得出物体所受到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
(1)由图①知道,金属块的重力为2.7N,由图②知道,中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为2.4N,根据称重法测浮力知道,金属块受到的浮力为
(2)①②③
由①②知道,金属块受到的浮力为
由①③知道,金属块受到的浮力为
由②③知道
由以上分析得出物体所受到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
(3)将长方体铝块横着、竖着分别浸没三分之一体积,比较弹簧测力计示数,若相同,则物体在未完全浸没时,所受到的浮力大小跟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无关。
22.【答案】(1)1.6kg
(2)100980
【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1)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据此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列方程计算即可;
(2)根据计算内外的气压差,再根据计算车内气压。
【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即;
解得:。
(2)根据题意可知,内外压强的差值为;
则车内气压为。
(1)配置前后次氯酸钠的质量不变,即
解得。
(2)内外气体压力差为18N,则内外压强的差值为
则车内气压为
23.【答案】小于;气压越低,沸点越低;给压力锅加热时,温度升高,水汽化产生水蒸气,使得锅内的气压增大,水的沸点增高,这样锅里的温度更高,气压更大。当压强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内部压力与外部压力差超过限压阀重力时,蒸汽将限压阀顶起放出一份水蒸气,压力锅内的气压下降,限压阀下降锅内气压再次升高,如此循环,里
【知识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解析】【分析】(1)根据丙图确定水的沸点,然后与标准气压下水的沸点比较,进而确定此时大气压强的变化;
(2)根据实验现象分析气压高低变化对液体的沸点变化的影响即可;
(3)对水加热时,根据水的物态变化分析锅内气压的变化。当气压达到一定程度时,结合平衡力的知识分析限压阀能够进行排气减压的原因,进而得到锅内气压稳定的原因。
【解答】(1)根据丙图可知,水保持不变的温度为98℃,说明水的沸点为98℃,低于100℃,那么此时水面上方的气压小于1标准大气压。
(2)向外拉注射器活塞,则瓶内的压强降低,此时水重新沸腾,这说明:气压降低,水的沸点也降低。
(3) 压力锅在加热时,里面的水能维持一个比较稳定且较高温度的原因 :给压力锅加热时,温度升高,水汽化产生水蒸气,使得锅内的气压增大,水的沸点增高,这样锅里的温度更高,气压更大。当压强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内部压力与外部压力差超过限压阀重力时,蒸汽将限压阀顶起放出一份水蒸气,压力锅内的气压下降,限压阀下降锅内气压再次升高,如此循环,里面的水就能维持一个比较稳定且较高温度。
24.【答案】(1)浮力等于重力或F浮=G物或F浮=G
(2)25.0cm2
(3)换用横截面积更小、更长的瓶子或换用密度更小、更长的瓶子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物体的漂浮条件解答;
(2)根据物体的漂浮条件,结合阿基米德原理列方程式计算出塑料瓶的底面积;
(3)根据V=SL可知,瓶子的底面积越小,或者瓶子更长,那么测量的分度值越小,则测量越准确。
【解答】(1) 该浮力秤利用的原理是: 该浮力秤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
(2)根据实验1和2可知,
两次“浮力秤”的总重力变化量为;
由于“浮力秤”始终漂浮,则它受到浮力的变化量等于重力的变化量,
即,

103kg/m3×10N/kg×S×(0.098m-0.078m)=0.5N;
解得:
(3)根据题意,若要达到优秀,需要增加两条刻度线代表的质量差值,即增加高度,因此可以换用横截面积更小、更长的瓶子或换用密度更小、更长的瓶子。
(1)根据物体的浮尘条件可知,该浮力秤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
(2)对比实验1和2的数据可知,两次“浮力秤”的总重力变化量为
浮力的变化量为,由于“浮力秤”始终漂浮,所以,即
得,塑料瓶底面积
(3)根据题意,若要达到优秀,需要增加两条刻度线代表的质量差值,即增加高度,因此可以换用横截面积更小、更长的瓶子或换用密度更小、更长的瓶子。
1 / 1浙江省温州市第十二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
1.(2024八上·温州期中)朔门古港遗址证实瓯江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在如图所示的水循环中,瓯江流入东海属于(  )
A.③地表径流 B.②降水 C.④地下径流 D.①水汽输送
【答案】A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水循环的基本环节包括蒸发(包括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瓯江流入东海,即水在地表流动,因此属于③地表径流,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2.(2024八上·温州期中)虽然地球表面大部分都被水覆盖,但实际上水资源匮乏,这是因为地球上可供我们直接利用的水只有(  )
A.河流水、埋藏较深的地下淡水、固体冰川
B.河流水、固体冰川、土壤水
C.河流水、固体冰川、淡水湖泊水
D.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埋藏较浅的地下淡水
【答案】D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
【解析】【分析】根据地球上水资源分布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地球上的水资源储量很大,但是大多数都是海水,淡水资源十分有限。其中冰川水、深层地下水难以利用,能够被人们直接利用的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埋藏较浅的地下淡水,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3.(2024八上·温州期中)亚运会上运动场馆的花园地下隐藏着雨水循环系统——地下“毛细血管”,雨水依次通过鹅卵石和土工布最后汇聚到回收系统,回收后可用作场馆用水。鹅卵石和土工布对雨水的作用与下列操作作用相似的是(  )
A.沉淀 B.过滤
C.蒸发 D.蒸馏
【答案】B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过滤操作用于分离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鹅卵石和土工布相当于滤纸,对雨水的作用是过滤,
故选B。
4.(2024八上·温州期中)我国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科学原理,传统工艺品“走马灯”(如图)利用了对流原理。当下方蜡烛点燃时,叶轮旋转,并带动纸筒转动,从而产生“走马”的效果。下列关于蜡烛点燃后,走马灯内的空气流动方向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解析】【分析】热空气密度小上升,冷空气密度大下降,根据气体对流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题意客舟,蜡烛燃烧时,加热烛焰上方的空气,气体的密度变小向上运动,推动纸风车和固定在转轴上的纸马转动,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5.(2024八上·温州期中)如图所示是一种水翼船,船体下安装了水翼。当在高速航行时,水面下的水翼会使船体整体抬高从而减小水对船体的阻力。则水翼安装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解析】【分析】流体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根据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分析判断。
【解答】AD.根据图片可知,两个水翼相反放置,则水翼受到水的压力相反,二者相互抵消,则对船体不会产生向上的升力作用,故AD不符合题意;
B.两个水翼都是上面弧形,下面平面,水经过上方流速大于下方流速,则上方压强小于下方压强,水对船体产生一个向上的升力作用,故B符合题意;
C.与B中相反,水对船体产生一个向下的压力作用,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2024八上·温州期中)小联设计了一个“影响物质溶解能力的因素”的实验方案,实验结果如下,从表格分析可知,影响物质溶解能力大小的因素是(  )
温度 溶质 溶剂 实验结果
20℃ 碘2g 酒精10g 全部溶解
20℃ 碘2g 水10g 部分溶解
A.温度 B.溶质的性质 C.溶剂的性质 D.溶液的质量
【答案】C
【知识点】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解析】【分析】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影响物质溶解能力大小的因素即可。
【解答】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其它条件相同,只有溶剂的种类不同,所以这里影响物质溶解能力的因素应该是溶剂的性质。
故选C。
7.(2024八上·温州期中)如图是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改变
B.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为原子,原子不能再分
C.水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D.水分子由氢气和氧气构成
【答案】B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AB.根据图片分析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变化即可;
CD.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
【解答】A. 根据图片可知,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和数目都发生改变,故A错误;
B. 根据图片可知,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为原子,原子不能再分,故B正确;
C. 水是水分子构成的,一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故C错误;
D. 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故D错误。
故选B。
8.(2024八上·温州期中)如图是北半球某地区的海平面等压线图,根据此图能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
A.影响A处的天气系统是低压 B.B处的天气特点是晴朗干燥
C.图中C地将会出现降雨、降温 D.D处的风向为东南风
【答案】C
【知识点】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风
【解析】【分析】A.将A处气压与周围气压比较即可;
B.气压高,天气晴朗;气压低,阴雨连绵;
C. 冷锋过境前的天气: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晴朗;过境时的天气:出现阴天、大风、降温、雨雪,气压升高等天气(雨区在冷锋锋后);过境后的天气: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D.根据气流的流向和地球偏转力的影响分析。
【解答】A.根据图片可知,A处的气压比周围都高,应该为高压,故A错误;
B.B处气压比周围都低,应该为低压,表现为气流上升,在此控制之下,天气阴雨,故B错误;
C.根据图片可知,由于C处位于冷锋锋前,冷锋过境会产生降温、阴雨、大风等天气,故C正确;
D.根据气流总是从高压流向低压,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转,可以判定出此时D处的风向为西南风,故D错误。
故选C。
9.(2024八上·温州期中)小明在装有足量水的烧杯中加入少量蔗糖(“”表示蔗糖分子),充分搅拌后形成溶液。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分析】根据溶液的均一性和稳定性解答。
【解答】蔗糖溶于水形成溶液,而溶液具有均一性,即蔗糖分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将会均匀分散到水分子之间,
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10.(2024八上·温州期中)运动会场地上,宣传标语挂在气球下,下图中正确表示气球所受浮力的方向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浮力产生的原因
【解析】【分析】根据浮力方向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无论在什么位置,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2024八上·温州期中)在学校科技节中,小科制作了一个“天气瓶”。该天气瓶通过樟脑在酒精溶液中的溶解情况反映温度变化。如图为该天气瓶在三种不同气温下的状况,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瓶中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甲>乙>丙
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丙
D.樟脑在酒精溶液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答案】B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A.如果溶液存在未溶的晶体,那么溶液肯定饱和;否则,无法判断溶液是否饱和;
BC.加入物质的质量是一定的,则析出晶体越多,那么溶质越少;
D.根据图片分析樟脑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
【解答】A.根据图片可知,甲瓶中的溶液底部没有晶体析出,则无法判断甲溶液是否饱和,故A错误;
BC.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乙<丙,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关系为:甲>乙>丙,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关系为甲>乙>丙,故B正确、C错误;
D.根据图片可知,温度越低,溶液的底部析出的晶体越低,说明樟脑在酒精溶液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D错误。
故选B。
12.(2024八上·温州期中)工业上采用蒸发液态空气,利用空气中氧气、氮气和氩气的沸点不同,使其在不同的温度下汽化,再冷凝,从而将各种气体分离出来(如图所示)。在蒸发液态空气时,首先被汽化的气体是(  )
A.氧气 B.氢气 C.氮气 D.无法确定
【答案】C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解析】【分析】沸点越低的气体,在由液体转化成气体时,越易变成气体。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氮气的沸点最低,则氮气由液体变成气体时更容易,即首先汽化的是氮气。
故选C。
13.(2024八上·温州期中)如图所示,把一根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通过橡皮塞插入装有红色水的玻璃瓶中,从管口向瓶内吹入少量气体后,瓶内的水沿玻璃管上升的高度为h。把这个自制气压计从1楼带到5楼的过程中(对瓶子采取了保温措施),观察到管内水柱的高度发生如表所示的变化,根据实验现象,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
楼层 1 2 3 4 5
管内与瓶内水面的高度差/厘米 5 5.3 5.7 6 6.3
A.水柱高度h增大,说明大气压减小
B.往瓶内吹气后,瓶内气压小于瓶外大气压
C.上楼的过程中,给瓶子保温是为了避免温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D.水柱高度h越大,瓶内、外的气体压强差越大
【答案】B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
【解析】【分析】ABD.对水柱静止进行受力分析,结合平衡力的知识,液体压强公式对大气压强的变化分析判断即可;
C.当温度改变时,瓶内气压也会发生改变,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BD.根据图片可知,当水柱高度不变时,瓶内的气压p内=p水+p大气,此时瓶内气压大于瓶外大气压强。竖直玻璃管中的水位将上升,则水柱压强增大,而大气压强变小,此时内外气压差变得,故B错误符合题意,而A、D正确不合题意;
C.由于热胀冷缩会引起玻璃管中水柱的变化影响实验结果,所以在拿着它上下楼时,应保持瓶中的水的温度不变,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4.(2024八上·温州期中)太空电解水的原理是利用电解技术将飞船废水中的水分和氧气分离出来,装置如图,供水膜能保证只有水分子通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通过供水膜得到的水为纯净物
B.水中添加电解质能增强水的导电性
C.气体b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导管a、b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约为1:2
【答案】D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A.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
B.水中自由移动的电荷可以帮助水导电;
C.氧气能够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根据水的电解实验中的现象判断。
【解答】A .根据题意可知,通过供水膜得到的水只有水分子通过,为纯净物,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 .纯水为绝缘体不能导电,而水中添加电解质能增强水的导电性,有利于电解,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 .水通电时,负极产生氢气,正极产生氧气,那么气体b是是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 .水通电时,导管 a 连接电源负极产生的是氢气,导管 b 连接电源正极产生的是氧气,气体体积之比约为 2∶1,不是 1∶2,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5.(2024八上·温州期中)学校开展自制潜水艇的项目化学习,某小组演示潜水艇的浮沉情况如图所示。0点开始向含有少量水的水舱内注水,潜水器开始下沉;A点开始将水舱中的水向外排出;B点潜水艇顶端恰好到达水面;C点潜水器弧形部分恰好露出水面;D点为潜水器最后停在水面的位置。此过程中潜水艇所受浮力的变化情况表示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当潜水艇整个在水下时,浮力最大,而由于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所以只要未露出水面,浮力不变;露出水面的过程浮力在变小;漂浮在水中时浮力最小,浮力等于重力。
【解答】从0到B过程中,潜水艇还未露出水面,故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浮力不变;B点开始露出水面,从B到C过程中排开水的体积变小,浮力变小,由于潜水艇顶部是圆弧形的,若潜水艇匀速露出水面,则排开水的体积减小的会越来越快,直到圆弧部分全部露出水面;
从C到D过程则是排开水的体积均匀减小,所以浮力也是均匀减小;
D点处于静止,之后浮力不再变化,浮力等于潜水艇自身重力。
综上分析可知,图像A正确。
故答案为:A。
16.(2024八上·温州期中)我市某日天气预报信息如下:“气温24-31℃;阴有小雨;东风2级;湿度……。”
(1)天气现象通常发生在大气层的   层。
(2)该日最高气温出现在哪个时间?   。
(3)湿度由干湿球湿度计进行测量,如图1,根据两温度计的示数,对照下表可知该时刻空气中的相对湿度为   。
相对湿度 干球温度 干湿差
1.0℃ 2.0℃ 3.0℃ 4.0℃
15.0℃ 90% 80% 70% 61%
20.0℃ 91% 82% 74% 66%
25.0℃ 92% 83% 76% 68%
30.0℃ 93% 86% 79% 73%
(4)晴朗无风的天气有利于火箭发射,根据图2中所示文昌和酒泉的地理位置,判断夏季火箭发射次数较多的应是何地,并说明理由   。
【答案】(1)对流
(2)午后2时(14时2分)
(3)76%
(4)酒泉,文昌受季风影响,地处海边,雨水多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1)对流层空气以对流运动为主,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2)一天中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
(3)根据图1确定干湿温度计的干球温度和湿球温度,计算出温度差,进而得到相对湿度;
(4)根据图2确定两个位置的气候特点即可。本题以我国卫星发射地分布图及温度计为材料,涉及大气层,气温日变化,温度计的读数,卫星发射的时间及原因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调动及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素养。
【解答】(1)天气现象通常发生在大气层的对流层;
(2)该日最高气温 31℃ 出现在午后2时;
(3)根据图片可知,干球温度为25℃,湿球温度为22℃。干湿差为3.0℃,对照下表可知该时刻空气中的相对湿度为76%。
(4)根据图片可知,酒泉位于西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候干旱,降水少,晴天多,夏季火箭发射次数较多;文昌受季风影响,地处海边,雨水多,夏季火箭发射次数较少。
(1)天气现象通常发生在大气层的对流层,该层空气以对流运动为主,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2)一天中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该日最高气温 31℃ 出现在午后2时。
(3)由干湿球湿度计可知,干球温度为25℃,湿球温度为22℃。干湿差为3.0℃,对照下表可知该时刻空气中的相对湿度为76%。
(4)由材料可知,晴朗无风的天气有利于火箭发射,酒泉位于西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候干旱,降水少,晴天多,夏季火箭发射次数较多;文昌受季风影响,地处海边,雨水多,夏季火箭发射次数较少。
17.(2024八上·温州期中)合格的牛奶营养丰富,牛奶密度越大品质越好。小联通过测定密度来比较甲乙两种牛奶品质,他用一根下端密封的吸管,在下端绕上一段细铁丝,并在吸管画上刻度,制成一支密度计,如图1所示。
(1)牛奶属于   (选填“溶液”、“悬浊液”或“乳浊液”);
(2)请简述如何确定密度计的刻度线位置   ;
(3)分别将自制密度计浸入牛奶甲和牛奶乙中,静止后如图2所示。则品质较高的牛奶为是   ;
(4)使用中,发现细铁丝(体积不能忽略)容易滑落,于是他取下铁丝,置于吸管内,再次测量这一杯牛奶密度,则测得密度与原来相比是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答案】(1)乳浊液
(2)使密度计竖直漂浮在水中,稳定后,在水位线画上1g/cm3
(3)乙
(4)偏小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分析】(1)溶液的分散质为可溶性物质,悬浊液的分散质为不溶性的固体颗粒,乳浊液的分散质为不溶性的小液滴;
(2)当密度计在液体中漂浮时,液面所对的刻度值就是液体的密度;
(3)根据漂浮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比较牛奶的密度大小即可;
(4)根据漂浮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比较铁丝放入吸管内后浸入液体的深度变化,进而确定测量值的变化即可。
【解答】(1)纯牛奶为不溶于水的液体,因此形成乳浊液。
(2)根据题意可知,将密度计置于水中使其处于竖直漂浮状态,稳定后,用笔在密度计上标记此时水面位置O,O位置处的刻度值为水的密度值1.0g/cm3。
(3)根据题意可知,密度计始终漂浮,则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由于它的重力保持不变,因此它受到的浮力保持不变。由阿基米德原理知道,密度计在乙中排开液体的体积较小,则乙的密度较大,品质较高。
(4)根据题意可知,细铁丝在外面时和在里面时,密度计的总重力不变。
根据漂浮条件F浮力=G总知道,它们受到的总浮力不变。
由阿基米德原理知道,它们排开液体的体积相等。
当细铁丝在外面时,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铁丝的体积与玻璃管排开液体的体积之和;
而铁丝在里面时,只有玻璃管排开液体。
比较知道,玻璃管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大,即液面所对的刻度靠上,即测出密度偏小。
(1)纯牛奶为不溶于水的液体与水混合而成的,因此为乳浊液。
(2)密度计的制作原理是利用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将密度计置于水中使其处于竖直漂浮状态,稳定后,用笔在密度计上标记此时水面位置O,O位置处的刻度值为水的密度值1.0g/cm3。
(3)密度计始终漂浮,则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即浮力保持不变。由知道,当浮力相同时,密度计在乙中排开液体的体积较小,则乙的密度较大,品质较高。
(4)细铁丝在外面时和在里面时,密度计的总重力不变,根据F浮力=G总知道,它们受到的总浮力不变。由知道,它们排开液体的体积相等。当细铁丝在外面时,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铁丝的体积与玻璃管排开液体的体积之和;而铁丝在里面时,只有玻璃管排开液体。比较知道,玻璃管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大,即液面所对的刻度靠上,即测出密度偏小。
18.(2024八上·温州期中)海水中含有氯化钠等可溶性物质和少量细小泥沙颗粒。海水晒盐是获取食盐的途径之一,小联同学模拟海水晒盐的部分实验流程如图甲所示。
(1)ABC三杯盐水中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   。
(2)在该实验中,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
(3)如图乙所示为食盐的溶解度曲线,时饱和食盐水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4)结合图乙说明“冷却热饱和溶液法”不适合食盐提取的原因   。
【答案】(1)B、C
(2)引流
(3)26.5%(26%——26.6%两个数之间任何一个数都可以)
(4)食盐的溶解度随温度的改变变化很小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如果溶液中存在未溶的晶体,那么溶液肯定饱和;
(2)根据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用途解答;
(3)根据图乙确定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然后根据“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即可;
(4)根据图像确定食盐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即可。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B烧杯中有未溶解的盐,则为饱和溶液。C烧杯中的溶液是B烧杯中未溶解的盐滤出得到,则该溶液为饱和溶液,故答案为:BC。
(2)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3)根据图乙可知,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则此时饱和食盐水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6.5%。
(4)根据表格数据可知,食盐的溶解度随温度的改变变化很小,因此不适合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提取食盐。
(1)B烧杯中有未溶解的盐,该烧杯中的溶液为饱和溶液,将B烧杯中未溶解的盐滤出,得到C烧杯中的溶液,则该溶液为饱和溶液,故填BC。
(2)在该实验中,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3)如图乙所示为食盐的溶解度曲线,时饱和食盐水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6.5%。
(4)结合图乙说明“冷却热饱和溶液法”不适合食盐提取的原因是盐的溶解度随温度的改变变化很小,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物质,一般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使溶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
19.(2024八上·温州期中)盐水选种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巧妙的挑选种子的方法。盐水的浓度越大密度越大,把种子放在一定浓度的盐水里,有些种子沉在水底,有些漂浮在液面,利用浮力把饱满种子筛选出来。小联使用量筒、天平等器材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盐水200g进行盐水选种模拟实验,配制过程如图所示:
(1)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为   (填序号)。
(2)取水时选用量筒的最佳量程是___________。
A.100mL B.200mL C.500mL D.1000mL
(3)用盐水选出的饱满的种子是   (填“沉在水底”或“漂浮在液面”)的种子。
(4)小联用配制的盐水进行选种,发现选出的种子混入少量不够饱满的种子,经过检测发现是配制的盐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
A.盐中含有一些可溶性杂质 B.用于溶解的烧杯内壁有水珠
C.称量时盐和砝码位置放反 D.配好溶液装瓶时洒出了一些
【答案】(1)②①⑤③④
(2)B
(3)沉在水底
(4)A;B;C
【知识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1)根据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过程解答;
(2)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据此计算需要氯化钠的质量,用溶液质量减去氯化钠质量得到水的质量和体积,进而选择合适的量筒;
(3)密度大于水的种子会沉在水底,密度小于水的种子会漂浮在水面;
(4)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溶质质量分数偏小,要么是溶剂质量偏大,要么是溶质质量偏小。
【解答】(1)配制溶液的操作步骤如下:②取用固体、①称量固体、⑤将称量好的固体药品倒入烧杯中、③向烧杯中倒入量取的水、④用玻璃棒搅拌,即:②①⑤③④。
(2)根据题意可知,需要食盐的质量为:200g×16%=32g,则需要水的质量为:200g-32g=168g,和168mL。大于168mL且最接近的量程为200mL,所以取水时选用量筒的最佳量程是200mL,故选B。
(3)饱满的种子密度大,会沉在水底,则用盐水选出的饱满的种子是沉在水底的种子。
(4)盐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可能的原因是盐的质量不足或量取的水偏多。
A. 盐中含有一些可溶性杂质,导致盐的质量不足,故A符合题意;
B. 用于溶解的烧杯内壁有水珠,导致水的质量偏多,故B符合题意;
C. 称量时盐和砝码位置放反,则称量盐的质量为砝码质量减去游码的质量,盐的质量偏少,故C符合题意;
D.配好溶液装瓶时洒出了一些,因为溶液具有均一性,不影响配制的盐水溶质质量分数,故D不合题意。
故选ABC。
(1)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为:取用固体、称量固体、将称量好的固体药品倒入烧杯中、向烧杯中倒入量取的水、用玻璃棒搅拌,故填:②①⑤③④。
(2)配制食盐水需要水的体积为:200g×(1- 16%)=168g,量筒量程选择的依据有两点,一是保证测量一次,二是应选择量程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所以取水时选用量筒的最佳量程是200mL,故选B。
(3)用盐水选出的饱满的种子是沉在水底的种子。
(4)小联用配制的盐水进行选种,发现选出的种子混入少量不够饱满的种子,经过检测发现是配制的盐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可能的原因是盐的质量不足或量取的水偏多。
A. 盐中含有一些可溶性杂质,导致盐的质量不足,此选项符合题意;
B. 用于溶解的烧杯内壁有水珠,导致水的质量偏多,致使配制的盐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此选项符合题意;
C. 称量时盐和砝码位置放反,则称量盐的质量为砝码质量减去游码的质量,盐的质量偏少,致使配制的盐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此选项符合题意;
D.配好溶液装瓶时洒出了一些,因为溶液具有均一性,不影响配制的盐水溶质质量分数,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BC。
20.(2024八上·温州期中)小联在劳动课上学到一项厨艺技能,如图所示,将鸡蛋打在碗中,捏一下矿泉水瓶,然后瓶口对准蛋黄,一松手,蛋黄“跑进”瓶内,使蛋黄和蛋清分离。针对这个现象,小联与同学们进行讨论。
(1)大家一致认为蛋黄是受到   作用而“跑进”瓶内的;
(2)同学经分析后概括出以下思维模型:
思维模型中的“?”处应填   ;(选填“开放”或“密闭”)
(3)根据思维模型,瓶口对准蛋黄,松手时是通过   的方式“减小空间内气压”;
(4)下列现象中,减小气压原理与“蛋黄进瓶”相同的是___________。
A.吸盘“吸”在瓷砖上
B.注射器抽取药水
C.拔火罐
D.马德堡半球实验
【答案】(1)大气压
(2)密闭
(3)增大体积
(4)A;B
【知识点】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1)分析挤压水瓶前后瓶内气压的大小变化,进而确定蛋黄被吸入的原因;
(2)如果空间不是密闭的,那么内外会有气体流动,则始终保持气压相等;
(3)根据矿泉水瓶内气压减小的原因解答;
(4)分析各个选项中气压减小的原因即可。
【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捏一下矿泉水瓶,矿泉水瓶内空气排出,一松手,瓶内体积增大,瓶内气压减小,则蛋黄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压入瓶内。
(2)只有密闭空间内外才不会有气体流动,才能保证内外出现气压差,所以需要构建一个密闭空间。
(3)松手时,矿泉水瓶恢复,瓶内体积增大,所以是通过增大体积的方式“减小空间内气压”。
(4)A.将吸盘按在瓷砖上,松手后,吸盘恢复,体积增大,吸盘内气压减小,吸盘“吸”在瓷砖上,故A符合题意;
B.拉注射器活塞,注射器内体积增大,压强减小,此时注射器抽取药水,故B符合题意;
C.拔火罐前要在罐内点火,排出罐内空气,所以是通过减小罐内空气质量的方法减小空间内气压,故C不符合题意;
D.做马德堡半球实验时,抽取球内空气,所以是通过减小球内空气质量的方法减小气压,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B。
(1)捏一下矿泉水瓶,矿泉水瓶内空气排出,瓶口对准蛋黄,一松手,矿泉水瓶恢复,瓶内体积增大,瓶内气压减小,蛋黄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跑进”瓶内。
(2)要建立空间内外的气压差,需要减小密闭空间内的气压,所以需要构建一个密闭空间。
(3)当瓶口对准蛋黄时,构建了一个密闭空间,松手时,矿泉水瓶恢复,瓶内体积增大,所以是通过增大体积的方式“减小空间内气压”。
(4)A.将吸盘按在瓷砖上,松手后,吸盘恢复,体积增大,吸盘内气压减小,所以是通过增大体积的方式“减小空间内气压”,吸盘“吸”在瓷砖上,故A符合题意;
B.拉注射器活塞,注射器内体积增大,压强减小,所以是通过增大体积的方式“减小空间内气压”,注射器抽取药水,故B符合题意;
C.拔火罐前要在罐内点火,排出罐内空气,所以是通过减小罐内空气质量的方法,“减小空间内气压”,故C不符合题意;
D.做马德堡半球实验时,抽取球内空气,所以是通过减小球内空气质量的方法,“减小空间内气压”,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B。
21.(2024八上·温州期中)小联在探究“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时,利用一个长方体铝块、弹簧测力计、溢水杯、小烧杯和细绳等器材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探究。
(1)根据实验数据可知,图②中长方体铝块所受到的浮力为   N;
(2)当测力计示数A1、B1、A2、B2、A3、B3满足关系   时,得出物体所受到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
(3)通过该实验小联还得出“物体未完全浸没时,所受的浮力大小跟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同学小科认为该结论是错误的,并用现有的器材进行实验证明,请你写出简要实验方案   。
【答案】(1)0.3
(2)A1-A2=B2-B1,A1-A3=B3-B1;A2-A3=B3-B2
(3)要探究浮力大小鱼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的关系,需要控制液体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只改变浸入液体的深度,那么操作如下:将长方体铝块横着、竖着分别浸没三分之一体积,比较弹簧测力计示数,若相同,则物体在未完全浸没时,所受到的浮力大小跟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无关。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
【解析】【分析】(1)根据①图确定铝块的重力,根据②图确定铝块浸在水中测力计的示数,然后根据计算它受到的浮力;
(2)铝块受到的浮力等于空气中测力计的示数与浸在水中测力计的示数之差,铝块排开水的重力等于烧杯和水的总重力与烧杯的重力之差,据此计算并比较大小即可;
(3)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设计实验即可。
【解答】(1)根据①图可知,金属块的重力为2.7N;根据图②可知,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为2.4N,则金属块受到的浮力为;
(2)根据图片①②可知,金属块受到的浮力为
由①③知道,金属块受到的浮力为;
由②③知道;
由以上分析得出物体所受到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
(1)由图①知道,金属块的重力为2.7N,由图②知道,中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为2.4N,根据称重法测浮力知道,金属块受到的浮力为
(2)①②③
由①②知道,金属块受到的浮力为
由①③知道,金属块受到的浮力为
由②③知道
由以上分析得出物体所受到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
(3)将长方体铝块横着、竖着分别浸没三分之一体积,比较弹簧测力计示数,若相同,则物体在未完全浸没时,所受到的浮力大小跟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无关。
22.(2024八上·温州期中)秋季是流感高发季节,我们要做好清洁工作,预防流感。
“84”消毒液规格
主要成分 次氯酸钠
含量 5%
剂型 液体
总量 500mL
(1)“84”消毒液是常用的消毒液,市场上销售的“84”消毒液规格如表所示。若要配制质量分数为0.5%的消毒液16千克,需要该消毒液多少千克?
(2)流感是可以通过空气传播的传染病,在转运流感病人时,使用负压救护车减少了传染的机会。负压救护车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已知某负压救护车的面积上受到的内外气体压力差为18N,则车内气压为   Pa。(大气压取)
【答案】(1)1.6kg
(2)100980
【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1)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据此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列方程计算即可;
(2)根据计算内外的气压差,再根据计算车内气压。
【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即;
解得:。
(2)根据题意可知,内外压强的差值为;
则车内气压为。
(1)配置前后次氯酸钠的质量不变,即
解得。
(2)内外气体压力差为18N,则内外压强的差值为
则车内气压为
23.(2024八上·温州期中)在学习“沸点与气压的关系”的课堂上,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一】用酒精灯加热烧瓶中的水(如图甲),测量并记录不同时间水的温度,绘制成图丙。
由图丙可知,当时烧瓶内气压   1个标准大气压(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实验二】烧瓶中的水沸腾后移去酒精灯,水停止沸腾;稍后将带有密封橡皮塞的大注射器接到烧瓶口上(如图乙),向外拉注射器活塞,看到水重新沸腾。实验表明:   。
【应用】使用压力锅煮食物比普通的锅有较高的温度,压力锅的结构如图所示,请你解释压力锅在加热时,里面的水能维持一个比较稳定且较高温度的原因   。
【答案】小于;气压越低,沸点越低;给压力锅加热时,温度升高,水汽化产生水蒸气,使得锅内的气压增大,水的沸点增高,这样锅里的温度更高,气压更大。当压强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内部压力与外部压力差超过限压阀重力时,蒸汽将限压阀顶起放出一份水蒸气,压力锅内的气压下降,限压阀下降锅内气压再次升高,如此循环,里
【知识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解析】【分析】(1)根据丙图确定水的沸点,然后与标准气压下水的沸点比较,进而确定此时大气压强的变化;
(2)根据实验现象分析气压高低变化对液体的沸点变化的影响即可;
(3)对水加热时,根据水的物态变化分析锅内气压的变化。当气压达到一定程度时,结合平衡力的知识分析限压阀能够进行排气减压的原因,进而得到锅内气压稳定的原因。
【解答】(1)根据丙图可知,水保持不变的温度为98℃,说明水的沸点为98℃,低于100℃,那么此时水面上方的气压小于1标准大气压。
(2)向外拉注射器活塞,则瓶内的压强降低,此时水重新沸腾,这说明:气压降低,水的沸点也降低。
(3) 压力锅在加热时,里面的水能维持一个比较稳定且较高温度的原因 :给压力锅加热时,温度升高,水汽化产生水蒸气,使得锅内的气压增大,水的沸点增高,这样锅里的温度更高,气压更大。当压强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内部压力与外部压力差超过限压阀重力时,蒸汽将限压阀顶起放出一份水蒸气,压力锅内的气压下降,限压阀下降锅内气压再次升高,如此循环,里面的水就能维持一个比较稳定且较高温度。
24.(2024八上·温州期中)科学小组进行“制作浮力秤”的项目化学习,利用装有水的透明大筒、剪去底部,瓶身为圆柱形的塑料瓶、4个50g钩码、金属块、刻度尺、记号笔等器材设计并制作了一个“浮力秤”(如图所示)。
Ⅰ、制作过程如下:将装有配重金属块的去底塑料瓶头朝下放入大筒内,使其始终竖直漂浮在水面上,用记号笔将对应质量的刻度标在瓶壁上。具体做法为:①标定“0g”刻度:使塑料瓶漂浮在透明大筒的水里,用记号笔在瓶外壁上画出此时水面的位置,即为“0g”刻度。②标定“50g”刻度:在①操作后,往瓶内加入50g钩码一个,用记号笔在瓶外壁上画出此时水面的位置,即为“50g”刻度。③依次类推:标定“100g”“150g”“200g”等刻度。
Ⅱ、记录数据如下:用刻度尺量出每条刻度线到瓶底的距离(例如:图中“0g”刻度线到瓶底的距离为9.80cm),记在表格中。
实验序号 刻度线 刻度线到瓶底的距离(cm)
1 0g 9.80
2 50g 7.80
3 100g 5.79
4 150g 3.81
5 200g 1.80
Ⅲ、为了进一步完善作品,同学们制定了如下的评价量表:
自制“浮力秤”评价量表(部分)
评价指标 优秀 良好 待改进
指标一:精度 每隔1cm的两条刻度线代表的质量差值小于20g 每隔1cm的两条刻度线代表的质量差值在20g到50g之间 每隔1cm的两条刻度线代表的质量差值大于50g
指标二:量程 最大可测量300g以上的不规则形状物体 最大可以测量200-300g的规则形状的物体 最大可以测量200g以内的规则形状的物体
……
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该浮力秤利用的原理是:物体漂浮时,   ;
(2)根据表中实验序号1和2中的数据估算塑料瓶的底面积;(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科学小组的浮力秤在“指标一”中被评为良好,若要达到优秀,且量程不变,你的改进建议是   。
【答案】(1)浮力等于重力或F浮=G物或F浮=G
(2)25.0cm2
(3)换用横截面积更小、更长的瓶子或换用密度更小、更长的瓶子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物体的漂浮条件解答;
(2)根据物体的漂浮条件,结合阿基米德原理列方程式计算出塑料瓶的底面积;
(3)根据V=SL可知,瓶子的底面积越小,或者瓶子更长,那么测量的分度值越小,则测量越准确。
【解答】(1) 该浮力秤利用的原理是: 该浮力秤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
(2)根据实验1和2可知,
两次“浮力秤”的总重力变化量为;
由于“浮力秤”始终漂浮,则它受到浮力的变化量等于重力的变化量,
即,

103kg/m3×10N/kg×S×(0.098m-0.078m)=0.5N;
解得:
(3)根据题意,若要达到优秀,需要增加两条刻度线代表的质量差值,即增加高度,因此可以换用横截面积更小、更长的瓶子或换用密度更小、更长的瓶子。
(1)根据物体的浮尘条件可知,该浮力秤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
(2)对比实验1和2的数据可知,两次“浮力秤”的总重力变化量为
浮力的变化量为,由于“浮力秤”始终漂浮,所以,即
得,塑料瓶底面积
(3)根据题意,若要达到优秀,需要增加两条刻度线代表的质量差值,即增加高度,因此可以换用横截面积更小、更长的瓶子或换用密度更小、更长的瓶子。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