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绣山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科学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绣山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科学试题

资源简介

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绣山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科学试题
1.(2024八上·鹿城月考)具备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是学习科学的基础和保证。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滴管吸取液体
B.滴管滴加液体
C.纸槽取用粉末
D.倾倒液体样品
【答案】C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根据常见实验操作的规范分析判断。
【解答】A.滴管倒置时,试液会污染或腐蚀胶头,故A错误;
B.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内部更不能接触试管内壁,故B错误;
C.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时,先把试管平放,然后将试管和纸槽一起慢慢竖起,以免药品粉末粘在试管壁上,故C正确;
D.为防止瓶塞沾的东西污染瓶内的试剂,所以瓶塞要倒放,故D错误。
故选C。
2.(2024八上·鹿城月考)洞头区淡水资源贫乏,需要从珊溪水库引入淡水才能满足生活所需,该方法是改变如图水循环中的(  )
A.环节① B.环节② C.环节③ D.环节④
【答案】D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水循环的环节有:蒸发和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通过输水管道从珊溪水库引入淡水改变了环节④地表径流。
故选D。
3.(2024八上·鹿城月考)水是宝贵的生命之源,下列保护水资源的措施中不可取的是(  )
A.用洗脸后的水去浇灌花 B.采用低流量的淋浴喷头
C.收集雨水作为生活用水 D.工业废水直接排入地下
【答案】D
【知识点】水资源的保护
【解析】【分析】根据保护水资源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用洗脸后的水去浇灌花,采用低流量的淋浴喷头可以节约用水,收集雨水作为生活用水,一水多用,能够提高水的利用率,有利于保护水资源,故ABC不符合题意;
工业废水直接排入地下,会造成地下水污染,破坏水资源,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2024八上·鹿城月考)水是动物生存的基本条件,骆驼的下列形态或结构中,主要是为了适应缺水环境的是(  )
A.四蹄细长脚掌很大 B.驼峰贮存营养物质
C.胃室有多个储水囊 D.四肢的底部有厚皮
【答案】C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解析】【分析】将生物的特征与它所处的环境特征对照,存在适应性变化的为正确选项。
【解答】A.四蹄细长脚掌很大,可以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式减小地面的压强,适于沙漠中行走,与适应缺水条件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
B.骆驼的驼峰是用来储存脂肪的,释放的能量可供骆驼生命活动的需要,与适应缺水条件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
C.骆驼的胃室有多个储水囊,是对缺水环境的一种适应,故C符合题意;
D.骆驼四肢底部有厚皮可以防止被高温的沙子烫伤,与适应缺水条件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2024八上·鹿城月考)将厨房中的下列物质加入足量水中,充分混合后形成悬浊液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分析】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固体小颗粒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悬浊液;乳浊液通常是指不溶于水的液体与水混合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
【解答】A、面粉难溶于水,与水混合后,以小颗粒的形式分散到液体中形成悬浊液,正确;
B、蔗糖易溶于水,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错误;
C、菜油难溶于水,以不溶性的小液滴等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属于乳浊液,错误;
D、黄酒易溶于水,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错误。
故答案为:A。
6.(2024八上·鹿城月考)如图是电解水的微观模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水分子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
C.电解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变化 D.电解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变化
【答案】C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对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进行分析,从中提取信息,然后对各个选项分析判断。
【解答】A.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A错误;
B.由可知,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故B错误;
C.由微粒的构成可知,电解前只有水分子,电解后生成氢分子和氧分子,即分子的种类发生变化,故C正确;
D.由微观示意图可知,电解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7.(2024八上·鹿城月考)溶质质量分数为40%的甲醛溶液俗称福尔马林,农业上常用于种子消毒。下列模型图能正确表示福尔马林组成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计算即可。
【解答】A图所示甲醛溶液质量分数,故A正确。
B图所示甲醛溶液质量分数,故B错误。
C图所示甲醛溶液质量分数,故C错误。
D图所示甲醛溶液质量分数,故D错误。
故选A。
8.(2024八上·鹿城月考)如图所示,一只热气球在空中沿虚线方向匀速向上飞行。该热气球所受空气浮力的方向正确的是(  )
A.F1 B.F2 C.F3 D.F4
【答案】B
【知识点】浮力产生的原因
【解析】【分析】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物体总要竖直向上的托力,即浮力,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热气球所受空气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与F2的方向一致,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9.(2024八上·鹿城月考)小明在家中配制一杯红砂糖水,他将红砂糖倒入一杯常温水中充分溶解如图甲所示,据此回答问题。下列现象能作为判断图甲红砂糖水是饱和溶液的证据是(  )
A.红砂糖水颜色很深 B.红砂糖水味道很甜
C.红砂糖溶解得很快 D.红砂糖固体有剩余
【答案】D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解析】【分析】如果溶液中存在未溶的固体,那么溶液肯定饱和;否则,无法判断溶液是否饱和。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甲中红砂糖固体有剩余,则甲为饱和溶液。乙中没有未溶的固体,那么无法判断是否饱和,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10.(2024八上·鹿城月考)小明在家中配制一杯红砂糖水,他将红砂糖倒入一杯常温水中充分溶解如图甲所示,据此回答问题。小明发现杯底的红砂糖溶解不了,于是加入了一定量的热水,等待充分溶解后杯中溶液变成了如图乙所示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增大 B.不变 C.减小 D.无法确定
【答案】D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甲杯底的红砂糖溶解不了,加入了一定量的热水,红糖全部溶解,则乙中溶质质量比甲中多。但是不甲、乙中溶剂质量关系,因此无法确定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
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11.(2024八上·鹿城月考)小明在家中配制一杯红砂糖水,他将红砂糖倒入一杯常温水中充分溶解如图甲所示,据此回答问题。下列能正确表示图乙中红砂糖分子(红砂糖分子用“”表示)在溶剂中分布情况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解答】根据题意可知,甲和乙都形成溶液,而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即各个部分溶液的密度相同,也就是红糖分子的分布是均匀的,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12.(2024八上·鹿城月考)2024法国奥运会中,我国跳水运动员取得了数枚金牌。如图表示运动员从入水到露出水面的过程,其中运动员受到水的浮力不断减小的阶段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答案】D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分析各个阶段运动员排开水的体积变化,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分析运动员受到的浮力变化即可。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运动员在此过程中,①→②:排开水的体积不断增大;②→③→④:排开水的体积不变;
④→⑤:排开水的体积逐渐减小,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运动员在此过程中,①→②:受到水的浮力变大,②→③→④:受到水的浮力不变;
④→⑤:受到水的浮力减小,
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3.(2024八上·鹿城月考)如表是A、B、C三种固体物质在不同温度下(t1<t2<t3)的溶解度,请回答:
温度(℃) t1 t2 t3
物质A(克) 36.0 36.2 37.3
物质B(克) 31.6 36.2 110.0
物质C(克) 0.165 0.135 0.076
(1)   ℃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2)t3℃时,分别取等量的B、C饱和溶液于试管甲、乙中(如图)将试管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硝酸铵(不考虑试管中水的变化),有固体析出的试管为    (选填“甲”或“乙”)。
(3)t1℃时,将40克A固体放入100克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答案】(1)t2
(2)甲
(3)26.5%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数据分析解答;
(2)加入硝酸铵后分析溶液温度变化,而固体析出说明溶解度减小,根据表格分析B、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即可;
(3)将40g与t1℃时A的溶解度比较,从而确定溶质质量,然后计算溶质质量分数。
【解答】(1)根据表格数据可知,t2℃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2)根据图片可知,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硝酸铵,硝酸铵溶于水吸热而溶液温度降低,此时析出晶体的肯定是溶解度减小,那么肯定是B,则有固体析出的试管为甲;
(3)t1℃时A的溶解度是36.3g,t1℃时,将40克A固体放入100克水中,充分搅拌后,最多溶解36.0gA,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由表中信息可知,t2℃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2)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硝酸铵(不考虑试管中水的变化),硝酸铵溶于水吸热,B的溶解度减小;C的溶解度增大,则有固体析出的试管为甲;
(3)t1℃时A的溶解度是36.3g,t1℃时,将40克A固体放入100克水中,充分搅拌后,最多溶解36.0gA,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4.(2024八上·鹿城月考)从自然界中获得的粗盐,含有较多的不溶性杂质,小明利用所学的知识对粗盐进行提纯
(1)如图甲所示,对圆形滤纸进行折叠,不应出现的情形是    (填序号)。
(2)图乙中利用玻璃棒的作用是    。
(3)在蒸发结晶(图丙)时,当蒸发皿内出现较多固体时,应该    (填字母)。
A.继续加热蒸干水分,再移去酒精灯
B.移去酒精灯,用玻璃棒继续搅拌
(4)小明所获得的精盐产率与其他同学比明显偏低,其原因可能是    (可多选)。
A.溶解时将粗盐一次全部倒入水中,立即过滤
B.过滤时滤纸破损
C.蒸发时有一些液体、固体溅出
D.提纯后的精盐未完全干燥就称质量
【答案】(1)D
(2)引流
(3)B
(4)A;C
【知识点】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1)滤纸的折叠方法: 首先将滤纸对折两次, 对折时,先对折一次,然后再对折一次,每次对折要尽量对齐, 对折完成后,将滤纸的一侧三层打开,形成一个闭合圆锥体。
(2)根据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用途解答;
(3)根据结晶操作的规范分析;
(4)氯化钠的产率偏小,肯定是测量出氯化钠晶体的质量偏小,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1)如图甲所示,D中滤纸折叠后存在缝隙,不能将溶液过滤干净,故选D;
(2)根据图乙可知,乙为过滤操作,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以防止液体溅出;
(3)在蒸发结晶(图丙)时,当蒸发皿内出现较多固体时,应该移去酒精灯,用玻璃棒继续搅拌,靠余热蒸干,
故选B;
(4)A.若将粗盐加入水中后立即过滤,可能有部分氯化钠没有溶解,则会使产率偏小,故A符合题意;
B.滤纸破损,则有部分溶液直接流出,会使过滤不干净,则会使产率偏大,故B不符合题意;
C.蒸发时有一些液体、固体溅出,则得到的氯化钠质量偏小,会使产率偏小,故C符合题意;
D.精盐没有完全干燥,则质量会偏大,则会使产率偏大,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C。
(1)滤纸的折叠方法: 首先将滤纸对折两次, 对折时,先对折一次,然后再对折一次,每次对折要尽量对齐, 对折完成后,将滤纸的一侧三层打开,形成一个闭合圆锥体。如图甲所示,对圆形滤纸进行折叠,不应出现的情形是D;
(2)图乙中利用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以防止液体溅出;
(3)在蒸发结晶(图丙)时,当蒸发皿内出现较多固体时,应该移去酒精灯,用玻璃棒继续搅拌,靠余热蒸干,故选B;
(4)A、若将粗盐加入水中后立即过滤,可能有部分氯化钠没有溶解,则会使产率偏小,符合题意;
B、滤纸破损,则有部分溶液直接流出,会使过滤不干净,则会使产率偏大,不符合题意;
C、蒸发时有一些液体、固体溅出,则得到的氯化钠质量偏小,会使产率偏小,符合题意;
D、精盐没有完全干燥,则质量会偏大,则会使产率偏大,不符合题意。
故选AC。
15.(2024八上·鹿城月考)为了探究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提示:本实验中汽油与碘、水均不发生化学反应)
(1)图丙中上层溶液的溶剂是    。
(2)观察实验现象,判断碘能否溶在水中并说明理由    。
(3)根据图丙实验现象,小明认为可以得出结论:碘在汽油中的溶解性比在水中大,小红认为本实验没有控制溶剂的量相同,你认可谁的观点并说明理由是    。
【答案】(1)汽油
(2)能溶在水中;取一小粒碘放入试管中,加入5g水振荡后静置,形成淡黄色溶液;
(3)认可小明的观点;取一小粒碘放入试管中,加入5g水振荡后静置,碘溶解的很少;加入2g汽油振荡后,静置,上层形成紫红色溶液,碘全部溶解,无需控制溶剂的量相同,也能说明碘在汽油中的溶解性比在水中大。
【知识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
【解析】【分析】(1)碘能溶于水形成淡黄色溶液,溶于汽油形成红色溶液;
(2)根据碘在水中的颜色分析;
(3)如果溶剂少而溶质越多,那么即使溶剂质量不等,也能说明它的溶解性大。
【解答】(1)由图中实验可知,丙中上层形成紫红色溶液,紫红色溶液是碘溶于汽油形成的,则图丙中上层溶液的溶剂是汽油;
(2)由图中实验可知,取一小粒碘放入试管中,形成淡黄色溶液,说明碘能溶在水中;
(3)由图中实验可知,取一小粒碘放入试管中,加入5g水振荡后静置,碘溶解的很少,有剩余碘存在;加入2g汽油振荡后,静置,上层形成紫红色溶液,碘全部溶解,形成紫红色溶液,说明碘在汽油中的溶解性比在水中大,故认可小明的观点。
(1)由图中实验可知,碘能溶于水形成淡黄色溶液,加入2g汽油振荡后,静置,上层形成紫红色溶液,紫红色溶液是碘溶于汽油形成的,则图丙中上层溶液的溶剂是汽油;
(2)由图中实验可知,取一小粒碘放入试管中,加入5g水振荡后静置,形成淡黄色溶液,说明碘能溶在水中;
(3)由图中实验可知,取一小粒碘放入试管中,加入5g水振荡后静置,碘溶解的很少,有剩余碘存在;加入2g汽油振荡后,静置,上层形成紫红色溶液,碘全部溶解,形成紫红色溶液,说明碘在汽油中的溶解性比在水中大,故认可小明的观点。
16.(2024八上·鹿城月考)电解水的实验中,往往加入少量硫酸溶液以增强水的导电性,小明想探究等量的硫酸溶液对不同体积蒸馏水电解快慢的影响,记录数据如表:
实验组别 ① ②
蒸馏水体积/毫升 150 200
加入硫酸溶液的体积/毫升 5 5
收集20毫升氢气的时间/秒 578 876
(1)量筒B收集到的气体是    (填名称)。
(2)本实验判断电解水快慢的方法是    。
(3)小明发现:每次实验从开始到结束的过程中,产生气泡的速度随反应时间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请你结合,上述实验数据分析其原因是    。
【答案】(1)氢气
(2)产生气泡快慢或试管中液面下降速率
(3)随着水的减少,硫酸浓度增大,导致水的导电性增强,反应速率加快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1)电解水时,生成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
(2)实验中反应越快,产生的气泡速度越大,那么试管中液面下降的越快;
(3)反应物的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大。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量筒B收集到的气体体积大于A中气体的体积,因此是氢气;
(2)根据产生气泡快慢或试管中液面下降速率可以判断电解水快慢;
(3)如图乙所示,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产生气泡的速度越来越大,即反应速度越来越大,那么原因可能是:随着水的减少,硫酸浓度增大,导致水的导电性增强,反应速率加快。
(1)量筒B收集到的气体体积多,是氢气;
(2)本实验判断电解水快慢的方法是产生气泡快慢或试管中液面下降速率;
(3)如图乙所示,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其原因是随着水的减少,硫酸浓度增大,导致水的导电性增强,反应速率加快。
17.(2024八上·鹿城月考)在科学课上同学们开展“制作浮沉子”项目化学习活动,与老师讨论并一起制定了评价量表(如下所示)。小明用矿泉水瓶和药剂小玻璃瓶制作了一个“浮沉子”(如图甲所示),使其漂浮在矿泉水瓶内,拧紧瓶盖使其密封(如图乙所示),松手恢复原状后“浮沉子”即上浮。
评价指标 评价等级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活动材料 ▲ 材料便宜但不易获取 材料昂贵且不易获取
装置稳定性 保持竖直不会倾倒 保持竖直偶尔会倾倒 经常会倾倒
调试效果 轻轻一按便能下沉 用力一按才能下沉 用力一按也不能下沉
(1)评价量表中“▲”应该填写的内容是   。
(2)阅读材料,分析“浮沉子”能下沉的原因是   。
(3)小明发现自己的作品在“调试效果”中处于“合格”等级如果想达到“优秀”等级请结合浮沉子的工作原理,提出改进的建议是   。
【答案】(1)材料便宜且易获取
(2)用手挤压时,矿泉水瓶体积变小,使得瓶内气体压强增大,大于玻璃瓶中气体压强,玻璃瓶中水增多,重力变大,当重力大于浮力时,玻璃瓶下沉。
(3)适当增加玻璃瓶内的水
【知识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浮力大于重力,物体上浮;浮力小于重力,物体下沉;
在气体质量一定时,气体体积越小压强越大;
物体的稳定程度与重心的高度有关。
【解答】(1)参照后面的两个活动材料的特点:合格是“材料便宜但不易获取”、待改进是“材料昂贵且不易获取”,故优秀是“材料便宜且易获取”。
(2)用手挤压时,矿泉水瓶体积变小,使得瓶内气体压强增大,大于玻璃瓶中气体压强,玻璃瓶中水增多,重力变大,当重力大于浮力时,玻璃瓶下沉。
(3)小明的作品在“调试效果”中处于“合格”等级,是“用力一按才能下沉”, 想达到“优秀”等级,是“轻轻一按便能下沉”,开始玻璃瓶漂浮,浮力等于重力,要使玻璃瓶下沉,说明重力要大于浮力,想要“轻轻一按便能下沉”,可以适当增加玻璃瓶的重力,故可以适当增加玻璃瓶内的水。
(1)参照后面的两个活动材料的特点:合格是“材料便宜但不易获取”、待改进是“材料昂贵且不易获取”,故优秀是“材料便宜且易获取”。
(2)用手挤压时,矿泉水瓶体积变小,使得瓶内气体压强增大,大于玻璃瓶中气体压强,玻璃瓶中水增多,重力变大,当重力大于浮力时,玻璃瓶下沉。
(3)小明的作品在“调试效果”中处于“合格”等级,是“用力一按才能下沉”, 想达到“优秀”等级,是“轻轻一按便能下沉”,开始玻璃瓶漂浮,浮力等于重力,要使玻璃瓶下沉,说明重力要大于浮力,想要“轻轻一按便能下沉”,可以适当增加玻璃瓶的重力,故可以适当增加玻璃瓶内的水。
18.(2024八上·鹿城月考)绣绣想用弹簧测力计、物块、烧杯和水探究“浮力大小的相关因素”实验,如图所示,请回答问题:
(1)物块完全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    N;
(2)由图中的    (选填“乙”、“丙”或“丁”)两幅图对比可知浸在水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跟物体浸在水中的体积有关;
(3)绣绣分析图中的甲、乙、丙数据发现,随着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增加,物体所受的浮力也在变大,请评价绣绣的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
【答案】(1)2
(2)乙、丙
(3)不正确,由甲、丙、丁可知,当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时,深度改变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不变,故物体所受浮力与浸没在水中的深度无关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
【解析】【分析】(1)根据甲丙两图,利用称量法计算物体受到的浮力;
(2)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选择对照实验;
(3)根据丙丁两图分析即可。
【解答】(1)由甲图可知,物块的重力G=3N。根据丙图可知,物块浸在水中测力计的示数为1N,则物块完全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
(2)探究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的关系时,应控制液体的密度相同,只改变排开液体的体积,故应选择乙、丙。
(3)根据丙、丁可知,当物体浸没水中的深度增大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相同,即两种情况物体所受浮力相等,那么得到:浸在水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跟物体浸在水中的深度无关。
(1)由甲、丙两图中知道,物块完全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
(2)探究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时应控制液体的密度相同,故应选择乙、丙两图。
(3)由图中的丙、丁两幅图知道,液体种类相同,深度不同,探究的是物体浸没时受到的浮力与浸入深度的关系,由图可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相同,由称重法知道,丙丁两种情况物体所受浮力相等,故由图中的丙、丁两幅图知道,浸在水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跟物体浸在水中的深度无关。
19.(2024八上·鹿城月考)为保证每日的校园安全,学校常用“二氧化氯”消毒液进行学校教室、食堂等公众场所的卫生消毒,绣绣观察到消毒液瓶上的标签如表所示。求:
二氧化氯1000mL
溶质的质量分数 80%
密度 1.2g/cm3
强腐蚀性,阴冷,密封储藏
(1)这1000毫升二氧化氯消毒液中含溶质二氧化氯多少克?
(2)我校欲配制60kg质量分数为10%的稀二氧化氯消毒液用来消毒,需要这种二氧化氯消毒液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二氧化氯消毒液的密度为1.2g/cm3,1000毫升合1000cm3,
二氧化氯消毒液的质量是1.2g/cm3×1000cm3=1200g。
含溶质二氧化氯的质量为1200g×80%=960g。
答:1000毫升二氧化氯消毒液中含溶质二氧化氯960g。
(2)设需要二氧化氯消毒液的质量为x,
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则:
60kg×10%=x×80%
x=7.5kg
答:需要这种二氧化氯消毒液7.5kg。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首先根据m=ρV计算二氧化氯消毒液的质量,然后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计算溶质质量;
(2)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以此为等量关系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列式计算即可。
(1)见答案;
(2)见答案。
20.(2024八上·鹿城月考)如图所示,体积V=400cm3的木块在绳子拉力F=1N的作用下完全浸没在水中(绳子重力不计)。求:
(1)木块此时受到浮力。
(2)剪断绳子后,木块缓缓运动,请你根据木块沉浮状况,将木块在0- t2过程中浮力大小随时间变化图补充完整(剪断绳子时,时间记为0秒;木块上表面恰好与水面相平时记为t1;木块开始静止时记为t2;要求:在图中标出浮力数值)。
【答案】(1)剪断绳子前,木块浸没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等于物体的体积,即
木块此时受到的浮力为
(2)剪断绳子前,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受到向下的绳子的拉力和重力,向上的浮力,由力的平衡条件可得,木块的重力为
剪断绳子后,在0~t1时间内,木块仍浸没在水中,根据可知木块所受浮力大小不变,仍为4N;
在t1~t2时间内,木块开始露出水面,排开水的体积变小,根据可知,木块所受浮力变小,且与排开水的体积成正比;
在t2时间之后,木块静止,所受浮力等于重力,即。
如下图:
【知识点】浮力大小的计算;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1)剪断绳子前,木块浸没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等于木块的体积,根据F浮=ρ液gV排求得木块此时受到的浮力;
(2)已知绳子的拉力,对木块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力的平衡条件求得木块的重力,与浮力比较得出木块的浮沉情况;
剪断绳子后,在0~t1时间内,木块仍浸没在水中,根据F浮=ρ液gV排可知木块所受浮力大小及变化情况;
在t1~t2时间内,木块开始露出水面,排开水的体积变小,根据浮=ρ液gV排可知木块所受浮力大小及变化情况;
在t2时间之后,木块静止,处于漂浮状态,所受浮力等于重力,根据上述分析将木块在0-t2过程中浮力大小随时间变化图补充完整。
【解答】(1)剪断绳子前,木块浸没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等于物体的体积,即
木块此时受到的浮力为
(2)剪断绳子前,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受到向下的绳子的拉力和重力,向上的浮力,由力的平衡条件可得,木块的重力为
剪断绳子后,在0~t1时间内,木块仍浸没在水中,根据可知木块所受浮力大小不变,仍为4N;
在t1~t2时间内,木块开始露出水面,排开水的体积变小,根据可知,木块所受浮力变小,且与排开水的体积成正比;
在t2时间之后,木块静止,所受浮力等于重力,即。
根据上述分析将木块在0﹣t2过程中浮力大小随时间变化图补充完整,如下图所示:
答:(1)木块此时受到的浮力为4N;
(2)。
(1)解:剪断绳子前,木块浸没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等于物体的体积,即
木块此时受到的浮力为
(2)剪断绳子前,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受到向下的绳子的拉力和重力,向上的浮力,由力的平衡条件可得,木块的重力为
剪断绳子后,在0~t1时间内,木块仍浸没在水中,根据可知木块所受浮力大小不变,仍为4N;
在t1~t2时间内,木块开始露出水面,排开水的体积变小,根据可知,木块所受浮力变小,且与排开水的体积成正比;
在t2时间之后,木块静止,所受浮力等于重力,即。
根据上述分析将木块在0﹣t2过程中浮力大小随时间变化图补充完整,如下图所示:
答:(1)木块此时受到的浮力为4N;
(2)。
1 / 1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绣山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科学试题
1.(2024八上·鹿城月考)具备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是学习科学的基础和保证。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滴管吸取液体
B.滴管滴加液体
C.纸槽取用粉末
D.倾倒液体样品
2.(2024八上·鹿城月考)洞头区淡水资源贫乏,需要从珊溪水库引入淡水才能满足生活所需,该方法是改变如图水循环中的(  )
A.环节① B.环节② C.环节③ D.环节④
3.(2024八上·鹿城月考)水是宝贵的生命之源,下列保护水资源的措施中不可取的是(  )
A.用洗脸后的水去浇灌花 B.采用低流量的淋浴喷头
C.收集雨水作为生活用水 D.工业废水直接排入地下
4.(2024八上·鹿城月考)水是动物生存的基本条件,骆驼的下列形态或结构中,主要是为了适应缺水环境的是(  )
A.四蹄细长脚掌很大 B.驼峰贮存营养物质
C.胃室有多个储水囊 D.四肢的底部有厚皮
5.(2024八上·鹿城月考)将厨房中的下列物质加入足量水中,充分混合后形成悬浊液的是(  )
A. B.
C. D.
6.(2024八上·鹿城月考)如图是电解水的微观模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水分子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
C.电解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变化 D.电解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变化
7.(2024八上·鹿城月考)溶质质量分数为40%的甲醛溶液俗称福尔马林,农业上常用于种子消毒。下列模型图能正确表示福尔马林组成的是(  )
A. B.
C. D.
8.(2024八上·鹿城月考)如图所示,一只热气球在空中沿虚线方向匀速向上飞行。该热气球所受空气浮力的方向正确的是(  )
A.F1 B.F2 C.F3 D.F4
9.(2024八上·鹿城月考)小明在家中配制一杯红砂糖水,他将红砂糖倒入一杯常温水中充分溶解如图甲所示,据此回答问题。下列现象能作为判断图甲红砂糖水是饱和溶液的证据是(  )
A.红砂糖水颜色很深 B.红砂糖水味道很甜
C.红砂糖溶解得很快 D.红砂糖固体有剩余
10.(2024八上·鹿城月考)小明在家中配制一杯红砂糖水,他将红砂糖倒入一杯常温水中充分溶解如图甲所示,据此回答问题。小明发现杯底的红砂糖溶解不了,于是加入了一定量的热水,等待充分溶解后杯中溶液变成了如图乙所示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增大 B.不变 C.减小 D.无法确定
11.(2024八上·鹿城月考)小明在家中配制一杯红砂糖水,他将红砂糖倒入一杯常温水中充分溶解如图甲所示,据此回答问题。下列能正确表示图乙中红砂糖分子(红砂糖分子用“”表示)在溶剂中分布情况的是(  )
A. B.
C. D.
12.(2024八上·鹿城月考)2024法国奥运会中,我国跳水运动员取得了数枚金牌。如图表示运动员从入水到露出水面的过程,其中运动员受到水的浮力不断减小的阶段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13.(2024八上·鹿城月考)如表是A、B、C三种固体物质在不同温度下(t1<t2<t3)的溶解度,请回答:
温度(℃) t1 t2 t3
物质A(克) 36.0 36.2 37.3
物质B(克) 31.6 36.2 110.0
物质C(克) 0.165 0.135 0.076
(1)   ℃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2)t3℃时,分别取等量的B、C饱和溶液于试管甲、乙中(如图)将试管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硝酸铵(不考虑试管中水的变化),有固体析出的试管为    (选填“甲”或“乙”)。
(3)t1℃时,将40克A固体放入100克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14.(2024八上·鹿城月考)从自然界中获得的粗盐,含有较多的不溶性杂质,小明利用所学的知识对粗盐进行提纯
(1)如图甲所示,对圆形滤纸进行折叠,不应出现的情形是    (填序号)。
(2)图乙中利用玻璃棒的作用是    。
(3)在蒸发结晶(图丙)时,当蒸发皿内出现较多固体时,应该    (填字母)。
A.继续加热蒸干水分,再移去酒精灯
B.移去酒精灯,用玻璃棒继续搅拌
(4)小明所获得的精盐产率与其他同学比明显偏低,其原因可能是    (可多选)。
A.溶解时将粗盐一次全部倒入水中,立即过滤
B.过滤时滤纸破损
C.蒸发时有一些液体、固体溅出
D.提纯后的精盐未完全干燥就称质量
15.(2024八上·鹿城月考)为了探究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提示:本实验中汽油与碘、水均不发生化学反应)
(1)图丙中上层溶液的溶剂是    。
(2)观察实验现象,判断碘能否溶在水中并说明理由    。
(3)根据图丙实验现象,小明认为可以得出结论:碘在汽油中的溶解性比在水中大,小红认为本实验没有控制溶剂的量相同,你认可谁的观点并说明理由是    。
16.(2024八上·鹿城月考)电解水的实验中,往往加入少量硫酸溶液以增强水的导电性,小明想探究等量的硫酸溶液对不同体积蒸馏水电解快慢的影响,记录数据如表:
实验组别 ① ②
蒸馏水体积/毫升 150 200
加入硫酸溶液的体积/毫升 5 5
收集20毫升氢气的时间/秒 578 876
(1)量筒B收集到的气体是    (填名称)。
(2)本实验判断电解水快慢的方法是    。
(3)小明发现:每次实验从开始到结束的过程中,产生气泡的速度随反应时间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请你结合,上述实验数据分析其原因是    。
17.(2024八上·鹿城月考)在科学课上同学们开展“制作浮沉子”项目化学习活动,与老师讨论并一起制定了评价量表(如下所示)。小明用矿泉水瓶和药剂小玻璃瓶制作了一个“浮沉子”(如图甲所示),使其漂浮在矿泉水瓶内,拧紧瓶盖使其密封(如图乙所示),松手恢复原状后“浮沉子”即上浮。
评价指标 评价等级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活动材料 ▲ 材料便宜但不易获取 材料昂贵且不易获取
装置稳定性 保持竖直不会倾倒 保持竖直偶尔会倾倒 经常会倾倒
调试效果 轻轻一按便能下沉 用力一按才能下沉 用力一按也不能下沉
(1)评价量表中“▲”应该填写的内容是   。
(2)阅读材料,分析“浮沉子”能下沉的原因是   。
(3)小明发现自己的作品在“调试效果”中处于“合格”等级如果想达到“优秀”等级请结合浮沉子的工作原理,提出改进的建议是   。
18.(2024八上·鹿城月考)绣绣想用弹簧测力计、物块、烧杯和水探究“浮力大小的相关因素”实验,如图所示,请回答问题:
(1)物块完全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    N;
(2)由图中的    (选填“乙”、“丙”或“丁”)两幅图对比可知浸在水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跟物体浸在水中的体积有关;
(3)绣绣分析图中的甲、乙、丙数据发现,随着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增加,物体所受的浮力也在变大,请评价绣绣的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
19.(2024八上·鹿城月考)为保证每日的校园安全,学校常用“二氧化氯”消毒液进行学校教室、食堂等公众场所的卫生消毒,绣绣观察到消毒液瓶上的标签如表所示。求:
二氧化氯1000mL
溶质的质量分数 80%
密度 1.2g/cm3
强腐蚀性,阴冷,密封储藏
(1)这1000毫升二氧化氯消毒液中含溶质二氧化氯多少克?
(2)我校欲配制60kg质量分数为10%的稀二氧化氯消毒液用来消毒,需要这种二氧化氯消毒液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
20.(2024八上·鹿城月考)如图所示,体积V=400cm3的木块在绳子拉力F=1N的作用下完全浸没在水中(绳子重力不计)。求:
(1)木块此时受到浮力。
(2)剪断绳子后,木块缓缓运动,请你根据木块沉浮状况,将木块在0- t2过程中浮力大小随时间变化图补充完整(剪断绳子时,时间记为0秒;木块上表面恰好与水面相平时记为t1;木块开始静止时记为t2;要求:在图中标出浮力数值)。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根据常见实验操作的规范分析判断。
【解答】A.滴管倒置时,试液会污染或腐蚀胶头,故A错误;
B.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内部更不能接触试管内壁,故B错误;
C.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时,先把试管平放,然后将试管和纸槽一起慢慢竖起,以免药品粉末粘在试管壁上,故C正确;
D.为防止瓶塞沾的东西污染瓶内的试剂,所以瓶塞要倒放,故D错误。
故选C。
2.【答案】D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水循环的环节有:蒸发和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通过输水管道从珊溪水库引入淡水改变了环节④地表径流。
故选D。
3.【答案】D
【知识点】水资源的保护
【解析】【分析】根据保护水资源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用洗脸后的水去浇灌花,采用低流量的淋浴喷头可以节约用水,收集雨水作为生活用水,一水多用,能够提高水的利用率,有利于保护水资源,故ABC不符合题意;
工业废水直接排入地下,会造成地下水污染,破坏水资源,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答案】C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解析】【分析】将生物的特征与它所处的环境特征对照,存在适应性变化的为正确选项。
【解答】A.四蹄细长脚掌很大,可以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式减小地面的压强,适于沙漠中行走,与适应缺水条件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
B.骆驼的驼峰是用来储存脂肪的,释放的能量可供骆驼生命活动的需要,与适应缺水条件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
C.骆驼的胃室有多个储水囊,是对缺水环境的一种适应,故C符合题意;
D.骆驼四肢底部有厚皮可以防止被高温的沙子烫伤,与适应缺水条件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答案】A
【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分析】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固体小颗粒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悬浊液;乳浊液通常是指不溶于水的液体与水混合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
【解答】A、面粉难溶于水,与水混合后,以小颗粒的形式分散到液体中形成悬浊液,正确;
B、蔗糖易溶于水,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错误;
C、菜油难溶于水,以不溶性的小液滴等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属于乳浊液,错误;
D、黄酒易溶于水,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错误。
故答案为:A。
6.【答案】C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对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进行分析,从中提取信息,然后对各个选项分析判断。
【解答】A.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A错误;
B.由可知,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故B错误;
C.由微粒的构成可知,电解前只有水分子,电解后生成氢分子和氧分子,即分子的种类发生变化,故C正确;
D.由微观示意图可知,电解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7.【答案】A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计算即可。
【解答】A图所示甲醛溶液质量分数,故A正确。
B图所示甲醛溶液质量分数,故B错误。
C图所示甲醛溶液质量分数,故C错误。
D图所示甲醛溶液质量分数,故D错误。
故选A。
8.【答案】B
【知识点】浮力产生的原因
【解析】【分析】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物体总要竖直向上的托力,即浮力,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热气球所受空气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与F2的方向一致,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9.【答案】D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解析】【分析】如果溶液中存在未溶的固体,那么溶液肯定饱和;否则,无法判断溶液是否饱和。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甲中红砂糖固体有剩余,则甲为饱和溶液。乙中没有未溶的固体,那么无法判断是否饱和,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10.【答案】D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甲杯底的红砂糖溶解不了,加入了一定量的热水,红糖全部溶解,则乙中溶质质量比甲中多。但是不甲、乙中溶剂质量关系,因此无法确定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
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11.【答案】A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解答】根据题意可知,甲和乙都形成溶液,而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即各个部分溶液的密度相同,也就是红糖分子的分布是均匀的,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12.【答案】D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分析各个阶段运动员排开水的体积变化,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分析运动员受到的浮力变化即可。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运动员在此过程中,①→②:排开水的体积不断增大;②→③→④:排开水的体积不变;
④→⑤:排开水的体积逐渐减小,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运动员在此过程中,①→②:受到水的浮力变大,②→③→④:受到水的浮力不变;
④→⑤:受到水的浮力减小,
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3.【答案】(1)t2
(2)甲
(3)26.5%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数据分析解答;
(2)加入硝酸铵后分析溶液温度变化,而固体析出说明溶解度减小,根据表格分析B、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即可;
(3)将40g与t1℃时A的溶解度比较,从而确定溶质质量,然后计算溶质质量分数。
【解答】(1)根据表格数据可知,t2℃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2)根据图片可知,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硝酸铵,硝酸铵溶于水吸热而溶液温度降低,此时析出晶体的肯定是溶解度减小,那么肯定是B,则有固体析出的试管为甲;
(3)t1℃时A的溶解度是36.3g,t1℃时,将40克A固体放入100克水中,充分搅拌后,最多溶解36.0gA,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由表中信息可知,t2℃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2)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硝酸铵(不考虑试管中水的变化),硝酸铵溶于水吸热,B的溶解度减小;C的溶解度增大,则有固体析出的试管为甲;
(3)t1℃时A的溶解度是36.3g,t1℃时,将40克A固体放入100克水中,充分搅拌后,最多溶解36.0gA,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4.【答案】(1)D
(2)引流
(3)B
(4)A;C
【知识点】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1)滤纸的折叠方法: 首先将滤纸对折两次, 对折时,先对折一次,然后再对折一次,每次对折要尽量对齐, 对折完成后,将滤纸的一侧三层打开,形成一个闭合圆锥体。
(2)根据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用途解答;
(3)根据结晶操作的规范分析;
(4)氯化钠的产率偏小,肯定是测量出氯化钠晶体的质量偏小,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1)如图甲所示,D中滤纸折叠后存在缝隙,不能将溶液过滤干净,故选D;
(2)根据图乙可知,乙为过滤操作,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以防止液体溅出;
(3)在蒸发结晶(图丙)时,当蒸发皿内出现较多固体时,应该移去酒精灯,用玻璃棒继续搅拌,靠余热蒸干,
故选B;
(4)A.若将粗盐加入水中后立即过滤,可能有部分氯化钠没有溶解,则会使产率偏小,故A符合题意;
B.滤纸破损,则有部分溶液直接流出,会使过滤不干净,则会使产率偏大,故B不符合题意;
C.蒸发时有一些液体、固体溅出,则得到的氯化钠质量偏小,会使产率偏小,故C符合题意;
D.精盐没有完全干燥,则质量会偏大,则会使产率偏大,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C。
(1)滤纸的折叠方法: 首先将滤纸对折两次, 对折时,先对折一次,然后再对折一次,每次对折要尽量对齐, 对折完成后,将滤纸的一侧三层打开,形成一个闭合圆锥体。如图甲所示,对圆形滤纸进行折叠,不应出现的情形是D;
(2)图乙中利用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以防止液体溅出;
(3)在蒸发结晶(图丙)时,当蒸发皿内出现较多固体时,应该移去酒精灯,用玻璃棒继续搅拌,靠余热蒸干,故选B;
(4)A、若将粗盐加入水中后立即过滤,可能有部分氯化钠没有溶解,则会使产率偏小,符合题意;
B、滤纸破损,则有部分溶液直接流出,会使过滤不干净,则会使产率偏大,不符合题意;
C、蒸发时有一些液体、固体溅出,则得到的氯化钠质量偏小,会使产率偏小,符合题意;
D、精盐没有完全干燥,则质量会偏大,则会使产率偏大,不符合题意。
故选AC。
15.【答案】(1)汽油
(2)能溶在水中;取一小粒碘放入试管中,加入5g水振荡后静置,形成淡黄色溶液;
(3)认可小明的观点;取一小粒碘放入试管中,加入5g水振荡后静置,碘溶解的很少;加入2g汽油振荡后,静置,上层形成紫红色溶液,碘全部溶解,无需控制溶剂的量相同,也能说明碘在汽油中的溶解性比在水中大。
【知识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
【解析】【分析】(1)碘能溶于水形成淡黄色溶液,溶于汽油形成红色溶液;
(2)根据碘在水中的颜色分析;
(3)如果溶剂少而溶质越多,那么即使溶剂质量不等,也能说明它的溶解性大。
【解答】(1)由图中实验可知,丙中上层形成紫红色溶液,紫红色溶液是碘溶于汽油形成的,则图丙中上层溶液的溶剂是汽油;
(2)由图中实验可知,取一小粒碘放入试管中,形成淡黄色溶液,说明碘能溶在水中;
(3)由图中实验可知,取一小粒碘放入试管中,加入5g水振荡后静置,碘溶解的很少,有剩余碘存在;加入2g汽油振荡后,静置,上层形成紫红色溶液,碘全部溶解,形成紫红色溶液,说明碘在汽油中的溶解性比在水中大,故认可小明的观点。
(1)由图中实验可知,碘能溶于水形成淡黄色溶液,加入2g汽油振荡后,静置,上层形成紫红色溶液,紫红色溶液是碘溶于汽油形成的,则图丙中上层溶液的溶剂是汽油;
(2)由图中实验可知,取一小粒碘放入试管中,加入5g水振荡后静置,形成淡黄色溶液,说明碘能溶在水中;
(3)由图中实验可知,取一小粒碘放入试管中,加入5g水振荡后静置,碘溶解的很少,有剩余碘存在;加入2g汽油振荡后,静置,上层形成紫红色溶液,碘全部溶解,形成紫红色溶液,说明碘在汽油中的溶解性比在水中大,故认可小明的观点。
16.【答案】(1)氢气
(2)产生气泡快慢或试管中液面下降速率
(3)随着水的减少,硫酸浓度增大,导致水的导电性增强,反应速率加快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1)电解水时,生成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
(2)实验中反应越快,产生的气泡速度越大,那么试管中液面下降的越快;
(3)反应物的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大。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量筒B收集到的气体体积大于A中气体的体积,因此是氢气;
(2)根据产生气泡快慢或试管中液面下降速率可以判断电解水快慢;
(3)如图乙所示,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产生气泡的速度越来越大,即反应速度越来越大,那么原因可能是:随着水的减少,硫酸浓度增大,导致水的导电性增强,反应速率加快。
(1)量筒B收集到的气体体积多,是氢气;
(2)本实验判断电解水快慢的方法是产生气泡快慢或试管中液面下降速率;
(3)如图乙所示,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其原因是随着水的减少,硫酸浓度增大,导致水的导电性增强,反应速率加快。
17.【答案】(1)材料便宜且易获取
(2)用手挤压时,矿泉水瓶体积变小,使得瓶内气体压强增大,大于玻璃瓶中气体压强,玻璃瓶中水增多,重力变大,当重力大于浮力时,玻璃瓶下沉。
(3)适当增加玻璃瓶内的水
【知识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浮力大于重力,物体上浮;浮力小于重力,物体下沉;
在气体质量一定时,气体体积越小压强越大;
物体的稳定程度与重心的高度有关。
【解答】(1)参照后面的两个活动材料的特点:合格是“材料便宜但不易获取”、待改进是“材料昂贵且不易获取”,故优秀是“材料便宜且易获取”。
(2)用手挤压时,矿泉水瓶体积变小,使得瓶内气体压强增大,大于玻璃瓶中气体压强,玻璃瓶中水增多,重力变大,当重力大于浮力时,玻璃瓶下沉。
(3)小明的作品在“调试效果”中处于“合格”等级,是“用力一按才能下沉”, 想达到“优秀”等级,是“轻轻一按便能下沉”,开始玻璃瓶漂浮,浮力等于重力,要使玻璃瓶下沉,说明重力要大于浮力,想要“轻轻一按便能下沉”,可以适当增加玻璃瓶的重力,故可以适当增加玻璃瓶内的水。
(1)参照后面的两个活动材料的特点:合格是“材料便宜但不易获取”、待改进是“材料昂贵且不易获取”,故优秀是“材料便宜且易获取”。
(2)用手挤压时,矿泉水瓶体积变小,使得瓶内气体压强增大,大于玻璃瓶中气体压强,玻璃瓶中水增多,重力变大,当重力大于浮力时,玻璃瓶下沉。
(3)小明的作品在“调试效果”中处于“合格”等级,是“用力一按才能下沉”, 想达到“优秀”等级,是“轻轻一按便能下沉”,开始玻璃瓶漂浮,浮力等于重力,要使玻璃瓶下沉,说明重力要大于浮力,想要“轻轻一按便能下沉”,可以适当增加玻璃瓶的重力,故可以适当增加玻璃瓶内的水。
18.【答案】(1)2
(2)乙、丙
(3)不正确,由甲、丙、丁可知,当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时,深度改变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不变,故物体所受浮力与浸没在水中的深度无关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
【解析】【分析】(1)根据甲丙两图,利用称量法计算物体受到的浮力;
(2)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选择对照实验;
(3)根据丙丁两图分析即可。
【解答】(1)由甲图可知,物块的重力G=3N。根据丙图可知,物块浸在水中测力计的示数为1N,则物块完全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
(2)探究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的关系时,应控制液体的密度相同,只改变排开液体的体积,故应选择乙、丙。
(3)根据丙、丁可知,当物体浸没水中的深度增大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相同,即两种情况物体所受浮力相等,那么得到:浸在水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跟物体浸在水中的深度无关。
(1)由甲、丙两图中知道,物块完全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
(2)探究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时应控制液体的密度相同,故应选择乙、丙两图。
(3)由图中的丙、丁两幅图知道,液体种类相同,深度不同,探究的是物体浸没时受到的浮力与浸入深度的关系,由图可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相同,由称重法知道,丙丁两种情况物体所受浮力相等,故由图中的丙、丁两幅图知道,浸在水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跟物体浸在水中的深度无关。
19.【答案】(1)二氧化氯消毒液的密度为1.2g/cm3,1000毫升合1000cm3,
二氧化氯消毒液的质量是1.2g/cm3×1000cm3=1200g。
含溶质二氧化氯的质量为1200g×80%=960g。
答:1000毫升二氧化氯消毒液中含溶质二氧化氯960g。
(2)设需要二氧化氯消毒液的质量为x,
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则:
60kg×10%=x×80%
x=7.5kg
答:需要这种二氧化氯消毒液7.5kg。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首先根据m=ρV计算二氧化氯消毒液的质量,然后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计算溶质质量;
(2)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以此为等量关系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列式计算即可。
(1)见答案;
(2)见答案。
20.【答案】(1)剪断绳子前,木块浸没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等于物体的体积,即
木块此时受到的浮力为
(2)剪断绳子前,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受到向下的绳子的拉力和重力,向上的浮力,由力的平衡条件可得,木块的重力为
剪断绳子后,在0~t1时间内,木块仍浸没在水中,根据可知木块所受浮力大小不变,仍为4N;
在t1~t2时间内,木块开始露出水面,排开水的体积变小,根据可知,木块所受浮力变小,且与排开水的体积成正比;
在t2时间之后,木块静止,所受浮力等于重力,即。
如下图:
【知识点】浮力大小的计算;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1)剪断绳子前,木块浸没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等于木块的体积,根据F浮=ρ液gV排求得木块此时受到的浮力;
(2)已知绳子的拉力,对木块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力的平衡条件求得木块的重力,与浮力比较得出木块的浮沉情况;
剪断绳子后,在0~t1时间内,木块仍浸没在水中,根据F浮=ρ液gV排可知木块所受浮力大小及变化情况;
在t1~t2时间内,木块开始露出水面,排开水的体积变小,根据浮=ρ液gV排可知木块所受浮力大小及变化情况;
在t2时间之后,木块静止,处于漂浮状态,所受浮力等于重力,根据上述分析将木块在0-t2过程中浮力大小随时间变化图补充完整。
【解答】(1)剪断绳子前,木块浸没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等于物体的体积,即
木块此时受到的浮力为
(2)剪断绳子前,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受到向下的绳子的拉力和重力,向上的浮力,由力的平衡条件可得,木块的重力为
剪断绳子后,在0~t1时间内,木块仍浸没在水中,根据可知木块所受浮力大小不变,仍为4N;
在t1~t2时间内,木块开始露出水面,排开水的体积变小,根据可知,木块所受浮力变小,且与排开水的体积成正比;
在t2时间之后,木块静止,所受浮力等于重力,即。
根据上述分析将木块在0﹣t2过程中浮力大小随时间变化图补充完整,如下图所示:
答:(1)木块此时受到的浮力为4N;
(2)。
(1)解:剪断绳子前,木块浸没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等于物体的体积,即
木块此时受到的浮力为
(2)剪断绳子前,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受到向下的绳子的拉力和重力,向上的浮力,由力的平衡条件可得,木块的重力为
剪断绳子后,在0~t1时间内,木块仍浸没在水中,根据可知木块所受浮力大小不变,仍为4N;
在t1~t2时间内,木块开始露出水面,排开水的体积变小,根据可知,木块所受浮力变小,且与排开水的体积成正比;
在t2时间之后,木块静止,所受浮力等于重力,即。
根据上述分析将木块在0﹣t2过程中浮力大小随时间变化图补充完整,如下图所示:
答:(1)木块此时受到的浮力为4N;
(2)。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