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课件(共20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课件(共20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20张PPT)
新课导入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那你记得有关于“乡愁”“思乡”的诗句有哪些呢?
新课导入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
次北固山下
王湾
诗题解读
次北固山下
停留
停泊
在今江苏镇江北,北临长江,与金山、焦山合称“京口三山”。
北固山三面临江,地势险要,号称“天下第一江山”。
作者简介
王湾,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洛阳(现在河南洛阳)人。其诗流传不多。他的诗格调壮美,意境开阔,预示了盛唐诗歌健康发展的前景。代表作有《次北固山下》《奉使登终南山》《奉和贺监林月清酌》。
写作背景
王湾作为唐代开元初年的北方诗人,一生中“尝往来吴楚间”,这是诗人在一年冬末春初时,由楚入吴,沿江东下,一路行来,当舟次北固山下的时候,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
文体知识
律诗
1. 发源于南朝,至初唐进一步发展定型,盛行于唐宋时期。
2. 律诗每首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3.按照每句的字数,主要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两种。
4.颔联对偶句,颈联对偶句,二、四、六句押韵。
初读诗歌·感受韵律
1.自由朗读诗歌。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初读诗歌·感受韵律
2.把握诗歌节奏。
五言律诗,一般的节奏为“2-2-1”或“2-1-2”,那么这首诗的节奏是什么样呢?请大家在诗句中划分一下,然后再试着读一读。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初读诗歌·感受韵律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诗歌描写了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的潮平岸阔的壮丽之景,表达了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归纳主旨
赏析诗歌的步骤:
读诗文(字音、节奏、感情)
明诗意(借注释)
悟诗情(扣诗眼)
品技巧(抓意象)
悟诗情的技巧:
知作者晓背景
扣诗眼悟诗情
抓意象品技巧(关键词、修辞、表达技巧)
方法总结
类诗探读
运用本节课掌握的学习诗歌的方法,自主学习《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教材P64)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唐)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晓背景
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安禄山起兵反叛,次年长安被攻陷。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二月,肃宗由彭原行军至凤翔,岑参随行。此诗是当年重阳节在凤翔写的。
合作探究:
(1)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描绘诗歌大意。
(2)诗歌抒发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3)比较本诗和《次北固山下》的异同。
学以致用
明诗意
诗歌大意:
九月九日重阳佳节,我勉强登上高处远眺,然而在这战乱的行军途中,没有谁能送酒来。
我心情沉重地遥望我的故乡长安,那菊花大概傍在这战场零星的开放了。
悟诗情
诗歌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情?试扣诗眼,并抓住诗歌核心意象进行赏析。
诗歌表达的不是一般的惜花和思乡,而是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
悟诗情
比较这首诗和《次北固山下》有什么异同?
同:
异:
背诵并默写诗歌:
《次北固山下》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布置作业
感谢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