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主题五 人体生理与健康专题10 健康地生活考情概览:理解课标要求,把握命题方向,总结出题角度。中考新考法:从新情境、新设问、跨学科等方向洞察中考新考法。真题透视:精选真题,归类设置,完整展现中考试题的考查形式。要点速记:核心考点必背速记,突破重难点新题特训:选用最新优质题、创新题,巩固考点复习效果。课标学业要求 考点 考向 考法1、关注有关传染病的社会科学议题,举例说明传染病的危害,辨别信息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作出合理判断,并与他人进行交流讨论,尝试提出可有效预防传染病的方法。 2、关注常见疾病对人体和社会产生的危害,模拟展示特定情况下的急救方案(如人工呼吸、心肺呼吸、包扎止血);拒绝吸烟、饮酒和毒品;学会科学、合理地用药;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增强机体健康 人类对疾病的抵御 考向一 传染病及其预防 考法1 传染病的概念及常见的传染病 考法2 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考法3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考向二 免疫与计划免疫 考法1 人体的三道防线 考法2 抗原和抗体现代生活与人类的健康 考向三 安全用药 考法1 安全用药及常识 考法2 家庭小药箱的配备原则考向四 急救 考法1胸外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考向五 了解自己,增进健康 考法1 健康生活方式及意义 考法2 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新情境)9.(2024·江苏盐城·中考真题)青霉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用于治疗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效果很好,但是滥用不仅不能“治病”,还可能“致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滥用抗生素,细菌的抗药性会越来越弱B.青霉素的使用需要根据药品说明书来安全用药C.注射青霉素之前要进行皮试,观察是否有过敏反应D.青霉素可以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发挥治疗作用(新设问)(2024·江苏常州·中考真题)为探究酒精对生物生命活动的影响,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利用斑马鱼进行了如下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如下表所示:组别 甲组 乙组 丙组 丁组 戊组斑马鱼 各放入三条大小、发育程度相近的斑马鱼处理方式 A 5%酒精 10%酒精 15%酒精 20%酒精出现侧翻时间/秒 未出现 65 44 29 20死亡时间/秒 未出现 535 402 305 196(1)本实验作出的假设为: 对斑马鱼的生命活动有影响。(2)甲组处理方式A为 ,该实验中 组为对照组,本实验变量是 。(3)此实验过程中,每组实验重复三次取平均值,目的是: 。(4)通过实验现象及数据分析可知,酒精对斑马鱼的生命活动有影响,酒精浓度越高,斑马鱼出现侧翻和死亡的时间 。(5)酗酒危害人体健康。酒精对人体器官 的损伤最直接、最大。 考向一 传染病及其预防考法1 传染病的概念及常见的传染病1.(2024·江苏南通·中考真题)甲型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我国自主研发的甲肝减毒活疫苗(含有毒性减弱的甲型肝炎病毒),免疫效果好,接种方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甲型肝炎病毒无细胞结构B.甲肝减毒活疫苗相当于抗体C.甲肝减毒活疫苗会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D.接种甲肝减毒活疫苗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保护易感人群考法2 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2.(2024·江苏盐城·中考真题)“药王”孙思邈在《千金方》中写道:“预防诸病……常习不唾地……”现在看来,这正是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计划免疫考法3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3.(2024·江苏宿迁·中考真题)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不及时治疗会危及生命。没有经百白破疫苗全程强化预防接种的人,被生锈的铁钉扎伤后容易感染破伤风。医学上对破伤风的预防或治疗的有效措施是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一种动物血清蛋白),从人体免疫角度分析,注射的物质及采取的措施分别是( )A.抗原、控制传染源B.抗原、保护易感人群C.抗体、控制传染源D.抗体、保护易感人群解题技巧 1、传染源≠病原体:传染源是患病者或者病原体携带者;病原体主要是致病微生物,是传染病的“罪魁祸首”。 2、苍蝇、蚊子不属于传染源,而属于传播途径中的生物媒介。 3、传染病预防措施的判断:一般来说,凡是对健康人采取的措施均为保护易感人群,如接种疫苗等;凡是对病人或怀疑是病人的采取的措施均为控制传染源,如隔离病人等;其余的措施可判断为切断传播途径。 考向二 免疫与计划免疫考法1 人体的三道防线4.(2024·江苏宿迁·中考真题)人体的免疫系统可抵抗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异己物质等,对防御疾病、维护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人体对病原体侵害的防御共设置了“三道防线”,下列属于人体免疫第三道防线的是( )A.皮肤和腔道黏膜B.体液中的杀菌物质C.体液中的吞噬细胞D.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考法2 抗原和抗体5.(2024·江苏无锡·中考真题)病毒感染后治愈者的血清,输入同一病毒感染的患者体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血清中发挥作用的物质是( )A.疫苗 B.外毒素 C.抗体 D.抗原 考向三 安全用药考法1 安全用药及常识6.(2024·江苏南通·中考真题)每个青少年都应该了解一些安全用药常识。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储存家用药物时,尽量使用药物原包装盒存放B.若保质期内的药物出现变色或潮解的情况,仍可服用C.处方药带有“OTC”标志,必须凭执业医师的处方购买D.使用抗生素治疗过程中,如果病情好转可自行中断治疗考法2 家庭小药箱的配备原则7.(2024·江苏常州·中考真题)下列关于抗生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服用抗生素不需要医生的指导B.滥用抗生素可能会导致细菌的抗药性增强C.抗生素对细菌性、病毒性疾病都有效D.服用抗生素对体内的有益细菌没有影响8.(2024·江苏连云港·中考真题)健康地生活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感冒症状严重可自行同时服用两种感冒药增强疗效B.吸烟、酗酒和吸毒是严重威胁生命健康的不良行为C.青春期是生长重要阶段,高蛋白食物摄入越多越好D.勤洗手、戴口罩可以防止外界一切病原体侵入人体10.(2024·江苏宿迁·中考真题)如图是某感冒药说明书的部分内容,请你依据说明书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感冒软胶囊说明书 OTC【药品名称】感冒软胶囊 【成分】羌活、麻黄、桂枝、荆芥穗、防风、白、川穹、石菖蒲、葛根、薄荷、苦杏仁、当、黄芩、桔梗、辅料为大豆色拉油 【性状】本品为软胶囊,内容物为深棕色粘状液体;气香、味苦、辛 【功能主治】散风解热。用于外感风寒引起头痛发热,鼻塞流涕、恶寒无汗,骨节酸,咽喉肿痛 【规格】每粒装0.425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4粒,一日2次 【有效期】36个月A.该药是非处方药,不需要凭医生处方购买B.用药前需关注该药的生产日期及有效期C.该药可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引起的头痛发热D.感冒后想快点好,一次可服用6粒 考向四 急救考点1 紧急急救及注意事项11.(2024·江苏无锡·中考真题)人工呼吸是一种急救措施,在于帮助呼吸停止的患者进行被动呼吸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①口对口吹气;②清除口鼻异物;③仰卧于坚实平面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②③① D.③②① 考向五 了解自己,增进健康考向1 健康生活方式及意义12.(2024·江苏盐城·中考真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影响身心正常发展。下列叙述中不符合健康生活理念的是( )A.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B.沉迷于短视频的网络直播C.远离烟酒,拒绝毒品 D.积极参与阳光体育活动13.(2024·江苏常州·中考真题)可能诱发癌症的生活方式是( )A.按时吃早餐 B.不吸烟不喝酒C.保持心情愉快 D.经常吃腌制和烟熏食物考向2 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14.(2024·江苏宿迁·中考真题)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有利于预防各种疾病,而且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下列关于人体健康生活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合理膳食;②坚持体育锻炼;③高蛋白食品吃的越多越好;④熬夜玩游戏;⑤积极参加有益的集体活动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②③15.(2024·江苏宿迁·中考真题)下列疾病中,可能由不良的生活方式引起的是( )A.色盲和坏血病 B.高血压和心脏病C.肺结核和侏儒症 D.血友病和脚癣考点一 传染病及其预防1.传染病特点:主要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2.传染病、非传染病、遗传病的区别:①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流行和传播开来的疾病,如流感、乙肝等。②非传染病一般是由器官本身病变或者受到伤害引起的疾病,如近视眼、骨折等。③遗传病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引起的疾病,如白化病、红绿色盲、苯丙酮尿症等。2.传染病的流行、传染过程: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3.传染病按照传播途径可分为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和体表传染病等。4.艾滋病(AIDS)的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与艾滋病患者的一般接触,如握手、共餐、蚊虫叮咬等是不会传播艾滋病的。3.传染病的预防措施(1)控制传染源(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 考点二 免疫与计划免疫1.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第二道防线: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2.免疫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3.疫苗:通常是用杀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于人体后,可产生相应的抗体,使人获得特异性免疫。例如,接种卡介苗可以预防肺结核,接种百白破疫苗可以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口服脊髓灰质炎糖丸可以预防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 考点三 安全用药处方药是指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可以购买,并按医嘱服用的药物,简称RX。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凭医师处方即可购买,按所附说明服用的药物,简称OTC。考点四 急救1.紧急呼救:当遇到有人突然晕倒或溺水等情况时,先判断他(她)有无呼吸和意识后,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要说清姓名、具体地址、病症。2.心肺复苏:心肺复苏包括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 ①心肺复苏的顺序:胸外心脏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 胸外心脏按压的位置:胸骨下段约1/3处。人工呼吸方法:口对口吹气法。按压与吹气的比例:30:2。②抢救有效判断:病人出现自主呼吸,颈动脉有搏动,并且脸色逐渐转为红润。3.出血和止血(1)出血的类型:出血一般有内出血和外出血。内出血是指体内器官的出血,一般不易诊断,应及时到医院救治,特别是胸部或腹部出血。外出血是指体表的出血,在送往医院之前,应该先进行必要的止血处理。 (2)毛细血管出血血液呈红色 , 慢慢渗出,急救方法是把伤口冲洗干净后再贴上创可贴;静脉出血呈暗红色 ,缓慢流出,急救方法是手指、止血带或绷带压迫伤口静脉的远心端; 动脉出血呈鲜红色,喷出或涌出,急救方法是手指、止血带或绷带压迫伤口动脉的近心端 。考点五 了解自己,增进健康1.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者不虚弱。 2.心情愉快是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良好的情绪和适度的情绪反应,表示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处于积极的健康状态。当情绪出现波动后,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1.每年3月24日是世界结核病防治日。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杆菌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痰中带有大量结核杆菌,临床症状有低热、盗汗、乏力、食欲不振、咳嗽、咯血等。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肺结核的传染源是结核杆菌 B.注射卡介苗疫苗,属于非特异性免疫C.将感染者隔离治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D.结核杆菌是一种细菌,没有真正的细胞核2.如图中甲、乙、丙表示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a表示病原体,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甲是病毒性感冒患者,则a有细胞结构,但没有成型的细胞核B.从免疫学角度分析,甲体内的a是抗体C.缺少甲、乙、丙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不能流行D.保护丙的措施只有戴口罩、勤洗手、保持安全社交距离3.宫颈癌是危害女性健康的常见疾病,99%的宫颈癌是由HPV(人乳头状瘤病毒的简称)引起的。我国已推行适龄女性免费接种二价HPV疫苗项目。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HPV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B.适龄女性接种HPV疫苗这一措施属于控制传染源C.接种的HPV疫苗在免疫学上属于抗体D.从寄主细胞类型来看,HPV属于细菌病毒4.某研究小组利用基因“魔剪”CRISPRCas9编辑技术,开发出一种有效方法,能破坏艾滋病病毒(HIV-1)的基因,成功抑制感染细胞内HIV-1的增殖。根据上述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艾滋病是一种遗传病B.艾滋病的病原体是艾滋病患者和携带艾滋病病毒的人C.“魔剪”技术的应用可以改变艾滋病病毒的遗传物质D.和艾滋病病人握手会被传染上5.人体通过接种疫苗,刺激人体内的免疫细胞产生特殊的蛋白质,从而提高对传染病的抵抗力,请问:疫苗、特殊蛋白质、以及这样的免疫作用分别属于( )A.抗体、抗原、特异性免疫 B.抗原、抗体、非特异性免疫C.抗体、抗原、非特异性免疫 D.抗原、抗体、特异性免疫6.如图Ⅰ和Ⅱ分别表示某种病毒先后两次侵染人体后,人体产生抗体的数量变化曲线,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病毒第二次侵入后,人体内产生的抗体大量增多B.人体所产生的抗体对所有的病毒都有免疫作用C.第一次侵染后所形成的免疫功能属于特异性免疫D.人体内能够产生抗体的细胞属于血液中白细胞的一种7.自2021年以来,我国逐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适龄健康人群免费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建立全民免疫屏障。下图是人体某免疫过程的部分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甲代表淋巴细胞,能产生抗体B.细胞乙代表吞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都能发挥作用C.疫苗经过特殊处理加工而成,接种疫苗后人体会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D.接种疫苗后,可以提高人体对各种传染病的抵抗力8.吸烟有害健康。为了探究吸烟对呼吸系统的影响,某兴趣小组制作了一个如图所示的模型来模拟吸烟过程。下列关于这个模拟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挤压饮料瓶时,模拟的是吸气过程B.笔筒模拟的是呼吸系统的气管C.实验过程中,笔筒被熏黄,这说明吸烟会损伤呼吸道D.多次挤压,瓶中仍残留大量烟雾,说明呼气时不能将肺内的有害气体全部排出9.中国是一个受毒品危害达百年的国家,对毒品深恶痛绝,政府在对毒品的打击上是严惩不贷,决不手软。关于毒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非法获得、占有、出售或使用毒品,属于犯罪行为,应予以严厉打击B.杜冷丁是医用处方药,但一旦被滥用,也会成毒品C.吸毒可严重损伤大脑,使人丧失理智和人性,易走上犯罪道路D.鸦片有镇痛和麻醉作用,适量吸食鸦片对人体无害10.急性呼吸道异物堵塞,可能致人因缺氧而意外死亡。一旦有人发生异物窒息,应该立即进行急救,可以选择使用标准的海姆立克腹部冲击法。救护者可按如图所示方法施救,被救者体内发生的变化是( )A.膈顶部下降,肺内气压变大B.膈顶部上升,肺内气压变小C.胸腔容积扩大,肺内气压变小D.胸腔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变大11.如图是在抢救伤员时,医护人员所用的一些急救措施。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甲中进行急救时,应注意先保持病人呼吸道通畅B.图乙中意外出血时救护者可采取指压止血C.图甲表示病人心跳、呼吸突然停止后救护者采取的急救方法D.图乙中意外受伤血液从伤口喷出,呈鲜红色,救护者按B位置止血12.南通某中学生物老师带领实验小组为探究不同浓度的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设计实验并将实验结果绘制成如下曲线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本实验中,实验的变量为不同酒精浓度处理B.实验结果表明水蚤的心率随酒精浓度的增加而变慢C.该实验中,1%浓度的酒精溶液处理作为对照组D.当酒精浓度大于20%时,水蚤死亡二、综合题13.春季是流感的高发季节。自2024年2月份以来,很多同学深受甲型流感病毒的困扰,出现发热、咳嗽等不适症状。图一为甲型流感病毒结构示意图,图二为蔡豆同学制作的一份“传染病校园宣传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它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靠自己 (填“①”或“②”)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营养物质进行繁殖。(2)从传染病的角度分析,甲型流感病毒是导致甲流的 。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分析,积极锻炼身体属于 。(3)从免疫的角度分析,宣传手册中注射的疫苗相当于 ,它能刺激人体的淋巴细胞产生一种特殊的蛋白质—— ,从而使人体获得相应的免疫力,这种免疫属于 免疫(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14.心血管疾病已逐渐升至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预防心血管疾病刻不容缓。图1是心脏的结构解剖图,图2是人脑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心脏的心房和心室之间防止血液倒流的结构是 (填名称)。图1所示的心脏四个腔中,流动脉血的是 (填序号)。(2)室间隔就相当于心脏中的“承重墙”,“承重墙”一旦发生破裂穿孔,将导致动脉血和静脉血混合,使心脏的 泵出的血液含氧量降低,进而影响体循环中全身各器官的供氧。(3)对室间隔缺损直径较小的病人,能通过微创伤手术治疗,即通过腿上的股静脉将导丝通到心脏缺损部位修补,此时导丝先到达心脏的 (填序号)。(4)生活压力过大、长期酗酒吸烟、熬夜等因素都会对神经产生不小的刺激,这些刺激传到图2中的[ ] ,使人体产生心脏疼的感觉。因此倡导人们健康地生活。15.(2024·江苏徐州·中考真题)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以肺结核最为常见。20世纪80年代以来,结核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世界卫生组织已将结核病作为重点控制的传染病之一。如图是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①-③表示血管。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传染病角度分析,引发结核病的结核杆菌属于 。(2)结核病主要经呼吸道传染。结核杆菌被吸入肺泡后,血液和组织器官中的吞噬细胞可吞噬和杀伤部分结核杆菌,引起炎症反应。这种免疫类型属于 免疫。(3)结核杆菌除引发肺部病变,还会经肺静脉到达心脏的 (填心腔名称),再通过 (填序号)播散到全身其他器官,引发多器官的病变。(4)为预防结核病的传播,正确的做法有____(多选)。A.及时隔离结核病患者 B.多开窗通风,保持环境卫生C.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 D.计划接种流感疫苗16.(2024·江苏常州·中考真题)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人体,会产生两种疾病,一是水痘,二是带状疱疹,请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水痘患者是 ,未接触过水痘病毒的人属于 ,可以通过接种 获得相应的免疫力。(2)生活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方法有 、 等。(3)水痘患者康复后,一般可获得终身持久免疫,少数人在成年后,由于免疫力下降等原因,潜伏的水痘病毒会被激活,患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主题五 人体生理与健康专题10 健康地生活考情概览:理解课标要求,把握命题方向,总结出题角度。中考新考法:从新情境、新设问、跨学科等方向洞察中考新考法。真题透视:精选真题,归类设置,完整展现中考试题的考查形式。要点速记:核心考点必背速记,突破重难点新题特训:选用最新优质题、创新题,巩固考点复习效果。课标学业要求 考点 考向 考法1、关注有关传染病的社会科学议题,举例说明传染病的危害,辨别信息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作出合理判断,并与他人进行交流讨论,尝试提出可有效预防传染病的方法。 2、关注常见疾病对人体和社会产生的危害,模拟展示特定情况下的急救方案(如人工呼吸、心肺呼吸、包扎止血);拒绝吸烟、饮酒和毒品;学会科学、合理地用药;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增强机体健康 人类对疾病的抵御 考向一 传染病及其预防 考法1 传染病的概念及常见的传染病 考法2 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考法3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考向二 免疫与计划免疫 考法1 人体的三道防线 考法2 抗原和抗体现代生活与人类的健康 考向三 安全用药 考法1 安全用药及常识 考法2 家庭小药箱的配备原则考向四 急救 考法1胸外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考向五 了解自己,增进健康 考法1 健康生活方式及意义 考法2 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新情境)9.(2024·江苏盐城·中考真题)青霉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用于治疗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效果很好,但是滥用不仅不能“治病”,还可能“致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滥用抗生素,细菌的抗药性会越来越弱B.青霉素的使用需要根据药品说明书来安全用药C.注射青霉素之前要进行皮试,观察是否有过敏反应D.青霉素可以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发挥治疗作用【答案】A【分析】细菌在繁殖过程中会产生变异,有的细菌可能具有抗药性。滥用抗生素会使不具有抗药性的细菌死亡,而具有抗药性的细菌存活下来并大量繁殖,导致细菌的抗药性越来越强。青霉素使用前需根据药品说明书安全用药,且注射前要进行皮试防止过敏。青霉素的作用机制是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详解】A.滥用抗生素,会使不抗药的细菌死亡,抗药的细菌存活并繁殖,从而使细菌的抗药性越来越强,A错误。B.药品说明书中有关于药品的适应症、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等重要信息,青霉素的使用需要根据药品说明书来安全用药,B正确。C.有些人对青霉素过敏,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所以注射青霉素之前要进行皮试,观察是否有过敏反应,C正确。D.青霉素可以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使细菌失去细胞壁的保护而死亡,从而发挥治疗作用,D正确。故选A。(新设问)(2024·江苏常州·中考真题)为探究酒精对生物生命活动的影响,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利用斑马鱼进行了如下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如下表所示:组别 甲组 乙组 丙组 丁组 戊组斑马鱼 各放入三条大小、发育程度相近的斑马鱼处理方式 A 5%酒精 10%酒精 15%酒精 20%酒精出现侧翻时间/秒 未出现 65 44 29 20死亡时间/秒 未出现 535 402 305 196(1)本实验作出的假设为: 对斑马鱼的生命活动有影响。(2)甲组处理方式A为 ,该实验中 组为对照组,本实验变量是 。(3)此实验过程中,每组实验重复三次取平均值,目的是: 。(4)通过实验现象及数据分析可知,酒精对斑马鱼的生命活动有影响,酒精浓度越高,斑马鱼出现侧翻和死亡的时间 。(5)酗酒危害人体健康。酒精对人体器官 的损伤最直接、最大。【答案】(1)酒精(2) 清水 甲 酒精浓度(3)避免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4)越短(5)肝脏/肝【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出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详解】(1)作出假设指对问题可能的答案作出猜想与假设;本实验是为探究酒精对生物生命活动的影响,故作出的假设为:酒精对斑马鱼的生命活动有影响。(2)根据探究的目的和实验表格可知,本探究实验的变量是酒精的浓度,其他所有条件都相同且适宜;甲组的处理方式A是起对照作用,意味着没有添加酒精,以便于比较其他组别(添加了不同浓度酒精的组)的结果。因此,甲组处理方式A为清水,该实验中甲组为对照组,本实验变量是酒精浓度。(3)只做一次实验会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和误差;为了尽量减少实验结果的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应该设置重复实验(或重复组),多做几次,然后取平均值,从而可以避免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因此,此实验过程中,每组实验重复三次取平均值,目的是避免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4)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随着酒精浓度的升高,斑马鱼出现侧翻的时间逐渐缩短;这表明酒精对斑马鱼有显著的负面影响,酒精浓度越高,斑马鱼出现侧翻和死亡的时间越短。(5)肝脏有解毒功能,持续饮酒过量会加重肝脏和心脏的负担,导致脂肪肝等症状;因此,酗酒危害人体健康,酒精对人体肝脏的损伤最直接、最大。 考向一 传染病及其预防考法1 传染病的概念及常见的传染病1.(2024·江苏南通·中考真题)甲型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我国自主研发的甲肝减毒活疫苗(含有毒性减弱的甲型肝炎病毒),免疫效果好,接种方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甲型肝炎病毒无细胞结构B.甲肝减毒活疫苗相当于抗体C.甲肝减毒活疫苗会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D.接种甲肝减毒活疫苗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保护易感人群【答案】B【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详解】A.病毒无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A正确。B.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就是抗原,甲肝减毒活疫苗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所以甲肝减毒活疫苗相当于抗原,B错误。C.甲肝减毒活疫苗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这种免疫方式是特异性免疫,C正确。D.接种甲肝减毒活疫苗会使人体产生抗体,提高人体自身免疫力,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保护易感人群,D正确。故选B。考法2 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2.(2024·江苏盐城·中考真题)“药王”孙思邈在《千金方》中写道:“预防诸病……常习不唾地……”现在看来,这正是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计划免疫【答案】B【分析】传染病是由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等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有的还具有季节性和地方性的特点。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因此,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详解】A.制传染源如隔离患者、封锁疫区、对生病的人进行治疗等,以防止病原体继续散播,A不符合题意。B.常见的切断传播途径的方法包括喷洒消毒液、自来水消毒、杀灭媒介昆虫(如蚊虫)、搞好个人卫生等。孙思邈提到的“常习不唾地”,即不随地吐痰,正是为了防止病原体(如结核杆菌等)通过痰液等分泌物污染环境,进而通过空气、接触等途径传播给易感人群,因此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措施,B符合题意。C.保护易感人群如注射疫苗、加强体育锻炼、改善营养状况等,以提高人群的免疫力,减少感染的机会,C不符合题意。D.“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之一,但主要是通过接种疫苗来保护易感人群,而不是直接切断传播途径,D不符合题意。故选B。考法3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3.(2024·江苏宿迁·中考真题)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不及时治疗会危及生命。没有经百白破疫苗全程强化预防接种的人,被生锈的铁钉扎伤后容易感染破伤风。医学上对破伤风的预防或治疗的有效措施是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一种动物血清蛋白),从人体免疫角度分析,注射的物质及采取的措施分别是( )A.抗原、控制传染源B.抗原、保护易感人群C.抗体、控制传染源D.抗体、保护易感人群【答案】D【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详解】抗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破伤风抗毒素(一种动物血清蛋白)内有抗体,注入人体内后直接杀死破伤风病毒,避免人体患破伤风;目的是保护受伤者,属于保护易感者。由此可见,从人体免疫角度分析,注射的物质及采取的措施分别是抗体、保护易感人群,ABC错误,D正确。故选D。解题技巧 1、传染源≠病原体:传染源是患病者或者病原体携带者;病原体主要是致病微生物,是传染病的“罪魁祸首”。 2、苍蝇、蚊子不属于传染源,而属于传播途径中的生物媒介。 3、传染病预防措施的判断:一般来说,凡是对健康人采取的措施均为保护易感人群,如接种疫苗等;凡是对病人或怀疑是病人的采取的措施均为控制传染源,如隔离病人等;其余的措施可判断为切断传播途径。 考向二 免疫与计划免疫考法1 人体的三道防线4.(2024·江苏宿迁·中考真题)人体的免疫系统可抵抗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异己物质等,对防御疾病、维护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人体对病原体侵害的防御共设置了“三道防线”,下列属于人体免疫第三道防线的是( )A.皮肤和腔道黏膜B.体液中的杀菌物质C.体液中的吞噬细胞D.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答案】D【分析】保护人体健康的三道防线是: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黏膜组成,能够阻挡和杀死病原体,阻挡和清除异物;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能够溶解杀死病原体;第三道防线包括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能够产生抗体来抵抗抗原。其中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因此叫做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此叫做特异性免疫。【详解】A.皮肤和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它们不仅能够阻挡大多数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还有杀菌作用;呼吸道黏膜上有纤毛,具有清扫异物(包括病菌)的作用,A不符合题意。BC.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杀菌物质中的溶菌酶能够破坏许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死亡;分布在血液和组织、器官(如淋巴结、脾脏、肝脏等)中的吞噬细胞,可以将侵入人体的病原体吞噬消化,BC不符合题意。D.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如胸腺、淋巴结和脾脏)和免疫细胞(如淋巴细胞,白细胞的一种)组成的,能够产生抗体来抵抗抗原,D符合题意。故选D。考法2 抗原和抗体5.(2024·江苏无锡·中考真题)病毒感染后治愈者的血清,输入同一病毒感染的患者体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血清中发挥作用的物质是( )A.疫苗 B.外毒素 C.抗体 D.抗原【答案】C【分析】抗原是指能够刺激人体免疫细胞产生抗体的病原体或异物;抗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能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由此产生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详解】抗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能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由此产生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病毒感染后治愈者的血清中含有抵抗该病原体的抗体,所以输入同一病毒感染的患者体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 考向三 安全用药考法1 安全用药及常识6.(2024·江苏南通·中考真题)每个青少年都应该了解一些安全用药常识。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储存家用药物时,尽量使用药物原包装盒存放B.若保质期内的药物出现变色或潮解的情况,仍可服用C.处方药带有“OTC”标志,必须凭执业医师的处方购买D.使用抗生素治疗过程中,如果病情好转可自行中断治疗【答案】A【分析】(1)药品可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处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助理医师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简称Rx;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简称OTC。(2)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挥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详解】A.药品尽量保留原包装和说明书,防止与其他药品混淆,避免用药差错,同时便于查阅相关信息,比如药品用法用量、药品有效期和注意事项等,故A正确。B.药品若没有按照规定的条件储存,会在潮湿的空气中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从而出现溶化、发霉、发酵、粘连等现象,就不能继续服用了,故B错误。C.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简称OTC,故C错误。D.一旦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就要按时按量服药,以维持药物在身体里的足够浓度,因为即便已经好转的病情也可能因为残余细菌作怪而反弹。所以如果病情好转也不可自行中断治疗,故D错误。故选A。考法2 家庭小药箱的配备原则7.(2024·江苏常州·中考真题)下列关于抗生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服用抗生素不需要医生的指导B.滥用抗生素可能会导致细菌的抗药性增强C.抗生素对细菌性、病毒性疾病都有效D.服用抗生素对体内的有益细菌没有影响【答案】B【分析】抗生素,又称为抗菌素,是指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他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详解】A.抗生素是处方药,必须在医师的指导下服用,A错误。B.由于抗生素的使用,使得细菌中抵抗抗生素强的个体生存下来并一代代将抵抗力强这一性状积累并加强,导致细菌抗药性不断增强,使抗生素杀菌效果下降;因此,滥用抗生素可能会导致细菌的抗药性增强,B正确。C.抗生素是一类能够杀死细菌的物质,是当前治疗人和动物细菌感染的常用药,对病毒性疾病无效,C错误。D.使用抗生素时,致病菌和包括有益菌在内的多种细菌被一起杀死,D错误。故选B。8.(2024·江苏连云港·中考真题)健康地生活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感冒症状严重可自行同时服用两种感冒药增强疗效B.吸烟、酗酒和吸毒是严重威胁生命健康的不良行为C.青春期是生长重要阶段,高蛋白食物摄入越多越好D.勤洗手、戴口罩可以防止外界一切病原体侵入人体【答案】B【分析】1.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挥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2.传染病是由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等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有的还具有季节性和地方性的特点。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因此,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详解】A.自行同时服用两种感冒药可能会增加药物的副作用,甚至导致药物相互作用而产生不良反应。正确的做法是遵循医生的建议,按照说明书上的剂量和用法服用药物,A错误。B.吸烟、酗酒和吸毒都会对身体造成严重的伤害,包括但不限于损害心脏、肝脏、肺部等重要器官,甚至可能导致成瘾和其他长期健康问题,B正确。C.虽然青春期是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需要充足的营养,但是过量摄入高蛋白食物可能会导致营养过剩,增加肥胖和其他健康问题的风险,C错误。D.虽然勤洗手和戴口罩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措施,但是它们并不能防止所有病原体的侵入。有些病原体可能通过其他途径传播,比如空气、食物和水等。因此,除了勤洗手和戴口罩外,还需要采取其他预防措施,比如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接触生病的人等,D错误。故选B。10.(2024·江苏宿迁·中考真题)如图是某感冒药说明书的部分内容,请你依据说明书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感冒软胶囊说明书 OTC【药品名称】感冒软胶囊 【成分】羌活、麻黄、桂枝、荆芥穗、防风、白、川穹、石菖蒲、葛根、薄荷、苦杏仁、当、黄芩、桔梗、辅料为大豆色拉油 【性状】本品为软胶囊,内容物为深棕色粘状液体;气香、味苦、辛 【功能主治】散风解热。用于外感风寒引起头痛发热,鼻塞流涕、恶寒无汗,骨节酸,咽喉肿痛 【规格】每粒装0.425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4粒,一日2次 【有效期】36个月A.该药是非处方药,不需要凭医生处方购买B.用药前需关注该药的生产日期及有效期C.该药可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引起的头痛发热D.感冒后想快点好,一次可服用6粒【答案】D【分析】(1)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挥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2)处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可以购买,并按医嘱服用的药物;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简称OTC,这些药物大都用于多发病常见病的自行诊治,如感冒、咳嗽、消化不良、头痛、发热等。【详解】A.说明书上有“OTC”标示,故该药是非处方药,不需要凭医生处方购买,A不符合题意。B.无论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在使用之前,都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药物的功能主治、成分、注意事项、生产日期、有效期等,以确保用药安全,做到合理用药,有利于人体健康,B不符合题意。C.根据药品说明书“功能主治”可知,该药可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引起的头痛发热,C不符合题意。D.用药前要明确诊断,要针对不同的病情,适当用药,药物一般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过量服用,会危害人体健康,用药剂量要适当;因此,要根据药物说明书的用法用量服用,不能自行加量,D符合题意。故选D。 考向四 急救考点1 紧急急救及注意事项11.(2024·江苏无锡·中考真题)人工呼吸是一种急救措施,在于帮助呼吸停止的患者进行被动呼吸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①口对口吹气;②清除口鼻异物;③仰卧于坚实平面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②③① D.③②①【答案】D【分析】人工呼吸是指根据呼吸运动的原理,采用人工方法让胸廓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以帮助呼吸运动减弱或暂时停止呼吸的患者维持肺的通气功能;胸外心脏挤压是采用人工方法帮助心脏跳动,维持血液循环,最后使病人恢复心跳的一种急救技术,适用于触电、溺水、心脏病等引起的心跳骤停。【详解】 因意外事故,导致人呼吸停止,可以采用人工呼吸的方法进行急救,基本的要求就是保证呼吸道的通畅,通常采用口对口吹气法,要注意呼吸的频率,人工呼吸的方法正确的步骤为:③使病人仰卧,头后仰,将病人的衣领解开,腰带放松;②清除病人口鼻内的异物和污物,保持呼吸道通畅;①救护者一只手托起病人的下顿,另一只手捏紧病人的鼻孔,然后深吸一口气,对着病人的口部用力吹入。因此,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 考向五 了解自己,增进健康考向1 健康生活方式及意义12.(2024·江苏盐城·中考真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影响身心正常发展。下列叙述中不符合健康生活理念的是( )A.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B.沉迷于短视频的网络直播C.远离烟酒,拒绝毒品 D.积极参与阳光体育活动【答案】B【分析】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等。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有助于身体和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远离烟酒、拒绝毒品可以减少对身体的伤害;积极参与阳光体育活动能增强体质。而沉迷于短视频的网络直播会影响正常的生活、学习和社交,对身心健康不利。【详解】A.合理安排作息时间,能够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规律的生活,有利于身心健康,A正确。B.沉迷于短视频的网络直播,会浪费大量时间,影响学习、工作和休息,还可能导致视力下降等问题,不符合健康生活理念,B错误。C.烟酒和毒品对人体有极大的危害,远离烟酒,拒绝毒品是健康的生活方式,C正确。D.积极参与阳光体育活动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D正确。故选B。13.(2024·江苏常州·中考真题)可能诱发癌症的生活方式是( )A.按时吃早餐 B.不吸烟不喝酒C.保持心情愉快 D.经常吃腌制和烟熏食物【答案】D【分析】健康是指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社会适应三个方面的良好状态,故经常参加集体活动,是健康的生活方式。【详解】ABC.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有利于预防各种疾病,而且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健康的生活方式:营养均衡、坚持体育锻炼;按时作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调节心情,保持愉快;按时吃早餐,聚餐使用公筷等。由此可见,ABC不符合题意。D.通常腌制、烟熏的食物中常常含有亚硝酸盐等致癌物质,因此经常吃太咸、腌制和烟熏食物,容易引起胃癌等癌症,D符合题意。故选D。考向2 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14.(2024·江苏宿迁·中考真题)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有利于预防各种疾病,而且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下列关于人体健康生活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合理膳食;②坚持体育锻炼;③高蛋白食品吃的越多越好;④熬夜玩游戏;⑤积极参加有益的集体活动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②③【答案】A【分析】健康的生活方式:吃营养配餐;坚持体育锻炼;按时作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有利于预防各种疾病,而且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详解】①合理膳食,能保证人体获得均衡的营养,增强体质健康,属于健康的生活方式,①正确。②坚持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有利于身心健康,属于健康的生活方式,②正确。③蛋白质是人体发育的重要物质,但不是吃得越多越好,多余的蛋白质作为“燃料”给燃烧掉了,并且会产生酸性物质,导致身体更加疲劳,因此并不是高蛋白食品吃的越多越好,③错误。④经常熬夜容易让免疫力下降,还容易让身体内分泌失调,熬夜玩游戏不属于健康的生活方式,④错误。⑤积极参加有益的集体活动,可以增进人际关系,也对自己的身心健康有好处,属于健康的生活方式,⑤正确。由此可见,A正确,BCD错误。故选A。15.(2024·江苏宿迁·中考真题)下列疾病中,可能由不良的生活方式引起的是( )A.色盲和坏血病 B.高血压和心脏病C.肺结核和侏儒症 D.血友病和脚癣【答案】B【详解】试题分析:现今社会中,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不再是传染病,而是一些慢性、非传染性的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这些疾病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有利于预防各种疾病,特别是一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而且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考点一 传染病及其预防1.传染病特点:主要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2.传染病、非传染病、遗传病的区别:①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流行和传播开来的疾病,如流感、乙肝等。②非传染病一般是由器官本身病变或者受到伤害引起的疾病,如近视眼、骨折等。③遗传病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引起的疾病,如白化病、红绿色盲、苯丙酮尿症等。2.传染病的流行、传染过程: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3.传染病按照传播途径可分为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和体表传染病等。4.艾滋病(AIDS)的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与艾滋病患者的一般接触,如握手、共餐、蚊虫叮咬等是不会传播艾滋病的。3.传染病的预防措施(1)控制传染源(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 考点二 免疫与计划免疫1.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第二道防线: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2.免疫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3.疫苗:通常是用杀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于人体后,可产生相应的抗体,使人获得特异性免疫。例如,接种卡介苗可以预防肺结核,接种百白破疫苗可以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口服脊髓灰质炎糖丸可以预防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 考点三 安全用药处方药是指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可以购买,并按医嘱服用的药物,简称RX。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凭医师处方即可购买,按所附说明服用的药物,简称OTC。考点四 急救1.紧急呼救:当遇到有人突然晕倒或溺水等情况时,先判断他(她)有无呼吸和意识后,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要说清姓名、具体地址、病症。2.心肺复苏:心肺复苏包括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 ①心肺复苏的顺序:胸外心脏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 胸外心脏按压的位置:胸骨下段约1/3处。人工呼吸方法:口对口吹气法。按压与吹气的比例:30:2。②抢救有效判断:病人出现自主呼吸,颈动脉有搏动,并且脸色逐渐转为红润。3.出血和止血(1)出血的类型:出血一般有内出血和外出血。内出血是指体内器官的出血,一般不易诊断,应及时到医院救治,特别是胸部或腹部出血。外出血是指体表的出血,在送往医院之前,应该先进行必要的止血处理。 (2)毛细血管出血血液呈红色 , 慢慢渗出,急救方法是把伤口冲洗干净后再贴上创可贴;静脉出血呈暗红色 ,缓慢流出,急救方法是手指、止血带或绷带压迫伤口静脉的远心端; 动脉出血呈鲜红色,喷出或涌出,急救方法是手指、止血带或绷带压迫伤口动脉的近心端 。考点五 了解自己,增进健康1.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者不虚弱。 2.心情愉快是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良好的情绪和适度的情绪反应,表示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处于积极的健康状态。当情绪出现波动后,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1.每年3月24日是世界结核病防治日。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杆菌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痰中带有大量结核杆菌,临床症状有低热、盗汗、乏力、食欲不振、咳嗽、咯血等。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肺结核的传染源是结核杆菌 B.注射卡介苗疫苗,属于非特异性免疫C.将感染者隔离治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D.结核杆菌是一种细菌,没有真正的细胞核【答案】D【分析】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称为病原体。 传染病要想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详解】 A.从传染病的角度看,结核杆菌属于病原体,感染者是传染源,A错误。B.接种卡介苗能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属于特异性免疫,B错误。C.对感染者及时进行隔离治疗,感染者是传染源,这种做法在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中属于控制传染源,C错误。D.结核杆菌属于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D正确。故选D。2.如图中甲、乙、丙表示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a表示病原体,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甲是病毒性感冒患者,则a有细胞结构,但没有成型的细胞核B.从免疫学角度分析,甲体内的a是抗体C.缺少甲、乙、丙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不能流行D.保护丙的措施只有戴口罩、勤洗手、保持安全社交距离【答案】C【分析】图中:甲是传染源,乙是传播途径,丙是易感人群;a是病原体。【详解】A.甲是病毒性感冒患者,则a为流感病毒,没有细胞结构,A错误。B.甲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故甲是传染源,从免疫学角度分析,甲体内的a是抗原,B错误。C.传染病要流行,必须同时具备甲传染源、乙传播途径、丙易感人群三个环节,三者缺一不可,C正确。D.保护丙的措施即保护易感人群,如注射疫苗、加强体育锻炼等;戴口罩、勤洗手、保持安全社交距离属于切断传播途径,D错误。故选C。3.宫颈癌是危害女性健康的常见疾病,99%的宫颈癌是由HPV(人乳头状瘤病毒的简称)引起的。我国已推行适龄女性免费接种二价HPV疫苗项目。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HPV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B.适龄女性接种HPV疫苗这一措施属于控制传染源C.接种的HPV疫苗在免疫学上属于抗体D.从寄主细胞类型来看,HPV属于细菌病毒【答案】A【分析】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遗传物质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失去生命活动。2.疫苗通常是用失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抗原是能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 人体接种疫苗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故从人体免疫角度分析,注射的疫苗属于抗原。 特异性免疫是人出生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的免疫类型。因接种疫苗所产生的抗体只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对其它病原体没有作用,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故接种疫苗产生的免疫能力属于特异性免疫。【详解】A.HPV是人乳头状瘤病毒的简称,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遗传物质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失去生命活动,A正确。B.从传染病预防途径来看,适龄女性接种HPV疫苗这一措施属于保护易感人群,B错误。C.接种疫苗属于计划免疫,疫苗能够刺激机体的淋巴细胞产生一种特殊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叫抗体。 凡是能引起机体产生这种特殊蛋白质的物质叫抗原。可见,从免疫学角度来分析,HPV疫苗属于抗原,C错误。D.病毒分为三类:专门侵染植物细胞的病毒叫做植物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专门侵染动物和人体细胞的病毒叫做动物病毒,如流感病毒;专门侵染细菌的病毒叫细菌病毒(也叫噬菌体)。可见,从寄主细胞类型来看,HPV属于动物病毒,D错误。故选A。4.某研究小组利用基因“魔剪”CRISPRCas9编辑技术,开发出一种有效方法,能破坏艾滋病病毒(HIV-1)的基因,成功抑制感染细胞内HIV-1的增殖。根据上述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艾滋病是一种遗传病B.艾滋病的病原体是艾滋病患者和携带艾滋病病毒的人C.“魔剪”技术的应用可以改变艾滋病病毒的遗传物质D.和艾滋病病人握手会被传染上【答案】C【分析】艾滋病的中文名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其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详解】A. 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综合征,是由人类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A错误。B.病原体是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艾滋病的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艾滋病患者是属于传染源,B错误。C.“魔剪”技术即基因组编辑技术是通过切断基因的某个位点,来删除或插入 DNA序列(或RNA序列)的方法。可见,“魔剪”技术的应用可以改变艾滋病病毒的遗传物质,C正确。D.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与已感染的伴侣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静脉注射吸毒(与他人共用被感染者使用过的、未经消毒的注射工具,是一种非常重要的HIV传播途径)、母婴传播(在怀孕、生产和母乳喂养过程中,感染HIV的母亲可能会传播给胎儿及婴儿)、血液及血制品传播(输入被HIV污染的血液及其血液制品)等;但是,交谈、握手拥抱、礼节性亲吻、同吃同饮、共用厕所和浴室、共用办公室、公共交通工具、娱乐设施等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HIV,D错误。故选C。5.人体通过接种疫苗,刺激人体内的免疫细胞产生特殊的蛋白质,从而提高对传染病的抵抗力,请问:疫苗、特殊蛋白质、以及这样的免疫作用分别属于( )A.抗体、抗原、特异性免疫 B.抗原、抗体、非特异性免疫C.抗体、抗原、非特异性免疫 D.抗原、抗体、特异性免疫【答案】D【分析】(1)抗原是指能够刺激人体免疫细胞产生抗体的病原体或异物;抗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能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由此产生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2)人体免疫分为两种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 如: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如人体的第三道防线。【详解】从免疫角度来说,接种的疫苗相当于抗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抗体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从而达到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目的,抗体属于第三道防线,因此该免疫类型是特异性免疫,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6.如图Ⅰ和Ⅱ分别表示某种病毒先后两次侵染人体后,人体产生抗体的数量变化曲线,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病毒第二次侵入后,人体内产生的抗体大量增多B.人体所产生的抗体对所有的病毒都有免疫作用C.第一次侵染后所形成的免疫功能属于特异性免疫D.人体内能够产生抗体的细胞属于血液中白细胞的一种【答案】B【分析】首次感染时,病毒侵入人体,刺激人体的淋巴细胞产生抗体;随着病毒的增殖,抗体也慢慢增加,呈上升趋势,其后抗体开始与相应抗原结合从而使抗原被吞噬细胞吞噬消灭,抗体慢慢减少。【详解】A.当第二次,同样的病毒侵入人体后,病毒刚开始繁殖,抗体的数量便会急剧膨胀,比病毒要多得多,然后病毒开始减少,抗体也随之减少。因此病毒第二次侵入后,人体内产生的抗体大量增多,A正确。B.抗体具有特异性,因此人体所产生的抗体只能对该种病毒有免疫作用,B错误。C.产生抗体属于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因此第一次侵染后所形成的免疫功能属于特异性免疫,C正确。D.人体内能够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淋巴细胞,属于血液中白细胞的一种,D正确。故选B。7.自2021年以来,我国逐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适龄健康人群免费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建立全民免疫屏障。下图是人体某免疫过程的部分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甲代表淋巴细胞,能产生抗体B.细胞乙代表吞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都能发挥作用C.疫苗经过特殊处理加工而成,接种疫苗后人体会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D.接种疫苗后,可以提高人体对各种传染病的抵抗力【答案】D【分析】1.图中甲的分泌物是抗体,所以甲为浆(效应B)细胞,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后被乙吞噬消化,故乙为吞噬细胞。2.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详解】A.细胞甲代表淋巴细胞,能产生抗体,抗体是抗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故A正确。B.细胞乙代表吞噬细胞,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均发挥作用,在非特异免疫中直接吞噬消灭各种病原微生物,在特异性免疫中能吞噬处理抗原,吞噬抗原—抗体的结合物,故B正确。C.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经过特殊处理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当人体注射疫苗时,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达到预防某种传染病的效果,抗体具有特异性,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故C正确。D.接种某种疫苗后,人体可产生抗体,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属于特异性免疫,故D不正确。故选D。8.吸烟有害健康。为了探究吸烟对呼吸系统的影响,某兴趣小组制作了一个如图所示的模型来模拟吸烟过程。下列关于这个模拟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挤压饮料瓶时,模拟的是吸气过程B.笔筒模拟的是呼吸系统的气管C.实验过程中,笔筒被熏黄,这说明吸烟会损伤呼吸道D.多次挤压,瓶中仍残留大量烟雾,说明呼气时不能将肺内的有害气体全部排出【答案】A【分析】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呼吸道是气体的通道,并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但是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详解】A.挤压饮料瓶时,瓶内的气压会升高,大于外界气压,气体会从瓶内流向瓶外,模拟了呼气过程,A错误。B.根据分析可知,笔筒模拟了呼吸系统的气管,饮料瓶模拟了呼吸系统的肺,B正确。C.呼吸道对空气有湿润、清洁和温暖的作用,实验后,面巾纸卷变成黄色、笔筒被熏黄这说明烟中的一些物质残留在面巾纸卷和笔筒上,进而说明呼吸道能清洁吸入的气体,吸烟会损伤呼吸道,C正确。D.饮料瓶模拟的是肺,就无论如何挤压饮料瓶中仍残留大量烟雾,说明烟雾无法被完全挤压出去,也就说明人体在呼气时,肺并不能将吸入的气体全部排出,D正确。故选A。9.中国是一个受毒品危害达百年的国家,对毒品深恶痛绝,政府在对毒品的打击上是严惩不贷,决不手软。关于毒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非法获得、占有、出售或使用毒品,属于犯罪行为,应予以严厉打击B.杜冷丁是医用处方药,但一旦被滥用,也会成毒品C.吸毒可严重损伤大脑,使人丧失理智和人性,易走上犯罪道路D.鸦片有镇痛和麻醉作用,适量吸食鸦片对人体无害【答案】D【分析】毒品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都有很大的损害,可产生异常的兴奋、抑制等作用,出现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如失眠、烦躁、惊厥、麻痹、记忆力下降、主动性降低、性格孤僻、意志消沉、周围神经炎等.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等都会造成严重的危害.毒品具有很强的成瘾性,一旦沾染,很难戒除,严重危害人体身心健康,危害社会。【详解】A.根据我国法律,非法获得、占有、出售或使用毒品,属于犯罪行为,应予以打击,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众健康,故A正确。B.杜冷丁作为一种镇痛药物,具有成瘾性,滥用会导致依赖和成瘾,属于毒品范畴,故B正确。C.毒品对大脑的损伤是显著的,吸毒者常常会出现精神障碍、行为失控,易走上犯罪道路,故C正确。D.虽然鸦片有镇痛和麻醉作用,但是吸鸦片对人体有严重的毒害作用,吸鸦片对人体有害,故D错误。故选D。10.急性呼吸道异物堵塞,可能致人因缺氧而意外死亡。一旦有人发生异物窒息,应该立即进行急救,可以选择使用标准的海姆立克腹部冲击法。救护者可按如图所示方法施救,被救者体内发生的变化是( )A.膈顶部下降,肺内气压变大B.膈顶部上升,肺内气压变小C.胸腔容积扩大,肺内气压变小D.胸腔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变大【答案】D【分析】当肋间肌和膈肌收缩时,胸廓体积增大,肺也随之扩张,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当肋间肌和膈肌舒张时,胸廓体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完成呼气。【详解】救护者可按如图方法施救时,使被救护者的膈顶端上升,胸廓容积变小,肺内气压升高,气体被排出,将咽喉部位的阻塞物冲出,是呼气过程,此时膈顶部上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变大,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11.如图是在抢救伤员时,医护人员所用的一些急救措施。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甲中进行急救时,应注意先保持病人呼吸道通畅B.图乙中意外出血时救护者可采取指压止血C.图甲表示病人心跳、呼吸突然停止后救护者采取的急救方法D.图乙中意外受伤血液从伤口喷出,呈鲜红色,救护者按B位置止血【答案】D【分析】病人在生命遇到意外事故如溺水、触电时,会出现突然停止呼吸或心脏骤停的现象,若不及时进行抢救大脑和心脏供氧不足会造成死亡,所以要进行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按压的方法来进行急救。【详解】A.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由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组成,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人工呼吸常用于抢救呼吸暂停的病人,做人工呼吸时,如果口腔内有泥土、血块等,必须先清除干净,使病人保持呼吸道的畅通,然后再进行口对口的吹气。因此图甲中进行急救时,应注意先保持病人呼吸道通畅,故A正确。B.对血管出血进行止血处理,一般用指压止血法、绷带压迫止血等,因此图乙中意外出血时救护者可采取指压止血,故B正确。C.心脏停止跳动的病人同时伴随着呼吸停止,因此在做心脏挤压时要同时进行人工呼吸,以恢复病人的肺通气,达到通过肺换气来改善全身缺氧的情况,促进呼吸功能的恢复,从而产生自主呼吸和恢复心跳,如图甲,故C正确。D.动脉是血液从心脏流向全身各处去的血管,压力大,血流速度快;动脉出血呈喷射状或溅出,血色鲜红,因此应该在近心端止血。图乙中意外受伤血液从伤口喷出,呈鲜红色,是动脉出血,应该在近心端按压止血,即伤口的上方A位置止血,故D错误。故选D。12.南通某中学生物老师带领实验小组为探究不同浓度的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设计实验并将实验结果绘制成如下曲线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本实验中,实验的变量为不同酒精浓度处理B.实验结果表明水蚤的心率随酒精浓度的增加而变慢C.该实验中,1%浓度的酒精溶液处理作为对照组D.当酒精浓度大于20%时,水蚤死亡【答案】C【分析】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详解】A.本实验中,实验的变量为不同酒精浓度处理,A 正确。B.实验结果表明水蚤的心率随酒精浓度的增加而变慢,直至死亡,B 正确。C.该实验中,清水处理作为对照组,C 错误。D.当酒精浓度大于 20%时,水蚤死亡,D 正确。故选C。二、综合题13.春季是流感的高发季节。自2024年2月份以来,很多同学深受甲型流感病毒的困扰,出现发热、咳嗽等不适症状。图一为甲型流感病毒结构示意图,图二为蔡豆同学制作的一份“传染病校园宣传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它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靠自己 (填“①”或“②”)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营养物质进行繁殖。(2)从传染病的角度分析,甲型流感病毒是导致甲流的 。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分析,积极锻炼身体属于 。(3)从免疫的角度分析,宣传手册中注射的疫苗相当于 ,它能刺激人体的淋巴细胞产生一种特殊的蛋白质—— ,从而使人体获得相应的免疫力,这种免疫属于 免疫(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答案】(1)②(2) 病原体 保护易感人群(3) 抗原 抗体 特异性【分析】(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①蛋白质外壳、②遗传物质。(2)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3)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详解】(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并在所生活的细胞中以自我复制的方式进行增殖。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它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靠自己②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营养物质进行繁殖。(2)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从传染病的角度分析甲型流感病毒是导致甲流的病原体。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分析,积极锻炼身体属于保护易感人群。(3)抗原是指能够刺激人体免疫细胞产生抗体的病原体或异物;从免疫学角度分析,接种的甲流疫苗相当于抗原,进入人体后,会刺激人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起到免疫作用。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性免疫)是出生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通过注射疫苗获得的免疫力属于特异性免疫。14.心血管疾病已逐渐升至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预防心血管疾病刻不容缓。图1是心脏的结构解剖图,图2是人脑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心脏的心房和心室之间防止血液倒流的结构是 (填名称)。图1所示的心脏四个腔中,流动脉血的是 (填序号)。(2)室间隔就相当于心脏中的“承重墙”,“承重墙”一旦发生破裂穿孔,将导致动脉血和静脉血混合,使心脏的 泵出的血液含氧量降低,进而影响体循环中全身各器官的供氧。(3)对室间隔缺损直径较小的病人,能通过微创伤手术治疗,即通过腿上的股静脉将导丝通到心脏缺损部位修补,此时导丝先到达心脏的 (填序号)。(4)生活压力过大、长期酗酒吸烟、熬夜等因素都会对神经产生不小的刺激,这些刺激传到图2中的[ ] ,使人体产生心脏疼的感觉。因此倡导人们健康地生活。【答案】(1) 房室瓣 ⑤⑥(2)左心室(3)①(4)A大脑(皮层)【分析】(1)图1是心脏的结构简图:①右心房;②右心室;③主动脉;④肺动脉;⑤左心房;⑥左心室。图2中A大脑、B小脑、C脑干。(2)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全身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经过体循环,血液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详解】(1)心脏壁主要由肌肉组织心肌构成,具有收缩、舒张的功能,心脏能推动血液在血管内流动。心房和心室之间的瓣膜叫房室瓣,它只能朝向心室开,保证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氧气流经心脏四个腔的先后顺序是⑤左心房→⑥左心室→①右心房→②右心室,其中⑤左心房、⑥左心室流动的是动脉血。(2)心脏能将血液泵至全身,主要是心肌收缩与舒张的结果,左心室的壁最厚,这是与左心室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输送血液的距离最长相适应的;“承重墙”倒塌大多是因为左冠状动脉出现堵塞,从而影响心脏壁最厚的B左心室的血液供应。使其心肌细胞缺少氧气和养料,成为坏死的心肌,进而影响全身各器官的供血。(3)微创伤手术治疗时,导丝从腿上的股静脉进入,根据血液循环的途径可知,导丝会首先进入体循环的终点①右心房。(4)从题干可知,生活压力过大、长期酗酒吸烟、长时间熬夜等因素都会对神经产生不小的刺激,从而传到图2中的A大脑皮层使人体产生相应的心脏疼的感觉,为避免发生这种现象发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不吸烟、不酗酒、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等。15.(2024·江苏徐州·中考真题)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以肺结核最为常见。20世纪80年代以来,结核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世界卫生组织已将结核病作为重点控制的传染病之一。如图是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①-③表示血管。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传染病角度分析,引发结核病的结核杆菌属于 。(2)结核病主要经呼吸道传染。结核杆菌被吸入肺泡后,血液和组织器官中的吞噬细胞可吞噬和杀伤部分结核杆菌,引起炎症反应。这种免疫类型属于 免疫。(3)结核杆菌除引发肺部病变,还会经肺静脉到达心脏的 (填心腔名称),再通过 (填序号)播散到全身其他器官,引发多器官的病变。(4)为预防结核病的传播,正确的做法有____(多选)。A.及时隔离结核病患者 B.多开窗通风,保持环境卫生C.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 D.计划接种流感疫苗【答案】(1)病原体(2)非特异性(3) 左心房 ①(4)ABC【分析】(1)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措施。(2)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3)人体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皮肤、黏膜及分泌物(唾液、胃液),阻挡杀死病原体,清除异物,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溶解、吞噬和消灭病菌,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是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属于特异性免疫。①主动脉,②上腔静脉,③下腔静脉。【详解】(1)从传染病角度分析,引发结核病的结核杆菌是这种传染病的病原体,它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因此,结核杆菌属于病原体。(2)结核病主要经呼吸道传染。当结核杆菌被吸入肺泡后,它们会遇到血液和组织器官中的吞噬细胞。这些吞噬细胞能够吞噬和杀伤部分结核杆菌,从而引发炎症反应。这种由吞噬细胞参与的免疫反应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它是人体先天具有的、不针对某一特定病原体的防御功能。(3)结核杆菌在肺部引发病变后,还会通过血液循环播散到全身其他器官。它们首先会经肺静脉到达心脏的左心房,因为肺静脉是与左心房相连的。然后,血液会从左心房流入左心室,再通过①主动脉将结核杆菌播散到全身其他器官,引发多器官的病变。(4)A.及时隔离结核病患者:这可以防止结核杆菌通过呼吸道传播给其他人,A正确。B.多开窗通风,保持环境卫生:这有助于降低空气中结核杆菌的浓度,减少感染的风险,B正确。C.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通过锻炼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从而增强对结核杆菌的抵抗力,C正确。D.计划接种流感疫苗并不能预防结核病的传播。流感疫苗是针对流感病毒的,而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因此接种流感疫苗对预防结核病没有作用,D错误。故选ABC。16.(2024·江苏常州·中考真题)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人体,会产生两种疾病,一是水痘,二是带状疱疹,请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水痘患者是 ,未接触过水痘病毒的人属于 ,可以通过接种 获得相应的免疫力。(2)生活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方法有 、 等。(3)水痘患者康复后,一般可获得终身持久免疫,少数人在成年后,由于免疫力下降等原因,潜伏的水痘病毒会被激活,患 。【答案】(1) 传染源 易感人群 疫苗(2) 勤洗手 多通风(3)水痘【分析】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传染病要想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据此可知,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详解】(1)水痘患者能够传播水痘病毒,属于传染源;未接触过水痘病毒的人对该病毒缺乏免疫力且容易感染该病毒,因此属于易感人群,可以通过接种疫苗获得相应的免疫力。(2)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叫传播途径。生活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方法有勤洗手、多通风、勤晒被等。(3)水痘患者康复后,体内产生了抵抗此类病毒的抗体,从而获得免疫,但当身体免疫力下降时,潜伏的水痘病毒会被激活,从而导致患水痘。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备战2025年中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江苏专用)专题10健康地生活(原卷版).docx 备战2025年中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江苏专用)专题10健康地生活(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