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塘沾一中初中2024年一2025年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性回顾检测试卷七年级历史(开卷)本试卷分为第1页至第16页,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答卷前,请你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填写在卷首位置及答题卡上,并认真审题作答。答题时,务必将选择题答案填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其他位凰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上交。祝你考试倾利!选择题(本大题共100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0分。)1将“581年”和“杨坚”这两个历史要素结合在一起,我们可以得到准确的历史信息是()A,隋朝的建立B.杨坚掌握北周大权C.陈朝的灭亡D.隋朝的统一2.学生们来到大兴城遗址,在讲解员的介绍下了解到:隋统一后,采取了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等措施。这一系列举措()A.加决了人口流动B.巩固了隋朝统治C.扩大了隋朝弧域D.促进了文化交流3.含嘉仓是隋朝在洛阳修建的最大的国家粮库。经考古发掘,遗址面积40多万平方米,有数百个粮容。仓窖客口径最大的达18米,最深达12米。这反映出隋朝(习A.语域辽阔B.社会经济发展,国力强盛C.倾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D.加强中央集权提高了行政效率4.“输送物资最方便的乃是水运,然而无论黄河、淮水,还是长江,中国主要的江河都是自西向东,没有连接南北的河流。于是,隋炀帝决定以人工之力来完成此事。”材料反映了隋朝开通大运河的目的是()A.加强对边强控制B.巩固国家统一C.加强南北交通D.加强中央集权5“自扬、益、湘南至交、广、闽中等州,公家运漕,私行商旅,舳舻相继。隋氏作之虽劳,后代实受其利“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利也博哉”。上述材料共同反映出大运河的开通()A.加强了经济交流B,加重了人民负担C.促进了中外交往D.强化了君主专制七年级历史第1页(共16页)6.场帝出征辽东,“兴百余万众,馈运(运送粮食)者倍之”。观察右图,若从大运河中心向涿郡(今北京)运粮运兵,稻年网据露(北京)经过大运河的()都美A.邢沟安B,通济渠通济菜见米一江都(扬州)C永济渠江确方D江南河德立冷杭(株州)7.右图为我国古代某项伟大工程的示意图,该工程中A段名为()A.江南河B.通济渠C.邗沟D.永济渠8.“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材料认为开“长河”(A.是隋灭亡的主要原因B.造福后代,功大于过C.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D.巩固了隋王朝的统治9.小历同学在游览完大运河文化博物馆后,对隋朝二世而亡产生了疑惑,为此搜集到了如下描述隋炀帝统治的资料,据此可知隋场帝“身丧国灭”的原因是()(场帝)登极之初,即建洛邑,每月役丁二百万人。导洛至河及淮,又引沁水达河北,通涿郡.…又逆征数年之赋,穷侈极奢。…身丧国灭,实自取之。—杜佑《通典》A.经济茶条B.战乱不断C.统治残暴D.人口锐减10.小张同学在参观完隋唐洛阳城遗址后,对隋王朝二世而亡产生了疑惑,为此搜索到了如下描述隋末社会景象的资料,据此可知隋朝末年()父母不保其赤子,夫妻相弃于匡床,万户则城郭空虚,千里则烟火断灭。《旧唐书李密传》七年级历史第2页(共1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