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多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陕西省多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试卷类型:B(苏教版)
2024 -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调研试题(卷)
七年级生物学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满分60分,时间60分钟,学生直接在试题上答卷;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题 号 一 二 总 分
得 分
得分 评卷人
1.生活在土壤环境中的蚯蚓,其体表的刚毛主要用于 ( )
A.呼吸 B.防御 C.摄食 D.爬行
2.下表为小明探究“光照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设计,但是该设计存在不足,下列修改意见正确的是 ( )
位置 鼠妇数量 光照条件 温度 湿度
纸盒左半侧 10 只 明亮 5℃ 适宜
纸盒右半侧 10 只 黑暗 25℃ 适宜
A.纸盒两侧都应设置为黑暗环境 B.纸盒右半侧的鼠妇数量应改为20只
C.纸盒两侧温度都应设置为25℃ D.纸盒两侧的湿度应不同
3.南岭国家森林公园生活着一群“中国最美小鸟”蓝喉蜂虎。其常栖息于灌木丛、草坡、农田等开阔地,以蜻蜓等昆虫为食。蓝喉蜂虎在生态系统中充当的角色是 ( )
A.非生物环境 B.分解者 C.消费者 D.生产者
世界摄影日是全世界摄影爱好者的重大节日,2024年的世界摄影日,我们有幸欣赏到了来自航天员叶光富通过空间站舷窗拍摄的绝美地球照,这颗蔚蓝色的星球如此美丽,森林、草原、海洋、湖泊……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分布于此。请完成4~5题。
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自然界中所有生态系统的大小是完全相同的
B.生态系统中的各生物成分是孤立存在的
C.海洋生态系统的海水中含有高浓度的盐分,但是不含氧气和营养物质
D.生态系统中,光能是几乎所有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根本来源
5.资料中涉及到了水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区分这两类生态系统的主要依据是( )
A.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 B.生态系统对人类创造的收益多少
C.非生物环境的不同 D.生态系统的美观程度
6.小明制作了以“保护生物圈”为主题的板报,科普宣传生物圈的相关知识,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和
B.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生物圈
C.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小的生态系统
D.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上层、水圈和岩石圈的下层
7.科研人员利用分层采样器,对人工引种互花米草滩涂和自然滩涂中底栖动物种类进行调查,结果如下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本研究中,互花米草的入侵对处于20~25cm层的生物种类影响最大
B.随着泥层深度的增加,互花米草滩涂中的底栖动物种类数均增加
C.随着泥层深度的增加,自然滩涂中的底栖动物种类数均减少
D.底栖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循环
8.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外来的干扰因素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的稳定状态就会被破坏。下列属于人为破坏生态平衡的是 ( )
A.火山喷发 B.地震 C.过度砍伐 D.泥石流
9.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它是我国乃至整个亚洲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高原生态的是 ( )
A.牺牲环境促发展 B.滥捕野味丰富餐桌
C.大力肆意开发自然资源 D.控制草原上牛羊的数量
绿豆芽,即绿豆的芽,为豆科植物绿豆的种子经浸泡后发出的嫩芽。绿豆种子在发芽过程中部分营养物质会发生变化,更利于人体利用。请完成10~11题。
10.小明以绿豆种子为材料,进行发豆芽的生物实践活动,绿豆种子的 中储存着丰富的营养物质。 ( )
A.胚根 B.子叶 C.胚轴 D.胚芽
11.小明和同学们进行实验并测量了3种温度下绿豆芽长度的变化,结果如下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绿豆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结构是胚轴
B.3种温度下绿豆芽长度随时间延长均逐渐降低
C.48小时~120小时,20℃时绿豆芽长度增长最快
D.30℃下萌发的绿豆芽在96小时后其长度仍继续增长
12.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将大米播种到土壤里也不能萌发成幼苗,主要原因是 ( )
A.缺乏阳光照射 B.种子没有晒干
C.种子的胚不完整 D.种子的胚乳太大
13.人工种子是一种人工制造的代替天然种子的颗粒体,可以直接播种于田间,其结构如右下图所示。其中人工种皮主要具有 ( )
A.保护作用
B.提供营养的作用
C.分泌作用
D.连接作用
14.俗话说“根深才能叶茂”,根尖的结构中能够使根不断生长的部位是 ( )
A.根冠和分生区 B.伸长区和成熟区 C.根冠和伸长区 D.分生区和伸长区
15.“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诗句中描述的是海红豆树春天萌发新枝的现象。新枝的萌发与叶芽的发育相关,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芽轴发育成新芽 B.芽原基发育成茎
C.叶芽中无分生组织 D.幼叶发育成叶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除说明外,每空1分,共30分)
16.(6分)请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阿拉善地区是我国沙尘暴的主要源头之一,防风固沙迫在眉睫。阿拉善生态基金会发起了“一亿棵梭梭”项目,计划在十年间通过种植200 万亩荒漠植被,以期恢复历史上的800公里梭梭屏障。
资料二:梭梭是一种独特的沙漠灌木植物,平均高达2~3m,被称为“沙漠植被之王”。梭梭林是戈壁沙漠最优良的防风固沙植被之一,性耐干旱,喜沙性,耐严寒,有顽强的生命力,寿命可达百年以上。
(1)阿拉善沙漠生态系统中,梭梭通过 作用制造有机物,水分是影响沙漠中植物生存的最重要的 (填“生物”或“非生物”)因素。
(2)梭梭能够防风固沙,这体现了它能 环境;梭梭根系发达,叶片退化成极小的鳞片状,这说明了它能 环境。(两空均填“适应”或“影响”)
(3)在阿拉善,老鼠会啃食梭梭的根部,查阅资料发现,银狐对于老鼠等小型啮齿类动物能精准迅速捕杀。工作人员希望将银狐引进阿拉善治鼠,与此方案相关的食物链是 (2分)。
17.(8分)制作生态瓶饲养和观赏各种水生生物,可以增长知识并带来美的享受。下图甲是小明制作的简易生态瓶,瓶中部分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如图乙所示,图丙表示生态瓶中的物质循环,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乙可知,含有椎实螺的食物链共有 条。
(2)图丙中A、B的遗体都会被C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后,又被A 吸收利用,则A代表的生物是图乙中的狐尾藻、黑藻和 ,这几种生物均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者,图乙的生物成分中没有图丙中的 (填字母)。
(3)孔雀鱼可以吃掉蚊子的卵和幼虫,防止蚊子在生态瓶中滋生。据此可知,孔雀鱼和蚊子之间的生物关系主要是 。
(4)该生态瓶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不能维持很长时间,其原因是生物种类数量少,营养结构简单, 能力较弱。
(5)若该生态瓶中的苹果螺由于温度不适全部死亡,孔雀鱼的数量并不会受到严重影响。据图乙分析,其原因是 (2分)。
18.(10分)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下图为水稻种子纵切结构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观察可知水稻种子的胚由 (填序号,2分)构成,水稻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②] 中,与水稻种子结构相同的植物种子还有很多,请列举一种: 。
(2)催芽是将水稻种子浸泡在35~38℃的温水中,直到种子萌发,这样操作是因为水稻种子萌发需要 (2分)。
(3)某兴趣小组在25℃条件下,设计并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统计了两种水稻种子在不同浓度氯化钠溶液(食盐水)中的萌发率,得到的数据如下图所示。
①实验时,每个培养盒放置100粒水稻种子进行萌发实验,有成员提出,为加快实验进程,每个培养盒放置1粒水稻种子即可。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 并说明理由。 (2分)。
②从图中数据可以看出,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氯化钠浓度的升高,普通稻的萌发率呈现 (填“上升”或“下降”)趋势。
③分析可知, (填水稻品种)更适合在盐碱地大规模种植,以实现对盐碱土壤的合理利用。
19.(6分)学校开展了主题为“爱农兴农”的实践活动,某生物小组对研学基地里常见的农作物辣椒和玉米展开了研究。下图分别为玉米幼苗的根尖纵切面结构图和辣椒生长过程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小组同学在观察玉米幼苗根尖的时候,发现有一段区域长有根毛,该区域属于图一中的[①] 区。
(2)图一中的根冠位于根尖的最前端,从外形上看,根冠像一定帽子罩在[③] 前端,起 作用,③区域的细胞始终保持 能力。
(3)辣椒种子萌发时, 发育成图二中的a和b。
(4)同学们发现,基地工作人员常常会给一些果树摘除顶芽(俗称“打顶”),“打顶”的主要目的是 (填“促进”或“抑制”)侧芽发育成果枝,提高产量。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调研试题(卷)
七年级生物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共15 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 D 2. C 3. C 4. D 5. C 6. B 7. A 8. C 9. D 10. B11. C 12. C 13. A 14. D 15. D
二、非选择题(共4 小题,除说明外,每空1分,共30分)
16.(除说明外,每空1分,共6分)
(1)光合 非生物
(2)影响 适应
(3)梭梭→老鼠→银狐(2分)
17.(除说明外,每空1分,共8分)
(1)4(或四)
(2)宝塔草 生产 C
(3)捕食
(4)自我调节
(5)孔雀鱼还有椎实螺、米虾、狐尾藻、宝塔草等其他的食物来源(2分,意近即可)
18.(除说明外,每空1分,共10分)
(1)③④⑤⑥(少写、多写、错写均不得分,2分) 胚乳 玉米、小麦等(写出一种,合理即可)
(2)适宜的温度和适量的水(每点1分,共2分)
(3)①不同意(1分),这样做会增加实验偶然性,增大实验误差(1分)(共2分)
②下降
③海水稻
19.(每空1分,共6分)
(1)成熟(或根毛)
(2)分生 保护 分裂
(3)胚芽
(4)促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