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济南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么.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
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下前5课+选择性必修3。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1.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唐朝墩古城遗址,近年来因出土大量建筑遗存和珍贵文物等而受到

外界关注。古城遗址中不仅发掘出大量遗物,还发现了唐代院落遗址、佛寺遗址、罗马式浴场

遗址和景教寺院遗址等重要建筑遗存。这些遗存可用来说明
A.丝绸之路开启东西方交流

B.唐代丝绸之路以文化交流为主
C.中华文明开放包容的特征

D.唐代新疆居民精神生活较丰富
2.梵蒂冈某博物馆馆藏的丝质编绦,经鉴定制作于公元2世纪,其材质是中国产的丝绸,而其工

艺则源自西亚叙利亚的作坊。这可以佐证

A.丝绸之路推动罗马丝织业繁荣
B汉朝的商人大量定居于叙利亚
C叙利亚商人主导丝绸之路贸易
D.罗马帝国与汉朝存在贸易往来
7世纪中叶时,新罗创造出一种“吏读”的方法,利用汉字的音表示朝鲜的助词、助动词等,放
在汉字中间,帮助阅读汉文。开成二年(公元837年),新罗旅唐学生有200余人,这些学生归
国后使汉文学在朝鲜得到广泛传播。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A.促进了世界文化发展
B.向外传播了文化信息
C.大量吸收了异质文化
D.对外交流具有互鉴性
4.《太平圣惠方》是宋朝官修的一部医学方书,当时便被传至朝鲜半岛、日本等地。元代以后,该
书文本在国内逐渐散佚不全。晚清至民国时期,日本保存的南宋刊本和日本抄本陆续回流至
【高二历史第1页(共6页)】
CS扫描全能王
3亿人都在用的扫描Ap
--小人儿'H以J八月1〈州
B.日本本土医学缺乏创造性
C.东亚国家皆倾慕中华文化
D.医书编写有赖政府的支持
乾隆帝在新疆设立专门的商务机构以协调贸易活动,并派遣使节团访问中亚各国,重新开通
了多条贸易线路。在新疆逐步引入全国统一的制钱和银两的同时,乾隆帝还就地取材,使用
新疆自产的红铜,融人当地传统铸币工艺,发行“红钱”。这些做法
A.注重对外展现大国形象
B.旨在增强民族国家认同
C,突破了闭关自守的政策
D.有利于西域商路的复苏
6.伏尔泰以中国元杂剧《赵氏孤儿》为蓝本,改编创作了《中国孤儿》,将原作以复仇为主题转化
成以儒家文化与野蛮文化的冲突为主题。该剧在巴黎上演后轰动一时,很快被译成多种语
言。这可用于说明
A.伏尔泰推崇儒家伦理价值观
B.西方文化逐渐丧失自身特色
C.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启蒙运动
D.民族之间的文化存在矛盾性
图1所示为1932年创办于上海的《机联会刊》上所刊登的某染织厂广告《贤德的夫人》(局
部)。图中配文称,这位夫人“一切物件,喜用国货”,她腹中的“小国民尚未出世”,但她已经
预备去买国产布料为其做衣服。这可用于印证,此时上海的服饰文化
A.蕴含家国情怀

门凸显中西合璧

.宣扬抗日救亡
D.助力工业振兴
图1
8.进人21世纪,中国先后承办了三届世界遗产大会,并且积极参与设置议题、提
出政策主张等工作。截至2023年12月,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
产名录所认定项目超过10万项。这最能体现,当代中国
A.文化遗产数量增多
B.承担文化大国责任
C.积极参与国际合作
D.传统文化不断复兴
9.《汉谟拉比法典》第196条与第200条的规定,常被人们合称为“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但上
述规定,仅适用于第一等级的人之间,如果是第一等级之人导致第二等级之人眼盲,只需依法
赔偿固定数额的白银;如果受害者是奴隶,赔偿金额仅为奴隶价格的一半。这说明《汉谟拉比
法典》
A.彰显契约精神
B.富于人道色彩
C.具有阶级特性
D.是习惯法汇编
【高二历史第2页(共6页)】
CS扫描全能王
3亿人都在用的扫描Ap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