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通州区2025年高三年级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2025年4月本试卷共8页,共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第一部分本部分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臀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也称过年。甲骨文中已有“年”字,形状为人背扛禾谷。到了周代把禾谷成熟一次称为一年,“年”字含有了岁、祀之意,这时农作物收割之后家族成员聚集在一起祭祀神灵、祖先,祈求来年的护佑,逐渐出现了“春节”的雏形。随着时代发展,“团圆”成为春节的核心内涵。以上材料反映出春节文化.①建立在农耕文明基础之上②深受宗法血缘制度的影响③体现了中华文化博采众长的包容性④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2.都县长吏自行辟除(任命)属吏的制度是秦汉地方行政的一大特色。东汉“崇高乡三老严寿”被辟除为县属吏;东汉三老赵宽“长子字子恭,(被辟除)为郡丛事”。上述材料可以佐证东汉时期A.察举制度已非官员选拔的主要制度B.基层民众注重自我管理与相互监督C.地方人才选拔已被豪强大族控制D.三老在郡县辟除时有一定的优势3.成德节度使李宝臣一生有四姓:本姓、义父张锁高(当地胡人首领)的张姓、义父安禄山的安姓、唐廷因其平定安史之乱有功赐予的李姓。史书记载:“大历十三年(778年),成德节度使李宝臣请复(恢复)姓张,许之”“大历十四年······成德节度使张宝臣······复赐姓李”。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①易姓可能出于现实政治考量②唐中后期政治局势动荡不安③外重内轻局面得以有效控制④少数民族对中原文化的认同A.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③④4.明朝知识的占有者不完全是士大夫阶层,也有许多思想家出身于商贩、瓦匠、佣工、农民等,且明朝士大夫尤其喜欢与商人交往。据此可知明朝时期①八股取士导致知识分子失去信心②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固化的阶层③西学东渐传播了西方的民主思想④阳明心学一定程度促进思想解放A.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5.实现不同集团权力的有机平衡,是中国古代历代王朝长久维系的重要保障。下图展现了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权力关系,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 ② ③ ④A. ①②③④ B. ①④②③ C. ②④①③ D. ④②③①6.许景澄为晚清杰出的驻外公使,主持翻译并出版了《外国师船图表》。他在任期间曾多次向朝廷建言献策,诸如“重台湾之防,据敌所必争······赴德国习铁舰驾驶”及“此次洋兵入京,条款必格外苛刻,君等宜早为预备”等。上述政治活动A.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进程 B.以维护国家利益为宗旨C.提升了清王朝的国际地位 D.推动了预备立宪的开展7:1919年,湘雅医学专科学校学生创办《学生救国报》,后易名为《新湖南》。该报前六期的主要内容是反对旧思想,普及卫生知识;第七期毛泽东担任主编,先后撰写《社会主义是什么?无政府主义是什么?》《工读问题》等多篇文章,揭露帝国主义、反动军阀的黑暗统治,远销至北京、浙江等地。《新湖南》的发行A.促进了革命思潮的广泛传播B.推动了近代卫生体系的建立C.为新文化运动兴起奠定基础D.保障了北伐战争的顺利进军8.1935年5月,中央红军到达四川冕宁县彝族地区,冕宁县成立革命委员会并发布公告,用通俗的语言重申工农红军的纪律、呼吁全体彝族民众“赶快团结起来,共把军阀驱逐······真正平等自由,再不受人欺辱”。此举A.为遵义会议的顺利召开奠定群众基础B.反映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建立C.有效保障殊族民族区域自洽制度的实施D.在革命理念上为长征胜利创造有利条件9.1950年、文化部戏曲改进局局长田汉针对戏曲创作提出:“历史人物······只要他的行动在当时历史阶段、符合人民的最高利益,都应当予以表扬······但这种表扬应恰如其分,不能将封建阶级“理想化'。”他认为戏曲创作要A.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B.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C.积极地贯彻“双百”方针D.肩负“科教兴国”的使命10.甘肃省会宁县李家塬村长期干旱缺水。2021年,县政府规划建设高标准农田,通过大型水利工程把黄河水引到了旱塬之上;通水之后,李家塬村建立了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运用水肥一体化和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实现了农作物播种面积和产量的稳步提升。据此可知李家塬村的变化A.为开展三线建设做出了前期准备B.标志着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C.为推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奠定基础D.得益于政府政策支持与科技的发展11.目前的研究表明,全球大部分区域向农业的转变并非源于本地的作物驯化,而是通过与这些作物驯化起源中心直接或间接的文化交流和人群流动实现的。下列能够印证这一观点的是A.中国种植水稻B.欧洲种植小麦C.中南美洲种植甘薯D.西非培育出甜高粱12.有学者指出,“如果中世纪真是一片黑暗,强悍的现代是从哪里来的?······显然,只要我们有那么一点点承认历史是延续的,中世纪这个承上启下的阶段就不应该被简单打发了”。以下能支撑此观点的是①城市自治助推欧洲大学的发展②宗教改革动摇了天主教会权威③议会出现为近代西方代议制奠定了基础④庄园经济推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A.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13.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以下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发生社会变革的是A.欧文出资建立“新和谐公社”B.法国里昂工人发动武装起义C.提拉克领导国大党赢得印度独立D.十月革命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14.津巴布韦沦为西方殖民地之后,殖民政府创建了当地第一所大学-津巴布韦大学,奠定了津巴布韦现代教育的基础。在殖民教育中,英语成为官方语言,本土语言被边缘化。以上材料体现出A.非洲人民抵抗西方文化入侵B.非洲文化呈现多元一体特点C.近代殖民活动具有双重属性D.文化互鉴推动区域文化创新15.近年来,人工智能宠物作为情感支持工具被引入到欧洲国家的护理院和老年社区中。如人工智能宠物小海豹“帕罗”可以感知到人类的触摸和声音,已经在德国数十个护理机构中被应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症。以上材料反映出A.二战后西方国家对社会福利的改革B.人工智能促进欧洲社区组织的形成C.科技的发展造福人类社会生活D.老年群体的医疗问题得以解决第二部分本部分共5题,共55分。16.(10分)胡乐鼓两晋南北朝以来,以羯鼓、细腰鼓类、齐鼓、鸡娄鼓等为代表的胡乐鼓进入中原地区。在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它们以多变和震厉铿锵的音响特点受到统治者与贵族阶层的极大欢迎,并广泛应用于当时的宴饮演奏、歌舞表演伴奏等各类场合。《魏书》载:“世祖······后通西域,又以悦般国鼓舞设于乐署。”悦般国(西域古国)的鼓舞为宫廷乐署所吸纳,侧面说明当时的胡乐鼓作为悦般国舞蹈的伴奏或舞器而得到使用。此时胡乐鼓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相比于十六国时期以细腰鼓为主流的态势,北魏时增加了齐鼓、担鼓、羯鼓、鸡娄鼓,其种类进一步扩展。其中齐鼓、担鼓、细腰鼓在云冈石窟、巩义石窟的相关音乐场景石刻中大量出现。北周安伽墓围屏石榻中的胡腾舞表演场景中便有细腰鼓的参与,其与横笛、琵琶一齐为扬臂起舞、右腿勾脚弯曲的胡腾舞伎伴奏。唐诗中对此多有描绘,“弦鼓一声双袖举,回雪飘飖转蓬舞”“平铺一合锦筵开,连击三声画鼓催”,生动展现了胡乐鼓在唐代舞蹈伴奏中的重要地位及其所营造的热烈艺术氛围。(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概述北魏时期胡乐鼓发展的历史条件。(4分)(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说明胡乐鼓传播产生的影响。(6分)17.(12分)汝瓷发展史汝瓷,即汝窑瓷器,因产于汝州而得名,历史悠久,至宋代达到鼎盛。其风格古朴典雅,釉面温润如玉,釉色如雨后天青,将传统陶瓷之美推向极致。然而,金灭北宋之后,汝瓷烧制逐渐衰落,传世品极为稀少。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日本占领汝州期间,对汝窑遗址进行了大规模的掠夺性盗掘,大量古汝瓷产品和瓷片被运走,给遗址造成了极为严重的破坏。1953年,周恩来总理亲自指示:“发掘祖国文化遗产,恢复汝窑生产”。伴随着私人瓷厂转公,汝州先后成立起一批国营汝瓷厂并设立科研机构,主要产品为粗瓷民用碗、盆等,此时烧制的产品还不具有古汝瓷的工艺水平。20世纪80年代后,汝州国有汝瓷厂在企业改制中实行整体承包、租赁经营。汝州先后出现了众多民营汝瓷厂和民营科研机构,从业人员超千人。在几代汝瓷工作者们的不断努力下,成功烧制出汝瓷天蓝釉、“汝官瓷”天青釉,并在仿古造型、制胎、配釉等方面有所创新。至此,中断了数百年的汝瓷生产又全面恢复。2011年,汝瓷烧制技艺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7年,清凉寺汝官窑遗址展示馆、宝丰汝瓷博物馆先后开馆;2024年,汝州职业学院成立“汝瓷产业学院”。随着汝瓷生产逐渐实现规模化和产业化,当地政府积极引导企业拓展销售渠道。通过举办拍卖会、展览、艺术品交易活动,以及利用线上销售平台等方式,汝瓷的制作工艺和产品得到了广泛宣传,产品远销海外。此外,汝瓷还多次作为国礼赠予外国政要和国际友人,成为和平与友谊的象征。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评析近代以来汝瓷发展历程。(12分)要求:信息提取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结构完整。18.(12分)全球史全球史区别于国别史,其研究往往涉及跨文化、跨地区意义上的联系等。目前的研究,有的选取移民、海洋、贸易等视角进行深入探讨,有的关注制度和观念变化,有的侧重于信息交流与传播······全球史可以弥补国别史的不足,反之亦然。它们相辅相成,而不是相互取代。阅读材料,结合所学,选取某一视角阐述16-20世纪初全球史发展。(12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结构完整。19.(10分)神话与历史材料一 一个民族早期的历史总是与神话传统紧密相连,在我国自然、祖先崇拜盛行的上古时代,这一点显得尤为突出。神话是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它的产生具有特定的原因和背景。神话的内容虚无缥缈,荒诞不经,但却有其迫切的现实原因,表面看来它高悬空中,实际却是牢牢扎根于地下,例如大禹治水的神话传说。顾颉刚辨伪求实,以打破伪造古史、建立真实的古史为己任,其研究以古史传说为对象,对此有着深刻的认识。材料二 学界普遍认为,哪吒这个词起源于梵语,最初指佛教护法神,为凶神恶煞的夜叉形象。哪吒这位神秘的佛教护法神,随着佛经逐渐传入中国。传世文献中哪吒最早出现在北凉时代高僧翻译的佛经中,说他是毗沙门天王之子。毗沙门天王世俗称托塔天王,在唐代西域地区十分流行,并与战功赫赫的唐代名将李靖合二为一。唐宋时期,关于哪吒的记载开始增多,此时哪吒有了一个中国父亲-李靖,在《五灯会元》等书中逐渐有了“析肉还母,析骨还父”的情节。元代,哪吒被搬上舞台,其故事在市井中流传,形象变得立体丰满。明朝的《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记载,哪吒死后佛祖赐其莲花身;《封神演义》中哪吒生来就是道教灵珠子,拜道教太乙真人为师,不再是佛教护法神。《西游记》中哪吒则被塑造成英俊的孩童模样。(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简析神话与历史之间的关系。(4分)(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说明“哪吒”的演变所反映出的历史文化现象。(6分)20.(11分)国际法材料一 一个叫丁韪良的美国传教士带给中国一本《国际法原理》,中文译名为《万国公法》,这标志着西方国际法被正式介绍到中国。恭亲王奕诉亲自上书朝廷,拨款白银五百两刊刻出版,分发到各个通商口岸。凡负责外事活动的人员,必须做到人手一本,认真学习,后来清朝派出的使节大都读过这本书。丁韪良担任京师同文馆总教习,开设国际法课程,这本《万国公法》被作为毕业科目。1874年日本侵略台湾,1875年云南马嘉理案,1878年中俄伊犁谈判······在这样的时刻,中国的外交人才援引《万国公法》准则,据理力争,取得了相当大的外交成就。但是中国取得的这些外交成就让一些外国人非常不快。他们指由:“中国人终于找到了他们大显身手的外交领域,在未来的交涉中,我们必须对中国人刮目相看,他们已经在用我们所承认的那些依据来对抗我们了。”材料二 国际法被介绍到中国之后,清政府开始逐渐在实务中有意识地运用国际法以维护国家权益。以张之洞为代表的“作用有限派”认为:“夫权力相等则有公法,强弱不侔,法于何有?”以李鸿章为代表的“国际法迷信派”则认为:“公法者,环球万国公共之法,守之则治,违之则乱者也。”(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万国公法》在中国得以推行的原因。(5分)(2)阅读材料二,结合中外史实,说明国际法的作用。(6分)通州区2025年高三年级模拟考试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25年4月第一部分 (选择题 共45分)第一部分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答案 B D A C C B A D A D B B D C C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共55分)第二部分共5题,共55分。16.(10分)参考答案要点:(1)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带来了新的乐器胡乐鼓;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为胡乐鼓的传播奠定基础;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交融的多样化发展,胡乐鼓融入中原音乐体系,种类增多;统治者的支持,胡乐鼓被纳入宫廷音乐,胡乐鼓因此受到重视并得以发展。(2)胡乐鼓通过丝绸之路向中原地区的传播,丰富了中华文化内涵,加深了民族交融;胡乐鼓被纳入宫廷音乐的传播过程,丰富了宫廷娱乐生活;胡乐鼓的表演形式,为文学和石窟艺术创作提供了新的素材和灵感来源;胡乐鼓在传播过程中与中原乐器、舞蹈相结合,推动了音乐、舞蹈艺术的发展。17.(12分)参考答案示例:抗日战争期间,由于日本的掠夺和盗掘,汝瓷大量流失,汝窑遗址遭到极大的破坏,严重阻碍了汝瓷制作工艺的恢复。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对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逐步确立。汝州地区涌现出众多国营汝瓷厂。尽管这些汝瓷厂恢复了生产,但在瓷器制作工艺上,并未恢复传统的汝瓷制作技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扩大,制瓷科研实力的增强,天青釉等汝瓷技艺得以复兴。汝瓷生产全面恢复,其烧制技艺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步入新时代,电商等新型销售模式助力汝瓷产业现代化,形成规模化产业链,汝瓷产品远销国际。汝瓷与文旅、教育等领域的融合,既促进了经济发展,又弘扬了中国汝瓷文化。作为国礼,汝瓷彰显了中国制瓷工艺的精湛,传递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韵味,促进了国际文化交流。综上所述,汝瓷发展历程,映射出近代中国历史的变迁与时代的进步,是民族文化自信与创新精神的生动体现。18.(12分)参考答案示例:16-20世纪初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时期。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新、旧大陆的孤立状态。伴随着欧洲早期殖民扩张与掠夺、传统海洋贸易的发展,美洲的白银、亚洲的香料和茶叶等成为全球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各地建立起直接的商业联系,推动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工业革命后,机器生产向全球扩散,资本主义国家需要更广阔的世界市场,工厂所需的原料也需从世界各地获取。拉美、亚洲和非洲等地逐步沦为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地,被迫成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越来越多的地区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世界市场不断扩大,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依赖性不断增强。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垄断阶段,对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需求进一步扩大,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20世纪初,世界被瓜分完毕,亚非拉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被迫加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得以最终形成,全球各地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综上所述,16-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是全球历史进程的关键要素与重要标志。它不仅塑造了现代世界的经济格局,还深刻影响了全球政治权力分布与国际关系的演变。19.(10分)参考答案要点:(1)神话是人类早期对历史的一种主观解释,是当时历史发展的产物。神话为古代历史研究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素材(口述史料),对历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但并非所有的神话都真实可信。因此在进行历史研究时,需对其进行辨伪考证,以确保历史研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2)哪吒起源于佛教护法神,后传至中国,反映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或中外文化的交流;哪吒传入中国后成为李靖之子,反映了佛教在中国本土化的历程;哪吒“析肉还母,析骨还父”的故事情节,反映了中国古代儒家伦理价值;哪吒身份由佛教护法神转为道教弟子,反映了中国古代儒、佛、道三教相互融合的文化现象;哪吒在元代成为流行的舞台角色,反映了元杂剧戏曲艺术的繁荣,市民文化的发展;哪吒作为小说人物收录在《西游记》《封神演义》等小说中,反映了明清时期世俗文学的发展。20.(11分)参考答案要点:(1)外因:列强侵华加剧,迫使清政府认识到国际法在维护国家权益方面的重要性;外国传教士的翻译工作,使中国人有机会接触并了解国际法。内因:洋务运动期间,新式学堂开设国际法课程,培养专业的外交人才;在处理边疆危机中,清政府通过外交实践认识到国际法的重要性,积极推动对国际法的学习与应用;统治阶层对国际法持积极态度,特别是恭亲王奕诉争取朝廷资金支持《万国公法》的推广。(2)参考答案示例:一方面,国际法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的重要工具。如《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中确立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开创了用国际会议和通过谈判达成协议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写入联合国决议,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另一方面,国际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近代列强通过《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攫取在华特权,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和利益;维也纳体系建立后,西方大国在国际法应用中实行双重标准,导致国际冲突不断,最终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