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年汕头市普通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本卷共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 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部分共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所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读图1:图1 郑州商城城市结构及周边文化遗址分布示意图图1可用于说明A.南北文化交往的密切性 B.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C.中原文化发展的连续性 D.早期国家形成的必然性2.据《汉书》记载,汉武帝时期,丞相田蚡“治宅甲诸第,田园极膏腴,市买郡县器物相属于道”;内史宁成“乃贳贷陂田千余顷,假贫民,役使数千家······致产数千万”。这说明,当时A.地方割据势力膨胀 B.相权对皇权构成威胁C.庄园经济初步形成 D.工商业经济发展迅速3.自从狮子形象传入我国,昆仑奴牵狮造型发生了深刻变化。读表1:表1 昆仑奴牵狮形象的变化元素 具体表现 初唐、盛唐 中唐、晚唐 五代以后昆仑 奴 用力、神色紧张 + - -引绳僵直 ++ + -数量 ++ + ~狮 獠牙 + + -装饰 - + ++表情狰狞 ++ + -注:“+”表示包含相关元素;“-”表示不含相关元素表1反映了A.异域文化的中国化趋势 B.盛唐文化逐渐走向衰落C.陆上丝绸之路日渐阻滞 D.藩镇割据影响艺术创作4.欧阳修认为“五代无全臣”“天理几乎其灭矣”,因而“自撰《五代史记》,法严词约,多取《春秋》遗旨”,书中“攻”“伐”“征”“叛”“反”等字词的使用均非常讲究。由此可知,欧阳修自撰五代史旨在A.确立理学的正统地位 B.重建儒家纲常伦理C.应对佛道思想的挑战 D.应对西北边防危机5.明嘉靖年间,江苏昆山士子归有光沿大运河赴京参加会试,途中“过兴济(今河北沧州),行五六里,以冰阻,先后来者皆聚,几及千艘,半天下之士在此”。这反映了,当时A.政治与文化重心分离 B.科举考试规模的扩大C.京杭大运河逐渐湮废 D.全国性交通网络形成6.读表2:表2 清咸丰朝历年银库(国库)进银统计(万两)年份 道光朝平均 1851 1852 1853 1854 1855 1856银 1016 746 836 444 500 307 267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鸦片输入致使白银外流 B.战争赔款加大政府开支C.清廷失去重要财赋来源 D.传统手工业者大量破产7.读表3:表3 1926年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主要科目及教员一览表(摘录)科目 讲员《三民主义》《中国政治状况》《社会问题与社会主义》 萧楚女、彭述之等《中国农民问题》《农村教育》《滇粤桂三省曲江农运状况》《海陆丰及东江农运状况》《中国职工运动》 毛泽东、澎湃、 李立三等《中国财政经济状况》《苏俄状况》《经济学常识》 陈启修等《中国民族革命运动史》《中国史概要》《各国革命史》 恽代英、张秋人等由此可知,当时A.马克思主义成为主流 B.土地革命成效显著C.新式教育日益普及化 D.革命统一战线建立8.1941年7月,孙沛甘在《旅行杂志》发文表示,发展旅行事业“可以激发旅行者的高尚思想,调正其偏狭心理,锻炼体魄,从而增进其爱国的情绪”“加拿大以游览收入充军费,罗斯福提倡旅行巩固国防”。据此可知,作者提倡发展旅行事业意在A.学习西方发展经验 B.促进反法西斯同盟团结C.增强抗日救亡力量 D.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9.1950年1月,北京军管会布告收回北京市内外国兵营地产。美国声称中国违反了“1901年给予美国的,并在1943年中美条约中加以重申的,久已存在的权利”,最终美国却不得不将中国人民的财产交还中国。这说明,当时A.美国企图孤立封锁中国 B.中国坚持独立自主方针C.美国有意缓和对华关系 D.中国军事实力快速提升10.读表4:据上表可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A.粮食流通格局发生转变 B.南北经济发展日益均衡C.南方农业经济发展缓慢 D.国民经济结构趋于合理11.公元前24世纪,阿卡德国王萨尔贡经常带着庞大的军队逐个视察帝国境内的城邦;到公元前17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则常驻巴比伦,委任官员在辖区内进行统治。这一变化反映出,两河流域A.王权逐渐神化 B.法律体系进一步完善C.中央集权弱化 D.形成有效的治理体系12.1368年,奥格斯堡城市行会章程规定:“每年向富人和穷人报告:税款的收入怎样用去,城市清偿了什么债务······什么款项该由城市收进。”这可以用于证明,当时A.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B.庄园制度走向衰落C.民主制度已经萌芽 D.城市有一定自治权13.1789年12月,加勒比地区的种植园主发表声明称,法国哲学家孔多塞领导的黑人之友俱乐部的理念鲁莽且缺乏可行性,会让法国殖民地陷入可怕的崩溃、掠夺与冲突之中。这说明,当时A.大革命原则播及殖民地 B.拉美民族独立运动高涨C.法国无力维持殖民统治 D.列强对殖民地争夺加剧14.19世纪30年代,英国工人报刊《联合行业合作杂志》写道,产生社会罪恶的一大原因是-“我们国内社会和商业生活中的失误,它造成了机器同人力之间的竞争和对抗,而不是合作。”这表明,当时英国工人阶级A.对社会进步采取抵制态度 B.对加强国际联合达成共识C.对生产方式变革积极适应 D.对资本主义制度认识不深15.1930-1953年,苏联政府从农民手中采购粮食的价格始终未作调整,而同期的工业品价格却上涨了20倍。苏联这一做法旨在A.加快推进农业集体化 B.集中资源发展工业C.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 D.全力开展军备竞赛16.20世纪50年代,印度“宝莱坞”一首电影歌曲广泛传唱,歌词写道:“我的鞋子日本的,这条裤子英国的,头顶帽子俄国的,但心仍然是印度的。”这反映了,当时印度A.尚未实现经济独立自主 B.大众文化得到普及C.积极融入区域经济组织 D.民族解放思潮兴起第II卷 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部分共有4题,都为必做题。第17题14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2分,第20题14分,共计52分。)17.即便是对基本事实的叙述,往往也包含着作者的主观因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 “况西洋诸国甚多,非止尔一国。若俱似尔国王恳请派人留京,岂能一一听许?是此事断难行。岂能因尔国王一人之请,以致更张天朝百余年法度。”-1793年英使马戛尔尼回国,乾隆皇帝致英国国王的信件原文材料二 “英国并不是唯一希望与我们帝国建立贸易关系的野蛮国家(barbarian land)。假设其他国家都仿效你的坏榜样(evil example),要求我给他们每个人都提供一个交易场所,我怎么可能同意呢?”-某英国教科书在讲述鸦片战争起因时转译的1793年乾隆皇帝致英王的信件(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英王遣使赴华的背景,并分析乾隆皇帝拒绝英王请求的原因。(8分)(2)比较材料一与材料二,指出该英国教科书对信件的转译存在哪些问题,并辨析作者这一历史叙述所潜藏的动机。(6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 目前,我们已知地球表面积共约51000万平方公里,其中71%为水域,29%为陆地。德国史学家维尔内·斯泰因经研究、统计,并估算出欧洲知识界对地球表面了解情况,制作的世纪进度表如下:1400年为11.2%(21%的陆地,7%的水域)1500年为22%(25%的陆地,20.9%的水域)1600年为49%(40%的陆地,52.5%的水域)1700年为60.7%(50.6%的陆地,64.7%的水域)1800年为82.6%(60%的陆地,92.1%的水域)-据张箭《地理大发现研究:15-17世纪》材料二图2 西方的兴起-据威廉·麦克尼尔《西方的兴起:人类共同体史》(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哪个世纪可称之为“地理大发现的黄金世纪”?请说明理由。(8分)(2)结合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二示意图的含义。(4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陈寅恪认为中国诗与外国诗的不同之处体现为与历史的关系方面。“中国诗虽短,却包括时间、人事、地理三点”,既然中国诗有此特点,“故与历史发生关系”,也就是说,他将诗中之时间、人事、地点视为考史的三个基本因素。若想使每首诗的历史性展现出来,在他看来需要将诗中时、地、人事用一种新方法综合起来,以“证明一件事”“说明一个时代之关系”“纠正一件事发生之及经过”“补充和纠正历史记载之不足”(四项任务)。-据周景耀《说诗与考史:以陈寅恪手批<宋诗精华录>为主的讨论》请引用与中国历史有关的诗词句作为史料,运用陈寅恪“诗史互证”的方法,自拟论题撰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论题明确,结合诗词,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达成四项任务中至少一项)(12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 当一个国家相对其潜在竞争者实力无限大的时候,正是战争危险来临的时候。所以我希望美国在世界上是一个实力强大的国家。我认为,如果我们看到强大而健康的美国、欧洲、苏联、中国和日本形成合理的平衡,相互制衡,但不相互拆台,那么这将是一个更加安全的世界,更加美好的世界。-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接受《时代》杂志采访时发表的讲话材料二 比起一个美国在决定全球事务方面继续拥有比其他任何国家更大的影响的世界来,一个美国不占首要地位的世界将是一个更加充满暴力、更为混乱、更少民主和经济增长更困难的世界。维持美国在国际上的首要地位是保障美国人的繁荣和安全的关键,也是保障自由、民主、开放经济和国际秩序在这个世界上继续存在下去的关键。-[美]塞缪尔·亨廷顿《国际首要地位为什么重要?》(1993年)材料三 据不完全统计,从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01年,世界上153个地区发生了248次武装冲突,其中美国发起的就有201场,约占81%。美国发动的多数侵略战争都是单边主义行动,甚至还遭致其盟友的反对。这一系列战争导致了当事国的人道主义灾难,以及带来一系列复杂的社会问题,包括难民潮、社会动荡、生态危机、心理创伤等。-摘编自中国人权研究会《美国对外侵略战争造成严重人道主义灾难》(1)依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尼克松与亨廷顿对世界秩序的看法有何不同,并分别说明两种观点产生的历史背景。(8分)(2)请运用材料三的事实证据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亨廷顿的观点予以驳斥。(6分)2025年汕头市普通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评分标准历史科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选项 C C A B A C D C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选项 B A D D A D B A二、非选择题部分(共52分)17.(1)背景:英国进行工业革命,急需开拓海外市场;英国对外实行殖民扩张政策,成为殖民霸主(英国以印度为跳板向中国渗透);英国对华贸易逆差,白银大量外流;中国农耕经济达到高峰,具有广阔的市场等;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每点2分,任2点,共4分;其他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原因:防患英国及列强殖民势力渗入;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维持传统制度与统治秩序:维持传统朝贡贸易体系;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对外来商品没有强烈需求等。(每点2分,任2点,共4分;其他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2)问题:没有如实转译,而是添加了作者个人偏见;用“野蛮国家”“坏榜样”等贬义词转译,扭曲了乾隆的真实态度;将英国驻京的要求,篡改为通商的要求等;(2分;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动机:塑造清政府骄傲自大的负面形象;激发读者对清政府的不满情绪;掩盖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非正义性(美化侵略);向英国学生渗透扭曲的历史观;为英国“通商战争”的说法提供依据等。(每点2分,任答2点,共4分;其他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18.(1)评分标准:选择论题 考生可在15世纪、16世纪、17世纪、18世纪中任选一个世纪作答。(2分)若考生只选择无论述不给分。运用史实 考生能调动运用史实进行论述,史实准确。(2分)结合材料 能对材料进行概括、综合、整理,并作为论据加以运用。(2分)论述逻辑 能围绕所选论题进行论述,论据充分,逻辑清晰,结构完整。(2分)示例:16世纪是地理大发现的黄金世纪。理由:15世纪末通往东方和北美的航路开辟后,欧洲对地球表面的探索加快。1522年麦哲伦船队完成了全球航行;英国、荷兰航海家进一步向美洲大陆深处及高纬度地区进行探索,北冰洋地区及南美洲得以记录。16世纪西方对地球表面的了解增加了27%,合计增加了1377万平方公里,是增长速度最快的一个世纪。这一时期,大西洋贸易、太平洋贸易和印度洋贸易网出现。因此,16世纪可称之为地理大发现的黄金世纪。含义:由区域性交流向全球性交流转变(世界交往空间范围扩大);交流的中心(枢纽)由中东转移到西方;由早期平等的双向交流转为西方单向的殖民扩张;由间接交往转为直接交往;由陆路交往为主转变为海陆并行;由较单一的交通路线转变为多条交通路线;世界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密切等。(每点2分,任答2点,共4分;其他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19.评分标准拟定论题 论题明确、规范、表达清晰。(2分)运用史实 能结合史实加以论述,且历史知识准确。(2分)诗史互证 能恰当、准确引用诗词,能从史料实证的角度予以解读。(4分)任务达成 达成四项任务中至少一项。(2分)论证逻辑 能围绕论题展开论述,论证充分,结构完整,逻辑清晰。(2分)示例一: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唐朝在开元时期达到全盛,安史之乱后由盛转衰。诗人杜甫亲身经历了这一转变过程。“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这是杜甫对开元盛世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追忆,证实了正史中关于开元盛世的记载。安史之乱对唐朝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破坏。“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生”,描写了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城城垣残破、经济破败的悲惨场景,反映了唐朝政治、经济的衰败局面。杜甫以亲历者的视角补充了正史对社会经济、民间疾苦等历史细节叙述的不足。总之,杜甫的诗歌被誉为“诗史”,忠实记录了诗人的所见所闻,从亲历者角度印证了安史之乱后唐朝走向衰落的历史结论。示例二:坚定的革命信仰是长征胜利的重要因素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粉碎国民党军的围剿和挽救民族危亡,开始了举世闻名的长征。毛泽东同志在长征途中所作《七律·长征》对研究长征胜利及长征精神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体现了红军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和挽救民族危亡的崇高使命;“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不但回顾了长征途中的重大险阻,更以革命英雄主义气魄,表现出对国民党围追堵截的蔑视。毛泽东同志诗词中所表现出的坚定的革命信仰,很好地解释了长征胜利的精神因素。综上所述,坚定的革命信仰是长征胜利的重要因素,而伟大的长征精神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精神动力。20.(1)不同:尼克松主张构建多极制衡的世界秩序以维护世界稳定;亨廷顿强调美国在世界秩序中的首要地位,建立美国主导世界秩序。(每点2分,共4分)尼克松观点背景:20世纪70年代,美国在美苏冷战中处于守势,经济面临滞胀危机,实力相对下降;欧洲走向联合,日本经济崛起,中国国际影响力提升,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任答1点2分,共2分。其他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亨廷顿观点背景: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两极格局瓦解,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共2分:其他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2)示例:亨廷顿认为美国的首要地位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保障。这一观点是违背过去事实和历史发展潮流的。二战结束后,美国是大部分战争的发起国,其后果是给当事国及世界带来一系列严重的问题。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潮流,经济全球化发展,多极化趋势加强,随着世界经济发展格局的变化,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各国人民,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要求。因此,亨廷顿的观点既不符合事实也不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概括亨廷顿观点2分,表明自身立场观点2分,结合史实批判2分,运用材料批判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