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山东省聊城高三下学期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二)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届山东省聊城高三下学期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二)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聊城市2025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卷
历史试题(二)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故法法而不议,则法之所不至者必废。职而不通,则职之所不及者必坠。故法而议,职而通,无隐谋,无遗善,而百事无过,非君子莫能。······故有良法而乱者有之矣;有君子而乱者,自古及今,未尝闻也。”据此判断,材料认为理想的国家治理模式是
A.人法兼重 B.德法并用 C.无为而治 D.君臣共治
2.东汉王符《潜夫论》载:“今当涂之人,既不能昭练贤鄙,然又却于贵人之风指,胁以权势之属托,请谒阗门,礼贽辐辏。”汉顺帝时河南尹田歆亦坦言:“当举六孝廉,多得贵戚书命,不宜相违。”这说明,东汉时期
A.豪强地主实力强大 B.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C.察举制度发生异变 D.地方治理陷于混乱
3.图1为中国古代某一时期农业发展状况示意图。若为本示意图设计一个标题,下列最为准确的是
图1
A.火耕水耨下的土地轮耕 B.农业技术推动下的稻麦轮作
C.水稻秧播下的土地连作 D.一年多熟下的经济重心南移
4.元代“诸色户计”户籍制度以职业划分纳税单位,此类现象在南宋时已较为普遍。据统计,元代户籍达83种,宋代文献中亦可考50余种户名。宋元户籍种类的繁复,本质上折射出
A.社会阶层流动趋于平等 B.赋税征收对象的扩大化
C.户籍管理体系日益规范 D.社会经济形态的多元化
5.清代文献记载,布匹、药品、金银、庄票、珠宝、茶叶、酒、瓷器、文具、铜器等商品广泛使用商标,且许多商标受到政府和家族组织的保护。这反映出,清代
A.跨区域贸易规模的扩大 B.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C.社会生产分工逐渐细化 D.政府推行抑商政策
6.表1为近代中国主要口岸进出口总值(单位:千海关两)及全国占比统计表。其中,丁为
表1
时间 甲 乙 丙 丁 全国
1882年 总值 88503 17197 4806 146841
比重 60.3% 11.7% 3.3% 100%
1893年 总值 133740 28920 9861 269959
比重 49.5% 10.7% 3.7% 100%
1915年 总值 399652 68165 57535 7547 895925
比重 44.6% 7.6% 6.4% 0.1% 100%
1928年 总值 910828 113422 194630 63567 2201357
比重 41.4% 5.2% 8.8% 2.9% 100%
A.上海 B.天津 C.青岛 D.广州
7.1924年11月,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政府名义颁布的工会法规-《工会条例》由孙中山亲自颁布。它规定“工会有言论、出版、罢工之自由”,并承认工人有组织工会和罢工的权利。《工会条例》的出台主要得益于
A.社会主要矛盾改变 B.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C.劳工社会地位提高 D.新三民主义的提出
8.表2为1953-1957年上海市郊区农民人均支出情况(单位:元)统计表。甲处应是
表2
支出项目 1953年 1955年 1957年 1957年比1953年增减
甲 38.9 31.3 4.5 -88.4%
乙 116.4 137.9 139.9 20.2%
丙 0.3 1.1 1.2 33.3%
A.购买生活资料 B.文化服务支出 C.购买生产资料D.走亲访友开支
9.1988年12月,邓小平在与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谈话时明确提到,“中印两国共同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经得住考验的,我们应当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国际关系的准则”。邓小平这一谈话的核心意图是
A.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关系 B.强调和平和发展是时代主题
C.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D.推动实施全方位外交的战略
10.庞贝古城出土印度女神雕像,北欧丹麦发现印度佛像,印度半岛东海岸的本迪治利城发掘出罗马商站遗址(含大量意大利陶器与罗马钱币),越南等地亦出土多枚罗马钱币。材料可以用于说明
A.全球性联系体系初步建立 B.跨区域文明间互动与联系
C.雕刻艺术向边缘地带扩散 D.帝国扩张推动文明同质化
11.“以王权为代表的民族国家开始取代基督教的神权,成为国际关系的主体,一个以正式邦交形式和召开国际会议为互动模式的国际关系体系在欧洲初步形成。与此同时,它所确立的有关国家主权和国家关系的这些基本原则,也成为“现代国际法发展的起点””。材料所体现的这一国际关系体系
A.奠基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核心原则
B.建立了有效的国际冲突协调与解决机制
C.根据“正统主义原则”重划欧洲政治版图
D.以“大国一致”原则推动国际政治民主化
12.但丁在《神曲》中摒弃拉丁语,采用托斯卡纳方言与民间诗歌的三韵句创作;薄伽丘的《十日谈》则融入世俗生活与民间叙事元素。二人主张“以鲜活的语言记录直接观察的现实,明确地宣布放弃高雅风格和采用一种生动有力的民众语言”。这可以用来佐证,文艺复兴运动
A.动摇了专制王权的地位 B.促进了自然与人性的科学探索
C.推动了民族语言的复兴 D.加速了理性主义哲学体系成熟
13.图2为英、法、德、美四国在某一年份世界工业生产中的占比图。该年份应为
图2
A.1870年 B.1913年 C.1937年 D.2010年
14.1949年1月,杜鲁门在连任就职演说中提出“第四点计划”,强调对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援助以改善其贫困与疾病问题,并宣称“通过知识共享帮助实现更美好生活的愿望”。该计划旨在
A.推动西欧经济复苏 B.对苏实施冷战政策
C.促进全球均衡发展 D.遏制共产主义扩展
15.1957年,英国首相麦克米伦上台后,面对民族解放运动这场“危险的风暴”和“吹遍整个大陆(非洲)的变革之风”,他决定加快“非殖民化”的步伐。对英国做出这一“决定”最为合理的解释是
A.“在未醒的帝国梦中所做出的无奈之举”
B.“主动地给予殖民地人民独立的高尚行为”
C.“发展国际间以自决原则为根据之友好关系”
D.“一个或更多的领土上出现了要求独立的声音”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
16.(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3 清朝边疆治理的部分举措
地区 举措
蒙古地区 实行盟旗制度,将蒙古各部编入旗(军事行政单位)和盟(会盟监督),分而治之。
新疆地区 1762年设立伊犁将军,统辖天山南北,驻军屯田。1884年,新疆建省,废除军府制,推行郡县制。
西藏地区 1727年设驻藏大臣,代表中央监督达赖、班禅政务,掌控外交与军事。
-据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等整理
材料二 清朝时期,中国作为大清的另一尊称,频繁在外交中使用,如康熙年间签订的《中俄尼布楚条约》中以“中国”称清朝。康熙帝自称“天下中国之主”,乾隆帝亦规定“夫对远人颂述朝廷,或称天朝,或称中国,乃一定之理”。康熙帝将新获土地,俱入版图,皆认定为“中国地方”,“中国”不再专指汉人生活区,而是指清朝整体疆域。雍正帝称大清实现“合蒙古、中国一统之盛,并东南极边番彝诸部俱归版图,是从古中国之疆域,至今日而开廓”。罗马教廷曾规定信仰天主教就不能祭孔祭祖,康熙帝为此斥责罗马教皇禁令“与中国道理大相悖戾”,并以“中华帝王”的身份自觉捍卫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华文化,禁止传教士在华传教。
-摘编自李金飞《论清朝的疆域“大一统”观》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清朝边疆治理的特点并分析其历史意义。(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时期“中国观”的内涵及重要作用。(6分)
17.(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侨批是海外华侨通过民间渠道或金融机构,寄给中国国内亲属的书信或简单附言的汇款凭证,于2013年6月19日荣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的《世界记忆名录》。表4所列为部分侨批信息。
表4
编号 时间 收件地收件人 寄出地寄件人 内容
1 民国二十六年十月 不详 侄儿 泰国 林圣源 “目下(上海市)闸北一带,悉遭敌人焚烧,仅存一片焦土而巳,言必痛心······然我虽旅居海外,无不时时怀祖国,近日各制裁衣裤,寄回祖国,以赠伤兵,聊尽国民之职耳。”
2 民国二十六年十月 广东潮州母亲 新加坡陈集勋 “自中日战争之事发生后,叻地侨胞非常热心捐银及捐旧衣外,另再抵制日货。”
3 民国二十九年四月 福州晋江 不详 菲律宾 不详 “前日,侄整装乘舟返国,但他此去不是回家省亲,乃是为国当兵服务而去。妹初闻此事亦曾竭力劝其勿往,无奈侄儿志已决,是我人力所不能挽留,他终而去······我们只有候待,只有预祝他成功。”
4 民国三十四年三月 广东潮安 祖母 新加坡 林思曾 “二月十八日(阳历)接读训谕,知家中平安。喜甚!······孙在此间尝闻俺乡此次受日寇破坏甚巨······兹巳[于]侨汇开放之第一日奉上国币壹万元······此后稍有所得,自当厚寄。”
5 民国三十四年十一月 福建晋江 高利美 菲律宾 郑勋 “忆自1941年十二月初八日早,日军登陆怡郎······此次进行大屠杀华侨被杀百廿余人,菲人被杀三十六千人以上······日寇兽心毒至六岁幼女亦作刀头之鬼,令人痛心。”
-据邓宏达《侨批:抗日战争又一项文献记忆》等整理
结合材料与抗日战争相关史实,以“侨批·历史记忆”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13分)(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18.(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表5 雅戈尔成长之路
时间 成长大事
1979年 李如成和他的知青朋友们在宁波鄞县成立宁波青春服装厂,即雅戈尔(Youngor)的前身。
1983-1985年 与国营厂联营贴牌加工“开开”牌衬衫,“开开”有偿提供商标及相关技术、信息,青春服装厂作为“开开”的分厂自行生产、销售。1985年销售额达1000万元。
1986年 李如成推出了第一个自主品牌-“北仑港”衬衫,并在杭州交易会上与日本合作,接到第一个海外订单。
1990年 与海外企业澳门南光合作,组建合资企业“雅戈尔制衣有限公司”。
1993年 雅戈尔集团的股份制改造拉开帷幕,“雅戈尔制衣有限公司”改制为“雅戈尔时尚股份有限公司”。1993-1997年,雅戈尔企业的净资产增长了10多倍。
1998年 雅戈尔时尚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2000-2002年 2000年雅戈尔独家引进VP免熨衬衫工艺;2002年,研发出具备高密度、精细编织及免烫、抗菌等5种功能的新型面料。
2004年 雅戈尔美国分公司开始运行。
2005至今 2005年雅戈尔开始数字化建设,2008年引入商业智能BI的概念,2019年开始引入数据中台,2022年打造一站式数字化平台“夸父办公”,2023年陆续开设具有集成AR试衣镜、智能导购机器人、VR实景直播等多种智能设施的时尚体验馆。
-据颜春《中国服装三十年》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雅戈尔成长之路进行阐释。(13分)
19.(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65年,西班牙殖民者开辟了菲律宾马尼拉与墨西哥阿卡普尔科港之间的跨太平洋贸易航线,进行垄断贸易,被称为“马尼拉大帆船贸易”。1566年,“圣赫罗尼莫号”帆船从阿卡普尔科抵达马尼拉,开辟了往返于亚洲与美洲的远程贸易航线。马尼拉大帆船将近两年往返于阿卡普尔科与马尼拉一次,主要将中国福建、江浙等地的生丝、丝绸、瓷器等商品运往美洲,同时将美洲白银大量输入中国。据统计,1500-1800年,墨西哥和秘鲁生产的白银中超过40%流入中国。西班牙人称这些商船为“中国船”,中国东南沿海的月港、广州等地因贸易繁荣成为重要港口。
-摘编自樊树志《晚明大变局》
材料二 中国丝绸在拉美各地受到广泛欢迎。在墨西哥,中国的绫子、缎子、斗蓬、缎带,“精美绝纶,遍销全境,以致除中国丝绸外,墨西哥不再消费其他丝织品”。1602年5月15日,蒙特瑞公爵上书西班牙国王,描述了秘鲁社会男女争穿中国丝绸的情况,他写道:“那里(利马)的西班牙人都过着非常奢华的生活,他们都穿最上等、最昂贵的丝绸衣料。”16世纪30年代前后,西班牙殖民者曾在墨西哥经营养蚕业,建立丝织工场。中国生丝的输入,为墨西哥纺织厂提供了原料,使14000多人获得了就业机会。墨西哥的普韦布拉城在18世纪末有46家制瓷工场仿造中国瓷器。
据安徽《霍山县志》记载,18世纪40年代,玉米“延山漫谷,西南三百里,皆持此为终岁之粮矣”。到鸦片战争前,玉米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广为引种,种植面积占全国粮田总面积的1/6左右,仅次于稻麦,成为我国民众的主粮之一。
-摘编自林被甸《跨越太平洋:中国与拉丁美洲的文化交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形成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时期中国与拉美地区的交往进行评析。(9分)
聊城市2025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卷
历史试题(二)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A 2.C 3.B 4.D 5.B 6.C 7.D 8.C 9.A 10.B 11.A 12.C 13.B 14.D 15.A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14分)【答案】
(1)特点:清朝前期,根据不同边疆地区的民族特点和习俗,实行“因俗而治”的政策;清朝后期,治边政策因时而变,加强边疆与内地的一体化。(4分)
历史意义:“因俗而治”尊重各民族的文化和传统,有利于边疆地区的稳定,促进了边疆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发展。边疆与内地一体化有利于提高国家凝聚力,增强边疆的防御力量,抵御外来侵略。(4分)
(2)内涵:中国作为大清的另一尊称,频繁在外交中使用,认为清朝即“中国”;“中国”不再专指汉人生活区,而是指清朝整体疆域;推崇儒学为“中国道理”。(每点2分,共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得满分。)
重要作用:清朝时期“中国观”的发展有利于增强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与发展。(2分)
17.(13分)【示例】
侨批·历史记忆(1分)
侨批作为海外华侨与国内亲眷的往来书信,是研究近代中国历史的原始档案文献,对研究抗日战争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生动展现了抗日战争时期海外华侨的爱国情怀与实践活动。(2分)
第一封侨批记载了1937年日本侵略上海实行大规模焚烧的暴行;在第五封侨批中,菲律宾华侨以其亲身经历叙述了日本在菲律宾实行惨无人道的大屠杀。以上两则侨批记载着日本对中国及东南亚国家的轰炸、屠杀与掠夺,是研究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滔天罪行的力证。(4分)
第二封侨批记载了海外华侨虽身在异乡,但积极开展爱国抗日运动,捐款捐物的同时进行抵制日货运动;第三封侨批记载了华侨青年返回祖国参战抗日,共赴国难的爱国壮举;第四封侨批记载抗战即将胜利之际,海外华侨积极参与到家乡的重建中。以上三则侨批真实地展现了在民族危亡之际海外华侨同仇敌忾的爱国热忱和敢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4分)
侨批是海外华侨亲历战争的原生态历史记忆,是连结海外华侨与祖国的情感纽带,它作为抗战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程中珍贵的历史记忆。(2分)
【说明】示例只提示答题思路与角度,不作为唯一答案。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18.(13分)【示例】
阐释:雅戈尔经历了乡镇企业、联营模式、创立品牌、开拓海外市场、引进外资、进行股份制改革、企业上市、数字化变革的成长之路。其成长之路既是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历史缩影,也印证了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决策的正确性。(2分)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了乡镇企业的诞生,在此背景之下,1979年青春服装厂成立。随着城市改革的全面展开,国营企业自主权不断扩大,为国营厂与私有企业联营创造了条件。1983年青春服装厂与上海国营厂联营代工“开开”牌衬衫,初步积累资本和管理经验,为探索自主品牌、开拓海外市场奠定基础。1986年推出自主品牌“北仑港”衬衫,并在杭州交易会上获日本订单,1990年与澳门南光合作组建合资企业。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改革开放深入发展,雅戈尔也于1998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2001年中国加入WTO,雅戈尔企业积极顺应中国品牌“引进来”“走出去”的趋势,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在海外建立分公司。当下中国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动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雅戈尔顺势而为,引领服装行业数字化变革。(9分)
综上,雅戈尔的成长之路是中国企业在改革开放浪潮中拼搏进取的缩影,其经验为中国企业在体制创新、技术突破、品牌塑造、国际化布局等方面提供了宝贵借鉴,彰显了中国企业在时代变迁中不断探索、勇毅前行的精神。(2分)
【说明】示例只提示答题思路与角度,不作为唯一答案。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19.(15分)【答案】
(1)背景:地理知识的丰富;造船航海技术的积累;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中国手工业发达,丝绸、瓷器等商品在拉美市场需求旺盛。(每点2分,共6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得满分。)
(2)评析:考生可从以下角度作答:
从经济角度看:中国与拉美地区的交往,推动了拉美纺织、制瓷等工场的发展和新城市的出现,促进了拉美地区经济的发展。来自美洲的玉米、烟草、马铃薯等作物,改变了中国粮食生产的布局,促进了中国粮食产量的增加以及人口增长。同时,白银大量流入,促进了中国东南沿海工商业的繁荣,推动了中国赋税制度和货币制度的改革。
从社会文化角度看:中国与拉美地区的交往推动了太平洋东西两岸的文化交流,为双方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中国丝织品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拉美居民的服饰习惯,来自美洲的作物改变了中国的饮食文化。
从世界联系角度看:中国与拉美地区的交往见证了中国海上丝路的繁盛,密切了两个地区与世界的联系,推动了世界贸易进一步扩大,世界联系进一步加强。
从交往性质角度看:中国与拉美地区的交往是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进行的,这种和平交往方式与当时欧洲对美洲的殖民扩张活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每个角度3分,共9分。答出其中三个角度即得满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