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六校联盟2024-2025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安徽省合肥市六校联盟2024-2025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合肥市普通高中六校联盟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联考
高一年级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把正确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1.两河流域考古资料显示:在乌鲁克遗址发现了公元前3500年左右的象形文字泥板与精美的雪花石膏容器;在尼尼微遗址出土了公元前7世纪亚述帝国的大规模宫殿建筑残迹及大量楔形文字泥板文献;在巴比伦遗址发现了约公元前6世纪的空中花园相关遗迹与数学天文记录泥板。这体现出两河流域()
A.文明起源较早且多元B.文化传承具有连续性
C.建筑技艺领先于世界D.不同文明的相互融合
2.公元前525年,古埃及被强大的波斯帝国征服,成为波斯的一个行省;希腊化时代,托勒密王朝统治埃及,希腊文明和古埃及文明大规模融合;后来阿拉伯帝国又在这里推行伊斯兰教。这()
A.说明古埃及的神学色彩日趋增强B.不利于古代埃及文明的独立发展
C.体现出埃及文明较为包容的特性D.奠定了近代埃及的语言文化格局
3.图1中所示帝国()
图1
A.继承了西亚地区传统的君主专制制度B.首次统一了西亚和尼罗河流域文明区
C.凭借强大的军队将地中海变成其内海D.促成欧洲开辟通往东方的海上新航路
4.有学者指出,“他们在吸收、融合被征服地区文明的基础上,不仅创造出了丰富的物质文明,而且还创造出了灿烂的精神文明。他们接过古代文明的火炬,加以融合、创新和发展,在东西方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能体现这一观点的作品是()
A《罗摩衍那》B.《一千零一夜》
《马可·波罗行纪》D.《神曲》
5.4世纪,拜占庭学者瓦西里早年接受了系统的世俗教育,精通古典文学,后来致力于用古典希腊哲学概念来思考和解释基督教教义。神学家格列高利早年对古希腊戏剧和诗歌颇有研究,后来留下大量模仿古典叙事诗的宗教散文和神学教义论文。这可用于说明当时0
A.拜占庭成为新的希腊文化中心B.希腊与拜占庭文化的互鉴
C.文化交融促进拜占庭文化发展D.天主教会的势力日益加强
6.图2为雅典城市平面示意图。这一布局()
图2
A.成为西方城市建设的标准B.具有鲜明的等级色彩
C.反映城邦公民政治的特点D.注重对称性和比例感
7.1170年,英王亨利二世给林肯城的特许状规定:任何人在林肯城城内按土地保有权购买土地,保有之达一年零一日,无人反对,而购买土地之人又能证明在此期间内,有申请权之人确在英格兰境内,但未提出异议,则余等将准许此人在将来安然保有此项土地。这特许状”的颁发
A.促进了封建庄园经济发展B.提升了城市居民政治地位
C.稳定了城市土地占有关系D.扩大了英国国王统治疆域
8.13世纪中叶,英格兰国王亨利三世排斥贵族参政,并不顾灾荒现实,要求贵族缴纳三分之一的收入以充军费,最终引发贵族的武装反叛。之后,诗歌《刘易斯之战颂》谴责国王违背上帝意志与“祖宗之法”,提出要“让法律凌驾于国王尊严之上”。这反映出英格兰()
A.社会等级制度森严B.确立王在法下原则
C.限制王权效果有限D.议会制度初步形成
9.16世纪到17世纪上半叶,白银以史无前例的数量流入欧洲,金钱的强大作用支撑起了一个虚拟的共同体,其纽带是信贷与信托。随着贵金属的大量涌入,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通货膨胀成了一个无法逃避的现实。这一现象()
A.引发经济危机的扩展B.推动殖民帝国的形成
C.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D.加速社会的转型进程
10.意大利人文主义者乔万尼·薄伽丘在《十日谈》中曾描述:“那些有权有势的人,尽管他们的行为违背道德,却依旧享受着荣华富贵;而善良的平民,即便品德高尚,却常常遭受苦难。但作者并未对这种社会不平等的根源进行深入批判,只是以诙谐的故事来调侃。”这反映出文艺复兴运动()
A.未能突破封建宗教神学的束缚B.对社会变革缺乏实质性的推动
C.因阶级局限难以触及深层矛盾D.以娱乐大众为主要创作目的
11.马丁·路德提出“国家”应该分为两类,一类是“上帝的国”,另一类被称为“世界的国”。
“世界的国”的组成人员就是所有的非基督徒,世俗的君主是他们的统治者。这种主张()
A.使人们开始关注人和现实世界B.痛斥教廷推销赎罪券的欺骗行为
C.客观上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D.建立了独立于罗马教廷的路德派
12.英国启蒙思想家洛克在《政府论》中这样写到,像北美原住民那样的群体,并没有运用理性来劳动的能力,因此他们生存的地方,就理应让当时具有充分劳动能力的英国资产阶级那样的群体去占有。洛克意在0
A.强调文明交流共融B.美化殖民侵略
C.肯定劳动创造财富D.宣扬理性主义
13.根据表1中16-17世纪欧洲三国殖民扩张部分数据对比,关于西班牙殖民扩张的表述合理的是0)
表1
国家 16世纪殖民地面积(万平方公里) 17世纪殖民地, 面积(万平方公 里) 16-17世纪贵金 属流入量(吨) 同期工业产值年均增长率(%)
西班牙 1200 800 18000 0.3
荷兰 50 400 2000 1.8
英国 30 600 1500 2.1
A.殖民地萎缩导致其丧失殖民霸主地位B.以掠夺金银为主但未有效转化为资本
C.通过垄断大西洋贸易维持其经济优势D.殖民活动推动欧洲人口迁移规模扩大
14.法国大革命初期,英国舆论普遍持欢迎态度,但后来发生转变。1792年《伦敦纪事报》报道了英国激进派的“革命计划”,包括摧毁上议院、圣詹姆斯宫等;《纽卡斯尔时报》则称法国革命者为“那些不人道的屠夫”。据以上材料可知,英国主流媒体()
A.警惕法国革命波及英国B.反对大革命倡导的原则
C.主张维护传统封建制度D.要求改革君主立宪政体
15.下列两幅图(图3、图4)分别为世界各地工人工资水平波动趋势图(1375-1825)和18世纪全球主要城市煤炭价格示意图,图片可用来说明()
A.工业革命在英国率先兴起原因B.资本主义社会贫富分化严重
C.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确立
16.马克思所描述的未来理想中,社会广大劳动者共同占有物质生产资料,大家都各尽所能、按需分配,阶级没有了,国家没有了,人与人关系的阶级划分也随之消失了,人是有着独立性和个性的独立个体,人与人之间是完全人格上的平等关系。这一设想()
A.弱化了阶级斗争的重要性B.深刻反思了现存的社会制度
C.催生了个人主义思潮兴起D.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的空想性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52分,其中第17题19分,第18题21分,第19题1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9分)
材料一
阿拉伯统治者虽然崛起于文化落后的阿拉伯半岛,但他们高度重视先进民族的文化,这直接体现于阿拉伯帝国民族政策在文化领域的内容。尽管在帝国统治时也发生过多次对“文化人”的杀戮与迫害,但只要文化与学术活动不涉及王权与哈里发统治,统治者都是大力提倡的。
-摘编自张咏梅《论阿拉伯帝国的民族政策与文化繁荣》
材料二
印加帝国在地理上有紧紧连成一个整体的完整的道路系统,其中有几百公里道路至今仍可通行。当时的通讯靠由驿站和信差组成的综合系统维持。复杂的朝廷仪式和基于太阳崇拜的国教,进一步促进了帝国的统一。帝国的其他统治方法还包括将土地、矿产和牲畜收归国家所有;编制详细的人口普查表,以增加税收和扩充军队。毫不奇怪,印加帝国被认为是有史以来世界上最成功的集权主义国家之一。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阿拉伯帝国文化繁荣的原因。(9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印加帝国统治的特点。(6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代文明的看法。(4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1分)
材料一
关于英国工业革命对工人阶级的影响,以下两种观点颇具代表性:
观点一强迫工人、儿童每天工作16小时,将工人挤入贫民窟里,降低了他们的生活水平,摧毁了传统的手工行业,剥夺了工人们的尊严,将他们扔进没有灵魂的工厂和城市。
观点二创造了许多充满机会的城市,给千百万人提供了工作,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和教育程度,并给予他们较大的自由,使他们在政治上和文化上有更大的作用。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45年)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种观点有何局限,并就英国工业革命对工人阶
级的影响谈谈你的看法。(12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简述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影响。(9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表2:部分中外学者对欧洲中世纪的观点
伏尔泰 在中世纪这个时代,迷信和无知盛行,人们生活在恐惧和蒙昧之中;教会的权力膨胀,阻碍了人类的进步和发展 《风俗论》
陈衡哲 中古的时候,人类的个性为教会所压制,除了祈求死后幸福之外,人是没有别的希望的。他们无论在智识方面,或是情感方面,都是没有发展的机会的。这个情形,当然是扰乱式的中古社会的结果 《西洋史:欧洲文明二十讲》
诺曼·F.坎托 中世纪不是一个停滞的黑暗时代,而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变化的时期,它为现代西方文明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发明中世纪:20世纪中世纪名家评传》
多角度审视欧洲中世纪的历史,有助于理解现代西方社会的复杂性。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叙述完整,条理清晰。)
合肥六校联盟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联考
高一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A B C C C B D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B B A A 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17.19分
(1)原因:统治者对先进文化的重视;地处东西方传统商路的中心;帝国政局相对稳定;所征服地区有深厚的文化积淀。(答出三点即可)(9分)
(2)特点:注重交通与通信建设;借助宗教进行统治;国家重视对人口与资源的控制。(答出三点即可)(6分)
(3)看法:人类文明具有多元性、多源性、统一性等特征;各古代文明都对人类发展作出了贡献。(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4分)
18.21分
(1)局限:观点一放大了工业革命的局限性,忽视了工业革命的进步性;观点二忽视了工业革命的局限性,放大了工业革命的进步性。(答出两点即可)(6分)
看法:促进城市化和工人地位的提高;提升民众的教育水平和生活水平;推动了政治民主化;加剧了贫富分化。(答出三点即可)(6分)
(2)历史意义: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促使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成为社会两大阶级;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使得东方从属于西方;工业革命破坏了生态环境。(答出三点即可)(9分)
19.12分
论题:欧洲中世纪孕育着社会进步的诸多因素。(2分)
阐述:
欧洲中世纪常被视作黑暗、停滞的时代,但在看似沉闷的表象之下,悄然孕育着诸多推动社会进步的积极因素。在政治领域,尽管封君封臣关系使欧洲中世纪一度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但随着社会环境的逐渐稳定以及经济的发展,西欧各国王权逐渐加强。英格兰国王在与贵族的斗争中强化了权力,到15世纪晚期都铎王朝建立以后,英格兰逐渐形成了较为强大的王权。15世纪末,在伊比利亚半岛形成的国家有西班牙和葡萄牙。这些王国为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3分)
在经济方面,随着封建社会走向稳定,西欧社会经济获得一定发展。耕地面积增加,风力、水力和畜力得到比较有效的利用。工商业逐渐走向复兴和繁荣,有力地推动了封建经济向资本主义经济演变。(3分)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逐渐壮大。为了摆脱封建主的控制,市民阶层积极争取城市自治权。通过与封建主协商谈判,或用金钱赎买,或发动武装暴动等途径,市民阶层赢得了不同程度的自治权。城市自治使其拥有相对独立的司法权、行政权等,孕育出独特的城市文化与社会结构,为西方社会多元发展注入了生机。(3分)
综上所述,欧洲中世纪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发展成就表明,这一时期绝不是历史的倒退或停滞,而是一个充满变革和进步的时代。(1分)
(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例如:欧洲中世纪隐含着许多黑暗的因素;欧洲中世纪既有黑暗的一面,也有光明的一面。)(共1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