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鲁科版生物六下第3章第3节真菌一、选择题1.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菌落是由一个细菌繁殖而来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B.科学家通过基因工程用微生物可以生产治疗糖尿病的药物——胰岛素C.防止食品腐败的主要原理是把食品中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它们的生长和繁殖D.科学家们利用一些寄生性的细菌和病毒来治疗疾病或防治农林害虫,如苏云金杆菌可寄生在某些害虫体内,对害虫有较强的致病力2.“垃圾分类,文明社会”,一些小区将厨余垃圾就地资源化,变“废”为“肥”,在此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A.微生物 B.植物 C.动物 D.病毒3.一碗美味的武功旗花面少不了食醋增色添香,酿醋利用的微生物主要是( )A.酵母菌 B.乳酸菌 C.醋酸菌 D.霉菌4.细菌和许多的真菌“无影无踪”,但又“无处不在”,人们对它们“爱恨交加”。以下关于细菌和真菌的描述,正确的是( )A.某些细菌和真菌寄生在动植物体内使动植物患病B.细菌和真菌都对人类有害C.所有的细菌和真菌都是单细胞生物D.细菌和真菌必须在有氧的环境下生活5.酵母菌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图中的( )A.① B.② C.③6.“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蹿蹿”便是黔东南人对酸汤的执念,制作酸汤时要用特殊的坛子,坛口必须加水密封。密封坛口的目的是( )A.隔绝空气,抑制细菌的繁殖B.创造缺氧的环境,利于乳酸菌发酵C.避免空气中的尘埃落入坛中D.防止气体对流,利于酵母菌进行呼吸7.在学习“微生物广泛用于食品生产”时,同学们准备了一些食品:①酸奶②葡萄干③薯片④面包⑤火腿肠⑥啤酒,这些食品的制作过程中,运用了微生物发酵技术的有(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④⑤⑥8.下列关于真菌与细菌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真菌有细胞壁,细菌没有 B.细菌和真菌都有鞭毛C.真菌有成形的细胞核,细菌没有 D.细菌和真菌都有叶绿体9.图是我们经常食用的一种蘑菇,叫做凤尾菇,也称平菇。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成熟的凤尾菇菌褶内有许多孢子 B.凤尾菇能自己制造有机物C.凤尾菇与酵母菌一样营寄生生活 D.凤尾菇的根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10.与菠菜叶肉细胞相比,酵母菌的细胞结构中没有( )A.细胞壁 B.液泡 C.叶绿体 D.细胞核11.微生物有着广泛的用途,下列有关微生物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利用醋酸菌酿醋 B.利用木耳、香菇做菜C.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 D.利用酵母菌制作泡菜12.下列细菌或真菌与人类关系搭配正确的是( )A.乳酸菌——酿酒 B.醋酸菌——制醋C.酵母菌——制泡菜 D.甲烷菌——固定氮气13.下列食物的保存方法与原理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真空包装香肠——破坏需氧菌类的生存环境B.牛奶高温煮沸——防止与细菌、真菌的接触C.高盐腌制咸鱼——除去水分,防止细菌、真菌生长D.冷冻保存肉类——低温抑制细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14.下列生活中对细菌真菌的利用,说法错误的是( )A.做面包使用的是酵母菌B.酿醋使用的是乳酸菌C.做泡菜使用的是乳酸菌D.食用菌指的是香菇、银耳、木耳等真菌15.“若作酒醴(lǐ),尔惟曲蘖(niè)”见于《尚书》,是关于酿酒最早的记载。“曲”,也叫“酒曲”,含多种微生物。“蘖”,指发芽的谷物。下列关于酿酒操作及其目的对应有误的是( )选项 操作 目的A 加入足量的“蘖” 提供有机物B 将谷物碾碎 增大谷物和菌种的接触面积C 按比例掺入“曲” 接入发酵的菌种D 适宜温度下密封培养 促进全部微生物生长和繁殖A.A B.B C.C D.D二、填空题16.食品保藏的原理是采用一定的方法 或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17.细菌与人类的关系。有益:用于 ,基因合成治疗疾病,净化污水,生产沼气,合成维生素等。有害:使食物 ,引起传染病等。18. 是指微生物或是产生的酶分解糖类,产生乳酸或酒精和二氧化碳的过程。19.真菌能将植物、动物的遗体分解成无机物,促进物质循环,灵芝、虫草是传统药材,猴头、香菇含有抗癌物质,银耳可食用, 有毒,酵母菌生产酒精和发酵馒头。20.滥用抗生素导致 ,使我们在传染病暴发时可能陷入无地可用的危险境地。三、连线题21.如图是学校食堂购买的食材,请将这些食材与所用的保存方法对应起来。 A.冷冻法 ①B.腌制法 ②C.巴氏消毒法 ③D.真空包装法 ④四、实验探究题22.客家是广东三大民系之一,客家人有自制米酒的习俗,制作米酒时往往有如下几道工序(以下所用容器和毛巾均要消毒):①将酒饼粉末与糯米饭拌匀;②将糯米饭放入容器中盖好后,用毛巾将容器包裹起来并放置于温暖的地方;③用凉开水将糯米饭冲淋一次,待其冷却到30℃左右:④将糯米浸泡一昼夜后用水淘洗干净;⑤将糯米倒入蒸锅中蒸熟。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制作米酒的正确操作步骤是_______。(填字母)A.⑤④③①② B.③①②④⑤ C.①④⑤③② D.④⑤③①②(2)用凉开水冲淋糯米饭,待其冷却到30℃左右再进行下一步的目的是 。(3)酒饼粉末中含有 ,能将葡萄糖转化为 并产生二氧化碳。(4)小华模仿他们的工序制作米酒,几天后,发现糯米饭发霉了,米酒没制出来。小华没有成功的原因可能是 。(答出一条即可)小华想要将没有用完的糯米保存到明年,他提出了以下三种保存方法,并分别通过实验验证其可行性,请分析回答:组别 A B C处理方法 将浸软的糯米置于塑料袋中,放在-16℃的环境里 将浸软的糯米置于塑料袋中,放在20℃的环境里 将晒干的糯米置于塑料袋中,放在20℃的环境里结果(一周后) 不发霉 发霉 不发霉(5)A组与[ ]组可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 。若B组与C组形成对照,变量是 。(6)根据实验结果,请为小华保存糯米写一点合理建议 。23.广东地区气候比较潮湿,特别到了每一年的梅雨季节,保存不当的食品和衣物表面容易发霉,这是空气中的霉菌孢子在食品和衣物表面大量繁殖导致的。霉菌的生活受哪些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呢 小平对此进行了探究,他的实验过程如下:组别 A B C方法 将烤干的馒头片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温暖环境里 将湿润的馒头片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温暖环境里 将烤干的馒头片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冰箱冷藏环境中实验结果(一周后观察) 不发霉 发霉 不发霉(1)通过A组与B组的对照实验,小平想探究的问题是: ;这一对照实验的变量是 。(2)为了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小平设计A组实验与C组实验,A组中的温暖环境和C组的冰箱冷藏环境条件,形成一组 实验。(3)通过小平的探究实验,请你说出两种防止食品发霉的方法: ; 。五、综合题24.酱油起源于我国周朝,是以大豆为原料、面粉为辅料,利用微生物发酵酿造而成。制作酱油的工艺流程可概括如图:(1)图1工艺流程中,需要将大豆进行蒸煮的原因是 。(2)制作酱油的主要菌种是米曲霉,发酵前期米曲霉会产生大量的酶,能彻底分解大豆的 (填物质名称),使氨基酸的含量上升。(3)古法酱油酿造在发酵环节讲究“日晒”,白天让豆酱充分享受太阳热度,提供适宜的 条件促进微生物发酵。(4)现代酱油的制作工艺中还会在发酵环节适当加入酵母菌和乳酸菌,乳酸菌发酵分解有机物产生 ,与其它分解产物混合在一起,增加酱油的风味;这一过程中,酱缸应加盖,为该菌提供 环境。(5)制作酱油时在发酵后期都要加入一定的盐分,可延长保存时间,其主要原理是 。(6)我们可以如何保存酿制好的酱油?例举两种方法。25.下图是各种腐生的细菌真菌和物质循环示意图,其中字母表示结构,序号表示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请在“[ ]”中填序号,在横线中填文字):(1)橘子放置时间久了可出现肉眼可见的青绿色发霉现象,主要与图 有关,橘皮上可见的绿色部分是该生物的 (填名称)。图中的C部分能深入到橘子皮内部,叫做 。图乙对人类来说一方面会使橘子等食品腐烂,另一方面又能产生杀死或抑制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这些物质被称为 ,可以用来治疗相应的疾病。(2)丙图中过程③将 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无机盐和水等。人们将枯枝败叶粉碎后,加入微生物发酵,将其变成上好的有机肥,可见,微生物对自然界中 起着重要的作用。六、资料分析题26.阅读文章,回答下列问题:你知道一杯咖啡是怎么来的吗?我们喝的咖啡来自茜草科咖啡属植物的种子,也就是咖啡豆。咖啡属的植物多达120多种,但制成咖啡的主要为两个种:阿拉比卡种(Coffea arabica)和罗布斯塔种(Coffea robusta)。前者在风味上更胜一筹,种植量也更大。我国云南的普洱、保山地区也是重要的咖啡产区。咖啡成熟后,农民需手工采摘果实,选取优质果实去除果皮。云南地区大多采用水洗法:用水洗掉种子外的果皮,将种子浸没在水中,在乳酸菌和酵母菌的作用下,乳酸菌能将糖分解为乳酸,而酵母菌则能将糖分解为酒精,乳酸和酒精进一步发生酯化反应,为咖啡豆增添水果风味。随后经过干燥、储存等一系列处理才能变为可以销售的咖啡豆。(1)咖啡豆在植物结构层次上属于 ,咖啡植物属于 (“裸子”或“被子”)植物门。(2)阿拉比卡咖啡豆是“arabica”的音译词,“arabica”是该物种的 名。(3)水洗法去除咖啡果皮的过程利用了做生物的发酵技术。与酵母菌相比,乳酸菌在结构上最主要的特征是没有 ,乳酸菌通过 方式繁殖后代。将种子浸没在水中为微生物产生乳酸或酒精提供了 (填“有氧”或“无氧”)环境。27.请你分析下面的资料,回答问题。资料一:我们将吃剩的饭菜埋在花盆里。一段时间后发现,剩菜和剩饭不见了,这是因为剩饭或剩菜中的有机物被腐生的细菌或真菌分解成了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可以被植物体吸收利用。资料二:一些细菌或真菌能够引起动植物或人患病,这些细菌或真菌需要从活的动植物或人的体内吸收营养物质来维持生活。资料三:地衣生长在树干或者岩石上,是真菌与藻类共生在一起形成的。藻类通过光合作用为真菌提供有机物,真菌为藻类提供水分和无机盐。所以,藻类和真菌是相互依赖、彼此有利的。(1)资料一中的细菌和真菌能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又能被植物吸收利用,制造有机物,说明腐生细菌和真菌对生态系统中的 起促进作用。是生态系统中的 者。(2)资料二中的细菌和真菌需要从 的动植物或人体内吸收营养物质维持生活,营养方式为 (填“寄生”或“腐生”)。(3)资料三中描述的真菌与藻类这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是 关系。试卷第1页,共3页试卷第1页,共3页参考答案1.A2.A3.C4.A5.A6.B7.B8.C9.A10.C11.D12.B13.B14.B15.D16. 杀死 抑制17. 食品发酵 腐败变质18.发酵19.鬼笔鹅膏20.抗生素的药效降低21.22.(1)D(2)防止高温杀死酒饼粉末中的酵母菌(3) 酵母菌 酒精(4)密封不严,糯米饭被杂菌污染(5) B 温度 水分(6)将糯米密封放到低温的环境中保存或将糯米晒干后密封23.(1) 水分对霉菌生活有影响吗? 水分(2)对照(3) 脱水法 低温储存法24.(1)高温杀死原有的杂菌(2)蛋白质(3)温度(4) 乳酸 无氧(或缺氧)(5)抑制细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6)①冷藏;②密封25.(1) 乙 孢子 营养菌丝 抗生素(2) 动植物遗体/生物遗体 物质循环26.(1) 器官 被子(2)种(3) 成形的细胞核 分裂 无氧27.(1) 物质循环 分解(2) 活 寄生(3)共生答案第1页,共2页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