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资源简介

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2025五下·虎门期中)传统技艺坊,让中国之美绽放光芒,请听录音《中国瓷器》
1.根据所听到的内容完成填空。
烧结火候是瓷器   的关键,早期瓷器的烧成温度已达到1200℃,高温下釉料不变色,纹样   ,这是中国瓷器技术的秘密所在。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高岭土在江西景德镇高岭村一带尤为丰富。   
②瓷器的彩绘内容涵盖民间传说、神话故事,但不包括历史故事。   
③中国瓷器工艺精湛,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瑰宝。   
【答案】1.技术;依然如故
2.正确;错误;正确
【知识点】听力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的听力阅读理解能力。认真听读原文,在理解文章内容及表达主题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语句分析作答即可。
听力材料:
中国瓷器
①中国瓷器是世界公认的伟大发明之一。它之所以名扬天下,主要在于其本身所包含的三项独创技术:胎质、瓷釉、烧结火候。
②中国瓷器的胎质大多具备一定的透明性,所谓有素肌玉骨之像。它的原料多为高岭土,无论东南沿海还是华中各省都有此土,尤其是在江西景德镇高岭村一带,风化了的白云母花岗岩蓄藏丰厚,也就是说,在中华大地取用制瓷原料是得天独厚的。
③瓷釉覆盖在瓷胎上,实际上就形成了一种复合材料,宋代以后,景德镇成为瓷业的主要生产地之一,就是因为这一带开始以“白云石”加入釉中,使瓷釉洁白又易于施加彩饰。
④烧结火候,主要是指瓷器烧成的温度。烧制陶器、砖瓦都在1000度以下,瓷器则不然。据推测,早期瓷器的烧成温度就已经达到1200度了。日本大阪大学美术史教授木村重信先生曾撰文:“尽管要通过1300度高温锻烧,釉料仍不变色,纹样依然如故,这就是中国瓷器烧制技术上关键的秘密所在。”
⑤中国瓷器享誉世界,也在于它是科学技术与民间工艺美术技法完美结合的产物。传统细瓷早已形成一整套美化装饰的方式方法,不管是刻花、剔花,还是贴花、印花;也不管是堆雕、镂雕,还是镏金、戗金……均极尽缤纷艳丽,堪称巧夺天工.早期的纹饰简单、自然,完全由烧瓷艺人自行设计,例如水纹、云纹、花纹和兽纹等.盛唐以来,纹饰大量借鉴金属器皿、各种织物等图案,使瓷器的装饰意味更浓.宋代以后,瓷业工艺技法愈加精细,彩绘画面也刻意追寻名画师的笔意,有的春花烂漫,有的冬雪裹枝,有的高山流水,有的繁星满天……这无不增添了瓷器美的意蕴。
⑥中国瓷器还承载着丰厚的文化积淀。它的彩绘内容有来自民间传说、历史故事,也有“犀牛望月”“龙凤吉祥”“岁寒三友”等寓意丰富的图案。康熙年间,景德镇窑曾经烧制一组花卉瓷酒盅,薄胎青花,加彩题句,一盅一花一词。其中梅花盅题为“素艳雪凝树,清香风满枝”;杏花盅题为“青香和宿雨,佳色出晴烟”;桃花盅则题为“风花新社燕,时节归春浓”……瓷精,图美,词句优雅,在有限的空间中令人感受到无限的韵味。
⑦中国瓷器,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
1.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结合“尽管要通过1300度高温锻烧,釉料仍不变色,纹样依然如故,这就是中国瓷器烧制技术上关键的秘密所在。”可知, 烧结火候是瓷器技术的关键,早期瓷器的烧成温度已达到1200℃,高温下釉料不变色,纹样依然如故,这是中国瓷器技术的秘密所在。
故答案为:技术;依然如故
2.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①结合文中句子“它的原料多为高岭土,无论东南沿海还是华中各省都有此土,尤其是在江西景德镇高岭村一带,风化了的白云母花岗岩蓄藏丰厚”可知,这句话正确。
②结合文中句子“中国瓷器还承载着丰厚的文化积淀。它的彩绘内容有来自民间传说、历史故事”可知,这句话错误。
③结合文中句子“中国瓷器,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可知,这句话正确。
故答案为:①正确;②错误;③正确
(2025五下·虎门期中)童年游乐园,让我们的心灵重返那个充满欢笑的纯真世界。完成下列练习。
童年总是令人难忘。放学后,趁太阳还亮得晃(huàng huǎng)眼,我们去山上摘①yīng táo____、捉蝴蝶、逮蚂蚱。晚上,我们缠着②cí xiáng____的奶奶给我们讲有趣的故事。假日里,我们会爬山③duàn liàn____身体,会绕着湖泊(bó pō)悠闲地散步,也会到爱心补给站④wèi wèn____环卫工人,为他们提供(gōng gòng)消暑的饮品。
3.请根据语段中的拼音,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词语。
4.请为语段中的三个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5.童年弥漫着桂花香,运用对比的手法可以更好地表达感情,请你仿照例句写一写。
例: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6.在我们的童年记忆中,有许多难以忘怀的瞬间。请你从以下三个情境中任意选择一个,运用恰当的描写方法,把你的内心活动写下来。
焦急万分 志忑不安 期待已久
【答案】3.樱桃;慈祥;锻炼;慰问
4.huǎng;pō;gōng
5.异乡的秋风再温柔,也比不上母亲用桂花酿蜜时飘满院子的甜香。
6.忐忑不安:看着老师抱着一大摞试卷走进教室,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要发试卷了,我到底能得几分?老师会不会批评我?我把头深深地埋在衣领中,心里好像有十五个吊桶——七上八下。
【知识点】字音;看拼音写汉字;仿写;其他语言表达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2)注意汉字的平翘舌、前后鼻音、声调,这样才能选择做到正确的读音。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3)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仿写句子比较重要的一点是形式上的约束性,这就要求我们弄清例句的句式、句型甚至语气,仿写时要注意句子结构形式的高度一致。
(4)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实践作业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资料信息的能力,是提升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3.本题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慈祥”的“祥”不要写成同音字“详”;“锻炼”的“炼”不要写成形近字“练”。
故答案为:樱桃;慈祥;锻炼;慰问
4.本题考查了辨析字音。
“晃”是多音字,再“晃眼”中意思是光芒闪耀。所以读“ huǎng ”。
“泊”是多音字,再“湖泊”中意思是湖。所以读“ pō ”。
“供”是多音字,再“提供”中意思是准备着东西给需要的人应用。所以读“ gōng ”。
故答案为:huǎng;pō;gōng
5.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例句运用了 对比手法 ,通过比较两处桂花的香气,突出对家乡的深厚感情。结合生活实际和对比修辞手法的运用造句。如: 异乡的秋风再温柔,也比不上母亲用桂花酿蜜时飘满院子的甜香。
故答案为:异乡的秋风再温柔,也比不上母亲用桂花酿蜜时飘满院子的甜香。
6.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焦急万分:形容非常着急,心情极度焦虑不安。
忐忑不安:形容心神不定,七上八下,担心或害怕某事发生。
期待已久:形容对某件事盼望了很长时间,充满渴望。
结合词语意思和生活实际解答。如:
忐忑不安:看着老师抱着一大摞试卷走进教室,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要发试卷了,我到底能得几分?老师会不会批评我?我把头深深地埋在衣领中,心里好像有十五个吊桶——七上八下。
故答案为:忐忑不安:看着老师抱着一大摞试卷走进教室,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要发试卷了,我到底能得几分?老师会不会批评我?我把头深深地埋在衣领中,心里好像有十五个吊桶——七上八下。
7.(2025五下·虎门期中)识字辨音: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蚌壳(bàng) 澄澈(chéng) 无边无垠(gèn)
B.筹集(chóu) 威吓(xià) 伸头缩颈(jǐn)
C.窗屉(tì) 忌讳(huì) 矜持不苟(jīn)
D.霓裳(shang) 虬枝(qiú) 风光旖旎(nì)
【答案】C
【知识点】字音
【解析】【分析】A:“ 无边无垠 ”中的“垠 ”不读“ gèn ”,应读作“ yín ”, 所以错误。
B:“ 威吓 ”中的“吓”不读“xià”,应读作“ hè ”, 所以错误。
C:正确。
D:“ 风光旖旎 ”中的“旎”不读“ nì ”,应读作“ nǐ ”,所以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要注意区分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还要注意多音字在不同词组中的不同读音。平时要多读、多练。
8.(2025五下·虎门期中)慧眼识辨:下列古今说法对应错误的一组是(  )
A.客舍一旅馆 B.郎中一医生 C.客官一顾客 D.印信一书信
【答案】D
【知识点】词语含义的理解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古今异义。除了归纳记忆外,还可以根据词语本身的含义准确推断出其与现代汉语的异同。ABC正确。
D.“印信”指的是政府机关的各种印章、公私印章的总称。“书信”是写给具体收信人的私人通信。所以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需要平时生活中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体会,并且多积累,多总结。理解词语的含义,需联系词语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透过词语的表面义,深刻体味其内涵,还在于平时的积累和识记。
9.(2025五下·虎门期中)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却看妻子愁何在(妻子) B.南望王师又一年(再)
C.也傍桑阴学种瓜(树荫) D.短笛无腔信口吹(随口)
【答案】A
【知识点】词语含义的理解
【解析】【分析】A:有误,“却看妻子愁何在”出自唐代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意思是回头望见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点的忧伤。妻子:妻子和孩子。
BCD: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需要平时生活中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体会,并且多积累,多总结。理解词语的含义,需联系词语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透过词语的表面义,深刻体味其内涵,还在于平时的积累和识记。
(2025五下·虎门期中)火眼金睛: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用“正确”“错误”表示。
10.我们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可以加深对文章思想感情的体会。
11.汉字的演变顺序是:甲骨文一金文一小篆一楷书一隶书。
12.“及时雨”宋江、“智多星”吴用都是《水浒传》中的人物。
【答案】10.正确
11.错误
12.正确
【知识点】汉字演变;《水浒传》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汉字的字体演变、经典名著、阅读的策略和方法。汉字的演变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书、草书和行书等阶段。经典名著是指那些 具有典范性、权威性且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知名度 的作品,它们包含永恒的主题和经典的人物形象,能够经受住时间的考验,被广泛流传和阅读。阅读策略与方法是指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采用的有计划、有目的的行为和技巧,旨在提高阅读效率和理解深度。
10.本题考查阅读的策略和方法。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能够让我们更好地融入文章情境,从而加深对文章思想感情的体会。
故答案为:正确
11.本题考查汉字的字体演变。错误。汉字的演变顺序是: 甲骨文一金文一小篆一隶书一楷书。
故答案为:错误
12.本题考查经典名著。正确。在《水浒传》中,宋江被称作“及时雨”,吴用被称作“智多星”。
故答案为:正确
13.(2025五下·虎门期中)经典吟诵室,聆听先贤智慧,感受诗词魅力。运用所学完成填空。
诗中有画,《鸟鸣涧》中“月出惊山鸟,   ,”描绘出幽静之美。诗中有情:王昌龄的“   ,不破楼兰终不还。”抒发了边关将士的意情壮志:“   ,唯见长江天际流。”表达了李白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答案】时鸣春涧中;黄沙百战穿金甲;孤帆远影碧空尽
【知识点】古诗词填空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古诗句填空。结合上句“ 月出惊山鸟 ”,可知下句“时鸣春涧中”, 出自唐代王维的《鸟鸣涧》,意思是月亮升起月光照耀大地时惊动了山中栖鸟,在春天的溪涧里不时地鸣叫。
结合下句“ 不破楼兰终不还 ”,可知上句“ 黄沙百战穿金甲”, 出自唐代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四》 , 意思是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侵犯的敌人,誓不返回家乡。
结合下句“唯见长江天际流”,可知上句“ 孤帆远影碧空尽 ”, 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意思是孤船的帆影渐渐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天边流去。
故答案为:时鸣春涧中;黄沙百战穿金甲;孤帆远影碧空尽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2025五下·虎门期中)悦读名著会,书香伴我行。班级举行阅读名著系列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4.【方法交流台】同学们总结的名著阅读方法,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有些词语难以理解,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猜测词语的大致意思。
B.读《西游记》时,碰到难以理解的语句,要把意思弄明白后能继续往下读。
C.读《三国演义》时,借助资料会让我们对曹操有更多了解。
D.为加深对林冲形象的理解,我们可以去看电视剧到《水浒传》。
15.【角色表演秀】在“书中故事”表演中,我要扮演一个名著人物,我会选泽   ,我对他的评价是:   
【答案】14.B
15.孙悟空;神通广大,具有反抗精神。
【知识点】其他语言表达;《西游记》;《三国演义》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了对课外阅读的掌握情况。课外阅读是对语文课堂学习的有效补充,通过阅读,可增长知识,提高阅读水平。
14.本题考查阅读策略和名著阅读。A、C、D说法正确;
B:有误,读《西游记》时,碰到难理解的语句,可先跳过去,这样有利于提高阅读速度。
故答案为:B
15.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结合自己的阅读积累选择一个著名人物,如:孙悟空,然后写出自己的评价。
故答案为:孙悟;神通广大,具有反抗精神。
(2025五下·虎门期中)奇妙汉字馆,规范用字,显文化底蕴。阅读材料,完成阅读任务。
关于社会上不规范用字现象的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汉字历经数千年,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但生活中,我们发现很多人用字随意、不规范,这对汉字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为了了解不规范用字现象,我们组织研究小组,针对社会上不规范用字的现象进行研究。 (二)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设计《学生写字情况调查》问卷,对某小学五年级学生进行调查。 (三)资料整理 社会上的不规范用字现象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广告中乱用谐音字。如“礼”所当然(礼品广告)、“鸡”不可失(炸鸡广告)等。 (2)使用简化字或错别字。和广告招牌上的“今日新到鸡旦(蛋)”、“东方家俱(具)城”等。 (3)在一些电视节目的字幕中也会出现错别字,如“直截了当”写成“直接了当”。 (四)研究结论 不规范用字现象产生的原因: (1)为了推销产品,吸引更多的顾客,在广告语中乱用谐音字。 (2)为了节省书写时间,使用简化字,减省笔画或部件。 (3)因自身知识储备不足或粗心大意,在使用汉字时出现失误。
16.阅读材料后,我知道一份完整的调查报告一般包括   、   、   、   四个方面的内容。
17.研究小组走进大街小巷,发现不少广告上出现错别字,请你帮忙订正。
默默无“蚊”一    “衣”见钟情一    诗情“花”意一   
18.下列不规范用字的现象在材料中没有出现的一项是(  )。
A.乱用谐音字 B.使用繁体字
C.出现错别字 D.使用简化字或错别字
19.研究小组发现,造成不规范用字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20.结合材料,请针对“如何让小学生少写错别字”这一问题提出两点建议。
【答案】16.问题提出;研究方法;资料整理;结论建议
17.闻;一;画
18.B
19.①商家为推销产品,在广告语中乱用谐音字。
②为节省书写时间,使用简化字,减省笔画或部件。
③因自身知识储备不足或粗心大意而出现用字失误。
20.①学校开展趣味汉字活动,如汉字听写大赛、字谜游戏,加深学生对汉字结构和意义的理解。②家长督促孩子养成书写后仔细检查的习惯,及时纠正错别字,培养严谨态度。
【知识点】词形辨析;畅谈想法;其他语言表达
【解析】【点评】(1)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实践作业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资料信息的能力,是提升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2)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正确练写,尤其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与书写。(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对于短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短文的基础之上,培养学生阅读短文内容,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根据内容做题,多读,理解短文内容即可完成。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对于短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短文的基础之上,培养学生阅读短文内容,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根据内容做题,多读,理解短文内容即可完成。(5)本题考查看法建议。这类题要求我们针对某一问题或现象表达自己的看法,并阐述理由,没有固定的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16.本题考查提取信息的能力。从给定的“关于社会上不规范用字现象的研究报告”文本内容可以看出,报告首先通过阐述汉字的历史文化以及生活中不规范用字的不良影响,提出了要研究社会上不规范用字现象的问题,这部分属于“问题的提出”;接着说明了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某小学五年级学生进行调查,这是“研究方法”;然后对社会上不规范用字现象进行分类整理,列举了广告中乱用谐音字、使用简化字或错别字、电视节目字幕出现错别字等情况,此为“资料整理”;最后分析了不规范用字现象产生的原因,即推销产品、节省书写时间、自身知识不足或粗心大意等,属于“研究结论”。所以一份完整的调查报告一般包括这四个方面的内容。
故答案为:问题提出;研究方法;资料整理;结论建议
17.本题考查字形辨析。默默无闻:意思是无声无息,没人知道,指没有什么名声。故要将“蚊”改为“闻”。
一见钟情:指男女之间一见面就产生了爱情。也指对事物一见就产生了感情。故要将“衣”改为“一”。
诗情画意:意思是如诗的感情,如画的意境,指文学作品或风景富有诗意和美感。故要将“花”改为“画”。
故答案为:闻;一;画
18.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A:材料中提到社会上的不规范用字现象主要有广告中乱用谐音字,如“礼”所当然、“鸡”不可失等。故该项正确。
B: 繁体字的现象在材料中没有出现。故该项错误。
C:在电视节目字幕中也会出现错别字,如“直截了当”写成“直接了当”。故该项正确。
D:使用简化字或错别字,如“今日新到鸡旦(蛋)”“东方家俱(具)城”等。故该项正确。
故答案为:B
19.本题考查概括能力。锁定信息:从报告中“研究结论”部分,提取关于不规范用字现象产生原因的内容。概括要点:对相关内容进行提炼,去除具体事例,保留核心原因。精简表述:用简洁、准确的语言分点概括,避免多余。
如:
①商家为推销产品,在广告语中乱用谐音字。
②为节省书写时间,使用简化字,减省笔画或部件。
③因自身知识储备不足或粗心大意而出现用字失误。
故答案为:①商家为推销产品,在广告语中乱用谐音字。
②为节省书写时间,使用简化字,减省笔画或部件。
③因自身知识储备不足或粗心大意而出现用字失误。
20.本题考查提建议。先从材料中分析不规范用字的原因,如知识储备不足、粗心大意等,再结合小学生学习特点,从学校教学、家庭引导、学生自身习惯培养等角度思考对策。例如,学校可通过丰教学方式加深汉字记忆,家庭可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并监督书写,学生自身需养成认真检查的习惯等,从而针对性地提出能减少小学生写错别字的建议。
如:
①学校开展趣味汉字活动,如汉字听写大赛、字谜游戏,加深学生对汉字结构和意义的理解。②家长督促孩子养成书写后仔细检查的习惯,及时纠正错别字,培养严谨态度。
故答案为:①学校开展趣味汉字活动,如汉字听写大赛、字谜游戏,加深学生对汉字结构和意义的理解。②家长督促孩子养成书写后仔细检查的习惯,及时纠正错别字,培养严谨态度。
(2025五下·虎门期中)楷模风采展,中国飞人诠释中国力量。阅读短文,完成阅读任务。
①中国田径曾经有一个梦,那就是在世界百米赛场上,中国选手能占有一席之地。2021年8月1日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半决赛上,苏炳添跑出了9秒83的成绩,刷新了亚洲纪录,成为闯进奥运会百米决赛的亚洲第一人,圆了中国田径的梦。那一刻,全中国人民沸腾了!那一刻,世界震惊了!那一刻,他创造了历史!他用行动告诉世界:“我们中国人可以跑得更快。”
②____。百米跑道上,运动员每快0.001秒,都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训练场上,苏炳添一遍又一遍地踏起跑器,一次又一次压低身体向前,起身、冲出跑道,再回到起点,蹲身、冲出跑道…每个动作他都全神贯注、精益求精,每次训练他都全力以赴、力求突破。成千上万次的锤炼,最终成就了他赛道上的辉煌。
③2014年,教练让苏炳添改变起跑脚——让他起跑时,左脚先迈出第一步。然而右脚起跑的习惯已坚持了十多年,要改谈何容易?但是苏炳添毅然接受挑战,像重新学习跑步一样,他坚持每天练习起跑几百次,即使走路也模仿起跑的姿势,连睡觉也在思考如何起跑更完美,做梦也在练习起跑。运动员要改变多年养成的起跑习惯,至少要两年。勤奋刻苦的苏炳添只用了7个月就改变了这个习惯。
④2019年,苏炳添30岁时,腰伤和骨裂的困扰一度令他消沉,但最终他凭借顽强的意志走出低谷。不向困难屈服、不向挫折低头!苏炳添用自强不息的拼劲和自我超越的勇气为体育精神写下重要的一笔。
⑤从首度突破10秒大关,到10次跑进10秒,从追平亚洲纪录,到将亚洲纪录大幅提升0.8秒…国人从未停止过对苏炳添的期待,他也从来停止过前进的步伐。如今除了短跑运动员的身份,苏炳添同时也是一名老师。在课堂上除了耐心指导学生动作外,他也乐于和大家分享运动生涯中的奋进故事。辛勤付出,终有收获!学生从老师身上悟到了拼搏的力量,也从他那超越自我、顽强拼搏的故事中,汲取了以奋斗成就梦想、朝着更美好的前程进发的动力。
⑥“世界屏住了呼吸,9秒83,冲出亚洲的速度。你超越伤病和年龄,超越了自己。你奔跑的背后,有强大的祖国。”这是苏炳添入选“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的颂奖词。苏炳添,一个以奋斗成就梦想的运动员!
21.请为短文拟一个合适的题目:   
22.阅读短文,说说苏炳添田径生涯的巅峰成就是什么?
23.第③自然段写了有关苏炳添的一件什么事?
24.请为第③自然段的开头补写诗句,用于形容苏炳添的奋斗历程(  )
A.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B.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C.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D.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5.联系上下文,下列对苏炳添“超越了自我”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超越世界冠军 B.超越所有赛场
C.超越自己的速度 D.超越其他选手
26.汲取榜样力量,塑造优秀品质。请说说你从苏炳添身上学习到了什么?
【答案】21.中国飞人苏炳添:以奋斗超越自我
22.在2021年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半决赛中,苏炳添以9秒83的成绩打破亚洲纪录,成为首位闯入奥运会百米决赛的亚洲选手,创造了中国田径历史。
23.2014年,苏炳添接受教练建议,用7个月时间克服困难,成功将起跑脚从右脚改为左脚,展现了惊人的毅力和刻苦训练的精神。
24.B
25.C
26.学习到的品质:①顽强拼搏:面对伤病和年龄的挑战仍坚持训练;②精益求精:为提升0.001秒反复练习起跑动作;③勇于突破:敢于改变多年习惯,接受新挑战;④自强不息:用奋斗证明“中国人可以跑得更快”,传递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知识点】写人类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阅读分析题目是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常见题型,考查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完成时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内容及所表达的主题后,再结合后面的问题分析解答。
21.本题考查给文章加标题。通读文章内容,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可知,这篇短文主要讲述了中国短跑运动员苏炳添的奋斗历程和卓越成就。文章通过多个方面展现了苏炳添如何用拼搏精神创造历史、诠释中国力量:历史性突破、战胜困难、持续超越、传承精神。全文以苏炳添入选“感动中国“的颁奖词作结,突出其“超越自我“的体育精神和背后象征的国家力量。结合文章中关键词,比如“中国飞人”“奋斗”“梦想”这些词在文中多次出现,尤其是结尾部分提到“以奋斗成就梦想”,所以标题应该结合这些元素。紧扣“中国力量”“奋斗成就梦想”的核心主题,突出苏炳添的拼搏精神。故标题可拟定为:《中国飞人苏炳添:以奋斗超越自我》。
故答案为:中国飞人苏炳添:以奋斗超越自我
2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结合文章内容第①自然段“2021年8月1日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半决赛上,苏炳添跑出了9秒83的成绩,刷新了亚洲纪录,成为闯进奥运会百米决赛的亚洲第一人,圆了中国田径的梦。那一刻,全中国人民沸腾了!那一刻,世界震惊了!那一刻,他创造了历史!他用行动告诉世界:'我们中国人可以跑得更快。””可知,苏炳添田径生涯的巅峰成就:在2021年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半决赛中,苏炳添以9秒83的成绩打破亚洲纪录,成为首位闯入奥运会百米决赛的亚洲选手,创造了中国田径历史。
故答案为:在2021年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半决赛中,苏炳添以9秒83的成绩打破亚洲纪录,成为首位闯入奥运会百米决赛的亚洲选手,创造了中国田径历史。
2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通读文章内容,根据对文章内容第③自然段的理解可知,第③自然段内容概括为:2014年,苏炳添接受教练建议,用7个月时间克服困难,成功将起跑脚从右脚改为左脚,展现了惊人的毅力和刻苦训练的精神。
故答案为:2014年,苏炳添接受教练建议,用7个月时间克服困难,成功将起跑脚从右脚改为左脚,展现了惊人的毅力和刻苦训练的精神。
2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通读文章内容,根据对文章内容第③自然段的理解可知,第③自然段主要内容为:2014年,苏炳添接受教练建议,用个月时间克服困难,成功将起跑脚从右脚改为左脚,展现了惊人的毅力和刻苦训练的精神。
A.“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的意思是老夫想要纵酒高歌,结伴春光同回故乡。 出自《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B.“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意思是宝剑的锐利刃锋是从不断的磨砺中得到的,挨过寒冷冬季的梅花更加的幽香。比喻要想拥有珍贵品质或美好才华等是需要不断的努力、修炼、克服一定的困难才能达到的。
C.“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游子吟》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全诗共六句三十字,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之情。
D.“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意思是: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愿望。
由此可见,B项符合题干要求。
故答案为:B
2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通读文章内容,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可知,文中提到他“超越伤病和年龄,超越了自己”,重点是其不断突破个人极限,而非击败他人。
故答案为:C
26.本题考查形象分析。通读文章内容,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总结苏炳添的品质,如坚持、刻苦、不放弃、自强不息等,结合文章中的例子,比如改变起跑习惯、克服伤病等。言之有理即可。如:学习到的品质:①顽强拼搏:面对伤病和年龄的挑战仍坚持训练;②精益求精:为提升0.001秒反复练习起跑动作;③勇于突破:敢于改变多年习惯,接受新挑战;④自强不息:用奋斗证明“中国人可以跑得更快”,传递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故答案为:学习到的品质:①顽强拼搏:面对伤病和年龄的挑战仍坚持训练;②精益求精:为提升0.001秒反复练习起跑动作;③勇于突破:敢于改变多年习惯,接受新挑战;④自强不息:用奋斗证明“中国人可以跑得更快”,传递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27.(2025五下·虎门期中)在成长的旅途中,有不少成长的故事留在我们记忆的深处…这些记忆也许是甜蜜的,也许是酸楚的,也许让你感动,也许引你深思。我们在成长中学会珍惜,在成长中立志超越,在成长中铸就成熟。笔耕文学社向大家征集成长中的故事,请你分享自己的成长瞬间,用文字记录这段珍贵的回忆。
以“在 中成长”为题,写一篇习作。
要求:①内容具体,表达真情实感。②语句通顺,正确使用标点,不少于400字。
【答案】在尝试中成长
人生充满了许多尝试,许多尝试的背后是收获,是喜悦,然而更多的是感悟。在尝试中,发现了能力,发现了内在的潜质,人性得到了升华,心灵得到了净化。
自从上了五年级,我第一次尝试在运动会上报名参赛低年级的时候,我不知道操场三圈半是什么概念,我从不参加运动会,我也从来没有品尝过获得第一名的喜悦感。正是由于五年级的第一次尝试,我开始变得爱上了体育。
第一次报名参赛,是1500米,对我而言,不多。运动会上,当老师喊出“五年级女子1500米运动员请到检录处检录”的那一刻,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紧张得每一根神经都在扭动。号码布挂在胸前,仿佛就是我的“旗牌号”。上场了,在赛道上,枪一响,运动员都冲了起来,我也不例外。-个很小很小的数字1500,我觉得太远了,距离逐渐拉大,越拉越远。我不想放弃,我也不想让我无缘这次比赛我拼足了劲儿向前冲,却总觉得很远很远.…..终点到了,我却得了倒数第三名。总算跑下来了,第一次的尝试让我知道了最基础的三圈半是什么概念。
在运动中,千万不要小看某一种运动,一次尝试跑1500米,却让我爱上了跑步,爱上了赛道
在尝试中成长,经历过,也曾失败过,但不曾后悔,每一次提高,标志着又进入了另一阶段,这一阶段在成长,在感悟,人生只有一步一个脚印,才会有无憾的付出无愧的收获。长大之后,才知道尝试是多么美好,才懂得尝试所带来的不同心得。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本题是半命题作文,要求以“在 中成长”为题写一篇作文。回顾六年的小学生活,有追梦的艰辛、成功的喜悦、失败的痛苦、友情的温馨、孤独的感伤...…..想想“是什么”让你成长了,你懂得了什么,这才是文章的中心所在。是犯错后的痛定思痛,还是克服困难完成任务的满满成就感和收获;是独自一人战胜了恐惧,变得更加勇敢,还是无助失措时出现的那双温暖的援助之手,让你懂得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总之,在文章中要注意围绕中心“是什么让你成长,为什么会让你难忘”来展开,着重把其中引起自己情绪波动大的画面,包括环境、动作、语言、神态,还有自己的感受、想法、做法写具体。
【点评】本文小作者记叙了自己爱上跑步的过程,说明了敢于尝试是每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文章结构合理,语句通顺,是一篇不错的习作。
1 / 1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2025五下·虎门期中)传统技艺坊,让中国之美绽放光芒,请听录音《中国瓷器》
1.根据所听到的内容完成填空。
烧结火候是瓷器   的关键,早期瓷器的烧成温度已达到1200℃,高温下釉料不变色,纹样   ,这是中国瓷器技术的秘密所在。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高岭土在江西景德镇高岭村一带尤为丰富。   
②瓷器的彩绘内容涵盖民间传说、神话故事,但不包括历史故事。   
③中国瓷器工艺精湛,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瑰宝。   
(2025五下·虎门期中)童年游乐园,让我们的心灵重返那个充满欢笑的纯真世界。完成下列练习。
童年总是令人难忘。放学后,趁太阳还亮得晃(huàng huǎng)眼,我们去山上摘①yīng táo____、捉蝴蝶、逮蚂蚱。晚上,我们缠着②cí xiáng____的奶奶给我们讲有趣的故事。假日里,我们会爬山③duàn liàn____身体,会绕着湖泊(bó pō)悠闲地散步,也会到爱心补给站④wèi wèn____环卫工人,为他们提供(gōng gòng)消暑的饮品。
3.请根据语段中的拼音,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词语。
4.请为语段中的三个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5.童年弥漫着桂花香,运用对比的手法可以更好地表达感情,请你仿照例句写一写。
例: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6.在我们的童年记忆中,有许多难以忘怀的瞬间。请你从以下三个情境中任意选择一个,运用恰当的描写方法,把你的内心活动写下来。
焦急万分 志忑不安 期待已久
7.(2025五下·虎门期中)识字辨音: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蚌壳(bàng) 澄澈(chéng) 无边无垠(gèn)
B.筹集(chóu) 威吓(xià) 伸头缩颈(jǐn)
C.窗屉(tì) 忌讳(huì) 矜持不苟(jīn)
D.霓裳(shang) 虬枝(qiú) 风光旖旎(nì)
8.(2025五下·虎门期中)慧眼识辨:下列古今说法对应错误的一组是(  )
A.客舍一旅馆 B.郎中一医生 C.客官一顾客 D.印信一书信
9.(2025五下·虎门期中)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却看妻子愁何在(妻子) B.南望王师又一年(再)
C.也傍桑阴学种瓜(树荫) D.短笛无腔信口吹(随口)
(2025五下·虎门期中)火眼金睛: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用“正确”“错误”表示。
10.我们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可以加深对文章思想感情的体会。
11.汉字的演变顺序是:甲骨文一金文一小篆一楷书一隶书。
12.“及时雨”宋江、“智多星”吴用都是《水浒传》中的人物。
13.(2025五下·虎门期中)经典吟诵室,聆听先贤智慧,感受诗词魅力。运用所学完成填空。
诗中有画,《鸟鸣涧》中“月出惊山鸟,   ,”描绘出幽静之美。诗中有情:王昌龄的“   ,不破楼兰终不还。”抒发了边关将士的意情壮志:“   ,唯见长江天际流。”表达了李白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2025五下·虎门期中)悦读名著会,书香伴我行。班级举行阅读名著系列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4.【方法交流台】同学们总结的名著阅读方法,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有些词语难以理解,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猜测词语的大致意思。
B.读《西游记》时,碰到难以理解的语句,要把意思弄明白后能继续往下读。
C.读《三国演义》时,借助资料会让我们对曹操有更多了解。
D.为加深对林冲形象的理解,我们可以去看电视剧到《水浒传》。
15.【角色表演秀】在“书中故事”表演中,我要扮演一个名著人物,我会选泽   ,我对他的评价是:   
(2025五下·虎门期中)奇妙汉字馆,规范用字,显文化底蕴。阅读材料,完成阅读任务。
关于社会上不规范用字现象的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汉字历经数千年,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但生活中,我们发现很多人用字随意、不规范,这对汉字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为了了解不规范用字现象,我们组织研究小组,针对社会上不规范用字的现象进行研究。 (二)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设计《学生写字情况调查》问卷,对某小学五年级学生进行调查。 (三)资料整理 社会上的不规范用字现象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广告中乱用谐音字。如“礼”所当然(礼品广告)、“鸡”不可失(炸鸡广告)等。 (2)使用简化字或错别字。和广告招牌上的“今日新到鸡旦(蛋)”、“东方家俱(具)城”等。 (3)在一些电视节目的字幕中也会出现错别字,如“直截了当”写成“直接了当”。 (四)研究结论 不规范用字现象产生的原因: (1)为了推销产品,吸引更多的顾客,在广告语中乱用谐音字。 (2)为了节省书写时间,使用简化字,减省笔画或部件。 (3)因自身知识储备不足或粗心大意,在使用汉字时出现失误。
16.阅读材料后,我知道一份完整的调查报告一般包括   、   、   、   四个方面的内容。
17.研究小组走进大街小巷,发现不少广告上出现错别字,请你帮忙订正。
默默无“蚊”一    “衣”见钟情一    诗情“花”意一   
18.下列不规范用字的现象在材料中没有出现的一项是(  )。
A.乱用谐音字 B.使用繁体字
C.出现错别字 D.使用简化字或错别字
19.研究小组发现,造成不规范用字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20.结合材料,请针对“如何让小学生少写错别字”这一问题提出两点建议。
(2025五下·虎门期中)楷模风采展,中国飞人诠释中国力量。阅读短文,完成阅读任务。
①中国田径曾经有一个梦,那就是在世界百米赛场上,中国选手能占有一席之地。2021年8月1日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半决赛上,苏炳添跑出了9秒83的成绩,刷新了亚洲纪录,成为闯进奥运会百米决赛的亚洲第一人,圆了中国田径的梦。那一刻,全中国人民沸腾了!那一刻,世界震惊了!那一刻,他创造了历史!他用行动告诉世界:“我们中国人可以跑得更快。”
②____。百米跑道上,运动员每快0.001秒,都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训练场上,苏炳添一遍又一遍地踏起跑器,一次又一次压低身体向前,起身、冲出跑道,再回到起点,蹲身、冲出跑道…每个动作他都全神贯注、精益求精,每次训练他都全力以赴、力求突破。成千上万次的锤炼,最终成就了他赛道上的辉煌。
③2014年,教练让苏炳添改变起跑脚——让他起跑时,左脚先迈出第一步。然而右脚起跑的习惯已坚持了十多年,要改谈何容易?但是苏炳添毅然接受挑战,像重新学习跑步一样,他坚持每天练习起跑几百次,即使走路也模仿起跑的姿势,连睡觉也在思考如何起跑更完美,做梦也在练习起跑。运动员要改变多年养成的起跑习惯,至少要两年。勤奋刻苦的苏炳添只用了7个月就改变了这个习惯。
④2019年,苏炳添30岁时,腰伤和骨裂的困扰一度令他消沉,但最终他凭借顽强的意志走出低谷。不向困难屈服、不向挫折低头!苏炳添用自强不息的拼劲和自我超越的勇气为体育精神写下重要的一笔。
⑤从首度突破10秒大关,到10次跑进10秒,从追平亚洲纪录,到将亚洲纪录大幅提升0.8秒…国人从未停止过对苏炳添的期待,他也从来停止过前进的步伐。如今除了短跑运动员的身份,苏炳添同时也是一名老师。在课堂上除了耐心指导学生动作外,他也乐于和大家分享运动生涯中的奋进故事。辛勤付出,终有收获!学生从老师身上悟到了拼搏的力量,也从他那超越自我、顽强拼搏的故事中,汲取了以奋斗成就梦想、朝着更美好的前程进发的动力。
⑥“世界屏住了呼吸,9秒83,冲出亚洲的速度。你超越伤病和年龄,超越了自己。你奔跑的背后,有强大的祖国。”这是苏炳添入选“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的颂奖词。苏炳添,一个以奋斗成就梦想的运动员!
21.请为短文拟一个合适的题目:   
22.阅读短文,说说苏炳添田径生涯的巅峰成就是什么?
23.第③自然段写了有关苏炳添的一件什么事?
24.请为第③自然段的开头补写诗句,用于形容苏炳添的奋斗历程(  )
A.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B.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C.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D.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5.联系上下文,下列对苏炳添“超越了自我”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超越世界冠军 B.超越所有赛场
C.超越自己的速度 D.超越其他选手
26.汲取榜样力量,塑造优秀品质。请说说你从苏炳添身上学习到了什么?
27.(2025五下·虎门期中)在成长的旅途中,有不少成长的故事留在我们记忆的深处…这些记忆也许是甜蜜的,也许是酸楚的,也许让你感动,也许引你深思。我们在成长中学会珍惜,在成长中立志超越,在成长中铸就成熟。笔耕文学社向大家征集成长中的故事,请你分享自己的成长瞬间,用文字记录这段珍贵的回忆。
以“在 中成长”为题,写一篇习作。
要求:①内容具体,表达真情实感。②语句通顺,正确使用标点,不少于400字。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技术;依然如故
2.正确;错误;正确
【知识点】听力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的听力阅读理解能力。认真听读原文,在理解文章内容及表达主题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语句分析作答即可。
听力材料:
中国瓷器
①中国瓷器是世界公认的伟大发明之一。它之所以名扬天下,主要在于其本身所包含的三项独创技术:胎质、瓷釉、烧结火候。
②中国瓷器的胎质大多具备一定的透明性,所谓有素肌玉骨之像。它的原料多为高岭土,无论东南沿海还是华中各省都有此土,尤其是在江西景德镇高岭村一带,风化了的白云母花岗岩蓄藏丰厚,也就是说,在中华大地取用制瓷原料是得天独厚的。
③瓷釉覆盖在瓷胎上,实际上就形成了一种复合材料,宋代以后,景德镇成为瓷业的主要生产地之一,就是因为这一带开始以“白云石”加入釉中,使瓷釉洁白又易于施加彩饰。
④烧结火候,主要是指瓷器烧成的温度。烧制陶器、砖瓦都在1000度以下,瓷器则不然。据推测,早期瓷器的烧成温度就已经达到1200度了。日本大阪大学美术史教授木村重信先生曾撰文:“尽管要通过1300度高温锻烧,釉料仍不变色,纹样依然如故,这就是中国瓷器烧制技术上关键的秘密所在。”
⑤中国瓷器享誉世界,也在于它是科学技术与民间工艺美术技法完美结合的产物。传统细瓷早已形成一整套美化装饰的方式方法,不管是刻花、剔花,还是贴花、印花;也不管是堆雕、镂雕,还是镏金、戗金……均极尽缤纷艳丽,堪称巧夺天工.早期的纹饰简单、自然,完全由烧瓷艺人自行设计,例如水纹、云纹、花纹和兽纹等.盛唐以来,纹饰大量借鉴金属器皿、各种织物等图案,使瓷器的装饰意味更浓.宋代以后,瓷业工艺技法愈加精细,彩绘画面也刻意追寻名画师的笔意,有的春花烂漫,有的冬雪裹枝,有的高山流水,有的繁星满天……这无不增添了瓷器美的意蕴。
⑥中国瓷器还承载着丰厚的文化积淀。它的彩绘内容有来自民间传说、历史故事,也有“犀牛望月”“龙凤吉祥”“岁寒三友”等寓意丰富的图案。康熙年间,景德镇窑曾经烧制一组花卉瓷酒盅,薄胎青花,加彩题句,一盅一花一词。其中梅花盅题为“素艳雪凝树,清香风满枝”;杏花盅题为“青香和宿雨,佳色出晴烟”;桃花盅则题为“风花新社燕,时节归春浓”……瓷精,图美,词句优雅,在有限的空间中令人感受到无限的韵味。
⑦中国瓷器,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
1.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结合“尽管要通过1300度高温锻烧,釉料仍不变色,纹样依然如故,这就是中国瓷器烧制技术上关键的秘密所在。”可知, 烧结火候是瓷器技术的关键,早期瓷器的烧成温度已达到1200℃,高温下釉料不变色,纹样依然如故,这是中国瓷器技术的秘密所在。
故答案为:技术;依然如故
2.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①结合文中句子“它的原料多为高岭土,无论东南沿海还是华中各省都有此土,尤其是在江西景德镇高岭村一带,风化了的白云母花岗岩蓄藏丰厚”可知,这句话正确。
②结合文中句子“中国瓷器还承载着丰厚的文化积淀。它的彩绘内容有来自民间传说、历史故事”可知,这句话错误。
③结合文中句子“中国瓷器,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可知,这句话正确。
故答案为:①正确;②错误;③正确
【答案】3.樱桃;慈祥;锻炼;慰问
4.huǎng;pō;gōng
5.异乡的秋风再温柔,也比不上母亲用桂花酿蜜时飘满院子的甜香。
6.忐忑不安:看着老师抱着一大摞试卷走进教室,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要发试卷了,我到底能得几分?老师会不会批评我?我把头深深地埋在衣领中,心里好像有十五个吊桶——七上八下。
【知识点】字音;看拼音写汉字;仿写;其他语言表达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2)注意汉字的平翘舌、前后鼻音、声调,这样才能选择做到正确的读音。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3)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仿写句子比较重要的一点是形式上的约束性,这就要求我们弄清例句的句式、句型甚至语气,仿写时要注意句子结构形式的高度一致。
(4)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实践作业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资料信息的能力,是提升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3.本题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慈祥”的“祥”不要写成同音字“详”;“锻炼”的“炼”不要写成形近字“练”。
故答案为:樱桃;慈祥;锻炼;慰问
4.本题考查了辨析字音。
“晃”是多音字,再“晃眼”中意思是光芒闪耀。所以读“ huǎng ”。
“泊”是多音字,再“湖泊”中意思是湖。所以读“ pō ”。
“供”是多音字,再“提供”中意思是准备着东西给需要的人应用。所以读“ gōng ”。
故答案为:huǎng;pō;gōng
5.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例句运用了 对比手法 ,通过比较两处桂花的香气,突出对家乡的深厚感情。结合生活实际和对比修辞手法的运用造句。如: 异乡的秋风再温柔,也比不上母亲用桂花酿蜜时飘满院子的甜香。
故答案为:异乡的秋风再温柔,也比不上母亲用桂花酿蜜时飘满院子的甜香。
6.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焦急万分:形容非常着急,心情极度焦虑不安。
忐忑不安:形容心神不定,七上八下,担心或害怕某事发生。
期待已久:形容对某件事盼望了很长时间,充满渴望。
结合词语意思和生活实际解答。如:
忐忑不安:看着老师抱着一大摞试卷走进教室,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要发试卷了,我到底能得几分?老师会不会批评我?我把头深深地埋在衣领中,心里好像有十五个吊桶——七上八下。
故答案为:忐忑不安:看着老师抱着一大摞试卷走进教室,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要发试卷了,我到底能得几分?老师会不会批评我?我把头深深地埋在衣领中,心里好像有十五个吊桶——七上八下。
7.【答案】C
【知识点】字音
【解析】【分析】A:“ 无边无垠 ”中的“垠 ”不读“ gèn ”,应读作“ yín ”, 所以错误。
B:“ 威吓 ”中的“吓”不读“xià”,应读作“ hè ”, 所以错误。
C:正确。
D:“ 风光旖旎 ”中的“旎”不读“ nì ”,应读作“ nǐ ”,所以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要注意区分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还要注意多音字在不同词组中的不同读音。平时要多读、多练。
8.【答案】D
【知识点】词语含义的理解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古今异义。除了归纳记忆外,还可以根据词语本身的含义准确推断出其与现代汉语的异同。ABC正确。
D.“印信”指的是政府机关的各种印章、公私印章的总称。“书信”是写给具体收信人的私人通信。所以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需要平时生活中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体会,并且多积累,多总结。理解词语的含义,需联系词语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透过词语的表面义,深刻体味其内涵,还在于平时的积累和识记。
9.【答案】A
【知识点】词语含义的理解
【解析】【分析】A:有误,“却看妻子愁何在”出自唐代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意思是回头望见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点的忧伤。妻子:妻子和孩子。
BCD: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需要平时生活中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体会,并且多积累,多总结。理解词语的含义,需联系词语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透过词语的表面义,深刻体味其内涵,还在于平时的积累和识记。
【答案】10.正确
11.错误
12.正确
【知识点】汉字演变;《水浒传》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汉字的字体演变、经典名著、阅读的策略和方法。汉字的演变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书、草书和行书等阶段。经典名著是指那些 具有典范性、权威性且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知名度 的作品,它们包含永恒的主题和经典的人物形象,能够经受住时间的考验,被广泛流传和阅读。阅读策略与方法是指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采用的有计划、有目的的行为和技巧,旨在提高阅读效率和理解深度。
10.本题考查阅读的策略和方法。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能够让我们更好地融入文章情境,从而加深对文章思想感情的体会。
故答案为:正确
11.本题考查汉字的字体演变。错误。汉字的演变顺序是: 甲骨文一金文一小篆一隶书一楷书。
故答案为:错误
12.本题考查经典名著。正确。在《水浒传》中,宋江被称作“及时雨”,吴用被称作“智多星”。
故答案为:正确
13.【答案】时鸣春涧中;黄沙百战穿金甲;孤帆远影碧空尽
【知识点】古诗词填空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古诗句填空。结合上句“ 月出惊山鸟 ”,可知下句“时鸣春涧中”, 出自唐代王维的《鸟鸣涧》,意思是月亮升起月光照耀大地时惊动了山中栖鸟,在春天的溪涧里不时地鸣叫。
结合下句“ 不破楼兰终不还 ”,可知上句“ 黄沙百战穿金甲”, 出自唐代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四》 , 意思是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侵犯的敌人,誓不返回家乡。
结合下句“唯见长江天际流”,可知上句“ 孤帆远影碧空尽 ”, 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意思是孤船的帆影渐渐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天边流去。
故答案为:时鸣春涧中;黄沙百战穿金甲;孤帆远影碧空尽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答案】14.B
15.孙悟空;神通广大,具有反抗精神。
【知识点】其他语言表达;《西游记》;《三国演义》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了对课外阅读的掌握情况。课外阅读是对语文课堂学习的有效补充,通过阅读,可增长知识,提高阅读水平。
14.本题考查阅读策略和名著阅读。A、C、D说法正确;
B:有误,读《西游记》时,碰到难理解的语句,可先跳过去,这样有利于提高阅读速度。
故答案为:B
15.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结合自己的阅读积累选择一个著名人物,如:孙悟空,然后写出自己的评价。
故答案为:孙悟;神通广大,具有反抗精神。
【答案】16.问题提出;研究方法;资料整理;结论建议
17.闻;一;画
18.B
19.①商家为推销产品,在广告语中乱用谐音字。
②为节省书写时间,使用简化字,减省笔画或部件。
③因自身知识储备不足或粗心大意而出现用字失误。
20.①学校开展趣味汉字活动,如汉字听写大赛、字谜游戏,加深学生对汉字结构和意义的理解。②家长督促孩子养成书写后仔细检查的习惯,及时纠正错别字,培养严谨态度。
【知识点】词形辨析;畅谈想法;其他语言表达
【解析】【点评】(1)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实践作业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资料信息的能力,是提升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2)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正确练写,尤其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与书写。(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对于短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短文的基础之上,培养学生阅读短文内容,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根据内容做题,多读,理解短文内容即可完成。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对于短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短文的基础之上,培养学生阅读短文内容,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根据内容做题,多读,理解短文内容即可完成。(5)本题考查看法建议。这类题要求我们针对某一问题或现象表达自己的看法,并阐述理由,没有固定的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16.本题考查提取信息的能力。从给定的“关于社会上不规范用字现象的研究报告”文本内容可以看出,报告首先通过阐述汉字的历史文化以及生活中不规范用字的不良影响,提出了要研究社会上不规范用字现象的问题,这部分属于“问题的提出”;接着说明了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某小学五年级学生进行调查,这是“研究方法”;然后对社会上不规范用字现象进行分类整理,列举了广告中乱用谐音字、使用简化字或错别字、电视节目字幕出现错别字等情况,此为“资料整理”;最后分析了不规范用字现象产生的原因,即推销产品、节省书写时间、自身知识不足或粗心大意等,属于“研究结论”。所以一份完整的调查报告一般包括这四个方面的内容。
故答案为:问题提出;研究方法;资料整理;结论建议
17.本题考查字形辨析。默默无闻:意思是无声无息,没人知道,指没有什么名声。故要将“蚊”改为“闻”。
一见钟情:指男女之间一见面就产生了爱情。也指对事物一见就产生了感情。故要将“衣”改为“一”。
诗情画意:意思是如诗的感情,如画的意境,指文学作品或风景富有诗意和美感。故要将“花”改为“画”。
故答案为:闻;一;画
18.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A:材料中提到社会上的不规范用字现象主要有广告中乱用谐音字,如“礼”所当然、“鸡”不可失等。故该项正确。
B: 繁体字的现象在材料中没有出现。故该项错误。
C:在电视节目字幕中也会出现错别字,如“直截了当”写成“直接了当”。故该项正确。
D:使用简化字或错别字,如“今日新到鸡旦(蛋)”“东方家俱(具)城”等。故该项正确。
故答案为:B
19.本题考查概括能力。锁定信息:从报告中“研究结论”部分,提取关于不规范用字现象产生原因的内容。概括要点:对相关内容进行提炼,去除具体事例,保留核心原因。精简表述:用简洁、准确的语言分点概括,避免多余。
如:
①商家为推销产品,在广告语中乱用谐音字。
②为节省书写时间,使用简化字,减省笔画或部件。
③因自身知识储备不足或粗心大意而出现用字失误。
故答案为:①商家为推销产品,在广告语中乱用谐音字。
②为节省书写时间,使用简化字,减省笔画或部件。
③因自身知识储备不足或粗心大意而出现用字失误。
20.本题考查提建议。先从材料中分析不规范用字的原因,如知识储备不足、粗心大意等,再结合小学生学习特点,从学校教学、家庭引导、学生自身习惯培养等角度思考对策。例如,学校可通过丰教学方式加深汉字记忆,家庭可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并监督书写,学生自身需养成认真检查的习惯等,从而针对性地提出能减少小学生写错别字的建议。
如:
①学校开展趣味汉字活动,如汉字听写大赛、字谜游戏,加深学生对汉字结构和意义的理解。②家长督促孩子养成书写后仔细检查的习惯,及时纠正错别字,培养严谨态度。
故答案为:①学校开展趣味汉字活动,如汉字听写大赛、字谜游戏,加深学生对汉字结构和意义的理解。②家长督促孩子养成书写后仔细检查的习惯,及时纠正错别字,培养严谨态度。
【答案】21.中国飞人苏炳添:以奋斗超越自我
22.在2021年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半决赛中,苏炳添以9秒83的成绩打破亚洲纪录,成为首位闯入奥运会百米决赛的亚洲选手,创造了中国田径历史。
23.2014年,苏炳添接受教练建议,用7个月时间克服困难,成功将起跑脚从右脚改为左脚,展现了惊人的毅力和刻苦训练的精神。
24.B
25.C
26.学习到的品质:①顽强拼搏:面对伤病和年龄的挑战仍坚持训练;②精益求精:为提升0.001秒反复练习起跑动作;③勇于突破:敢于改变多年习惯,接受新挑战;④自强不息:用奋斗证明“中国人可以跑得更快”,传递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知识点】写人类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阅读分析题目是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常见题型,考查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完成时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内容及所表达的主题后,再结合后面的问题分析解答。
21.本题考查给文章加标题。通读文章内容,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可知,这篇短文主要讲述了中国短跑运动员苏炳添的奋斗历程和卓越成就。文章通过多个方面展现了苏炳添如何用拼搏精神创造历史、诠释中国力量:历史性突破、战胜困难、持续超越、传承精神。全文以苏炳添入选“感动中国“的颁奖词作结,突出其“超越自我“的体育精神和背后象征的国家力量。结合文章中关键词,比如“中国飞人”“奋斗”“梦想”这些词在文中多次出现,尤其是结尾部分提到“以奋斗成就梦想”,所以标题应该结合这些元素。紧扣“中国力量”“奋斗成就梦想”的核心主题,突出苏炳添的拼搏精神。故标题可拟定为:《中国飞人苏炳添:以奋斗超越自我》。
故答案为:中国飞人苏炳添:以奋斗超越自我
2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结合文章内容第①自然段“2021年8月1日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半决赛上,苏炳添跑出了9秒83的成绩,刷新了亚洲纪录,成为闯进奥运会百米决赛的亚洲第一人,圆了中国田径的梦。那一刻,全中国人民沸腾了!那一刻,世界震惊了!那一刻,他创造了历史!他用行动告诉世界:'我们中国人可以跑得更快。””可知,苏炳添田径生涯的巅峰成就:在2021年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半决赛中,苏炳添以9秒83的成绩打破亚洲纪录,成为首位闯入奥运会百米决赛的亚洲选手,创造了中国田径历史。
故答案为:在2021年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半决赛中,苏炳添以9秒83的成绩打破亚洲纪录,成为首位闯入奥运会百米决赛的亚洲选手,创造了中国田径历史。
2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通读文章内容,根据对文章内容第③自然段的理解可知,第③自然段内容概括为:2014年,苏炳添接受教练建议,用7个月时间克服困难,成功将起跑脚从右脚改为左脚,展现了惊人的毅力和刻苦训练的精神。
故答案为:2014年,苏炳添接受教练建议,用7个月时间克服困难,成功将起跑脚从右脚改为左脚,展现了惊人的毅力和刻苦训练的精神。
2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通读文章内容,根据对文章内容第③自然段的理解可知,第③自然段主要内容为:2014年,苏炳添接受教练建议,用个月时间克服困难,成功将起跑脚从右脚改为左脚,展现了惊人的毅力和刻苦训练的精神。
A.“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的意思是老夫想要纵酒高歌,结伴春光同回故乡。 出自《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B.“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意思是宝剑的锐利刃锋是从不断的磨砺中得到的,挨过寒冷冬季的梅花更加的幽香。比喻要想拥有珍贵品质或美好才华等是需要不断的努力、修炼、克服一定的困难才能达到的。
C.“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游子吟》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全诗共六句三十字,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之情。
D.“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意思是: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愿望。
由此可见,B项符合题干要求。
故答案为:B
2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通读文章内容,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可知,文中提到他“超越伤病和年龄,超越了自己”,重点是其不断突破个人极限,而非击败他人。
故答案为:C
26.本题考查形象分析。通读文章内容,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总结苏炳添的品质,如坚持、刻苦、不放弃、自强不息等,结合文章中的例子,比如改变起跑习惯、克服伤病等。言之有理即可。如:学习到的品质:①顽强拼搏:面对伤病和年龄的挑战仍坚持训练;②精益求精:为提升0.001秒反复练习起跑动作;③勇于突破:敢于改变多年习惯,接受新挑战;④自强不息:用奋斗证明“中国人可以跑得更快”,传递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故答案为:学习到的品质:①顽强拼搏:面对伤病和年龄的挑战仍坚持训练;②精益求精:为提升0.001秒反复练习起跑动作;③勇于突破:敢于改变多年习惯,接受新挑战;④自强不息:用奋斗证明“中国人可以跑得更快”,传递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27.【答案】在尝试中成长
人生充满了许多尝试,许多尝试的背后是收获,是喜悦,然而更多的是感悟。在尝试中,发现了能力,发现了内在的潜质,人性得到了升华,心灵得到了净化。
自从上了五年级,我第一次尝试在运动会上报名参赛低年级的时候,我不知道操场三圈半是什么概念,我从不参加运动会,我也从来没有品尝过获得第一名的喜悦感。正是由于五年级的第一次尝试,我开始变得爱上了体育。
第一次报名参赛,是1500米,对我而言,不多。运动会上,当老师喊出“五年级女子1500米运动员请到检录处检录”的那一刻,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紧张得每一根神经都在扭动。号码布挂在胸前,仿佛就是我的“旗牌号”。上场了,在赛道上,枪一响,运动员都冲了起来,我也不例外。-个很小很小的数字1500,我觉得太远了,距离逐渐拉大,越拉越远。我不想放弃,我也不想让我无缘这次比赛我拼足了劲儿向前冲,却总觉得很远很远.…..终点到了,我却得了倒数第三名。总算跑下来了,第一次的尝试让我知道了最基础的三圈半是什么概念。
在运动中,千万不要小看某一种运动,一次尝试跑1500米,却让我爱上了跑步,爱上了赛道
在尝试中成长,经历过,也曾失败过,但不曾后悔,每一次提高,标志着又进入了另一阶段,这一阶段在成长,在感悟,人生只有一步一个脚印,才会有无憾的付出无愧的收获。长大之后,才知道尝试是多么美好,才懂得尝试所带来的不同心得。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本题是半命题作文,要求以“在 中成长”为题写一篇作文。回顾六年的小学生活,有追梦的艰辛、成功的喜悦、失败的痛苦、友情的温馨、孤独的感伤...…..想想“是什么”让你成长了,你懂得了什么,这才是文章的中心所在。是犯错后的痛定思痛,还是克服困难完成任务的满满成就感和收获;是独自一人战胜了恐惧,变得更加勇敢,还是无助失措时出现的那双温暖的援助之手,让你懂得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总之,在文章中要注意围绕中心“是什么让你成长,为什么会让你难忘”来展开,着重把其中引起自己情绪波动大的画面,包括环境、动作、语言、神态,还有自己的感受、想法、做法写具体。
【点评】本文小作者记叙了自己爱上跑步的过程,说明了敢于尝试是每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文章结构合理,语句通顺,是一篇不错的习作。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