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圆明园的毁灭》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4.《圆明园的毁灭》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圆明园的毁灭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感受圆明园当年的辉煌,了解圆明园毁灭的历史,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语言运用:以读激情,以悟促读,提高朗读能力;以悟促诵,背诵重点段落,积累语言。
思维能力:搜集相关文字或图片资料,了解中国屈辱的过去与今天的强大。
审美创造: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
领悟课文的表达特点。能结合相关资料,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等句子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走进这里——(课前板书:圆明园)课前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谁能用一句话说说,预习了课文,你对圆明园有了哪些了解?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同时勾画出课文中写到的圆明园中的建筑有哪些。
2.出示词语,检查字音。
金碧辉煌、玲珑剔透、亭台楼阁、殿堂
闯进园内、统统掠走、销毁罪证、化为灰烬
⑴指导读准字音,注意“玲珑剔透”的“剔”的读音。
⑵引导搭配词语:金碧辉煌的殿堂、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
⑶六个生字变红,发现左右结构,有些左窄右宽,有些左右相等。
⑷指导书写:辉煌、毁灭
3.对比读两组词语,这两组词语都是描写圆明园的,有什么不同之处?
3.浏览课文,课文哪几段写了圆明园的辉煌?哪几段写了圆明园的毁灭?教师板书:
辉煌(2-4) 毁灭(1.5)
猜猜老师为什么将辉煌写得这么大,将毁灭写得这么小?
4.质疑课题:课文大部分段落都在写圆明园的辉煌,只有短短的一段文字再写圆明园的毁灭,再看看课题,我觉得有问题,你们觉得有问题吗?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5.看到圆明园辉煌,你什么心情?看到圆明园的毁灭,你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就课文的三四自然段,谁能通过朗读,让我们感受到你心情的变化来?
出示课文三四自然段: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得动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 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
三、精读课文。
1.刚刚同学们再读课文的时候,还勾画出了圆明园中的建筑,现在我们在快速地看一看课文第三自然段,跟大家分享一下,你划出了哪些地方?
2.交流看到的景象,学生说。
金碧辉煌的殿堂 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 买卖街 山乡村野
安澜园 狮子林 平湖秋月 雷峰夕照 蓬莱瑶台 武陵春色
3.发现表达方法。
⑴圆明园可真不愧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真是美不胜收啊!读完了课文第三段,我们看到了这么多的景象,作者用了什么方法,让我们的眼前如此有画面感呢?
⑵引导学生交流,发现作者使用的“有……也有……,有……也有……”“如”的使用方法。
⑶多种方式引读,熟读成诵。
4.借助资料,落实语用。
⑴大家看看这句话话: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谁来说说看,都有哪些民族建筑?有哪些西洋景观?(学生说不出来,形成认知冲突)不知道,该怎么办呢?对了查资料,你们没有查,我查了,可以送给大家看,阅读资料时速度要快,浏览着看,抓住要点,可以勾划,我们限时一分钟,看看谁能从中汲取有效信息。
资料一
圆明园中的安佑宫是按照景山寿皇殿的旧例建造的,是园内的皇家祖祠,宫为九间,以黄色琉璃瓦覆顶,是园内体量最大的一个建筑物。
圆明园在全盛时期还陆续建成了清夏斋、涵秋馆、四宜书屋、春泽斋、中和堂、喜雨山房、烟雨楼、含晖楼、畅和堂、招凉榭等多处具有民族特色的景观建筑。
资料二
清帝为了追求多方面的乐趣,在长春园北界还引进了欧式园林建筑,俗称“西洋楼”,由谐奇趣、线法桥、万花阵、养雀笼、方外观、海晏堂、远瀛观、大水法、观水法、线法山和线法墙等十余个建筑和庭园组成。乾隆十二年(1747年)开始筹划,至二十四年(1759年)基本建成,由西方传教土郎世宁、蒋友仁、王致诚等设计指导,中国匠师建造。
⑵现在,谁能说说民族建筑有哪些?西洋景观有哪些?谁还能用上我们刚刚学到的表达方法,用上自己从资料中获取的信息,来介绍介绍圆明园的民族建筑和西洋景观?
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如,___________;还有西洋景观,如,__________________。
⑶交流。
5.在对圆明园有更多的了解后进行朗读,指导学生读出自豪之情来。
6.出示课文第四自然段,引导学生聚焦表示时间的词语。
⑴默读这段话,勾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⑵说说看,你对这些朝代的了解。
⑶出示资料:
先秦:旧石器时期--公元前221年
唐朝:618年—907年
北宋:960年—1127年
南宋:1127年—1276年
元朝:1271年—1368年
明朝:1368年—1644年
清朝:1644年—1912年
⑷运用数学方法来计算一下,从唐代到清朝消亡,有多少时间?猜想这么多年间,会有多少名人书画、奇珍异宝产生。
(5)出示资料,感受圆明园名人书画、奇珍异宝之丰富。
资料三
在圆明园中,上等的紫檀雕花家具、精致的古代碎纹瓷器和珐琅质[fà láng zhì]瓶盏,织金织银的锦缎、毡毯、皮货、镀金纯金的法国大钟,精美的圆明园总图,宝石嵌制的射猎图,风景人物栩栩如生的匾额等应有尽有。战国时的和氏壁、被称为“鬼工球”的宋元时代的楼花套球等艺术品中最精美、水平最高的都集中在圆明园里。
圆明园内收藏着《四库全书》《全书荟要》《古今图书集成》《淳化阁帖》摹版等珍贵图书文物以及历代名家的书法绘画,包括南宋画家马和之画的《国风图》真品,唐代画家韩晃的《五牛图》真品等。
(6)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写圆明园宏伟的建筑作者用了两个自然段,十几行,但是写圆明园中的历史文物,却只用了短短的三行。同学们,我们能不能用上刚才学到的方法,有序、具体地描绘出圆明园中珍贵的历史文物来呢?你可以用上“有……也有……,有……也有…… ”,也可以用上“如……”,或者把他们结合起来用也行。根据老师提供的资料,我们试试吧!
圆明园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7.⑴同学们,圆明园美吗?想不想欣赏圆明园的美景呢?王老师在一部电影中找到了这样的一个片段,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吧!(播放视频)
⑵然而,回到现实中,我们再也看不到这样的美景了,今天我们看到圆明园是这般景象(出图),金碧辉煌的殿堂呢?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呢?热闹的买卖街呢?
教师引说:一切都化为了灰烬,一切都没有了! 如:——
请学生用上“没有……也没有……,没有……也没有……”说一说。
⑶擦掉板书,是啊,一切都没有了,英法联军到底是如何毁灭这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作业建议。
1.正确规范地书写“辉、煌”等生字,朗读课文,读出情感的变化来。
2.搜集资料,了解清政府的腐败、落后、无能,知道圆明园为什么会被侵略者烧毁。
3.拓展阅读《七子之歌》等,在《七子之歌》的歌声里下课。
【板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
有……也有……,有……也有……,
如……,
(学生板书以下内容)
金碧辉煌的殿堂 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 买卖街 山乡村野
安澜园 狮子林 平湖秋月 雷峰夕照 蓬莱瑶台 武陵春色
青铜礼器 名人书画 各种奇珍异宝
毁灭(1.5)
辉煌
PAGE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