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2024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期中独立作业 科学试题( 1-2章)1.(2024八上·婺城期中)天气与气候是两个常用的概念,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下列词语中,用来描述天气状况的是( )A.电闪雷鸣 B.四季如春 C.终年高温 D.秋高气爽【答案】A【知识点】天气的概念【解析】【分析】天气是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况,特点是多变;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解答】天气是表示某个地区短时间内的大气运动状况,是多变的,电闪雷鸣描述天气状况,A符合题意;四季如春、终年高温、秋高气爽都是描述气候,B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2.(2024八上·婺城期中)如图所示的下列场景或装置中,不是利用大气压强原理的是( )A.去壳的鸡蛋进入瓶内B.钢笔吸墨水C.吸提器搬运重物D.用注射器注射药液【答案】D【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解析】【分析】大气压的应用大多是利用内外的气压差,所以要判断是否是大气压的应用,要注意有没有形成这个“气压差”。【解答】A、图中,去壳熟鸡蛋进入瓶内,是典型的“瓶吞鸡蛋”实验,是大气压作用的结果,故A不符合题意;B、钢笔吸墨水时,挤出橡皮囊中的部分空气,使橡皮囊内的气压减小,墨水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橡皮囊中,故B不合题意;C、吸提器靠大气压强吸附在光滑的重物上,说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故C不符合题意;D、用注射器注射药液是靠人的推力将药液推进肌肉里,不是利用大气压,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3.(2024八上·婺城期中)我国是一个灾害性天气频发的国家。下列不属于气象灾害的是( )A.寒潮 B.火山喷发 C.洪水 D.台风【答案】B【知识点】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与防灾减灾【解析】【分析】气象灾害是指大气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建设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气象灾害是自然灾害之一,主要包括亚洲热带风暴,中国沿海城市区域出现的台风、南方地区的干旱、高温、山洪、雷暴、中国北方的沙尘暴等;北美地区常见的飓风、龙卷风、冰雹、暴雨(雪)。【解答】寒潮、洪水和台风都属于气象灾害, ACD 不符合题意。火山喷发属于地质灾害,B符合题意。故选:B。4.(2024八上·婺城期中)小科自制了一个“气象瓶”,在密闭玻璃容器内装有硝酸钾和氯化铵及蒸馏水,当外界温度改变,物质溶解度相应变化,会展现出不同形态的固体.当澄清透明的气象瓶中出现大量固体时,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A.溶解度不变 B.溶液质量不变C.溶剂质量减少 D.溶质质量减少【答案】D【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在一定温度下,物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是一个定值,但当温度改变时,溶解度会发生变化;对于溶液来说,溶质、溶剂、溶液质量之间存在一定关系,溶液质量等于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之和。【解答】A、当气象瓶中出现大量固体时,说明温度发生了变化,而温度变化会使硝酸钾和氯化铵的溶解度发生改变,故A选项说法错误;B、因为有大量固体析出,溶质质量减少,溶液质量等于溶质质量加溶剂质量,所以溶液质量减少,故B选项说法错误;C、当澄清透明的气象瓶中出现大量晶体时,溶质质量减少,溶剂质量不变,故C选项说法错误;D、当澄清透明的气象瓶中出现大量晶体时,溶质质量减少,故D选项说法错误;故答案为:D。5.(2024八上·婺城期中)某航班飞机飞行时,飞行员向塔台请求向左偏航以躲避积雨云,从而避免暴雨的影响,说明当时飞机很可能飞行在大气层的( )A.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D.暖层【答案】A【知识点】大气的分层【解析】【分析】大气分层包括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在对流层内,按气流和天气现象分布的特点又可分为下层、中层和上层,对流层有强烈的对流。【解答】因为对流运动显著,而且富含水汽和杂质,所以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如雾、雨、雪等与水的相变有关的都集中在本层。故答案为:A6.(2024八上·婺城期中)下列关于粗盐提纯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取样 B.溶解C.过滤 D.结晶【答案】D【知识点】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解析】【分析】(1)粗盐提纯步骤及操作规范:粗盐提纯主要步骤有溶解、过滤、蒸发结晶。每个步骤都有相应操作规范,如溶解时要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过滤要遵循 “一贴、二低、三靠” 原则;蒸发结晶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局部过热液体飞溅。(2)取样操作规范:取样时,为防止污染药品,不能用手直接抓取药品,应用药匙等工具取用。(3)溶解操作规范:溶解应在烧杯中进行,量筒是用于量取液体体积的仪器,不能用于溶解操作,因为溶解过程可能有热量变化影响量筒精度甚至损坏量筒。(4)过滤操作规范: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使液体顺利流入漏斗,防止液体溅出,且漏斗下端要紧靠烧杯内壁。(5)蒸发结晶操作规范:蒸发结晶时在蒸发皿中进行,用酒精灯加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当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剩余液体。【解答】A、图中用手直接取样,不符合规范,会污染药品,故 A 错误。B、图中在量筒中进行溶解,量筒不能用于溶解,故 B 错误。C、图中过滤操作没有用玻璃棒引流,故 C 错误。D、图中结晶操作在蒸发皿中进行,有酒精灯加热,符合蒸发结晶操作要求,故 D 正确。故答案为:D。7.(2024八上·婺城期中)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出现了很多像“候鸟”一样迁徙生活的人,他们在每年冬天告别北方寒冷的家乡去海南过冬,到第二年春天又回到家乡.导致我国北方和海南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季风 B.纬度位置 C.地形地势 D.海陆分布【答案】B【知识点】影响气候的因素【解析】【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洋流因素及人类活动等。【解答】导致我国北方和海南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我国北方地区纬度较高,海南纬度较低。故答案为:B。8.(2024八上·婺城期中)先在烧杯中装满沸水,再倒掉沸水,然后在烧瓶口放入去壳的鹌鹑蛋(不留缝隙),如图所示,将烧瓶口向右或向下或向左,发现鹌鹑蛋一直向烧瓶底部移动.整个实验现象说明了( )A.大气压强很大 B.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C.大气各个方向压强都相等 D.大气压强大小与瓶内水温有关【答案】B【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解析】【分析】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该探究的各环节应该围绕大气压存在进行探究,该实验并不能测量大气压的大小。【解答】先在烧瓶中装满沸水,再倒掉沸水,瓶内存有大量的水蒸气,在烧瓶口放入去壳的鹌鹑蛋后,水蒸气温度降低液化成小水滴,使烧瓶内气压减小;将烧瓶口向右或向左或向下,鹌鹑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一直向烧瓶底部运动,根据操作和实验现象可知,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但不能测量大气压的大小,且没有改变外界大气压的温度或鸡蛋的质量,整个实验现象说明了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故B正确。故答案为:B。9.(2024八上·婺城期中)进行过滤操作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玻璃棒要靠在单层滤纸的一边B.滤纸的边缘要与漏斗口相平C.漏斗中的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D.漏斗下端的管口要放在烧杯中间【答案】C【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解析】【分析】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一贴:滤纸要紧贴漏斗内壁,中间不要留有气泡。若有气泡会降低过滤速度。2、二低:滤纸边缘要低于漏斗边缘,防止液体从漏斗外流出。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防止液体未经过滤直接从滤纸与漏斗的缝隙流下。3、三靠:倾倒液体的烧杯口要紧靠玻璃棒,使液体顺着玻璃棒流下。玻璃棒下端要紧靠三层滤纸处,防止玻璃棒戳破滤纸。漏斗下端管口要紧靠烧杯内壁,使滤液沿烧杯内壁流下,防止液体溅出。【解答】A、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以防把滤纸划破,故选项A说法错误;B、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以防液体从漏斗外壁流出,故选项B说法错误;C、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以防止液体从滤纸和漏斗间流出,导致滤液浑浊,故选项C说法正确;D、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以防止滤液溅出,故选项D说法错误。故答案为:C。10.(2024八上·婺城期中)小科利用对流管研究水的对流现象.用酒精灯加热对流管右下端,看到水的流动方向为( )A. B.C. D.【答案】C【知识点】空气的成分及探究【解析】【分析】温度升高,物质的密度一般变小,据此分析。【解答】用酒精灯加热对流管右下端,右边的水温度升高,密度变小,水流上升,左边水流没有加热,密度没有变,左端水下沉,即水呈逆时针流动;故答案为:C。11.(2024八上·婺城期中)近年来海洋的污染日趋严重,海洋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当大量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经河流排入大海时会导致海洋污染,下列水循环环节中,与污染物进入海洋密切相关的是( )A.降水 B.下渗 C.径流 D.蒸发【答案】C【知识点】水循环【解析】【分析】水循环的主要环节主要有: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植物蒸腾等。【解答】大量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经河流排入大海,涉及地表径流,即径流。故答案为:C。12.(2024八上·婺城期中)如图所示,关于物体受到的浮力及其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甲 乙 丙 丁A.图甲孔明灯内部空气比外部空气密度小,才会上升B.图乙轮船从长江驶入海洋的过程中,所受浮力变大C.图丙良种所受浮力小于重力,次种所受浮力大于重力D.图丁潜水艇下沉过程中,自身重力不变,浮力变小【答案】A【知识点】浮力产生的原因;浮力的变化【解析】【分析】(1)热气球通过改变内部空气密度控制浮沉;(2)轮船从长江驶入海洋的过程中,依然处于漂浮状态,浮力等于重力,重力不变,因此浮力不变;(3)根据浮沉条件,物体下沉和沉底时,浮力小于物体重力,漂浮时浮力等于物体重力;(4)停在水中的潜水艇,在下沉时,排开液体体积不变,浮力不变。【解答】A、当孔明灯内部空气密度比外部空气的密度小到一定程度时,孔明灯受到的浮力大于自身的重力,孔明灯才上升,故A正确;B、轮船漂浮,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轮船从长江驶入海洋的过程中,重力不变,受到的浮力不变,故B错误;C、饱满种子沉底,所受浮力小于自身的重力,干瘪漂浮在液面上,浮力等于自身重力,故C错误;D、潜水艇在水面以下,下沉过程中,排开水的体积不变,由F浮=ρ液gV排可知,下沉过程中受到的浮力不变,故D错误。故答案为:A。13.(2024八上·婺城期中)下表列出了甲、乙两物质的部分性质.由此可知,要将由它们组成的混合物相互分离的最佳操作方法是( )物质 熔点/℃ 沸点/℃ 密度/ 水中的溶解性甲 57.5 0.93 可溶乙 87 0.90 可溶A.过滤法 B.结晶法 C.蒸馏法 D.沉淀法【答案】C【知识点】混合物的分离方法(过滤、蒸发、结晶)【解析】【分析】根据题意,甲、乙两物质的密度相近、均可溶于水,沸点相差较大,进行分析判断。【解答】甲、乙两物质的密度相近、均可溶于水,沸点相差较大,将由它们组成的混合物相互分离的最佳操作方法是蒸馏法。故答案为:C。14.(2024八上·婺城期中)分类是根据研究对象的共性和差异,按一定的标准将研究对象区分为若干个不同种类的科学方法.下列分类的标准与其对应结果均正确的是( )A.依据大气温度在水平方向上的变化特点,将大气层分为五层B.根据浊液中不溶性物质的状态不同,将其分为悬浊液和乳浊液C.依据地球上的水体中是否含有盐分,将其分为海洋水和陆地水D.依据溶液中溶质是否达到饱和状态,将其分为浓溶液和稀溶液【答案】B【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大气的温度;大气的分层15.(2024八上·婺城期中)体积相同的A、B、C三个物体放入同种液体中,静止时的状态如图所示.其中C物体对杯底有压力.用分别表示三个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分别表示三个物体受到重力的大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甲 乙 丙A. B. C. D.【答案】D【知识点】浮力产生的原因;浮力的变化【解析】【分析】 (1)根据已知条件可知B、C两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大于A排开液体的体积,根据F浮=ρ液gV排确定三个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得出三个物体排开液体重力的大小大小关系;(2)结合三个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关系,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确定三个物体重力大小关系。【解答】 (1)体积相同的A、B、C三个物体放入同种液体中,静止时的状态如图所示,可知B、C两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大于A排开液体的体积,根据F浮=ρ液gV排可知三个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为:FA<FB=FC①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分别表示三个物体排开液体重力的大小G排A<G排B=G排C;(2)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有FA=GA②FB=GB③FC<GC④由①②③④得出:GA<GB<GC。故答案为:D。16.(2024八上·婺城期中)我市10月27日发布的天气预报信息:中雨转中到大雨,温度范围,东北风3级,空气质量优.请回答:甲地 乙地(1)这天的的气温通常出现在 时左右.(2)天气的变化与大气压密切相关,10月27日金华的大气运动示意图与右图中 (填“甲地”或“乙地”)相似.(3)气象观测中是用 观测风向的.【答案】(1)14(午后二)(2)乙地(3)风向标【知识点】天气预报与天气图【解析】【分析】(1)一天的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14时左右;(2)高压控制的地区气流下沉,易形成晴朗天气;低压控制的地区气流上升,易形成阴雨天气;(3)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解答】(1)这天的 24℃为当日最高气温,一天的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2)该日天气是中雨转中到大雨,甲图盛行下沉气流,多晴天,乙图为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所以该市该日的大气运动可用图2中的乙作为大气运动示意图。(3)气象观测中是用风向标观测风向的,百叶箱和温度计用于测量室外气温,雨量器和量筒测量降水量。17.(2024八上·婺城期中)砂锅鸡汤是一道传统的汤菜,向来以美味著称.制作原料主要有鸡、水、调料等,(1)烹饪前,在锅内加入适量水,再加入花生油、食盐、胡椒粉、料酒等调味品.这些调味品分别与水充分混合后,能形成溶液的有 ,能形成乳浊液的有 .(2)为确定烧好的整锅鸡汤咸淡的情况,可以用调羹舀一勺汤进行品尝.因为一勺汤与整锅汤的咸淡情况是一致的,这体现了溶液 的特点.【答案】(1)食盐、料酒;花生油(2)均一性【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解析】【分析】(1)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乳浊液是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2)溶液具有均一性,即溶液各处的密度、组成和性质完全一样。【解答】(1)食盐能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所以食盐与水混合能形成溶液;料酒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所以料酒与水混合能形成溶液;花生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后,花生油以小液滴的形式分散在水中,形成乳浊液;(2)溶液具有均一性,即溶液各处的密度、组成和性质完全一样,所以一勺汤与整锅汤的咸淡情况是一致的,这体现了溶液的均一性。18.(2024八上·婺城期中)我们用吸管吸饮料时,饮料是如何进入我们口腔中的呢?针对这一问题,小科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1)如图甲,小科在密封性很好的牛奶瓶中插入一根吸管,当他用力吸吸管,牛奶 (填“能”或“不能”)被吸上来.(2)如图乙,小科在瓶塞另一侧插入一个注射器,当他用力推注射器活塞时,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3)通过该实验现象,证明了饮料是在 的作用下,通过吸管被压入口腔中的.【答案】(1)不能(2)吸管内液面上升(3)大气压【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解析】【分析】大气压的存在能够解释很多现象,这些现象有一个共性:通过某种方法,使设备的内部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出现了这种现象。【解答】(1)在密封性很好的牛奶瓶中插入一根吸管,当他用力吸吸管,牛奶瓶中的空气被吸出,气压减小,小于外界气压,牛奶不能被吸上来。(2)如图乙,小科在瓶塞另一侧插入一个注射器,当他用力推注射器活塞时,能观察到的现象是吸管内液面上升。因为当小科用力推注射器活塞时,注射器与瓶内空气的体积减小,广口瓶内的气压就增大,由于瓶内的气压大于瓶外的大气压,在瓶内气压的作用下就把饮料压进吸管中,导致吸管内的液面上升。(3)由实验可知,饮料是在大气压的作用下,通过吸管进入口腔的,故此实验能证明“饮料是被压上来的”这一结论。19.(2024八上·婺城期中)如图是著名的托里拆利实验装置,小科利用该装置测量大气压强的值.实验时他没有将玻璃管竖直放置,而是稍稍倾斜了,如图所示.则:(1)此时大气压强等于 (填“750”或“770”)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2)如果此时在该实验室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测得水的沸点将 (填“高于”“等于”或“低于”).(3)如果把玻璃管稍稍提高一点(管口未离开液面),水银柱的高度将 (填“变长”“变短”或“不变”).【答案】(1)750(2)低于(3)不变【知识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大气压强的存在【解析】【分析】(1)托里拆利实验原理:托里拆利实验是利用玻璃管内水银柱产生的压强来测量大气压强。在实验中,玻璃管上方是真空,管外水银面受到大气压强作用,支持着管内一定高度的水银柱,大气压强的值等于管内水银柱产生的压强。(2)大气压强的测量值:测量大气压强时,水银柱高度是指管内水银面到管外水银面的垂直高度,与玻璃管是否倾斜无关。倾斜玻璃管只是使水银柱长度变长,但垂直高度不变。(3)大气压强与水沸点的关系: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气压越低,沸点越低。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 C,此时大气压强小于标准大气压(标准大气压支持760mm高水银柱),水的沸点会低于100 C。【解答】(1)由图可知,玻璃管内水银面到水银槽中水银面的垂直高度为750mm,因此,当时的大气压强等于750m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如果把玻璃管竖直提起5mm,玻璃管中水银柱高度不变,仍为750mm;(2)该地点的气压小于一个标准大气压760mm水银柱;该地点水的沸点小于100℃;(3)只要管口未离开液面,外界大气压不变,水银柱高度就不变,所以把玻璃管稍稍提高一点,水银柱高度不变。20.(2024八上·婺城期中)学习《物质的溶解》时,小科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往A、B、C三只烧杯中分别装入等质量的水,在相同温度下,向三只烧杯中分别加入同种固体物质,充分溶解后,静置,现象如图所示.(1)三只烧杯中,一定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 (填字母编号).(2)要使A烧杯中的固体继续溶解可采取的方法是 (写出一种即可).(3)A、B、C三只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答案】(1)C(2)继续加水(或升高温度)(3)(或)【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1)根据不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这种溶质的溶液进行分析;(2)根据配制溶液时,用水量越多,可以溶解的溶质越多进行分析;(3)根据A、B、C三只烧杯中分别装入等质量的水,A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B可能是饱和溶液,C为不饱和溶液进行分析。【解答】(1)相同温度下,向3个盛有等质量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50g、25g、5g同种固体物质,充分溶解后,静置,A烧杯中固体未完全溶解,说明A烧杯中的溶液是饱和溶液,B烧杯中的溶液是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C烧杯中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2)配制溶液时,用水量越多,可以溶解的溶质越 多;要使A烧杯中的固体继续溶解可采取的方法是继续加水等;(3)A、B、C三只烧杯中分别装入等质量的水,A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B可能是饱和溶液,C为不饱和溶液,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大小关系是A≥B>C。21.(2024八上·婺城期中)如图是小科设计制作的家庭吸氧器结构示意图,他设想接通电源后,在c处便可吸到氧气.(1)要在c处得到氧气,则b应是电源的 (填“正”或“负”)极.(2)检验c处产生的气体是氧气的方法是 .(3)该吸氧器在使用时,出现了水从c处溢出的现象,其原因是另一极产生 (填气体名称)体积大,使盛水容器中的压强增大,把水压到c处.【答案】(1)正(2)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c处,若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3)氢气【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解析】【分析】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氢气燃烧生成水,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质量比是8:1。【解答】(1)要在c处得到氧气,则b应是电源的正极,因为正氧负氢,c处得到的是氧气;(2)氧气有助燃性,检验氧气的方法是: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c处,若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3)电解水实验时,两种气体的体积比为V氧气:V氢气=1:2.因为整体的容器是封闭的,所以c处有水溢出是因为氢气产生的量太多,把水从c处压出。22.(2024八上·婺城期中)浮力式水面垃圾清理器是一种可以漂浮在水面上自动收集小面积垃圾的装置(如图甲).项目化学习小组研究制作了一个水面垃圾清理器模型,其主要结构如图乙所示.工作原理为:垃圾清理器静止在水中,打开水泵后,水面上的落叶会随着水流从入水口自动进入收集器;垃圾会留在滤网内,水从排水口流出,从而达到自动清理垃圾的目的.(1)请结合压强相关知识对打开底部水泵后水会从入水口进入清理器内进行解释: .(2)小组同学制作的垃圾清理器模型漂浮在水面上时入水口恰好与水面相平,试验时却发现水面上的垃圾无法顺利进入收集器,小科想通过增加配重的方式使收集器入水口低于水面2厘米,请计算需要增加的配重质量为 kg.(浮条规格为,配重放置在收集器主体内部不产生浮力)【答案】(1)打开底部水泵后,入水口处水的流速大压强小,外部的水由于压力差被压入清理器内(2)0.032【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阿基米德原理【解析】【分析】 (1)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2)据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收集器受到的浮力变化量,则增加的配重的重力等于浮力的变化量,根据计算增加的配重的质量。【解答】 (1)打开底部水泵后,入水口水的流速变大,压强变小,水面上的落叶会随着水流从入水口自动进入收集器;(2)由图可知垃圾清理器模型的上方有4根浮条,收集器入水口低于水面2厘米时,浮条浸入水中的体积的变化量为2cm×2cm×2cm×4=32cm3,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收集器受到的浮力变化量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32×10-6m3=0.32N,则增加的配重的重力G=F浮=0.32N,增加的配重的质量。23.(2024八上·婺城期中)小科同学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提出了浮力大小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的猜想:①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②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③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实验器材有:弹簧测力计、烧杯、金属块、水、盐水.小科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金属块的重力,然后将金属块慢慢浸入液体中不同深度.实验步骤如图a、b、c、d、e所示(液体均未溢出),并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录下来.(1)分析实验步骤可知,在同种液体中,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 (填“有关”或“无关”).(2)分析实验步骤a、d、e可知,在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一定时,液体密度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 .(3)若先完成步骤c,再完成步骤,则测得的浮力将 (填“偏大”或“偏小”).(4)小科完成本次实验后,又用获得的数据求出盐水的密度为 .【答案】(1)无关(2)越大(3)偏大(4)1.1【知识点】浮力产生的原因;浮力大小的计算;浮力的变化【解析】【分析】(1)(2)影响浮力因素是液体的密度、排开液体的体积;分析实验步骤a、c、d或a、d、e的相同量和不同量,根据控制变量法分析解答;要探究浮力与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需要控制液体的密度相同,改变排开液体的体积,据此判断出实验序号;根据控制变量法,找出不变的量和变化的量,确定浮力大小与变化量之间的关系;(2)根据称重法分析解答;(3)根据称重法计算金属块在水中和盐水中的浮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出金属块的体积,由于排开盐水的体积等于金属块的体积,由阿基米德原理算出盐水的密度。【解答】 (1)分析a、c、d三次实验可知,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深度增加,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由称重法可知,金属块所受浮力不变,说明浮力大小跟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2)分析a、d、e三次实验可知,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液体的密度不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同,且液体的密度越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越小,由称重法可知,浮力越大,所以可以得出结论:在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一定时,液体密度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3)若先完成实验c,再完成实验a,会由于金属块沾有水,导致所测重力偏大,由称重法F浮=G-F可知,测得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将偏大;(4)由a、d图知:金属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G-Fd=4.8N-2.8N=2N,由a、e图知金属块浸没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G-Fe=4.8N-2.6N=2.2N,因金属块完全浸没在水中,根据F浮=ρ液gV排可得金属块的体积:;据F浮=ρ液gV排可得盐水的密度为:。24.(2024八上·婺城期中)为了测量大气压强,小科选择的器材有:的注射器、的弹簧测力计、刻度尺和细线.并进行如下实验:他先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有刻度部分的长度L,如图甲所示;然后他把注射器活塞推至筒的底端,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简,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开始滑动时,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如图乙所示.请回答:(1)图乙中,活塞受到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与水平方向所受的 是一对平衡力.(2)根据甲、乙两图所测得的数据,小科计算得到的大气压强值为 .(3)小金使用如图丙所示的b注射器进行同样的实验,当拉力达到弹簧测力计的最大测量值时,仍未拉动活塞,则他应该改选图丙所示的 (填字母)注射器进行实验.(4)小科发现,同学们在做此实验时测得的大气压值普遍小于真实值,对此他与同学找出了下列可能的原因,其中合理的是 (填字母编号).A.橡皮帽封住的注射器小孔中有残余气体B.拉动时活塞与注射器的筒壁间有摩擦C.弹簧测力计在使用前指针对准0.2牛处D.橡皮帽没有完全密封住注射器的小孔【答案】(1)大气压力(2)(3)a(4)A、D【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解析】【分析】(1)用注射器和弹簧测力计粗测大气压时,当活塞开始滑动时,根据二力平衡,拉力大小等于大气压力;(2)刻度尺读数应读到最小刻度值,再估读一位;根据求大气压;(3)当大气压强一定时,横截面积越大,受到的大气压力越大,故应选用横截面积小的注射器,才能拉动。(4)该测量方法存在误差:如活塞与针筒之间的摩擦力、针筒内的空气不能完全排尽等。【解答】 (1)水平方向拉动,当活塞开始滑动时,根据二力平衡,拉力大小与大气压力平衡。(2)根据乙图弹簧测力计的最小刻度值为0.2N,读出拉力的大小为6.2N,根据,则有大气压强值为(3)当大气压强一定时,横截面积越大,受到的大气压力越大,故应选用横截面积小的注射器,才能拉动,所以选a注射器。(4)A、橡皮帽封住的注射器小孔中有残余气体,导致测量的压力偏小,根据可知,测得的大气压值普遍小于真实值,故A符合题意;B、活塞与注射器的筒壁间有摩擦,导致所需的拉力变大,测得的大气压力变大,根据可知,测得的大气压值普遍大于真实值,故B不符合题意;C、弹簧测力计在使用前指针对准0.2牛处,导致测量的压力变大,根据可知,测得的大气压值普遍大于真实值,故C不符合题意;D、橡皮帽没有完全密封住注射器的小孔,导致漏气,测得的压力偏小,根据可知,测得的大气压值普遍小于真实值,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D。25.(2024八上·婺城期中)如图所示为小科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2%的氯化钠(符号用表示)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顺序已打乱):(1)溶液配制的正确顺序是 (用上图序号表示).(2)请指出上述步骤中的两处操作错误及造成的后果: 、 .(3)用调节平衡的托盘天平正确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时,用了10克砝码和2克游码后,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右,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填字母),直到天平恢复平衡.A.增加适量食盐固体 B.减少适量食盐固体C.向左调节平衡螺母 D.向左移动游码【答案】(1)④②①⑤③(2)②中砝码和食盐左右放反了,会造成称取食盐小于12克(或配制溶液质量分数小于12%);④中瓶塞未倒放,会造成药品污染(3)A【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解析】【分析】(1)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基本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存放;(2)利用托盘天平称量时,应该是左被称量物右砝码;(3)指针往右偏,说明砝码质量大,所需称量的食盐质量少于12g,所以需要增加食盐质量。【解答】(1)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基本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存放,要注意在称量前先取出试剂才能称量;故答案为:④②①⑤③;(2)上述步骤中的两处操作错误及造成的后果:②中砝码和食盐左右放反了,食盐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会造成称取食盐小于(100g×12%=12g)12克(或配制溶液质量分数小于12%);④中瓶塞未倒放,会造成试剂污染或腐蚀桌面;(3)指针往右偏,说明砝码质量大,所需称量的食盐质量少于12g,所以需要增加食盐质量,而根据左物右码原则,需要在左盘内增加适量食盐固体。故答案为:A。26.(2024八上·婺城期中)实验室有两瓶硝酸钾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8%和20%,但都已失去标签.小科同学设计了三种实验方案来鉴别它们.【查阅资料】时,硝酸钾溶解度为13.3克,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1.7%.(1)分别取适量的两种溶液于甲、乙两烧杯中,用同一支密度计测量,结果如右图所示,可知 (填“甲”或“乙”)杯溶质质量分数为20%;密度计受到的的浮力 ((填“甲中更大”“乙中更大”或“一样大”).(2)取等质量的两种溶液于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过量的等质量硝酸钾,充分搅拌溶解后,再过滤、干燥、称量,得到滤渣质量较大的是溶质质量分数为 (填“8%”或“20%”)的硝酸钾溶液.(3)另取等质量的两种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将两支试管均置于冰水混合物中,则试管中出现 现象的是20%的硝酸钾溶液.【答案】(1)乙;一样大(2)20%(3)析出晶体【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1)其它条件相同时,同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越大,密度越大;(2)其它条件相同时,同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越小,再溶解时溶解的溶质越多;(3)对于硝酸钾来讲,温度一定时,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最大,降温时会析出晶体。【解答】(1)据图分析,由于溶液密度越大,密度计进入其中的体积越小,则乙杯溶质质量分数为20%;密度计在两种溶液中都是漂浮状态,浮力都等于密度计自身重力,所以密度计受到的浮力一样大。(2)取等质量的两种溶液于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过量的等质量硝酸钾,充分搅拌溶解后,再过滤、干燥、称量,得到滤渣质量较大的是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钾溶液;20%的硝酸钾溶液中水比8%的硝酸钾溶液少,能溶解的硝酸钾较少,所以析出的滤渣质量较大;(3)0℃时,硝酸钾溶解度为13.3克,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1.7%,8%硝酸钾在0℃时,仍为不饱和溶液,没有晶体析出,20%的硝酸钾溶液中的硝酸钾不能完全溶解,有晶体析出。27.(2024八上·婺城期中)学习了浮力知识后,学校开展自制潜水器比赛.【产品设计】项目小组利用硬质塑料瓶制作潜水艇,塑料瓶厚度不计,两个舱之间密封不连通,水舱与注射器通过塑料软管相连,移动注射器活塞可以实现潜水器的浮沉,模型如图甲.【检验产品】如表为该小组制定的自制潜水艇评价量表: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指标一:功能仓分区设计 生活舱和水舱独立分开,生活舱不进水,且生活舱较大 生活舱和水舱独立开,生活舱不进水,但生活舱较小 生活舱和水舱没有独立分开指标二:浮沉情况 ____ 水舱空气体积精准度控制般,基本能实现沉浮 浮沉控制不准确或不能实现沉浮指标三:成品外形 成品简洁美观 成品较复杂美观度一般 成品复杂不美观(1)请在上面表格指标二中填入“优秀”的相应评价内容 (2)如图乙所示,为使潜水艇完成从B到A的上浮过程,小组同学的操作是: (填“向外拉动”或“向内推动”)注射器活塞,从而排出水舱内的水,实现上浮.(3)图乙中潜水艇从A到B下沉的过程中,其受到浮力的变化情况是 .(4)小组同学设计了右表所示的四种工作舱和水舱体积比的方案.已知该小组同学采用的材料总质量,体积,最终他们根据设计要求并通过计算选择方案 (填序号)进行实施.方案 生活舱总体积 水舱体积/1 720 2802 700 3003 680 3204 650 350【答案】(1)能精准控制水舱空气体积,实现精确的沉浮(2)向内推动(3)先增大后不变(4)3【知识点】浮力大小的计算;浮力的变化【解析】【分析】(1)根据设计要求进行解答;(2)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重力从而实现上浮、下潜或者悬浮的;(3)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进行解答;(4)先通过阿基米德原理的公式计算出潜水艇整个浸没在水中时的浮力大小,要实现潜水艇下潜,需要水舱的水重力加上潜水艇自身重力大于浸没时的浮力才行,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工作舱的体积要尽可能的大。【解答】 (1)自制潜水艇若能精确控制水舱空气体积,实现精确沉浮就是优秀的;(2)当减小水舱的水量,让水舱的水的重力加上潜水艇自身的重力小于潜水艇所受的浮力时,潜水艇就会上浮,所以可以向内推动注射器活塞,排出水舱内的部分水,实现潜水艇上浮;(3)图乙中潜水艇从A到B下沉的过程中,排开水的体积先变大再不变,由F浮=ρgV排知其受到浮力先变大再不变;(4)实现潜水艇下潜,需要水舱的水重力加上潜水艇自身重力大于浸没时的浮力才行;潜水艇浸没时所受的浮力为:F浮=ρgV排=1.0×103kg/m3×10N/kg×1000×10-6m3=10N;潜水艇自身重力为:G=mg=0.7kg×10N/kg=7N;所以水舱内的水至少为:G水=F-G=10N-7N=3N;则水舱内的水的体积至少为:;所以为了能够实现潜水艇下潜,水舱中水的体积需要超过300cm3,即水舱的体积也需要超过300cm3,而根据方案1、2不能满足要求;实验中要求生活舱总体积占比以上,所以方案4不能满足要求,故选:方案3。28.(2024八上·婺城期中)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如图一所示,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在其左侧得到淡水.其原理是海水中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而其他各种离子不能透过.请回答:(1)采用膜分离技术淡化海水的原理,与科学实验中常见的 操作相似.(2)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后,海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会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3)海水中含有大量的氯化钠,图二是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据此可知盐场从海水中得到食盐晶体利用的方法是 (填“降温”或“蒸发”)结晶.【答案】(1)过滤(2)增大(3)蒸发【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混合物的分离方法(过滤、蒸发、结晶)【解析】【分析】(1)根据电解水的原理以及现象来分析;(2)根据分离混合物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以及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情况来分析。【解答】(1)①电源A端连接的C试管中的气体体积较小,是氧气,由“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可知,A端是电源的正极;故填:正;②电源A端连接的C试管中的气体体积较小,是氧气;(2)③采用膜分离技术淡化海水的原理,与化学实验中常见的过滤操作相似;④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后,右侧海水中的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减少,所以右侧海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增大;⑤海水中含有大量的氯化钠,图二是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由图示可知,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所以盐场从海水中得到食盐晶体利用的方法是蒸发结晶;29.(2024八上·婺城期中)浮标广泛应用于台风预测、海洋资源开发等领域.浮标结构如图所示,坚硬壳体外下方装有可伸缩油囊,若液压式柱塞泵将壳体内的油注入油囊时,油囊排开水的体积等于注入油的体积;若油囊中的油全部被匀速抽回壳体内时,油囊体积忽略不计.当液压式柱塞泵将壳体中的油全部注入油囊时,浮标最终漂浮在水面上.已知浮标总质量为,其中含油;浮标壳体体积为,油的密度为;海水密度取.计算:(1)浮标悬浮于海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 N.(2)将壳体中的油全部注入油囊时,浮标漂浮,此时浮标受到的浮力为多少N?浮标露出水面的体积为多少 【答案】(1)500(2)【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已知浮标总质量,利用G=mg可求重力;已知浮标漂浮,根据漂浮条件即可求出浮力;(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求排开液体的体积,已知油的质量和密度可求油的体积,即油囊体积,浮标露出的体积等于浮标壳体体积减去浮标排开液体的体积减去油囊体积的差。【解答】(1)已知浮标总质量m=50kg,浮标总重力:G=mg=50kg×10N/kg=500N;浮标最终处于漂浮状态,所以F浮=G总=500N;(2)30.(2024八上·婺城期中)高压锅是家庭厨房中常见的炊具,利用它可以将食物加热到以上.它省时高效,深受消费者欢迎.图甲为高压锅的构造,图乙为水的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图像.(1)若高压锅出气孔的横截面积约为,压在出气孔上的限压阀的质量为.通过计算并对照图像说明,利用这种高压锅烧水时,最高温度大约是多少?(2)若要把这种高压锅销售到西藏地区,在保证高压锅安全使用的前提下,为了提高锅内蒸煮时的温度,可采用的方法是 (写出一点即可).【答案】(1)则此时锅内水面气压为查表可知此时的水的沸点是(2)增加限压阀的质量(或减小出气孔的直径)【知识点】大气压的综合应用【解析】【分析】计算公式:,(适用范围:这是压强的定义式,适用于所有物体间的压强计算,无论气体、固体、液体)。液体的沸点跟气压有关,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沸点降低.但液体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解答】 (1)则此时锅内水面气压为查表可知此时的水的沸点是(2)若要把这种高压锅销售到西藏地区,在保证高压锅安全使用的前提下,为了提高锅内蒸煮时的温度,可以增加限压阀的质量或减小出气孔的直径增加锅内的压强。31.(2024八上·婺城期中)实验室保存一瓶浓盐酸,瓶上的标签部分内容如图所示.请根据标签上的信息回答:盐酸 体积: 化学式: 相对分子质量:36.5 密度: 质量分数:37%(1)这一瓶浓盐酸含有溶质的质量是 克.(2)用浓盐酸稀释成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若在量取浓盐酸时俯视读数会对实验结果造成的影响为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3)将该浓盐酸稀释成质量分数为7.4%的稀盐酸,需要加入多少水?【答案】(1)220.15(2)偏小(3)设稀释所得7.4%的稀盐酸的质量为x,则:浓盐酸的质量是需要水的质量为体积为:【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解析】【分析】 (1)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用量筒量取液体时,俯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进行分析解答。(3)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进行分析解答。【解答】 (1)500mL=500cm3;浓盐酸的质量是500cm3×1.19g/cm3=595g,这一瓶浓盐酸含有溶质的质量=595g×37%=220.15g。(2)用浓盐酸稀释成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若在量取浓盐酸时俯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浓盐酸体积偏小,配制溶液时,溶质质量偏小,会对实验结果造成的影响为偏小。(3)稀释所得7.4%的稀盐酸的质量为x,则:浓盐酸的质量是需要水的质量为体积为:32.(2024八上·婺城期中)将一个重为0.6牛的鸡蛋放入一杯盛有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盐水中,鸡蛋处于漂浮状态(如图所示).请回答:(1)这杯盐水中含有食盐 克.(2)在这杯盐水加水稀释过程中,该鸡蛋在盐水中的浮沉状态发生变化是 ,请阐述理由: .【答案】(1)20(2)该鸡蛋由漂浮到悬浮最后会沉底;因为在加水稀释过程中,溶液的密度随着溶质质量分数的减小而变小,排开液体体积增大,鸡蛋先由漂浮到悬浮,继续稀释,鸡蛋受到的浮力会继续减小,最后鸡蛋因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而下沉.【知识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1)根据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来分析;(2)往这杯盐水中不断加水,盐水的密度变小,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分析。【解答】(1)100 克溶质质量分数为 20%的盐水中含有食盐的质量为:100g×20%=20g;(2)由鸡蛋处于漂浮状态,可知,鸡蛋的密度小于盐水的密度,往这杯盐水中不断加水,盐水的密度变小,鸡蛋的密度不变,当盐水的密度等于鸡蛋的密度时,鸡蛋悬浮,此时浮力等于重力,继续加水,盐水的密度小于鸡蛋的密度时,此时浮力小于重力,鸡蛋下沉。故往这杯盐水中不断加水,该鸡蛋受到的浮力开始不变,后来变小。1 / 1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2024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期中独立作业 科学试题( 1-2章)1.(2024八上·婺城期中)天气与气候是两个常用的概念,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下列词语中,用来描述天气状况的是( )A.电闪雷鸣 B.四季如春 C.终年高温 D.秋高气爽2.(2024八上·婺城期中)如图所示的下列场景或装置中,不是利用大气压强原理的是( )A.去壳的鸡蛋进入瓶内B.钢笔吸墨水C.吸提器搬运重物D.用注射器注射药液3.(2024八上·婺城期中)我国是一个灾害性天气频发的国家。下列不属于气象灾害的是( )A.寒潮 B.火山喷发 C.洪水 D.台风4.(2024八上·婺城期中)小科自制了一个“气象瓶”,在密闭玻璃容器内装有硝酸钾和氯化铵及蒸馏水,当外界温度改变,物质溶解度相应变化,会展现出不同形态的固体.当澄清透明的气象瓶中出现大量固体时,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A.溶解度不变 B.溶液质量不变C.溶剂质量减少 D.溶质质量减少5.(2024八上·婺城期中)某航班飞机飞行时,飞行员向塔台请求向左偏航以躲避积雨云,从而避免暴雨的影响,说明当时飞机很可能飞行在大气层的( )A.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D.暖层6.(2024八上·婺城期中)下列关于粗盐提纯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取样 B.溶解C.过滤 D.结晶7.(2024八上·婺城期中)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出现了很多像“候鸟”一样迁徙生活的人,他们在每年冬天告别北方寒冷的家乡去海南过冬,到第二年春天又回到家乡.导致我国北方和海南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季风 B.纬度位置 C.地形地势 D.海陆分布8.(2024八上·婺城期中)先在烧杯中装满沸水,再倒掉沸水,然后在烧瓶口放入去壳的鹌鹑蛋(不留缝隙),如图所示,将烧瓶口向右或向下或向左,发现鹌鹑蛋一直向烧瓶底部移动.整个实验现象说明了( )A.大气压强很大 B.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C.大气各个方向压强都相等 D.大气压强大小与瓶内水温有关9.(2024八上·婺城期中)进行过滤操作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玻璃棒要靠在单层滤纸的一边B.滤纸的边缘要与漏斗口相平C.漏斗中的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D.漏斗下端的管口要放在烧杯中间10.(2024八上·婺城期中)小科利用对流管研究水的对流现象.用酒精灯加热对流管右下端,看到水的流动方向为( )A. B.C. D.11.(2024八上·婺城期中)近年来海洋的污染日趋严重,海洋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当大量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经河流排入大海时会导致海洋污染,下列水循环环节中,与污染物进入海洋密切相关的是( )A.降水 B.下渗 C.径流 D.蒸发12.(2024八上·婺城期中)如图所示,关于物体受到的浮力及其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甲 乙 丙 丁A.图甲孔明灯内部空气比外部空气密度小,才会上升B.图乙轮船从长江驶入海洋的过程中,所受浮力变大C.图丙良种所受浮力小于重力,次种所受浮力大于重力D.图丁潜水艇下沉过程中,自身重力不变,浮力变小13.(2024八上·婺城期中)下表列出了甲、乙两物质的部分性质.由此可知,要将由它们组成的混合物相互分离的最佳操作方法是( )物质 熔点/℃ 沸点/℃ 密度/ 水中的溶解性甲 57.5 0.93 可溶乙 87 0.90 可溶A.过滤法 B.结晶法 C.蒸馏法 D.沉淀法14.(2024八上·婺城期中)分类是根据研究对象的共性和差异,按一定的标准将研究对象区分为若干个不同种类的科学方法.下列分类的标准与其对应结果均正确的是( )A.依据大气温度在水平方向上的变化特点,将大气层分为五层B.根据浊液中不溶性物质的状态不同,将其分为悬浊液和乳浊液C.依据地球上的水体中是否含有盐分,将其分为海洋水和陆地水D.依据溶液中溶质是否达到饱和状态,将其分为浓溶液和稀溶液15.(2024八上·婺城期中)体积相同的A、B、C三个物体放入同种液体中,静止时的状态如图所示.其中C物体对杯底有压力.用分别表示三个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分别表示三个物体受到重力的大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甲 乙 丙A. B. C. D.16.(2024八上·婺城期中)我市10月27日发布的天气预报信息:中雨转中到大雨,温度范围,东北风3级,空气质量优.请回答:甲地 乙地(1)这天的的气温通常出现在 时左右.(2)天气的变化与大气压密切相关,10月27日金华的大气运动示意图与右图中 (填“甲地”或“乙地”)相似.(3)气象观测中是用 观测风向的.17.(2024八上·婺城期中)砂锅鸡汤是一道传统的汤菜,向来以美味著称.制作原料主要有鸡、水、调料等,(1)烹饪前,在锅内加入适量水,再加入花生油、食盐、胡椒粉、料酒等调味品.这些调味品分别与水充分混合后,能形成溶液的有 ,能形成乳浊液的有 .(2)为确定烧好的整锅鸡汤咸淡的情况,可以用调羹舀一勺汤进行品尝.因为一勺汤与整锅汤的咸淡情况是一致的,这体现了溶液 的特点.18.(2024八上·婺城期中)我们用吸管吸饮料时,饮料是如何进入我们口腔中的呢?针对这一问题,小科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1)如图甲,小科在密封性很好的牛奶瓶中插入一根吸管,当他用力吸吸管,牛奶 (填“能”或“不能”)被吸上来.(2)如图乙,小科在瓶塞另一侧插入一个注射器,当他用力推注射器活塞时,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3)通过该实验现象,证明了饮料是在 的作用下,通过吸管被压入口腔中的.19.(2024八上·婺城期中)如图是著名的托里拆利实验装置,小科利用该装置测量大气压强的值.实验时他没有将玻璃管竖直放置,而是稍稍倾斜了,如图所示.则:(1)此时大气压强等于 (填“750”或“770”)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2)如果此时在该实验室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测得水的沸点将 (填“高于”“等于”或“低于”).(3)如果把玻璃管稍稍提高一点(管口未离开液面),水银柱的高度将 (填“变长”“变短”或“不变”).20.(2024八上·婺城期中)学习《物质的溶解》时,小科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往A、B、C三只烧杯中分别装入等质量的水,在相同温度下,向三只烧杯中分别加入同种固体物质,充分溶解后,静置,现象如图所示.(1)三只烧杯中,一定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 (填字母编号).(2)要使A烧杯中的固体继续溶解可采取的方法是 (写出一种即可).(3)A、B、C三只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21.(2024八上·婺城期中)如图是小科设计制作的家庭吸氧器结构示意图,他设想接通电源后,在c处便可吸到氧气.(1)要在c处得到氧气,则b应是电源的 (填“正”或“负”)极.(2)检验c处产生的气体是氧气的方法是 .(3)该吸氧器在使用时,出现了水从c处溢出的现象,其原因是另一极产生 (填气体名称)体积大,使盛水容器中的压强增大,把水压到c处.22.(2024八上·婺城期中)浮力式水面垃圾清理器是一种可以漂浮在水面上自动收集小面积垃圾的装置(如图甲).项目化学习小组研究制作了一个水面垃圾清理器模型,其主要结构如图乙所示.工作原理为:垃圾清理器静止在水中,打开水泵后,水面上的落叶会随着水流从入水口自动进入收集器;垃圾会留在滤网内,水从排水口流出,从而达到自动清理垃圾的目的.(1)请结合压强相关知识对打开底部水泵后水会从入水口进入清理器内进行解释: .(2)小组同学制作的垃圾清理器模型漂浮在水面上时入水口恰好与水面相平,试验时却发现水面上的垃圾无法顺利进入收集器,小科想通过增加配重的方式使收集器入水口低于水面2厘米,请计算需要增加的配重质量为 kg.(浮条规格为,配重放置在收集器主体内部不产生浮力)23.(2024八上·婺城期中)小科同学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提出了浮力大小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的猜想:①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②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③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实验器材有:弹簧测力计、烧杯、金属块、水、盐水.小科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金属块的重力,然后将金属块慢慢浸入液体中不同深度.实验步骤如图a、b、c、d、e所示(液体均未溢出),并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录下来.(1)分析实验步骤可知,在同种液体中,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 (填“有关”或“无关”).(2)分析实验步骤a、d、e可知,在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一定时,液体密度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 .(3)若先完成步骤c,再完成步骤,则测得的浮力将 (填“偏大”或“偏小”).(4)小科完成本次实验后,又用获得的数据求出盐水的密度为 .24.(2024八上·婺城期中)为了测量大气压强,小科选择的器材有:的注射器、的弹簧测力计、刻度尺和细线.并进行如下实验:他先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有刻度部分的长度L,如图甲所示;然后他把注射器活塞推至筒的底端,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简,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开始滑动时,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如图乙所示.请回答:(1)图乙中,活塞受到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与水平方向所受的 是一对平衡力.(2)根据甲、乙两图所测得的数据,小科计算得到的大气压强值为 .(3)小金使用如图丙所示的b注射器进行同样的实验,当拉力达到弹簧测力计的最大测量值时,仍未拉动活塞,则他应该改选图丙所示的 (填字母)注射器进行实验.(4)小科发现,同学们在做此实验时测得的大气压值普遍小于真实值,对此他与同学找出了下列可能的原因,其中合理的是 (填字母编号).A.橡皮帽封住的注射器小孔中有残余气体B.拉动时活塞与注射器的筒壁间有摩擦C.弹簧测力计在使用前指针对准0.2牛处D.橡皮帽没有完全密封住注射器的小孔25.(2024八上·婺城期中)如图所示为小科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2%的氯化钠(符号用表示)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顺序已打乱):(1)溶液配制的正确顺序是 (用上图序号表示).(2)请指出上述步骤中的两处操作错误及造成的后果: 、 .(3)用调节平衡的托盘天平正确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时,用了10克砝码和2克游码后,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右,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填字母),直到天平恢复平衡.A.增加适量食盐固体 B.减少适量食盐固体C.向左调节平衡螺母 D.向左移动游码26.(2024八上·婺城期中)实验室有两瓶硝酸钾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8%和20%,但都已失去标签.小科同学设计了三种实验方案来鉴别它们.【查阅资料】时,硝酸钾溶解度为13.3克,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1.7%.(1)分别取适量的两种溶液于甲、乙两烧杯中,用同一支密度计测量,结果如右图所示,可知 (填“甲”或“乙”)杯溶质质量分数为20%;密度计受到的的浮力 ((填“甲中更大”“乙中更大”或“一样大”).(2)取等质量的两种溶液于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过量的等质量硝酸钾,充分搅拌溶解后,再过滤、干燥、称量,得到滤渣质量较大的是溶质质量分数为 (填“8%”或“20%”)的硝酸钾溶液.(3)另取等质量的两种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将两支试管均置于冰水混合物中,则试管中出现 现象的是20%的硝酸钾溶液.27.(2024八上·婺城期中)学习了浮力知识后,学校开展自制潜水器比赛.【产品设计】项目小组利用硬质塑料瓶制作潜水艇,塑料瓶厚度不计,两个舱之间密封不连通,水舱与注射器通过塑料软管相连,移动注射器活塞可以实现潜水器的浮沉,模型如图甲.【检验产品】如表为该小组制定的自制潜水艇评价量表: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指标一:功能仓分区设计 生活舱和水舱独立分开,生活舱不进水,且生活舱较大 生活舱和水舱独立开,生活舱不进水,但生活舱较小 生活舱和水舱没有独立分开指标二:浮沉情况 ____ 水舱空气体积精准度控制般,基本能实现沉浮 浮沉控制不准确或不能实现沉浮指标三:成品外形 成品简洁美观 成品较复杂美观度一般 成品复杂不美观(1)请在上面表格指标二中填入“优秀”的相应评价内容 (2)如图乙所示,为使潜水艇完成从B到A的上浮过程,小组同学的操作是: (填“向外拉动”或“向内推动”)注射器活塞,从而排出水舱内的水,实现上浮.(3)图乙中潜水艇从A到B下沉的过程中,其受到浮力的变化情况是 .(4)小组同学设计了右表所示的四种工作舱和水舱体积比的方案.已知该小组同学采用的材料总质量,体积,最终他们根据设计要求并通过计算选择方案 (填序号)进行实施.方案 生活舱总体积 水舱体积/1 720 2802 700 3003 680 3204 650 35028.(2024八上·婺城期中)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如图一所示,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在其左侧得到淡水.其原理是海水中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而其他各种离子不能透过.请回答:(1)采用膜分离技术淡化海水的原理,与科学实验中常见的 操作相似.(2)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后,海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会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3)海水中含有大量的氯化钠,图二是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据此可知盐场从海水中得到食盐晶体利用的方法是 (填“降温”或“蒸发”)结晶.29.(2024八上·婺城期中)浮标广泛应用于台风预测、海洋资源开发等领域.浮标结构如图所示,坚硬壳体外下方装有可伸缩油囊,若液压式柱塞泵将壳体内的油注入油囊时,油囊排开水的体积等于注入油的体积;若油囊中的油全部被匀速抽回壳体内时,油囊体积忽略不计.当液压式柱塞泵将壳体中的油全部注入油囊时,浮标最终漂浮在水面上.已知浮标总质量为,其中含油;浮标壳体体积为,油的密度为;海水密度取.计算:(1)浮标悬浮于海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 N.(2)将壳体中的油全部注入油囊时,浮标漂浮,此时浮标受到的浮力为多少N?浮标露出水面的体积为多少 30.(2024八上·婺城期中)高压锅是家庭厨房中常见的炊具,利用它可以将食物加热到以上.它省时高效,深受消费者欢迎.图甲为高压锅的构造,图乙为水的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图像.(1)若高压锅出气孔的横截面积约为,压在出气孔上的限压阀的质量为.通过计算并对照图像说明,利用这种高压锅烧水时,最高温度大约是多少?(2)若要把这种高压锅销售到西藏地区,在保证高压锅安全使用的前提下,为了提高锅内蒸煮时的温度,可采用的方法是 (写出一点即可).31.(2024八上·婺城期中)实验室保存一瓶浓盐酸,瓶上的标签部分内容如图所示.请根据标签上的信息回答:盐酸 体积: 化学式: 相对分子质量:36.5 密度: 质量分数:37%(1)这一瓶浓盐酸含有溶质的质量是 克.(2)用浓盐酸稀释成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若在量取浓盐酸时俯视读数会对实验结果造成的影响为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3)将该浓盐酸稀释成质量分数为7.4%的稀盐酸,需要加入多少水?32.(2024八上·婺城期中)将一个重为0.6牛的鸡蛋放入一杯盛有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盐水中,鸡蛋处于漂浮状态(如图所示).请回答:(1)这杯盐水中含有食盐 克.(2)在这杯盐水加水稀释过程中,该鸡蛋在盐水中的浮沉状态发生变化是 ,请阐述理由: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知识点】天气的概念【解析】【分析】天气是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况,特点是多变;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解答】天气是表示某个地区短时间内的大气运动状况,是多变的,电闪雷鸣描述天气状况,A符合题意;四季如春、终年高温、秋高气爽都是描述气候,B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2.【答案】D【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解析】【分析】大气压的应用大多是利用内外的气压差,所以要判断是否是大气压的应用,要注意有没有形成这个“气压差”。【解答】A、图中,去壳熟鸡蛋进入瓶内,是典型的“瓶吞鸡蛋”实验,是大气压作用的结果,故A不符合题意;B、钢笔吸墨水时,挤出橡皮囊中的部分空气,使橡皮囊内的气压减小,墨水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橡皮囊中,故B不合题意;C、吸提器靠大气压强吸附在光滑的重物上,说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故C不符合题意;D、用注射器注射药液是靠人的推力将药液推进肌肉里,不是利用大气压,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3.【答案】B【知识点】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与防灾减灾【解析】【分析】气象灾害是指大气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建设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气象灾害是自然灾害之一,主要包括亚洲热带风暴,中国沿海城市区域出现的台风、南方地区的干旱、高温、山洪、雷暴、中国北方的沙尘暴等;北美地区常见的飓风、龙卷风、冰雹、暴雨(雪)。【解答】寒潮、洪水和台风都属于气象灾害, ACD 不符合题意。火山喷发属于地质灾害,B符合题意。故选:B。4.【答案】D【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在一定温度下,物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是一个定值,但当温度改变时,溶解度会发生变化;对于溶液来说,溶质、溶剂、溶液质量之间存在一定关系,溶液质量等于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之和。【解答】A、当气象瓶中出现大量固体时,说明温度发生了变化,而温度变化会使硝酸钾和氯化铵的溶解度发生改变,故A选项说法错误;B、因为有大量固体析出,溶质质量减少,溶液质量等于溶质质量加溶剂质量,所以溶液质量减少,故B选项说法错误;C、当澄清透明的气象瓶中出现大量晶体时,溶质质量减少,溶剂质量不变,故C选项说法错误;D、当澄清透明的气象瓶中出现大量晶体时,溶质质量减少,故D选项说法错误;故答案为:D。5.【答案】A【知识点】大气的分层【解析】【分析】大气分层包括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在对流层内,按气流和天气现象分布的特点又可分为下层、中层和上层,对流层有强烈的对流。【解答】因为对流运动显著,而且富含水汽和杂质,所以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如雾、雨、雪等与水的相变有关的都集中在本层。故答案为:A6.【答案】D【知识点】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解析】【分析】(1)粗盐提纯步骤及操作规范:粗盐提纯主要步骤有溶解、过滤、蒸发结晶。每个步骤都有相应操作规范,如溶解时要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过滤要遵循 “一贴、二低、三靠” 原则;蒸发结晶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局部过热液体飞溅。(2)取样操作规范:取样时,为防止污染药品,不能用手直接抓取药品,应用药匙等工具取用。(3)溶解操作规范:溶解应在烧杯中进行,量筒是用于量取液体体积的仪器,不能用于溶解操作,因为溶解过程可能有热量变化影响量筒精度甚至损坏量筒。(4)过滤操作规范: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使液体顺利流入漏斗,防止液体溅出,且漏斗下端要紧靠烧杯内壁。(5)蒸发结晶操作规范:蒸发结晶时在蒸发皿中进行,用酒精灯加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当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剩余液体。【解答】A、图中用手直接取样,不符合规范,会污染药品,故 A 错误。B、图中在量筒中进行溶解,量筒不能用于溶解,故 B 错误。C、图中过滤操作没有用玻璃棒引流,故 C 错误。D、图中结晶操作在蒸发皿中进行,有酒精灯加热,符合蒸发结晶操作要求,故 D 正确。故答案为:D。7.【答案】B【知识点】影响气候的因素【解析】【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洋流因素及人类活动等。【解答】导致我国北方和海南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我国北方地区纬度较高,海南纬度较低。故答案为:B。8.【答案】B【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解析】【分析】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该探究的各环节应该围绕大气压存在进行探究,该实验并不能测量大气压的大小。【解答】先在烧瓶中装满沸水,再倒掉沸水,瓶内存有大量的水蒸气,在烧瓶口放入去壳的鹌鹑蛋后,水蒸气温度降低液化成小水滴,使烧瓶内气压减小;将烧瓶口向右或向左或向下,鹌鹑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一直向烧瓶底部运动,根据操作和实验现象可知,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但不能测量大气压的大小,且没有改变外界大气压的温度或鸡蛋的质量,整个实验现象说明了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故B正确。故答案为:B。9.【答案】C【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解析】【分析】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一贴:滤纸要紧贴漏斗内壁,中间不要留有气泡。若有气泡会降低过滤速度。2、二低:滤纸边缘要低于漏斗边缘,防止液体从漏斗外流出。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防止液体未经过滤直接从滤纸与漏斗的缝隙流下。3、三靠:倾倒液体的烧杯口要紧靠玻璃棒,使液体顺着玻璃棒流下。玻璃棒下端要紧靠三层滤纸处,防止玻璃棒戳破滤纸。漏斗下端管口要紧靠烧杯内壁,使滤液沿烧杯内壁流下,防止液体溅出。【解答】A、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以防把滤纸划破,故选项A说法错误;B、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以防液体从漏斗外壁流出,故选项B说法错误;C、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以防止液体从滤纸和漏斗间流出,导致滤液浑浊,故选项C说法正确;D、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以防止滤液溅出,故选项D说法错误。故答案为:C。10.【答案】C【知识点】空气的成分及探究【解析】【分析】温度升高,物质的密度一般变小,据此分析。【解答】用酒精灯加热对流管右下端,右边的水温度升高,密度变小,水流上升,左边水流没有加热,密度没有变,左端水下沉,即水呈逆时针流动;故答案为:C。11.【答案】C【知识点】水循环【解析】【分析】水循环的主要环节主要有: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植物蒸腾等。【解答】大量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经河流排入大海,涉及地表径流,即径流。故答案为:C。12.【答案】A【知识点】浮力产生的原因;浮力的变化【解析】【分析】(1)热气球通过改变内部空气密度控制浮沉;(2)轮船从长江驶入海洋的过程中,依然处于漂浮状态,浮力等于重力,重力不变,因此浮力不变;(3)根据浮沉条件,物体下沉和沉底时,浮力小于物体重力,漂浮时浮力等于物体重力;(4)停在水中的潜水艇,在下沉时,排开液体体积不变,浮力不变。【解答】A、当孔明灯内部空气密度比外部空气的密度小到一定程度时,孔明灯受到的浮力大于自身的重力,孔明灯才上升,故A正确;B、轮船漂浮,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轮船从长江驶入海洋的过程中,重力不变,受到的浮力不变,故B错误;C、饱满种子沉底,所受浮力小于自身的重力,干瘪漂浮在液面上,浮力等于自身重力,故C错误;D、潜水艇在水面以下,下沉过程中,排开水的体积不变,由F浮=ρ液gV排可知,下沉过程中受到的浮力不变,故D错误。故答案为:A。13.【答案】C【知识点】混合物的分离方法(过滤、蒸发、结晶)【解析】【分析】根据题意,甲、乙两物质的密度相近、均可溶于水,沸点相差较大,进行分析判断。【解答】甲、乙两物质的密度相近、均可溶于水,沸点相差较大,将由它们组成的混合物相互分离的最佳操作方法是蒸馏法。故答案为:C。14.【答案】B【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大气的温度;大气的分层15.【答案】D【知识点】浮力产生的原因;浮力的变化【解析】【分析】 (1)根据已知条件可知B、C两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大于A排开液体的体积,根据F浮=ρ液gV排确定三个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得出三个物体排开液体重力的大小大小关系;(2)结合三个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关系,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确定三个物体重力大小关系。【解答】 (1)体积相同的A、B、C三个物体放入同种液体中,静止时的状态如图所示,可知B、C两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大于A排开液体的体积,根据F浮=ρ液gV排可知三个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为:FA<FB=FC①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分别表示三个物体排开液体重力的大小G排A<G排B=G排C;(2)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有FA=GA②FB=GB③FC<GC④由①②③④得出:GA<GB<GC。故答案为:D。16.【答案】(1)14(午后二)(2)乙地(3)风向标【知识点】天气预报与天气图【解析】【分析】(1)一天的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14时左右;(2)高压控制的地区气流下沉,易形成晴朗天气;低压控制的地区气流上升,易形成阴雨天气;(3)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解答】(1)这天的 24℃为当日最高气温,一天的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2)该日天气是中雨转中到大雨,甲图盛行下沉气流,多晴天,乙图为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所以该市该日的大气运动可用图2中的乙作为大气运动示意图。(3)气象观测中是用风向标观测风向的,百叶箱和温度计用于测量室外气温,雨量器和量筒测量降水量。17.【答案】(1)食盐、料酒;花生油(2)均一性【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解析】【分析】(1)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乳浊液是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2)溶液具有均一性,即溶液各处的密度、组成和性质完全一样。【解答】(1)食盐能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所以食盐与水混合能形成溶液;料酒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所以料酒与水混合能形成溶液;花生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后,花生油以小液滴的形式分散在水中,形成乳浊液;(2)溶液具有均一性,即溶液各处的密度、组成和性质完全一样,所以一勺汤与整锅汤的咸淡情况是一致的,这体现了溶液的均一性。18.【答案】(1)不能(2)吸管内液面上升(3)大气压【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解析】【分析】大气压的存在能够解释很多现象,这些现象有一个共性:通过某种方法,使设备的内部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出现了这种现象。【解答】(1)在密封性很好的牛奶瓶中插入一根吸管,当他用力吸吸管,牛奶瓶中的空气被吸出,气压减小,小于外界气压,牛奶不能被吸上来。(2)如图乙,小科在瓶塞另一侧插入一个注射器,当他用力推注射器活塞时,能观察到的现象是吸管内液面上升。因为当小科用力推注射器活塞时,注射器与瓶内空气的体积减小,广口瓶内的气压就增大,由于瓶内的气压大于瓶外的大气压,在瓶内气压的作用下就把饮料压进吸管中,导致吸管内的液面上升。(3)由实验可知,饮料是在大气压的作用下,通过吸管进入口腔的,故此实验能证明“饮料是被压上来的”这一结论。19.【答案】(1)750(2)低于(3)不变【知识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大气压强的存在【解析】【分析】(1)托里拆利实验原理:托里拆利实验是利用玻璃管内水银柱产生的压强来测量大气压强。在实验中,玻璃管上方是真空,管外水银面受到大气压强作用,支持着管内一定高度的水银柱,大气压强的值等于管内水银柱产生的压强。(2)大气压强的测量值:测量大气压强时,水银柱高度是指管内水银面到管外水银面的垂直高度,与玻璃管是否倾斜无关。倾斜玻璃管只是使水银柱长度变长,但垂直高度不变。(3)大气压强与水沸点的关系: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气压越低,沸点越低。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 C,此时大气压强小于标准大气压(标准大气压支持760mm高水银柱),水的沸点会低于100 C。【解答】(1)由图可知,玻璃管内水银面到水银槽中水银面的垂直高度为750mm,因此,当时的大气压强等于750m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如果把玻璃管竖直提起5mm,玻璃管中水银柱高度不变,仍为750mm;(2)该地点的气压小于一个标准大气压760mm水银柱;该地点水的沸点小于100℃;(3)只要管口未离开液面,外界大气压不变,水银柱高度就不变,所以把玻璃管稍稍提高一点,水银柱高度不变。20.【答案】(1)C(2)继续加水(或升高温度)(3)(或)【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1)根据不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这种溶质的溶液进行分析;(2)根据配制溶液时,用水量越多,可以溶解的溶质越多进行分析;(3)根据A、B、C三只烧杯中分别装入等质量的水,A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B可能是饱和溶液,C为不饱和溶液进行分析。【解答】(1)相同温度下,向3个盛有等质量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50g、25g、5g同种固体物质,充分溶解后,静置,A烧杯中固体未完全溶解,说明A烧杯中的溶液是饱和溶液,B烧杯中的溶液是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C烧杯中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2)配制溶液时,用水量越多,可以溶解的溶质越 多;要使A烧杯中的固体继续溶解可采取的方法是继续加水等;(3)A、B、C三只烧杯中分别装入等质量的水,A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B可能是饱和溶液,C为不饱和溶液,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大小关系是A≥B>C。21.【答案】(1)正(2)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c处,若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3)氢气【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解析】【分析】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氢气燃烧生成水,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质量比是8:1。【解答】(1)要在c处得到氧气,则b应是电源的正极,因为正氧负氢,c处得到的是氧气;(2)氧气有助燃性,检验氧气的方法是: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c处,若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3)电解水实验时,两种气体的体积比为V氧气:V氢气=1:2.因为整体的容器是封闭的,所以c处有水溢出是因为氢气产生的量太多,把水从c处压出。22.【答案】(1)打开底部水泵后,入水口处水的流速大压强小,外部的水由于压力差被压入清理器内(2)0.032【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阿基米德原理【解析】【分析】 (1)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2)据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收集器受到的浮力变化量,则增加的配重的重力等于浮力的变化量,根据计算增加的配重的质量。【解答】 (1)打开底部水泵后,入水口水的流速变大,压强变小,水面上的落叶会随着水流从入水口自动进入收集器;(2)由图可知垃圾清理器模型的上方有4根浮条,收集器入水口低于水面2厘米时,浮条浸入水中的体积的变化量为2cm×2cm×2cm×4=32cm3,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收集器受到的浮力变化量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32×10-6m3=0.32N,则增加的配重的重力G=F浮=0.32N,增加的配重的质量。23.【答案】(1)无关(2)越大(3)偏大(4)1.1【知识点】浮力产生的原因;浮力大小的计算;浮力的变化【解析】【分析】(1)(2)影响浮力因素是液体的密度、排开液体的体积;分析实验步骤a、c、d或a、d、e的相同量和不同量,根据控制变量法分析解答;要探究浮力与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需要控制液体的密度相同,改变排开液体的体积,据此判断出实验序号;根据控制变量法,找出不变的量和变化的量,确定浮力大小与变化量之间的关系;(2)根据称重法分析解答;(3)根据称重法计算金属块在水中和盐水中的浮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出金属块的体积,由于排开盐水的体积等于金属块的体积,由阿基米德原理算出盐水的密度。【解答】 (1)分析a、c、d三次实验可知,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深度增加,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由称重法可知,金属块所受浮力不变,说明浮力大小跟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2)分析a、d、e三次实验可知,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液体的密度不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同,且液体的密度越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越小,由称重法可知,浮力越大,所以可以得出结论:在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一定时,液体密度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3)若先完成实验c,再完成实验a,会由于金属块沾有水,导致所测重力偏大,由称重法F浮=G-F可知,测得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将偏大;(4)由a、d图知:金属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G-Fd=4.8N-2.8N=2N,由a、e图知金属块浸没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G-Fe=4.8N-2.6N=2.2N,因金属块完全浸没在水中,根据F浮=ρ液gV排可得金属块的体积:;据F浮=ρ液gV排可得盐水的密度为:。24.【答案】(1)大气压力(2)(3)a(4)A、D【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解析】【分析】(1)用注射器和弹簧测力计粗测大气压时,当活塞开始滑动时,根据二力平衡,拉力大小等于大气压力;(2)刻度尺读数应读到最小刻度值,再估读一位;根据求大气压;(3)当大气压强一定时,横截面积越大,受到的大气压力越大,故应选用横截面积小的注射器,才能拉动。(4)该测量方法存在误差:如活塞与针筒之间的摩擦力、针筒内的空气不能完全排尽等。【解答】 (1)水平方向拉动,当活塞开始滑动时,根据二力平衡,拉力大小与大气压力平衡。(2)根据乙图弹簧测力计的最小刻度值为0.2N,读出拉力的大小为6.2N,根据,则有大气压强值为(3)当大气压强一定时,横截面积越大,受到的大气压力越大,故应选用横截面积小的注射器,才能拉动,所以选a注射器。(4)A、橡皮帽封住的注射器小孔中有残余气体,导致测量的压力偏小,根据可知,测得的大气压值普遍小于真实值,故A符合题意;B、活塞与注射器的筒壁间有摩擦,导致所需的拉力变大,测得的大气压力变大,根据可知,测得的大气压值普遍大于真实值,故B不符合题意;C、弹簧测力计在使用前指针对准0.2牛处,导致测量的压力变大,根据可知,测得的大气压值普遍大于真实值,故C不符合题意;D、橡皮帽没有完全密封住注射器的小孔,导致漏气,测得的压力偏小,根据可知,测得的大气压值普遍小于真实值,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D。25.【答案】(1)④②①⑤③(2)②中砝码和食盐左右放反了,会造成称取食盐小于12克(或配制溶液质量分数小于12%);④中瓶塞未倒放,会造成药品污染(3)A【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解析】【分析】(1)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基本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存放;(2)利用托盘天平称量时,应该是左被称量物右砝码;(3)指针往右偏,说明砝码质量大,所需称量的食盐质量少于12g,所以需要增加食盐质量。【解答】(1)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基本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存放,要注意在称量前先取出试剂才能称量;故答案为:④②①⑤③;(2)上述步骤中的两处操作错误及造成的后果:②中砝码和食盐左右放反了,食盐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会造成称取食盐小于(100g×12%=12g)12克(或配制溶液质量分数小于12%);④中瓶塞未倒放,会造成试剂污染或腐蚀桌面;(3)指针往右偏,说明砝码质量大,所需称量的食盐质量少于12g,所以需要增加食盐质量,而根据左物右码原则,需要在左盘内增加适量食盐固体。故答案为:A。26.【答案】(1)乙;一样大(2)20%(3)析出晶体【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1)其它条件相同时,同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越大,密度越大;(2)其它条件相同时,同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越小,再溶解时溶解的溶质越多;(3)对于硝酸钾来讲,温度一定时,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最大,降温时会析出晶体。【解答】(1)据图分析,由于溶液密度越大,密度计进入其中的体积越小,则乙杯溶质质量分数为20%;密度计在两种溶液中都是漂浮状态,浮力都等于密度计自身重力,所以密度计受到的浮力一样大。(2)取等质量的两种溶液于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过量的等质量硝酸钾,充分搅拌溶解后,再过滤、干燥、称量,得到滤渣质量较大的是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钾溶液;20%的硝酸钾溶液中水比8%的硝酸钾溶液少,能溶解的硝酸钾较少,所以析出的滤渣质量较大;(3)0℃时,硝酸钾溶解度为13.3克,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1.7%,8%硝酸钾在0℃时,仍为不饱和溶液,没有晶体析出,20%的硝酸钾溶液中的硝酸钾不能完全溶解,有晶体析出。27.【答案】(1)能精准控制水舱空气体积,实现精确的沉浮(2)向内推动(3)先增大后不变(4)3【知识点】浮力大小的计算;浮力的变化【解析】【分析】(1)根据设计要求进行解答;(2)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重力从而实现上浮、下潜或者悬浮的;(3)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进行解答;(4)先通过阿基米德原理的公式计算出潜水艇整个浸没在水中时的浮力大小,要实现潜水艇下潜,需要水舱的水重力加上潜水艇自身重力大于浸没时的浮力才行,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工作舱的体积要尽可能的大。【解答】 (1)自制潜水艇若能精确控制水舱空气体积,实现精确沉浮就是优秀的;(2)当减小水舱的水量,让水舱的水的重力加上潜水艇自身的重力小于潜水艇所受的浮力时,潜水艇就会上浮,所以可以向内推动注射器活塞,排出水舱内的部分水,实现潜水艇上浮;(3)图乙中潜水艇从A到B下沉的过程中,排开水的体积先变大再不变,由F浮=ρgV排知其受到浮力先变大再不变;(4)实现潜水艇下潜,需要水舱的水重力加上潜水艇自身重力大于浸没时的浮力才行;潜水艇浸没时所受的浮力为:F浮=ρgV排=1.0×103kg/m3×10N/kg×1000×10-6m3=10N;潜水艇自身重力为:G=mg=0.7kg×10N/kg=7N;所以水舱内的水至少为:G水=F-G=10N-7N=3N;则水舱内的水的体积至少为:;所以为了能够实现潜水艇下潜,水舱中水的体积需要超过300cm3,即水舱的体积也需要超过300cm3,而根据方案1、2不能满足要求;实验中要求生活舱总体积占比以上,所以方案4不能满足要求,故选:方案3。28.【答案】(1)过滤(2)增大(3)蒸发【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混合物的分离方法(过滤、蒸发、结晶)【解析】【分析】(1)根据电解水的原理以及现象来分析;(2)根据分离混合物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以及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情况来分析。【解答】(1)①电源A端连接的C试管中的气体体积较小,是氧气,由“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可知,A端是电源的正极;故填:正;②电源A端连接的C试管中的气体体积较小,是氧气;(2)③采用膜分离技术淡化海水的原理,与化学实验中常见的过滤操作相似;④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后,右侧海水中的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减少,所以右侧海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增大;⑤海水中含有大量的氯化钠,图二是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由图示可知,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所以盐场从海水中得到食盐晶体利用的方法是蒸发结晶;29.【答案】(1)500(2)【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已知浮标总质量,利用G=mg可求重力;已知浮标漂浮,根据漂浮条件即可求出浮力;(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求排开液体的体积,已知油的质量和密度可求油的体积,即油囊体积,浮标露出的体积等于浮标壳体体积减去浮标排开液体的体积减去油囊体积的差。【解答】(1)已知浮标总质量m=50kg,浮标总重力:G=mg=50kg×10N/kg=500N;浮标最终处于漂浮状态,所以F浮=G总=500N;(2)30.【答案】(1)则此时锅内水面气压为查表可知此时的水的沸点是(2)增加限压阀的质量(或减小出气孔的直径)【知识点】大气压的综合应用【解析】【分析】计算公式:,(适用范围:这是压强的定义式,适用于所有物体间的压强计算,无论气体、固体、液体)。液体的沸点跟气压有关,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沸点降低.但液体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解答】 (1)则此时锅内水面气压为查表可知此时的水的沸点是(2)若要把这种高压锅销售到西藏地区,在保证高压锅安全使用的前提下,为了提高锅内蒸煮时的温度,可以增加限压阀的质量或减小出气孔的直径增加锅内的压强。31.【答案】(1)220.15(2)偏小(3)设稀释所得7.4%的稀盐酸的质量为x,则:浓盐酸的质量是需要水的质量为体积为:【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解析】【分析】 (1)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用量筒量取液体时,俯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进行分析解答。(3)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进行分析解答。【解答】 (1)500mL=500cm3;浓盐酸的质量是500cm3×1.19g/cm3=595g,这一瓶浓盐酸含有溶质的质量=595g×37%=220.15g。(2)用浓盐酸稀释成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若在量取浓盐酸时俯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浓盐酸体积偏小,配制溶液时,溶质质量偏小,会对实验结果造成的影响为偏小。(3)稀释所得7.4%的稀盐酸的质量为x,则:浓盐酸的质量是需要水的质量为体积为:32.【答案】(1)20(2)该鸡蛋由漂浮到悬浮最后会沉底;因为在加水稀释过程中,溶液的密度随着溶质质量分数的减小而变小,排开液体体积增大,鸡蛋先由漂浮到悬浮,继续稀释,鸡蛋受到的浮力会继续减小,最后鸡蛋因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而下沉.【知识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1)根据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来分析;(2)往这杯盐水中不断加水,盐水的密度变小,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分析。【解答】(1)100 克溶质质量分数为 20%的盐水中含有食盐的质量为:100g×20%=20g;(2)由鸡蛋处于漂浮状态,可知,鸡蛋的密度小于盐水的密度,往这杯盐水中不断加水,盐水的密度变小,鸡蛋的密度不变,当盐水的密度等于鸡蛋的密度时,鸡蛋悬浮,此时浮力等于重力,继续加水,盐水的密度小于鸡蛋的密度时,此时浮力小于重力,鸡蛋下沉。故往这杯盐水中不断加水,该鸡蛋受到的浮力开始不变,后来变小。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2024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期中独立作业 科学试题( 1-2章)(学生版).docx 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2024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期中独立作业 科学试题( 1-2章)(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