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含答案)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嗜学(shì) 逾约(yú) 叱咄(duō) 负箧曳屣(xiá)B.皲裂(jūn) 媵人(yìng) 加冠(guàn) 俟其欣悦(sì)C.烨然(yè) 绮绣(qǐ) 缊袍(yùn) 持汤沃灌(wò)D.容臭(chòu) 冻馁(něi) 拜谒(yè) 以衾拥覆(qīn)2、找出剧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四支僵劲不能动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为:____________(2)同舍生皆被绮绣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为:____________(3)与之论辨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为____________解释句中加点的词(1)余幼时即嗜学 余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无从致书以观 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假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计日以还 计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弗之怠 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走送之 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不敢稍逾约 稍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逾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余因得遍观群书 得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既加冠 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益慕圣贤之道 益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释加点的词语在句中的意思(1)腰白玉之环原意为:人身体的部位,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2)手自笔录F原意为:笔,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3)不敢稍逾约原意为:约定,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5. 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余因得遍观群书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B. 不敢出一言以复 兴复汉室C. 当余之从师也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D. 足肤皲裂而不知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6. 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B. 久而乃和 乃石性坚重C.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D. 是可谓善学者矣 高可二黍许7. 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本文写作者的求学经历,是按照时间的线性来叙述的,总体上突出了“成长的经历”,其间又有多个静态的场景描写,给人留下深刻印象。B. 第1段写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情形,着意突出自己“问学的甘苦”,百里求师时“立侍”“俯身”等词生动地表现了作者卑微的求师态度。C. 第3段运用对比映衬的手法,写当代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与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形成鲜明的对照,强调了专心学习的必要性。D. 文章浑然天成,内在结构十分严密紧凑。作者先从自己谈起,由己及人,最后点出赠别的题意,避免了一般赠序文章直露生硬的缺点。8.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1).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2). 走送之,不敢稍逾约。(3). 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4). 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9.5. 默写。(1)余立侍左右, ,俯身倾耳以请。 (2) ,言和而色夷。 (3)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讲述求学遭到“先达”训斥的时候,自己“ , , ”,这是为了劝勉马生重视礼仪、虚心学习。 (4)《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面对衣着华丽的“同舍生”的态度是“ ”。 (5)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一文中认为诸生“业有不精、德有不成”的重要原因是“ ”。 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送东阳马生序宋濂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10.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故患有所不辟也B. 色愈恭,礼愈至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C. 寓逆旅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D. 以中有足乐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11. 请将“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翻译成现代汉语。12. 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常常手抄借来之书,隆冬时节,十指冻僵仍不懈怠,足见“我”求学之“勤”。B.遇师叱咄,表情更恭敬,礼节更周到,没有争辩一句,足见“我”求学之“诚”。C.处在服饰华丽的同学之间,虽然羡慕,却坚守心中之乐,足见“我”求学之“精”。D.寒冬大雪,身背书箱,拖着鞋子,在深山巨谷中行走,足见“我”求学之“艰”。13. 宋濂求学如此艰难,但他为何没有放弃 结合文中句子,说说你的理解。结合课文相关语段,发挥想象,描写一个宋濂还书的片段。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与当年作者的学习条件相比,今天的你有哪些优越的地方 说说现代中学生应树立怎样的苦乐观。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甲)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 送区册序(唐)韩愈阳山天下之穷处也陆有丘陵之险虎豹之虞。江流悍急,横波之石廉利侔剑戟①,舟上下失势,破碎沦溺者往往有之。县郭无居民,官无丞尉,夹江荒茅篁竹之间,小吏十余家,皆鸟言夷面②。始至,言语不通,画地为字,然后可告以出租赋,奉期约③。是以宾客游从之士无所为而至。愈待罪于斯且半岁矣。有区生者,誓言相好,自南海挈舟而来。升自宾阶④,仪观甚伟。坐与之语,文义卓然。庄周云:“逃空虚者,闻人足音跫然而喜矣!“况如斯人者,岂易得哉!入吾室,闻《诗》、《书》仁义之说,欣然喜,若有志于其间也。与之翳嘉林,坐石矶,投竿而渔,陶然以乐,若能遗外声利而不厌乎贫贱也。岁之初吉,归拜其亲,酒壶既倾,序以识别。(选自《韩愈集》)(注释)①廉利侔剑戟:棱角锋利如同剑戟。②鸟言夷面:言语不通如鸟语,长相如少数民族人。③奉期约:遵守规定期限(如春种秋收、服赋役等)。④宾阶:古时客人自东阶升堂。⑤跫然:脚踏地声。⑥嘉林:美好的树木。(丙)赠程处士①(唐)王绩百年长扰扰②,万事悉悠悠。日光随意落,河水任情流。礼乐囚姬旦③,诗书缚孔丘。不如高枕枕,时取醉消愁。(注释)①程处士:作者朋友,生平未详。处士,未做官或不去做官的读书人。②扰扰:烦乱。③姬旦:周公。相传周代的礼乐制度都是周公制定的。16.根据文意,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阳山天下之穷处也陆有丘陵之险虎豹之虞。17.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1)父母岁有裘葛之遗(2)若能遗外声利而不厌乎贫贱也(3)不如高枕枕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1)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2)况如斯人者,岂易得哉!19.阅读以上所选诗文,按要求完善下表。诗文 赠送对象 写作手法 思想情感(甲) 宋濂称他为“(1)___” 把当时学生的无冻馁之患、无奔走之劳,有专门老师可以求告、丰富藏书可以阅读的情形和自己求学时遇到的各种困难对比 有力地说明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努力,不在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以勉励马生(2)___(乙) 韩愈赞他(3) “___”“___” 以阳山荒僻贫穷衬托自已被贬阳山后的(4)___心境,并与后文(5)___对比 表达对区册的感激之情并勉励自己(6)___(丙) 与王绩同为不得志之人 把日出日落随意自然、洋洋河水任意东流和(7) ___对比 表达(8)____ 的思想感情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雇担看花苏城有南园、北园二处,菜花黄时,苦无酒家小饮。携盒而往,对花而饮,殊无意味。或议就近觅饮者,或议看花归饮者,终不如对花热饮为快……街头有鲍姓者,卖馄饨为业,以百钱雇其担,约以明日午后。鲍欣然允议。明日看花者至,余告以故,众咸叹服。饭后同往,并带席垫,至南园,择柳荫下团坐。先烹茗,饮毕,然后暖酒烹肴。是时风和日丽,遍地黄金,青衫红袖,越阡度陌,蝶蜂乱飞,令人不饮自醉。既而酒肴俱熟,坐地大嚼。担者颇不俗,拉与同饮。游人见之,莫不羡为奇想。杯盘狼藉,各已陶然,或坐或卧,或歌或啸。红日将颓余思粥担者即为买米煮之果腹而归。(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有删改) 20.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苦无酒家小饮( )(2)或议就近觅饮者( )(3)既而酒肴俱熟( )(4)莫不羡为奇想( )21. 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红 日 将 颓 余 思 粥 担 者 即 为 买 米 煮 之 果 腹 而 归22. 根据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用现代汉语描绘你眼前所呈现的画面。 你从文中感受到了哪些生活情趣?答案1、C 2.(1)支 肢 肢体 (2)被 披 穿 (3)辨 辩 辩驳 3. (1)我 就 (2)得到 (3)借 (4)计算 (5)不 懈怠 (6)跑(7)稍微,稍稍 超过约定期限 (8)能够 (9)已经 (10)更加学说,思想 4.(1)在腰间佩戴 (2)用笔 (3)约定期限 5.C 6.D 7.B 8.(1). 天气特别冷的时候,砚池里的墨水结成坚冰,手指不能屈伸,也不放松抄录书。(2). 赶快跑着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期限。(3). 向他求教的学生挤满了屋子,他从不把言辞和脸色略微变得温和一些。(4). 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来请教。(5) 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里。9.(1)援疑质理 (2)与之论辨 (3)色愈恭 礼愈至 不敢出一言以复 (4)略无慕艳意 (5)则心不若余之专耳10. D11. 我站着陪侍在他的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来请教。12、C13.“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宋濂心中有他认为最快乐的事情——读书、学习,其他的他都不在意。他以学为乐,学习中的苦自然就算不上什么了。14、 在一个呵气成冰的早晨,宋濂迎着刺骨的寒风一路跑去借书人家还书。他那被冻得像胡萝卜一样的手紧紧攥着书,寒风中,他奋力摆动着双臂,向前奔跑。15、优越的地方:吃穿无忧,有国家、学校、家长、老师的全力支持, 设备先进,资源丰富,信息灵通等。应树立的苦乐观:珍惜时间,虚心善学,苦中作乐,以苦为乐。16.阳山/天下之穷处也/陆有丘陵之险/虎豹之虞。17.(1)赠送,这里指给予;(2)讨厌;(3)枕卧18.⑴说我勉励同乡努力学习,是我的本意;诋毁我夸耀自己遭遇好而在同乡前表示骄傲,哪里是了解我呢?⑵何况像区生这样的人,难道是容易遇到的吗 19.善学者 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 仪观甚伟 文义卓然 失意(落寞、孤寂) 与区册相伴的欣喜之情 要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荣辱、进退 周公、孔子受礼乐、诗书的束缚 厌烦尘嚣、追求解脱20、(1)为……发愁,担忧 (2)有的人 (3)与“生”相对 (4)没有谁21、红 日 将 颓 /余 思 粥/ 担 者 即 为 买 米 煮 之 /果 腹 而 归22、示例:这是一个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日子,油菜花一片金黄,蝴蝶蜜蜂到处飞,男男女女穿着漂亮衣服,纷纷出来游玩赏春。面对美好春光,人们深深陶醉23、热爱自然,喜欢和朋友相处,自由自在,闲适快乐。(答出两点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