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昭通一中教研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B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云南省昭通一中教研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B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B卷ZT
昭通一中教研联盟2024~2025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质量检测地理(B卷)答题卡
注意事项
正确填涂
准考证号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已的姓名、准考证
班级
号、考场号、位号填写销楚。
2选择您他用公倍填涂,非选抒圆使用
错误填涂
黑色碳素它书马,出答湖区城无效。

动随
可可
可I
]]
3保持卡面清洁。不妥折登、不要戏.
GDDG工Im
0


I
姓名
2






4④
4




4田

考场号
5
0
贴条形码区
A
E
(正面朝上,请贴在虚线框内)
I刀Z刀


D

8
8
I
A
座位号
缺考
标记

整资婆翟陸尊复差费餐茗暴閱
第I卷选择题
1田]四
6
)
11团四
16团I
2幻团四
7))
12网D
17阿回
3四a
8
A团的
13]阿可
18四团网可
4
9 A
14
19 团网
5 [A]D
10)D1
150M
20幻M四
21四四
26幻) 回
22M回
27印
23 A[X
28I印网可
24团因四
29

25团M
30网
第Ⅱ卷综合题
31.(16分)
(1)(10分)
(2)(6分)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城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w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32.(10分)
(1)(4分)
(2)(6分)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33.(14分)
(1)(2分)
(2)(6分)
(3)(6分)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城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诚的答案无效
■昭通一中教研联盟2024~2025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质量检测
地理(B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第I卷第1页至第8页,第II卷第8页至第10页。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为NASA观测到的某次太阳活动出现前后的影像。完成下面小题。
1. 图中出现的主要太阳活动及其发生圈层正确的是( )
A. 太阳黑子光球层 B. 耀斑色球层 C. 太阳风日冕层 D. 日珥色球层
2. 下列关于该太阳活动的影响正确的是( )
A. 影响长波通信 B. 中高纬出现极光 C. 扰乱地球磁场 D. 全球降水增多
当地时间2024年4月30日早上,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附近的鲁昂火山大规模喷发,喷出的烟柱高达1.9万米。图为“近地面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 此次火山喷发的岩浆主要来自( )
A. 地壳 B. 岩石圈 C. 软流层 D. 地核
4. 火山灰弥漫空中,会导致该地区( )
A. ①减少 B. ②增加 C. ③增加 D. ④增加
图为大西洋表层海水年平均温度、盐度和密度随纬度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 甲、乙、丙分别表示大西洋表层海水年平均( )
A. 温度、盐度、密度 B. 密度、温度、盐度
C. 温度、密度、盐度 D. 盐度、温度、密度
6. 影响曲线乙出现图示变化规律的主要因素是( )
A. 太阳辐射 B. 洋流性质 C. 陆地径流 D. 降水量和蒸发量
2024年6月16日,位于闽西,为全国著名革命老区的龙岩市遭遇了特大暴雨袭击,这场暴雨引发了严重的洪水、滑坡等灾害。灾后救援随即展开,恢复和重建工作积极推进。完成下面小题。
7. 造成此次洪涝灾害严重的自然原因有( )
①地势起伏较大,汇水速度快②经济发达,人口密集③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且强度大④植被覆盖率低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8. 以下防灾自救措施不合理的是( )
A. 遭遇泥石流时,要在低洼谷地处躲避 B. 遇到山洪时,要向地势较高的两侧逃生
C. 遭遇滑坡时,要快速向两侧稳定区域逃离 D. 洪灾过后,要对房屋进行全面消毒后再入住
图为“世界不同纬度人口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9. 据图推知,世界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 )
A. 北半球中低纬度 B. 距海较近地带 C. 海拔较低地带 D. 城镇地区
10. 南半球人口分布少的原因是( )
A. 气候酷寒 B. 降水稀少 C. 资源稀缺 D. 陆地面积有限
下表示意我国某山区小流域人口规模测算数据,目前该流域人口数量为11.4万。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耕地 水源 林地 探明矿产
人口合理容量/万人 7.5 7.6 7.4 18.5
最大人口规模/万人 10.9 21.2 11.7 32.9
11. 该流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约为( )
A. 7.4万人 B. 10.9万人 C. 11.4万人 D. 32.9万人
12. 为使该地的人口规模趋于合理,适宜采取的措施是( )
A. 压缩部分耕地为林地 B. 加快矿产资源开发速度
C. 适当开垦少量荒地种粮 D. 大量增施化肥提高产量
图为黑河—腾冲一线东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对我国人口分布格局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
A. 地形和气候 B. 土壤和植被 C. 水文和农业 D. 历史和经济
14. 西北地区总体人口稀少,但局部地区人口分布较集中,此类地区大多( )
A. 海拔较高、气候凉爽 B. 地处山麓、临近河流
C. 矿产丰富、工业发达 D. 平原广阔、土壤肥沃
城市土地空间有限,条件好的地段需求量大,地租水平也高。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类经济活动,取决于各类经济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读某城市各类用地租金水平随距离递减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图中代表的经济活动,正确的是( )
A. 甲、乙一工业、商业 B. 甲、丙—商业、住宅
C 乙、丙一商业、住宅 D. 乙、丙一住宅、工业
16. 下列区域所布局的功能区,正确的( )
A. ①—②区间、商业区 B. ②—④区间、工业区
C. ①—④区间、住宅区 D. ④—⑥区间、住宅区
我国某城郊型村庄,受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和乡村工业化的发展影响,该村内部空间结构布局演变明显。图为该村空间布局演变图。完成下面小题。
17. 关于该村的土地利用说法正确的是( )
A. 始终以农业用地为主 B. 始终以建设用地为主
C. 农业用地比重增加 D. 建设用地比重增加
18. 促使该村空间布局演变的主导因素是( )
A. 经济因素 B. 人口增长 C. 政策 D. 历史文化
图是某城市空间结构图。完成下面小题。
19. 该城市空间结构为( )
A. 同心圆状 B. 棋盘格状 C. 扇状 D. 条带状
20. 下列选项布局合理的是( )
A. ①——购物中心 B. ②——住宅区 C. ④——化工厂 D. ⑤——高新技术园区
图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两个代表城市的人口增长”示意图和“阶段性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1. 符合A城市人口增长的国家可能是( )
A. 美国 B. 澳大利亚 C. 印度 D. 日本
22. 乙图中与B城市化相对应的阶段为( )
A. ③ B. ② C. ① D. ①③
图为我国川西平原某村落景观。完成下面小题。
23. 图示村落最主要的用地类型是( )
A. 道路用地 B. 休闲用地 C. 农业用地 D. 居住用地
24. 该村落农田布局在住宅附近,其优势在于( )
A. 便于防御 B. 集中布局 C. 便于议事 D. 便于耕作
长坑村位于福建山区,当地民居多为土木结构,环池塘而建,土墙外壁贴挂整齐的杉木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 长坑村民居环池塘而建的主要目的有( )
①方便生活取水 ②减少火灾影响 ③提高大气质量 ④利于农业灌溉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6. 传统民居外墙壁贴挂杉木板主要是为了( )
A. 提高房屋保暖效果 B. 减少雨雾对墙体的侵蚀
C. 减少阳光直接照射 D. 减少地质灾害的危害性
下图示意某大城市功能分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7. 关于甲、乙、丙、丁四个功能区的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A. 住宅区、绿化区、工业区、商业区 B. 住宅区、旅游休闲区、工业区、行政区
C. 住宅区、商业区、化工区、行政区 D. 住宅区、行政区、重工业区、商业区
28. 若图中功能区布局合理,则该城市盛行风向及河流的流向正确的是( )
A. 偏北风、向北流 B. 偏南风、向南流 C. 偏南风、向北流 D. 偏北风、向南流
随着中国人口形势的变化,人口迁移对一个地区人口总量变化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全国人口迁移格局也在发生变化。下表显示2023年海南、贵州、辽宁和安徽四省份总人口(常住人口)、人口变化、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数量。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省份 常住人口/万人 与上一年比人口变化/万人 出生人口/万人 死亡人口/万人
海南 1043 16 9.6 6.7
贵州 3865 9 41.1 30.0
辽宁 4182 -15 17.0 40.6
安徽 6121 -6 39.5 524
29. 表中各省份人口变化表现为( )
A. 海南省总人口增长,人口净流出 B. 贵州省总人口增长,人口净流入
C. 辽宁省总人口减少,人口净流入 D. 安徽省总人口减少,人口净流出
30. 造成安徽省当前人口迁移态势的直接原因是( )
A. 大力实施人才政策 B. 农业大省,就业岗位少
C. 经济不发达,收入低 D. 产业转移,就业岗位增多
第Ⅱ卷(综合题,共40分)
注意事项:
第II卷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人口流动情况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活力与竞争力的重要指标。重庆直辖以来,区域经济得以快速发展,人口流动性不断增强,重庆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力越来越大。在市外外来人口和外出市外人口规模“一增一减”的共同作用下,全市净流出人口规模保持逐年小幅下降的趋势,人口净流出状况得以改善。
材料二:下表示意重庆市长期和短期流入人口的不同年龄段的人口比重。
年龄段 18岁及以下 19—59岁 60岁及以上
长期占比% 6.9 77.7 15.4
短期占比% 3.6 86.1 10.3
材料三:下图表示2018年重庆全市外出市外主要目的地的占比。
(1)读材料二,指出重庆市长期流入人口比重较大的年龄段及其对重庆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三,简述重庆市人口外出目的地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3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东北平原某城市在产业发展驱动作用下,经历了快速城镇化过程。下图示意该城市2000年、2015年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伴随着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该城市夏季雨涝现象日益严重。
(1)结合图示,阐述该城市在城镇化进程中的表现。
(2)从土地利用类型角度,简述该城市雨涝产生的原因。
3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纳木错是青藏高原上的内流湖,湖面海拔4718米,面积约1980平方千米,为中国第三大咸水湖。纳木错通常在10月或11月进入结冰期,次年4月进入解冻期,5月湖冰完全融化。纳木错的北面是起伏较小的高原丘陵,南面和东面分别是冈底斯山和念青唐古拉山。纳木错流域及其附近地区植被覆盖率一般在20%~50%,植被平均高度为12~16厘米,多大风。图甲图示意纳木错及周边区域地理事物,乙图为贵州省某区域景观示意图。
(1)根据水循环发生的空间范围分类,指出甲图和乙图中的河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
(2)从热力环流的角度,说出甲图中a气象站观测到的湖陆风最强的季节(冬季/夏季),并说明判断理由。
(3)判断乙图所示区域的地貌类型,并简述决定该类地貌发育程度的因素有哪些?
昭通一中教研联盟2024~2025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质量检测
地理(B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第I卷第1页至第8页,第II卷第8页至第10页。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题答案】
【答案】1. B 2. C
【3~4题答案】
【答案】3. C 4. D
【5~6题答案】
【答案】5. B 6. A
【7~8题答案】
【答案】7. B 8. A
【9~10题答案】
【答案】9. A 10. D
【11~12题答案】
【答案】11. B 12. C
【13~14题答案】
【答案】13. A 14. B
【15~16题答案】
【答案】15. D 16. C
【17~18题答案】
【答案】17. D 18. A
【19~20题答案】
【答案】19. C 20. B
【21~22题答案】
【答案】21. C 22. A
【23~24题答案】
【答案】23. C 24. D
【25~26题答案】
【答案】25 A 26. B
【27~28题答案】
【答案】27. A 28. C
【29~30题答案】
【答案】29. C 30. D
第Ⅱ卷(综合题,共40分)
注意事项:
第II卷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1题答案】
【答案】(1)以中青年劳动人口(19-59岁)为主。有利影响:①提供廉价的劳动力和引进高素质人才,弥补劳动力的不足;②拉动消费(促进重庆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带动重庆经济发展;③不同地区的人有不同的生活习惯和文化背景,外来人口迁入有利于文化的交流和传播。不利影响:①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或加剧重庆的生态环境问题;②增加重庆公共设施的负担,在住房、交通、卫生、教育等方面产生巨大的压力;③增加城市管理的难度,犯罪率上升,影响重庆的社会治理。
(2)①东部沿海地区。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迅速发展较高,工作机会多收入高;②周边省份。距离较近,迁移成本较低;生活习俗相近,文化隔阂少。
【32题答案】
【答案】(1)城市面积逐渐扩大;交通线路增多,交通类型增多;耕地、林地面积减少,建筑用地增多;城市服务职能增多。
(2)城市建筑用地增多,地表径流汇流速度变快;林地、耕地资源减少,调蓄径流能力减弱。
【33题答案】
【答案】(1)类型:甲图陆地内循环;乙图海陆间大循环。
(2)季节:夏季。
理由:纳木错海拔高,气温低,冬季湖面结冰,湖泊周围陆地被冰雪覆盖,湖陆温差较小,湖陆风较弱;夏季湖冰完全融化,湖陆热力性质差异大,湖陆温差大,湖陆风强。
(3)喀斯特地貌。
因素:岩石可溶性、透水性;水的溶蚀力、流动性强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