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讲 溶液 课件(共32张PPT) 2025年湖北省中考化学重难点复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0讲 溶液 课件(共32张PPT) 2025年湖北省中考化学重难点复习

资源简介

(共32张PPT)
2025年湖北省中考化学重难点复习
第10讲 溶 液
 
1.溶液
概念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______、_______的混合物 特征 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 组成 溶质 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气体、液体
溶剂 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____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汽油、酒精等也可以作溶剂
均一
稳定

不同
不同
1.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②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③溶液中的溶质只能是一种 ④一种溶剂可以溶解多种物质
⑤将铁粉加入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得到溶液的溶质为氯化铁
⑥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⑦溶剂可以不是水
⑧溶质一定是固体
⑨物质溶于水时一定会放出热量
⑩氧化钙溶于水形成氢氧化钙溶液,该溶解过程放热
20 ℃时,10 mL氢氧化钠溶液和10 mL水混合得到20 mL溶液
④⑦
2.如图所示的实验,____(填“能”或“不能”)达到探究不同物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性的目的。

1.概念:在一定______下,向一定量_______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______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作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______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叫作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温度
溶剂
不能
还能
3.结晶方法
(1)冷却热饱和溶液法(降温结晶):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受温度影响_______(填“较大”或“较小”,下同)的物质,如KNO3。
(2)蒸发溶剂法(蒸发结晶):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______的物质,如NaCl。
较大
较小

3.下列有关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及结晶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
①NaCl的饱和溶液一定不能再溶解KNO3
②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③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该溶质在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④饱和溶液降低温度,一定有晶体析出
⑤某溶液恒温蒸发10 g水,析出2 g固体;再恒温蒸发10 g水,析出的固体一定是2 g
⑥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1.固体的溶解度
(1)定义:在__________下,某固态物质在_______溶剂里达到_______状态时所溶解的________。
(2)影响因素
①内因:溶质、溶剂的性质
②外因:温度
a.多数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如KNO3、NH4Cl等。
b.少数固体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_______,如NaCl。
c.极少数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如Ca(OH)2。
100 g
一定温度
饱和
增大
很小
减小
质量
(3)溶解性(溶解度的相对大小/20 ℃)
溶解度/g <0.01 0.01~1 1~10 >10
一般称为 ____溶 ____溶 ____溶 ____溶




2.气体溶解度
(1)定义:指该气体的压强为101 kPa和一定温度时,在1体积水里溶解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2)影响因素
①内因:气体和溶剂本身的性质
②外因:
a.气体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下同),如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
b.气体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如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
3.溶解度曲线及溶解度表:详见本册P23
增大
减小
4.下列有关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有______(填序号)。
①溶解度为0.5 g的物质是微溶物质
②20 ℃时,A的溶解度为20 g,表示100 g A的溶液中有20 g A物质
③溶解过程中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增大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④20 ℃时30 g KNO3溶解在100 g水中,则20 ℃时KNO3的溶解度为30 g
⑤恒温蒸发NaCl饱和溶液的过程中,NaCl质量分数不变,但溶质、溶剂质量都在减少
⑥某温度下两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则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⑦一定温度下,等质量的三种物质分别配成饱和溶液,溶解度大的所得溶液质量大
⑧一定温度下,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溶解度大的析出晶体的质量多
⑤⑧
溶质质量
溶液质量
2.有关溶液稀释的计算
(1)依据:溶液稀释前后,_______的质量不发生改变。
(2)计算公式
①浓溶液质量×浓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稀溶液质量×稀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②稀溶液质量=浓溶液质量+加入水的质量
溶质
5.将25 g KNO3溶于100 g水里,所得溶液均分为五等份:
(1)每一份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
(2)向第一份溶液中加入15 g水后,溶液中KN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
(3)向第二份溶液中加15 g KNO3并全部溶解,所得溶液中KN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4)若将第三份溶液变为10%的溶液,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
(5)若将第四份溶液变为40%的溶液,可加热蒸发_______g水。(无KNO3晶体析出)
20%
12.5%
50%
加入25g水
12.5
量筒
胶头滴管
玻璃棒
实验1: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1.实验用品
(1)仪器:天平、称量纸、药匙、烧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空试剂瓶、空白标签。
(2)试剂:氯化钠、蒸馏水。
2.操作与步骤
(1)用固体试剂配制溶液(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
①计算 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_______,水的质量为_______
②称量 用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放入烧杯中
③量取 用____mL的量筒量取所需要的水(水的密度可近似看作1 g/cm3),倒入盛有氯化钠的烧杯中
④溶解 用________搅拌,使氯化钠溶解
⑤装瓶、 贴签 把上述氯化钠溶液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放到试剂柜中标签填写如下图所示
3.0 g
47.0 g
50
玻璃棒
(2)用已配好的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密度约为1.04 g/cm3)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
①计算 所需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体积_______mL),水的质量为________
②量取 用____ mL的量筒量取所需要的氯化钠溶液和水,倒入烧杯中
③混匀 用_________搅拌,使液体混合均匀
④装瓶、贴签 将上述氯化钠溶液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放入试剂柜中
25.0g
24.0
25.0g
50
玻璃棒
3.误差分析:以下操作,可能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是_________(填序号,下同);偏小的是__________________;不影响的是____。
①所用氯化钠固体不纯
②称量时砝码和试剂的位置放反,且使用了游码
③所用砝码已生锈或沾有污渍
④配制溶液的烧杯内壁沾有水
⑤装瓶时洒出少量溶液
⑥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⑦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⑧未等氯化钠固体完全溶解就将溶液转移到试剂瓶中
⑨固体试剂倒入烧杯时,部分撒在外面或纸上有残留
⑩将量筒内的水倒入烧杯时有少量水溅出
③⑥⑩
①②④⑦⑧⑨

【例1】小明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过程如图所示:
(1)图示实验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小红发现实验操作步骤不完整,应补充的是________________。
②①④③⑤
装瓶贴标签
(2)配制500 g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_____g。
(3)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4)对配制的溶液进行检测发现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有_______(填字母)。
A.氯化钠中混有不溶性杂质
B.量取水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C.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D.氯化钠没有完全溶解就将溶液转移到试剂瓶中
100
搅拌,加速溶解
ABD
【补充设问】
(5)若在配制溶液过程中,将量筒内的水倒入烧杯时,有少量洒出,则所配制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6)把500 g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稀释成5%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水的质量是________g。
偏大
1500
实验2: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1.实验用品
(1)仪器:烧杯、玻璃棒、蒸发皿、坩埚钳、酒精灯、漏斗、药匙、量筒、铁架台(带铁圈)、天平、滤纸、火柴
(2)试剂:粗盐、蒸馏水。
2.实验操作步骤及要点
(1)操作步骤
(2)操作步骤及要点
操作步骤 操作要点
①称量 用天平称取5.0 g粗盐
②溶解 将该粗盐加入盛有10 mL水的烧杯中,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一直加到粗盐不再溶解为止
③过滤 将粗盐水进行过滤;若滤液浑浊,应_____________
④蒸发 把所得澄清滤液倒入蒸发皿,用酒精灯加热;在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当蒸发皿中出现___________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
⑤计算产率 用玻璃棒把固体转移到称量纸上,称量后,将固体回收到指定的容器中。利用公式计算产率:
再次过滤
较多固体
3.实验反思
(1)玻璃棒的作用
①溶解时:__________________。
②过滤时:_______。
③蒸发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滤时,滤液浑浊的原因
①滤纸破损。
②滤液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③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
搅拌,加速溶解
引流
搅拌,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4.误差分析
(1)粗盐的两次称量数据不准确。
(2)导致精盐产率偏低的原因
①粗盐没有全部溶解就过滤。
②溶解搅拌时液滴溅出。
③过滤时滤液有损失。
④蒸发时液滴飞溅。
⑤转移时有部分精盐撒落或沾在蒸发皿上。
(3)导致精盐产率偏高的原因
①过滤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②蒸发时晶体未干燥彻底。
【例2】以下是某实验小组进行粗盐提纯的实验操作:
(1)上述操作的正确顺序为____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称量精盐并计算产率;其中实验操作错误的是____。
(2)在③④步骤中都用到的一种仪器是__________(填名称),其在步骤③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在步骤④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操作中,当观察到蒸发皿内出现_____________(填现象)时停止加热。
(3)过滤后,如果滤液仍然浑浊,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一点即可)。
(4)实验结束后同学们通过测量发现产率偏低,则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填字母)。
A.过滤时滤纸有破损
B.蒸发时液体有溅出
C.溶解含有泥沙的粗盐时,加入的水量过多
D.转移精盐时,蒸发皿中残留较多固体
E.粗盐未完全溶解就过滤
①⑤②③⑥④

玻璃棒
搅拌,加速溶解
搅拌,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较多固体
滤纸破损(合理即可)
BD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