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植物体内的物质与能量变化》单元练习题(含答案)人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植物体内的物质与能量变化》单元练习题(含答案)人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七年级生物下册新人教版第三单元第二章《植物体内的物质与能量变化》单元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导管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是由管状的死细胞构成的中空管道
B.根、茎、叶内导管相互连接,形成管网
C.是植物体内各种物质的运输通道
D.是植物体内水和无机盐的运输通道
2.近年来,我国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中,出现了一种屋顶绿化与垂直绿化相结合的立体绿化设计,将建筑包裹在绿荫下,从而创造出凉爽适宜的环境。该设计说明植物可以( )
A.通过蒸腾作用带走热量从而实现降温
B.通过蒸腾作用拉动无机盐在植物体内运输
C.通过光合作用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D.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
小惠同学为了探究植物的蒸腾作用,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并进行实验。请据实验回答下列小题。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数小时后,甲装置的液面比乙装置低
B.甲中的水珠主要来自植物的蒸腾作用
C.该组实验的对照组是乙,实验组是甲
D.①处加入油滴可防止水分通过液面蒸发
4.将稀释的红墨水注入乙装置,一段时间后,在叶片上能观察到红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红墨水通过导管向上运输
B.叶片最先变红的部位是叶脉
C.红墨水上升的动力来自蒸腾作用
D.枝条最先变红的部位是茎的表面
5.生物课上小米认识了叶片的结构,课后绘制了叶片结构示意图(如下图),并对叶片的相关知识进行整合,下列知识点错误的是( )

A.叶片由表皮①⑤、叶肉④和叶脉⑥三部分组成
B.⑦是气孔,只分布在下表皮
C.保卫细胞吸水时气孔张开
D.④主要属于营养组织,⑥主要属于输导组织
6.如图是“环剥枝条与树瘤形成”的示意图,如果树木枝条的树皮被环剥一圈,会形成树瘤,下列对树瘤的形成及形成原因描述错误的是( )
A.树瘤形成是由于有机物积累
B.树瘤的位置是环剥处的下方
C.有机物运输方向是叶→茎→根
D.有机物的运输通过筛管进行
7.十七世纪,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做了一个实验。他把一棵2.5kg的柳树种在装有90kg泥土的桶里,只浇雨水。5年后,柳树长到85kg,而泥土的重量只少了不到100g。根据这一科学史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雨水中含有的无机盐是柳树增重的主要因素
B.柳树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中,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空气
C.实验中泥土的重量减少,主要是由于土壤中的无机盐被柳树吸收
D.由于水是加到桶里的唯一物质,所以柳树重量增长的主要物质是水
8.下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菠菜叶片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②叶肉处细胞,含叶绿体,可进行光合作用
B.水能通过⑤叶脉中的导管运输到叶肉细胞
C.⑥气孔是气体进出叶片的门户,不能闭合
D.叶片各部分的细胞各不相同,属于器官
9.为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生物小组展开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前甲、乙两装置都不需要暗处理
B.乙装置中叶片脱色后用碘液染色变为蓝色
C.实验中探究的变量是氢氧化钠溶液
D.两个装置中加入的清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应等量
10.水稻是单子叶植物,我们食用的大米是水稻种子的一部分,其中富含淀粉、蛋白质等多种有机物。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食用的大米主要是水稻种子的胚乳 B.食用的大米一般不可以萌发成幼苗
C.合理灌溉有利于水稻进行光合作用 D.单位面积内种植的水稻越多产量越高
11.兴趣小组同学为探究植物体的呼吸作用,模拟了课本中的三组实验,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Ⅰ组中乙的温度比甲高
B.Ⅱ组甲装置产生的气体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Ⅲ组可以证明呼吸作用产生能量
D.每组甲乙两瓶种子的数量可以不同
12.网购鲜花在运输过程中会少量脱水、购买者要做“醒花”处理:去掉茎基部包着的蓄水棉,保留叶子,用剪刀斜45度剪去茎3~5cm,把花头以外部分全部浸到清水里4个小时以上,醒好以后,插花瓶即可。下列对鲜花运输过程和醒花处理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运输过程中少量脱水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花的代谢
B.蓄水棉在运输过程中可为花提供少量水分
C.茎部斜剪45度,可增大吸水面积
D.用清水浸泡醒花,目的是增强花的呼吸作用
13.下列与绿色植物呼吸作用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呼吸作用主要是在线粒体内进行的
B.植物体不同生命时期或不同的细胞中,呼吸作用的强弱是有差别的
C.农作物的种子晒干后再储存,是为了抑制种子的呼吸作用
D.可通过提高环境的温度和氧气浓度,更好地贮藏水果、蔬菜
14.植物生理学家笔下的绿色植物是窃取天火的普罗米修斯,它所获取的光和热,养育了地球上的其他生物。关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为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
B.绿色植物通过呼吸作用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C.绿色植物能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
D.绿色植物在生物圈的物质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
15.“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国家出台了退耕还林等许多鼓励性政策,以进一步扩大绿地面积。关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作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为生物圈中的绝大多数生物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必须的物质和能量,绿色植物是生产者
B.绿色植物的光合作能维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
C.能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在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方面起重要作用
D.绿色植物能够调节气候,引起地球温室效应
16.植物的蒸腾作用维系着地球水循环,每片绿叶都是地球水资源的守护者。下列关于植物蒸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
B.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C.植物通过对水的吸收、运输、蒸腾等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D.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可以拉动水分和无机盐在体内的运输
17.我国政府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即二氧化碳的排放速率和吸收速率达到平衡。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碳中和即意味着禁止所有工厂排放二氧化碳
B.实现碳中和与居民日常用电量多少无关
C.绿色植物只消耗二氧化碳,不产生二氧化碳
D.实现碳中和离不开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二、资料分析题
18.分析以下资料,回答问题。
热带雨林降水频繁,其中有不少雨水是由植物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冷凝而成的。在太阳能和地球表面热能的作用下,地球上的水不断被蒸发成水蒸气,进入大气,水蒸气遇冷又以降水的形式落到地面,这是个周而复始的过程。此过程中,植物的茎叶承接着雨水,能够大大减缓雨水对地面的冲刷;树林中的枯枝落叶就像一层厚厚的海绵,能够吸纳大量的雨水,使得水更多地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如下图)。可以说,一片森林就是一座绿色水库。
(1)热带雨林降水频繁,说明绿色植物能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量,参与生物圈的 。
(2)雨水落到地面,又被植物通过根尖的 吸收,通过茎内的 运输到叶片,“植物体每吸收1kg水,只有10g左右保存在体内。”其余的水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这就是植物的 作用。
(3)森林除了有“绿色水库”之称,还有“地球之肺”之称,这是因为森林还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 ,产生氧气,从而维持生物圈的 平衡。
19.资料一:绿色植物对生物圈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被誉为绿色的“能量转化器”、自动的“空气净化器”。没有绿色植物,地球上就不可能有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因此也有人说绿色植物是“生命之母”。
资料二:根据最新统计,森林能把50%~80%的降水转入地下,一公顷林地比一公顷裸地可以多储水3000立方米,一万亩森林蓄水能力相当于一个100万立方米的水库。无林地比覆盖率为30%的林地水土流失多60%。
资料三:空气中的氧气约占21%,二氧化碳约占0.03%。据估计,1公顷的阔叶林在生长季节里,一天吸收二氧化碳约1000千克,释放氧气约730千克。因此,绿色植物是陆地上很重要的“空气净化器”,在帮助人类应对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和气候变化方面具有巨大的作用。
(1)从资料一中可看出,绿色植物被称为绿色的“能量转化器”,是因为它能够吸收太阳光能,并通过 作用合成淀粉等有机物,为其他生物提供构建“身体”的材料,也为其他生物的提供生命活动所需要的 。
(2)从资料二中可看出,植物参与了生物圈的 循环。植物不断通过根尖的 区吸收水分,再通过根、茎、叶中的 输送到叶肉细胞,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参与植物的生命活动,但绝大部分的水分通过叶片的 (填结构)散失到大气中。
(3)从资料三中可看出,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不断消耗大气中的 ,又将 排放到大气中,可见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 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为减少碳排放,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可以做什么? 。(答出1点即可)
20.央视纪录片《一条溪流的朋友圈》讲述了一条小溪在去往大海的路上,与无数生命相遇。以下为纪录片中的部分资料。
资料1:盛开的禾雀花,吸引了一只倭花鼠,禾雀花的花瓣卷拢在一起,花蜜藏在花朵深处,倭花鼠想要得到花蜜,不得不探身进入花朵深处,沾上一身花粉。
资料2:每棵树都是一个高效的24h工作的水泵。树根不停地吸取土壤中的水分,再经过一系列过程蒸发到天空。
请回答:
(1)资料一中禾雀花的主要结构是 和 ,传粉的媒介是 。
(2)资料三中树根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以 的形式“蒸发到天空”,该过程主要发生在植物体的 (填植物器官)表面,因为其表皮上分布有 (填结构名称)——由一对半月形的 细胞围成的小孔。植物通过该作用,拉动了 在植物体内的运输,确保植物各部分的生长所需。
(3)在植物的生命周期中,种子萌发是一个重要开端,种子萌发后, 会率先突破种皮,向下生长形成 ,为植物后续生长时扎入土壤、固定自身奠定基础。
21.精准扶贫是当前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某中学调查发现某农村土地产出低、经济效益差、弃耕荒芜严重。小组成员们依据所学生物学知识,结合传统农业、生态农业、商品农业等为扶贫献计献策。
【传统农业】中华民族从远古时代起就发展了农业生产,对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中“五谷”在甲骨文时期就已存在,如图所示:
(1)“五谷”中的“菽”指的是双子叶植物大豆,其种子结构中储存营养的是 。甲骨文中的“黍”“稷”等字将作物舒展的茎叶形象地表现出来。茎叶舒展、叶片互不遮挡,有利于作物进行 作用。
【生态农业】乡村振兴项目建立了人工生态系统——“桑基鱼塘”(如图),查阅资料,了解“桑基鱼塘”生态农业模式。
(2)桑树生长过程中需要的水分主要通过根尖的 区吸收,由导管运输到植物所需要的部位。桑树开花后所结的桑葚是市场上盛行的一种绿色食品,它是由 发育而来的。
(3)桑叶养蚕、蚕粪喂鱼、塘泥肥桑都需要人工管理。其中混有鱼排泄物的塘泥能给桑树的生长提供多种 。
【商品农业】乡村振兴项目用智能大棚种植系统种植草莓,提升草莓产量。图1中A、B、C表示草莓叶片的相关生理活动;图2表示不同环境条件下草莓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曲线。
(4)如图1所示,利用草莓的匍匐茎繁殖新植株,这种生殖方式属于 (填“有性”或“无性”)生殖。
(5)大棚内的土壤湿度传感器可检测土壤中的含水量,实现自动灌溉。水分在草莓植株内向上运输的动力来自图1中的过程[ ] 。
(6)分析图2中的P、M、N点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请你为当地农民提出两种草莓增产的建议∶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新人教版第三单元第二章《植物体内的物质与能量变化》单元练习题》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D D B B C C D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答案 B D D B D B D
18.(1)水循环
(2) 成熟区 导管 蒸腾
(3) 二氧化碳 碳氧
19.(1) 光合 能量
(2) 水 成熟 导管 气孔
(3) 二氧化碳 氧气 碳氧 节约用纸(绿色出行,多植树造林等)
20.(1) 雄蕊 雌蕊 倭花鼠
(2) 水蒸气 叶 气孔 保卫 水、无机盐
(3) 胚根 根
21.(1) 子叶 光合
(2) 成熟/根毛 子房
(3)无机盐
(4)无性
(5)B蒸腾作用
(6)适当增加光照强度;适当提高二氧化碳浓度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