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物态变化(4)——【新教材·新考法】2025浙教版科学七下同步练习(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物态变化(4)——【新教材·新考法】2025浙教版科学七下同步练习(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2物态变化(4)
【新教材】考点精练
考点一 液化现象
1.(2025 杭州一模)如图所示,夏天从冰箱中拿出的鸡蛋放置一段时间后表面会出现许多小水珠,下列关于小水珠形成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A.冰箱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鸡蛋内部冒出的“寒气”液化形成的
C.鸡蛋内部的水渗出壳外
D.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答案】D
【解答】解:从冰箱中取出的鸡蛋过一会儿表面有水珠,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故选:D。
2.(2024秋 高新区月考)如图所示,常温下的两个烧杯分别盛有冰块和热水,杯口分别盖有玻璃片a、b,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玻璃片上有小水珠,小水珠在(  )
A.a的上表面、b的下表面 B.a的下表面、b的下表面
C.a的下表面、b的上表面 D.a的上表面、b的上表面
【答案】A
【解答】解:由图知,由图知,a杯中放的是冰块,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片的外表面;b杯中装的是热水,杯内温度高,杯内的水蒸气上升时遇冷的玻璃片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考点二 液化的放热特点
3.(2024秋 无锡期末)如图所示,是一款具有除雾功能的浴室镜。按下除雾开关,会自动打开镜面内的加热装置,防止镜面生“雾”或进行除“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生“雾”是汽化过程,需要吸热
B.生“雾”是液化过程,需要放热
C.除“雾”是汽化过程,需要放热
D.除“雾”是液化过程,需要吸热
【答案】B
【解答】解:AB.生“雾”是液化过程,需要放热,故A错误,B正确;
CD.除“雾”是汽化过程,需要吸热,故CD错误。
故选:B。
考点三 液化的方法及应用
4.(2024春 海曙区校级期末)取一支注射器。吸入少量乙醚,堵住针头处,如图所示。再向外拉活塞,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消失,这是一个 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然后往里推活塞,到一定程度时 出现,表明用 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
【答案】汽化;液态乙醚;压缩体积。
【解答】解:取一支大的注射器,吸入适量乙醚,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小孔,向外拉活塞,到一定程度时液态乙醚消失,这是一个汽化现象,然后推动活塞,又会观察到液态乙醚出现,这是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态乙醚液化。
故答案为:汽化;液态乙醚;压缩体积。
【新考法】过关检测
1.(2024 宁波模拟)冬天,往杯子倒热开水可看到杯上方冒“热气”,这“热气”形成原理与下列现象相同的是(  )
A.春雪消融 B.夏夜浓露 C.秋晨霜降 D.冬寒结冰
【答案】B
【解答】解:“热气”的本质是小水滴,“热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A:春雪消融是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故A错误;
B:夏夜浓露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B正确;
C:秋晨霜降是气态变为固态是凝华现象,故C错误;
D:寒冬结冰时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现象,故D错误;
故选B。
2.(2024秋 平谷区期末)用如图所示的茶壶烧水,水开时在靠近壶嘴的一段看不见“白气”,而在上面一段能看得见“白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气”是从壶嘴冒出的水蒸气
B.靠近壶嘴的一段没有水蒸气
C.“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液滴
D.靠近壶嘴处的温度低于远离壶嘴处的温度
【答案】C
【解答】解:烧水时看到的白气是水壶内出来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壶嘴处温度比较高,从壶内出来的水蒸气不能液化,在壶嘴远处,空气温度比较低,壶内出来的水蒸气遇冷的空气液化形成小水珠。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3. [新考向·科学素养](2024春 慈溪市期末)“常满杯”是我国古代的一种饮器,杯中有用上等白玉做成的圆锥体。将其放在空气中,会不断有水滴产生,使杯常满,故此得名。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杯中的水滴是空气在白玉上液化形成的
B.可以利用该杯子在缺少水源的荒野中自动“生”水
C.白玉温度比周围空气温度低时,才能有水滴产生
D.冬天与夏天相比,夏天杯中水滴产生得更快
【答案】B
【解答】解:A、水滴是热的空气碰到冷的白玉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A正确;
B、能量不会凭空产生,故不可以利用该杯子在缺少水源的荒野中自动“生”水,故B错误;
C、液化时两物体要有温差,故白玉温度比周围空气温度低时,才能有水滴产生,故C正确;
D、夏天时,空气的温度与白玉杯的温度相差更明显,故液化现象更明显,故D正确。
故选:B。
4.(2023秋 新昌县期末)如图是电冰箱工作原理图。电冰箱里制冷设备主要有三部分:蒸发器、空气压缩机和冷凝器。
(1)低沸点的冷凝剂在蒸发器里汽化,该过程要 (选填“吸”或“放”)热。
(2)冷凝器内气体被压缩后发生了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下列选项中气体发生物态变化也是通过压缩的方式有 。
A.气体打火机
B.液化石油气
C.玻璃窗上的水雾
【答案】(1)吸;(2)液化;AB。
【解答】解:(1)低沸点的冷凝剂在蒸发器里汽化,汽化吸收热量。
(2)冷凝器内气体被压缩后变成液体,是液化过程。
液化的两种方法:压缩体积和降低温度。气体打火机和液化石油气都是通过压缩体积的方式使气体液化的;玻璃窗上的水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应选AB。
故答案为:(1)吸;(2)液化;AB。
5.[新考法·说理题](2024 西湖区校级二模)蒸馒头时,锅中水烧开,蒸屉上方出现大量“白气“,是水蒸气的 结果(填物态变化)。打开蒸屉发现上层内的水珠明显多于下层,且上层馒头比下层先熟。利用电子温度计测量上、下层蒸屉内的温度(图甲),所得结果如图乙。利用物态变化及相关知识,解释上层馒头比下层馒头先熟的原因: 。
【答案】液化;上层馒头比下层馒头先熟。原因是上层蒸屉内水珠明显多于下层,说明蒸屉上层内水蒸气液化多于下层,水蒸气液化会放出热量,这样,上层蒸屉温度高于下层蒸屉,上层蒸屉中的馒头可以吸收更多热量。
【解答】解:物质由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上层馒头比下层馒头先熟的原因是上层蒸屉内水珠明显多于下层,说明蒸屉上层内水蒸气液化多于下层,水蒸气液化会放出热量,这样,上层蒸屉温度高于下层蒸屉,上层蒸屉中的馒头可以吸收更多热量。
故答案为:液化;上层馒头比下层馒头先熟。原因是上层蒸屉内水珠明显多于下层,说明蒸屉上层内水蒸气液化多于下层,水蒸气液化会放出热量,这样,上层蒸屉温度高于下层蒸屉,上层蒸屉中的馒头可以吸收更多热量。
6. [新考法·说理题](2023秋 玉环市期末)过年的时候,很多农家开始烧制上好的农家白酒。制酒要经历发酵、蒸馏和勾兑三个过程,蒸馏是指粮食发酵后,将酒液放在蒸锅中蒸煮(蒸馏温度一般保持在78.3℃-95℃间),然后将“气酒”通过输汽管引入冷凝池后再注入储酒罐。蒸馏后,酒液中的固体都留在蒸锅内,酒液变得澄清、透明,同时白酒的酒精度也会大大提高,储酒罐内的白酒度数很高,需要与适量水混合勾兑后方可饮用。
【资料】
①白酒的“度数”是指在20℃的100毫升酒液中所含酒精的毫升数。
②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酒精的沸点为78.3℃。
(1)将冷凝池内的输汽管设计成弯弯曲曲的目的是 。
(2)请利用相关的科学知识分析酒精在蒸馏过程中的物态变化及解释为何蒸馏后白酒的度数会升高。
【答案】将冷凝池内的输汽管设计成弯弯曲曲的目的是散热面积越大,能降低输气管内的温度使气态酒精更易液化;酒精在蒸馏过程中会发生汽化,酒精中的水分会转变成水蒸气散失掉,故酒精的度数会升高。
【解答】答:将冷凝池内的输汽管设计成弯弯曲曲的目的是散热面积越大,能降低输气管内的温度使气态酒精更易液化;酒精在蒸馏过程中会发生汽化,酒精中的水分会转变成水蒸气散失掉,故酒精的度数会升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2物态变化(4)
【新教材】考点精练
考点一 液化现象
1.如图所示,夏天从冰箱中拿出的鸡蛋放置一段时间后表面会出现许多小水珠,下列关于小水珠形成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A.冰箱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鸡蛋内部冒出的“寒气”液化形成的
C.鸡蛋内部的水渗出壳外
D.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2.如图所示,常温下的两个烧杯分别盛有冰块和热水,杯口分别盖有玻璃片a、b,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玻璃片上有小水珠,小水珠在(  )
A.a的上表面、b的下表面 B.a的下表面、b的下表面
C.a的下表面、b的上表面 D.a的上表面、b的上表面
考点二 液化的放热特点
3.如图所示,是一款具有除雾功能的浴室镜。按下除雾开关,会自动打开镜面内的加热装置,防止镜面生“雾”或进行除“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生“雾”是汽化过程,需要吸热
B.生“雾”是液化过程,需要放热
C.除“雾”是汽化过程,需要放热
D.除“雾”是液化过程,需要吸热
考点三 液化的方法及应用
4.取一支注射器。吸入少量乙醚,堵住针头处,如图所示。再向外拉活塞,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消失,这是一个 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然后往里推活塞,到一定程度时 出现,表明用 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
【新考法】过关检测
1.冬天,往杯子倒热开水可看到杯上方冒“热气”,这“热气”形成原理与下列现象相同的是(  )
A.春雪消融 B.夏夜浓露 C.秋晨霜降 D.冬寒结冰
2.用如图所示的茶壶烧水,水开时在靠近壶嘴的一段看不见“白气”,而在上面一段能看得见“白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气”是从壶嘴冒出的水蒸气
B.靠近壶嘴的一段没有水蒸气
C.“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液滴
D.靠近壶嘴处的温度低于远离壶嘴处的温度
3. [新考向·科学素养]“常满杯”是我国古代的一种饮器,杯中有用上等白玉做成的圆锥体。将其放在空气中,会不断有水滴产生,使杯常满,故此得名。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杯中的水滴是空气在白玉上液化形成的
B.可以利用该杯子在缺少水源的荒野中自动“生”水
C.白玉温度比周围空气温度低时,才能有水滴产生
D.冬天与夏天相比,夏天杯中水滴产生得更快
4.如图是电冰箱工作原理图。电冰箱里制冷设备主要有三部分:蒸发器、空气压缩机和冷凝器。
(1)低沸点的冷凝剂在蒸发器里汽化,该过程要 (选填“吸”或“放”)热。
(2)冷凝器内气体被压缩后发生了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下列选项中气体发生物态变化也是通过压缩的方式有 。
A.气体打火机
B.液化石油气
C.玻璃窗上的水雾
5.[新考法·说理题]蒸馒头时,锅中水烧开,蒸屉上方出现大量“白气“,是水蒸气的 结果(填物态变化)。打开蒸屉发现上层内的水珠明显多于下层,且上层馒头比下层先熟。利用电子温度计测量上、下层蒸屉内的温度(图甲),所得结果如图乙。利用物态变化及相关知识,解释上层馒头比下层馒头先熟的原因: 。
6. [新考法·说理题]过年的时候,很多农家开始烧制上好的农家白酒。制酒要经历发酵、蒸馏和勾兑三个过程,蒸馏是指粮食发酵后,将酒液放在蒸锅中蒸煮(蒸馏温度一般保持在78.3℃-95℃间),然后将“气酒”通过输汽管引入冷凝池后再注入储酒罐。蒸馏后,酒液中的固体都留在蒸锅内,酒液变得澄清、透明,同时白酒的酒精度也会大大提高,储酒罐内的白酒度数很高,需要与适量水混合勾兑后方可饮用。
【资料】
①白酒的“度数”是指在20℃的100毫升酒液中所含酒精的毫升数。
②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酒精的沸点为78.3℃。
(1)将冷凝池内的输汽管设计成弯弯曲曲的目的是 。
(2)请利用相关的科学知识分析酒精在蒸馏过程中的物态变化及解释为何蒸馏后白酒的度数会升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