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物质的变化与性质——【新教材·新考法】2025浙教版科学七下同步练习(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3物质的变化与性质——【新教材·新考法】2025浙教版科学七下同步练习(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3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新教材】考点精练
考点一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1. [新考向·科学素养](2025 钱塘区一模)杭州第十八届钱塘灯会于2025年2月举行。下列关于花灯的制作和使用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搭骨架 B.裱灯面
C.绘图案 D.点蜡烛
【答案】D
【解答】解:A、搭骨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裱灯面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绘图案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点蜡烛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故选:D。
2.(2025 杭州模拟)绍兴老酒历史悠久,下列酿酒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糖化”: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
B.“发酵”:将葡萄糖转化为酒精
C.“蒸馏”:根据沸点不同分离得到白酒
D.“窖藏”:封存白酒产生具有醇厚香味的物质
【答案】C
【解答】解:A.“糖化”过程中淀粉水解为葡萄糖,葡萄糖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A错误。
B.“发酵”过程中葡萄糖转化为酒精,酒精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B错误。
C.“蒸馏”过程中沸点不同分离混合物得到白酒,没有生成新物质,只发生物理变化,C正确。
D.“窖藏“过程中封存白酒转化成的具有醇厚香味的物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错误。
故选:C。
考点二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3. [新考向·科学素养](2024秋 瑞安市期末)四川省三星堆遗址出土了大量精美青铜器,青铜是金属冶铸史上最早出现的合金,与纯锥相比,其硬度高、熔点低、密度小、耐磨、耐腐蚀。其中属于青铜的化学性质的是(  )
A.硬度高 B.熔点低 C.密度小 D.耐腐蚀
【答案】D
【解答】解:A、硬度高,硬度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熔点低,熔点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密度小,密度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耐腐蚀,腐蚀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故选:D。
考点三 温度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4.硫酸铜晶体俗称胆矾,化学名称为五水合硫酸铜,化学式为CuSO4 5H2O。加热硫酸铜晶体发生变化的证据是能观察到 ,同时试管壁上 ,冷却后往固体中加几滴水后可以观察到 ,由此推测出硫酸铜一种化学性质是 。
【答案】蓝色晶体变为白色粉末状;水雾;白色固体变蓝色;能与水反应。
【解答】解:硫酸铜晶体俗称胆矾,化学名称为五水硫酸铜,化学式为CuSO4 5H2O。加热硫酸铜晶体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硫酸铜和水,能观察到蓝色晶体变为白色粉末状,同时试管壁上水雾生成;冷却后往固体中加几滴水后,硫酸铜与水反应生成五水合硫酸铜,可以观察到白色固体变蓝色。由此推测出硫酸铜一种化学性质是能与水反应。
故答案为:
蓝色晶体变为白色粉末状;水雾;白色固体变蓝色;能与水反应。
【新考法】过关检测
1.(2025 徐州一模)下列某变化与其他有本质区别的是(  )
A.SO2形成酸雨 B.赤铁矿炼成铁
C.冰雪消融 D.葡萄糖氧化
【答案】C
【解答】解:A、SO2形成酸雨,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酸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赤铁矿炼成铁,有新物质生成铁,属于化学变化;
C、冰雪消融,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葡萄糖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是物理变化,与其它选项不同,
故选:C。
2.(2024 鹿城区校级二模)我国对半导体原材料金属镓实施出口管制。下列有关金属镓性质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熔点29.8℃ B.固体呈蓝灰色
C.金属活动性比铝弱 D.会热缩冷胀
【答案】C
【解答】解:A.熔点29.8℃,熔点是物质的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故A错误;
B.固体呈蓝灰色,这是描述物质的颜色,属于物理性质,故B错误;
C.金属活动性比铝弱,金属活动性属于化学性质,它反映了金属在化学反应中的活泼程度,故C正确;
D.会热缩冷胀,这是物质的热胀冷缩性质,属于物理性质,故D错误;
故选:C。
3.(2023秋 鼓楼区校级月考)常用的“灭火弹”里装有液态四氯化碳,使用时,液态四氯化碳迅速转化为气态并覆盖在火焰上、据此推测,四氯化碳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  )
A.气态时密度比空气大 B.沸点较低,容易汽化
C.不助燃,不可燃 D.常温下为液体
【答案】C
【解答】解:A、气态时密度比空气大,密度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可以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A选项错误;
B、沸点较低,容易气化,沸点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可以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B选项错误;
C、不可燃、不助燃是点燃条件下化学性质较为稳定,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可以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C选项正确;
D、四氯化碳在常温下为液体,状态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可以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D选项错误;
故选:C。
4.(2024秋 金华校级月考)将相应序号填在下列横线上。
①常温下碳酸氢铵是一种固体
②加热碳酸氢铵生成氨气、二氧化碳和水
③氨气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④加热时产生的水蒸气在试管口凝结成水珠
以上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答案】①③;②。
【解答】解:①常温下碳酸氢铵是一种固体,该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②加热碳酸氢铵生成氨气、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③氨气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④加热时产生的水蒸气在试管口凝结成水珠,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以上属于物理性质的是①③,属于化学变化的是②。
故答案为:①③;②。
5. [核心素养·实验探究]化学课本上有这样一段描述:“化学变化不但生成其他物质,而且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小宇同学思考后认为,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并开展了有关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吗?
【作出猜想】猜想一:都是化学变化;
猜想二: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
【验证过程】(1)将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燃烧的火焰上,观察到的现象:a.烧杯内壁上出现水珠;b.手摸烧杯有 的感觉;c.蜡烛火焰逐渐变小至熄灭。
分析:蜡烛燃烧生成的新物质有 (填名称),蜡烛燃烧为 化学变化。
(2)观察白炽灯(灯泡内为钨丝)。
通电前 通电中 通电后
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发出白光,手摸灯泡感觉 ; 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分析:通电前后,灯丝本身没有发生变化,钨丝通电发光、放热,属于 。
【得出结论】猜想 (填“一”或“二”)正确。
【答案】(1)发烫;
分析:二氧化碳、水;化学;
(2)发烫;物理;
【得出结论】二。
【解答】解:(1)将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燃烧的火焰上,手摸烧杯有发烫的感觉;
分析:蜡烛含有碳、氢元素,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在烧杯内壁上有水珠出现,所以蜡烛燃烧属于化学变化;
(2)根据题意,白炽灯发光、放热,手摸灯泡感觉发烫,没有新物质生成,故属于物理变化;
【得出结论】发光、放热现象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猜想二正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3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新教材】考点精练
考点一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1. [新考向·科学素养]杭州第十八届钱塘灯会于2025年2月举行。下列关于花灯的制作和使用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搭骨架 B.裱灯面
C.绘图案 D.点蜡烛
2.绍兴老酒历史悠久,下列酿酒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糖化”: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
B.“发酵”:将葡萄糖转化为酒精
C.“蒸馏”:根据沸点不同分离得到白酒
D.“窖藏”:封存白酒产生具有醇厚香味的物质
考点二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3.[新考向·科学素养]四川省三星堆遗址出土了大量精美青铜器,青铜是金属冶铸史上最早出现的合金,与纯锥相比,其硬度高、熔点低、密度小、耐磨、耐腐蚀。其中属于青铜的化学性质的是(  )
A.硬度高 B.熔点低 C.密度小 D.耐腐蚀
考点三 温度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4.硫酸铜晶体俗称胆矾,化学名称为五水合硫酸铜,化学式为CuSO4 5H2O。加热硫酸铜晶体发生变化的证据是能观察到 ,同时试管壁上 ,冷却后往固体中加几滴水后可以观察到 ,由此推测出硫酸铜一种化学性质是 。
【新考法】过关检测
1.下列某变化与其他有本质区别的是(  )
A.SO2形成酸雨 B.赤铁矿炼成铁
C.冰雪消融 D.葡萄糖氧化
2.我国对半导体原材料金属镓实施出口管制。下列有关金属镓性质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熔点29.8℃ B.固体呈蓝灰色
C.金属活动性比铝弱 D.会热缩冷胀
3.常用的“灭火弹”里装有液态四氯化碳,使用时,液态四氯化碳迅速转化为气态并覆盖在火焰上、据此推测,四氯化碳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  )
A.气态时密度比空气大 B.沸点较低,容易汽化
C.不助燃,不可燃 D.常温下为液体
4.将相应序号填在下列横线上。
①常温下碳酸氢铵是一种固体
②加热碳酸氢铵生成氨气、二氧化碳和水
③氨气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④加热时产生的水蒸气在试管口凝结成水珠
以上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5. [核心素养·实验探究]化学课本上有这样一段描述:“化学变化不但生成其他物质,而且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小宇同学思考后认为,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并开展了有关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吗?
【作出猜想】猜想一:都是化学变化;
猜想二: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
【验证过程】(1)将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燃烧的火焰上,观察到的现象:a.烧杯内壁上出现水珠;b.手摸烧杯有 的感觉;c.蜡烛火焰逐渐变小至熄灭。
分析:蜡烛燃烧生成的新物质有 (填名称),蜡烛燃烧为 化学变化。
(2)观察白炽灯(灯泡内为钨丝)。
通电前 通电中 通电后
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发出白光,手摸灯泡感觉 ; 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分析:通电前后,灯丝本身没有发生变化,钨丝通电发光、放热,属于 。
【得出结论】猜想 (填“一”或“二”)正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