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杭州市杭州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1.(2024八上·杭州期中)西溪湿地约70%的面积为河港、池塘、湖漾、沼泽等水域,湿地内生态资源丰富,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从全市范围来看,该湿地的水循环比较活跃B.湿地内大量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参与水循环C.湿地的水时其中生物生存所必须的最基本物质之一D.湿地内利用最多的水资源是陆地咸水2.(2024八上·杭州期中)有一款沙漠取水装置如图所示,其顶部装有涡轮,底部插入地底两米左右。有风时,涡轮旋转使内部气体流速变大,地表上方外部的热空气导入管内,形成的小水珠沿管壁流入储水器,最后连接水泵或吸管将水取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表和地下温差越小,获得水越快B.无风的时候有利于储水器里水的获得C.用此装置从空气中获得水的过程是化学变化过程D.旋转时涡轮内部气压小于外界,利于外界空气的进入3.(2024八上·杭州期中)2024年4月25日,航天员叶光富、李聪、李广苏搭乘神州十八号前往天宫一号空间站,期间会高速穿过大气层。以下关于地球大气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工作在太空中的人造卫星表面温度总是特别低,一般都在零下几十摄氏度B.雷电风雨等主要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C.大气层分层的主要依据是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D.飞船离开地球时依次经过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4.(2024八上·杭州期中)2023年5月28日,中国国产大飞机C919首个商业航班飞行圆满完成。某飞机机翼横截面的大致形状如图所示。下列现象中涉及的原理与机翼获得升力的原理相同的是( )A. 对着漏斗嘴向下吹气,乒乓球不掉下来B. 用吸管吸牛奶,牛奶盒发生形变C. 加热空气后,热气球不断上升D. 覆杯实验中松手后,硬纸片不会掉下5.(2024八上·杭州期中)如图是小金模拟测大气压值的托里拆利实验装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金将该装置从杭州中学带到附近山顶,则玻璃管中水银柱的液面上升B.若换用更粗的玻璃管,管中水银柱的液面会下降C.若玻璃管内水银柱上方混入少量空气,玻璃管中水银柱的液面会上升D.小金发现向上提玻璃管(管口不离开水银槽中的水银面),水银柱高度不变6.(2024八上·杭州期中)2024年9月24日,西湖边的第一只冬候鸟——鸬鹚到了!摄影爱好者就拍下了它的靓影:鸬的到来,也预示着高温天气的结束,西湖也将迎来最美的季节。导致我国北方和南方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海陆分布 B.地形 C.纬度位置 D.季风7.(2024八上·杭州期中)小明在洗碗时发现,同一只碗既可以漂浮在水面上,也可以沉入水底(如图所示)。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碗漂浮时所受的浮力大于它所受的重力B.碗漂浮时所受的浮力小于它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C.碗沉底时所受的浮力小于漂浮时所受的浮力D.碗沉底时排开水的体积等于它漂浮时排开水的体积8.(2024八上·杭州期中)杭州中学校园使用“直饮水”,直饮水机内水处理的过程如图所示,步骤①对应的作用是( )A.吸附杂质 B.过滤 C.杀菌消毒 D.蒸馏9.(2024八上·杭州期中)2023年12月底,杭州遭遇了严重的雾霾,早晚通勤期间尤为严重,能见度不足一公里。“霾”是指空气中因悬浮大量的烟、尘等微粒而形成的浑浊现象。如果把清洁的空气看做是一种气态的溶液,那么“霾”可视为( )A.溶液 B.纯净物 C.悬浊液 D.乳浊液10.(2024八上·杭州期中)20℃时,向盛有72g水的烧杯中加入固体,充分溶解(如甲所示),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不考虑水分蒸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是饱和溶液,乙是不饱和溶液B.丙和丁都是不饱和溶液C.丁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8%D.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11.(2024八上·杭州期中)某温度,100克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含有26.5克氯化钠。若在该温度下向此溶液中加入3克氯化钠和7克水,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 B.30%C. D.26.5%12.(2024八上·杭州期中)如图所示,容器内装水,一个小球连接在弹簧的一端,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容器的底部(弹簧处于伸长状态)。设想当地球的引力减为一半时,则图中的小球将( )A.球受到的重力减小,浮力不变,小球向上运动B.球受到的重力减小,浮力不变,小球向下运动C.球受到的重力减小,浮力减小,小球向上运动D.球受到的重力减小,浮力减小,小球向下运动13.(2024八上·杭州期中)两个容器中分别盛有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把体积相同的A、B两个实心小球放入甲液体中,两球沉底;放入乙液体中,两球静止时的情况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小球A的质量小于小球B的质量B.甲液体的密度小于乙液体的密度C.小球B在甲液体受到的浮力小于在乙液体受到的浮力D.小球A在甲液体中排开液体的质量大于在乙液体中排开液体的质量14.(2024八上·杭州期中)20oC时,将等质量a、b两种固体,分别加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升温到50oC时,现象如图乙,a、b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甲a、b溶液中的溶质质量相等B.图乙a、b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C.图丙N表示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D.30oC时a、b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15.(2024八上·杭州期中)诗歌和谚语往往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下列对诗歌和谚语的解读正确的是( )A.“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描述的是气候特征B.“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形象地反映了山地气候、植被的垂直变化C.“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反映了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年较差小的特点D.“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风”指影响我国的冬季风16.(2024八上·杭州期中)根据“水循环示意图”填空:(1)2023年8月24日,日本正式将福岛核污水排入大海,被污染的海水会通过水循环的 (填字母,下同)环节进入大气,有可能通过 环节到全球上空,进而通过 环节污染全世界陆地。(2)浙江省是饮用水较为缺乏的地区之一,我们要珍惜保护水资源,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将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 B.植树造林,涵养水源 C.随手关闭水龙头 D.用洗漱过的水冲马桶17.(2024八上·杭州期中)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请根据图1和图2回答问题。(1)图1是电解水的实验,B应为电源的 (选填“正”或“负”)极。(2)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为 。18.(2024八上·杭州期中)小金自制了把如图所示的简易的气压计从山顶带到山脚的水平地面上,玻璃管内水柱的高度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当用一根细管对着玻璃管口上方水平吹气时,玻璃管内水柱的高度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9.(2024八上·杭州期中)水下滑翔机是一种新型的水下机器人(图甲),总重为515N,图乙是其部分结构示意图。该滑翔机通过液压泵将油在内、外油囊间来回转移,从而达到上浮和下潜的目的。(1)该滑翔机的工作原理是改变 (填“浮力”或“自身重力”)大小以达到上浮和下潜;(2)当外油囊中无油时,滑翔机排开水的体积为,已知海水密度随深度变化情况如图丙所示。当外油囊中油的体积为时,该滑翔机刚好处于600m的深度。通过计算可知,此时该滑翔机处于 (填“下沉”“悬浮”或“上浮”)状态。(忽略海水压强对油和滑翔机外壳体积的影响)20.(2024八上·杭州期中)读南半球某地区天气图,回答问题:(1)影响甲地的天气系统称为 (填“低压”或“高压”)。(2)丙地的风向为 风。21.(2024八上·杭州期中)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如图所示,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在其左侧得到淡水 。其原理是海水中的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而其他各种离子不能透过。请回答:(1)采用膜分离技术淡化海水的原理,与化学实验中常见的 操作相似。(2)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后,海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会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22.(2024八上·杭州期中)如图所示的是医院为病人输液时用的吊瓶,瓶中插入两条管子,A管是输液管、B管是空气管。在输液的过程中,如果发现病人的血液沿输液管回流,可将吊瓶适当地升高,血液就会随着药液重新流入患者的血管而不再回流。这是因为当吊瓶升高后, (选填“增大”或“减小”)了流入患者血管药液的压强,阻止了血液的流出,B管的目的是利用 的作用使药液能顺利流出。23.(2024八上·杭州期中)某实验小组利用弹簧测力计、小石块、溢水杯等器材,按照如图所示的步骤,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1)先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空桶和石块的重力。把石块浸没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石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为 N;(2)为了得到更普遍的结论,下列继续进行的操作中不合理的是_______;A.用原来的方案和器材多次测量取平均值B.用原来的方案将水换成酒精进行实验C.用原来的方案将石块换成体积与其不同的铁块进行实验(3)另一实验小组在步骤C的操作中,只将石块的一部分浸在水中,其他步骤操作正确,则 (选填“能”或“不能”)得到与(2)相同的结论。24.(2024八上·杭州期中)小金同学暑期去宁波象山游玩,来到了花岙岛的盐场。据说这里是浙江省最后一块传统盐场,这里的晒盐技术已传承1300多年。爱探索的小金同学从盐场带回粗盐样品,进行粗盐提纯实验,如下图。(1)图甲中的操作①②③分别对应图乙中的 (填图中字母);(2)图乙a中,待到蒸发皿中_______时,撤去酒精灯。A.水分全部蒸发 B.溶液开始沸腾C.出现多量固体 D.出现大量固体(3)下列哪些操作会使最终精盐的产量偏低的有_______。A.溶解粗盐时,加入的水量不足B.过滤时滤纸破损,混合液流入滤液中C.滤渣没有用蒸馏水冲洗D.蒸发后,所得的精盐很潮湿(4)假设图甲中的数据均通过正确合理的步骤得出,小金认为这12g白色固体并不全是氯化钠,请帮他说明理由。 。25.(2024八上·杭州期中)小金学习了浮力知识后,想利用弹簧测力计和铁块制作一个测定液体密度的仪器,如图所示。(铁的密度为)(1)首先,他称得此铁块的重力;然后,将金属块浸没在待测液体中,设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则待测液体的密度表达式为 (用题目中的符号表示)。小金依据此规律,在测力计右侧标注出了液体的密度值,做成了一支密度计;(2)水银的密度是,利用该密度计 (选填“能”或“不能”)测出水银的密度,请说明理由: 。26.(2024八上·杭州期中)某学习小组开展了“制作蔗糖”的项目化学习,步骤分成甘蔗切段→压汁→熬制→结晶等。小明在制作过程中取了少量熬制中的蔗糖不饱和溶液来做测试,过程如下:(1)“快速晾干筷子,析出少量晶体”是通过 的方法结晶的。(2)小明用得到的蔗糖想制作一个棒棒糖,小明将蔗糖加入热水中,用筷子稍作搅拌,观察到杯底还留有蔗糖固体,接着就进行过滤等后续操作,等待几天后却没有制得棒棒糖,杯中也没有晶体析出。请分析棒棒糖制作失败的原因 。(3)小明总结了失败的原因后,进行了更改如图所示,为了加快制作棒棒糖的速度,让烧杯中的蔗糖快速析出,他是如何操作: 。①试管内加入适量水 ②烧杯内加入适量氢氧化钠固体③烧杯内加入适量食盐 ④烧杯内加入适量硝酸铵固体27.(2024八上·杭州期中)小金在学完浮力后认识了密度计,将其放入液体中,当它竖立静止时,与液面相交的读数即为待测液体的密度。(1)如图甲、乙所示,让同一支密度计分别静止在水和酒精中,放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选填“>”、“=”或“<”)放在酒精中受到的浮力;(2)小金将一根玻璃管的下端缠绕了适量铁丝,初步做成了一支密度计(如图丙所示);为了给密度计标上刻度,他进行了如下实验;a.将其放入水中,竖立静止后,做好标记为A,在密度计上与水面相平处标上水的密度值;b.将其放入植物油中,用同样的方法在密度计上标上植物油的密度值;①如图丙所示,小金制作的密度计,刻度0.9应该在 (选填“p”或“q”)点;②使用过程中小金发现细铁丝很容易滑落,于是他改变这段细铁丝的形状,并把铁丝置于玻璃管内,再次测量同一杯水(如图丁所示),杯中液面将 (选填“上升”、“下降”或“仍在A处”);③为了使测量结果更准确,如何使简易密度计上两条刻度线(如0.9、1.0)之间的距离大一些?写出一种方法 。28.(2024八上·杭州期中)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往往隐含着科学道理,学习科学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生活发现】自行车在烈日下暴晒,车胎容易发生爆炸。压缩一段封闭在注射器内的空气,发现越压缩越费劲。【提出问题】一定质量的气体产生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建立假设】小金根据上述“生活发现”,提出了以下猜想。假设一:一定质量的气体产生的压强可能与气体的温度有关;假设二:一定质量的气体产生的压强可能与气体的 ;【实验验证】为验证假设一,按如下步骤进行:①取一根长约为1米一端封闭的细玻璃管,在室温下用水银封闭一端空气柱,将玻璃管竖直固定,并在玻璃管上标出水银下表面的位置,如图所示;②将空气柱浸入的水中,待水银柱不再上升后,往玻璃管内注入水银,直到水银柱下表面到达标记处为止;③将空气柱浸入的水中,重复实验。【现象描述】空气柱的温度越高,上方的水银柱也越长。【得出结论】一定质量的气体产生的压强可能与气体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压强 (选填“越大”或“越小”);步骤②中,往玻璃管内注入水银直到水银柱下表面到达标记处为止,这样做的目的是 。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具普遍性,应 。29.(2024八上·杭州期中)下表是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与其质量分数对照表。回答下列问题:质量分数(%) 10 20 30 40 50密度 1.11 1.22 1.33 1.43 1.53(1)时,随着溶质质量分数增大、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逐渐 。(2)配制时,100克10%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氢氧化钠固体多少克?若将100克10%的氢氧化钠溶液稀释成5%,需要往溶液中加多少水?(3)时,122g氢氧化钠最多可以配置多少毫升20%的氢氧化钠溶液?30.(2024八上·杭州期中)每逢橘子丰收时节,我区永宁江两岸有放橘灯的习俗,这一习俗已经流传一千多年。橘灯制作时将橘子的上端剥开一小部分,取出橘肉,在橘壳中放入蜡烛,点上火。随后,再将橘灯放入江中,任它们随风漂浮,庆祝蜜橘丰收。小黄同学用一个质量为50克的橘壳制作橘灯:(1)橘壳漂浮时,受到的浮力是多少?(2)放入一个重为0.08牛的蜡烛后,排开水的体积增加了多少?31.(2024八上·杭州期中)下表是氯化钠、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温度/℃ 1 20 30 40 50 60溶解度/g 氯化钠 36.0 36.3 36.4 37.0 37.3硝酸钾 31.6 45.8 63.9 85.5 110(1)从上表可知,两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的是 。(2)要从含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溶液中分离出硝酸钾,应采用的方法是 。(3)60℃时,向100g水中加入100g硝酸钾,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32.(2024八上·杭州期中)(负压式救护车利用技术手段,使车内的气压低于车外气压,防止车内气体向外扩散,大大减少了交叉感染的概率。(1)下列现象中有可能处于“负压”状态的是_______;A.正在做饭的高压锅内 B.高空中飞行的飞机机舱内C.充满气体的氧气罐内 D.正在吸取药水的注射器内(2)救护车通常设计为流线型,当救护车高速行驶时,救护车对路面的压力会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汽车受到的重力;(3)碘酒溶液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AB、C三位同学分别画出了碘酒溶液中碘分子分布的示意图,其中酒精分子没有画出。根据溶液的特征, (选填“A”“B”或“C”)的示意图更符合事实。33.(2024八上·杭州期中)如图为一高压锅的示意图,锅盖上有一个空心柱为排气孔,空心柱上戴着一个帽子为限压阀,当高压锅内气体的压强超过安全值时,锅内气体就会冲开限压阀,气体跑出一部分,使锅内气压减小。现有一个锅盖直径为24cm,排气孔横截面积为,限压阀质量为96克的高压锅,要用它来煮饭,若当时的大气压为。(1)用高压锅煮饭,可以增大锅内气体的压强,使水的沸点 (填“升高”或“降低”),从面使饭菜熟得更快;(2)在保证安全的条件下,为了提高锅内蒸煮时的温度,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填序号);A.适当减小锅的容积 B.适当增大排气孔的直径C.适当增加限压阀的质量 D.适当加大火力蒸煮(3)通过计算并对照表格说明,利用这种高压锅烧水时,锅内最高温度大约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0.98 1.01 1.13 1.29 1.40 1.69 1.80 2.00t/℃ 99 100 103 107 111 115 117 12034.(2024八上·杭州期中)如图1是小宋研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物体下表面离水面的距离的关系实验装置,用弹簧测力计提着物体,使其缓慢浸入水中(水未溢出),得到与的关系图象如图2中实线所示。()请计算:(1)完全浸没时,受到水的浮力为多少 (2)物体的体积为多少 (3)小宋换用另一种未知液体重复上述实验并绘制出图2中虚线所示图象,则该液体密度为多少 35.(2024八上·杭州期中)苯酚是一种奇怪的有机物,它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以下难溶于水,但在时可以与水无限混合溶解。纯净的苯酚是无色固体,但从饱和溶液中只能析出透明液体.将50克苯酚投入的的10克水中,并保持水温为,此时混合物为 (填“溶液”“悬浊液”或“乳浊液”,下同),加热煮沸时,混合物为 ,沸腾后再冷却到常温,混合物为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水循环【解析】【分析】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是一个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坐落于浙江省杭州市区西部,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其规划总面积11.5平方千米,湿地内河流总长100多千米,约70%的面积为河港、池塘、湖漾、沼泽等水域,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幽雅,文化积淀深厚,分为东部湿地生态保护培育区、中部湿地生态旅游休闲区和西部湿地生态景观封育区。【解答】A、西溪湿地约70%的面积为河港、池塘、湖漾、沼泽等水域,该湿地水循环比较活跃,故A正确。B、湿地内大量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参与水循环,故B正确。C、湿地的水时其中生物生存所必须的最基本物质之一,故C正确。D、湿地内利用最多的水资源是陆地淡水,故D错误。故答案为:D。2.【答案】D【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析】【分析】A、根据地表和地下温差越小,获得水越快进行分析;B、根据风对储水器里水的获得的影响进行分析;C、根据物理变化的特点进行分析;D、根据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A、地表和地下温差越小,获得水越慢,故A错误;B、根据题意知道,有风时,涡轮旋转使内部气体流速变大,所以,无风的时候不利于储水器里水的获得,故B错误;C、用此装置从空气中获得水的过程是物理变化过程,故C错误;D、根据题意知道,涡轮旋转使内部气体流速变大,则压强变小,所以,旋转时涡轮内部气压小于外界,利于外界空气的进入,故 D正确。故答案为:D。3.【答案】A【知识点】大气的分层【解析】【分析】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平流层:自对流层顶到50-55千米;下层随高度变化很小,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大气稳定,利于高空飞行。高层大气:自平流层顶以上到大气上界2000-3000千米;80-500千米高空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通信;有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卫星的运行。【解答】A、人造卫星的表面在太阳照射的情况下,可达150摄氏度以上,A选项错误。B、风、雷、雨、电等强对流活动都发生在对流层,B选项正确。C、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是大气层分层的主要依据,C选项正确。D、飞船离开地球时依次经过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D 选项正确。故答案为:A。4.【答案】A【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大气压强的存在【解析】【分析】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体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分析各选项应用的物理理论,作出判断。【解答】飞机的机翼能获得向上的升力,是应用了流速越大流体的压强越小的原理;A、当沿漏斗管口用力吹气时,乒乓球上面的空气流速加快,压强变小,而球下方的压强仍是大气压,大于球上方的压强,故乒乓球不会掉下去,故A符合题意;B、吸牛奶的过程中不仅吸了牛奶同时吸出了空气,故牛奶盒外部的空气对牛奶盒有一个向里的力,使牛奶盒变形,证明大气压的存在,故B不符合题意;C、热气球升空利用的是空气浮力和物体的浮沉条件,故C不符合题意;D、纸片托水的“覆杯实验”,纸片托水正是因为大气压托起了纸片,能证明大气压的存在,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5.【答案】D【知识点】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大气压的综合应用【解析】【分析】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在托里拆利实验中,大气压所能支持的水银柱的高度是指玻璃管内水银面到水银槽中水银面的垂直高度。当托里拆利实验中混入空气时, 水银柱的高度会减小,即测量结果偏小。 如果玻璃管中混入了少量的空气, 这些空气会对管内水银柱产生一个向下的压强, 从而导致管内水银柱的高度减小,这是因为空气的压强与水银柱的压强相加等于外界大气压。托里拆利实验原理是p大气=ρ水银gh。【解答】A、由于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所以将该装置从育才中学带到缙云山上,则玻璃管中水银柱的液面将下降,故A错误;B、液体压强与容器的横截面积无关,所以换用更粗的玻璃管,管中水银柱的液面不变,故B错误;C、若玻璃管内水银柱上方混入少量空气,空气会产生压强,所以大气压支持的水银柱高度会降低,玻璃管中水银柱的液面会下降,故C错误;D、外界大气压不变,支持的水银柱高度就不变,所以向上提玻璃管(管口不离开水银槽中的水银面),水银柱高度不变,故D正确。故答案为:D。6.【答案】C【知识点】影响气候的因素【解析】【分析】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洋流因素及人类活动等。【解答】我国南方地区纬度低、冬季正午太阳高度较大,气候较温差,北方地区纬度较高、离冬季风又近,气候寒冷,两地区气温差异的影响因素是纬度位置,C正确;海陆分布、地形、季风不是主要因素,ABD错误;故答案为:C。7.【答案】C【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物体漂浮时,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判断出碗漂浮时所受的浮力与它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的关系;(3)下沉时,物体所受的浮力小于自身的重力,物体漂浮时,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根据重力的关系判断出漂浮和沉底时浮力放入关系,根据F浮=ρ水gV排判断出碗沉底时排开水的体积与它漂浮时排开水的体积的关系。【解答】A、当碗漂浮时,碗静止在水面上处于平衡状态,所受的浮力和重力二力平衡,所以浮力等于碗的重力,故A错误;B、当碗漂浮时,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的大小,故B错误;CD、当碗沉底后,浮力小于自身重力,漂浮时浮力等于自身重力,所以沉底时所受的浮力小于漂浮时受到的浮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碗沉底时排开水的体积小于它漂浮时排开水的体积,故C正确,D错误。故答案为:C。8.【答案】A【知识点】净化水的常用方法【解析】【分析】根据净化水的方法与原理来分析。【解答】步骤①中的炭罐中含有活性炭,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具有异味的物质,即能够吸附杂质。故答案为:A。9.【答案】C【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解析】【分析】根据悬浊液、乳浊液、溶液的含义进行解答,不溶性的固体小颗粒悬浮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是悬浊液;不溶性的液体小滴悬浮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是乳浊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解答】霾是指空气中因悬浮大量的烟、尘等微粒而形成的浑浊现象。如果把清洁的空气看做是一种气态的溶液,尘土颗粒属于固体,分散到气态的空气中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悬浊液。故答案为:C。10.【答案】C【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根据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判断即可。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解答】20℃时,向盛有72g水的烧杯中加入18g固体M,充分溶解,甲中还有固体,所以甲是饱和溶液,升温后固体溶解,乙可能是不饱和溶液,再升温后丙没有固体,所以丙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加入10g固体,固体全部溶解,所以丁可能是不饱和溶液。A、甲是饱和溶液,乙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错误;B、丙是不饱和溶液,丁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错误;C、丁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100%=28%,故正确;D、M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错误。故答案为:C。11.【答案】D【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根据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来分析。【解答】某温度,100克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含有26.5克氯化钠,其中水的质量=100g 26.5g=73.5g,溶液中氯化钠与水的质量比=26.5g:73.5g=53:147,3克氯化钠和7克水的质量比=3g:7g=63:147>53:147,所以3g氯化钠不能完全溶解在7g水中,所以在该温度下向此溶液中加入3克氯化钠和7克水,则所得溶液仍为饱和溶液,其中溶质质量分数=×100%=26.5%。故答案为:D。12.【答案】D【知识点】重力的大小;阿基米德原理【解析】【分析】先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弹力等于浮力与重力之差的变化分析弹簧的状态,然后可知小球的运动状态。【解答】小球受到重力、弹力以及浮力作用,而弹力大小等于重力与浮力的差;当地球引力减为一半时,g将变为原来的一半,而,因此浮力也减为原来的一半,即重力与浮力之差变为原来的一半,因此弹簧被伸长的长度变为原来的一半,则小球向下运动,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13.【答案】D【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根据,可判断出两个小球所受浮力的大小关系;(2)根据两个小球的浮沉情况及物体的浮沉条件,可判断出物体密度和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物体漂浮,则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物体下沉,则物体密度大于液体密度。(3)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结合阿基米德原理分析D选项。【解答】A、乙液体中,A漂浮,A的密度小于乙液体的密度,B下沉,B的密度大于乙液体的密度,两个小球的体积相同,根据m=ρV知道,A的质量小于B的质量,故A正确;B、A、B在甲液体中均下沉,则甲液体的密度均小于两个小球的密度,由A知道,乙液体的密度大于A的密度,所以甲液体的密度小于乙液体的密度,故B正确;C、由A知道,甲液体的密度小于乙液体的密度,B在两种液体中都浸没,由知道,小球B在甲液体受到的浮力小于在乙液体受到的浮力,故C正确;D、由图知道,在甲液体中,小球下沉,则在乙液体中所以由知道,小球A在甲液体中排开液体的质量小于在乙液体中排开液体的质量,故D错误。故答案为:D。14.【答案】B【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解析】【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判断温度改变后,溶液中各种成分的变化程度,据此分析。【解答】A.20℃时,将等质量的a、b两种固体,分别加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a中有剩余固体,b中无剩余固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a应小于b,故A错误;B.图乙中的b不是饱和溶液,在50℃时,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所以a肯定也不是饱和溶液,故B正确;C.根据图甲中信息可以知道20℃时a的溶解度小于b的溶解度,而图3中在20℃时,N曲线的溶解度大于M曲线的溶解度,故M表示的是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故C错误;D.根据图丙可知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因此30℃时,a、b的溶解度都比20℃时大,且30℃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当a中的物质完全溶解时,溶质的质量分数就会相等,故D错误。故答案为:B。15.【答案】B【知识点】影响气候的因素【解析】【分析】天气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段内的具体状况;气候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影响气候的因素有纬度因素、地形因素和海陆因素等。【解答】A、“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表示短时间的天气状况,描述的是天气特征,故A错误。B、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气候出现垂直地带性规律,导致植被分布出现垂直变化。这也是形成一些高山“一山有四季”、山顶积雪终年不化的主要原因,故B正确。C、“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反映了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日较差大的特点,故C错误。D、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市西。从地理学的角度来看,富含水汽的夏季风到达河西走廊后已属强弩之末,难以再向西北前行,故D错误。故答案为:B。16.【答案】(1)B;C;A(2)A【知识点】水循环;水资源的保护【解析】【分析】(1)海陆间水循环的环节有蒸发和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2)水资源的珍惜包括开源、节流和降需。【解答】(1)海陆间水循环的环节有蒸发和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2023年8月24日,日本正式将福岛核污水排入大海,被污染的海水会通过水循环的蒸发B环节进入大气,有可能通过水汽输送C环节到全球上空,进而通过降水降水A环节污染全世界陆地。(2)将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导致河流水污染,A观点错误,符合题意。植树造林,涵养水源有利于增加水资源,B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随手关闭水龙头有利于节约用水,C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用洗漱过的水冲马桶有利于节约用水,D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1)海陆间水循环的环节有蒸发和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2023年8月24日,日本正式将福岛核污水排入大海,被污染的海水会通过水循环的蒸发B环节进入大气,有可能通过水汽输送C环节到全球上空,进而通过降水降水A环节污染全世界陆地。(2)将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导致河流水污染,A观点错误,符合题意。植树造林,涵养水源有利于增加水资源,B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随手关闭水龙头有利于节约用水,C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用洗漱过的水冲马桶有利于节约用水,D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17.【答案】(1)正(2)【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解析】【分析】(1)电解水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多,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1:2,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解答】(1)导线A端连接的试管中气体的体积较小,是氧气,则连接的是电源的正极;(2)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1)导线A端连接的试管中气体的体积较小,是氧气,则连接的是电源的正极;(2)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18.【答案】变小;变大【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解析】【分析】(1)大气压随海拔的升高而减小,根据海拔高度变化判断玻璃管内水柱的高度变化;(2)气体和液体都属于流体,在流体中,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解答】气压与海拔高度有关系,高度越高,气压越低,气压计从山顶带到山脚的水平地面上,由于外界气压变大,则玻璃管内水柱的高度会下降。当用一根细管对着玻璃管口上方水平吹气时,玻璃管上方空气流速变快,压强变小,瓶内的气压大于管口的气压,因此液柱的高度会变大。19.【答案】(1)浮力(2)悬浮【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阅读材料,结合图乙进行解答;(2)求出滑翔机的体积,结合图丙得出海水的密度,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出滑翔机受到的浮力,再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判断此时该滑翔机所处的状态;【解答】(1)由材料知道,该滑翔机通过液压泵将油在内、外油囊间来回转移,使得排开液体的体积改变,则该滑翔机的工作原理是改变浮力大小以达到上浮和下潜。(2)由图丙知道,当该滑翔机刚好处600米的深度时,ρ海水=1030kg/m3,水下滑翔机此时的体积为V=0.0495m3+0.0005m3=0.05m3水下滑翔机受到的浮力为等于自身重力515N,所以,此时该滑翔机所处的状态是悬浮。(1)由材料知道,该滑翔机通过液压泵将油在内、外油囊间来回转移,使得排开液体的体积改变,则该滑翔机的工作原理是改变浮力大小以达到上浮和下潜。(2)由图丙知道,当该滑翔机刚好处600米的深度时,ρ海水=1030kg/m3,水下滑翔机此时的体积为V=0.0495m3+0.0005m3=0.05m3水下滑翔机受到的浮力为等于自身重力515N,所以,此时该滑翔机所处的状态是悬浮。20.【答案】(1)高压(2)东北【知识点】风;天气预报与天气图【解析】【分析】(1)等压线数值内大外小为高压,等压线数值内小外大为低压。(2)等压线数值内大外小为高压,从气流来说是反气旋;反气旋的气流为北顺南逆辐散,中心气流下沉,气温升高,天气晴朗。等压线数值内小外大为低压,从气流来说是气旋;气旋的气流为北逆南顺辐合,中心气流上升,容易成云致雨。近地面风向的判定方法:①先在最靠近的等压线上画水平气压梯度力,该力垂直于等压线,并从高压指向低压;②考虑该地在南半球还是北半球,南半球风向画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左侧;北半球风向就画在风向右侧;③加上摩擦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为30°-45°之间,风的来向就是风向。【解答】(1)读压线图可知,甲地气压值高于四周,故为高压中心。(2)风向为风吹来的方向,根据“一般定向法”可知丙地的风向为东北风。(1)读压线图可知,甲地气压值高于四周,故为高压中心。(2)风向为风吹来的方向,根据“一般定向法”可知丙地的风向为东北风。21.【答案】过滤;增大【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解析】【分析】根据题意,膜分离技术的原理: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海水中的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而其他各种离子不能透过,据此分析加压后右侧海水中溶质、溶剂、溶液的改变;【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淡水膜相当于滤纸,海水相当于溶液,则采用膜分离技术淡化海水的原理,与化学实验中常见的过滤操作相似;(2)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后,海水中的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而其他各种离子不能透过,即溶质不能通过淡化膜,加压后的右侧海水中溶质不变,溶剂质量减少,海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增大。22.【答案】增大;大气压【知识点】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解析】【分析】(1)病人的血液沿输液管回流,是因为血压大于药液产生的压强,将吊瓶适当地升高,可以提高药液深度,增大药液对血管处的压强,据此分析;(2)随着药液逐渐的流入血管,药瓶中的药液逐渐减少,液体压强也逐渐减小;B进气管就起到了作用,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空气进入瓶内,补充了液体压强的减少,使瓶内气压始终等于大气压。【解答】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在液体密度不变时,深度越深,压强越大。使吊瓶升高,可增大流入患者血管的药液深度,从而压强增大,阻止血液流出。当药瓶中的药液逐渐减少时,药液产生的压强逐渐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空气通过B管进入瓶内,保持瓶内压强与大气压相等,使药液能顺利流出。23.【答案】(1)1.4N(2)A(3)能【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解析】【分析】(1)由步骤C可知道石块浸没在水中受到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拉,由称重法F浮=G-F拉可求出石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2)本实验“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属于探究性实验,可多次测量寻找普遍规律;A、测量型实验可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B、C项操作可避免结论的偶然性,便于找出普遍规律;(3)可根据只将石块的一部分浸入水中是否仍满足F浮=G排,从而做出判断。【解答】(1)根据称重法,可得物体受到的浮力为(2)本实验是“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属于探究性实验,多次测量找普遍规律;A、测量型实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此实验为探究型,不能求平均值,故A不符合题意;B、用原来的方案将水换成酒精进行多次实验,找出普遍规律,故B符合题意;C、用原来的方案将石块换成体积与其不同的铁块进行实验,找出普遍规律,故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3)只将石块的一部分浸入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减小,排开水的重力减小,浮力减小,仍能得出相同的结论。(1)根据称重法,可得物体受到的浮力为(2)本实验是“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属于探究性实验,多次测量找普遍规律;A.测量型实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此实验为探究型,不能求平均值,故A不符合题意;B.用原来的方案将水换成酒精进行多次实验,找出普遍规律,故B符合题意;C.用原来的方案将石块换成体积与其不同的铁块进行实验,找出普遍规律,故C符合题意。故选A。(3)只将石块的一部分浸入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减小,排开水的重力减小,浮力减小,仍能得出相同的结论。24.【答案】(1)cba(2)C(3)A;C(4)合理 ,该流程中只能除去不可溶性杂质,12g白色固体中可能含有可溶性杂质【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根据粗盐提纯的实验步骤(溶解、过滤、蒸发),对应图乙中各操作的特点,确定图甲中操作①②③分别对应的图乙字母;(2)依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判断撤去酒精灯的合适时机。(3)从影响精盐产量的因素出发,分析每个操作对溶解的氯化钠质量、过滤效果、滤渣处理以及蒸发后精盐含水量的影响,进而判断对最终精盐产量的影响。(4)根据配制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操作流程(计算、称量、量取、溶解),确定小金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解答】(1)根据甲图可知,将15g含有泥沙的粗盐加水溶解得到含有泥沙的混合液,再进行过滤,最后对滤液进行蒸发结晶即可,那么对应图乙中的c、b、a;(2)图乙a中,待到蒸发皿中有大量晶体析出时,撤去酒精灯,防止固体溅出,故选C;(3)A、溶解粗盐时,加入的水量不足,会导致部分食盐不会溶解,从而导致得到的精盐偏少,符合题意;B、过滤时滤纸破损,混合液流入滤液中,会导致精盐的质量偏大,不符合题意;C、滤渣没有用蒸馏水冲洗,会导致部分食盐损失掉,会使最终精盐的产量偏低,符合题意;D、蒸发后,所得的精盐很潮湿,会导致得到精盐的质量偏大,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C。(4)根据流程图可知,混合物经溶解、过滤和蒸发只能除去不溶于水的杂质,不能除去可溶性的杂质,12g白色固体并不全是氯化钠理由是该流程中只能除去不可溶性杂质,12g白色固体中可能含有可溶性杂质。(1)根据甲图可知,将15g含有泥沙的粗盐加水溶解得到含有泥沙的混合液,再进行过滤,最后对滤液进行蒸发结晶即可,那么对应图乙中的c、b、a;(2)图乙a中,待到蒸发皿中有大量晶体析出时,撤去酒精灯,防止固体溅出,故选C;(3)A、溶解粗盐时,加入的水量不足,会导致部分食盐不会溶解,从而导致得到的精盐偏少,符合题意;B、过滤时滤纸破损,混合液流入滤液中,会导致精盐的质量偏大,不符合题意;C、滤渣没有用蒸馏水冲洗,会导致部分食盐损失掉,会使最终精盐的产量偏低,符合题意;D、蒸发后,所得的精盐很潮湿,会导致得到精盐的质量偏大,不符合题意。故选AC。(4)根据流程图可知,混合物经溶解、过滤和蒸发只能除去不溶于水的杂质,不能除去可溶性的杂质,12g白色固体并不全是氯化钠理由是该流程中只能除去不可溶性杂质,12g白色固体中可能含有可溶性杂质。25.【答案】(1)(2)不能;因为水银密度大于铁块,铁块无法浸没在水银中;或铁块会漂浮在水银中【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首先根据密度公式计算出物体的体积,即浸没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然后根据F浮=G-F计算出金属块浸没时受到的浮力,然后根据计算液体的密度;(2)将F=7.1N代入公式计算即可;(3)根据液体密度的表达式分析液体密度和测力计F的变化规律;(4)利用此方法的前提条件是:铁块必须浸没在液体中,即所测液体的密度必须小于铁块。【解答】(1)将金属块浸没在待测液体中,金属块受到的浮力为金属块的体积为则液体的密度为(2)由于水银的密度大于金属块的密度,因此金属块放入水银中会漂浮,由于无法测量进入液体中的体积,因此无法测量排开液体的体积,则液体的密度无法测量。(1)将金属块浸没在待测液体中,金属块受到的浮力为金属块的体积为则液体的密度为(2)[1][2]由于水银的密度大于金属块的密度,因此金属块放入水银中会漂浮,由于无法测量进入液体中的体积,因此无法测量排开液体的体积,则液体的密度无法测量。26.【答案】(1)蒸发溶剂(2)最初配制的蔗糖溶液不饱和(3)④【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解析】【分析】(1)根据分离混合物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不饱和溶液与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进行分析解答。(3)根据原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进行分析解答。(4)根据促进结晶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解答】(1)用筷子蘸取的是热的蔗糖饱和溶液,快速晾干筷子,析出少量晶体,是通过蒸发溶剂的方法结晶的;(2)几天后却没有制得擦棒糖,杯中也没有晶体析出,可能是因为最初配制的蔗糖溶液是不饱和溶液或最初配制的蔗糖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太低;(3)①试管内加入适量水,可能会变得不饱和,故错误;②烧杯内加入适量氢氧化钠固体,会使溶液的温度升高,不利于试管中的蔗糖快速析出,故错误;③烧杯内加入适量食盐,对试管中的溶液几乎没有影响,故错误;④烧杯内加入适量硝酸铵固体,会使溶液的温度降低,有利于试管中的蔗糖快速析出,故正确;故选④。(1)用筷子蘸取的是热的蔗糖饱和溶液,快速晾干筷子,析出少量晶体,是通过蒸发溶剂的方法结晶的;(2)几天后却没有制得擦棒糖,杯中也没有晶体析出,可能是因为最初配制的蔗糖溶液是不饱和溶液或最初配制的蔗糖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太低;(3)①试管内加入适量水,可能会变得不饱和,故错误;②烧杯内加入适量氢氧化钠固体,会使溶液的温度升高,不利于试管中的蔗糖快速析出,故错误;③烧杯内加入适量食盐,对试管中的溶液几乎没有影响,故错误;④烧杯内加入适量硝酸铵固体,会使溶液的温度降低,有利于试管中的蔗糖快速析出,故正确;故选④。27.【答案】(1)=(2)p;仍在A处;换更细吸管或换密度更大且质量更大配重或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细沙【知识点】液体密度的测量;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密度计漂浮,所受的浮力均重于密度计的重力,因而同一支密度计受到的浮力相等;把密度计放在水、酒精时都漂浮,利用物体的漂浮条件求受到水的浮力;再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求排开水的体积。然后与图比较即可判断;(2)①根据V=Sh得出深度h公式进行分析,在其它因素均不变的情况下,液体密度越小,密度计浸入的深度越大;②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所排开折液体的体积有关,与其它的因素无关。【解答】(1)当密度计置于水、酒精的容器中,密度计漂浮,所受的浮力均重于密度计的重力,因而同一支密度计分别静止在水和酒精中,密度计受到的浮力相等。(2)由图酒精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密度计受到的浮力相等,则,密度计放在酒精中,液面的位置在纯水密度值刻度线的上方,即刻度0.9应该在p点。小明改变这段细铁丝的形状再次浸没在水时,其排开水的体积不变,即所受的浮力不变,故杯中的液体将仍在A处。因为,所以使h变大,应减小S即可,具体做法是:用更细的吸管或换密度更大且质量更大配重或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细沙。(1)当密度计置于水、酒精的容器中,密度计漂浮,所受的浮力均重于密度计的重力,因而同一支密度计分别静止在水和酒精中,密度计受到的浮力相等。(2)[1]由图酒精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密度计受到的浮力相等,则,密度计放在酒精中,液面的位置在纯水密度值刻度线的上方,即刻度0.9应该在p点。[2]小明改变这段细铁丝的形状再次浸没在水时,其排开水的体积不变,即所受的浮力不变,故杯中的液体将仍在A处。[3]因为,所以使h变大,应减小S即可,具体做法是:用更细的吸管或换密度更大且质量更大配重或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细沙。28.【答案】体积或密度;越大;控制空气柱体积相同;改变温度多次实验/换用其他气体多次实验【知识点】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解析】【分析】(1)气体的压强和气体的温度、质量、体积有关,分析气体压强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应注意运用控制变量法;(2)一定质量气体产生压强的大小是由封闭空气柱上方水银柱的长度来显示的。【解答】据生活实际知道 ,气体的压强可能和气体的温度、质量、体积等有关系。所以,假设二:一定质量的气体产生的压强可能与气体的体积有关系。空气柱的温度越高,上方的水银柱也越长。故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越高,其压强越大。探究一定质量的气体产生压强的大小可能与气体的温度有关,应控制体积不变,故步骤②中往玻璃管内注入水银,直到水银柱的下表面对准标记为止,目的是控制封闭气体的体积不变。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具普遍性,改变温度多次实验或换用其他气体多次实验。29.【答案】(1)增大(2)配制 20℃时 100 克 10% 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为:100g×10% = 10g ;若将 100 克 10% 的氢氧化钠溶液稀释成 5%,设需要加水的质量为 x ,溶液在稀释过程中溶质质量不变,则:100g×10% = (100g + x)×5% 1x = 100g答:需要氢氧化钠固体 10g;若将100克10%的氢氧化钠溶液稀释成5%,需要往溶液中加 100g水。(3)20℃时,20% 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为 1.22g/cm3;122g 氢氧化钠可配制 20% 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122g÷20% = 610g;其体积为:610g÷1.22g/cm3 = 500cm3 合 500mL 。答: 122g 氢氧化钠最多可以配置 500 毫升 20% 的氢氧化钠溶液。【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解析】【分析】( 1)20℃时,随着溶质质量分数增大,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逐渐增大。(2)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3)溶液质量=溶液密度×溶液体积。【解答】( 1)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20℃时,随着溶质质量分数增大,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逐渐增大;(1)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20℃时,随着溶质质量分数增大,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逐渐增大;(2)见答案;(3)见答案。30.【答案】(1)壳漂浮时,受到的浮力为(2)放入蜡烛后,橘壳仍然漂浮,此时增加的浮力大小等于增加的重力,则答:(1)橘壳漂浮时,受到的浮力是0.5N;(2)放入一个重为0.08牛的蜡烛后,排开水的体积增加了8×10 6m3。【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物体的漂浮条件:物体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通过这个知识点,可根据橘壳的重力来确定其漂浮时受到的浮力。(2)浮力的变化与受力分析:放入蜡烛后,橘灯整体重力增加,根据物体漂浮条件,浮力也会相应增加,且增加量等于蜡烛的重力。这一步需要理解物体在漂浮状态下,重力变化会导致浮力随之变化,且变化量相等。31.【答案】(1)氯化钠(2)降温结晶(3)溶解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答:溶解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0%。【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结晶的概念与方法【解析】【分析】(1)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 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通过分析表格中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溶解度的变化数据,来判断哪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2)结晶方法的选择依据: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一般采用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使其从溶液中析出;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物质,一般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因为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所以从含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溶液中分离出硝酸钾,应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根据给定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判断所加入的溶质在给定溶剂中是否能完全溶解,从而确定溶液是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解答】(1)从上表可知,两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的是氯化钠(或NaCl);(2)硝酸钾、氯化钠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要从含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溶液中分离出硝酸钾,应采用的方法是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3)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向100g水中加入100g硝酸钾,硝酸钾完全溶解。(1)从上表可知,两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的是氯化钠(或NaCl);(2)硝酸钾、氯化钠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要从含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溶液中分离出硝酸钾,应采用的方法是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3)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向100g水中加入100g硝酸钾,硝酸钾完全溶解,见答案。32.【答案】(1)D(2)小于(3)A【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大气压的综合应用【解析】【分析】(1)“负压”是指室内的气压低于室外的气压,分析各个选项中相关装置内外的气压关系进行判断。(2)流体的压强与流速有关,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3)根据溶液的组成以及溶液的特征来分析。【解答】(1)A、正在做饭的高压锅内,其内部的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不处于“负压”状态,故A不符合题意;B、高空中飞行的飞机机舱,其内部的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不是处于“负压”状态,故B不符合题意;C、充满气体的氧气罐内,其内部的气压大于外界 大气压,不是处于“负压”状态,故C不符合题意;D、正在吸取药水的注射器内,内部压强小于大气 压,故D符合题意。故选D。(2)救护车多设计为流线型,上方凸起,上方空气流速快,压强小,下方平滑,空气流速慢,压强大,救护车受到向上的升力,所以救护车对路面的压力小于汽车受到的重力。(3)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其中的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溶液具有均一性,因此A的示意图更符合事实。(1)A.正在做饭的高压锅内,其内部的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不处于“负压”状态,故A不符合题意;B.高空中飞行的飞机机舱,其内部的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不是处于“负压”状态,故B不符合题意;C.充满气体的氧气罐内,其内部的气压大于外界 大气压,不是处于“负压”状态,故C不符合题意;D.正在吸取药水的注射器内,内部压强小于大气 压,故D符合题意。故选D。(2)救护车多设计为流线型,上方凸起,上方空气流速快,压强小,下方平滑,空气流速慢,压强大,救护车受到向上的升力,所以救护车对路面的压力小于汽车受到的重力。(3)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其中的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溶液具有均一性,因此A的示意图更符合事实。33.【答案】(1)升高(2)C(3)限压阀的压力空心柱小孔的横截面积当时的大气压,原来的限压阀对出气 孔的压强高压锅内气体能达到的最大压强由表可知,锅内最高温度大约是117℃。【知识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大气压的综合应用【解析】【分析】(1)气压与沸点的关系: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高压锅通过增大锅内气体压强,使水的沸点升高,从而在更高的温度下煮饭,让饭菜熟得更快。(2)通过分析各个选项对锅内气压的影响,来判断能否提高锅内蒸煮温度。如增加限压阀质量m,会使锅内气压增大,进而提高温度;而改变锅的容积、排气孔直径或火力等因素,根据其对限压阀受力及锅内气压的影响不同,来判断是否能达到提高温度的目的。(3)压强的计算:根据限压阀的质量和排气孔横截面积,利用公式计算限压阀产生的压强,再加上外界大气压得到锅内最高气压。气压与温度的对应关系:根据给出的气压与温度的对应表格,通过计算出的锅内最高气压,找到对应的温度值,从而得出锅内最高温度。这考查了对数据的查找和应用能力,以及对物理量之间对应关系的理解。【解答】(1)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大,水的沸点越高,高压锅煮饭就是利用了这一原理。(2)要想提高锅内蒸煮的温度,必须增大锅内气压,减小锅的容积,不能提高锅内的温度,以及适当增大火力蒸煮都不会改变锅内气压;适当增大排气管的直径,反而能使锅内气压减小,沸点降低;正确的做法是适当增加限压阀的质量,增大锅内气压,从而提高沸点、提高锅内蒸煮时的温度,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3)限压阀的压力空心柱小孔的横截面积当时的大气压,原来的限压阀对出气 孔的压强高压锅内气体能达到的最大压强由表可知,锅内最高温度大约是117℃。(1)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大,水的沸点越高,高压锅煮饭就是利用了这一原理。(2)要想提高锅内蒸煮的温度,必须增大锅内气压,减小锅的容积,不能提高锅内的温度,以及适当增大火力蒸煮都不会改变锅内气压;适当增大排气管的直径,反而能使锅内气压减小,沸点降低;正确的做法是适当增加限压阀的质量,增大锅内气压,从而提高沸点、提高锅内蒸煮时的温度,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3)限压阀的压力空心柱小孔的横截面积当时的大气压,原来的限压阀对出气 孔的压强高压锅内气体能达到的最大压强由表可知,锅内最高温度大约是117℃。34.【答案】(1)当h=0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N,即物体A的重力G=3N,完全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G-F=3N-1N=2N(2)完全浸没在水中,A的体积V=V排==2×10-4m3(3)物体完全浸没在另一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F'浮=G-F'=3N-1.4N=1.6N该液体密度ρ液==0.8×103kg/m3答:(1)完全浸没时,A受到水的浮力为2N;(2)物体A的体积为2×10-4m3;(3)该液体密度为0.8×103kg/m3。【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解析】【分析】 (1)当h=0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为物体A的重力,由图可知完全浸没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两者之差就是受到的浮力;(2)根据F浮=ρgV排即可求出物体体积;根据物体A的重力可求得其质量,再利用密度公式求解密度;(3)由图可知完全浸没在液体中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两者之差就是受到的浮力;根据F浮=ρgV排即可求出该液体密度。35.【答案】悬浊液;溶液;乳浊液【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解析】【分析】悬浊液:固体颗粒分散在液体中。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在液体中。溶液:物质溶解在液体中,久置不分层。【解答】因为苯酚在60℃以下难溶于水,故将50克苯酚投入的10℃的10克水中,并保持水温为10℃,此时混合物是悬浊液;在85℃时可以与水无限混合溶解,因此加热煮沸时,苯酚溶解,得到了溶液;因为纯净的苯酚是无色固体,但从饱和溶液中只能析出透明液体,所以沸腾后再冷却到常温,得到的是水与液态苯酚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1 / 1浙江省杭州市杭州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1.(2024八上·杭州期中)西溪湿地约70%的面积为河港、池塘、湖漾、沼泽等水域,湿地内生态资源丰富,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从全市范围来看,该湿地的水循环比较活跃B.湿地内大量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参与水循环C.湿地的水时其中生物生存所必须的最基本物质之一D.湿地内利用最多的水资源是陆地咸水【答案】D【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水循环【解析】【分析】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是一个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坐落于浙江省杭州市区西部,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其规划总面积11.5平方千米,湿地内河流总长100多千米,约70%的面积为河港、池塘、湖漾、沼泽等水域,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幽雅,文化积淀深厚,分为东部湿地生态保护培育区、中部湿地生态旅游休闲区和西部湿地生态景观封育区。【解答】A、西溪湿地约70%的面积为河港、池塘、湖漾、沼泽等水域,该湿地水循环比较活跃,故A正确。B、湿地内大量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参与水循环,故B正确。C、湿地的水时其中生物生存所必须的最基本物质之一,故C正确。D、湿地内利用最多的水资源是陆地淡水,故D错误。故答案为:D。2.(2024八上·杭州期中)有一款沙漠取水装置如图所示,其顶部装有涡轮,底部插入地底两米左右。有风时,涡轮旋转使内部气体流速变大,地表上方外部的热空气导入管内,形成的小水珠沿管壁流入储水器,最后连接水泵或吸管将水取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表和地下温差越小,获得水越快B.无风的时候有利于储水器里水的获得C.用此装置从空气中获得水的过程是化学变化过程D.旋转时涡轮内部气压小于外界,利于外界空气的进入【答案】D【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析】【分析】A、根据地表和地下温差越小,获得水越快进行分析;B、根据风对储水器里水的获得的影响进行分析;C、根据物理变化的特点进行分析;D、根据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A、地表和地下温差越小,获得水越慢,故A错误;B、根据题意知道,有风时,涡轮旋转使内部气体流速变大,所以,无风的时候不利于储水器里水的获得,故B错误;C、用此装置从空气中获得水的过程是物理变化过程,故C错误;D、根据题意知道,涡轮旋转使内部气体流速变大,则压强变小,所以,旋转时涡轮内部气压小于外界,利于外界空气的进入,故 D正确。故答案为:D。3.(2024八上·杭州期中)2024年4月25日,航天员叶光富、李聪、李广苏搭乘神州十八号前往天宫一号空间站,期间会高速穿过大气层。以下关于地球大气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工作在太空中的人造卫星表面温度总是特别低,一般都在零下几十摄氏度B.雷电风雨等主要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C.大气层分层的主要依据是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D.飞船离开地球时依次经过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答案】A【知识点】大气的分层【解析】【分析】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平流层:自对流层顶到50-55千米;下层随高度变化很小,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大气稳定,利于高空飞行。高层大气:自平流层顶以上到大气上界2000-3000千米;80-500千米高空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通信;有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卫星的运行。【解答】A、人造卫星的表面在太阳照射的情况下,可达150摄氏度以上,A选项错误。B、风、雷、雨、电等强对流活动都发生在对流层,B选项正确。C、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是大气层分层的主要依据,C选项正确。D、飞船离开地球时依次经过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D 选项正确。故答案为:A。4.(2024八上·杭州期中)2023年5月28日,中国国产大飞机C919首个商业航班飞行圆满完成。某飞机机翼横截面的大致形状如图所示。下列现象中涉及的原理与机翼获得升力的原理相同的是( )A. 对着漏斗嘴向下吹气,乒乓球不掉下来B. 用吸管吸牛奶,牛奶盒发生形变C. 加热空气后,热气球不断上升D. 覆杯实验中松手后,硬纸片不会掉下【答案】A【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大气压强的存在【解析】【分析】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体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分析各选项应用的物理理论,作出判断。【解答】飞机的机翼能获得向上的升力,是应用了流速越大流体的压强越小的原理;A、当沿漏斗管口用力吹气时,乒乓球上面的空气流速加快,压强变小,而球下方的压强仍是大气压,大于球上方的压强,故乒乓球不会掉下去,故A符合题意;B、吸牛奶的过程中不仅吸了牛奶同时吸出了空气,故牛奶盒外部的空气对牛奶盒有一个向里的力,使牛奶盒变形,证明大气压的存在,故B不符合题意;C、热气球升空利用的是空气浮力和物体的浮沉条件,故C不符合题意;D、纸片托水的“覆杯实验”,纸片托水正是因为大气压托起了纸片,能证明大气压的存在,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5.(2024八上·杭州期中)如图是小金模拟测大气压值的托里拆利实验装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金将该装置从杭州中学带到附近山顶,则玻璃管中水银柱的液面上升B.若换用更粗的玻璃管,管中水银柱的液面会下降C.若玻璃管内水银柱上方混入少量空气,玻璃管中水银柱的液面会上升D.小金发现向上提玻璃管(管口不离开水银槽中的水银面),水银柱高度不变【答案】D【知识点】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大气压的综合应用【解析】【分析】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在托里拆利实验中,大气压所能支持的水银柱的高度是指玻璃管内水银面到水银槽中水银面的垂直高度。当托里拆利实验中混入空气时, 水银柱的高度会减小,即测量结果偏小。 如果玻璃管中混入了少量的空气, 这些空气会对管内水银柱产生一个向下的压强, 从而导致管内水银柱的高度减小,这是因为空气的压强与水银柱的压强相加等于外界大气压。托里拆利实验原理是p大气=ρ水银gh。【解答】A、由于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所以将该装置从育才中学带到缙云山上,则玻璃管中水银柱的液面将下降,故A错误;B、液体压强与容器的横截面积无关,所以换用更粗的玻璃管,管中水银柱的液面不变,故B错误;C、若玻璃管内水银柱上方混入少量空气,空气会产生压强,所以大气压支持的水银柱高度会降低,玻璃管中水银柱的液面会下降,故C错误;D、外界大气压不变,支持的水银柱高度就不变,所以向上提玻璃管(管口不离开水银槽中的水银面),水银柱高度不变,故D正确。故答案为:D。6.(2024八上·杭州期中)2024年9月24日,西湖边的第一只冬候鸟——鸬鹚到了!摄影爱好者就拍下了它的靓影:鸬的到来,也预示着高温天气的结束,西湖也将迎来最美的季节。导致我国北方和南方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海陆分布 B.地形 C.纬度位置 D.季风【答案】C【知识点】影响气候的因素【解析】【分析】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洋流因素及人类活动等。【解答】我国南方地区纬度低、冬季正午太阳高度较大,气候较温差,北方地区纬度较高、离冬季风又近,气候寒冷,两地区气温差异的影响因素是纬度位置,C正确;海陆分布、地形、季风不是主要因素,ABD错误;故答案为:C。7.(2024八上·杭州期中)小明在洗碗时发现,同一只碗既可以漂浮在水面上,也可以沉入水底(如图所示)。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碗漂浮时所受的浮力大于它所受的重力B.碗漂浮时所受的浮力小于它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C.碗沉底时所受的浮力小于漂浮时所受的浮力D.碗沉底时排开水的体积等于它漂浮时排开水的体积【答案】C【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物体漂浮时,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判断出碗漂浮时所受的浮力与它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的关系;(3)下沉时,物体所受的浮力小于自身的重力,物体漂浮时,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根据重力的关系判断出漂浮和沉底时浮力放入关系,根据F浮=ρ水gV排判断出碗沉底时排开水的体积与它漂浮时排开水的体积的关系。【解答】A、当碗漂浮时,碗静止在水面上处于平衡状态,所受的浮力和重力二力平衡,所以浮力等于碗的重力,故A错误;B、当碗漂浮时,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的大小,故B错误;CD、当碗沉底后,浮力小于自身重力,漂浮时浮力等于自身重力,所以沉底时所受的浮力小于漂浮时受到的浮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碗沉底时排开水的体积小于它漂浮时排开水的体积,故C正确,D错误。故答案为:C。8.(2024八上·杭州期中)杭州中学校园使用“直饮水”,直饮水机内水处理的过程如图所示,步骤①对应的作用是( )A.吸附杂质 B.过滤 C.杀菌消毒 D.蒸馏【答案】A【知识点】净化水的常用方法【解析】【分析】根据净化水的方法与原理来分析。【解答】步骤①中的炭罐中含有活性炭,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具有异味的物质,即能够吸附杂质。故答案为:A。9.(2024八上·杭州期中)2023年12月底,杭州遭遇了严重的雾霾,早晚通勤期间尤为严重,能见度不足一公里。“霾”是指空气中因悬浮大量的烟、尘等微粒而形成的浑浊现象。如果把清洁的空气看做是一种气态的溶液,那么“霾”可视为( )A.溶液 B.纯净物 C.悬浊液 D.乳浊液【答案】C【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解析】【分析】根据悬浊液、乳浊液、溶液的含义进行解答,不溶性的固体小颗粒悬浮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是悬浊液;不溶性的液体小滴悬浮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是乳浊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解答】霾是指空气中因悬浮大量的烟、尘等微粒而形成的浑浊现象。如果把清洁的空气看做是一种气态的溶液,尘土颗粒属于固体,分散到气态的空气中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悬浊液。故答案为:C。10.(2024八上·杭州期中)20℃时,向盛有72g水的烧杯中加入固体,充分溶解(如甲所示),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不考虑水分蒸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是饱和溶液,乙是不饱和溶液B.丙和丁都是不饱和溶液C.丁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8%D.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答案】C【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根据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判断即可。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解答】20℃时,向盛有72g水的烧杯中加入18g固体M,充分溶解,甲中还有固体,所以甲是饱和溶液,升温后固体溶解,乙可能是不饱和溶液,再升温后丙没有固体,所以丙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加入10g固体,固体全部溶解,所以丁可能是不饱和溶液。A、甲是饱和溶液,乙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错误;B、丙是不饱和溶液,丁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错误;C、丁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100%=28%,故正确;D、M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错误。故答案为:C。11.(2024八上·杭州期中)某温度,100克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含有26.5克氯化钠。若在该温度下向此溶液中加入3克氯化钠和7克水,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 B.30%C. D.26.5%【答案】D【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根据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来分析。【解答】某温度,100克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含有26.5克氯化钠,其中水的质量=100g 26.5g=73.5g,溶液中氯化钠与水的质量比=26.5g:73.5g=53:147,3克氯化钠和7克水的质量比=3g:7g=63:147>53:147,所以3g氯化钠不能完全溶解在7g水中,所以在该温度下向此溶液中加入3克氯化钠和7克水,则所得溶液仍为饱和溶液,其中溶质质量分数=×100%=26.5%。故答案为:D。12.(2024八上·杭州期中)如图所示,容器内装水,一个小球连接在弹簧的一端,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容器的底部(弹簧处于伸长状态)。设想当地球的引力减为一半时,则图中的小球将( )A.球受到的重力减小,浮力不变,小球向上运动B.球受到的重力减小,浮力不变,小球向下运动C.球受到的重力减小,浮力减小,小球向上运动D.球受到的重力减小,浮力减小,小球向下运动【答案】D【知识点】重力的大小;阿基米德原理【解析】【分析】先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弹力等于浮力与重力之差的变化分析弹簧的状态,然后可知小球的运动状态。【解答】小球受到重力、弹力以及浮力作用,而弹力大小等于重力与浮力的差;当地球引力减为一半时,g将变为原来的一半,而,因此浮力也减为原来的一半,即重力与浮力之差变为原来的一半,因此弹簧被伸长的长度变为原来的一半,则小球向下运动,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13.(2024八上·杭州期中)两个容器中分别盛有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把体积相同的A、B两个实心小球放入甲液体中,两球沉底;放入乙液体中,两球静止时的情况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小球A的质量小于小球B的质量B.甲液体的密度小于乙液体的密度C.小球B在甲液体受到的浮力小于在乙液体受到的浮力D.小球A在甲液体中排开液体的质量大于在乙液体中排开液体的质量【答案】D【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根据,可判断出两个小球所受浮力的大小关系;(2)根据两个小球的浮沉情况及物体的浮沉条件,可判断出物体密度和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物体漂浮,则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物体下沉,则物体密度大于液体密度。(3)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结合阿基米德原理分析D选项。【解答】A、乙液体中,A漂浮,A的密度小于乙液体的密度,B下沉,B的密度大于乙液体的密度,两个小球的体积相同,根据m=ρV知道,A的质量小于B的质量,故A正确;B、A、B在甲液体中均下沉,则甲液体的密度均小于两个小球的密度,由A知道,乙液体的密度大于A的密度,所以甲液体的密度小于乙液体的密度,故B正确;C、由A知道,甲液体的密度小于乙液体的密度,B在两种液体中都浸没,由知道,小球B在甲液体受到的浮力小于在乙液体受到的浮力,故C正确;D、由图知道,在甲液体中,小球下沉,则在乙液体中所以由知道,小球A在甲液体中排开液体的质量小于在乙液体中排开液体的质量,故D错误。故答案为:D。14.(2024八上·杭州期中)20oC时,将等质量a、b两种固体,分别加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升温到50oC时,现象如图乙,a、b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甲a、b溶液中的溶质质量相等B.图乙a、b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C.图丙N表示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D.30oC时a、b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答案】B【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解析】【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判断温度改变后,溶液中各种成分的变化程度,据此分析。【解答】A.20℃时,将等质量的a、b两种固体,分别加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a中有剩余固体,b中无剩余固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a应小于b,故A错误;B.图乙中的b不是饱和溶液,在50℃时,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所以a肯定也不是饱和溶液,故B正确;C.根据图甲中信息可以知道20℃时a的溶解度小于b的溶解度,而图3中在20℃时,N曲线的溶解度大于M曲线的溶解度,故M表示的是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故C错误;D.根据图丙可知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因此30℃时,a、b的溶解度都比20℃时大,且30℃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当a中的物质完全溶解时,溶质的质量分数就会相等,故D错误。故答案为:B。15.(2024八上·杭州期中)诗歌和谚语往往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下列对诗歌和谚语的解读正确的是( )A.“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描述的是气候特征B.“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形象地反映了山地气候、植被的垂直变化C.“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反映了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年较差小的特点D.“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风”指影响我国的冬季风【答案】B【知识点】影响气候的因素【解析】【分析】天气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段内的具体状况;气候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影响气候的因素有纬度因素、地形因素和海陆因素等。【解答】A、“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表示短时间的天气状况,描述的是天气特征,故A错误。B、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气候出现垂直地带性规律,导致植被分布出现垂直变化。这也是形成一些高山“一山有四季”、山顶积雪终年不化的主要原因,故B正确。C、“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反映了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日较差大的特点,故C错误。D、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市西。从地理学的角度来看,富含水汽的夏季风到达河西走廊后已属强弩之末,难以再向西北前行,故D错误。故答案为:B。16.(2024八上·杭州期中)根据“水循环示意图”填空:(1)2023年8月24日,日本正式将福岛核污水排入大海,被污染的海水会通过水循环的 (填字母,下同)环节进入大气,有可能通过 环节到全球上空,进而通过 环节污染全世界陆地。(2)浙江省是饮用水较为缺乏的地区之一,我们要珍惜保护水资源,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将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 B.植树造林,涵养水源 C.随手关闭水龙头 D.用洗漱过的水冲马桶【答案】(1)B;C;A(2)A【知识点】水循环;水资源的保护【解析】【分析】(1)海陆间水循环的环节有蒸发和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2)水资源的珍惜包括开源、节流和降需。【解答】(1)海陆间水循环的环节有蒸发和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2023年8月24日,日本正式将福岛核污水排入大海,被污染的海水会通过水循环的蒸发B环节进入大气,有可能通过水汽输送C环节到全球上空,进而通过降水降水A环节污染全世界陆地。(2)将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导致河流水污染,A观点错误,符合题意。植树造林,涵养水源有利于增加水资源,B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随手关闭水龙头有利于节约用水,C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用洗漱过的水冲马桶有利于节约用水,D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1)海陆间水循环的环节有蒸发和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2023年8月24日,日本正式将福岛核污水排入大海,被污染的海水会通过水循环的蒸发B环节进入大气,有可能通过水汽输送C环节到全球上空,进而通过降水降水A环节污染全世界陆地。(2)将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导致河流水污染,A观点错误,符合题意。植树造林,涵养水源有利于增加水资源,B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随手关闭水龙头有利于节约用水,C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用洗漱过的水冲马桶有利于节约用水,D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17.(2024八上·杭州期中)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请根据图1和图2回答问题。(1)图1是电解水的实验,B应为电源的 (选填“正”或“负”)极。(2)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为 。【答案】(1)正(2)【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解析】【分析】(1)电解水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多,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1:2,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解答】(1)导线A端连接的试管中气体的体积较小,是氧气,则连接的是电源的正极;(2)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1)导线A端连接的试管中气体的体积较小,是氧气,则连接的是电源的正极;(2)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18.(2024八上·杭州期中)小金自制了把如图所示的简易的气压计从山顶带到山脚的水平地面上,玻璃管内水柱的高度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当用一根细管对着玻璃管口上方水平吹气时,玻璃管内水柱的高度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答案】变小;变大【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解析】【分析】(1)大气压随海拔的升高而减小,根据海拔高度变化判断玻璃管内水柱的高度变化;(2)气体和液体都属于流体,在流体中,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解答】气压与海拔高度有关系,高度越高,气压越低,气压计从山顶带到山脚的水平地面上,由于外界气压变大,则玻璃管内水柱的高度会下降。当用一根细管对着玻璃管口上方水平吹气时,玻璃管上方空气流速变快,压强变小,瓶内的气压大于管口的气压,因此液柱的高度会变大。19.(2024八上·杭州期中)水下滑翔机是一种新型的水下机器人(图甲),总重为515N,图乙是其部分结构示意图。该滑翔机通过液压泵将油在内、外油囊间来回转移,从而达到上浮和下潜的目的。(1)该滑翔机的工作原理是改变 (填“浮力”或“自身重力”)大小以达到上浮和下潜;(2)当外油囊中无油时,滑翔机排开水的体积为,已知海水密度随深度变化情况如图丙所示。当外油囊中油的体积为时,该滑翔机刚好处于600m的深度。通过计算可知,此时该滑翔机处于 (填“下沉”“悬浮”或“上浮”)状态。(忽略海水压强对油和滑翔机外壳体积的影响)【答案】(1)浮力(2)悬浮【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阅读材料,结合图乙进行解答;(2)求出滑翔机的体积,结合图丙得出海水的密度,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出滑翔机受到的浮力,再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判断此时该滑翔机所处的状态;【解答】(1)由材料知道,该滑翔机通过液压泵将油在内、外油囊间来回转移,使得排开液体的体积改变,则该滑翔机的工作原理是改变浮力大小以达到上浮和下潜。(2)由图丙知道,当该滑翔机刚好处600米的深度时,ρ海水=1030kg/m3,水下滑翔机此时的体积为V=0.0495m3+0.0005m3=0.05m3水下滑翔机受到的浮力为等于自身重力515N,所以,此时该滑翔机所处的状态是悬浮。(1)由材料知道,该滑翔机通过液压泵将油在内、外油囊间来回转移,使得排开液体的体积改变,则该滑翔机的工作原理是改变浮力大小以达到上浮和下潜。(2)由图丙知道,当该滑翔机刚好处600米的深度时,ρ海水=1030kg/m3,水下滑翔机此时的体积为V=0.0495m3+0.0005m3=0.05m3水下滑翔机受到的浮力为等于自身重力515N,所以,此时该滑翔机所处的状态是悬浮。20.(2024八上·杭州期中)读南半球某地区天气图,回答问题:(1)影响甲地的天气系统称为 (填“低压”或“高压”)。(2)丙地的风向为 风。【答案】(1)高压(2)东北【知识点】风;天气预报与天气图【解析】【分析】(1)等压线数值内大外小为高压,等压线数值内小外大为低压。(2)等压线数值内大外小为高压,从气流来说是反气旋;反气旋的气流为北顺南逆辐散,中心气流下沉,气温升高,天气晴朗。等压线数值内小外大为低压,从气流来说是气旋;气旋的气流为北逆南顺辐合,中心气流上升,容易成云致雨。近地面风向的判定方法:①先在最靠近的等压线上画水平气压梯度力,该力垂直于等压线,并从高压指向低压;②考虑该地在南半球还是北半球,南半球风向画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左侧;北半球风向就画在风向右侧;③加上摩擦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为30°-45°之间,风的来向就是风向。【解答】(1)读压线图可知,甲地气压值高于四周,故为高压中心。(2)风向为风吹来的方向,根据“一般定向法”可知丙地的风向为东北风。(1)读压线图可知,甲地气压值高于四周,故为高压中心。(2)风向为风吹来的方向,根据“一般定向法”可知丙地的风向为东北风。21.(2024八上·杭州期中)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如图所示,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在其左侧得到淡水 。其原理是海水中的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而其他各种离子不能透过。请回答:(1)采用膜分离技术淡化海水的原理,与化学实验中常见的 操作相似。(2)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后,海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会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答案】过滤;增大【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解析】【分析】根据题意,膜分离技术的原理: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海水中的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而其他各种离子不能透过,据此分析加压后右侧海水中溶质、溶剂、溶液的改变;【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淡水膜相当于滤纸,海水相当于溶液,则采用膜分离技术淡化海水的原理,与化学实验中常见的过滤操作相似;(2)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后,海水中的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而其他各种离子不能透过,即溶质不能通过淡化膜,加压后的右侧海水中溶质不变,溶剂质量减少,海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增大。22.(2024八上·杭州期中)如图所示的是医院为病人输液时用的吊瓶,瓶中插入两条管子,A管是输液管、B管是空气管。在输液的过程中,如果发现病人的血液沿输液管回流,可将吊瓶适当地升高,血液就会随着药液重新流入患者的血管而不再回流。这是因为当吊瓶升高后, (选填“增大”或“减小”)了流入患者血管药液的压强,阻止了血液的流出,B管的目的是利用 的作用使药液能顺利流出。【答案】增大;大气压【知识点】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解析】【分析】(1)病人的血液沿输液管回流,是因为血压大于药液产生的压强,将吊瓶适当地升高,可以提高药液深度,增大药液对血管处的压强,据此分析;(2)随着药液逐渐的流入血管,药瓶中的药液逐渐减少,液体压强也逐渐减小;B进气管就起到了作用,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空气进入瓶内,补充了液体压强的减少,使瓶内气压始终等于大气压。【解答】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在液体密度不变时,深度越深,压强越大。使吊瓶升高,可增大流入患者血管的药液深度,从而压强增大,阻止血液流出。当药瓶中的药液逐渐减少时,药液产生的压强逐渐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空气通过B管进入瓶内,保持瓶内压强与大气压相等,使药液能顺利流出。23.(2024八上·杭州期中)某实验小组利用弹簧测力计、小石块、溢水杯等器材,按照如图所示的步骤,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1)先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空桶和石块的重力。把石块浸没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石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为 N;(2)为了得到更普遍的结论,下列继续进行的操作中不合理的是_______;A.用原来的方案和器材多次测量取平均值B.用原来的方案将水换成酒精进行实验C.用原来的方案将石块换成体积与其不同的铁块进行实验(3)另一实验小组在步骤C的操作中,只将石块的一部分浸在水中,其他步骤操作正确,则 (选填“能”或“不能”)得到与(2)相同的结论。【答案】(1)1.4N(2)A(3)能【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解析】【分析】(1)由步骤C可知道石块浸没在水中受到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拉,由称重法F浮=G-F拉可求出石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2)本实验“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属于探究性实验,可多次测量寻找普遍规律;A、测量型实验可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B、C项操作可避免结论的偶然性,便于找出普遍规律;(3)可根据只将石块的一部分浸入水中是否仍满足F浮=G排,从而做出判断。【解答】(1)根据称重法,可得物体受到的浮力为(2)本实验是“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属于探究性实验,多次测量找普遍规律;A、测量型实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此实验为探究型,不能求平均值,故A不符合题意;B、用原来的方案将水换成酒精进行多次实验,找出普遍规律,故B符合题意;C、用原来的方案将石块换成体积与其不同的铁块进行实验,找出普遍规律,故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3)只将石块的一部分浸入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减小,排开水的重力减小,浮力减小,仍能得出相同的结论。(1)根据称重法,可得物体受到的浮力为(2)本实验是“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属于探究性实验,多次测量找普遍规律;A.测量型实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此实验为探究型,不能求平均值,故A不符合题意;B.用原来的方案将水换成酒精进行多次实验,找出普遍规律,故B符合题意;C.用原来的方案将石块换成体积与其不同的铁块进行实验,找出普遍规律,故C符合题意。故选A。(3)只将石块的一部分浸入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减小,排开水的重力减小,浮力减小,仍能得出相同的结论。24.(2024八上·杭州期中)小金同学暑期去宁波象山游玩,来到了花岙岛的盐场。据说这里是浙江省最后一块传统盐场,这里的晒盐技术已传承1300多年。爱探索的小金同学从盐场带回粗盐样品,进行粗盐提纯实验,如下图。(1)图甲中的操作①②③分别对应图乙中的 (填图中字母);(2)图乙a中,待到蒸发皿中_______时,撤去酒精灯。A.水分全部蒸发 B.溶液开始沸腾C.出现多量固体 D.出现大量固体(3)下列哪些操作会使最终精盐的产量偏低的有_______。A.溶解粗盐时,加入的水量不足B.过滤时滤纸破损,混合液流入滤液中C.滤渣没有用蒸馏水冲洗D.蒸发后,所得的精盐很潮湿(4)假设图甲中的数据均通过正确合理的步骤得出,小金认为这12g白色固体并不全是氯化钠,请帮他说明理由。 。【答案】(1)cba(2)C(3)A;C(4)合理 ,该流程中只能除去不可溶性杂质,12g白色固体中可能含有可溶性杂质【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根据粗盐提纯的实验步骤(溶解、过滤、蒸发),对应图乙中各操作的特点,确定图甲中操作①②③分别对应的图乙字母;(2)依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判断撤去酒精灯的合适时机。(3)从影响精盐产量的因素出发,分析每个操作对溶解的氯化钠质量、过滤效果、滤渣处理以及蒸发后精盐含水量的影响,进而判断对最终精盐产量的影响。(4)根据配制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操作流程(计算、称量、量取、溶解),确定小金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解答】(1)根据甲图可知,将15g含有泥沙的粗盐加水溶解得到含有泥沙的混合液,再进行过滤,最后对滤液进行蒸发结晶即可,那么对应图乙中的c、b、a;(2)图乙a中,待到蒸发皿中有大量晶体析出时,撤去酒精灯,防止固体溅出,故选C;(3)A、溶解粗盐时,加入的水量不足,会导致部分食盐不会溶解,从而导致得到的精盐偏少,符合题意;B、过滤时滤纸破损,混合液流入滤液中,会导致精盐的质量偏大,不符合题意;C、滤渣没有用蒸馏水冲洗,会导致部分食盐损失掉,会使最终精盐的产量偏低,符合题意;D、蒸发后,所得的精盐很潮湿,会导致得到精盐的质量偏大,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C。(4)根据流程图可知,混合物经溶解、过滤和蒸发只能除去不溶于水的杂质,不能除去可溶性的杂质,12g白色固体并不全是氯化钠理由是该流程中只能除去不可溶性杂质,12g白色固体中可能含有可溶性杂质。(1)根据甲图可知,将15g含有泥沙的粗盐加水溶解得到含有泥沙的混合液,再进行过滤,最后对滤液进行蒸发结晶即可,那么对应图乙中的c、b、a;(2)图乙a中,待到蒸发皿中有大量晶体析出时,撤去酒精灯,防止固体溅出,故选C;(3)A、溶解粗盐时,加入的水量不足,会导致部分食盐不会溶解,从而导致得到的精盐偏少,符合题意;B、过滤时滤纸破损,混合液流入滤液中,会导致精盐的质量偏大,不符合题意;C、滤渣没有用蒸馏水冲洗,会导致部分食盐损失掉,会使最终精盐的产量偏低,符合题意;D、蒸发后,所得的精盐很潮湿,会导致得到精盐的质量偏大,不符合题意。故选AC。(4)根据流程图可知,混合物经溶解、过滤和蒸发只能除去不溶于水的杂质,不能除去可溶性的杂质,12g白色固体并不全是氯化钠理由是该流程中只能除去不可溶性杂质,12g白色固体中可能含有可溶性杂质。25.(2024八上·杭州期中)小金学习了浮力知识后,想利用弹簧测力计和铁块制作一个测定液体密度的仪器,如图所示。(铁的密度为)(1)首先,他称得此铁块的重力;然后,将金属块浸没在待测液体中,设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则待测液体的密度表达式为 (用题目中的符号表示)。小金依据此规律,在测力计右侧标注出了液体的密度值,做成了一支密度计;(2)水银的密度是,利用该密度计 (选填“能”或“不能”)测出水银的密度,请说明理由: 。【答案】(1)(2)不能;因为水银密度大于铁块,铁块无法浸没在水银中;或铁块会漂浮在水银中【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首先根据密度公式计算出物体的体积,即浸没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然后根据F浮=G-F计算出金属块浸没时受到的浮力,然后根据计算液体的密度;(2)将F=7.1N代入公式计算即可;(3)根据液体密度的表达式分析液体密度和测力计F的变化规律;(4)利用此方法的前提条件是:铁块必须浸没在液体中,即所测液体的密度必须小于铁块。【解答】(1)将金属块浸没在待测液体中,金属块受到的浮力为金属块的体积为则液体的密度为(2)由于水银的密度大于金属块的密度,因此金属块放入水银中会漂浮,由于无法测量进入液体中的体积,因此无法测量排开液体的体积,则液体的密度无法测量。(1)将金属块浸没在待测液体中,金属块受到的浮力为金属块的体积为则液体的密度为(2)[1][2]由于水银的密度大于金属块的密度,因此金属块放入水银中会漂浮,由于无法测量进入液体中的体积,因此无法测量排开液体的体积,则液体的密度无法测量。26.(2024八上·杭州期中)某学习小组开展了“制作蔗糖”的项目化学习,步骤分成甘蔗切段→压汁→熬制→结晶等。小明在制作过程中取了少量熬制中的蔗糖不饱和溶液来做测试,过程如下:(1)“快速晾干筷子,析出少量晶体”是通过 的方法结晶的。(2)小明用得到的蔗糖想制作一个棒棒糖,小明将蔗糖加入热水中,用筷子稍作搅拌,观察到杯底还留有蔗糖固体,接着就进行过滤等后续操作,等待几天后却没有制得棒棒糖,杯中也没有晶体析出。请分析棒棒糖制作失败的原因 。(3)小明总结了失败的原因后,进行了更改如图所示,为了加快制作棒棒糖的速度,让烧杯中的蔗糖快速析出,他是如何操作: 。①试管内加入适量水 ②烧杯内加入适量氢氧化钠固体③烧杯内加入适量食盐 ④烧杯内加入适量硝酸铵固体【答案】(1)蒸发溶剂(2)最初配制的蔗糖溶液不饱和(3)④【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解析】【分析】(1)根据分离混合物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不饱和溶液与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进行分析解答。(3)根据原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进行分析解答。(4)根据促进结晶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解答】(1)用筷子蘸取的是热的蔗糖饱和溶液,快速晾干筷子,析出少量晶体,是通过蒸发溶剂的方法结晶的;(2)几天后却没有制得擦棒糖,杯中也没有晶体析出,可能是因为最初配制的蔗糖溶液是不饱和溶液或最初配制的蔗糖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太低;(3)①试管内加入适量水,可能会变得不饱和,故错误;②烧杯内加入适量氢氧化钠固体,会使溶液的温度升高,不利于试管中的蔗糖快速析出,故错误;③烧杯内加入适量食盐,对试管中的溶液几乎没有影响,故错误;④烧杯内加入适量硝酸铵固体,会使溶液的温度降低,有利于试管中的蔗糖快速析出,故正确;故选④。(1)用筷子蘸取的是热的蔗糖饱和溶液,快速晾干筷子,析出少量晶体,是通过蒸发溶剂的方法结晶的;(2)几天后却没有制得擦棒糖,杯中也没有晶体析出,可能是因为最初配制的蔗糖溶液是不饱和溶液或最初配制的蔗糖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太低;(3)①试管内加入适量水,可能会变得不饱和,故错误;②烧杯内加入适量氢氧化钠固体,会使溶液的温度升高,不利于试管中的蔗糖快速析出,故错误;③烧杯内加入适量食盐,对试管中的溶液几乎没有影响,故错误;④烧杯内加入适量硝酸铵固体,会使溶液的温度降低,有利于试管中的蔗糖快速析出,故正确;故选④。27.(2024八上·杭州期中)小金在学完浮力后认识了密度计,将其放入液体中,当它竖立静止时,与液面相交的读数即为待测液体的密度。(1)如图甲、乙所示,让同一支密度计分别静止在水和酒精中,放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选填“>”、“=”或“<”)放在酒精中受到的浮力;(2)小金将一根玻璃管的下端缠绕了适量铁丝,初步做成了一支密度计(如图丙所示);为了给密度计标上刻度,他进行了如下实验;a.将其放入水中,竖立静止后,做好标记为A,在密度计上与水面相平处标上水的密度值;b.将其放入植物油中,用同样的方法在密度计上标上植物油的密度值;①如图丙所示,小金制作的密度计,刻度0.9应该在 (选填“p”或“q”)点;②使用过程中小金发现细铁丝很容易滑落,于是他改变这段细铁丝的形状,并把铁丝置于玻璃管内,再次测量同一杯水(如图丁所示),杯中液面将 (选填“上升”、“下降”或“仍在A处”);③为了使测量结果更准确,如何使简易密度计上两条刻度线(如0.9、1.0)之间的距离大一些?写出一种方法 。【答案】(1)=(2)p;仍在A处;换更细吸管或换密度更大且质量更大配重或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细沙【知识点】液体密度的测量;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密度计漂浮,所受的浮力均重于密度计的重力,因而同一支密度计受到的浮力相等;把密度计放在水、酒精时都漂浮,利用物体的漂浮条件求受到水的浮力;再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求排开水的体积。然后与图比较即可判断;(2)①根据V=Sh得出深度h公式进行分析,在其它因素均不变的情况下,液体密度越小,密度计浸入的深度越大;②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所排开折液体的体积有关,与其它的因素无关。【解答】(1)当密度计置于水、酒精的容器中,密度计漂浮,所受的浮力均重于密度计的重力,因而同一支密度计分别静止在水和酒精中,密度计受到的浮力相等。(2)由图酒精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密度计受到的浮力相等,则,密度计放在酒精中,液面的位置在纯水密度值刻度线的上方,即刻度0.9应该在p点。小明改变这段细铁丝的形状再次浸没在水时,其排开水的体积不变,即所受的浮力不变,故杯中的液体将仍在A处。因为,所以使h变大,应减小S即可,具体做法是:用更细的吸管或换密度更大且质量更大配重或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细沙。(1)当密度计置于水、酒精的容器中,密度计漂浮,所受的浮力均重于密度计的重力,因而同一支密度计分别静止在水和酒精中,密度计受到的浮力相等。(2)[1]由图酒精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密度计受到的浮力相等,则,密度计放在酒精中,液面的位置在纯水密度值刻度线的上方,即刻度0.9应该在p点。[2]小明改变这段细铁丝的形状再次浸没在水时,其排开水的体积不变,即所受的浮力不变,故杯中的液体将仍在A处。[3]因为,所以使h变大,应减小S即可,具体做法是:用更细的吸管或换密度更大且质量更大配重或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细沙。28.(2024八上·杭州期中)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往往隐含着科学道理,学习科学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生活发现】自行车在烈日下暴晒,车胎容易发生爆炸。压缩一段封闭在注射器内的空气,发现越压缩越费劲。【提出问题】一定质量的气体产生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建立假设】小金根据上述“生活发现”,提出了以下猜想。假设一:一定质量的气体产生的压强可能与气体的温度有关;假设二:一定质量的气体产生的压强可能与气体的 ;【实验验证】为验证假设一,按如下步骤进行:①取一根长约为1米一端封闭的细玻璃管,在室温下用水银封闭一端空气柱,将玻璃管竖直固定,并在玻璃管上标出水银下表面的位置,如图所示;②将空气柱浸入的水中,待水银柱不再上升后,往玻璃管内注入水银,直到水银柱下表面到达标记处为止;③将空气柱浸入的水中,重复实验。【现象描述】空气柱的温度越高,上方的水银柱也越长。【得出结论】一定质量的气体产生的压强可能与气体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压强 (选填“越大”或“越小”);步骤②中,往玻璃管内注入水银直到水银柱下表面到达标记处为止,这样做的目的是 。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具普遍性,应 。【答案】体积或密度;越大;控制空气柱体积相同;改变温度多次实验/换用其他气体多次实验【知识点】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解析】【分析】(1)气体的压强和气体的温度、质量、体积有关,分析气体压强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应注意运用控制变量法;(2)一定质量气体产生压强的大小是由封闭空气柱上方水银柱的长度来显示的。【解答】据生活实际知道 ,气体的压强可能和气体的温度、质量、体积等有关系。所以,假设二:一定质量的气体产生的压强可能与气体的体积有关系。空气柱的温度越高,上方的水银柱也越长。故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越高,其压强越大。探究一定质量的气体产生压强的大小可能与气体的温度有关,应控制体积不变,故步骤②中往玻璃管内注入水银,直到水银柱的下表面对准标记为止,目的是控制封闭气体的体积不变。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具普遍性,改变温度多次实验或换用其他气体多次实验。29.(2024八上·杭州期中)下表是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与其质量分数对照表。回答下列问题:质量分数(%) 10 20 30 40 50密度 1.11 1.22 1.33 1.43 1.53(1)时,随着溶质质量分数增大、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逐渐 。(2)配制时,100克10%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氢氧化钠固体多少克?若将100克10%的氢氧化钠溶液稀释成5%,需要往溶液中加多少水?(3)时,122g氢氧化钠最多可以配置多少毫升20%的氢氧化钠溶液?【答案】(1)增大(2)配制 20℃时 100 克 10% 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为:100g×10% = 10g ;若将 100 克 10% 的氢氧化钠溶液稀释成 5%,设需要加水的质量为 x ,溶液在稀释过程中溶质质量不变,则:100g×10% = (100g + x)×5% 1x = 100g答:需要氢氧化钠固体 10g;若将100克10%的氢氧化钠溶液稀释成5%,需要往溶液中加 100g水。(3)20℃时,20% 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为 1.22g/cm3;122g 氢氧化钠可配制 20% 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122g÷20% = 610g;其体积为:610g÷1.22g/cm3 = 500cm3 合 500mL 。答: 122g 氢氧化钠最多可以配置 500 毫升 20% 的氢氧化钠溶液。【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解析】【分析】( 1)20℃时,随着溶质质量分数增大,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逐渐增大。(2)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3)溶液质量=溶液密度×溶液体积。【解答】( 1)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20℃时,随着溶质质量分数增大,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逐渐增大;(1)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20℃时,随着溶质质量分数增大,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逐渐增大;(2)见答案;(3)见答案。30.(2024八上·杭州期中)每逢橘子丰收时节,我区永宁江两岸有放橘灯的习俗,这一习俗已经流传一千多年。橘灯制作时将橘子的上端剥开一小部分,取出橘肉,在橘壳中放入蜡烛,点上火。随后,再将橘灯放入江中,任它们随风漂浮,庆祝蜜橘丰收。小黄同学用一个质量为50克的橘壳制作橘灯:(1)橘壳漂浮时,受到的浮力是多少?(2)放入一个重为0.08牛的蜡烛后,排开水的体积增加了多少?【答案】(1)壳漂浮时,受到的浮力为(2)放入蜡烛后,橘壳仍然漂浮,此时增加的浮力大小等于增加的重力,则答:(1)橘壳漂浮时,受到的浮力是0.5N;(2)放入一个重为0.08牛的蜡烛后,排开水的体积增加了8×10 6m3。【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物体的漂浮条件:物体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通过这个知识点,可根据橘壳的重力来确定其漂浮时受到的浮力。(2)浮力的变化与受力分析:放入蜡烛后,橘灯整体重力增加,根据物体漂浮条件,浮力也会相应增加,且增加量等于蜡烛的重力。这一步需要理解物体在漂浮状态下,重力变化会导致浮力随之变化,且变化量相等。31.(2024八上·杭州期中)下表是氯化钠、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温度/℃ 1 20 30 40 50 60溶解度/g 氯化钠 36.0 36.3 36.4 37.0 37.3硝酸钾 31.6 45.8 63.9 85.5 110(1)从上表可知,两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的是 。(2)要从含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溶液中分离出硝酸钾,应采用的方法是 。(3)60℃时,向100g水中加入100g硝酸钾,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答案】(1)氯化钠(2)降温结晶(3)溶解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答:溶解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0%。【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结晶的概念与方法【解析】【分析】(1)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 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通过分析表格中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溶解度的变化数据,来判断哪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2)结晶方法的选择依据: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一般采用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使其从溶液中析出;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物质,一般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因为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所以从含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溶液中分离出硝酸钾,应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根据给定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判断所加入的溶质在给定溶剂中是否能完全溶解,从而确定溶液是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解答】(1)从上表可知,两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的是氯化钠(或NaCl);(2)硝酸钾、氯化钠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要从含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溶液中分离出硝酸钾,应采用的方法是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3)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向100g水中加入100g硝酸钾,硝酸钾完全溶解。(1)从上表可知,两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的是氯化钠(或NaCl);(2)硝酸钾、氯化钠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要从含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溶液中分离出硝酸钾,应采用的方法是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3)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向100g水中加入100g硝酸钾,硝酸钾完全溶解,见答案。32.(2024八上·杭州期中)(负压式救护车利用技术手段,使车内的气压低于车外气压,防止车内气体向外扩散,大大减少了交叉感染的概率。(1)下列现象中有可能处于“负压”状态的是_______;A.正在做饭的高压锅内 B.高空中飞行的飞机机舱内C.充满气体的氧气罐内 D.正在吸取药水的注射器内(2)救护车通常设计为流线型,当救护车高速行驶时,救护车对路面的压力会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汽车受到的重力;(3)碘酒溶液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AB、C三位同学分别画出了碘酒溶液中碘分子分布的示意图,其中酒精分子没有画出。根据溶液的特征, (选填“A”“B”或“C”)的示意图更符合事实。【答案】(1)D(2)小于(3)A【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大气压的综合应用【解析】【分析】(1)“负压”是指室内的气压低于室外的气压,分析各个选项中相关装置内外的气压关系进行判断。(2)流体的压强与流速有关,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3)根据溶液的组成以及溶液的特征来分析。【解答】(1)A、正在做饭的高压锅内,其内部的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不处于“负压”状态,故A不符合题意;B、高空中飞行的飞机机舱,其内部的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不是处于“负压”状态,故B不符合题意;C、充满气体的氧气罐内,其内部的气压大于外界 大气压,不是处于“负压”状态,故C不符合题意;D、正在吸取药水的注射器内,内部压强小于大气 压,故D符合题意。故选D。(2)救护车多设计为流线型,上方凸起,上方空气流速快,压强小,下方平滑,空气流速慢,压强大,救护车受到向上的升力,所以救护车对路面的压力小于汽车受到的重力。(3)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其中的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溶液具有均一性,因此A的示意图更符合事实。(1)A.正在做饭的高压锅内,其内部的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不处于“负压”状态,故A不符合题意;B.高空中飞行的飞机机舱,其内部的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不是处于“负压”状态,故B不符合题意;C.充满气体的氧气罐内,其内部的气压大于外界 大气压,不是处于“负压”状态,故C不符合题意;D.正在吸取药水的注射器内,内部压强小于大气 压,故D符合题意。故选D。(2)救护车多设计为流线型,上方凸起,上方空气流速快,压强小,下方平滑,空气流速慢,压强大,救护车受到向上的升力,所以救护车对路面的压力小于汽车受到的重力。(3)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其中的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溶液具有均一性,因此A的示意图更符合事实。33.(2024八上·杭州期中)如图为一高压锅的示意图,锅盖上有一个空心柱为排气孔,空心柱上戴着一个帽子为限压阀,当高压锅内气体的压强超过安全值时,锅内气体就会冲开限压阀,气体跑出一部分,使锅内气压减小。现有一个锅盖直径为24cm,排气孔横截面积为,限压阀质量为96克的高压锅,要用它来煮饭,若当时的大气压为。(1)用高压锅煮饭,可以增大锅内气体的压强,使水的沸点 (填“升高”或“降低”),从面使饭菜熟得更快;(2)在保证安全的条件下,为了提高锅内蒸煮时的温度,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填序号);A.适当减小锅的容积 B.适当增大排气孔的直径C.适当增加限压阀的质量 D.适当加大火力蒸煮(3)通过计算并对照表格说明,利用这种高压锅烧水时,锅内最高温度大约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0.98 1.01 1.13 1.29 1.40 1.69 1.80 2.00t/℃ 99 100 103 107 111 115 117 120【答案】(1)升高(2)C(3)限压阀的压力空心柱小孔的横截面积当时的大气压,原来的限压阀对出气 孔的压强高压锅内气体能达到的最大压强由表可知,锅内最高温度大约是117℃。【知识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大气压的综合应用【解析】【分析】(1)气压与沸点的关系: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高压锅通过增大锅内气体压强,使水的沸点升高,从而在更高的温度下煮饭,让饭菜熟得更快。(2)通过分析各个选项对锅内气压的影响,来判断能否提高锅内蒸煮温度。如增加限压阀质量m,会使锅内气压增大,进而提高温度;而改变锅的容积、排气孔直径或火力等因素,根据其对限压阀受力及锅内气压的影响不同,来判断是否能达到提高温度的目的。(3)压强的计算:根据限压阀的质量和排气孔横截面积,利用公式计算限压阀产生的压强,再加上外界大气压得到锅内最高气压。气压与温度的对应关系:根据给出的气压与温度的对应表格,通过计算出的锅内最高气压,找到对应的温度值,从而得出锅内最高温度。这考查了对数据的查找和应用能力,以及对物理量之间对应关系的理解。【解答】(1)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大,水的沸点越高,高压锅煮饭就是利用了这一原理。(2)要想提高锅内蒸煮的温度,必须增大锅内气压,减小锅的容积,不能提高锅内的温度,以及适当增大火力蒸煮都不会改变锅内气压;适当增大排气管的直径,反而能使锅内气压减小,沸点降低;正确的做法是适当增加限压阀的质量,增大锅内气压,从而提高沸点、提高锅内蒸煮时的温度,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3)限压阀的压力空心柱小孔的横截面积当时的大气压,原来的限压阀对出气 孔的压强高压锅内气体能达到的最大压强由表可知,锅内最高温度大约是117℃。(1)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大,水的沸点越高,高压锅煮饭就是利用了这一原理。(2)要想提高锅内蒸煮的温度,必须增大锅内气压,减小锅的容积,不能提高锅内的温度,以及适当增大火力蒸煮都不会改变锅内气压;适当增大排气管的直径,反而能使锅内气压减小,沸点降低;正确的做法是适当增加限压阀的质量,增大锅内气压,从而提高沸点、提高锅内蒸煮时的温度,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3)限压阀的压力空心柱小孔的横截面积当时的大气压,原来的限压阀对出气 孔的压强高压锅内气体能达到的最大压强由表可知,锅内最高温度大约是117℃。34.(2024八上·杭州期中)如图1是小宋研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物体下表面离水面的距离的关系实验装置,用弹簧测力计提着物体,使其缓慢浸入水中(水未溢出),得到与的关系图象如图2中实线所示。()请计算:(1)完全浸没时,受到水的浮力为多少 (2)物体的体积为多少 (3)小宋换用另一种未知液体重复上述实验并绘制出图2中虚线所示图象,则该液体密度为多少 【答案】(1)当h=0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N,即物体A的重力G=3N,完全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G-F=3N-1N=2N(2)完全浸没在水中,A的体积V=V排==2×10-4m3(3)物体完全浸没在另一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F'浮=G-F'=3N-1.4N=1.6N该液体密度ρ液==0.8×103kg/m3答:(1)完全浸没时,A受到水的浮力为2N;(2)物体A的体积为2×10-4m3;(3)该液体密度为0.8×103kg/m3。【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解析】【分析】 (1)当h=0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为物体A的重力,由图可知完全浸没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两者之差就是受到的浮力;(2)根据F浮=ρgV排即可求出物体体积;根据物体A的重力可求得其质量,再利用密度公式求解密度;(3)由图可知完全浸没在液体中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两者之差就是受到的浮力;根据F浮=ρgV排即可求出该液体密度。35.(2024八上·杭州期中)苯酚是一种奇怪的有机物,它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以下难溶于水,但在时可以与水无限混合溶解。纯净的苯酚是无色固体,但从饱和溶液中只能析出透明液体.将50克苯酚投入的的10克水中,并保持水温为,此时混合物为 (填“溶液”“悬浊液”或“乳浊液”,下同),加热煮沸时,混合物为 ,沸腾后再冷却到常温,混合物为 。【答案】悬浊液;溶液;乳浊液【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解析】【分析】悬浊液:固体颗粒分散在液体中。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在液体中。溶液:物质溶解在液体中,久置不分层。【解答】因为苯酚在60℃以下难溶于水,故将50克苯酚投入的10℃的10克水中,并保持水温为10℃,此时混合物是悬浊液;在85℃时可以与水无限混合溶解,因此加热煮沸时,苯酚溶解,得到了溶液;因为纯净的苯酚是无色固体,但从饱和溶液中只能析出透明液体,所以沸腾后再冷却到常温,得到的是水与液态苯酚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杭州市杭州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学生版).docx 浙江省杭州市杭州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