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实验初级中学2024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科学期中测试卷(1-2章)1.(2024七上·诸暨期中)科学要求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发现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推进科学与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A.种子为什么会长出幼苗B.哪种品牌牛奶的味道好C.鸟蛋为什么会孵出小鸟D.插在水中的铅笔为什么会“折断”【答案】B【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解析】【分析】科学问题是科学认识主体与客体之间矛盾的表现,是科学认识中需要探讨和解决的课题。【解答】A:种子为什么会长出幼苗,属于科学问题。B:哪种品牌牛奶的味道好,不是科学问题。C:鸟蛋为什么会孵出小鸟,属于科学问题。D:插在水中的铅笔为什么会“折断”,属于科学问题。故选B。2.(2024七上·诸暨期中)酒精容易燃烧,它的标签上应贴上的标志是( )A. B.C. D.【答案】B【知识点】实验室的安全与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解析】【分析】根据各个标志的含义分析判断。【解答】A为剧毒品标志,B为易燃品标志,C为爆炸品标志,D为腐蚀品标志。因为酒精容易染上,属于易燃品,因此应该贴的标志为B。故选B。3.(2024七上·诸暨期中)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B.C. D.【答案】D【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解析】【分析】根据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根据常见科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A、取用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瓶塞没有倒放,标签没有对准手心,瓶口没有紧挨试管口,故所示操作错误;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故所示操作错误;C、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采用仰视读数,故所示操作错误;D、测量水温时,温度计的液泡要浸入液体中,故所示操作正确;故答案为:D。4.(2024七上·诸暨期中) 初中的学习生活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了,不知道同学们是否已经适应。根据你目前在初中阶段所学习到的知识,判断一下以下选项中不符合实际的是 ( )A.小王的跳高成绩为1.4米B.一间教室的体积大约为200m3C.夏天空调温度25℃,人体会感觉较舒适D.一瓶矿泉水的体积500dm3【答案】D【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事实的答案。【解答】A、中学生的跳高成绩约为1~2m,故A符合事实;B、一间教室的体积约120~200m3,故B符合事实;C、人体感觉较舒适的温度约23℃,故C符合事实;D、一瓶矿泉水的体积V=500mL=500cm3,故D不符合事实。故答案为:D。5.(2024七上·诸暨期中)研究人员用凝胶材料制成了一朵“鲜花”(如图)。这朵几厘米大的“花蕾”共用了约2个小时完全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展示着变形能力。以下对凝胶花的看法正确的是( )A.是生物,因为它有鲜艳的颜色B.是生物,因为它会开放C.是非生物,因为它不能快速运动D.是非生物,因为它不会呼吸,不会繁殖【答案】D【知识点】识别生物与非生物【解析】【分析】生物是指具有动能的生命体,也是一个物体的集合。而个体生物指的是生物体,与非生物相对。【解答】A、颜色不是生物的基本特征;故A错误;B、凝胶花的开放不是生物的基本特征;故B错误;C、能否快速运动不是生物的基本特征;故C错误;D、不会呼吸、不会繁殖可以判定凝胶花是非生物;故D正确;故答案为:D。6.(2024七上·诸暨期中)“南有袁隆平,北有李振声。”中国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研发的新品种巨型稻,2021年11月在浙江龙泉迎来丰收,实现袁老“禾下乘凉梦”,为“饭碗牢牢掌握在中国自己的手里”的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了的贡献。巨型稻平均高度2m,单穗粒数可达680粒,比普通稻多3倍。下列对巨型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巨型稻植株高大主要靠细胞壁的支持作用B.巨型稻植株的光合作用在叶绿体中进行C.扎入土壤深处的根部中的细胞膜控制水分和养分吸收D.巨型稻各种性状特征的控制中心是细胞质【答案】D【知识点】细胞的结构【解析】【分析】植物细胞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线粒体、液泡、叶绿体(绿色部分)。【解答】A、细胞壁有保护和支持的功能。细胞壁是植物细胞的外层结构,能提供支撑并保持细胞的形态,A正确。B、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光合作用的主要过程发生在叶绿体中,B正确。C、根部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使其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帮助植物吸收必要的水分和营养物质,C正确。D、巨型稻各种性状特征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D错误。故答案为:D。7.(2024七上·诸暨期中)神秘的江南精灵——安吉小鲵(如图)是中国特有的物种,其珍稀程度堪比大熊猫、扬子鳄、中华鲟、朱鹮。该物种对栖息地环境和水的要求尤为严格,生活于沼泽地中的泥炭藓下腐殖质层中,产卵季节进入水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鲵和大熊猫体温都恒定,都是胎生哺乳B.小鲵和朱鹮都有脊椎骨,终生都用肺呼吸C.小鲵和中华鲟都是卵生,体外都没有羽毛D.小鲵和扬子鳄都体表有鳞,都需要皮肤辅助呼吸【答案】C【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解析】【分析】 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水中或陆地上,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由于两栖动物的出现代表了从水生到陆生的过渡期。既有适应陆地生活的新的性状,又有从鱼类祖先继承下来的适应水生生活 的性状,据此分析判断。【解答】 A.小鲵属于两栖动物,卵生,变温动物,故A错误;B.鲵属于两栖动物,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故B错误;C.小鲵属于两栖动物,中华鲟属于鱼类,都是卵生,体外都没有羽毛,故C正确;D.小鲵属于两栖动物,体表裸露,皮肤辅助呼吸。扬子鳄体表有鳞,用肺呼吸,不需要皮肤辅助呼吸,故D错误。故选C。8.(2024七上·诸暨期中)在学校田径运动会上,小明对裁判使用皮卷尺测量自己跳远的成绩有异议,认为测量的成绩偏 小,下列有关申述理由正确的是( )A.测量时皮卷尺绷得太紧B.沙堆有隆起时就直接测量C.皮卷尺上 2cm 刻度处与起跳处对齐,直接记录落地点处刻度值D.没有跳到正前方,斜着测量起跳点到落脚点的距离并记录结果【答案】A【知识点】长度的测量【解析】【分析】根据对长度测量的认识判断。【解答】A.用被拉紧了的皮卷尺测量跳远成绩时,分度值对应的卷尺的实际长度变大,分度值与卷尺相邻两刻线间实际长度相比偏小,因此其读数比真实值偏小,故A符合题意;B.沙堆有隆起时就直接测量,测量的长度为曲线,测量的成绩会偏大,故B不合题意;C.起跳的点和皮卷尺上 2cm 刻度处对齐,而裁判直接记录卷尺所对应的刻度示数,测量的成绩会偏大,故C不合题意;D.没有跳到正前方时,直接测量起跳点到落脚点的距离,测量的成绩会偏大,故D不合题意。故选A。9.(2024七上·诸暨期中)下列同学对我国生物物种多样性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其中正确的是( )。A.甲说:我国地大物博,生物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用不着保护生物物种多样性B.乙说: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们可以尽量利用周围的自然资源C.丙说:要保护生物物种多样性,必须禁止对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D.丁说:金丝猴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我们可以采取就地保护的方法进行保护【答案】D【知识点】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与保护【解析】【分析】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中心,是生物多样性最主要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指地球上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生物的种类一般也较为稳定。它们以极慢的速度变化和发展着,一些新的物种会不断诞生,一些物种会逐渐灭绝。随着人类对自然环境影响力的增强,一些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了人为的破坏,从而加速了一些生物种类的灭绝。因此,若想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类必须合理利用和开发自然资源。【解答】A、我国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但如果一味地掠夺,必将会造成物种多样性的丧失,B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B、“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们可以合理利用和开发周围的自然资源,否则会在导致资源枯竭,B粗疏错误,不符合题意。C、保护生物物种多样性和合理利用开发生物资源并不矛盾,C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D、就地保护即建立自然保护区有利于保护珍稀生物的栖息地,能从根本上保护珍稀生物的生存和繁衍,D叙述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10.(2024七上·诸暨期中)某科学兴趣小组查阅到干果机的工作原理:采用发热丝加热,通过开关温控器可控制温度在35-70℃之间,同时配带一个风扇, 通过风扇将热风吹出, 将切成片的水果放入干果机内。很快达到风干的效果。由于是通过热风循环抽走食材的水分,所以食材的营养得到了大部分的保留和富集。小科将水果切片时,发现水果流出许多汁液。这些汁液来自细胞结构中的( )A.液泡 B.细胞膜 C.细胞核 D.细胞壁【答案】A【知识点】细胞的结构【解析】【分析】根据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分析判断。【解答】根据题意可知,液泡内含有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有多种味道:酸、甜、苦、辣,切水果时会有许多汁液流出,这些汁液来自细胞结构中的液泡,故A正确,而B、C、D错误。故选A。11.(2024七上·诸暨期中) 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水,下列有关操作中,错误的是( )A.选择一个量程合适的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并正对着量筒的刻度线B.先向量筒内倾倒水,当水面接近刻度时,改用胶头滴管向量筒内滴加水C.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D.当量筒放置在较低的桌面上,不便于观察读数时,可将量筒举起后读数【答案】D【知识点】体积的测量【解析】【分析】使用量筒时应根据需量取的液体体积,选用能一次量取的最小规格的量筒;向量筒中倾倒液体接近刻度线时,改用滴管 滴加,读数时,视线与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注意读数时,量筒要放置在平稳桌面上,据此解答。【解答】ACD、使用量筒时应尽量选择可以一次性完成量取的量程最小的量筒,量筒读数时将量筒放置在平稳桌面上,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不能把量筒举起,故D错误,AC正确;B、向量筒中倾倒液体时,当液体接近刻度线时,改用滴管滴加,以免过量,故B正确。故答案为:D。12.(2024七上·诸暨期中) 如图是根据生物的特征分类的示意图。a、b、c、d分别表示五种动物的分类依据。其中代表分类依据是卵生的是( )A.a B.b C.c D.d【答案】A【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利用检索表来辨认生物【解析】【分析】动物的分类除了比较动物的外部形态结构,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图中的草鱼属于鱼类,蟾蜍属于两栖动 物,龟属于爬行动物,大熊猫、金丝猴属于哺乳动物。a卵生,b生殖和发育离开了水,c胎生,d生殖和发育在水中。【解答】草鱼、蟾蜍、龟的生殖方式都是卵生,可见A正确。故答案为:A。13.(2024七上·诸暨期中)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更好地观察细胞,课堂上,同学们在老师的引导下认识和使用了显微镜,课后有几位同学饶有兴趣地讨论,你认为错误的是 ( )A.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明亮B.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细胞数越少C.显微镜观察的材料需要薄而透明D.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倒像【答案】A【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解析】【分析】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安放、对光、放片、调焦、观察、整理存放。【解答】AB.显微镜放大的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数目最少,视野越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数目最多,视野越亮,A错误,B正确。C.显微镜观察的材料一定要薄而透明,有利于光线的透入,C正确。D.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D正确。故答案为:A。14.(2024七上·诸暨期中)量筒内原有一定量的水,小乐采用仰视读数读出水的体积为15mL;加入一定量的水后,小乐又采用俯视读数读出水的总体积为20mL.;则加入水的体积( )A.小于5mL B.等于5mL C.大于5mL D.无法确定【答案】A【知识点】体积的测量【解析】【分析】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分析判断。【解答】量筒内原有一定量的水,采用仰视读数读出水的体积为15mL,则读出的示数偏小,而实际水的体积大于15mL。加入一定量的水后,采用俯视读数读出水的总体积为20mL,则读出示数偏大,而实际水的体积小于20mL。根据V=V2-V1可知,则加入水的体积小于5mL。故选A。15.(2024七上·诸暨期中) 如图表示狗、猫、虎、豹四种动物的分类等级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最大的分类等级是目B.种是生物分类的最基本单位C.猫与豹的亲缘关系比猫与狗远D.虎与狗的共同点比虎与猫的共同点少【答案】C【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利用检索表来辨认生物【解析】【分析】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解答】 AB、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图中最大的分类等级是目,AB正确。C、猫与豹同科,猫与狗同目,科<目,因此猫与豹的亲缘关系比猫与狗的近而不是远,C错误。D、虎与猫同科,虎与狗同目,科<目,因此虎与狗的共同点比虎与猫的共同点少 ,D正确。故答案为:C。16.(2024七上·诸暨期中) 如果用图表示各种概念间的关系,下列选项中与图示相符的是( )选项 1 2 3 4A 测量工具 刻度尺 温度计 量筒、量杯B 被子植物 裸子植物 蕨类植物 苔藓植物C 动物 无脊椎动物 节肢动物 昆虫D 纲 科 目 种A.A B.B C.C D.D【答案】C【知识点】长度的测量;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常见的脊椎动物【解析】【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1包含2,2包含3,3包含4。【解答】A.测量工具包含刻度尺、流量计、量筒和量杯,而刻度尺、流量计、量筒和量杯是并列的关系,故A错误;B.被子植物、裸子植物、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是并列的关系,故B错误;C.昆虫属于节肢动物,节肢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属于动物,故C正确;D.种属于科,科属于目,目属于纲,故D错误。故答案为:C。17.(2024七上·诸暨期中)因《中国诗词大会》的火热,某中学也举办了“生物诗词大会”。在单人追逐赛环节,要求选手说出“有种子的植物”的诗词。图中哪位选手会获胜?( )A. B.C. D.【答案】C【知识点】种子植物;孢子植物【解析】【分析】对诗句进行分析,确定其中提到的植物种类,根据这些植物的特点分析判断。【解答】A.“春水绿如染”中提到是藻类植物,藻类植物不结种子,故A不符合题意;B.“苔痕上阶绿”中提到苔藓植物,苔藓植物不结种子,故B不符合题意;C.“墙角数枝梅”中提到的梅花属于被子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种子繁殖,故C符合题意。D.“言采其蕨”中提到蕨类植物,不结种子,故D不合题意。故选C。18.(2024七上·诸暨期中) 许多鸟种若发现巢内有破蛋,会将蛋壳远远弃置于巢外。为了解此种行为是否与巢的安全有关,科学家将蛋放于野地上,在其旁放置蛋壳,观察其被天敌吃掉的比率,如表是实验的结果。根据表中的数据所作的推论,正确的是 ( )蛋壳与蛋的距离(cm) 被乌鸦吃掉的蛋(颗数) 没有被乌鸦吃掉的蛋(颗数) 被吃掉的比率 (%)15 63 87 42100 48 102 32200 32 118 21A.蛋与蛋壳的距离不影响天敌吃蛋的比率B.蛋壳有助于天敌发现蛋,增大了蛋被吃掉的机会C.蛋壳离蛋越远,越可防止细菌滋生,降低蛋被感染的机会D.蛋壳离蛋越远,蛋被天敌吃掉的机会越大【答案】B【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由表中的数据可知:蛋壳与蛋的距离越近,被乌鸦吃掉的蛋的数量越多,蛋被吃掉的比率也越大。【解答】A、由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蛋与蛋壳的距离会影响天敌吃蛋的比率,蛋壳与蛋的距离越近,天敌吃蛋的比率越大,A 错误。B、由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蛋壳与蛋的距离越近,被乌鸦吃掉的蛋的数量越多,可能的原因是蛋壳有助于天敌发现蛋,增大了蛋被吃掉的机会,B正确。C、由表中的数据无法得知,蛋壳离蛋越远,越可防止细菌滋生,降低蛋被感染的机会,C错误。D、蛋壳与蛋的距离越近,被乌鸦吃掉的蛋的数量越多,没有被乌鸦吃掉的蛋的数量越少,蛋被天敌吃掉的比率(机会)越大,D错误。故答案为:B。19.(2024七上·诸暨期中) 如图是某同学在实验课上使用的显微镜及观察到的不同视野。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通过③来调节视野光线强弱B.转动⑤使镜筒缓慢下降时,眼睛要从侧面注视物镜C.将图二中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右方移动玻片D.从图三到图四,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减少,视野变暗【答案】C【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解析】【分析】图中①转换器、②遮光器、③反光镜、④目镜、⑤粗准焦螺旋、⑥细准焦螺旋。【解答】A、光线强时使用③反光镜的平面镜,光线弱时使用③反光镜的凹面镜,因此,③反光镜可以调节视野光线强弱,正 确;B、转动⑤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下降时,眼睛要从侧面注视物镜,以免压坏玻片标本,正确;C、显微镜成倒立的像,物像的移动方向和装片的移动方向相反。将图二中的物像在视野的左方,要想移到视野中央,应 该向左方移动玻片,错误;D、从图三到图四,细胞体积变大,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变大,因此,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减少,视野变暗,正确。故答案为:C。20.(2024七上·诸暨期中) 小李同学想测量一杯水的温度,但他只有一支没有刻度的温度计,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以下是他的测量步骤:先把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在冰水混合物中,一段时间后在液柱的上端对应处做了个记号A; 然后在1标准大气压下,把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在沸水中一段时间后也在对应的液柱上端处作一个记号B; 用刻度尺测得A、B两标记间的距离为40厘米; 最后他用该温度计来测这杯水的温度,发现液柱上端所处位置到记号A 的距离为24厘米。则这杯水的温度为( )A.20℃ B.30℃ C.40℃ D.60℃【答案】D【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温度是100℃;求出1cm表示的温度是多少,然后求出液柱所处位置距A 点24cm时的温度。【解答】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液柱的长度为A,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的温度是100℃,液柱的长度为B,AB间的距离是40cm,1cm液柱表示的温度为100℃/40cm=2.5℃/cm,此温度计来测量一杯水的温度时,液柱长度为A点以上24cm,则水的温度为24cm×2.5℃/cm=60℃,故D正确。故答案为:D。21.(2024七上·诸暨期中) 有物理单位的数据才有生命力,才能完整地表示某物体的多少和属性。完整而有效的物理数据应是数字与合理物理单位完美的有机结合体。请将下列物理数据补充完整:(1)1.76×106微米= 米。(2)50米= 千米。(3)800毫升= 升。(4) 250升= 立方厘米。【答案】(1)1.76(2)0.05(3)0.8(4)2.5×105【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解析】【分析】 根据长度、体积单位的进率进行换算。单位换算的步骤为:原来的数字、乘号、进率、后来的单位、最终结果。【解答】 (1)1米=106微米,则1.76×106微米=1.76米;(2)1千米=1000米,则50米=0.05千米;(3)800毫升=0.8升;(4)1升=1000毫升=1000立方厘米,则250升=250000立方厘米=2.5×105立方厘米。22.(2024七上·诸暨期中) 下图是小明同学进行科学测量的一些示意图:(1) 甲中温度计的示数是 ;(2) 乙中液体的体积是 ;(3) 丙中物块的长度是 。【答案】(1)-8℃(2)44mL(3)1.85厘米【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在对温度计进行读数时,要先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并看清液柱最高处是在零上还是在零下;量筒使用前首先要认清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以凹液面的底为准;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之前,要明确其分度值;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解答】(1)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当温度计所测温度升高,液面上升时,图中的数字在减小,说明液面位置在0刻度 以下,因而读数为-8℃;(2)图示量筒的分度值是1mL;凹液面的底与44mL相平,可直接看出液体的体积是:V液=44mL;(3)图示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为1mm;起点刻度为2.00cm,末端刻度值为3.85cm,物体长度为3.85厘米-2.00厘米= 1.85厘米。23.(2024七上·诸暨期中) 石井水库位于上浦镇,如图甲为水库旁的水杉林,大片的水杉笔直挺拔,像一把把收拢好的巨伞插进水里,不时还有野鸭从树林中穿游而过,被誉为现实版的“绿野仙踪”。请用学过的生物知识并根据图乙回答下列问题。 (注:在“横线”上填与数字相应的结构名称)(1) A、B 两图中, 可能是野鸭体细胞的是图 (选填“A”或“B”)。(2) 水杉树之所以长得比较高大,这与细胞结构中的 有关。(3)水杉有膝状呼吸根,能生出水面,或在陆地土壤中呼吸,故水杉耐水湿。决定这一性状的物质是 在细胞的 内。【答案】(1)A(2)细胞壁(3)细胞核【知识点】细胞的结构;种子植物【解析】【分析】观图可知:1细胞膜、2细胞质、3细胞核、4液泡、5叶绿体、6细胞壁。【解答】(1)植物细胞内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而动物细胞内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图B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这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因此图A是动物细胞结构模式图;图B是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即A、B两图中,可能是野鸭上皮细胞的是图A。(2)植物细胞中的细胞壁的作用十分必要,由于它的支持作用,植物长得高大,因而可以获得更多的阳光,进行更多的 光合作用,所以 水杉树长得比较高大。(3)基因控制着生物的性状,基因存在于细胞核中。因此,水杉有膝状呼吸根,能生出水面,或在陆地土壤中呼吸,故水 杉耐水湿。决定这一性状的物质是在细胞的细胞核内。24.(2024七上·诸暨期中) 如图所示,将一根火柴梗横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1~2s钟后取出,可以观察到火柴梗最先炭化的部分是与火焰的 (填“外焰”、 “内焰”或“焰心”) 接触部分,实验结束后,用 熄灭酒精灯。【答案】外焰;灯帽【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解析】【分析】根据常见仪器的作用和用途来回答本题,要熟记酒精灯的火焰分层情况。【解答】 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将一根火柴梗横放在蜡烛的火焰上,1~2s钟后取出,观察到火柴梗上有两处炭化(变黑),即接触外焰的两端变黑,说明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因此要用火焰的外焰来加热,实验结束后,熄灭酒精灯可用灯帽盖灭。25.(2024七上·诸暨期中) 如图为某镇稻田生态系统示意图,与传统稻田管理相比,引鸭入田,实现了稻鸭共育,增加了农业生态经济效益。(1) 写出图中含鸭的一条食物链: 。(2)除温度、水、空气、无机盐外,影响水稻产量的非生物因素还有 (写出一个即可)。(3) 该生态系统中,青蛙和鸭的种间关系是 ,水稻和昆虫的种间关系是 。【答案】(1)杂草→鸭或者水稻→昆虫→鸭光(2)阳光(3)竞争;捕食【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成分;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食物链、食物网)【解析】【分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解答】(1)图中的食物链有:①杂草→鸭;②水稻→昆虫→鸭;③水稻→昆虫→青蛙。(2)除温度、空气、水、温度、无机盐外,影响水稻产量的非生物因素还有阳光。(3) 该生态系统中,青蛙和鸭的种间关系是竞争关系,从生物的种间关系来看,昆虫通常会以水稻为食,因此水稻和昆虫之间存在捕食关系,26.(2024七上·诸暨期中) 卷耳(如图甲)是一种常见的植物,与其他植物竞争光、水和空间的能力极强。(1)2021年11 月,台州“华顶卷耳”被确定为全球新物种。华顶卷耳的叶片在地面上方伸展开,以获取更多阳光,有利于 (填细胞结构) 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华顶卷耳花梗长,花瓣无毛,种子与相近种类不同。表乙中2b的信息是 。(2)图乙二歧式检索表中 P、Q、R、S分别表示一种植物,其中 一种是华顶卷耳,它是 。(3)卷耳具有强大的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能在短时间内成为其生活区域内的优势种群。卷耳的下列结构及特征支持其上述能力的是____。A.根系发达,对水肥吸收能力强B.枝叶众多,覆盖地面范围广C.种子多,繁殖能力强【答案】(1)叶绿体(2)S(3)A;B;C【知识点】利用检索表来辨认生物;种子植物【解析】【分析】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解答】 (1)华顶卷耳的叶片在地面上方伸展开,以获取更多阳光, 有利于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 表乙中2b的信息是花梗短。(2)由题干可知,华顶卷耳花梗长,花瓣无毛,种子与相近种类不同。对应图乙二歧式检索表可知,华顶卷耳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属于种子植物中的被子植物,且有花梗长,花瓣无毛,因此表示华顶卷耳的是S。(2)卷耳具有强大的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能在短时间内成为其生活区域内的优势种群。说明支持其上述能力的是根系发达,对水肥吸收能力强,枝叶众多,覆盖地面范围广,种子多,繁殖能力强,ABC都正确。故答案为:ABC。27.(2024七上·诸暨期中)单凭我们的感官进行观察还是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因此我们经常要借助于一些仪器和工具,如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1)如果要依次采用天文望远镜、光学显微镜、放大镜依次来观察以下物体,那么正确的观察顺序应该是 。(2)小明同学制作了“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标本”,并用显微镜进行了观察,相关操作如下:a.盖上盖玻片; b.用低倍镜观察; c.用稀碘液染色,在相对应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水; d.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e.将牙签上附着的碎屑涂在水滴中; f.用凉开水漱口后,用消毒牙签的一端在口腔内侧壁轻轻刮几下。请你根据小明的操作过程,回答下列问题:小明的操作过程中有一处明显错误,请你指出来并更正 。(3)为了能顺利完成装片的制作和观察任务,上述操作正确的排序是 (填序号)。(4)制作细胞临时装片时,盖上盖玻片的操作方法如图1所示,其中正确的是____。A. B.C. D.(5)小明在低倍镜下找到了物像但却模糊不清,接下来他应调节显微镜的 (填显微镜结构图中序号) 。(6)使用下图中的物镜、目镜观察时,调整物镜与标本切片距离大小。欲获得最大倍数的观察效果,其正确的组合____。A.1、 3、 5 B.2、 4、 6 C.2、 3、 5 D.2、4、 5【答案】(1)丙甲乙(2)步骤d,应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3)dfeacb(4)A(5)⑦(6)C【知识点】长度的测量;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解析】【分析】 很多情况下,观察会受环境与心理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单凭我们的感官进行观察不能对事物做出正确的判断,因此,我们经常需要借助一些仪器和工具帮助做出判断,扩大观察的范围。 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光线强时,用遮光器的小光圈、反光镜的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遮光器的大光圈、反光镜的凹面镜调节。图示显微镜的结构:①目镜;②转换器;③物镜;④通光孔;⑤反光镜;⑥粗准焦螺旋;⑦细准焦螺旋。【解答】(1) 酵母菌和衣藻等物质的直径在10-6m~10-5m之间需要用到光学显微镜,蜗牛和花等物质的长度在10-2m~101m之间,需要用到放大镜来观察,月球、太阳等天体的直径在106m~1022m之间需要用到天文望远镜观察,所以正确观察的顺序应该为丙甲乙。(2) 在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和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中,开始时用滴管向载玻片中央滴加的液体分别是清水和生理盐水。因为洋葱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吸水也不会涨破,可以用清水;0.9%的生理盐水,其渗透压与人体血浆的渗透压相等,人体细胞处在这样的液体环境中,细胞的形态、功能可以保持正常,如果处在清水中,人体细胞会吸水涨破。故步骤d中在载玻片上应滴一滴生理盐水。(3) 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记为:擦→d滴→f刮→e涂→a盖→c染→b观察,故正确的操作顺序是:dfeacb。(4)在制作临时装片是盖盖玻片一步很重要,要不然容易产生气泡,气泡与细胞重叠不易观察。其正确操作是:让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的水滴,利用水的表面张力,缓缓的盖下时使水充满载玻片与盖玻片之间,不留气泡。故答案为:A。(5)图示显微镜结构中,⑥粗准焦螺旋可以大幅度的升降镜筒,可以快速找到物像;⑦细准焦螺旋可以小幅度的升降镜筒,可以精细调焦,能够使物像变得更加清晰。(6)图中1、2有螺纹是物镜;3、4没有螺纹是目镜。目镜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图中5物镜距离玻片标本距离近,5的放大倍数比6中大。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故图中物镜2和目镜3的组合放大倍数最大,物镜与玻片的距离近的是5,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28.(2024七上·诸暨期中) 教室的窗玻璃是双层的. 课间,同学在窗外敲玻璃时,小明感觉双层玻璃与单层玻璃的振动情况不一样. 于是他想探究“受敲击时,双层玻璃和单层玻璃的振动强弱情况”. 为此,小明进行了以下实验:①将单层玻璃板固定在有一定倾角的斜面上,把玻璃球靠在玻璃板的右侧,把橡胶球悬挂在支架上靠在玻璃板的左侧 (如右图) .②随意拉开橡胶球,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玻璃球被弹开,记下玻璃球被弹出的距离. 共做10次.③换成双层玻璃板重复上述实验.(1)实验后,发现玻璃球被弹开距离的数据比较杂乱,这与实验中的哪一操作不当有关 。(2) 小明改进后,重做了实验,获得了如下数据:实验次数 1 2 3 4 6 7 8 9 10 平均值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cm) 单层 79 78 82 80 84 84 82 81 80 80双层 20 23 24 24 25 22 22 21 25 23受到橡胶球的敲击时,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 来反映的.(3) 根据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答案】(1)没有控制橡胶球被拉开玻璃杯的角度相同(2)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3)在敲击力度一定时,双层玻璃杯比单层玻璃板振动强度弱【知识点】实验步骤的探究;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探究受敲击时,双层玻璃和单层玻璃的振动强弱情况,除改变玻璃的层数外,橡皮球拉开的距离,斜面倾角一定适度等因素都相同;离开玻璃板一定角度的橡胶球敲击玻璃板,玻璃板振动,玻璃球受振动被弹开,通过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反映玻璃板振动的强弱;【解答】 (1)本实验探究受敲击时,双层玻璃和单层玻璃的振动强弱情况,要控制橡胶球被拉开玻璃板的角度一定;(2)被离开玻璃板一定角度的橡胶球敲击玻璃板,玻璃板振动,通过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反映玻璃板振动的强弱;(3)从表中的数据可知,当玻璃板受到橡胶球敲击力度一定时,双层玻璃板比单层玻璃板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明显近一些,即在敲击力度一定时双层玻璃板比单层玻璃杯振动的强度弱。29.(2024七上·诸暨期中) 为探究植酸酶对鲈鱼生长的影响,某科研小组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步骤 具体操作①饲料配制 在每千克普通饲料中添加200mg植酸酶, 配制成加酶饲料, 并将加酶饲料和普通饲料分别制成大小相同的颗粒,在不高于某一温度下烘干后储存.②鲈鱼饲养 挑选体格健壮、大小一致的鲈鱼苗,在两个相同的海水鱼池中各随机放养600尾鲈鱼苗,给一个鱼池的鲈鱼定时投喂适量的普通饲料, 给另一个鱼池的鲈鱼同时投喂等量的____.③结果记录 8周后, 从每个鱼池中随机取20尾鲈鱼称量, 结果显示, 对照组、实验组鱼体平均增重率分别为 759.3%、947.2%.请根据以上实验回答:(1) 实验中选用鲈鱼鱼苗而不是成体的主要原因是 ;(2) 步骤②空白处应填写 ;(3) 根据实验的记录结果,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答案】(1)鱼苗生长发育旺盛,实验现象更明显(2)加酶饲料(3)植酸酶对鲈鱼苗生长有促进作用【知识点】实验步骤的探究;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解答】 (1)步骤②选用鲈鱼鱼苗而不是成体的主要原因是鱼苗生长发育旺盛,实验现象更明显。(2)“探究植酸酶对鲈鱼生长的影响”唯一不同的变量是饲料是否加酶,其它条件都相同,因此步骤②空白处应填写加酶饲料。(3)本实验中投喂普通饲料的是对照组,投喂加酶饲料的是实验组,“结果显示,对照组、实验组鱼体平均增重率分别为759.3%、947.2%”,因此能得出的结论是植酸酶对鲈鱼苗生长有促进作用。30.(2024七上·诸暨期中)白蚁是一种常见的害虫,如图是白蚁的成虫,有外骨骼,身体分节,三对足,两对翅。有人为了研究温度对白蚁存活的影响,将白蚁分成五组,在不同 温度下词养(其他条件相同),记录了各组白蚁全部死亡所需的天数,结果如表所示,分析回答:组别 培养温度 白蚁数(只) 全部死亡所需时间第一组 9℃ 20 30天内没有出现死亡现象第二组 4℃ 20 28天第三组 1℃ 20 14天第四组 -1℃ 20 9天第五组 -3℃ 20 7天(1)实验过程中,除温度不同,其他条件必须相同,这运用了科学的实验方法是 。(2) 实验中每组用20只白蚁而不是1只,目的是 。(3)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作出的合理推测有 (填序号)。①赤道地区的白蚁比两极地区的多 ②在我国北方地区,夏天的白蚁比冬天的多③60℃条件下白蚁会大量死亡 ④9℃是白蚁生存的最适温度【答案】(1)控制变量法(2)避免偶然性(3)①②【知识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对照实验一般要遵循对照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重复性原则等。【解答】 (1)分析实验可知,本探究实验中除了温度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所以实验的变量是温度。实验过程中,饲养白蚁的食物种类、食物量等其他条件必须相同,这体现了对照实验设计的单一变量原则。(2) 在实验中用20只白蚁而不是1只,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减小误差,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3) 根据实验结果:根据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高越有利于白蚁的生存,可以作出的合理推测有:①赤道地区的白蚁比两极地区的多 ②在我国北方地区,夏天的白蚁比冬天的多。1 / 1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实验初级中学2024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科学期中测试卷(1-2章)1.(2024七上·诸暨期中)科学要求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发现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推进科学与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A.种子为什么会长出幼苗B.哪种品牌牛奶的味道好C.鸟蛋为什么会孵出小鸟D.插在水中的铅笔为什么会“折断”2.(2024七上·诸暨期中)酒精容易燃烧,它的标签上应贴上的标志是( )A. B.C. D.3.(2024七上·诸暨期中)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B.C. D.4.(2024七上·诸暨期中) 初中的学习生活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了,不知道同学们是否已经适应。根据你目前在初中阶段所学习到的知识,判断一下以下选项中不符合实际的是 ( )A.小王的跳高成绩为1.4米B.一间教室的体积大约为200m3C.夏天空调温度25℃,人体会感觉较舒适D.一瓶矿泉水的体积500dm35.(2024七上·诸暨期中)研究人员用凝胶材料制成了一朵“鲜花”(如图)。这朵几厘米大的“花蕾”共用了约2个小时完全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展示着变形能力。以下对凝胶花的看法正确的是( )A.是生物,因为它有鲜艳的颜色B.是生物,因为它会开放C.是非生物,因为它不能快速运动D.是非生物,因为它不会呼吸,不会繁殖6.(2024七上·诸暨期中)“南有袁隆平,北有李振声。”中国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研发的新品种巨型稻,2021年11月在浙江龙泉迎来丰收,实现袁老“禾下乘凉梦”,为“饭碗牢牢掌握在中国自己的手里”的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了的贡献。巨型稻平均高度2m,单穗粒数可达680粒,比普通稻多3倍。下列对巨型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巨型稻植株高大主要靠细胞壁的支持作用B.巨型稻植株的光合作用在叶绿体中进行C.扎入土壤深处的根部中的细胞膜控制水分和养分吸收D.巨型稻各种性状特征的控制中心是细胞质7.(2024七上·诸暨期中)神秘的江南精灵——安吉小鲵(如图)是中国特有的物种,其珍稀程度堪比大熊猫、扬子鳄、中华鲟、朱鹮。该物种对栖息地环境和水的要求尤为严格,生活于沼泽地中的泥炭藓下腐殖质层中,产卵季节进入水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鲵和大熊猫体温都恒定,都是胎生哺乳B.小鲵和朱鹮都有脊椎骨,终生都用肺呼吸C.小鲵和中华鲟都是卵生,体外都没有羽毛D.小鲵和扬子鳄都体表有鳞,都需要皮肤辅助呼吸8.(2024七上·诸暨期中)在学校田径运动会上,小明对裁判使用皮卷尺测量自己跳远的成绩有异议,认为测量的成绩偏 小,下列有关申述理由正确的是( )A.测量时皮卷尺绷得太紧B.沙堆有隆起时就直接测量C.皮卷尺上 2cm 刻度处与起跳处对齐,直接记录落地点处刻度值D.没有跳到正前方,斜着测量起跳点到落脚点的距离并记录结果9.(2024七上·诸暨期中)下列同学对我国生物物种多样性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其中正确的是( )。A.甲说:我国地大物博,生物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用不着保护生物物种多样性B.乙说: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们可以尽量利用周围的自然资源C.丙说:要保护生物物种多样性,必须禁止对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D.丁说:金丝猴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我们可以采取就地保护的方法进行保护10.(2024七上·诸暨期中)某科学兴趣小组查阅到干果机的工作原理:采用发热丝加热,通过开关温控器可控制温度在35-70℃之间,同时配带一个风扇, 通过风扇将热风吹出, 将切成片的水果放入干果机内。很快达到风干的效果。由于是通过热风循环抽走食材的水分,所以食材的营养得到了大部分的保留和富集。小科将水果切片时,发现水果流出许多汁液。这些汁液来自细胞结构中的( )A.液泡 B.细胞膜 C.细胞核 D.细胞壁11.(2024七上·诸暨期中) 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水,下列有关操作中,错误的是( )A.选择一个量程合适的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并正对着量筒的刻度线B.先向量筒内倾倒水,当水面接近刻度时,改用胶头滴管向量筒内滴加水C.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D.当量筒放置在较低的桌面上,不便于观察读数时,可将量筒举起后读数12.(2024七上·诸暨期中) 如图是根据生物的特征分类的示意图。a、b、c、d分别表示五种动物的分类依据。其中代表分类依据是卵生的是( )A.a B.b C.c D.d13.(2024七上·诸暨期中)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更好地观察细胞,课堂上,同学们在老师的引导下认识和使用了显微镜,课后有几位同学饶有兴趣地讨论,你认为错误的是 ( )A.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明亮B.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细胞数越少C.显微镜观察的材料需要薄而透明D.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倒像14.(2024七上·诸暨期中)量筒内原有一定量的水,小乐采用仰视读数读出水的体积为15mL;加入一定量的水后,小乐又采用俯视读数读出水的总体积为20mL.;则加入水的体积( )A.小于5mL B.等于5mL C.大于5mL D.无法确定15.(2024七上·诸暨期中) 如图表示狗、猫、虎、豹四种动物的分类等级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最大的分类等级是目B.种是生物分类的最基本单位C.猫与豹的亲缘关系比猫与狗远D.虎与狗的共同点比虎与猫的共同点少16.(2024七上·诸暨期中) 如果用图表示各种概念间的关系,下列选项中与图示相符的是( )选项 1 2 3 4A 测量工具 刻度尺 温度计 量筒、量杯B 被子植物 裸子植物 蕨类植物 苔藓植物C 动物 无脊椎动物 节肢动物 昆虫D 纲 科 目 种A.A B.B C.C D.D17.(2024七上·诸暨期中)因《中国诗词大会》的火热,某中学也举办了“生物诗词大会”。在单人追逐赛环节,要求选手说出“有种子的植物”的诗词。图中哪位选手会获胜?( )A. B.C. D.18.(2024七上·诸暨期中) 许多鸟种若发现巢内有破蛋,会将蛋壳远远弃置于巢外。为了解此种行为是否与巢的安全有关,科学家将蛋放于野地上,在其旁放置蛋壳,观察其被天敌吃掉的比率,如表是实验的结果。根据表中的数据所作的推论,正确的是 ( )蛋壳与蛋的距离(cm) 被乌鸦吃掉的蛋(颗数) 没有被乌鸦吃掉的蛋(颗数) 被吃掉的比率 (%)15 63 87 42100 48 102 32200 32 118 21A.蛋与蛋壳的距离不影响天敌吃蛋的比率B.蛋壳有助于天敌发现蛋,增大了蛋被吃掉的机会C.蛋壳离蛋越远,越可防止细菌滋生,降低蛋被感染的机会D.蛋壳离蛋越远,蛋被天敌吃掉的机会越大19.(2024七上·诸暨期中) 如图是某同学在实验课上使用的显微镜及观察到的不同视野。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通过③来调节视野光线强弱B.转动⑤使镜筒缓慢下降时,眼睛要从侧面注视物镜C.将图二中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右方移动玻片D.从图三到图四,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减少,视野变暗20.(2024七上·诸暨期中) 小李同学想测量一杯水的温度,但他只有一支没有刻度的温度计,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以下是他的测量步骤:先把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在冰水混合物中,一段时间后在液柱的上端对应处做了个记号A; 然后在1标准大气压下,把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在沸水中一段时间后也在对应的液柱上端处作一个记号B; 用刻度尺测得A、B两标记间的距离为40厘米; 最后他用该温度计来测这杯水的温度,发现液柱上端所处位置到记号A 的距离为24厘米。则这杯水的温度为( )A.20℃ B.30℃ C.40℃ D.60℃21.(2024七上·诸暨期中) 有物理单位的数据才有生命力,才能完整地表示某物体的多少和属性。完整而有效的物理数据应是数字与合理物理单位完美的有机结合体。请将下列物理数据补充完整:(1)1.76×106微米= 米。(2)50米= 千米。(3)800毫升= 升。(4) 250升= 立方厘米。22.(2024七上·诸暨期中) 下图是小明同学进行科学测量的一些示意图:(1) 甲中温度计的示数是 ;(2) 乙中液体的体积是 ;(3) 丙中物块的长度是 。23.(2024七上·诸暨期中) 石井水库位于上浦镇,如图甲为水库旁的水杉林,大片的水杉笔直挺拔,像一把把收拢好的巨伞插进水里,不时还有野鸭从树林中穿游而过,被誉为现实版的“绿野仙踪”。请用学过的生物知识并根据图乙回答下列问题。 (注:在“横线”上填与数字相应的结构名称)(1) A、B 两图中, 可能是野鸭体细胞的是图 (选填“A”或“B”)。(2) 水杉树之所以长得比较高大,这与细胞结构中的 有关。(3)水杉有膝状呼吸根,能生出水面,或在陆地土壤中呼吸,故水杉耐水湿。决定这一性状的物质是 在细胞的 内。24.(2024七上·诸暨期中) 如图所示,将一根火柴梗横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1~2s钟后取出,可以观察到火柴梗最先炭化的部分是与火焰的 (填“外焰”、 “内焰”或“焰心”) 接触部分,实验结束后,用 熄灭酒精灯。25.(2024七上·诸暨期中) 如图为某镇稻田生态系统示意图,与传统稻田管理相比,引鸭入田,实现了稻鸭共育,增加了农业生态经济效益。(1) 写出图中含鸭的一条食物链: 。(2)除温度、水、空气、无机盐外,影响水稻产量的非生物因素还有 (写出一个即可)。(3) 该生态系统中,青蛙和鸭的种间关系是 ,水稻和昆虫的种间关系是 。26.(2024七上·诸暨期中) 卷耳(如图甲)是一种常见的植物,与其他植物竞争光、水和空间的能力极强。(1)2021年11 月,台州“华顶卷耳”被确定为全球新物种。华顶卷耳的叶片在地面上方伸展开,以获取更多阳光,有利于 (填细胞结构) 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华顶卷耳花梗长,花瓣无毛,种子与相近种类不同。表乙中2b的信息是 。(2)图乙二歧式检索表中 P、Q、R、S分别表示一种植物,其中 一种是华顶卷耳,它是 。(3)卷耳具有强大的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能在短时间内成为其生活区域内的优势种群。卷耳的下列结构及特征支持其上述能力的是____。A.根系发达,对水肥吸收能力强B.枝叶众多,覆盖地面范围广C.种子多,繁殖能力强27.(2024七上·诸暨期中)单凭我们的感官进行观察还是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因此我们经常要借助于一些仪器和工具,如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1)如果要依次采用天文望远镜、光学显微镜、放大镜依次来观察以下物体,那么正确的观察顺序应该是 。(2)小明同学制作了“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标本”,并用显微镜进行了观察,相关操作如下:a.盖上盖玻片; b.用低倍镜观察; c.用稀碘液染色,在相对应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水; d.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e.将牙签上附着的碎屑涂在水滴中; f.用凉开水漱口后,用消毒牙签的一端在口腔内侧壁轻轻刮几下。请你根据小明的操作过程,回答下列问题:小明的操作过程中有一处明显错误,请你指出来并更正 。(3)为了能顺利完成装片的制作和观察任务,上述操作正确的排序是 (填序号)。(4)制作细胞临时装片时,盖上盖玻片的操作方法如图1所示,其中正确的是____。A. B.C. D.(5)小明在低倍镜下找到了物像但却模糊不清,接下来他应调节显微镜的 (填显微镜结构图中序号) 。(6)使用下图中的物镜、目镜观察时,调整物镜与标本切片距离大小。欲获得最大倍数的观察效果,其正确的组合____。A.1、 3、 5 B.2、 4、 6 C.2、 3、 5 D.2、4、 528.(2024七上·诸暨期中) 教室的窗玻璃是双层的. 课间,同学在窗外敲玻璃时,小明感觉双层玻璃与单层玻璃的振动情况不一样. 于是他想探究“受敲击时,双层玻璃和单层玻璃的振动强弱情况”. 为此,小明进行了以下实验:①将单层玻璃板固定在有一定倾角的斜面上,把玻璃球靠在玻璃板的右侧,把橡胶球悬挂在支架上靠在玻璃板的左侧 (如右图) .②随意拉开橡胶球,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玻璃球被弹开,记下玻璃球被弹出的距离. 共做10次.③换成双层玻璃板重复上述实验.(1)实验后,发现玻璃球被弹开距离的数据比较杂乱,这与实验中的哪一操作不当有关 。(2) 小明改进后,重做了实验,获得了如下数据:实验次数 1 2 3 4 6 7 8 9 10 平均值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cm) 单层 79 78 82 80 84 84 82 81 80 80双层 20 23 24 24 25 22 22 21 25 23受到橡胶球的敲击时,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 来反映的.(3) 根据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29.(2024七上·诸暨期中) 为探究植酸酶对鲈鱼生长的影响,某科研小组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步骤 具体操作①饲料配制 在每千克普通饲料中添加200mg植酸酶, 配制成加酶饲料, 并将加酶饲料和普通饲料分别制成大小相同的颗粒,在不高于某一温度下烘干后储存.②鲈鱼饲养 挑选体格健壮、大小一致的鲈鱼苗,在两个相同的海水鱼池中各随机放养600尾鲈鱼苗,给一个鱼池的鲈鱼定时投喂适量的普通饲料, 给另一个鱼池的鲈鱼同时投喂等量的____.③结果记录 8周后, 从每个鱼池中随机取20尾鲈鱼称量, 结果显示, 对照组、实验组鱼体平均增重率分别为 759.3%、947.2%.请根据以上实验回答:(1) 实验中选用鲈鱼鱼苗而不是成体的主要原因是 ;(2) 步骤②空白处应填写 ;(3) 根据实验的记录结果,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30.(2024七上·诸暨期中)白蚁是一种常见的害虫,如图是白蚁的成虫,有外骨骼,身体分节,三对足,两对翅。有人为了研究温度对白蚁存活的影响,将白蚁分成五组,在不同 温度下词养(其他条件相同),记录了各组白蚁全部死亡所需的天数,结果如表所示,分析回答:组别 培养温度 白蚁数(只) 全部死亡所需时间第一组 9℃ 20 30天内没有出现死亡现象第二组 4℃ 20 28天第三组 1℃ 20 14天第四组 -1℃ 20 9天第五组 -3℃ 20 7天(1)实验过程中,除温度不同,其他条件必须相同,这运用了科学的实验方法是 。(2) 实验中每组用20只白蚁而不是1只,目的是 。(3)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作出的合理推测有 (填序号)。①赤道地区的白蚁比两极地区的多 ②在我国北方地区,夏天的白蚁比冬天的多③60℃条件下白蚁会大量死亡 ④9℃是白蚁生存的最适温度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解析】【分析】科学问题是科学认识主体与客体之间矛盾的表现,是科学认识中需要探讨和解决的课题。【解答】A:种子为什么会长出幼苗,属于科学问题。B:哪种品牌牛奶的味道好,不是科学问题。C:鸟蛋为什么会孵出小鸟,属于科学问题。D:插在水中的铅笔为什么会“折断”,属于科学问题。故选B。2.【答案】B【知识点】实验室的安全与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解析】【分析】根据各个标志的含义分析判断。【解答】A为剧毒品标志,B为易燃品标志,C为爆炸品标志,D为腐蚀品标志。因为酒精容易染上,属于易燃品,因此应该贴的标志为B。故选B。3.【答案】D【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解析】【分析】根据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根据常见科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A、取用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瓶塞没有倒放,标签没有对准手心,瓶口没有紧挨试管口,故所示操作错误;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故所示操作错误;C、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采用仰视读数,故所示操作错误;D、测量水温时,温度计的液泡要浸入液体中,故所示操作正确;故答案为:D。4.【答案】D【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事实的答案。【解答】A、中学生的跳高成绩约为1~2m,故A符合事实;B、一间教室的体积约120~200m3,故B符合事实;C、人体感觉较舒适的温度约23℃,故C符合事实;D、一瓶矿泉水的体积V=500mL=500cm3,故D不符合事实。故答案为:D。5.【答案】D【知识点】识别生物与非生物【解析】【分析】生物是指具有动能的生命体,也是一个物体的集合。而个体生物指的是生物体,与非生物相对。【解答】A、颜色不是生物的基本特征;故A错误;B、凝胶花的开放不是生物的基本特征;故B错误;C、能否快速运动不是生物的基本特征;故C错误;D、不会呼吸、不会繁殖可以判定凝胶花是非生物;故D正确;故答案为:D。6.【答案】D【知识点】细胞的结构【解析】【分析】植物细胞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线粒体、液泡、叶绿体(绿色部分)。【解答】A、细胞壁有保护和支持的功能。细胞壁是植物细胞的外层结构,能提供支撑并保持细胞的形态,A正确。B、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光合作用的主要过程发生在叶绿体中,B正确。C、根部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使其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帮助植物吸收必要的水分和营养物质,C正确。D、巨型稻各种性状特征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D错误。故答案为:D。7.【答案】C【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解析】【分析】 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水中或陆地上,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由于两栖动物的出现代表了从水生到陆生的过渡期。既有适应陆地生活的新的性状,又有从鱼类祖先继承下来的适应水生生活 的性状,据此分析判断。【解答】 A.小鲵属于两栖动物,卵生,变温动物,故A错误;B.鲵属于两栖动物,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故B错误;C.小鲵属于两栖动物,中华鲟属于鱼类,都是卵生,体外都没有羽毛,故C正确;D.小鲵属于两栖动物,体表裸露,皮肤辅助呼吸。扬子鳄体表有鳞,用肺呼吸,不需要皮肤辅助呼吸,故D错误。故选C。8.【答案】A【知识点】长度的测量【解析】【分析】根据对长度测量的认识判断。【解答】A.用被拉紧了的皮卷尺测量跳远成绩时,分度值对应的卷尺的实际长度变大,分度值与卷尺相邻两刻线间实际长度相比偏小,因此其读数比真实值偏小,故A符合题意;B.沙堆有隆起时就直接测量,测量的长度为曲线,测量的成绩会偏大,故B不合题意;C.起跳的点和皮卷尺上 2cm 刻度处对齐,而裁判直接记录卷尺所对应的刻度示数,测量的成绩会偏大,故C不合题意;D.没有跳到正前方时,直接测量起跳点到落脚点的距离,测量的成绩会偏大,故D不合题意。故选A。9.【答案】D【知识点】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与保护【解析】【分析】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中心,是生物多样性最主要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指地球上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生物的种类一般也较为稳定。它们以极慢的速度变化和发展着,一些新的物种会不断诞生,一些物种会逐渐灭绝。随着人类对自然环境影响力的增强,一些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了人为的破坏,从而加速了一些生物种类的灭绝。因此,若想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类必须合理利用和开发自然资源。【解答】A、我国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但如果一味地掠夺,必将会造成物种多样性的丧失,B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B、“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们可以合理利用和开发周围的自然资源,否则会在导致资源枯竭,B粗疏错误,不符合题意。C、保护生物物种多样性和合理利用开发生物资源并不矛盾,C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D、就地保护即建立自然保护区有利于保护珍稀生物的栖息地,能从根本上保护珍稀生物的生存和繁衍,D叙述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10.【答案】A【知识点】细胞的结构【解析】【分析】根据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分析判断。【解答】根据题意可知,液泡内含有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有多种味道:酸、甜、苦、辣,切水果时会有许多汁液流出,这些汁液来自细胞结构中的液泡,故A正确,而B、C、D错误。故选A。11.【答案】D【知识点】体积的测量【解析】【分析】使用量筒时应根据需量取的液体体积,选用能一次量取的最小规格的量筒;向量筒中倾倒液体接近刻度线时,改用滴管 滴加,读数时,视线与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注意读数时,量筒要放置在平稳桌面上,据此解答。【解答】ACD、使用量筒时应尽量选择可以一次性完成量取的量程最小的量筒,量筒读数时将量筒放置在平稳桌面上,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不能把量筒举起,故D错误,AC正确;B、向量筒中倾倒液体时,当液体接近刻度线时,改用滴管滴加,以免过量,故B正确。故答案为:D。12.【答案】A【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利用检索表来辨认生物【解析】【分析】动物的分类除了比较动物的外部形态结构,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图中的草鱼属于鱼类,蟾蜍属于两栖动 物,龟属于爬行动物,大熊猫、金丝猴属于哺乳动物。a卵生,b生殖和发育离开了水,c胎生,d生殖和发育在水中。【解答】草鱼、蟾蜍、龟的生殖方式都是卵生,可见A正确。故答案为:A。13.【答案】A【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解析】【分析】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安放、对光、放片、调焦、观察、整理存放。【解答】AB.显微镜放大的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数目最少,视野越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数目最多,视野越亮,A错误,B正确。C.显微镜观察的材料一定要薄而透明,有利于光线的透入,C正确。D.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D正确。故答案为:A。14.【答案】A【知识点】体积的测量【解析】【分析】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分析判断。【解答】量筒内原有一定量的水,采用仰视读数读出水的体积为15mL,则读出的示数偏小,而实际水的体积大于15mL。加入一定量的水后,采用俯视读数读出水的总体积为20mL,则读出示数偏大,而实际水的体积小于20mL。根据V=V2-V1可知,则加入水的体积小于5mL。故选A。15.【答案】C【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利用检索表来辨认生物【解析】【分析】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解答】 AB、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图中最大的分类等级是目,AB正确。C、猫与豹同科,猫与狗同目,科<目,因此猫与豹的亲缘关系比猫与狗的近而不是远,C错误。D、虎与猫同科,虎与狗同目,科<目,因此虎与狗的共同点比虎与猫的共同点少 ,D正确。故答案为:C。16.【答案】C【知识点】长度的测量;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常见的脊椎动物【解析】【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1包含2,2包含3,3包含4。【解答】A.测量工具包含刻度尺、流量计、量筒和量杯,而刻度尺、流量计、量筒和量杯是并列的关系,故A错误;B.被子植物、裸子植物、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是并列的关系,故B错误;C.昆虫属于节肢动物,节肢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属于动物,故C正确;D.种属于科,科属于目,目属于纲,故D错误。故答案为:C。17.【答案】C【知识点】种子植物;孢子植物【解析】【分析】对诗句进行分析,确定其中提到的植物种类,根据这些植物的特点分析判断。【解答】A.“春水绿如染”中提到是藻类植物,藻类植物不结种子,故A不符合题意;B.“苔痕上阶绿”中提到苔藓植物,苔藓植物不结种子,故B不符合题意;C.“墙角数枝梅”中提到的梅花属于被子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种子繁殖,故C符合题意。D.“言采其蕨”中提到蕨类植物,不结种子,故D不合题意。故选C。18.【答案】B【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由表中的数据可知:蛋壳与蛋的距离越近,被乌鸦吃掉的蛋的数量越多,蛋被吃掉的比率也越大。【解答】A、由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蛋与蛋壳的距离会影响天敌吃蛋的比率,蛋壳与蛋的距离越近,天敌吃蛋的比率越大,A 错误。B、由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蛋壳与蛋的距离越近,被乌鸦吃掉的蛋的数量越多,可能的原因是蛋壳有助于天敌发现蛋,增大了蛋被吃掉的机会,B正确。C、由表中的数据无法得知,蛋壳离蛋越远,越可防止细菌滋生,降低蛋被感染的机会,C错误。D、蛋壳与蛋的距离越近,被乌鸦吃掉的蛋的数量越多,没有被乌鸦吃掉的蛋的数量越少,蛋被天敌吃掉的比率(机会)越大,D错误。故答案为:B。19.【答案】C【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解析】【分析】图中①转换器、②遮光器、③反光镜、④目镜、⑤粗准焦螺旋、⑥细准焦螺旋。【解答】A、光线强时使用③反光镜的平面镜,光线弱时使用③反光镜的凹面镜,因此,③反光镜可以调节视野光线强弱,正 确;B、转动⑤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下降时,眼睛要从侧面注视物镜,以免压坏玻片标本,正确;C、显微镜成倒立的像,物像的移动方向和装片的移动方向相反。将图二中的物像在视野的左方,要想移到视野中央,应 该向左方移动玻片,错误;D、从图三到图四,细胞体积变大,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变大,因此,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减少,视野变暗,正确。故答案为:C。20.【答案】D【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温度是100℃;求出1cm表示的温度是多少,然后求出液柱所处位置距A 点24cm时的温度。【解答】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液柱的长度为A,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的温度是100℃,液柱的长度为B,AB间的距离是40cm,1cm液柱表示的温度为100℃/40cm=2.5℃/cm,此温度计来测量一杯水的温度时,液柱长度为A点以上24cm,则水的温度为24cm×2.5℃/cm=60℃,故D正确。故答案为:D。21.【答案】(1)1.76(2)0.05(3)0.8(4)2.5×105【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解析】【分析】 根据长度、体积单位的进率进行换算。单位换算的步骤为:原来的数字、乘号、进率、后来的单位、最终结果。【解答】 (1)1米=106微米,则1.76×106微米=1.76米;(2)1千米=1000米,则50米=0.05千米;(3)800毫升=0.8升;(4)1升=1000毫升=1000立方厘米,则250升=250000立方厘米=2.5×105立方厘米。22.【答案】(1)-8℃(2)44mL(3)1.85厘米【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在对温度计进行读数时,要先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并看清液柱最高处是在零上还是在零下;量筒使用前首先要认清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以凹液面的底为准;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之前,要明确其分度值;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解答】(1)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当温度计所测温度升高,液面上升时,图中的数字在减小,说明液面位置在0刻度 以下,因而读数为-8℃;(2)图示量筒的分度值是1mL;凹液面的底与44mL相平,可直接看出液体的体积是:V液=44mL;(3)图示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为1mm;起点刻度为2.00cm,末端刻度值为3.85cm,物体长度为3.85厘米-2.00厘米= 1.85厘米。23.【答案】(1)A(2)细胞壁(3)细胞核【知识点】细胞的结构;种子植物【解析】【分析】观图可知:1细胞膜、2细胞质、3细胞核、4液泡、5叶绿体、6细胞壁。【解答】(1)植物细胞内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而动物细胞内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图B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这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因此图A是动物细胞结构模式图;图B是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即A、B两图中,可能是野鸭上皮细胞的是图A。(2)植物细胞中的细胞壁的作用十分必要,由于它的支持作用,植物长得高大,因而可以获得更多的阳光,进行更多的 光合作用,所以 水杉树长得比较高大。(3)基因控制着生物的性状,基因存在于细胞核中。因此,水杉有膝状呼吸根,能生出水面,或在陆地土壤中呼吸,故水 杉耐水湿。决定这一性状的物质是在细胞的细胞核内。24.【答案】外焰;灯帽【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解析】【分析】根据常见仪器的作用和用途来回答本题,要熟记酒精灯的火焰分层情况。【解答】 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将一根火柴梗横放在蜡烛的火焰上,1~2s钟后取出,观察到火柴梗上有两处炭化(变黑),即接触外焰的两端变黑,说明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因此要用火焰的外焰来加热,实验结束后,熄灭酒精灯可用灯帽盖灭。25.【答案】(1)杂草→鸭或者水稻→昆虫→鸭光(2)阳光(3)竞争;捕食【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成分;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食物链、食物网)【解析】【分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解答】(1)图中的食物链有:①杂草→鸭;②水稻→昆虫→鸭;③水稻→昆虫→青蛙。(2)除温度、空气、水、温度、无机盐外,影响水稻产量的非生物因素还有阳光。(3) 该生态系统中,青蛙和鸭的种间关系是竞争关系,从生物的种间关系来看,昆虫通常会以水稻为食,因此水稻和昆虫之间存在捕食关系,26.【答案】(1)叶绿体(2)S(3)A;B;C【知识点】利用检索表来辨认生物;种子植物【解析】【分析】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解答】 (1)华顶卷耳的叶片在地面上方伸展开,以获取更多阳光, 有利于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 表乙中2b的信息是花梗短。(2)由题干可知,华顶卷耳花梗长,花瓣无毛,种子与相近种类不同。对应图乙二歧式检索表可知,华顶卷耳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属于种子植物中的被子植物,且有花梗长,花瓣无毛,因此表示华顶卷耳的是S。(2)卷耳具有强大的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能在短时间内成为其生活区域内的优势种群。说明支持其上述能力的是根系发达,对水肥吸收能力强,枝叶众多,覆盖地面范围广,种子多,繁殖能力强,ABC都正确。故答案为:ABC。27.【答案】(1)丙甲乙(2)步骤d,应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3)dfeacb(4)A(5)⑦(6)C【知识点】长度的测量;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解析】【分析】 很多情况下,观察会受环境与心理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单凭我们的感官进行观察不能对事物做出正确的判断,因此,我们经常需要借助一些仪器和工具帮助做出判断,扩大观察的范围。 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光线强时,用遮光器的小光圈、反光镜的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遮光器的大光圈、反光镜的凹面镜调节。图示显微镜的结构:①目镜;②转换器;③物镜;④通光孔;⑤反光镜;⑥粗准焦螺旋;⑦细准焦螺旋。【解答】(1) 酵母菌和衣藻等物质的直径在10-6m~10-5m之间需要用到光学显微镜,蜗牛和花等物质的长度在10-2m~101m之间,需要用到放大镜来观察,月球、太阳等天体的直径在106m~1022m之间需要用到天文望远镜观察,所以正确观察的顺序应该为丙甲乙。(2) 在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和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中,开始时用滴管向载玻片中央滴加的液体分别是清水和生理盐水。因为洋葱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吸水也不会涨破,可以用清水;0.9%的生理盐水,其渗透压与人体血浆的渗透压相等,人体细胞处在这样的液体环境中,细胞的形态、功能可以保持正常,如果处在清水中,人体细胞会吸水涨破。故步骤d中在载玻片上应滴一滴生理盐水。(3) 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记为:擦→d滴→f刮→e涂→a盖→c染→b观察,故正确的操作顺序是:dfeacb。(4)在制作临时装片是盖盖玻片一步很重要,要不然容易产生气泡,气泡与细胞重叠不易观察。其正确操作是:让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的水滴,利用水的表面张力,缓缓的盖下时使水充满载玻片与盖玻片之间,不留气泡。故答案为:A。(5)图示显微镜结构中,⑥粗准焦螺旋可以大幅度的升降镜筒,可以快速找到物像;⑦细准焦螺旋可以小幅度的升降镜筒,可以精细调焦,能够使物像变得更加清晰。(6)图中1、2有螺纹是物镜;3、4没有螺纹是目镜。目镜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图中5物镜距离玻片标本距离近,5的放大倍数比6中大。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故图中物镜2和目镜3的组合放大倍数最大,物镜与玻片的距离近的是5,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28.【答案】(1)没有控制橡胶球被拉开玻璃杯的角度相同(2)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3)在敲击力度一定时,双层玻璃杯比单层玻璃板振动强度弱【知识点】实验步骤的探究;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探究受敲击时,双层玻璃和单层玻璃的振动强弱情况,除改变玻璃的层数外,橡皮球拉开的距离,斜面倾角一定适度等因素都相同;离开玻璃板一定角度的橡胶球敲击玻璃板,玻璃板振动,玻璃球受振动被弹开,通过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反映玻璃板振动的强弱;【解答】 (1)本实验探究受敲击时,双层玻璃和单层玻璃的振动强弱情况,要控制橡胶球被拉开玻璃板的角度一定;(2)被离开玻璃板一定角度的橡胶球敲击玻璃板,玻璃板振动,通过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反映玻璃板振动的强弱;(3)从表中的数据可知,当玻璃板受到橡胶球敲击力度一定时,双层玻璃板比单层玻璃板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明显近一些,即在敲击力度一定时双层玻璃板比单层玻璃杯振动的强度弱。29.【答案】(1)鱼苗生长发育旺盛,实验现象更明显(2)加酶饲料(3)植酸酶对鲈鱼苗生长有促进作用【知识点】实验步骤的探究;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解答】 (1)步骤②选用鲈鱼鱼苗而不是成体的主要原因是鱼苗生长发育旺盛,实验现象更明显。(2)“探究植酸酶对鲈鱼生长的影响”唯一不同的变量是饲料是否加酶,其它条件都相同,因此步骤②空白处应填写加酶饲料。(3)本实验中投喂普通饲料的是对照组,投喂加酶饲料的是实验组,“结果显示,对照组、实验组鱼体平均增重率分别为759.3%、947.2%”,因此能得出的结论是植酸酶对鲈鱼苗生长有促进作用。30.【答案】(1)控制变量法(2)避免偶然性(3)①②【知识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对照实验一般要遵循对照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重复性原则等。【解答】 (1)分析实验可知,本探究实验中除了温度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所以实验的变量是温度。实验过程中,饲养白蚁的食物种类、食物量等其他条件必须相同,这体现了对照实验设计的单一变量原则。(2) 在实验中用20只白蚁而不是1只,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减小误差,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3) 根据实验结果:根据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高越有利于白蚁的生存,可以作出的合理推测有:①赤道地区的白蚁比两极地区的多 ②在我国北方地区,夏天的白蚁比冬天的多。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实验初级中学2024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科学期中测试卷(1-2章)(学生版).docx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实验初级中学2024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科学期中测试卷(1-2章)(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