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科学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科学试题

资源简介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科学试题
1.(2024七上·龙湾期中)下列能作为判断机器人是否属于生物的依据的是(  )
A.能否与人交流 B.能否对指令做出反应
C.能否自由移动 D.能否生长和繁殖
2.(2024七上·龙湾期中)科学实验既要操作规范,更要保障安全。下列实验基本操作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A.滴加液体 B.倾倒液体
C.点燃酒精灯 D.加热液体
3.(2024七上·龙湾期中)皮肤的表皮细胞排列密集,具有防止细菌入侵的功能。构成皮肤表皮的是(  )
A.保护组织 B.上皮组织 C.结缔组织 D.分生组织
4.(2024七上·龙湾期中)小明同学借助于显微镜观察了三种不同生物的细胞,把观察结果绘制如下,则这里小明采用的科学记录方法是(  )
A.文字描述法 B.表格记录法 C.图形记录法 D.以上都不是
5.(2024七上·龙湾期中)2022年10月20日,描述和命名为绯红金粟兰的论文,已发表在国际植物分类学期刊,确定绯红金粟兰为植物新物种。如图为两幅绯红金粟兰不同时期的图片,此可判定“绯红金粟兰”是属于(  )
A.藻类植物 B.蕨类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6.(2024七上·龙湾期中)有一玩具,其外观有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质的。甲同学拿磁铁吸了一下玩具,发现玩具被吸引。甲同学的“拿磁铁吸了一下玩具,发现玩具被吸引”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建立猜想或假设 B.制订探究计划
C.获取事实与证据 D.合作与交流
7.(2024七上·龙湾期中)森林里要召开别开生面的“爬行”动物聚会,下列动物不应被邀请的是(  )
A.陆龟 B.蜥蜴
C.蝙蝠 D.眼镜蛇
8.(2024七上·龙湾期中)“夸赞礼”是中华传统礼节之一,“新冠”疫情期间,为更符合卫生防疫要求,某班同学倡导“夸赞礼”并绘制成宣传画如图所示,图中行“夸赞礼”两位同学的面部间距d约为(  )
A.2分米 B.2米 C.6分米 D.6米
(2024七上·龙湾期中)项目化小组在制作动物检索表时对毛鳞鱼这一生物产生了兴趣,并从亲缘关系、细胞结构等方面对其展开了研究。毛鳞鱼靠鳍运动、鳃呼吸、身体具有鳞片也有厚实的脂肪层。根据相关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9.亲缘确认:下列生物与毛鳞鱼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
A.海龟 B.黄鲻鱼
C.鲸鱼 D.海豚
10.结构判断:毛鳞鱼具有厚实的脂肪,控制这个遗传性状的细胞结构是(  )
A.细胞质 B.细胞核 C.细胞膜 D.细胞壁
11.(2024七上·龙湾期中)衣藻是单细胞植物,在水中能自由游动,其结构如图所示。衣藻归类到植物界(  )
A.鞭毛 B.叶绿体 C.细胞核 D.伸缩泡
12.(2024七上·龙湾期中)今年 5 月, 有专家在浙江“树排沙”保护区观测到世界濒危动物——黑脸琵鹭, 表明浙江在鸟类保护措施上已取得了显著成效。请结合鸟类数量减少的原因(如图)判断,最有针对性的措施是(  )
A.积极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 B.严格控制外来物种的引进
C.健全动物保护的法律法规 D.重视树排沙保护区的建设
13.(2024七上·龙湾期中)小丽同学为测量小石块体积,先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2-V1。实验后跟同学对测量结果进行了讨论,以下操作属于导致小丽同学测量结果偏小的是(  )
A.注入一定量水后仰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
B.待小石块浸没后俯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
C.在浸入小石块时有水滴溅出,读数均正确
D.捆绑小石块的绳太粗,操作和读数均正确
14.(2024七上·龙湾期中)小元用刻度尺测量某一小酒杯的高度,四次测量的记录分别为 45.6 毫米、45.5 毫米、47.3 毫米、45.5毫米,则他的测量结果应记为(  )
A.45.5 毫米 B.45.53 毫米 C.45.7 毫米 D.45.725 毫米
15.(2024七上·龙湾期中)甲、乙两位同学使用一支已消毒显示37℃的体温计先后测量甲、乙体温,体温计的读数均为38.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体温一定是38.5℃ B.甲、乙的体温一定都是38.5℃
C.乙的体温一定低于38.5℃ D.乙的体温一定高于38.5℃
16.(2024七上·龙湾期中)图中圆圈表示各生物的特征,重合部分表示它们的共同特征。则阴影部分可以表示(  )
A.体温恒定 B.用肺呼吸 C.胎生哺乳 D.有脊椎骨
17.(2024七上·龙湾期中)如图是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两个视野,要把视野的物像从图甲转为图乙,下列操作步骤正确的是(  )
①转动物镜转换器  ②调大光圈  ③移动装片
④调节细准焦螺旋  ⑤调节粗准焦螺旋
A.①③②④ B.③①②⑤ C.③①②④ D.①③②⑤
18.(2024七上·龙湾期中)市场上的防晒霜都宣称可以防晒。暑假期间,某校学生外出徒步旅游,准备借此机会做一个关于某品牌防晒霜的实验,你认为最合理的是(  )
实验人 自变量 因变量
A.小棋 一只手手背上涂上防晒霜,另一只手手背不涂。 一天后对比颜色
B.小成 同一只手手背划出两块相同面积的皮肤,一块涂上防晒霜,另一块不涂。 一天后对比痛感
C.小峰 在同学的手背涂上防晒霜,自己的不涂。 一天后对比痛感
D.小旭 同一只手手背划出两块相同面积的皮肤,一块涂上防晒霜,另一块不涂。 一天后对比颜色
A.A B.B C.C D.D
19.(2024七上·龙湾期中)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中的仪器读数是必不可少的。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测量某地气温   。
(2)测量某物体长度   。
(3)测量某人体温   。
20.(2024七上·龙湾期中)在下列仪器中,选择合适的仪器序号填写在空格上。
①烧杯;②胶头滴管;③酒精灯;④玻璃棒;⑤药匙;⑥试管。
可以直接被加热容器是   ,取用少量粉末状固体药品的是   。
21.(2024七上·龙湾期中)如图表示植物个体发育不同时期结构层次,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2)图中[a]表示细胞分裂的过程,此过程中母细胞内出现的   会平均分配到两细胞中。对于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细胞分裂的意义是   。
(3)[b]是   过程。
22.(2024七上·龙湾期中)我校运动会刚刚落下帷幕,运动会里涉及了很多科学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小元同学在参加百米赛跑时不甚摔倒,擦破了皮肤,流了些血,并感到有点疼痛,当皮肤流血时,说明已经伤到    部位(选填“真皮”或“表皮”),“皮肤”应属于结构层次中的   ,你的理由   。
23.(2024七上·龙湾期中)小元在实验室进行“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实验,经历了以下过程:
(1)实验桌上摆放有以下四瓶试剂:①清水、②生理盐水、③碘液、④亚甲基蓝溶液。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时,小元需要用到的试剂有   (填序号)。
(2)小元按照正确的方法完成临时装片的制作后,接下来他想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下图是使用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正确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
(3)如图是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质流动时所看到的图形(大圆表示液泡、箭头表示细胞质流动方向,小黑点表示细胞核),则实际上细胞核的位置以及细胞质流动方向是   
24.(2024七上·龙湾期中)小元在探究“水、食盐水煮鸡蛋的快慢”进行实验,得到如下表所示数据。
加热时间/秒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水的温度t1/℃ 90.0 93.0 95.4 97.2 99.0 100.3 100.3 100.3 100.3
食盐水温度t2/℃ 90.0 93.5 96.3 98.4 100.5 102.6 104.0 104.0 104.0
水的温度t3/℃ 25.0 30.3 35.0 39.7 44.2 48.5 52.5 56.3 59.9
食盐水温度t4/℃ 25.0 30.8 35.8 40.6 45.5 49.6 53.8 57.4 60.8
(1)实验室准备了两个火焰大小相同的酒精灯、烧杯、适量的水和食盐水、铁架台,为了完成实验,所用测量工具除了秒表外,还需要    ;
(2)分析表中数据发现每隔 10 秒升温的规律是    。
(3)分析表中数据,为让鸡蛋快速煮熟,液体的初温和液体种类该如何选择   。
25.(2024七上·龙湾期中)蝙蝠是一种分布很广的哺乳动物。为了研究“蝙蝠主要是通过什么器官来发现障碍物的”,科学家在一个大房间内竖起金属丝制成的障碍物,然后记录撞击和避开障碍物的蝙蝠数量,实验方法和结果见下表。
实验 实验处理方法 被观察的蝙蝠数量 避开障碍物蝙蝠的百分比(%)
A 不做任何处理 1000 71
B 蒙住蝙蝠的双眼 1000 70
C 蒙住蝙蝠的双耳 1000 35
(1)设计实验A的目的是   。
(2)综合分析表中的数据,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
(3)请你猜测蝙蝠这样发现障碍物的功能是为了与   的生活环境更好的相适应。
26.(2024七上·龙湾期中)斑马身上的条纹非常醒目,如图甲所示,条纹有什么作用呢?科学家提出以下假说:
①防虫说:条纹能驱虻科昆虫(如舌蝇)。
②防猎杀说:条纹能混淆捕食者的视觉从而逃避天敌。
③条形码说:斑马可以通过条纹识别出彼此。
科学家进行了以下实验:挑选一批全白色的马,随机平均分为三组,分别套上材质相同的黑外套、白外套和条纹外套,如图乙所示。放养在同一环境中,分别记录30分钟内降落到各组马外套上的舌蝇数量,并绘制图像如图丙所示。
(1)该实验基于的假说是   。
(2)为了避免其他因素对实验的干扰,对所选白马的要求是   。
(3)实验结果能否为该实验所基于的假说提供证据?请说明理由。   
27.(2024七上·龙湾期中)如图为五种植物及其分类检索表,根据分类检索表回答下列问题
(1)将检索表空白处应该填   ;
(2)胎生狗脊在检索表对应的字母是   ;(填W、Q、R、T或P)
28.(2024七上·龙湾期中)利用多枚放大镜、光盘、平面镜和升降支架等制作了一台“简易显微镜”(如图甲)。调节支架高度,适当调整标本和放大镜A、B三者之间的距离,可实现与图乙所示光学显微镜相似的成像效果。针对“简易显微镜”的评价表如下。
“简易显微镜”评价表(节选)
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指标一 设计合理,有创意,结构完整 结构完整 结构不完整,有1处以上缺失
指标二 能通过该设备观察到洋葱表皮细胞,效果明显 能通过该设备观察到洋葱表皮细胞,但不效果明显 不能通过该设备观察到洋葱表皮细胞
(1)放大镜A相当于图乙中的   (填结构名称)。
(2)利用“简易显微镜”观察细胞,放片后该进行如何操作获得较清晰物像   。
(3)根据评价表,该简易显微镜“指标一”被评为“待改进”。为使该模型的“指标一”达到优秀水平,请你对该模型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   。
29.(2024七上·龙湾期中)小元利用试剂瓶、细玻璃管、橡皮塞、煤油制作了一个简易温度计,如图甲,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请写出小元确定0 ℃刻度线的方法:   ;
(2)小元把煤油换成热胀冷缩效果更明显的液体时,发现该温度计的精确度提高了,请说出其中的科学道理:   ;
(3)如图乙是小元利用现成温度计和刻度尺自制温度计的示意图,显示纸左侧是温度(单位是℃)、右侧为细玻璃管液柱高度(单位是cm)。如果液柱高度随温度是均匀变化的,则显示纸左测“?”应该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识别生物与非生物
【解析】【分析】生物和非生物的本质区别是有无生命,除此之外,生物还有能生长和发育,能繁殖,能遗传和变异,能新陈代谢,能呼吸等特征;
【解答】生物最大的特征是有生命,除此之外还有能生长和发育,能繁殖,能遗传和变异,能新陈代谢,能呼吸等特征;
能否生长和繁殖 ,是属于生物的依据,D正确;
故答案为:D.
2.【答案】B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A、根据给试管内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考虑;
B、根据液体试剂的取用方法考虑;
C、根据酒精灯的熄灭方法考虑.
D、根据向试管内滴加液体时的注意事项考虑;
【解答】A、滴加液体时,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内,要悬停在试管口的正上方,故操作错误;
B、液体的倾倒时,试管略微倾斜,试管口紧挨试剂瓶口,标签朝向手心,瓶塞到放在桌面上,故操作正确错误;
C、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不能用酒精灯引燃,故操作错误;
D、加热液体时,应用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且试管斜向上,与水平方向呈45°角,并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故操作错误。
故答案为:B。
3.【答案】B
【知识点】器官和系统
【解析】【分析】植物的五大组织,分别是保护组织,分生组织,机械组织,营养组织和营养组织;动物的四大组织分别是肌肉组织,结缔组织,上皮组织和神经组织;
【解答】A.保护组织,属于植物的组织,皮肤属于动物,A错误;
B.动物的上皮组织具有保护的作用,所以皮肤表皮细胞排列密集,具有防止细菌入侵的功能。属于上皮组织,B正确;
C.血液、肌腱和软骨属于结缔组织,C错误;
D.分生组织属于植物组织,具有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的能力,D错误;
故答案为:B.
4.【答案】C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是指为了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通俗地说,就是让我们自己去发现问题。主动去寻找答案,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科学探究重在探索的过程,而不是只注重答案本身。
观察法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生物科学的很多重大发现或发明都源于细致的观察。观察法就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观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地感知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
【解答】小科同学借助于显微镜观察了三种不同生物的细胞,把观察结果绘制成结构图形,因此小科采用的记录方法是图形记录法。
故答案为:C。
5.【答案】D
【知识点】种子植物
【解析】【分析】植物根据生殖细胞的不同可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孢子植物用孢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种子植物又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有茎和叶的分化,但没有真正的根;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的高大;裸子植物,无花,种子裸露,不能形成果实,只有根、茎、叶、种子四种器官;被子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
【解答】根据题目背景信息,“绯红金粟兰”是在国际植物分类学期刊发表的新物种的描述。一般而言,名称中带“兰”的植物通常属于被子植物门,尤其是兰科。图中所示,该植物具有发达的输导组织和花,符合被子植物的特征。藻类植物、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不具有“花”这一器官。
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6.【答案】C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 科学探究的六个步骤:提出问题-建立猜想和假设-制定实验方案-收集事实与证据-检验与评价-合作与交流。
【解答】 甲同学的“拿磁铁吸了一下玩具,发现玩具被吸引”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获取事实与证据;
故答案为:C.
7.【答案】C
【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
【解析】【分析】1、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卵生或少数卵胎生。
2、哺乳动物的形态结构特征,如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用肺呼吸;体温恒定.哺乳动物是动物界最高等的类群,体温恒定,不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哺乳动物胎生、哺乳,减少了对环境的依赖,提高了后代生存率高;
【解答】ABD、龟、蜥蜴、眼镜蛇都属于爬行动物,应该被邀请,ABD不符合题意;
C、蝙蝠属于哺乳动物,不应该被邀请,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8.【答案】B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长度单位及其进率的认识,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人的一只胳膊伸直长度约0.6m,由图可知两人的面部相隔约为d=3×0.6m=1.8m=18dm,最接近2m,故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答案】9.B
10.B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
【解析】【分析】(1)生物的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以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单位,种是最基本的单位。生物所属的等级越大,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越远,共同点越少,生物所属的等级越小,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共同点越多。
(2)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称做染色体,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上面有特定遗传效应的片段叫做基因,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9.毛鳞鱼靠鳍运动、鳃呼吸、身体具有鳞片也有厚实的脂肪层。海龟用肺呼吸,身体具有角质的甲;黄鲻鱼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体表覆盖鳞片;鲸鱼用肺呼吸;海豚用肺呼吸;因此与毛鳞鱼亲缘关系最近的是黄鲻鱼,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10.A、细胞质流动能加速物质的交换,A不符合题意。
B、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控制着生物的遗传和发育,因此毛鳞鱼具有厚实的脂肪,控制这个遗传性状的细胞结构是细胞核,B符合题意。
C、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C不符合题意。
D、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1.【答案】B
【知识点】单细胞生物
【解析】【分析】1、在自然界中,有一些用肉眼很难看见的生物,个体微小,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这些生物属于单细胞生物。
2、衣藻、草履虫、变形虫、酵母菌、细菌等单细胞生物既是一个细胞,也是一个完整的生物体。它们具备了生命的基本特征,如摄食、排出废物、能运动、能对环境变化产生反应、能生长和繁殖、具有遗传变异现象等。
3、肉眼能见的动物和植物个体,一般都是由许多细胞构成的。这些生物属于多细胞生物。常见动物和常见植物中,大多属于多细胞生物。
【解答】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它位于细胞质内。衣藻属于植物,因为它的细胞结构中有叶绿体,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12.【答案】D
【知识点】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与保护
13.【答案】C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测量小石块的体积,正确的步骤如下:先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2-V1。用量筒测体积读数时,主要应该平视量筒内凹液面最低处,俯视读数会导致读数偏大,仰视会导致读数偏小。
【解答】A、注入一定量水后仰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仰视读数是偏小的,所以会导致实际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的体积大于V1,所以测量的结果石块的体积为V2-V1其实是偏大的;故A不符合题意;
B、待小石块浸没后俯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俯视读数会导致读数偏大,所以实际水和石头的总体积V2是偏小的,所以用该数据测量的结果石块的体积为V2-V1也是偏大的,故B不符合题意;
C、在浸入小石块时有水滴溅出,读数均正确 ,所以读数V2是比真实值偏小的,所以V2-V1的读数也偏小,测量结果偏小,故C符合题意;
D、捆绑小石块的绳太粗,操作和读数均正确 ,会导致V2偏大,所以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2-V1的数值也会偏大。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4.【答案】A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测量是指将待测的量和供认的标准进行比较的过程,在长度测量时,为了减少实验的误差,我们应该改多次测量求取平均值;
【解答】在长度测量时,为了减少实验的误差,我们应该改多次测量求取平均值,在这四组数据中 47.3 毫米这组数据是错误,其他的三组数据求取平均值,结果也精确都小数点后面一位,所以记录的结果为=45.5mm;
故答案为:A.
15.【答案】A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体温计的液泡上方有一段细小的弯曲,因此液柱不会自己流回液泡,那么体温计的示数只能上升,不能下降,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体温计的初始温度为37℃,测量甲的示数为38.5℃,因为示数升高,因此甲的体温是准确的,肯定是38.5℃。再测量乙的示数仍然为38.5℃,即示数没变,那么乙的体温可能低于38.5℃,可能为38.5℃,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16.【答案】D
【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
【解析】【分析】图示阴影部分表示青蛙(两栖动物)、鲤鱼(鱼类)、猪(哺乳动物)三种动物的共同特征,根据它们的体温、呼吸、生殖的特征判断即可。
【解答】A.青蛙、鲤鱼体温不恒定,故A不符合题意;
B.鲤鱼用鳃呼吸,故B不符合题意;
C.鲤鱼与青蛙都是卵生,故C不符合题意;
D.青蛙、鲤鱼、猪体内都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它们都属于脊椎动物,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7.【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图示是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两个视野,比较视野甲与乙,乙视野中的物像比甲视野中的物像大且位于视野中央。
【解答】根据分析可知,首先要移动玻片把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即③,虽然在低倍镜下能看到的物像,换上高倍镜;低倍镜换高倍镜是通过转动转换器来完成的即①,由于视野变窄,视野就会变得很暗;换上高倍物镜后物像只是有点模糊。
故答案为:C。
18.【答案】B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分析】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改变自变量的同时,其他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都应该排除在外;探究防晒霜是否可以防晒时。实验变量是防晒霜,在设置对照实验时,要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条件都相同,例如时间因素、个人皮肤差异等等。
探究究防晒霜是否可以防晒时。实验变量是防晒霜,在设置对照实验时,要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条件都相同,例如时间因素、个人皮肤差异等等。
【解答】A、小琪采取两只手背一只涂抹、一只不涂抹防晒霜进行对比实验,由于两只手一天内被晒的时间可能不同,而让对照实验因影响因素不同,不具有科学性,因此,该实验方案不合理,故A错误;
BD、小成和小旭都是采用同一只手手背划出两块相同面积的皮肤,一块涂上防晒霜,另一块不涂,对比实验的影响因素基本一致,所获得的实验结果较为科学,但由于被晒时间只有一天,皮肤的颜色变化不太明显,对比痛感较为明显,因此小成的方案比小旭的方案更加合理,故D错误,B正确;
C、小峰采用在同学的手背涂上防晒霜,自己的不涂。由于不同的人会因个人的体质因素不同,而让对比实验因影响因素不同,不具有科学性,因此,该实验方案不合理,故C错误;
故答案为:B。
19.【答案】-23℃;1.80cm;36.9℃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温度计的读数:首先确定零上还是零下,确定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各代表的示数,从小数字读向大数字。
(2)刻度尺读数:确定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各代表长度,物体的长度等于物体末端和始端对应刻度的差,注意读出估计数字。
(3)体温计读数:确定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各代表的示数,从小数字读向大数字。
【解答】(1)由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液柱上升时对应的刻度绝对值变小,温度为零下,所以示数是-23℃。
(2)图示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分度值为1mm;物体起始端对应的刻度值为5.50cm,末端对应的刻度值为7.30cm,物体长度为7.30cm-5.50cm=1.80cm
(3)由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液面在零刻度以上,则温度计的示数是36.9℃。
20.【答案】⑥;⑤
【知识点】常用仪器的名称
【解析】【分析】根据各仪器用途分析。
【解答】 烧杯、试管可用于加热容器,但烧杯需垫石棉网,试管可直接加热,药匙可用于取用少量粉末状固体药品。
故答案为: ⑥ ; ⑤ 。
21.【答案】(1)细胞
(2)染色体;个体繁殖
(3)细胞分化
【知识点】细胞的分裂、生长与分化;结构与层次
【解析】【分析】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由图可知:甲表示受精卵,a表示细胞分裂,b表示细胞分化,丙表示组织,丁表示器官,戊是植物体,据此解答。
【解答】(1)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因此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甲是受精卵,a使细胞数目增多,表示细胞分裂,在细胞的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首先染色体要完成复制加倍,复制后形成形态、数量完全相同的两等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使新形成的细胞内的染色体和原来细胞内的染色体保持不变。细胞分裂的意义:繁殖新个体、促使新个体由小长大。
(3)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细胞,这一过程叫做细胞的分化。图中b表示细胞分化。
(1)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因此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甲是受精卵,a使细胞数目增多,表示细胞分裂,在细胞的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首先染色体要完成复制加倍,复制后形成形态、数量完全相同的两等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使新形成的细胞内的染色体和原来细胞内的染色体保持不变。细胞分裂的意义:繁殖新个体、促使新个体由小长大。
(3)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细胞,这一过程叫做细胞的分化。图中b表示细胞分化。
22.【答案】真皮;器官;具有多种组织,并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
【知识点】器官和系统;结构与层次
【解析】【分析】; 皮肤包含了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表皮起保护作用,真皮中有血液,属于结缔组织;有立毛肌,属于肌肉组织,有痛觉感受器,冷觉感受器,热觉感受器等,属于神经组织;皮下组织中有很多的脂肪,对撞击有缓冲作用
【解答】 皮肤包含了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表皮起保护作用,真皮中有血液,属于结缔组织;有立毛肌,属于肌肉组织,有痛觉感受器,冷觉感受器,热觉感受器等,属于神经组织;皮下组织中有很多的脂肪,对撞击有缓冲作用;因此当皮肤流血时,说明已经伤到真皮部位,“皮肤”应属于结构层次中的器官,你的理由具有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等多种组织,并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
故答案为: 真皮、器官、具有多种组织,并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
23.【答案】(1)①③
(2)③→①→②→④
(3)C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1)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方法步骤:“擦”,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滴”,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撕”,把洋葱鳞片叶向外折断,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的内表面撕取一块薄膜;
“展”,把撕取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的把水滴中的薄膜展开;
“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
“染”,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
“吸”,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2~3次,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
(2)显微镜的正确操作步骤应该是:取镜和安放、对光、放置玻片标本、观察、收放和整理。
(3)观察细胞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时,需要借助显微镜进行观察,而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上下、左右都颠倒的像,但液体的流动方向不变,即液体的流动方向和实际液体的流动方向一致,解答即可。
【解答】(1)在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滴的是清水,染色用碘液,故选①③。
(2)使用显微镜的正确顺序:对光→放玻片标本→向下转动镜筒→用眼观察物镜向上转动镜筒。图中①是放片、②是镜筒下降、③是对光、④是观察,所以正确操作顺序是③→①→②→④。
(3)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上下、左右都颠倒的像。视野中细胞核位于液泡的左侧,而实际上,黑藻细胞中细胞核位于液泡的右侧;但细胞质的环流方向和实际细胞质的环流方向一致,视野中细胞质的环流方向为逆时针,则实际上,黑藻细胞中细胞质环流方向也是逆时针,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1)在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滴的是清水,染色用碘液,故选①③。
(2)使用显微镜的正确顺序:对光→放玻片标本→向下转动镜筒→用眼观察物镜向上转动镜筒。图中①是放片、②是镜筒下降、③是对光、④是观察,所以正确操作顺序是③→①→②→④。
(3)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上下、左右都颠倒的像。视野中细胞核位于液泡的左侧,而实际上,黑藻细胞中细胞核位于液泡的右侧;但细胞质的环流方向和实际细胞质的环流方向一致,视野中细胞质的环流方向为逆时针,则实际上,黑藻细胞中细胞质环流方向也是逆时针,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4.【答案】(1)温度计
(2)先快后慢再不变
(3)选择初温较高的食盐水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控制变量法
【解析】【分析】 科学探究的六个步骤:提出问题-建立猜想和假设-制定实验方案-收集事实与证据-检验与评价-合作与交流。
【解答】(1)从表格的记录数据可以看出还需要的工具是温度计;
(2) 分析表中数据发现每隔 10 秒升温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再不变;
(3)从表格的数据中可以看出,想要让鸡蛋快速煮熟,液体的初温应该高一些,液体种类选择食盐水;
故答案为:(1)温度计(2) 先快后慢再不变 (3) 选择初温较高的食盐水
25.【答案】(1)对照
(2)蝙蝠主要是通过耳来发现障碍物的。
(3)黑暗或无光(合理即可)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控制变量法;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解析】【分析】我们把不作任何处理的一组叫做对照组,把有变量的一组叫做实验组; 科学探究的六个步骤:提出问题-建立猜想和假设-制定实验方案-收集事实与证据-检验与评价-合作与交流。
【解答】(1)A组不作任何处理,设计实验A的目的是其对照作用;
(2)分析表格数据可以得出结论的是蝙蝠主要是通过耳来发现障碍物的。
(3) 蝙蝠这样发现障碍物的功能是为了与黑暗或无光的生活环境更好的相适应。
故答案为:(1)对照(2) 蝙蝠主要是通过耳来发现障碍物的。 (3) 黑暗或无光(合理即可)
26.【答案】防虫说;品种相同、年龄相近、体型相似等(其他合理答案均可);能,由数据可知,降落到条纹外套组的舌蝇数量远少于其它组(或“不能,因为白马和斑马的品种不同”)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探究过程一般先发现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做出正确的假设。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
【解答】(1)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从图中可以看出:套上黑外套、白外套和条纹外套的三组马中,条纹组外套组的舌蝇数量最少。因此该实验基于的假说是防虫说。
(2)对照实验的设置原则是: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因此为了避免其他因素对实验的干扰,除了选用的外套色彩不同外,对所选白马的要求是其他条件都应相同:如品种相同、年龄相近、体型相似等。
(3)该实验结果能够为基于的假设提供证据。因为据图中数据可知:降落到条纹外套组的舌蝇数量远少于其它组。
27.【答案】(1)种子外有果皮包被
(2)P
【知识点】利用检索表来辨认生物
【解析】【分析】(1)根据植物繁殖方式的不同或种子的有无,可以将植物分为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孢子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种子植物又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
(2)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等特征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等级,生物的分类单位从小到大依次是:种、属、科、目、纲、门、界.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亲缘关系越远: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亲缘关系越近。
【解答】(1)种子繁殖的植物包括种子外无果皮包被的裸子植物和种子外有果皮包被的被子植物。检索表中的2是种子繁殖的植物,2a是种子外无果皮包,2b就应该是种子外有果皮包被。
(2)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并且体内开始有了输导组织,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植株生长利用。胎生狗脊属于蕨类植物,因此在检索表中的位置是P。
(1)种子繁殖的植物包括种子外无果皮包被的裸子植物和种子外有果皮包被的被子植物。检索表中的2是种子繁殖的植物,2a是种子外无果皮包,2b就应该是种子外有果皮包被。
(2)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并且体内开始有了输导组织,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植株生长利用。胎生狗脊属于蕨类植物,因此在检索表中的位置是P。
28.【答案】目镜;调节支架高度和平面镜位置;增加镜筒、转换器、压片夹等结构,并将平面镜换成反光镜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1、显微镜的使用步骤是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整理收纳。
2、甲图中放大镜A相当于目镜,放大镜B相当于物镜。乙图中显微镜的结构有①目镜、②粗细准焦螺旋、③细准焦螺旋、④物镜、⑤反光镜。
【解答】(1)放大镜A远离放置玻片的位置,相当于目镜,即图乙中的①,放大镜B靠近放置玻片的位置,相当于物镜。
(2)放片后应调节支架的高度,找到物像最清晰的位置,再调节平面镜调整亮度,最终获得较清晰的物像。
(3)简易显微镜中缺少镜筒、转换器、压片夹等结构,平面镜只能反射光线,不能聚光,应换成反光镜。
29.【答案】(1)将温度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待示数稳定后,液柱的位置是0℃的刻度线
(2)该液体的比热容小于煤油的比热容,吸收相同的热量,温度变化更明显
(3)28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温度计读数时先认清量程和分度值,并区分零上和零下,根据液柱位置读数;
(2)规定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4)吸收相同的热量在较短的时间内温度升高快的液体比热容较小,要想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明显的实验效果,所选液体的比热容应较小。
【解答】(1)将温度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待示数稳定后,液柱的位置是0℃的刻度线。
(2)小明把煤油换成热胀冷缩效果更明显的液体时,发现该温度计的精确度提高了,主要是由于该液体的比热容小于煤油的比热容,吸收相同的热量,温度变化更明显。
(3)液柱高度随温度是均匀变化的,由乙图可知温度为30℃时,右侧刻度尺的格数为10个,则一小格表示的温度时
则左测“?”从10℃位置往上查对应的格数是6,则显示纸左测“?”应该是
(1)将温度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待示数稳定后,液柱的位置是0℃的刻度线。
(2)小明把煤油换成热胀冷缩效果更明显的液体时,发现该温度计的精确度提高了,主要是由于该液体的比热容小于煤油的比热容,吸收相同的热量,温度变化更明显。
(3)液柱高度随温度是均匀变化的,由乙图可知温度为30℃时,右侧刻度尺的格数为10个,则一小格表示的温度时
则左测“?”从10℃位置往上查对应的格数是6,则显示纸左测“?”应该是
1 / 1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科学试题
1.(2024七上·龙湾期中)下列能作为判断机器人是否属于生物的依据的是(  )
A.能否与人交流 B.能否对指令做出反应
C.能否自由移动 D.能否生长和繁殖
【答案】D
【知识点】识别生物与非生物
【解析】【分析】生物和非生物的本质区别是有无生命,除此之外,生物还有能生长和发育,能繁殖,能遗传和变异,能新陈代谢,能呼吸等特征;
【解答】生物最大的特征是有生命,除此之外还有能生长和发育,能繁殖,能遗传和变异,能新陈代谢,能呼吸等特征;
能否生长和繁殖 ,是属于生物的依据,D正确;
故答案为:D.
2.(2024七上·龙湾期中)科学实验既要操作规范,更要保障安全。下列实验基本操作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A.滴加液体 B.倾倒液体
C.点燃酒精灯 D.加热液体
【答案】B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A、根据给试管内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考虑;
B、根据液体试剂的取用方法考虑;
C、根据酒精灯的熄灭方法考虑.
D、根据向试管内滴加液体时的注意事项考虑;
【解答】A、滴加液体时,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内,要悬停在试管口的正上方,故操作错误;
B、液体的倾倒时,试管略微倾斜,试管口紧挨试剂瓶口,标签朝向手心,瓶塞到放在桌面上,故操作正确错误;
C、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不能用酒精灯引燃,故操作错误;
D、加热液体时,应用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且试管斜向上,与水平方向呈45°角,并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故操作错误。
故答案为:B。
3.(2024七上·龙湾期中)皮肤的表皮细胞排列密集,具有防止细菌入侵的功能。构成皮肤表皮的是(  )
A.保护组织 B.上皮组织 C.结缔组织 D.分生组织
【答案】B
【知识点】器官和系统
【解析】【分析】植物的五大组织,分别是保护组织,分生组织,机械组织,营养组织和营养组织;动物的四大组织分别是肌肉组织,结缔组织,上皮组织和神经组织;
【解答】A.保护组织,属于植物的组织,皮肤属于动物,A错误;
B.动物的上皮组织具有保护的作用,所以皮肤表皮细胞排列密集,具有防止细菌入侵的功能。属于上皮组织,B正确;
C.血液、肌腱和软骨属于结缔组织,C错误;
D.分生组织属于植物组织,具有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的能力,D错误;
故答案为:B.
4.(2024七上·龙湾期中)小明同学借助于显微镜观察了三种不同生物的细胞,把观察结果绘制如下,则这里小明采用的科学记录方法是(  )
A.文字描述法 B.表格记录法 C.图形记录法 D.以上都不是
【答案】C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是指为了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通俗地说,就是让我们自己去发现问题。主动去寻找答案,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科学探究重在探索的过程,而不是只注重答案本身。
观察法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生物科学的很多重大发现或发明都源于细致的观察。观察法就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观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地感知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
【解答】小科同学借助于显微镜观察了三种不同生物的细胞,把观察结果绘制成结构图形,因此小科采用的记录方法是图形记录法。
故答案为:C。
5.(2024七上·龙湾期中)2022年10月20日,描述和命名为绯红金粟兰的论文,已发表在国际植物分类学期刊,确定绯红金粟兰为植物新物种。如图为两幅绯红金粟兰不同时期的图片,此可判定“绯红金粟兰”是属于(  )
A.藻类植物 B.蕨类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答案】D
【知识点】种子植物
【解析】【分析】植物根据生殖细胞的不同可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孢子植物用孢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种子植物又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有茎和叶的分化,但没有真正的根;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的高大;裸子植物,无花,种子裸露,不能形成果实,只有根、茎、叶、种子四种器官;被子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
【解答】根据题目背景信息,“绯红金粟兰”是在国际植物分类学期刊发表的新物种的描述。一般而言,名称中带“兰”的植物通常属于被子植物门,尤其是兰科。图中所示,该植物具有发达的输导组织和花,符合被子植物的特征。藻类植物、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不具有“花”这一器官。
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6.(2024七上·龙湾期中)有一玩具,其外观有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质的。甲同学拿磁铁吸了一下玩具,发现玩具被吸引。甲同学的“拿磁铁吸了一下玩具,发现玩具被吸引”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建立猜想或假设 B.制订探究计划
C.获取事实与证据 D.合作与交流
【答案】C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 科学探究的六个步骤:提出问题-建立猜想和假设-制定实验方案-收集事实与证据-检验与评价-合作与交流。
【解答】 甲同学的“拿磁铁吸了一下玩具,发现玩具被吸引”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获取事实与证据;
故答案为:C.
7.(2024七上·龙湾期中)森林里要召开别开生面的“爬行”动物聚会,下列动物不应被邀请的是(  )
A.陆龟 B.蜥蜴
C.蝙蝠 D.眼镜蛇
【答案】C
【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
【解析】【分析】1、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卵生或少数卵胎生。
2、哺乳动物的形态结构特征,如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用肺呼吸;体温恒定.哺乳动物是动物界最高等的类群,体温恒定,不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哺乳动物胎生、哺乳,减少了对环境的依赖,提高了后代生存率高;
【解答】ABD、龟、蜥蜴、眼镜蛇都属于爬行动物,应该被邀请,ABD不符合题意;
C、蝙蝠属于哺乳动物,不应该被邀请,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8.(2024七上·龙湾期中)“夸赞礼”是中华传统礼节之一,“新冠”疫情期间,为更符合卫生防疫要求,某班同学倡导“夸赞礼”并绘制成宣传画如图所示,图中行“夸赞礼”两位同学的面部间距d约为(  )
A.2分米 B.2米 C.6分米 D.6米
【答案】B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长度单位及其进率的认识,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人的一只胳膊伸直长度约0.6m,由图可知两人的面部相隔约为d=3×0.6m=1.8m=18dm,最接近2m,故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2024七上·龙湾期中)项目化小组在制作动物检索表时对毛鳞鱼这一生物产生了兴趣,并从亲缘关系、细胞结构等方面对其展开了研究。毛鳞鱼靠鳍运动、鳃呼吸、身体具有鳞片也有厚实的脂肪层。根据相关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9.亲缘确认:下列生物与毛鳞鱼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
A.海龟 B.黄鲻鱼
C.鲸鱼 D.海豚
10.结构判断:毛鳞鱼具有厚实的脂肪,控制这个遗传性状的细胞结构是(  )
A.细胞质 B.细胞核 C.细胞膜 D.细胞壁
【答案】9.B
10.B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
【解析】【分析】(1)生物的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以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单位,种是最基本的单位。生物所属的等级越大,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越远,共同点越少,生物所属的等级越小,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共同点越多。
(2)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称做染色体,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上面有特定遗传效应的片段叫做基因,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9.毛鳞鱼靠鳍运动、鳃呼吸、身体具有鳞片也有厚实的脂肪层。海龟用肺呼吸,身体具有角质的甲;黄鲻鱼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体表覆盖鳞片;鲸鱼用肺呼吸;海豚用肺呼吸;因此与毛鳞鱼亲缘关系最近的是黄鲻鱼,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10.A、细胞质流动能加速物质的交换,A不符合题意。
B、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控制着生物的遗传和发育,因此毛鳞鱼具有厚实的脂肪,控制这个遗传性状的细胞结构是细胞核,B符合题意。
C、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C不符合题意。
D、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1.(2024七上·龙湾期中)衣藻是单细胞植物,在水中能自由游动,其结构如图所示。衣藻归类到植物界(  )
A.鞭毛 B.叶绿体 C.细胞核 D.伸缩泡
【答案】B
【知识点】单细胞生物
【解析】【分析】1、在自然界中,有一些用肉眼很难看见的生物,个体微小,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这些生物属于单细胞生物。
2、衣藻、草履虫、变形虫、酵母菌、细菌等单细胞生物既是一个细胞,也是一个完整的生物体。它们具备了生命的基本特征,如摄食、排出废物、能运动、能对环境变化产生反应、能生长和繁殖、具有遗传变异现象等。
3、肉眼能见的动物和植物个体,一般都是由许多细胞构成的。这些生物属于多细胞生物。常见动物和常见植物中,大多属于多细胞生物。
【解答】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它位于细胞质内。衣藻属于植物,因为它的细胞结构中有叶绿体,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12.(2024七上·龙湾期中)今年 5 月, 有专家在浙江“树排沙”保护区观测到世界濒危动物——黑脸琵鹭, 表明浙江在鸟类保护措施上已取得了显著成效。请结合鸟类数量减少的原因(如图)判断,最有针对性的措施是(  )
A.积极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 B.严格控制外来物种的引进
C.健全动物保护的法律法规 D.重视树排沙保护区的建设
【答案】D
【知识点】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与保护
13.(2024七上·龙湾期中)小丽同学为测量小石块体积,先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2-V1。实验后跟同学对测量结果进行了讨论,以下操作属于导致小丽同学测量结果偏小的是(  )
A.注入一定量水后仰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
B.待小石块浸没后俯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
C.在浸入小石块时有水滴溅出,读数均正确
D.捆绑小石块的绳太粗,操作和读数均正确
【答案】C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测量小石块的体积,正确的步骤如下:先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2-V1。用量筒测体积读数时,主要应该平视量筒内凹液面最低处,俯视读数会导致读数偏大,仰视会导致读数偏小。
【解答】A、注入一定量水后仰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仰视读数是偏小的,所以会导致实际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的体积大于V1,所以测量的结果石块的体积为V2-V1其实是偏大的;故A不符合题意;
B、待小石块浸没后俯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俯视读数会导致读数偏大,所以实际水和石头的总体积V2是偏小的,所以用该数据测量的结果石块的体积为V2-V1也是偏大的,故B不符合题意;
C、在浸入小石块时有水滴溅出,读数均正确 ,所以读数V2是比真实值偏小的,所以V2-V1的读数也偏小,测量结果偏小,故C符合题意;
D、捆绑小石块的绳太粗,操作和读数均正确 ,会导致V2偏大,所以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2-V1的数值也会偏大。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4.(2024七上·龙湾期中)小元用刻度尺测量某一小酒杯的高度,四次测量的记录分别为 45.6 毫米、45.5 毫米、47.3 毫米、45.5毫米,则他的测量结果应记为(  )
A.45.5 毫米 B.45.53 毫米 C.45.7 毫米 D.45.725 毫米
【答案】A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测量是指将待测的量和供认的标准进行比较的过程,在长度测量时,为了减少实验的误差,我们应该改多次测量求取平均值;
【解答】在长度测量时,为了减少实验的误差,我们应该改多次测量求取平均值,在这四组数据中 47.3 毫米这组数据是错误,其他的三组数据求取平均值,结果也精确都小数点后面一位,所以记录的结果为=45.5mm;
故答案为:A.
15.(2024七上·龙湾期中)甲、乙两位同学使用一支已消毒显示37℃的体温计先后测量甲、乙体温,体温计的读数均为38.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体温一定是38.5℃ B.甲、乙的体温一定都是38.5℃
C.乙的体温一定低于38.5℃ D.乙的体温一定高于38.5℃
【答案】A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体温计的液泡上方有一段细小的弯曲,因此液柱不会自己流回液泡,那么体温计的示数只能上升,不能下降,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体温计的初始温度为37℃,测量甲的示数为38.5℃,因为示数升高,因此甲的体温是准确的,肯定是38.5℃。再测量乙的示数仍然为38.5℃,即示数没变,那么乙的体温可能低于38.5℃,可能为38.5℃,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16.(2024七上·龙湾期中)图中圆圈表示各生物的特征,重合部分表示它们的共同特征。则阴影部分可以表示(  )
A.体温恒定 B.用肺呼吸 C.胎生哺乳 D.有脊椎骨
【答案】D
【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
【解析】【分析】图示阴影部分表示青蛙(两栖动物)、鲤鱼(鱼类)、猪(哺乳动物)三种动物的共同特征,根据它们的体温、呼吸、生殖的特征判断即可。
【解答】A.青蛙、鲤鱼体温不恒定,故A不符合题意;
B.鲤鱼用鳃呼吸,故B不符合题意;
C.鲤鱼与青蛙都是卵生,故C不符合题意;
D.青蛙、鲤鱼、猪体内都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它们都属于脊椎动物,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7.(2024七上·龙湾期中)如图是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两个视野,要把视野的物像从图甲转为图乙,下列操作步骤正确的是(  )
①转动物镜转换器  ②调大光圈  ③移动装片
④调节细准焦螺旋  ⑤调节粗准焦螺旋
A.①③②④ B.③①②⑤ C.③①②④ D.①③②⑤
【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图示是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两个视野,比较视野甲与乙,乙视野中的物像比甲视野中的物像大且位于视野中央。
【解答】根据分析可知,首先要移动玻片把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即③,虽然在低倍镜下能看到的物像,换上高倍镜;低倍镜换高倍镜是通过转动转换器来完成的即①,由于视野变窄,视野就会变得很暗;换上高倍物镜后物像只是有点模糊。
故答案为:C。
18.(2024七上·龙湾期中)市场上的防晒霜都宣称可以防晒。暑假期间,某校学生外出徒步旅游,准备借此机会做一个关于某品牌防晒霜的实验,你认为最合理的是(  )
实验人 自变量 因变量
A.小棋 一只手手背上涂上防晒霜,另一只手手背不涂。 一天后对比颜色
B.小成 同一只手手背划出两块相同面积的皮肤,一块涂上防晒霜,另一块不涂。 一天后对比痛感
C.小峰 在同学的手背涂上防晒霜,自己的不涂。 一天后对比痛感
D.小旭 同一只手手背划出两块相同面积的皮肤,一块涂上防晒霜,另一块不涂。 一天后对比颜色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分析】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改变自变量的同时,其他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都应该排除在外;探究防晒霜是否可以防晒时。实验变量是防晒霜,在设置对照实验时,要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条件都相同,例如时间因素、个人皮肤差异等等。
探究究防晒霜是否可以防晒时。实验变量是防晒霜,在设置对照实验时,要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条件都相同,例如时间因素、个人皮肤差异等等。
【解答】A、小琪采取两只手背一只涂抹、一只不涂抹防晒霜进行对比实验,由于两只手一天内被晒的时间可能不同,而让对照实验因影响因素不同,不具有科学性,因此,该实验方案不合理,故A错误;
BD、小成和小旭都是采用同一只手手背划出两块相同面积的皮肤,一块涂上防晒霜,另一块不涂,对比实验的影响因素基本一致,所获得的实验结果较为科学,但由于被晒时间只有一天,皮肤的颜色变化不太明显,对比痛感较为明显,因此小成的方案比小旭的方案更加合理,故D错误,B正确;
C、小峰采用在同学的手背涂上防晒霜,自己的不涂。由于不同的人会因个人的体质因素不同,而让对比实验因影响因素不同,不具有科学性,因此,该实验方案不合理,故C错误;
故答案为:B。
19.(2024七上·龙湾期中)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中的仪器读数是必不可少的。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测量某地气温   。
(2)测量某物体长度   。
(3)测量某人体温   。
【答案】-23℃;1.80cm;36.9℃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温度计的读数:首先确定零上还是零下,确定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各代表的示数,从小数字读向大数字。
(2)刻度尺读数:确定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各代表长度,物体的长度等于物体末端和始端对应刻度的差,注意读出估计数字。
(3)体温计读数:确定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各代表的示数,从小数字读向大数字。
【解答】(1)由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液柱上升时对应的刻度绝对值变小,温度为零下,所以示数是-23℃。
(2)图示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分度值为1mm;物体起始端对应的刻度值为5.50cm,末端对应的刻度值为7.30cm,物体长度为7.30cm-5.50cm=1.80cm
(3)由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液面在零刻度以上,则温度计的示数是36.9℃。
20.(2024七上·龙湾期中)在下列仪器中,选择合适的仪器序号填写在空格上。
①烧杯;②胶头滴管;③酒精灯;④玻璃棒;⑤药匙;⑥试管。
可以直接被加热容器是   ,取用少量粉末状固体药品的是   。
【答案】⑥;⑤
【知识点】常用仪器的名称
【解析】【分析】根据各仪器用途分析。
【解答】 烧杯、试管可用于加热容器,但烧杯需垫石棉网,试管可直接加热,药匙可用于取用少量粉末状固体药品。
故答案为: ⑥ ; ⑤ 。
21.(2024七上·龙湾期中)如图表示植物个体发育不同时期结构层次,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2)图中[a]表示细胞分裂的过程,此过程中母细胞内出现的   会平均分配到两细胞中。对于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细胞分裂的意义是   。
(3)[b]是   过程。
【答案】(1)细胞
(2)染色体;个体繁殖
(3)细胞分化
【知识点】细胞的分裂、生长与分化;结构与层次
【解析】【分析】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由图可知:甲表示受精卵,a表示细胞分裂,b表示细胞分化,丙表示组织,丁表示器官,戊是植物体,据此解答。
【解答】(1)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因此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甲是受精卵,a使细胞数目增多,表示细胞分裂,在细胞的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首先染色体要完成复制加倍,复制后形成形态、数量完全相同的两等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使新形成的细胞内的染色体和原来细胞内的染色体保持不变。细胞分裂的意义:繁殖新个体、促使新个体由小长大。
(3)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细胞,这一过程叫做细胞的分化。图中b表示细胞分化。
(1)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因此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甲是受精卵,a使细胞数目增多,表示细胞分裂,在细胞的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首先染色体要完成复制加倍,复制后形成形态、数量完全相同的两等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使新形成的细胞内的染色体和原来细胞内的染色体保持不变。细胞分裂的意义:繁殖新个体、促使新个体由小长大。
(3)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细胞,这一过程叫做细胞的分化。图中b表示细胞分化。
22.(2024七上·龙湾期中)我校运动会刚刚落下帷幕,运动会里涉及了很多科学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小元同学在参加百米赛跑时不甚摔倒,擦破了皮肤,流了些血,并感到有点疼痛,当皮肤流血时,说明已经伤到    部位(选填“真皮”或“表皮”),“皮肤”应属于结构层次中的   ,你的理由   。
【答案】真皮;器官;具有多种组织,并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
【知识点】器官和系统;结构与层次
【解析】【分析】; 皮肤包含了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表皮起保护作用,真皮中有血液,属于结缔组织;有立毛肌,属于肌肉组织,有痛觉感受器,冷觉感受器,热觉感受器等,属于神经组织;皮下组织中有很多的脂肪,对撞击有缓冲作用
【解答】 皮肤包含了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表皮起保护作用,真皮中有血液,属于结缔组织;有立毛肌,属于肌肉组织,有痛觉感受器,冷觉感受器,热觉感受器等,属于神经组织;皮下组织中有很多的脂肪,对撞击有缓冲作用;因此当皮肤流血时,说明已经伤到真皮部位,“皮肤”应属于结构层次中的器官,你的理由具有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等多种组织,并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
故答案为: 真皮、器官、具有多种组织,并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
23.(2024七上·龙湾期中)小元在实验室进行“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实验,经历了以下过程:
(1)实验桌上摆放有以下四瓶试剂:①清水、②生理盐水、③碘液、④亚甲基蓝溶液。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时,小元需要用到的试剂有   (填序号)。
(2)小元按照正确的方法完成临时装片的制作后,接下来他想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下图是使用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正确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
(3)如图是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质流动时所看到的图形(大圆表示液泡、箭头表示细胞质流动方向,小黑点表示细胞核),则实际上细胞核的位置以及细胞质流动方向是   
【答案】(1)①③
(2)③→①→②→④
(3)C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1)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方法步骤:“擦”,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滴”,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撕”,把洋葱鳞片叶向外折断,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的内表面撕取一块薄膜;
“展”,把撕取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的把水滴中的薄膜展开;
“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
“染”,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
“吸”,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2~3次,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
(2)显微镜的正确操作步骤应该是:取镜和安放、对光、放置玻片标本、观察、收放和整理。
(3)观察细胞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时,需要借助显微镜进行观察,而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上下、左右都颠倒的像,但液体的流动方向不变,即液体的流动方向和实际液体的流动方向一致,解答即可。
【解答】(1)在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滴的是清水,染色用碘液,故选①③。
(2)使用显微镜的正确顺序:对光→放玻片标本→向下转动镜筒→用眼观察物镜向上转动镜筒。图中①是放片、②是镜筒下降、③是对光、④是观察,所以正确操作顺序是③→①→②→④。
(3)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上下、左右都颠倒的像。视野中细胞核位于液泡的左侧,而实际上,黑藻细胞中细胞核位于液泡的右侧;但细胞质的环流方向和实际细胞质的环流方向一致,视野中细胞质的环流方向为逆时针,则实际上,黑藻细胞中细胞质环流方向也是逆时针,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1)在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滴的是清水,染色用碘液,故选①③。
(2)使用显微镜的正确顺序:对光→放玻片标本→向下转动镜筒→用眼观察物镜向上转动镜筒。图中①是放片、②是镜筒下降、③是对光、④是观察,所以正确操作顺序是③→①→②→④。
(3)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上下、左右都颠倒的像。视野中细胞核位于液泡的左侧,而实际上,黑藻细胞中细胞核位于液泡的右侧;但细胞质的环流方向和实际细胞质的环流方向一致,视野中细胞质的环流方向为逆时针,则实际上,黑藻细胞中细胞质环流方向也是逆时针,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4.(2024七上·龙湾期中)小元在探究“水、食盐水煮鸡蛋的快慢”进行实验,得到如下表所示数据。
加热时间/秒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水的温度t1/℃ 90.0 93.0 95.4 97.2 99.0 100.3 100.3 100.3 100.3
食盐水温度t2/℃ 90.0 93.5 96.3 98.4 100.5 102.6 104.0 104.0 104.0
水的温度t3/℃ 25.0 30.3 35.0 39.7 44.2 48.5 52.5 56.3 59.9
食盐水温度t4/℃ 25.0 30.8 35.8 40.6 45.5 49.6 53.8 57.4 60.8
(1)实验室准备了两个火焰大小相同的酒精灯、烧杯、适量的水和食盐水、铁架台,为了完成实验,所用测量工具除了秒表外,还需要    ;
(2)分析表中数据发现每隔 10 秒升温的规律是    。
(3)分析表中数据,为让鸡蛋快速煮熟,液体的初温和液体种类该如何选择   。
【答案】(1)温度计
(2)先快后慢再不变
(3)选择初温较高的食盐水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控制变量法
【解析】【分析】 科学探究的六个步骤:提出问题-建立猜想和假设-制定实验方案-收集事实与证据-检验与评价-合作与交流。
【解答】(1)从表格的记录数据可以看出还需要的工具是温度计;
(2) 分析表中数据发现每隔 10 秒升温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再不变;
(3)从表格的数据中可以看出,想要让鸡蛋快速煮熟,液体的初温应该高一些,液体种类选择食盐水;
故答案为:(1)温度计(2) 先快后慢再不变 (3) 选择初温较高的食盐水
25.(2024七上·龙湾期中)蝙蝠是一种分布很广的哺乳动物。为了研究“蝙蝠主要是通过什么器官来发现障碍物的”,科学家在一个大房间内竖起金属丝制成的障碍物,然后记录撞击和避开障碍物的蝙蝠数量,实验方法和结果见下表。
实验 实验处理方法 被观察的蝙蝠数量 避开障碍物蝙蝠的百分比(%)
A 不做任何处理 1000 71
B 蒙住蝙蝠的双眼 1000 70
C 蒙住蝙蝠的双耳 1000 35
(1)设计实验A的目的是   。
(2)综合分析表中的数据,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
(3)请你猜测蝙蝠这样发现障碍物的功能是为了与   的生活环境更好的相适应。
【答案】(1)对照
(2)蝙蝠主要是通过耳来发现障碍物的。
(3)黑暗或无光(合理即可)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控制变量法;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解析】【分析】我们把不作任何处理的一组叫做对照组,把有变量的一组叫做实验组; 科学探究的六个步骤:提出问题-建立猜想和假设-制定实验方案-收集事实与证据-检验与评价-合作与交流。
【解答】(1)A组不作任何处理,设计实验A的目的是其对照作用;
(2)分析表格数据可以得出结论的是蝙蝠主要是通过耳来发现障碍物的。
(3) 蝙蝠这样发现障碍物的功能是为了与黑暗或无光的生活环境更好的相适应。
故答案为:(1)对照(2) 蝙蝠主要是通过耳来发现障碍物的。 (3) 黑暗或无光(合理即可)
26.(2024七上·龙湾期中)斑马身上的条纹非常醒目,如图甲所示,条纹有什么作用呢?科学家提出以下假说:
①防虫说:条纹能驱虻科昆虫(如舌蝇)。
②防猎杀说:条纹能混淆捕食者的视觉从而逃避天敌。
③条形码说:斑马可以通过条纹识别出彼此。
科学家进行了以下实验:挑选一批全白色的马,随机平均分为三组,分别套上材质相同的黑外套、白外套和条纹外套,如图乙所示。放养在同一环境中,分别记录30分钟内降落到各组马外套上的舌蝇数量,并绘制图像如图丙所示。
(1)该实验基于的假说是   。
(2)为了避免其他因素对实验的干扰,对所选白马的要求是   。
(3)实验结果能否为该实验所基于的假说提供证据?请说明理由。   
【答案】防虫说;品种相同、年龄相近、体型相似等(其他合理答案均可);能,由数据可知,降落到条纹外套组的舌蝇数量远少于其它组(或“不能,因为白马和斑马的品种不同”)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探究过程一般先发现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做出正确的假设。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
【解答】(1)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从图中可以看出:套上黑外套、白外套和条纹外套的三组马中,条纹组外套组的舌蝇数量最少。因此该实验基于的假说是防虫说。
(2)对照实验的设置原则是: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因此为了避免其他因素对实验的干扰,除了选用的外套色彩不同外,对所选白马的要求是其他条件都应相同:如品种相同、年龄相近、体型相似等。
(3)该实验结果能够为基于的假设提供证据。因为据图中数据可知:降落到条纹外套组的舌蝇数量远少于其它组。
27.(2024七上·龙湾期中)如图为五种植物及其分类检索表,根据分类检索表回答下列问题
(1)将检索表空白处应该填   ;
(2)胎生狗脊在检索表对应的字母是   ;(填W、Q、R、T或P)
【答案】(1)种子外有果皮包被
(2)P
【知识点】利用检索表来辨认生物
【解析】【分析】(1)根据植物繁殖方式的不同或种子的有无,可以将植物分为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孢子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种子植物又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
(2)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等特征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等级,生物的分类单位从小到大依次是:种、属、科、目、纲、门、界.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亲缘关系越远: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亲缘关系越近。
【解答】(1)种子繁殖的植物包括种子外无果皮包被的裸子植物和种子外有果皮包被的被子植物。检索表中的2是种子繁殖的植物,2a是种子外无果皮包,2b就应该是种子外有果皮包被。
(2)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并且体内开始有了输导组织,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植株生长利用。胎生狗脊属于蕨类植物,因此在检索表中的位置是P。
(1)种子繁殖的植物包括种子外无果皮包被的裸子植物和种子外有果皮包被的被子植物。检索表中的2是种子繁殖的植物,2a是种子外无果皮包,2b就应该是种子外有果皮包被。
(2)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并且体内开始有了输导组织,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植株生长利用。胎生狗脊属于蕨类植物,因此在检索表中的位置是P。
28.(2024七上·龙湾期中)利用多枚放大镜、光盘、平面镜和升降支架等制作了一台“简易显微镜”(如图甲)。调节支架高度,适当调整标本和放大镜A、B三者之间的距离,可实现与图乙所示光学显微镜相似的成像效果。针对“简易显微镜”的评价表如下。
“简易显微镜”评价表(节选)
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指标一 设计合理,有创意,结构完整 结构完整 结构不完整,有1处以上缺失
指标二 能通过该设备观察到洋葱表皮细胞,效果明显 能通过该设备观察到洋葱表皮细胞,但不效果明显 不能通过该设备观察到洋葱表皮细胞
(1)放大镜A相当于图乙中的   (填结构名称)。
(2)利用“简易显微镜”观察细胞,放片后该进行如何操作获得较清晰物像   。
(3)根据评价表,该简易显微镜“指标一”被评为“待改进”。为使该模型的“指标一”达到优秀水平,请你对该模型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   。
【答案】目镜;调节支架高度和平面镜位置;增加镜筒、转换器、压片夹等结构,并将平面镜换成反光镜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1、显微镜的使用步骤是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整理收纳。
2、甲图中放大镜A相当于目镜,放大镜B相当于物镜。乙图中显微镜的结构有①目镜、②粗细准焦螺旋、③细准焦螺旋、④物镜、⑤反光镜。
【解答】(1)放大镜A远离放置玻片的位置,相当于目镜,即图乙中的①,放大镜B靠近放置玻片的位置,相当于物镜。
(2)放片后应调节支架的高度,找到物像最清晰的位置,再调节平面镜调整亮度,最终获得较清晰的物像。
(3)简易显微镜中缺少镜筒、转换器、压片夹等结构,平面镜只能反射光线,不能聚光,应换成反光镜。
29.(2024七上·龙湾期中)小元利用试剂瓶、细玻璃管、橡皮塞、煤油制作了一个简易温度计,如图甲,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请写出小元确定0 ℃刻度线的方法:   ;
(2)小元把煤油换成热胀冷缩效果更明显的液体时,发现该温度计的精确度提高了,请说出其中的科学道理:   ;
(3)如图乙是小元利用现成温度计和刻度尺自制温度计的示意图,显示纸左侧是温度(单位是℃)、右侧为细玻璃管液柱高度(单位是cm)。如果液柱高度随温度是均匀变化的,则显示纸左测“?”应该是   ℃。
【答案】(1)将温度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待示数稳定后,液柱的位置是0℃的刻度线
(2)该液体的比热容小于煤油的比热容,吸收相同的热量,温度变化更明显
(3)28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温度计读数时先认清量程和分度值,并区分零上和零下,根据液柱位置读数;
(2)规定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4)吸收相同的热量在较短的时间内温度升高快的液体比热容较小,要想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明显的实验效果,所选液体的比热容应较小。
【解答】(1)将温度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待示数稳定后,液柱的位置是0℃的刻度线。
(2)小明把煤油换成热胀冷缩效果更明显的液体时,发现该温度计的精确度提高了,主要是由于该液体的比热容小于煤油的比热容,吸收相同的热量,温度变化更明显。
(3)液柱高度随温度是均匀变化的,由乙图可知温度为30℃时,右侧刻度尺的格数为10个,则一小格表示的温度时
则左测“?”从10℃位置往上查对应的格数是6,则显示纸左测“?”应该是
(1)将温度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待示数稳定后,液柱的位置是0℃的刻度线。
(2)小明把煤油换成热胀冷缩效果更明显的液体时,发现该温度计的精确度提高了,主要是由于该液体的比热容小于煤油的比热容,吸收相同的热量,温度变化更明显。
(3)液柱高度随温度是均匀变化的,由乙图可知温度为30℃时,右侧刻度尺的格数为10个,则一小格表示的温度时
则左测“?”从10℃位置往上查对应的格数是6,则显示纸左测“?”应该是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