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马屿镇中学2024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上册科学阶段性检测试卷(1.1-4.2)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马屿镇中学2024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上册科学阶段性检测试卷(1.1-4.2)

资源简介

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马屿镇中学2024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上册科学阶段性检测试卷(1.1-4.2)
1.(2024七上·瑞安月考)实验室中有一瓶无色液体,小明说它可能是酒精,小明提出打开瓶塞闻气味。对于“小明提出打____开瓶塞闻气味”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 C.设计方案 D.收集证据
【答案】C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源自问题的发现,经历的过程是: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研究方案→实施方案(收集证据)→检验评价→合作与交流。如果收集的证据不支持假设,则需要重新提出假设并重新验证。
【解答】“小明提出打开瓶塞闻气味”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设计实验方案的环节。
故答案为:C。
2.(2024七上·瑞安月考) 2023年10月26日11时14分,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进入预定轨道,将航天员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关于太空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
A.太空中哪颗星星最美
B.带入太空的水稻能否正常生长
C.新型材料在太空中会表现出什么性质
D.太空回收的植物的遗传物质是否发生改变
【答案】A
【知识点】认识科学
【解析】【分析】根据科学研究是运用严密的科学方法,从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认识客观世界,探索客观真理的活动过程去判断。
【解答】 A.太空中哪颗星星最美?不具有科学研究价值,不属于科学问题,故A符合题意;
B.带入太空的水稻能否正常生长?具有科学研究价值,属于科学问题,故B不合题意;
C.新型材料在太空中会表现出什么性质?具有科学研究价值,属于科学问题,故C不合题意;
D.太空回收的植物的遗传物质是否发生改变?具有科学研究价值,属于科学问题,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3.(2024七上·瑞安月考) 在实验室中加热约150 mL 的液体,需要使用的仪器是 (
A.①③④⑥ B.②③④⑥ C.①③④⑤ D.②③⑤⑥
【答案】A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本题应从加热150mL的液体需要的盛放装置,加热装置,支撑装置分析。加热约150mL液体,应用较大容积的仪器,所以要用到烧杯;既然是用烧杯加热,所以还要用石棉网、酒精灯、铁架台。
【解答】加热约150mL液体,应用较大容积的仪器,烧杯可用做较大量的物质间的反应。所以先可选定烧杯。烧杯加热时要垫石棉网。除此之外还要用到用于加热的酒精灯和铁架台。故选用:烧杯、石棉网、酒精灯、铁架台。
故答案为:A。
4.(2024七上·瑞安月考)如图所示,这是温州市某校园内杆影(虚线表示)的日变化趋势。其中代表早晨杆影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D
【知识点】地球自转
【解析】【分析】一天中太阳位置的变化规律是东→南→西;太阳的高度变化规律是低→高→低;影子位置的变化规律是西→北→东,影子的长短变化规律是长→短→长。
【解答】早晨杆影长,且此时太阳偏东,所以影子位于西方;此时太阳高度角小,影子长,故④正确。
故答案为:D。
5.(2024七上·瑞安月考)在科学课堂上,同学们对地球的相关知识展开了激烈讨论。其中正确的是(  )
①甲同学认为:中国古人对天地的最初认识是“天圆地方”②乙同学认为:远离海岸的船只船身比桅杆先消失,能够证明海平面并不是平面③丙同学认为:月食时,月轮缺损的部分为圆弧形,属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证据之一,但不能说明地球一定是球体④丁同学认为:日食时,日轮的缺损部分为圆弧形,能够证明地球是球体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答案】D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椭球体。
【解答】①甲同学认为:中国古人对天地的最初认识是“天圆地方”故①正确。
②远离海岸的帆船,船身比桅杆先消失能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故②正确。
③ 月食时,月轮缺损的部分为圆弧形,即为地球的形状,故 ③ 正确。
④ 日食时,日轮的缺损部分为圆弧形是月球的形状,能证明月球是球体, ④ 不符合题意。
综上:①②③正确。
故答案为:D。
6.(2024七上·瑞安月考)下列关于脊椎动物类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鸟类体表被毛,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体温恒定
B.两栖类的成体都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
C.爬行类体表覆盖着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
D.鱼类生活在水中,体表都覆盖着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答案】C
【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
【解析】【分析】脊椎动物有五个类群,分别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它们的特点分别是:
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有侧线能感知水流,体表大都覆盖着鳞片,能分泌粘液减小阻力;
两栖类: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成体生活在陆地或水中,用肺呼吸兼用皮肤,用四肢跳跃或游泳;
爬行类:体表覆盖着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鸟类:体表被羽毛,前肢特化成翼,有喙无齿,体温恒定,适于飞行生活;
哺乳类:体表被毛,体温恒定,胎生哺乳。
【解答】A:鸟类体表被毛,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体温恒定,叙述错误,鸟类体表的是羽毛,A错误;
B:两栖类的成体都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两栖类成体也有在水中生活的,如大鲵,叙述错误,B错误;
C:爬行类体表覆盖着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叙述正确,C选项正确;
D:鱼类生活在水中,体表都覆盖着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叙述错误,不是所有的鱼类都有鳞片的,D错误。
故选C
7.(2024七上·瑞安月考)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现象中,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提高了大气湿度
B.生活在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
C.枯叶蝶的体色和周围落叶的颜色一致
D.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
【答案】A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解析】【分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
【解答】A、绿色植物通过根部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绝大部分水分又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促进了生物圈中水循环的进行。能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A符合题意;
B、骆驼刺根系发达,可以吸收到沙漠深处的水分,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B不符合题意;
C、枯叶蝶翅膀极像枯叶,与环境颜色一致,不易被敌害发现而生存下来;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是对环境的适应,C不符合题意;
D、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厚,有利于保持体温,减少热量的散失,是海豹对寒冷环境的一种适应,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8.(2024七上·瑞安月考) 细胞学说的提出,在结构上将纷繁复杂的生物世界统一起来。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所有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B.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C.细胞是由细胞分裂产生的
D.细胞不一定都来自于细胞
【答案】D
【知识点】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
【解析】【分析】细胞学说的内容:①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②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生命起作用;③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
【解答】AB、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因此所有植物和动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AB正确。
C、细胞通过细胞分裂不断产生新的细胞,C正确。
D、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D错误。
故答案为:D。
9.(2024七上·瑞安月考)某同学在测量圆柱体周长时,把一张纸条紧紧包在圆柱体的外面,纸条的边没有与圆柱体的轴垂直,然后在纸的重叠处用针扎孔,把纸条展开,再用刻度尺测两孔之间的距离,如此测出的圆柱体周长(  )
A.因实验方法错误,一定偏大
B.因实验方法错误,一定偏小
C.因实验方法错误,偏大或偏小都有可能
D.实验方法没有错误
【答案】D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圆柱体的周长是曲线的长度,而刻度尺是直的,因此无法用刻度尺直接测量,可以考虑将圆的周长变成直线的长度再进行测量,据此分析.
【解答】用同一根针扎的重叠的两个孔,展开后它们之间的距离就等于圆柱的周长,因此这张纸条是否与圆柱体的轴垂直不会影响测量结果,故D正确。
故选D。
10.(2024七上·瑞安月考) 如图中表示某些生物概念之间的关系,下列不符合图中所示关系的是(  )
A.1脊椎动物、2爬行动物、3哺乳动物、4蜥蜴
B.1孢子植物、2苔藓植物、3蕨类植物、4紫菜=
C.1种子植物、2裸子植物、3被子植物、4水杉
D.1无脊椎动物、2扁形动物、3节肢动物、4涡虫
【答案】B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
【解析】【分析】图示中1包含2与3,2包含4
【解答】A、蜥蜴属于爬行动物,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都是脊椎动物,正确;
B、紫菜不是苔藓植物,因此4不能包含在2内,错误;
C、水杉是裸子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都是种子植物,正确;
D、涡虫是扁形动物,扁形动物和节肢动物都是无脊椎动物,正确;
故答案为:B。
11.(2024七上·瑞安月考)2024年火星成为天文现象一大主角,可以观测到火星合金星、火星合土星,以及火星合木星。行星合相指的是当两颗行星在天空中彼此靠近到角距离小于时,观测者可在一个望远镜视野里同时看到它们。下列描述符合科学事实的是(  )
A.金星能自行发光
B.太阳在银河系的中心
C.行星绕太阳公转方向相同
D.与地球相邻的行星是火星和木星
【答案】C
【知识点】太阳系的组成
【解析】【分析】A.根据行星的特点判断;
BD.根据太阳系的组成判断;
C.根据太阳系行星的公转方向判断。
【解答】A.金星是一颗行星,自己不能发光,故A错误;
B.太阳处于太阳系的中心位置,而不是银河系的中心位置,故B错误;
C.行星绕太阳公转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故C正确;
D.根据太阳系的组成可知,与地球相邻的行星是火星和金星,故D错误。
故选C。
12.(2024七上·瑞安月考)小科对身边的事物做了估计。下列符合科学事实的是()
A.他估计酒精灯点燃后外焰的温度约为100℃
B.他估计签字笔的长度有20mm
C.他估计一瓶农夫山泉矿泉水有0.55L
D.他估计运动会奖牌的体积有20m3
【答案】C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根据对温度、长度和体积的认识判断。
【解答】A.他估计酒精灯点燃后外焰的温度约为700℃,故A错误;
B.他估计签字笔的长度有20cm,故B错误;
C.他估计一瓶农夫山泉矿泉水有0.55L,故C正确;
D.他估计运动会奖牌的体积有20cm3,故D错误。
故选C。
13.(2024七上·瑞安月考)如图是小科在研究物体运动时所作的图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中物体做加速运动
B.乙中B物体静止
C.乙中A、B两物体在10秒末相遇
D.乙中,B车在10秒内路程是100米
【答案】D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分析】AB.根据图像的形状分析A、B两个物体的运动特点;
C.根据速度-时间图像交点的含义判断;
D.根据s=vt计算乙通过的路程。
【解答】A.根据甲图可知,该物体路程-时间图像是一条通过坐标原点的斜线,则该物体做匀速运动,故A错误;
B.根据乙图可知,B物体以1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
C.根据乙图可知,A、B的图像交点代表速度相同,所以乙中A、B两物体在10秒末速度相同,故C错误;
D.乙中B车在10秒内路程是s=vt=10秒×10米/秒=100米,故D正确。
故选D。
14.(2024七上·瑞安月考)在“制作洋葱叶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和“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的实验操作中,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制片前,都需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B.制片时,在载玻片中央滴加的液体分别是清水和生理盐水
C.染色时,都是先用碘酒处理实验材料,后再盖上盖玻片
D.盖盖玻片时,都是将盖玻片的一侧先接触液滴,然后缓缓放平
【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根据显微镜上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和步骤判断。
【解答】 A.制片前,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滴的是清水,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染色时,都是先用碘酒处理实验材料,应该是先盖上盖玻片,再染色,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避免产生气泡,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15.(2024七上·瑞安月考)小科同学自制了一支温度计,刻度在0℃时水银柱长5厘米:在100℃时,水银柱长30厘米。用这支温度计去测量一杯水的温度时,水银柱长为15厘米。则这支温度计显示的读数为(  )
A.15℃ B.25℃ C.40℃ D.60℃
【答案】C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温度计上的刻度是均匀的,则温度的变化量与刻度值的变化量成正比。设水银柱长度为L,温度为t,则它们之间存在这样的关系:。
【解答】当水银柱的长度L=15cm时,根据得到:

解得:t=40℃。
故选C。
16.(2024七上·瑞安月考)
小科路过一座大桥时,发现桥面有条宽窄相同的裂缝,他用刻度尺测得裂缝某处宽为 7.00cm,他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为得到该裂缝的平均宽度,小科应在裂缝的   (选填“同一”或“不同”)位置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答案】毫米(mm);不同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一个正确的长度的测量结果,包括准确值和估读值。从右边数起,第一位为估读数字,而第二位所在的单位就是刻度值的最小刻度值;
(2)为了减小测量误差,我们可以在不同位置多次测量,然后将测量结果相加除以次数的度平均值即可。
【解答】(1)根据裂缝宽度7.00cm可知,从右边数,第二个“0”所在的单位为mm,因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mm;
(2)为得到该裂缝的平均宽度,小科应在裂缝的不同位置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17.(2024七上·瑞安月考)从“细胞”的发现到细胞学说的建立,经历了近200年。
材料一:1665年,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软木塞时发现了许多蜂窝状的小室,他将其命名为“细胞”,后来发现他当时看到的只是细胞壁。
材料二:19世纪40年代,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通过对部分动植物组织的观察,并结合前人的大量研究,分析归纳提出,植物和动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材料三:1858年,德国科学家魏尔肖进一步提出:所有的细胞都来自己经存在的活细胞。在此基础上,人们进行了理论概括,形成了细胞学说。
(1)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   的基本单位。
(2)魏尔肖提出“一切细胞来自于细胞”,说明新细胞是由原来的细胞   产生的。
(3)结合细胞学说的发展史,以下观点正确的有____。(可多选)
A.科学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持,技术可以促进科学发展
B.胡克将细胞壁当成了细胞,他的发现没有任何科学价值
C.细胞学说是以科学家们的研究为基础,运用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形成的
D.经过200年的发展,细胞学说已非常完善,因此不需要再发展
【答案】(1)功能
(2)分裂
(3)A;C
【知识点】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
【解析】【分析】(1)根据细胞对于生物的意义解答;
(2)根据细胞分裂的知识解答;
(3)根据对科学发展的认识判断。
【解答】(1)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魏尔肖提出“一切细胞来自于细胞”,说明新细胞是由原来的细胞分裂产生的。
(3)A.细胞学说的建立离不开显微镜的发明,故说明科学发现的过程与工具和仪器技术有关,技术可以促进科学发展,故A正确;
B.胡克将细胞壁当成了细胞,但他的发现也有科学价值,为后续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故B错误;
C.根据材料分析可知,细胞学说是以众多科学家的研究为基础,运用观察、分析等方法形成的,故C正确;
D.科学学说的建立过程是一个不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虽然经过200年的发展,细胞学说只是较为完善,因此仍然需要再发展,故D错误。
故选AC。
18.(2024七上·瑞安月考) 2021年11月, “华顶卷耳”被确定为全球新物种。
(1) 华顶卷耳在分类上属于石竹科、卷耳属。卷耳属的生物种类比石竹科的生物种类   (填“多”或“少” ) 。
(2)华顶卷耳花梗长,花瓣无毛,种子与相近种类不同。图中二歧式检索表中P、Q、R、S分别表示一种植物,其中一种是华顶卷耳,它是   。
(3)卷耳与其他植物竞争光、水和空间的能力极强。具有强大的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能在短时间内成为其生活区域内的优势物种。卷耳的下列结构及特征支持其上述能力的是____。
A.根系发达,对水肥吸收能力强
B.枝叶众多,覆盖地面范围广
C.种子多,繁殖能力强
【答案】(1)少
(2)S
(3)A;B;C
【知识点】利用检索表来辨认生物
【解析】【分析】对植物进行分类,主要是观察植物的形态结构,从中发现它们共同的或不同的特征,从而确定它们的亲缘关系。
【解答】(1)生物的分类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生物的分类等级越大,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分类单位中属小于科,因此卷耳属的生物种类比石竹科的生物种类少。
(2)华顶卷耳花梗长,花瓣无毛,种子与相近种类不同。P是无种子植物、Q花梗短、R花瓣有毛、S花瓣无毛可代表华顶卷耳。
(3)卷耳具有强大的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能在短时间内成为其生活区域内的优势种群。说明支持其上述能力的是根系发达,对水肥吸收能力强,枝叶众多,覆盖地面范围广,种子多,繁殖能力强,ABC正确。
故答案为:(1)少;(2)S;(3)ABC。
19.(2024七上·瑞安月考)某同学在测金属丝直径时,为了减小误差,采用如图方法进行测量。
(1) 由图可知该金属丝直径为   毫米;
(2) 若在绕线时匝与匝之间不够紧,则测量值比真实值要偏   ;
(3) 与上述测量的思想方法相同的有   。
①测量100滴水的体积,得出1 滴水的体积;
②测量课本长度时取五次测量的平均值;
③测量一本书的厚度,得出一张纸的厚度;
【答案】(1)1.4
(2)大
(3)①③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通过累积法由多圈直径总和除以圈数求得直径大小。
【解答】(1)注意开始测量的位置在非零刻度处,由最小刻度明确估读值所在读数的位数。
(2)由累积法的计算方式可知,绕的不够紧会使线圈长度偏大,从而使最终计算得出的测量结果偏大。
(3)①和③均体现了累积法,先测量大的值,再由计算得出小的值,而②没有体现。
20.(2024七上·瑞安月考) 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讲述的是:太阳因某种原因快速老化,体积膨胀,将逐渐吞没邻近星球,所以政府计划采取措施推动地球走向新家园。
(1) 假设太阳逐渐膨胀,最先被吞没的行星会是   。
(2)若地球最后到达离太阳最近的恒星附近,该恒星可能位于   (选填“地月系”、“太阳系”或“银河系”) 。
(3) 下列人类对太阳系的认识中,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
A.小行星带位于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
B.北斗七星的位置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当斗柄指北时,北半球为冬季
C.哈雷彗星是太阳系的成员之一
D.月球的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相同,所以月球和地球白天的长度相等
【答案】(1)水星
(2)银河系
(3)D
【知识点】太阳系的组成;太阳系的形成和恒星的演化
【解析】【分析】太阳系有八颗行星,按照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排列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解答】(1)太阳系有八颗行星,按照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排列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讲述的是:太阳因某种原因快速老化,体积膨胀,将逐渐吞没邻近星球,所以政府计划采取措施推动地球走向新家园。假设太阳逐渐膨胀,最先被吞没的行星会是水星,因为水星离太阳最近。
(2)地球与月球构成了一个天体系统,称为地月系;太阳系是一个受太阳引力约束在一起的天体系统,包括太阳、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近500个卫星、至少120万个小行星、一些矮行星和彗星;银河系是一个巨大的星系,拥有数以百亿计的恒星;若地球最后到达离太阳最近的恒星附近,该恒星可能位于银河系。
(3)小行星带是太阳系内介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密集区域,A正确;北斗七星是天空中著名的星群,其位置会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北方时,北半球为冬季,B正确;哈雷彗星是太阳系的成员之一,其轨道和周期都受到太阳引力的影响,C正确;由于月球的自转和公转周期相同,月球上的一天(即一个自转周期)和一个月(即一个公转周期)在时间上是一致的。但这与地球白天的长度无关,月球上的一个白天比地球上两个星期还长,故D错误。
21.(2024七上·瑞安月考)如图所示是投影到白墙壁上的地球仪经纬网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在D的什么方向   。
(2)图上已标出一条西经20°经线和四条纬线的纬度,请你写出C点的位置是   (填经纬度)。
(3)经纬线上AB、AC、CD段的距离最长的是   段。(假定地球为正球体)
(4)小余人从A点出发坐飞行器一直向正北飞行,最后能否到达C点?小君从A点出发坐飞行器一直向正西飞行,最后能否到达B点?下列判定正确的是____。
A.小余能到达C点,小君能到达B点
B.小余不能到达C点,小君不能到达B点
C.小余能到达C点,小君不能到达B点
D.小余不能到达C点,小君能到达B点
【答案】(1)西北
(2)70°E,30°N
(3)AC
(4)D
【知识点】地球仪模型
【解析】【分析】在经纬网上,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可依据经纬度的变化规律,确定东西经度、南北纬度。可利用经纬网确定方向。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经线长度相等;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圈的大小不等,赤道为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纬线圈逐渐缩小,到南、北两极缩小为点。
【解答】1)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A在D的西北方向。
(2)经度的划分: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划分180度称为东经,用“E”表示,向西划分180度为西经,用“W”表示;纬度的划分:以赤道为0度,向南北各分出90度,南北极的读数均是90度,北纬用“N”表示,南纬用“S”表示。根据已经标出的一条经线的经度数可知,图中相邻经线间隔30°,可判定,C的经度为70°E,因此依据经纬度的判读,图中C点的位置是(70°E,30°N)。
(3)纬线圈的大小不等,赤道为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纬线圈逐渐缩小。由此可判定,地球仪上,纬线AB与CD的长短关系是AB<CD;所有经线都呈半圆状且长度相等,故AC和赤道上相同经度的线段相等,所以CD<AC,所以AB、AC、CD段距离从长到短分别为:AC、CD、AB。
(4)因为经线是半圆,纬线是圆。所以从A点出发一直向北走,只能到达北极;从A点出发一直向西走可绕地球一圈。因此小余不能到达C点,小君能到达B点。D正确。
故答案为:D。
22.(2024七上·瑞安月考) 如图是在空中释放时能旋转下落的纸蜻蜓。小明和小红为探究影响纸蜻蜓下落快慢的因素,取翅身、翅尾长度不相同的纸蜻蜓,并改变回形针的数量,从2.5米部的平台静止释放,并记录落地的时间,实验结果如下表。
组别 翅身长度 (厘米) 翅尾长度 (厘米) 翅身负重 下落时间
1 4 4 无 t1
2 4 5 无 t2
3 5 4 无 t3
4 4 5 一枚回形针 t4
5 4 5 两枚回形针 ts
(1) 为保证纸蜻蜓的下落轨迹呈直线型,选择在无风的环境中进行实验;实验中需用到的测量工具有   和秒表;
(2)小明在纸蜻蜓的翅身增加回形针进行实验,针对的问题是   ;
(3) 比较   组别(填序号) 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纸蜻蜓下落的快慢与翅尾长度的关系;
(4)为了减少在测量纸蜻蜓下落时间时由于偶然因素造成的误差,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
【答案】(1)秒表;
(2)翅身负重是否会影响纸晴下落的快慢;
(3)1、2;
(4)多次实验,求下落时间的平均值。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1)要测量下落的时间,需要秒表;
(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纸蜻蜓的翅身加回形针,增大了纸蜻蜓翅身负重,结合实验目的可知,针对的问题是翅身负重是否会影响纸晴天下落的快慢;
(3)探究蜻蜓下落的快慢与翅尾长度的关系,要控制翅身长度不变翅身负重不变,只改变翅尾长度;
(4)为了减少在测量纸蜻蜓下落时间时间时由于偶然因素造成的误差,可以多次实验,求下落时间的平均值。
【解答】(1)实验中要测量纸蜻蜓下落的时间,需要秒表;
(2)在纸蜻蜓的翅身加回形针,增大了纸蜻蜓翅身负重,结合实验目的可知,针对的问题是翅身负重是否会影响纸晴下落的快慢?
(3)探究蜻蜓下落的快慢与翅尾长度的关系,要控制翅身长度不变翅身负重不变,只改变翅尾长度,所以选1、2组实验结果;
(4)为了减少在测量纸蜻蜓下落时间时间时由于偶然因素造成的误差,可以多次实验,求下落时间的平均值。
23.(2024七上·瑞安月考)小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当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如图所示: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速度计算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   (填“较大”或“较小”),目的是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
(3)若s2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则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   m/s,小车通过全过程的速度大小变化情况是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答案】(1)v=
(2)较小
(3)0.2;变大
【知识点】平均速度的计算及测量
【解析】【分析】(1)该实验的原理是v=;
(2)斜面坡度越小,小车运动越慢,便于计时,能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
(3)分别计算出小车前半程和后半程的平均速度,比较可得小车通过全过程的速度大小变化情况。
【解答】(1)该实验是根据速度公式v=来计算平均速度的;
(2)斜面的坡度较小时,小车下滑速度较小,便于方便计,目的是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
(3)由图知,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s2=×1.2m=0.6m,所用的时间t2=3s,上半程的平均速度:v2===0.2m/s;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s3=s2=0.6m,所用的时间t3=2s,下半程的平均速度:v3===0.3m/s;由v3>v2,可知小车通过全过程的速度大小变化情况是变大。
24.(2024七上·瑞安月考) 如图1所示小滨用量筒、足够多的水,一定质量的铁块和细线,测量某一木块的体积,步骤如下:
A. 往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
B. 记录水的体积 V1
C. 用细线拴住铁块, 轻轻放入量筒内水中, 并使之全部浸没, 记下铁块和水的总体积 V2
D. 取出铁块,用细线把铁块和木块捆在一起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记下此时的总体积 V3
E. 计算出木块的体积
(1) 以上步骤中多余的是   (填步骤前的序号)。
(2) 用题目所给的字母写出木块体积的公式:即V=   ,计算得木块体积=   cm4。
(3)另有一较大矿石,放不进量筒,因此小滨利用一只烧杯,按图2所示方法来测量矿石的体积。此测量方法测得矿石的体积,与它的真实值相比   (填“偏大、偏小”或“一样大”)。
【答案】(1)B
(2)V3-V2;10cm3
(3)偏大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1)(2)要测不规则木块的体积,因为蜡块不能沉入水底,所以在使用助沉法测出它与铁块浸没后的总体积后,应减去铁块的体积;
(3)由于将矿石从烧杯中拿出时,石块上会沾有水,所以测得的体积偏大。
【解答】(1)(2)图中量筒的量程为0-100mL,分度值为5mL,
因为V2表示的水加铁块的体积,示数为70mL,V3表示的是水加铁块再加木块的体积示数为80mL,所以V=V3-V2=80mL-70mL=10mL=10cm3,
因为没有必要测量水的体积,所以步骤B多余;
(3)由于将矿石从烧杯中拿出时,石块上会沾有水,所以测得的体积偏大。
25.(2024七上·瑞安月考) 启动某娃娃机时要使用如图甲所示的游戏币(塑料制品,放入水中会浮出水面) ,其形状近似圆柱体。某科学兴趣小组想知道一枚游戏币的直径和体积,于是进行了测量。
(1)小科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四种测量游戏币直径的方法,其中图    (填字母)是最合理的。
(2) 小嘉设计了测量游戏币体积的实验步骤,具体如下:
①记下水的体积 V。
②用细线将铁块与n个游戏币捆绑后,一起浸没在水中,记下液面读数V1。
⑧将装有适量水的量筒放在水平工作台上。
④将铁块浸没在水中,记下液面读数V2。
其中没有必要进行的是步骤   (填序号,下同) ,实验步骤最合理的顺序是   根据以上步骤,一枚游戏币的体积V≌=    (用字母表示)。
【答案】(1)D
(2)①;③④②;
【知识点】特殊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 (1)直接用刻度尺来寻找游戏币的直径的方法是不科学的,无法准确找到圆的直径,一般测量值会偏小;特殊测量方法称之为辅助工具法(三角板、直尺等),可用在不能用刻度尺直接准确测量的一些几何体的高度、直径等物理量的测量中;在进行求平均值时,要将错误的数据去掉,平均值应保留与测量值相同的位数;因为误差是不能避免的,只能通过多次测量的方法减小实验误差。
(2)为了使实验测量数据准确,正确的方法应为:应先将装有适量的水的量筒放在水平的工作台上;再将铁块用细线系好后浸没在适量水中,记下液面读数为V2,最后用细线将铁块与n个游戏币相捆绑,并使其全部浸没,记下液面读数为V1,则n个游戏币的体积是V1-V2,据此计算一个游戏币的体积。
【解答】 (1)直接用刻度尺来寻找游戏币的直径的方法是不科学的,无法准确找到圆的直径,一般测量值会偏小,故BC错误;A图0刻线没有和硬币的最底部对齐,故A图错误,D图三角板的直角边所对应的示数之差即为硬币直径的大小,故D正确;
(2)为了使实验测量数据准确,应先将装有适量的水的量筒放在水平的工作台上;再将铁块用细线系好后浸没在适量水中,记下液面读数为V2,最后用细线将铁块与n个游戏币相捆绑,并使其全部浸没,记下液面读数为V1,原实验步骤“①”多余,所以合适的实验步骤排序为③④②;则n个游戏币的体积是V1-V2,则一个游戏币的体积为。
26.(2024七上·瑞安月考) 我们身边的很多现象与地球运动有关。台州市某学校兴趣小组对树影的变化进行了观察,并绘制了简单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某日正午树影在一年中最长,该日可能是   (填“夏至日”或“冬至日”)。
(2)以下是该兴趣小组对一天中树影变化与太阳照射的描述,与事实相符的是____(双选,填字母)。
A.树影由长变短再变长
B.形成b点树影时刚好为正午时分
C.一天中树影的变化与地球公转有关
(3)当地球按图中由丁→甲→乙的方向公转时,我们将观察到正午树影一天比一天   (填“长”或“短”)。
【答案】(1)冬至日
(2)A;B
(3)短
【知识点】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 地球绕着太阳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公转,公转一周是一年,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地球上五带的划分等。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据图中信息解答。
【解答】 (1)浙江省台州市冬至日正午树影在一年中最长,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该节气太阳高度最小。
(2)一天中树影变化特点是:树影由长变短再变长,其太阳高度变化特点是低-高-低;形成b点树影时刚好为正午时分,此时是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的时刻;一天中树影的变化与地球自转有关。
故选AB。
(3)当地球按图中由丁北半球冬至日→甲春分日→乙夏至日的方向公转时,台州市正午树影一天比一天短,其太阳高度越来越大。
27.(2024七上·瑞安月考) 学完“温度的测量”后,班级开展了“自制温度计”的项目化学习。小灵、小溪、小镇在家利用生活中常见器材做了甲、乙、丙三个温度计。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小灵用空瓶子、可弯曲导管、橡胶塞等制作了简易温度计(如图甲)。当温度升高,导管内液柱将如何移动 为什么
(2)小溪制作了乙温度计,A为一塑料瓶,B为吸管,通过软木塞与A相连,管下端插入水槽中,使管内外水面有一高度差h,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测出对应水柱高度h,记录数据如表所示:请回答①这个温度计的A部分相当于常用温度计的    
t/℃ 17 19 21 23 25 27
h/厘米 30.0 24.9 19.7 14.6 9.4 4.2
②用此温度计不能测 及以上的温度,请结合上表说明原因:   。
(3)小镇利用吸管、玻璃瓶、硬纸和豆油在常温( 环境下自制简易温度计(如图丙)。他将刚做好的温度计放入装有冰水混合物的小烧杯中。从温度计放入开始计时,放入时间足够长。下列选项中能正确反映自制温度计内液体的相关物理量随时间变化的是 ____。
A. B.
C. D.
【答案】(1)向左移动,当温度升高,烧瓶中的气体膨胀,对导管中的液体有向外的力,而导管伸向右侧,故液柱向左移动;
(2)玻璃泡;分析表中数据能看出,温度每升高2℃,其液柱大约会下降5cm,故在27℃时的液柱总长只有4.2cm,即小于5cm,故该温度计不能测出29℃及其以上的温度。
(3)A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气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气体的热胀冷缩;
(2)与常规温度计进行对比;
(3)晶体的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解答】 (1)当温度升高,烧瓶中的气体膨胀,对导管中的液体有向外的力,而导管伸向右侧,故液柱向左移动;
(2)①据实验用温度计的构造可知,这个温度计的A部分相当于常用温度计的玻璃泡;②分析表中数据能看出,温度每升高2℃,其液柱大约会下降5cm,故在27℃时的液柱总长只有4.2cm,即小于5cm,故该温度计不能测出29℃及其以上的温度;
(3)将刚做好的温度计放入装有冰水混合物的小烧杯中,温度开始下降,并降至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在冰的熔化过程中其温度保持在0℃不变,当冰块全部熔化后,其温度又逐渐升高至室温20℃,并保持室温不变,故CD错误;
温度计内的液体(豆油)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当温度计内液体在温度降低时其体积减小,在冰熔化过程中,其温度不变、体积也不变,当温度升高时其体积增大,最终温度不变,其体积也保持不变,所以A正确,B错误,故选A。
28.(2024七上·瑞安月考)小胡的爸爸开着新买的轿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全程限速100 km/h),爸爸突然发现前方100m处有障碍物。小胡的爸爸从发现险情到踩刹车制动需要的反应时间为0.8s,这段时间内汽车保持原速度前行了24/m。汽车制动后还要继续向前滑行 35 m才能停下。
(1) 假设轿车制动前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制动前轿车的速度是多少 是否超速
(2)若酒后驾车的反应时间是平时的 4 倍,如果小胡的爸爸酒驾,请通过计算判断轿车是否会撞上障碍物。
【答案】(1)因为司机的反应时间是t=0.8s,且这段时间内行驶的路程s=24m,
所以制动前的行驶速度,
108km/h>100km/h,所以该车超速;
(2)酒后驾车的反应时间t'=4t=4×0.8s=3.2s,
酒后的反应距离s'=vt'=30m/s×3.2s=96m,
汽车从采取制动措施到完全停止行驶的总路程s总=s'+s滑=96m+35m=131m>100m,所以汽车将撞上障碍物。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平均速度的计算及测量
【解析】【分析】(1)根据速度公式求出制动前的速度;
(2)酒后驾车,反应时间是平时的4倍,根据速度公式的变形求出酒后驾车的反应距离,再加上制动距离等于车行驶的总路程,然后和距离障碍物的距离进行比较即可得出答案。
1 / 1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马屿镇中学2024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上册科学阶段性检测试卷(1.1-4.2)
1.(2024七上·瑞安月考)实验室中有一瓶无色液体,小明说它可能是酒精,小明提出打开瓶塞闻气味。对于“小明提出打____开瓶塞闻气味”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 C.设计方案 D.收集证据
2.(2024七上·瑞安月考) 2023年10月26日11时14分,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进入预定轨道,将航天员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关于太空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
A.太空中哪颗星星最美
B.带入太空的水稻能否正常生长
C.新型材料在太空中会表现出什么性质
D.太空回收的植物的遗传物质是否发生改变
3.(2024七上·瑞安月考) 在实验室中加热约150 mL 的液体,需要使用的仪器是 (
A.①③④⑥ B.②③④⑥ C.①③④⑤ D.②③⑤⑥
4.(2024七上·瑞安月考)如图所示,这是温州市某校园内杆影(虚线表示)的日变化趋势。其中代表早晨杆影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5.(2024七上·瑞安月考)在科学课堂上,同学们对地球的相关知识展开了激烈讨论。其中正确的是(  )
①甲同学认为:中国古人对天地的最初认识是“天圆地方”②乙同学认为:远离海岸的船只船身比桅杆先消失,能够证明海平面并不是平面③丙同学认为:月食时,月轮缺损的部分为圆弧形,属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证据之一,但不能说明地球一定是球体④丁同学认为:日食时,日轮的缺损部分为圆弧形,能够证明地球是球体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6.(2024七上·瑞安月考)下列关于脊椎动物类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鸟类体表被毛,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体温恒定
B.两栖类的成体都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
C.爬行类体表覆盖着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
D.鱼类生活在水中,体表都覆盖着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7.(2024七上·瑞安月考)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现象中,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提高了大气湿度
B.生活在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
C.枯叶蝶的体色和周围落叶的颜色一致
D.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
8.(2024七上·瑞安月考) 细胞学说的提出,在结构上将纷繁复杂的生物世界统一起来。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所有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B.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C.细胞是由细胞分裂产生的
D.细胞不一定都来自于细胞
9.(2024七上·瑞安月考)某同学在测量圆柱体周长时,把一张纸条紧紧包在圆柱体的外面,纸条的边没有与圆柱体的轴垂直,然后在纸的重叠处用针扎孔,把纸条展开,再用刻度尺测两孔之间的距离,如此测出的圆柱体周长(  )
A.因实验方法错误,一定偏大
B.因实验方法错误,一定偏小
C.因实验方法错误,偏大或偏小都有可能
D.实验方法没有错误
10.(2024七上·瑞安月考) 如图中表示某些生物概念之间的关系,下列不符合图中所示关系的是(  )
A.1脊椎动物、2爬行动物、3哺乳动物、4蜥蜴
B.1孢子植物、2苔藓植物、3蕨类植物、4紫菜=
C.1种子植物、2裸子植物、3被子植物、4水杉
D.1无脊椎动物、2扁形动物、3节肢动物、4涡虫
11.(2024七上·瑞安月考)2024年火星成为天文现象一大主角,可以观测到火星合金星、火星合土星,以及火星合木星。行星合相指的是当两颗行星在天空中彼此靠近到角距离小于时,观测者可在一个望远镜视野里同时看到它们。下列描述符合科学事实的是(  )
A.金星能自行发光
B.太阳在银河系的中心
C.行星绕太阳公转方向相同
D.与地球相邻的行星是火星和木星
12.(2024七上·瑞安月考)小科对身边的事物做了估计。下列符合科学事实的是()
A.他估计酒精灯点燃后外焰的温度约为100℃
B.他估计签字笔的长度有20mm
C.他估计一瓶农夫山泉矿泉水有0.55L
D.他估计运动会奖牌的体积有20m3
13.(2024七上·瑞安月考)如图是小科在研究物体运动时所作的图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中物体做加速运动
B.乙中B物体静止
C.乙中A、B两物体在10秒末相遇
D.乙中,B车在10秒内路程是100米
14.(2024七上·瑞安月考)在“制作洋葱叶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和“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的实验操作中,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制片前,都需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B.制片时,在载玻片中央滴加的液体分别是清水和生理盐水
C.染色时,都是先用碘酒处理实验材料,后再盖上盖玻片
D.盖盖玻片时,都是将盖玻片的一侧先接触液滴,然后缓缓放平
15.(2024七上·瑞安月考)小科同学自制了一支温度计,刻度在0℃时水银柱长5厘米:在100℃时,水银柱长30厘米。用这支温度计去测量一杯水的温度时,水银柱长为15厘米。则这支温度计显示的读数为(  )
A.15℃ B.25℃ C.40℃ D.60℃
16.(2024七上·瑞安月考)
小科路过一座大桥时,发现桥面有条宽窄相同的裂缝,他用刻度尺测得裂缝某处宽为 7.00cm,他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为得到该裂缝的平均宽度,小科应在裂缝的   (选填“同一”或“不同”)位置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17.(2024七上·瑞安月考)从“细胞”的发现到细胞学说的建立,经历了近200年。
材料一:1665年,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软木塞时发现了许多蜂窝状的小室,他将其命名为“细胞”,后来发现他当时看到的只是细胞壁。
材料二:19世纪40年代,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通过对部分动植物组织的观察,并结合前人的大量研究,分析归纳提出,植物和动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材料三:1858年,德国科学家魏尔肖进一步提出:所有的细胞都来自己经存在的活细胞。在此基础上,人们进行了理论概括,形成了细胞学说。
(1)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   的基本单位。
(2)魏尔肖提出“一切细胞来自于细胞”,说明新细胞是由原来的细胞   产生的。
(3)结合细胞学说的发展史,以下观点正确的有____。(可多选)
A.科学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持,技术可以促进科学发展
B.胡克将细胞壁当成了细胞,他的发现没有任何科学价值
C.细胞学说是以科学家们的研究为基础,运用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形成的
D.经过200年的发展,细胞学说已非常完善,因此不需要再发展
18.(2024七上·瑞安月考) 2021年11月, “华顶卷耳”被确定为全球新物种。
(1) 华顶卷耳在分类上属于石竹科、卷耳属。卷耳属的生物种类比石竹科的生物种类   (填“多”或“少” ) 。
(2)华顶卷耳花梗长,花瓣无毛,种子与相近种类不同。图中二歧式检索表中P、Q、R、S分别表示一种植物,其中一种是华顶卷耳,它是   。
(3)卷耳与其他植物竞争光、水和空间的能力极强。具有强大的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能在短时间内成为其生活区域内的优势物种。卷耳的下列结构及特征支持其上述能力的是____。
A.根系发达,对水肥吸收能力强
B.枝叶众多,覆盖地面范围广
C.种子多,繁殖能力强
19.(2024七上·瑞安月考)某同学在测金属丝直径时,为了减小误差,采用如图方法进行测量。
(1) 由图可知该金属丝直径为   毫米;
(2) 若在绕线时匝与匝之间不够紧,则测量值比真实值要偏   ;
(3) 与上述测量的思想方法相同的有   。
①测量100滴水的体积,得出1 滴水的体积;
②测量课本长度时取五次测量的平均值;
③测量一本书的厚度,得出一张纸的厚度;
20.(2024七上·瑞安月考) 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讲述的是:太阳因某种原因快速老化,体积膨胀,将逐渐吞没邻近星球,所以政府计划采取措施推动地球走向新家园。
(1) 假设太阳逐渐膨胀,最先被吞没的行星会是   。
(2)若地球最后到达离太阳最近的恒星附近,该恒星可能位于   (选填“地月系”、“太阳系”或“银河系”) 。
(3) 下列人类对太阳系的认识中,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
A.小行星带位于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
B.北斗七星的位置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当斗柄指北时,北半球为冬季
C.哈雷彗星是太阳系的成员之一
D.月球的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相同,所以月球和地球白天的长度相等
21.(2024七上·瑞安月考)如图所示是投影到白墙壁上的地球仪经纬网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在D的什么方向   。
(2)图上已标出一条西经20°经线和四条纬线的纬度,请你写出C点的位置是   (填经纬度)。
(3)经纬线上AB、AC、CD段的距离最长的是   段。(假定地球为正球体)
(4)小余人从A点出发坐飞行器一直向正北飞行,最后能否到达C点?小君从A点出发坐飞行器一直向正西飞行,最后能否到达B点?下列判定正确的是____。
A.小余能到达C点,小君能到达B点
B.小余不能到达C点,小君不能到达B点
C.小余能到达C点,小君不能到达B点
D.小余不能到达C点,小君能到达B点
22.(2024七上·瑞安月考) 如图是在空中释放时能旋转下落的纸蜻蜓。小明和小红为探究影响纸蜻蜓下落快慢的因素,取翅身、翅尾长度不相同的纸蜻蜓,并改变回形针的数量,从2.5米部的平台静止释放,并记录落地的时间,实验结果如下表。
组别 翅身长度 (厘米) 翅尾长度 (厘米) 翅身负重 下落时间
1 4 4 无 t1
2 4 5 无 t2
3 5 4 无 t3
4 4 5 一枚回形针 t4
5 4 5 两枚回形针 ts
(1) 为保证纸蜻蜓的下落轨迹呈直线型,选择在无风的环境中进行实验;实验中需用到的测量工具有   和秒表;
(2)小明在纸蜻蜓的翅身增加回形针进行实验,针对的问题是   ;
(3) 比较   组别(填序号) 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纸蜻蜓下落的快慢与翅尾长度的关系;
(4)为了减少在测量纸蜻蜓下落时间时由于偶然因素造成的误差,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
23.(2024七上·瑞安月考)小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当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如图所示: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速度计算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   (填“较大”或“较小”),目的是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
(3)若s2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则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   m/s,小车通过全过程的速度大小变化情况是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4.(2024七上·瑞安月考) 如图1所示小滨用量筒、足够多的水,一定质量的铁块和细线,测量某一木块的体积,步骤如下:
A. 往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
B. 记录水的体积 V1
C. 用细线拴住铁块, 轻轻放入量筒内水中, 并使之全部浸没, 记下铁块和水的总体积 V2
D. 取出铁块,用细线把铁块和木块捆在一起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记下此时的总体积 V3
E. 计算出木块的体积
(1) 以上步骤中多余的是   (填步骤前的序号)。
(2) 用题目所给的字母写出木块体积的公式:即V=   ,计算得木块体积=   cm4。
(3)另有一较大矿石,放不进量筒,因此小滨利用一只烧杯,按图2所示方法来测量矿石的体积。此测量方法测得矿石的体积,与它的真实值相比   (填“偏大、偏小”或“一样大”)。
25.(2024七上·瑞安月考) 启动某娃娃机时要使用如图甲所示的游戏币(塑料制品,放入水中会浮出水面) ,其形状近似圆柱体。某科学兴趣小组想知道一枚游戏币的直径和体积,于是进行了测量。
(1)小科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四种测量游戏币直径的方法,其中图    (填字母)是最合理的。
(2) 小嘉设计了测量游戏币体积的实验步骤,具体如下:
①记下水的体积 V。
②用细线将铁块与n个游戏币捆绑后,一起浸没在水中,记下液面读数V1。
⑧将装有适量水的量筒放在水平工作台上。
④将铁块浸没在水中,记下液面读数V2。
其中没有必要进行的是步骤   (填序号,下同) ,实验步骤最合理的顺序是   根据以上步骤,一枚游戏币的体积V≌=    (用字母表示)。
26.(2024七上·瑞安月考) 我们身边的很多现象与地球运动有关。台州市某学校兴趣小组对树影的变化进行了观察,并绘制了简单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某日正午树影在一年中最长,该日可能是   (填“夏至日”或“冬至日”)。
(2)以下是该兴趣小组对一天中树影变化与太阳照射的描述,与事实相符的是____(双选,填字母)。
A.树影由长变短再变长
B.形成b点树影时刚好为正午时分
C.一天中树影的变化与地球公转有关
(3)当地球按图中由丁→甲→乙的方向公转时,我们将观察到正午树影一天比一天   (填“长”或“短”)。
27.(2024七上·瑞安月考) 学完“温度的测量”后,班级开展了“自制温度计”的项目化学习。小灵、小溪、小镇在家利用生活中常见器材做了甲、乙、丙三个温度计。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小灵用空瓶子、可弯曲导管、橡胶塞等制作了简易温度计(如图甲)。当温度升高,导管内液柱将如何移动 为什么
(2)小溪制作了乙温度计,A为一塑料瓶,B为吸管,通过软木塞与A相连,管下端插入水槽中,使管内外水面有一高度差h,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测出对应水柱高度h,记录数据如表所示:请回答①这个温度计的A部分相当于常用温度计的    
t/℃ 17 19 21 23 25 27
h/厘米 30.0 24.9 19.7 14.6 9.4 4.2
②用此温度计不能测 及以上的温度,请结合上表说明原因:   。
(3)小镇利用吸管、玻璃瓶、硬纸和豆油在常温( 环境下自制简易温度计(如图丙)。他将刚做好的温度计放入装有冰水混合物的小烧杯中。从温度计放入开始计时,放入时间足够长。下列选项中能正确反映自制温度计内液体的相关物理量随时间变化的是 ____。
A. B.
C. D.
28.(2024七上·瑞安月考)小胡的爸爸开着新买的轿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全程限速100 km/h),爸爸突然发现前方100m处有障碍物。小胡的爸爸从发现险情到踩刹车制动需要的反应时间为0.8s,这段时间内汽车保持原速度前行了24/m。汽车制动后还要继续向前滑行 35 m才能停下。
(1) 假设轿车制动前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制动前轿车的速度是多少 是否超速
(2)若酒后驾车的反应时间是平时的 4 倍,如果小胡的爸爸酒驾,请通过计算判断轿车是否会撞上障碍物。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源自问题的发现,经历的过程是: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研究方案→实施方案(收集证据)→检验评价→合作与交流。如果收集的证据不支持假设,则需要重新提出假设并重新验证。
【解答】“小明提出打开瓶塞闻气味”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设计实验方案的环节。
故答案为:C。
2.【答案】A
【知识点】认识科学
【解析】【分析】根据科学研究是运用严密的科学方法,从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认识客观世界,探索客观真理的活动过程去判断。
【解答】 A.太空中哪颗星星最美?不具有科学研究价值,不属于科学问题,故A符合题意;
B.带入太空的水稻能否正常生长?具有科学研究价值,属于科学问题,故B不合题意;
C.新型材料在太空中会表现出什么性质?具有科学研究价值,属于科学问题,故C不合题意;
D.太空回收的植物的遗传物质是否发生改变?具有科学研究价值,属于科学问题,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3.【答案】A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本题应从加热150mL的液体需要的盛放装置,加热装置,支撑装置分析。加热约150mL液体,应用较大容积的仪器,所以要用到烧杯;既然是用烧杯加热,所以还要用石棉网、酒精灯、铁架台。
【解答】加热约150mL液体,应用较大容积的仪器,烧杯可用做较大量的物质间的反应。所以先可选定烧杯。烧杯加热时要垫石棉网。除此之外还要用到用于加热的酒精灯和铁架台。故选用:烧杯、石棉网、酒精灯、铁架台。
故答案为:A。
4.【答案】D
【知识点】地球自转
【解析】【分析】一天中太阳位置的变化规律是东→南→西;太阳的高度变化规律是低→高→低;影子位置的变化规律是西→北→东,影子的长短变化规律是长→短→长。
【解答】早晨杆影长,且此时太阳偏东,所以影子位于西方;此时太阳高度角小,影子长,故④正确。
故答案为:D。
5.【答案】D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椭球体。
【解答】①甲同学认为:中国古人对天地的最初认识是“天圆地方”故①正确。
②远离海岸的帆船,船身比桅杆先消失能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故②正确。
③ 月食时,月轮缺损的部分为圆弧形,即为地球的形状,故 ③ 正确。
④ 日食时,日轮的缺损部分为圆弧形是月球的形状,能证明月球是球体, ④ 不符合题意。
综上:①②③正确。
故答案为:D。
6.【答案】C
【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
【解析】【分析】脊椎动物有五个类群,分别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它们的特点分别是:
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有侧线能感知水流,体表大都覆盖着鳞片,能分泌粘液减小阻力;
两栖类: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成体生活在陆地或水中,用肺呼吸兼用皮肤,用四肢跳跃或游泳;
爬行类:体表覆盖着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鸟类:体表被羽毛,前肢特化成翼,有喙无齿,体温恒定,适于飞行生活;
哺乳类:体表被毛,体温恒定,胎生哺乳。
【解答】A:鸟类体表被毛,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体温恒定,叙述错误,鸟类体表的是羽毛,A错误;
B:两栖类的成体都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两栖类成体也有在水中生活的,如大鲵,叙述错误,B错误;
C:爬行类体表覆盖着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叙述正确,C选项正确;
D:鱼类生活在水中,体表都覆盖着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叙述错误,不是所有的鱼类都有鳞片的,D错误。
故选C
7.【答案】A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解析】【分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
【解答】A、绿色植物通过根部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绝大部分水分又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促进了生物圈中水循环的进行。能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A符合题意;
B、骆驼刺根系发达,可以吸收到沙漠深处的水分,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B不符合题意;
C、枯叶蝶翅膀极像枯叶,与环境颜色一致,不易被敌害发现而生存下来;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是对环境的适应,C不符合题意;
D、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厚,有利于保持体温,减少热量的散失,是海豹对寒冷环境的一种适应,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8.【答案】D
【知识点】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
【解析】【分析】细胞学说的内容:①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②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生命起作用;③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
【解答】AB、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因此所有植物和动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AB正确。
C、细胞通过细胞分裂不断产生新的细胞,C正确。
D、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D错误。
故答案为:D。
9.【答案】D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圆柱体的周长是曲线的长度,而刻度尺是直的,因此无法用刻度尺直接测量,可以考虑将圆的周长变成直线的长度再进行测量,据此分析.
【解答】用同一根针扎的重叠的两个孔,展开后它们之间的距离就等于圆柱的周长,因此这张纸条是否与圆柱体的轴垂直不会影响测量结果,故D正确。
故选D。
10.【答案】B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
【解析】【分析】图示中1包含2与3,2包含4
【解答】A、蜥蜴属于爬行动物,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都是脊椎动物,正确;
B、紫菜不是苔藓植物,因此4不能包含在2内,错误;
C、水杉是裸子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都是种子植物,正确;
D、涡虫是扁形动物,扁形动物和节肢动物都是无脊椎动物,正确;
故答案为:B。
11.【答案】C
【知识点】太阳系的组成
【解析】【分析】A.根据行星的特点判断;
BD.根据太阳系的组成判断;
C.根据太阳系行星的公转方向判断。
【解答】A.金星是一颗行星,自己不能发光,故A错误;
B.太阳处于太阳系的中心位置,而不是银河系的中心位置,故B错误;
C.行星绕太阳公转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故C正确;
D.根据太阳系的组成可知,与地球相邻的行星是火星和金星,故D错误。
故选C。
12.【答案】C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根据对温度、长度和体积的认识判断。
【解答】A.他估计酒精灯点燃后外焰的温度约为700℃,故A错误;
B.他估计签字笔的长度有20cm,故B错误;
C.他估计一瓶农夫山泉矿泉水有0.55L,故C正确;
D.他估计运动会奖牌的体积有20cm3,故D错误。
故选C。
13.【答案】D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分析】AB.根据图像的形状分析A、B两个物体的运动特点;
C.根据速度-时间图像交点的含义判断;
D.根据s=vt计算乙通过的路程。
【解答】A.根据甲图可知,该物体路程-时间图像是一条通过坐标原点的斜线,则该物体做匀速运动,故A错误;
B.根据乙图可知,B物体以1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
C.根据乙图可知,A、B的图像交点代表速度相同,所以乙中A、B两物体在10秒末速度相同,故C错误;
D.乙中B车在10秒内路程是s=vt=10秒×10米/秒=100米,故D正确。
故选D。
14.【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根据显微镜上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和步骤判断。
【解答】 A.制片前,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滴的是清水,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染色时,都是先用碘酒处理实验材料,应该是先盖上盖玻片,再染色,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避免产生气泡,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15.【答案】C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温度计上的刻度是均匀的,则温度的变化量与刻度值的变化量成正比。设水银柱长度为L,温度为t,则它们之间存在这样的关系:。
【解答】当水银柱的长度L=15cm时,根据得到:

解得:t=40℃。
故选C。
16.【答案】毫米(mm);不同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一个正确的长度的测量结果,包括准确值和估读值。从右边数起,第一位为估读数字,而第二位所在的单位就是刻度值的最小刻度值;
(2)为了减小测量误差,我们可以在不同位置多次测量,然后将测量结果相加除以次数的度平均值即可。
【解答】(1)根据裂缝宽度7.00cm可知,从右边数,第二个“0”所在的单位为mm,因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mm;
(2)为得到该裂缝的平均宽度,小科应在裂缝的不同位置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17.【答案】(1)功能
(2)分裂
(3)A;C
【知识点】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
【解析】【分析】(1)根据细胞对于生物的意义解答;
(2)根据细胞分裂的知识解答;
(3)根据对科学发展的认识判断。
【解答】(1)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魏尔肖提出“一切细胞来自于细胞”,说明新细胞是由原来的细胞分裂产生的。
(3)A.细胞学说的建立离不开显微镜的发明,故说明科学发现的过程与工具和仪器技术有关,技术可以促进科学发展,故A正确;
B.胡克将细胞壁当成了细胞,但他的发现也有科学价值,为后续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故B错误;
C.根据材料分析可知,细胞学说是以众多科学家的研究为基础,运用观察、分析等方法形成的,故C正确;
D.科学学说的建立过程是一个不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虽然经过200年的发展,细胞学说只是较为完善,因此仍然需要再发展,故D错误。
故选AC。
18.【答案】(1)少
(2)S
(3)A;B;C
【知识点】利用检索表来辨认生物
【解析】【分析】对植物进行分类,主要是观察植物的形态结构,从中发现它们共同的或不同的特征,从而确定它们的亲缘关系。
【解答】(1)生物的分类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生物的分类等级越大,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分类单位中属小于科,因此卷耳属的生物种类比石竹科的生物种类少。
(2)华顶卷耳花梗长,花瓣无毛,种子与相近种类不同。P是无种子植物、Q花梗短、R花瓣有毛、S花瓣无毛可代表华顶卷耳。
(3)卷耳具有强大的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能在短时间内成为其生活区域内的优势种群。说明支持其上述能力的是根系发达,对水肥吸收能力强,枝叶众多,覆盖地面范围广,种子多,繁殖能力强,ABC正确。
故答案为:(1)少;(2)S;(3)ABC。
19.【答案】(1)1.4
(2)大
(3)①③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通过累积法由多圈直径总和除以圈数求得直径大小。
【解答】(1)注意开始测量的位置在非零刻度处,由最小刻度明确估读值所在读数的位数。
(2)由累积法的计算方式可知,绕的不够紧会使线圈长度偏大,从而使最终计算得出的测量结果偏大。
(3)①和③均体现了累积法,先测量大的值,再由计算得出小的值,而②没有体现。
20.【答案】(1)水星
(2)银河系
(3)D
【知识点】太阳系的组成;太阳系的形成和恒星的演化
【解析】【分析】太阳系有八颗行星,按照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排列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解答】(1)太阳系有八颗行星,按照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排列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讲述的是:太阳因某种原因快速老化,体积膨胀,将逐渐吞没邻近星球,所以政府计划采取措施推动地球走向新家园。假设太阳逐渐膨胀,最先被吞没的行星会是水星,因为水星离太阳最近。
(2)地球与月球构成了一个天体系统,称为地月系;太阳系是一个受太阳引力约束在一起的天体系统,包括太阳、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近500个卫星、至少120万个小行星、一些矮行星和彗星;银河系是一个巨大的星系,拥有数以百亿计的恒星;若地球最后到达离太阳最近的恒星附近,该恒星可能位于银河系。
(3)小行星带是太阳系内介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密集区域,A正确;北斗七星是天空中著名的星群,其位置会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北方时,北半球为冬季,B正确;哈雷彗星是太阳系的成员之一,其轨道和周期都受到太阳引力的影响,C正确;由于月球的自转和公转周期相同,月球上的一天(即一个自转周期)和一个月(即一个公转周期)在时间上是一致的。但这与地球白天的长度无关,月球上的一个白天比地球上两个星期还长,故D错误。
21.【答案】(1)西北
(2)70°E,30°N
(3)AC
(4)D
【知识点】地球仪模型
【解析】【分析】在经纬网上,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可依据经纬度的变化规律,确定东西经度、南北纬度。可利用经纬网确定方向。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经线长度相等;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圈的大小不等,赤道为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纬线圈逐渐缩小,到南、北两极缩小为点。
【解答】1)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A在D的西北方向。
(2)经度的划分: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划分180度称为东经,用“E”表示,向西划分180度为西经,用“W”表示;纬度的划分:以赤道为0度,向南北各分出90度,南北极的读数均是90度,北纬用“N”表示,南纬用“S”表示。根据已经标出的一条经线的经度数可知,图中相邻经线间隔30°,可判定,C的经度为70°E,因此依据经纬度的判读,图中C点的位置是(70°E,30°N)。
(3)纬线圈的大小不等,赤道为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纬线圈逐渐缩小。由此可判定,地球仪上,纬线AB与CD的长短关系是AB<CD;所有经线都呈半圆状且长度相等,故AC和赤道上相同经度的线段相等,所以CD<AC,所以AB、AC、CD段距离从长到短分别为:AC、CD、AB。
(4)因为经线是半圆,纬线是圆。所以从A点出发一直向北走,只能到达北极;从A点出发一直向西走可绕地球一圈。因此小余不能到达C点,小君能到达B点。D正确。
故答案为:D。
22.【答案】(1)秒表;
(2)翅身负重是否会影响纸晴下落的快慢;
(3)1、2;
(4)多次实验,求下落时间的平均值。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1)要测量下落的时间,需要秒表;
(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纸蜻蜓的翅身加回形针,增大了纸蜻蜓翅身负重,结合实验目的可知,针对的问题是翅身负重是否会影响纸晴天下落的快慢;
(3)探究蜻蜓下落的快慢与翅尾长度的关系,要控制翅身长度不变翅身负重不变,只改变翅尾长度;
(4)为了减少在测量纸蜻蜓下落时间时间时由于偶然因素造成的误差,可以多次实验,求下落时间的平均值。
【解答】(1)实验中要测量纸蜻蜓下落的时间,需要秒表;
(2)在纸蜻蜓的翅身加回形针,增大了纸蜻蜓翅身负重,结合实验目的可知,针对的问题是翅身负重是否会影响纸晴下落的快慢?
(3)探究蜻蜓下落的快慢与翅尾长度的关系,要控制翅身长度不变翅身负重不变,只改变翅尾长度,所以选1、2组实验结果;
(4)为了减少在测量纸蜻蜓下落时间时间时由于偶然因素造成的误差,可以多次实验,求下落时间的平均值。
23.【答案】(1)v=
(2)较小
(3)0.2;变大
【知识点】平均速度的计算及测量
【解析】【分析】(1)该实验的原理是v=;
(2)斜面坡度越小,小车运动越慢,便于计时,能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
(3)分别计算出小车前半程和后半程的平均速度,比较可得小车通过全过程的速度大小变化情况。
【解答】(1)该实验是根据速度公式v=来计算平均速度的;
(2)斜面的坡度较小时,小车下滑速度较小,便于方便计,目的是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
(3)由图知,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s2=×1.2m=0.6m,所用的时间t2=3s,上半程的平均速度:v2===0.2m/s;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s3=s2=0.6m,所用的时间t3=2s,下半程的平均速度:v3===0.3m/s;由v3>v2,可知小车通过全过程的速度大小变化情况是变大。
24.【答案】(1)B
(2)V3-V2;10cm3
(3)偏大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1)(2)要测不规则木块的体积,因为蜡块不能沉入水底,所以在使用助沉法测出它与铁块浸没后的总体积后,应减去铁块的体积;
(3)由于将矿石从烧杯中拿出时,石块上会沾有水,所以测得的体积偏大。
【解答】(1)(2)图中量筒的量程为0-100mL,分度值为5mL,
因为V2表示的水加铁块的体积,示数为70mL,V3表示的是水加铁块再加木块的体积示数为80mL,所以V=V3-V2=80mL-70mL=10mL=10cm3,
因为没有必要测量水的体积,所以步骤B多余;
(3)由于将矿石从烧杯中拿出时,石块上会沾有水,所以测得的体积偏大。
25.【答案】(1)D
(2)①;③④②;
【知识点】特殊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 (1)直接用刻度尺来寻找游戏币的直径的方法是不科学的,无法准确找到圆的直径,一般测量值会偏小;特殊测量方法称之为辅助工具法(三角板、直尺等),可用在不能用刻度尺直接准确测量的一些几何体的高度、直径等物理量的测量中;在进行求平均值时,要将错误的数据去掉,平均值应保留与测量值相同的位数;因为误差是不能避免的,只能通过多次测量的方法减小实验误差。
(2)为了使实验测量数据准确,正确的方法应为:应先将装有适量的水的量筒放在水平的工作台上;再将铁块用细线系好后浸没在适量水中,记下液面读数为V2,最后用细线将铁块与n个游戏币相捆绑,并使其全部浸没,记下液面读数为V1,则n个游戏币的体积是V1-V2,据此计算一个游戏币的体积。
【解答】 (1)直接用刻度尺来寻找游戏币的直径的方法是不科学的,无法准确找到圆的直径,一般测量值会偏小,故BC错误;A图0刻线没有和硬币的最底部对齐,故A图错误,D图三角板的直角边所对应的示数之差即为硬币直径的大小,故D正确;
(2)为了使实验测量数据准确,应先将装有适量的水的量筒放在水平的工作台上;再将铁块用细线系好后浸没在适量水中,记下液面读数为V2,最后用细线将铁块与n个游戏币相捆绑,并使其全部浸没,记下液面读数为V1,原实验步骤“①”多余,所以合适的实验步骤排序为③④②;则n个游戏币的体积是V1-V2,则一个游戏币的体积为。
26.【答案】(1)冬至日
(2)A;B
(3)短
【知识点】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 地球绕着太阳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公转,公转一周是一年,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地球上五带的划分等。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据图中信息解答。
【解答】 (1)浙江省台州市冬至日正午树影在一年中最长,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该节气太阳高度最小。
(2)一天中树影变化特点是:树影由长变短再变长,其太阳高度变化特点是低-高-低;形成b点树影时刚好为正午时分,此时是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的时刻;一天中树影的变化与地球自转有关。
故选AB。
(3)当地球按图中由丁北半球冬至日→甲春分日→乙夏至日的方向公转时,台州市正午树影一天比一天短,其太阳高度越来越大。
27.【答案】(1)向左移动,当温度升高,烧瓶中的气体膨胀,对导管中的液体有向外的力,而导管伸向右侧,故液柱向左移动;
(2)玻璃泡;分析表中数据能看出,温度每升高2℃,其液柱大约会下降5cm,故在27℃时的液柱总长只有4.2cm,即小于5cm,故该温度计不能测出29℃及其以上的温度。
(3)A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气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气体的热胀冷缩;
(2)与常规温度计进行对比;
(3)晶体的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解答】 (1)当温度升高,烧瓶中的气体膨胀,对导管中的液体有向外的力,而导管伸向右侧,故液柱向左移动;
(2)①据实验用温度计的构造可知,这个温度计的A部分相当于常用温度计的玻璃泡;②分析表中数据能看出,温度每升高2℃,其液柱大约会下降5cm,故在27℃时的液柱总长只有4.2cm,即小于5cm,故该温度计不能测出29℃及其以上的温度;
(3)将刚做好的温度计放入装有冰水混合物的小烧杯中,温度开始下降,并降至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在冰的熔化过程中其温度保持在0℃不变,当冰块全部熔化后,其温度又逐渐升高至室温20℃,并保持室温不变,故CD错误;
温度计内的液体(豆油)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当温度计内液体在温度降低时其体积减小,在冰熔化过程中,其温度不变、体积也不变,当温度升高时其体积增大,最终温度不变,其体积也保持不变,所以A正确,B错误,故选A。
28.【答案】(1)因为司机的反应时间是t=0.8s,且这段时间内行驶的路程s=24m,
所以制动前的行驶速度,
108km/h>100km/h,所以该车超速;
(2)酒后驾车的反应时间t'=4t=4×0.8s=3.2s,
酒后的反应距离s'=vt'=30m/s×3.2s=96m,
汽车从采取制动措施到完全停止行驶的总路程s总=s'+s滑=96m+35m=131m>100m,所以汽车将撞上障碍物。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平均速度的计算及测量
【解析】【分析】(1)根据速度公式求出制动前的速度;
(2)酒后驾车,反应时间是平时的4倍,根据速度公式的变形求出酒后驾车的反应距离,再加上制动距离等于车行驶的总路程,然后和距离障碍物的距离进行比较即可得出答案。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