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绍兴市滨江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9月阶段性检测科学试题1.(2024七上·绍兴月考)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以下是小明观察校园生物时提出的问题,其中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A.含羞草什么环境中叶片会合拢 B.校园中哪种植物最具观赏性C.麻雀的哪些身体结构适于飞行 D.蜻蜓在下雨前为什么会低飞【答案】B【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科学问题是指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解答】选项A、C、D的问题具有研究价值,并能作出相应的假设,而B选项校园中哪种植物最具观赏性无研究价值,而只是自己的一种观点想法.故选B。2.(2024七上·绍兴月考)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 B.点燃酒精灯C.读体积 D.测量温度【答案】D【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常见实验操作【解析】【分析】A、根据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测量液体温的操作分析。【解答】A、倾倒液体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试管微微倾斜,试管口紧挨试剂瓶口,使液体缓缓倒入,图示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支酒精灯,图示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C、读取液体体积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示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D、测量温度时,温度计的液泡要浸入液体中,图示操作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3.(2024七上·绍兴月考)第33届奥运会于2024年8月11日在巴黎收官,中国代表团共获得40金,创境外参赛新高。为了维护公平公正的比赛规则,检测人员会对运动员进行尿检、血检,从而来判断运动员是否服用“兴奋剂”。检测人员采取这些行动的直接目的是为了( )A.提出问题 B.合作与交流C.建立假设 D.获取事实与证据【答案】D【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搜集数权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解答】根据题意可知,检测人员会对运动员进行尿检、血检,是为了获取事实与证据从而判断运动员是否服用“兴奋剂”,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4.(2024七上·绍兴月考)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A.5升=5升×1000毫升=5000毫升B.0.5米=500微米=500000纳米C.5分米=5×10毫米=50毫米D.0.5米3=0.5×106厘米3=5×105毫升【答案】D【知识点】单位换算【解析】【分析】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时,乘以进率;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时,除以进率。在换算过程中,只能有一个单位,即要换算成的单位,且写在进率的后面,据此分析判断。【解答】A.换算过程中只能有一个单位,即毫升,且写在进率1000的后面,故A错误;B.0.5米=0.5×106微米=5×105微米;0.5米=0.5×109纳米=5×108纳米,故B错误;C.分米和毫米之间的进率为100,故C错误;D.立方米化立方厘米,为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进率为106,那么换算过程为:0.5米3=0.5×106厘米3=5×105毫升,故D正确。故选D。5.(2024七上·绍兴月考)下列实验室操作不正确的是( )A.被火焰烫伤皮肤,用大量冷水冲洗受伤处B.被化学试剂灼伤,用缓缓流水冲洗一分钟以上C.将固体垃圾或有毒、有害废液直接倒入水槽D.碰洒的酒精在桌面燃烧,立即用湿抹布盖灭【答案】C【知识点】实验室的安全与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解析】【分析】根据实验室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判断。【解答】A.被火焰烫伤皮肤,用大量冷水冲洗受伤处,使其快速降温,故A正确不合题意;B.被化学试剂灼伤,用缓缓流水冲洗一分钟以上,尽最大程度减小试剂在手上的浓度,故B正确不合题意;C.将固体垃圾或有毒、有害废液直接倒入水槽,这样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故C错误符合题意;D.碰洒的酒精在桌面燃烧,立即用湿抹布盖灭,通过隔绝空气的方式灭火,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C。6.(2024七上·绍兴月考)要想一次尽可能准确地量出80毫升的酒精,下列四种规格的量筒(第一个数字是测量范围,第二个数字是最小刻度)中比较合适的是( )A.50毫升,5毫升 B.100毫升,2毫升C.250毫升,5毫升 D.500毫升,10毫升【答案】B【知识点】体积的测量【解析】【分析】在测量时,测量工具的最大值决定了它的测量范围,而分度值决定了它的精确程度。一般情况下,测量工具的测量范围要大于被测的物理量,而分度值越小,则测量越准确,据此分析即可。【解答】酒精的体积为80毫升,而A中量筒的量程只有50毫升,故A不合题意;在剩余的三个量筒中,B中量筒的分度值2mL最小,因此它测量的最准确,故B正确,而C、D错误。故选B。7.(2024七上·绍兴月考)下列关于各种仪器的零刻度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没有零刻度的刻度尺不能用来测物体的长度B.量杯也有零刻度的C.温度计一般都有零刻度,但体温计没有零刻度D.量筒也有零刻度的【答案】C【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根据各种测量工具的使用规范进行分析判断。【解答】A.测量长度时,物体的边线只要对准一个刻度尺上的整刻度即可,不必对准0刻度,因此没有零刻度的刻度尺可以用来测物体的长度,故A错误;B.量杯上没有0刻度线,故B错误;C.温度计一般都由零刻度,而体温计的测量范围35℃~42℃,所以没有零刻度,故C正确;D.量筒没有零刻度线,故D错误。故选C。8.(2024七上·绍兴月考)下列估算最接近实际的是( )A.一个人的体积约为350米3 B.科学课本的长度为256毫米C.课桌距地面高度为75毫米 D.洗澡水的温度大约是90℃【答案】B【知识点】估测【解析】【分析】通过自己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了解,结合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做出合理估测。【解答】 A、一个人的体积约为50分米3,故A不符合实际;B、科学课本的长度为256毫米,故B符合实际;C、课桌距地面高度为75厘米,故C不符合实际;D、洗澡水的温度大约是42℃,故D不符合实际。故答案为:B。9.(2024七上·绍兴月考)用刻度尺量出一本书的厚度为1.30厘米,这本书共有260页。则每张纸的厚度是( )A.0.05毫米 B.0.005厘米 C.0.1厘米 D.0.1毫米【答案】D【知识点】长度的测量【解析】【分析】首先计算出这本书纸片的张数,再用总厚度除以张数即可。【解答】根据题意可知,每张纸上正反有2页,则书本纸张的张数为张=130张,则一张纸的厚度为。故选D。10.(2024七上·绍兴月考)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下列为某同学整理的错误操作以及对应的结果分析,正确的是( )A.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仰视读数,测量结果偏小B.用刻度尺测铁丝直径时铁丝未缠绕紧,测量结果偏小C.用温度计测沸水温度时移出水面后再读数,测量结果偏大D.用绷直的皮卷尺测量跳远成绩,测量结果偏大【答案】A【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根据对体积、长度、温度的测量的认识判断。【解答】A.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可知,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仰视读数,测量结果偏小,故A正确;B.用刻度尺测铁丝直径时铁丝未缠绕紧,则出的结果等于铁丝直径和中间空隙之和,即测量结果偏大,故B错误;C.用温度计测沸水温度时移出水面后再读数,由于室温远远低于沸水温度,因此拿出后示数会迅速降低,即测量结果偏小,故C错误;D.用绷直的皮卷尺测量跳远成绩,此时卷尺上的长度单位会偏大,根据”测量结果=“可知,此时测量结果偏小。故选A。11.(2024七上·绍兴月考)锯子的锯齿都“东倒西歪”,不在同一平面内。小明猜想这是为了减小锯木头时的阻力,并设计实验检验猜想。以下设计方案最佳的是( )A.用同一把拨正锯齿的锯子分别锯硬木头和软木头,比较用力情况B.用同一把锯子,分别在“东倒西歪”和拨正锯齿时锯同一硬木头,比较用力情况C.用一把“东倒西歪”和另一把拨正锯齿的锯子分别锯同一硬木头,比较用力情况D.用一把“东倒西歪”和另一把拨正锯齿的锯子分别锯同一软木头,比较用力情况【答案】B【知识点】控制变量法【解析】【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的大小有关。【解答】要探究“东倒西歪”的锯齿对锯木头时阻力的影响,应采取控制变量法,只改变锯齿的形状,控制其它的可变因素相同,如同一把锯子、同一块硬木头等;然后比较用力情况;分析比较四个选项可知:只有B选项是只改变锯齿的形状,控制其它的可变因素相同,来比较用力情况;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12.(2024七上·绍兴月考)小梅家有一批盆栽的郁金香,过去一直开红色花,现在却开出了紫色的花,有人认为这是土壤中缺水引起的,但小梅经过一段时间补充水分后,还是开紫色的花。这说明实验结果与原来的假说是不符合的,最好的处理方法是( )A.修改假说,重新实验B.修改实验过程,使之与假说相符C.修改结果,使之与假说相符D.实验不成功,停止探究【答案】A【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实验结果与猜想不符,说明猜想是错误的,应该改变猜想,重新实验。【解答】AD、经过实验论证(经过一段时间补充水分后,还是开紫色的花),说明猜想是错误的,应该修改猜想,再进行实验论证,故A正确,D错误;BC、应新生实验结论(实验事实),猜想有可能是错误的,不能为了猜想而修改过程和实验的结果,故BC错误;故选A。13.(2024七上·绍兴月考)下面数据中用同一刻度尺测量的是( )①1.52m ②23.0mm ③4.8cm ④0.72dm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①和④【答案】C【知识点】长度的测量【解析】【分析】长度测量结果的最后一位为估读值,在倒数第二位为分度值,哪两个的分度值相同,那么它们使用的就可能是同一刻度尺。【解答】①1.52m,倒数第二位“5”的单位为dm;②23.0mm,倒数第二位“3”的单位为mm;③4.8cm ,倒数第二位“4”的单位为cm;④0.72dm,倒数第二位“7”的单位为cm。那么使用同一刻度尺的是③④。故选C。14.(2024七上·绍兴月考)要给教室的窗框配一块玻璃。下面的测量工具中,你认为选用哪种工具来测量窗框的尺寸最合理( )A.最小刻度是1毫米,长度是20厘米的学生用尺B.最小刻度是1厘米,长度是1米的皮卷尺C.最小刻度是1毫米,长度是2米的钢卷尺D.最小刻度是0.1毫米的游标卡尺【答案】C【知识点】长度的测量【解析】【分析】窗框配玻璃时,所配的玻璃与窗框之间需要比较密缝。所选的刻度尺精确度和量程都有要求,精确度要求较高,所以最小刻度要求较小的刻度尺。量程要求能一次测量出玻璃的长度。【解答】A: 最小刻度是1毫米,长度是20厘米的学生用尺,最小刻度符合,量程不符合,A错误;B: 最小刻度是1厘米,长度是1米的皮卷尺,最小刻度较大,误差会比较大,B错误;C: 最小刻度是1毫米,长度是2米的钢卷尺,精确度符合,量程也符合,C正确;D: 最小刻度是0.1毫米的游标卡尺,游标卡尺适合测微小的物体的直径,长度不够,不适合测量玻璃的长度,D错误。故选C15.(2024七上·绍兴月考)小丽同学为测量小石块体积,先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2-V1。实验后跟同学对测量结果进行了讨论,以下操作属于导致小丽同学测量结果偏小的是( )A.注入一定量水后仰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B.待小石块浸没后俯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C.在浸入小石块时有水滴溅出,读数均正确D.捆绑小石块的绳太粗,操作和读数均正确【答案】C【知识点】体积的测量【解析】【分析】测量小石块的体积,正确的步骤如下:先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2-V1。用量筒测体积读数时,主要应该平视量筒内凹液面最低处,俯视读数会导致读数偏大,仰视会导致读数偏小。【解答】A、注入一定量水后仰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仰视读数是偏小的,所以会导致实际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的体积大于V1,所以测量的结果石块的体积为V2-V1其实是偏大的;故A不符合题意;B、待小石块浸没后俯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俯视读数会导致读数偏大,所以实际水和石头的总体积V2是偏小的,所以用该数据测量的结果石块的体积为V2-V1也是偏大的,故B不符合题意;C、在浸入小石块时有水滴溅出,读数均正确 ,所以读数V2是比真实值偏小的,所以V2-V1的读数也偏小,测量结果偏小,故C符合题意;D、捆绑小石块的绳太粗,操作和读数均正确 ,会导致V2偏大,所以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2-V1的数值也会偏大。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16.(2024七上·绍兴月考)小丽想测量一杯水的温度,她得到的是一支没有刻度的温度计,于是她想了一个办法:先把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在冰水混合物中一段时间后,在对应的液柱上端处做了一个记号A,然后在1标准大气压下,把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在沸水中一段时间后,也在对应的液柱上端做好记号B,用刻度尺测得两标记间的距离是40cm。然后她用此温度计来测量一杯水的温度,发现液柱所处的位置距离B点10cm,则这杯水的温度是( )A.75℃ B.55℃ C.35℃ D.25℃【答案】A【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温度是100℃;求出1cm表示的温度是多少,然后求出液柱所处位置距B点10cm时的温度。【解答】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液柱的长度为A,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的温度是100℃,液柱的长度为B,AB间的距离是40cm,则1cm液柱表示的温度;此温度计来测量一杯水的温度时,发现液柱所处的位置距离B点10cm,则液柱距离A点30cm,则水的温度为30cm×2.5℃/cm=75℃,故A正确。故选:A。17.(2024七上·绍兴月考)塑料盒不能沉入水中。为了测量它的体积,某同学采用了如图所示的方法(绳子体积忽略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塑料盒的体积是1cm3B.没有步骤A和C也能测出塑料盒体积C.根据C和D可以测出塑料盒的体积D.塑料盒浸没深度的大小对测量结果有影响【答案】C【知识点】体积的测量【解析】【分析】体积的特殊测量方法有沉坠法、针压法和助沉法。【解答】A、在量筒中倒入适量水,并将金属环浸没在水中,读出水的体积V1=54mL,再用金属环和塑料盒一块浸没水中,读出总体积V2=60mL,则塑料盒的体积V=V2-V1=60mL-54mL=6mL=6cm3,所以A不符合题意;B、测量塑料盒的体积需要先知道水和金属环的总体积,因此步骤C是必要的,所以B不符合题意;C、塑料盒的体积由步骤D中体积减去C中体积得出,因此需要C和D两个步骤来测量体积,所以C符合题意;D、塑料盒的体积等于金属环、塑料盒、水的总体积和金属环、水的体积之差,塑料盒浸没深度的大小对测量结果没有影响,所以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C。18.(2024七上·绍兴月考)“夸赞礼”是中华传统礼节之一,“新冠”疫情期间,为更符合卫生防疫要求,某班同学倡导“夸赞礼”并绘制成宣传画如图所示,图中行“夸赞礼”两位同学的面部间距d约为( )A.2分米 B.2米 C.6分米 D.6米【答案】B【知识点】长度的测量【解析】【分析】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长度单位及其进率的认识,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解答】人的一只胳膊伸直长度约0.6m,由图可知两人的面部相隔约为d=3×0.6m=1.8m=18dm,最接近2m,故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19.(2024七上·绍兴月考)小俊在使用水银体温计给同学测量体温,在给甲同学测量前他看了读数为37℃,直接给甲同学测量结束后是37℃,甩了之后给乙同学测量温度为37℃,然后直接给丙同学测量的温度为37.5℃,测量的体温一定准确的是( )A.甲乙丙 B.甲丙 C.甲乙 D.乙丙【答案】D【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使用体温计前一定要把水银柱甩回玻璃泡,因为水银柱不会自动流回玻璃泡,此时温度计的示数只能上升不能下降,据此分析判断。【解答】根据题意可知,体温计测量前的示数为37℃,测量甲后还是37℃,即示数没有变化,那么甲的体温无法获得。测量乙的体温前温度计甩过,则测量乙的体温准确。测量丙的结果为37.5℃>37℃,因此丙的体温也准确。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20.(2024七上·绍兴月考)小舟同学就医后,医生建议使用图退烧药水,每次10毫升,可间隔4-6小时重复用药。在量取10毫升退烧药水时,小舟俯视读数,那么他实际所量取药水可能是( )A.9毫升 B.10毫升 C.15毫升 D.18毫升【答案】A【知识点】体积的测量【解析】【分析】根据量筒读数时“俯大仰小”的规律分析。【解答】根据题意可知,小滨俯视读数,根据“俯大仰小”可知,此时读出的示数偏大,而实际得到药水的体积偏小,即小于10毫升。故选A。21.(2024七上·绍兴月考)在下列空格内填上适当的单位或数字。(1)一瓶农夫山泉矿泉水的容积约为550 ;(2)一个空教室的体积约为2×105 ;(3)一个拳头的宽度约为1 ;(4)0.09米3= 厘米3= 毫升;(5)60纳米= 米。【答案】mL;dm3;dm;9×104;9×104;6×10-8【知识点】估测;单位换算【解析】【分析】(1)容积的常用单位为L和mL;(2)体积的国际单位为m3,常用单位有dm3、cm3、mm3;(3)长度的国际单位为m,常用单位有km,dm、cm、mm、μm和nm;(4)(5)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以进率;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除以进率。【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一瓶农夫山泉矿泉水的容积约为550mL;(2)根据题意可知,一个空教室的体积约为20m3,和2×105dm3;(3)一个拳头的宽度约为10cm,合1dm;(4)0.09米3=0.09×106厘米3=9×104厘米3=9×104毫升;(5)60纳米=60×10-9米=6×10-8米。22.(2024七上·绍兴月考)请根据实验用途,选择相应的仪器(用序号)。(1)用作加热的仪器是 ;(2)少量液体反应需用 ;(3)加热时常垫在玻璃容器与热源之间的是 。【答案】③;②;④【知识点】常用仪器的名称【解析】【分析】根据常见实验仪器的用途解答。【解答】(1)用作加热的仪器是③酒精灯;(2)少量液体反应需用②试管,;(3)加热时常垫在玻璃容器与热源之间的是④石棉网。23.(2024七上·绍兴月考)科学研究过程中经常要进行测量,测量时正确读数很关键,请根据图示填空。(1)如图所示,用四把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长度,测量方法正确的有 ,其中木块长度精确度更高的测量值为 厘米;(2)如图所示,温度计的读数为: ℃【答案】(1)AC;2.20(2)-34【知识点】长度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正确放置:刻度尺边缘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尺的刻面必须紧贴被测对象,不能“悬空”;测量能够达到的准确程度决定于测量工具的分度值。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先要弄清楚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柱最高处所对刻度相垂直,并注意区分温度是零上还是零下;使用体温计测量体温时,先要弄清楚体温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柱最末端所对刻度相垂直;【解答】(1)A、图中刻度尺带刻线的一侧与物体紧贴,且从0刻线开始起测,使用符合要求,故A正确;B、刻度尺的有刻度线的一侧没有紧靠被测长度, 故B错误;C、图中刻度尺带刻线的一侧与物体紧贴,且从0刻线开始起测,使用符合要求,故C正确;D、刻度尺的有刻度线的一侧没有紧靠被测长度, 故D错误。故选AC。A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较小,测量更准确,则读数为(2)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且刻线数值往下越来越大,则读数为-34℃。(1)[1]A.图中刻度尺带刻线的一侧与物体紧贴,且从0刻线开始起测,使用符合要求,故A正确;B.刻度尺的有刻度线的一侧没有紧靠被测长度, 故B错误;C.图中刻度尺带刻线的一侧与物体紧贴,且从0刻线开始起测,使用符合要求,故C正确;D.刻度尺的有刻度线的一侧没有紧靠被测长度, 故D错误。故选AC。[2]A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较小,测量更准确,则读数为(2)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且刻线数值往下越来越大,则读数为-34℃。24.(2024七上·绍兴月考)用10毫升量筒量取液体如右图所示,则量筒内液体的体积为 。然后从中倒出一部分液体后,把量筒放平稳,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2.4毫升,从量筒内倒出液体的体积 (填“<”“>”或“=”)4.4毫升。【答案】6.8毫升;>【知识点】体积的测量【解析】【分析】量筒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看清楚量筒的分度值,一般不需要估计值。当俯视读数时测量值会大于实际值,当仰视读数时测量值会小于实际值。【解答】量筒读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可读出所量液体的体积数为6.8毫升;若俯视则读数偏高,液体的实际体积小于读数,俯视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2.4毫升,实际要小于2.4毫升,故从量筒内倒出液体的体积>6.8毫升-2.4毫升=4.4毫升。故填:6.8毫升;>。25.(2024七上·绍兴月考)体温计是利用液体 的性质制成的。小科用体温计测量自己的体温,如图甲,此时小科的体温为 ℃。由于一时疏忽,忘记甩一下就直接测量小军的体温,结果如图乙所示,则该次测得的结果 (填“准确”或“不准确”)。【答案】热胀冷缩;37.8;准确【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1)体温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使用体温计时,要弄清楚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然后再进行读数;(2)使用体温计前一定要把水银柱甩回玻璃泡,因为水银柱不会自动流回玻璃泡,此时温度计的示数只能上升不能下降。【解答】[1][2]体温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体温计分度值是0.1℃,读数为37.8℃。[3]使用体温计前一定要把水银柱甩回玻璃泡,因为水银柱不会自动流回玻璃泡,此时温度计的示数只能上升不能下降,所以该次测得的结果准确。26.(2024七上·绍兴月考)为了较准确地测出金属导线的直径,他采用了以下的办法:剪下一段导线后,将这段导线紧密地在一支铅笔上缠绕18圈,形成一个导线圈,再用一把刻度尺去测量这线圈的长度如图所示为 cm,这一品牌导线的直径是 mm。若在绕线时匝与匝之间留有间隙,则测量值比真实值要偏 (选填“大”或“小”)。【答案】2.50;1.4;大【知识点】长度的测量;特殊测量方法【解析】【分析】(1)金属丝的直径很小,如果用刻度尺直接测量,或者测不出或者误差太大,如图所示,把金属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n圈,测出线圈长度L,则细铜丝直径。(2)使用刻度尺时看清最小刻度值,是否与零刻线对齐,不能数错匝数,匝与匝之间不能留有空隙。【解答】由图可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线圈左侧与1.50cm对齐,右侧与4.00cm对齐,所以线圈的长度为L=4.00cm-1.50cm=2.50cm=25.0mm这一品牌导线的直径匝数越多,缠绕的越紧密,越接近真实值,若在绕线时匝与匝之间留有间隙,则测量值比真实值要偏大。27.(2024七上·绍兴月考)对于漂浮在水面上的蜡块体积的测量,小明想出了如图的测量方法。A.B.C.D. E.A.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B.将一枚铁钉用绳系好;C.将铁钉缓慢浸没入水中,测出体积读数;D.将蜡块固定在铁钉附近;E.使铁钉和蜡块均浸没入水中,测出体积读数。综合以上步骤即可求出蜡块的体积。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C,E三个步骤中都有体积的测量,就测量蜡块体积来讲,其中不必要的是 。(2)根据信息可得蜡块的体积为 。(3)A步骤中“适量”是指 。(4)为提高实验的精确程度,可改进的措施有(写出一点即可) 。【答案】A;23cm3;能浸没带有绳子的蜡块和铁钉且实验过程中水的凹液面不超过量筒的最大刻度;选用更细的绳子(或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等)【知识点】体积的测量;特殊测量方法【解析】【分析】步骤中有关体积的三个数据:A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可读出水的体积V1=24mLC将铁钉缓慢浸没入水中,可读出铁钉和水的体积V2=26mLE使铁钉和蜡块均浸没入水中,可读出铁钉、蜡块和水的总体积V3=49mL【解答】(1)若要测量蜡块体积,单测水的体积即步骤A是不必要的。(2)蜡块的体积为V蜡块=V3-V2=49mL-26mL=23mL=23cm3(3)A步骤中“适量”是指能浸没带有绳子的蜡块和铁钉且实验过程中水的凹液面不超过量筒的最大刻度。(4)为提高实验的精确程度,可选用更细的绳子(或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等)。28.(2024七上·绍兴月考)学习了量筒的使用后,小科同学做了很多实验:小科同学想测一枚大头针的体积,具体如下:①烧杯将适量水倒入量筒内,读出水的体积V1;②再放入100枚大头针,沉底后读出水面所示体积V2;③一枚大头针的体积是;(1)下列实验与上述实验方法相同的是______;A.测一页纸的厚度 B.测铜丝的直径C.测自行车轮胎的周长 D.测乒乓球的直径(2)在实验室里有一块形状不规则的矿石。因矿石体积较大,小科同学按如图所示方法进行测量,求矿石的体积为 厘米3;(3)同学们对实验(2)的测量结果提出了疑问,有的说测量结果偏大了,有的说测量结果偏小了,请谈谈你的意见,并说明理由: 。【答案】(1)A;B(2)70(3)偏大,矿石带出了水【知识点】体积的测量【解析】【分析】(1)分析各个选项中使用的物理研究方法即可;(2)矿石的体积等于前后两个量筒的示数的差;(3)注意取出石块时会带出部分水即可。【解答】(1)根据题目描述可知,测量1枚大头针的体积,用的是累积法;测一页纸的厚度用的是累积法;测铜丝的直径用的是累积法;测自行车轮胎的周长一般用化曲为直;测乒乓球的直径用组合法。故选AB。(2)根据图片可知,图中矿石的体积;(3)从图A到图C,将矿石取出时,会带出一定量的水,再补充水时就会多一些,使所测量矿石的体积偏大。(1)测出100枚大头针的体积,再除以100,计算 出1枚大头针的体积,用的是累积法;A.测一页纸的厚度用的是累积法,故A符合题意;B.测铜丝的直径用的是累积法,故B符合题意;C.测自行车轮胎的周长一般用化曲为直,故C不符合题意;D.测乒乓球的直径用组合法,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B。(2)在如图所示的方法中,向烧杯中所添加水的体积 就等于矿石的体积,图中矿石的体积(3)从图A到图C,将矿石取出时,会带出一定量的水,再补充水时就会多一些,使所测量矿石的体积偏大。29.(2024七上·绍兴月考)学习了测量知识后,小华想知道某纪念币(如图)的直径与体积多大,于是进行了测量。(1)经过思考,他设计以下四种方法测纪念币的直径,你认为 是正确的。采用了正确方法后,小建进行了五次测量,结果分别是3.20厘米、3.21厘米、3.95厘米、3.20厘米、3.22厘米,你认为他应该记录的结果是 ;(2)在测量体积时他能选择的实验器材有烧杯、足量的水、细线、纪念币若干、不同规格的量筒(都能放入纪念币),其中量筒的参数如下表,则最适合的量筒为 。量筒A 量筒B 量筒C量程/mL 500 250 250分度值/mL 5 5 2【答案】(1)丁;3.21cm(2)C【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解析】【分析】(1)根据“组合法”测圆的直径的方法分析。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时,测量结果所有差异,但是相差不大,据此排除错误数据,最后计算剩余数据的平均值即可。(2)测量工具的分度值越小,测量越准确。【解答】(1)甲:卡住硬币的桌面没有与刻度尺的某个刻度线重合,故甲错误;乙丙:只用一把刻度尺不能准确找到硬币直径的位置,故乙、丙错误;丁:用两个三角板的直角边夹住硬币,两个三角板的直角边与下面的直尺重合,此时两个三角板直角边直 角边的距离等于硬币的直径,故丁正确。比较可知,3.95cm明显偏大,将其去掉,那么他记录的结果为(2)根据表格数据可知,量筒C的量程能满足测量要求,且分度值最小,因此它最准确,故选量筒C。(1)[1]甲:卡住硬币的桌面没有与刻度尺的某个刻度线重合,故甲错误;乙丙:只用一把刻度尺不能准确找到硬币直径的位置,故乙、丙错误;丁:用两个三角板的直角边夹住硬币,两个三角板的直角边与下面的直尺重合,此时两个三角板直角边直 角边的距离等于硬币的直径,故丁正确。[2]比较可知,3.95cm明显偏大,将其去掉,那么他记录的结果为(2)根据表格数据可知,量筒C的量程能满足测量要求,且分度值最小,因此它最准确,故选量筒C。30.(2024七上·绍兴月考)刻度尺使用时注意事项(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刻度尺的 、 和零刻度线;(2)刻度尺的零刻度线要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不能歪斜;(3)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读数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 ;(4)测量结果要由数值和单位两部分组成。如图所示,刻度尺的读数视线正确的是 。【答案】测量范围/量程;最小刻度/分度值;下一位;B【知识点】长度的测量【解析】【分析】使用刻度尺时要注意:(1)使用刻度尺时,要先看一下刻度尺零刻度线、认清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2)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不能歪斜;尺的刻面必须紧贴被测对象。(3)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4)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记上数值和单位。【解答】(1)刻度尺在测量物体之前,需要进行三看,即看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零刻线。(3)刻度尺的读数需要估读,即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4)刻度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刻线垂直,因此B方式读数正确。31.(2024七上·绍兴月考)小龙同学用自制的温度计(如图a)来探究薄壁细管内的液柱高度h与哪些因素有关。他分别选用横截面积为S1、S2(S1>S2)的细管进行实验,把玻璃瓶浸没在不同温度的水中,如图b所示,并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序号 横解面积 温度t/oC 液柱高度h/cm1 S1 0 52 S1 20 93 S1 40 134 S2 0 65 S2 20 126 S2 40 18(1)分析比较序号 的数据,可得出结论同一液泡,温度相同时,横截面积越小,液柱高度越大;(2)小龙把自制的温度计(细管的横截面积为S1)放入水中,稳定后测得液柱高度为11厘米。请结合表格数据分析,此时水的温度是 ℃;(3)用横截面积为S1、S2的细管分别制成的温度计相比较,利用 (选填“S1”或“S2”)制成的温度计的精确度较高;(4)为了制成的温度计有较高的精确度,除了改变细管的横截面积S以外,还有什么方法? 。【答案】14(或25或36);30;S2;增加玻璃泡内测温液体的体积【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1)根据控制变量法,要比较细管横截面积S和液柱高度h的关系,就要控制其他的变量相同,即控制液泡和温度t相同,改变细管横截面积S,观察液柱高度h的变化,据此分析解答;(2)由表中数据求出细管的横截面积为S1时,液柱每增加1cm,温度增加的数值,再求液柱高度为11厘米时,水的温度;(3)根据表中数据分析液柱变化的大小;(4)同种物质,质量越大,体积越大,受热后,体积膨胀越大。【解答】(1)横截面积对液柱高度的影响,应该控制温度相同、玻璃管横截面积不同。故比较1与4、2与5、3与6均可进行探究。(2)根据横截面积相同时,液柱高度的变化与温度的变化成正比,有(3)读表中数据可知,升高相同的温度,横截面积为S2的细管中的液柱高度变化得大,故用S2制成的温度计的精确度高。(4)可以增加玻璃泡的体积,当温度变化相同时,液体体积越大,体积变得得就越大,细管中的液柱高度变化得就越大。32.(2024七上·绍兴月考)温度的测量在不同场合下有特定的使用要求,因此生产生活中发明了各种类型的温度计。(1)如图甲最早是伽利略发明的温度计,上方玻璃泡内装的是空气,玻璃管中间有一段有色液柱。它的工作原理是:当环境温度升高时, 。(2)如图乙是小科设计并制作的一个液体温度计。使用中发现该温度计管中液柱移动不明显,导致示数不够精确。对此请你提出一条改进建议 。(3)一般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在相同的受热条件下,铜的膨胀程度比铁的膨胀程度大。将两个形状、厚度相同的铜片和铁片铆在一起就可制成双金属片温度计,如图丙所示。当气温升高时,指针偏向中央刻度线的 (选填“A”或“B”)侧。(4)辐射温度计通过光学方法测定物体的辐射,进而得知物体的温度。新式“红外温度计”又叫“测温枪”,如图丁所示。只要把“枪口”对准待测物体,“枪尾”的显示屏里就能用数字直接报告那个物体的温度。测温枪相比普通液体温度计的优势是 。【答案】玻璃泡内的气体受热膨胀,玻璃管内液面下降;换用更细的玻璃管/增大玻璃泡/换用热膨胀系数更大的液体;B;测量所需时间更短/测量时不需要直接接触被测物体【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1)气体温度计利用的是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即当温度升高时,气体体积膨胀,温度降低时,气体体积收缩。根据这一原理,可以判断玻璃管内液面的变化。(2)体温计的刻度部分为三棱体,其正面呈圆弧形,体温计内的液体是水银,而且体温计内的水银柱比较细,在读数时需要放大,应用了凸透镜成放大、正立的虚像原理.所以有刻度的一面制成三棱柱的形状,起到放大作用。(3)双金属片温度计利用的是不同金属在相同受热条件下膨胀程度不同的性质。当温度升高时,膨胀程度大的金属会向膨胀程度小的金属一侧弯曲,从而带动指针偏转。【解答】(1)伽利略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气体的热胀冷缩。它的工作原理是:当环境温度升高时,玻璃泡内的气体受热膨胀,玻璃管内液面下降。(2)温度计管中液柱移动不明显,导致示数不够精确,可以换用更细的玻璃管或增大玻璃泡或换用热膨胀系数更大的液体。(3)在相同的受热条件下,铜的膨胀程度比铁的膨胀程度大,所以当气温升高时,指针偏向铁的那一边,即向B偏转。(4)测温枪只要把“枪口”对准待测物体,“枪尾”的显示屏里就能用数字直接报告那个物体的温度,具有的优点有:测量所需时间更短、测量时不需要直接接触被测物体等。1 / 1浙江省绍兴市滨江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9月阶段性检测科学试题1.(2024七上·绍兴月考)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以下是小明观察校园生物时提出的问题,其中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A.含羞草什么环境中叶片会合拢 B.校园中哪种植物最具观赏性C.麻雀的哪些身体结构适于飞行 D.蜻蜓在下雨前为什么会低飞2.(2024七上·绍兴月考)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 B.点燃酒精灯C.读体积 D.测量温度3.(2024七上·绍兴月考)第33届奥运会于2024年8月11日在巴黎收官,中国代表团共获得40金,创境外参赛新高。为了维护公平公正的比赛规则,检测人员会对运动员进行尿检、血检,从而来判断运动员是否服用“兴奋剂”。检测人员采取这些行动的直接目的是为了( )A.提出问题 B.合作与交流C.建立假设 D.获取事实与证据4.(2024七上·绍兴月考)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A.5升=5升×1000毫升=5000毫升B.0.5米=500微米=500000纳米C.5分米=5×10毫米=50毫米D.0.5米3=0.5×106厘米3=5×105毫升5.(2024七上·绍兴月考)下列实验室操作不正确的是( )A.被火焰烫伤皮肤,用大量冷水冲洗受伤处B.被化学试剂灼伤,用缓缓流水冲洗一分钟以上C.将固体垃圾或有毒、有害废液直接倒入水槽D.碰洒的酒精在桌面燃烧,立即用湿抹布盖灭6.(2024七上·绍兴月考)要想一次尽可能准确地量出80毫升的酒精,下列四种规格的量筒(第一个数字是测量范围,第二个数字是最小刻度)中比较合适的是( )A.50毫升,5毫升 B.100毫升,2毫升C.250毫升,5毫升 D.500毫升,10毫升7.(2024七上·绍兴月考)下列关于各种仪器的零刻度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没有零刻度的刻度尺不能用来测物体的长度B.量杯也有零刻度的C.温度计一般都有零刻度,但体温计没有零刻度D.量筒也有零刻度的8.(2024七上·绍兴月考)下列估算最接近实际的是( )A.一个人的体积约为350米3 B.科学课本的长度为256毫米C.课桌距地面高度为75毫米 D.洗澡水的温度大约是90℃9.(2024七上·绍兴月考)用刻度尺量出一本书的厚度为1.30厘米,这本书共有260页。则每张纸的厚度是( )A.0.05毫米 B.0.005厘米 C.0.1厘米 D.0.1毫米10.(2024七上·绍兴月考)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下列为某同学整理的错误操作以及对应的结果分析,正确的是( )A.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仰视读数,测量结果偏小B.用刻度尺测铁丝直径时铁丝未缠绕紧,测量结果偏小C.用温度计测沸水温度时移出水面后再读数,测量结果偏大D.用绷直的皮卷尺测量跳远成绩,测量结果偏大11.(2024七上·绍兴月考)锯子的锯齿都“东倒西歪”,不在同一平面内。小明猜想这是为了减小锯木头时的阻力,并设计实验检验猜想。以下设计方案最佳的是( )A.用同一把拨正锯齿的锯子分别锯硬木头和软木头,比较用力情况B.用同一把锯子,分别在“东倒西歪”和拨正锯齿时锯同一硬木头,比较用力情况C.用一把“东倒西歪”和另一把拨正锯齿的锯子分别锯同一硬木头,比较用力情况D.用一把“东倒西歪”和另一把拨正锯齿的锯子分别锯同一软木头,比较用力情况12.(2024七上·绍兴月考)小梅家有一批盆栽的郁金香,过去一直开红色花,现在却开出了紫色的花,有人认为这是土壤中缺水引起的,但小梅经过一段时间补充水分后,还是开紫色的花。这说明实验结果与原来的假说是不符合的,最好的处理方法是( )A.修改假说,重新实验B.修改实验过程,使之与假说相符C.修改结果,使之与假说相符D.实验不成功,停止探究13.(2024七上·绍兴月考)下面数据中用同一刻度尺测量的是( )①1.52m ②23.0mm ③4.8cm ④0.72dm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①和④14.(2024七上·绍兴月考)要给教室的窗框配一块玻璃。下面的测量工具中,你认为选用哪种工具来测量窗框的尺寸最合理( )A.最小刻度是1毫米,长度是20厘米的学生用尺B.最小刻度是1厘米,长度是1米的皮卷尺C.最小刻度是1毫米,长度是2米的钢卷尺D.最小刻度是0.1毫米的游标卡尺15.(2024七上·绍兴月考)小丽同学为测量小石块体积,先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2-V1。实验后跟同学对测量结果进行了讨论,以下操作属于导致小丽同学测量结果偏小的是( )A.注入一定量水后仰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B.待小石块浸没后俯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C.在浸入小石块时有水滴溅出,读数均正确D.捆绑小石块的绳太粗,操作和读数均正确16.(2024七上·绍兴月考)小丽想测量一杯水的温度,她得到的是一支没有刻度的温度计,于是她想了一个办法:先把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在冰水混合物中一段时间后,在对应的液柱上端处做了一个记号A,然后在1标准大气压下,把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在沸水中一段时间后,也在对应的液柱上端做好记号B,用刻度尺测得两标记间的距离是40cm。然后她用此温度计来测量一杯水的温度,发现液柱所处的位置距离B点10cm,则这杯水的温度是( )A.75℃ B.55℃ C.35℃ D.25℃17.(2024七上·绍兴月考)塑料盒不能沉入水中。为了测量它的体积,某同学采用了如图所示的方法(绳子体积忽略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塑料盒的体积是1cm3B.没有步骤A和C也能测出塑料盒体积C.根据C和D可以测出塑料盒的体积D.塑料盒浸没深度的大小对测量结果有影响18.(2024七上·绍兴月考)“夸赞礼”是中华传统礼节之一,“新冠”疫情期间,为更符合卫生防疫要求,某班同学倡导“夸赞礼”并绘制成宣传画如图所示,图中行“夸赞礼”两位同学的面部间距d约为( )A.2分米 B.2米 C.6分米 D.6米19.(2024七上·绍兴月考)小俊在使用水银体温计给同学测量体温,在给甲同学测量前他看了读数为37℃,直接给甲同学测量结束后是37℃,甩了之后给乙同学测量温度为37℃,然后直接给丙同学测量的温度为37.5℃,测量的体温一定准确的是( )A.甲乙丙 B.甲丙 C.甲乙 D.乙丙20.(2024七上·绍兴月考)小舟同学就医后,医生建议使用图退烧药水,每次10毫升,可间隔4-6小时重复用药。在量取10毫升退烧药水时,小舟俯视读数,那么他实际所量取药水可能是( )A.9毫升 B.10毫升 C.15毫升 D.18毫升21.(2024七上·绍兴月考)在下列空格内填上适当的单位或数字。(1)一瓶农夫山泉矿泉水的容积约为550 ;(2)一个空教室的体积约为2×105 ;(3)一个拳头的宽度约为1 ;(4)0.09米3= 厘米3= 毫升;(5)60纳米= 米。22.(2024七上·绍兴月考)请根据实验用途,选择相应的仪器(用序号)。(1)用作加热的仪器是 ;(2)少量液体反应需用 ;(3)加热时常垫在玻璃容器与热源之间的是 。23.(2024七上·绍兴月考)科学研究过程中经常要进行测量,测量时正确读数很关键,请根据图示填空。(1)如图所示,用四把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长度,测量方法正确的有 ,其中木块长度精确度更高的测量值为 厘米;(2)如图所示,温度计的读数为: ℃24.(2024七上·绍兴月考)用10毫升量筒量取液体如右图所示,则量筒内液体的体积为 。然后从中倒出一部分液体后,把量筒放平稳,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2.4毫升,从量筒内倒出液体的体积 (填“<”“>”或“=”)4.4毫升。25.(2024七上·绍兴月考)体温计是利用液体 的性质制成的。小科用体温计测量自己的体温,如图甲,此时小科的体温为 ℃。由于一时疏忽,忘记甩一下就直接测量小军的体温,结果如图乙所示,则该次测得的结果 (填“准确”或“不准确”)。26.(2024七上·绍兴月考)为了较准确地测出金属导线的直径,他采用了以下的办法:剪下一段导线后,将这段导线紧密地在一支铅笔上缠绕18圈,形成一个导线圈,再用一把刻度尺去测量这线圈的长度如图所示为 cm,这一品牌导线的直径是 mm。若在绕线时匝与匝之间留有间隙,则测量值比真实值要偏 (选填“大”或“小”)。27.(2024七上·绍兴月考)对于漂浮在水面上的蜡块体积的测量,小明想出了如图的测量方法。A.B.C.D. E.A.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B.将一枚铁钉用绳系好;C.将铁钉缓慢浸没入水中,测出体积读数;D.将蜡块固定在铁钉附近;E.使铁钉和蜡块均浸没入水中,测出体积读数。综合以上步骤即可求出蜡块的体积。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C,E三个步骤中都有体积的测量,就测量蜡块体积来讲,其中不必要的是 。(2)根据信息可得蜡块的体积为 。(3)A步骤中“适量”是指 。(4)为提高实验的精确程度,可改进的措施有(写出一点即可) 。28.(2024七上·绍兴月考)学习了量筒的使用后,小科同学做了很多实验:小科同学想测一枚大头针的体积,具体如下:①烧杯将适量水倒入量筒内,读出水的体积V1;②再放入100枚大头针,沉底后读出水面所示体积V2;③一枚大头针的体积是;(1)下列实验与上述实验方法相同的是______;A.测一页纸的厚度 B.测铜丝的直径C.测自行车轮胎的周长 D.测乒乓球的直径(2)在实验室里有一块形状不规则的矿石。因矿石体积较大,小科同学按如图所示方法进行测量,求矿石的体积为 厘米3;(3)同学们对实验(2)的测量结果提出了疑问,有的说测量结果偏大了,有的说测量结果偏小了,请谈谈你的意见,并说明理由: 。29.(2024七上·绍兴月考)学习了测量知识后,小华想知道某纪念币(如图)的直径与体积多大,于是进行了测量。(1)经过思考,他设计以下四种方法测纪念币的直径,你认为 是正确的。采用了正确方法后,小建进行了五次测量,结果分别是3.20厘米、3.21厘米、3.95厘米、3.20厘米、3.22厘米,你认为他应该记录的结果是 ;(2)在测量体积时他能选择的实验器材有烧杯、足量的水、细线、纪念币若干、不同规格的量筒(都能放入纪念币),其中量筒的参数如下表,则最适合的量筒为 。量筒A 量筒B 量筒C量程/mL 500 250 250分度值/mL 5 5 230.(2024七上·绍兴月考)刻度尺使用时注意事项(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刻度尺的 、 和零刻度线;(2)刻度尺的零刻度线要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不能歪斜;(3)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读数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 ;(4)测量结果要由数值和单位两部分组成。如图所示,刻度尺的读数视线正确的是 。31.(2024七上·绍兴月考)小龙同学用自制的温度计(如图a)来探究薄壁细管内的液柱高度h与哪些因素有关。他分别选用横截面积为S1、S2(S1>S2)的细管进行实验,把玻璃瓶浸没在不同温度的水中,如图b所示,并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序号 横解面积 温度t/oC 液柱高度h/cm1 S1 0 52 S1 20 93 S1 40 134 S2 0 65 S2 20 126 S2 40 18(1)分析比较序号 的数据,可得出结论同一液泡,温度相同时,横截面积越小,液柱高度越大;(2)小龙把自制的温度计(细管的横截面积为S1)放入水中,稳定后测得液柱高度为11厘米。请结合表格数据分析,此时水的温度是 ℃;(3)用横截面积为S1、S2的细管分别制成的温度计相比较,利用 (选填“S1”或“S2”)制成的温度计的精确度较高;(4)为了制成的温度计有较高的精确度,除了改变细管的横截面积S以外,还有什么方法? 。32.(2024七上·绍兴月考)温度的测量在不同场合下有特定的使用要求,因此生产生活中发明了各种类型的温度计。(1)如图甲最早是伽利略发明的温度计,上方玻璃泡内装的是空气,玻璃管中间有一段有色液柱。它的工作原理是:当环境温度升高时, 。(2)如图乙是小科设计并制作的一个液体温度计。使用中发现该温度计管中液柱移动不明显,导致示数不够精确。对此请你提出一条改进建议 。(3)一般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在相同的受热条件下,铜的膨胀程度比铁的膨胀程度大。将两个形状、厚度相同的铜片和铁片铆在一起就可制成双金属片温度计,如图丙所示。当气温升高时,指针偏向中央刻度线的 (选填“A”或“B”)侧。(4)辐射温度计通过光学方法测定物体的辐射,进而得知物体的温度。新式“红外温度计”又叫“测温枪”,如图丁所示。只要把“枪口”对准待测物体,“枪尾”的显示屏里就能用数字直接报告那个物体的温度。测温枪相比普通液体温度计的优势是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科学问题是指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解答】选项A、C、D的问题具有研究价值,并能作出相应的假设,而B选项校园中哪种植物最具观赏性无研究价值,而只是自己的一种观点想法.故选B。2.【答案】D【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常见实验操作【解析】【分析】A、根据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测量液体温的操作分析。【解答】A、倾倒液体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试管微微倾斜,试管口紧挨试剂瓶口,使液体缓缓倒入,图示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支酒精灯,图示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C、读取液体体积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示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D、测量温度时,温度计的液泡要浸入液体中,图示操作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3.【答案】D【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搜集数权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解答】根据题意可知,检测人员会对运动员进行尿检、血检,是为了获取事实与证据从而判断运动员是否服用“兴奋剂”,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4.【答案】D【知识点】单位换算【解析】【分析】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时,乘以进率;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时,除以进率。在换算过程中,只能有一个单位,即要换算成的单位,且写在进率的后面,据此分析判断。【解答】A.换算过程中只能有一个单位,即毫升,且写在进率1000的后面,故A错误;B.0.5米=0.5×106微米=5×105微米;0.5米=0.5×109纳米=5×108纳米,故B错误;C.分米和毫米之间的进率为100,故C错误;D.立方米化立方厘米,为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进率为106,那么换算过程为:0.5米3=0.5×106厘米3=5×105毫升,故D正确。故选D。5.【答案】C【知识点】实验室的安全与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解析】【分析】根据实验室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判断。【解答】A.被火焰烫伤皮肤,用大量冷水冲洗受伤处,使其快速降温,故A正确不合题意;B.被化学试剂灼伤,用缓缓流水冲洗一分钟以上,尽最大程度减小试剂在手上的浓度,故B正确不合题意;C.将固体垃圾或有毒、有害废液直接倒入水槽,这样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故C错误符合题意;D.碰洒的酒精在桌面燃烧,立即用湿抹布盖灭,通过隔绝空气的方式灭火,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C。6.【答案】B【知识点】体积的测量【解析】【分析】在测量时,测量工具的最大值决定了它的测量范围,而分度值决定了它的精确程度。一般情况下,测量工具的测量范围要大于被测的物理量,而分度值越小,则测量越准确,据此分析即可。【解答】酒精的体积为80毫升,而A中量筒的量程只有50毫升,故A不合题意;在剩余的三个量筒中,B中量筒的分度值2mL最小,因此它测量的最准确,故B正确,而C、D错误。故选B。7.【答案】C【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根据各种测量工具的使用规范进行分析判断。【解答】A.测量长度时,物体的边线只要对准一个刻度尺上的整刻度即可,不必对准0刻度,因此没有零刻度的刻度尺可以用来测物体的长度,故A错误;B.量杯上没有0刻度线,故B错误;C.温度计一般都由零刻度,而体温计的测量范围35℃~42℃,所以没有零刻度,故C正确;D.量筒没有零刻度线,故D错误。故选C。8.【答案】B【知识点】估测【解析】【分析】通过自己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了解,结合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做出合理估测。【解答】 A、一个人的体积约为50分米3,故A不符合实际;B、科学课本的长度为256毫米,故B符合实际;C、课桌距地面高度为75厘米,故C不符合实际;D、洗澡水的温度大约是42℃,故D不符合实际。故答案为:B。9.【答案】D【知识点】长度的测量【解析】【分析】首先计算出这本书纸片的张数,再用总厚度除以张数即可。【解答】根据题意可知,每张纸上正反有2页,则书本纸张的张数为张=130张,则一张纸的厚度为。故选D。10.【答案】A【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根据对体积、长度、温度的测量的认识判断。【解答】A.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可知,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仰视读数,测量结果偏小,故A正确;B.用刻度尺测铁丝直径时铁丝未缠绕紧,则出的结果等于铁丝直径和中间空隙之和,即测量结果偏大,故B错误;C.用温度计测沸水温度时移出水面后再读数,由于室温远远低于沸水温度,因此拿出后示数会迅速降低,即测量结果偏小,故C错误;D.用绷直的皮卷尺测量跳远成绩,此时卷尺上的长度单位会偏大,根据”测量结果=“可知,此时测量结果偏小。故选A。11.【答案】B【知识点】控制变量法【解析】【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的大小有关。【解答】要探究“东倒西歪”的锯齿对锯木头时阻力的影响,应采取控制变量法,只改变锯齿的形状,控制其它的可变因素相同,如同一把锯子、同一块硬木头等;然后比较用力情况;分析比较四个选项可知:只有B选项是只改变锯齿的形状,控制其它的可变因素相同,来比较用力情况;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12.【答案】A【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实验结果与猜想不符,说明猜想是错误的,应该改变猜想,重新实验。【解答】AD、经过实验论证(经过一段时间补充水分后,还是开紫色的花),说明猜想是错误的,应该修改猜想,再进行实验论证,故A正确,D错误;BC、应新生实验结论(实验事实),猜想有可能是错误的,不能为了猜想而修改过程和实验的结果,故BC错误;故选A。13.【答案】C【知识点】长度的测量【解析】【分析】长度测量结果的最后一位为估读值,在倒数第二位为分度值,哪两个的分度值相同,那么它们使用的就可能是同一刻度尺。【解答】①1.52m,倒数第二位“5”的单位为dm;②23.0mm,倒数第二位“3”的单位为mm;③4.8cm ,倒数第二位“4”的单位为cm;④0.72dm,倒数第二位“7”的单位为cm。那么使用同一刻度尺的是③④。故选C。14.【答案】C【知识点】长度的测量【解析】【分析】窗框配玻璃时,所配的玻璃与窗框之间需要比较密缝。所选的刻度尺精确度和量程都有要求,精确度要求较高,所以最小刻度要求较小的刻度尺。量程要求能一次测量出玻璃的长度。【解答】A: 最小刻度是1毫米,长度是20厘米的学生用尺,最小刻度符合,量程不符合,A错误;B: 最小刻度是1厘米,长度是1米的皮卷尺,最小刻度较大,误差会比较大,B错误;C: 最小刻度是1毫米,长度是2米的钢卷尺,精确度符合,量程也符合,C正确;D: 最小刻度是0.1毫米的游标卡尺,游标卡尺适合测微小的物体的直径,长度不够,不适合测量玻璃的长度,D错误。故选C15.【答案】C【知识点】体积的测量【解析】【分析】测量小石块的体积,正确的步骤如下:先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2-V1。用量筒测体积读数时,主要应该平视量筒内凹液面最低处,俯视读数会导致读数偏大,仰视会导致读数偏小。【解答】A、注入一定量水后仰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仰视读数是偏小的,所以会导致实际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的体积大于V1,所以测量的结果石块的体积为V2-V1其实是偏大的;故A不符合题意;B、待小石块浸没后俯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俯视读数会导致读数偏大,所以实际水和石头的总体积V2是偏小的,所以用该数据测量的结果石块的体积为V2-V1也是偏大的,故B不符合题意;C、在浸入小石块时有水滴溅出,读数均正确 ,所以读数V2是比真实值偏小的,所以V2-V1的读数也偏小,测量结果偏小,故C符合题意;D、捆绑小石块的绳太粗,操作和读数均正确 ,会导致V2偏大,所以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2-V1的数值也会偏大。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16.【答案】A【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温度是100℃;求出1cm表示的温度是多少,然后求出液柱所处位置距B点10cm时的温度。【解答】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液柱的长度为A,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的温度是100℃,液柱的长度为B,AB间的距离是40cm,则1cm液柱表示的温度;此温度计来测量一杯水的温度时,发现液柱所处的位置距离B点10cm,则液柱距离A点30cm,则水的温度为30cm×2.5℃/cm=75℃,故A正确。故选:A。17.【答案】C【知识点】体积的测量【解析】【分析】体积的特殊测量方法有沉坠法、针压法和助沉法。【解答】A、在量筒中倒入适量水,并将金属环浸没在水中,读出水的体积V1=54mL,再用金属环和塑料盒一块浸没水中,读出总体积V2=60mL,则塑料盒的体积V=V2-V1=60mL-54mL=6mL=6cm3,所以A不符合题意;B、测量塑料盒的体积需要先知道水和金属环的总体积,因此步骤C是必要的,所以B不符合题意;C、塑料盒的体积由步骤D中体积减去C中体积得出,因此需要C和D两个步骤来测量体积,所以C符合题意;D、塑料盒的体积等于金属环、塑料盒、水的总体积和金属环、水的体积之差,塑料盒浸没深度的大小对测量结果没有影响,所以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C。18.【答案】B【知识点】长度的测量【解析】【分析】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长度单位及其进率的认识,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解答】人的一只胳膊伸直长度约0.6m,由图可知两人的面部相隔约为d=3×0.6m=1.8m=18dm,最接近2m,故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19.【答案】D【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使用体温计前一定要把水银柱甩回玻璃泡,因为水银柱不会自动流回玻璃泡,此时温度计的示数只能上升不能下降,据此分析判断。【解答】根据题意可知,体温计测量前的示数为37℃,测量甲后还是37℃,即示数没有变化,那么甲的体温无法获得。测量乙的体温前温度计甩过,则测量乙的体温准确。测量丙的结果为37.5℃>37℃,因此丙的体温也准确。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20.【答案】A【知识点】体积的测量【解析】【分析】根据量筒读数时“俯大仰小”的规律分析。【解答】根据题意可知,小滨俯视读数,根据“俯大仰小”可知,此时读出的示数偏大,而实际得到药水的体积偏小,即小于10毫升。故选A。21.【答案】mL;dm3;dm;9×104;9×104;6×10-8【知识点】估测;单位换算【解析】【分析】(1)容积的常用单位为L和mL;(2)体积的国际单位为m3,常用单位有dm3、cm3、mm3;(3)长度的国际单位为m,常用单位有km,dm、cm、mm、μm和nm;(4)(5)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以进率;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除以进率。【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一瓶农夫山泉矿泉水的容积约为550mL;(2)根据题意可知,一个空教室的体积约为20m3,和2×105dm3;(3)一个拳头的宽度约为10cm,合1dm;(4)0.09米3=0.09×106厘米3=9×104厘米3=9×104毫升;(5)60纳米=60×10-9米=6×10-8米。22.【答案】③;②;④【知识点】常用仪器的名称【解析】【分析】根据常见实验仪器的用途解答。【解答】(1)用作加热的仪器是③酒精灯;(2)少量液体反应需用②试管,;(3)加热时常垫在玻璃容器与热源之间的是④石棉网。23.【答案】(1)AC;2.20(2)-34【知识点】长度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正确放置:刻度尺边缘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尺的刻面必须紧贴被测对象,不能“悬空”;测量能够达到的准确程度决定于测量工具的分度值。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先要弄清楚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柱最高处所对刻度相垂直,并注意区分温度是零上还是零下;使用体温计测量体温时,先要弄清楚体温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柱最末端所对刻度相垂直;【解答】(1)A、图中刻度尺带刻线的一侧与物体紧贴,且从0刻线开始起测,使用符合要求,故A正确;B、刻度尺的有刻度线的一侧没有紧靠被测长度, 故B错误;C、图中刻度尺带刻线的一侧与物体紧贴,且从0刻线开始起测,使用符合要求,故C正确;D、刻度尺的有刻度线的一侧没有紧靠被测长度, 故D错误。故选AC。A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较小,测量更准确,则读数为(2)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且刻线数值往下越来越大,则读数为-34℃。(1)[1]A.图中刻度尺带刻线的一侧与物体紧贴,且从0刻线开始起测,使用符合要求,故A正确;B.刻度尺的有刻度线的一侧没有紧靠被测长度, 故B错误;C.图中刻度尺带刻线的一侧与物体紧贴,且从0刻线开始起测,使用符合要求,故C正确;D.刻度尺的有刻度线的一侧没有紧靠被测长度, 故D错误。故选AC。[2]A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较小,测量更准确,则读数为(2)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且刻线数值往下越来越大,则读数为-34℃。24.【答案】6.8毫升;>【知识点】体积的测量【解析】【分析】量筒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看清楚量筒的分度值,一般不需要估计值。当俯视读数时测量值会大于实际值,当仰视读数时测量值会小于实际值。【解答】量筒读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可读出所量液体的体积数为6.8毫升;若俯视则读数偏高,液体的实际体积小于读数,俯视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2.4毫升,实际要小于2.4毫升,故从量筒内倒出液体的体积>6.8毫升-2.4毫升=4.4毫升。故填:6.8毫升;>。25.【答案】热胀冷缩;37.8;准确【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1)体温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使用体温计时,要弄清楚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然后再进行读数;(2)使用体温计前一定要把水银柱甩回玻璃泡,因为水银柱不会自动流回玻璃泡,此时温度计的示数只能上升不能下降。【解答】[1][2]体温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体温计分度值是0.1℃,读数为37.8℃。[3]使用体温计前一定要把水银柱甩回玻璃泡,因为水银柱不会自动流回玻璃泡,此时温度计的示数只能上升不能下降,所以该次测得的结果准确。26.【答案】2.50;1.4;大【知识点】长度的测量;特殊测量方法【解析】【分析】(1)金属丝的直径很小,如果用刻度尺直接测量,或者测不出或者误差太大,如图所示,把金属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n圈,测出线圈长度L,则细铜丝直径。(2)使用刻度尺时看清最小刻度值,是否与零刻线对齐,不能数错匝数,匝与匝之间不能留有空隙。【解答】由图可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线圈左侧与1.50cm对齐,右侧与4.00cm对齐,所以线圈的长度为L=4.00cm-1.50cm=2.50cm=25.0mm这一品牌导线的直径匝数越多,缠绕的越紧密,越接近真实值,若在绕线时匝与匝之间留有间隙,则测量值比真实值要偏大。27.【答案】A;23cm3;能浸没带有绳子的蜡块和铁钉且实验过程中水的凹液面不超过量筒的最大刻度;选用更细的绳子(或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等)【知识点】体积的测量;特殊测量方法【解析】【分析】步骤中有关体积的三个数据:A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可读出水的体积V1=24mLC将铁钉缓慢浸没入水中,可读出铁钉和水的体积V2=26mLE使铁钉和蜡块均浸没入水中,可读出铁钉、蜡块和水的总体积V3=49mL【解答】(1)若要测量蜡块体积,单测水的体积即步骤A是不必要的。(2)蜡块的体积为V蜡块=V3-V2=49mL-26mL=23mL=23cm3(3)A步骤中“适量”是指能浸没带有绳子的蜡块和铁钉且实验过程中水的凹液面不超过量筒的最大刻度。(4)为提高实验的精确程度,可选用更细的绳子(或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等)。28.【答案】(1)A;B(2)70(3)偏大,矿石带出了水【知识点】体积的测量【解析】【分析】(1)分析各个选项中使用的物理研究方法即可;(2)矿石的体积等于前后两个量筒的示数的差;(3)注意取出石块时会带出部分水即可。【解答】(1)根据题目描述可知,测量1枚大头针的体积,用的是累积法;测一页纸的厚度用的是累积法;测铜丝的直径用的是累积法;测自行车轮胎的周长一般用化曲为直;测乒乓球的直径用组合法。故选AB。(2)根据图片可知,图中矿石的体积;(3)从图A到图C,将矿石取出时,会带出一定量的水,再补充水时就会多一些,使所测量矿石的体积偏大。(1)测出100枚大头针的体积,再除以100,计算 出1枚大头针的体积,用的是累积法;A.测一页纸的厚度用的是累积法,故A符合题意;B.测铜丝的直径用的是累积法,故B符合题意;C.测自行车轮胎的周长一般用化曲为直,故C不符合题意;D.测乒乓球的直径用组合法,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B。(2)在如图所示的方法中,向烧杯中所添加水的体积 就等于矿石的体积,图中矿石的体积(3)从图A到图C,将矿石取出时,会带出一定量的水,再补充水时就会多一些,使所测量矿石的体积偏大。29.【答案】(1)丁;3.21cm(2)C【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解析】【分析】(1)根据“组合法”测圆的直径的方法分析。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时,测量结果所有差异,但是相差不大,据此排除错误数据,最后计算剩余数据的平均值即可。(2)测量工具的分度值越小,测量越准确。【解答】(1)甲:卡住硬币的桌面没有与刻度尺的某个刻度线重合,故甲错误;乙丙:只用一把刻度尺不能准确找到硬币直径的位置,故乙、丙错误;丁:用两个三角板的直角边夹住硬币,两个三角板的直角边与下面的直尺重合,此时两个三角板直角边直 角边的距离等于硬币的直径,故丁正确。比较可知,3.95cm明显偏大,将其去掉,那么他记录的结果为(2)根据表格数据可知,量筒C的量程能满足测量要求,且分度值最小,因此它最准确,故选量筒C。(1)[1]甲:卡住硬币的桌面没有与刻度尺的某个刻度线重合,故甲错误;乙丙:只用一把刻度尺不能准确找到硬币直径的位置,故乙、丙错误;丁:用两个三角板的直角边夹住硬币,两个三角板的直角边与下面的直尺重合,此时两个三角板直角边直 角边的距离等于硬币的直径,故丁正确。[2]比较可知,3.95cm明显偏大,将其去掉,那么他记录的结果为(2)根据表格数据可知,量筒C的量程能满足测量要求,且分度值最小,因此它最准确,故选量筒C。30.【答案】测量范围/量程;最小刻度/分度值;下一位;B【知识点】长度的测量【解析】【分析】使用刻度尺时要注意:(1)使用刻度尺时,要先看一下刻度尺零刻度线、认清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2)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不能歪斜;尺的刻面必须紧贴被测对象。(3)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4)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记上数值和单位。【解答】(1)刻度尺在测量物体之前,需要进行三看,即看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零刻线。(3)刻度尺的读数需要估读,即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4)刻度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刻线垂直,因此B方式读数正确。31.【答案】14(或25或36);30;S2;增加玻璃泡内测温液体的体积【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1)根据控制变量法,要比较细管横截面积S和液柱高度h的关系,就要控制其他的变量相同,即控制液泡和温度t相同,改变细管横截面积S,观察液柱高度h的变化,据此分析解答;(2)由表中数据求出细管的横截面积为S1时,液柱每增加1cm,温度增加的数值,再求液柱高度为11厘米时,水的温度;(3)根据表中数据分析液柱变化的大小;(4)同种物质,质量越大,体积越大,受热后,体积膨胀越大。【解答】(1)横截面积对液柱高度的影响,应该控制温度相同、玻璃管横截面积不同。故比较1与4、2与5、3与6均可进行探究。(2)根据横截面积相同时,液柱高度的变化与温度的变化成正比,有(3)读表中数据可知,升高相同的温度,横截面积为S2的细管中的液柱高度变化得大,故用S2制成的温度计的精确度高。(4)可以增加玻璃泡的体积,当温度变化相同时,液体体积越大,体积变得得就越大,细管中的液柱高度变化得就越大。32.【答案】玻璃泡内的气体受热膨胀,玻璃管内液面下降;换用更细的玻璃管/增大玻璃泡/换用热膨胀系数更大的液体;B;测量所需时间更短/测量时不需要直接接触被测物体【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1)气体温度计利用的是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即当温度升高时,气体体积膨胀,温度降低时,气体体积收缩。根据这一原理,可以判断玻璃管内液面的变化。(2)体温计的刻度部分为三棱体,其正面呈圆弧形,体温计内的液体是水银,而且体温计内的水银柱比较细,在读数时需要放大,应用了凸透镜成放大、正立的虚像原理.所以有刻度的一面制成三棱柱的形状,起到放大作用。(3)双金属片温度计利用的是不同金属在相同受热条件下膨胀程度不同的性质。当温度升高时,膨胀程度大的金属会向膨胀程度小的金属一侧弯曲,从而带动指针偏转。【解答】(1)伽利略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气体的热胀冷缩。它的工作原理是:当环境温度升高时,玻璃泡内的气体受热膨胀,玻璃管内液面下降。(2)温度计管中液柱移动不明显,导致示数不够精确,可以换用更细的玻璃管或增大玻璃泡或换用热膨胀系数更大的液体。(3)在相同的受热条件下,铜的膨胀程度比铁的膨胀程度大,所以当气温升高时,指针偏向铁的那一边,即向B偏转。(4)测温枪只要把“枪口”对准待测物体,“枪尾”的显示屏里就能用数字直接报告那个物体的温度,具有的优点有:测量所需时间更短、测量时不需要直接接触被测物体等。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绍兴市滨江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9月阶段性检测科学试题(学生版).docx 浙江省绍兴市滨江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9月阶段性检测科学试题(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