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2023-2024学年下学期八年级期中科学试题( 1-4章)1.(2024八下·海曙期中)某学校走廊贴有“轻声慢步”的文明提示语,“轻声”描述的是声音的(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速度【答案】B【知识点】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解析】【分析】描述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色、音调和响度。【解答】在走廊里轻声慢步中的轻声是指声音的响度小,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2.(2024八下·海曙期中)电业工人带电作业时需要用绝缘垫,以下材料适合做绝缘垫的是( )A.铜 B.不锈钢 C.铝合金 D.橡胶【答案】D【知识点】导体和绝缘体【解析】【分析】容易导电的物体是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是绝缘体,据此解答。【解答】所给选项中,铜、不锈钢和铝合金都是容易导电的物体,属于导体,而橡胶是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属于绝缘体。故答案为:D。3.(2024八下·海曙期中)如图所示,描述了成语“杯弓蛇影”的故事情景:挂在墙上的弓映在酒杯里,酒客以为杯里有蛇。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下列关于“蛇影”的说法正确的是( )A.“蛇影”是光反射形成的B.“蛇影”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C.“蛇影”是光折射形成的D.“蛇影”是实像【答案】A【知识点】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解析】【分析】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像和物关于平面镜对称。【解答】蛇在酒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原理,成的像是虚像,故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4.(2024八下·海曙期中)A、B是由同种材料制成的长度相同,横截面积不同的两段导体,将它们串联后接入电路中,比较这两段导体的电阻及通过它们的电流,正确的是( )A.RAC.RA>RB、IA=IB D.RA=RB、IA【答案】B【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解析】【分析】(1)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其大小只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故在分析时用控制变量的思维来考虑;(2)对于串联电路,电流是处处相等的。【解答】对于A和B是由同种材料制成的长度相同的两段导体,由于B段的横截面积小,A段的横截面积大,故B段的电阻大于A段的电阻;且此两段电阻串联,据串联电流处处相等的关系可知,这两段导体中的电流是相等的。故ACD错误,B正确。故答案为:B。5.(2024八下·海曙期中)从平面镜里看到背后墙上挂钟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准确的时间应该是A.1点20分 B.10点20分 C.10点40分 D.11点20分【答案】C【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解析】【分析】利用镜面对称的性质求解;镜面对称的性质:在平面镜中的像与现实中的事物恰好顺序颠倒,且关于镜面对称。【解答】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与物体本身的左右是相反的,因此本题中要读出此时准确的时间,应该从试卷的背面,透过试卷看这个时钟,然后读出读数为10点40分。故答案为:C。6.(2024八下·海曙期中)如图,人眼在A点看见河里B点有一条小鱼,则水中的小鱼实际位置是( )A.B点 B.B点上方C.B点下方 D.B点左方或右方【答案】C【知识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解析】【分析】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解答】人眼在A点看见河里B点有一条小鱼,是因为鱼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在水面反射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远离法线,人逆着折射光线看到的鱼是比实际位置高的虚像,故小鱼在B的下方。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7.(2024八下·海曙期中)如图所示,向右匀速行驶的动车桌面上有杯水,一束光斜射到水面上,保持入射光方向不变,动车减速时( )A.入射角不变,折射角不变 B.入射角变小,折射角变小C.入射角变大,折射角变大 D.入射角变大,折射角变小【答案】C【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规律【解析】【分析】动车减速,杯中的水具有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故水面会荡向车子的前方,作出变化后的水面的法线,根据图示比较变化前后的入射角,判断入射角的大小变化;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得出折射角的大小变化。【解答】动车减速,杯中水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杯中水面向前倾斜,入射光的方向不变,所以入射角变大,折射角随入射角变大而变大,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8.(2024八下·海曙期中)购物支付已进入“刷脸”时代,如图所示,消费者结账时只需面对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等,确认相关信息后,即可迅速完成交易。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光经过摄像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B.摄像头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相同C.“刷脸”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两倍焦距之外D.“刷脸”时,面部经摄像头成正立缩小的实像【答案】C【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解析】【分析】(1)凸透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折射;(2)摄像头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当u>2f时,凸透镜才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解答】摄像头为凸透镜,其原理为光的折射,应用的是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的特点相同,物距应大于二倍焦距,则面部应位于摄像头两倍焦距以外。故答案为:C。9.(2024八下·海曙期中) 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B.闻其声便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调判断的C.医生用B超检查身体是利用声能传递能量D.有些地方禁止汽车鸣笛,目的是在声音传播途径上减弱噪声【答案】A【知识点】声音产生的条件;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途径【解析】【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音色跟物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通过音色能辨别物体;(3)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可以传递信息;(4)防治噪声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在传播中、在人耳处。【解答】A.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B.每个发声体的音色是不同的,“闻其声便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B错误;C.医生用B超检查身体是利用声能传递信息,故C错误;D.禁止汽车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故答案为:A。10.(2024八下·海曙期中)如图所示,东南亚地区生活着一种射水鱼,它发现水面上的小昆虫后,能从口中快速喷出一束水柱,将昆虫击落水中,实现捕食。下列光路图能表示射水鱼观察水面上小昆虫的是( )A. B.C. D.【答案】D【知识点】光的折射规律;作光的折射光路图【解析】【分析】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由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斜射进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完成折射光路图。【解答】射水鱼观察水面上小昆虫时,是因为水面上方的昆虫等猎物“发出”的光射向水面,发生折射,再进入射水鱼的眼睛中,因此光的传播路线是由空气→水中。由光的折射定律知道,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11.(2024八下·海曙期中)将两枚硬币放在条形磁体下方,硬币的位置情况应为下列情况中的( )A. B. C. D.【答案】A【知识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解析】【分析】磁化后的硬币,变成了磁体,通过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来进行判断。【解答】当两个硬币都放在磁体的N极时,会被磁体磁化,硬币也具有N极和S极,由于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因此两个硬币的S极会吸引在磁体的N极上,两个硬币的下侧都为N极;由于同名磁极相互排斥,两个硬币的下侧会张开,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12.(2024八下·海曙期中) 在实像与虚像的讨论中,正确的是( )A.人眼既能看到实像又能看到虚像,而屏幕上只能呈现实像,不能呈现虚像B.虚像是人们的幻觉,并没有光线进入人眼,所以不能用光屏得到,也不能直接用眼看到C.由光的反射只能形成虚像,由光的折射只能形成实像D.平面镜只能形成虚像,凸透镜只能形成实像【答案】A【知识点】光的反射;光的折射规律;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解析】【分析】(1)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的反射延长线会聚成的;(2)实像可以用光屏接收到,虚像不能用光屏接收到;实像与虚像都可以用眼睛接收到;(3)光的反射成的像是虚像,放大镜是光的折射,成的是虚像;(4)平面镜成像是虚像,光的折射看到水里的像是虚像,照相机、投影仪成的是实像,放大镜成的是虚像。【解答】A.虚像和实像人的眼睛都可以接收到,屏幕上只能呈现实像,不能呈现虚像,故A正确;B.虚像不能用光屏得到,可以用眼睛接收到,故B错误;C.平面镜成像和倒影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成的像是虚像,凸透镜在成像过程中,是光的折射,可以形成虚像,如放大镜的使用,故C错误;D.平面镜成像是虚像,凸透镜可以成的虚像也可以成实像,如放大镜成虚像、照相机成实像,故D错误。故答案为:A。13.(2024八下·海曙期中)下列关于光的现象和传播规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反射光线与所对应的入射光线可以不在同一平面内B.一束光垂直入射到平面镜上发生反射时,其反射角等于90°C.在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现象中,光的传播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D.黑板用的时间长了,有一角反光,这是因为光发生了漫反射【答案】C【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镜面反射与漫反射【解析】【分析】①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归纳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②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发生漫反射时,光线射向四面八方;发生镜面反射时,反射光线射向一个方向。【解答】A.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一定在同一平面内,故A错误;B.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一束光垂直入射到平面镜上,入射角等于0°,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大小也是0°,故B错误;C.镜面反射与漫反射关它们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只是由于反射面的不同,而使最终的效果产生了较大的差异,故C正确;D.黑板用的时间长了,有一角反光,这是因为光发生了镜面反射,故D错误。故答案为:C。14.(2024八下·海曙期中)关于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中所成的像可用光屏承接B.实验时桌面上铺网格纸比白纸好C.实验的玻璃板越厚越好D.多次进行实验,主要是为了减小测量误差【答案】B【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解析】【分析】(1)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2)为了便于比较像距和物距的关系,可以用方格纸代替白纸;(3)从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这一角度去分析此题;(4)多次实验的目的有二个:一是得到普遍规律或减小实验误差,根据本实验目的回答。【解答】A、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故A错误;B、实验时桌面上铺网格纸更便于比较像距和物距的关系,所以比白纸好,故B正确;C、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而且这两个像距离较远,会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故C错误;D、为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得出具有普遍性的结论,要进行多次实验,故D错误。故答案为:B。15.(2024八下·海曙期中)如图所示电路,甲、乙是电学仪表,闭合开关S后,灯泡L1、L2均正常发光,则( )A.甲、乙都是电流表 B.甲、乙都是电压表C.甲是电流表,乙是电压表 D.甲是电压表,乙是电流表【答案】D【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解析】【分析】要确定圆圈中的电表符号,首先要弄清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正确使用方法: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使用,而电压表要与被测用电器并联;根据图中各圆圈的位置以及和用电器的连接方式,结合电表的使用方法逐项进行分析。【解答】A、甲、乙都是电流表,则会造成电源短路,故A不符合题意;B、甲、乙都是电压表,由于电压表电阻很大,电路中电流几乎为零,灯泡不发光,故B不符合题意;C、如果甲是电流表,乙是电压表,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了,电阻很大,则两灯泡都不能发光,故C不符合题意;D、如果甲是电压表,乙是电流表,则电流分别经灯L1和L2回负极,两灯都能发光,即灯L1和L2并联,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16.(2024八下·海曙期中)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S后,两灯都不亮,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无示数,则该电路故障可能是 ( )A.灯泡L1短路 B.灯泡L1开路 C.灯泡L2短路 D.灯泡L2开路【答案】B【知识点】电流表、电压表在判断电路故障中的应用【解析】【分析】由图可知,两灯串联,电压表测量L2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两个灯泡都不亮,电流表无示数,说明电路中有断路现象;电压表有示数,说明电压表到电源两极是连通的,据此判断故障。【解答】由图知道,两灯串联,电压表测量L1两端的电压;闭合开关S后,L1、L2都不亮,电流表无示数,说明电路中有断路现象;电压表有示数,说明电压表两端能与电源两极连通,灯泡L2是完好的,所以故障原因可能是L1开路,故B符合题意, A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17.(2024八下·海曙期中)淮安市内严查电动车驾乘人员不戴头盔的现象,“一盔一带,安全常在”,小明想制作一款智能头盔,从而方便提醒人们出行戴头盔。平时将头盔锁在前篓里,先转动钥匙并取出头盔戴上(相当于闭合S1),再转动电动车钥匙(相当于闭合S2),车才能正常启动,图路中符合要求的是( )A. B.C. D.【答案】A【知识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辨别;串、并联电路的设计【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两个开关的连接方式、电动机的连接方式,然后选出正确的电路图。串联电路定义:用电器首尾相连成一串后再接入电路中,我们说这些用电器是串联的.如图所示,L1和L2组成串联电路。并联电路定义:用电器的两端分别连在一起,然后接到电路中的电路叫并联电路.如下图所示,L1和L2组成并联电路。【解答】根据题意可知,只有两个开关都闭合时,电动机才能正常启动,所以两个开关串联,然后与电动机串联在电路中,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18.(2024八下·海曙期中)如图所示,一束光线透过容器的玻璃侧壁斜射到容器中,在P处形成一光斑,在向容器里逐渐加满水的过程中,光斑将A.一直向左移动 B.先向左移动再向右移回到P点C.一直向右移动 D.先向右移动再向左移回到P点【答案】B【知识点】光的折射规律【解析】【分析】(1)容器内加水后,就会发生折射现象,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可知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然后分析光斑的移动情况;(2)当水加满时,光沿直线传播。据此分析。【解答】当容器加水时,由光的折射定律可知,光线将发生折射现象,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折射,即向下偏折,也就是在容器底的光斑向左移动。当水面超过入射点时,光在水中沿直线传播,重新照射到P点。故答案为:B。19.(2024八下·海曙期中)如图所示,相邻两室一明一暗,在两室之间的墙上有一平面镜,且。甲、乙两人分别站在A、B两点面向平面镜张望,则( )A.甲可看到乙,乙看不到甲 B.甲、乙相互可以看到C.甲看不到乙,乙看不到甲 D.甲看不到乙,乙可看到甲【答案】D【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解析】【分析】人看到物体的条件:物体发光或反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甲在明亮的室内,甲反射光线射向平面镜,平面镜能再次反射,进入乙的眼睛,乙能看到甲。乙在黑暗的室内,乙不能发光,也不能反射光,不会有乙的光线进入甲的眼睛,甲不会看到乙。【解答】甲乙两人不是光源,本身不能发光,只能反射外界射到他们身上的光。甲在明亮的室内,有外来的光线射到他的身上,他的身体表面又能将这些光线反射出去。被甲反射的一部分光线射到平面镜M上,又会被平面镜反射。由于∠AOC=∠BOC,所以从甲身上射向平面镜M的光线会沿OB方向反射,而乙处在B点,故乙能接收到来自甲的光线,即看到了甲;乙在暗室中,外界没有光线射到他的身体表面,他本身又不能发光,所以,不会有从乙射出的光,照射到平面镜M上,更不会进入到甲的眼镜,所以甲不能看到乙,故D正确。故答案为:D。20.(2024八下·海曙期中)如图甲,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时,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b端滑到a端,电压表示数U与电流表示数I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正确的是( )A.电源电压是12VB.定值电阻R的阻值是6ΩC.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范围是0~18ΩD.若定值电阻R断路时,电流表示数为0,电压表示数为0V【答案】B【知识点】电路的动态分析【解析】【分析】(1)闭合开关,定值电阻和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量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量电路电流,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压表示数U与电流表示数I的比值为定值电阻的阻值;当滑片P位于a端时,电路为R的简单电路,电压表测电源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此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大,根据图象读出最大电流和电压表的示数,据此可知电源电压;当定值电阻R出现接触不良时,则串联电路断路,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相当于测量电源电压;(2)根据欧姆定律求出定值电阻R的阻值;(3)当滑片P位于b端时,定值电阻R与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串联,此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小,根据图象读出电路中的最小电流,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总电阻,利用电阻的串联特点求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据此可知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范围。【解答】A、由电路图可知,当滑片P位于a端时,电路为R的简单电路,电压表测电源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且此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大,由图象可知,电路中的最大电流1.5A时,电压表的示数为9V,即电源的电压为9V,故A错误;B、由可得,定值电阻R的阻值故B正确;C、当滑片P位于b端时,定值电阻R与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串联,此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小,由图象可知,电路中的最小电流则电路中的总电阻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所以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则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范围是,故C错误;D、当定值电阻R断路时,则串联电路断路,电流表示数为0,此时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相当于测量电源电压,其示数为9V,故D错误。故答案为:B。21.(2024八下·海曙期中)如图所示是一只小鸟正在飞离水面时的情景,小鸟向上飞行时,它在水中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小鸟飞行到距水面2m时,小鸟与它在水中的像相距 m;站在岸边的人能从各个角度观察到飞行的小鸟,是因为发生了光的 反射(选填“镜面”或“漫”)。【答案】不变;4;漫【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解析】【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它们的连线垂直于镜面,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漫反射是反射光线射向不同的方向,我们能从不同角度看见物体,是因为发生了漫反射。【解答】由于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所以不管小鸟距水面的距离远还是近,像始终和物体等大,因此当小鸟向上飞行时,它在水中的像的大小不变。平面镜成的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已知小鸟距水面2m,像到水面的距离也是2m,所以小鸟与它在水中像的距离为2m+2m=4m漫反射是指光线被粗糙表面无规则地向各个方向反射的现象。站在岸边的人能从各个角度观察到飞行的小鸟,是因为发生了光的漫反射。22.(2024八下·海曙期中)如图甲是一幅立在桌面上的漫画,如图乙,透过水杯,漫画中的老鼠变“胖”了,还掉头奔向猫,此现象的成因与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工作原理相同。要想老鼠变“更胖”一点,应适当将水 (选填“远离”或“靠近”)漫画。【答案】投影仪;靠近【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解析】【分析】透明物质可以制成中间厚边缘薄的凸透镜,物体置于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解答】装水的圆柱形玻璃杯横切面中间厚、边缘薄,形成水凸透镜。透过水杯,漫画中的老鼠变“胖”了,还掉头奔向猫,说明此时水杯起到了凸透镜的作用,老鼠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此现象的成因与投影仪工作原理相同。要想老鼠变“更胖”一点,需要增大像距、减小物距,应适当将水杯靠近漫画。23.(2024八下·海曙期中)如图所示为一种测量体重的装置。当没有测体重时,绝缘体使电路 (选填“切断”或“接通”)。向体重测试台上放重物时,连入电路中的电阻 (选填“变大”或“变小”,下同),电路中的电流 。【答案】切断;变小;变大【知识点】导体和绝缘体;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及其使用24.(2024八下·海曙期中)如图,某校学生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把李老师的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发现光屏上烛焰的像变模糊了;接着再将光屏靠近凸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李老师的眼睛是 (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他佩戴的眼镜是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答案】远视眼;凸透镜【知识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解析】【分析】远视眼成因: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小,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造成远视眼。【解答】将一副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他只将光屏向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时,又在光屏上观察到蜡烛清晰的像,说明提前成像了,故放置的是使光线会聚的凸透镜,这种眼镜是用来矫正远视眼的。25.(2024八下·海曙期中)如图所示,一束光与平面镜成45°角射向平面镜,请作出经平面镜反射后再经凸透镜折射的光路图。【答案】【知识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解析】【分析】根据图示的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度数,可求入射角与反射角的度数,据此画出反射光线;然后利用入射光线与凸透镜的主光轴垂直,判断反射光线与主光轴的关系,再根据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作出折射光线。【解答】过入射点垂直于镜面作出法线,已知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45°,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为90°﹣45°=45°据此在法线另一侧画出反射光线;因为入射光线垂直于主光轴,且由前面可知入射角和反射角均为45°,所以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90°,则反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再根据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画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26.(2024八下·海曙期中)在探究电阻两端的电压跟通过电阻的电流的关系时,小东选用了两个定值电阻R1、R2分别做实验,他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如图所示的图像,请你根据图像比较电阻R1与R2的大小,则R1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R2。当把这两个电阻并联在电源电压为3V的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是 A;当把这两个电阻串联在电源电压为3V的电路中,R1两端电压为 V。【答案】大于;0.9;2【知识点】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解析】【分析】(1)当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从图像中读出:当R1、R2两端的电压为U=3V时,对应的电流值,通过电流的大小关系或计算出电阻值判断两电阻的阻值大小关系;(2)根据并联电路电流特点求干路电流;(3)根据串联电路特点,利用求出电路中电流,然后再根据欧姆定律求R1两端电压。【解答】由U-I图像知道,当U=3V时,I1=0.3A,I2=0.6A,由知道,电阻R1与R2的阻值分别为所以当把这两个电阻并联在电源电压3V的电路中,根据并联电路的特点可知: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干路中的电流是当把这两个电阻串联在电源电压为3V的电路中,总电阻R=R1+R2=10Ω+5Ω=15Ω则电路中的电流由知道,R1两端电压为27.(2024八下·海曙期中)小明喜欢吹笛子,他发现按住不同的孔时,笛子会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学习了声现象的相关知识后,小明意识到声音与空气柱的振动有关,他和其他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猜想1:空气柱发声的频率可能和空气柱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2:空气柱发声的频率可能和空气柱的长度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小明和同学们找到不同规格的吸管、虚拟示波器等器材进行探究。大家选择5根吸管,堵住其中的一端对着另一端吹气,用示波器记录声音的频率。将实验所得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吸管的长度和横截面就相当于空气柱的长度和横截面)。实验吸管 吸管长度/cm 吸管横截面积S/mm2 频率f/Hz1 10 5 35002 15 5 31463 10 8 33304 10 10 31125 20 5 2693【交流分析】(1)分析表格中实验吸管1、3、4的数据,可知空气柱的 相同时,空气柱的横截面积越大,发声频率越低;(2)为了验证猜想2,应分析表格中实验吸管为 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答案】长度;1、2、5;当空气柱的横截面积相同时,空气柱长度越大,空气柱发声的频率越低。【知识点】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中的长度、横截面积、和频率的大小,利用控制变量法分析;(2)探究空气柱发声的频率可能和空气柱的长度有关时,应控制横截面积不变,改变长度。【解答】(1)分析表格中实验吸管1、3、4的数据可知,吸管的长度是相同的,即空气柱的长度相同,吸管的横截面积越大,即空气柱的横截面积越大,发声频率越低。(2)探究猜想2:空气柱发声的频率可能和空气柱的长度有关,应控制横截面积相同,长度不同,故应选择1、2、5;由数据可知,空气柱的横截面积相同时,吸管的长度越长,即空气柱的长度越长,发声频率越低。28.(2024八下·海曙期中)在利用光具座进行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中:(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可知该透镜的焦距是 cm;(2)进行凸透镜成像的探究实验时,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发现像呈现在光屏的上方且部分像不在光屏上,为使像能呈现在光屏中央,应将蜡烛向 移动(选填“上”、“下”、“左”或“右”);(3)如图乙,调整后,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时,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如果将蜡烛远离透镜,光屏应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如果将蜡烛移动到距凸透镜22cm的位置,光屏上将得到倒立、 、实像;(4)实验过程中,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用不透明的纸板遮住时,光屏上的像大小 (选填“变大”、“不变”、“变小”)。【答案】11.0;上;靠近;等大;不变【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解析】【分析】(1)根据焦点和焦距的定义进行分析;(2)根据经过光心的光线的传播方向不变进行分析;(3)根据物远像近像变小进行分析;物距等于二倍焦距,光屏上将得到倒立、等大的实像;(4)如果把透镜上半部分用不透明的纸挡住不影响成像,由于透镜的一小部分被遮住,因此折射出的光线与比减少了,故亮度会减弱。【解答】(1)从甲图可以看出,该透镜的焦距是11.0cm。(2)点燃蜡烛后,像呈现在光屏的上方,说明蜡烛变短了,为使像呈现在光屏的中央,应将蜡烛向上移动。(3)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如果将蜡烛远离透镜,则物距增大,所成的像将变小,像距变小,则应将光屏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如果将蜡烛移动到距凸透镜22cm的位置,,光屏上得到的像是倒立等大的实像。(4)在实验的过程中,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用不透明的纸板遮住时,只是像的亮度会变暗,光屏上的像大小不变。29.(2024八下·海曙期中)小海设计了“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器材如下:电源电压恒为4.5V,五个定值电阻R分别为:5Ω、10Ω、15Ω、20Ω及25Ω,滑动变阻器、电压表、电流表、开关各1个,导线若干。(1)实验前,小海发现电流表出现如图甲所示情况,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 ;(2)调整后,按图乙方式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到最 (选填“左”或“右”)端;(3)小海把5Ω的电阻接入电路后,闭合开关,移动滑片,当电压表示数为2.5V时,记录电流表示数。断开开关,保持滑片位置不变,用10Ω的电阻替换5Ω,再次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示数 2.5V(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此时应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滑片,同时注意观察 (选填“电流表”或“电压表”),使其示数与第一次相同;(4)根据实验数据,小海绘制了如图丙所示I﹣R关系图像;分析图像,得出该实验的结论是 。【答案】电流表没有调零;右;大于;右;电压表;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其电阻成反比【知识点】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解析】【分析】(1)实验前需要对电表校零;(2)为了保护电路,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阻值最大处;(3)根据控制变量法,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需控制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相同,当换上大电阻时,根据分压原理确定电压表示数的变化,由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结合分压原理确定滑片移动的方向;(4)根据图像中电流与电阻之积为一定值分析得出结论。【解答】(1)实验前,也就是开关还没有闭合,电路中没有电流,而电流表出现如图甲所示情况,从图甲可以看到,电流表指针在零刻度的左边,说明电流表在实验前没有调零。(2)调整后,按图乙方式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前,为了保证电路安全,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应该最大,所以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到最右端。(3)由题意可知,5Ω的电阻两端的电压为2.5V,断开开关,保持滑片位置不变,用10Ω的电阻替换5Ω,再次闭合开关,由于电阻阻值变大,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大小不变,根据串联电路分压原理,10Ω的电阻两端电压变大,电压表示数大于2.5V;由于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需要保持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即要求保持电压表示数为2.5V不变,10Ω的电阻两端电压要变小,根据串联电路分压原理,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要变大,从图乙可以看到,滑片应该向右移动,并且观察电压表,使其示数为2.5V。(4)分析图像,可知道电流与电阻的乘积是2.5V固定值,则可知在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30.(2024八下·海曙期中)有关声音的实验:(1)如图甲,把正在发声的音叉靠近悬挂的静止乒乓球,看到乒乓球被弹开,这说明音叉发声时在 ,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是 法;(2)如图乙,将一块正在发声的小音乐芯片放在注射器中,再将活塞推到底端,用橡胶帽封闭注射口,然后用力往外拉活塞,这时听到注射器中音乐芯片的声音会 ,进一步推理说明 。【答案】振动;转换法;变弱;真空不能传声【知识点】声音传播的条件;声音产生的条件【解析】【分析】(1)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把不容易观察的现象转变成比较容易观察的现象,此方法叫转换法。(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解答】(1)把正在发声的音叉靠近悬挂的静止乒乓球,看到乒乓球被弹开,这说明音叉发声时在振动。[2]在这个实验中,把音叉的振动转换为乒乓球被弹开,应用的是转换法。(2)将一块正在发声的小音乐芯片放在注射器中,再将活塞推到底端,用橡胶帽封闭注射口,然后用力往外拉活塞,这时听到注射器中音乐芯片的声音会变弱,如果真空时,声音不再传播,由此可以说明真空不能传声。31.(2024八下·海曙期中)兴趣小组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1)为了显示光路,下列做法不可行的是 ;A.用喷壶向玻璃缸中喷水雾B.使光束贴着纸板射向平面镜C.抽尽玻璃缸中空气在黑暗中进行(2)图中红光激光笔发出的光相当于法线,当绿光激光笔向镜面靠近逆时针转动时,反射角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实验中小明三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测得数据如表所示,他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的结论和其他同学的结论并不一致,请你分析小明测量实验数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能是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1 20° 70°2 30° 60°3 50° 40°【答案】C;变大;把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当成了反射角【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解析】【分析】(1)为了显示光路,则应使玻璃缸中的物质能反射光线,形成光路;(2)根据光的传播路径和光的反射规律解答;(3)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由此根据表格数据分析找出错误。【解答】(1)A、用喷壶向玻璃缸中喷水雾,小水滴能反射光线,形成光路,便于观察,故A不符合题意;B、使光束贴着纸板射向平面镜,纸板能反射光线,形成光路,便于观察,故B不符合题意;C、抽尽玻璃缸中空气在黑暗中进行,由于没有反射光的物质,故不能看到光线的传播路径,故C符合题意。故选C。(2)由图知道,红色激光笔发出的光相当于法线;当绿色激光笔向镜面靠近时,入射角变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反射角变大。(3)根据反射定律知道,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是反射线与法线的夹角,入射角是入射线与法线的夹角,当入射角分别为20°、30°、50°时,反射线与法线的夹角,即反射角也应分别是20°、30°、50°,而70°,60°,40°正好是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所以是把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当成了反射角。32.(2024八下·海曙期中)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恒为15V,电阻R1、R3的阻值分别为10Ω、15Ω,闭合开关S,断开S1、S2,电压表的示数为5V,求:(要有电路分析)(1)电流表的示数;(2)R2的阻值;(3)S、S1、S2都闭合时,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各是多少?【答案】(1)闭合开关S,断开S1、S2,R1、R2串联,R3断路,电流表测量电路电流,电压表测量R2两端的电压,电压表的示数为5V,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R1两端的电压为U1=U-U2=15V-5V=10V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流表的示数为(2)根据欧姆定律可知R2的阻值为(3)开关S、S1、S2都闭合时,R1、R3并联,R2和电压表短路,电流表测量电路电流,电压表短路,则电压表的示数为0V,根据欧姆定律可得,通过两电阻的电流为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可得,电流表的示数为IA=I1+I3=1.5A+1A=2.5A【知识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辨别;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画出等效电路图,分析电路的串并联情况及电表的测量对象,再结合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电流特点和欧姆定律计算电流。(2)由(1)中数据,用欧姆定律计算电阻。(3)画出等效电路图,当支路上没有用电器时,与该支路并联的支路会被短路,结合欧姆定律和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电流特点计算电流。33.(2024八下·海曙期中)亮亮设计了一个用电压表的示数变化反映的环境温度变化的电路,其电路原理图如图甲所示。其中,电源两端电压U=4V(恒定不变),电压表量程为0~3V,R0是定值电阻,R0=300Ω,R1是热敏电阻,其电阻环境温度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闭合开关S后,求:(1)当环境温度为60℃时,热敏电阻R1的阻值为 。环境温度升高时,电压表示数将 ;(2)当环境温度为40℃时,电压表的示数是多少 ?(3)此电路所允许的最高环境温度是多少 ?【答案】150Ω;变大;2.4V;80℃【知识点】电路的动态分析【解析】【分析】(1)根据乙图分析R1的阻值;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规律判定电压表示数的变化;(2)R0与R1是串联,根据电阻的串联求出总阻值,利用欧姆定律即可求出电流和电压;(3)电压表两端电压达到最大测量值3V时,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求出定值电阻R0两端的电压,利用欧姆定律求出热敏电阻的阻值,根据图象得到温度。【解答】(1)由图乙可知,当环境温度为60℃时,热敏电阻R1的阻值为150Ω。环境温度升高时,热敏电阻R1的阻值减小,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规律可知,其两端的电压减小,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特点可知,R2两端的电压变大,即电压表示数将变大。(2)环境温度为40℃时,根据电阻的串联特点可知则由欧姆定律得:R0两端的电压(3)由题意可知电压表示数允许最大值为3V,且此时电路能够测量的温度最高;所以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为I'===0.01A串联电路两端的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所以U1'=U﹣U0'=4V﹣3V=1V由欧姆定律得,此时热敏电阻的阻值R1'===100Ω根据图b可查得热敏电阻的阻值为100Ω时对应温度为80℃,即最高温度为80℃。1 / 1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2023-2024学年下学期八年级期中科学试题( 1-4章)1.(2024八下·海曙期中)某学校走廊贴有“轻声慢步”的文明提示语,“轻声”描述的是声音的(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速度2.(2024八下·海曙期中)电业工人带电作业时需要用绝缘垫,以下材料适合做绝缘垫的是( )A.铜 B.不锈钢 C.铝合金 D.橡胶3.(2024八下·海曙期中)如图所示,描述了成语“杯弓蛇影”的故事情景:挂在墙上的弓映在酒杯里,酒客以为杯里有蛇。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下列关于“蛇影”的说法正确的是( )A.“蛇影”是光反射形成的B.“蛇影”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C.“蛇影”是光折射形成的D.“蛇影”是实像4.(2024八下·海曙期中)A、B是由同种材料制成的长度相同,横截面积不同的两段导体,将它们串联后接入电路中,比较这两段导体的电阻及通过它们的电流,正确的是( )A.RAC.RA>RB、IA=IB D.RA=RB、IA5.(2024八下·海曙期中)从平面镜里看到背后墙上挂钟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准确的时间应该是A.1点20分 B.10点20分 C.10点40分 D.11点20分6.(2024八下·海曙期中)如图,人眼在A点看见河里B点有一条小鱼,则水中的小鱼实际位置是( )A.B点 B.B点上方C.B点下方 D.B点左方或右方7.(2024八下·海曙期中)如图所示,向右匀速行驶的动车桌面上有杯水,一束光斜射到水面上,保持入射光方向不变,动车减速时( )A.入射角不变,折射角不变 B.入射角变小,折射角变小C.入射角变大,折射角变大 D.入射角变大,折射角变小8.(2024八下·海曙期中)购物支付已进入“刷脸”时代,如图所示,消费者结账时只需面对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等,确认相关信息后,即可迅速完成交易。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光经过摄像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B.摄像头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相同C.“刷脸”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两倍焦距之外D.“刷脸”时,面部经摄像头成正立缩小的实像9.(2024八下·海曙期中) 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B.闻其声便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调判断的C.医生用B超检查身体是利用声能传递能量D.有些地方禁止汽车鸣笛,目的是在声音传播途径上减弱噪声10.(2024八下·海曙期中)如图所示,东南亚地区生活着一种射水鱼,它发现水面上的小昆虫后,能从口中快速喷出一束水柱,将昆虫击落水中,实现捕食。下列光路图能表示射水鱼观察水面上小昆虫的是( )A. B.C. D.11.(2024八下·海曙期中)将两枚硬币放在条形磁体下方,硬币的位置情况应为下列情况中的( )A. B. C. D.12.(2024八下·海曙期中) 在实像与虚像的讨论中,正确的是( )A.人眼既能看到实像又能看到虚像,而屏幕上只能呈现实像,不能呈现虚像B.虚像是人们的幻觉,并没有光线进入人眼,所以不能用光屏得到,也不能直接用眼看到C.由光的反射只能形成虚像,由光的折射只能形成实像D.平面镜只能形成虚像,凸透镜只能形成实像13.(2024八下·海曙期中)下列关于光的现象和传播规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反射光线与所对应的入射光线可以不在同一平面内B.一束光垂直入射到平面镜上发生反射时,其反射角等于90°C.在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现象中,光的传播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D.黑板用的时间长了,有一角反光,这是因为光发生了漫反射14.(2024八下·海曙期中)关于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中所成的像可用光屏承接B.实验时桌面上铺网格纸比白纸好C.实验的玻璃板越厚越好D.多次进行实验,主要是为了减小测量误差15.(2024八下·海曙期中)如图所示电路,甲、乙是电学仪表,闭合开关S后,灯泡L1、L2均正常发光,则( )A.甲、乙都是电流表 B.甲、乙都是电压表C.甲是电流表,乙是电压表 D.甲是电压表,乙是电流表16.(2024八下·海曙期中)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S后,两灯都不亮,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无示数,则该电路故障可能是 ( )A.灯泡L1短路 B.灯泡L1开路 C.灯泡L2短路 D.灯泡L2开路17.(2024八下·海曙期中)淮安市内严查电动车驾乘人员不戴头盔的现象,“一盔一带,安全常在”,小明想制作一款智能头盔,从而方便提醒人们出行戴头盔。平时将头盔锁在前篓里,先转动钥匙并取出头盔戴上(相当于闭合S1),再转动电动车钥匙(相当于闭合S2),车才能正常启动,图路中符合要求的是( )A. B.C. D.18.(2024八下·海曙期中)如图所示,一束光线透过容器的玻璃侧壁斜射到容器中,在P处形成一光斑,在向容器里逐渐加满水的过程中,光斑将A.一直向左移动 B.先向左移动再向右移回到P点C.一直向右移动 D.先向右移动再向左移回到P点19.(2024八下·海曙期中)如图所示,相邻两室一明一暗,在两室之间的墙上有一平面镜,且。甲、乙两人分别站在A、B两点面向平面镜张望,则( )A.甲可看到乙,乙看不到甲 B.甲、乙相互可以看到C.甲看不到乙,乙看不到甲 D.甲看不到乙,乙可看到甲20.(2024八下·海曙期中)如图甲,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时,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b端滑到a端,电压表示数U与电流表示数I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正确的是( )A.电源电压是12VB.定值电阻R的阻值是6ΩC.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范围是0~18ΩD.若定值电阻R断路时,电流表示数为0,电压表示数为0V21.(2024八下·海曙期中)如图所示是一只小鸟正在飞离水面时的情景,小鸟向上飞行时,它在水中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小鸟飞行到距水面2m时,小鸟与它在水中的像相距 m;站在岸边的人能从各个角度观察到飞行的小鸟,是因为发生了光的 反射(选填“镜面”或“漫”)。22.(2024八下·海曙期中)如图甲是一幅立在桌面上的漫画,如图乙,透过水杯,漫画中的老鼠变“胖”了,还掉头奔向猫,此现象的成因与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工作原理相同。要想老鼠变“更胖”一点,应适当将水 (选填“远离”或“靠近”)漫画。23.(2024八下·海曙期中)如图所示为一种测量体重的装置。当没有测体重时,绝缘体使电路 (选填“切断”或“接通”)。向体重测试台上放重物时,连入电路中的电阻 (选填“变大”或“变小”,下同),电路中的电流 。24.(2024八下·海曙期中)如图,某校学生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把李老师的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发现光屏上烛焰的像变模糊了;接着再将光屏靠近凸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李老师的眼睛是 (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他佩戴的眼镜是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25.(2024八下·海曙期中)如图所示,一束光与平面镜成45°角射向平面镜,请作出经平面镜反射后再经凸透镜折射的光路图。26.(2024八下·海曙期中)在探究电阻两端的电压跟通过电阻的电流的关系时,小东选用了两个定值电阻R1、R2分别做实验,他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如图所示的图像,请你根据图像比较电阻R1与R2的大小,则R1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R2。当把这两个电阻并联在电源电压为3V的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是 A;当把这两个电阻串联在电源电压为3V的电路中,R1两端电压为 V。27.(2024八下·海曙期中)小明喜欢吹笛子,他发现按住不同的孔时,笛子会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学习了声现象的相关知识后,小明意识到声音与空气柱的振动有关,他和其他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猜想1:空气柱发声的频率可能和空气柱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2:空气柱发声的频率可能和空气柱的长度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小明和同学们找到不同规格的吸管、虚拟示波器等器材进行探究。大家选择5根吸管,堵住其中的一端对着另一端吹气,用示波器记录声音的频率。将实验所得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吸管的长度和横截面就相当于空气柱的长度和横截面)。实验吸管 吸管长度/cm 吸管横截面积S/mm2 频率f/Hz1 10 5 35002 15 5 31463 10 8 33304 10 10 31125 20 5 2693【交流分析】(1)分析表格中实验吸管1、3、4的数据,可知空气柱的 相同时,空气柱的横截面积越大,发声频率越低;(2)为了验证猜想2,应分析表格中实验吸管为 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28.(2024八下·海曙期中)在利用光具座进行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中:(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可知该透镜的焦距是 cm;(2)进行凸透镜成像的探究实验时,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发现像呈现在光屏的上方且部分像不在光屏上,为使像能呈现在光屏中央,应将蜡烛向 移动(选填“上”、“下”、“左”或“右”);(3)如图乙,调整后,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时,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如果将蜡烛远离透镜,光屏应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如果将蜡烛移动到距凸透镜22cm的位置,光屏上将得到倒立、 、实像;(4)实验过程中,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用不透明的纸板遮住时,光屏上的像大小 (选填“变大”、“不变”、“变小”)。29.(2024八下·海曙期中)小海设计了“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器材如下:电源电压恒为4.5V,五个定值电阻R分别为:5Ω、10Ω、15Ω、20Ω及25Ω,滑动变阻器、电压表、电流表、开关各1个,导线若干。(1)实验前,小海发现电流表出现如图甲所示情况,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 ;(2)调整后,按图乙方式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到最 (选填“左”或“右”)端;(3)小海把5Ω的电阻接入电路后,闭合开关,移动滑片,当电压表示数为2.5V时,记录电流表示数。断开开关,保持滑片位置不变,用10Ω的电阻替换5Ω,再次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示数 2.5V(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此时应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滑片,同时注意观察 (选填“电流表”或“电压表”),使其示数与第一次相同;(4)根据实验数据,小海绘制了如图丙所示I﹣R关系图像;分析图像,得出该实验的结论是 。30.(2024八下·海曙期中)有关声音的实验:(1)如图甲,把正在发声的音叉靠近悬挂的静止乒乓球,看到乒乓球被弹开,这说明音叉发声时在 ,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是 法;(2)如图乙,将一块正在发声的小音乐芯片放在注射器中,再将活塞推到底端,用橡胶帽封闭注射口,然后用力往外拉活塞,这时听到注射器中音乐芯片的声音会 ,进一步推理说明 。31.(2024八下·海曙期中)兴趣小组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1)为了显示光路,下列做法不可行的是 ;A.用喷壶向玻璃缸中喷水雾B.使光束贴着纸板射向平面镜C.抽尽玻璃缸中空气在黑暗中进行(2)图中红光激光笔发出的光相当于法线,当绿光激光笔向镜面靠近逆时针转动时,反射角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实验中小明三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测得数据如表所示,他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的结论和其他同学的结论并不一致,请你分析小明测量实验数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能是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1 20° 70°2 30° 60°3 50° 40°32.(2024八下·海曙期中)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恒为15V,电阻R1、R3的阻值分别为10Ω、15Ω,闭合开关S,断开S1、S2,电压表的示数为5V,求:(要有电路分析)(1)电流表的示数;(2)R2的阻值;(3)S、S1、S2都闭合时,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各是多少?33.(2024八下·海曙期中)亮亮设计了一个用电压表的示数变化反映的环境温度变化的电路,其电路原理图如图甲所示。其中,电源两端电压U=4V(恒定不变),电压表量程为0~3V,R0是定值电阻,R0=300Ω,R1是热敏电阻,其电阻环境温度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闭合开关S后,求:(1)当环境温度为60℃时,热敏电阻R1的阻值为 。环境温度升高时,电压表示数将 ;(2)当环境温度为40℃时,电压表的示数是多少 ?(3)此电路所允许的最高环境温度是多少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识点】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解析】【分析】描述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色、音调和响度。【解答】在走廊里轻声慢步中的轻声是指声音的响度小,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2.【答案】D【知识点】导体和绝缘体【解析】【分析】容易导电的物体是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是绝缘体,据此解答。【解答】所给选项中,铜、不锈钢和铝合金都是容易导电的物体,属于导体,而橡胶是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属于绝缘体。故答案为:D。3.【答案】A【知识点】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解析】【分析】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像和物关于平面镜对称。【解答】蛇在酒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原理,成的像是虚像,故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4.【答案】B【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解析】【分析】(1)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其大小只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故在分析时用控制变量的思维来考虑;(2)对于串联电路,电流是处处相等的。【解答】对于A和B是由同种材料制成的长度相同的两段导体,由于B段的横截面积小,A段的横截面积大,故B段的电阻大于A段的电阻;且此两段电阻串联,据串联电流处处相等的关系可知,这两段导体中的电流是相等的。故ACD错误,B正确。故答案为:B。5.【答案】C【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解析】【分析】利用镜面对称的性质求解;镜面对称的性质:在平面镜中的像与现实中的事物恰好顺序颠倒,且关于镜面对称。【解答】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与物体本身的左右是相反的,因此本题中要读出此时准确的时间,应该从试卷的背面,透过试卷看这个时钟,然后读出读数为10点40分。故答案为:C。6.【答案】C【知识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解析】【分析】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解答】人眼在A点看见河里B点有一条小鱼,是因为鱼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在水面反射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远离法线,人逆着折射光线看到的鱼是比实际位置高的虚像,故小鱼在B的下方。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7.【答案】C【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规律【解析】【分析】动车减速,杯中的水具有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故水面会荡向车子的前方,作出变化后的水面的法线,根据图示比较变化前后的入射角,判断入射角的大小变化;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得出折射角的大小变化。【解答】动车减速,杯中水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杯中水面向前倾斜,入射光的方向不变,所以入射角变大,折射角随入射角变大而变大,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8.【答案】C【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解析】【分析】(1)凸透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折射;(2)摄像头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当u>2f时,凸透镜才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解答】摄像头为凸透镜,其原理为光的折射,应用的是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的特点相同,物距应大于二倍焦距,则面部应位于摄像头两倍焦距以外。故答案为:C。9.【答案】A【知识点】声音产生的条件;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途径【解析】【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音色跟物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通过音色能辨别物体;(3)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可以传递信息;(4)防治噪声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在传播中、在人耳处。【解答】A.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B.每个发声体的音色是不同的,“闻其声便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B错误;C.医生用B超检查身体是利用声能传递信息,故C错误;D.禁止汽车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故答案为:A。10.【答案】D【知识点】光的折射规律;作光的折射光路图【解析】【分析】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由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斜射进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完成折射光路图。【解答】射水鱼观察水面上小昆虫时,是因为水面上方的昆虫等猎物“发出”的光射向水面,发生折射,再进入射水鱼的眼睛中,因此光的传播路线是由空气→水中。由光的折射定律知道,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11.【答案】A【知识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解析】【分析】磁化后的硬币,变成了磁体,通过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来进行判断。【解答】当两个硬币都放在磁体的N极时,会被磁体磁化,硬币也具有N极和S极,由于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因此两个硬币的S极会吸引在磁体的N极上,两个硬币的下侧都为N极;由于同名磁极相互排斥,两个硬币的下侧会张开,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12.【答案】A【知识点】光的反射;光的折射规律;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解析】【分析】(1)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的反射延长线会聚成的;(2)实像可以用光屏接收到,虚像不能用光屏接收到;实像与虚像都可以用眼睛接收到;(3)光的反射成的像是虚像,放大镜是光的折射,成的是虚像;(4)平面镜成像是虚像,光的折射看到水里的像是虚像,照相机、投影仪成的是实像,放大镜成的是虚像。【解答】A.虚像和实像人的眼睛都可以接收到,屏幕上只能呈现实像,不能呈现虚像,故A正确;B.虚像不能用光屏得到,可以用眼睛接收到,故B错误;C.平面镜成像和倒影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成的像是虚像,凸透镜在成像过程中,是光的折射,可以形成虚像,如放大镜的使用,故C错误;D.平面镜成像是虚像,凸透镜可以成的虚像也可以成实像,如放大镜成虚像、照相机成实像,故D错误。故答案为:A。13.【答案】C【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镜面反射与漫反射【解析】【分析】①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归纳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②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发生漫反射时,光线射向四面八方;发生镜面反射时,反射光线射向一个方向。【解答】A.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一定在同一平面内,故A错误;B.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一束光垂直入射到平面镜上,入射角等于0°,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大小也是0°,故B错误;C.镜面反射与漫反射关它们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只是由于反射面的不同,而使最终的效果产生了较大的差异,故C正确;D.黑板用的时间长了,有一角反光,这是因为光发生了镜面反射,故D错误。故答案为:C。14.【答案】B【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解析】【分析】(1)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2)为了便于比较像距和物距的关系,可以用方格纸代替白纸;(3)从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这一角度去分析此题;(4)多次实验的目的有二个:一是得到普遍规律或减小实验误差,根据本实验目的回答。【解答】A、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故A错误;B、实验时桌面上铺网格纸更便于比较像距和物距的关系,所以比白纸好,故B正确;C、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而且这两个像距离较远,会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故C错误;D、为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得出具有普遍性的结论,要进行多次实验,故D错误。故答案为:B。15.【答案】D【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解析】【分析】要确定圆圈中的电表符号,首先要弄清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正确使用方法: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使用,而电压表要与被测用电器并联;根据图中各圆圈的位置以及和用电器的连接方式,结合电表的使用方法逐项进行分析。【解答】A、甲、乙都是电流表,则会造成电源短路,故A不符合题意;B、甲、乙都是电压表,由于电压表电阻很大,电路中电流几乎为零,灯泡不发光,故B不符合题意;C、如果甲是电流表,乙是电压表,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了,电阻很大,则两灯泡都不能发光,故C不符合题意;D、如果甲是电压表,乙是电流表,则电流分别经灯L1和L2回负极,两灯都能发光,即灯L1和L2并联,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16.【答案】B【知识点】电流表、电压表在判断电路故障中的应用【解析】【分析】由图可知,两灯串联,电压表测量L2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两个灯泡都不亮,电流表无示数,说明电路中有断路现象;电压表有示数,说明电压表到电源两极是连通的,据此判断故障。【解答】由图知道,两灯串联,电压表测量L1两端的电压;闭合开关S后,L1、L2都不亮,电流表无示数,说明电路中有断路现象;电压表有示数,说明电压表两端能与电源两极连通,灯泡L2是完好的,所以故障原因可能是L1开路,故B符合题意, A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17.【答案】A【知识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辨别;串、并联电路的设计【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两个开关的连接方式、电动机的连接方式,然后选出正确的电路图。串联电路定义:用电器首尾相连成一串后再接入电路中,我们说这些用电器是串联的.如图所示,L1和L2组成串联电路。并联电路定义:用电器的两端分别连在一起,然后接到电路中的电路叫并联电路.如下图所示,L1和L2组成并联电路。【解答】根据题意可知,只有两个开关都闭合时,电动机才能正常启动,所以两个开关串联,然后与电动机串联在电路中,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18.【答案】B【知识点】光的折射规律【解析】【分析】(1)容器内加水后,就会发生折射现象,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可知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然后分析光斑的移动情况;(2)当水加满时,光沿直线传播。据此分析。【解答】当容器加水时,由光的折射定律可知,光线将发生折射现象,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折射,即向下偏折,也就是在容器底的光斑向左移动。当水面超过入射点时,光在水中沿直线传播,重新照射到P点。故答案为:B。19.【答案】D【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解析】【分析】人看到物体的条件:物体发光或反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甲在明亮的室内,甲反射光线射向平面镜,平面镜能再次反射,进入乙的眼睛,乙能看到甲。乙在黑暗的室内,乙不能发光,也不能反射光,不会有乙的光线进入甲的眼睛,甲不会看到乙。【解答】甲乙两人不是光源,本身不能发光,只能反射外界射到他们身上的光。甲在明亮的室内,有外来的光线射到他的身上,他的身体表面又能将这些光线反射出去。被甲反射的一部分光线射到平面镜M上,又会被平面镜反射。由于∠AOC=∠BOC,所以从甲身上射向平面镜M的光线会沿OB方向反射,而乙处在B点,故乙能接收到来自甲的光线,即看到了甲;乙在暗室中,外界没有光线射到他的身体表面,他本身又不能发光,所以,不会有从乙射出的光,照射到平面镜M上,更不会进入到甲的眼镜,所以甲不能看到乙,故D正确。故答案为:D。20.【答案】B【知识点】电路的动态分析【解析】【分析】(1)闭合开关,定值电阻和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量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量电路电流,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压表示数U与电流表示数I的比值为定值电阻的阻值;当滑片P位于a端时,电路为R的简单电路,电压表测电源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此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大,根据图象读出最大电流和电压表的示数,据此可知电源电压;当定值电阻R出现接触不良时,则串联电路断路,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相当于测量电源电压;(2)根据欧姆定律求出定值电阻R的阻值;(3)当滑片P位于b端时,定值电阻R与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串联,此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小,根据图象读出电路中的最小电流,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总电阻,利用电阻的串联特点求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据此可知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范围。【解答】A、由电路图可知,当滑片P位于a端时,电路为R的简单电路,电压表测电源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且此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大,由图象可知,电路中的最大电流1.5A时,电压表的示数为9V,即电源的电压为9V,故A错误;B、由可得,定值电阻R的阻值故B正确;C、当滑片P位于b端时,定值电阻R与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串联,此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小,由图象可知,电路中的最小电流则电路中的总电阻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所以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则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范围是,故C错误;D、当定值电阻R断路时,则串联电路断路,电流表示数为0,此时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相当于测量电源电压,其示数为9V,故D错误。故答案为:B。21.【答案】不变;4;漫【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解析】【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它们的连线垂直于镜面,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漫反射是反射光线射向不同的方向,我们能从不同角度看见物体,是因为发生了漫反射。【解答】由于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所以不管小鸟距水面的距离远还是近,像始终和物体等大,因此当小鸟向上飞行时,它在水中的像的大小不变。平面镜成的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已知小鸟距水面2m,像到水面的距离也是2m,所以小鸟与它在水中像的距离为2m+2m=4m漫反射是指光线被粗糙表面无规则地向各个方向反射的现象。站在岸边的人能从各个角度观察到飞行的小鸟,是因为发生了光的漫反射。22.【答案】投影仪;靠近【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解析】【分析】透明物质可以制成中间厚边缘薄的凸透镜,物体置于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解答】装水的圆柱形玻璃杯横切面中间厚、边缘薄,形成水凸透镜。透过水杯,漫画中的老鼠变“胖”了,还掉头奔向猫,说明此时水杯起到了凸透镜的作用,老鼠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此现象的成因与投影仪工作原理相同。要想老鼠变“更胖”一点,需要增大像距、减小物距,应适当将水杯靠近漫画。23.【答案】切断;变小;变大【知识点】导体和绝缘体;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及其使用24.【答案】远视眼;凸透镜【知识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解析】【分析】远视眼成因: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小,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造成远视眼。【解答】将一副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他只将光屏向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时,又在光屏上观察到蜡烛清晰的像,说明提前成像了,故放置的是使光线会聚的凸透镜,这种眼镜是用来矫正远视眼的。25.【答案】【知识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解析】【分析】根据图示的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度数,可求入射角与反射角的度数,据此画出反射光线;然后利用入射光线与凸透镜的主光轴垂直,判断反射光线与主光轴的关系,再根据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作出折射光线。【解答】过入射点垂直于镜面作出法线,已知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45°,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为90°﹣45°=45°据此在法线另一侧画出反射光线;因为入射光线垂直于主光轴,且由前面可知入射角和反射角均为45°,所以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90°,则反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再根据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画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26.【答案】大于;0.9;2【知识点】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解析】【分析】(1)当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从图像中读出:当R1、R2两端的电压为U=3V时,对应的电流值,通过电流的大小关系或计算出电阻值判断两电阻的阻值大小关系;(2)根据并联电路电流特点求干路电流;(3)根据串联电路特点,利用求出电路中电流,然后再根据欧姆定律求R1两端电压。【解答】由U-I图像知道,当U=3V时,I1=0.3A,I2=0.6A,由知道,电阻R1与R2的阻值分别为所以当把这两个电阻并联在电源电压3V的电路中,根据并联电路的特点可知: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干路中的电流是当把这两个电阻串联在电源电压为3V的电路中,总电阻R=R1+R2=10Ω+5Ω=15Ω则电路中的电流由知道,R1两端电压为27.【答案】长度;1、2、5;当空气柱的横截面积相同时,空气柱长度越大,空气柱发声的频率越低。【知识点】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中的长度、横截面积、和频率的大小,利用控制变量法分析;(2)探究空气柱发声的频率可能和空气柱的长度有关时,应控制横截面积不变,改变长度。【解答】(1)分析表格中实验吸管1、3、4的数据可知,吸管的长度是相同的,即空气柱的长度相同,吸管的横截面积越大,即空气柱的横截面积越大,发声频率越低。(2)探究猜想2:空气柱发声的频率可能和空气柱的长度有关,应控制横截面积相同,长度不同,故应选择1、2、5;由数据可知,空气柱的横截面积相同时,吸管的长度越长,即空气柱的长度越长,发声频率越低。28.【答案】11.0;上;靠近;等大;不变【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解析】【分析】(1)根据焦点和焦距的定义进行分析;(2)根据经过光心的光线的传播方向不变进行分析;(3)根据物远像近像变小进行分析;物距等于二倍焦距,光屏上将得到倒立、等大的实像;(4)如果把透镜上半部分用不透明的纸挡住不影响成像,由于透镜的一小部分被遮住,因此折射出的光线与比减少了,故亮度会减弱。【解答】(1)从甲图可以看出,该透镜的焦距是11.0cm。(2)点燃蜡烛后,像呈现在光屏的上方,说明蜡烛变短了,为使像呈现在光屏的中央,应将蜡烛向上移动。(3)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如果将蜡烛远离透镜,则物距增大,所成的像将变小,像距变小,则应将光屏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如果将蜡烛移动到距凸透镜22cm的位置,,光屏上得到的像是倒立等大的实像。(4)在实验的过程中,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用不透明的纸板遮住时,只是像的亮度会变暗,光屏上的像大小不变。29.【答案】电流表没有调零;右;大于;右;电压表;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其电阻成反比【知识点】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解析】【分析】(1)实验前需要对电表校零;(2)为了保护电路,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阻值最大处;(3)根据控制变量法,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需控制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相同,当换上大电阻时,根据分压原理确定电压表示数的变化,由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结合分压原理确定滑片移动的方向;(4)根据图像中电流与电阻之积为一定值分析得出结论。【解答】(1)实验前,也就是开关还没有闭合,电路中没有电流,而电流表出现如图甲所示情况,从图甲可以看到,电流表指针在零刻度的左边,说明电流表在实验前没有调零。(2)调整后,按图乙方式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前,为了保证电路安全,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应该最大,所以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到最右端。(3)由题意可知,5Ω的电阻两端的电压为2.5V,断开开关,保持滑片位置不变,用10Ω的电阻替换5Ω,再次闭合开关,由于电阻阻值变大,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大小不变,根据串联电路分压原理,10Ω的电阻两端电压变大,电压表示数大于2.5V;由于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需要保持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即要求保持电压表示数为2.5V不变,10Ω的电阻两端电压要变小,根据串联电路分压原理,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要变大,从图乙可以看到,滑片应该向右移动,并且观察电压表,使其示数为2.5V。(4)分析图像,可知道电流与电阻的乘积是2.5V固定值,则可知在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30.【答案】振动;转换法;变弱;真空不能传声【知识点】声音传播的条件;声音产生的条件【解析】【分析】(1)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把不容易观察的现象转变成比较容易观察的现象,此方法叫转换法。(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解答】(1)把正在发声的音叉靠近悬挂的静止乒乓球,看到乒乓球被弹开,这说明音叉发声时在振动。[2]在这个实验中,把音叉的振动转换为乒乓球被弹开,应用的是转换法。(2)将一块正在发声的小音乐芯片放在注射器中,再将活塞推到底端,用橡胶帽封闭注射口,然后用力往外拉活塞,这时听到注射器中音乐芯片的声音会变弱,如果真空时,声音不再传播,由此可以说明真空不能传声。31.【答案】C;变大;把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当成了反射角【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解析】【分析】(1)为了显示光路,则应使玻璃缸中的物质能反射光线,形成光路;(2)根据光的传播路径和光的反射规律解答;(3)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由此根据表格数据分析找出错误。【解答】(1)A、用喷壶向玻璃缸中喷水雾,小水滴能反射光线,形成光路,便于观察,故A不符合题意;B、使光束贴着纸板射向平面镜,纸板能反射光线,形成光路,便于观察,故B不符合题意;C、抽尽玻璃缸中空气在黑暗中进行,由于没有反射光的物质,故不能看到光线的传播路径,故C符合题意。故选C。(2)由图知道,红色激光笔发出的光相当于法线;当绿色激光笔向镜面靠近时,入射角变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反射角变大。(3)根据反射定律知道,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是反射线与法线的夹角,入射角是入射线与法线的夹角,当入射角分别为20°、30°、50°时,反射线与法线的夹角,即反射角也应分别是20°、30°、50°,而70°,60°,40°正好是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所以是把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当成了反射角。32.【答案】(1)闭合开关S,断开S1、S2,R1、R2串联,R3断路,电流表测量电路电流,电压表测量R2两端的电压,电压表的示数为5V,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R1两端的电压为U1=U-U2=15V-5V=10V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流表的示数为(2)根据欧姆定律可知R2的阻值为(3)开关S、S1、S2都闭合时,R1、R3并联,R2和电压表短路,电流表测量电路电流,电压表短路,则电压表的示数为0V,根据欧姆定律可得,通过两电阻的电流为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可得,电流表的示数为IA=I1+I3=1.5A+1A=2.5A【知识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辨别;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画出等效电路图,分析电路的串并联情况及电表的测量对象,再结合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电流特点和欧姆定律计算电流。(2)由(1)中数据,用欧姆定律计算电阻。(3)画出等效电路图,当支路上没有用电器时,与该支路并联的支路会被短路,结合欧姆定律和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电流特点计算电流。33.【答案】150Ω;变大;2.4V;80℃【知识点】电路的动态分析【解析】【分析】(1)根据乙图分析R1的阻值;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规律判定电压表示数的变化;(2)R0与R1是串联,根据电阻的串联求出总阻值,利用欧姆定律即可求出电流和电压;(3)电压表两端电压达到最大测量值3V时,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求出定值电阻R0两端的电压,利用欧姆定律求出热敏电阻的阻值,根据图象得到温度。【解答】(1)由图乙可知,当环境温度为60℃时,热敏电阻R1的阻值为150Ω。环境温度升高时,热敏电阻R1的阻值减小,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规律可知,其两端的电压减小,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特点可知,R2两端的电压变大,即电压表示数将变大。(2)环境温度为40℃时,根据电阻的串联特点可知则由欧姆定律得:R0两端的电压(3)由题意可知电压表示数允许最大值为3V,且此时电路能够测量的温度最高;所以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为I'===0.01A串联电路两端的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所以U1'=U﹣U0'=4V﹣3V=1V由欧姆定律得,此时热敏电阻的阻值R1'===100Ω根据图b可查得热敏电阻的阻值为100Ω时对应温度为80℃,即最高温度为80℃。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2023-2024学年下学期八年级期中科学试题( 1-4章)(学生版).docx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2023-2024学年下学期八年级期中科学试题( 1-4章)(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