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台州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科学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台州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科学试题

资源简介

浙江省台州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科学试题
1.(2024九上·台州期中)世界充满了变化,下列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树叶变黄 B.灯泡发光 C.钻木取火 D.百炼成钢
【答案】B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是: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解答】A、树叶变黄过程中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灯泡发光过程中,电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符合题意;
C、钻木取火过程中,存在木柴的燃烧,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百炼成钢过程中,生铁转变为钠,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2024九上·台州期中)第19届亚运会在万众期待中在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拉开大幕。奥体中心建设中使用了大量钢材,钢属于(  )
A.合成材料 B.金属材料 C.复合材料 D.陶瓷材料
【答案】B
【知识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
【解析】【分析】金属材料指的是具有光泽、延展性、容易导电、传热等性质的材料。【解答】钢是铁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故答案为:B。
3.(2024九上·台州期中)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简单机械移动物体A时,当沿不同方向分别用F1、F2、F3的力,以不同速度匀速拉动物体时,忽略绳子与滑轮的摩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F1=F2 B.F1F2F3 C.F1F2F3 D.F1=F2=F3
【答案】D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定滑轮及其工作特点
【解析】【分析】动滑轮能改变力的方向,不能改变力的大小,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力平衡,拉力等于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解答】由图可知,图中滑轮是定滑轮,定滑轮不能省力,因为物体A匀速运动,所以F1、F2、F3都与物体A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相等,所以三种拉法所用拉力一样大,故ABC错误,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4.(2024九上·台州期中)具备基本的实验技能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稀释浓硫酸
B.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C.取液体试剂
D.测溶液pH
【答案】A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pH值的测量及方法;浓硫酸的稀释;碱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瓶塞要倒放的目的是防止污染。【解答】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故A正确;
B、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且易潮解,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故B错误;
C、打开瓶塞,瓶塞要倒放,图中瓶塞没有倒放,故C错误;
D、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5.(2024九上·台州期中)绿萝因缺乏氮元素导致叶片发黄,改善叶片发黄可施用的化肥是(  )
A.NH4Cl B.Ca(H2PO4)2 C.KCl D.K2SO4
【答案】A
【知识点】盐与化肥
【解析】【分析】 根据改善叶片发黄可施用氮肥来补充氮元素进行分析。
【解答】 A.NH4Cl中只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故A符合题意;
B.Ca(H2PO4)2中只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磷元素,属于磷肥,故B不合题意;
C.KCl中只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钾元素,属于钾肥,故C不合题意;
D.K2SO4中只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钾元素,属于钾肥,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6.(2024九上·台州期中)浓盐酸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质的化学性质发生改变 B.溶液的质量增加
C.溶液的质量分数变大 D.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答案】D
【知识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试剂瓶,瓶口会出现白雾,成分为盐酸小液滴,形成的原理是氯化氢气体挥发后在瓶口与水蒸气接触后液化。【解答】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该过程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该过程中物质的化学性质没有发生改变,故A错误;
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导致溶质的质量减少,溶液的质量减少,故B错误;
C、浓盐酸具有挥发性,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溶质质量减少,进而导致溶液质量减小,故C错误;
D、浓盐酸具有挥发性,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溶质质量减少,溶剂的质量不变,因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7.(2024九上·台州期中)如图所示,人体所做的四种动作中,相应杠杆模型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
A.咬合 B.抬腰
C.踮脚 D.屈臂
【答案】C
【知识点】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分类
【解析】【分析】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点的杠杆。【解答】ABD、图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可知,动力大于阻力为费力杠杆,故ABD不符合题意;
C、图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可知,动力小于阻力为省力杠杆,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8.(2024九上·台州期中)在番茄上相隔一定距离分别插入铜片和锌片,即为番茄电池。将铜片、锌片与电压表相连。电池的能量直接来源于(  )
A.化学能 B.电能 C.太阳能 D.机械能
【答案】A
【知识点】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定律
【解析】【分析】水果电池获得电能,消耗了水果储存的化学能,即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解答】根据题意知道,番茄电池工作时,将消耗化学能,产生电能,所以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9.(2024九上·台州期中)下列关于科学实验中“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正确的是(  )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在某固体物质中加入稀盐酸 产生大量气泡 该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B 在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和稀硝酸 产生白色沉淀 该溶液中一定含硫酸根离子
C 点燃未知气体,在火焰上罩一干冷小烧杯 烧杯内壁有水珠 该气体组成一定含有氢元素
D 将某固体溶于水滴在pH试纸上 pH试纸变蓝色 该固体一定是碱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盐的性质及用途;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检验硫酸根离子时,银离子会对实验造成干扰,为避免干扰,可用硝酸钡替代氯化钡,加稀硝酸的作用是排除碳酸根离子的干扰。【解答】A、活泼金属与酸反应也能产生气体,故该物质不一定是碳酸盐,故A错误;
B、氯化银也不溶于稀硝酸,白色沉淀可能是氯化银,该溶液中可能含银离子,故B错误;
C、烧杯内壁有水珠,说明生成有水,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知,该气体组成一定含有氢元素,故C正确;
D、pH试纸变蓝色,说明溶液呈碱性,但不一定是碱,也可能是盐,如碳酸钠溶液呈碱性,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0.(2024九上·台州期中)质量为m的跳高运动员先后用背越式和跨越式两种跳高方式(如图),跳过相同高度,该高度比他起跳时的重心高出h,则他在跳高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为(  )
A.都必须大于mgh
B.都不一定大于mgh
C.用背越式必须大于mgh,用跨越式不一定大于mgh
D.用背越式不一定大于mgh,用跨越式必须大于mgh
【答案】D
【知识点】重力的大小;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功等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与其他因素无关,即:W=Fs。
【解答】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跳高运动员先后用背越式和跨越式两种跳高方式跳过某一高度,
采用跨越式时的重心高度一定大于h,但采用背越式时,由于运动员的手、头、躯干和四肢不是同时通过横杆,运动员的重心高度有可能比横杆的高度h低,所以运动员用背越式克服重力所做的功不一定大于mgh,用跨越式克服重力所做的功必须大于mgh;
所以,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11.(2024九上·台州期中)将一套如图所示的密闭装置放在天平上,使天平平衡,经过一段时间后出现的现象是(  )
A.指针偏左,不饱和食盐水一定变稀,烧碱潮解
B.指针偏左,不饱和食盐水一定变浓,烧碱潮解
C.指针偏右,不饱和食盐水一定变浓,烧碱潮解
D.指针偏右,不饱和食盐水一定变饱和,烧碱潮解
【答案】C
【知识点】碱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氢氧化钠固体会吸水潮解,导致右侧质量变大,左侧质量变小,可知指针最终将向右偏。【解答】将块状烧碱与不饱和食盐水用橡皮管连接起来,由于烧碱(NaOH)具有吸水性,块状烧碱会吸收不饱和食盐水中的水,从而使得食盐溶液中的水减少,食盐溶液变浓(但不一定达到饱和状态),天平左盘质量减少;烧碱潮解,天平右盘质量增加;对于天平,哪个盘的质量重,天平的指针往那边偏,故指针偏右。
故答案为:C。
12.(2024九上·台州期中)图为某种椅子与其升降部分的结构示意图,M、N两筒间密闭了一定质量的气体,M可沿N的内壁上下滑动,设筒内气体不与外界发生热交换,当人坐上椅子,在M向下滑动的过程中(  )
A.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内能增大
B.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减小
C.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内能减小
D.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大
【答案】D
【知识点】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
【解析】【分析】向下滑,压缩气体,对气体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气体内能增大。【解答】由题意可知,当人坐上椅子,在M向下滑动的过程中,压缩密闭的空气,对气体做功,使气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故答案为:D。
13.(2024九上·台州期中)如图所示,将同一物体分别沿光滑的斜面AC、BC以相同的速度从底部匀速拉到顶点C,已知AC>BC,施加的力分别为FA、FB,拉力做功的功率分别为PA、PB,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FA>FB,PA<PB B.FA>FB,PA>PB
C.FA<FB,PA<PB D.FA<FB,PA>PB
【答案】C
【知识点】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斜面及其工作特点
【解析】【分析】斜面倾角越大,拉力越大,接触面光滑,机械能守恒,物体上升高度相同,机械能相同。【解答】斜面AC倾斜角度小于斜面BC,所以物体沿AC运动时拉力较小,即
FA<FB
斜面光滑说明摩擦力为0,不需要做额外功,由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知道,拉力在两斜面上做功相同,即
因为从底部匀速拉到顶点A物体的速度相同,所以物体沿BC运动时用时较少,则根据公式知道,拉力沿BC运动时拉力做功的功率较大,即
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4.(2024九上·台州期中)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下列方案不可行的是(  )
  物质 杂质 方案
A KCl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蒸发
B CO气体 气体 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后干燥
C NaCl固体 固体 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后蒸发
D 固体 固体 加水溶解再通入足量二氧化碳后蒸发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盐的性质及用途;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除杂质时,要求所加试剂不能与物质反应,要与杂质反应且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解答】A、MnO2不溶于水,KCl 溶于水。要除去 KCl 中混有的少量 MnO2,应加水溶解、过滤,除去二氧化锰,因二氧化锰表面会沾有部分溶液,会减小损失,应洗涤二氧化锰,将滤液与合并,再蒸发结晶,获得纯净的氯化钾,故A不符合题意;
B、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O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再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该方案可行,故B不符合题意;
C、Na2CO3固体能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盐酸具有挥发性,再蒸发除去盐酸和水,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该方案可行,故C不符合题意;
D、BaCl2不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不能把杂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该方案不可行,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5.(2024九上·台州期中)某同学通过斜面实验认识能量、运动和力的关系(如图,A、B两点等高)。忽略摩擦及空气阻力,小滑块由静止滑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小滑块下滑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B.小滑块上升过程中内能不断增加
C.小滑块从A点静止滑下,能到达B点
D.小滑块起始位置越高,到达斜面底端速度越大
【答案】B
【知识点】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与守恒
【解析】【分析】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忽略空气阻力和摩擦,可知没有能量转化为内能,即机械能守恒。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质量一定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有关,质量一定时,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解答】A、忽略摩擦及空气阻力,小滑块运动过程中只有动能和重力势能的转化,机械能守恒,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小滑块上升过程中,因忽略摩擦及空气阻力,小滑块的内能不变,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小滑块在滑动时机械能守恒,A点和B点等高重力势能和动能都相等,所以从A点静止滑下,能到达B点,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小滑块在斜面上由静止开始向下运动,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起点位置越高,重力势能越大,到达斜面底端时的动能越大,速度越大,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6.(2024九上·台州期中)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请选择下列合适的物质填空(选填字母):
A.熟石灰  B.食盐  C.浓硫酸  D.氢氧化铝  E.稀盐酸
(1)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
(2)可用于除铁锈的是   ;
(3)能治疗胃酸过多的是   ;
(4)可用于干燥酸性气体的是   。
【答案】(1)A
(2)E
(3)D
(4)C
【知识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盐的性质及用途;碱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1)改良酸性土壤应使用碱性物质。
(2)由酸的通性可知,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3)酸性物质过多,应使用碱性物质中和,氢氧化钙具有腐蚀性,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4)干燥酸性气体,需要物质具有吸水性且不与酸性气体反应。【解答】(1)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显碱性,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故答案为:A。
(2)铁锈主要成分为氧化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可用盐酸除铁锈。
故答案为:E。
(3)氢氧化铝可以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能治疗胃酸过多。
故答案为:D。
(4)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能与酸性气体反应,可用于干燥酸性气体。
故答案为:C。
(1)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显碱性,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填:A。
(2)铁锈主要成分为氧化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可用盐酸除铁锈,故填:E。
(3)氢氧化铝可以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能治疗胃酸过多,故填D;
(4)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能与酸性气体反应,可用于干燥酸性气体,故填:C。
17.(2024九上·台州期中)滚摆从图的位置1静止释放,下降至最低点位置2,再上升到达最高点3,这三个位置:动能为零的是   、机械能最大的是   。(填写位置序号)
【答案】1和3;1
【知识点】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机械能守恒
【解析】【分析】物体运动方向要相反的前提是原方向的速度减为零。【解答】滚摆从图示位置1静止释放,所以此时滚摆的动能一定为零;滚摆从图示位置1静止释放,下降经过位置2,继续下降,再上升到达最高点3,此时滚摆的速度为0,动能为0,所以,这三个位置中动能为零的是1和3。
由图知,滚摆下落后不能回到位置1,这是由于滚摆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有一部机械能会转化为内能(即该过程中机械能减小),故滚摆在位置1的机械能最大。
18.(2024九上·台州期中)如图甲是老师在科学课上做的热机工作原理的模拟实验,在玻璃管中先加入少量酒精,将橡皮塞放入玻璃管并向下压缩气体。然后用电子点火器点火,橡皮塞会向上弹出。
(1)橡皮塞向下压时,其能量转化与图乙汽油机工作四冲程中的   相同。(填字母)
(2)点火后橡皮塞向上弹出,玻璃管内气体内能减小,这是通过   方式来改变内能。
(3)如图乙中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中曲轴转动   圈。
【答案】(1)B
(2)做功
(3)2
【知识点】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热机的工作原理
【解析】【分析】(1)A图中,汽油机的进气门打开,排气门关闭,活塞由上向下运动,是吸气冲程,此冲程无能量转化;B图中,汽油机的进气门、排气门都关闭,活塞由下向上运动,是压缩冲程,此冲程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C图中,汽油机的进气门、排气门关闭,活塞由上向下运动,是做功冲程,此冲程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D图中,汽油机的进气门关闭,排气门打开,活塞由下向上运动,是排气冲程,此冲程无能量转化。
即四冲程内燃机中存在能量转化的冲程只有两个,其中做功冲程为机械提供动力。
(2)改变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
(3)一个做功循环,包含4个冲程,飞轮和曲轴转2圈,做功1次。
【解答】(1)橡皮寨向下压时,橡皮塞压缩瓶内气体做功,机械能转化内能,其能量转化与汽油机的压缩冲程相同,故选B。
(2)点火后橡皮塞向上弹出,此时气体的内能转化塞子的机械能,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气体的内能。
(3)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中包括四个冲程,飞轮和曲轴转动2圈。
(1)橡皮寨向下压时,橡皮塞压缩瓶内气体做功,机械能转化内能,其能量转化与汽油机的压缩冲程相同,故选B。
(2)点火后橡皮塞向上弹出,此时气体的内能转化塞子的机械能,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气体的内能。
(3)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中包括四个冲程,飞轮和曲轴转动2圈。
19.(2024九上·台州期中)重2牛的物体A挂于弹簧测力计下,分别做图甲、乙、丙所示的匀速直线运动,运动的速度v1=v3=0.1m/s,v2=0.2m/s,物体A沿速度方向均运动了0.5米。(不考虑空气阻力)
(1)图甲中弹簧测力计对A做功为   焦;
(2)图乙中弹簧测力计对A做功的功率为   瓦;
(3)图内中弹簧测力计对物体A没有做功,原因是物体在力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等于   米。
【答案】1;0.4;0
【知识点】力是否做功的判断;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物体匀速运动,拉力等于重力,根据W=Fs=Gh求解;
(2)物体匀速运动,拉力等于重力,知道运动的速度,根据P=Fv计算拉力的功率;
(3)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解答】 (1)物体竖直向上匀速运动,F=G=2N,s=h=0.5m,
测力计对A做的功W=Fs=2N×0.5m=1J;
(2)物体竖直向上匀速运动,拉力F'=G=2N,v=0.2m/s,
测力计对A做功的功率
(3)图丙中弹簧测力计对物体A的拉力方向是竖直向上的,物体移动的方向是水平向右的,在竖直方向上移动的距离是0,所以测力计的拉力对A没有做功。
20.(2024九上·台州期中)小金为验证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分别将氧化铁、氢氧化钠、氧化铜和氯化钡固体药品加入到四支盛有稀硫酸的试管中。
(1)如图所示为加入某种固体药品后,溶液中主要离子种类及个数比变化的示意图(不考虑离子大小关系),则加入的固体药品可能是   (填字母)。
A.氧化铁  B.氢氧化钠  C.氧化铜  D.氯化钡
(2)反应后的四支试管中有一支为无色溶液,小金只向试管中加入一种试剂就确定了溶质的成分,则加入的试剂为   。
【答案】C;紫色石蕊试液(合理即可)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盐的性质及用途;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加入固体之前,溶液中只有稀硫酸,氢离子、硫酸根离子的个数比是2:1,所以灰色的是硫酸根离子,白色的是氢离子,加入固体后溶液中的微粒种类变成了三种,且硫酸根离子的个数不变,氢离子的个数减小,且引入的两种个数为1进行分析;
(2)根据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溶液显浅绿色;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溶液显蓝色;氯化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白色的硫酸钡沉淀和水;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溶液为无色,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钠,氢氧化钠、硫酸可能其中的一种物质过量进行分析。
【解答】(1)加入药品前,溶液中只有稀硫酸,其中氢离子、硫酸根离子的个数比为2:1,所以白色的是氢离子、灰色的是硫酸根离子,加入固体后,溶质中的微粒变成了三种,且硫酸根离子的个数不变,氢离子的个数减少,且引入的离子的个数为1。
A、氧化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水,化学方程式为:Fe2O3+3H2SO4=Fe2(SO4)3+3H2O。氢离子个数减少,反应后的微粒为水分子、硫酸根离子、铁离子,硫酸铁中铁离子、硫酸根离子的个数比为2:3,引入的离子的个数不为1,错误;
B、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H2SO4=Na2SO4+2H2O,氢离子个数减少,反应后的微粒为水分子、硫酸根离子、钠离子,且引入了2个钠离子,错误;
C、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水,化学方程式为:CuO+H2SO4=CuSO4+H2O,氢离子个数减少,反应后的微粒为水分子、硫酸根离子、铜离子,且引入1个铜离子,错误;
D、氯化钡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盐酸,化学方程式为:H2SO4+BaCl2=BaSO4↓+ 2HCl,反应后溶液中的微粒是氢离子、硫酸根离子、氯离子,因为硫酸钡是沉淀,所以反应后硫酸根离子的个数减少,错误。
故答案为:C。
(2)氧化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黄色的硫酸铁溶液,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无色的硫酸钠溶液,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蓝色的硫酸铜溶液,氯化钡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水。反应后的四支试管中有一支为无色溶液,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钠、可能含有氢氧化钠或硫酸,小金只向试管中加入一种试剂就确定了溶质的成分,则加入的试剂为紫色石蕊试液,如果紫色石蕊试液变为红色,则溶质是硫酸钠、硫酸,如果紫色石蕊试液变为蓝色,则溶质为硫酸钠、氢氧化钠,如果紫色石蕊试液不变色,则溶质是硫酸钠。
21.(2024九上·台州期中)如图所示大李和小李用一根轻质木棒抬重物。以小李肩膀上的点为支点,对于大李来说是   (选填“省力或费力”)。假如大李要承担五分之三的力,那么,小李的肩头到重物挂点O的距离与小李的肩头到大李肩头的距离之比是   。若想要小李承担更小的力,可将重物挂点O朝   方向移动(选填“小李”或“大李”)。
【答案】省力;3:5;大李
【知识点】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分类
【解析】【分析】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当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时,动力小于阻力为省力杠杆;当动力臂等于阻力臂时,动力等于阻力,为等臂杠杆;当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时,动力大于阻力,为费力杠杆。【解答】对大李来说,则应以木棒与小李肩膀的接触点为支点,绳子对木棒的向下的拉力为阻力,小李肩膀到O点的距离为阻力臂,大李肩膀对木棒向上的支持力为动力,大李肩膀到小李肩膀的距离为动力臂,则阻力臂小于动力臂,故是省力杠杆;
绳子对木棒的向下的拉力为阻力,大小等于重物的重力,设为G,大李肩膀对木棒向上的支持力为动力,大小为大李承担的力即,根据杠杆平衡条件
可得
l2:l1=3:5
即为小李的肩头到重物挂点O的距离与小李的肩头到大李肩头的距离。
以大李的肩膀与木棒的接触点为支点,若想要小李承担更小的力,则在动力臂不变的情况下减小阻力臂,所以可将重物挂点O朝大李移动。
22.(2024九上·台州期中)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由硫酸钾、氢氧化钾、碳酸钙、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探究该白色固体的组成,某小组取适量样品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白色沉淀Ⅰ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白色沉淀Ⅱ的化学式 。
(3)原白色固体中含有的物质 。
【答案】(1)CaCO3+2HCl=CaCl2+H2O+CO2↑ (2)BaCO3 (3)CaCO3、BaCl2和KOH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硫酸钡和氯化银是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分析可能存在的物质可知,该沉淀为碳酸钙,碳酸钙与稀盐酸的反应为复分解反应。
(2)分析物质可能组成可知,该沉淀只能是碳酸钡。
(3)氯化钡不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可知要出现碳酸钡沉淀,还需要存在碱,可知一定还存在氢氧化钾。【解答】(1)取白色固体溶于水后得到白色沉淀,且沉淀全部溶于盐酸,可得出固体中一定存在碳酸钙,硫酸钾和氯化钡中最多只能含有其中一种,否则这两种物质同时存在会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不溶于盐酸,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
(2)往第一步的滤液中通入CO2气体产生白色沉淀,可得出固体中一定含有氯化钡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
(3)此固体一定含有CaCO3和氢氧化钾、BaCl2,一定没有硫酸钾。
23.(2024九上·台州期中)某同学分别向不同试剂中滴加自制紫甘蓝汁,记录实验现象如表。请回答:
现象/试剂/操作 稀盐酸 氢氧化钠溶液 蒸馏水 白醋 小苏打溶液
滴加2滴紫甘蓝汁 红色 绿色 紫色 红色 绿色
(1)小苏打溶液呈   (选填“酸性”“中性”或“碱性”)。
(2)“向蒸馏水中滴加紫甘蓝汁”起   作用。
(3)若用pH试纸测定上述部分溶液的酸碱度,具体操作方法是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   。
【答案】(1)碱性
(2)对照
(3)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pH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pH值的测量及方法
【解析】【分析】(1)小苏打中紫甘蓝的颜色与氢氧化钠溶液中的颜色相同,说明小苏打溶液的酸碱性与氢氧化钠溶液相同。
(2)蒸馏水不会使紫甘蓝汁变色,其对照作用。
(3)注意测定溶液pH只时,不能将试纸润湿或放入待测液中。【解答】(1)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紫甘蓝汁显绿色;小苏打溶液能使紫甘蓝汁显绿色,则小苏打溶液呈碱性。
(2)蒸馏水显中性,向蒸馏水中滴加紫甘蓝汁,其对照作用。
(3)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pH。
(1)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紫甘蓝汁显绿色;小苏打溶液能使紫甘蓝汁显绿色,则小苏打溶液呈碱性;
(2)蒸馏水显中性,向蒸馏水中滴加紫甘蓝汁,其对照作用。
(3)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pH。
24.(2024九上·台州期中)某同学在观看台球比赛时发现:有时运动的白球去撞击一个静止的球后,白球会立即静止在碰撞位置,而被撞的球沿白球原方向以几乎相同速度向前运动。
该同学想:白球碰撞后立即静止,被撞的球是以白球撞前相同大小的速度运动出去的吗?通过了解和初步实验,他发现只有当体积和质量均相同的两球,而且球心在同一直线上相碰时,才可能出现上述现象。
为进一步探究,他设计了下述实验方案,将一个两端翘起、中间水平的轨道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取两个相同的台球A、B,将B球静置于轨道的水平部分,A球置于轨道左端斜面上某处,测出该点到水平桌面的高度,如图所示,释放A球,撞击后,A球静止,B球向前运动并冲上轨道右端斜面能到达的最高点,测出该点的高度。通过比较与的大小关系即可作出判断。
(1)B球由静止变为运动是因为B球在碰撞中获得了   能。
(2)表示碰撞前瞬间A球运动速度,表示B球被撞后开始运动的速度。若,则   (选填“>”、“=”或“<”)。
(3)实际实验中,测出的总小于,若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轨道不光滑,那么在阻力不可避免的情况下,你认为该同学的设计是否还有价值?说出你的理由。   。
【答案】(1)动能
(2)=
(3)有价值;在阻力无法避免的情况下,用光滑程度不同的轨道多次实验,轨道越光滑,h2越接近h1,即可推理得出:当无阻力时,h2=h1,即可判断vB=vA
【知识点】动能的影响因素;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与守恒
【解析】【分析】(1)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称量动能。
(2)AB球一样高,说明重力势能相同,可知在碰撞时动能相同,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质量相同,所以速度相同。
(3)可根据牛顿一定定律的思想,改变斜面的粗糙程度,结合理想实验法得出结论。【解答】(1)B球由静止变为运动是因为B球在碰撞中获得了动能。
(2)A球从A处滚下到达B处,它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B球从B点到达右侧的最高点,那么它的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如果h2=h1,那么A球的重力势能等于B球的重力势能,即A球到达B点时的动能与B球开始运动时的动能相等,所以vB=vA。
(3)有价值。在阻力无法避免的情况下,用光滑程度不同的轨道多次实验,轨道越光滑,h2越接近h1,即可推理得出:当无阻力时,h2=h1,即可判断vB=vA。
(1)B球由静止变为运动是因为B球在碰撞中获得了动能。
(2)A球从A处滚下到达B处,它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B球从B点到达右侧的最高点,那么它的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如果
h2=h1
那么A球的重力势能等于B球的重力势能,即A球到达B点时的动能与B球开始运动时的动能相等,所以
vB=vA
(3)有价值。在阻力无法避免的情况下,用光滑程度不同的轨道多次实验,轨道越光滑,h2越接近h1,即可推理得出:当无阻力时,h2=h1,即可判断vB=vA。
25.(2024九上·台州期中)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做了如图所示实验。
(1)甲实验通过试管内液面上升证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反应。但需补充一个对比实验,请简要写出补充的实验   。
(2)实验结束后,小组的同学对乙实验中无色溶液溶质的成分展开了探究。
【提出问题】试管中无色溶液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硫酸钠。猜想二:硫酸钠和氢氧化钠。猜想三:硫酸钠和硫酸。
小明认为猜想二一定错误,原因是   。
【设计实验】要证明猜想三成立,下列试剂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石蕊试液  B.氢氧化钡溶液
C.镁  D.氧化铜
【答案】将实验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而乙实验中溶液呈无色;ACD
【知识点】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导致实验存在缺陷,由控制变量法可知,可用等量的水来代替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对照。
(2)酚酞在碱性条件下为红色,溶液无色,说明不含碱性物质。
硫酸钠一定存在,碳检验的是是否含有稀硫酸,可知检验的是氢离子而不是硫酸根离子。【解答】(1)此实验不足以证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反应,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水,需要验证是否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引起的,因此需补充一个对比实验,补充的实验为将实验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
(2)猜想假设:因为乙实验中溶液有酚酞,但是溶液呈无色,所以溶液呈酸性或者中性,而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所以溶液中溶质不可能有氢氧化钠。
设计实验:A、石蕊试剂遇酸变成红色,若溶液变红色说明存在硫酸,猜想三成立,故A正确;
B、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钠,加入氯化钡后,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无法确定溶液中是否含有硫酸,故B错误;
C、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若有气泡产生,则猜想三成立,故C正确;
D、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若出现黑色固体消失,溶液变蓝色,则猜想三成立,故D正确。
故答案为:ACD。
26.(2024九上·台州期中)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实验中,某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的钩码,分别做了三次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数 钩码所受重力G/N 提升高度h/m 拉力F/N 绳端移动距离s/m 机械效率
1 2 0.1 1.0 0.3 66.7%
2 4 0.1 1.7 0.3 78.4%
3 6 0.1 2.4 0.3
(1)在实验过程中,应沿竖直方向   拉动弹簧测力计。
(2)在第三次测量中,带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
(3)小组同学分析表中数据发现,,可能的原因是:   。
【答案】(1)匀速
(2)83.3%
(3)有绳重和摩擦
【知识点】滑轮组及其工作特点;机械效率的测量实验
【解析】【分析】(1)运速拉动测力计,测力计和物体均受力平衡,两个方向的拉力相等。
(2)有用功指的是克服物体重力所做的功;总功为绳子自由端拉力所做的功,机械效率等于有用功除以总功。
(3)的前提是不计绳子和摩擦。【解答】(1)实验中应沿竖直方向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上升。
(2)第3次实验中
有用功W有=Gh=6N×0.1m=0.6J
总功W总=Fs=2.4N×0.3m=0.72J
机械效率
(3)由于滑轮与轮轴间存在摩擦、缠绕滑轮组的绳子有重力,因此拉力。
(1)实验中应沿竖直方向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上升。
(2)第3次实验中
有用功
W有=Gh=6N×0.1m=0.6J
总功
W总=Fs=2.4N×0.3m=0.72J
机械效率
(3)由于滑轮与轮轴间存在摩擦、缠绕滑轮组的绳子有重力,因此拉力。
27.(2024九上·台州期中)目前不少自来水用液氯(Cl2)作为消毒剂,液氯注入水后发生反应的示意图:
(1)次氯酸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2)C物质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成   色。
(3)取C物质的水溶液少许,向其中加入稀硝酸和   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利用此法可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有Cl—。
【答案】+1;红;硝酸银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之和为为零进行计算。
(2)C是,水溶液呈酸性。
(3)氯化银是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解答】(1)HClO中氢元素呈+1价,氧元素呈-2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H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2)根据示意图可知,A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单质,是氯气,B分子是两种原子构成,原子个数比这1:2,B是水;C物质是氯化氢,水溶液呈酸性,能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成红色。
(3)氯离子和银离子可以结合成氯化银沉淀,即Cl-+Ag+=AgCl↓,取C物质的水溶液少许,向其中加入稀硝酸和硝酸银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可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有Cl-。
28.(2024九上·台州期中)引体向上是同学们经常做的一项健身运动,如图所示,该运动的规范动作是两手正握单杠,由悬垂开始,上提时下颚须超过杠面;下放时,两臂放直,不能曲臂。这样上拉下放,重复动作,达到锻炼臂力和腹肌的目的。小明同学能连续做10个规范的引体向上动作。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想估测小明同学做10个规范动作时的功率。
(1)所需要的测量器材有体重计、刻度尺和秒表;
(2)如表是课外活动小组设计的实验记录表格:
人的质量m/kg ___________ 总时间t/s 功率P/W
表格第一行第二格的横线处应填上:   ;(表格第二行空格不需要填写数据)
(3)写出计算小明同学做引体向上时功率的表达式:P=    (利用测量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4)若小明同学在做的过程中逐渐体力不支,每做一个引体向上需要用的时间变长,那么他做引体向上功率会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上升的高度h/m;;变小
【知识点】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2)(3)根据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列出表达式,再由表达式得出需要测量的物理量。
(4)每次做的功相同,时间更长,可知功率变小,【解答】(2)(3)做10个规范的引体向上动作的功率
由此可知,测功率需要测量:质量m、上升的高度h、时间t;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小明引体向上时,上升的高度h、人的质量m,总时间t;故空白处为:上升的高度h/m。
(4)若小明同学在做的过程中逐渐体力不支,每做一个引体向上需要用的时间变长,由
,可知,他引体向上功率变小。
29.(2024九上·台州期中)学习小组的同学通过如图实验测定一瓶失去标签的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以上反应的微观实质是   。
(2)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答案】(1)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2)设: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x=7.3%答: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3%。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
【解析】【分析】(1)酸碱中和反应的本质是:。
(2)参加反应的盐酸质量=90g-40g=50g,由氢氧化钠的质量通过方程式计算稀盐酸的质量分数,注意方程式里代入的是溶质的质量。【解答】(1)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微观实质是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1)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微观实质是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2)参加反应的盐酸质量=90g-40g=50g;见答案。
30.(2024九上·台州期中)如图甲所示,滑轮组在竖直向上的拉力F作用下,将重为105N的物体匀速提起,在5s时间内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图乙是滑轮组工作时的拉力F与绳自由端移动距离s的关系图。
(1)在5秒内物体上升的高度是   m。
(2)图乙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的物理量是   。
(3)拉力F的功率是   W。
(4)计算滑轮组提升该重物时的机械效率。
【答案】(1)1
(2)总功
(3)30
(4)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知识点】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滑轮组及其工作特点;机械效率的计算
【解析】【分析】(1)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是物体的有效绳子股数倍。
(2)由面积的计算公式可知,面积为Fs的乘积,可知物理意义为功。
(3)功率指的是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多少,。
(4)克服物体重力所做的功为有用功,绳子自由端拉力所做的功为总功。【解答】(1)由图示滑轮组可知,承重绳子的有效股数n=3,物体上升的高度。
(2)纵坐标表示拉力的大小,横坐标为绳端移动的距离,所以二者乘积Fs为总功。
(3)拉力所做的总功
W=Fs=50N×3m=150J
功率为
(1)由图示滑轮组可知,承重绳子的有效股数
n=3
物体上升的高度
(2)纵坐标表示拉力的大小,横坐标为绳端移动的距离,所以二者乘积Fs为总功。
(3)拉力所做的总功
W=Fs=50N×3m=150J
功率为
(4)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1.(2024九上·台州期中)近年来,空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逐年增加。2023年,其体积分数已高达0.04%,对全球气候造成重大影响。我国向国际社会郑重承诺,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工业上会采用氢氧化钠溶液喷淋的方法来处理二氧化碳含量高的空气(如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这项技术与工业制碱和石灰石煅烧技术连用,在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同时,生产出多种化工产品。
(1)氢氧化钠溶液采用喷雾的形式,目的是   ;
(2)反应塔进气量为升/小时,二氧化碳密度约为2克/升。若反应塔连续工作一昼夜,至少需要氢氧化钠多少克?(保留1位小数)
【答案】(1)增大接触面积,便于吸收二氧化碳
(2)若反应塔连续工作一昼夜,吸收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4升/小时×24小时×2克/升=4.8×105克,设至少需要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
解得x≈436363.6g。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喷雾,可以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度且吸收效果更好。
(2)利用方程式计算氢氧化钠的质量,注意方程式中代入的是二氧化碳的质量,不是体积。【解答】(1)用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操作,使用其喷雾能增大接触面积,利于充分吸收二氧化碳。
(1)用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操作,使用其喷雾能增大接触面积,利于充分吸收二氧化碳。
(2)若反应塔连续工作一昼夜,吸收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4升/小时×24小时×2克/升=4.8×105克,设至少需要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
解得x≈436363.6g
32.(2024九上·台州期中)图1是某兴趣小组设计的一款“高空修枝”工具的示意图。使用时,一只手握紧杆子保持静止,另一只手用的力缓慢拉绳子,带动滑轮组工作,在A点产生的拉力为,从而使修剪刀绕O点转动,其刀口对树枝的力为。请回答。
(1)为了探究制作修剪刀的碳钢合金(含Fe、C两种元素)类型兴趣小组取制作修剪刀的废料进行了实验检测:取样品1.00克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收集到428毫升(按0.035克计)氢气。通过计算并结合下表判断修剪刀材质属于哪种合金类型?
合金类型 低碳钢 中碳钢 高碳钢
碳的质量分数 低于0.3% 0.3%~0.6% 高于0.6%
(2)某时刻,弹簧处于原长,若修剪刀的刀口对树枝施加的力为960牛,是树枝对刀口的力(如图2),此时绳子端需施加的力为多大?(已知厘米,厘米,滑轮中各股绳子视为平行,工具自重和摩擦忽略不计。)
【答案】(1)设铁Fe的质量为x
x=0.98g
碳的质量为:1.00g-0.98g=0.02g;碳的质量分数为:,故属于高碳钢。
(2)由图2可知,O为支点,F3为阻力,OC为阻力臂,OB为动力臂,根据杆平衡条件F1l1=F2l2可得
960N×2cm=F2×8cm

F2=240N
工具自重和摩擦忽略不计,对上面定滑轮受力分析
F2=3F1

F1=80N
【知识点】杠杆的平衡条件;滑轮组及其工作特点;滑轮组绳子拉力的计算;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1)由氢气质量通过方程式计算铁的质量,再求出铁的质量分数,与表中数据进行对比,得出结论。
(2)根据杠杆平衡条件进行计算,得出F2的数值,结合图像可知,上面的滑轮上端只F2受到的作用,下端有三根绳子,可知。
(1)设铁Fe的质量为x
x=0.98g
碳的质量为:1.00g-0.98g=0.02g;碳的质量分数为:,故属于高碳钢。
(2)由图2可知,O为支点,F3为阻力,OC为阻力臂,OB为动力臂,根据杆平衡条件F1l1=F2l2可得
960N×2cm=F2×8cm

F2=240N
工具自重和摩擦忽略不计,对上面定滑轮受力分析
F2=3F1

F1=80N
1 / 1浙江省台州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科学试题
1.(2024九上·台州期中)世界充满了变化,下列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树叶变黄 B.灯泡发光 C.钻木取火 D.百炼成钢
2.(2024九上·台州期中)第19届亚运会在万众期待中在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拉开大幕。奥体中心建设中使用了大量钢材,钢属于(  )
A.合成材料 B.金属材料 C.复合材料 D.陶瓷材料
3.(2024九上·台州期中)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简单机械移动物体A时,当沿不同方向分别用F1、F2、F3的力,以不同速度匀速拉动物体时,忽略绳子与滑轮的摩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F1=F2 B.F1F2F3 C.F1F2F3 D.F1=F2=F3
4.(2024九上·台州期中)具备基本的实验技能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稀释浓硫酸
B.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C.取液体试剂
D.测溶液pH
5.(2024九上·台州期中)绿萝因缺乏氮元素导致叶片发黄,改善叶片发黄可施用的化肥是(  )
A.NH4Cl B.Ca(H2PO4)2 C.KCl D.K2SO4
6.(2024九上·台州期中)浓盐酸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质的化学性质发生改变 B.溶液的质量增加
C.溶液的质量分数变大 D.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7.(2024九上·台州期中)如图所示,人体所做的四种动作中,相应杠杆模型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
A.咬合 B.抬腰
C.踮脚 D.屈臂
8.(2024九上·台州期中)在番茄上相隔一定距离分别插入铜片和锌片,即为番茄电池。将铜片、锌片与电压表相连。电池的能量直接来源于(  )
A.化学能 B.电能 C.太阳能 D.机械能
9.(2024九上·台州期中)下列关于科学实验中“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正确的是(  )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在某固体物质中加入稀盐酸 产生大量气泡 该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B 在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和稀硝酸 产生白色沉淀 该溶液中一定含硫酸根离子
C 点燃未知气体,在火焰上罩一干冷小烧杯 烧杯内壁有水珠 该气体组成一定含有氢元素
D 将某固体溶于水滴在pH试纸上 pH试纸变蓝色 该固体一定是碱
A.A B.B C.C D.D
10.(2024九上·台州期中)质量为m的跳高运动员先后用背越式和跨越式两种跳高方式(如图),跳过相同高度,该高度比他起跳时的重心高出h,则他在跳高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为(  )
A.都必须大于mgh
B.都不一定大于mgh
C.用背越式必须大于mgh,用跨越式不一定大于mgh
D.用背越式不一定大于mgh,用跨越式必须大于mgh
11.(2024九上·台州期中)将一套如图所示的密闭装置放在天平上,使天平平衡,经过一段时间后出现的现象是(  )
A.指针偏左,不饱和食盐水一定变稀,烧碱潮解
B.指针偏左,不饱和食盐水一定变浓,烧碱潮解
C.指针偏右,不饱和食盐水一定变浓,烧碱潮解
D.指针偏右,不饱和食盐水一定变饱和,烧碱潮解
12.(2024九上·台州期中)图为某种椅子与其升降部分的结构示意图,M、N两筒间密闭了一定质量的气体,M可沿N的内壁上下滑动,设筒内气体不与外界发生热交换,当人坐上椅子,在M向下滑动的过程中(  )
A.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内能增大
B.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减小
C.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内能减小
D.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大
13.(2024九上·台州期中)如图所示,将同一物体分别沿光滑的斜面AC、BC以相同的速度从底部匀速拉到顶点C,已知AC>BC,施加的力分别为FA、FB,拉力做功的功率分别为PA、PB,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FA>FB,PA<PB B.FA>FB,PA>PB
C.FA<FB,PA<PB D.FA<FB,PA>PB
14.(2024九上·台州期中)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下列方案不可行的是(  )
  物质 杂质 方案
A KCl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蒸发
B CO气体 气体 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后干燥
C NaCl固体 固体 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后蒸发
D 固体 固体 加水溶解再通入足量二氧化碳后蒸发
A.A B.B C.C D.D
15.(2024九上·台州期中)某同学通过斜面实验认识能量、运动和力的关系(如图,A、B两点等高)。忽略摩擦及空气阻力,小滑块由静止滑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小滑块下滑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B.小滑块上升过程中内能不断增加
C.小滑块从A点静止滑下,能到达B点
D.小滑块起始位置越高,到达斜面底端速度越大
16.(2024九上·台州期中)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请选择下列合适的物质填空(选填字母):
A.熟石灰  B.食盐  C.浓硫酸  D.氢氧化铝  E.稀盐酸
(1)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
(2)可用于除铁锈的是   ;
(3)能治疗胃酸过多的是   ;
(4)可用于干燥酸性气体的是   。
17.(2024九上·台州期中)滚摆从图的位置1静止释放,下降至最低点位置2,再上升到达最高点3,这三个位置:动能为零的是   、机械能最大的是   。(填写位置序号)
18.(2024九上·台州期中)如图甲是老师在科学课上做的热机工作原理的模拟实验,在玻璃管中先加入少量酒精,将橡皮塞放入玻璃管并向下压缩气体。然后用电子点火器点火,橡皮塞会向上弹出。
(1)橡皮塞向下压时,其能量转化与图乙汽油机工作四冲程中的   相同。(填字母)
(2)点火后橡皮塞向上弹出,玻璃管内气体内能减小,这是通过   方式来改变内能。
(3)如图乙中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中曲轴转动   圈。
19.(2024九上·台州期中)重2牛的物体A挂于弹簧测力计下,分别做图甲、乙、丙所示的匀速直线运动,运动的速度v1=v3=0.1m/s,v2=0.2m/s,物体A沿速度方向均运动了0.5米。(不考虑空气阻力)
(1)图甲中弹簧测力计对A做功为   焦;
(2)图乙中弹簧测力计对A做功的功率为   瓦;
(3)图内中弹簧测力计对物体A没有做功,原因是物体在力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等于   米。
20.(2024九上·台州期中)小金为验证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分别将氧化铁、氢氧化钠、氧化铜和氯化钡固体药品加入到四支盛有稀硫酸的试管中。
(1)如图所示为加入某种固体药品后,溶液中主要离子种类及个数比变化的示意图(不考虑离子大小关系),则加入的固体药品可能是   (填字母)。
A.氧化铁  B.氢氧化钠  C.氧化铜  D.氯化钡
(2)反应后的四支试管中有一支为无色溶液,小金只向试管中加入一种试剂就确定了溶质的成分,则加入的试剂为   。
21.(2024九上·台州期中)如图所示大李和小李用一根轻质木棒抬重物。以小李肩膀上的点为支点,对于大李来说是   (选填“省力或费力”)。假如大李要承担五分之三的力,那么,小李的肩头到重物挂点O的距离与小李的肩头到大李肩头的距离之比是   。若想要小李承担更小的力,可将重物挂点O朝   方向移动(选填“小李”或“大李”)。
22.(2024九上·台州期中)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由硫酸钾、氢氧化钾、碳酸钙、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探究该白色固体的组成,某小组取适量样品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白色沉淀Ⅰ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白色沉淀Ⅱ的化学式 。
(3)原白色固体中含有的物质 。
23.(2024九上·台州期中)某同学分别向不同试剂中滴加自制紫甘蓝汁,记录实验现象如表。请回答:
现象/试剂/操作 稀盐酸 氢氧化钠溶液 蒸馏水 白醋 小苏打溶液
滴加2滴紫甘蓝汁 红色 绿色 紫色 红色 绿色
(1)小苏打溶液呈   (选填“酸性”“中性”或“碱性”)。
(2)“向蒸馏水中滴加紫甘蓝汁”起   作用。
(3)若用pH试纸测定上述部分溶液的酸碱度,具体操作方法是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   。
24.(2024九上·台州期中)某同学在观看台球比赛时发现:有时运动的白球去撞击一个静止的球后,白球会立即静止在碰撞位置,而被撞的球沿白球原方向以几乎相同速度向前运动。
该同学想:白球碰撞后立即静止,被撞的球是以白球撞前相同大小的速度运动出去的吗?通过了解和初步实验,他发现只有当体积和质量均相同的两球,而且球心在同一直线上相碰时,才可能出现上述现象。
为进一步探究,他设计了下述实验方案,将一个两端翘起、中间水平的轨道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取两个相同的台球A、B,将B球静置于轨道的水平部分,A球置于轨道左端斜面上某处,测出该点到水平桌面的高度,如图所示,释放A球,撞击后,A球静止,B球向前运动并冲上轨道右端斜面能到达的最高点,测出该点的高度。通过比较与的大小关系即可作出判断。
(1)B球由静止变为运动是因为B球在碰撞中获得了   能。
(2)表示碰撞前瞬间A球运动速度,表示B球被撞后开始运动的速度。若,则   (选填“>”、“=”或“<”)。
(3)实际实验中,测出的总小于,若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轨道不光滑,那么在阻力不可避免的情况下,你认为该同学的设计是否还有价值?说出你的理由。   。
25.(2024九上·台州期中)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做了如图所示实验。
(1)甲实验通过试管内液面上升证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反应。但需补充一个对比实验,请简要写出补充的实验   。
(2)实验结束后,小组的同学对乙实验中无色溶液溶质的成分展开了探究。
【提出问题】试管中无色溶液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硫酸钠。猜想二:硫酸钠和氢氧化钠。猜想三:硫酸钠和硫酸。
小明认为猜想二一定错误,原因是   。
【设计实验】要证明猜想三成立,下列试剂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石蕊试液  B.氢氧化钡溶液
C.镁  D.氧化铜
26.(2024九上·台州期中)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实验中,某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的钩码,分别做了三次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数 钩码所受重力G/N 提升高度h/m 拉力F/N 绳端移动距离s/m 机械效率
1 2 0.1 1.0 0.3 66.7%
2 4 0.1 1.7 0.3 78.4%
3 6 0.1 2.4 0.3
(1)在实验过程中,应沿竖直方向   拉动弹簧测力计。
(2)在第三次测量中,带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
(3)小组同学分析表中数据发现,,可能的原因是:   。
27.(2024九上·台州期中)目前不少自来水用液氯(Cl2)作为消毒剂,液氯注入水后发生反应的示意图:
(1)次氯酸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2)C物质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成   色。
(3)取C物质的水溶液少许,向其中加入稀硝酸和   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利用此法可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有Cl—。
28.(2024九上·台州期中)引体向上是同学们经常做的一项健身运动,如图所示,该运动的规范动作是两手正握单杠,由悬垂开始,上提时下颚须超过杠面;下放时,两臂放直,不能曲臂。这样上拉下放,重复动作,达到锻炼臂力和腹肌的目的。小明同学能连续做10个规范的引体向上动作。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想估测小明同学做10个规范动作时的功率。
(1)所需要的测量器材有体重计、刻度尺和秒表;
(2)如表是课外活动小组设计的实验记录表格:
人的质量m/kg ___________ 总时间t/s 功率P/W
表格第一行第二格的横线处应填上:   ;(表格第二行空格不需要填写数据)
(3)写出计算小明同学做引体向上时功率的表达式:P=    (利用测量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4)若小明同学在做的过程中逐渐体力不支,每做一个引体向上需要用的时间变长,那么他做引体向上功率会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9.(2024九上·台州期中)学习小组的同学通过如图实验测定一瓶失去标签的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以上反应的微观实质是   。
(2)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30.(2024九上·台州期中)如图甲所示,滑轮组在竖直向上的拉力F作用下,将重为105N的物体匀速提起,在5s时间内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图乙是滑轮组工作时的拉力F与绳自由端移动距离s的关系图。
(1)在5秒内物体上升的高度是   m。
(2)图乙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的物理量是   。
(3)拉力F的功率是   W。
(4)计算滑轮组提升该重物时的机械效率。
31.(2024九上·台州期中)近年来,空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逐年增加。2023年,其体积分数已高达0.04%,对全球气候造成重大影响。我国向国际社会郑重承诺,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工业上会采用氢氧化钠溶液喷淋的方法来处理二氧化碳含量高的空气(如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这项技术与工业制碱和石灰石煅烧技术连用,在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同时,生产出多种化工产品。
(1)氢氧化钠溶液采用喷雾的形式,目的是   ;
(2)反应塔进气量为升/小时,二氧化碳密度约为2克/升。若反应塔连续工作一昼夜,至少需要氢氧化钠多少克?(保留1位小数)
32.(2024九上·台州期中)图1是某兴趣小组设计的一款“高空修枝”工具的示意图。使用时,一只手握紧杆子保持静止,另一只手用的力缓慢拉绳子,带动滑轮组工作,在A点产生的拉力为,从而使修剪刀绕O点转动,其刀口对树枝的力为。请回答。
(1)为了探究制作修剪刀的碳钢合金(含Fe、C两种元素)类型兴趣小组取制作修剪刀的废料进行了实验检测:取样品1.00克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收集到428毫升(按0.035克计)氢气。通过计算并结合下表判断修剪刀材质属于哪种合金类型?
合金类型 低碳钢 中碳钢 高碳钢
碳的质量分数 低于0.3% 0.3%~0.6% 高于0.6%
(2)某时刻,弹簧处于原长,若修剪刀的刀口对树枝施加的力为960牛,是树枝对刀口的力(如图2),此时绳子端需施加的力为多大?(已知厘米,厘米,滑轮中各股绳子视为平行,工具自重和摩擦忽略不计。)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是: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解答】A、树叶变黄过程中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灯泡发光过程中,电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符合题意;
C、钻木取火过程中,存在木柴的燃烧,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百炼成钢过程中,生铁转变为钠,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答案】B
【知识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
【解析】【分析】金属材料指的是具有光泽、延展性、容易导电、传热等性质的材料。【解答】钢是铁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故答案为:B。
3.【答案】D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定滑轮及其工作特点
【解析】【分析】动滑轮能改变力的方向,不能改变力的大小,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力平衡,拉力等于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解答】由图可知,图中滑轮是定滑轮,定滑轮不能省力,因为物体A匀速运动,所以F1、F2、F3都与物体A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相等,所以三种拉法所用拉力一样大,故ABC错误,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4.【答案】A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pH值的测量及方法;浓硫酸的稀释;碱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瓶塞要倒放的目的是防止污染。【解答】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故A正确;
B、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且易潮解,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故B错误;
C、打开瓶塞,瓶塞要倒放,图中瓶塞没有倒放,故C错误;
D、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5.【答案】A
【知识点】盐与化肥
【解析】【分析】 根据改善叶片发黄可施用氮肥来补充氮元素进行分析。
【解答】 A.NH4Cl中只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故A符合题意;
B.Ca(H2PO4)2中只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磷元素,属于磷肥,故B不合题意;
C.KCl中只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钾元素,属于钾肥,故C不合题意;
D.K2SO4中只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钾元素,属于钾肥,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6.【答案】D
【知识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试剂瓶,瓶口会出现白雾,成分为盐酸小液滴,形成的原理是氯化氢气体挥发后在瓶口与水蒸气接触后液化。【解答】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该过程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该过程中物质的化学性质没有发生改变,故A错误;
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导致溶质的质量减少,溶液的质量减少,故B错误;
C、浓盐酸具有挥发性,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溶质质量减少,进而导致溶液质量减小,故C错误;
D、浓盐酸具有挥发性,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溶质质量减少,溶剂的质量不变,因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7.【答案】C
【知识点】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分类
【解析】【分析】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点的杠杆。【解答】ABD、图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可知,动力大于阻力为费力杠杆,故ABD不符合题意;
C、图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可知,动力小于阻力为省力杠杆,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8.【答案】A
【知识点】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定律
【解析】【分析】水果电池获得电能,消耗了水果储存的化学能,即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解答】根据题意知道,番茄电池工作时,将消耗化学能,产生电能,所以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9.【答案】C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盐的性质及用途;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检验硫酸根离子时,银离子会对实验造成干扰,为避免干扰,可用硝酸钡替代氯化钡,加稀硝酸的作用是排除碳酸根离子的干扰。【解答】A、活泼金属与酸反应也能产生气体,故该物质不一定是碳酸盐,故A错误;
B、氯化银也不溶于稀硝酸,白色沉淀可能是氯化银,该溶液中可能含银离子,故B错误;
C、烧杯内壁有水珠,说明生成有水,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知,该气体组成一定含有氢元素,故C正确;
D、pH试纸变蓝色,说明溶液呈碱性,但不一定是碱,也可能是盐,如碳酸钠溶液呈碱性,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0.【答案】D
【知识点】重力的大小;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功等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与其他因素无关,即:W=Fs。
【解答】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跳高运动员先后用背越式和跨越式两种跳高方式跳过某一高度,
采用跨越式时的重心高度一定大于h,但采用背越式时,由于运动员的手、头、躯干和四肢不是同时通过横杆,运动员的重心高度有可能比横杆的高度h低,所以运动员用背越式克服重力所做的功不一定大于mgh,用跨越式克服重力所做的功必须大于mgh;
所以,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11.【答案】C
【知识点】碱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氢氧化钠固体会吸水潮解,导致右侧质量变大,左侧质量变小,可知指针最终将向右偏。【解答】将块状烧碱与不饱和食盐水用橡皮管连接起来,由于烧碱(NaOH)具有吸水性,块状烧碱会吸收不饱和食盐水中的水,从而使得食盐溶液中的水减少,食盐溶液变浓(但不一定达到饱和状态),天平左盘质量减少;烧碱潮解,天平右盘质量增加;对于天平,哪个盘的质量重,天平的指针往那边偏,故指针偏右。
故答案为:C。
12.【答案】D
【知识点】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
【解析】【分析】向下滑,压缩气体,对气体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气体内能增大。【解答】由题意可知,当人坐上椅子,在M向下滑动的过程中,压缩密闭的空气,对气体做功,使气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故答案为:D。
13.【答案】C
【知识点】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斜面及其工作特点
【解析】【分析】斜面倾角越大,拉力越大,接触面光滑,机械能守恒,物体上升高度相同,机械能相同。【解答】斜面AC倾斜角度小于斜面BC,所以物体沿AC运动时拉力较小,即
FA<FB
斜面光滑说明摩擦力为0,不需要做额外功,由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知道,拉力在两斜面上做功相同,即
因为从底部匀速拉到顶点A物体的速度相同,所以物体沿BC运动时用时较少,则根据公式知道,拉力沿BC运动时拉力做功的功率较大,即
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4.【答案】D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盐的性质及用途;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除杂质时,要求所加试剂不能与物质反应,要与杂质反应且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解答】A、MnO2不溶于水,KCl 溶于水。要除去 KCl 中混有的少量 MnO2,应加水溶解、过滤,除去二氧化锰,因二氧化锰表面会沾有部分溶液,会减小损失,应洗涤二氧化锰,将滤液与合并,再蒸发结晶,获得纯净的氯化钾,故A不符合题意;
B、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O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再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该方案可行,故B不符合题意;
C、Na2CO3固体能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盐酸具有挥发性,再蒸发除去盐酸和水,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该方案可行,故C不符合题意;
D、BaCl2不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不能把杂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该方案不可行,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5.【答案】B
【知识点】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与守恒
【解析】【分析】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忽略空气阻力和摩擦,可知没有能量转化为内能,即机械能守恒。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质量一定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有关,质量一定时,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解答】A、忽略摩擦及空气阻力,小滑块运动过程中只有动能和重力势能的转化,机械能守恒,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小滑块上升过程中,因忽略摩擦及空气阻力,小滑块的内能不变,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小滑块在滑动时机械能守恒,A点和B点等高重力势能和动能都相等,所以从A点静止滑下,能到达B点,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小滑块在斜面上由静止开始向下运动,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起点位置越高,重力势能越大,到达斜面底端时的动能越大,速度越大,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6.【答案】(1)A
(2)E
(3)D
(4)C
【知识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盐的性质及用途;碱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1)改良酸性土壤应使用碱性物质。
(2)由酸的通性可知,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3)酸性物质过多,应使用碱性物质中和,氢氧化钙具有腐蚀性,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4)干燥酸性气体,需要物质具有吸水性且不与酸性气体反应。【解答】(1)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显碱性,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故答案为:A。
(2)铁锈主要成分为氧化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可用盐酸除铁锈。
故答案为:E。
(3)氢氧化铝可以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能治疗胃酸过多。
故答案为:D。
(4)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能与酸性气体反应,可用于干燥酸性气体。
故答案为:C。
(1)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显碱性,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填:A。
(2)铁锈主要成分为氧化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可用盐酸除铁锈,故填:E。
(3)氢氧化铝可以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能治疗胃酸过多,故填D;
(4)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能与酸性气体反应,可用于干燥酸性气体,故填:C。
17.【答案】1和3;1
【知识点】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机械能守恒
【解析】【分析】物体运动方向要相反的前提是原方向的速度减为零。【解答】滚摆从图示位置1静止释放,所以此时滚摆的动能一定为零;滚摆从图示位置1静止释放,下降经过位置2,继续下降,再上升到达最高点3,此时滚摆的速度为0,动能为0,所以,这三个位置中动能为零的是1和3。
由图知,滚摆下落后不能回到位置1,这是由于滚摆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有一部机械能会转化为内能(即该过程中机械能减小),故滚摆在位置1的机械能最大。
18.【答案】(1)B
(2)做功
(3)2
【知识点】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热机的工作原理
【解析】【分析】(1)A图中,汽油机的进气门打开,排气门关闭,活塞由上向下运动,是吸气冲程,此冲程无能量转化;B图中,汽油机的进气门、排气门都关闭,活塞由下向上运动,是压缩冲程,此冲程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C图中,汽油机的进气门、排气门关闭,活塞由上向下运动,是做功冲程,此冲程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D图中,汽油机的进气门关闭,排气门打开,活塞由下向上运动,是排气冲程,此冲程无能量转化。
即四冲程内燃机中存在能量转化的冲程只有两个,其中做功冲程为机械提供动力。
(2)改变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
(3)一个做功循环,包含4个冲程,飞轮和曲轴转2圈,做功1次。
【解答】(1)橡皮寨向下压时,橡皮塞压缩瓶内气体做功,机械能转化内能,其能量转化与汽油机的压缩冲程相同,故选B。
(2)点火后橡皮塞向上弹出,此时气体的内能转化塞子的机械能,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气体的内能。
(3)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中包括四个冲程,飞轮和曲轴转动2圈。
(1)橡皮寨向下压时,橡皮塞压缩瓶内气体做功,机械能转化内能,其能量转化与汽油机的压缩冲程相同,故选B。
(2)点火后橡皮塞向上弹出,此时气体的内能转化塞子的机械能,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气体的内能。
(3)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中包括四个冲程,飞轮和曲轴转动2圈。
19.【答案】1;0.4;0
【知识点】力是否做功的判断;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物体匀速运动,拉力等于重力,根据W=Fs=Gh求解;
(2)物体匀速运动,拉力等于重力,知道运动的速度,根据P=Fv计算拉力的功率;
(3)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解答】 (1)物体竖直向上匀速运动,F=G=2N,s=h=0.5m,
测力计对A做的功W=Fs=2N×0.5m=1J;
(2)物体竖直向上匀速运动,拉力F'=G=2N,v=0.2m/s,
测力计对A做功的功率
(3)图丙中弹簧测力计对物体A的拉力方向是竖直向上的,物体移动的方向是水平向右的,在竖直方向上移动的距离是0,所以测力计的拉力对A没有做功。
20.【答案】C;紫色石蕊试液(合理即可)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盐的性质及用途;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加入固体之前,溶液中只有稀硫酸,氢离子、硫酸根离子的个数比是2:1,所以灰色的是硫酸根离子,白色的是氢离子,加入固体后溶液中的微粒种类变成了三种,且硫酸根离子的个数不变,氢离子的个数减小,且引入的两种个数为1进行分析;
(2)根据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溶液显浅绿色;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溶液显蓝色;氯化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白色的硫酸钡沉淀和水;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溶液为无色,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钠,氢氧化钠、硫酸可能其中的一种物质过量进行分析。
【解答】(1)加入药品前,溶液中只有稀硫酸,其中氢离子、硫酸根离子的个数比为2:1,所以白色的是氢离子、灰色的是硫酸根离子,加入固体后,溶质中的微粒变成了三种,且硫酸根离子的个数不变,氢离子的个数减少,且引入的离子的个数为1。
A、氧化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水,化学方程式为:Fe2O3+3H2SO4=Fe2(SO4)3+3H2O。氢离子个数减少,反应后的微粒为水分子、硫酸根离子、铁离子,硫酸铁中铁离子、硫酸根离子的个数比为2:3,引入的离子的个数不为1,错误;
B、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H2SO4=Na2SO4+2H2O,氢离子个数减少,反应后的微粒为水分子、硫酸根离子、钠离子,且引入了2个钠离子,错误;
C、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水,化学方程式为:CuO+H2SO4=CuSO4+H2O,氢离子个数减少,反应后的微粒为水分子、硫酸根离子、铜离子,且引入1个铜离子,错误;
D、氯化钡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盐酸,化学方程式为:H2SO4+BaCl2=BaSO4↓+ 2HCl,反应后溶液中的微粒是氢离子、硫酸根离子、氯离子,因为硫酸钡是沉淀,所以反应后硫酸根离子的个数减少,错误。
故答案为:C。
(2)氧化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黄色的硫酸铁溶液,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无色的硫酸钠溶液,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蓝色的硫酸铜溶液,氯化钡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水。反应后的四支试管中有一支为无色溶液,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钠、可能含有氢氧化钠或硫酸,小金只向试管中加入一种试剂就确定了溶质的成分,则加入的试剂为紫色石蕊试液,如果紫色石蕊试液变为红色,则溶质是硫酸钠、硫酸,如果紫色石蕊试液变为蓝色,则溶质为硫酸钠、氢氧化钠,如果紫色石蕊试液不变色,则溶质是硫酸钠。
21.【答案】省力;3:5;大李
【知识点】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分类
【解析】【分析】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当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时,动力小于阻力为省力杠杆;当动力臂等于阻力臂时,动力等于阻力,为等臂杠杆;当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时,动力大于阻力,为费力杠杆。【解答】对大李来说,则应以木棒与小李肩膀的接触点为支点,绳子对木棒的向下的拉力为阻力,小李肩膀到O点的距离为阻力臂,大李肩膀对木棒向上的支持力为动力,大李肩膀到小李肩膀的距离为动力臂,则阻力臂小于动力臂,故是省力杠杆;
绳子对木棒的向下的拉力为阻力,大小等于重物的重力,设为G,大李肩膀对木棒向上的支持力为动力,大小为大李承担的力即,根据杠杆平衡条件
可得
l2:l1=3:5
即为小李的肩头到重物挂点O的距离与小李的肩头到大李肩头的距离。
以大李的肩膀与木棒的接触点为支点,若想要小李承担更小的力,则在动力臂不变的情况下减小阻力臂,所以可将重物挂点O朝大李移动。
22.【答案】(1)CaCO3+2HCl=CaCl2+H2O+CO2↑ (2)BaCO3 (3)CaCO3、BaCl2和KOH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硫酸钡和氯化银是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分析可能存在的物质可知,该沉淀为碳酸钙,碳酸钙与稀盐酸的反应为复分解反应。
(2)分析物质可能组成可知,该沉淀只能是碳酸钡。
(3)氯化钡不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可知要出现碳酸钡沉淀,还需要存在碱,可知一定还存在氢氧化钾。【解答】(1)取白色固体溶于水后得到白色沉淀,且沉淀全部溶于盐酸,可得出固体中一定存在碳酸钙,硫酸钾和氯化钡中最多只能含有其中一种,否则这两种物质同时存在会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不溶于盐酸,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
(2)往第一步的滤液中通入CO2气体产生白色沉淀,可得出固体中一定含有氯化钡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
(3)此固体一定含有CaCO3和氢氧化钾、BaCl2,一定没有硫酸钾。
23.【答案】(1)碱性
(2)对照
(3)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pH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pH值的测量及方法
【解析】【分析】(1)小苏打中紫甘蓝的颜色与氢氧化钠溶液中的颜色相同,说明小苏打溶液的酸碱性与氢氧化钠溶液相同。
(2)蒸馏水不会使紫甘蓝汁变色,其对照作用。
(3)注意测定溶液pH只时,不能将试纸润湿或放入待测液中。【解答】(1)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紫甘蓝汁显绿色;小苏打溶液能使紫甘蓝汁显绿色,则小苏打溶液呈碱性。
(2)蒸馏水显中性,向蒸馏水中滴加紫甘蓝汁,其对照作用。
(3)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pH。
(1)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紫甘蓝汁显绿色;小苏打溶液能使紫甘蓝汁显绿色,则小苏打溶液呈碱性;
(2)蒸馏水显中性,向蒸馏水中滴加紫甘蓝汁,其对照作用。
(3)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pH。
24.【答案】(1)动能
(2)=
(3)有价值;在阻力无法避免的情况下,用光滑程度不同的轨道多次实验,轨道越光滑,h2越接近h1,即可推理得出:当无阻力时,h2=h1,即可判断vB=vA
【知识点】动能的影响因素;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与守恒
【解析】【分析】(1)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称量动能。
(2)AB球一样高,说明重力势能相同,可知在碰撞时动能相同,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质量相同,所以速度相同。
(3)可根据牛顿一定定律的思想,改变斜面的粗糙程度,结合理想实验法得出结论。【解答】(1)B球由静止变为运动是因为B球在碰撞中获得了动能。
(2)A球从A处滚下到达B处,它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B球从B点到达右侧的最高点,那么它的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如果h2=h1,那么A球的重力势能等于B球的重力势能,即A球到达B点时的动能与B球开始运动时的动能相等,所以vB=vA。
(3)有价值。在阻力无法避免的情况下,用光滑程度不同的轨道多次实验,轨道越光滑,h2越接近h1,即可推理得出:当无阻力时,h2=h1,即可判断vB=vA。
(1)B球由静止变为运动是因为B球在碰撞中获得了动能。
(2)A球从A处滚下到达B处,它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B球从B点到达右侧的最高点,那么它的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如果
h2=h1
那么A球的重力势能等于B球的重力势能,即A球到达B点时的动能与B球开始运动时的动能相等,所以
vB=vA
(3)有价值。在阻力无法避免的情况下,用光滑程度不同的轨道多次实验,轨道越光滑,h2越接近h1,即可推理得出:当无阻力时,h2=h1,即可判断vB=vA。
25.【答案】将实验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而乙实验中溶液呈无色;ACD
【知识点】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导致实验存在缺陷,由控制变量法可知,可用等量的水来代替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对照。
(2)酚酞在碱性条件下为红色,溶液无色,说明不含碱性物质。
硫酸钠一定存在,碳检验的是是否含有稀硫酸,可知检验的是氢离子而不是硫酸根离子。【解答】(1)此实验不足以证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反应,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水,需要验证是否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引起的,因此需补充一个对比实验,补充的实验为将实验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
(2)猜想假设:因为乙实验中溶液有酚酞,但是溶液呈无色,所以溶液呈酸性或者中性,而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所以溶液中溶质不可能有氢氧化钠。
设计实验:A、石蕊试剂遇酸变成红色,若溶液变红色说明存在硫酸,猜想三成立,故A正确;
B、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钠,加入氯化钡后,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无法确定溶液中是否含有硫酸,故B错误;
C、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若有气泡产生,则猜想三成立,故C正确;
D、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若出现黑色固体消失,溶液变蓝色,则猜想三成立,故D正确。
故答案为:ACD。
26.【答案】(1)匀速
(2)83.3%
(3)有绳重和摩擦
【知识点】滑轮组及其工作特点;机械效率的测量实验
【解析】【分析】(1)运速拉动测力计,测力计和物体均受力平衡,两个方向的拉力相等。
(2)有用功指的是克服物体重力所做的功;总功为绳子自由端拉力所做的功,机械效率等于有用功除以总功。
(3)的前提是不计绳子和摩擦。【解答】(1)实验中应沿竖直方向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上升。
(2)第3次实验中
有用功W有=Gh=6N×0.1m=0.6J
总功W总=Fs=2.4N×0.3m=0.72J
机械效率
(3)由于滑轮与轮轴间存在摩擦、缠绕滑轮组的绳子有重力,因此拉力。
(1)实验中应沿竖直方向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上升。
(2)第3次实验中
有用功
W有=Gh=6N×0.1m=0.6J
总功
W总=Fs=2.4N×0.3m=0.72J
机械效率
(3)由于滑轮与轮轴间存在摩擦、缠绕滑轮组的绳子有重力,因此拉力。
27.【答案】+1;红;硝酸银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之和为为零进行计算。
(2)C是,水溶液呈酸性。
(3)氯化银是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解答】(1)HClO中氢元素呈+1价,氧元素呈-2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H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2)根据示意图可知,A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单质,是氯气,B分子是两种原子构成,原子个数比这1:2,B是水;C物质是氯化氢,水溶液呈酸性,能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成红色。
(3)氯离子和银离子可以结合成氯化银沉淀,即Cl-+Ag+=AgCl↓,取C物质的水溶液少许,向其中加入稀硝酸和硝酸银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可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有Cl-。
28.【答案】上升的高度h/m;;变小
【知识点】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2)(3)根据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列出表达式,再由表达式得出需要测量的物理量。
(4)每次做的功相同,时间更长,可知功率变小,【解答】(2)(3)做10个规范的引体向上动作的功率
由此可知,测功率需要测量:质量m、上升的高度h、时间t;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小明引体向上时,上升的高度h、人的质量m,总时间t;故空白处为:上升的高度h/m。
(4)若小明同学在做的过程中逐渐体力不支,每做一个引体向上需要用的时间变长,由
,可知,他引体向上功率变小。
29.【答案】(1)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2)设: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x=7.3%答: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3%。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
【解析】【分析】(1)酸碱中和反应的本质是:。
(2)参加反应的盐酸质量=90g-40g=50g,由氢氧化钠的质量通过方程式计算稀盐酸的质量分数,注意方程式里代入的是溶质的质量。【解答】(1)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微观实质是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1)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微观实质是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2)参加反应的盐酸质量=90g-40g=50g;见答案。
30.【答案】(1)1
(2)总功
(3)30
(4)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知识点】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滑轮组及其工作特点;机械效率的计算
【解析】【分析】(1)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是物体的有效绳子股数倍。
(2)由面积的计算公式可知,面积为Fs的乘积,可知物理意义为功。
(3)功率指的是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多少,。
(4)克服物体重力所做的功为有用功,绳子自由端拉力所做的功为总功。【解答】(1)由图示滑轮组可知,承重绳子的有效股数n=3,物体上升的高度。
(2)纵坐标表示拉力的大小,横坐标为绳端移动的距离,所以二者乘积Fs为总功。
(3)拉力所做的总功
W=Fs=50N×3m=150J
功率为
(1)由图示滑轮组可知,承重绳子的有效股数
n=3
物体上升的高度
(2)纵坐标表示拉力的大小,横坐标为绳端移动的距离,所以二者乘积Fs为总功。
(3)拉力所做的总功
W=Fs=50N×3m=150J
功率为
(4)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1.【答案】(1)增大接触面积,便于吸收二氧化碳
(2)若反应塔连续工作一昼夜,吸收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4升/小时×24小时×2克/升=4.8×105克,设至少需要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
解得x≈436363.6g。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喷雾,可以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度且吸收效果更好。
(2)利用方程式计算氢氧化钠的质量,注意方程式中代入的是二氧化碳的质量,不是体积。【解答】(1)用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操作,使用其喷雾能增大接触面积,利于充分吸收二氧化碳。
(1)用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操作,使用其喷雾能增大接触面积,利于充分吸收二氧化碳。
(2)若反应塔连续工作一昼夜,吸收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4升/小时×24小时×2克/升=4.8×105克,设至少需要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
解得x≈436363.6g
32.【答案】(1)设铁Fe的质量为x
x=0.98g
碳的质量为:1.00g-0.98g=0.02g;碳的质量分数为:,故属于高碳钢。
(2)由图2可知,O为支点,F3为阻力,OC为阻力臂,OB为动力臂,根据杆平衡条件F1l1=F2l2可得
960N×2cm=F2×8cm

F2=240N
工具自重和摩擦忽略不计,对上面定滑轮受力分析
F2=3F1

F1=80N
【知识点】杠杆的平衡条件;滑轮组及其工作特点;滑轮组绳子拉力的计算;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1)由氢气质量通过方程式计算铁的质量,再求出铁的质量分数,与表中数据进行对比,得出结论。
(2)根据杠杆平衡条件进行计算,得出F2的数值,结合图像可知,上面的滑轮上端只F2受到的作用,下端有三根绳子,可知。
(1)设铁Fe的质量为x
x=0.98g
碳的质量为:1.00g-0.98g=0.02g;碳的质量分数为:,故属于高碳钢。
(2)由图2可知,O为支点,F3为阻力,OC为阻力臂,OB为动力臂,根据杆平衡条件F1l1=F2l2可得
960N×2cm=F2×8cm

F2=240N
工具自重和摩擦忽略不计,对上面定滑轮受力分析
F2=3F1

F1=80N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