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J12共同体联盟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1.(2024七上·浙江期中)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正确使用仪器是一项基本技能。下列有关实验仪器的使用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用滴管取少量液体B.加热试管中的液体C.往酒精灯中添加酒精D.向试管中倾倒液体【答案】D【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解析】【分析】倾倒液体时,标签要向着手心的目的是防止标签被腐蚀。【解答】A、使用胶头滴管时,伸入液体前,应捏紧胶头,排出里面的空气,再伸入试剂中吸取液体,故A错误;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夹夹在距试管口三分之一处,该操作中液体体积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夹没有夹在距试管口三分之一处,故B错误;C、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中添加酒精,否则容易引起火灾,故C错误;D、倾倒液体时,试管和试剂瓶要倾斜,试剂瓶口要紧靠试管口,标签要向着手心,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故D正确。故答案为:D。2.(2024七上·浙江期中)小科按照如图所示步骤测出了塑料盒的体积,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金属环的体积为B.塑料盒的体积为C.利用丙和丁,可测出塑料盒的体积D.若将金属环换成一小截粉笔头,则利用甲和丙,即可测出这一小截粉笔头的体积【答案】D【知识点】体积的测量【解析】【分析】金属环的体积等于丙减去甲;塑料盒的体积等于丁减去丙。【解答】A、由图甲和图丙可知,金属环的体积为,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由图丙和图丁可知,塑料盒的体积为,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利用图丙和图丁,可测出塑料盒的体积,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将金属环换成一小截粉笔头,因为粉笔头吸水,利用甲和丙,无法测出这一小截粉笔头的体积,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3.(2024七上·浙江期中)巴黎奥运会上,中国乒乓球队包揽了乒乓球项目的五枚金牌。在家看比赛的小科同学想知道乒乓球的直径是多少,于是利用书桌上的长方体塑料盒、书本、刻度尺进行测量,如上图所示。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测量时必须让刻度尺的最左端与物体的左边缘对齐,视线与尺面垂直B.测量时不能用力挤压两边物体,否则测量值会偏小C.为了使测量值更准确,估读值越多越好D.乒乓球的直径测量值是4分米【答案】B【知识点】长度的测量【解析】【分析】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在精确值后估读一位。【解答】A、使用刻度尺测量时,测量的始端与0刻度线对齐,如果0刻度线磨损,可以与其它整格刻线对齐,测量结果要减去前面的数值,故A错误;B、测量时用力挤压两边物体,物体的长度会减小,测量结果会比真实值小,故B正确;C、测量时估读值只能有一位,并不是估读值越多误差越小,故C错误;D、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乒乓球的直径测量值是4.00cm,故D错误。故答案为:B。4.(2024七上·浙江期中)为比较蔬菜中维生素C含量,某同学根据维生素C可使紫色高酸钾溶液褪色的原理,设计了如下实验:在四支同样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毫升相同浓度的紫色高锰酸钾溶液,然后用滴管分别向其中滴加几种蔬菜汁液使其褪色,结果如下:蔬菜汁种类 黄瓜汁 青椒汁 芹菜汁 白菜汁滴加的蔬菜汁数量 10滴 6滴 18滴 11滴据表可知维生素C含量最少的蔬菜是( )A.黄瓜 B.青椒 C.芹菜 D.白菜【答案】C【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维生素C溶液能使紫色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利用这一特性我们就可以测定出蔬菜或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维生素C含量越高,滴加的汁液数量越少。【解答】高锰酸钾溶液的颜色是紫色,维生素C可以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高锰酸钾溶液容积相等的情况下,滴加汁液滴数少的,说明该液体含维生素C较多,滴加汁液滴数多的,说明该液体含维生素C较少,据此判断:芹菜汁用了18滴才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为最多的,所以说芹菜维生素C的含量最少,C正确。故答案为:C。5.(2024七上·浙江期中)在科学研究中,对观察结果的记录有许多方法,如文字描述、表格记录、图形记录等,下列观察结果比较适合采用表格记录的是( )A.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结构B.用放大镜观察蕨类植物的结构C.观测雷峰塔11月上旬每天的日出时间D.观察将红墨水注入热水和冷水后的实验现象【答案】C【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解析】【分析】观察是科学的一种基本方法,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和借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道理的方式。【解答】AB、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结构和用放大镜观察蕨类植物的结构,应该选择图形记录或拍照的方式进行记录,故AB不符合题意;C、观测雷峰塔的日出时间,应该选择表格记录法,故C符合题意;D、观察将红墨水注入热水和冷水后的实验现象,应该选择文字描述法进行记录,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6.(2024七上·浙江期中)小科在实验室进行“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的实验。在观察的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形(如图),其中操作和描述都正确的是( )A.利用图甲的方式盖盖玻片,可防止装片上出现气泡B.乙图清晰物像的视野中,细胞数目一般①比②多C.利用图丙的方式对光,眼睛注视反光镜位置D.丁图中黑色的圆圈是染色造成的【答案】B【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解析】【分析】物镜的放大倍数与长度有关,长度越长,物镜与玻片之间的距离越小,放大倍数越大。【解答】A、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轻轻盖在表皮上。盖时,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图甲的方式盖盖玻片,盖玻片未接触液滴,故A错误;B、物镜放大倍数越大,镜头越长,看到细胞数目越少,①镜头短是低倍物镜,②镜头长是高倍物镜,所以乙图清晰物像的视野中,细胞数目一般①比②多,故B正确;C、使用显微镜对光时,首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最后眼睛注视目镜内,转动反光镜,直到出现一个明亮的视野;不是眼睛注视反光镜位置,故C错误;D、丁图中黑色的圆圈是气泡,由于盖盖玻片时操作不规范造成的,故D错误。故答案为:B。7.(2024七上·浙江期中)科学的进步离不开科学家的探索,以下科学家及其贡献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英国科学家胡克——最早发现细胞(实际是细胞壁)B.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团队——发现青蒿素C.德国科学家施莱登、施旺——提出细胞学说D.英国科学家牛顿——发现伦琴射线【答案】D【知识点】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解析】【分析】牛顿还提出了牛顿第一定律等定理。【解答】A、胡克最先使用显微镜观察软木塞,发现了很多“小室”,并取名为细胞,观察到的其实是死细胞的细胞壁,故A不符合题意;B、屠呦呦团队最先发现并提取了青蒿素,故B不符合题意;C、细胞学说是由德国科学家施莱登、施旺提出的,故C不符合题意;D、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伦琴射线是由伦琴发现的,故D符合题意。故选D。8.(2024七上·浙江期中)2024年8月18日,浙江大学新生报到,浙大拿出师生团队自主研发的机器狗帮新生们拿行李。机器狗不仅走得快还能表演后空翻等特技动作。对于机器狗的说法正确的是( )A.能“听懂”指令所以是生物B.有“脸部”表情所以是生物C.没有喜怒哀乐所以是非生物D.不能进行新陈代谢所以是非生物【答案】D【知识点】生物的基本特征【解析】【分析】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和非生物可能都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详解】能“听懂”指令、有“脸部”表情都不是生物的基本特征。没有喜怒哀乐与是不是生物无关。机器人不能进行新陈代谢,因此不属于生物。所以ABC错误,D正确。故答案为:D。9.(2024七上·浙江期中)“禾下乘凉”不是梦,袁隆平院士研发的巨型稻在浙江龙泉迎来丰收,巨型稻平均高度2m,单穗粒数可达680粒,是普通水稻的4倍。下列对巨型稻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的体积是普通水稻的4倍大B.巨型稻的根细胞中有大量的叶绿体C.水稻高产主要是受细胞核控制D.植株高大依靠细胞膜的支持作用【答案】C【知识点】细胞的结构【解析】【分析】并不是所有植物细胞中都含有叶绿体,例如根细胞、洋葱表皮细胞中均没有叶绿体。【解答】A、巨型稻单穗粒数可达680粒,是普通水稻的4倍,指的是巨型稻高产,而不是细胞体积大,故A错误;B、植物的根细胞中没有叶绿体,故B错误;C、植物的性状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遗传物质在细胞核中,所以水稻高产主要受细胞核的控制,故C正确;D、植株高大依靠细胞壁的支持作用,故D错误。故答案为:C。10.(2024七上·浙江期中)气温与生物的关系非常密切,很多动物的行为与气温有关,下列描述中和动物与气温变化无关的是( )A.随着气温的升高,狗的呼吸频率要明显加快B.冬天蛇要冬眠,一直到春天才出来活动C.人体最舒适的气温为22度,有许多人喜欢在夜间工作D.海参在夏天高温的时候,也会选择夏眠【答案】C【知识点】气温及其变化【解析】【分析】一般来说,气温分为3个层次,1是低于生物可接受温度,2是生物可接受温度,3是高于生物可接受温度。气温与生物的关系非常密切,许多动物的活动要受到气温的影响。哺乳动物,气温变低,为了维持生物自身原有温度,一样会导致新陈代谢加速等。一些动物冬眠也是为了适应气温,减少能源消耗,维持生命。【解答】有许多人喜欢在夜间工作跟温度无关,跟环境心情,个人爱好等有关。这个行为与气温的变化没有关系。故答案为:C。11.(2024七上·浙江期中)比较图中的四种植物。下列对它们特点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①有根、茎、叶的分化 B.②用孢子繁殖,④用种子繁殖C.③④种子的外面都有果皮包被 D.①②不会开花,③④会开花【答案】B【知识点】种子植物;孢子植物【解析】【分析】植物根据能否产生种子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孢子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只有茎和叶;蕨类植物只有根茎叶;裸子植物有根茎叶和种子,被子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解答】A、①海带属于藻类植物,无根、茎、叶的分化,故A错误;B、②肾蕨属于蕨类植物,用孢子繁殖;④橘属于被子植物,用种子繁殖,故B正确;C、③松树属于裸子植物,种子裸露,外面没有果皮包被;④橘属于被子植物,种子的外面有果皮包被,故C错误;D、①海带属于藻类植物,②肾蕨属于蕨类植物,都不会开花;③松树属于裸子植物,没有真正的花,④橘属于被子植物,会开花,故D错误。故答案为:B。12.(2024七上·浙江期中)在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生物对环境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适应。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A.竹节虫的形态像竹节是对高湿度的适应B.骆驼刺根系发达是对高温环境的适应C.北极熊厚厚的皮毛是对寒冷环境的适应D.仙人球针状叶是对强光环境的适应【答案】C【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解析】【分析】生物表现出的不同特征都是为了更好的适应环境。【解答】A、竹节虫的形态像竹节,是为了不被天敌发现,与高湿度无关,故A错误;B、骆驼刺根系发达是对缺水环境的适应,故B错误;C、北极熊生活的环境温度较低,厚厚的皮毛是对寒冷环境的适应,故C正确;D、仙人球针状叶是对干旱环境的适应,故D错误。故答案为:C。13.(2024七上·浙江期中)题图中1~3表示某些生物概念之间的关系,下列符合图中所示关系的是( )A.1—脊椎动物、2—爬行动物、3—哺乳动物B.1—种子植物、2—苔藓植物、3—蕨类植物C.1—孢子植物、2—裸子植物、3—被子植物D.1—鱼类、2—鲫鱼、3—章鱼【答案】A【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常见的无脊椎动物;种子植物;孢子植物【解析】【分析】由图可知,图示关系为1包含2与3,2和3是并列关系,解题时需要对各个概念有足够的了解。脊椎动物有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解答】A、1脊椎动物包含2爬行动物和3哺乳动物,符合图中所示关系,故A正确;B、1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属于孢子植物,故B错误;C、孢子植物包括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属于种子植物,故C错误;D、鲫鱼属于鱼类,但章鱼属于软体动物,故D错误。故答案为:A。14.(2024七上·浙江期中)在科学的学习中,我们学会了对相关量的估测,下列估测比较符合实际的是( )A.中学生一只脚印的面积约为B.冬天喷到身上的洗澡水温约为80℃C.现在所坐的课桌高度约为0.8米D.一个便于携带的保温杯容积为550升【答案】C【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人体体温约为37℃,洗澡水温度太高容易烫伤,稍高于体温即可。【解答】A、中学生一只脚印的长度约为20cm,宽度约为10cm,面积约为200cm3,故A不符合题意;B、冬天喷到身上的洗澡水温稍高于体温,约为40℃,故B不符合题意;C、课桌的高度约为学生身高的一半,约为0.8m,故C符合题意;D、一个便于携带的保温杯容积和一瓶矿泉水差不多,约为550毫升,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15.(2024七上·浙江期中)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下列是小金同学整理的“不规范操作”与对应测量结果。各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选项 不规范操作 测量结果A 用拉得很紧的皮卷尺去测量某同学的跳远距离 偏小B 在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时,把细铜丝松散地绕在铅笔上 偏大C 用温度计测沸水温度时,将温度计移出沸水读数 不变D 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俯视读数 偏大A.A B.B C.C D.D【答案】C【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特殊测量方法;误差分析【解析】【分析】温度计在读数时不能离开被测物液体读数,体温计前端有一个缩口,可以离开人体读数。【解答】A、用被拉得很紧的皮卷尺测量某同学的跳远距离,实际距离不变,被拉长的皮卷尺上的分度值的真实长度变大,但分度值的示数没有变化,因此其测得的结果比真实值偏小,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在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时,把细铜丝松散地绕在铅笔上,会造成测出铜丝圈长度L偏大,计算出的铜丝的直径偏大,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温度计读数时,如果从液体中取出,其示数会受到外界温度的影响,测量的沸水温度偏低,故C错误,符合题意;D、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读数时视线要与液体的凹液面底部相平,如果俯视读数,测量结果会大于实际数值,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16.(2024七上·浙江期中)如图所示,2024年4月30日,我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1)根据图片甲提供的信息,下列对返回舱的高度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_____。A.0.5m B.2.5m C.5.5m D.6.5m(2)着陆时,东风着陆场的气温如图乙所示,该温度计的最小刻度值是 ,其示数为 。【答案】(1)B(2)1℃;19℃【知识点】长度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1)根据人的身高进行估测。(2)温度计示数由下到上逐渐变大,可知温度在零摄氏度以上。【解答】(1)工作人员的身高在180cm左右,由图甲知道,返回舱的高度接近工作人员身高的1.5倍,所以高度约是2.5m左右,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2)由图乙知道,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温度计液柱在零刻度线的上方,所以温度计的示数为19℃。(1)工作人员的身高在180cm左右,由图甲知道,返回舱的高度接近工作人员身高的1.5倍,所以高度约是2.5m左右,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2)[1][2]由图乙知道,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温度计液柱在零刻度线的上方,所以温度计的示数为19℃。17.(2024七上·浙江期中)唐代诗人杜甫在《泛溪》中写道“得鱼已割鳞,采藕不洗泥。”描写了翻荷采藕的乐趣。(1)荷(如图)属于 植物(选填“被子”或“裸子”)。(2)莲藕既可生食也可烧菜,它属于荷的_____。A.根 B.茎 C.果实 D.种子(3)荷的花、果实和种子往往作为其分类的重要依据。人们这样做的理由最合理的是_____。A.存在时间较长 B.颜色鲜艳容易识别C.营养价值较高 D.形态结构比较稳定【答案】(1)被子(2)B(3)D【知识点】种子植物【解析】【分析】(1)种子植物有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被子植物通常称为绿色开花植物,常见的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骡子植物有根、茎、叶、种子。(2)莲藕是植物的茎不是根。(3)作为分类依据,说明具有稳定的特征。【解答】(1)荷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属于被子植物。(2)常见的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人们食用的莲藕是莲花的地下变态茎。故答案为:B。(3)生物学家在对被子植物分类时,花、果实和种子往往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因为花、果实和种子等生殖器官比根、茎、叶等营养器官在植物一生中出现得晚,生存的时间比较短,受环境的影响比较小,形态结构也比较稳定。可见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1)荷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属于被子植物。(2)常见的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人们食用的莲藕是莲花的地下变态茎。故选B。(3)生物学家在对被子植物分类时,花、果实和种子往往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因为花、果实和种子等生殖器官比根、茎、叶等营养器官在植物一生中出现得晚,生存的时间比较短,受环境的影响比较小,形态结构也比较稳定。可见D符合题意。故选D。18.(2024七上·浙江期中)实验室用排水法测量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时,老师总是强调先要在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1)“适量”是指能用排水法测量出物体排开水的体积的水量范围,其中最多水量是指物体放入量筒后,液面不超过量筒的 的水量;最少水量是指物体放入量筒后,量筒内最低液面能够满足恰好浸没物体时的水量;(2)现有一块小石块(体积为)、两个100毫升的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细线、水等。小科利用上述材料,设计用排水法粗略测量小石块体积的“最少水量”的实验方案,并完成实验。方案:用细线系住小石块放入量筒1底部,在量筒2内倒入一部分水并读出水的体积,把量筒2内的水缓缓倒入量筒1内,当水恰好浸没小石块时,停止滴水,读出量筒2内剩余水的体积,此时量筒1内的水量即为最少水量,求出最少水量= 。(水面接近恰好浸没小石块时用胶头滴管加水更准确)(3)利用100毫升的量筒,用排水法测出上题中小石块体积,下列不是“适量的水”的是____。A.25毫升 B.50毫升 C.80毫升 D.95毫升【答案】(1)量程(2)V0-V1(3)D【知识点】体积的测量【解析】【分析】(1)适量水指的是能将物体完全浸没,同时水和物体的总体积不会大于量筒的量程。(2)量筒2中水的变化量等于量筒1中水的变化量。(3)利用“最大水量”的可以找出不合适的水量。【解答】(1)最多水量指的是将物体放入后,水面高度不超过量筒量程的水量,因为水面超过量程时不能读取物体和水的总体积,从而无法计算物体的体积。(2)在量筒2内原来水的体积为,倒出后剩余水的体积为,则倒出水的体积为V0-V1,倒出的水即为最少水量,故=V0-V1。(3)小石块的体积为15mL,量筒的量程为100mL,则最多水量为。故答案为:D。19.(2024七上·浙江期中)人体正常体温是37℃左右;人体在不同的外界环境中,对热的感觉不同。(1)人对热的感觉与气温、相对湿度的关系如图甲所示。请据图判断:在相对湿度为70%,气温为35℃时,人体对热的感觉是 (选填“热”“很热”或“非常热”);(2)为了较准确地测量体温,我们常常要借助体温计(如图乙)。下列关于体温计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填字母)。A.体温计在使用前需要用酒精消毒B.体温计的精确度高,可以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C.体温计在使用前需要将水银甩回玻璃泡,否则测量值就一定不准确了D.体温计的玻璃管径比较细,因此在内部液体受热膨胀时,液柱上升更显著【答案】(1)很热(2)B;C【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人的感觉【解析】【分析】(1)根据题中数据,结合图像进行判断。(2)体温计前端有一个缩口,在不甩动的情况下,示数只升不降,所以可以离开人体读数。【解答】(1)由图甲可知,在相对湿度为70%,气温为35℃时,人体对热的感觉是很热。(2)A、体温计的测量范围为,在使用前需要用酒精消毒,避免交叉感染,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体温计的精确度高,测量范围为,不能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故B错误,符合题意;C、体温计在使用前需要将水银甩回玻璃泡,不甩回玻璃泡时,如果被测者体温高于原来被测者的温度,测量值是准确的,故C错误,不符合题意;D、体温计的玻璃管径比较细,水银在内部液体受热膨胀时,液柱上升更显著,测量精确度更高,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C。(1)由图甲可知,在相对湿度为70%,气温为35℃时,人体对热的感觉是很热。(2)A.体温计的测量范围为,在使用前需要用酒精消毒,避免交叉感染,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体温计的精确度高,测量范围为,不能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故B错误,符合题意;C.体温计在使用前需要将水银甩回玻璃泡,不甩回玻璃泡时,如果被测者体温高于原来被测者的温度,测量值是准确的,故C错误,不符合题意;D.体温计的玻璃管径比较细,水银在内部液体受热膨胀时,液柱上升更显著,测量精确度更高,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C。20.(2024七上·浙江期中)如图甲所示为制作和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图示。请回答:(1)图甲中,①、②、③操作的正确顺序是: (填序号)。(2)图乙所示是小科在操作时所用的遮光器上的光圈(①②③④⑤表示从小到大的光圈),据此推测当时室内的光线 (选填“较亮”或“较暗”);(3)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过程中,低倍镜换成高倍物镜后,应调节如图丙中[ ]使物像更清晰([]中填写序号);(4)小科制作了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时发现视野中左半部分细胞比较清晰,右半部分细胞比较模糊,下列选项中最有可能导致此现象的是_____。A.所取表皮厚薄不均 B.反光镜使用了凹面镜C.使用了小光圈 D.物镜镜头没有完全对准标本【答案】(1)③②①(2)较暗(3)①(4)A【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解析】【分析】(1)图甲中:①是盖;②是展;③是滴。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滴的是清水,口腔上皮细胞滴的是生理盐水,作用是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视野范围越小,细胞体积越大,细胞数目越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范围越大,视野越亮,细胞体积越小,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多。使用的是最大的光圈,可知视野较暗。(3)图丙中①细准焦螺旋、②粗准焦螺旋、③物镜、④目镜。将低倍镜换高倍镜,不能使用粗准焦螺旋,否则很可能不再能观察到像。(4)有清晰区,说明显微镜的操作没有问题,是装片本身的问题。【解答】(1)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③滴、撕、②展、①盖、染,故图1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③②①。(2)光圈越大透过光线越多,光线亮时用小光圈,光线暗时用大光圈。图中使用最大的光圈⑤对准通光孔,据此推测当时室内的光线应该较暗。(3)细准焦螺旋可以小幅度的升降镜筒,可以精细调焦,能够使物像变得更加清晰。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过程中,低倍镜换成高倍物镜后,应调节如图丙中①使物像更清晰。(4)发现视野中左半部分的细胞比较清晰,右半部分的细胞比较模糊,应该是切片不均匀;反光镜使用不当会造成整个视野都一样;光圈使用小也是造成整个视野效果一样;物镜镜头没有完全对准标本的话是看不到而不是模糊。故答案为:A。(1)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③滴、撕、②展、①盖、染,故图1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③②①。(2)光圈越大透过光线越多,光线亮时用小光圈,光线暗时用大光圈。图中使用最大的光圈⑤对准通光孔,据此推测当时室内的光线应该较暗。(3)细准焦螺旋可以小幅度的升降镜筒,可以精细调焦,能够使物像变得更加清晰。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过程中,低倍镜换成高倍物镜后,应调节如图丙中①使物像更清晰(4)发现视野中左半部分的细胞比较清晰,右半部分的细胞比较模糊,应该是切片不均匀;反光镜使用不当会造成整个视野都一样;光圈使用小也是造成整个视野效果一样;物镜镜头没有完全对准标本的话是看不到而不是模糊。故选A。21.(2024七上·浙江期中)学习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后,某同学用超轻黏土等材料制作了一个植物细胞的结构模型(如图)。请据图回答。(1)图中⑤代表的结构名称是 。(2)为进一步模拟细胞结构的功能,选择 (选填“保鲜膜”或“细纱网”)材料更适合用来代表细胞膜,理由是 。【答案】(1)液泡(2)细纱网;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知识点】细胞的结构;细胞模型【解析】【分析】(1)图中植物细胞的结构分别为: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细胞质、④细胞核、⑤液泡、⑥叶绿体。(2)细胞膜的作用是保护细胞,控制物质的进出,根据作用选择合适的材料。【解答】(1)⑤是液泡,液泡内含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有多种物质,如甜味或辣味的物质、色素以及糖类、无机盐等营养物质。(2)细胞膜具有保护及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故为进一步模拟细胞结构的功能,选择细纱网材料更适合用来代表细胞膜,理由是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1)⑤是液泡,液泡内含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有多种物质,如或甜味或辣味的物质、色素以及糖类、无机盐等营养物质。(2)细胞膜具有保护及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故为进一步模拟细胞结构的功能,选择细纱网材料更适合用来代表细胞膜,理由是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22.(2024七上·浙江期中)如图是小科同学对田螺、蝗虫、鲫鱼、熊猫四种生物进行分类时设计的二歧分类检索表。(1)图中乙表示的生物是: ;(2)2023年10月,在云南省发现距今约2.44亿年前的一种新的古鱼类化石,命名为“圆尾滇东鱼”。“圆尾滇东鱼”可能具有的特征有_____。A.体表覆盖鳞片 B.用鳍游泳C.胎生哺乳 D.体温恒定【答案】(1)田螺(2)B【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常见的无脊椎动物【解析】【分析】(1)根据有无脊椎骨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田螺属于软体动物,蝗虫属于节肢动物,鲫鱼属于鱼类,熊猫属于哺乳动物。节肢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鱼类和哺乳类属于脊椎动物。(2)结合鱼类的特点进行分析判断。【解答】(1)根据图示可知,乙生活在陆地上,属于无脊椎动物。田螺、蝗虫、鲫鱼、熊猫四种生物中只有田螺属于无脊椎动物。所以图中乙表示的生物是田螺。(2)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圆尾滇东鱼”可能具有的特征有用鳍游泳。故答案为:B。(1)根据图示可知,乙生活在陆地上,属于无脊椎动物。田螺、蝗虫、鲫鱼、熊猫四种生物中只有田螺属于无脊椎动物。所以图中乙表示的生物是田螺。(2)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圆尾滇东鱼”可能具有的特征有用鳍游泳。故选B。23.(2024七上·浙江期中)质量重达千吨的上海慧眼阻尼器是中国第一高楼——上海中心大厦里最亮眼的设置之一(如图甲)。阻尼器是一种提供运动阻力消耗运动能量的装备,其主要作用是减振和耗能,帮助超高层建筑保持楼体稳定和安全。小科想通过模拟实验研究阻尼器抗震效果的影响因素,于是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在木板上用乐高搭建高楼模型,并在上端放置挂钩,如图乙中a;②在左侧用一定大小和频率的力来回抽拉模型下的木板(制造晃动效果),将刻度尺横放于模型顶部后方,读出最大摆动距离.L0;③将一个钩码(用钩码模拟阻尼器)挂在挂钩上(如图乙中b),用相同大小和频率的力抽拉木板,将刻度尺横放于模型顶部后方,读出最大摆动距离;④逐个增加钩码个数,重复上述实验,得到最大摆动距离,……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的研究问题是阻尼器抗震效果与 的关系;(2)小科设计a实验的目的是 ;(3)小科将实验数据制作成表格如下,请根据表格帮助小科总结他的研究结果: 。……9.8cm 8.9cm 7.7cm 6.3cm 4.5cm模型崩塌(4)为了使本实验的结果更加可靠,请你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 。【答案】(1)探究大楼的晃动程度与阻尼摆的质量关系(2)显示没有阻尼摆时的晃动程度,作为对比的量(3)在承受能力许可的范围内,阻尼摆的质量越大,大楼顶端最大摆动距离越小(4)为了得到更加可靠结果,需要多次实验【知识点】控制变量法【解析】【分析】(1)实验的唯一变量为钩码的质量,据此分析。(2)a未做特殊处理,是对照组。(3)由表中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注意前提。(4)只做了一种情况下的实验就得出的结论具有偶然性,应改变条件进行重复实验,得出具有普遍性规律的实验结论。【解答】(1)本实验改变的钩码的个数,即改变了阻尼摆的质量,探究大楼的晃动程度与阻尼摆的质量关系。(2)小明设计a实验的目的是显示没有阻尼摆时的晃动程度,作为对比的量。(3)根据表格数据,在承受能力许可的范围内,阻尼摆的质量越大,大楼顶端最大摆动距离越小。(4)实验中只用一定大小和频率的力来回抽拉模型下的木板,为了得到更加可靠结果,可以改变力的大小和频率多做几次实验。(1)本实验改变的钩码的个数,即改变了阻尼摆的质量,探究大楼的晃动程度与阻尼摆的质量关系。(2)小明设计a实验的目的是显示没有阻尼摆时的晃动程度,作为对比的量。(3)根据表格数据,在承受能力许可的范围内,阻尼摆的质量越大,大楼顶端最大摆动距离越小。(4)实验中只用一定大小和频率的力来回抽拉模型下的木板,为了得到更加可靠结果,可以改变力的大小和频率多做几次实验。24.(2024七上·浙江期中)在观察蜗牛实验时,小科进行了下列活动。(1)为了更好地进行科学观察,我们需要借助 (仪器名称)来观察蜗牛;(2)同学们在蜗牛面前拍手,蜗牛没有作出任何反应,说明蜗牛没有的感觉是 ;(3)在探究蜗牛是否有视觉时,小科先让蜗牛在灯光下爬行3分钟,再用书本遮在它上面,使其一半身体处于阴暗中,观察是否都爬向阴暗处。根据小科的实验操作,下列实验方案设计合理的是_____;A. B. C.(4)为了进一步了解蜗牛的生存环境,小科调查并记录了发现蜗牛的各处环境和蜗牛的数量,如下表所示。地点 水泥路上 水槽边的石头下 潮湿的花盆底下 干草地中蜗牛数 0 11 21 2根据调查结果,推测最适宜蜗牛生存的环境条件是 。【答案】(1)放大镜(2)听觉(3)C(4)阴暗潮湿【知识点】控制变量法;生物的基本特征【解析】【分析】(1)蜗牛较大,使用放大镜观察即可。(2)蜗牛没有听觉,所以对外界声音响度的变化没有反应。(3)为了控制变量,应让蜗牛一只眼睛在光照条件下,一只眼睛在黑暗条件下。(4)潮湿的花盆底下蜗牛最多,可知该潮湿阴暗的环境更适宜蜗牛生存。【解答】(1)放大镜用来观察物体微小细节的简单目视光学器件,放大镜相对放大倍数较小,在观察方式上,一般先用肉眼,再用放大镜,最后用显微镜,因此选择放大镜最合适。(2)蜗牛的神经系统比较发达,触觉比较灵敏,尤其是触角最灵敏。在较长一段触角的顶端生有眼,有感光功能,该触角还有嗅觉功能。蜗牛没有听觉。(3)研究蜗牛是否有视觉:让蜗牛在灯光下爬行3分钟后,用书本遮在它的上面,使它的一半身体处于阴影中一只眼睛在暗处,一只眼睛在有光处。蜗牛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蜗牛应该向暗处爬行,说明蜗牛具有视觉,C正确。(4)从表格中看出,“水槽边的石头下”、“种花的湿花盆底下”蜗牛数量多,而“水泥路上”上没有,“干草地中”只有2只。所以,从表格数据推测,最适宜蜗牛生存的环境条件是阴暗潮湿。(1)放大镜用来观察物体微小细节的简单目视光学器件,放大镜相对放大倍数较小,在观察方式上,一般先用肉眼,再用放大镜,最后用显微镜,因此选择放大镜最合适。(2)蜗牛的神经系统比较发达,触觉比较灵敏,尤其是触角最灵敏。在较长一段触角的顶端生有眼,有感光功能,该触角还有嗅觉功能。蜗牛没有听觉。(3)研究蜗牛是否有视觉:让蜗牛在灯光下爬行3分钟后,用书本遮在它的上面,使它的一半身体处于阴影中一只眼睛在暗处,一只眼睛在有光处。蜗牛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蜗牛应该向暗处爬行,说明蜗牛具有视觉,C正确。(4)从表格中看出,“水槽边的石头下”、“种花的湿花盆底下”蜗牛数量多,而“水泥路上”上没有,“干草地中”只有2只。所以,从表格数据推测,最适宜蜗牛生存的环境条件是阴暗潮湿。25.(2024七上·浙江期中)学校组织开展了制作“显微镜”的项目,小科所在的科学兴趣小组利用放大镜、平面镜、透明玻璃杯和可调支架等制作的显微镜如图甲所示。可通过调节支架高度,适当调整标本、放大镜A、放大镜B三者之间的距离,实现与图乙所示光学显微镜相似的成像效果。(1)上下调整支架的高度相当于调节图乙所示光学显微镜的 (填结构编号)。(2)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的视野如图丙中的①所示,要把标本移到图②所示的位置,应将玻片标本往 方向移动。(3)使用显微镜的操作步骤,正确的顺序为 。A.安放B.上下调整支架的高度C.放置标本D.转动平面镜(4)小科用纸杯代替玻璃杯,结果未能观察到物像,请你帮他解释一下原因 。【答案】(1)②(2)右下(3)ADCB(4)纸杯不透光,平面镜无法将可见光源反射到标本上,因此不能观察到物像(合理即可)【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解析】【分析】(1)甲图中:放大镜A相当于目镜,放大镜B相当于物镜,平面镜相当于反光镜。焦螺旋的作用是调整镜筒的高度。(2)图乙中:①目镜、②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③反光镜。物像在视野中什么方位,就将其向什么方位移。(3)显微镜操作的步骤:取镜和安放,即A(放在身体偏左前方)、对光即D、安放玻片即C、调整焦距(上下调整支架高度)即B、观察及收放。(4)光学显微镜的视野是由反射光线照亮的,纸杯不透光,所以不能观察到物像。【解答】(1)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能升降镜筒,改变物镜与玻片标本的距离。放大镜镜B相当于物镜,上下调整支架的高度会改变物镜B与标本的距离,故相当于调节图乙所示光学显微镜的②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2)水滴显微镜观察到的物像是倒像,因此玻片的移动方向与物像的移动方向相反,故要从图①移到图②的位置,应将玻片标本往右下方移动。(3)显微镜的操作步骤主要包括:取镜和安放、对光、安放玻片、调整焦距、观察及收放等。B上下调整支架的高度相当于调整焦距,D转动平面镜相当于对光,故使用水滴显微镜的正确顺序为ADCB。(4)光学显微镜需以可见光为光源,小科用纸杯代替玻璃杯,结果未能观察到物像,原因是:纸杯不透光,平面镜无法将可见光源反射到标本上,因此不能观察到物像。(1)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能升降镜筒,改变物镜与玻片标本的距离。放大镜镜B相当于物镜,上下调整支架的高度会改变物镜B与标本的距离,故相当于调节图乙所示光学显微镜的②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2)水滴显微镜观察到的物像是倒像,因此玻片的移动方向与物像的移动方向相反,故要从图①移到图②的位置,应将玻片标本往右下方移动。(3)显微镜的操作步骤主要包括:取镜和安放、对光、安放玻片、调整焦距、观察及收放等。B上下调整支架的高度相当于调整焦距,D转动平面镜相当于对光,故使用水滴显微镜的正确顺序为ADCB。(4)光学显微镜需以可见光为光源,小科用纸杯代替玻璃杯,结果未能观察到物像,原因是:纸杯不透光,平面镜无法将可见光源反射到标本上,因此不能观察到物像。26.(2024七上·浙江期中)在巴黎奥运会跳水项目中全红婵荣获两枚金牌,再一次上演“水花”消失术,受到全国网民的追捧。跳水比赛中,“压水花”是关键的技术,运动员入水时的水花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小科认为水花大小可能与运动员的质量大小、入水速度、迎水面积(下落时与水的接触面积)及入水角度等有关。查阅资料了解到:物体下落高度相同,获得的速度相同;从更高处落下,可以获得更大的速度。为了检验自己的猜想,他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了多次模拟实验。(1)小科将质量为50克的实心铝球分别在a、b、c三条通道口由静止释放(如图所示),他的目的是探究运动员入水时水花大小与 的关系;(2)为了探究入水时迎水面积对水花大小的影响,应该控制相同的量有_____。A.质量大小 B.入水速度 C.入水角度 D.迎水面积(3)小科将实验的数据和现象记录在下表,据表分析:组别 小球的质量(克) 距离水面高度(米) 迎水面积 入水角度 水花大小1 50 1 O 较小 大2 50 1 O 较大 中3 50 1 O 垂直 小4 50 1 ○ 垂直 很小①比较组别1、2(或1、2、3)可得:同一小球,在入水速度和迎水面积相同时, ;②比较组别 可得:同一小球,在入水速度和入水角度相同时,迎水面积越小,水花越小。【答案】(1)入水角度(2)A;B;C(3)入水角度越小,水花越大;3、4【知识点】控制变量法【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三条通道的变量是入水角度。(2)由控制变量法可知,探究入水时迎水面积对水花大小的影响,则应控制除迎水面积外的条件相同。(3)根据表中数据得出水花大小与探究因素的关系。【解答】(1)a、b、c三条通道口高度相同,入水速度相同,角度不同,他的目的是探究运动员入水时水花大小与入水角度的关系。(2)为了探究入水时迎水面积对水花大小的影响,根据控制变量法,除了入水迎水面积不同外,其它都应相同,故应该控制相同的量有质量大小、入水速度、入水角度,故AB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BC。(3)比较组别1、2(或1、2、3)可知,小球质量、入水速度、迎水面积相同,入水角度越大,水花越小,根据控制变量法,可得:同一小球,在入水速度和迎水面积相同时,入水角度越大,水花越小。探究水花大小与迎水面积的大小关系,根据控制变量法,应保持小球的质量、入水速度、入水角度相同,迎水面积不同,故应选择3、4。(1)a、b、c三条通道口高度相同,入水速度相同,角度不同,他的目的是探究运动员入水时水花大小与入水角度的关系。(2)为了探究入水时迎水面积对水花大小的影响,根据控制变量法,除了入水迎水面积不同外,其它都应相同,故应该控制相同的量有质量大小、入水速度、入水角度,故AB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故选ABC。(3)[1]比较组别1、2(或1、2、3)可知,小球质量、入水速度、迎水面积相同,入水角度越大,水花越小,根据控制变量法,可得:同一小球,在入水速度和迎水面积相同时,入水角度越大,水花越小。[2]探究水花大小与迎水面积的大小关系,根据控制变量法,应保持小球的质量、入水速度、入水角度相同,迎水面积不同,故应选择3、4。27.(2024七上·浙江期中)小科发现电脑是利用风扇来降温的,他想知道风扇产生的空气流动强度与风扇扇叶的哪些因素有关。为此,他用同一电动机分别制作了几个不同的小风扇,相同转速去吹动同一位置的同一纸片(如图),并记录数据如下表。实验组别 扇叶宽度/cm 扇叶长度/cm 扇叶倾斜角度 纸片被吹起的角度1 4 7 30° 35°2 3 7 30° 30°3 2 7 30° 20°4 3 4 30° 20°5 3 7 45° 40°(1)实验中用到的测量仪器有:量角器和 ;(2)实验中,小科通过观察 来确定风扇产生的空气流动强度;(3)分析表格,小科开展此实验基于的假设是 ;(4)本实验的科学探究方法有 。【答案】(1)刻度尺(2)纸片被吹起的角度(3)风扇产生的空气流动强度与扇叶宽度、扇叶长度、扇叶倾斜角度有关(4)控制变量法【知识点】控制变量法;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析】【分析】(1)刻度尺是测量长度的仪器。(2)实验测量的是纸片被吹起的角度,可知纸片被吹起的角度可用来反映风扇产生的空气流动强度。(3)根据表中各条件进行分析,要注意不要遗漏。(4)在探究某一因素的影响时,控制其它条件相同的科学研究方法称为转换法。【解答】(1)风扇的扇叶宽度、扇叶长度要进行测量,因此需要刻度尺。(2)根据表格中的物理量知道,风扇的扇叶宽度、扇叶长度、扇叶倾斜角度都是影响空气流动强度的因素,纸片被吹起的角度是用来反映风扇产生的空气流动强度。(3)为了探究风扇产生的空气流动强度与风扇扇叶的哪些因素有关,再根据他的实验设计,提出假设风扇产生的空气流动强度与扇叶宽度、扇叶长度、扇叶倾斜角度有关。(4)分析表格中的物理量的数据知道,实验中应用了控制变量法。(1)风扇的扇叶宽度、扇叶长度要进行测量,因此需要刻度尺。(2)根据表格中的物理量知道,风扇的扇叶宽度、扇叶长度、扇叶倾斜角度都是影响空气流动强度的因素,纸片被吹起的角度是用来反映风扇产生的空气流动强度。(3)为了探究风扇产生的空气流动强度与风扇扇叶的哪些因素有关,再根据他的实验设计,提出假设风扇产生的空气流动强度与扇叶宽度、扇叶长度、扇叶倾斜角度有关。(4)分析表格中的物理量的数据知道,实验中应用了控制变量法。28.(2024七上·浙江期中)据《杭州日报》报道,近日,如图所示的“加拿大一枝黄花”出现在余杭、临平一带,相关人员接市民举报后及时进行了无害化处理。有种子 2 无种子 3 种子有果皮包被 A ________ B 有茎和叶 C 无茎和叶 D(1)小乐对包括“加拿大一枝黄花”在内的4种植物编制了二歧分类检索表,则表中的信息为 ,“加拿大一枝黄花”对应表中的 (填字母)。(2)“加拿大一枝黄花”已被列入《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它会造成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市民如有发现需及时上报。除此之外,造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还有 (写出1条)。【答案】种子无果皮包被;A;丧失栖息地、滥捕乱杀、环境污染(合理即可)【知识点】利用检索表来辨认生物;种子植物;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与保护【解析】【分析】(1)被子植物的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2)造成生物多样性遭受威胁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是栖息地被破坏等。【解答】(1)根据种子外有没有果皮包被,可以将植物分为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图中2b对应的信息应该是种子无果皮包被,加拿大一枝黄花有花这一绿色开花植物(被子植物)所特有的器官,种子外有果皮包被,对应表中A。(2)造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滥捕乱杀、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等。29.(2024七上·浙江期中)2023年年底,舟山长乔海洋公园迎来了全国唯一一对领航鲸,以及王企鹅、白鲸、宽吻海豚、北海狮等海洋动物。公园致力于传播海洋科普文化,将被打造成为国家级海洋科普教育基地。请根据下表中的动物分类回答问题。种 属 科 目 纲 门 界王企鹅 王企鹅属 企鹅科 企鹅目 鸟纲 脊索动物门 动物界北海狮 北海狮属 海狮科 鳍足目 哺乳纲 脊索动物门 动物界白鲸 白鲸属 一角鲸科 鲸目 哺乳纲 脊索动物门 动物界宽吻海豚 宽吻海豚属 海豚科 鲸目 哺乳纲 脊索动物门 动物界领航鲸 领航鲸属 海豚科 鲸目 哺乳纲 脊索动物门 动物界(1)生物分类单位中,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 。(2)王企鹅、北海狮在分类等级上,属于____。A.同门不同纲 B.同纲不同目 C.同目不同科 D.同属不同种(3)在王企鹅、北海狮、白鲸、宽吻海豚中,与领航鲸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答案】(1)种(2)A(3)宽吻海豚【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利用检索表来辨认生物【解析】【分析】(1)分类单位由大到小:界、门、纲、目、科、属、种,种是最小最基础的分类单位。(2)由表中信息可知,王企鹅和北海狮同门不同纲。(3)同一种共同点最多,所以可以根据表中数据查找物种之间的亲缘远近关系。【解答】(1)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同一个种的生物共同点最多。(2)由表中数据可知,王企鹅在脊索动物门鸟纲,北海狮在脊索动物门哺乳纲,所以属于同门不同纲。故答案为:A。(3)领航鲸和宽吻海豚都属于海豚科,而北海狮属于海狮科,白鲸属于一角鲸科,属于领航鲸和宽吻海豚的共同点最多。30.(2024七上·浙江期中)同学们在科学实践课上测量物体的体积,开展了以下活动。(1)小科用排水法测不规则小石块的体积,小石块放入前后量筒中液面情况如图甲、乙所示,则小石块的体积为 ;(2)接着小科想测出一块不规则大石块的体积,因石块太大,无法放进量筒。小科按如图丙所示方法进行测量,则该大石块的体积为 。请你分析,此测量结果比真实值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影响”)(3)小科的同桌用如图丁的方法测出了另外一个大石块的体积,由图可得,此大石块的体积为 。【答案】(1)10(2)70;偏大(3)300【知识点】体积的测量【解析】【分析】(1)使用排水法测量固体的体积,固体的体积=固体和水的总体积-水的体积,注意固体需在水中浸没且不能溶于水。(2)大石块的体积等于量筒内减少的水的体积,实际测得是大石块的体积加其表面水的体积,所以测得的结果偏大。(3)石块的体积等于水面高度变化量与容器底面积的乘积。【解答】(1)由图甲、乙所示知道,量筒的分度值为1mL,水的体积为30mL,水的石块的总体积为40mL,小石块的体积(2)由图丙知道,量筒中水的体积200mL,量筒倒入烧杯中水后水的体积130mL,矿石的体积为由于从烧杯中取矿石,矿石会沾水,就需要用量筒来补充更多的水,使得矿石的体积偏大。(3)由图丁知道,放入大石块后,水面升高2cm,故大石块的体积是 (1)由图甲、乙所示知道,量筒的分度值为1mL,水的体积为30mL,水的石块的总体积为40mL,小石块的体积(2)[1]由图丙知道,量筒中水的体积200mL,量筒倒入烧杯中水后水的体积130mL,矿石的体积为[2]由于从烧杯中取矿石,矿石会沾水,就需要用量筒来补充更多的水,使得矿石的体积偏大。(3)由图丁知道,放入大石块后,水面升高2cm,故大石块的体积是31.(2024七上·浙江期中)绍兴镜湖国家湿地公园是浙江省首个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湿地内分布动植物200余种,是绍兴良好生态环境的一张绿色名片。请回答:(1)该湿地公园每年四月大量白鹭会成群结队来此繁衍生息,这些白鹭的体温 (填“恒定”或“不恒定”);湿地内昆虫也较多,昆虫体表都有一层保护身体的 。类别 动物名称甲 野鸭 白鹭 草鱼 青蛙乙 蜜蜂 蚯蚓 虾(2)小科将湿地内动物分为甲、乙两类,如表所示,他是依据有无 这一特征来分类。【答案】恒定;外骨骼;脊柱【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常见的无脊椎动物【解析】【分析】(1)鸟类和哺乳类的体温恒定。昆虫的外骨骼具有保护身体和减少水分散失的作用。(2)甲中动物都属于脊椎动物,乙中动物均为无脊椎动物,可知分类的依据是有无脊柱。【解答】(1)白鹭属于鸟类,鸟类的体温恒定,属于恒温动物;昆虫体表有外骨骼,外骨骼具有保护和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的作用。(2)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把动物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甲类动物野鸭、白鹭、草鱼、青蛙的体内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乙类动物蜜蜂、蚯蚓、虾的身体中无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所以,他是依据有无脊柱这一特征来分类的。32.(2024七上·浙江期中)学完“温度的测量”后,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了“自制温度计”的项目化学习。同学们利用生活中常见器材做了甲、乙、丙三个温度计。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t/℃ 17 19 21 23 25 27h/厘米 30.0 24.9 19.7 14.6 9.4 4.2(1)如图甲是用空瓶子、可弯曲导管、橡胶塞等制作的简易温度计。当温度升高,导管内液柱将如何移动 ?为什么? (2)如图乙温度计,A为一塑料瓶,B为吸管,通过软木塞与A相连,管下端插入水槽中,使管内外水面有一高度差h,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测出对应水柱高度h,记录数据如上表所示。①这个温度计的A部分相当于常用温度计的 。②分析上表数据可知,用此温度计能否测29℃及以上的温度? 。(填“能”或“不能”)(3)图丙是利用吸管、玻璃瓶、硬纸和豆油在常温(20℃)环境下自制简易温度计。小组成员将刚做好的温度计放入装有冰水混合物的小烧杯中。从温度计放入开始计时,放入时间足够长。下列选项中能正确反映该自制温度计内液体的相关物理量随时间变化的是______。A. B.C. D.【答案】(1)液柱向左移动;当温度升高,烧瓶中的气体膨胀,对导管中的液体有向外的力,而导管伸向右侧,故液柱向左移动。(2)玻璃泡;见解析(3)A【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1)温度计的原理:气体或液体的热胀冷缩。(2)图乙温度计的原理是气体的热胀冷缩,A为玻璃泡。分析表中数据,温度升高相同的温度,液柱高度变化量相同,即该温度计刻度均匀,结合液柱的总高度进行判断。(3)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室温,所以示数降低;冰熔化使,温度不变,所以示数不变;完全熔化后继续吸热,温度升高,直至恢复至室温,据此判断合理的图像。【解答】(1)当温度升高,烧瓶中的气体膨胀,对导管中的液体有向外的力,而导管伸向右侧,故液柱向左移动。(2)据实验用温度计的构造知道,这个温度计的A部分相当于常用温度计的玻璃泡。分析表中数据能知道,温度每升高2℃,其液柱大约会下降5cm,故在27℃时的液柱总长只有4.2cm,即小于5cm,故该温度计不能测出29℃及其以上的温度。(3)AB、温度计内的液体(豆油)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当温度计内液体在温度降低时其体积减小,在冰熔化过程中,其温度不变、体积也不变,当温度升高时其体积增大,最终温度不变,其体积也保持不变,所以A正确,B错误;CD、将刚做好的温度计放入装有冰水混合物的小烧杯中,温度开始下降,并降至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在冰的熔化过程中其温度保持在0℃不变,当冰块全部熔化后,其温度又逐渐升高至室温20℃,并保持室温不变,故CD错误。故答案为:A。(1)[1][2]当温度升高,烧瓶中的气体膨胀,对导管中的液体有向外的力,而导管伸向右侧,故液柱向左移动。(2)[1]据实验用温度计的构造知道,这个温度计的A部分相当于常用温度计的玻璃泡。[2]分析表中数据能知道,温度每升高2℃,其液柱大约会下降5cm,故在27℃时的液柱总长只有4.2cm,即小于5cm,故该温度计不能测出29℃及其以上的温度。(3)AB.温度计内的液体(豆油)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当温度计内液体在温度降低时其体积减小,在冰熔化过程中,其温度不变、体积也不变,当温度升高时其体积增大,最终温度不变,其体积也保持不变,所以A正确,B错误;CD.将刚做好的温度计放入装有冰水混合物的小烧杯中,温度开始下降,并降至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在冰的熔化过程中其温度保持在0℃不变,当冰块全部熔化后,其温度又逐渐升高至室温20℃,并保持室温不变,故CD错误。故选A。1 / 1浙江省J12共同体联盟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1.(2024七上·浙江期中)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正确使用仪器是一项基本技能。下列有关实验仪器的使用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用滴管取少量液体B.加热试管中的液体C.往酒精灯中添加酒精D.向试管中倾倒液体2.(2024七上·浙江期中)小科按照如图所示步骤测出了塑料盒的体积,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金属环的体积为B.塑料盒的体积为C.利用丙和丁,可测出塑料盒的体积D.若将金属环换成一小截粉笔头,则利用甲和丙,即可测出这一小截粉笔头的体积3.(2024七上·浙江期中)巴黎奥运会上,中国乒乓球队包揽了乒乓球项目的五枚金牌。在家看比赛的小科同学想知道乒乓球的直径是多少,于是利用书桌上的长方体塑料盒、书本、刻度尺进行测量,如上图所示。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测量时必须让刻度尺的最左端与物体的左边缘对齐,视线与尺面垂直B.测量时不能用力挤压两边物体,否则测量值会偏小C.为了使测量值更准确,估读值越多越好D.乒乓球的直径测量值是4分米4.(2024七上·浙江期中)为比较蔬菜中维生素C含量,某同学根据维生素C可使紫色高酸钾溶液褪色的原理,设计了如下实验:在四支同样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毫升相同浓度的紫色高锰酸钾溶液,然后用滴管分别向其中滴加几种蔬菜汁液使其褪色,结果如下:蔬菜汁种类 黄瓜汁 青椒汁 芹菜汁 白菜汁滴加的蔬菜汁数量 10滴 6滴 18滴 11滴据表可知维生素C含量最少的蔬菜是( )A.黄瓜 B.青椒 C.芹菜 D.白菜5.(2024七上·浙江期中)在科学研究中,对观察结果的记录有许多方法,如文字描述、表格记录、图形记录等,下列观察结果比较适合采用表格记录的是( )A.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结构B.用放大镜观察蕨类植物的结构C.观测雷峰塔11月上旬每天的日出时间D.观察将红墨水注入热水和冷水后的实验现象6.(2024七上·浙江期中)小科在实验室进行“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的实验。在观察的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形(如图),其中操作和描述都正确的是( )A.利用图甲的方式盖盖玻片,可防止装片上出现气泡B.乙图清晰物像的视野中,细胞数目一般①比②多C.利用图丙的方式对光,眼睛注视反光镜位置D.丁图中黑色的圆圈是染色造成的7.(2024七上·浙江期中)科学的进步离不开科学家的探索,以下科学家及其贡献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英国科学家胡克——最早发现细胞(实际是细胞壁)B.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团队——发现青蒿素C.德国科学家施莱登、施旺——提出细胞学说D.英国科学家牛顿——发现伦琴射线8.(2024七上·浙江期中)2024年8月18日,浙江大学新生报到,浙大拿出师生团队自主研发的机器狗帮新生们拿行李。机器狗不仅走得快还能表演后空翻等特技动作。对于机器狗的说法正确的是( )A.能“听懂”指令所以是生物B.有“脸部”表情所以是生物C.没有喜怒哀乐所以是非生物D.不能进行新陈代谢所以是非生物9.(2024七上·浙江期中)“禾下乘凉”不是梦,袁隆平院士研发的巨型稻在浙江龙泉迎来丰收,巨型稻平均高度2m,单穗粒数可达680粒,是普通水稻的4倍。下列对巨型稻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的体积是普通水稻的4倍大B.巨型稻的根细胞中有大量的叶绿体C.水稻高产主要是受细胞核控制D.植株高大依靠细胞膜的支持作用10.(2024七上·浙江期中)气温与生物的关系非常密切,很多动物的行为与气温有关,下列描述中和动物与气温变化无关的是( )A.随着气温的升高,狗的呼吸频率要明显加快B.冬天蛇要冬眠,一直到春天才出来活动C.人体最舒适的气温为22度,有许多人喜欢在夜间工作D.海参在夏天高温的时候,也会选择夏眠11.(2024七上·浙江期中)比较图中的四种植物。下列对它们特点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①有根、茎、叶的分化 B.②用孢子繁殖,④用种子繁殖C.③④种子的外面都有果皮包被 D.①②不会开花,③④会开花12.(2024七上·浙江期中)在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生物对环境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适应。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A.竹节虫的形态像竹节是对高湿度的适应B.骆驼刺根系发达是对高温环境的适应C.北极熊厚厚的皮毛是对寒冷环境的适应D.仙人球针状叶是对强光环境的适应13.(2024七上·浙江期中)题图中1~3表示某些生物概念之间的关系,下列符合图中所示关系的是( )A.1—脊椎动物、2—爬行动物、3—哺乳动物B.1—种子植物、2—苔藓植物、3—蕨类植物C.1—孢子植物、2—裸子植物、3—被子植物D.1—鱼类、2—鲫鱼、3—章鱼14.(2024七上·浙江期中)在科学的学习中,我们学会了对相关量的估测,下列估测比较符合实际的是( )A.中学生一只脚印的面积约为B.冬天喷到身上的洗澡水温约为80℃C.现在所坐的课桌高度约为0.8米D.一个便于携带的保温杯容积为550升15.(2024七上·浙江期中)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下列是小金同学整理的“不规范操作”与对应测量结果。各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选项 不规范操作 测量结果A 用拉得很紧的皮卷尺去测量某同学的跳远距离 偏小B 在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时,把细铜丝松散地绕在铅笔上 偏大C 用温度计测沸水温度时,将温度计移出沸水读数 不变D 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俯视读数 偏大A.A B.B C.C D.D16.(2024七上·浙江期中)如图所示,2024年4月30日,我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1)根据图片甲提供的信息,下列对返回舱的高度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_____。A.0.5m B.2.5m C.5.5m D.6.5m(2)着陆时,东风着陆场的气温如图乙所示,该温度计的最小刻度值是 ,其示数为 。17.(2024七上·浙江期中)唐代诗人杜甫在《泛溪》中写道“得鱼已割鳞,采藕不洗泥。”描写了翻荷采藕的乐趣。(1)荷(如图)属于 植物(选填“被子”或“裸子”)。(2)莲藕既可生食也可烧菜,它属于荷的_____。A.根 B.茎 C.果实 D.种子(3)荷的花、果实和种子往往作为其分类的重要依据。人们这样做的理由最合理的是_____。A.存在时间较长 B.颜色鲜艳容易识别C.营养价值较高 D.形态结构比较稳定18.(2024七上·浙江期中)实验室用排水法测量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时,老师总是强调先要在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1)“适量”是指能用排水法测量出物体排开水的体积的水量范围,其中最多水量是指物体放入量筒后,液面不超过量筒的 的水量;最少水量是指物体放入量筒后,量筒内最低液面能够满足恰好浸没物体时的水量;(2)现有一块小石块(体积为)、两个100毫升的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细线、水等。小科利用上述材料,设计用排水法粗略测量小石块体积的“最少水量”的实验方案,并完成实验。方案:用细线系住小石块放入量筒1底部,在量筒2内倒入一部分水并读出水的体积,把量筒2内的水缓缓倒入量筒1内,当水恰好浸没小石块时,停止滴水,读出量筒2内剩余水的体积,此时量筒1内的水量即为最少水量,求出最少水量= 。(水面接近恰好浸没小石块时用胶头滴管加水更准确)(3)利用100毫升的量筒,用排水法测出上题中小石块体积,下列不是“适量的水”的是____。A.25毫升 B.50毫升 C.80毫升 D.95毫升19.(2024七上·浙江期中)人体正常体温是37℃左右;人体在不同的外界环境中,对热的感觉不同。(1)人对热的感觉与气温、相对湿度的关系如图甲所示。请据图判断:在相对湿度为70%,气温为35℃时,人体对热的感觉是 (选填“热”“很热”或“非常热”);(2)为了较准确地测量体温,我们常常要借助体温计(如图乙)。下列关于体温计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填字母)。A.体温计在使用前需要用酒精消毒B.体温计的精确度高,可以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C.体温计在使用前需要将水银甩回玻璃泡,否则测量值就一定不准确了D.体温计的玻璃管径比较细,因此在内部液体受热膨胀时,液柱上升更显著20.(2024七上·浙江期中)如图甲所示为制作和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图示。请回答:(1)图甲中,①、②、③操作的正确顺序是: (填序号)。(2)图乙所示是小科在操作时所用的遮光器上的光圈(①②③④⑤表示从小到大的光圈),据此推测当时室内的光线 (选填“较亮”或“较暗”);(3)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过程中,低倍镜换成高倍物镜后,应调节如图丙中[ ]使物像更清晰([]中填写序号);(4)小科制作了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时发现视野中左半部分细胞比较清晰,右半部分细胞比较模糊,下列选项中最有可能导致此现象的是_____。A.所取表皮厚薄不均 B.反光镜使用了凹面镜C.使用了小光圈 D.物镜镜头没有完全对准标本21.(2024七上·浙江期中)学习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后,某同学用超轻黏土等材料制作了一个植物细胞的结构模型(如图)。请据图回答。(1)图中⑤代表的结构名称是 。(2)为进一步模拟细胞结构的功能,选择 (选填“保鲜膜”或“细纱网”)材料更适合用来代表细胞膜,理由是 。22.(2024七上·浙江期中)如图是小科同学对田螺、蝗虫、鲫鱼、熊猫四种生物进行分类时设计的二歧分类检索表。(1)图中乙表示的生物是: ;(2)2023年10月,在云南省发现距今约2.44亿年前的一种新的古鱼类化石,命名为“圆尾滇东鱼”。“圆尾滇东鱼”可能具有的特征有_____。A.体表覆盖鳞片 B.用鳍游泳C.胎生哺乳 D.体温恒定23.(2024七上·浙江期中)质量重达千吨的上海慧眼阻尼器是中国第一高楼——上海中心大厦里最亮眼的设置之一(如图甲)。阻尼器是一种提供运动阻力消耗运动能量的装备,其主要作用是减振和耗能,帮助超高层建筑保持楼体稳定和安全。小科想通过模拟实验研究阻尼器抗震效果的影响因素,于是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在木板上用乐高搭建高楼模型,并在上端放置挂钩,如图乙中a;②在左侧用一定大小和频率的力来回抽拉模型下的木板(制造晃动效果),将刻度尺横放于模型顶部后方,读出最大摆动距离.L0;③将一个钩码(用钩码模拟阻尼器)挂在挂钩上(如图乙中b),用相同大小和频率的力抽拉木板,将刻度尺横放于模型顶部后方,读出最大摆动距离;④逐个增加钩码个数,重复上述实验,得到最大摆动距离,……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的研究问题是阻尼器抗震效果与 的关系;(2)小科设计a实验的目的是 ;(3)小科将实验数据制作成表格如下,请根据表格帮助小科总结他的研究结果: 。……9.8cm 8.9cm 7.7cm 6.3cm 4.5cm模型崩塌(4)为了使本实验的结果更加可靠,请你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 。24.(2024七上·浙江期中)在观察蜗牛实验时,小科进行了下列活动。(1)为了更好地进行科学观察,我们需要借助 (仪器名称)来观察蜗牛;(2)同学们在蜗牛面前拍手,蜗牛没有作出任何反应,说明蜗牛没有的感觉是 ;(3)在探究蜗牛是否有视觉时,小科先让蜗牛在灯光下爬行3分钟,再用书本遮在它上面,使其一半身体处于阴暗中,观察是否都爬向阴暗处。根据小科的实验操作,下列实验方案设计合理的是_____;A. B. C.(4)为了进一步了解蜗牛的生存环境,小科调查并记录了发现蜗牛的各处环境和蜗牛的数量,如下表所示。地点 水泥路上 水槽边的石头下 潮湿的花盆底下 干草地中蜗牛数 0 11 21 2根据调查结果,推测最适宜蜗牛生存的环境条件是 。25.(2024七上·浙江期中)学校组织开展了制作“显微镜”的项目,小科所在的科学兴趣小组利用放大镜、平面镜、透明玻璃杯和可调支架等制作的显微镜如图甲所示。可通过调节支架高度,适当调整标本、放大镜A、放大镜B三者之间的距离,实现与图乙所示光学显微镜相似的成像效果。(1)上下调整支架的高度相当于调节图乙所示光学显微镜的 (填结构编号)。(2)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的视野如图丙中的①所示,要把标本移到图②所示的位置,应将玻片标本往 方向移动。(3)使用显微镜的操作步骤,正确的顺序为 。A.安放B.上下调整支架的高度C.放置标本D.转动平面镜(4)小科用纸杯代替玻璃杯,结果未能观察到物像,请你帮他解释一下原因 。26.(2024七上·浙江期中)在巴黎奥运会跳水项目中全红婵荣获两枚金牌,再一次上演“水花”消失术,受到全国网民的追捧。跳水比赛中,“压水花”是关键的技术,运动员入水时的水花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小科认为水花大小可能与运动员的质量大小、入水速度、迎水面积(下落时与水的接触面积)及入水角度等有关。查阅资料了解到:物体下落高度相同,获得的速度相同;从更高处落下,可以获得更大的速度。为了检验自己的猜想,他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了多次模拟实验。(1)小科将质量为50克的实心铝球分别在a、b、c三条通道口由静止释放(如图所示),他的目的是探究运动员入水时水花大小与 的关系;(2)为了探究入水时迎水面积对水花大小的影响,应该控制相同的量有_____。A.质量大小 B.入水速度 C.入水角度 D.迎水面积(3)小科将实验的数据和现象记录在下表,据表分析:组别 小球的质量(克) 距离水面高度(米) 迎水面积 入水角度 水花大小1 50 1 O 较小 大2 50 1 O 较大 中3 50 1 O 垂直 小4 50 1 ○ 垂直 很小①比较组别1、2(或1、2、3)可得:同一小球,在入水速度和迎水面积相同时, ;②比较组别 可得:同一小球,在入水速度和入水角度相同时,迎水面积越小,水花越小。27.(2024七上·浙江期中)小科发现电脑是利用风扇来降温的,他想知道风扇产生的空气流动强度与风扇扇叶的哪些因素有关。为此,他用同一电动机分别制作了几个不同的小风扇,相同转速去吹动同一位置的同一纸片(如图),并记录数据如下表。实验组别 扇叶宽度/cm 扇叶长度/cm 扇叶倾斜角度 纸片被吹起的角度1 4 7 30° 35°2 3 7 30° 30°3 2 7 30° 20°4 3 4 30° 20°5 3 7 45° 40°(1)实验中用到的测量仪器有:量角器和 ;(2)实验中,小科通过观察 来确定风扇产生的空气流动强度;(3)分析表格,小科开展此实验基于的假设是 ;(4)本实验的科学探究方法有 。28.(2024七上·浙江期中)据《杭州日报》报道,近日,如图所示的“加拿大一枝黄花”出现在余杭、临平一带,相关人员接市民举报后及时进行了无害化处理。有种子 2 无种子 3 种子有果皮包被 A ________ B 有茎和叶 C 无茎和叶 D(1)小乐对包括“加拿大一枝黄花”在内的4种植物编制了二歧分类检索表,则表中的信息为 ,“加拿大一枝黄花”对应表中的 (填字母)。(2)“加拿大一枝黄花”已被列入《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它会造成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市民如有发现需及时上报。除此之外,造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还有 (写出1条)。29.(2024七上·浙江期中)2023年年底,舟山长乔海洋公园迎来了全国唯一一对领航鲸,以及王企鹅、白鲸、宽吻海豚、北海狮等海洋动物。公园致力于传播海洋科普文化,将被打造成为国家级海洋科普教育基地。请根据下表中的动物分类回答问题。种 属 科 目 纲 门 界王企鹅 王企鹅属 企鹅科 企鹅目 鸟纲 脊索动物门 动物界北海狮 北海狮属 海狮科 鳍足目 哺乳纲 脊索动物门 动物界白鲸 白鲸属 一角鲸科 鲸目 哺乳纲 脊索动物门 动物界宽吻海豚 宽吻海豚属 海豚科 鲸目 哺乳纲 脊索动物门 动物界领航鲸 领航鲸属 海豚科 鲸目 哺乳纲 脊索动物门 动物界(1)生物分类单位中,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 。(2)王企鹅、北海狮在分类等级上,属于____。A.同门不同纲 B.同纲不同目 C.同目不同科 D.同属不同种(3)在王企鹅、北海狮、白鲸、宽吻海豚中,与领航鲸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30.(2024七上·浙江期中)同学们在科学实践课上测量物体的体积,开展了以下活动。(1)小科用排水法测不规则小石块的体积,小石块放入前后量筒中液面情况如图甲、乙所示,则小石块的体积为 ;(2)接着小科想测出一块不规则大石块的体积,因石块太大,无法放进量筒。小科按如图丙所示方法进行测量,则该大石块的体积为 。请你分析,此测量结果比真实值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影响”)(3)小科的同桌用如图丁的方法测出了另外一个大石块的体积,由图可得,此大石块的体积为 。31.(2024七上·浙江期中)绍兴镜湖国家湿地公园是浙江省首个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湿地内分布动植物200余种,是绍兴良好生态环境的一张绿色名片。请回答:(1)该湿地公园每年四月大量白鹭会成群结队来此繁衍生息,这些白鹭的体温 (填“恒定”或“不恒定”);湿地内昆虫也较多,昆虫体表都有一层保护身体的 。类别 动物名称甲 野鸭 白鹭 草鱼 青蛙乙 蜜蜂 蚯蚓 虾(2)小科将湿地内动物分为甲、乙两类,如表所示,他是依据有无 这一特征来分类。32.(2024七上·浙江期中)学完“温度的测量”后,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了“自制温度计”的项目化学习。同学们利用生活中常见器材做了甲、乙、丙三个温度计。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t/℃ 17 19 21 23 25 27h/厘米 30.0 24.9 19.7 14.6 9.4 4.2(1)如图甲是用空瓶子、可弯曲导管、橡胶塞等制作的简易温度计。当温度升高,导管内液柱将如何移动 ?为什么? (2)如图乙温度计,A为一塑料瓶,B为吸管,通过软木塞与A相连,管下端插入水槽中,使管内外水面有一高度差h,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测出对应水柱高度h,记录数据如上表所示。①这个温度计的A部分相当于常用温度计的 。②分析上表数据可知,用此温度计能否测29℃及以上的温度? 。(填“能”或“不能”)(3)图丙是利用吸管、玻璃瓶、硬纸和豆油在常温(20℃)环境下自制简易温度计。小组成员将刚做好的温度计放入装有冰水混合物的小烧杯中。从温度计放入开始计时,放入时间足够长。下列选项中能正确反映该自制温度计内液体的相关物理量随时间变化的是______。A. B.C. D.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解析】【分析】倾倒液体时,标签要向着手心的目的是防止标签被腐蚀。【解答】A、使用胶头滴管时,伸入液体前,应捏紧胶头,排出里面的空气,再伸入试剂中吸取液体,故A错误;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夹夹在距试管口三分之一处,该操作中液体体积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夹没有夹在距试管口三分之一处,故B错误;C、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中添加酒精,否则容易引起火灾,故C错误;D、倾倒液体时,试管和试剂瓶要倾斜,试剂瓶口要紧靠试管口,标签要向着手心,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故D正确。故答案为:D。2.【答案】D【知识点】体积的测量【解析】【分析】金属环的体积等于丙减去甲;塑料盒的体积等于丁减去丙。【解答】A、由图甲和图丙可知,金属环的体积为,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由图丙和图丁可知,塑料盒的体积为,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利用图丙和图丁,可测出塑料盒的体积,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将金属环换成一小截粉笔头,因为粉笔头吸水,利用甲和丙,无法测出这一小截粉笔头的体积,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3.【答案】B【知识点】长度的测量【解析】【分析】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在精确值后估读一位。【解答】A、使用刻度尺测量时,测量的始端与0刻度线对齐,如果0刻度线磨损,可以与其它整格刻线对齐,测量结果要减去前面的数值,故A错误;B、测量时用力挤压两边物体,物体的长度会减小,测量结果会比真实值小,故B正确;C、测量时估读值只能有一位,并不是估读值越多误差越小,故C错误;D、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乒乓球的直径测量值是4.00cm,故D错误。故答案为:B。4.【答案】C【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维生素C溶液能使紫色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利用这一特性我们就可以测定出蔬菜或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维生素C含量越高,滴加的汁液数量越少。【解答】高锰酸钾溶液的颜色是紫色,维生素C可以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高锰酸钾溶液容积相等的情况下,滴加汁液滴数少的,说明该液体含维生素C较多,滴加汁液滴数多的,说明该液体含维生素C较少,据此判断:芹菜汁用了18滴才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为最多的,所以说芹菜维生素C的含量最少,C正确。故答案为:C。5.【答案】C【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解析】【分析】观察是科学的一种基本方法,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和借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道理的方式。【解答】AB、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结构和用放大镜观察蕨类植物的结构,应该选择图形记录或拍照的方式进行记录,故AB不符合题意;C、观测雷峰塔的日出时间,应该选择表格记录法,故C符合题意;D、观察将红墨水注入热水和冷水后的实验现象,应该选择文字描述法进行记录,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6.【答案】B【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解析】【分析】物镜的放大倍数与长度有关,长度越长,物镜与玻片之间的距离越小,放大倍数越大。【解答】A、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轻轻盖在表皮上。盖时,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图甲的方式盖盖玻片,盖玻片未接触液滴,故A错误;B、物镜放大倍数越大,镜头越长,看到细胞数目越少,①镜头短是低倍物镜,②镜头长是高倍物镜,所以乙图清晰物像的视野中,细胞数目一般①比②多,故B正确;C、使用显微镜对光时,首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最后眼睛注视目镜内,转动反光镜,直到出现一个明亮的视野;不是眼睛注视反光镜位置,故C错误;D、丁图中黑色的圆圈是气泡,由于盖盖玻片时操作不规范造成的,故D错误。故答案为:B。7.【答案】D【知识点】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解析】【分析】牛顿还提出了牛顿第一定律等定理。【解答】A、胡克最先使用显微镜观察软木塞,发现了很多“小室”,并取名为细胞,观察到的其实是死细胞的细胞壁,故A不符合题意;B、屠呦呦团队最先发现并提取了青蒿素,故B不符合题意;C、细胞学说是由德国科学家施莱登、施旺提出的,故C不符合题意;D、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伦琴射线是由伦琴发现的,故D符合题意。故选D。8.【答案】D【知识点】生物的基本特征【解析】【分析】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和非生物可能都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详解】能“听懂”指令、有“脸部”表情都不是生物的基本特征。没有喜怒哀乐与是不是生物无关。机器人不能进行新陈代谢,因此不属于生物。所以ABC错误,D正确。故答案为:D。9.【答案】C【知识点】细胞的结构【解析】【分析】并不是所有植物细胞中都含有叶绿体,例如根细胞、洋葱表皮细胞中均没有叶绿体。【解答】A、巨型稻单穗粒数可达680粒,是普通水稻的4倍,指的是巨型稻高产,而不是细胞体积大,故A错误;B、植物的根细胞中没有叶绿体,故B错误;C、植物的性状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遗传物质在细胞核中,所以水稻高产主要受细胞核的控制,故C正确;D、植株高大依靠细胞壁的支持作用,故D错误。故答案为:C。10.【答案】C【知识点】气温及其变化【解析】【分析】一般来说,气温分为3个层次,1是低于生物可接受温度,2是生物可接受温度,3是高于生物可接受温度。气温与生物的关系非常密切,许多动物的活动要受到气温的影响。哺乳动物,气温变低,为了维持生物自身原有温度,一样会导致新陈代谢加速等。一些动物冬眠也是为了适应气温,减少能源消耗,维持生命。【解答】有许多人喜欢在夜间工作跟温度无关,跟环境心情,个人爱好等有关。这个行为与气温的变化没有关系。故答案为:C。11.【答案】B【知识点】种子植物;孢子植物【解析】【分析】植物根据能否产生种子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孢子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只有茎和叶;蕨类植物只有根茎叶;裸子植物有根茎叶和种子,被子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解答】A、①海带属于藻类植物,无根、茎、叶的分化,故A错误;B、②肾蕨属于蕨类植物,用孢子繁殖;④橘属于被子植物,用种子繁殖,故B正确;C、③松树属于裸子植物,种子裸露,外面没有果皮包被;④橘属于被子植物,种子的外面有果皮包被,故C错误;D、①海带属于藻类植物,②肾蕨属于蕨类植物,都不会开花;③松树属于裸子植物,没有真正的花,④橘属于被子植物,会开花,故D错误。故答案为:B。12.【答案】C【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解析】【分析】生物表现出的不同特征都是为了更好的适应环境。【解答】A、竹节虫的形态像竹节,是为了不被天敌发现,与高湿度无关,故A错误;B、骆驼刺根系发达是对缺水环境的适应,故B错误;C、北极熊生活的环境温度较低,厚厚的皮毛是对寒冷环境的适应,故C正确;D、仙人球针状叶是对干旱环境的适应,故D错误。故答案为:C。13.【答案】A【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常见的无脊椎动物;种子植物;孢子植物【解析】【分析】由图可知,图示关系为1包含2与3,2和3是并列关系,解题时需要对各个概念有足够的了解。脊椎动物有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解答】A、1脊椎动物包含2爬行动物和3哺乳动物,符合图中所示关系,故A正确;B、1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属于孢子植物,故B错误;C、孢子植物包括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属于种子植物,故C错误;D、鲫鱼属于鱼类,但章鱼属于软体动物,故D错误。故答案为:A。14.【答案】C【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人体体温约为37℃,洗澡水温度太高容易烫伤,稍高于体温即可。【解答】A、中学生一只脚印的长度约为20cm,宽度约为10cm,面积约为200cm3,故A不符合题意;B、冬天喷到身上的洗澡水温稍高于体温,约为40℃,故B不符合题意;C、课桌的高度约为学生身高的一半,约为0.8m,故C符合题意;D、一个便于携带的保温杯容积和一瓶矿泉水差不多,约为550毫升,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15.【答案】C【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特殊测量方法;误差分析【解析】【分析】温度计在读数时不能离开被测物液体读数,体温计前端有一个缩口,可以离开人体读数。【解答】A、用被拉得很紧的皮卷尺测量某同学的跳远距离,实际距离不变,被拉长的皮卷尺上的分度值的真实长度变大,但分度值的示数没有变化,因此其测得的结果比真实值偏小,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在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时,把细铜丝松散地绕在铅笔上,会造成测出铜丝圈长度L偏大,计算出的铜丝的直径偏大,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温度计读数时,如果从液体中取出,其示数会受到外界温度的影响,测量的沸水温度偏低,故C错误,符合题意;D、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读数时视线要与液体的凹液面底部相平,如果俯视读数,测量结果会大于实际数值,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16.【答案】(1)B(2)1℃;19℃【知识点】长度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1)根据人的身高进行估测。(2)温度计示数由下到上逐渐变大,可知温度在零摄氏度以上。【解答】(1)工作人员的身高在180cm左右,由图甲知道,返回舱的高度接近工作人员身高的1.5倍,所以高度约是2.5m左右,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2)由图乙知道,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温度计液柱在零刻度线的上方,所以温度计的示数为19℃。(1)工作人员的身高在180cm左右,由图甲知道,返回舱的高度接近工作人员身高的1.5倍,所以高度约是2.5m左右,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2)[1][2]由图乙知道,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温度计液柱在零刻度线的上方,所以温度计的示数为19℃。17.【答案】(1)被子(2)B(3)D【知识点】种子植物【解析】【分析】(1)种子植物有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被子植物通常称为绿色开花植物,常见的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骡子植物有根、茎、叶、种子。(2)莲藕是植物的茎不是根。(3)作为分类依据,说明具有稳定的特征。【解答】(1)荷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属于被子植物。(2)常见的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人们食用的莲藕是莲花的地下变态茎。故答案为:B。(3)生物学家在对被子植物分类时,花、果实和种子往往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因为花、果实和种子等生殖器官比根、茎、叶等营养器官在植物一生中出现得晚,生存的时间比较短,受环境的影响比较小,形态结构也比较稳定。可见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1)荷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属于被子植物。(2)常见的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人们食用的莲藕是莲花的地下变态茎。故选B。(3)生物学家在对被子植物分类时,花、果实和种子往往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因为花、果实和种子等生殖器官比根、茎、叶等营养器官在植物一生中出现得晚,生存的时间比较短,受环境的影响比较小,形态结构也比较稳定。可见D符合题意。故选D。18.【答案】(1)量程(2)V0-V1(3)D【知识点】体积的测量【解析】【分析】(1)适量水指的是能将物体完全浸没,同时水和物体的总体积不会大于量筒的量程。(2)量筒2中水的变化量等于量筒1中水的变化量。(3)利用“最大水量”的可以找出不合适的水量。【解答】(1)最多水量指的是将物体放入后,水面高度不超过量筒量程的水量,因为水面超过量程时不能读取物体和水的总体积,从而无法计算物体的体积。(2)在量筒2内原来水的体积为,倒出后剩余水的体积为,则倒出水的体积为V0-V1,倒出的水即为最少水量,故=V0-V1。(3)小石块的体积为15mL,量筒的量程为100mL,则最多水量为。故答案为:D。19.【答案】(1)很热(2)B;C【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人的感觉【解析】【分析】(1)根据题中数据,结合图像进行判断。(2)体温计前端有一个缩口,在不甩动的情况下,示数只升不降,所以可以离开人体读数。【解答】(1)由图甲可知,在相对湿度为70%,气温为35℃时,人体对热的感觉是很热。(2)A、体温计的测量范围为,在使用前需要用酒精消毒,避免交叉感染,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体温计的精确度高,测量范围为,不能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故B错误,符合题意;C、体温计在使用前需要将水银甩回玻璃泡,不甩回玻璃泡时,如果被测者体温高于原来被测者的温度,测量值是准确的,故C错误,不符合题意;D、体温计的玻璃管径比较细,水银在内部液体受热膨胀时,液柱上升更显著,测量精确度更高,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C。(1)由图甲可知,在相对湿度为70%,气温为35℃时,人体对热的感觉是很热。(2)A.体温计的测量范围为,在使用前需要用酒精消毒,避免交叉感染,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体温计的精确度高,测量范围为,不能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故B错误,符合题意;C.体温计在使用前需要将水银甩回玻璃泡,不甩回玻璃泡时,如果被测者体温高于原来被测者的温度,测量值是准确的,故C错误,不符合题意;D.体温计的玻璃管径比较细,水银在内部液体受热膨胀时,液柱上升更显著,测量精确度更高,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C。20.【答案】(1)③②①(2)较暗(3)①(4)A【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解析】【分析】(1)图甲中:①是盖;②是展;③是滴。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滴的是清水,口腔上皮细胞滴的是生理盐水,作用是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视野范围越小,细胞体积越大,细胞数目越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范围越大,视野越亮,细胞体积越小,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多。使用的是最大的光圈,可知视野较暗。(3)图丙中①细准焦螺旋、②粗准焦螺旋、③物镜、④目镜。将低倍镜换高倍镜,不能使用粗准焦螺旋,否则很可能不再能观察到像。(4)有清晰区,说明显微镜的操作没有问题,是装片本身的问题。【解答】(1)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③滴、撕、②展、①盖、染,故图1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③②①。(2)光圈越大透过光线越多,光线亮时用小光圈,光线暗时用大光圈。图中使用最大的光圈⑤对准通光孔,据此推测当时室内的光线应该较暗。(3)细准焦螺旋可以小幅度的升降镜筒,可以精细调焦,能够使物像变得更加清晰。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过程中,低倍镜换成高倍物镜后,应调节如图丙中①使物像更清晰。(4)发现视野中左半部分的细胞比较清晰,右半部分的细胞比较模糊,应该是切片不均匀;反光镜使用不当会造成整个视野都一样;光圈使用小也是造成整个视野效果一样;物镜镜头没有完全对准标本的话是看不到而不是模糊。故答案为:A。(1)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③滴、撕、②展、①盖、染,故图1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③②①。(2)光圈越大透过光线越多,光线亮时用小光圈,光线暗时用大光圈。图中使用最大的光圈⑤对准通光孔,据此推测当时室内的光线应该较暗。(3)细准焦螺旋可以小幅度的升降镜筒,可以精细调焦,能够使物像变得更加清晰。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过程中,低倍镜换成高倍物镜后,应调节如图丙中①使物像更清晰(4)发现视野中左半部分的细胞比较清晰,右半部分的细胞比较模糊,应该是切片不均匀;反光镜使用不当会造成整个视野都一样;光圈使用小也是造成整个视野效果一样;物镜镜头没有完全对准标本的话是看不到而不是模糊。故选A。21.【答案】(1)液泡(2)细纱网;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知识点】细胞的结构;细胞模型【解析】【分析】(1)图中植物细胞的结构分别为: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细胞质、④细胞核、⑤液泡、⑥叶绿体。(2)细胞膜的作用是保护细胞,控制物质的进出,根据作用选择合适的材料。【解答】(1)⑤是液泡,液泡内含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有多种物质,如甜味或辣味的物质、色素以及糖类、无机盐等营养物质。(2)细胞膜具有保护及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故为进一步模拟细胞结构的功能,选择细纱网材料更适合用来代表细胞膜,理由是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1)⑤是液泡,液泡内含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有多种物质,如或甜味或辣味的物质、色素以及糖类、无机盐等营养物质。(2)细胞膜具有保护及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故为进一步模拟细胞结构的功能,选择细纱网材料更适合用来代表细胞膜,理由是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22.【答案】(1)田螺(2)B【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常见的无脊椎动物【解析】【分析】(1)根据有无脊椎骨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田螺属于软体动物,蝗虫属于节肢动物,鲫鱼属于鱼类,熊猫属于哺乳动物。节肢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鱼类和哺乳类属于脊椎动物。(2)结合鱼类的特点进行分析判断。【解答】(1)根据图示可知,乙生活在陆地上,属于无脊椎动物。田螺、蝗虫、鲫鱼、熊猫四种生物中只有田螺属于无脊椎动物。所以图中乙表示的生物是田螺。(2)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圆尾滇东鱼”可能具有的特征有用鳍游泳。故答案为:B。(1)根据图示可知,乙生活在陆地上,属于无脊椎动物。田螺、蝗虫、鲫鱼、熊猫四种生物中只有田螺属于无脊椎动物。所以图中乙表示的生物是田螺。(2)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圆尾滇东鱼”可能具有的特征有用鳍游泳。故选B。23.【答案】(1)探究大楼的晃动程度与阻尼摆的质量关系(2)显示没有阻尼摆时的晃动程度,作为对比的量(3)在承受能力许可的范围内,阻尼摆的质量越大,大楼顶端最大摆动距离越小(4)为了得到更加可靠结果,需要多次实验【知识点】控制变量法【解析】【分析】(1)实验的唯一变量为钩码的质量,据此分析。(2)a未做特殊处理,是对照组。(3)由表中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注意前提。(4)只做了一种情况下的实验就得出的结论具有偶然性,应改变条件进行重复实验,得出具有普遍性规律的实验结论。【解答】(1)本实验改变的钩码的个数,即改变了阻尼摆的质量,探究大楼的晃动程度与阻尼摆的质量关系。(2)小明设计a实验的目的是显示没有阻尼摆时的晃动程度,作为对比的量。(3)根据表格数据,在承受能力许可的范围内,阻尼摆的质量越大,大楼顶端最大摆动距离越小。(4)实验中只用一定大小和频率的力来回抽拉模型下的木板,为了得到更加可靠结果,可以改变力的大小和频率多做几次实验。(1)本实验改变的钩码的个数,即改变了阻尼摆的质量,探究大楼的晃动程度与阻尼摆的质量关系。(2)小明设计a实验的目的是显示没有阻尼摆时的晃动程度,作为对比的量。(3)根据表格数据,在承受能力许可的范围内,阻尼摆的质量越大,大楼顶端最大摆动距离越小。(4)实验中只用一定大小和频率的力来回抽拉模型下的木板,为了得到更加可靠结果,可以改变力的大小和频率多做几次实验。24.【答案】(1)放大镜(2)听觉(3)C(4)阴暗潮湿【知识点】控制变量法;生物的基本特征【解析】【分析】(1)蜗牛较大,使用放大镜观察即可。(2)蜗牛没有听觉,所以对外界声音响度的变化没有反应。(3)为了控制变量,应让蜗牛一只眼睛在光照条件下,一只眼睛在黑暗条件下。(4)潮湿的花盆底下蜗牛最多,可知该潮湿阴暗的环境更适宜蜗牛生存。【解答】(1)放大镜用来观察物体微小细节的简单目视光学器件,放大镜相对放大倍数较小,在观察方式上,一般先用肉眼,再用放大镜,最后用显微镜,因此选择放大镜最合适。(2)蜗牛的神经系统比较发达,触觉比较灵敏,尤其是触角最灵敏。在较长一段触角的顶端生有眼,有感光功能,该触角还有嗅觉功能。蜗牛没有听觉。(3)研究蜗牛是否有视觉:让蜗牛在灯光下爬行3分钟后,用书本遮在它的上面,使它的一半身体处于阴影中一只眼睛在暗处,一只眼睛在有光处。蜗牛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蜗牛应该向暗处爬行,说明蜗牛具有视觉,C正确。(4)从表格中看出,“水槽边的石头下”、“种花的湿花盆底下”蜗牛数量多,而“水泥路上”上没有,“干草地中”只有2只。所以,从表格数据推测,最适宜蜗牛生存的环境条件是阴暗潮湿。(1)放大镜用来观察物体微小细节的简单目视光学器件,放大镜相对放大倍数较小,在观察方式上,一般先用肉眼,再用放大镜,最后用显微镜,因此选择放大镜最合适。(2)蜗牛的神经系统比较发达,触觉比较灵敏,尤其是触角最灵敏。在较长一段触角的顶端生有眼,有感光功能,该触角还有嗅觉功能。蜗牛没有听觉。(3)研究蜗牛是否有视觉:让蜗牛在灯光下爬行3分钟后,用书本遮在它的上面,使它的一半身体处于阴影中一只眼睛在暗处,一只眼睛在有光处。蜗牛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蜗牛应该向暗处爬行,说明蜗牛具有视觉,C正确。(4)从表格中看出,“水槽边的石头下”、“种花的湿花盆底下”蜗牛数量多,而“水泥路上”上没有,“干草地中”只有2只。所以,从表格数据推测,最适宜蜗牛生存的环境条件是阴暗潮湿。25.【答案】(1)②(2)右下(3)ADCB(4)纸杯不透光,平面镜无法将可见光源反射到标本上,因此不能观察到物像(合理即可)【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解析】【分析】(1)甲图中:放大镜A相当于目镜,放大镜B相当于物镜,平面镜相当于反光镜。焦螺旋的作用是调整镜筒的高度。(2)图乙中:①目镜、②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③反光镜。物像在视野中什么方位,就将其向什么方位移。(3)显微镜操作的步骤:取镜和安放,即A(放在身体偏左前方)、对光即D、安放玻片即C、调整焦距(上下调整支架高度)即B、观察及收放。(4)光学显微镜的视野是由反射光线照亮的,纸杯不透光,所以不能观察到物像。【解答】(1)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能升降镜筒,改变物镜与玻片标本的距离。放大镜镜B相当于物镜,上下调整支架的高度会改变物镜B与标本的距离,故相当于调节图乙所示光学显微镜的②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2)水滴显微镜观察到的物像是倒像,因此玻片的移动方向与物像的移动方向相反,故要从图①移到图②的位置,应将玻片标本往右下方移动。(3)显微镜的操作步骤主要包括:取镜和安放、对光、安放玻片、调整焦距、观察及收放等。B上下调整支架的高度相当于调整焦距,D转动平面镜相当于对光,故使用水滴显微镜的正确顺序为ADCB。(4)光学显微镜需以可见光为光源,小科用纸杯代替玻璃杯,结果未能观察到物像,原因是:纸杯不透光,平面镜无法将可见光源反射到标本上,因此不能观察到物像。(1)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能升降镜筒,改变物镜与玻片标本的距离。放大镜镜B相当于物镜,上下调整支架的高度会改变物镜B与标本的距离,故相当于调节图乙所示光学显微镜的②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2)水滴显微镜观察到的物像是倒像,因此玻片的移动方向与物像的移动方向相反,故要从图①移到图②的位置,应将玻片标本往右下方移动。(3)显微镜的操作步骤主要包括:取镜和安放、对光、安放玻片、调整焦距、观察及收放等。B上下调整支架的高度相当于调整焦距,D转动平面镜相当于对光,故使用水滴显微镜的正确顺序为ADCB。(4)光学显微镜需以可见光为光源,小科用纸杯代替玻璃杯,结果未能观察到物像,原因是:纸杯不透光,平面镜无法将可见光源反射到标本上,因此不能观察到物像。26.【答案】(1)入水角度(2)A;B;C(3)入水角度越小,水花越大;3、4【知识点】控制变量法【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三条通道的变量是入水角度。(2)由控制变量法可知,探究入水时迎水面积对水花大小的影响,则应控制除迎水面积外的条件相同。(3)根据表中数据得出水花大小与探究因素的关系。【解答】(1)a、b、c三条通道口高度相同,入水速度相同,角度不同,他的目的是探究运动员入水时水花大小与入水角度的关系。(2)为了探究入水时迎水面积对水花大小的影响,根据控制变量法,除了入水迎水面积不同外,其它都应相同,故应该控制相同的量有质量大小、入水速度、入水角度,故AB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BC。(3)比较组别1、2(或1、2、3)可知,小球质量、入水速度、迎水面积相同,入水角度越大,水花越小,根据控制变量法,可得:同一小球,在入水速度和迎水面积相同时,入水角度越大,水花越小。探究水花大小与迎水面积的大小关系,根据控制变量法,应保持小球的质量、入水速度、入水角度相同,迎水面积不同,故应选择3、4。(1)a、b、c三条通道口高度相同,入水速度相同,角度不同,他的目的是探究运动员入水时水花大小与入水角度的关系。(2)为了探究入水时迎水面积对水花大小的影响,根据控制变量法,除了入水迎水面积不同外,其它都应相同,故应该控制相同的量有质量大小、入水速度、入水角度,故AB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故选ABC。(3)[1]比较组别1、2(或1、2、3)可知,小球质量、入水速度、迎水面积相同,入水角度越大,水花越小,根据控制变量法,可得:同一小球,在入水速度和迎水面积相同时,入水角度越大,水花越小。[2]探究水花大小与迎水面积的大小关系,根据控制变量法,应保持小球的质量、入水速度、入水角度相同,迎水面积不同,故应选择3、4。27.【答案】(1)刻度尺(2)纸片被吹起的角度(3)风扇产生的空气流动强度与扇叶宽度、扇叶长度、扇叶倾斜角度有关(4)控制变量法【知识点】控制变量法;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析】【分析】(1)刻度尺是测量长度的仪器。(2)实验测量的是纸片被吹起的角度,可知纸片被吹起的角度可用来反映风扇产生的空气流动强度。(3)根据表中各条件进行分析,要注意不要遗漏。(4)在探究某一因素的影响时,控制其它条件相同的科学研究方法称为转换法。【解答】(1)风扇的扇叶宽度、扇叶长度要进行测量,因此需要刻度尺。(2)根据表格中的物理量知道,风扇的扇叶宽度、扇叶长度、扇叶倾斜角度都是影响空气流动强度的因素,纸片被吹起的角度是用来反映风扇产生的空气流动强度。(3)为了探究风扇产生的空气流动强度与风扇扇叶的哪些因素有关,再根据他的实验设计,提出假设风扇产生的空气流动强度与扇叶宽度、扇叶长度、扇叶倾斜角度有关。(4)分析表格中的物理量的数据知道,实验中应用了控制变量法。(1)风扇的扇叶宽度、扇叶长度要进行测量,因此需要刻度尺。(2)根据表格中的物理量知道,风扇的扇叶宽度、扇叶长度、扇叶倾斜角度都是影响空气流动强度的因素,纸片被吹起的角度是用来反映风扇产生的空气流动强度。(3)为了探究风扇产生的空气流动强度与风扇扇叶的哪些因素有关,再根据他的实验设计,提出假设风扇产生的空气流动强度与扇叶宽度、扇叶长度、扇叶倾斜角度有关。(4)分析表格中的物理量的数据知道,实验中应用了控制变量法。28.【答案】种子无果皮包被;A;丧失栖息地、滥捕乱杀、环境污染(合理即可)【知识点】利用检索表来辨认生物;种子植物;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与保护【解析】【分析】(1)被子植物的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2)造成生物多样性遭受威胁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是栖息地被破坏等。【解答】(1)根据种子外有没有果皮包被,可以将植物分为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图中2b对应的信息应该是种子无果皮包被,加拿大一枝黄花有花这一绿色开花植物(被子植物)所特有的器官,种子外有果皮包被,对应表中A。(2)造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滥捕乱杀、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等。29.【答案】(1)种(2)A(3)宽吻海豚【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利用检索表来辨认生物【解析】【分析】(1)分类单位由大到小:界、门、纲、目、科、属、种,种是最小最基础的分类单位。(2)由表中信息可知,王企鹅和北海狮同门不同纲。(3)同一种共同点最多,所以可以根据表中数据查找物种之间的亲缘远近关系。【解答】(1)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同一个种的生物共同点最多。(2)由表中数据可知,王企鹅在脊索动物门鸟纲,北海狮在脊索动物门哺乳纲,所以属于同门不同纲。故答案为:A。(3)领航鲸和宽吻海豚都属于海豚科,而北海狮属于海狮科,白鲸属于一角鲸科,属于领航鲸和宽吻海豚的共同点最多。30.【答案】(1)10(2)70;偏大(3)300【知识点】体积的测量【解析】【分析】(1)使用排水法测量固体的体积,固体的体积=固体和水的总体积-水的体积,注意固体需在水中浸没且不能溶于水。(2)大石块的体积等于量筒内减少的水的体积,实际测得是大石块的体积加其表面水的体积,所以测得的结果偏大。(3)石块的体积等于水面高度变化量与容器底面积的乘积。【解答】(1)由图甲、乙所示知道,量筒的分度值为1mL,水的体积为30mL,水的石块的总体积为40mL,小石块的体积(2)由图丙知道,量筒中水的体积200mL,量筒倒入烧杯中水后水的体积130mL,矿石的体积为由于从烧杯中取矿石,矿石会沾水,就需要用量筒来补充更多的水,使得矿石的体积偏大。(3)由图丁知道,放入大石块后,水面升高2cm,故大石块的体积是 (1)由图甲、乙所示知道,量筒的分度值为1mL,水的体积为30mL,水的石块的总体积为40mL,小石块的体积(2)[1]由图丙知道,量筒中水的体积200mL,量筒倒入烧杯中水后水的体积130mL,矿石的体积为[2]由于从烧杯中取矿石,矿石会沾水,就需要用量筒来补充更多的水,使得矿石的体积偏大。(3)由图丁知道,放入大石块后,水面升高2cm,故大石块的体积是31.【答案】恒定;外骨骼;脊柱【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常见的无脊椎动物【解析】【分析】(1)鸟类和哺乳类的体温恒定。昆虫的外骨骼具有保护身体和减少水分散失的作用。(2)甲中动物都属于脊椎动物,乙中动物均为无脊椎动物,可知分类的依据是有无脊柱。【解答】(1)白鹭属于鸟类,鸟类的体温恒定,属于恒温动物;昆虫体表有外骨骼,外骨骼具有保护和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的作用。(2)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把动物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甲类动物野鸭、白鹭、草鱼、青蛙的体内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乙类动物蜜蜂、蚯蚓、虾的身体中无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所以,他是依据有无脊柱这一特征来分类的。32.【答案】(1)液柱向左移动;当温度升高,烧瓶中的气体膨胀,对导管中的液体有向外的力,而导管伸向右侧,故液柱向左移动。(2)玻璃泡;见解析(3)A【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1)温度计的原理:气体或液体的热胀冷缩。(2)图乙温度计的原理是气体的热胀冷缩,A为玻璃泡。分析表中数据,温度升高相同的温度,液柱高度变化量相同,即该温度计刻度均匀,结合液柱的总高度进行判断。(3)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室温,所以示数降低;冰熔化使,温度不变,所以示数不变;完全熔化后继续吸热,温度升高,直至恢复至室温,据此判断合理的图像。【解答】(1)当温度升高,烧瓶中的气体膨胀,对导管中的液体有向外的力,而导管伸向右侧,故液柱向左移动。(2)据实验用温度计的构造知道,这个温度计的A部分相当于常用温度计的玻璃泡。分析表中数据能知道,温度每升高2℃,其液柱大约会下降5cm,故在27℃时的液柱总长只有4.2cm,即小于5cm,故该温度计不能测出29℃及其以上的温度。(3)AB、温度计内的液体(豆油)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当温度计内液体在温度降低时其体积减小,在冰熔化过程中,其温度不变、体积也不变,当温度升高时其体积增大,最终温度不变,其体积也保持不变,所以A正确,B错误;CD、将刚做好的温度计放入装有冰水混合物的小烧杯中,温度开始下降,并降至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在冰的熔化过程中其温度保持在0℃不变,当冰块全部熔化后,其温度又逐渐升高至室温20℃,并保持室温不变,故CD错误。故答案为:A。(1)[1][2]当温度升高,烧瓶中的气体膨胀,对导管中的液体有向外的力,而导管伸向右侧,故液柱向左移动。(2)[1]据实验用温度计的构造知道,这个温度计的A部分相当于常用温度计的玻璃泡。[2]分析表中数据能知道,温度每升高2℃,其液柱大约会下降5cm,故在27℃时的液柱总长只有4.2cm,即小于5cm,故该温度计不能测出29℃及其以上的温度。(3)AB.温度计内的液体(豆油)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当温度计内液体在温度降低时其体积减小,在冰熔化过程中,其温度不变、体积也不变,当温度升高时其体积增大,最终温度不变,其体积也保持不变,所以A正确,B错误;CD.将刚做好的温度计放入装有冰水混合物的小烧杯中,温度开始下降,并降至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在冰的熔化过程中其温度保持在0℃不变,当冰块全部熔化后,其温度又逐渐升高至室温20℃,并保持室温不变,故CD错误。故选A。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J12共同体联盟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学生版).docx 浙江省J12共同体联盟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