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温州市第二十三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1.(2024八上·温州期中)温州三垟湿地公园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由众多河道和161个岛屿组成。水面达3.6平方公里,是集生态保育、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和休闲游乐为一体的城市湿地公园。湿地内生态资源丰富,下列关于湿地说法正确的是( )A.从全市范围来看,该湿地的水循环比较不活跃B.湿地内大量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参与水循环C.湿地的水由于不断蒸发、蒸腾、径流会越来越少D.湿地内的生物可利用最多的水资源是湖泊减水2.(2024八上·温州期中)下列有关温州的描述中,属于天气现象的是( )A.6月到7月中旬都会进入梅雨季节B.冬季气温较低,夏季气温较高C.今年1月22日,迎来了第一场雪D.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3.(2024八上·温州期中)如图所示,○表示蔗糖分子,●表示水分子,下列模型能表示蔗糖溶液的是( )A. B.C. D.4.(2024八上·温州期中)6月25日,泰顺一批225公斤高山东魁杨梅打“飞的”前往加拿大。这是今年温州杨梅首次出口,也是泰顺杨梅出口零的突破。高山杨梅生活在海拔1000米以上,果色紫红,甜美多汁,但成熟期一般较晚,其成熟期较晚的可能原因是( )A.地形 B.海陆性质 C.季风 D.纬度位置5.(2024八上·温州期中)温州“屏纸”被称为中国古代造纸术的“活化石”。如图是生产“屏纸”过程中的几个重要工序。根据信息回答问题。“捞纸”工序是利用竹帘将纸浆中的竹纤维与水分离,其原理类似于物质分离中的( )A.结晶 B.过滤 C.蒸馏 D.沉淀6.(2024八上·温州期中)“五水共治,治污为先”是我省提出改善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政策。为了防止水体污染,你认为下列措施中不可行的是( )A.不任意排放生活污水 B.牲畜粪便适当处理后再施用C.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 D.工业污水经净化处理后再排放7.(2024八上·温州期中)小明利用废旧饮料瓶制作了图装置来模拟风的形成,将其放置在无风的环境中,先点燃大瓶内蜡烛,再点燃小瓶瓶口附近的线香。图中M点线香烟雾的飘动方向为( )A.向上 B.向下 C.向左 D.向右8.(2024八上·温州期中)许多科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并列、交叉和包含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纯净物和混合物属于交叉关系B.混合物和溶液属于并列关系C.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属于并列关系D.饱和溶液和浓溶液属于包含关系9.(2024八上·温州期中)如图,苹果漂浮在水面,而梨子却沉到水底,这是因为( )A.苹果受到的浮力比梨大 B.苹果的体积比梨大C.梨子受到的重力与苹果相等 D.梨子的密度比苹果大10.(2024八上·温州期中)如图所示为温州10月1日的部分气象信息,关于这一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天可能降雨,出门最好带雨具B.最高气温30℃出现在正午12点C.当天的风向是从南往北吹D.湿度90%是人为估测出来的11.(2024八上·温州期中)将烧瓶内的水加热至沸腾后移去酒精灯,水会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如图所示,你会观察到烧瓶内的水又沸腾起来,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瓶内气压增大,水的沸点升高 B.瓶内气压增大,水的沸点降低C.瓶内气压减小,水的沸点升高 D.瓶内气压减小,水的沸点降低12.(2024八上·温州期中)硫酸镁在工农业以及医疗上有广泛应用,其溶解度如表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 10 30 50 70 90溶解度(g) 27.7 39.3 49.0 54.1 51.1A.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不明显B.30℃时的硫酸镁饱和溶液升温至70℃,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C.50℃时,100g的硫酸镁饱和溶液中含有49.0克硫酸镁D.10℃时,27.7g硫酸镁和72.3g水可配制成质量分数为27.7%的硫酸镁溶液13.(2024八上·温州期中)如图所示为大气温度垂直分布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是对流层,②是中间层B.②是我国天宫空间站所处空间C.①中空气对流动强烈,天气现象复杂多变D.②气温的变化说明该层热量主要来自地面14.(2024八上·温州期中)如图所示,在校园文化艺术节“科技小制作”比赛中,小科同学自制了一个简易吸尘器,当打开开关,矿泉水瓶底部的风扇转动,碎纸屑就被吸入瓶内,则此时瓶内与瓶外的气压关系( )A. B. C. D.无法确定15.(2024八上·温州期中)如图所示,魔法水母是一款受孩子喜爱的玩具。在瓶内注满水,然后放入魔法水母,旋紧瓶盖,用力抓握塑料瓶,魔法水母就会往水下沉落:松开塑料瓶,它又会浮上来。调整握塑料瓶的力度,魔法水母就可以静止悬浮在水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魔法水母上浮是因为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B.魔法水母下沉时受到的液体压强变大C.用力挤压矿泉水瓶时,魔法水母内的空气体积变大D.魔法水母悬浮在水中时,它所受的浮力等于重力16.(2024八上·温州期中)概念图能清晰地反映概念之间的联系,如图所示部分溶液中概念的相互联系,请回答:(1)根据概念关系,图中“?”应填 (2)自然界中的水大多都是 (选填“混合物”或“纯净物”)。17.(2024八上·温州期中)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问题:(1)温州近海经常受台风影响,台风会带来强降水,图中表示降水的环节是 。(2)环节③中的水汽沿着图a箭头方向运动,最易形成降水的是___________。A.甲 B.乙 C.丙(3)为治理河道,市政府引集云山、赵山渡等水库水源,置换温瑞塘河水体。该工程主要是通过改变水循环中的 环节来实现的。(4)年降水量分布情况常作为修建水库的指标之一、请根据上图b分析,支持当地政府推进水库修建的理由是 。18.(2024八上·温州期中)小科在探究水的组成时,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1: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里注满水,接通直流电源,如图甲所示。实验2:打开其中一支玻璃管的活塞,点燃气体,并在火焰上方倒扣干而冷的烧杯,观察到气体燃烧,烧杯内壁有水珠(如图乙),该气体燃烧的微观示意如图丙所示。(1)实验1中,出现的现象是 。(2)实验2中,被点燃的气体来自于 (选填“a”或“b”)玻璃管;根据该气体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分析,氧分子的模型为 ;此反应 (选填“能”或“不能”)证明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19.(2024八上·温州期中)如图为某地近地面的“等压线图”,请根据图示气压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甲地正受 (选填“高”或“低”)气压控制,天气多为 (选填“阴雨”或“晴燥”)。(2)表示风向的A、B两个箭头中正确的是 。20.(2024八上·温州期中)现有一木块漂浮于40 ℃的KNO3饱和溶液中,当温度改变时(不考虑由此引起的木块和溶液的体积变化),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随时间t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变化。(1)由此推断出温度的改变方式是 (填“升温”或“降温”)。(2)在温度改变的过程中,图中A、B两点对应的木块受到的浮力大小关系为FA (填“>”“<”或“=”)FB。21.(2024八上·温州期中)如图甲所示的是教材中的覆杯实验。(1)甲中硬纸片不会掉落,说明了 存在。(2)小科认为:“实验中纸片不掉落完全是因为纸片被杯口的水粘住了”,设计如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抽出钟罩内一定量空气,纸片 (填“掉落”或“不掉落”),排除了纸片是被水粘住的可能。(3)证明(1)中结论的实验有很多,请再举一个例子 。22.(2024八上·温州期中)氯化钠是生活必需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提纯含少量泥沙的粗盐,一般经过如图甲操作流程:(1)操作④前需要将圆形滤纸折叠如图乙,图示中不该出现的情形是 。(2)图丙是某同学的实验操作过程,其中有一处错误操作,请指出 (3)操作⑤与下列对应的是___________。A.溶解B.蒸发C.过滤D.取一定量的粗盐23.(2024八上·温州期中)小科在学习“探究浮力大小的相关因素”这节课后,小组反复讨论,改进了老师的实验,老师的实验如图1;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其中A、B是弹簧测力计,C为薄塑料袋(质量不计),D是可升降平台。(1)实验中小科逐渐升高平台,使重物浸入水中的体积越来越大,观察到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将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2)小科的实验与老师的实验相比,优点是: 。(3)小科继续如下实验操作:步骤一:将重物挂在弹簧测力计A下面,读出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步骤二:调节升降平台D让重物恰好浸没在水中,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步骤三:将溢水杯中的水倒出,改为装满食盐水,换新塑料袋,重复步骤二,根据以上操作步骤,小科想探究的问题是 。24.(2024八上·温州期中)同学们平时吹气球时,是不是有这样的体验:开始时最费劲,然后越来越省力,这是为什么呢?某科技兴趣小组同学对此展开了探究:他们利用气压传感器测量了同一个气球内气压随气球体积变化的数据,如下表所示(温度变化忽略不计;实验时气球外部的气压是帕)气球体积变大() 0.1 0.2 0.3 0.4内部气压(帕) 1.09 1.05 1.03 1.02(1)根据上述表格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当外界气压一定时,相同材质的气球,体积变大时,内部气压 。(2)小组同学又换其它气球做同样的测量,得到相似的数据,请解释用嘴吹气球时开始时最费劲,然后越来越省力的原因是 。(3)探究过程中小组同学突发奇想,如果两个相同材质的气球一个吹成大球,一个吹成小球,然后将它们用带阀门的玻璃管连接在一起。如图所示,现打开阀门使大小气球连通,你认为小气球体积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5.(2024八上·温州期中)可乐是青少年特别喜爱的一种饮料,但是可乐含糖量较高,经常饮用会引发肥胖,还有可能引起龋齿、糖尿病等。国际卫生组织建议人体每日摄入糖的量不应超过50克,已知一瓶可乐含有54克糖,请根据材料回答问题。(1)喝上几口冰镇可乐往往会打嗝,那是因为二氧化碳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2)可乐主要由糖水和碳酸水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现用溶质质量分数为50%的糖水配制含糖量10%的可乐300克,需用50%的糖水多少克?(3)请计算500毫升可乐中糖的质量分数。(该可乐溶液的密度约为)26.(2024八上·温州期中)“三垟有三宝,瓯柑、黄菱和水稻。”如图所示是一种木制的“菱桶”,是常见的采菱时的载人工具。已知菱桶的体积为,质量为20千克。请回答下列问题:(1)空“菱桶”放在水面上,静止时,它处于 状态。(填“漂浮”或“悬浮”)(2)静止时,空“菱桶”浸入水中的体积是多少?(水的密度为千克/米3)(3)图中采菱人的质量为60千克,若菱桶有的体积浸入水中时,请问“菱桶”内盛放了多少千克的菱角?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水循环【解析】【分析】根据湿地的特征,以及水循环的知识分析判断。【解答】根据题意可知,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存在大量水域,从全市范围来看,该湿地的水循环比较活跃,故A错误;湿地内大量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变成水蒸气,从而参与水循环,故B正确;湿地的水不断蒸发、蒸腾而减小,但是还有降水来补充,因此不会导致径流减少,C错误;湿地内利用最多的水资源是陆地淡水,故D错误。故选B。2.【答案】C【知识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解析】【分析】天气表示的是短时间内的大气运动状况,而气候是长时间内天气特征。【解答】根据题意可知,“6月到7月中旬都会进入梅雨季节”,“冬季气温较低、夏季气温较高”和“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都是表示长时间内的特征,属于气候,故A、B、D不合题意;“今年1月22日,迎来了第一场雪”表示的是短时间内的天气现象,故符合题意。故选C。3.【答案】D【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解析】【分析】根据溶液的特征分析判断。【解答】蔗糖可以溶于水形成溶液,根据溶液的均一性可知,蔗糖溶液中,蔗糖分子和水分子均匀分布,故D正确,而A、B、C错误。故选D。4.【答案】A【知识点】影响气候的因素【解析】【分析】根据影响气候的因素的知识分析判断。【解答】根据题意可知,高山杨梅果色紫红,甜美多汁,但成熟期一般较晚,这是由于高山上海拔高、气温较低,成熟较晚,是受地形因素的影响,而与海陆性质、季风、纬度位置没有太大关系,故BCD错误,而A正确。故选A。5.【答案】B【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解析】【分析】根据过滤操作的原理分析判断。【解答】过滤是将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进行分离的一种方法,而“捞纸”工序是利用竹帘将纸浆中的竹纤维与水分离,其原理类似于物质分离中的过滤。故选B。6.【答案】C【知识点】水资源的保护【解析】【分析】根据对水资源的保护的知识分析判断。【解答】A.不可任意排放生活污水,需要经过处理达标后排放,故A正确不合题意;B.牲畜粪便应适当处理后再施用,因为牲畜粪便中含有大量的病菌、虫卵和其他有害物质,故B正确不合题意;C.农药和化肥对提高农作物产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应当适量使用,故C错误符合题意;D.工业污水经净化处理后再排放,可以减小环境污染,故D正确。故选C。7.【答案】C【知识点】风【解析】【分析】物质的密度跟物质的种类、温度有关,密度小的要上升,密度大的要下降。【解答】大瓶内空气受热膨胀,密度减小,瓶内空气上升,造成空气流动,故空气从小瓶流往大瓶,所以图中M点线香烟雾的飘动方向为向左。故答案为:C。8.【答案】C【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常见物质的分类【解析】【分析】根据不同概念之间的关系分析判断即可。【解答】A.物质不是纯净物就是混合物,则纯净物和混合物属于并列关系,故A错误;B.溶液是混合物的一种形式,即混合物和溶液属于包含关系,故B错误;C.溶液可分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二者属于并列关系,故C正确;D.饱和溶液可能是浓溶液,也可能是稀溶液,则饱和溶液和浓溶液属于交叉关系,故D错误。故选C。9.【答案】D【知识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ABC.从图片和描述中提取信息,对浮力、质量和体积大小进行比较;D.根据浮沉条件分析判断。【解答】A.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根据题目信息无法比较浮力大小,故A错误;BC.根据图片信息,无法比较苹果和梨子的重力和体积大小,故BC错误;D.苹果漂浮在水面上,苹果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梨子沉到水底,梨子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所以梨子的密度较大,故D正确。故选D。10.【答案】A【知识点】风;空气的湿度【解析】【分析】从图片中提取信息,对当天的天气状况进行判断即可。【解答】根据图片可知,当天可能有小雨,出门最好带雨具,故A正确;气温最高值应出现在下午2点左右,不是12点左右,故B错误;当天刮北风,则当天的风从正北方向往正南方向吹,故C错误;湿度为90%是通过仪器测量出来的,故D错误。故选A。11.【答案】D【知识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分析描述的物理过程,根据出现的现象得到液体的沸点随上方气压的变化规律。【解答】根据题意可知,当向瓶底浇冷水时,瓶内气体温度突然降低,瓶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气压减小,瓶内液面上方气压减小,导致沸点降低,所以水重新沸腾起来的。故选D。12.【答案】B【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A.根据表格数据分析硫酸镁的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B.溶质质量分数=;CD.根据表格确定对应温度下的溶解度,根据溶解度的定义,结合溶质质量分数的知识分析判断。【解答】A.根据表格数据可知,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先增大后减小,且变化比较明显,故A错误;B.硫酸镁饱和溶液从30℃时升温至 70℃时,溶解度增大,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但溶质和溶剂的质量都不变,所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B正确;C .50℃时,硫酸镁的溶解度为 49.0g ,表示 100g水中最多溶解 49.0g 硫酸镁,此时溶液质量为149g,不是100g,故C错误;D.10℃时,硫酸镁的溶解度为 27.7g ,表示 100g 水中最多溶解 27.7g 硫酸镁,27.7g硫酸镁不能完全溶解于72.3g水中,不可配制成质量分数为27.7%的硫酸镁溶液,故D错误。故选B。13.【答案】C【知识点】大气的分层【解析】【分析】 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①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②平流层:自对流层顶到50-55千米;下层随高度变化很小,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大气稳定,利于高空飞行。③高层大气:自平流层顶以上到大气上界2000-3000千米;80-500千米高空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通信;高层大气的气温随着高度的上升先降低后上升。【解答】根据图片可知,最下面的①是对流层,它上面的②是平流层,故A错误;天宫空间站在高层大气层,不在平流层②,故B错误;对流层①中空气对流动强烈,天气现象复杂多变,故C正确;平流层②气温的变化说明该层热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故D错误。故选C。14.【答案】B【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析】【分析】气体总是从压强大的地方流向压强小的地方,结合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分析即可。【解答】根据题意可知,矿泉水瓶底部的风扇转动,使瓶内气体流速变大,压强变小,在内外气压差的作用下碎纸屑被吸入瓶内,所以此时瓶内与瓶外的气压关系p内<p外。故选B。15.【答案】C【知识点】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AD.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分析判断;B.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分析水母受到压强的变化;C.根据水瓶的体积变化确定水母内空气体积变化。【解答】AD.根据浮沉条件可知,魔法水母的重力小于它所受的浮力,因此它就向上浮;当浮力等于重力,就会悬浮在水中,故A、D正确不合题意;B.魔法水母下沉时,深度增加,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可知,其所受到的液体压强变大,故B正确不合题意;C.用力抓握塑料瓶时,魔法水母内空气被压缩,空气体积减小,故C错误符合题意。故选C。16.【答案】(1)溶剂(2)混合物【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常见物质的分类【解析】【分析】(1)根据溶液的组成知识解答;(2)只有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由多种物质组成混合物。【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溶液包括溶质、溶剂,所以图中“?”应填:溶剂。(2)自然界中的水中含大量可溶性的杂质,都是混合物。(1)溶液包括溶质、溶剂,最常见的溶剂是水,所以图中“?”应填:溶剂。(2)自然界中的水都含有一些可溶性杂质和难溶性杂质,所以自然界中的水大多都是混合物。17.【答案】(1)①(2)B(3)⑤(4)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知识点】水循环;降水【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确定①表示的水循环的环节;(2)暖湿气流在迎风坡容易形成降水;(3)根据修建水库对水资源的影响解答;(4)根据b图分析该地区不同季节水资源分配特点解答。【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①表示的是大气降水。(2)根据图片可知,乙位于暖湿气流的迎风坡,则水汽沿其爬升过程中最容易形成降水,故选B。(3)修建水库是改变水在地表的流动轨迹,即通过水循环的⑤地表径流来实现的。(4)根据b图可知,该地区降水的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夏季水资源过剩,冬季水资源严重缺乏,很有必要修建水库,以调节水资源的时间分配不均问题。(1)由图可知,图中各环节中,①表示的是大气降水。(2)环节③中的水汽沿着图a箭头方向运动,最容易形成降水的是乙,此处位于暖湿气流的迎风坡,故选B。(3)修建水库是改变水循环的⑤地表径流来实现的。(4)由图b可以看出,该地区降水的季节分配很不均匀,集中在夏季,很有必要修建水库,以调节水资源的时间分配不均问题。18.【答案】(1)电极上产生气泡,两支玻璃管内液面下降,收集到无色气体,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2)a;;能【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解析】【分析】(1)根据水电解的产物,描述实验1中出现的现象;(2)①生成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氢气可以燃烧;②根据氧分子的化学式确定它的分子组成即可;③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分析解答。【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在实验1中,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则出现的现象是:电极上产生气泡,两支玻璃管内液面下降,收集到无色气体,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2)①氢气可以被点燃,而氧气不能,a端产生的气体体积较大,应该为氢气,则被点燃的气体来自于a玻璃管。②根据O2可知, 1个氧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氧分子的模型为;③由氢气燃烧的微观示意图知,化学反应前后氢、氧原子个数不变,反应前有四个氢原子、两个氧原子,反应后两个水分子中也含有四个氢原子、两个氧原子,所以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一个氧原子构成,从而证明水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1)实验1中,出现的现象是电极上产生气泡,两支玻璃管内液面下降,收集到无色气体,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2)水通电时,负极产生氢气,正极产生氧气,体积比为2:1,实验2中,被点燃的气体是氢气,氢气来自于a玻璃管;1个氧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氧分子的模型为;由氢气燃烧的微观示意图知,化学反应前后氢、氧原子个数不变,反应前有四个氢原子、两个氧原子,反应后两个水分子中也含有四个氢原子、两个氧原子,所以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一个氧原子构成,从而证明水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19.【答案】(1)高;晴燥(2)B【知识点】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风【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确定甲地气压高低,一般情况下,气压高,则气流下沉,天气晴朗;气压低,则气流上升,阴雨连绵;(2)空气总是从气压高的地方流向气压低的地方。【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甲地的气压比周围高,则甲地正在受到高气压的控制,此时气流下沉,因此天气晴燥。(2)甲处气压高,乙处气压低,而风是由高气压吹向低气压处,那么风从A到B,故选B。(1)由图可以看出,甲地正在受到高气压的控制,气流下沉,天气晴燥。(2)风是由高气压吹向低气压处,AB风向中,只有B表示的是正确的。20.【答案】升温;=【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2)根据漂浮条件分析木块受到浮力的变化。根据图像确定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化,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分析溶液密度的变化,最后根据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判断温度变化即可。【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木块始终漂浮在液面上,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即浮力保持不变。根据图像可知,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小,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液体的密度变大,溶解的溶质增加。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温度的改变方式为升温。(2)根据题意可知,木块始终处于漂浮状态,因此浮力始终等于重力,即FA=FB。21.【答案】(1)大气压(2)掉落(3)马德堡半球实验【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解析】【分析】(1)大气对其中的物体会产生压强,也就是大气压强;(2)只要想办法去掉纸片下面的气压,观察纸片是否下落即可;(3)从自己的知识中寻找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解答】(1) 甲中硬纸片不会掉落, 是因为纸片被大气压给“顶”住了,此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2)根据乙图可知,抽出钟罩内空气的过程中,气压逐渐减小,但是水的粘性依然存在,此时纸片掉落,排除了纸片是被水粘住的可能。(3)德国马德堡市长格里克通过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1)杯口朝下时,由于杯内没有空气只有水,而杯内水柱产生压强远小于外界的大气压,故纸片就被大气压给“顶”住了,此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2)在密闭钟罩内做覆杯实验,抽出钟罩内空气的过程中纸片掉落,说明没有空气时,没有了气压,也就无法托住水和纸片,所以纸片掉落,排除了纸片是被水粘住的可能。(3)德国马德堡市长格里克通过一个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后来这个实验被称为马德堡半球实验。22.【答案】(1)D(2)没用玻璃棒引流(3)B【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根据滤纸的折叠方法解答;(2)根据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解答;(3)根据对蒸发结晶操作的认识判断。【解答】(1)滤纸的折叠方法先对折再将半圆对折然后展开,接口处不能出现缝隙,否则液体会直接的进入下面的烧杯,故选D;(2)丙图过滤时,没有用玻璃棒引流;(3)根据流程可知,操作⑤是从溶液中得到晶体的过程,属于蒸发结晶,故选B。(1)滤纸的折叠方法先对折再将半圆对折然后展开,A、B、C 是滤纸的正确的折叠方法,D中的滤纸,接口处出现缝隙,液体会直接的进入下面的烧杯,故填D;(2)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以防止液体溅出;(3)根据流程可知,操作⑤蒸发结晶,故选B。23.【答案】(1)减小(2)改进后的实验方便、直观。(3)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是否有关。【知识点】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阿基米德原理【解析】【分析】(1)首先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分析物体受到浮力的变化,再根据F=G-F浮分析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2)根据图2可知,弹簧测力计A示数的减小量等于B示数的增大量,从而直观简便的得到浮力和排开液体重力的关系;(3)根据描述分析哪个因素发生改变即可。【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逐调高平台F,使重物浸入水中的体积越来越大,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根据F=G-F浮可知,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减小。(2)根据图片可知,小科的实验不需要多次测量,能同时观察到测力计A的示数减小,B的示数增大,且测力计B增大的示数等于测力计A减小的示数,方便得出浮力和排开液体的重力的关系。优点是:改进后的实验方便、直观。(3)根据题意可知,保持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改变液体的密度,则实验探究的问题是: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是否有关。(1)逐调高平台F,使重物浸入水中的体积越来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减小。(2)老师的实验需要测量的量较多,需要计算出物体受到的浮力和排开液体的重力;改进后的实验不需要多次测量,能同时观察到测力计A的示数减小,B的示数增大,且测力计B增大的示数等于测力计A减小的示数,方便得出浮力和排开液体的重力的关系。优点是:改进后的实验方便、直观。(3)实验中保持平台高度不变,将溢水杯中的水倒出,改为装满食盐水,由实验知,保持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改变液体的密度,重复实验步骤二,可以测出浮力的大小,探究的问题是: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是否有关。24.【答案】(1)越小(2)随着气球体积增大,内部气压变小(3)变小【知识点】气体压强跟体积的关系【解析】【分析】(1)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结论。(2)根据(1)中的结论进行分析。(3)由(1)可知,体积大,压强小,可知小球的压强更大,压强压进大球中,导致小球的体积更小。【解答】(1)由表中数据可知,随着气球体积变化ΔV增大,内部气压p在减小,故可得出结论:当外界气压一定时,相同材质的气球体积变化越大,内部气压越小。(2)根据(1)结论可知,气球体积变化越大,内部气压越小,所以,吹气球时,随着气球体积增大,感觉越来越省力,即开始时最费劲,然后越来越省力。(3)由于气球体积变化越大,内部气压越小,所以小球内的气压大于大球内的气压。打开阀门,使大、小气球连通,气体会从气压大的地方流向气压小的地方,即小球内的气体会流向大球,所以小球会变小。(1)由表中数据可知,随着气球体积变化ΔV增大,内部气压p在减小,故可得出结论:当外界气压一定时,相同材质的气球体积变化越大,内部气压越小。(2)根据(1)结论可知,气球体积变化越大,内部气压越小,所以,吹气球时,随着气球体积增大,感觉越来越省力,即开始时最费劲,然后越来越省力。(3)由于气球体积变化越大,内部气压越小,所以小球内的气压大于大球内的气压。打开阀门,使大、小气球连通,气体会从气压大的地方流向气压小的地方,即小球内的气体会流向大球,所以小球会变小。25.【答案】(1)降低(2)解:设需要50%的糖水的质量为x,溶液在稀释过程中,溶质质量不变,则:50%×x=300g×10%;解得:x=60g。答:需要加入水的质量60g。(3)解:500毫升可乐的质量=500cm3× 1g/cm3=500g;溶质质量分数=。答:500毫升可乐中糖的质量分数为10.8%。【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解析】【分析】(1)根据描述分析二氧化碳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2)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据此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列方程计算即可;(3)根据m=ρV计算可乐的质量,再根据“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可乐的溶质质量分数。【解答】(1)人体内温度较高,喝上几口冰镇可乐往往会打嗝,说明二氧化碳气体溶解度减小,那么得到:二氧化碳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1)喝上几口冰镇可乐往往会打嗝,那是因为二氧化碳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人体内温度高于冰镇可乐温度,气体逸出;(2)见答案;(3)见答案。26.【答案】(1)漂浮(2)解:空“菱桶”放入水中静止时漂浮,所受浮力等于重力,即浮力F浮=G=mg=20kg×10N/kg=200N空“菱桶”排开水的体积;(3)解:此时“菱桶”受到的浮力;人的重力G人=m人g=60kg×10N/kg=600N;则菱角的重力G菱角=F浮'-G人-G=1000N-600N-200N=200N;那么菱角的质量。【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确定空“菱桶”在水中的状态;(2)根据漂浮条件计算出空“菱桶”受到的浮力,再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计算它排开水的体积;(3)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计算出此时“菱桶”受到的浮力,根据G=mg计算人的重力,接下来根据平衡力的知识G菱角=F浮'-G人-G计算菱角的重力 ,最后计算菱角的质量。【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空“菱桶”放在水面上,静止时,它处于漂浮状态。(1)空“菱桶”放在水面上,静止时,它处于漂浮状态。(2)空“菱桶”放入水中静止时漂浮,所受浮力等于重力,所受浮力为F浮=G=mg=20kg×10N/kg=200N空“菱桶”排开水的体积(3)“菱桶”受到的浮力因为浮力等于人、“菱桶”和菱角的总重力,则G总=F浮'=1000N人的重力G人=m人g=60kg×10N/kg=600N则菱角的重力G菱角=G总-G人-G=1000N-600N-200N=200N菱角的质量1 / 1浙江省温州市第二十三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1.(2024八上·温州期中)温州三垟湿地公园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由众多河道和161个岛屿组成。水面达3.6平方公里,是集生态保育、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和休闲游乐为一体的城市湿地公园。湿地内生态资源丰富,下列关于湿地说法正确的是( )A.从全市范围来看,该湿地的水循环比较不活跃B.湿地内大量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参与水循环C.湿地的水由于不断蒸发、蒸腾、径流会越来越少D.湿地内的生物可利用最多的水资源是湖泊减水【答案】B【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水循环【解析】【分析】根据湿地的特征,以及水循环的知识分析判断。【解答】根据题意可知,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存在大量水域,从全市范围来看,该湿地的水循环比较活跃,故A错误;湿地内大量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变成水蒸气,从而参与水循环,故B正确;湿地的水不断蒸发、蒸腾而减小,但是还有降水来补充,因此不会导致径流减少,C错误;湿地内利用最多的水资源是陆地淡水,故D错误。故选B。2.(2024八上·温州期中)下列有关温州的描述中,属于天气现象的是( )A.6月到7月中旬都会进入梅雨季节B.冬季气温较低,夏季气温较高C.今年1月22日,迎来了第一场雪D.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答案】C【知识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解析】【分析】天气表示的是短时间内的大气运动状况,而气候是长时间内天气特征。【解答】根据题意可知,“6月到7月中旬都会进入梅雨季节”,“冬季气温较低、夏季气温较高”和“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都是表示长时间内的特征,属于气候,故A、B、D不合题意;“今年1月22日,迎来了第一场雪”表示的是短时间内的天气现象,故符合题意。故选C。3.(2024八上·温州期中)如图所示,○表示蔗糖分子,●表示水分子,下列模型能表示蔗糖溶液的是( )A. B.C. D.【答案】D【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解析】【分析】根据溶液的特征分析判断。【解答】蔗糖可以溶于水形成溶液,根据溶液的均一性可知,蔗糖溶液中,蔗糖分子和水分子均匀分布,故D正确,而A、B、C错误。故选D。4.(2024八上·温州期中)6月25日,泰顺一批225公斤高山东魁杨梅打“飞的”前往加拿大。这是今年温州杨梅首次出口,也是泰顺杨梅出口零的突破。高山杨梅生活在海拔1000米以上,果色紫红,甜美多汁,但成熟期一般较晚,其成熟期较晚的可能原因是( )A.地形 B.海陆性质 C.季风 D.纬度位置【答案】A【知识点】影响气候的因素【解析】【分析】根据影响气候的因素的知识分析判断。【解答】根据题意可知,高山杨梅果色紫红,甜美多汁,但成熟期一般较晚,这是由于高山上海拔高、气温较低,成熟较晚,是受地形因素的影响,而与海陆性质、季风、纬度位置没有太大关系,故BCD错误,而A正确。故选A。5.(2024八上·温州期中)温州“屏纸”被称为中国古代造纸术的“活化石”。如图是生产“屏纸”过程中的几个重要工序。根据信息回答问题。“捞纸”工序是利用竹帘将纸浆中的竹纤维与水分离,其原理类似于物质分离中的( )A.结晶 B.过滤 C.蒸馏 D.沉淀【答案】B【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解析】【分析】根据过滤操作的原理分析判断。【解答】过滤是将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进行分离的一种方法,而“捞纸”工序是利用竹帘将纸浆中的竹纤维与水分离,其原理类似于物质分离中的过滤。故选B。6.(2024八上·温州期中)“五水共治,治污为先”是我省提出改善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政策。为了防止水体污染,你认为下列措施中不可行的是( )A.不任意排放生活污水 B.牲畜粪便适当处理后再施用C.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 D.工业污水经净化处理后再排放【答案】C【知识点】水资源的保护【解析】【分析】根据对水资源的保护的知识分析判断。【解答】A.不可任意排放生活污水,需要经过处理达标后排放,故A正确不合题意;B.牲畜粪便应适当处理后再施用,因为牲畜粪便中含有大量的病菌、虫卵和其他有害物质,故B正确不合题意;C.农药和化肥对提高农作物产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应当适量使用,故C错误符合题意;D.工业污水经净化处理后再排放,可以减小环境污染,故D正确。故选C。7.(2024八上·温州期中)小明利用废旧饮料瓶制作了图装置来模拟风的形成,将其放置在无风的环境中,先点燃大瓶内蜡烛,再点燃小瓶瓶口附近的线香。图中M点线香烟雾的飘动方向为( )A.向上 B.向下 C.向左 D.向右【答案】C【知识点】风【解析】【分析】物质的密度跟物质的种类、温度有关,密度小的要上升,密度大的要下降。【解答】大瓶内空气受热膨胀,密度减小,瓶内空气上升,造成空气流动,故空气从小瓶流往大瓶,所以图中M点线香烟雾的飘动方向为向左。故答案为:C。8.(2024八上·温州期中)许多科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并列、交叉和包含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纯净物和混合物属于交叉关系B.混合物和溶液属于并列关系C.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属于并列关系D.饱和溶液和浓溶液属于包含关系【答案】C【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常见物质的分类【解析】【分析】根据不同概念之间的关系分析判断即可。【解答】A.物质不是纯净物就是混合物,则纯净物和混合物属于并列关系,故A错误;B.溶液是混合物的一种形式,即混合物和溶液属于包含关系,故B错误;C.溶液可分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二者属于并列关系,故C正确;D.饱和溶液可能是浓溶液,也可能是稀溶液,则饱和溶液和浓溶液属于交叉关系,故D错误。故选C。9.(2024八上·温州期中)如图,苹果漂浮在水面,而梨子却沉到水底,这是因为( )A.苹果受到的浮力比梨大 B.苹果的体积比梨大C.梨子受到的重力与苹果相等 D.梨子的密度比苹果大【答案】D【知识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ABC.从图片和描述中提取信息,对浮力、质量和体积大小进行比较;D.根据浮沉条件分析判断。【解答】A.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根据题目信息无法比较浮力大小,故A错误;BC.根据图片信息,无法比较苹果和梨子的重力和体积大小,故BC错误;D.苹果漂浮在水面上,苹果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梨子沉到水底,梨子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所以梨子的密度较大,故D正确。故选D。10.(2024八上·温州期中)如图所示为温州10月1日的部分气象信息,关于这一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天可能降雨,出门最好带雨具B.最高气温30℃出现在正午12点C.当天的风向是从南往北吹D.湿度90%是人为估测出来的【答案】A【知识点】风;空气的湿度【解析】【分析】从图片中提取信息,对当天的天气状况进行判断即可。【解答】根据图片可知,当天可能有小雨,出门最好带雨具,故A正确;气温最高值应出现在下午2点左右,不是12点左右,故B错误;当天刮北风,则当天的风从正北方向往正南方向吹,故C错误;湿度为90%是通过仪器测量出来的,故D错误。故选A。11.(2024八上·温州期中)将烧瓶内的水加热至沸腾后移去酒精灯,水会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如图所示,你会观察到烧瓶内的水又沸腾起来,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瓶内气压增大,水的沸点升高 B.瓶内气压增大,水的沸点降低C.瓶内气压减小,水的沸点升高 D.瓶内气压减小,水的沸点降低【答案】D【知识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分析描述的物理过程,根据出现的现象得到液体的沸点随上方气压的变化规律。【解答】根据题意可知,当向瓶底浇冷水时,瓶内气体温度突然降低,瓶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气压减小,瓶内液面上方气压减小,导致沸点降低,所以水重新沸腾起来的。故选D。12.(2024八上·温州期中)硫酸镁在工农业以及医疗上有广泛应用,其溶解度如表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 10 30 50 70 90溶解度(g) 27.7 39.3 49.0 54.1 51.1A.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不明显B.30℃时的硫酸镁饱和溶液升温至70℃,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C.50℃时,100g的硫酸镁饱和溶液中含有49.0克硫酸镁D.10℃时,27.7g硫酸镁和72.3g水可配制成质量分数为27.7%的硫酸镁溶液【答案】B【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A.根据表格数据分析硫酸镁的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B.溶质质量分数=;CD.根据表格确定对应温度下的溶解度,根据溶解度的定义,结合溶质质量分数的知识分析判断。【解答】A.根据表格数据可知,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先增大后减小,且变化比较明显,故A错误;B.硫酸镁饱和溶液从30℃时升温至 70℃时,溶解度增大,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但溶质和溶剂的质量都不变,所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B正确;C .50℃时,硫酸镁的溶解度为 49.0g ,表示 100g水中最多溶解 49.0g 硫酸镁,此时溶液质量为149g,不是100g,故C错误;D.10℃时,硫酸镁的溶解度为 27.7g ,表示 100g 水中最多溶解 27.7g 硫酸镁,27.7g硫酸镁不能完全溶解于72.3g水中,不可配制成质量分数为27.7%的硫酸镁溶液,故D错误。故选B。13.(2024八上·温州期中)如图所示为大气温度垂直分布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是对流层,②是中间层B.②是我国天宫空间站所处空间C.①中空气对流动强烈,天气现象复杂多变D.②气温的变化说明该层热量主要来自地面【答案】C【知识点】大气的分层【解析】【分析】 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①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②平流层:自对流层顶到50-55千米;下层随高度变化很小,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大气稳定,利于高空飞行。③高层大气:自平流层顶以上到大气上界2000-3000千米;80-500千米高空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通信;高层大气的气温随着高度的上升先降低后上升。【解答】根据图片可知,最下面的①是对流层,它上面的②是平流层,故A错误;天宫空间站在高层大气层,不在平流层②,故B错误;对流层①中空气对流动强烈,天气现象复杂多变,故C正确;平流层②气温的变化说明该层热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故D错误。故选C。14.(2024八上·温州期中)如图所示,在校园文化艺术节“科技小制作”比赛中,小科同学自制了一个简易吸尘器,当打开开关,矿泉水瓶底部的风扇转动,碎纸屑就被吸入瓶内,则此时瓶内与瓶外的气压关系( )A. B. C. D.无法确定【答案】B【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析】【分析】气体总是从压强大的地方流向压强小的地方,结合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分析即可。【解答】根据题意可知,矿泉水瓶底部的风扇转动,使瓶内气体流速变大,压强变小,在内外气压差的作用下碎纸屑被吸入瓶内,所以此时瓶内与瓶外的气压关系p内<p外。故选B。15.(2024八上·温州期中)如图所示,魔法水母是一款受孩子喜爱的玩具。在瓶内注满水,然后放入魔法水母,旋紧瓶盖,用力抓握塑料瓶,魔法水母就会往水下沉落:松开塑料瓶,它又会浮上来。调整握塑料瓶的力度,魔法水母就可以静止悬浮在水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魔法水母上浮是因为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B.魔法水母下沉时受到的液体压强变大C.用力挤压矿泉水瓶时,魔法水母内的空气体积变大D.魔法水母悬浮在水中时,它所受的浮力等于重力【答案】C【知识点】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AD.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分析判断;B.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分析水母受到压强的变化;C.根据水瓶的体积变化确定水母内空气体积变化。【解答】AD.根据浮沉条件可知,魔法水母的重力小于它所受的浮力,因此它就向上浮;当浮力等于重力,就会悬浮在水中,故A、D正确不合题意;B.魔法水母下沉时,深度增加,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可知,其所受到的液体压强变大,故B正确不合题意;C.用力抓握塑料瓶时,魔法水母内空气被压缩,空气体积减小,故C错误符合题意。故选C。16.(2024八上·温州期中)概念图能清晰地反映概念之间的联系,如图所示部分溶液中概念的相互联系,请回答:(1)根据概念关系,图中“?”应填 (2)自然界中的水大多都是 (选填“混合物”或“纯净物”)。【答案】(1)溶剂(2)混合物【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常见物质的分类【解析】【分析】(1)根据溶液的组成知识解答;(2)只有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由多种物质组成混合物。【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溶液包括溶质、溶剂,所以图中“?”应填:溶剂。(2)自然界中的水中含大量可溶性的杂质,都是混合物。(1)溶液包括溶质、溶剂,最常见的溶剂是水,所以图中“?”应填:溶剂。(2)自然界中的水都含有一些可溶性杂质和难溶性杂质,所以自然界中的水大多都是混合物。17.(2024八上·温州期中)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问题:(1)温州近海经常受台风影响,台风会带来强降水,图中表示降水的环节是 。(2)环节③中的水汽沿着图a箭头方向运动,最易形成降水的是___________。A.甲 B.乙 C.丙(3)为治理河道,市政府引集云山、赵山渡等水库水源,置换温瑞塘河水体。该工程主要是通过改变水循环中的 环节来实现的。(4)年降水量分布情况常作为修建水库的指标之一、请根据上图b分析,支持当地政府推进水库修建的理由是 。【答案】(1)①(2)B(3)⑤(4)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知识点】水循环;降水【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确定①表示的水循环的环节;(2)暖湿气流在迎风坡容易形成降水;(3)根据修建水库对水资源的影响解答;(4)根据b图分析该地区不同季节水资源分配特点解答。【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①表示的是大气降水。(2)根据图片可知,乙位于暖湿气流的迎风坡,则水汽沿其爬升过程中最容易形成降水,故选B。(3)修建水库是改变水在地表的流动轨迹,即通过水循环的⑤地表径流来实现的。(4)根据b图可知,该地区降水的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夏季水资源过剩,冬季水资源严重缺乏,很有必要修建水库,以调节水资源的时间分配不均问题。(1)由图可知,图中各环节中,①表示的是大气降水。(2)环节③中的水汽沿着图a箭头方向运动,最容易形成降水的是乙,此处位于暖湿气流的迎风坡,故选B。(3)修建水库是改变水循环的⑤地表径流来实现的。(4)由图b可以看出,该地区降水的季节分配很不均匀,集中在夏季,很有必要修建水库,以调节水资源的时间分配不均问题。18.(2024八上·温州期中)小科在探究水的组成时,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1: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里注满水,接通直流电源,如图甲所示。实验2:打开其中一支玻璃管的活塞,点燃气体,并在火焰上方倒扣干而冷的烧杯,观察到气体燃烧,烧杯内壁有水珠(如图乙),该气体燃烧的微观示意如图丙所示。(1)实验1中,出现的现象是 。(2)实验2中,被点燃的气体来自于 (选填“a”或“b”)玻璃管;根据该气体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分析,氧分子的模型为 ;此反应 (选填“能”或“不能”)证明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答案】(1)电极上产生气泡,两支玻璃管内液面下降,收集到无色气体,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2)a;;能【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解析】【分析】(1)根据水电解的产物,描述实验1中出现的现象;(2)①生成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氢气可以燃烧;②根据氧分子的化学式确定它的分子组成即可;③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分析解答。【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在实验1中,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则出现的现象是:电极上产生气泡,两支玻璃管内液面下降,收集到无色气体,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2)①氢气可以被点燃,而氧气不能,a端产生的气体体积较大,应该为氢气,则被点燃的气体来自于a玻璃管。②根据O2可知, 1个氧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氧分子的模型为;③由氢气燃烧的微观示意图知,化学反应前后氢、氧原子个数不变,反应前有四个氢原子、两个氧原子,反应后两个水分子中也含有四个氢原子、两个氧原子,所以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一个氧原子构成,从而证明水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1)实验1中,出现的现象是电极上产生气泡,两支玻璃管内液面下降,收集到无色气体,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2)水通电时,负极产生氢气,正极产生氧气,体积比为2:1,实验2中,被点燃的气体是氢气,氢气来自于a玻璃管;1个氧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氧分子的模型为;由氢气燃烧的微观示意图知,化学反应前后氢、氧原子个数不变,反应前有四个氢原子、两个氧原子,反应后两个水分子中也含有四个氢原子、两个氧原子,所以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一个氧原子构成,从而证明水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19.(2024八上·温州期中)如图为某地近地面的“等压线图”,请根据图示气压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甲地正受 (选填“高”或“低”)气压控制,天气多为 (选填“阴雨”或“晴燥”)。(2)表示风向的A、B两个箭头中正确的是 。【答案】(1)高;晴燥(2)B【知识点】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风【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确定甲地气压高低,一般情况下,气压高,则气流下沉,天气晴朗;气压低,则气流上升,阴雨连绵;(2)空气总是从气压高的地方流向气压低的地方。【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甲地的气压比周围高,则甲地正在受到高气压的控制,此时气流下沉,因此天气晴燥。(2)甲处气压高,乙处气压低,而风是由高气压吹向低气压处,那么风从A到B,故选B。(1)由图可以看出,甲地正在受到高气压的控制,气流下沉,天气晴燥。(2)风是由高气压吹向低气压处,AB风向中,只有B表示的是正确的。20.(2024八上·温州期中)现有一木块漂浮于40 ℃的KNO3饱和溶液中,当温度改变时(不考虑由此引起的木块和溶液的体积变化),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随时间t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变化。(1)由此推断出温度的改变方式是 (填“升温”或“降温”)。(2)在温度改变的过程中,图中A、B两点对应的木块受到的浮力大小关系为FA (填“>”“<”或“=”)FB。【答案】升温;=【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2)根据漂浮条件分析木块受到浮力的变化。根据图像确定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化,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分析溶液密度的变化,最后根据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判断温度变化即可。【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木块始终漂浮在液面上,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即浮力保持不变。根据图像可知,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小,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液体的密度变大,溶解的溶质增加。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温度的改变方式为升温。(2)根据题意可知,木块始终处于漂浮状态,因此浮力始终等于重力,即FA=FB。21.(2024八上·温州期中)如图甲所示的是教材中的覆杯实验。(1)甲中硬纸片不会掉落,说明了 存在。(2)小科认为:“实验中纸片不掉落完全是因为纸片被杯口的水粘住了”,设计如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抽出钟罩内一定量空气,纸片 (填“掉落”或“不掉落”),排除了纸片是被水粘住的可能。(3)证明(1)中结论的实验有很多,请再举一个例子 。【答案】(1)大气压(2)掉落(3)马德堡半球实验【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解析】【分析】(1)大气对其中的物体会产生压强,也就是大气压强;(2)只要想办法去掉纸片下面的气压,观察纸片是否下落即可;(3)从自己的知识中寻找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解答】(1) 甲中硬纸片不会掉落, 是因为纸片被大气压给“顶”住了,此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2)根据乙图可知,抽出钟罩内空气的过程中,气压逐渐减小,但是水的粘性依然存在,此时纸片掉落,排除了纸片是被水粘住的可能。(3)德国马德堡市长格里克通过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1)杯口朝下时,由于杯内没有空气只有水,而杯内水柱产生压强远小于外界的大气压,故纸片就被大气压给“顶”住了,此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2)在密闭钟罩内做覆杯实验,抽出钟罩内空气的过程中纸片掉落,说明没有空气时,没有了气压,也就无法托住水和纸片,所以纸片掉落,排除了纸片是被水粘住的可能。(3)德国马德堡市长格里克通过一个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后来这个实验被称为马德堡半球实验。22.(2024八上·温州期中)氯化钠是生活必需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提纯含少量泥沙的粗盐,一般经过如图甲操作流程:(1)操作④前需要将圆形滤纸折叠如图乙,图示中不该出现的情形是 。(2)图丙是某同学的实验操作过程,其中有一处错误操作,请指出 (3)操作⑤与下列对应的是___________。A.溶解B.蒸发C.过滤D.取一定量的粗盐【答案】(1)D(2)没用玻璃棒引流(3)B【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根据滤纸的折叠方法解答;(2)根据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解答;(3)根据对蒸发结晶操作的认识判断。【解答】(1)滤纸的折叠方法先对折再将半圆对折然后展开,接口处不能出现缝隙,否则液体会直接的进入下面的烧杯,故选D;(2)丙图过滤时,没有用玻璃棒引流;(3)根据流程可知,操作⑤是从溶液中得到晶体的过程,属于蒸发结晶,故选B。(1)滤纸的折叠方法先对折再将半圆对折然后展开,A、B、C 是滤纸的正确的折叠方法,D中的滤纸,接口处出现缝隙,液体会直接的进入下面的烧杯,故填D;(2)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以防止液体溅出;(3)根据流程可知,操作⑤蒸发结晶,故选B。23.(2024八上·温州期中)小科在学习“探究浮力大小的相关因素”这节课后,小组反复讨论,改进了老师的实验,老师的实验如图1;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其中A、B是弹簧测力计,C为薄塑料袋(质量不计),D是可升降平台。(1)实验中小科逐渐升高平台,使重物浸入水中的体积越来越大,观察到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将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2)小科的实验与老师的实验相比,优点是: 。(3)小科继续如下实验操作:步骤一:将重物挂在弹簧测力计A下面,读出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步骤二:调节升降平台D让重物恰好浸没在水中,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步骤三:将溢水杯中的水倒出,改为装满食盐水,换新塑料袋,重复步骤二,根据以上操作步骤,小科想探究的问题是 。【答案】(1)减小(2)改进后的实验方便、直观。(3)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是否有关。【知识点】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阿基米德原理【解析】【分析】(1)首先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分析物体受到浮力的变化,再根据F=G-F浮分析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2)根据图2可知,弹簧测力计A示数的减小量等于B示数的增大量,从而直观简便的得到浮力和排开液体重力的关系;(3)根据描述分析哪个因素发生改变即可。【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逐调高平台F,使重物浸入水中的体积越来越大,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根据F=G-F浮可知,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减小。(2)根据图片可知,小科的实验不需要多次测量,能同时观察到测力计A的示数减小,B的示数增大,且测力计B增大的示数等于测力计A减小的示数,方便得出浮力和排开液体的重力的关系。优点是:改进后的实验方便、直观。(3)根据题意可知,保持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改变液体的密度,则实验探究的问题是: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是否有关。(1)逐调高平台F,使重物浸入水中的体积越来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减小。(2)老师的实验需要测量的量较多,需要计算出物体受到的浮力和排开液体的重力;改进后的实验不需要多次测量,能同时观察到测力计A的示数减小,B的示数增大,且测力计B增大的示数等于测力计A减小的示数,方便得出浮力和排开液体的重力的关系。优点是:改进后的实验方便、直观。(3)实验中保持平台高度不变,将溢水杯中的水倒出,改为装满食盐水,由实验知,保持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改变液体的密度,重复实验步骤二,可以测出浮力的大小,探究的问题是: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是否有关。24.(2024八上·温州期中)同学们平时吹气球时,是不是有这样的体验:开始时最费劲,然后越来越省力,这是为什么呢?某科技兴趣小组同学对此展开了探究:他们利用气压传感器测量了同一个气球内气压随气球体积变化的数据,如下表所示(温度变化忽略不计;实验时气球外部的气压是帕)气球体积变大() 0.1 0.2 0.3 0.4内部气压(帕) 1.09 1.05 1.03 1.02(1)根据上述表格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当外界气压一定时,相同材质的气球,体积变大时,内部气压 。(2)小组同学又换其它气球做同样的测量,得到相似的数据,请解释用嘴吹气球时开始时最费劲,然后越来越省力的原因是 。(3)探究过程中小组同学突发奇想,如果两个相同材质的气球一个吹成大球,一个吹成小球,然后将它们用带阀门的玻璃管连接在一起。如图所示,现打开阀门使大小气球连通,你认为小气球体积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答案】(1)越小(2)随着气球体积增大,内部气压变小(3)变小【知识点】气体压强跟体积的关系【解析】【分析】(1)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结论。(2)根据(1)中的结论进行分析。(3)由(1)可知,体积大,压强小,可知小球的压强更大,压强压进大球中,导致小球的体积更小。【解答】(1)由表中数据可知,随着气球体积变化ΔV增大,内部气压p在减小,故可得出结论:当外界气压一定时,相同材质的气球体积变化越大,内部气压越小。(2)根据(1)结论可知,气球体积变化越大,内部气压越小,所以,吹气球时,随着气球体积增大,感觉越来越省力,即开始时最费劲,然后越来越省力。(3)由于气球体积变化越大,内部气压越小,所以小球内的气压大于大球内的气压。打开阀门,使大、小气球连通,气体会从气压大的地方流向气压小的地方,即小球内的气体会流向大球,所以小球会变小。(1)由表中数据可知,随着气球体积变化ΔV增大,内部气压p在减小,故可得出结论:当外界气压一定时,相同材质的气球体积变化越大,内部气压越小。(2)根据(1)结论可知,气球体积变化越大,内部气压越小,所以,吹气球时,随着气球体积增大,感觉越来越省力,即开始时最费劲,然后越来越省力。(3)由于气球体积变化越大,内部气压越小,所以小球内的气压大于大球内的气压。打开阀门,使大、小气球连通,气体会从气压大的地方流向气压小的地方,即小球内的气体会流向大球,所以小球会变小。25.(2024八上·温州期中)可乐是青少年特别喜爱的一种饮料,但是可乐含糖量较高,经常饮用会引发肥胖,还有可能引起龋齿、糖尿病等。国际卫生组织建议人体每日摄入糖的量不应超过50克,已知一瓶可乐含有54克糖,请根据材料回答问题。(1)喝上几口冰镇可乐往往会打嗝,那是因为二氧化碳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2)可乐主要由糖水和碳酸水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现用溶质质量分数为50%的糖水配制含糖量10%的可乐300克,需用50%的糖水多少克?(3)请计算500毫升可乐中糖的质量分数。(该可乐溶液的密度约为)【答案】(1)降低(2)解:设需要50%的糖水的质量为x,溶液在稀释过程中,溶质质量不变,则:50%×x=300g×10%;解得:x=60g。答:需要加入水的质量60g。(3)解:500毫升可乐的质量=500cm3× 1g/cm3=500g;溶质质量分数=。答:500毫升可乐中糖的质量分数为10.8%。【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解析】【分析】(1)根据描述分析二氧化碳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2)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据此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列方程计算即可;(3)根据m=ρV计算可乐的质量,再根据“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可乐的溶质质量分数。【解答】(1)人体内温度较高,喝上几口冰镇可乐往往会打嗝,说明二氧化碳气体溶解度减小,那么得到:二氧化碳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1)喝上几口冰镇可乐往往会打嗝,那是因为二氧化碳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人体内温度高于冰镇可乐温度,气体逸出;(2)见答案;(3)见答案。26.(2024八上·温州期中)“三垟有三宝,瓯柑、黄菱和水稻。”如图所示是一种木制的“菱桶”,是常见的采菱时的载人工具。已知菱桶的体积为,质量为20千克。请回答下列问题:(1)空“菱桶”放在水面上,静止时,它处于 状态。(填“漂浮”或“悬浮”)(2)静止时,空“菱桶”浸入水中的体积是多少?(水的密度为千克/米3)(3)图中采菱人的质量为60千克,若菱桶有的体积浸入水中时,请问“菱桶”内盛放了多少千克的菱角?【答案】(1)漂浮(2)解:空“菱桶”放入水中静止时漂浮,所受浮力等于重力,即浮力F浮=G=mg=20kg×10N/kg=200N空“菱桶”排开水的体积;(3)解:此时“菱桶”受到的浮力;人的重力G人=m人g=60kg×10N/kg=600N;则菱角的重力G菱角=F浮'-G人-G=1000N-600N-200N=200N;那么菱角的质量。【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确定空“菱桶”在水中的状态;(2)根据漂浮条件计算出空“菱桶”受到的浮力,再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计算它排开水的体积;(3)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计算出此时“菱桶”受到的浮力,根据G=mg计算人的重力,接下来根据平衡力的知识G菱角=F浮'-G人-G计算菱角的重力 ,最后计算菱角的质量。【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空“菱桶”放在水面上,静止时,它处于漂浮状态。(1)空“菱桶”放在水面上,静止时,它处于漂浮状态。(2)空“菱桶”放入水中静止时漂浮,所受浮力等于重力,所受浮力为F浮=G=mg=20kg×10N/kg=200N空“菱桶”排开水的体积(3)“菱桶”受到的浮力因为浮力等于人、“菱桶”和菱角的总重力,则G总=F浮'=1000N人的重力G人=m人g=60kg×10N/kg=600N则菱角的重力G菱角=G总-G人-G=1000N-600N-200N=200N菱角的质量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温州市第二十三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学生版).docx 浙江省温州市第二十三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