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1.(2024八上·龙湾期中)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写道:“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诗词中的“湘江北去”体现水循环的环节是( )A.蒸腾作用 B.大气降水 C.地表径流 D.水汽输送【答案】C【知识点】水循环【解析】【分析】从蒸腾作用、大气降水、地表径流、水汽输送的相关知识概念切入解题即可。【解答】毛泽东诗词“独立寒秋,湘江北去…”中的湘江,它流经湖南省省会长沙,最后与其它三条河流一起汇入洞庭湖。 大气降水落到地面后,一部分蒸发变成水蒸气返回大气,一部分下渗到土壤成为地下水,其余的水沿着斜坡形成漫流,通过冲沟,溪涧,注入河流,汇入海洋。这种水流称为地表径流。湘江的水与其他河流的水汇入洞庭湖与地表径流的形式相似,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2.(2024八上·龙湾期中)将下列四种常用的厨房物品分别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面粉 B.食盐 C.番茄酱 D.植物油【答案】B【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解析】【分析】固体颗粒分散在液体中形成的是悬浊液,小液滴分散在液体中形成的是乳浊液,物质溶解在液体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称为溶液。【解答】A、面粉难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A错误;B、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形成溶液,故B正确;C、番茄酱难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C错误;D、植物油难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D错误。故答案为:B。3.(2024八上·龙湾期中)温州气象台发布天气预报:“2024年10月23日晴,气温14-24℃,西北风3-5级,相对湿度50%……”。下列关于这则天气预报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最高气温24℃出现在正午 B.晴朗天气是受低压的控制C.相对湿度越大降水概率越小 D.西北风可用风向标来测定【答案】D【知识点】气温及其变化;风;降水;空气的湿度【解析】【分析】风向指的是风吹来的方向,用风向标测定。【解答】A、当日最高气温24℃出现在14时左右,故A错误;B、阴雨天气是受低压的控制,晴朗天气是受高压的控制,故B错误;C、相对湿度越大降水概率越大,故C错误;D、西北风可用风向标来测定,故D正确。故答案为:D。4.(2024八上·龙湾期中)诗句“南国春意浓,北国正冰封”,反映的是我国南北的气候差异,造成此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海陆性质 B.纬度位置 C.地形因素 D.季风因素【答案】B【知识点】影响气候的因素【解析】【分析】南北纬度差异大,是导致南北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解答】我国南北跨纬度广,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我国南方的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大,获得的光热多,气温高;我国北方的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小,获得的光热少,气温低。所以,诗句“南国春意浓,北国正冰封”反映的是我国南北端的气候差异,造成此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纬度因素,B正确;海陆性质、地形、季风因素不是造成此差异的主要因素,ACD错误。故答案为:B。5.(2024八上·龙湾期中)如图,一条小鱼在水中游动。下列能正确表示该小鱼所受浮力方向的是( )A. B.C. D.【答案】C【知识点】浮力产生的原因【解析】【分析】浮力指的是物体上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差,方向始终竖直向上。【解答】浸在水中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施力物体是水。故答案为:C。6.(2024八上·龙湾期中)中医药有着悠久的历史,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下列中药煎制步骤与实验室过滤操作原理相同的是( )A.冷水浸泡B.加热煎制C.取液弃渣D.装袋保存【答案】C【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解析】【分析】过滤用于分离不互溶的固体和液体。【解答】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中草药煎制过程中取液弃渣,是将药渣和药液分离,属于过滤操作。故答案为:C。7.(2024八上·龙湾期中)2024年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的主题是“推进城市节水,建设美丽城市”。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已成为我们的自觉行为。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用洗脸水浇花B.工业污水排入河中C.垃圾丢入池塘中D.刷牙不关水龙头【答案】A【知识点】水资源的保护【解析】【分析】节约用水,人人有责,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例如用洗脸水、淘米水浇花等。【解答】A、用洗脸水浇花可以节约用水,故A正确;B、工业污水中含有毒、有害物质,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中会造成水体污染,故B错误;C、垃圾丢入池塘中会造成水体污染,故C错误;D、刷牙不关水龙头会造成水的浪费,故D错误。故答案为:A。8.(2024八上·龙湾期中)小明利用饮料瓶完成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可以证明大气压存在的是( )A.瓶子悬空水不流出B.水从侧孔喷出C.用手弹开纸片,钢球落入瓶中D.将瓶按入水中感到费力【答案】A【知识点】惯性;液体的压强;浮力产生的原因;大气压强的存在【解析】【分析】证明大气压存在,则不能施加额外的力,例如覆杯实验、用注射器吸药液、用吸管喝饮料等都能证明大气压的存在。【解答】A、由于大气压的作用,瓶子内的水不会流出,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故A符合题意;B、水从杯子侧面小孔中喷出,说明液体在水平方向也有压强,故B不符合题意;C、用手弹开纸片,钢球由于具有惯性,不与纸片一起飞出,利用了求具有惯性,故C不符合题意;D、将瓶按入水中感到费力,说明瓶在水中受到浮力,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9.(2024八上·龙湾期中)在学校科技节中,小明制作了一个“天气瓶”。该天气瓶通过樟脑在酒精中的溶解情况反映温度变化。如图为该天气瓶在不同气温下的状况,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中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甲>乙>丙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丙D.樟脑在酒精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答案】B【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可知溶剂的质量一定时,溶解的溶质越多,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解答】A、乙、丙中有樟脑晶体存在,说明是瓶内溶液一定为相应气温下的饱和溶液,甲没有樟脑晶体存在,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A错误;B、由图示可知,甲中樟脑完全溶解,乙中樟脑晶体比丙中少,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甲>乙>丙,故选B正确;C、由图示可知,甲中樟脑完全溶解,乙中樟脑晶体比丙中少,甲、乙、丙中溶剂的质量相等,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丙,故C错误;D、由图示可知,“天气瓶”在降温时,瓶内会出现晶体,温度越低,析出的晶体越多,樟脑在酒精溶液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D错误。故答案为:B。10.(2024八上·龙湾期中)20℃时,取下表中的四种物质各20克,分别加入100克水中充分溶解后,有固体剩余的是( )常见物质的溶解度(20℃)物质名称 氯酸钾 硝酸钾 氯化钠 蔗糖溶解度/克 7.4 31.6 36.0 203.9A.氯酸钾 B.硝酸钾 C.氯化钠 D.蔗糖【答案】A【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解析】【分析】溶解度指的是某温度下,100克溶剂中最多能溶解的溶质的质量。【解答】A、氯酸钾20℃的溶解度为7.4g,即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7.4g氯酸钾,所以20℃时,20克氯酸钾加入100克水中充分溶解后,只能溶解7.4g,所以有固体剩余,故A正确;B、硝酸钾20℃的溶解度为31.6g,即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1.6g硝酸钾,所以20℃时,20克硝酸钾加入100克水中充分溶解后,能全部溶解,所以没有固体剩余,故B错误;C、氯化钠20℃的溶解度为36g,即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氯化钠,所以20℃时,20克氯化钠加入100克水中充分溶解后,能全部溶解,所以没有固体剩余,故C错误;D、蔗糖20℃的溶解度为203.9g,即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203.9g蔗糖,所以20℃时,20克蔗糖加入100克水中充分溶解后,能全部溶解,所以没有固体剩余,故D错误;故答案为:A。11.(2024八上·龙湾期中)一定的温度下,向一杯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逐渐加入硝酸钾晶体。下列图示能正确表示加入的硝酸钾晶体质量(m)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P%)的变化规律的是( )A. B.C. D.【答案】D【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原来为一杯不饱和溶液,可知质量分数不为零,即图像的起点不为零。水的质量一定,溶质的质量变大,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当饱和后继续加硝酸钾,不再继续溶解,所以质量分数不再增大,最终的图像为一条直线。【解答】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含有一定质量的硝酸钾,硝酸钾质量分数不是0,当硝酸钾溶解达到饱和状态时,硝酸钾不能再溶解,硝酸钾的质量分数不再增大。故答案为:D。12.(2024八上·龙湾期中)小明在帮妈妈做家务的时候,发现两根体积相同的筷子,甲浮在水面上,乙沉在水底,如图所示。由此可知两支筷子受到的浮力大小关系为( )A.F甲F乙 D.无法判断【答案】A【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解析】【分析】同种液体中比较体积相同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时,由进行判断,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说明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解答】因为甲筷子漂浮,所以甲排开水的体积V排甲<V筷因为乙筷子沉底,所以乙排开水的体积V排乙= V筷则V排甲<V排乙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甲受到的浮力小于乙受到的浮力。故答案为:A。13.(2024八上·龙湾期中)小明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钠固体中按如图所示方式加水。下列图像可能符合图①至图④溶质质量分数(用图中四个黑点表示)变化过程的是( )A. B.C. D.【答案】C【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有晶体析出,说明溶液为饱和溶液,温度不变,溶解度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加水稀释,由可知,溶质的质量分数将变小。【解答】由图示可知,①和②的底部均有不溶解的晶体存在,因此均为该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加入75g水后烧杯中无固体,此时溶液③可能为饱和溶液,也可能为不饱和溶液,再加水25g,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只增加了25g,溶液④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稍降低,观察四幅图像,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14.(2024八上·龙湾期中)大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1)1654年,马德堡市市长奥托·格里克利用两个直径为30多厘米的空心铜半球,历史上第一次向世人证明大气压的存在而且值很大。这个著名的实验就是 实验。1标准大气压的数值为 帕。(2)如图为气温的垂直分布图,其中a表示 层。2012年10月14日奥地利跳伞运动员从39千米的高度完成跳伞,成为第一位超音速自由落体的人。请问该运动员下落过程中大气温度 。A.一直升高 B.一直降低C.先降低后升高 D.先升高后降低(3)高压锅是利用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 的原理设计的,从而使饭菜比普通锅中熟得更快。【答案】(1)马德堡半球;1.01×105(2)对流层;C(3)增大【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的分层【解析】【分析】(1)马德保半球实验首次证明的大气压的存在且大气压很大,托里拆利实验首次测得了大气压的大小。(2)a是对流层,高度越高,温度越低;b是平流层,高度越高,温度越高;c是中间层,高度越高,温度越低;d是暖层,高度越高,温度越高。(3)液体的沸点高低与大气压有关,大气压越大,液体的沸点越高,液体达到沸点后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解答】(1)历史上第一次向世人证明大气压存在而且值很大的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1标准大气压的数值是1.01×105帕。(2)图乙为气温的垂直分布图,a为贴近地面的一层,是对层流。奥地利跳伞运动员从39千米的高度完成跳伞,39千米属于平流层,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对流层随着海拔的增高而降低,所以该运动员下落过程中大气温度先降低后升高,故C正确。(3)高压锅更容易把食物煮熟是利用了液体沸点随气压增大而升高的原理。(1)[1][2]历史上第一次向世人证明大气压存在而且值很大的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1标准大气压的数值是1.01×105帕。(2)[1][2]图乙为气温的垂直分布图,a为贴近地面的一层,是对层流。奥地利跳伞运动员从39千米的高度完成跳伞,39千米属于平流层,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对流层随着海拔的增高而降低,所以该运动员下落过程中大气温度先降低后升高,故C正确。(3)高压锅更容易把食物煮熟是利用了液体沸点随气压增大而升高的原理。15.(2024八上·龙湾期中)生活之中皆科学,请用所学科学知识解释下列现象。(1)小明在烹煮西红柿蛋汤时,为了解汤的咸味是否适宜,只须取锅中少量汤品尝,这是因为溶液具有 性。(2)图甲为小明自制的潜水器,生活舱和水舱之间密封不连通,水舱与注射器通过塑料软管相连。推拉注射器的活塞可以改变潜水器的 ,实现潜水器的浮沉。(3)如图乙是两支装有等量水的相同压强计,其右端都用橡皮管与玻璃管侧壁管口相连通。小明用电吹风从左侧向玻璃管吹风时,发现两支压强计U形管液面高度差不相同,其原因是 。【答案】(1)均一(2)重力(3)相同流量时,横截面积越小,流速越快,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溶液的组成及特点【解析】【分析】(1)溶液均一、稳定,所以任意取出一部分,就能表示整碗汤的味道。(2)潜水器是通过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沉浮的。(3)流体流速越大,压强越小。【解答】(1)因为溶液的稳定性、均一性,所以取少量汤进行品尝就可知道整锅汤味如何。(2)推拉注射器的活塞可以改变潜水器的重力,从而实现上浮或下潜的。(3)用电吹风机向玻璃管中吹风,右侧橡皮管口处空气流速大,压强减小,而U形管左侧的气体压强不变且较大,水在压强差的作用下向右移动,造成右管水面较高。相同流量时,横截面积越小,流速越快,由图可知右边装置中的空气流速大于左边装置中的空气流速,所以两支压强计U形管液面高度差不相同。(1)因为溶液的稳定性、均一性,所以取少量汤进行品尝就可知道整锅汤味如何。(2)推拉注射器的活塞可以改变潜水器的重力,从而实现上浮或下潜的。(3)用电吹风机向玻璃管中吹风,右侧橡皮管口处空气流速大,压强减小,而U形管左侧的气体压强不变且较大,水在压强差的作用下向右移动,造成右管水面较高。相同流量时,横截面积越小,流速越快,由图可知右边装置中的空气流速大于左边装置中的空气流速,所以两支压强计U形管液面高度差不相同。16.(2024八上·龙湾期中)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甲为水的净化装置,经过该装置净化后的池塘水能否直接饮用? 。(2)图乙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由图可知,甲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 。(3)为加快水的电解速度,常用较稀的氢氧化钠溶液来代替水。现欲配制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 钠溶液,过程如下:①计算:氢氧化钠的质量为 g,同时计算出所需水的体积。②称量:用天平称量所需的氢氧化钠,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③溶解:溶解氢氧化钠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加速溶解。④反思:下列哪项不当操作可能会导致所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A.用天平称取氢氧化钠时将砝码放在了左盘,药品放在了右盘B.用量筒量取水的体积时,俯视读数C.氢氧化钠药品不纯,混有能溶于水的少量杂质D.充分溶解后,将溶液转移时,烧杯中仍残留有少量溶液【答案】不能直接饮用;氧气;16;B【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净化水的常用方法【解析】【分析】(1)经图甲净化只能除去不溶于水的杂质,水中还溶于细菌等杂质。(2)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可知甲中气体为氧气,乙中气体为氢气。(3)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大,可能是溶质偏多或者水偏少,据此判断。【解答】(1)图甲为水的净化装置,经过该装置净化后的池塘水中还含有可溶性的杂质和病毒细菌等,不能直接饮用。(2)由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图可知,甲试管中产生的气体较少是氧气。(3)①计算:氢氧化钠的质量为:200g×8%=16g。④A、用天平称取氢氧化钠时将砝码放在了左盘,药品放在了右盘,由于用到游码,称量药品的质量减小,导致所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A错误;B、用量筒量取水的体积时,俯视读数,实际量取的水偏少,会导致所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B正确;C、氢氧化钠药品不纯,混有能溶于水的少量杂质,会导致所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C错误;D、充分溶解后,将溶液转移时,烧杯中仍残留有少量溶液,对所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无影响,故D错误。故答案为:B。17.(2024八上·龙湾期中)学习了浮力知识后,小明利用一根吸管制作了一个简易的密度计。(1)如图甲取一根粗细均匀的饮料吸管,在其下端塞入适量的金属丝作为配重并用石蜡封口。使吸管能竖直漂浮在液体中。这根吸管密度计竖直漂浮在不同的液体中时,液体密度越大,它受到的浮力将 (选填“越大”、“越小”或“不变”)。(2)将吸管密度计放入水中如图乙(a)所示,测得吸管浸入水中的长度为H;放到另一种液体中如图乙(b)所示,测得吸管浸入液体的长度为h。用ρ液、ρ水分别表示水和液体的密度,则h与ρ水、ρ液、H的关系式是h= 。(3)小明利用已知密度的不同液体,按图乙实验的方法在吸管上标出了密度的刻度线(单位克/厘米3),如0.9、1.0、1.1等刻度线。则图丙中刻度的标示正确的是图 。(4)为了使测量结果更准确,必须使简易密度计上相邻的两条刻度线之间的距离大一些。请帮助小明提出密度计制作的改进方法: 。【答案】(1)不变(2)(3)C(4)用更细的吸管【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密度计始终漂浮,由沉浮条件可知,浮力等于重力,重力不变,浮力不变。(2)由(1)可知,在不同液体中浮力相同,分别列出两种液体中密度计受到的浮力,联立方程组求出关系式。(3)由(2)所得的关系式可知,h与液体密度成反比,即液体密度越大,h越小。密度计的特点:刻度下大上小,下密上疏。(4)浮力一定时,排开液体的体积一定,由体积公式可知,要增大高度变化,可通过较小横截面积来实现。【解答】(1)密度计是漂浮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等于本身的重力,则浮力大小保持不变。(2)由物体的沉浮条件可知:G=F浮水=F浮液,所以:SHρ水g=Shρ液g,故。(3)密度计侧液体密度时处于漂浮状态,所以,G=F浮=Shρ液g,所以,。由此可知h和呈反比例函数,由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性质可知:密度数据越大,高度数据越小越密集,故选C。(4)因为ΔV=Sh,所以使h变大,应减小S即可,具体做法是:用更细的吸管。(1)密度计是漂浮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等于本身的重力,则浮力大小保持不变。(2)由物体的沉浮条件可知G=F浮水=F浮液所以SHρ水g=Shρ液g故(3)密度计侧液体密度时处于漂浮状态,所以G=F浮=Shρ液g所以由此可知h和呈反比例函数,由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性质可知:密度数据越大,高度数据越小越密集,故选C。(4)因为ΔV=Sh所以使h变大,应减小S即可,具体做法是:用更细的吸管。18.(2024八上·龙湾期中)如图1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结合图1回答问题:(1)将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有晶体析出的是 (填“甲”或“乙”)。(2)小明同学用甲物质按图2进行实验(烧杯中若有未溶解的固体均没有画出):①实验过程中,B、C、D对应的溶液为饱和溶液的有 。②小明在实验中发现当向B对应的溶液中再加入30克甲固体的过程中,发现固体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固体析出。你认为“固体全部溶解”的原因是 。【答案】(1)甲(2)CD;甲物质溶于水时会放出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甲物质的溶解度增大【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1)溶解度指的是某温度下,100g溶剂中最多能溶解的溶质的质量溶解度降低,则溶解的溶质减小,将会有晶体析出。(2)根据溶解度的定义求得实验温度下50克水最多能溶解点的溶质的质量,再进行分析判断。【解答】(1)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t2℃时,分别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甲析出晶体,乙不会析出晶体。(2)①t1℃时甲的溶解度是65g,所以该温度下50g水中最多溶解32.5g,因此B为不饱和溶液;C中加入了溶质共50g,溶解32.5g,为饱和溶液;升温至t2℃,该温度下甲的溶解度是90g,50g水最多溶解45g溶质,故依然是饱和溶液;②向B对应的溶液中再加入30g甲固体的过程中,发现固体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固体析出,可能是由于甲溶于水放出热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溶解的甲质量就多,温度降下来后溶解度又减小,又会有晶体析出。(1)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t2℃时,分别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甲析出晶体,乙不会析出晶体;(2)①t1℃时甲的溶解度是65g,所以该温度下50g水中最多溶解32.5g,因此B为不饱和溶液;C中加入了溶质共50g,溶解32.5g,为饱和溶液;升温至t2℃,该温度下甲的溶解度是90g,50g水最多溶解45g溶质,故依然是饱和溶液;②向B对应的溶液中再加入30g甲固体的过程中,发现固体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固体析出,可能是由于甲溶于水放出热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溶解的甲质量就多,温度降下来后溶解度又减小,又会有晶体析出。19.(2024八上·龙湾期中)为了探究影响固体溶解性的因素,小明设计了如下五组实验实验组 A B C D E实验温度 20℃ 20℃ 20℃ 20℃ 80℃加入溶剂种类 水 酒精 水 水 水加入溶剂质量 20克 20克 10克 10克 10克加入固体种类 硝酸钾 硝酸钾 硝酸钾 食盐 硝酸钾加入固体质量 10克 10克 10克 10克 10克溶解固体质量 6.2克 0 3.1克 3.6克 10克(1)从表中可以得出,A、E两组实验研究的影响固体溶解性的因素是 。(2)在D组实验中,小明按照如下步骤进行实验(假设溶液损失不计)①用电子天平称取10.0克食盐,放入烧杯中。②量取10.0毫升水,倒入上述烧杯中,称量烧杯、食盐和水的总质量为m1克。③搅拌至食盐不再溶解为止。④过滤,称量所得滤液和烧杯的总质量为m2克。则 克。(3)根据实验结果,小明得出了固体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质量无关的结论,请你利用本实验的数据来分析说明小明的结论: 。【答案】(1)温度(2)6.4(3)正确;A组和C组实验换算后都是10克水最多溶解硝酸钾3.1克,溶解性大小相同【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解析】【分析】(1)由表示中数据可知,AE两组的唯一变量为水的温度,可知探究的是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2)由表中数据可知,溶解了3.6g溶质,可知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0g减去3.6g。(3)分析表中数据,AC除了水的质量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所以可用AC两组实验来验证溶解度与溶剂质量的关系。【解答】(1)比较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知道在AE两组实验中只有温度不同,其它条件都是相同的,所以AE两组实验研究的因素是温度。(2)烧杯、硝酸钾和水的总质量为m1g,而过滤后,称量所得硝酸钾溶液和烧杯的总质量为m2g。由于烧杯的质量和水的质量不会改变,所以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知道溶解了硝酸钾的质量为3.6g,即没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10g-3.6g=6.4g,从而可以知道m1-m2=6.4g。(3)A组和C组实验换算后都是10克水最多溶解硝酸钾3.1克,溶解性大小相同,所以小明的结论正确。(1)比较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知道在AE两组实验中只有温度不同,其它条件都是相同的,所以AE两组实验研究的因素是温度;(2)烧杯、硝酸钾和水的总质量为m1g,而过滤后,称量所得硝酸钾溶液和烧杯的总质量为m2g。由于烧杯的质量和水的质量不会改变,所以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知道溶解了硝酸钾的质量为3.6g,即没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10g-3.6g=6.4g,从而可以知道m1-m2=6.4g;(3)A组和C组实验换算后都是10克水最多溶解硝酸钾3.1克,溶解性大小相同,所以小明的结论正确。20.(2024八上·龙湾期中)下列是某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在探究浮力知识的操作及实验:(1)在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小组同学列举了三个常识,分别做出了三个猜想。其中符合常识2的是猜想 (填序号)。常识 猜想常识1:木头漂在水面,铁钉沉在水底 常识2:轮船从江河驶入海洋,船身会上浮一些 常识3:人从泳池浅水区,走向深水区,感觉身体变轻 猜想1: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猜想2:与物体的密度有关 猜想3:与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2)科学兴趣小组同学用如下方法来研究阿基米德原理。在弹簧下端挂一个塑料筒,筒下面吊一个金属块,记下弹簧伸长后到达的位置O,如图甲所示。取一个溢水杯,杯内的水装满到溢水管口。把金属块全部浸入水中,水被排到溢水口旁的小烧杯中,弹簧的伸长量变小,如图乙所示。然后把小烧杯中的水全部倒入弹簧下的小筒中,弹簧又伸长到原来的位置O,如图丙所示。①此实验乙图中弹簧的伸长量变小的原因是 ②分析实验你能得到的结论是 。【答案】(1)1(2)金属块受到水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二认为浮力与密度有关在,则变量为液态的密度,江河水和海洋水的密度不同。(2)由二力平衡可知,物体在液体中时,受到的拉力等于物体的重力减去物体受到的浮力。【解答】(1)轮船从江河驶入海洋,船身会上浮一些,液体的密度改变了,其中符合常识2的是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即符合常识2的是猜想1。(2)①由于金属块浸入水中受到水的浮力,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所以弹簧受到的拉力变小,所以弹簧的伸长量变小。②把小杯中的水全部倒入弹簧下的小筒中,弹簧又伸长到原来的位置,这说明: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1)轮船从江河驶入海洋,船身会上浮一些,液体的密度改变了,其中符合常识2的是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即符合常识2的是猜想1。(2)[1][2]①由于金属块浸入水中受到水的浮力,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所以弹簧受到的拉力变小,所以弹簧的伸长量变小。②把小杯中的水全部倒入弹簧下的小筒中,弹簧又伸长到原来的位置,这说明: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21.(2024八上·龙湾期中)为探究机翼获得升力的大小与机翼迎角、机翼厚度有什么关系。小明利用弹簧测力计、电风扇、若干质量相同机翼厚度不同的机翼模型,按图甲方式进行如下实验:①调节电风扇以2米/秒的风速水平吹向厚度为1厘米的机翼模型,并使机翼模型的迎角为5°,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②换取机翼厚度不同的机翼模型如图乙,使其分别为2厘米、4厘米,重复步骤①。③换取机翼厚度为2厘米机翼模型,改变迎角大小,使其分别为10°、15°、20°,重复步骤①。④把相关数据整理记录在下表中。实验组别 风速 (米/秒) 机翼厚度(厘米) 迎角(°) 弹簧测力计示数(牛)1 2 1 5 11.02 2 2 5 9.13 2 4 5 7.64 2 2 10 7.45 2 2 15 6.16 2 2 20 7.4(1)从实验中可以得出机翼获得升力与迎角的关系是: 。(2)从实验可知,在风速和迎角保持相同时,弹簧测力计示数随机翼厚度增加而减小,请用所学科学知识解释: 。(3)某次实验,风速为2米/秒,迎角为5°,测得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6.1牛,则本次实验选用的机翼厚度可能是: 。A、2.5厘米 B、3.5厘米 C、4.5匣米 D、5.5厘【答案】当风速、机翼厚度相同时,迎角从0°到20°,随着迎角的增大,飞机所受升力先增大后减小,15°附近时达到最大;机翼厚度越厚,气体流经机翼上表面的流速加快,上表面的气压减小,上下表面的气压差变大,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减小;CD【知识点】控制变量法;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析】【分析】(1)分析表中数据,由控制变量法可知,应选择迎角不同而其他条件相同的实验组别进行分析判断,测力计示数越小说明飞机获得的升力越大。(2)流体流速越大,压强越小。(3)由前面的探究可知,在风速和迎角一定时,机翼越厚,升力越大,测力计示数越小,结合表中数据可知,机翼厚度应大于4cm。【解答】(1)机翼获得升力的大小与机翼迎角、机翼厚度有关,研究时用控制控制变量法,为获得机翼获得升力与迎角的关系,应控制风速和机翼厚度相同,改变机翼迎角,比较数据中的2、4、5、6可得,当风速、机翼厚度相同时,迎角从0°到20°,随着迎角的增大,飞机所受升力先增大后减小,15°附近时达到最大。(2)根据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可知:机翼厚度越厚,气体流经机翼上表面的流速加快,上表面的气压减小,上下表面的气压差变大,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减小。(3)根据表格1、2、3数据,当风速为2米/秒,迎角为5°时,机翼厚度越大,弹簧测力计示数越小,当机翼厚度为4厘米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7.6N,所以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6.1牛时,机翼厚度将大于4厘米,C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D。22.(2024八上·龙湾期中)利用大气压原理解释现象时,有同学经分析后概括出以下思维模型:(1)思维模型中的“?”处应填 ;(选填“开放”或“密闭”)(2)小科在劳动课上学到很多厨艺技能。如图所示,将鸡蛋打在碗中,捏一下矿泉水瓶,然后瓶口对准蛋黄,一松手,压强差就会使蛋黄“跑进”瓶内,使蛋黄和蛋清分离;根据思维模型,瓶口对准蛋黄时是通过 的方式减小瓶气压。【答案】密闭;增大体积【知识点】大气压的综合应用【解析】【分析】(1)只有封闭气体才能保证内外没有气体流动;(2)根据题目描述确定减小瓶内气压的方法。【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只有空间是封闭的,才能通过减小空间内气压使空间内外存在气压差,所以思维模型中的“?”是一个密闭的空间。(2)将矿泉水瓶恢复原状,瓶内体积增大,瓶内气压减小,所以是通过增大体积的方式减小瓶气压。23.(2024八上·龙湾期中)硝酸钾可作为植物无土栽培的一种营养液,某品牌硝酸钾浓缩营养液瓶上的标签如表所示。小明欲用该浓缩型营养液配制1500克质量分数为0.2%的硝酸钾营养液。求:品名 硝酸钾营养液尺寸 2.5×2.5×13(高)厘米溶质的质量分数 10%适用范围 适用于多种水培绿色植物、花卉(1)需要该浓缩型营养液多少克 (2)需要加水多少毫升 【答案】(1)设需要该浓缩型营养液的质量为x,则:1500g×0.2%=x×10%解得:x=30g。答:需要该浓缩型营养液质量为30g。(2)需要加水的质量=1500g-30g=1470g,即1470mL,答:需要加水1470mL。【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解析】【分析】(1)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由稀释公式进行计算。(2)所以水的体积等于水的质量处于水的密度,水的质量等于稀溶液质量减去浓溶液质量。(1)见答案;(2)见答案。24.(2024八上·龙湾期中)某兴趣小组自制了一架简易液体密度计,使用说明书如下:双精确度简易密度计使用说明书结构: 1.大金属块: 重为4牛,体积为100厘米3 2.小金属块: 重为2牛,体积为40厘米3 3.弹簧测力计量程:0-5牛 使用方法: 1.弹簧测力计左边表示测力计示数,右边表示相应液体密度示数。 2.将小金属块用细线挂于测力计挂钩处,测力计的示数为2牛,密度计的标记数值为0。 3.将小金属块完全浸没于待测液体中。 4.在右边刻度板上读出相应密度值。(1)下列图中能正确反映测力计示数F和小金属块下表面浸入液体深度h的关系的图象是________。A. B.C. D.(2)将小金属块浸没在某种液体时,右边密度计的示数是1.5×103千克/米3,求:①小金属块受到的浮力是多少牛 ②左边对应测力计示数是多少牛 (3)若将小金属块换成大金属块,该密度计的量程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答案】(1)B(2)当小金属块浸没在液体密度为1.5×103千克/米3的液体中时,小金属块受到的浮力为F浮=ρ液gV排=1.5×103kg/m3×10N/kg×40×10-6m3=0.6N;此时测力计示数为F=G-F浮=2N-0.6N=1.4N(3)变小【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解析】【分析】(1)由可知,物体浸没前,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浮力越大,浸没后体积不变,所以浮力不变。称重法测浮力,测力计的示数=物体的重力-浮力,可知示数先变小后不变。(2)根据计算浮力,由测力计的示数=物体的重力-浮力计算测力计示数。(3)大金属块的密度,小金属块的密度。【解答】(1)金属块处于平衡状态,弹簧秤示数F=G-F浮。金属块底部接触水面后,随着浸入水中深度h的增加,金属块排开水的体积变大,金属块受到的浮力F浮变大,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当金属块完全浸没入水中时,金属块受到的浮力不变,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再变化,图象B符合弹簧测力计示数F与金属块底部浸入水中深度h关系。故答案为:B。(3)物块悬浮时,物块密度和液体密度相同,此时量程最大。根据可知,大物块密度小,所以量程变小。(1)金属块处于平衡状态,弹簧秤示数F=G-F浮金属块底部接触水面后,随着浸入水中深度h的增加,金属块排开水的体积变大,金属块受到的浮力F浮变大,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当金属块完全浸没入水中时,金属块受到的浮力不变,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再变化,图象B符合弹簧测力计示数F与金属块底部浸入水中深度h关系。(2)[1][2]①当小金属块浸没在液体密度为1.5×103千克/米3的液体中时,小金属块受到的浮力为F浮=ρ液gV排=1.5×103kg/m3×10N/kg×40×10-6m3=0.6N②此时测力计示数为F=G-F浮=2N-0.6N=1.4N(3)物块悬浮时,物块密度和液体密度相同,此时量程最大。根据可知,大物块密度小,所以量程变小。1 / 1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1.(2024八上·龙湾期中)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写道:“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诗词中的“湘江北去”体现水循环的环节是( )A.蒸腾作用 B.大气降水 C.地表径流 D.水汽输送2.(2024八上·龙湾期中)将下列四种常用的厨房物品分别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面粉 B.食盐 C.番茄酱 D.植物油3.(2024八上·龙湾期中)温州气象台发布天气预报:“2024年10月23日晴,气温14-24℃,西北风3-5级,相对湿度50%……”。下列关于这则天气预报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最高气温24℃出现在正午 B.晴朗天气是受低压的控制C.相对湿度越大降水概率越小 D.西北风可用风向标来测定4.(2024八上·龙湾期中)诗句“南国春意浓,北国正冰封”,反映的是我国南北的气候差异,造成此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海陆性质 B.纬度位置 C.地形因素 D.季风因素5.(2024八上·龙湾期中)如图,一条小鱼在水中游动。下列能正确表示该小鱼所受浮力方向的是( )A. B.C. D.6.(2024八上·龙湾期中)中医药有着悠久的历史,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下列中药煎制步骤与实验室过滤操作原理相同的是( )A.冷水浸泡B.加热煎制C.取液弃渣D.装袋保存7.(2024八上·龙湾期中)2024年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的主题是“推进城市节水,建设美丽城市”。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已成为我们的自觉行为。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用洗脸水浇花B.工业污水排入河中C.垃圾丢入池塘中D.刷牙不关水龙头8.(2024八上·龙湾期中)小明利用饮料瓶完成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可以证明大气压存在的是( )A.瓶子悬空水不流出B.水从侧孔喷出C.用手弹开纸片,钢球落入瓶中D.将瓶按入水中感到费力9.(2024八上·龙湾期中)在学校科技节中,小明制作了一个“天气瓶”。该天气瓶通过樟脑在酒精中的溶解情况反映温度变化。如图为该天气瓶在不同气温下的状况,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中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甲>乙>丙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丙D.樟脑在酒精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10.(2024八上·龙湾期中)20℃时,取下表中的四种物质各20克,分别加入100克水中充分溶解后,有固体剩余的是( )常见物质的溶解度(20℃)物质名称 氯酸钾 硝酸钾 氯化钠 蔗糖溶解度/克 7.4 31.6 36.0 203.9A.氯酸钾 B.硝酸钾 C.氯化钠 D.蔗糖11.(2024八上·龙湾期中)一定的温度下,向一杯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逐渐加入硝酸钾晶体。下列图示能正确表示加入的硝酸钾晶体质量(m)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P%)的变化规律的是( )A. B.C. D.12.(2024八上·龙湾期中)小明在帮妈妈做家务的时候,发现两根体积相同的筷子,甲浮在水面上,乙沉在水底,如图所示。由此可知两支筷子受到的浮力大小关系为( )A.F甲F乙 D.无法判断13.(2024八上·龙湾期中)小明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钠固体中按如图所示方式加水。下列图像可能符合图①至图④溶质质量分数(用图中四个黑点表示)变化过程的是( )A. B.C. D.14.(2024八上·龙湾期中)大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1)1654年,马德堡市市长奥托·格里克利用两个直径为30多厘米的空心铜半球,历史上第一次向世人证明大气压的存在而且值很大。这个著名的实验就是 实验。1标准大气压的数值为 帕。(2)如图为气温的垂直分布图,其中a表示 层。2012年10月14日奥地利跳伞运动员从39千米的高度完成跳伞,成为第一位超音速自由落体的人。请问该运动员下落过程中大气温度 。A.一直升高 B.一直降低C.先降低后升高 D.先升高后降低(3)高压锅是利用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 的原理设计的,从而使饭菜比普通锅中熟得更快。15.(2024八上·龙湾期中)生活之中皆科学,请用所学科学知识解释下列现象。(1)小明在烹煮西红柿蛋汤时,为了解汤的咸味是否适宜,只须取锅中少量汤品尝,这是因为溶液具有 性。(2)图甲为小明自制的潜水器,生活舱和水舱之间密封不连通,水舱与注射器通过塑料软管相连。推拉注射器的活塞可以改变潜水器的 ,实现潜水器的浮沉。(3)如图乙是两支装有等量水的相同压强计,其右端都用橡皮管与玻璃管侧壁管口相连通。小明用电吹风从左侧向玻璃管吹风时,发现两支压强计U形管液面高度差不相同,其原因是 。16.(2024八上·龙湾期中)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甲为水的净化装置,经过该装置净化后的池塘水能否直接饮用? 。(2)图乙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由图可知,甲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 。(3)为加快水的电解速度,常用较稀的氢氧化钠溶液来代替水。现欲配制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 钠溶液,过程如下:①计算:氢氧化钠的质量为 g,同时计算出所需水的体积。②称量:用天平称量所需的氢氧化钠,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③溶解:溶解氢氧化钠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加速溶解。④反思:下列哪项不当操作可能会导致所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A.用天平称取氢氧化钠时将砝码放在了左盘,药品放在了右盘B.用量筒量取水的体积时,俯视读数C.氢氧化钠药品不纯,混有能溶于水的少量杂质D.充分溶解后,将溶液转移时,烧杯中仍残留有少量溶液17.(2024八上·龙湾期中)学习了浮力知识后,小明利用一根吸管制作了一个简易的密度计。(1)如图甲取一根粗细均匀的饮料吸管,在其下端塞入适量的金属丝作为配重并用石蜡封口。使吸管能竖直漂浮在液体中。这根吸管密度计竖直漂浮在不同的液体中时,液体密度越大,它受到的浮力将 (选填“越大”、“越小”或“不变”)。(2)将吸管密度计放入水中如图乙(a)所示,测得吸管浸入水中的长度为H;放到另一种液体中如图乙(b)所示,测得吸管浸入液体的长度为h。用ρ液、ρ水分别表示水和液体的密度,则h与ρ水、ρ液、H的关系式是h= 。(3)小明利用已知密度的不同液体,按图乙实验的方法在吸管上标出了密度的刻度线(单位克/厘米3),如0.9、1.0、1.1等刻度线。则图丙中刻度的标示正确的是图 。(4)为了使测量结果更准确,必须使简易密度计上相邻的两条刻度线之间的距离大一些。请帮助小明提出密度计制作的改进方法: 。18.(2024八上·龙湾期中)如图1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结合图1回答问题:(1)将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有晶体析出的是 (填“甲”或“乙”)。(2)小明同学用甲物质按图2进行实验(烧杯中若有未溶解的固体均没有画出):①实验过程中,B、C、D对应的溶液为饱和溶液的有 。②小明在实验中发现当向B对应的溶液中再加入30克甲固体的过程中,发现固体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固体析出。你认为“固体全部溶解”的原因是 。19.(2024八上·龙湾期中)为了探究影响固体溶解性的因素,小明设计了如下五组实验实验组 A B C D E实验温度 20℃ 20℃ 20℃ 20℃ 80℃加入溶剂种类 水 酒精 水 水 水加入溶剂质量 20克 20克 10克 10克 10克加入固体种类 硝酸钾 硝酸钾 硝酸钾 食盐 硝酸钾加入固体质量 10克 10克 10克 10克 10克溶解固体质量 6.2克 0 3.1克 3.6克 10克(1)从表中可以得出,A、E两组实验研究的影响固体溶解性的因素是 。(2)在D组实验中,小明按照如下步骤进行实验(假设溶液损失不计)①用电子天平称取10.0克食盐,放入烧杯中。②量取10.0毫升水,倒入上述烧杯中,称量烧杯、食盐和水的总质量为m1克。③搅拌至食盐不再溶解为止。④过滤,称量所得滤液和烧杯的总质量为m2克。则 克。(3)根据实验结果,小明得出了固体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质量无关的结论,请你利用本实验的数据来分析说明小明的结论: 。20.(2024八上·龙湾期中)下列是某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在探究浮力知识的操作及实验:(1)在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小组同学列举了三个常识,分别做出了三个猜想。其中符合常识2的是猜想 (填序号)。常识 猜想常识1:木头漂在水面,铁钉沉在水底 常识2:轮船从江河驶入海洋,船身会上浮一些 常识3:人从泳池浅水区,走向深水区,感觉身体变轻 猜想1: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猜想2:与物体的密度有关 猜想3:与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2)科学兴趣小组同学用如下方法来研究阿基米德原理。在弹簧下端挂一个塑料筒,筒下面吊一个金属块,记下弹簧伸长后到达的位置O,如图甲所示。取一个溢水杯,杯内的水装满到溢水管口。把金属块全部浸入水中,水被排到溢水口旁的小烧杯中,弹簧的伸长量变小,如图乙所示。然后把小烧杯中的水全部倒入弹簧下的小筒中,弹簧又伸长到原来的位置O,如图丙所示。①此实验乙图中弹簧的伸长量变小的原因是 ②分析实验你能得到的结论是 。21.(2024八上·龙湾期中)为探究机翼获得升力的大小与机翼迎角、机翼厚度有什么关系。小明利用弹簧测力计、电风扇、若干质量相同机翼厚度不同的机翼模型,按图甲方式进行如下实验:①调节电风扇以2米/秒的风速水平吹向厚度为1厘米的机翼模型,并使机翼模型的迎角为5°,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②换取机翼厚度不同的机翼模型如图乙,使其分别为2厘米、4厘米,重复步骤①。③换取机翼厚度为2厘米机翼模型,改变迎角大小,使其分别为10°、15°、20°,重复步骤①。④把相关数据整理记录在下表中。实验组别 风速 (米/秒) 机翼厚度(厘米) 迎角(°) 弹簧测力计示数(牛)1 2 1 5 11.02 2 2 5 9.13 2 4 5 7.64 2 2 10 7.45 2 2 15 6.16 2 2 20 7.4(1)从实验中可以得出机翼获得升力与迎角的关系是: 。(2)从实验可知,在风速和迎角保持相同时,弹簧测力计示数随机翼厚度增加而减小,请用所学科学知识解释: 。(3)某次实验,风速为2米/秒,迎角为5°,测得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6.1牛,则本次实验选用的机翼厚度可能是: 。A、2.5厘米 B、3.5厘米 C、4.5匣米 D、5.5厘22.(2024八上·龙湾期中)利用大气压原理解释现象时,有同学经分析后概括出以下思维模型:(1)思维模型中的“?”处应填 ;(选填“开放”或“密闭”)(2)小科在劳动课上学到很多厨艺技能。如图所示,将鸡蛋打在碗中,捏一下矿泉水瓶,然后瓶口对准蛋黄,一松手,压强差就会使蛋黄“跑进”瓶内,使蛋黄和蛋清分离;根据思维模型,瓶口对准蛋黄时是通过 的方式减小瓶气压。23.(2024八上·龙湾期中)硝酸钾可作为植物无土栽培的一种营养液,某品牌硝酸钾浓缩营养液瓶上的标签如表所示。小明欲用该浓缩型营养液配制1500克质量分数为0.2%的硝酸钾营养液。求:品名 硝酸钾营养液尺寸 2.5×2.5×13(高)厘米溶质的质量分数 10%适用范围 适用于多种水培绿色植物、花卉(1)需要该浓缩型营养液多少克 (2)需要加水多少毫升 24.(2024八上·龙湾期中)某兴趣小组自制了一架简易液体密度计,使用说明书如下:双精确度简易密度计使用说明书结构: 1.大金属块: 重为4牛,体积为100厘米3 2.小金属块: 重为2牛,体积为40厘米3 3.弹簧测力计量程:0-5牛 使用方法: 1.弹簧测力计左边表示测力计示数,右边表示相应液体密度示数。 2.将小金属块用细线挂于测力计挂钩处,测力计的示数为2牛,密度计的标记数值为0。 3.将小金属块完全浸没于待测液体中。 4.在右边刻度板上读出相应密度值。(1)下列图中能正确反映测力计示数F和小金属块下表面浸入液体深度h的关系的图象是________。A. B.C. D.(2)将小金属块浸没在某种液体时,右边密度计的示数是1.5×103千克/米3,求:①小金属块受到的浮力是多少牛 ②左边对应测力计示数是多少牛 (3)若将小金属块换成大金属块,该密度计的量程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识点】水循环【解析】【分析】从蒸腾作用、大气降水、地表径流、水汽输送的相关知识概念切入解题即可。【解答】毛泽东诗词“独立寒秋,湘江北去…”中的湘江,它流经湖南省省会长沙,最后与其它三条河流一起汇入洞庭湖。 大气降水落到地面后,一部分蒸发变成水蒸气返回大气,一部分下渗到土壤成为地下水,其余的水沿着斜坡形成漫流,通过冲沟,溪涧,注入河流,汇入海洋。这种水流称为地表径流。湘江的水与其他河流的水汇入洞庭湖与地表径流的形式相似,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2.【答案】B【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解析】【分析】固体颗粒分散在液体中形成的是悬浊液,小液滴分散在液体中形成的是乳浊液,物质溶解在液体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称为溶液。【解答】A、面粉难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A错误;B、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形成溶液,故B正确;C、番茄酱难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C错误;D、植物油难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D错误。故答案为:B。3.【答案】D【知识点】气温及其变化;风;降水;空气的湿度【解析】【分析】风向指的是风吹来的方向,用风向标测定。【解答】A、当日最高气温24℃出现在14时左右,故A错误;B、阴雨天气是受低压的控制,晴朗天气是受高压的控制,故B错误;C、相对湿度越大降水概率越大,故C错误;D、西北风可用风向标来测定,故D正确。故答案为:D。4.【答案】B【知识点】影响气候的因素【解析】【分析】南北纬度差异大,是导致南北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解答】我国南北跨纬度广,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我国南方的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大,获得的光热多,气温高;我国北方的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小,获得的光热少,气温低。所以,诗句“南国春意浓,北国正冰封”反映的是我国南北端的气候差异,造成此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纬度因素,B正确;海陆性质、地形、季风因素不是造成此差异的主要因素,ACD错误。故答案为:B。5.【答案】C【知识点】浮力产生的原因【解析】【分析】浮力指的是物体上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差,方向始终竖直向上。【解答】浸在水中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施力物体是水。故答案为:C。6.【答案】C【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解析】【分析】过滤用于分离不互溶的固体和液体。【解答】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中草药煎制过程中取液弃渣,是将药渣和药液分离,属于过滤操作。故答案为:C。7.【答案】A【知识点】水资源的保护【解析】【分析】节约用水,人人有责,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例如用洗脸水、淘米水浇花等。【解答】A、用洗脸水浇花可以节约用水,故A正确;B、工业污水中含有毒、有害物质,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中会造成水体污染,故B错误;C、垃圾丢入池塘中会造成水体污染,故C错误;D、刷牙不关水龙头会造成水的浪费,故D错误。故答案为:A。8.【答案】A【知识点】惯性;液体的压强;浮力产生的原因;大气压强的存在【解析】【分析】证明大气压存在,则不能施加额外的力,例如覆杯实验、用注射器吸药液、用吸管喝饮料等都能证明大气压的存在。【解答】A、由于大气压的作用,瓶子内的水不会流出,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故A符合题意;B、水从杯子侧面小孔中喷出,说明液体在水平方向也有压强,故B不符合题意;C、用手弹开纸片,钢球由于具有惯性,不与纸片一起飞出,利用了求具有惯性,故C不符合题意;D、将瓶按入水中感到费力,说明瓶在水中受到浮力,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9.【答案】B【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可知溶剂的质量一定时,溶解的溶质越多,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解答】A、乙、丙中有樟脑晶体存在,说明是瓶内溶液一定为相应气温下的饱和溶液,甲没有樟脑晶体存在,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A错误;B、由图示可知,甲中樟脑完全溶解,乙中樟脑晶体比丙中少,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甲>乙>丙,故选B正确;C、由图示可知,甲中樟脑完全溶解,乙中樟脑晶体比丙中少,甲、乙、丙中溶剂的质量相等,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丙,故C错误;D、由图示可知,“天气瓶”在降温时,瓶内会出现晶体,温度越低,析出的晶体越多,樟脑在酒精溶液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D错误。故答案为:B。10.【答案】A【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解析】【分析】溶解度指的是某温度下,100克溶剂中最多能溶解的溶质的质量。【解答】A、氯酸钾20℃的溶解度为7.4g,即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7.4g氯酸钾,所以20℃时,20克氯酸钾加入100克水中充分溶解后,只能溶解7.4g,所以有固体剩余,故A正确;B、硝酸钾20℃的溶解度为31.6g,即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1.6g硝酸钾,所以20℃时,20克硝酸钾加入100克水中充分溶解后,能全部溶解,所以没有固体剩余,故B错误;C、氯化钠20℃的溶解度为36g,即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氯化钠,所以20℃时,20克氯化钠加入100克水中充分溶解后,能全部溶解,所以没有固体剩余,故C错误;D、蔗糖20℃的溶解度为203.9g,即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203.9g蔗糖,所以20℃时,20克蔗糖加入100克水中充分溶解后,能全部溶解,所以没有固体剩余,故D错误;故答案为:A。11.【答案】D【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原来为一杯不饱和溶液,可知质量分数不为零,即图像的起点不为零。水的质量一定,溶质的质量变大,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当饱和后继续加硝酸钾,不再继续溶解,所以质量分数不再增大,最终的图像为一条直线。【解答】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含有一定质量的硝酸钾,硝酸钾质量分数不是0,当硝酸钾溶解达到饱和状态时,硝酸钾不能再溶解,硝酸钾的质量分数不再增大。故答案为:D。12.【答案】A【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解析】【分析】同种液体中比较体积相同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时,由进行判断,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说明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解答】因为甲筷子漂浮,所以甲排开水的体积V排甲<V筷因为乙筷子沉底,所以乙排开水的体积V排乙= V筷则V排甲<V排乙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甲受到的浮力小于乙受到的浮力。故答案为:A。13.【答案】C【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有晶体析出,说明溶液为饱和溶液,温度不变,溶解度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加水稀释,由可知,溶质的质量分数将变小。【解答】由图示可知,①和②的底部均有不溶解的晶体存在,因此均为该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加入75g水后烧杯中无固体,此时溶液③可能为饱和溶液,也可能为不饱和溶液,再加水25g,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只增加了25g,溶液④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稍降低,观察四幅图像,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14.【答案】(1)马德堡半球;1.01×105(2)对流层;C(3)增大【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的分层【解析】【分析】(1)马德保半球实验首次证明的大气压的存在且大气压很大,托里拆利实验首次测得了大气压的大小。(2)a是对流层,高度越高,温度越低;b是平流层,高度越高,温度越高;c是中间层,高度越高,温度越低;d是暖层,高度越高,温度越高。(3)液体的沸点高低与大气压有关,大气压越大,液体的沸点越高,液体达到沸点后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解答】(1)历史上第一次向世人证明大气压存在而且值很大的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1标准大气压的数值是1.01×105帕。(2)图乙为气温的垂直分布图,a为贴近地面的一层,是对层流。奥地利跳伞运动员从39千米的高度完成跳伞,39千米属于平流层,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对流层随着海拔的增高而降低,所以该运动员下落过程中大气温度先降低后升高,故C正确。(3)高压锅更容易把食物煮熟是利用了液体沸点随气压增大而升高的原理。(1)[1][2]历史上第一次向世人证明大气压存在而且值很大的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1标准大气压的数值是1.01×105帕。(2)[1][2]图乙为气温的垂直分布图,a为贴近地面的一层,是对层流。奥地利跳伞运动员从39千米的高度完成跳伞,39千米属于平流层,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对流层随着海拔的增高而降低,所以该运动员下落过程中大气温度先降低后升高,故C正确。(3)高压锅更容易把食物煮熟是利用了液体沸点随气压增大而升高的原理。15.【答案】(1)均一(2)重力(3)相同流量时,横截面积越小,流速越快,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溶液的组成及特点【解析】【分析】(1)溶液均一、稳定,所以任意取出一部分,就能表示整碗汤的味道。(2)潜水器是通过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沉浮的。(3)流体流速越大,压强越小。【解答】(1)因为溶液的稳定性、均一性,所以取少量汤进行品尝就可知道整锅汤味如何。(2)推拉注射器的活塞可以改变潜水器的重力,从而实现上浮或下潜的。(3)用电吹风机向玻璃管中吹风,右侧橡皮管口处空气流速大,压强减小,而U形管左侧的气体压强不变且较大,水在压强差的作用下向右移动,造成右管水面较高。相同流量时,横截面积越小,流速越快,由图可知右边装置中的空气流速大于左边装置中的空气流速,所以两支压强计U形管液面高度差不相同。(1)因为溶液的稳定性、均一性,所以取少量汤进行品尝就可知道整锅汤味如何。(2)推拉注射器的活塞可以改变潜水器的重力,从而实现上浮或下潜的。(3)用电吹风机向玻璃管中吹风,右侧橡皮管口处空气流速大,压强减小,而U形管左侧的气体压强不变且较大,水在压强差的作用下向右移动,造成右管水面较高。相同流量时,横截面积越小,流速越快,由图可知右边装置中的空气流速大于左边装置中的空气流速,所以两支压强计U形管液面高度差不相同。16.【答案】不能直接饮用;氧气;16;B【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净化水的常用方法【解析】【分析】(1)经图甲净化只能除去不溶于水的杂质,水中还溶于细菌等杂质。(2)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可知甲中气体为氧气,乙中气体为氢气。(3)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大,可能是溶质偏多或者水偏少,据此判断。【解答】(1)图甲为水的净化装置,经过该装置净化后的池塘水中还含有可溶性的杂质和病毒细菌等,不能直接饮用。(2)由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图可知,甲试管中产生的气体较少是氧气。(3)①计算:氢氧化钠的质量为:200g×8%=16g。④A、用天平称取氢氧化钠时将砝码放在了左盘,药品放在了右盘,由于用到游码,称量药品的质量减小,导致所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A错误;B、用量筒量取水的体积时,俯视读数,实际量取的水偏少,会导致所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B正确;C、氢氧化钠药品不纯,混有能溶于水的少量杂质,会导致所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C错误;D、充分溶解后,将溶液转移时,烧杯中仍残留有少量溶液,对所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无影响,故D错误。故答案为:B。17.【答案】(1)不变(2)(3)C(4)用更细的吸管【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密度计始终漂浮,由沉浮条件可知,浮力等于重力,重力不变,浮力不变。(2)由(1)可知,在不同液体中浮力相同,分别列出两种液体中密度计受到的浮力,联立方程组求出关系式。(3)由(2)所得的关系式可知,h与液体密度成反比,即液体密度越大,h越小。密度计的特点:刻度下大上小,下密上疏。(4)浮力一定时,排开液体的体积一定,由体积公式可知,要增大高度变化,可通过较小横截面积来实现。【解答】(1)密度计是漂浮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等于本身的重力,则浮力大小保持不变。(2)由物体的沉浮条件可知:G=F浮水=F浮液,所以:SHρ水g=Shρ液g,故。(3)密度计侧液体密度时处于漂浮状态,所以,G=F浮=Shρ液g,所以,。由此可知h和呈反比例函数,由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性质可知:密度数据越大,高度数据越小越密集,故选C。(4)因为ΔV=Sh,所以使h变大,应减小S即可,具体做法是:用更细的吸管。(1)密度计是漂浮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等于本身的重力,则浮力大小保持不变。(2)由物体的沉浮条件可知G=F浮水=F浮液所以SHρ水g=Shρ液g故(3)密度计侧液体密度时处于漂浮状态,所以G=F浮=Shρ液g所以由此可知h和呈反比例函数,由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性质可知:密度数据越大,高度数据越小越密集,故选C。(4)因为ΔV=Sh所以使h变大,应减小S即可,具体做法是:用更细的吸管。18.【答案】(1)甲(2)CD;甲物质溶于水时会放出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甲物质的溶解度增大【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1)溶解度指的是某温度下,100g溶剂中最多能溶解的溶质的质量溶解度降低,则溶解的溶质减小,将会有晶体析出。(2)根据溶解度的定义求得实验温度下50克水最多能溶解点的溶质的质量,再进行分析判断。【解答】(1)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t2℃时,分别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甲析出晶体,乙不会析出晶体。(2)①t1℃时甲的溶解度是65g,所以该温度下50g水中最多溶解32.5g,因此B为不饱和溶液;C中加入了溶质共50g,溶解32.5g,为饱和溶液;升温至t2℃,该温度下甲的溶解度是90g,50g水最多溶解45g溶质,故依然是饱和溶液;②向B对应的溶液中再加入30g甲固体的过程中,发现固体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固体析出,可能是由于甲溶于水放出热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溶解的甲质量就多,温度降下来后溶解度又减小,又会有晶体析出。(1)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t2℃时,分别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甲析出晶体,乙不会析出晶体;(2)①t1℃时甲的溶解度是65g,所以该温度下50g水中最多溶解32.5g,因此B为不饱和溶液;C中加入了溶质共50g,溶解32.5g,为饱和溶液;升温至t2℃,该温度下甲的溶解度是90g,50g水最多溶解45g溶质,故依然是饱和溶液;②向B对应的溶液中再加入30g甲固体的过程中,发现固体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固体析出,可能是由于甲溶于水放出热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溶解的甲质量就多,温度降下来后溶解度又减小,又会有晶体析出。19.【答案】(1)温度(2)6.4(3)正确;A组和C组实验换算后都是10克水最多溶解硝酸钾3.1克,溶解性大小相同【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解析】【分析】(1)由表示中数据可知,AE两组的唯一变量为水的温度,可知探究的是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2)由表中数据可知,溶解了3.6g溶质,可知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0g减去3.6g。(3)分析表中数据,AC除了水的质量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所以可用AC两组实验来验证溶解度与溶剂质量的关系。【解答】(1)比较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知道在AE两组实验中只有温度不同,其它条件都是相同的,所以AE两组实验研究的因素是温度。(2)烧杯、硝酸钾和水的总质量为m1g,而过滤后,称量所得硝酸钾溶液和烧杯的总质量为m2g。由于烧杯的质量和水的质量不会改变,所以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知道溶解了硝酸钾的质量为3.6g,即没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10g-3.6g=6.4g,从而可以知道m1-m2=6.4g。(3)A组和C组实验换算后都是10克水最多溶解硝酸钾3.1克,溶解性大小相同,所以小明的结论正确。(1)比较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知道在AE两组实验中只有温度不同,其它条件都是相同的,所以AE两组实验研究的因素是温度;(2)烧杯、硝酸钾和水的总质量为m1g,而过滤后,称量所得硝酸钾溶液和烧杯的总质量为m2g。由于烧杯的质量和水的质量不会改变,所以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知道溶解了硝酸钾的质量为3.6g,即没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10g-3.6g=6.4g,从而可以知道m1-m2=6.4g;(3)A组和C组实验换算后都是10克水最多溶解硝酸钾3.1克,溶解性大小相同,所以小明的结论正确。20.【答案】(1)1(2)金属块受到水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二认为浮力与密度有关在,则变量为液态的密度,江河水和海洋水的密度不同。(2)由二力平衡可知,物体在液体中时,受到的拉力等于物体的重力减去物体受到的浮力。【解答】(1)轮船从江河驶入海洋,船身会上浮一些,液体的密度改变了,其中符合常识2的是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即符合常识2的是猜想1。(2)①由于金属块浸入水中受到水的浮力,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所以弹簧受到的拉力变小,所以弹簧的伸长量变小。②把小杯中的水全部倒入弹簧下的小筒中,弹簧又伸长到原来的位置,这说明: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1)轮船从江河驶入海洋,船身会上浮一些,液体的密度改变了,其中符合常识2的是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即符合常识2的是猜想1。(2)[1][2]①由于金属块浸入水中受到水的浮力,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所以弹簧受到的拉力变小,所以弹簧的伸长量变小。②把小杯中的水全部倒入弹簧下的小筒中,弹簧又伸长到原来的位置,这说明: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21.【答案】当风速、机翼厚度相同时,迎角从0°到20°,随着迎角的增大,飞机所受升力先增大后减小,15°附近时达到最大;机翼厚度越厚,气体流经机翼上表面的流速加快,上表面的气压减小,上下表面的气压差变大,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减小;CD【知识点】控制变量法;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析】【分析】(1)分析表中数据,由控制变量法可知,应选择迎角不同而其他条件相同的实验组别进行分析判断,测力计示数越小说明飞机获得的升力越大。(2)流体流速越大,压强越小。(3)由前面的探究可知,在风速和迎角一定时,机翼越厚,升力越大,测力计示数越小,结合表中数据可知,机翼厚度应大于4cm。【解答】(1)机翼获得升力的大小与机翼迎角、机翼厚度有关,研究时用控制控制变量法,为获得机翼获得升力与迎角的关系,应控制风速和机翼厚度相同,改变机翼迎角,比较数据中的2、4、5、6可得,当风速、机翼厚度相同时,迎角从0°到20°,随着迎角的增大,飞机所受升力先增大后减小,15°附近时达到最大。(2)根据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可知:机翼厚度越厚,气体流经机翼上表面的流速加快,上表面的气压减小,上下表面的气压差变大,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减小。(3)根据表格1、2、3数据,当风速为2米/秒,迎角为5°时,机翼厚度越大,弹簧测力计示数越小,当机翼厚度为4厘米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7.6N,所以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6.1牛时,机翼厚度将大于4厘米,C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D。22.【答案】密闭;增大体积【知识点】大气压的综合应用【解析】【分析】(1)只有封闭气体才能保证内外没有气体流动;(2)根据题目描述确定减小瓶内气压的方法。【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只有空间是封闭的,才能通过减小空间内气压使空间内外存在气压差,所以思维模型中的“?”是一个密闭的空间。(2)将矿泉水瓶恢复原状,瓶内体积增大,瓶内气压减小,所以是通过增大体积的方式减小瓶气压。23.【答案】(1)设需要该浓缩型营养液的质量为x,则:1500g×0.2%=x×10%解得:x=30g。答:需要该浓缩型营养液质量为30g。(2)需要加水的质量=1500g-30g=1470g,即1470mL,答:需要加水1470mL。【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解析】【分析】(1)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由稀释公式进行计算。(2)所以水的体积等于水的质量处于水的密度,水的质量等于稀溶液质量减去浓溶液质量。(1)见答案;(2)见答案。24.【答案】(1)B(2)当小金属块浸没在液体密度为1.5×103千克/米3的液体中时,小金属块受到的浮力为F浮=ρ液gV排=1.5×103kg/m3×10N/kg×40×10-6m3=0.6N;此时测力计示数为F=G-F浮=2N-0.6N=1.4N(3)变小【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解析】【分析】(1)由可知,物体浸没前,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浮力越大,浸没后体积不变,所以浮力不变。称重法测浮力,测力计的示数=物体的重力-浮力,可知示数先变小后不变。(2)根据计算浮力,由测力计的示数=物体的重力-浮力计算测力计示数。(3)大金属块的密度,小金属块的密度。【解答】(1)金属块处于平衡状态,弹簧秤示数F=G-F浮。金属块底部接触水面后,随着浸入水中深度h的增加,金属块排开水的体积变大,金属块受到的浮力F浮变大,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当金属块完全浸没入水中时,金属块受到的浮力不变,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再变化,图象B符合弹簧测力计示数F与金属块底部浸入水中深度h关系。故答案为:B。(3)物块悬浮时,物块密度和液体密度相同,此时量程最大。根据可知,大物块密度小,所以量程变小。(1)金属块处于平衡状态,弹簧秤示数F=G-F浮金属块底部接触水面后,随着浸入水中深度h的增加,金属块排开水的体积变大,金属块受到的浮力F浮变大,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当金属块完全浸没入水中时,金属块受到的浮力不变,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再变化,图象B符合弹簧测力计示数F与金属块底部浸入水中深度h关系。(2)[1][2]①当小金属块浸没在液体密度为1.5×103千克/米3的液体中时,小金属块受到的浮力为F浮=ρ液gV排=1.5×103kg/m3×10N/kg×40×10-6m3=0.6N②此时测力计示数为F=G-F浮=2N-0.6N=1.4N(3)物块悬浮时,物块密度和液体密度相同,此时量程最大。根据可知,大物块密度小,所以量程变小。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学生版).docx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