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题

资源简介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题
1.(2024八上·拱墅期末)下列有关“粗盐提纯”的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 称量粗盐
B. 溶解粗盐
C. 过滤浊液
D. 蒸发结晶
【答案】A
【知识点】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A、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溶解操作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过滤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蒸发操作的方法、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A、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物体与砝码位置颠倒,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加水溶解时,在烧杯中进行,并用玻璃棒搅拌,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答案为:A。
2.(2024八上·拱墅期末)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时A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0%
B.t℃时B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后仍然饱和
C.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更大
D.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
【答案】B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解析】【分析】A、根据t℃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40g进行解答;
B、根据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进行解答;
C、根据由图可知A物质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更大进行解答;
D、根据没有指名温度无法比较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进行解答.
【解答】A、由图可知,t℃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40克,则该温度下,A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错误;
B、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t℃时B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后,溶解度减小,有晶体析出,溶液仍然饱和,正确;
C、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更大,错误;
D、溶解度比较应指明温度,否则无法比较,错误。
故答案为:B。
3.(2024八上·拱墅期末)浙江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 B.季风 C.纬度位置 D.海陆性质
【答案】B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因素
【解析】【分析】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大气的多年平均状况,主要的气候要素包括光照、气温和降水等,其中降水是气候重要的一个要素。
【解答】浙江地区处于沿海地区,其气候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季风;
故答案为:B。
4.(2024八上·拱墅期末)唐代诗人王之涣有诗曰:“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是指这里(  )
A.不受夏季风影响 B.夏季风来的迟
C.年降水量稀少 D.雨季来的迟
【答案】A
【知识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解析】【分析】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区域叫季风区, 受夏季风不影响明显的区域叫非季风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致通过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以东属于季风区,以西属于非季风区。
【解答】“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是指这里深居内陆,踞海远, 不受夏季风影响。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5.(2024八上·拱墅期末)下列有关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反射是神经系统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基本方式
B.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反射弧才能实现
C.反射活动是人体对外界刺激的应答性反应
D.反射活动是对信息的接受、传导、处理的过程
【答案】C
【知识点】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解析】【分析】当无意中碰到高温的物体时,我们的手会立即缩回,然后才感觉到痛。 手迅速缩回是对高温刺激的应答性反应。我们把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作出应答性反应的过程叫做反射(reflex)。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像完成缩手反射活动那样的神经结构,叫做反射弧。它包 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任何反射 活动都要通过反射弧才能实现。而且,不同的反射有不同的反射弧。
【解答】由分析知ABD正确, 反射活动是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的应答性反应,C错误,故答案为:C。
6.(2024八上·拱墅期末)玉米幼苗向光弯曲生长有外因作用,也有内因作用。为了了解植物生长素与向光性的关系,某同学根据实验方案绘出实验设计示意图如下图。(说明:甲乙幼苗完整;丙、丁、戊切去尖端;丁戊琼脂中含有等量的、由玉米幼苗尖端提供的生长素。)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甲乙对照实验目的是了解玉米胚芽产生向光性的外因是单侧光照射
B.乙丙对照实验目的是了解玉米胚芽产生向光性的内因是胚芽鞘尖端的存在有关
C.丁和戊的结果分别是丁直立生长(丙生长情况一样);戊弯向琼脂块一侧生长
D.用戊装置和甲对照,可以了解玉米胚芽弯曲生长和生长素在两侧的分布量有关
【答案】C
【知识点】植物的感应性;植物激素
【解析】【分析】1、植物向光性的外因 —— 单侧光照射
植物具有向光性,单侧光照射是引起植物向光弯曲生长的重要外部因素。单侧光会导致植物体内生长素分布不均匀,从而使植物表现出向光性。例如在本题中,甲没有单侧光照射,幼苗直立生长;乙有单侧光照射,幼苗向光弯曲生长,通过甲乙对照,能明确单侧光照射是玉米幼苗产生向光性的外因。
2、植物向光性的内因 —— 胚芽鞘尖端与生长素
胚芽鞘尖端的作用:胚芽鞘尖端是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同时也是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本题中乙有胚芽鞘尖端,在单侧光照射下出现向光性,丙切去了尖端,即使有单侧光照射也不出现向光性,通过乙丙对照,说明玉米胚芽产生向光性与胚芽鞘尖端的存在有关。
生长素的作用及运输: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细胞的伸长生长。在单侧光的作用下,生长素会从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运输,导致背光一侧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一侧,背光侧细胞伸长生长较快,从而使植物向光弯曲生长。
【解答】A、甲乙两组的自变量是:有无单侧光照,因变量是:幼苗是否弯向光源生长,两组对照,实验目的是了解玉米幼苗产生向光性的外因是单侧光照射,A正确。
B、乙、丙两组的自变量是:有无尖端,因变量是:幼苗是否弯向光源生长,两组对照,实验目的是了解玉米幼苗产生向光性的内因是胚芽鞘尖端的存在有关,B正确。
C、琼脂块不能感受光刺激,故丁组直立生长,戊含生长素的一侧生长快,弯向琼脂块对侧生长,C错误。
D、戊装置中,幼苗左侧含有生长素,向右弯曲生长,甲组实验中幼苗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在两侧分布均匀,直立生长,用戊装置和甲对照,可以了解玉米幼苗弯曲生长与生长素在两侧的分布量有关,D正确。
故答案为:C。
7.(2024八上·拱墅期末)运动员剧烈运动时,满脸通红,大汗淋漓,这体现了皮肤的()
A.保护和排泄的功能 B.排泄和调节体温的功能
C.排泄和感受外界刺激的功能 D.保护和感受外界刺激的功能
【答案】B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皮肤排汗,所以具有排泄功能,皮肤是主要散热器官,具有调节体温的功能。
【解答】 运动员剧烈运动时,满脸通红,大汗淋漓主要是为了散热,所以体现皮肤调节体温的功能,同时汗液有代谢废物,所以体现皮肤具有排泄功能,故答案为:B。
8.(2024八上·拱墅期末)分布在地球各处的水处于不断运动和相互转化之中。如图为部分水循环的示意图,下列有关水循环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环节②代表水汽输送,环节③代表降水
B.水会不断地循环,无需提倡节约用水
C.地球上的水,大部分以气态形式存在于大气中
D.水循环中,水仅在固液两态之间相互转化
【答案】A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水循环的主要环节主要有: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植物蒸腾等。
【解答】A、读图可知,图中环节②代表水汽输送,环节③代表降水,A正确;
B、虽然水会不断地循环,但是必须提倡节约用水,以免浪费水资源,B错误;
C、地球上的水,大部分以液态形式存在于海洋中,C错误;
D、水循环中,水在固液气之间来回转换,D错误;
故答案为:A。
9.(2024八上·拱墅期末)“天气预报瓶”是一种科技类的创意新品。如图所示,A为玻璃管与大气相连,B为密闭的玻璃球内装有红墨水,它能显示天气的好坏,随着环境气压的变化,A管内的水位会上升或下降。下列有关该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管液面明显下降时,常常为阴雨天气
B.A管和B球液面相平时,显示内外气压一致
C.天气预报瓶利用天气和大气压的关系进行预报
D.B球内装较多红墨水,可以减少瓶内温度变化造成的干扰
【答案】A
【知识点】天气的概念;天气预报与天气图
【解析】【分析】根据装置的结构和特点,结合大气压的大小受天气的变化影响的关系来判断,一般来说,阴天下雨的天气大气压比正常低。
【解答】A、A管液面明显下降时,说明处于高压区,常常为晴朗天气,故A错误,符合题意;
B、A管和B球液面相平时,显示内外气压一致,液体高度一样,压强一样,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天气不同,气压不同,当大气压发生变化时,A管内的液面就会随着变化,因此“天气预报瓶”利用天气与大气压的关系进行预报,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B球容积较大,红墨水越多,由于热胀冷缩引起的体积变化不明显,从而减小瓶内温度变化造成的干扰,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0.(2024八上·拱墅期末)20℃时,在盛有50克水的烧杯中加入20克硝酸钾,充分搅拌后如图甲;加入20克水,充分搅拌后如图乙;再加入10克水如图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中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B.乙中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C.丙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D.乙→丙过程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答案】C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A.如果溶液中存在未溶的固体,那么溶液肯定饱和;
B.如果溶液中没有未溶的固体,则无法判断溶液是否饱和;
CD.溶质质量分数=。
【解答】A.甲中溶液底部有未溶解的固体,则甲中溶液是饱和溶液,故A错误;
B.由图可知,乙中溶液的底部没有未溶解的硝酸钾固体,则乙中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故B错误;
C.根据题意可知,丙中溶质硝酸钾的质量为20克,溶液的质量=50克+20克+20克+10克=100克,则丙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20%,故C正确;
D.乙→丙过程中,溶质硝酸钾的质量不变,而溶剂的质量增加,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故D错误。
故选C。
11.(2024八上·拱墅期末)如图甲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R1是定值电阻,R2由三段材料不同、横截面积相同的均匀直导体 EF、FG、GH 连接而成,其中一段是铜导体,其电阻可忽略不计,另两段导体的阻值与自身长成正比,P 是与 R2良好接触并能移动的滑动触头。闭合开关 S 将P 从H 端移到 E 端时,电流表示数 I 与 P 向左移动距离 x 之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已知 R= 10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 是(  )
A.电源电压为 12V
B.GH 导体的电阻为 10Ω
C.当电流表示数为 0.5A 时,x 的值为 31 cm
D.P 位于 x= 0 cm 时,R 两端的电压为 4V
【答案】C
【知识点】电路的动态分析
【解析】【分析】(1)闭合开关,两电阻串联接入电路,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为零时,电路中电流最大,根据图象读出电路中最大电流,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源的电压;
(2)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大时,电路中电流最小,根据图象读出电路中最小电流,根据欧姆定律结合串联电路电阻规律求出变阻器的最大阻值,由图象可知滑片P从H端移到E端时出现拐点,据此确定GH、FG、EF的长度,滑片位于铜导线段时电流不变,据此确定铜导线的长度,根据图象得出滑片P位于F点时电路中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求此时电路总电阻,根据电阻串联的特点求EF段电阻,进一步计算GH段导体的电阻;
(3)根据欧姆定律计算当电流表示数为0.5A时电路中的总电阻,根据串联电路电阻规律计算此时R2接入电路中的电阻,进一步计算R2接入电路中长度和x的值;
(4)根据U=IR计算P位于x=0cm时R1两端的电压。
【解答】A、当P位于x=35cm时,电路为R1的简单电路,电路中的电流最大,图乙可知I大=0.6A,
则电源的电压
U=I大R1=0.6A×10Ω=6V
故A错误。
B、当P位于x=0cm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电路中的电流最小,由图乙可知I小=0.2A,
则电路中的总电阻
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
REH=R总-R1=30Ω-10Ω=20Ω
由图乙可知,滑片从G向F移动时,电路中的电流I=0.4A不变,即GF段为铜导线,
此时电路的总电阻
EF段的总电阻
REF=R总'-R1=15Ω-10Ω=5Ω
所以,GH导体的电阻
RGH=REH-REF=20Ω-5Ω=15Ω
故B错误。
C、由图像的拐点可知
GH=15cm,FG=25cm-15cm=10cm,EF=35cm-25cm=10cm
因EF段导体的阻值与自身长成正比,
所以EF段导体每1cm的电阻
当电流表示数为0.5A时,电路中的总电阻
此时R2接入电路中电阻
R2=R总″-R1=12Ω-10Ω=2Ω
由REF>R2可知,滑片应位于EF段,
此时接入电路中的长度
所以
x=35cm-4cm=31cm
故C正确。
D、当P位于x=0cm时,滑片在H处,此时变阻器全部接入电路,此时总电流最小为0.2A,则R两端的电压为
U=IR=0.2A×10Ω=2V
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2.(2024八上·拱墅期末)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恒为5伏,两只相同的灯泡L1、L2发光时的电阻约为6V欧左右,忽略温度对灯丝电阻的影响,应选择两电表的量程分别为(  )
A.电流表(0~0.6安)、电压表(0~3伏)
B.电流表(0~0.6安)、电压表(0~15伏)
C.电流表(0~3安)、电压表(0~3伏)
D.电流表(0~3安)、电压表(0~15伏)
【答案】A
【知识点】电流的测量及电流表的使用;电压的测量及电压表的使用
【解析】【分析】两灯泡串联,电压表并联在一个灯泡的两端,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
已知电源电压和两灯泡的阻值相等,根据串联电路电压规律求出电压表的示数;然后利用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电流,即电流表的示数;最后根据电压表的示数以及电流表的示数确定电压表和电流表的量程。
【解答】根据题意可得,电路中的最大电流为
因此电流表的量程选择(0~0.6安);串联分压,两灯泡规格相同,则每个灯泡分得总电压一半,为2.5V,所以电压表量程选择(0~3伏),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13.(2024八上·拱墅期末)当无意中碰到高温的物体时,我们的手会立即缩回,这是一种简单的、人生来就有的反射。如图是完成缩手反射的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射弧的感受器为①,效应器为⑤
B.完成该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在③大脑
C.如果结构④受损,该反射活动仍能完成
D.该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为⑤→④→③→②→①
【答案】A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
感受器:是感觉神经末梢的特殊装置,能感受内、外环境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在缩手反射中,①是感受器,如皮肤上的热觉感受器,能感知高温刺激。
传入神经:将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向神经中枢传导。图中的②是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位于中枢神经系统内,对传入的神经冲动进行分析和综合,并发出指令。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③脊髓,它能接收传入神经传来的信号,经过处理后发出传出信号。
传出神经:将神经中枢发出的指令传至效应器。图中④是传出神经,若其受损,神经中枢的指令无法传递到效应器,反射活动就不能完成。
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能接受传出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引起相应的肌肉收缩或腺体分泌。图中⑤是效应器,在缩手反射中,效应器是手臂上的肌肉,接收到神经冲动后会收缩,完成缩手动作。
图中的①感受器、②传出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入神经、⑤效应器。
【解答】A、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是:感受器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然后神经冲动由传入神经传导神经中枢,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央的灰质内(神经元细胞体集中的部位),能接受神经冲动,产生新的神经冲动(即做出指令),传出神经再将来自神经中枢的神经冲动传至效应器,最后由效应器接受神经冲动并作出相应的反应。由图可知,手部皮肤①属于感受器,手臂肌肉⑤是效应器,故A正确;
B、这一反射活动是简单反射,神经中枢在③脊髓,故B错误;
C、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保持反射弧完整,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都不能进行。传出神经④遭到损伤,不能传导兴奋到效应器即肌肉,所以肌肉无收缩反应,故C错误;
D、该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为①→②→③→④→⑤,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14.(2024八上·拱墅期末)如图所示,魔法水母是一款受孩子喜爱的玩具。在瓶内注满水,然后放入魔法水母,旋紧瓶盖,用力抓握塑料瓶,魔法水母就会往水下沉落;松开塑料瓶,它又会浮上来。调整握塑料瓶的力度,魔法水母就可以静止悬浮在水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魔法水母是通过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上浮和下沉的
B.魔法水母下沉时受到的液体压强变大
C.用力挤压矿泉水瓶时,魔法水母内的空气体积变大
D.魔法水母悬浮在水中时,它所受的浮力和重力的大小相等
【答案】C
【知识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p=ρgh分析魔法水母下沉时受到的液体压强的变化;
(2)浮力大于重力,物体上浮;浮力小于重力,物体下沉,浮力等于重力,物体悬浮;
(3)气体质量一定时,气体体积越小压强越大。
【解答】A、魔法水母是通过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上浮和下沉的,魔法水母上浮时它所受到的重力减小,浮力不变, 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魔法水母下沉时,深度增加,根据p=ρgh知受到的液体压强变大,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挤压矿泉水瓶,瓶内空气被压缩,将压强传递给水,水被压入魔法水母中,魔法水母内的空气体积变小,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松开手,魔法水母内水面上的空气体积增大,压强减小,魔法水母里面被压缩的空气把水压出来,此时魔法水母的重力小于它所受的浮力,因此它就向上浮;当浮力等于重力,就会悬浮在水中,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5.(2024八上·拱墅期末)科学兴趣小组开展“制作可调式电热水壶”的活动。设计电路时要求满足:闭合开关后,顺时针调节变阻器的旋钮滑片P时,通过发热体的电流增大,产热加快;同时反映发热体功率高低的显示仪(电压表)示数增大。下列设计符合要求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电路的动态分析
【解析】【分析】变阻器与电热丝串联,由触片的移动得出变阻器接入电阻的变化,则由欧姆定律可得出电路中电流的变化和显示仪(电压表)的示数变化,根据Q=I2Rt可知产生热量的变化。
【解答】A、变阻器与发热体串联,电压表测发热体两端的电压,顺时针转动旋钮型变阻器滑片时,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不变,电路的总电阻不变,由通过发热体的电流不变,根据Q=I2Rt可知产热不变,根据U=IR可知发热体两端的电压不变,显示仪(电压表)示数不变,故A不符合题意;
B、变阻器与发热体串联,电压表测发热体两端的电压,顺时针转动旋钮型变阻器滑片时,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大,电路的总电阻变大,由通过发热体的电流变小,根据Q=I2Rt可知产热减慢,根据U=IR可知发热体两端的电压变小,显示仪(电压表)示数变小,故B不符合题意;
C、变阻器与发热体串联,电压表测发热体两端的电压,顺时针转动旋钮型变阻器滑片时,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小,电路的总电阻变小,由通过发热体的电流变大,根据Q=I2Rt可知产热加快,根据U=IR可知发热体两端的电压变大,显示仪(电压表)示数变大,故C符合题意;
D、变阻器与发热体串联,电压表测量变阻器两端的电压,顺时针转动旋钮型变阻器滑片时,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小,由串联分压可知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变小,电压表的示数变小,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6.(2024八上·拱墅期末)如图是书上水电解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这个实验可以说明水分子含有两种不同的,更小的粒子,这种粒子就是原子。
B.一个水分子种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C.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D.水是由氢原子与氧原子组成的
【答案】D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电解水的水分子分解过程示意图表示:每两个水分子分解成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然后,每2个氢原子构成一个氢分子、2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根据对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的理解,归纳在此变化过程中可得到的规律或认识。
【解答】A、由图可知,每个水分子中含有三个原子,其中两个是氢原子,另外一个是氧原子,选项正确;
B、由图可知,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即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选项正确;
C、水是由许多水分子聚集而成的,即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选项正确;
D、水中的氢原子统称氢元素,氧原子统称氧元素,所以水是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D。
17.(2024八上·拱墅期末)将装满水的溢水杯放在天平左盘,砝码放右盘,调节天平至指针指向分度盘中央。向溢水杯里轻放一个密度比水小的蜡块,待蜡块静止,排开的水全部流入量筒后(如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天平指针仍指向分度盘中央刻度
B.蜡块受到的浮力大于蜡块的重力
C.量筒中水的质量小于蜡块的质量
D.量筒中水的体积等于蜡块的体积
【答案】A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蜡块漂浮,浮力等于重力;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可知排开水受到的重力等于小球的重力,即左侧总重力不变,压力不变,所以天平仍然平衡。【解答】AB、由于蜡块漂浮在水中,由沉浮条件可知,蜡块受到的浮力等于蜡块的重力,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蜡块受到的浮力等于排开液体重力,等量代换可得,蜡块的重力等于排开液体重力,所以天平指针仍指向分度盘中央刻度,故A正确,B错误;
C、由于蜡块的重力等于排开液体重力,由可得,量筒中水的质量等于蜡块的质量,故C错误;
D、由于量筒中水的质量等于蜡块的质量,水的密度大于蜡块的密度,由可得,量筒中水的体积小于蜡块的体积,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18.(2024八上·拱墅期末)拉萨和成都大致在同一个纬度上,但两地气温差异很大,主要原因是(  )
A.海陆因素 B.地形地势因素
C.纬度因素 D.人类活动
【答案】B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因素
【解析】【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海陆因素、洋流因素和人类活动等.
【解答】地形是影响气温的基本因素,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由图可知,图中拉萨海拔要比成都高很多,所以拉萨的气温比成都低很多,这说明了地形对气温的影响,B对,ACD错。
故答案为:B。
19.(2024八上·拱墅期末)为拓展能量来源,我国推广种植一种“生物柴油”树——麻疯树,其果实内含有果仁油。果仁油常用有机溶剂通过浸取法提取,主要过程如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粉碎果仁能加快果仁油的溶解速度
B.加热溶解时温度升高果仁油溶解度变大
C.过滤利用了果仁油与滤渣的溶解性不同
D.蒸发过程中果仁油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答案】D
【知识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溶质质量减小或溶剂质量增大,溶质的质量分数将减小。【解答】A、粉碎果仁增大与有机溶剂接触面积,能加快果仁油的溶解速度,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图示信息可知,加热溶解时温度升高果仁油溶解度变大,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果仁油能溶解于有机溶剂中,而滤渣不溶于有机溶剂,则过滤利用了果仁油与滤渣的溶解性不同,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蒸发过程中,有机溶剂蒸发,果仁油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0.(2024八上·拱墅期末)今年抗击新冠肺炎用了大量如图所示的负压救护车,该车采用负压技术使车内气压低于外界气压,车内空气在经过负压消毒进行无害化处理后排出,在救治和转运传染病患者时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医务人员交又感染概率。下列与负压救护车原理不相同的是(  )
A.厨房做菜时用抽油机排油烟 B.化学实验室用排气扇向外排气
C.用气筒给车胎打气 D.用吸管吸饮料时饮料瓶变瘪了
【答案】C
【知识点】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流体(气体和液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负压救护车利用这个原理,通过技术手段使车内空气流速相对外界较大,从而车内气压低于外界气压,形成负压环境。这样,外界空气会在压强差的作用下流入车内,而车内空气不会向外泄漏,只有经过负压消毒处理后的空气才能排出车外,减少了病毒向外传播的可能性。
【解答】A、厨房做菜时用抽油机排油烟,内部压强减小,小于外界的大气压,处于负压状态,故A不合题意。
B、化学实验室用排气扇向外排气,内部压强减小,小于外界的大气压,处于负压状态,故B不合题意。
C、用气筒给车胎打气,轮胎内的气压大于外部大气压,不处于负压状态,故C符合题意。
D、用吸管吸饮料时饮料瓶变瘪了,吸管内的气压小于外部大气压,不处于负压状态,故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1.(2024八上·拱墅期末)思维模型的建构能促进深度学习,也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小舟学习完《体温的控制》后,建构如下思维模型。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请将上述思维模型中的“?”处补充完整。   
(2)当处于寒冷环境中时,人体皮肤血管的口径应   。
【答案】体温调节;缩小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1、人体的散热方式
辐射散热:这是人体以热射线的形式将体热传给外界较冷物质的一种散热方式。
传导散热:是指机体的热量直接传给与之接触的温度较低物体的一种散热方式。
对流散热:通过气体流动来交换热量的一种方式。人体周围的空气被加热后会不断流动,带走热量,风速越大,对流散热越快。
蒸发散热:分为不感蒸发和出汗两种形式。不感蒸发是指体内的水分从皮肤和黏膜(主要是呼吸道黏膜)不断渗出而被汽化的过程,这种蒸发不被人们所察觉。出汗则是汗腺主动分泌汗液的活动,通过汗液蒸发可有效带走大量体热,是人体在炎热环境中主要的散热方式。
2、体温调节机制
人体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当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时,机体通过神经 - 体液调节来增加产热、减少散热,以维持体温恒定。
减少散热的主要方式之一就是皮肤血管收缩,口径缩小。皮肤血管收缩后,流经皮肤的血流量减少,皮肤温度降低,与外界环境的温差减小,从而减少了热量的散失。同时,汗腺分泌减少,汗液蒸发散热也相应减少。
增加产热的方式包括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等,使机体代谢率提高,产热增多。
【解答】(1)当外界环境温度发生变化,皮肤里的冷、热觉感受器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至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中枢的分析综合,再使有关神经兴奋,引起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通过皮肤直接散发的热量减少。
(2)在寒冷环境中,体热散失减少,皮肤温随之降低,皮肤血流量减少,皮肤血管收缩,因此人体皮肤血管的口径应缩小。
22.(2024八上·拱墅期末)小珂同学在做植物茎的向性实验时,原来放置在暗箱中的 直立幼苗生长一段时间后,出现了如图的弯曲生长情况。 判断该暗箱当初放置时最有可能接触水平地面的一侧是   (选填“甲”、“乙”、“丙”或“丁”),影响该幼苗生长方向的激素名称是   。
【答案】乙;生长素
【知识点】植物激素
【解析】【分析】1、植物的向光性:植物生长器官受单侧光照射而引起生长弯曲的现象称为向光性。
向光性是植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使植物能够更好地接受光照,进行光合作用,从而制造更多的有机物,满足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
2、生长素与植物向光性的关系:生长素主要在植物的幼嫩部位产生,如胚芽鞘尖端、幼叶、发育中的种子等。
运输:在单侧光的照射下,生长素会发生横向运输。在胚芽鞘尖端,生长素从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运输,导致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侧。同时,生长素还能进行极性运输,即从形态学的上端向下端运输。
【解答】由图示可知,暗箱里的幼苗没有受到单侧光的影响,但是植物的茎具有背地性,而乙是朝着丁生长的,所以乙是接触地面的一侧,才会导致向着丁生长,所以该暗箱当初放置时最有可能接触水平地面的一侧是乙。影响该幼苗生长方向的激素是生长素,由于重力的作用,导致茎的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生长得快,背地侧生长素浓度低,生长的慢,所以茎具有背地性。
23.(2024八上·拱墅期末)20℃时,A、B两只烧杯中分别装入50克的水,向两只烧杯中分别加入30克的食盐和蔗糖,充分溶解后,静置,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两只烧杯中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是   (填烧杯编号)。
(2)B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答案】A;37.5%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由题目的信息可知,
(1)两只烧杯中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A;
(2)有关的计算要准确。
【解答】(1)烧杯底部有溶质剩余的一定饱和,两只烧杯中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是A。
(2)B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24.(2024八上·拱墅期末)小明用饮料吸管制作了一只简易密度计,如图所示,分别用它测量盐水和水的密度时,吸管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1和F2,则F1    F2(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下同)。吸管浸入液体的深度分别为h1和h2,则h1   h2。
【答案】等于;小于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漂浮条件比较浮力的大小;
(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分析密度计在盐水和水中排开液体的体积大小即可。
【解答】(1)密度计在液体中始终处于漂浮状态,则受到的浮力始终等于自身的重力。密度计的重力保持不变,则两次受到的浮力大小相等,即F1=F2=G;
(2)由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密度计在盐水和水中所受浮力相等,且水的密度小于盐水的密度,则密度计排开盐水的体积小于排开水的体积,那么密度计浸入盐水中的深度要小于浸入水中的深度,即h1<h2。
25.(2024八上·拱墅期末)如图是一种课间定时音乐播放装置的原理图。有电流通过时,“播放器”播放音乐;到达设定时间时,“定时开关”自动断开。闭合开关S,当“定时开关”处于断开状态时,指示灯   亮(选填“会”或“不会”),播放音乐;到上课时间时,“定时开关”处于   (选填“闭合”或“断开”)状态,播放器不工作。
【答案】会;断开
【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设计;电路的动态分析
【解析】【分析】由图可知当定时开关闭合时播放器被短路,则播放器中没有电流通过;若定时开关断开时,播放器与指示灯串联。
【解答】由图可知,闭合开关S,当“定时开关”处于断开状态时,指示灯形成通路,则会亮,播放器形成通路,则播放器中有电流通过,播放器会播放音乐。
由题意可知,当“定时开关”处于闭合状态,“播放器”被短路,没有电流通过,则“播放器”不会播放音乐。
26.(2024八上·拱墅期末)如图甲所示,是某款气敏“电阻型”酒精测试仪的工作电路,气敏电阻的阻值随酒精气体浓度的变化而变化,电源电压为9V,R1是阻值为25Ω的定值电阻,R2是气敏电阻,其阻值与酒精浓度的关系如图乙。酒精浓度(n)表示每100mL气体中含有酒精的质量。在检测过程中,如果驾驶员没有喝酒,电压表的示数为   V;电压表示数为5V,驾驶员呼出的气体,每100mL中含有酒精   mg。
【答案】3;40
【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电路的动态分析
【解析】【分析】(1)由图甲知,两电阻串联,电压表测量定值电阻R1两端的电压,由图乙可知如果驾驶员没有喝酒时R2的阻值,由欧姆定律求出此时电路中的电流和R1两端的电压(即电压表的示数);
(2)当电压表示数为5V时,由欧姆定律算出电路中的电流和电路的总电阻,根据串联电路的电阻规律算出R2的电阻,由图乙判断出驾驶员呼出的气体中每100mL中含有酒精的质量。
【解答】由图甲知,两电阻串联,电压表测量定值电阻R1两端的电压,由图乙知,如果驾驶员没有喝酒,即酒精浓度为0,此时气敏电阻R2的阻值为50Ω,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为
此时R1两端的电压 (即电压表的示数)
当电压表示数为5V时,电路的电流为
此时电路的总电阻为
根据串联电路的电阻规律可知,此时R2的阻值为
由图乙知,此时驾驶员呼出的气体,每100mL中含有酒精40毫克。
27.(2024八上·拱墅期末)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金属块的重力,然后将金属块缓慢浸入液体中不同深度,步骤如图B、C、D、E、F所示(液体均未溢出),并将其示数记录在表中:
实验步骤 B C D E F
弹簧测力计示数/牛 2.2 2.0 1.7 1.7 1.9
(1)分析比较实验步骤A和   可得出: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分析比较A、B、C、D可知:浮力大小与物体   有关:分析实验步骤A、E、F可知:浮力的大小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2)分析实验数据可知,F中液体密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水的密度。
(3)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大小是   牛,金属块密度为   千克/米3。
【答案】D、E;排开液体的体积;小于;1;2.7×103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
【解析】【分析】(1)研究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关系,要控制排开液体的体积和密度相同,只改变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
找出图中相同的量和不同的量,分析得出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变化量的关系;
(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知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时,密度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3)根据称量法F浮=G-F计算出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利用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求物块的体积,根据得出物体的密度。
【解答】(1)研究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关系,要控制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密度相同,只改变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故由ADE图可知,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时,液体的密度相同,浸没的深度不同,浮力相同,所以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研究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关系,要控制排开液体的密度相同,由分析比较A、B、C、D可知,液体的密度相同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浮力不同,所以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2)根据称重法可知:物体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
物体浸没在另一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为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知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时,密度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故F中液体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3)[4][5]物体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
物体排开水的体积
金属块的体积
金属块的质量
金属块的密度
28.(2024八上·拱墅期末)气体产生的压强(气压)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某科学兴趣小组同学了解到如下信息后提出了他们的猜想。
信息:①自行车轮胎在烈日下暴晒爆胎。②篮球充气越多,越不易被压扁。③密封在针筒内的空气只能被压缩一定的范围
猜想:气压大小可能与气体的多少、温度及体积有关
(1)信息   (填序号)可作为“气压大小可能与气体温度有关”的猜想依据。
(2)科学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气压大小与温度的关系。步骤如下:
步骤一:往气球内充入一定量的空气后,用细线扎紧气球口。
步骤二:在容器底部固定一滑轮,往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水。
步骤三:拉动绕过滑轮的细线使气球浸没在水中,标记水面位置并测出细线露出水面的长度。
步骤四:升高水温,拉动细线改变气球浸没的深度,使水面的位置保持不变,测出细线露出水面的长度。
①气球浸没在不同温度的水中,保持水面位置不变是为了   。
②实验中对多个不易观测的量,进行了巧妙了“转换”:如“细线露出水面的长度越长”反映“气球浸入水中的深度越大”;“气球浸入水中的深度越大”反映   越大。
【答案】①;控制气体或气球的体积不变;气球内气体的气压
【知识点】气体压强跟体积的关系
【解析】【分析】(1)分析信息中与温度有关的情况;
(2)①气球浸没在水中,若气球的体积增大,则水面会上升,否则水面会下降,保持水面位置不变,则是为了控制气球的体积不变;
②根据压强知识推理,开始未加热时,气球内部压强与水的压强相等,若气球内部压强增大,则其体积会增大,要使其体积不变,则需加深气球在水中的深度。
【解答】(1)由信息①自行车轮胎在烈日下暴晒易爆胎可知,说明温度高,压强会增大。
(2)探究气压大小与温度的关系,需保持气球的体积不变,保持水面位置不变,就是为了在实验过程中保持气球的体积不变。
若气压压强变大,还在原来的深度,则气球内部压强大于外部压强,体积会变大,所以要加深气球在水中的深度,使其体积不变,因此“气球浸入水中的深度越大”反映了气球内气体的气压越大。
29.(2024八上·拱墅期末)为了探究“赤霉素对大豆植株高矮特性的影响”。
(1)甲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生长正常、大小相同的大豆幼苗15株,测量高度后,置于按科学标准配制的培养液中,放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等条件下培养。
②每天喷洒用清水配制的赤霉素溶液。
③20天后测量每株大豆的高度。发现平均高度增加了。
实验结论:赤霉素有促进大豆植株增高的作用。
(2)乙同学认为甲的实验结果可信度不高,因为甲没有设置对照组。请你帮助设置对照实验:
①取   的大豆幼苗15株,置于同样的培养液和适宜的温度和光照等条件下培养。
②每天喷洒   。
③20天后测量每株大豆的高度,计算平均高度。
实验结论:如果20天后,出现   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到“赤霉素有促进大豆植株增高作用”的实验结论。
【答案】与实验组生长状况、大小都相同;与实验组等量的清水;实验组植株平均高度高于对照组植株平均高度
【知识点】植物激素
【解析】【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单一变量原则:在对照实验中,只有一个变量(即自变量)不同,其他条件(无关变量)都应保持相同且适宜。本题中自变量是是否喷洒赤霉素溶液,除了这一因素外,大豆幼苗的生长状况、培养液、温度、光照等条件都要相同且适宜。
(3)对照原则:通常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是不施加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其作用是作为参照标准,用于对比实验组的变化,以确定实验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在本题中,不喷洒赤霉素溶液而是喷洒等量清水的一组为对照组,喷洒赤霉素溶液的为实验组。
【解答】(2)乙同学认为甲的实验结果可信度不高,因为甲没有设置对照实验。设置对照实验:
①取长势相同的大豆幼苗15株,置于同样的培养液和适宜的温度和光照等条件下培养。②探究“赤霉素对大豆植株高矮特性的影响”实验唯一不同的变量是有无赤霉素,其它条件都相同,因此对照组每天喷洒与实验组等量的清水。
③20天后测量每株大豆的高度,计算平均高度。
(3)如果20天后,出现实验组植株的平均高度大于对照组植株的平均高度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到“赤霉素有促进大豆植株增高作用”的实验结论。
30.(2024八上·拱墅期末)某实验小组做“测定一组电阻R1、R2、R3的阻值”的实验,电路图如图甲所示。已知电阻R1约为2欧,电阻R2约为5欧,电阻R3约为20欧。该实验供选用的器材有:
A.电源 (电压恒定9伏)
B.电流表(量程0~0.6安)
C.电压表(量程0~3伏)
D.滑动变阻器(最大电阻10欧,额定电流1.5安)
E.滑动变阻器(最大电阻20欧,额定电流1.5安)
F.滑动变阻器(最大电阻60欧,额定电流0.6安)
G.滑动变阻器(最大电阻70欧,额定电流0.1安)
H.开关、导线若干
(1)为了测定R1、R2、R3的阻值,实验中应选用的滑动变阻器是   (填器材的编号)。
(2)根据实验电路图,请在答题纸上用划线当导线完成实物图乙的连接。
(3)某次实验中,实验操作正确,电流表的示数和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此电阻的阻值为   欧,这种测量电阻的方法叫做   。
【答案】F; ;5;伏安法
【知识点】伏安法测电阻的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1)在选择滑动变阻器时,要根据电源电压、电流表的量程、电压表的量程及已知电阻的阻值共同分析。要保证不超过电流表和电压表的量程。
(2)电压表要与电阻并联,注意电压表正负接线柱的接法;
注意滑动变阻器的接法:一上一下。
(3)在进行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时,要注意其量程和分度值,然后进行正确地读数。
【解答】(1)已知电源电压为9V,电压表的量程为0 3V,所以要串联一个滑动变阻器来限流分压。而至少要分6V的电压是电阻两端最大电压的2倍,所以滑动变阻器的最小电阻应为电阻的2倍。又电阻R3约为20欧,所以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至少为40Ω,所以应选F或G,但G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太小,所以只能选F。
(2)根据图示将电压表并联在电阻两端,注意其量程和正负接线柱的接法,滑动变阻器已接了下面一个接线柱,所以还需接上面一个接线柱。如图所示:
(3)由图知,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0.02A,所以其示数为0.4A,电压表的量程为03V,分度值为0.1V,所以其示数为2V;
R===5Ω
因为电压的单位为伏特,电流的单位为安培,故这种测量电阻的方法叫做伏安法。
31.(2024八上·拱墅期末)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形式是激素调节,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农业生产中,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可以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图甲中,可表示单子叶植物受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影响的是曲线   ,可选用图中   点所对应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此例说明:生长素类似物的作用具有   性。
(2)将大小相近的同种植物分为①②③三组,分别进行不同的处理,实验结果如图乙所示,根据图中的①③组所示结果进行比较,可得出   ;继而根据图中的②③组所示结果进行比较,可得出细胞分裂素   。
【答案】Ⅱ;d;两重;顶芽的存在会抑制侧芽的生长;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顶芽对侧芽的抑制作用
【知识点】植物激素
【解析】【分析】据图甲分析: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更敏感,所以甲图中Ⅰ代表双子叶植物、Ⅱ代表单子叶植物,图中d点所对应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既可以抑制双子叶杂草的生长,又可以促进单子叶植物的生长,所以该点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作为除草剂。
据图乙分析:①③组的单一变量是有无顶芽,有顶芽时,侧芽不生长,没有顶芽时侧芽生长,说明顶芽的存在会抑制侧芽的生长。②组结果与①③进行比较,具有细胞分裂素,可见,细胞分裂素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顶芽对侧芽的抑制。
【解答】(1)双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溶度更敏感,溶度的小幅度变化就对导致生长抑制甚至死亡,所以曲线Ⅱ可表示单子叶植物受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影响,d点开始抑制杂草生长,所以可用d点所对应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 由分析知生长素类似物的作用具有双重性。
(2)由图乙可得,有顶芽的,自然状态下侧芽几乎不生长,所以顶芽的存在会抑制侧芽的生长,但加了细胞分裂素,侧芽有一定的生长,所以细胞分裂素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顶芽对侧芽的抑制作用。
32.(2024八上·拱墅期末)在学习物体的浮沉条件时,小李做了一个观察鸡蛋悬浮的实验,其主要操作步骤如下:如图所示,先在水平桌面上放置一个大锥形瓶,向瓶中装满水,再取一个鸡蛋,称得其质量为55g,将它轻轻放入水中,发现鸡蛋沉至容器底部,此时用溢水杯接收溢出的水,称得的溢出水的质量为50g,然后,向瓶中溶解食盐直到鸡蛋恰好悬浮起来为止。
(1)容器中放入鸡蛋后,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如何变化?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鸡蛋沉至容器底部时,所受到的浮力为多少?   
(3)当鸡蛋恰好悬浮起来时,鸡蛋所受到的浮力又为多少?此时盐水的密度是多少?   (列式计算)
【答案】不变;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鸡蛋沉至容器底部时,所受到的浮力;当鸡蛋恰好悬浮起来时,鸡蛋所受到的浮力根据 得鸡蛋的体积此时盐水的密度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p=ρgh,通过分析容器中放入鸡蛋后,压面的升降判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大小变化;
(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即可得出鸡蛋沉至容器底部时,所受到的浮力大小;
(3)鸡蛋悬浮时排开水的体积就等于自身的体积;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根据浮力公式可求盐水的密度。
【解答】(1)瓶中装满水,容器中放入鸡蛋后,水的深度不变,根据 可知,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不变。
(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鸡蛋沉至容器底部时,所受到的浮力
(3)当鸡蛋恰好悬浮起来时,鸡蛋所受到的浮力
根据 得鸡蛋的体积
此时盐水的密度
33.(2024八上·拱墅期末)如图甲所示电路,滑动变阻器电阻R2的滑片P从下端往上端滑动过程中,电压表与电流表的示数呈图乙所示的规律。求:
(1)当电流表的示数为0.2A时,滑动变阻器R2接入电路的阻值。   
(2)滑动变阻器R2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化范围。   
(3)电源电压和电阻R1各是多大    
【答案】10Ω;0 25Ω;3V;5Ω
【知识点】电路的动态分析
【解析】【分析】由电路图可知,R1与R2串联,电压表测R2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1)当电流表的示数为0.2A时,根据图象读出R2两端的电压,根据欧姆定律求出R2接入电路的阻值;
(2)当滑片位于下端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电压表的示数最大,电流表的示数最小,根据图象读出电表的示数,根据欧姆定律求出变阻器的最大阻值,然后得出R2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化范围;
(3)由电路图可知,当滑片位于上端时,电路为R1的简单电路,电路中的电流最大,根据图象读出电路中的最大电流,根据欧姆定律表示出电源的电压;
根据电阻的串联和欧姆定律表示出电源的电压,利用电源的电压不变得出等式即可求出R1的阻值,进一步求出电源的电压。
【解答】(1)由乙图可知,当电流I1=0.2A时,对应电压U1=2V,由甲图知,电压表测滑动变阻器电压,电流表测电路电流,电路为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故滑动变阻器此时接入电路的阻值
(2)由甲乙图知,当滑片在最上端时,滑动变阻器未连入电路,此时电路电流最大,滑片滑至最下端时,滑动变阻器全部连入电路,此时电路中电流最小,最小电流为,对应电压为,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
所以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化范围是0~25Ω;
(3)定值电阻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源电压不变,联合乙图可知
解得
电源电压
答:(1)当电流表的示数为0.2A时,滑动变阻器R2接入电路的阻值10Ω。
(2)滑动变阻器R2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化范围0~25Ω。
(3)电源电压为3V,R1阻值为5Ω。
1 / 1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题
1.(2024八上·拱墅期末)下列有关“粗盐提纯”的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 称量粗盐
B. 溶解粗盐
C. 过滤浊液
D. 蒸发结晶
2.(2024八上·拱墅期末)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时A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0%
B.t℃时B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后仍然饱和
C.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更大
D.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
3.(2024八上·拱墅期末)浙江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 B.季风 C.纬度位置 D.海陆性质
4.(2024八上·拱墅期末)唐代诗人王之涣有诗曰:“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是指这里(  )
A.不受夏季风影响 B.夏季风来的迟
C.年降水量稀少 D.雨季来的迟
5.(2024八上·拱墅期末)下列有关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反射是神经系统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基本方式
B.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反射弧才能实现
C.反射活动是人体对外界刺激的应答性反应
D.反射活动是对信息的接受、传导、处理的过程
6.(2024八上·拱墅期末)玉米幼苗向光弯曲生长有外因作用,也有内因作用。为了了解植物生长素与向光性的关系,某同学根据实验方案绘出实验设计示意图如下图。(说明:甲乙幼苗完整;丙、丁、戊切去尖端;丁戊琼脂中含有等量的、由玉米幼苗尖端提供的生长素。)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甲乙对照实验目的是了解玉米胚芽产生向光性的外因是单侧光照射
B.乙丙对照实验目的是了解玉米胚芽产生向光性的内因是胚芽鞘尖端的存在有关
C.丁和戊的结果分别是丁直立生长(丙生长情况一样);戊弯向琼脂块一侧生长
D.用戊装置和甲对照,可以了解玉米胚芽弯曲生长和生长素在两侧的分布量有关
7.(2024八上·拱墅期末)运动员剧烈运动时,满脸通红,大汗淋漓,这体现了皮肤的()
A.保护和排泄的功能 B.排泄和调节体温的功能
C.排泄和感受外界刺激的功能 D.保护和感受外界刺激的功能
8.(2024八上·拱墅期末)分布在地球各处的水处于不断运动和相互转化之中。如图为部分水循环的示意图,下列有关水循环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环节②代表水汽输送,环节③代表降水
B.水会不断地循环,无需提倡节约用水
C.地球上的水,大部分以气态形式存在于大气中
D.水循环中,水仅在固液两态之间相互转化
9.(2024八上·拱墅期末)“天气预报瓶”是一种科技类的创意新品。如图所示,A为玻璃管与大气相连,B为密闭的玻璃球内装有红墨水,它能显示天气的好坏,随着环境气压的变化,A管内的水位会上升或下降。下列有关该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管液面明显下降时,常常为阴雨天气
B.A管和B球液面相平时,显示内外气压一致
C.天气预报瓶利用天气和大气压的关系进行预报
D.B球内装较多红墨水,可以减少瓶内温度变化造成的干扰
10.(2024八上·拱墅期末)20℃时,在盛有50克水的烧杯中加入20克硝酸钾,充分搅拌后如图甲;加入20克水,充分搅拌后如图乙;再加入10克水如图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中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B.乙中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C.丙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D.乙→丙过程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11.(2024八上·拱墅期末)如图甲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R1是定值电阻,R2由三段材料不同、横截面积相同的均匀直导体 EF、FG、GH 连接而成,其中一段是铜导体,其电阻可忽略不计,另两段导体的阻值与自身长成正比,P 是与 R2良好接触并能移动的滑动触头。闭合开关 S 将P 从H 端移到 E 端时,电流表示数 I 与 P 向左移动距离 x 之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已知 R= 10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 是(  )
A.电源电压为 12V
B.GH 导体的电阻为 10Ω
C.当电流表示数为 0.5A 时,x 的值为 31 cm
D.P 位于 x= 0 cm 时,R 两端的电压为 4V
12.(2024八上·拱墅期末)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恒为5伏,两只相同的灯泡L1、L2发光时的电阻约为6V欧左右,忽略温度对灯丝电阻的影响,应选择两电表的量程分别为(  )
A.电流表(0~0.6安)、电压表(0~3伏)
B.电流表(0~0.6安)、电压表(0~15伏)
C.电流表(0~3安)、电压表(0~3伏)
D.电流表(0~3安)、电压表(0~15伏)
13.(2024八上·拱墅期末)当无意中碰到高温的物体时,我们的手会立即缩回,这是一种简单的、人生来就有的反射。如图是完成缩手反射的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射弧的感受器为①,效应器为⑤
B.完成该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在③大脑
C.如果结构④受损,该反射活动仍能完成
D.该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为⑤→④→③→②→①
14.(2024八上·拱墅期末)如图所示,魔法水母是一款受孩子喜爱的玩具。在瓶内注满水,然后放入魔法水母,旋紧瓶盖,用力抓握塑料瓶,魔法水母就会往水下沉落;松开塑料瓶,它又会浮上来。调整握塑料瓶的力度,魔法水母就可以静止悬浮在水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魔法水母是通过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上浮和下沉的
B.魔法水母下沉时受到的液体压强变大
C.用力挤压矿泉水瓶时,魔法水母内的空气体积变大
D.魔法水母悬浮在水中时,它所受的浮力和重力的大小相等
15.(2024八上·拱墅期末)科学兴趣小组开展“制作可调式电热水壶”的活动。设计电路时要求满足:闭合开关后,顺时针调节变阻器的旋钮滑片P时,通过发热体的电流增大,产热加快;同时反映发热体功率高低的显示仪(电压表)示数增大。下列设计符合要求的是(  )
A. B.
C. D.
16.(2024八上·拱墅期末)如图是书上水电解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这个实验可以说明水分子含有两种不同的,更小的粒子,这种粒子就是原子。
B.一个水分子种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C.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D.水是由氢原子与氧原子组成的
17.(2024八上·拱墅期末)将装满水的溢水杯放在天平左盘,砝码放右盘,调节天平至指针指向分度盘中央。向溢水杯里轻放一个密度比水小的蜡块,待蜡块静止,排开的水全部流入量筒后(如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天平指针仍指向分度盘中央刻度
B.蜡块受到的浮力大于蜡块的重力
C.量筒中水的质量小于蜡块的质量
D.量筒中水的体积等于蜡块的体积
18.(2024八上·拱墅期末)拉萨和成都大致在同一个纬度上,但两地气温差异很大,主要原因是(  )
A.海陆因素 B.地形地势因素
C.纬度因素 D.人类活动
19.(2024八上·拱墅期末)为拓展能量来源,我国推广种植一种“生物柴油”树——麻疯树,其果实内含有果仁油。果仁油常用有机溶剂通过浸取法提取,主要过程如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粉碎果仁能加快果仁油的溶解速度
B.加热溶解时温度升高果仁油溶解度变大
C.过滤利用了果仁油与滤渣的溶解性不同
D.蒸发过程中果仁油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20.(2024八上·拱墅期末)今年抗击新冠肺炎用了大量如图所示的负压救护车,该车采用负压技术使车内气压低于外界气压,车内空气在经过负压消毒进行无害化处理后排出,在救治和转运传染病患者时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医务人员交又感染概率。下列与负压救护车原理不相同的是(  )
A.厨房做菜时用抽油机排油烟 B.化学实验室用排气扇向外排气
C.用气筒给车胎打气 D.用吸管吸饮料时饮料瓶变瘪了
21.(2024八上·拱墅期末)思维模型的建构能促进深度学习,也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小舟学习完《体温的控制》后,建构如下思维模型。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请将上述思维模型中的“?”处补充完整。   
(2)当处于寒冷环境中时,人体皮肤血管的口径应   。
22.(2024八上·拱墅期末)小珂同学在做植物茎的向性实验时,原来放置在暗箱中的 直立幼苗生长一段时间后,出现了如图的弯曲生长情况。 判断该暗箱当初放置时最有可能接触水平地面的一侧是   (选填“甲”、“乙”、“丙”或“丁”),影响该幼苗生长方向的激素名称是   。
23.(2024八上·拱墅期末)20℃时,A、B两只烧杯中分别装入50克的水,向两只烧杯中分别加入30克的食盐和蔗糖,充分溶解后,静置,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两只烧杯中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是   (填烧杯编号)。
(2)B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24.(2024八上·拱墅期末)小明用饮料吸管制作了一只简易密度计,如图所示,分别用它测量盐水和水的密度时,吸管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1和F2,则F1    F2(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下同)。吸管浸入液体的深度分别为h1和h2,则h1   h2。
25.(2024八上·拱墅期末)如图是一种课间定时音乐播放装置的原理图。有电流通过时,“播放器”播放音乐;到达设定时间时,“定时开关”自动断开。闭合开关S,当“定时开关”处于断开状态时,指示灯   亮(选填“会”或“不会”),播放音乐;到上课时间时,“定时开关”处于   (选填“闭合”或“断开”)状态,播放器不工作。
26.(2024八上·拱墅期末)如图甲所示,是某款气敏“电阻型”酒精测试仪的工作电路,气敏电阻的阻值随酒精气体浓度的变化而变化,电源电压为9V,R1是阻值为25Ω的定值电阻,R2是气敏电阻,其阻值与酒精浓度的关系如图乙。酒精浓度(n)表示每100mL气体中含有酒精的质量。在检测过程中,如果驾驶员没有喝酒,电压表的示数为   V;电压表示数为5V,驾驶员呼出的气体,每100mL中含有酒精   mg。
27.(2024八上·拱墅期末)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金属块的重力,然后将金属块缓慢浸入液体中不同深度,步骤如图B、C、D、E、F所示(液体均未溢出),并将其示数记录在表中:
实验步骤 B C D E F
弹簧测力计示数/牛 2.2 2.0 1.7 1.7 1.9
(1)分析比较实验步骤A和   可得出: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分析比较A、B、C、D可知:浮力大小与物体   有关:分析实验步骤A、E、F可知:浮力的大小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2)分析实验数据可知,F中液体密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水的密度。
(3)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大小是   牛,金属块密度为   千克/米3。
28.(2024八上·拱墅期末)气体产生的压强(气压)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某科学兴趣小组同学了解到如下信息后提出了他们的猜想。
信息:①自行车轮胎在烈日下暴晒爆胎。②篮球充气越多,越不易被压扁。③密封在针筒内的空气只能被压缩一定的范围
猜想:气压大小可能与气体的多少、温度及体积有关
(1)信息   (填序号)可作为“气压大小可能与气体温度有关”的猜想依据。
(2)科学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气压大小与温度的关系。步骤如下:
步骤一:往气球内充入一定量的空气后,用细线扎紧气球口。
步骤二:在容器底部固定一滑轮,往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水。
步骤三:拉动绕过滑轮的细线使气球浸没在水中,标记水面位置并测出细线露出水面的长度。
步骤四:升高水温,拉动细线改变气球浸没的深度,使水面的位置保持不变,测出细线露出水面的长度。
①气球浸没在不同温度的水中,保持水面位置不变是为了   。
②实验中对多个不易观测的量,进行了巧妙了“转换”:如“细线露出水面的长度越长”反映“气球浸入水中的深度越大”;“气球浸入水中的深度越大”反映   越大。
29.(2024八上·拱墅期末)为了探究“赤霉素对大豆植株高矮特性的影响”。
(1)甲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生长正常、大小相同的大豆幼苗15株,测量高度后,置于按科学标准配制的培养液中,放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等条件下培养。
②每天喷洒用清水配制的赤霉素溶液。
③20天后测量每株大豆的高度。发现平均高度增加了。
实验结论:赤霉素有促进大豆植株增高的作用。
(2)乙同学认为甲的实验结果可信度不高,因为甲没有设置对照组。请你帮助设置对照实验:
①取   的大豆幼苗15株,置于同样的培养液和适宜的温度和光照等条件下培养。
②每天喷洒   。
③20天后测量每株大豆的高度,计算平均高度。
实验结论:如果20天后,出现   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到“赤霉素有促进大豆植株增高作用”的实验结论。
30.(2024八上·拱墅期末)某实验小组做“测定一组电阻R1、R2、R3的阻值”的实验,电路图如图甲所示。已知电阻R1约为2欧,电阻R2约为5欧,电阻R3约为20欧。该实验供选用的器材有:
A.电源 (电压恒定9伏)
B.电流表(量程0~0.6安)
C.电压表(量程0~3伏)
D.滑动变阻器(最大电阻10欧,额定电流1.5安)
E.滑动变阻器(最大电阻20欧,额定电流1.5安)
F.滑动变阻器(最大电阻60欧,额定电流0.6安)
G.滑动变阻器(最大电阻70欧,额定电流0.1安)
H.开关、导线若干
(1)为了测定R1、R2、R3的阻值,实验中应选用的滑动变阻器是   (填器材的编号)。
(2)根据实验电路图,请在答题纸上用划线当导线完成实物图乙的连接。
(3)某次实验中,实验操作正确,电流表的示数和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此电阻的阻值为   欧,这种测量电阻的方法叫做   。
31.(2024八上·拱墅期末)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形式是激素调节,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农业生产中,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可以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图甲中,可表示单子叶植物受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影响的是曲线   ,可选用图中   点所对应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此例说明:生长素类似物的作用具有   性。
(2)将大小相近的同种植物分为①②③三组,分别进行不同的处理,实验结果如图乙所示,根据图中的①③组所示结果进行比较,可得出   ;继而根据图中的②③组所示结果进行比较,可得出细胞分裂素   。
32.(2024八上·拱墅期末)在学习物体的浮沉条件时,小李做了一个观察鸡蛋悬浮的实验,其主要操作步骤如下:如图所示,先在水平桌面上放置一个大锥形瓶,向瓶中装满水,再取一个鸡蛋,称得其质量为55g,将它轻轻放入水中,发现鸡蛋沉至容器底部,此时用溢水杯接收溢出的水,称得的溢出水的质量为50g,然后,向瓶中溶解食盐直到鸡蛋恰好悬浮起来为止。
(1)容器中放入鸡蛋后,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如何变化?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鸡蛋沉至容器底部时,所受到的浮力为多少?   
(3)当鸡蛋恰好悬浮起来时,鸡蛋所受到的浮力又为多少?此时盐水的密度是多少?   (列式计算)
33.(2024八上·拱墅期末)如图甲所示电路,滑动变阻器电阻R2的滑片P从下端往上端滑动过程中,电压表与电流表的示数呈图乙所示的规律。求:
(1)当电流表的示数为0.2A时,滑动变阻器R2接入电路的阻值。   
(2)滑动变阻器R2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化范围。   
(3)电源电压和电阻R1各是多大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A、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溶解操作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过滤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蒸发操作的方法、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A、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物体与砝码位置颠倒,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加水溶解时,在烧杯中进行,并用玻璃棒搅拌,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答案为:A。
2.【答案】B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解析】【分析】A、根据t℃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40g进行解答;
B、根据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进行解答;
C、根据由图可知A物质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更大进行解答;
D、根据没有指名温度无法比较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进行解答.
【解答】A、由图可知,t℃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40克,则该温度下,A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错误;
B、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t℃时B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后,溶解度减小,有晶体析出,溶液仍然饱和,正确;
C、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更大,错误;
D、溶解度比较应指明温度,否则无法比较,错误。
故答案为:B。
3.【答案】B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因素
【解析】【分析】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大气的多年平均状况,主要的气候要素包括光照、气温和降水等,其中降水是气候重要的一个要素。
【解答】浙江地区处于沿海地区,其气候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季风;
故答案为:B。
4.【答案】A
【知识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解析】【分析】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区域叫季风区, 受夏季风不影响明显的区域叫非季风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致通过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以东属于季风区,以西属于非季风区。
【解答】“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是指这里深居内陆,踞海远, 不受夏季风影响。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5.【答案】C
【知识点】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解析】【分析】当无意中碰到高温的物体时,我们的手会立即缩回,然后才感觉到痛。 手迅速缩回是对高温刺激的应答性反应。我们把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作出应答性反应的过程叫做反射(reflex)。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像完成缩手反射活动那样的神经结构,叫做反射弧。它包 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任何反射 活动都要通过反射弧才能实现。而且,不同的反射有不同的反射弧。
【解答】由分析知ABD正确, 反射活动是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的应答性反应,C错误,故答案为:C。
6.【答案】C
【知识点】植物的感应性;植物激素
【解析】【分析】1、植物向光性的外因 —— 单侧光照射
植物具有向光性,单侧光照射是引起植物向光弯曲生长的重要外部因素。单侧光会导致植物体内生长素分布不均匀,从而使植物表现出向光性。例如在本题中,甲没有单侧光照射,幼苗直立生长;乙有单侧光照射,幼苗向光弯曲生长,通过甲乙对照,能明确单侧光照射是玉米幼苗产生向光性的外因。
2、植物向光性的内因 —— 胚芽鞘尖端与生长素
胚芽鞘尖端的作用:胚芽鞘尖端是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同时也是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本题中乙有胚芽鞘尖端,在单侧光照射下出现向光性,丙切去了尖端,即使有单侧光照射也不出现向光性,通过乙丙对照,说明玉米胚芽产生向光性与胚芽鞘尖端的存在有关。
生长素的作用及运输: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细胞的伸长生长。在单侧光的作用下,生长素会从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运输,导致背光一侧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一侧,背光侧细胞伸长生长较快,从而使植物向光弯曲生长。
【解答】A、甲乙两组的自变量是:有无单侧光照,因变量是:幼苗是否弯向光源生长,两组对照,实验目的是了解玉米幼苗产生向光性的外因是单侧光照射,A正确。
B、乙、丙两组的自变量是:有无尖端,因变量是:幼苗是否弯向光源生长,两组对照,实验目的是了解玉米幼苗产生向光性的内因是胚芽鞘尖端的存在有关,B正确。
C、琼脂块不能感受光刺激,故丁组直立生长,戊含生长素的一侧生长快,弯向琼脂块对侧生长,C错误。
D、戊装置中,幼苗左侧含有生长素,向右弯曲生长,甲组实验中幼苗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在两侧分布均匀,直立生长,用戊装置和甲对照,可以了解玉米幼苗弯曲生长与生长素在两侧的分布量有关,D正确。
故答案为:C。
7.【答案】B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皮肤排汗,所以具有排泄功能,皮肤是主要散热器官,具有调节体温的功能。
【解答】 运动员剧烈运动时,满脸通红,大汗淋漓主要是为了散热,所以体现皮肤调节体温的功能,同时汗液有代谢废物,所以体现皮肤具有排泄功能,故答案为:B。
8.【答案】A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水循环的主要环节主要有: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植物蒸腾等。
【解答】A、读图可知,图中环节②代表水汽输送,环节③代表降水,A正确;
B、虽然水会不断地循环,但是必须提倡节约用水,以免浪费水资源,B错误;
C、地球上的水,大部分以液态形式存在于海洋中,C错误;
D、水循环中,水在固液气之间来回转换,D错误;
故答案为:A。
9.【答案】A
【知识点】天气的概念;天气预报与天气图
【解析】【分析】根据装置的结构和特点,结合大气压的大小受天气的变化影响的关系来判断,一般来说,阴天下雨的天气大气压比正常低。
【解答】A、A管液面明显下降时,说明处于高压区,常常为晴朗天气,故A错误,符合题意;
B、A管和B球液面相平时,显示内外气压一致,液体高度一样,压强一样,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天气不同,气压不同,当大气压发生变化时,A管内的液面就会随着变化,因此“天气预报瓶”利用天气与大气压的关系进行预报,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B球容积较大,红墨水越多,由于热胀冷缩引起的体积变化不明显,从而减小瓶内温度变化造成的干扰,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0.【答案】C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A.如果溶液中存在未溶的固体,那么溶液肯定饱和;
B.如果溶液中没有未溶的固体,则无法判断溶液是否饱和;
CD.溶质质量分数=。
【解答】A.甲中溶液底部有未溶解的固体,则甲中溶液是饱和溶液,故A错误;
B.由图可知,乙中溶液的底部没有未溶解的硝酸钾固体,则乙中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故B错误;
C.根据题意可知,丙中溶质硝酸钾的质量为20克,溶液的质量=50克+20克+20克+10克=100克,则丙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20%,故C正确;
D.乙→丙过程中,溶质硝酸钾的质量不变,而溶剂的质量增加,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故D错误。
故选C。
11.【答案】C
【知识点】电路的动态分析
【解析】【分析】(1)闭合开关,两电阻串联接入电路,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为零时,电路中电流最大,根据图象读出电路中最大电流,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源的电压;
(2)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大时,电路中电流最小,根据图象读出电路中最小电流,根据欧姆定律结合串联电路电阻规律求出变阻器的最大阻值,由图象可知滑片P从H端移到E端时出现拐点,据此确定GH、FG、EF的长度,滑片位于铜导线段时电流不变,据此确定铜导线的长度,根据图象得出滑片P位于F点时电路中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求此时电路总电阻,根据电阻串联的特点求EF段电阻,进一步计算GH段导体的电阻;
(3)根据欧姆定律计算当电流表示数为0.5A时电路中的总电阻,根据串联电路电阻规律计算此时R2接入电路中的电阻,进一步计算R2接入电路中长度和x的值;
(4)根据U=IR计算P位于x=0cm时R1两端的电压。
【解答】A、当P位于x=35cm时,电路为R1的简单电路,电路中的电流最大,图乙可知I大=0.6A,
则电源的电压
U=I大R1=0.6A×10Ω=6V
故A错误。
B、当P位于x=0cm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电路中的电流最小,由图乙可知I小=0.2A,
则电路中的总电阻
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
REH=R总-R1=30Ω-10Ω=20Ω
由图乙可知,滑片从G向F移动时,电路中的电流I=0.4A不变,即GF段为铜导线,
此时电路的总电阻
EF段的总电阻
REF=R总'-R1=15Ω-10Ω=5Ω
所以,GH导体的电阻
RGH=REH-REF=20Ω-5Ω=15Ω
故B错误。
C、由图像的拐点可知
GH=15cm,FG=25cm-15cm=10cm,EF=35cm-25cm=10cm
因EF段导体的阻值与自身长成正比,
所以EF段导体每1cm的电阻
当电流表示数为0.5A时,电路中的总电阻
此时R2接入电路中电阻
R2=R总″-R1=12Ω-10Ω=2Ω
由REF>R2可知,滑片应位于EF段,
此时接入电路中的长度
所以
x=35cm-4cm=31cm
故C正确。
D、当P位于x=0cm时,滑片在H处,此时变阻器全部接入电路,此时总电流最小为0.2A,则R两端的电压为
U=IR=0.2A×10Ω=2V
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2.【答案】A
【知识点】电流的测量及电流表的使用;电压的测量及电压表的使用
【解析】【分析】两灯泡串联,电压表并联在一个灯泡的两端,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
已知电源电压和两灯泡的阻值相等,根据串联电路电压规律求出电压表的示数;然后利用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电流,即电流表的示数;最后根据电压表的示数以及电流表的示数确定电压表和电流表的量程。
【解答】根据题意可得,电路中的最大电流为
因此电流表的量程选择(0~0.6安);串联分压,两灯泡规格相同,则每个灯泡分得总电压一半,为2.5V,所以电压表量程选择(0~3伏),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13.【答案】A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
感受器:是感觉神经末梢的特殊装置,能感受内、外环境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在缩手反射中,①是感受器,如皮肤上的热觉感受器,能感知高温刺激。
传入神经:将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向神经中枢传导。图中的②是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位于中枢神经系统内,对传入的神经冲动进行分析和综合,并发出指令。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③脊髓,它能接收传入神经传来的信号,经过处理后发出传出信号。
传出神经:将神经中枢发出的指令传至效应器。图中④是传出神经,若其受损,神经中枢的指令无法传递到效应器,反射活动就不能完成。
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能接受传出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引起相应的肌肉收缩或腺体分泌。图中⑤是效应器,在缩手反射中,效应器是手臂上的肌肉,接收到神经冲动后会收缩,完成缩手动作。
图中的①感受器、②传出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入神经、⑤效应器。
【解答】A、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是:感受器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然后神经冲动由传入神经传导神经中枢,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央的灰质内(神经元细胞体集中的部位),能接受神经冲动,产生新的神经冲动(即做出指令),传出神经再将来自神经中枢的神经冲动传至效应器,最后由效应器接受神经冲动并作出相应的反应。由图可知,手部皮肤①属于感受器,手臂肌肉⑤是效应器,故A正确;
B、这一反射活动是简单反射,神经中枢在③脊髓,故B错误;
C、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保持反射弧完整,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都不能进行。传出神经④遭到损伤,不能传导兴奋到效应器即肌肉,所以肌肉无收缩反应,故C错误;
D、该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为①→②→③→④→⑤,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14.【答案】C
【知识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p=ρgh分析魔法水母下沉时受到的液体压强的变化;
(2)浮力大于重力,物体上浮;浮力小于重力,物体下沉,浮力等于重力,物体悬浮;
(3)气体质量一定时,气体体积越小压强越大。
【解答】A、魔法水母是通过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上浮和下沉的,魔法水母上浮时它所受到的重力减小,浮力不变, 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魔法水母下沉时,深度增加,根据p=ρgh知受到的液体压强变大,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挤压矿泉水瓶,瓶内空气被压缩,将压强传递给水,水被压入魔法水母中,魔法水母内的空气体积变小,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松开手,魔法水母内水面上的空气体积增大,压强减小,魔法水母里面被压缩的空气把水压出来,此时魔法水母的重力小于它所受的浮力,因此它就向上浮;当浮力等于重力,就会悬浮在水中,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5.【答案】C
【知识点】电路的动态分析
【解析】【分析】变阻器与电热丝串联,由触片的移动得出变阻器接入电阻的变化,则由欧姆定律可得出电路中电流的变化和显示仪(电压表)的示数变化,根据Q=I2Rt可知产生热量的变化。
【解答】A、变阻器与发热体串联,电压表测发热体两端的电压,顺时针转动旋钮型变阻器滑片时,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不变,电路的总电阻不变,由通过发热体的电流不变,根据Q=I2Rt可知产热不变,根据U=IR可知发热体两端的电压不变,显示仪(电压表)示数不变,故A不符合题意;
B、变阻器与发热体串联,电压表测发热体两端的电压,顺时针转动旋钮型变阻器滑片时,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大,电路的总电阻变大,由通过发热体的电流变小,根据Q=I2Rt可知产热减慢,根据U=IR可知发热体两端的电压变小,显示仪(电压表)示数变小,故B不符合题意;
C、变阻器与发热体串联,电压表测发热体两端的电压,顺时针转动旋钮型变阻器滑片时,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小,电路的总电阻变小,由通过发热体的电流变大,根据Q=I2Rt可知产热加快,根据U=IR可知发热体两端的电压变大,显示仪(电压表)示数变大,故C符合题意;
D、变阻器与发热体串联,电压表测量变阻器两端的电压,顺时针转动旋钮型变阻器滑片时,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小,由串联分压可知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变小,电压表的示数变小,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6.【答案】D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电解水的水分子分解过程示意图表示:每两个水分子分解成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然后,每2个氢原子构成一个氢分子、2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根据对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的理解,归纳在此变化过程中可得到的规律或认识。
【解答】A、由图可知,每个水分子中含有三个原子,其中两个是氢原子,另外一个是氧原子,选项正确;
B、由图可知,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即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选项正确;
C、水是由许多水分子聚集而成的,即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选项正确;
D、水中的氢原子统称氢元素,氧原子统称氧元素,所以水是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D。
17.【答案】A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蜡块漂浮,浮力等于重力;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可知排开水受到的重力等于小球的重力,即左侧总重力不变,压力不变,所以天平仍然平衡。【解答】AB、由于蜡块漂浮在水中,由沉浮条件可知,蜡块受到的浮力等于蜡块的重力,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蜡块受到的浮力等于排开液体重力,等量代换可得,蜡块的重力等于排开液体重力,所以天平指针仍指向分度盘中央刻度,故A正确,B错误;
C、由于蜡块的重力等于排开液体重力,由可得,量筒中水的质量等于蜡块的质量,故C错误;
D、由于量筒中水的质量等于蜡块的质量,水的密度大于蜡块的密度,由可得,量筒中水的体积小于蜡块的体积,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18.【答案】B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因素
【解析】【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海陆因素、洋流因素和人类活动等.
【解答】地形是影响气温的基本因素,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由图可知,图中拉萨海拔要比成都高很多,所以拉萨的气温比成都低很多,这说明了地形对气温的影响,B对,ACD错。
故答案为:B。
19.【答案】D
【知识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溶质质量减小或溶剂质量增大,溶质的质量分数将减小。【解答】A、粉碎果仁增大与有机溶剂接触面积,能加快果仁油的溶解速度,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图示信息可知,加热溶解时温度升高果仁油溶解度变大,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果仁油能溶解于有机溶剂中,而滤渣不溶于有机溶剂,则过滤利用了果仁油与滤渣的溶解性不同,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蒸发过程中,有机溶剂蒸发,果仁油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0.【答案】C
【知识点】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流体(气体和液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负压救护车利用这个原理,通过技术手段使车内空气流速相对外界较大,从而车内气压低于外界气压,形成负压环境。这样,外界空气会在压强差的作用下流入车内,而车内空气不会向外泄漏,只有经过负压消毒处理后的空气才能排出车外,减少了病毒向外传播的可能性。
【解答】A、厨房做菜时用抽油机排油烟,内部压强减小,小于外界的大气压,处于负压状态,故A不合题意。
B、化学实验室用排气扇向外排气,内部压强减小,小于外界的大气压,处于负压状态,故B不合题意。
C、用气筒给车胎打气,轮胎内的气压大于外部大气压,不处于负压状态,故C符合题意。
D、用吸管吸饮料时饮料瓶变瘪了,吸管内的气压小于外部大气压,不处于负压状态,故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1.【答案】体温调节;缩小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1、人体的散热方式
辐射散热:这是人体以热射线的形式将体热传给外界较冷物质的一种散热方式。
传导散热:是指机体的热量直接传给与之接触的温度较低物体的一种散热方式。
对流散热:通过气体流动来交换热量的一种方式。人体周围的空气被加热后会不断流动,带走热量,风速越大,对流散热越快。
蒸发散热:分为不感蒸发和出汗两种形式。不感蒸发是指体内的水分从皮肤和黏膜(主要是呼吸道黏膜)不断渗出而被汽化的过程,这种蒸发不被人们所察觉。出汗则是汗腺主动分泌汗液的活动,通过汗液蒸发可有效带走大量体热,是人体在炎热环境中主要的散热方式。
2、体温调节机制
人体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当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时,机体通过神经 - 体液调节来增加产热、减少散热,以维持体温恒定。
减少散热的主要方式之一就是皮肤血管收缩,口径缩小。皮肤血管收缩后,流经皮肤的血流量减少,皮肤温度降低,与外界环境的温差减小,从而减少了热量的散失。同时,汗腺分泌减少,汗液蒸发散热也相应减少。
增加产热的方式包括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等,使机体代谢率提高,产热增多。
【解答】(1)当外界环境温度发生变化,皮肤里的冷、热觉感受器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至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中枢的分析综合,再使有关神经兴奋,引起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通过皮肤直接散发的热量减少。
(2)在寒冷环境中,体热散失减少,皮肤温随之降低,皮肤血流量减少,皮肤血管收缩,因此人体皮肤血管的口径应缩小。
22.【答案】乙;生长素
【知识点】植物激素
【解析】【分析】1、植物的向光性:植物生长器官受单侧光照射而引起生长弯曲的现象称为向光性。
向光性是植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使植物能够更好地接受光照,进行光合作用,从而制造更多的有机物,满足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
2、生长素与植物向光性的关系:生长素主要在植物的幼嫩部位产生,如胚芽鞘尖端、幼叶、发育中的种子等。
运输:在单侧光的照射下,生长素会发生横向运输。在胚芽鞘尖端,生长素从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运输,导致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侧。同时,生长素还能进行极性运输,即从形态学的上端向下端运输。
【解答】由图示可知,暗箱里的幼苗没有受到单侧光的影响,但是植物的茎具有背地性,而乙是朝着丁生长的,所以乙是接触地面的一侧,才会导致向着丁生长,所以该暗箱当初放置时最有可能接触水平地面的一侧是乙。影响该幼苗生长方向的激素是生长素,由于重力的作用,导致茎的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生长得快,背地侧生长素浓度低,生长的慢,所以茎具有背地性。
23.【答案】A;37.5%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由题目的信息可知,
(1)两只烧杯中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A;
(2)有关的计算要准确。
【解答】(1)烧杯底部有溶质剩余的一定饱和,两只烧杯中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是A。
(2)B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24.【答案】等于;小于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漂浮条件比较浮力的大小;
(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分析密度计在盐水和水中排开液体的体积大小即可。
【解答】(1)密度计在液体中始终处于漂浮状态,则受到的浮力始终等于自身的重力。密度计的重力保持不变,则两次受到的浮力大小相等,即F1=F2=G;
(2)由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密度计在盐水和水中所受浮力相等,且水的密度小于盐水的密度,则密度计排开盐水的体积小于排开水的体积,那么密度计浸入盐水中的深度要小于浸入水中的深度,即h1<h2。
25.【答案】会;断开
【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设计;电路的动态分析
【解析】【分析】由图可知当定时开关闭合时播放器被短路,则播放器中没有电流通过;若定时开关断开时,播放器与指示灯串联。
【解答】由图可知,闭合开关S,当“定时开关”处于断开状态时,指示灯形成通路,则会亮,播放器形成通路,则播放器中有电流通过,播放器会播放音乐。
由题意可知,当“定时开关”处于闭合状态,“播放器”被短路,没有电流通过,则“播放器”不会播放音乐。
26.【答案】3;40
【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电路的动态分析
【解析】【分析】(1)由图甲知,两电阻串联,电压表测量定值电阻R1两端的电压,由图乙可知如果驾驶员没有喝酒时R2的阻值,由欧姆定律求出此时电路中的电流和R1两端的电压(即电压表的示数);
(2)当电压表示数为5V时,由欧姆定律算出电路中的电流和电路的总电阻,根据串联电路的电阻规律算出R2的电阻,由图乙判断出驾驶员呼出的气体中每100mL中含有酒精的质量。
【解答】由图甲知,两电阻串联,电压表测量定值电阻R1两端的电压,由图乙知,如果驾驶员没有喝酒,即酒精浓度为0,此时气敏电阻R2的阻值为50Ω,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为
此时R1两端的电压 (即电压表的示数)
当电压表示数为5V时,电路的电流为
此时电路的总电阻为
根据串联电路的电阻规律可知,此时R2的阻值为
由图乙知,此时驾驶员呼出的气体,每100mL中含有酒精40毫克。
27.【答案】D、E;排开液体的体积;小于;1;2.7×103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
【解析】【分析】(1)研究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关系,要控制排开液体的体积和密度相同,只改变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
找出图中相同的量和不同的量,分析得出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变化量的关系;
(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知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时,密度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3)根据称量法F浮=G-F计算出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利用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求物块的体积,根据得出物体的密度。
【解答】(1)研究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关系,要控制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密度相同,只改变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故由ADE图可知,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时,液体的密度相同,浸没的深度不同,浮力相同,所以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研究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关系,要控制排开液体的密度相同,由分析比较A、B、C、D可知,液体的密度相同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浮力不同,所以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2)根据称重法可知:物体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
物体浸没在另一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为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知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时,密度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故F中液体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3)[4][5]物体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
物体排开水的体积
金属块的体积
金属块的质量
金属块的密度
28.【答案】①;控制气体或气球的体积不变;气球内气体的气压
【知识点】气体压强跟体积的关系
【解析】【分析】(1)分析信息中与温度有关的情况;
(2)①气球浸没在水中,若气球的体积增大,则水面会上升,否则水面会下降,保持水面位置不变,则是为了控制气球的体积不变;
②根据压强知识推理,开始未加热时,气球内部压强与水的压强相等,若气球内部压强增大,则其体积会增大,要使其体积不变,则需加深气球在水中的深度。
【解答】(1)由信息①自行车轮胎在烈日下暴晒易爆胎可知,说明温度高,压强会增大。
(2)探究气压大小与温度的关系,需保持气球的体积不变,保持水面位置不变,就是为了在实验过程中保持气球的体积不变。
若气压压强变大,还在原来的深度,则气球内部压强大于外部压强,体积会变大,所以要加深气球在水中的深度,使其体积不变,因此“气球浸入水中的深度越大”反映了气球内气体的气压越大。
29.【答案】与实验组生长状况、大小都相同;与实验组等量的清水;实验组植株平均高度高于对照组植株平均高度
【知识点】植物激素
【解析】【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单一变量原则:在对照实验中,只有一个变量(即自变量)不同,其他条件(无关变量)都应保持相同且适宜。本题中自变量是是否喷洒赤霉素溶液,除了这一因素外,大豆幼苗的生长状况、培养液、温度、光照等条件都要相同且适宜。
(3)对照原则:通常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是不施加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其作用是作为参照标准,用于对比实验组的变化,以确定实验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在本题中,不喷洒赤霉素溶液而是喷洒等量清水的一组为对照组,喷洒赤霉素溶液的为实验组。
【解答】(2)乙同学认为甲的实验结果可信度不高,因为甲没有设置对照实验。设置对照实验:
①取长势相同的大豆幼苗15株,置于同样的培养液和适宜的温度和光照等条件下培养。②探究“赤霉素对大豆植株高矮特性的影响”实验唯一不同的变量是有无赤霉素,其它条件都相同,因此对照组每天喷洒与实验组等量的清水。
③20天后测量每株大豆的高度,计算平均高度。
(3)如果20天后,出现实验组植株的平均高度大于对照组植株的平均高度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到“赤霉素有促进大豆植株增高作用”的实验结论。
30.【答案】F; ;5;伏安法
【知识点】伏安法测电阻的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1)在选择滑动变阻器时,要根据电源电压、电流表的量程、电压表的量程及已知电阻的阻值共同分析。要保证不超过电流表和电压表的量程。
(2)电压表要与电阻并联,注意电压表正负接线柱的接法;
注意滑动变阻器的接法:一上一下。
(3)在进行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时,要注意其量程和分度值,然后进行正确地读数。
【解答】(1)已知电源电压为9V,电压表的量程为0 3V,所以要串联一个滑动变阻器来限流分压。而至少要分6V的电压是电阻两端最大电压的2倍,所以滑动变阻器的最小电阻应为电阻的2倍。又电阻R3约为20欧,所以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至少为40Ω,所以应选F或G,但G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太小,所以只能选F。
(2)根据图示将电压表并联在电阻两端,注意其量程和正负接线柱的接法,滑动变阻器已接了下面一个接线柱,所以还需接上面一个接线柱。如图所示:
(3)由图知,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0.02A,所以其示数为0.4A,电压表的量程为03V,分度值为0.1V,所以其示数为2V;
R===5Ω
因为电压的单位为伏特,电流的单位为安培,故这种测量电阻的方法叫做伏安法。
31.【答案】Ⅱ;d;两重;顶芽的存在会抑制侧芽的生长;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顶芽对侧芽的抑制作用
【知识点】植物激素
【解析】【分析】据图甲分析: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更敏感,所以甲图中Ⅰ代表双子叶植物、Ⅱ代表单子叶植物,图中d点所对应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既可以抑制双子叶杂草的生长,又可以促进单子叶植物的生长,所以该点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作为除草剂。
据图乙分析:①③组的单一变量是有无顶芽,有顶芽时,侧芽不生长,没有顶芽时侧芽生长,说明顶芽的存在会抑制侧芽的生长。②组结果与①③进行比较,具有细胞分裂素,可见,细胞分裂素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顶芽对侧芽的抑制。
【解答】(1)双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溶度更敏感,溶度的小幅度变化就对导致生长抑制甚至死亡,所以曲线Ⅱ可表示单子叶植物受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影响,d点开始抑制杂草生长,所以可用d点所对应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 由分析知生长素类似物的作用具有双重性。
(2)由图乙可得,有顶芽的,自然状态下侧芽几乎不生长,所以顶芽的存在会抑制侧芽的生长,但加了细胞分裂素,侧芽有一定的生长,所以细胞分裂素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顶芽对侧芽的抑制作用。
32.【答案】不变;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鸡蛋沉至容器底部时,所受到的浮力;当鸡蛋恰好悬浮起来时,鸡蛋所受到的浮力根据 得鸡蛋的体积此时盐水的密度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p=ρgh,通过分析容器中放入鸡蛋后,压面的升降判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大小变化;
(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即可得出鸡蛋沉至容器底部时,所受到的浮力大小;
(3)鸡蛋悬浮时排开水的体积就等于自身的体积;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根据浮力公式可求盐水的密度。
【解答】(1)瓶中装满水,容器中放入鸡蛋后,水的深度不变,根据 可知,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不变。
(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鸡蛋沉至容器底部时,所受到的浮力
(3)当鸡蛋恰好悬浮起来时,鸡蛋所受到的浮力
根据 得鸡蛋的体积
此时盐水的密度
33.【答案】10Ω;0 25Ω;3V;5Ω
【知识点】电路的动态分析
【解析】【分析】由电路图可知,R1与R2串联,电压表测R2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1)当电流表的示数为0.2A时,根据图象读出R2两端的电压,根据欧姆定律求出R2接入电路的阻值;
(2)当滑片位于下端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电压表的示数最大,电流表的示数最小,根据图象读出电表的示数,根据欧姆定律求出变阻器的最大阻值,然后得出R2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化范围;
(3)由电路图可知,当滑片位于上端时,电路为R1的简单电路,电路中的电流最大,根据图象读出电路中的最大电流,根据欧姆定律表示出电源的电压;
根据电阻的串联和欧姆定律表示出电源的电压,利用电源的电压不变得出等式即可求出R1的阻值,进一步求出电源的电压。
【解答】(1)由乙图可知,当电流I1=0.2A时,对应电压U1=2V,由甲图知,电压表测滑动变阻器电压,电流表测电路电流,电路为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故滑动变阻器此时接入电路的阻值
(2)由甲乙图知,当滑片在最上端时,滑动变阻器未连入电路,此时电路电流最大,滑片滑至最下端时,滑动变阻器全部连入电路,此时电路中电流最小,最小电流为,对应电压为,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
所以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化范围是0~25Ω;
(3)定值电阻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源电压不变,联合乙图可知
解得
电源电压
答:(1)当电流表的示数为0.2A时,滑动变阻器R2接入电路的阻值10Ω。
(2)滑动变阻器R2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化范围0~25Ω。
(3)电源电压为3V,R1阻值为5Ω。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