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四校稠城中学,北苑中学,稠江中学,望道中学)联考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科学试题1.(2024七上·义乌月考)“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是科学探究成功的前提。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A.种子为什么会长出幼苗B.哪种品牌牛奶的味道好C.鸟蛋为什么会孵出小鸟D.插在水中的铅笔为什么会“折断”2.(2024七上·义乌月考)正确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量筒读数B.点燃酒精灯C.取用固体粉末D.滴加液体3.(2024七上·义乌月考)酒精容易燃烧,它的标签上应贴上的标志是( )A. B.C. D.4.(2024七上·义乌月考)下列实验室的做法,其中正确的是( )A.为了节约药品,用剩的药品应放回原试剂瓶B.为了获取药品性质,可触摸药品或品尝药品的味道C.为了安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对着人D.为了看清较低的桌面上的量筒时,把量筒举起,与视线平行后读数5.(2024七上·义乌月考)下列是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科学数据,其中与事实最相符的是( )A.一张课桌的高度约是150cmB.《科学》课本的宽度为18.3dmC.体育课进行剧烈运动后,某同学体温达到了46℃D.一瓶矿泉水体积大约550mL6.(2024七上·义乌月考)下列单位换算过程中正确的( )A.1.8米=1.8×1000=1800毫米B.1.8米=1.8×1000毫米=1800毫米C.1.8米=1.8米×1000毫米=1800毫米D.1.8米=1.8米×1000=1800毫米7.(2024七上·义乌月考)关于“刻度尺、量筒、量杯、温度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都有“零刻度”B.都是量程越小的工具,精确度越高C.刻度线都是均匀的.D.测量的精确值都是由最小刻度决定的8.(2024七上·义乌月考)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三次测得文具盒的宽度分别为9.20cm、9.21cm、9.20cm,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测量结果最后应记作9.20cmB.此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1mmC.9.21cm这个记录结果是错误的D.9.20中最末一位数字“0”是有意义的9.(2024七上·义乌月考)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相平,读数为30mL,将液体倒出一部分后,俯视读数为20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为( )A.大于10mL B.小于10mL C.等于10mL D.无法确定10.(2024七上·义乌月考)有两支温度计,玻璃泡一样大,但玻璃管的内径不同。将它们插入同一杯热水中它们的水银柱上升高度和温度示数情况为( )A.内径细的升得高,它的温度示数大B.内径细的升得高,但它们的温度示数一样大C.内径粗的升得高,但它们的温度示数一样大D.上升高度相同,温度示数也相同11.(2024七上·义乌月考)体温计的示数如图所示,某粗心的护士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就用它直接去测甲、乙两病人的体温,体温计先后的示数是39℃和39.5℃。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体温一定是39℃,乙的体温一定是39.5℃B.甲的体温一定是39℃,乙的体温可能是39.5℃C.甲的体温可能是39℃,乙的体温一定是39.5℃D.甲的体温可能是39℃,乙的体温可能是39.5℃12.(2024七上·义乌月考)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下列是小平同学整理的“错误操作”与对应测量结果,认为各选项中一致的是( )选项 错误操作 结果A 用量筒量取30mL液体体积时俯视 偏大B 木尺受潮膨胀,去测量某物体的长度 偏大C 用温度计测沸水温度时,将温度计移出沸水读数 偏大D 在测量头发的直径时,如果把头发绕在铅笔上时没有排列紧密 偏大A.A B.B C.C D.D13.(2024七上·义乌月考)小科同学自制了一支温度计,把它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时水银柱长5厘米;把它插入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水银柱长25厘米。下列分别是温度计示数为35℃时对应的水银柱长和水银柱长为17厘米对应的温度计示数,正确的分别是( )A.12cm、60℃ B.12cm、85℃ C.7cm、60℃ D.7cm、85℃14.(2024七上·义乌月考)为了验证大豆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设计对照实验时,应选择表中的组别( )组别 温度 水分 萌发情况1 25℃ 没水 不萌发2 0℃ 水半淹种子 不萌发3 25℃ 水半淹种子 萌发4 25℃ 水淹没种子 不萌发A.1和2 B.2 和3 C.3和4 D.1 和315.(2024七上·义乌月考)为探究沙漠中的蝎子在白天为什么把身体藏在数厘米深的沙里这个问题,某同学做了一个模拟实验,并测得以下一组数据根据所测得的数据,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 表面 2厘米深处 4厘米深处 6厘米深处干细沙的温度(℃) 26 24 22 20湿泥土的温度(℃) 24 23 22 21A.干细沙深度越深温度越低B.干细沙随深度增加降温比湿泥土快C.湿泥土深度越深温度越低D.干细沙的温度总比湿泥土的温度高16.(2024七上·义乌月考)请完成下列填空。使数据或单位符合实际。(1)38600mm= m;(2)200L= mL;(3)一枚壹元硬币的直径是22.5 ;(4)某同学的身高为160 。17.(2024七上·义乌月考)现有下列仪器,根据要求用相应的序号填空:(1)其中作为热源加热的是 ,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是 ,(2)用于取用粉末状固体的是 ,用于少量物体反应的容器是 。18.(2024七上·义乌月考)科学研究过程中经常要进行测量,测量时正确读数很关键,请根据图示填空。(1)如图所示,用四把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长度。①图中四种测量方法正确的有 (填字母);②正确的测量方法中,木块长度精确度更高的测量值为 厘米;(2)如图所示,有两种不同类别的温度计。其中图甲温度计的读数是 ℃;若用图乙的体温计直接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测得结果为 ℃。19.(2024七上·义乌月考)实验室用量筒测液体和形状不规则固体的体积。(1)如图一中量筒内液体的读数是 mL。如果采用仰视的方式读数,则与正确的读数相比是 〔填“偏大”或“偏小”);(2)石蜡不能沉入水中,为了测量石蜡的体积,小红采用如所示的方法,在图二中没有必要的做是 (填字母),石蜡的体积是 。20.(2024七上·义乌月考)因矿石较大,放不进量筒,因此小芳利用一只烧杯,按图所示方法来测量矿石的体积.图中所用量筒的最大测量值(量程)是 毫升,它的最小刻度值是 毫升;矿石的体积是 厘米3。小芳的测量方法测得矿石的体积与它的真实值相比 (选填“偏大”、“偏小”或“一样大”)。21.(2024七上·义乌月考)下列是科学实验中常见的基本操作。请据图回答问题:是取用液体和加热液体的实验操作。(1)操作1中用滴管滴加液体时,正确的是 (填“A”或“B”)。(2)操作2中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试管里的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3)操作3中手握细口瓶倾倒液体时,细口瓶标签的一面要 ,细口瓶的塞子要 在桌面上。22.(2024七上·义乌月考)按要求填空:(1)为了较准确地测出金属丝的直径,可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进行测量,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17圈,由图可知铜丝的直径是 mm;(2)若有一把刻度尺是用金属材料制成的,且这种金属材料受温度(热胀冷缩)变化很明显,那么在 (选填“夏”或“冬”)季节用它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其测量结果将偏大。23.(2024七上·义乌月考)科学探究过程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六个方面:①评价与交流;②制订探究计划;③建立猜测和假设;④提出问题;⑤得出结论;⑥获取事实与证据。(1)一次较完整的探究所经历的流程应该是: (用以上序号排序)。(2)某女老师在课堂上发现一位同学精神不振且很疲劳、脸色绯红,同时伴有咳嗽,于是她估计该同学可能在发烧,要求该同学测量体温。上述信息中,从探究的角度上讲,老师的“估计”属于 (填序号)24.(2024七上·义乌月考)小明尝试自制一支温度计(如图甲所示)。烧瓶中装有空气,装置不漏气,玻璃管中间封有一段红色液柱。小明把该温度计先后放入10℃和40℃的水中,依次标出红色液柱右侧到达的位置为A和C(如图乙所示)。(1)将此装置放在室内,室内温度升高时玻璃管内液柱 移(填“左”或“右”);(2)利用该温度计测室内温度,液柱右侧刚好移到B处,则此时室内的温度为 ℃;(3)为了使测量结果更加准确,你需要对该温度计进行如何改进: 。(写出一种即可)25.(2024七上·义乌月考)为探究酒精灯火焰不同部位的加热效果,小敏同学取来3支试管,分别编号为A、B、C,向试管内各加入3mL水,进行了如下实验:试管编号 A B C水沸腾所有时间(s) 90 30 45①把A试管底部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约3cm处加热;②把B试管底部放在酒精灯外焰部分加热;③把C试管底部放在酒精灯灯芯处加热。实验结果如下表:(1)此得出的结论是 (2)根据这一结论你对用酒精灯加热的建议是: 26.(2024七上·义乌月考)某同学家里装修,所用墙纸的规格是“0.53m×10m(宽*长),厚度0.63mm”,他想测量一下墙纸厚度是否属实,实验步骤如下:A.用刻度尺测出铅笔的直径为D1,B.用刻度尺测出取一张废弃的墙纸长度为L1C.把纸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数出圈数为n圈D.用刻度尺测出圆环的直径为D2(如图所示)。(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 ;(2)实验步骤合理的顺序是: ;(3)墙纸的厚度的表达式是 ;(4)下列几种测量方法,与该题方法同类的有 。①为了测长为细铜丝直径,将其紧密排绕在铅笔杆上数出圈数,并用刻度尺测出线圈总长度,然后算出直径;②为了测量小石块的体积,先用量筒测出适量水的体积,再测出水和小石块的总体积,然后算出小石块的体积;③为了测量一枚针的质量,先用天平称出50枚针的质量,然后算出一枚针的质量。27.(2024七上·义乌月考)福寿螺于1981年引入中国,已被列入中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某科研团队选用除螺胺可湿性粉剂、除螺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聚醛·甲萘威颗粒剂、四聚乙醛4种常见的除螺剂,进行防治福寿螺的研究。【研究目的】探究__________对防治福寿螺的效果。【实验及数据】序号 除螺剂种类 2天后样本数 活螺数 死亡率1 除螺胺可湿性粉剂 200 42 79%2 除螺胺乙醇胺盐可湿性剂 200 34 83%3 聚醛·甲萘威颗粒剂 200 62 69%4 四聚乙醛 200 68 66%5 不加除螺剂 200 196 2%(1)请你将【研究目的】补充完成 。(2)本实验中第5组不添加除螺剂成分,该组实验在本次研究中的作用是 。(3)为什么样本数要用200而不是1来完成实验 。28.(2024七上·义乌月考)教室的窗玻璃是双层的。课间,同学在窗外敲玻璃时,小明感觉双层玻璃与单层玻璃的振动情况不一样。于是他想探究“受敲击时,双层玻璃和单层玻璃的振动强弱情况”。为此,小明进行了以下实验:①将单层玻璃板固定在有一定倾角的斜面上,把玻璃球靠在玻璃板的右侧,把橡胶球悬挂在支架上靠在玻璃板的左侧(如如图)。②随意拉开椽胶球,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玻璃球被弹开,记下玻璃球被弹出的距离。共做10次。③换成双层玻璃板重复上述实验。(1)实验后,发现玻璃球被弹开距离的数据比较杂乱,这与实验中的哪一操作不当有关? 。小明改进后,重做了实验,获得了如下数据: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平均值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厘米) 单层 79 78 82 80 73 84 81 82 81 80 80双层 20 23 24 24 24 25 22 22 21 25 23(2)受到橡胶球的敲击时,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 来反映的。(3)根据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29.(2024七上·义乌月考)选择一双合适的运动鞋对于体育锻炼十分重要。如何正确测量你需要的尺码,如图图表所示,是国家标准鞋码对应数据表。鞋码 34 35 36 37 38 39 40脚长L/mm 220 225 230 235 240 245 250脚围C/mm 205 210 215 220 225 230 235(1)请根据表中数据归纳出脚围C与脚长L的关系: C= 。(2)测量不规则物体面积的方法有割补法、方格法等,其中方格法的具体操作方法如下,①测出每一方格的长和宽,并利用长和宽求出每一方格的面积;②数出不规则物体所占的方格数n(占半格以上的算1格,不到半格的舍去):③计算物体面积S= ;(3)如图所示是小芳同学在方格纸上站立时描下的左脚鞋底贴地部分的轮廓,其中每个方格的面积为6.0平方厘米,则小芳双脚站立在水平地面时,鞋底贴地部分的面积是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识点】认识科学【解析】【分析】科学问题指的是 一定时代的科学家在特定的知识背景下提出的关于科学知识和科学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详解】A、种子为什么会长出幼苗,探究的是种子的萌发条件,属于科学问题,故A不符合题意;B、哪种品牌牛奶的味道好,属于兴趣和爱好问题,是个人的主观认识,不属于科学问题,故B符合题意;C、鸟蛋为什么会孵出小鸟,探究的是生物体的繁殖问题,属于科学问题,故C不符合题意;D、 插在水中的铅笔为什么会“折断”,探究的是光的折射原理,属于科学问题,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2.【答案】C【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解析】【分析】取用粉末状药品,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后,将试管竖起来,再将药品倒入并取出药匙或纸槽。【解答】A、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视线没有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A错误;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故B错误;C、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故C正确;D、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故D错误。故答案为:C。3.【答案】B【知识点】实验室的安全与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解析】【分析】酒精为可燃性液体,易燃烧,应贴易燃物标志,要注意分辨不同标识表示的意义。【解答】A、图示为有毒品标志,故A不符合题意;B、图示为易燃物标志,故B符合题意;C、图示为爆炸品标志,故C不符合题意;D、图示为腐蚀品标志,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4.【答案】C【知识点】实验室的安全与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解析】【分析】做实验时常见的注意事项。【解答】A、实验室用剩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故A错误;B、取用药品时,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也不能尝任何药品味道,故B错误;C、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试管口不能对着人的方向,以防液体沸腾溅出时伤人,故C正确;D、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应将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故D错误;故答案为:C。5.【答案】D【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根据对长度、温度和体积的认识判断。【解答】A.一张课桌的高度约是80cm,故A错误;B.《科学》课本的宽度为18.3cm,故B错误;C.体育课进行剧烈运动后,某同学体温达到了38℃,故C错误;D.一瓶矿泉水体积大约550mL,故D正确。故选D。6.【答案】B【知识点】单位换算【解析】【分析】进行单位换算时,要在进率后面书写换算后的新单位。【解答】因为1米=1000毫米,所以1.8米=1.8×1米=1.8×1000毫米=1800毫米,故ACD错误,B正确。故答案为:B。7.【答案】D【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根据对刻度尺、量筒、量杯和温度计的认识进行分析解答。【解答】A、体温计没有零刻度线,故A错误;B、量程小的工具,精确度不一定高,实验室常用温度计的量程一般为-15~103℃,分度值为1℃,寒暑表的量程为-20~50℃,分度值也为1℃,故B错误;刻度尺、量筒和温度计的刻度都是均匀的,而量杯的刻度是不均匀的,故C错误;D、测量工具的测量的准确程度是邮最小的刻度决定的,故D正确;故选D。8.【答案】C【知识点】长度的测量【解析】【分析】(1)多次测量后求平均值是减小长度测量误差的重要方法;(2)长度测量结果的倒数第二位所在的单位是刻度尺的最小刻度;(3)长度的测量值等于准确值加估计值。【解答】A.测量结果应该为:,故A正确不合题意;B.根据第一次测量结果9.20cm可知,其中的数字2所在的单位mm就是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故B正确不合题意;C.只要遵守操作规范,测量值就是正确的,故C错误符合题意;D.9.20中数字“0”说明测量结果中估读值是0,而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C。9.【答案】A【知识点】体积的测量【解析】【分析】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分析。【解答】 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相平,读数为30mL, 则V1正确。将液体倒出一部分后,俯视读数为20mL, 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可知,此时读出的示数偏大,而实际剩余的体积V2<20mL。根据V=V1-V2可知,该同学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大于10mL。故选A。10.【答案】B【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热水温度相同,则无论温度计的内径是大是小,示数都相同;玻璃泡大、内径细的温度计水银柱上升高度高,精确度高。【解答】同一杯热水说明最后温度计示数应该相同;玻璃泡中水银量相等,说明水银受热后膨胀程度相同,即增大的体积是相同的,内径的不同影响的是水银柱升高的高度;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低;内径细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高,故B正确。故答案为:B。11.【答案】C【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①学会温度计的读数:明确是零上还是零下,明确一个大格和一个小格代表的示数,读数时从绝对值小的向绝对值大的读。②体温计用后应用力向下甩,若不甩直接测量病人的体温不一定准确。【解答】该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1℃,由体温计旁边的数字可以知道,液柱是在39℃以下,所以温度计的示数是39℃;拿着这温度计去测量病人的体温,如果病人的体温低于39℃,则读数仍然是39℃,如果病人的体温高于39℃,则读数就是实际体温,所以甲的体温可能是39℃,乙的体温一定是39.5℃,故ABD错误,C正确。故答案为:C。12.【答案】D【知识点】误差分析【解析】【分析】头发的直径较小,直接测量直径比较困难,可以将头发绕在铅笔上,测出总长度,再除以圈数求得头发的直径。【解答】A、俯视指的是从上向下看,视线与刻度线相交的位置在真实刻度的上方,所以测得的液体体积小于30mL,即结果应该会偏小,故A错误;B、木尺受热膨胀,分度值变大,测得物体的长度会偏小,故B错误;C、将温度计从沸水中拿出,因周围环境温度低于沸水的温度,所以温度计示数会变小,所以读数偏小,故C错误;D、头发没有排列紧密,会导致测得的总长度偏大,所以测得的直径偏大,故D正确。故答案为:D。13.【答案】A【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计算出水银柱每1cm对应的温度变化量。【解答】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温度升高100℃,水银柱上升20cm,所以水银柱每上升1cm,表示温度升高5℃。当温度计显示35℃时,与0℃相比温度升高35℃,则水银柱在0℃的基础上升高7cm,所以此时水银柱的高度为:5cm+7cm=12cm。水银柱长度为17cm时,与0℃对应的5cm相比,上升了12cm,则温度在0℃的基础上上升了:。故答案为:A。14.【答案】C【知识点】控制变量法;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解析】【分析】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探究某一因素的影响时,由控制变量法可知,应控制唯一变量。【详解】A、1和2不能形成对照,变量不唯一,变量是温度和水分,故A错误;B、2和3能形成一组对照试验,能验证大豆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故B错误;C、3和4能形成一组对照试验,能验证大豆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故C正确;D、1和3能形成对照试验,能验证大豆萌发需要适量的水分,故D错误。故答案为:C。15.【答案】D【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①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②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解答】A:由图表数据分析可知,干细沙子表面温度高,越往深处,温度越低,A正确;B:干细沙子表面温度26℃,6厘米深处20℃,而湿泥土6厘米处温度21℃,所以干细沙随深度降温比湿土快,B正确;C:湿泥土表面24℃,6厘米深处21℃,说明湿泥土深度越深温度越低,C正确;D:干细沙子6厘米深处20℃,而湿泥土6厘米处温度21℃,干细沙温度总比湿泥土的温度高说法错误,D错误。故选D。16.【答案】(1)38.6(2)200000(3)mm(4)cm【知识点】长度的测量;单位换算【解析】【分析】L与mL之间的进率是1000。【解答】(1)。(2)。(3)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2.25cm,即22.5mm。(4)同学的身高为1.6m,即160cm。17.【答案】(1)F;A(2)E;D【知识点】常用仪器的名称【解析】【分析】(1)(2)A胶头滴管;B试管夹;C量筒;D试管;E药匙;F酒精灯;G镊子;H烧杯。【解答】(1)其中作为热源加热的是酒精灯,故填:F;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故填:A。(2)用于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的仪器是药匙,故填:E;试管是常用做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故填:D。(1)其中作为热源加热的是酒精灯,故填:F;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故填:A;(2)用于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的仪器是药匙,故填:E;试管是常用做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故填:D。18.【答案】(1)AC;3.30(2)-12;38.2【知识点】长度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与被测物体紧贴,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相垂直,且要在精确值后估读一位。(2)体温计在不甩动的情况下,示数只升不降,所以可以离开人体读数。【解答】(1)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刻度尺带刻线的一侧应紧贴被测物体进行测量,故AC测量方式正确。刻度尺的分度值越小,测量越准确,AC两种测量方式中,C刻度尺分度值小,更加准确,分度值是0.1cm,则物体的长度为。(2)甲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摄氏度,且刻线往下越来越大,说明温度在零度以下,可知读数为-12℃。乙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是0.1℃,读数为38.2℃,体温计由于其特殊的内径口结构,导致液柱只能受热继续往上升,不能自动缩回玻璃泡内,因此结果为38.2℃。(1)[1]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刻度尺带刻线的一侧应紧贴被测物体进行测量,故AC测量方式正确。[2]刻度尺的分度值越小,测量越准确,AC两种测量方式中,C刻度尺分度值小,更加准确,分度值是0.1cm,则物体的长度为(2)[1]甲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摄氏度,且刻线往下越来越大,读数为-12℃。[2]乙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是0.1℃,读数为39.2℃,体温计由于其特殊的内径口结构,导致液柱只能受热继续往上升,不能自动缩回玻璃泡内,因此结果为39.2℃。19.【答案】(1)44;偏小(2)AC;5立方厘米【知识点】体积的测量【解析】【分析】(1)根据量筒读数时的要求,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仰视读量筒内液体体积,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俯视读数液体体积比实际偏大;(2)因为石蜡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可用悬重法测出石蜡的体积,即在石蜡下方系一铁块将石蜡坠入水中。【解答】(1)由图可知,量筒的分度值为1mL,液面与44mL相平,则液体的体积为44mL。采用仰视的方式读数,实现会与液面下方的刻线相交,则体积读数会偏小。(2)悬重法测石蜡的体积,具体做法是:在量筒中倒入适量水,并将铁块浸没在水中,读出水面的刻度V1 ,再用铁块将石蜡坠入水中,读出水面的刻度V2, 则石蜡的体积据此分析 ,测量石蜡的体积只需要B和D两次测量,A和C可以省去。(1)[1]由图可知,量筒的分度值为1mL,液面与44mL相平,则液体的体积为44mL。[2]采用仰视的方式读数,实现会与液面下方的刻线相交,则体积读数会偏小。(2)[1][2]悬重法测石蜡的体积,具体做法是:在量筒中倒入适量水,并将铁块浸没在水中,读出水面的刻度V1 ,再用铁块将石蜡坠入水中,读出水面的刻度V2, 则石蜡的体积据此分析 ,测量石蜡的体积只需要B和D两次测量,A和C可以省去。20.【答案】200;10;70;偏大【知识点】体积的测量【解析】【分析】实验用量筒中减少的水的体积来表示矿石的体积,可知只要计算出量筒内水的体积变化即可求得矿石的体积。【解答】根据如图所示,量筒的最大测量值是200mL,即量筒的量程是:200mL=200cm3。如图所示,量筒每100mL分10个小格,每小格10mL,即分度值是:10mL。根据量筒的读数方法,视线应平视凹液面的最低处,如图所示,量筒的示数是:130mL固体在烧杯中时水面能到标记处,而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后水面也能到标记处,所以从量筒中倒入烧杯中的水的体积就等于固体的体积。即V石= V总 V剩=200mL 130mL=70mL=70cm3。在测量矿石体积的过程中,矿石从烧杯中取出,必然出带出一定的水,从而使补充的水量增加,即测量的矿石体积会偏大。质量不变,体积偏大。21.【答案】(1)B(2)(3)朝向手心;倒放【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解析】【分析】(1)胶头滴管不能伸进试管中。(2)试管内液体体积不能过多的原因是防止液体沸腾溅出,导致烫伤。(3)标签向手心是为了防止药品与标签接触,导致标签被腐蚀。塞子倒放是为了防止污染。【解答】(1)使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药品时,滴管必须垂直悬空于试管口上方,不能伸入试管内,更不能接触试管壁,因此正确的操作是B。(2)操作2中加热液体,试管中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3)操作3中倾倒液体时,为了防止药液留下腐蚀标签,细口瓶标签要向着手心;细口瓶的塞子要倒在桌面上。(1)使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药品时,滴管必须垂直悬空于试管口上方,不能伸入试管内,更不能接触试管壁,因此正确的操作是B;(2)操作2中加热液体,试管中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3)操作3中倾倒液体时,为了防止药液留下腐蚀标签,细口瓶标签要向着手心;细口瓶的塞子要倒在桌面上。22.【答案】(1)1.0(2)冬【知识点】长度的测量;特殊测量方法【解析】【分析】(1)实验采用了累积法,用线圈的总长度除以圈数即可求得铜丝的直径。(2)尺子因为热涨,刻度线之间的距离将变大,测量物体的长度会偏小;因为冷缩,刻度线之间的距离会偏小,测量物体的长度将偏大。【解答】(1)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17圈金属丝的长度为铜丝的直径是(2)刻度尺受冷收缩后导致分度值的长度偏小,测量的结果偏大,因此冬季测量结果将偏大。(1)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17圈金属丝的长度为铜丝的直径是(2)刻度尺受冷收缩后导致分度值的长度偏小,测量的结果偏大,因此冬季测量结果将偏大。23.【答案】(1)④③②⑥⑤①(2)③【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1)科学探究始于问题,根据问题提出假设、在制定计划获得数据,最后交流讨论。(2)“估计”是一种猜测,所以属于提出猜测额假设,要求该同学测量体温的目的是⑥获取事实与证据。【解答】(1)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所以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是④提出问题、③建立猜测和假设、②制订计划、⑥获取事实与证据、⑤检验与评价、①合作与交流。(2)从科学探究的角度上讲,老师的“估计”属于③建立猜测和假设。(1)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所以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是④提出问题、③建立猜测和假设、②制订计划、⑥获取事实与证据、⑤检验与评价、①合作与交流。24.【答案】(1)左(2)85(3)玻璃管变得更细或换用更大的烧瓶【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1)温度升高,气体体积变大,将红色液柱向外推。(2)根据AC间的距离计算出每0.1cm表示的温度变化量,再根据AB间的距离计算温差,从而确定B点对应的温度。(3)测量结果更准确,即在温度变化量一定时,液柱移动距离更大,可使用更大的烧瓶或者使用更细的玻璃管。【解答】(1)此装置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工作的,且温度越高,液柱会越往左运动。(2)A和C两位置之间的长度表示的温度是30℃,则0.1cm表示的温度是3℃,BC两点之间的距离为1.5cm,则BC两点之间相差的温度为则此时室内的温度为(3)为提高精确程度将玻璃泡做大些,玻璃管做细些,或者可以换热胀冷缩更明显的气体。(1)此装置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工作的,且温度越高,液柱会越往左运动。(2)A和C两位置之间的长度表示的温度是30℃,则0.1cm表示的温度是3℃,BC两点之间的距离为1.5cm,则BC两点之间相差的温度为则此时室内的温度为(3)为提高精确程度将玻璃泡做大些,玻璃管做细些,或者可以换热胀冷缩更明显的气体。25.【答案】(1)酒精灯外焰加热效果最好(2)使用酒精灯外焰加热【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解析】【分析】(1)相同条件下,水沸腾所用的时间越短,说明单位时间内提供的热量越多,即酒精灯火焰的温度越高;(2)根据(1)中的结论分析解答。【解答】(1)根据表格数据可知,试管B内水的沸腾所用时间最少,那么说明B组火焰(即外焰)的温度应最高;(2)根据上面的结论可知,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要用外焰加热。(1)由表格可知,B用时间最少,则B组火焰(即外焰)的温度应最高;(2)外焰的温度应最高,所以给物质加热时,要用外焰加热。26.【答案】(1)B(2)CAD或CDA(3)d=(4)①③【知识点】长度的测量;特殊测量方法【解析】【分析】(1)(2)墙纸的厚度太小,不易直接测量,采用累积法进行测量,用总厚度除以圈数计算一张纸的厚度,可知不需要测量废弃墙纸的长度。(3)由(2)可知,。(4)本实验采用的是累积法,选择同样使用累积法的实验。【解答】(1)实验中运用累积法来测量墙纸厚度,没有必要测量墙纸长度,因此B步骤是没有必要的。(2)将墙纸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测量铅笔的直径为,再测量圆环的直径,两次测量的先后顺序对测量结果无影响,两次的差值为环绕2n圈墙纸厚度,除以2n,即为墙纸的厚度,因此步骤为CAD或CDA。(3)圈数为2n圈墙纸厚度为,则一张墙纸厚度为。(4)①为了测长为细铜丝直径,将其紧密排绕在铅笔杆上数出圈数,并用刻度尺测出线圈总长度,然后算出直径,该测量过程采用了累积法,故①符合题意;②为了测量小石块的体积,先用量筒测出适量水的体积,再测出水和小石块的总体积,然后算出小石块的体积,运用了排水法,故②不符合题意;③为了测量一枚针的质量,先用天平称出50枚针的质量,然后算出一枚针的质量,运用了累积法,故③符合题意。故答案为:①③。(1)实验中运用累积法来测量墙纸厚度,没有必要测量墙纸长度,因此B步骤是没有必要的。(2)将墙纸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测量铅笔的直径为,再测量圆环的直径,两次测量的先后顺序对测量结果无影响,两次的差值为环绕2n圈墙纸厚度,除以2n,即为墙纸的厚度,因此步骤为CAD或CDA。(3)圈数为2n圈墙纸厚度为则一张墙纸厚度为(4)①为了测长为细铜丝直径,将其紧密排绕在铅笔杆上数出圈数,并用刻度尺测出线圈总长度,然后算出直径,该测量过程采用了累积法,故①符合题意;②为了测量小石块的体积,先用量筒测出适量水的体积,再测出水和小石块的总体积,然后算出小石块的体积,运用了排水法,故②不符合题意;③为了测量一枚针的质量,先用天平称出50枚针的质量,然后算出一枚针的质量,运用了累积法,故③符合题意。故选①③。27.【答案】(1)除螺剂种类(2)对照(3)避免实验的偶然性【知识点】控制变量法【解析】【分析】(1)由题中信息可表中数据判断探究目的。(2)未做特殊处理的组别为对照组。(3)样本数量太少具有偶然性,为了得出具有普遍性的规律,应在每组实验中采用多个实验样本。【解答】(1)根据题给信息可知,[研究目的]是探究除螺剂种类对防治福寿螺的效果。(2)本实验中第5组不添加除螺剂成分,该组实验在本次研究中的作用是作对照,使实验效果更有说服力。(3)实验过程中,样本数要用200而不是1来完成实验,是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提高实验效果可信度。(1)根据题给信息可知,[研究目的]是探究除螺剂种类对防治福寿螺的效果。(2)本实验中第5组不添加除螺剂成分,该组实验在本次研究中的作用是作对照,使实验效果更有说服力。(3)实验过程中,样本数要用200而不是1来完成实验,是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提高实验效果可信度。28.【答案】随意拉开橡胶球,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受敲击时,单层玻璃比双层玻璃的振动强【知识点】实验步骤的探究;控制变量法【解析】【分析】(1)实验操作中随意拉开椽胶球,没有控制变量。(2)玻璃板振动的强弱不易直接观察,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更易观察,实验是把玻璃板振动的强弱转换成了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利用了转换的思想方法,这样通过观察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就可以比较单层和双层玻璃板的振动强弱。(3)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越远,说明玻璃板振动的强度越大,据此分析,得出结论。【解答】(1)实验后,发现玻璃球被弹开距离的数据比较杂乱,这与下面的操作有关:随意拉开橡胶球,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2)受到橡胶球的敲击时,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来反映的。(3)单层玻璃时,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平均为80cm,双层玻璃时被弹开的距离平均为23cm,那么得到结论:受敲击时,单层玻璃比双层玻璃的振动强。29.【答案】L-15mm;nS1;336.0cm2【知识点】长度的测量;面积的测量【解析】【分析】(1)结合表中数据进行分析,总结规律。(2)物体的面积=格数每格的面积。(3)输出总格数,利用物体的面积=格数每格的面积计算。【解答】(1)①当脚长L=220mm,脚围C=205mm时,符合的数学关系式220mm-15mm=205mm②当脚长L=225mm,脚围C=210mm时,符合的数学关系式225mm-15mm=210mm③当脚长L=230mm,脚围C=215mm时,符合的数学关系式230mm-15mm=215mm余下的组数据也具有这样的特点,因此脚围C与脚长L的关系C=L-15mm(2)每一方格的面积S1,不规则物体所占的方格数n,物体面积S=nS1。(3) 小芳同学左脚鞋底贴地部分所占方格数n=28,小芳双脚站立在水平地面时,鞋底贴地部分所占方格数n总=2n=2×28=56,每个方格的面积S1=6.0cm2,鞋底贴地部分的面积S=N总S1=56×6.0cm2=336.0cm2。1 / 1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四校稠城中学,北苑中学,稠江中学,望道中学)联考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科学试题1.(2024七上·义乌月考)“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是科学探究成功的前提。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A.种子为什么会长出幼苗B.哪种品牌牛奶的味道好C.鸟蛋为什么会孵出小鸟D.插在水中的铅笔为什么会“折断”【答案】B【知识点】认识科学【解析】【分析】科学问题指的是 一定时代的科学家在特定的知识背景下提出的关于科学知识和科学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详解】A、种子为什么会长出幼苗,探究的是种子的萌发条件,属于科学问题,故A不符合题意;B、哪种品牌牛奶的味道好,属于兴趣和爱好问题,是个人的主观认识,不属于科学问题,故B符合题意;C、鸟蛋为什么会孵出小鸟,探究的是生物体的繁殖问题,属于科学问题,故C不符合题意;D、 插在水中的铅笔为什么会“折断”,探究的是光的折射原理,属于科学问题,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2.(2024七上·义乌月考)正确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量筒读数B.点燃酒精灯C.取用固体粉末D.滴加液体【答案】C【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解析】【分析】取用粉末状药品,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后,将试管竖起来,再将药品倒入并取出药匙或纸槽。【解答】A、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视线没有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A错误;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故B错误;C、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故C正确;D、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故D错误。故答案为:C。3.(2024七上·义乌月考)酒精容易燃烧,它的标签上应贴上的标志是( )A. B.C. D.【答案】B【知识点】实验室的安全与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解析】【分析】酒精为可燃性液体,易燃烧,应贴易燃物标志,要注意分辨不同标识表示的意义。【解答】A、图示为有毒品标志,故A不符合题意;B、图示为易燃物标志,故B符合题意;C、图示为爆炸品标志,故C不符合题意;D、图示为腐蚀品标志,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4.(2024七上·义乌月考)下列实验室的做法,其中正确的是( )A.为了节约药品,用剩的药品应放回原试剂瓶B.为了获取药品性质,可触摸药品或品尝药品的味道C.为了安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对着人D.为了看清较低的桌面上的量筒时,把量筒举起,与视线平行后读数【答案】C【知识点】实验室的安全与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解析】【分析】做实验时常见的注意事项。【解答】A、实验室用剩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故A错误;B、取用药品时,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也不能尝任何药品味道,故B错误;C、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试管口不能对着人的方向,以防液体沸腾溅出时伤人,故C正确;D、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应将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故D错误;故答案为:C。5.(2024七上·义乌月考)下列是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科学数据,其中与事实最相符的是( )A.一张课桌的高度约是150cmB.《科学》课本的宽度为18.3dmC.体育课进行剧烈运动后,某同学体温达到了46℃D.一瓶矿泉水体积大约550mL【答案】D【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根据对长度、温度和体积的认识判断。【解答】A.一张课桌的高度约是80cm,故A错误;B.《科学》课本的宽度为18.3cm,故B错误;C.体育课进行剧烈运动后,某同学体温达到了38℃,故C错误;D.一瓶矿泉水体积大约550mL,故D正确。故选D。6.(2024七上·义乌月考)下列单位换算过程中正确的( )A.1.8米=1.8×1000=1800毫米B.1.8米=1.8×1000毫米=1800毫米C.1.8米=1.8米×1000毫米=1800毫米D.1.8米=1.8米×1000=1800毫米【答案】B【知识点】单位换算【解析】【分析】进行单位换算时,要在进率后面书写换算后的新单位。【解答】因为1米=1000毫米,所以1.8米=1.8×1米=1.8×1000毫米=1800毫米,故ACD错误,B正确。故答案为:B。7.(2024七上·义乌月考)关于“刻度尺、量筒、量杯、温度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都有“零刻度”B.都是量程越小的工具,精确度越高C.刻度线都是均匀的.D.测量的精确值都是由最小刻度决定的【答案】D【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根据对刻度尺、量筒、量杯和温度计的认识进行分析解答。【解答】A、体温计没有零刻度线,故A错误;B、量程小的工具,精确度不一定高,实验室常用温度计的量程一般为-15~103℃,分度值为1℃,寒暑表的量程为-20~50℃,分度值也为1℃,故B错误;刻度尺、量筒和温度计的刻度都是均匀的,而量杯的刻度是不均匀的,故C错误;D、测量工具的测量的准确程度是邮最小的刻度决定的,故D正确;故选D。8.(2024七上·义乌月考)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三次测得文具盒的宽度分别为9.20cm、9.21cm、9.20cm,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测量结果最后应记作9.20cmB.此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1mmC.9.21cm这个记录结果是错误的D.9.20中最末一位数字“0”是有意义的【答案】C【知识点】长度的测量【解析】【分析】(1)多次测量后求平均值是减小长度测量误差的重要方法;(2)长度测量结果的倒数第二位所在的单位是刻度尺的最小刻度;(3)长度的测量值等于准确值加估计值。【解答】A.测量结果应该为:,故A正确不合题意;B.根据第一次测量结果9.20cm可知,其中的数字2所在的单位mm就是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故B正确不合题意;C.只要遵守操作规范,测量值就是正确的,故C错误符合题意;D.9.20中数字“0”说明测量结果中估读值是0,而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C。9.(2024七上·义乌月考)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相平,读数为30mL,将液体倒出一部分后,俯视读数为20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为( )A.大于10mL B.小于10mL C.等于10mL D.无法确定【答案】A【知识点】体积的测量【解析】【分析】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分析。【解答】 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相平,读数为30mL, 则V1正确。将液体倒出一部分后,俯视读数为20mL, 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可知,此时读出的示数偏大,而实际剩余的体积V2<20mL。根据V=V1-V2可知,该同学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大于10mL。故选A。10.(2024七上·义乌月考)有两支温度计,玻璃泡一样大,但玻璃管的内径不同。将它们插入同一杯热水中它们的水银柱上升高度和温度示数情况为( )A.内径细的升得高,它的温度示数大B.内径细的升得高,但它们的温度示数一样大C.内径粗的升得高,但它们的温度示数一样大D.上升高度相同,温度示数也相同【答案】B【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热水温度相同,则无论温度计的内径是大是小,示数都相同;玻璃泡大、内径细的温度计水银柱上升高度高,精确度高。【解答】同一杯热水说明最后温度计示数应该相同;玻璃泡中水银量相等,说明水银受热后膨胀程度相同,即增大的体积是相同的,内径的不同影响的是水银柱升高的高度;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低;内径细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高,故B正确。故答案为:B。11.(2024七上·义乌月考)体温计的示数如图所示,某粗心的护士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就用它直接去测甲、乙两病人的体温,体温计先后的示数是39℃和39.5℃。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体温一定是39℃,乙的体温一定是39.5℃B.甲的体温一定是39℃,乙的体温可能是39.5℃C.甲的体温可能是39℃,乙的体温一定是39.5℃D.甲的体温可能是39℃,乙的体温可能是39.5℃【答案】C【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①学会温度计的读数:明确是零上还是零下,明确一个大格和一个小格代表的示数,读数时从绝对值小的向绝对值大的读。②体温计用后应用力向下甩,若不甩直接测量病人的体温不一定准确。【解答】该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1℃,由体温计旁边的数字可以知道,液柱是在39℃以下,所以温度计的示数是39℃;拿着这温度计去测量病人的体温,如果病人的体温低于39℃,则读数仍然是39℃,如果病人的体温高于39℃,则读数就是实际体温,所以甲的体温可能是39℃,乙的体温一定是39.5℃,故ABD错误,C正确。故答案为:C。12.(2024七上·义乌月考)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下列是小平同学整理的“错误操作”与对应测量结果,认为各选项中一致的是( )选项 错误操作 结果A 用量筒量取30mL液体体积时俯视 偏大B 木尺受潮膨胀,去测量某物体的长度 偏大C 用温度计测沸水温度时,将温度计移出沸水读数 偏大D 在测量头发的直径时,如果把头发绕在铅笔上时没有排列紧密 偏大A.A B.B C.C D.D【答案】D【知识点】误差分析【解析】【分析】头发的直径较小,直接测量直径比较困难,可以将头发绕在铅笔上,测出总长度,再除以圈数求得头发的直径。【解答】A、俯视指的是从上向下看,视线与刻度线相交的位置在真实刻度的上方,所以测得的液体体积小于30mL,即结果应该会偏小,故A错误;B、木尺受热膨胀,分度值变大,测得物体的长度会偏小,故B错误;C、将温度计从沸水中拿出,因周围环境温度低于沸水的温度,所以温度计示数会变小,所以读数偏小,故C错误;D、头发没有排列紧密,会导致测得的总长度偏大,所以测得的直径偏大,故D正确。故答案为:D。13.(2024七上·义乌月考)小科同学自制了一支温度计,把它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时水银柱长5厘米;把它插入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水银柱长25厘米。下列分别是温度计示数为35℃时对应的水银柱长和水银柱长为17厘米对应的温度计示数,正确的分别是( )A.12cm、60℃ B.12cm、85℃ C.7cm、60℃ D.7cm、85℃【答案】A【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计算出水银柱每1cm对应的温度变化量。【解答】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温度升高100℃,水银柱上升20cm,所以水银柱每上升1cm,表示温度升高5℃。当温度计显示35℃时,与0℃相比温度升高35℃,则水银柱在0℃的基础上升高7cm,所以此时水银柱的高度为:5cm+7cm=12cm。水银柱长度为17cm时,与0℃对应的5cm相比,上升了12cm,则温度在0℃的基础上上升了:。故答案为:A。14.(2024七上·义乌月考)为了验证大豆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设计对照实验时,应选择表中的组别( )组别 温度 水分 萌发情况1 25℃ 没水 不萌发2 0℃ 水半淹种子 不萌发3 25℃ 水半淹种子 萌发4 25℃ 水淹没种子 不萌发A.1和2 B.2 和3 C.3和4 D.1 和3【答案】C【知识点】控制变量法;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解析】【分析】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探究某一因素的影响时,由控制变量法可知,应控制唯一变量。【详解】A、1和2不能形成对照,变量不唯一,变量是温度和水分,故A错误;B、2和3能形成一组对照试验,能验证大豆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故B错误;C、3和4能形成一组对照试验,能验证大豆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故C正确;D、1和3能形成对照试验,能验证大豆萌发需要适量的水分,故D错误。故答案为:C。15.(2024七上·义乌月考)为探究沙漠中的蝎子在白天为什么把身体藏在数厘米深的沙里这个问题,某同学做了一个模拟实验,并测得以下一组数据根据所测得的数据,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 表面 2厘米深处 4厘米深处 6厘米深处干细沙的温度(℃) 26 24 22 20湿泥土的温度(℃) 24 23 22 21A.干细沙深度越深温度越低B.干细沙随深度增加降温比湿泥土快C.湿泥土深度越深温度越低D.干细沙的温度总比湿泥土的温度高【答案】D【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①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②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解答】A:由图表数据分析可知,干细沙子表面温度高,越往深处,温度越低,A正确;B:干细沙子表面温度26℃,6厘米深处20℃,而湿泥土6厘米处温度21℃,所以干细沙随深度降温比湿土快,B正确;C:湿泥土表面24℃,6厘米深处21℃,说明湿泥土深度越深温度越低,C正确;D:干细沙子6厘米深处20℃,而湿泥土6厘米处温度21℃,干细沙温度总比湿泥土的温度高说法错误,D错误。故选D。16.(2024七上·义乌月考)请完成下列填空。使数据或单位符合实际。(1)38600mm= m;(2)200L= mL;(3)一枚壹元硬币的直径是22.5 ;(4)某同学的身高为160 。【答案】(1)38.6(2)200000(3)mm(4)cm【知识点】长度的测量;单位换算【解析】【分析】L与mL之间的进率是1000。【解答】(1)。(2)。(3)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2.25cm,即22.5mm。(4)同学的身高为1.6m,即160cm。17.(2024七上·义乌月考)现有下列仪器,根据要求用相应的序号填空:(1)其中作为热源加热的是 ,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是 ,(2)用于取用粉末状固体的是 ,用于少量物体反应的容器是 。【答案】(1)F;A(2)E;D【知识点】常用仪器的名称【解析】【分析】(1)(2)A胶头滴管;B试管夹;C量筒;D试管;E药匙;F酒精灯;G镊子;H烧杯。【解答】(1)其中作为热源加热的是酒精灯,故填:F;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故填:A。(2)用于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的仪器是药匙,故填:E;试管是常用做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故填:D。(1)其中作为热源加热的是酒精灯,故填:F;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故填:A;(2)用于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的仪器是药匙,故填:E;试管是常用做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故填:D。18.(2024七上·义乌月考)科学研究过程中经常要进行测量,测量时正确读数很关键,请根据图示填空。(1)如图所示,用四把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长度。①图中四种测量方法正确的有 (填字母);②正确的测量方法中,木块长度精确度更高的测量值为 厘米;(2)如图所示,有两种不同类别的温度计。其中图甲温度计的读数是 ℃;若用图乙的体温计直接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测得结果为 ℃。【答案】(1)AC;3.30(2)-12;38.2【知识点】长度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与被测物体紧贴,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相垂直,且要在精确值后估读一位。(2)体温计在不甩动的情况下,示数只升不降,所以可以离开人体读数。【解答】(1)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刻度尺带刻线的一侧应紧贴被测物体进行测量,故AC测量方式正确。刻度尺的分度值越小,测量越准确,AC两种测量方式中,C刻度尺分度值小,更加准确,分度值是0.1cm,则物体的长度为。(2)甲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摄氏度,且刻线往下越来越大,说明温度在零度以下,可知读数为-12℃。乙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是0.1℃,读数为38.2℃,体温计由于其特殊的内径口结构,导致液柱只能受热继续往上升,不能自动缩回玻璃泡内,因此结果为38.2℃。(1)[1]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刻度尺带刻线的一侧应紧贴被测物体进行测量,故AC测量方式正确。[2]刻度尺的分度值越小,测量越准确,AC两种测量方式中,C刻度尺分度值小,更加准确,分度值是0.1cm,则物体的长度为(2)[1]甲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摄氏度,且刻线往下越来越大,读数为-12℃。[2]乙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是0.1℃,读数为39.2℃,体温计由于其特殊的内径口结构,导致液柱只能受热继续往上升,不能自动缩回玻璃泡内,因此结果为39.2℃。19.(2024七上·义乌月考)实验室用量筒测液体和形状不规则固体的体积。(1)如图一中量筒内液体的读数是 mL。如果采用仰视的方式读数,则与正确的读数相比是 〔填“偏大”或“偏小”);(2)石蜡不能沉入水中,为了测量石蜡的体积,小红采用如所示的方法,在图二中没有必要的做是 (填字母),石蜡的体积是 。【答案】(1)44;偏小(2)AC;5立方厘米【知识点】体积的测量【解析】【分析】(1)根据量筒读数时的要求,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仰视读量筒内液体体积,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俯视读数液体体积比实际偏大;(2)因为石蜡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可用悬重法测出石蜡的体积,即在石蜡下方系一铁块将石蜡坠入水中。【解答】(1)由图可知,量筒的分度值为1mL,液面与44mL相平,则液体的体积为44mL。采用仰视的方式读数,实现会与液面下方的刻线相交,则体积读数会偏小。(2)悬重法测石蜡的体积,具体做法是:在量筒中倒入适量水,并将铁块浸没在水中,读出水面的刻度V1 ,再用铁块将石蜡坠入水中,读出水面的刻度V2, 则石蜡的体积据此分析 ,测量石蜡的体积只需要B和D两次测量,A和C可以省去。(1)[1]由图可知,量筒的分度值为1mL,液面与44mL相平,则液体的体积为44mL。[2]采用仰视的方式读数,实现会与液面下方的刻线相交,则体积读数会偏小。(2)[1][2]悬重法测石蜡的体积,具体做法是:在量筒中倒入适量水,并将铁块浸没在水中,读出水面的刻度V1 ,再用铁块将石蜡坠入水中,读出水面的刻度V2, 则石蜡的体积据此分析 ,测量石蜡的体积只需要B和D两次测量,A和C可以省去。20.(2024七上·义乌月考)因矿石较大,放不进量筒,因此小芳利用一只烧杯,按图所示方法来测量矿石的体积.图中所用量筒的最大测量值(量程)是 毫升,它的最小刻度值是 毫升;矿石的体积是 厘米3。小芳的测量方法测得矿石的体积与它的真实值相比 (选填“偏大”、“偏小”或“一样大”)。【答案】200;10;70;偏大【知识点】体积的测量【解析】【分析】实验用量筒中减少的水的体积来表示矿石的体积,可知只要计算出量筒内水的体积变化即可求得矿石的体积。【解答】根据如图所示,量筒的最大测量值是200mL,即量筒的量程是:200mL=200cm3。如图所示,量筒每100mL分10个小格,每小格10mL,即分度值是:10mL。根据量筒的读数方法,视线应平视凹液面的最低处,如图所示,量筒的示数是:130mL固体在烧杯中时水面能到标记处,而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后水面也能到标记处,所以从量筒中倒入烧杯中的水的体积就等于固体的体积。即V石= V总 V剩=200mL 130mL=70mL=70cm3。在测量矿石体积的过程中,矿石从烧杯中取出,必然出带出一定的水,从而使补充的水量增加,即测量的矿石体积会偏大。质量不变,体积偏大。21.(2024七上·义乌月考)下列是科学实验中常见的基本操作。请据图回答问题:是取用液体和加热液体的实验操作。(1)操作1中用滴管滴加液体时,正确的是 (填“A”或“B”)。(2)操作2中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试管里的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3)操作3中手握细口瓶倾倒液体时,细口瓶标签的一面要 ,细口瓶的塞子要 在桌面上。【答案】(1)B(2)(3)朝向手心;倒放【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解析】【分析】(1)胶头滴管不能伸进试管中。(2)试管内液体体积不能过多的原因是防止液体沸腾溅出,导致烫伤。(3)标签向手心是为了防止药品与标签接触,导致标签被腐蚀。塞子倒放是为了防止污染。【解答】(1)使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药品时,滴管必须垂直悬空于试管口上方,不能伸入试管内,更不能接触试管壁,因此正确的操作是B。(2)操作2中加热液体,试管中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3)操作3中倾倒液体时,为了防止药液留下腐蚀标签,细口瓶标签要向着手心;细口瓶的塞子要倒在桌面上。(1)使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药品时,滴管必须垂直悬空于试管口上方,不能伸入试管内,更不能接触试管壁,因此正确的操作是B;(2)操作2中加热液体,试管中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3)操作3中倾倒液体时,为了防止药液留下腐蚀标签,细口瓶标签要向着手心;细口瓶的塞子要倒在桌面上。22.(2024七上·义乌月考)按要求填空:(1)为了较准确地测出金属丝的直径,可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进行测量,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17圈,由图可知铜丝的直径是 mm;(2)若有一把刻度尺是用金属材料制成的,且这种金属材料受温度(热胀冷缩)变化很明显,那么在 (选填“夏”或“冬”)季节用它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其测量结果将偏大。【答案】(1)1.0(2)冬【知识点】长度的测量;特殊测量方法【解析】【分析】(1)实验采用了累积法,用线圈的总长度除以圈数即可求得铜丝的直径。(2)尺子因为热涨,刻度线之间的距离将变大,测量物体的长度会偏小;因为冷缩,刻度线之间的距离会偏小,测量物体的长度将偏大。【解答】(1)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17圈金属丝的长度为铜丝的直径是(2)刻度尺受冷收缩后导致分度值的长度偏小,测量的结果偏大,因此冬季测量结果将偏大。(1)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17圈金属丝的长度为铜丝的直径是(2)刻度尺受冷收缩后导致分度值的长度偏小,测量的结果偏大,因此冬季测量结果将偏大。23.(2024七上·义乌月考)科学探究过程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六个方面:①评价与交流;②制订探究计划;③建立猜测和假设;④提出问题;⑤得出结论;⑥获取事实与证据。(1)一次较完整的探究所经历的流程应该是: (用以上序号排序)。(2)某女老师在课堂上发现一位同学精神不振且很疲劳、脸色绯红,同时伴有咳嗽,于是她估计该同学可能在发烧,要求该同学测量体温。上述信息中,从探究的角度上讲,老师的“估计”属于 (填序号)【答案】(1)④③②⑥⑤①(2)③【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1)科学探究始于问题,根据问题提出假设、在制定计划获得数据,最后交流讨论。(2)“估计”是一种猜测,所以属于提出猜测额假设,要求该同学测量体温的目的是⑥获取事实与证据。【解答】(1)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所以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是④提出问题、③建立猜测和假设、②制订计划、⑥获取事实与证据、⑤检验与评价、①合作与交流。(2)从科学探究的角度上讲,老师的“估计”属于③建立猜测和假设。(1)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所以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是④提出问题、③建立猜测和假设、②制订计划、⑥获取事实与证据、⑤检验与评价、①合作与交流。24.(2024七上·义乌月考)小明尝试自制一支温度计(如图甲所示)。烧瓶中装有空气,装置不漏气,玻璃管中间封有一段红色液柱。小明把该温度计先后放入10℃和40℃的水中,依次标出红色液柱右侧到达的位置为A和C(如图乙所示)。(1)将此装置放在室内,室内温度升高时玻璃管内液柱 移(填“左”或“右”);(2)利用该温度计测室内温度,液柱右侧刚好移到B处,则此时室内的温度为 ℃;(3)为了使测量结果更加准确,你需要对该温度计进行如何改进: 。(写出一种即可)【答案】(1)左(2)85(3)玻璃管变得更细或换用更大的烧瓶【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1)温度升高,气体体积变大,将红色液柱向外推。(2)根据AC间的距离计算出每0.1cm表示的温度变化量,再根据AB间的距离计算温差,从而确定B点对应的温度。(3)测量结果更准确,即在温度变化量一定时,液柱移动距离更大,可使用更大的烧瓶或者使用更细的玻璃管。【解答】(1)此装置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工作的,且温度越高,液柱会越往左运动。(2)A和C两位置之间的长度表示的温度是30℃,则0.1cm表示的温度是3℃,BC两点之间的距离为1.5cm,则BC两点之间相差的温度为则此时室内的温度为(3)为提高精确程度将玻璃泡做大些,玻璃管做细些,或者可以换热胀冷缩更明显的气体。(1)此装置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工作的,且温度越高,液柱会越往左运动。(2)A和C两位置之间的长度表示的温度是30℃,则0.1cm表示的温度是3℃,BC两点之间的距离为1.5cm,则BC两点之间相差的温度为则此时室内的温度为(3)为提高精确程度将玻璃泡做大些,玻璃管做细些,或者可以换热胀冷缩更明显的气体。25.(2024七上·义乌月考)为探究酒精灯火焰不同部位的加热效果,小敏同学取来3支试管,分别编号为A、B、C,向试管内各加入3mL水,进行了如下实验:试管编号 A B C水沸腾所有时间(s) 90 30 45①把A试管底部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约3cm处加热;②把B试管底部放在酒精灯外焰部分加热;③把C试管底部放在酒精灯灯芯处加热。实验结果如下表:(1)此得出的结论是 (2)根据这一结论你对用酒精灯加热的建议是: 【答案】(1)酒精灯外焰加热效果最好(2)使用酒精灯外焰加热【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解析】【分析】(1)相同条件下,水沸腾所用的时间越短,说明单位时间内提供的热量越多,即酒精灯火焰的温度越高;(2)根据(1)中的结论分析解答。【解答】(1)根据表格数据可知,试管B内水的沸腾所用时间最少,那么说明B组火焰(即外焰)的温度应最高;(2)根据上面的结论可知,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要用外焰加热。(1)由表格可知,B用时间最少,则B组火焰(即外焰)的温度应最高;(2)外焰的温度应最高,所以给物质加热时,要用外焰加热。26.(2024七上·义乌月考)某同学家里装修,所用墙纸的规格是“0.53m×10m(宽*长),厚度0.63mm”,他想测量一下墙纸厚度是否属实,实验步骤如下:A.用刻度尺测出铅笔的直径为D1,B.用刻度尺测出取一张废弃的墙纸长度为L1C.把纸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数出圈数为n圈D.用刻度尺测出圆环的直径为D2(如图所示)。(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 ;(2)实验步骤合理的顺序是: ;(3)墙纸的厚度的表达式是 ;(4)下列几种测量方法,与该题方法同类的有 。①为了测长为细铜丝直径,将其紧密排绕在铅笔杆上数出圈数,并用刻度尺测出线圈总长度,然后算出直径;②为了测量小石块的体积,先用量筒测出适量水的体积,再测出水和小石块的总体积,然后算出小石块的体积;③为了测量一枚针的质量,先用天平称出50枚针的质量,然后算出一枚针的质量。【答案】(1)B(2)CAD或CDA(3)d=(4)①③【知识点】长度的测量;特殊测量方法【解析】【分析】(1)(2)墙纸的厚度太小,不易直接测量,采用累积法进行测量,用总厚度除以圈数计算一张纸的厚度,可知不需要测量废弃墙纸的长度。(3)由(2)可知,。(4)本实验采用的是累积法,选择同样使用累积法的实验。【解答】(1)实验中运用累积法来测量墙纸厚度,没有必要测量墙纸长度,因此B步骤是没有必要的。(2)将墙纸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测量铅笔的直径为,再测量圆环的直径,两次测量的先后顺序对测量结果无影响,两次的差值为环绕2n圈墙纸厚度,除以2n,即为墙纸的厚度,因此步骤为CAD或CDA。(3)圈数为2n圈墙纸厚度为,则一张墙纸厚度为。(4)①为了测长为细铜丝直径,将其紧密排绕在铅笔杆上数出圈数,并用刻度尺测出线圈总长度,然后算出直径,该测量过程采用了累积法,故①符合题意;②为了测量小石块的体积,先用量筒测出适量水的体积,再测出水和小石块的总体积,然后算出小石块的体积,运用了排水法,故②不符合题意;③为了测量一枚针的质量,先用天平称出50枚针的质量,然后算出一枚针的质量,运用了累积法,故③符合题意。故答案为:①③。(1)实验中运用累积法来测量墙纸厚度,没有必要测量墙纸长度,因此B步骤是没有必要的。(2)将墙纸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测量铅笔的直径为,再测量圆环的直径,两次测量的先后顺序对测量结果无影响,两次的差值为环绕2n圈墙纸厚度,除以2n,即为墙纸的厚度,因此步骤为CAD或CDA。(3)圈数为2n圈墙纸厚度为则一张墙纸厚度为(4)①为了测长为细铜丝直径,将其紧密排绕在铅笔杆上数出圈数,并用刻度尺测出线圈总长度,然后算出直径,该测量过程采用了累积法,故①符合题意;②为了测量小石块的体积,先用量筒测出适量水的体积,再测出水和小石块的总体积,然后算出小石块的体积,运用了排水法,故②不符合题意;③为了测量一枚针的质量,先用天平称出50枚针的质量,然后算出一枚针的质量,运用了累积法,故③符合题意。故选①③。27.(2024七上·义乌月考)福寿螺于1981年引入中国,已被列入中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某科研团队选用除螺胺可湿性粉剂、除螺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聚醛·甲萘威颗粒剂、四聚乙醛4种常见的除螺剂,进行防治福寿螺的研究。【研究目的】探究__________对防治福寿螺的效果。【实验及数据】序号 除螺剂种类 2天后样本数 活螺数 死亡率1 除螺胺可湿性粉剂 200 42 79%2 除螺胺乙醇胺盐可湿性剂 200 34 83%3 聚醛·甲萘威颗粒剂 200 62 69%4 四聚乙醛 200 68 66%5 不加除螺剂 200 196 2%(1)请你将【研究目的】补充完成 。(2)本实验中第5组不添加除螺剂成分,该组实验在本次研究中的作用是 。(3)为什么样本数要用200而不是1来完成实验 。【答案】(1)除螺剂种类(2)对照(3)避免实验的偶然性【知识点】控制变量法【解析】【分析】(1)由题中信息可表中数据判断探究目的。(2)未做特殊处理的组别为对照组。(3)样本数量太少具有偶然性,为了得出具有普遍性的规律,应在每组实验中采用多个实验样本。【解答】(1)根据题给信息可知,[研究目的]是探究除螺剂种类对防治福寿螺的效果。(2)本实验中第5组不添加除螺剂成分,该组实验在本次研究中的作用是作对照,使实验效果更有说服力。(3)实验过程中,样本数要用200而不是1来完成实验,是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提高实验效果可信度。(1)根据题给信息可知,[研究目的]是探究除螺剂种类对防治福寿螺的效果。(2)本实验中第5组不添加除螺剂成分,该组实验在本次研究中的作用是作对照,使实验效果更有说服力。(3)实验过程中,样本数要用200而不是1来完成实验,是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提高实验效果可信度。28.(2024七上·义乌月考)教室的窗玻璃是双层的。课间,同学在窗外敲玻璃时,小明感觉双层玻璃与单层玻璃的振动情况不一样。于是他想探究“受敲击时,双层玻璃和单层玻璃的振动强弱情况”。为此,小明进行了以下实验:①将单层玻璃板固定在有一定倾角的斜面上,把玻璃球靠在玻璃板的右侧,把橡胶球悬挂在支架上靠在玻璃板的左侧(如如图)。②随意拉开椽胶球,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玻璃球被弹开,记下玻璃球被弹出的距离。共做10次。③换成双层玻璃板重复上述实验。(1)实验后,发现玻璃球被弹开距离的数据比较杂乱,这与实验中的哪一操作不当有关? 。小明改进后,重做了实验,获得了如下数据: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平均值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厘米) 单层 79 78 82 80 73 84 81 82 81 80 80双层 20 23 24 24 24 25 22 22 21 25 23(2)受到橡胶球的敲击时,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 来反映的。(3)根据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答案】随意拉开橡胶球,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受敲击时,单层玻璃比双层玻璃的振动强【知识点】实验步骤的探究;控制变量法【解析】【分析】(1)实验操作中随意拉开椽胶球,没有控制变量。(2)玻璃板振动的强弱不易直接观察,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更易观察,实验是把玻璃板振动的强弱转换成了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利用了转换的思想方法,这样通过观察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就可以比较单层和双层玻璃板的振动强弱。(3)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越远,说明玻璃板振动的强度越大,据此分析,得出结论。【解答】(1)实验后,发现玻璃球被弹开距离的数据比较杂乱,这与下面的操作有关:随意拉开橡胶球,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2)受到橡胶球的敲击时,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来反映的。(3)单层玻璃时,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平均为80cm,双层玻璃时被弹开的距离平均为23cm,那么得到结论:受敲击时,单层玻璃比双层玻璃的振动强。29.(2024七上·义乌月考)选择一双合适的运动鞋对于体育锻炼十分重要。如何正确测量你需要的尺码,如图图表所示,是国家标准鞋码对应数据表。鞋码 34 35 36 37 38 39 40脚长L/mm 220 225 230 235 240 245 250脚围C/mm 205 210 215 220 225 230 235(1)请根据表中数据归纳出脚围C与脚长L的关系: C= 。(2)测量不规则物体面积的方法有割补法、方格法等,其中方格法的具体操作方法如下,①测出每一方格的长和宽,并利用长和宽求出每一方格的面积;②数出不规则物体所占的方格数n(占半格以上的算1格,不到半格的舍去):③计算物体面积S= ;(3)如图所示是小芳同学在方格纸上站立时描下的左脚鞋底贴地部分的轮廓,其中每个方格的面积为6.0平方厘米,则小芳双脚站立在水平地面时,鞋底贴地部分的面积是 。【答案】L-15mm;nS1;336.0cm2【知识点】长度的测量;面积的测量【解析】【分析】(1)结合表中数据进行分析,总结规律。(2)物体的面积=格数每格的面积。(3)输出总格数,利用物体的面积=格数每格的面积计算。【解答】(1)①当脚长L=220mm,脚围C=205mm时,符合的数学关系式220mm-15mm=205mm②当脚长L=225mm,脚围C=210mm时,符合的数学关系式225mm-15mm=210mm③当脚长L=230mm,脚围C=215mm时,符合的数学关系式230mm-15mm=215mm余下的组数据也具有这样的特点,因此脚围C与脚长L的关系C=L-15mm(2)每一方格的面积S1,不规则物体所占的方格数n,物体面积S=nS1。(3) 小芳同学左脚鞋底贴地部分所占方格数n=28,小芳双脚站立在水平地面时,鞋底贴地部分所占方格数n总=2n=2×28=56,每个方格的面积S1=6.0cm2,鞋底贴地部分的面积S=N总S1=56×6.0cm2=336.0cm2。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四校稠城中学,北苑中学,稠江中学,望道中学)联考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科学试题(学生版).docx 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四校稠城中学,北苑中学,稠江中学,望道中学)联考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科学试题(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