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绍兴市滨江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9月阶段性检测科学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绍兴市滨江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9月阶段性检测科学试题

资源简介

浙江省绍兴市滨江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9月阶段性检测科学试题
1.(2024八上·绍兴月考)2023年9月21日下午,“天宫课堂”第四课开讲,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以天地互动的方式,为全国青少年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太空科普课。从航天员传来的照片显示,地球大部分面积被水体覆盖,其中最庞大的水体是(  )
A.冰川水 B.海洋水 C.河流水 D.大气水
【答案】B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
【解析】【分析】球上水的总贮量约有13.9亿km3,其中约97%为海洋咸水,不能直接为人类利用。淡水的总量仅为0.36亿km3,而且这不足地球总水量3%的淡水中,有77.2%是以冰川和冰帽形式存在于极地和高山上,也难以为人类直接利用;22.4%为地下水和土壤水,其中2/3的地下水深埋在地下深处;江河、湖泊等地面水的总量大约只有23万km3,占淡水总量的0.36%。
【解答】地球上水的总贮量约有13.9亿km3,其中约97%为海洋咸水。所以,地球大部分面积被水体覆盖,其中最庞大的水体是海洋水。
故答案为:B。
2.(2024八上·绍兴月考)日本政府拟将核污水排入太平洋的计划引起了全球关注。若该计划实施,不仅会导致海洋污染,某些污染物还可能通过水循环环节进入到大气,从而造成大气污染。下列水循环环节中,与污染物进入大气密切相关的是(  )
A.降水 B.下渗 C.蒸发 D.径流
【答案】C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水循环是指地球上不同的地方上的水,通过吸收太阳的能量,改变状态到地球上另外一个地方。
【解答】A、降水是从大气到达地面;故A错误;
B、下渗是地表进入地下;故B错误;
C、蒸发是从地面进入大气中;故C正确;
D、径流是地表和地下的液态水的流动;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3.(2024八上·绍兴月考)如图是教材中用来表示电解水过程的示意图(其中“ ”、“”分别表示H原子和O原子)。分析示意图,可作出的正确判断是(  )
A.常温常压下水可以发生分解反应
B.电解水的最终产物是H、O原子
C.H原子是图示微粒中的最小微粒
D.O原子只有在通电条件下才能转化为O2分子
【答案】C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分析】A.根据水电解的条件判断;
B.根据水电解的产物判断;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D.根据氧气生成的条件判断。
【解答】A.根据题意可知,常温常压下的水是在通电的条件下才会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故A错误;B.根据图片可知,电解水的最终产物是氢气和氧气,故B错误;
C.氢原子的质量小于氧原子的质量,所以H原子是图示微粒中的最小微粒,故C正确;
D.根据题意可知,O原子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也能转化为O2分子,故D错误。
故选C。
4.(2024八上·绍兴月考)如图所示,潜水员正潜没在海水中,他携带的气瓶可以对身上的背心进行充气或放气,以改变背心的体积大小来实现浮沉。下列对潜水员分析正确的是(  )
A.向海底下潜过程中,受到海水的压强变大
B.海水中水平游动时,受到海水的压强变小
C.对背心进行放气后,受到海水的浮力变大
D.对背心进行充气后,受到海水的浮力变小
【答案】A
【知识点】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阿基米德原理
【解析】【分析】液体深度p=ρgh,液体密度一定时,深度越深,压强越大;浮力,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深度无关,所以物体浸没后,深度加深,浮力不变。
【解答】A、向海底下潜过程中,深度增加,由p=ρgh知道,受到海水的压强变大,故A正确;
B、海水中水平游动时,深度不变,由p=ρgh知道,受到海水的压强不变,故B错误;
CD、对背心进行充气后,排开液体体积变大,由知道,浮力变大,对背心进行放气后,排开液体体积变小,浮力变小,故CD错误。
故答案为:A。
5.(2024八上·绍兴月考)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水,地球上的水通过水循环不断地被利用。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水循环的环节只有蒸发、凝结和降水
B.海洋水可以通过水循环转化为湖泊水
C.地表径流水量一定与植物蒸腾量相等
D.人类直接利用最多的水资源是海洋水
【答案】B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根据对地球上水体分布,以及水循环的认识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A.水循环的环节有蒸发、凝结、降水、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多个环节,故A错误;
B.海洋水先正蒸发后降水,可以转化为湖泊水,故B正确;
C.除了植物蒸腾,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还由海洋水和湖泊水蒸发而来,且海洋水和湖泊水蒸发量占了很大一部分,故C错误;
D.人类直接利用最多的水资源还是淡水资源,故D错误。
故选B。
6.(2024八上·绍兴月考)下列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
A.矿泉水 B.牛奶 C.冰水混合物 D.泥水
【答案】A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分析】溶液是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
【解答】A. 矿泉水具有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溶液,故符合题意;
B. 牛奶不稳定,属于乳浊液,故不符合题意;
C. 冰水混合物是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不符合题意;
D. 泥水不稳定,属于悬浊液,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7.(2024八上·绍兴月考)如图为验证水的组成的实验装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正极(阳极)和负极(阴极)产生的气体质量比为2:1
B.负极(阴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尾的木条复燃
C.水通直流电会产生氢气和氧气
D.水是由氢气和氧气构成的
【答案】C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对水的电解实验的现象、过程、结论的认识判断即可。
【解答】A.根据图片可知,正极生成氧气,负极生成氢气,二者的体积之比为1:2,故A错误;
B.根据图片可知,负极生成氢气,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B错误;
C.水在通直流电的分解,从而生成氢气和氧气,故C正确;
D.水是由氢和氧元素组成的,故D错误。
故选C。
8.(2024八上·绍兴月考)如图所示,○表示蔗糖分子,●表示水分子,下列模型能表示蔗糖溶液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分析】根据溶液的特征分析判断。
【解答】蔗糖可以溶于水形成溶液,根据溶液的均一性可知,蔗糖溶液中,蔗糖分子和水分子均匀分布,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9.(2024八上·绍兴月考)在配制氯化钠溶液的过程中,下列操作既能改变氯化钠的溶解速度又能改变其溶解性的是(  )
A.搅拌 B.加水 C.加氯化钠 D.酒精灯加热
【答案】D
【知识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解析】【分析】根据加快物质溶解速度的方法,以及增大溶解性的方法分析判断。
【解答】AB.搅拌和加水,都可以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度,但是不能改变其溶解性,故A、B不合题意;
C.加氯化钠能改变氯化钠的溶解速度,但是不能改变其溶解性,故C不合题意;
D.酒精灯加热使溶液温度升高,既能改变氯化钠的溶解速度又能改变其溶解性,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0.(2024八上·绍兴月考)测量液体密度的仪器叫密度计,将其插入被测液体中,待静止后直接读取液面处的刻度值(图甲).图乙和图丙的容器中是同一个自制的简易密度计,它是在木棒的一端缠绕一些铜丝做成的,将其放入盛有不同液体的两个烧杯中,它会竖直立在液体中,由图中现象可以判断(  )
A.密度计在乙烧杯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B.密度计在丙烧杯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C.乙烧杯中液体的密度较大
D.丙烧杯中液体的密度较大
【答案】D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AB.根据浮沉条件比较两个密度计受到浮力的大小;
CD.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比较液体密度的大小。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两个密度计在两种液体中都处于漂浮状态,则它们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而密度计本身的重力是一定的,所以在两种液体中所受的浮力是相等的,故A、B错误;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丙中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小,则液体丙的密度就越大,故C错误,D正确。
应选D。
11.(2024八上·绍兴月考)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
B.溶液一定是无色、澄清的
C.长期放置不分层的液体就是溶液
D.溶液上层的密度小,下层的密度大
【答案】A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分析】根据溶液的组成和特点判断。
【解答】A.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故A正确;
B.溶液不一定是无色、澄清的,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B错误;
C.长期放置不分层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如水,故C错误;
D.溶液具有均一性,即上层和下层的密度一样大,故D错误。
故选A。
12.(2024八上·绍兴月考)下列取用药品的操作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根据常见实验操作的规范分析判断。
【解答】A.向试管中加入液体时,试管要略微倾斜,试管口与试剂瓶口紧挨着,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向着手心,故A错误;
B.取用药品时,要用药匙取用粉末状药品,故B错误;
C.取用块状药品时,试管应横放,用镊子夹取药品放在试管口,慢慢竖起试管,故C错误;
D.取用粉末状药品时,将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将药品送到底部,再将试管竖起,故D正确。
故选D。
13.(2024八上·绍兴月考)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克) 0.18 0.16 0.14 0.11 0.09
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钙在水中的溶解性是微溶
B.20℃时,氢氧化钙的溶解度为0.16克
C.40℃时,降低氢氧化钙饱和溶液温度会析出溶质
D.60℃时,向50克水中加入0.05克氢氧化钙充分搅拌,固体完全溶解
【答案】C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解析】【分析】AB.根据表格数据确定20℃时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再与微溶的标准比较即可;
C.根据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判断;
D.根据表格确定60℃时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推算出该温度下50g水中最多溶解的质量,然后与0.05g比较即可。
【解答】AB.20℃时,氢氧化钙的溶解度为0.16g,而微溶物质是指20℃溶解度在0.01g~1g之间的物质,所以氢氧化钙在水中的溶解性是微溶,故A、B正确不合题意;
C.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所以40℃时降低氢氧化钙饱和溶液温度不会析出溶质,故C错误符合题意;
D.60℃时氢氧化钙的溶解度为0.11g,即6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0.11g氢氧化钙,所以60℃时,向50g水中最多溶解氢氧化钙的质量为0.055g>0.5g,则加入0.05g肯定完全溶解,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14.(2024八上·绍兴月考)衣服上沾有碘很难洗净,由下表分析,在家除去碘污渍最好选用(  )
溶质 溶剂
水 酒精 苯(一种有机物,有毒) 汽油
碘 微溶 可溶 易溶 易溶
A.水 B.苯 C.汽油 D.酒精
【答案】C
【知识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
【解析】【分析】碘在溶剂中溶解度越大,则去污效果越好,还要考虑安全因素。
【解答】根据表格数据可知,碘在苯合汽油中溶解度较大,可以起到很好的去污效果。但是苯不易获取,且有毒,因此汽油最合适,故C符合题意,而A、B、D不合题意。
故选C。
15.(2024八上·绍兴月考)下列情况下,不受水的浮力的物体是(  )。
A.水中的气泡 B.跨海大桥的桥面
C.水中正在上浮的木块 D.水中正在下沉的石块
【答案】B
【知识点】浮力产生的原因
【解析】【分析】浮力是物体上下两个表面受到的压力差,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水中的气泡、上浮的木块和下沉的石块,它们的上下两个表面都有压力,肯定受到浮力,故A、C、D不合题意;
跨海大桥的桥墩,深埋在海底泥沙里,它的下表面没有水,不受向上的浮力,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16.(2024八上·绍兴月考)炎热的夏天,打开碧瓶盖时会发现雪碧自动喷出,喝了雪碧后又常常会打嗝,由此得出若要降低气体的溶解能力,下列方法中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增大气压 B.降低温度、减小气压
C.升高温度、减小气压 D.降低温度、增大气压
【答案】C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根据现象分析气体的溶解度受温度和气压的变化规律即可。
【解答】打开碧瓶盖时会发现雪碧自动喷出,这说明气压减小,气体的溶解度减小。喝了雪碧后又常常会打嗝,说明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减小。
那么要降低气体的溶解能力,可以升高温度,减小压强。
故选C。
17.(2024八上·绍兴月考)炎热的夏天,小科打开冰箱,从4℃的储藏室中拿出一杯盛有少量蔗糖晶体的m溶液。在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晶体消失了,得到n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4℃时,m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室温下,n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C.蔗糖晶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D.m溶液的质量等于n溶液的质量
【答案】A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AB.如果溶液中存在未溶的晶体,那么肯定饱和;否则,无法判断溶液是否饱和;
C.根据蔗糖晶体的消失分析它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
D.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解答】A.根据题意可知,从储藏室中拿出一杯内有少量蔗糖晶体,所以m为饱和溶液,故A正确;
B.在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晶体消失了,则无法判断溶液是否饱和,故B错误;
C.冰箱内温度低出现晶体,而室外温度高没有晶体,说明蔗糖晶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C错误;
D.m溶液中比n溶液中溶解的溶质少,因此m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小于n溶液的质量,故D错误。
故选A。
18.(2024八上·绍兴月考)小吴同学为探究力之间的关系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将弹簧测力计下端吊着的铝块逐渐浸入台秤上盛有水的烧杯中,直至刚没入水中(不接触容器,无水溢出)。在该过程中,下列有关弹簧测力计和台秤示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台秤示数不变
B.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台秤示数也不变
C.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台秤示数增大
D.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台秤示数增大
【答案】C
【知识点】压力及重力与压力的区别;阿基米德原理
【解析】【分析】分别对铝块、烧杯及水受力分析,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得出弹簧测力计示数和台秤示数的表达式,再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即可判断铝块逐渐浸入台秤上盛有水的烧杯中、直至刚没入水中两者示数的变化。
【解答】对铝块进行受力分析:铝块受竖直向下的重力、竖直向上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和浮力,由力的平衡条件得
G铝=F+F浮
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G铝-F浮
在铝块完全浸没前,V排逐渐增大,F浮逐渐增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逐渐减小。
对烧杯及水进行受力分析:烧杯及水受竖直向下的重力,铝块向下的压力
F压=F浮
台秤的支持力FN,由力的平衡条件可得,台秤的支持力
FN=G+F压
在铝块完全浸没前,V排逐渐增大
F压=F浮
逐渐增大,FN逐渐变大,则台秤所受压力增大,台秤的示数增大。
故答案为:C。
19.(2024八上·绍兴月考) 已知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某同学在两支装有水的试管中加入甲、乙两种物质后均有剩余,又同时向两支试管中加入某物质后,甲物质减少,乙物质增加,则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
A.蔗糖晶体 B.氢氧化钠固体
C.氯化钠晶体 D.硝酸铵固体
【答案】B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根据题中所给现象确定加入物质后溶液温度升高,结合所给各物质溶解时温度的变化分析。
【解答】 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 在两支装有水的试管中加入甲、乙两种物质后均有剩余,又同时向两支试管中加入某物质后,甲物质减少,乙物质增加, 说明向水中加入物质后溶液温度升高。
A、蔗糖晶体溶解时溶液温度无明显变化,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固体溶解时溶液温度升高,符合题意;
C、氯化钠晶体溶解时溶液温度无明显变化,不符合题意;
D、硝酸铵溶解时溶液温度降低,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0.(2024八上·绍兴月考)如图是某海底隧道的施工现场,起重船将圆柱形物体放入水中至全部浸没的过程中,起重船所受浮力大小的变化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首先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分析物体受到浮力的变化,然后根据平衡力的知识分析船受到拉力的变化,最后分析起重船受到浮力的大小变化即可。
【解答】当物体逐渐浸入水时,它排开水的体积先增大后不变,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物体所受浮力逐渐增大后不变。
根据F浮=G﹣F可知,船对物体的拉力先减小后不变;
根据F浮'=G船+F浮可知,所以起重船所受浮力大小的变化是先均匀减小后不变,
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21.(2024八上·绍兴月考)2023年3月11日,“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圆满完成了国际首次环大洋洲载人深潜科考任务。“奋斗者”号外壳坚硬,下潜过程中体积保持不变,依靠调整配备的压载铁来实现下潜和上浮。
(1)潜水器浸没后在下潜的过程中所受的液体压强逐渐   ;
(2)潜水器悬浮在海水中时,所受的浮力   重力(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答案】增大;等于
【知识点】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分析潜水器受到海水的压强变化;
(2)根据悬浮条件比较潜水器受到的浮力和重力的大小关系。
【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潜水器浸在下潜的过程中,液体密度不变,但是深度增大,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可知,潜水器所受的液体压强逐渐增大。
(2)潜水器悬浮在海水中时,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它所受的浮力等于重力。
22.(2024八上·绍兴月考)“美林”儿童退烧药的主要成分是布洛芬,即使密封保存,久置也会在底部看到白色沉淀,其属于   (选填“乳浊液”“悬浊液”或“溶液”);将少量的①面粉、②味精、③白糖、④泥土、⑤肥皂分别加入到水中,充分振荡后,形成的混合物与“美林”属于同类型的物质有   。
【答案】悬浊液;①④
【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分析】溶液的分散质为可溶性物质,悬浊液的分散质为不溶性的固体颗粒,乳浊液的分散质为不溶性的小液滴。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美林”即使密封保存,放久了也会在底部看到白色沉淀,即为不溶于水的固体颗粒,因此“美林”属于悬浊液;
①面粉是难溶于水的固体,与水混合得到悬浊液;
②味精易溶于水得到溶液;
③白糖易溶于水得到溶液;
④泥土是难溶于水的固体,与水混合得到悬浊液;
⑤肥皂与水混合得到乳浊液;
故填选①④。
23.(2024八上·绍兴月考)如图为水循环的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各序号分别代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其中序号③表示是   。
(2)水循环的动力除了地球的吸引力外还有   。
(3)人们常常通过对地表的改造,影响地球上的水循环。我国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可以缓解北方的缺水问题,该工程是对水循环途径中的   (选填数字)施加影响。
【答案】(1)水汽输送
(2)太阳辐射
(3)⑤
【知识点】水循环
24.(2024八上·绍兴月考)用如图的装置进行水电解实验。
(1)开始反应前甲、乙两管内都充满溶液。关闭活塞,接通电源,一段时间后,两管产生的气体如图所示,则甲管中产生的气体是   ,该气体检验时的对应现象为   。
(2)写出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   。
【答案】(1)氢气;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2)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1)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正氧负氢,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是1:2;
(2)根据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确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答】(1)如图所示,甲管中产生的气体的体积较大,应该是氢气,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导管口,气体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2)根据题意可知,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1)开始反应前甲、乙两管内都充满溶液。关闭活塞,接通电源,一段时间后,两管产生的气体如图所示,甲管中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导管口,气体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2)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25.(2024八上·绍兴月考)下表是A、B、C三种固体物质在不同温度下(t1<t2<t3)的溶解度,请回答:
温度(℃) t1 t2 t3
物质A(克) 36.0 36.2 37.3
物质B(克) 31.6 36.2 110.0
物质C(克) 0.165 0.135 0.076
(1)   ℃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2)t1℃时,分别取等量的B、C饱和溶液于试管甲、乙中(如图)。将试管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硝酸铵(不考虑试管中水的变化),有固体析出的试管为   (选填“甲”或“乙”)。
(3)t2℃时,将10克A固体放入20克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
【答案】(1)t2
(2)甲
(3)27.24g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数据分析解答;
(2)根据表格数据分析B、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即可;
(3)根据表格确定t2℃时A的溶解度,据此推算该温度下20g水中最多溶解A的质量,并与10g比较,最终确定溶液质量即可。
【解答】(1)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可知,t2℃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都是36.2g;
(2)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因为甲的溶解度随着温度降低而减小,所以有固体析出的试管为甲;
(3)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可知,t2℃时,A的溶解度是36.2g,即t2℃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6.2gA,
20克水中,最多溶解A的质量为:,
因为10g>7.24g,所以溶质重力为7.24g,
所得溶液的质量为20g+7.24g=27.24g。
(1)由表中数据可知,t2℃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2)t1℃时,分别取等量的B、C饱和溶液于试管甲、乙中(如图)将试管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硝酸铵,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有固体析出的试管为甲,是因为甲的溶解度随着温度降低而减小;
(3)t2℃时,A的溶解度是36.2g,即t2℃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6.2gA,将10克A固体放入20克水中,充分搅拌后,最多溶解A的质量为:,所得溶液的质量为20g+7.24g=27.24g。
26.(2024八上·绍兴月考)小金把家里景观水池底部的鹅卵石取出清洗,他先将一个重为15N的空桶漂浮在水面上,然后将池底的鹅卵石捞出放置在桶内,桶仍漂浮在水面(不考虑捞出过程中带出的水,ρ水=1.0×103kg/m3)
(1)某块鹅卵石在水池底部时,它受到的浮力    它的重力(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全部鹅卵石捞出放置在桶内时,水池内水面高度与鹅卵石未捞出时相比会   (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若此时桶排开水的体积为5.0×10-3m3,求桶内鹅卵石的总质量。   
【答案】小于;上升;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浮沉条件解答;
(2)①比较鹅卵石在桶内和桶外时受到的浮力大小,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比较排开水的体积大小,进而确定水面的高度变化;
②首先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总=ρ液gV排计算总浮力,然后根据平衡力的知识计算鹅卵石的重力,最后计算鹅卵石的质量。
【解答】(1)鹅卵石在池水里处于下沉状态,根据浮沉条件可知,它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
(2)①将鹅卵石放入桶内时,它在桶内处于漂浮状态,
则此时它受到的浮力大于沉在池底时的浮力,即浮力增大。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则此时它排开水的体积大于沉在池底时的体积,
因此水池内水面高度与未捞出时相比会上升。
②此时桶和鹅卵石受到的总浮力F浮总=ρ液gV排=1×103kg/m3×10N/kg×5.0×10-3m3=50N;
根据平衡力的知识可知,鹅卵石的重力G石=F浮总-G桶=50N-15N=35N;
鹅卵石的质量。
27.(2024八上·绍兴月考)如图所示,小明利用弹簧测力计、一个金属块、两个相同烧杯、适量的水和煤油,对浸在液体中的金属块所受浮力进行了探究。
(1)在图A、B中,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所受浮力为   N;
(2)分析图B、C,说明浮力大小跟   有关;
(3)如图2是小明根据实验数据所绘制图象能够表示金属块所受浮力与金属块的下表面到水面距离h关系的图象为   (选填“a”或“b”)。
【答案】(1)1
(2)液体密度
(3)a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A、B利用称量法计算金属块受到的浮力;
(2)根据图片分析B、C中哪个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发生改变即可;
(3)根据据阿基米德原理分析金属块受到浮力的变化规律即可。
【解答】(1)根据A图可知,金属块的重力G=2.7N;根据B图可知,金属块浸没时测力计的示数为1.7N,
则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所受浮力。
(2)根据题意可知,B、C中只有排开液体的密度不同,那么说明浮力大小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3)根据题意可知,从金属块开始浸入水中至浸没前,金属块的下表面到水面距离h增大,导致排开液体的体积增大。当浸没后,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先增大后不变,故选a。
(1)由图知金属块的重力G=2.7N,金属块浸 没在水中所受浮力
(2)分析图B、C,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排开液体的密度不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同,由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不同,说明浮力大小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3)因,从金属块开始浸入水中至浸没前,金属块的下表面到水面距离h增大,导致排 开液体的体积增大,金属块所受浮力随金属块的下表面到水面距离h的增大而变大,当浸没后,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浮力不变,所受浮力与浸没深度无关,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
28.(2024八上·绍兴月考)小华做“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中,用图(a)所示的溢杯和小桶收集石块排开的水,他的实验过程分别如图(b)、(c)、(d)、(e)所示。
(1)图(c)所示,是小华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石块的   。
(2)若图中四个测量值 F1、F2、F3、F4 满足关系式   ,该原理将得到验证。
(3)以下关于实验过程中的操作,会影响验证结果的是   。
A.图(a)中溢杯内未盛满水
B.图(b)中小桶内有少量水C.图(d)中石块未浸没水中
【答案】重力;F2﹣F3=F4﹣F1;A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
【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c描述的情形,结合平衡力的知识分析;
(2)根据称量法计算出浮力,根据做差法计算出排开水的重力,最后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分析满足的关系式即可;
(3)注意分析是否会影响浮力和G排的大小关系即可。
【解答】(1)根据图(c)可知,在空气中将石块悬挂在测力计下,此时测力计的示数等于石块的重力,即这是在测量石块的重力.
(2)根据cd两图可知,石块浸没水中受到的浮力为:,
根据b、e两图可知,石块排开液体的重为: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可知,浮力等于排开液体的重,
所以关系式为:。
(3)A.图(a)中溢杯内未盛满水.则排到小桶的水G排会偏小,所以影响测量结果;
B.图(b)中小桶内有少量水.则F4和F1都会偏大,但是后用得出排开水的重力不变,不会影响结果;
图(d)中石块未浸没水中时,G排和F浮同时减小,但G排和F浮仍相等,所以不影响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故选A。
29.(2024八上·绍兴月考)小科发现很多物质都能在水中溶解,但溶解的速率有快有慢,他想:影响同种物质溶解速率的因素有哪些呢 根据生活经验,以冰糖为例,他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A】与冰糖颗粒大小有关
【猜想B】与水的温度高低有关
【猜想C】与是否搅拌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他设计了实验方案并进行了探究,下表是他在探究过程中记录的实验数据。
实验序号 颗粒大小 水的温度 实验现象
① 0.5 g块状冰糖 100 mL、10 ℃的水 缓慢溶解
② 0.5 g块状冰糖 100 mL、80 ℃的水 较快溶解
③ 0.5 g粉末状冰糖 100 mL、80 ℃的水 快速溶解
(1)通过对比实验①和实验②的实验现象,可验证猜想   。(填字母)
(2)通过对比实验②和实验③的实验现象,可得到的结论是   ;
(3)如果要验证猜想C,应如何设计实验?   。
【答案】B;当水温等其他条件一定时,冰糖的颗粒越小,溶解速率越快;在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加入100 mL相同温度的水,再同时向烧杯中各加入一药匙块状冰糖(颗粒大小相同),用玻璃棒搅拌其中一个烧杯内的液体,观察两烧杯中冰糖溶解的快慢
【知识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
【解析】【分析】利用从生活中的经验可知影响冰糖溶解快慢的因素有:冰糖颗粒的大小、水的温度、是否搅拌、冰糖的多少、水的多少;然后改变冰糖颗粒的大小来探究颗粒大小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
【解答】(1)通过对比实验①和实验②的实验现象,温度高的溶解快,所以可验证猜想与水的温度有关;
(2)通过对比实验②和实验③的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是:当水温等其他条件一定时,粉末状冰糖溶解快,所以与冰糖颗粒的大小有关,即当水温等其他条件一定时,冰糖的颗粒越小,溶解速率越快;
(3)如果要验证猜想C,实验的变量为搅拌,所以在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加入100 mL相同温度的水,再同时向烧杯中各加入一药匙块状冰糖(颗粒大小相同),用玻璃棒搅拌其中一个烧杯内的液体,观察两烧杯中冰糖溶解的快慢。
30.(2024八上·绍兴月考)某科技小组想利用学到的浮力知识制作一个浮力秤。他们找来一个瓶身为圆柱体的空饮料瓶,剪掉瓶底,旋紧瓶盖,在瓶盖处系一块质量适当的小石块,然后将其倒置在水中,如图所示。使用时,只要把被测物体投入空瓶中,从水面所对的刻度就可以直接读出被测物体的质量。
(1)小石块的作用是   ;
(2)当浮力秤中不放被测物体时,水面所对位置为零刻度(如图所示),这种浮力秤质量的刻度是   (填“均匀”或“不均匀”)的;
(3)经测量,该饮料瓶圆柱体部分的横截面积为50cm2,现在要在饮料瓶的竖直标线上刻上对应的被测物体质量值。试通过计算说明,在零刻度线之上1cm处应刻上的对应质量值   。
【答案】(1)使浮力秤能够竖直地漂浮在水中
(2)均匀
(3)50g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如果没有石块,浮力秤容易歪斜,难以竖直漂浮在水中;
(2)放入物体前后,浮力秤始终漂浮,则增大的浮力等于物体的重力,结合密度公式推算浮力秤下沉的距离与物体质量的表达式,进而判断刻度是否均匀;
(3)根据(2)中的推导式计算对应的质量。
【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石块的作用可以使浮力秤能够竖直地漂浮在水中。
(2)被测物体的质量m,放入后浮秤再次漂浮时,增大的浮力等于增大的重力
即;
解得:;
由于、S为定值,所以h与m成正比,
即该浮力秤质量的制度是均匀的。
(3)由于得到:;
当h=1cm时,对应质量值为。
(1)如果没有石块,浮力秤容易歪斜,难以竖直漂浮在水中,所以石块的作用可以使浮力秤能够竖直地漂浮在水中。
(2)设被测物体的质量为m,饮料瓶圆柱状部分的横截面积为S,在浮力秤中放入被测物体后,瓶身浸入的深度增加值为h,则:浮秤再次漂浮时,增大的浮力等于增大的重力

可得
由于、S为定值,所以h与m成正比,即该浮力秤质量的制度是均匀的。
(3)由于,当h=1cm时,对应质量值为
31.(2024八上·绍兴月考)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下面挂一实心圆柱体,将圆柱体从盛有水的容器上方离水面某一高度处缓缓下降(其底面始终与水面平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圆柱体下降距离h变化关系的图象。(g取10N/kg)求:
(1)圆柱体的重力为多少N;
(2)圆柱体浸没时受到的浮力;
(3)圆柱体的密度。
【答案】解:(1)根据图像可知,当圆柱体浸入水的深度h=0时,此时它不受浮力,示数为12N,
根据平衡力的知识可知,圆柱体的重力;
答:圆柱体的重力为12N。
(2)根据图像可知,圆柱体完全浸入水中体受到的拉力F=4N,
则圆柱体受到的浮力;
答:圆柱体浸没时受到的浮力为8N。
(3)圆柱体浸没水中时,它的体积等于排开水的体积,
即;
圆柱体质量为;
圆柱体密度
答:圆柱体的密度为1.5×103kg/m3。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 (1)由图可知AB段圆柱体未浸入液体,测力计的示数即为圆柱体的重力,所以从图中可读出圆柱体的重力大小。
(2)由题意可知图中CD段是圆柱体完全浸入水后的情况,由图可知圆柱体完全浸入水后测力计对圆柱体的拉力为4N,再利用力的平衡条件求出圆柱体受到的浮力。
(3)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求得圆柱体的体积,利用密度公式求得圆柱体的密度。
1 / 1浙江省绍兴市滨江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9月阶段性检测科学试题
1.(2024八上·绍兴月考)2023年9月21日下午,“天宫课堂”第四课开讲,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以天地互动的方式,为全国青少年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太空科普课。从航天员传来的照片显示,地球大部分面积被水体覆盖,其中最庞大的水体是(  )
A.冰川水 B.海洋水 C.河流水 D.大气水
2.(2024八上·绍兴月考)日本政府拟将核污水排入太平洋的计划引起了全球关注。若该计划实施,不仅会导致海洋污染,某些污染物还可能通过水循环环节进入到大气,从而造成大气污染。下列水循环环节中,与污染物进入大气密切相关的是(  )
A.降水 B.下渗 C.蒸发 D.径流
3.(2024八上·绍兴月考)如图是教材中用来表示电解水过程的示意图(其中“ ”、“”分别表示H原子和O原子)。分析示意图,可作出的正确判断是(  )
A.常温常压下水可以发生分解反应
B.电解水的最终产物是H、O原子
C.H原子是图示微粒中的最小微粒
D.O原子只有在通电条件下才能转化为O2分子
4.(2024八上·绍兴月考)如图所示,潜水员正潜没在海水中,他携带的气瓶可以对身上的背心进行充气或放气,以改变背心的体积大小来实现浮沉。下列对潜水员分析正确的是(  )
A.向海底下潜过程中,受到海水的压强变大
B.海水中水平游动时,受到海水的压强变小
C.对背心进行放气后,受到海水的浮力变大
D.对背心进行充气后,受到海水的浮力变小
5.(2024八上·绍兴月考)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水,地球上的水通过水循环不断地被利用。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水循环的环节只有蒸发、凝结和降水
B.海洋水可以通过水循环转化为湖泊水
C.地表径流水量一定与植物蒸腾量相等
D.人类直接利用最多的水资源是海洋水
6.(2024八上·绍兴月考)下列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
A.矿泉水 B.牛奶 C.冰水混合物 D.泥水
7.(2024八上·绍兴月考)如图为验证水的组成的实验装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正极(阳极)和负极(阴极)产生的气体质量比为2:1
B.负极(阴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尾的木条复燃
C.水通直流电会产生氢气和氧气
D.水是由氢气和氧气构成的
8.(2024八上·绍兴月考)如图所示,○表示蔗糖分子,●表示水分子,下列模型能表示蔗糖溶液的是(  )
A. B.
C. D.
9.(2024八上·绍兴月考)在配制氯化钠溶液的过程中,下列操作既能改变氯化钠的溶解速度又能改变其溶解性的是(  )
A.搅拌 B.加水 C.加氯化钠 D.酒精灯加热
10.(2024八上·绍兴月考)测量液体密度的仪器叫密度计,将其插入被测液体中,待静止后直接读取液面处的刻度值(图甲).图乙和图丙的容器中是同一个自制的简易密度计,它是在木棒的一端缠绕一些铜丝做成的,将其放入盛有不同液体的两个烧杯中,它会竖直立在液体中,由图中现象可以判断(  )
A.密度计在乙烧杯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B.密度计在丙烧杯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C.乙烧杯中液体的密度较大
D.丙烧杯中液体的密度较大
11.(2024八上·绍兴月考)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
B.溶液一定是无色、澄清的
C.长期放置不分层的液体就是溶液
D.溶液上层的密度小,下层的密度大
12.(2024八上·绍兴月考)下列取用药品的操作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13.(2024八上·绍兴月考)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克) 0.18 0.16 0.14 0.11 0.09
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钙在水中的溶解性是微溶
B.20℃时,氢氧化钙的溶解度为0.16克
C.40℃时,降低氢氧化钙饱和溶液温度会析出溶质
D.60℃时,向50克水中加入0.05克氢氧化钙充分搅拌,固体完全溶解
14.(2024八上·绍兴月考)衣服上沾有碘很难洗净,由下表分析,在家除去碘污渍最好选用(  )
溶质 溶剂
水 酒精 苯(一种有机物,有毒) 汽油
碘 微溶 可溶 易溶 易溶
A.水 B.苯 C.汽油 D.酒精
15.(2024八上·绍兴月考)下列情况下,不受水的浮力的物体是(  )。
A.水中的气泡 B.跨海大桥的桥面
C.水中正在上浮的木块 D.水中正在下沉的石块
16.(2024八上·绍兴月考)炎热的夏天,打开碧瓶盖时会发现雪碧自动喷出,喝了雪碧后又常常会打嗝,由此得出若要降低气体的溶解能力,下列方法中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增大气压 B.降低温度、减小气压
C.升高温度、减小气压 D.降低温度、增大气压
17.(2024八上·绍兴月考)炎热的夏天,小科打开冰箱,从4℃的储藏室中拿出一杯盛有少量蔗糖晶体的m溶液。在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晶体消失了,得到n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4℃时,m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室温下,n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C.蔗糖晶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D.m溶液的质量等于n溶液的质量
18.(2024八上·绍兴月考)小吴同学为探究力之间的关系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将弹簧测力计下端吊着的铝块逐渐浸入台秤上盛有水的烧杯中,直至刚没入水中(不接触容器,无水溢出)。在该过程中,下列有关弹簧测力计和台秤示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台秤示数不变
B.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台秤示数也不变
C.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台秤示数增大
D.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台秤示数增大
19.(2024八上·绍兴月考) 已知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某同学在两支装有水的试管中加入甲、乙两种物质后均有剩余,又同时向两支试管中加入某物质后,甲物质减少,乙物质增加,则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
A.蔗糖晶体 B.氢氧化钠固体
C.氯化钠晶体 D.硝酸铵固体
20.(2024八上·绍兴月考)如图是某海底隧道的施工现场,起重船将圆柱形物体放入水中至全部浸没的过程中,起重船所受浮力大小的变化是(  )
A. B.
C. D.
21.(2024八上·绍兴月考)2023年3月11日,“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圆满完成了国际首次环大洋洲载人深潜科考任务。“奋斗者”号外壳坚硬,下潜过程中体积保持不变,依靠调整配备的压载铁来实现下潜和上浮。
(1)潜水器浸没后在下潜的过程中所受的液体压强逐渐   ;
(2)潜水器悬浮在海水中时,所受的浮力   重力(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2.(2024八上·绍兴月考)“美林”儿童退烧药的主要成分是布洛芬,即使密封保存,久置也会在底部看到白色沉淀,其属于   (选填“乳浊液”“悬浊液”或“溶液”);将少量的①面粉、②味精、③白糖、④泥土、⑤肥皂分别加入到水中,充分振荡后,形成的混合物与“美林”属于同类型的物质有   。
23.(2024八上·绍兴月考)如图为水循环的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各序号分别代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其中序号③表示是   。
(2)水循环的动力除了地球的吸引力外还有   。
(3)人们常常通过对地表的改造,影响地球上的水循环。我国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可以缓解北方的缺水问题,该工程是对水循环途径中的   (选填数字)施加影响。
24.(2024八上·绍兴月考)用如图的装置进行水电解实验。
(1)开始反应前甲、乙两管内都充满溶液。关闭活塞,接通电源,一段时间后,两管产生的气体如图所示,则甲管中产生的气体是   ,该气体检验时的对应现象为   。
(2)写出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   。
25.(2024八上·绍兴月考)下表是A、B、C三种固体物质在不同温度下(t1<t2<t3)的溶解度,请回答:
温度(℃) t1 t2 t3
物质A(克) 36.0 36.2 37.3
物质B(克) 31.6 36.2 110.0
物质C(克) 0.165 0.135 0.076
(1)   ℃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2)t1℃时,分别取等量的B、C饱和溶液于试管甲、乙中(如图)。将试管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硝酸铵(不考虑试管中水的变化),有固体析出的试管为   (选填“甲”或“乙”)。
(3)t2℃时,将10克A固体放入20克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
26.(2024八上·绍兴月考)小金把家里景观水池底部的鹅卵石取出清洗,他先将一个重为15N的空桶漂浮在水面上,然后将池底的鹅卵石捞出放置在桶内,桶仍漂浮在水面(不考虑捞出过程中带出的水,ρ水=1.0×103kg/m3)
(1)某块鹅卵石在水池底部时,它受到的浮力    它的重力(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全部鹅卵石捞出放置在桶内时,水池内水面高度与鹅卵石未捞出时相比会   (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若此时桶排开水的体积为5.0×10-3m3,求桶内鹅卵石的总质量。   
27.(2024八上·绍兴月考)如图所示,小明利用弹簧测力计、一个金属块、两个相同烧杯、适量的水和煤油,对浸在液体中的金属块所受浮力进行了探究。
(1)在图A、B中,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所受浮力为   N;
(2)分析图B、C,说明浮力大小跟   有关;
(3)如图2是小明根据实验数据所绘制图象能够表示金属块所受浮力与金属块的下表面到水面距离h关系的图象为   (选填“a”或“b”)。
28.(2024八上·绍兴月考)小华做“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中,用图(a)所示的溢杯和小桶收集石块排开的水,他的实验过程分别如图(b)、(c)、(d)、(e)所示。
(1)图(c)所示,是小华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石块的   。
(2)若图中四个测量值 F1、F2、F3、F4 满足关系式   ,该原理将得到验证。
(3)以下关于实验过程中的操作,会影响验证结果的是   。
A.图(a)中溢杯内未盛满水
B.图(b)中小桶内有少量水C.图(d)中石块未浸没水中
29.(2024八上·绍兴月考)小科发现很多物质都能在水中溶解,但溶解的速率有快有慢,他想:影响同种物质溶解速率的因素有哪些呢 根据生活经验,以冰糖为例,他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A】与冰糖颗粒大小有关
【猜想B】与水的温度高低有关
【猜想C】与是否搅拌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他设计了实验方案并进行了探究,下表是他在探究过程中记录的实验数据。
实验序号 颗粒大小 水的温度 实验现象
① 0.5 g块状冰糖 100 mL、10 ℃的水 缓慢溶解
② 0.5 g块状冰糖 100 mL、80 ℃的水 较快溶解
③ 0.5 g粉末状冰糖 100 mL、80 ℃的水 快速溶解
(1)通过对比实验①和实验②的实验现象,可验证猜想   。(填字母)
(2)通过对比实验②和实验③的实验现象,可得到的结论是   ;
(3)如果要验证猜想C,应如何设计实验?   。
30.(2024八上·绍兴月考)某科技小组想利用学到的浮力知识制作一个浮力秤。他们找来一个瓶身为圆柱体的空饮料瓶,剪掉瓶底,旋紧瓶盖,在瓶盖处系一块质量适当的小石块,然后将其倒置在水中,如图所示。使用时,只要把被测物体投入空瓶中,从水面所对的刻度就可以直接读出被测物体的质量。
(1)小石块的作用是   ;
(2)当浮力秤中不放被测物体时,水面所对位置为零刻度(如图所示),这种浮力秤质量的刻度是   (填“均匀”或“不均匀”)的;
(3)经测量,该饮料瓶圆柱体部分的横截面积为50cm2,现在要在饮料瓶的竖直标线上刻上对应的被测物体质量值。试通过计算说明,在零刻度线之上1cm处应刻上的对应质量值   。
31.(2024八上·绍兴月考)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下面挂一实心圆柱体,将圆柱体从盛有水的容器上方离水面某一高度处缓缓下降(其底面始终与水面平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圆柱体下降距离h变化关系的图象。(g取10N/kg)求:
(1)圆柱体的重力为多少N;
(2)圆柱体浸没时受到的浮力;
(3)圆柱体的密度。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
【解析】【分析】球上水的总贮量约有13.9亿km3,其中约97%为海洋咸水,不能直接为人类利用。淡水的总量仅为0.36亿km3,而且这不足地球总水量3%的淡水中,有77.2%是以冰川和冰帽形式存在于极地和高山上,也难以为人类直接利用;22.4%为地下水和土壤水,其中2/3的地下水深埋在地下深处;江河、湖泊等地面水的总量大约只有23万km3,占淡水总量的0.36%。
【解答】地球上水的总贮量约有13.9亿km3,其中约97%为海洋咸水。所以,地球大部分面积被水体覆盖,其中最庞大的水体是海洋水。
故答案为:B。
2.【答案】C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水循环是指地球上不同的地方上的水,通过吸收太阳的能量,改变状态到地球上另外一个地方。
【解答】A、降水是从大气到达地面;故A错误;
B、下渗是地表进入地下;故B错误;
C、蒸发是从地面进入大气中;故C正确;
D、径流是地表和地下的液态水的流动;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3.【答案】C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分析】A.根据水电解的条件判断;
B.根据水电解的产物判断;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D.根据氧气生成的条件判断。
【解答】A.根据题意可知,常温常压下的水是在通电的条件下才会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故A错误;B.根据图片可知,电解水的最终产物是氢气和氧气,故B错误;
C.氢原子的质量小于氧原子的质量,所以H原子是图示微粒中的最小微粒,故C正确;
D.根据题意可知,O原子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也能转化为O2分子,故D错误。
故选C。
4.【答案】A
【知识点】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阿基米德原理
【解析】【分析】液体深度p=ρgh,液体密度一定时,深度越深,压强越大;浮力,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深度无关,所以物体浸没后,深度加深,浮力不变。
【解答】A、向海底下潜过程中,深度增加,由p=ρgh知道,受到海水的压强变大,故A正确;
B、海水中水平游动时,深度不变,由p=ρgh知道,受到海水的压强不变,故B错误;
CD、对背心进行充气后,排开液体体积变大,由知道,浮力变大,对背心进行放气后,排开液体体积变小,浮力变小,故CD错误。
故答案为:A。
5.【答案】B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根据对地球上水体分布,以及水循环的认识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A.水循环的环节有蒸发、凝结、降水、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多个环节,故A错误;
B.海洋水先正蒸发后降水,可以转化为湖泊水,故B正确;
C.除了植物蒸腾,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还由海洋水和湖泊水蒸发而来,且海洋水和湖泊水蒸发量占了很大一部分,故C错误;
D.人类直接利用最多的水资源还是淡水资源,故D错误。
故选B。
6.【答案】A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分析】溶液是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
【解答】A. 矿泉水具有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溶液,故符合题意;
B. 牛奶不稳定,属于乳浊液,故不符合题意;
C. 冰水混合物是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不符合题意;
D. 泥水不稳定,属于悬浊液,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7.【答案】C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对水的电解实验的现象、过程、结论的认识判断即可。
【解答】A.根据图片可知,正极生成氧气,负极生成氢气,二者的体积之比为1:2,故A错误;
B.根据图片可知,负极生成氢气,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B错误;
C.水在通直流电的分解,从而生成氢气和氧气,故C正确;
D.水是由氢和氧元素组成的,故D错误。
故选C。
8.【答案】D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分析】根据溶液的特征分析判断。
【解答】蔗糖可以溶于水形成溶液,根据溶液的均一性可知,蔗糖溶液中,蔗糖分子和水分子均匀分布,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9.【答案】D
【知识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解析】【分析】根据加快物质溶解速度的方法,以及增大溶解性的方法分析判断。
【解答】AB.搅拌和加水,都可以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度,但是不能改变其溶解性,故A、B不合题意;
C.加氯化钠能改变氯化钠的溶解速度,但是不能改变其溶解性,故C不合题意;
D.酒精灯加热使溶液温度升高,既能改变氯化钠的溶解速度又能改变其溶解性,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0.【答案】D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AB.根据浮沉条件比较两个密度计受到浮力的大小;
CD.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比较液体密度的大小。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两个密度计在两种液体中都处于漂浮状态,则它们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而密度计本身的重力是一定的,所以在两种液体中所受的浮力是相等的,故A、B错误;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丙中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小,则液体丙的密度就越大,故C错误,D正确。
应选D。
11.【答案】A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分析】根据溶液的组成和特点判断。
【解答】A.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故A正确;
B.溶液不一定是无色、澄清的,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B错误;
C.长期放置不分层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如水,故C错误;
D.溶液具有均一性,即上层和下层的密度一样大,故D错误。
故选A。
12.【答案】D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根据常见实验操作的规范分析判断。
【解答】A.向试管中加入液体时,试管要略微倾斜,试管口与试剂瓶口紧挨着,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向着手心,故A错误;
B.取用药品时,要用药匙取用粉末状药品,故B错误;
C.取用块状药品时,试管应横放,用镊子夹取药品放在试管口,慢慢竖起试管,故C错误;
D.取用粉末状药品时,将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将药品送到底部,再将试管竖起,故D正确。
故选D。
13.【答案】C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解析】【分析】AB.根据表格数据确定20℃时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再与微溶的标准比较即可;
C.根据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判断;
D.根据表格确定60℃时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推算出该温度下50g水中最多溶解的质量,然后与0.05g比较即可。
【解答】AB.20℃时,氢氧化钙的溶解度为0.16g,而微溶物质是指20℃溶解度在0.01g~1g之间的物质,所以氢氧化钙在水中的溶解性是微溶,故A、B正确不合题意;
C.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所以40℃时降低氢氧化钙饱和溶液温度不会析出溶质,故C错误符合题意;
D.60℃时氢氧化钙的溶解度为0.11g,即6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0.11g氢氧化钙,所以60℃时,向50g水中最多溶解氢氧化钙的质量为0.055g>0.5g,则加入0.05g肯定完全溶解,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14.【答案】C
【知识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
【解析】【分析】碘在溶剂中溶解度越大,则去污效果越好,还要考虑安全因素。
【解答】根据表格数据可知,碘在苯合汽油中溶解度较大,可以起到很好的去污效果。但是苯不易获取,且有毒,因此汽油最合适,故C符合题意,而A、B、D不合题意。
故选C。
15.【答案】B
【知识点】浮力产生的原因
【解析】【分析】浮力是物体上下两个表面受到的压力差,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水中的气泡、上浮的木块和下沉的石块,它们的上下两个表面都有压力,肯定受到浮力,故A、C、D不合题意;
跨海大桥的桥墩,深埋在海底泥沙里,它的下表面没有水,不受向上的浮力,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16.【答案】C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根据现象分析气体的溶解度受温度和气压的变化规律即可。
【解答】打开碧瓶盖时会发现雪碧自动喷出,这说明气压减小,气体的溶解度减小。喝了雪碧后又常常会打嗝,说明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减小。
那么要降低气体的溶解能力,可以升高温度,减小压强。
故选C。
17.【答案】A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AB.如果溶液中存在未溶的晶体,那么肯定饱和;否则,无法判断溶液是否饱和;
C.根据蔗糖晶体的消失分析它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
D.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解答】A.根据题意可知,从储藏室中拿出一杯内有少量蔗糖晶体,所以m为饱和溶液,故A正确;
B.在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晶体消失了,则无法判断溶液是否饱和,故B错误;
C.冰箱内温度低出现晶体,而室外温度高没有晶体,说明蔗糖晶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C错误;
D.m溶液中比n溶液中溶解的溶质少,因此m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小于n溶液的质量,故D错误。
故选A。
18.【答案】C
【知识点】压力及重力与压力的区别;阿基米德原理
【解析】【分析】分别对铝块、烧杯及水受力分析,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得出弹簧测力计示数和台秤示数的表达式,再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即可判断铝块逐渐浸入台秤上盛有水的烧杯中、直至刚没入水中两者示数的变化。
【解答】对铝块进行受力分析:铝块受竖直向下的重力、竖直向上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和浮力,由力的平衡条件得
G铝=F+F浮
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G铝-F浮
在铝块完全浸没前,V排逐渐增大,F浮逐渐增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逐渐减小。
对烧杯及水进行受力分析:烧杯及水受竖直向下的重力,铝块向下的压力
F压=F浮
台秤的支持力FN,由力的平衡条件可得,台秤的支持力
FN=G+F压
在铝块完全浸没前,V排逐渐增大
F压=F浮
逐渐增大,FN逐渐变大,则台秤所受压力增大,台秤的示数增大。
故答案为:C。
19.【答案】B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根据题中所给现象确定加入物质后溶液温度升高,结合所给各物质溶解时温度的变化分析。
【解答】 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 在两支装有水的试管中加入甲、乙两种物质后均有剩余,又同时向两支试管中加入某物质后,甲物质减少,乙物质增加, 说明向水中加入物质后溶液温度升高。
A、蔗糖晶体溶解时溶液温度无明显变化,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固体溶解时溶液温度升高,符合题意;
C、氯化钠晶体溶解时溶液温度无明显变化,不符合题意;
D、硝酸铵溶解时溶液温度降低,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0.【答案】A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首先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分析物体受到浮力的变化,然后根据平衡力的知识分析船受到拉力的变化,最后分析起重船受到浮力的大小变化即可。
【解答】当物体逐渐浸入水时,它排开水的体积先增大后不变,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物体所受浮力逐渐增大后不变。
根据F浮=G﹣F可知,船对物体的拉力先减小后不变;
根据F浮'=G船+F浮可知,所以起重船所受浮力大小的变化是先均匀减小后不变,
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21.【答案】增大;等于
【知识点】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分析潜水器受到海水的压强变化;
(2)根据悬浮条件比较潜水器受到的浮力和重力的大小关系。
【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潜水器浸在下潜的过程中,液体密度不变,但是深度增大,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可知,潜水器所受的液体压强逐渐增大。
(2)潜水器悬浮在海水中时,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它所受的浮力等于重力。
22.【答案】悬浊液;①④
【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分析】溶液的分散质为可溶性物质,悬浊液的分散质为不溶性的固体颗粒,乳浊液的分散质为不溶性的小液滴。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美林”即使密封保存,放久了也会在底部看到白色沉淀,即为不溶于水的固体颗粒,因此“美林”属于悬浊液;
①面粉是难溶于水的固体,与水混合得到悬浊液;
②味精易溶于水得到溶液;
③白糖易溶于水得到溶液;
④泥土是难溶于水的固体,与水混合得到悬浊液;
⑤肥皂与水混合得到乳浊液;
故填选①④。
23.【答案】(1)水汽输送
(2)太阳辐射
(3)⑤
【知识点】水循环
24.【答案】(1)氢气;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2)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1)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正氧负氢,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是1:2;
(2)根据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确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答】(1)如图所示,甲管中产生的气体的体积较大,应该是氢气,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导管口,气体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2)根据题意可知,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1)开始反应前甲、乙两管内都充满溶液。关闭活塞,接通电源,一段时间后,两管产生的气体如图所示,甲管中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导管口,气体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2)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25.【答案】(1)t2
(2)甲
(3)27.24g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数据分析解答;
(2)根据表格数据分析B、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即可;
(3)根据表格确定t2℃时A的溶解度,据此推算该温度下20g水中最多溶解A的质量,并与10g比较,最终确定溶液质量即可。
【解答】(1)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可知,t2℃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都是36.2g;
(2)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因为甲的溶解度随着温度降低而减小,所以有固体析出的试管为甲;
(3)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可知,t2℃时,A的溶解度是36.2g,即t2℃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6.2gA,
20克水中,最多溶解A的质量为:,
因为10g>7.24g,所以溶质重力为7.24g,
所得溶液的质量为20g+7.24g=27.24g。
(1)由表中数据可知,t2℃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2)t1℃时,分别取等量的B、C饱和溶液于试管甲、乙中(如图)将试管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硝酸铵,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有固体析出的试管为甲,是因为甲的溶解度随着温度降低而减小;
(3)t2℃时,A的溶解度是36.2g,即t2℃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6.2gA,将10克A固体放入20克水中,充分搅拌后,最多溶解A的质量为:,所得溶液的质量为20g+7.24g=27.24g。
26.【答案】小于;上升;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浮沉条件解答;
(2)①比较鹅卵石在桶内和桶外时受到的浮力大小,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比较排开水的体积大小,进而确定水面的高度变化;
②首先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总=ρ液gV排计算总浮力,然后根据平衡力的知识计算鹅卵石的重力,最后计算鹅卵石的质量。
【解答】(1)鹅卵石在池水里处于下沉状态,根据浮沉条件可知,它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
(2)①将鹅卵石放入桶内时,它在桶内处于漂浮状态,
则此时它受到的浮力大于沉在池底时的浮力,即浮力增大。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则此时它排开水的体积大于沉在池底时的体积,
因此水池内水面高度与未捞出时相比会上升。
②此时桶和鹅卵石受到的总浮力F浮总=ρ液gV排=1×103kg/m3×10N/kg×5.0×10-3m3=50N;
根据平衡力的知识可知,鹅卵石的重力G石=F浮总-G桶=50N-15N=35N;
鹅卵石的质量。
27.【答案】(1)1
(2)液体密度
(3)a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A、B利用称量法计算金属块受到的浮力;
(2)根据图片分析B、C中哪个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发生改变即可;
(3)根据据阿基米德原理分析金属块受到浮力的变化规律即可。
【解答】(1)根据A图可知,金属块的重力G=2.7N;根据B图可知,金属块浸没时测力计的示数为1.7N,
则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所受浮力。
(2)根据题意可知,B、C中只有排开液体的密度不同,那么说明浮力大小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3)根据题意可知,从金属块开始浸入水中至浸没前,金属块的下表面到水面距离h增大,导致排开液体的体积增大。当浸没后,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先增大后不变,故选a。
(1)由图知金属块的重力G=2.7N,金属块浸 没在水中所受浮力
(2)分析图B、C,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排开液体的密度不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同,由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不同,说明浮力大小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3)因,从金属块开始浸入水中至浸没前,金属块的下表面到水面距离h增大,导致排 开液体的体积增大,金属块所受浮力随金属块的下表面到水面距离h的增大而变大,当浸没后,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浮力不变,所受浮力与浸没深度无关,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
28.【答案】重力;F2﹣F3=F4﹣F1;A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
【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c描述的情形,结合平衡力的知识分析;
(2)根据称量法计算出浮力,根据做差法计算出排开水的重力,最后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分析满足的关系式即可;
(3)注意分析是否会影响浮力和G排的大小关系即可。
【解答】(1)根据图(c)可知,在空气中将石块悬挂在测力计下,此时测力计的示数等于石块的重力,即这是在测量石块的重力.
(2)根据cd两图可知,石块浸没水中受到的浮力为:,
根据b、e两图可知,石块排开液体的重为: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可知,浮力等于排开液体的重,
所以关系式为:。
(3)A.图(a)中溢杯内未盛满水.则排到小桶的水G排会偏小,所以影响测量结果;
B.图(b)中小桶内有少量水.则F4和F1都会偏大,但是后用得出排开水的重力不变,不会影响结果;
图(d)中石块未浸没水中时,G排和F浮同时减小,但G排和F浮仍相等,所以不影响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故选A。
29.【答案】B;当水温等其他条件一定时,冰糖的颗粒越小,溶解速率越快;在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加入100 mL相同温度的水,再同时向烧杯中各加入一药匙块状冰糖(颗粒大小相同),用玻璃棒搅拌其中一个烧杯内的液体,观察两烧杯中冰糖溶解的快慢
【知识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
【解析】【分析】利用从生活中的经验可知影响冰糖溶解快慢的因素有:冰糖颗粒的大小、水的温度、是否搅拌、冰糖的多少、水的多少;然后改变冰糖颗粒的大小来探究颗粒大小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
【解答】(1)通过对比实验①和实验②的实验现象,温度高的溶解快,所以可验证猜想与水的温度有关;
(2)通过对比实验②和实验③的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是:当水温等其他条件一定时,粉末状冰糖溶解快,所以与冰糖颗粒的大小有关,即当水温等其他条件一定时,冰糖的颗粒越小,溶解速率越快;
(3)如果要验证猜想C,实验的变量为搅拌,所以在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加入100 mL相同温度的水,再同时向烧杯中各加入一药匙块状冰糖(颗粒大小相同),用玻璃棒搅拌其中一个烧杯内的液体,观察两烧杯中冰糖溶解的快慢。
30.【答案】(1)使浮力秤能够竖直地漂浮在水中
(2)均匀
(3)50g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如果没有石块,浮力秤容易歪斜,难以竖直漂浮在水中;
(2)放入物体前后,浮力秤始终漂浮,则增大的浮力等于物体的重力,结合密度公式推算浮力秤下沉的距离与物体质量的表达式,进而判断刻度是否均匀;
(3)根据(2)中的推导式计算对应的质量。
【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石块的作用可以使浮力秤能够竖直地漂浮在水中。
(2)被测物体的质量m,放入后浮秤再次漂浮时,增大的浮力等于增大的重力
即;
解得:;
由于、S为定值,所以h与m成正比,
即该浮力秤质量的制度是均匀的。
(3)由于得到:;
当h=1cm时,对应质量值为。
(1)如果没有石块,浮力秤容易歪斜,难以竖直漂浮在水中,所以石块的作用可以使浮力秤能够竖直地漂浮在水中。
(2)设被测物体的质量为m,饮料瓶圆柱状部分的横截面积为S,在浮力秤中放入被测物体后,瓶身浸入的深度增加值为h,则:浮秤再次漂浮时,增大的浮力等于增大的重力

可得
由于、S为定值,所以h与m成正比,即该浮力秤质量的制度是均匀的。
(3)由于,当h=1cm时,对应质量值为
31.【答案】解:(1)根据图像可知,当圆柱体浸入水的深度h=0时,此时它不受浮力,示数为12N,
根据平衡力的知识可知,圆柱体的重力;
答:圆柱体的重力为12N。
(2)根据图像可知,圆柱体完全浸入水中体受到的拉力F=4N,
则圆柱体受到的浮力;
答:圆柱体浸没时受到的浮力为8N。
(3)圆柱体浸没水中时,它的体积等于排开水的体积,
即;
圆柱体质量为;
圆柱体密度
答:圆柱体的密度为1.5×103kg/m3。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 (1)由图可知AB段圆柱体未浸入液体,测力计的示数即为圆柱体的重力,所以从图中可读出圆柱体的重力大小。
(2)由题意可知图中CD段是圆柱体完全浸入水后的情况,由图可知圆柱体完全浸入水后测力计对圆柱体的拉力为4N,再利用力的平衡条件求出圆柱体受到的浮力。
(3)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求得圆柱体的体积,利用密度公式求得圆柱体的密度。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