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宾王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份检测科学试题(全册)
1.(2024九上·义乌月考) 2024年5月20日是第24个中国学生营养日,其主题为“知营养会运动防肥胖促健康”。下列饮食习惯符合该主题的是 ( )
A.早餐午餐多吃,不吃晚餐 B.一日多餐,按喜好进餐
C.不吃肉类,多吃水果蔬菜 D.荤素搭配,均衡膳食
【答案】D
【知识点】健康的含义与提高健康水平
【解析】【分析】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解答】 A.每天要一日三餐,按时进餐,每天摄入的总能量中,早、中、晚三餐比例为3:4:3,故A错误;
B.一日三餐,按时进餐,养成良好的习惯,不能按喜好进餐,故B错误;
C.水果蔬菜中含有维生素,多吃水果蔬菜有利于补充维生素,但是肉类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不吃会造成蛋白质缺乏,故C错误;
D.为了做到合理营养,按“平衡膳食宝塔”均衡摄取五类食物,荤素搭配,均衡膳食,故D正确。
故选D。
2.(2024九上·义乌月考)如图是人类消化系统局部结构示意图,图中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D
【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
【解析】【分析】 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消化道由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组成,图中①胃,②肝脏,③胰腺,④小肠。
【解答】 ④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这是与小肠的结构特点相适应的:小肠长约5~6 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
故选D。
3.(2024九上·义乌月考) 11月2日; 为期4天的2024年义乌市中小学田径运动会在义乌市江东中学圆满落下帷幕,江东学子也掀起了一股运动热潮,小科在练习投掷实心球项目过程中,人对实心球做功的是 ( )
A.①和③
B.①和④ C, ②和③D. ②和④
【答案】A
【知识点】力是否做功的判断
【解析】【分析】做功的两个要素: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解答】①捡起球的过程中,对球施加向上的力,且球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因此对球做功;
②停在空中时,球受到向上的力,但是没有移动距离,因此对球不做功;
③挥动球的过程中,球受到力且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因此对球做功;
④球离手后飞出去,球不再受到人的推力,因此对球不做功。
那么做功的是①③。
故选A。
4.(2024九上·义乌月考) 在使用下列简单机械匀速提升同一物体的四种方式,如果不计机械自重、绳重和摩擦,无法做到省力的是 (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杠杆的平衡条件;滑轮组绳子拉力的计算;斜面及其工作特点
【解析】【分析】 不计机械自重、绳重和摩擦,即在理想状况下:
(1)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求出拉力F与物体重力G的大小关系。
(2)根据功的原理可知,使用斜面拉升物体,拉力所做的功等于克服物体重力所做的功,即FL=Gh,据此可知拉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
(3)由图可知滑轮组绳子的股数,根据可知拉力与物体重力的关系;
(4)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能改变施力的方向。
【解答】 不计机械自重、绳重和摩擦,即在理想状况下:
A.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F3×5l=G×3l,则,即F3<G,可以达到省力的目的,故A不符合题意;
B.根据功的原理可知,克服物体重力所做的功Gh=F2L,则拉力,根据直角三角形的特点可知,L>h,所以F1<G,即使用斜面可以达到省力的目的,故B不符合题意;
C.滑轮组绳子的股数为3,则绳子自由端的拉力,即F4<G,可以达到省力的目的,故C不符合题意;
D.这是一个定滑轮,根据定滑轮的特点可知,F1=G,即定滑轮不能省力,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5.(2024九上·义乌月考) 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H+、SO42-、OH- B.Na+、NO3-、SO42-
C.H+、Cl-、CO32- D.Cu2+、Cl-、OH-
【答案】B
【知识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解析】【分析】离子不会形成沉淀、气体或水,那么离子可以共存
【解答】A.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生成水,故A不合题意;
B.三者离子不会形成沉淀、气体或水,因此可以共存,故B符合题意;
C.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结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C不会题意;
D.铜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6.(2024九上·义乌月考)如图所示为X、Y、Z三种液体的近似pH,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X一定是某种酸性溶液 B.一个一定是中性的水
C.Z一定是盐溶液 D.Z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答案】B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分析】 依据pH的应用范围在0~14之间,当pH=7时呈中性;pH<7时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当pH>7时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 A.X的pH为3,小于7,呈酸性,但不一定是酸溶液,例如可能是硫酸氢钠溶液,故A错误;
B.Y的pH为7,所以呈中性,但呈中性的溶液不一定是水,如氯化钠溶液也是中性的,故B错误;
C.Z的pH为10,大于7,呈碱性,碳酸钠溶液显碱性,可能是盐溶液,故C正确;
D.Z的pH为10,大于7,呈碱性,因此Z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故D错误。
故选C。
7.(2024九上·义乌月考) 小科在放学回家后,将规格都是“220V 150 W”的一台电风扇、一台电视机和一只电熨斗分别接入家庭电路中,正常工作相同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个用电器均能将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
B.根据 可计算出三个用电器的电阻相等
C.三个用电器产生的热量相等
D.三个用电器消耗的电能一样多
【答案】D
【知识点】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电功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AC.根据用电器的能量转化过程判断;
B.根据的使用范围判断;
D.根据W=Pt计算比较。
【解答】A.电风扇工作时,电能转化为内能和机械能;电视机工作时,电能转化为内能、光能和声能;电烙铁工作时,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那么三者产生的热量不相同,故A、C错误;
B.虽然三个用电器的规格相同,但公式只适用于纯电阻用电器,即利用该公式能计算电烙铁的电阻,不能计算电风扇和电视机的电阻,故B错误;
D.三个电器都正常工作,实际功率相同都是150W,由W=Pt可知相同时间内三个电器消耗的电能一样多,故D正确。
故选D。
8.(2024九上·义乌月考) 某商场中有两种电梯,甲为阶梯式电梯,乙为履带式电梯. 如图所示,小明乘甲、乙两种电梯匀速从一楼到二楼,该过程他与电梯保持相对静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两种上楼方式,人克服重力做功相等
B.乘甲电梯过程中,电梯对人没有摩擦力
C.乘甲电梯过程中,电梯对人的支持力做功为零
D.乘乙电梯过程中,电梯对人的支持力做功为零
【答案】C
【知识点】摩擦力的存在;力是否做功的判断;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 (1)根据W=Gh判断两种方法克服重力做功大小;
(2)两个相互挤压的物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或将要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做摩擦力;
(3)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
【解答】 A.两种方法中,人的重力G相同、被提高的高度h也相同,由W=Gh可知,两种上楼方式中人克服重力做功相等,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根据题意可知,在甲图中人与电梯之间没有相对运动,也没有相对运动趋势,所以乘甲电梯过程中,电梯对人没有摩擦力,故B正确不合题意;
CD.乘甲电梯过程中,支持力竖直向上,人在支持力的方向上也移动了距离,所以支持力对人做了功,即电梯对人的支持力做功不为零,故C错误符合题意;
乘乙电梯过程中,支持力垂直于电梯向上,人在支持力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所以支持力对人不做功,即电梯对人的支持力做功为零,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9.(2024九上·义乌月考) 向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加入某种药品,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前后溶液中离子种类及个数关系如图所示.·则加入的药品可能是 ( )
A.锌 B.氧化铁 C.氢氧化钠 D.氢氧化钡
【答案】A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 根据已有的酸的性质结合图示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根据图示可以看出,反应后的金属阳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个数比为1:1,故加入的物质与稀硫酸反应且生成可溶性的盐,该盐中金属的化合价为+2价;
A.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故A符合题意;
B.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盐中铁元素为+3价,故B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钠中钠元素为+1价,故C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钡是沉淀,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2024九上·义乌月考)如图是小英家上月初和上月末电能表的示数.结合表盘上的信息可知,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小英家家庭电路中的干路电流不得超过10A
B.电能表上指示灯闪烁的次数越多,说明电路中消耗电能越快
C.小英家上月用了91.1度电
D.电能表上指示灯闪烁320次,表示家庭电路消耗电能0.2kW
【答案】B
【知识点】电能表参数的理解与电能的求法
【解析】【分析】 电能表表盘可得到的信息:
①电能表指示灯闪烁的次数反映了电路消耗电能的多少;
②电能表读数时,最后一位是小数,单位kW h;某月消耗的电能等于月末与月初电能表的示数之差;
③10(40)A中,10A表示电能表的标定电流,40A是指电能表平时工作时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
④1600imp/(kW h)表示电路中用电器每消耗1kW h的电能,指示灯闪烁1600次,据此求出指示灯闪烁320次时家庭电路消耗的电能。
【解答】 A.由图知电能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40A,因此小英家干路中的电流不得超过40A,故A错误;
B.1600imp/(kW h)表示电路中每消耗1kW h的电能,指示灯闪烁1600次,电能表上指示灯闪烁的次数越多,则电路中消耗的电能越多,故B正确;
C.小英家上月消耗的电能为:5647.8kW h-5546.7kW h=101.1kW h,故C错误;
D.1600imp/(kW h)表示电路中用电器每消耗1kW h的电能,指示灯闪烁1600次,则指示灯闪烁320次消耗的电能:,故D错误。
故选B。
11.(2024九上·义乌月考)如图所示,用F=20N的水平推力推着重为40N的物体沿水平方向做直线运动,若推力F对物体做了40J的功,则在这一过程中( )
A.克服摩擦力做功一定为40J
B.克服重力做功一定为80J
C.物体一定运动了2m
D.物体一定受到了两对平衡力作用
【答案】C
【知识点】平衡力的辨别;摩擦力的存在;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做功的条件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有移动距离,功=力距离。【解答】ACD、根据W=Fs可知,物体沿水平方向运动的距离
物体在沿水平方向做直线运动,不一定匀速直线运动,故摩擦力与推理不一定是平衡力,故摩擦力不一定是20N,所以克服摩擦力做功不一定为40J,故AD错误,不符合题意,C正确,符合题意;
B、物体在水平方向上运动,在重力的方向没有移动距离,故重力做功为0,故B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2.(2024九上·义乌月考)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 S,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向右滑动时,则( )
A.电流表的示数增大 B.电压表的示数减小
C.R2的电功率一定增大 D.R1的电功率一定减小
【答案】B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电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 据滑片的移动可知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的变化和R1两端的电压变化,根据P=UI可知R1的电功率变化,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R2两端的电压变化;根据电阻的串联和欧姆定律表示出电路中的电流,根据P=I2R表示出R2的电功率,然后讨论R2与R1的阻值关系判断R2的电功率变化。
【解答】 由图可知,R1与R2串联,电压表测R2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A.闭合开关S,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滑动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增大,电路中的总电阻增大,由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减小,即电流表的示数减小,故A错误;
BD.由U=IR可知,R1两端的电压减小,由P=UI可知,R1的电功率一定减小,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所以R2两端的电压增大,即电压表的示数增大,故B错误,D正确;
C.R2为滑动变阻器,它和R1串联,当二者的阻值相等时,R2的电功率最大。那么滑片向右滑动时,R2的电功率可能先变大后变小,或者变小,故C错误。
故选D。
13.(2024九上·义乌月考) 如图所示,一个小球从光滑斜面的顶端自由下滑经过A点到达斜面底端,如果小球经过A点时具有的重力势能为50焦,若不计空气阻力..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小球到达底端时动能等于 50焦
B.小球从顶端到达底端的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C.小球到达底端时机械能大于50焦
D.小球到达底端时的机械能等于经过A 点时的机械能
【答案】A
【知识点】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
【解析】【分析】 因为是光滑的曲面,所以在斜面上滑下的小球没有能量的损耗,在能量转化过程中能量是守恒的,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
【解答】 A.当滑到A点时具有的重力势能是50J,由于此时小球运动,所以在A点也具有动能,故此时小球的机械能大于50J,故A错误符合题意,C正确不合题意;
B.小球从顶端到达底端的过程中,质量不变,速度增大,高度减小,因此将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故B正确不合题意;
D.在下滑过程中,斜面是光滑的,若不计空气阻力,没有机械能损失,故机械能守恒,任一点的机械能都相等,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14.(2024九上·义乌月考)图像能直观表达化学中各种变化的关系。有关下列图像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A.①表示等质量的Mg、Fe分别与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反应
B.②表示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渐滴入到盐酸溶液中
C.③不考虑水的蒸发,表示一定量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
D.④表示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至过量
【答案】C
【知识点】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盐的性质及用途;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通过分析线的走向,趋势和拐点对比所描述的物理量是否符合题意。
【解答】A、等质量的金属和足量酸反应,产生的氢气的量,是不相等的。如图所示,氢气量相等,由于氢气中的氢元素都来自于酸,所以酸完全反应掉,并且质量相等,而金属应该是过量的。所以A错误。
B、考察酸碱综合反应,如果是碱入酸,初期肯定是酸的量多,那么整杯溶液的pH值应该小于7,如图所示,初期pH值是大于7的,那么应该是酸入碱。所以B错误。
C、浓盐酸有挥发性,久置在空气中,氯化氢会挥发,导致溶质的质量变小,所以盐酸质量分数会变小,C正确。
D、涉及到反应的先后,碳酸钠加入溶液中,先跟稀硫酸反应,然后再跟氧化钙反应生成沉淀,那么整个反应一开始是没有沉淀的,然后才会产生一定的沉淀。所以D错误。
故答案为:C。
15.(2024九上·义乌月考)将锌粉持续加入100g含有和两种溶质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当加入锌粉的质量为6.5g时,溶液质量最小;当加入锌粉的质量为13.0g时,恰好完全反应。下列是反应中的相关量随加入锌的质量变化的关系图,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将锌粉持续加入100g含有AgNO3和Cu(NO3)2两种溶质的混合溶液中,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锌,
化学方程式为Zn+2AgNO3=Zn(NO3)2+2Ag。
(2)每65份质量的锌完全反应生成216份质量的银,溶液质量减小,硝酸银反应结束,锌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化学方程式为Zn+Cu(NO3)2=Zn(NO3)2+Cu,每65份质量的锌完全反应生成64份质量的铜,溶液质量增加,当加入锌粉的质量为6.5g时,溶液质量最小,说明硝酸银恰好完全反应;
、。
【解答】A、由分析可知,混合溶液中硝酸银质量为34g,当加入锌从0到6.5g,锌与硝酸银反应,硝酸银质量减小,锌为6.5g,硝酸银质量为0,故A错误;
B、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锌,此时硝酸铜质量不变,当锌大于6.5g锌与硝酸铜反应,硝酸铜质量减小,当锌质量为13g时硝酸铜完全反应,硝酸铜质量为0,故B错误;
C、由分析可知,6.5g锌反应生成银质量为21.6g,当锌的质量为13g时生成固体总质量为21.6g+6.4g=28.0g,故C正确。
D、当锌为6.5g时硝酸锌的质量分数为 ≈22.3%,当锌质量为13g,硝酸锌的质量分数为 ≈20.5%,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6.(2024九上·义乌月考) 2024年6月4日,嫦娥六号着陆器上携带的五星红旗在月背展开,展示了新型玄武岩纤维材料和特殊工艺。
(1) 玄武岩纤维 (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与合成纤维相比在成分上有较大的不同,合成纤维在分类上属于 (选填“无机物”或“有机物”) .
(2)着陆器在减速下降着陆的过程中,机械能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答案】(1)有机物
(2)变小
【知识点】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简单的有机物
【解析】【分析】(1) 有机物是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碳酸氢盐、金属碳化物、氰化物、硫氰化物等氧化物除外)或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总称。
(2)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重力势能与质量和高度有关,而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
【解答】(1)合成纤维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
(2) 着陆器在减速下降着陆的过程中, 质量不变,速度减小,则动能减小;质量不变,高度减小,则重力势能减小。根据“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可知,它的机械能将变小。
17.(2024九上·义乌月考) 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在中子轰击下分裂成两个新原子核的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这一过程称为 (填“核裂变”或“核聚变”) ,如 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造的。
【答案】核裂变;原子弹
【知识点】核裂变与核聚变
【解析】【分析】根据核裂变的定义和应用解答。
【解答】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在中子轰击下分裂成两个新原子核的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这一过程称为核裂变,如原子弹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造的。
18.(2024九上·义乌月考) 用毛笔蘸取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稀硫酸在竹片上画花,然后把竹片放在火上烘干,再用水洗净,在竹片上得到黑色或褐色花样,一幅精美的竹片画就制成了。
(1) 稀硫酸在烘干的过程中成为浓硫酸,使富含纤维素的竹片呈现黑色或褐色,这是利用了浓硫酸的 性(填“吸水性”或“脱水性”) .
(2) 直接用浓硫酸在竹片上画花具有危险性,必须将浓硫酸进行稀释,稀释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和 。
【答案】(1)脱水性
(2)玻璃棒
【知识点】浓硫酸的稀释;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浓硫酸的脱水性解答;
(2)根据稀释浓硫酸的实验过程解答。
【解答】(1) 稀硫酸在烘干的过程中成为浓硫酸,使富含纤维素的竹片呈现黑色或褐色,这是利用了浓硫酸的脱水性;
(2) 直接用浓硫酸在竹片上画花具有危险性,必须将浓硫酸进行稀释,稀释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和玻璃棒。
19.(2024九上·义乌月考) 对知识的及时整理与归纳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 某同学在学习了硫酸的化学性质后,初步归纳出稀硫酸与其他物质相互反应的关系,如图所示 (“一”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五个圈中的物质属于不同的类别)
.
(1) Na2CO3与H2SO4的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
(2) 已知X是金属单质,反应后金属阳离子带三个单位正电荷,则X是 (填物质名称) .
【答案】(1)复分解反应
(2)铝
【知识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金属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和种数,确定反应的基本类型;
(2)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知识,结合阳离子的知识确定X的名字。
【解答】(1)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化合物,且相互交换成分,因此为复分解反应。
(2)X与稀硫酸反应,因此排在H的前面, 金属阳离子带三个单位正电荷 ,则该金属院子的最外层应该有三个电子,那么应该X为铝。
20.(2024九上·义乌月考) 寒冷的冬季,部分同学穿着臃肿:棉袄、秋衣、毛衣、背心、卫衣等层层加码,仍然瑟瑟发抖。专家推荐以下穿衣公式:内层穿保暖内衣,中层穿抓绒或毛线衣,外层穿防风羽绒服或冲锋衣。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原理:①内层保暖内衣能快速吸湿,从而减少汗液在体表蒸发 (填“吸收”或“放出”) 的热量; ②中层抓绒或毛线农不与内层紧贴,能增加空气含量,静止的空气导热性差,能减少热量的散失; ③外层羽绒服或冲锋衣通气性差,能减少与外界冷空气的接触,从而减少因 (填“热传递”或“做功”) 导致的热量损失。
【答案】吸收;热传递
【知识点】蒸发及其现象;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
【解析】【分析】①液体从液态变成气态发生汽化现象,这个过程需要吸热;
②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本质为能量的转移,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本质为能量的转化。
【解答】①内层保暖内衣能快速吸湿,从而减少汗液在体表蒸发放出的热量;
② 外层羽绒服或冲锋衣通气性差,能减少与外界冷空气的接触,从而减少因热传递导致的热量损失。
21.(2024九上·义乌月考) 如图的三条曲线分别表示不同的食物成分在消化道中各部位。(依次用①②③④⑤表示) 被消化的程度。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蛋白质在消化道中开始进行化学消化的部位是 (填数字);蛋白质被消化成 才能被吸收。
(2)人的胆囊被切除后,食物中 (填“甲” “乙”或“丙”) 的消化会受到较大的影响.
【答案】(1)③;氨基酸
(2)丙
【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解析】【分析】 (1)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
(2)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所以由图可知:②是咽和食道、③是胃、④是小肠;淀粉、蛋白质、脂肪在消化道中开始化学消化的器官依次是口腔、胃、小肠。因此,曲线甲代表淀粉的消化,曲线乙代表蛋白质的消化,曲线丙代表脂肪的消化。
【解答】 (1)③胃中的胃液能初步消化蛋白质,所以蛋白质的化学性消化是从③胃开始的,在小肠内最终被分解成氨基酸,才能被吸收。
(2)肝脏分泌胆汁,胆囊具有暂时储存胆汁的功能,胆汁虽然不含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使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所以人的胆囊被切除后,食物中丙的消化会受到较大的影响。
22.(2024九上·义乌月考) 小科制一个有趣的玩具,将薯片筒放置在水平地面静止。然后用力推警片筒,让其向前滚动,向前运动一段距离后速度不断降低直到不再向前运动。然后 片筒竟然沿原路返回,几乎回到出发时的位置,如此往复,直到静止. 打开盖子后发现,里面有根橡皮带固定在薯片筒的两端,橡皮筋的中间悬挂着一重物. 在薯片筒原路返回的过程中,能量发生了怎样的转换
【答案】橡皮筋的弹性势能转化为薯片筒的动能。
【知识点】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
【解析】【分析】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具有的能量为弹性势能。物体由于运动具有的能量为动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为重力势能。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在薯片筒原路返回的过程中,里面的橡皮带逐渐恢复原来的形状,由于弹性形变的程度减小,因此橡皮筋的弹性势能减小。薯片筒的运动速度逐渐变大,即动能不断变大,那么能量转化为: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23.(2024九上·义乌月考) 某单缸汽油机某一个工作冲程如图所示,为 冲程; 汽油机工作时,需要用水为其降温,若标准大气压下,水箱中4kg初温为60℃的水吸收了8.4×105J的热量后,则水温升高到 ℃.水的比热容为
【答案】做功;100
【知识点】热量的计算;热机的工作原理
【解析】【分析】 (1)由进气门和排气门的关闭和打开情况、活塞的上行和下行情况来判断是哪个冲程;
(2)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根据Q吸=cmΔt求水升高的温度,结合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求出水的末温。
【解答】 (1)由图可知,汽油机的进气门和排气门关闭,活塞向下运动,所以是做功冲程;
(2)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
水升高的温度为:,
则水的末温:t=t0+Δt=60℃+50℃=110℃>100℃,
因此水温能升高到100℃。
24.(2024九上·义乌月考)如图是一个玩具汽车上的控制电路,小宁对其进行测量和研究发现:电动机的线圈电阻为1Ω,保护电阻R为4Ω. 当闭合开关S后,两电压表的示数分别为4V和6V,电路中的电流为 ;电动机在一分钟内消耗的电能是 .
【答案】1A;240J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电功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确定电路的串并联关系,以及电压表所测的物理量,根据欧姆定律计算通过保护电阻的电流即可,根据W=Uit计算电动机在1min内消化的电能。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保护电阻与电动机串联,电源电压为6V,电动机两端的电压为4V,
则通过电路的电流为:;
电动机在1分钟内消化的电能:W'=U'I't'=4V×1A×60s=240J。
25.(2024九上·义乌月考)有一包固体, 可能含有. NaCl、NaOH、Na2CO3、Na2SO4、MgCl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取少量固体加足量水溶解得到无色溶液M,进行下图实验.
(1) 白色沉淀B是 (填化学式)。
(2)原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
【答案】(1)AgCl
(2)氢氧化钠和硫酸钠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分析】 根据题目给出的流程图和信息:取少量固体加足量水溶解得到无色溶液M,因此NaOH、MgCl2或Na2CO3、MgCl2不能共存;加入酚酞试液,显红色,说明溶液显碱性;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说明一定没有碳酸钠,一定有氢氧化钠,一定没有氯化镁;硫酸钠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硝酸钠,因此A是硫酸钡,原固体中一定有硫酸钠。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和硝酸钠,因此B是氯化银。
【解答】 (1)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和硝酸钠,因此B是氯化银;
(2)取少量固体加足量水溶解得到无色溶液M,因此NaOH、MgCl2或Na2CO3、MgCl2不能共存;加入酚酞试液,显红色,说明溶液显碱性;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说明一定没有碳酸钠,一定有氢氧化钠,一定没有氯化镁;硫酸钠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硝酸钠,因此A是硫酸钡,原固体中一定有硫酸钠。
26.(2024九上·义乌月考) 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 安装好装置后,杠杆静止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此时杠杆 (选填“平衡”或“不平衡”);
(2) 保持B点钩码数量和力臂不变,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测出多组动力臂L1和动力. 的数据,绘制了L1--F2的关系图,如图丙所示,请根据图推算,当L1为0.6m时,.F7为 N;
(3) 下表是小柯同学通过实验得到的一次数据,分析后立刻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是“动力×动力臂弓阻力×阻力臂”,这样做的不妥之处是 ;
动力F/N 动力臂 Lr/ cm 阻力F2/N 阻力臂L2/ cm
1.5 10 3.0 5
(4) 小明同学用图戊装置进行探究.发现总是无法得到课本上所给出的平衡条件,原因是 。
【答案】(1)平衡
(2)0.5
(3)实验次数太少,实验结论不够客观,不具有普遍性
(4)杠杆的重力对平衡产生影响
【知识点】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
【解析】【分析】(1)当杠杆处于静止或匀速转动状态时处于平衡状态;
(2)根据丙图确定力和力臂的乘积大小,据此推算L1为0.6m时的拉力F1;
(3)在科学探究中,往往需要多次实验,从而收集多组数据,这样得出的结论会更加客观,具有普遍意义。
(4)注意杠杆的重力对杠杆平衡的影响。
【解答】 (1)杠杆静止在如图甲所示位置,杠杆静止,此时杠杆处于平衡状态;
(2) 由于此题中的阻力和阻力臂不变,据F1L1=F2L2可知,利用图象中任意一组数据都能得出,F2L2=F1L1=0.2m×1.5N=0.3N m;
故若当L1为0.6m时,;
(3)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小柯同学的实验的不妥之处为:实验次数太少,实验结论不够客观,不具有普遍性;
(4)根据图戊可知,杠杆的支点在一侧,则此时杠杆的重力会影响杠杆的平衡,则: 明同学用图戊装置进行探究.发现总是无法得到课本上所给出的平衡条件,原因是:杠杆的重力对平衡产生影响。
27.(2024九上·义乌月考) 用图甲电路研究电热与电流的关系,若要比较不同设定电流值的电热多少,调节电流大小过程中,电热丝已经开始加热,因而会影响实验的准确性.为解决这一问题,小明设计图乙电路进行研究.
图中电路包括调试电路和实验电路,R2是阻值为20欧的电热丝,R2放置在装有煤油的保温容器中。实验中通过调试电路,使电热丝R2在调试过程中不发热。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数字温度计测量并记录装有R2的保温容器内煤油的温度。
②将开关S与“1”连接,调节滑动变阻器,直至电流表示数为0.2安.
③将开关S拨至“2”, 使R2工作50秒, 断开开关S, 测量并记录 ____。
④再将电流值分别设定为0.3安、0.4安、0.5安、0.6安,重复上述步骤。记录相关数据,并计算每次升高的温度△t (△t可反映电热的多少) ,整理Δt、I2的数据如图丙。
(1) 若要达到调试电路的要求,R1应是阻值为 欧的电热丝;
(2) 将步骤③补充完整: .
(3) 在答题纸图丙中画出△t与I2的关系图像.
【答案】(1)230
(2)煤油的温度
(3)
【知识点】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焦耳定律)
【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可知,R1的电路为调试电路,R2的电路为工作电路,因为二者的电压相等,所以只有二者阻值相同时,才能保证通过R2的电流不变。
(2)由电流的热效应可知,电流通过R2时,会产生热量,煤油吸收其产生的热量,温度升高,据此分析;
(3)根据Q吸=cmΔt和焦耳定律得出Δt与I2的关系,然后画出图像;
【解答】 (1)若要达到调试电路的要求,R1的阻值应该和R2的阻值相等,应是阻值为20Ω欧的电热丝;
(1) (2)由电流的热效应可知,电流通过R2时,会产生热量,煤油吸收其产生的热量,温度升高,因此步骤③为将开关S拨至“2”,使R2工作50秒,断开开关S,测量并记录煤油的温度;
(3)根据Q吸=cmΔt可知,煤油的比热容一定,质量不变,因此煤油吸收的热量与其温度的变化量Δt成正比;根据焦耳定律可知,在电阻一定和相同的时间内,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12成正比,由此可知,Δt与I2应成正比例关系,其图像应为一条过原点的直线,由于存在实验误差,则图像如下图所示:
;
28.(2024九上·义乌月考) 为了探究“影响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因素”,小科同学进行如下实验操作:
操作序号 操作内容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① 分别向1、2、3号试管中加入2mL1%的淀粉溶液;向4、5、6号试管中加入1mL唾液淀粉酶溶液
②、 两两混合、充分摇匀 1和4号 2和5号 3和6号
③ 加碘液后摇匀 1滴 1滴 1滴
④ 水浴保温处理5分钟 0℃ 37℃ 70℃
⑤ 观察并记录现象
(1) 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 对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
(2) 将上述操作序号按正确操作步骤排序:①→ →⑤(序号可重复);
(3) 在适宜的条件下,一定量的淀粉溶液中加入少量淀粉酶,酶促反应速率(酶作催化剂分解淀粉的快慢程度)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____.
A.AB 时间段内,限制酶促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酶的数量
B.若在D 点时加入适量的淀粉酶,则曲线的走势会发生明显改变
C.BC 时间段内,酶促反应速率下降的原因是淀粉浓度逐渐降低
【答案】(1)温度
(2)④→②→④→③
(3)B
【知识点】酶及其催化作用
【解析】【分析】 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2)根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步骤和顺序即可;
(3)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因此常用碘液来验证淀粉的存在。
【解答】 (1)据表中数据可见:该实验的变量是温度,目的是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
(2)该实验的步骤是:制备淀粉溶液→水浴→淀粉溶液和唾液混合→设置对照实验→滴加碘液→观察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所以正确的步骤是①→④→②→④→③→⑤。
(3)根据题干信息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反应时间,因变量是酶促反应速率,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酶促反应速率先保持相对稳定,后逐渐降低最后降为0。
A.根据题干信息和图形分析,AB时间段内,反应物比较充足,反应速率大,此时限制酶促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应该是酶的数量,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图中D点限制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是淀粉溶液的含量,而不是酶的数量,因此若在D点时加入适量的淀粉酶,则曲线的走势不会发生改变,故B错误符合题意;
C.由于该实验的底物(淀粉溶液>含量是一定的,所以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底物浓度浓度越来越低,酶促反应速率也就越来越小,故C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29.(2024九上·义乌月考) 在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实验室有如下器材:电源(电压恒为4.5V),小灯泡L (额定电压为2.5V,正常发光时的电阻约为10Ω) ,电流表; 电压表,开关,两个不同规格的滑动变阻器 (“6Ω 1A”和“20Ω 0.5A”) , 导线若干.
(1) 选择“6Ω 1A”滑动变阻器进行实验。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里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要求: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时,其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连线不得交叉;
(2) 正确连接电路,小金闭合开关后,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若她想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
(3)在实验中,发现小灯泡不亮,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无示数,则出现故障可能是 .
(4) 小金继续移动滑片P,记下多组对应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并绘制成图丙的I·—U关系图像,根据图像信息,小灯泡灯丝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 (选填“增大” “减小”或“不变”)..
【答案】(1)
(2)向左移动滑片P,使电压表示数为2.5V
(3)灯泡发生断路
(4)增大
【知识点】测定小灯泡的功率
【解析】【分析】 (1)电流表与被测电路串联,根据欧姆定律求出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从而确定电流表的量程,滑片向左滑动时,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大,说明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丝变长,从而确定滑动变阻器接入的接线柱;
(2)灯在额定电压下正常发光,根据电压表选用小量程确定分度值读出示数,与灯泡的额定电压比较,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及分压原理确定滑片移动的方向;
(3)当灯泡发生断路时,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由于电压表的内阻很大,因此电流很小,那么电灯泡不亮,电流表没有示数。此时电压表测电源电压,即示数接近电源电压。
(4)根据图像分析灯泡电阻随温度的变化规律。
【解答】 (1)根据题意可知,小灯泡的额定电流约为:,
故小灯泡的额定电流I额<0.6A,电流表量程应选0~0.6A,电流表接线柱选择0.6A,与小灯泡串联,故电流表标有0.6A接线柱应与小灯泡左侧接线柱连接。题中要求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时,其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因此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丝应增加,并且应一上一下的接,故接线柱B与开关右侧连接。如图所示:
;
(2)小金闭合开关,移动滑片P到某一位置时,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为2.7V,大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若她想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使小灯泡达到额定电压2.5V,因此需要减小小灯泡两端电压。根据U=IR可知,故应减小电路中的电流,那么应增大滑动变阻器阻值R滑,故接下来的操作是向左移动滑片P,使电压表示数为2.5V;
(3) 在实验中,发现小灯泡不亮,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无示数,则出现故障可能是灯泡发生断路;
(4)根据图像可知,当灯泡的电压增大时,通过灯泡的电流增大的速度越来越慢,根据可知, 小灯泡灯丝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30.(2024九上·义乌月考) 反应物的质量比不同可能会影响生成物的种类,为探究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的气体种类,小乐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和方案(B、C、D装置中药品足量,且所有反应均充分进行):
【提出问题】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①CO; 猜想 猜想⑧CO和(
【定性观察]
(1) 实验时,若A 处产生黑色固体变红色的现象,则说明碳具有 (填写性质);
(2) 若观察到 (填写现象),则可排除猜想①;
(3) 请指出上面实验装置中存在的错误: (用文字表述)
(4) 【定量计算】用电子天平测定表格中的四个数据:
反应前的质量 反应后的质量
A(试管+固体) m1 m2
B+C+D(广口瓶+溶液) m3 m4
若猜想②成立, 则理论上(m4-m3) (m1-m2)(选填“<”“>”或“=”).
【答案】(1)还原性
(2)B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C中左侧的导管应该伸到液面以下
(4)=
【知识点】气体装置的装配、连接、选择与气密性检查
【解析】【分析】 (1)根据碳可以夺取氧化铜中的氧进行分析;
(2)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进行分析;
(3)注意分析C装置中导管的长度;
(4)根据二氧化碳被澄清石灰水吸收,生成二氧化碳质量来自固体减少质量进行分析。
【解答】 (1)在碳与氧化铜的反应中,碳可以夺取氧化铜中的氧,实验时,若A处黑色粉末变红,则说明碳具有还原性;
(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若观察到B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肯定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则可排除猜想①;
(3)C中的氢氧化钠溶液用于吸收二氧化碳气体,因此左侧的导管应该伸入液面以下,右边的导管在液面上。
(4)猜想②成立,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被澄清石灰水吸收,生成二氧化碳质量来自固体减少质量,故m4-m3=m1-m2。
31.(2024九上·义乌月考)为测定某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取( 溶液平均分为三份,每份样品均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实验数据见下表. 计算: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样品质量/g 20 20 20
BaCl2溶液质量/g 30 60 90
电子天平示数/g 42.33 44.66 44.66
(1)将 溶液加入到 溶液中时,原溶液中 离子个数保持不变(填离子符号);
(2)20gNa2SO4溶液完全反应时, 所得沉淀的质量为 g;
(3) 所加入 B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Na+
(2)4.66
(3)解:设恰好完全反应时参加反应的氯化钡的质量为x,
BaCl2+Na2SO4═BaSO4↓+2NaCl
208 233
x 4.66g
;
解得:x=4.16g;
BaCl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知识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氯化钡和硫酸钠的反应产物解答;
(2)沉淀的质量=天平的示数-空锥形瓶的质量;
(3)写出反应的方程式,利用生成沉淀的质量计算出参加反应的氯化钡的质量,再与氯化钡溶液质量做比即可。
【解答】(1)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原溶液中的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结合生成沉淀,只有Na+个数保持不变;
(2)由表中实验2、3的数据可知,氯化钡溶液的质量增加,生成沉淀的质量不再增加,说明了硫酸钠已完全反应,所以20gNa2SO4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为:44.66g-40g=4.66g。
32.(2024九上·义乌月考) 常用长筷子 (为避免被蒸汽烫伤) ,并辅以漏勺 (图甲) ,家里捞面条通常只用筷子即可,为什么面馆需要漏勺呢 带着这样的问题,小金实地勘察并查阅资料后,建立了筷子横拿时的模型,如图乙所示,AC长度为40厘米,BC长度为36厘米,C、C1为面条所在位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筷子在使用时属于 杠杆.
(2) 若要使筷子对面条的压力为2牛,需要在B点施加的力为多少牛
(3) 已知AB长度与 长度相等,AC长度大于 长度,请结合以上信息和杠杆平衡条件,解释长筷子捞面条需要配漏勺,而短筷子不需要的原因 .
【答案】(1)费力
(2)20
(3)AB长度与A1B1长度相等,即动力臂相等;AC长度大于A1C1长度,即阻力臂不相等,长筷子捞面时的阻力臂大;长筷子捞面与短筷子捞面相比,阻力相等,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长筷子捞面需要的力远大于短筷子,所以长筷子捞面条需要配漏勺。
【知识点】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分类
【解析】【分析】(1)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是等臂杠杆,先判断筷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再判断它是属于哪种类型的杠杆;
(2)根据杠杆平衡条件计算需要在B点施加的力为多少牛;
(3)AB长度与A1B1长度相等,AC长度大于A1C1长度,在阻力相同时,长筷子捞面条需要的力远大于短筷子。
【解答】 (1)筷子在使用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属于费力杠杆;
(2)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FC×AC=FB×AB,
若要使筷子对面条的压力为2牛,需要在B点施加的力为:
;
(3) 长筷子捞面条需要配漏勺,而短筷子不需要的原因 :AB长度与A1B1长度相等,即动力臂相等;AC长度大于A1C1长度,即阻力臂不相等,长筷子捞面时的阻力臂大;长筷子捞面与短筷子捞面相比,阻力相等,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长筷子捞面需要的力远大于短筷子,所以长筷子捞面条需要配漏勺。
33.(2024九上·义乌月考)一台储水式电热水器的加热电路如图甲所示,R和R2均为用来加热且阻值不变的电热丝,S是手动开关,置于电热水器水箱外部; S2是温控开关,置于电热水器水箱内部,当水温低于40℃时自动闭合,达到 时自动断开。图乙是电热水器剖面图,长时间使用电热水器可能导致绝缘部分破损,使电热水器中的外壳和水带电,从而造成触电事故,所以国家规定电热水器须采用接地、漏电保护器、防电墙等多重保护措施。电热水器部分参数如表所示。
额定电压/V 220 加热功率/W 1760 保温功率/W 220
频率/ Hz 50 水箱容量/L 60 设定温度/℃ 40
(1) 电热水器加热管里电阻丝的电阻要大、熔点要 (填“高”或“饿”) .
(2) 考虑到用电安全,电热水器的进、出水管口都装有防电墙,内部结构如图丙,流经其中的水沿着内部隔片螺旋流动.已知粗细均匀水柱的电阻跟长度成正比,跟横截面积成反比,与普通水管里的水柱相比,防电墙内的水柱更细更长,从而使防电墙内水的电阻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 求加热时通过电热丝R2的电流.
(4)将初温为20℃的一满箱水加热至设定温度,热水器加热效率为84%,则该过程需要多少电费 “(水的比热容为 电费以0.6元/ (kW·h) 计算)
【答案】(1)高
(2)变大
(3)由图甲可知,当开关S1、S2都闭合时,R1、R2并联,根据题意可知,此时电热水器处于加热状态,由表格参数可知,电热水器的加热功率P加热=1760W,
当开关S1闭合、S2断开时,只有R1工作,电热水器处于保温状态,由表格参数可知,电热水器的保温功率P保温=220W,
由于电路中的总功率等于各用电器的电功率之和,则加热时R2的电功率:P2=P加热-P保温=1760W-220W=1540W,
由P=UI可知,加热时通过电热丝R2的电流:
(4)满箱水的质量:m=ρ水V=1.0×103/m3×60×10-3m3=60kg,
水吸收的热量:Q吸=c水m(t-t0)=4.2×103J/(kg ℃)×60kg×(40℃-20℃)=5.04×106J,
电热水器消耗的电能:,
该过程需要的电费:1.87kW h×0.6元/(kW h)≈1.12元。
【知识点】电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电功与热量的综合计算
【解析】【分析】(1)热水器加热管要有利于产生更多的热量,且不易熔化,才能正常工作;
(2)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横截面积、长度和温度有关;
(3)由图甲可知,当开关S1、S2都闭合时,R1、R2并联,根据题意可知此时电热水器处于加热状态,当开关S1闭合、S2断开时,只有R1工作,电热水器处于保温状态;根据P2=P加热-P保温求出R2的电功率,根据P=UI求出加热时通过电热丝R2的电流;
(4)根据密度公式求出满箱水的质量,根据Q吸=cm(t-t0)求出水吸收的热量,根据效率公式求出电热水器消耗的电能,根据电费单价求出需要的电费。
【解答】 (1)热水器加热管里电阻丝的电阻要大、熔点要高;
(2)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横截面积、长度和温度有关;流经防电墙中的水必须沿着内部隔片螺旋流动,与普通水管相比其中的水柱变得更细更长,使水的横截面积变小,长度变大,从而使水的电阻变大。
34.(2024九上·义乌月考)据电子电气设备废弃物论坛发布的报告显示:每年会有上亿,只手机成为电子垃圾。为了回收手机中的铁与银,某科学研究小组取了1千克含有硝酸亚铁、硝酸银的手机处理后的浸泡液,向其中逐渐加入锌粒,溶液质量变化如图所示.
.
(1) M点溶液存在的溶质有 (用化学式表示).
(2) 可回收银的质量.
(3)加入 Zn的质量为16.25g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1)Fe(NO3)2、Zn(NO3)2
(2)与硝酸银反应的锌的质量是6.5g。
设可回收的银的质量是y。
Zn+2AgNO3=Zn(NO3)2+2Ag
65 216
6.5g y
;
解得:y=21.6g。
(3)与硝酸亚铁反应的锌的质量是16.25g-6.5g=9.75g。
设硝酸亚铁质量分数是x。
Zn+Fe(NO3)2=Zn(NO3)2+Fe
65 56
9.75g x
;
解得:x=8.4g;
生成硝酸锌的质量:;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知识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锌先和硝酸银反应,再与硝酸亚铁反应,根据M点的反应进度确定溶质种类即可;
(2)写出锌和硝酸银反应的方程式,根据加入锌的质量计算生成银的质量;
(3)写出锌和硝酸亚铁反应的方程式,根据加入锌的质量计算生成铁的质量,并计算出生成硝酸锌的质量,最后与溶液质量做比即可。
【解答】 (1)锌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小,后和硝酸亚铁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铁,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大,加入6.5g锌时硝酸银恰好完全反应,加入16.25g锌时,硝酸亚铁恰好完全反应,M点时硝酸银已经完全反应,硝酸亚铁部分反应,溶液存在的溶质有部分没有反应的硝酸亚铁和反应生成的硝酸锌。
35.(2024九上·义乌月考)电动自行车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下面是某型号电动自行车主要的技术参数:
整车质量35kg 最高车速30km/h
轮胎限压2×105Pa 最大噪声62dB
电池36V/10Ah 电动机额定电压36V
额定功率240W 电动机效率80%~90%
专业人员对该电动自行车进行了测试,让电动自行车在平直的路面上从静止开始运动,获得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甲所示,牵引力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整个行驶过程中摩擦力恒定.
(1) 电池储存的最大电能是多少
(2) 由图象可知,0~2s电动自行车受到的摩擦力为 N; 匀速行驶的7-12s内,电动自行车牵引力所做的功为 W.
【答案】(1)1.296×106J
(2)35;1050
【知识点】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电功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W=UIt计算电池储存的最大电能;
(2)①根据甲图可知,7-12s内电动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平衡力的知识计算它受到的摩擦力,然后根据摩擦力影响的因素的知识计算0-2s内自行车受到的摩擦力。
②根据s=vt计算7-12s内通过的距离,根据W=Fs计算牵引力做的功;
【解答】(1)电池电压为36V,容量为10Ah,则电池储存的最大电能:W=UIt=36V×10A×3600s=1.296×106J;
(2)①根据甲图可知,7-12s内电动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此时受到的摩擦力等于牵引力,即f=F=35N。0-2s内做加速运动,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因此摩擦力不变,还是35N。
②7-12s内通过的距离s=vt=6m/s×5s=30m;
牵引力做的功为:W=Fs=35N×30m=1050J。
1 / 1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宾王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份检测科学试题(全册)
1.(2024九上·义乌月考) 2024年5月20日是第24个中国学生营养日,其主题为“知营养会运动防肥胖促健康”。下列饮食习惯符合该主题的是 ( )
A.早餐午餐多吃,不吃晚餐 B.一日多餐,按喜好进餐
C.不吃肉类,多吃水果蔬菜 D.荤素搭配,均衡膳食
2.(2024九上·义乌月考)如图是人类消化系统局部结构示意图,图中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3.(2024九上·义乌月考) 11月2日; 为期4天的2024年义乌市中小学田径运动会在义乌市江东中学圆满落下帷幕,江东学子也掀起了一股运动热潮,小科在练习投掷实心球项目过程中,人对实心球做功的是 ( )
A.①和③
B.①和④ C, ②和③D. ②和④
4.(2024九上·义乌月考) 在使用下列简单机械匀速提升同一物体的四种方式,如果不计机械自重、绳重和摩擦,无法做到省力的是 ( )
A. B.
C. D.
5.(2024九上·义乌月考) 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H+、SO42-、OH- B.Na+、NO3-、SO42-
C.H+、Cl-、CO32- D.Cu2+、Cl-、OH-
6.(2024九上·义乌月考)如图所示为X、Y、Z三种液体的近似pH,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X一定是某种酸性溶液 B.一个一定是中性的水
C.Z一定是盐溶液 D.Z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7.(2024九上·义乌月考) 小科在放学回家后,将规格都是“220V 150 W”的一台电风扇、一台电视机和一只电熨斗分别接入家庭电路中,正常工作相同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个用电器均能将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
B.根据 可计算出三个用电器的电阻相等
C.三个用电器产生的热量相等
D.三个用电器消耗的电能一样多
8.(2024九上·义乌月考) 某商场中有两种电梯,甲为阶梯式电梯,乙为履带式电梯. 如图所示,小明乘甲、乙两种电梯匀速从一楼到二楼,该过程他与电梯保持相对静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两种上楼方式,人克服重力做功相等
B.乘甲电梯过程中,电梯对人没有摩擦力
C.乘甲电梯过程中,电梯对人的支持力做功为零
D.乘乙电梯过程中,电梯对人的支持力做功为零
9.(2024九上·义乌月考) 向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加入某种药品,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前后溶液中离子种类及个数关系如图所示.·则加入的药品可能是 ( )
A.锌 B.氧化铁 C.氢氧化钠 D.氢氧化钡
10.(2024九上·义乌月考)如图是小英家上月初和上月末电能表的示数.结合表盘上的信息可知,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小英家家庭电路中的干路电流不得超过10A
B.电能表上指示灯闪烁的次数越多,说明电路中消耗电能越快
C.小英家上月用了91.1度电
D.电能表上指示灯闪烁320次,表示家庭电路消耗电能0.2kW
11.(2024九上·义乌月考)如图所示,用F=20N的水平推力推着重为40N的物体沿水平方向做直线运动,若推力F对物体做了40J的功,则在这一过程中( )
A.克服摩擦力做功一定为40J
B.克服重力做功一定为80J
C.物体一定运动了2m
D.物体一定受到了两对平衡力作用
12.(2024九上·义乌月考)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 S,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向右滑动时,则( )
A.电流表的示数增大 B.电压表的示数减小
C.R2的电功率一定增大 D.R1的电功率一定减小
13.(2024九上·义乌月考) 如图所示,一个小球从光滑斜面的顶端自由下滑经过A点到达斜面底端,如果小球经过A点时具有的重力势能为50焦,若不计空气阻力..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小球到达底端时动能等于 50焦
B.小球从顶端到达底端的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C.小球到达底端时机械能大于50焦
D.小球到达底端时的机械能等于经过A 点时的机械能
14.(2024九上·义乌月考)图像能直观表达化学中各种变化的关系。有关下列图像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A.①表示等质量的Mg、Fe分别与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反应
B.②表示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渐滴入到盐酸溶液中
C.③不考虑水的蒸发,表示一定量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
D.④表示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至过量
15.(2024九上·义乌月考)将锌粉持续加入100g含有和两种溶质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当加入锌粉的质量为6.5g时,溶液质量最小;当加入锌粉的质量为13.0g时,恰好完全反应。下列是反应中的相关量随加入锌的质量变化的关系图,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16.(2024九上·义乌月考) 2024年6月4日,嫦娥六号着陆器上携带的五星红旗在月背展开,展示了新型玄武岩纤维材料和特殊工艺。
(1) 玄武岩纤维 (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与合成纤维相比在成分上有较大的不同,合成纤维在分类上属于 (选填“无机物”或“有机物”) .
(2)着陆器在减速下降着陆的过程中,机械能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17.(2024九上·义乌月考) 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在中子轰击下分裂成两个新原子核的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这一过程称为 (填“核裂变”或“核聚变”) ,如 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造的。
18.(2024九上·义乌月考) 用毛笔蘸取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稀硫酸在竹片上画花,然后把竹片放在火上烘干,再用水洗净,在竹片上得到黑色或褐色花样,一幅精美的竹片画就制成了。
(1) 稀硫酸在烘干的过程中成为浓硫酸,使富含纤维素的竹片呈现黑色或褐色,这是利用了浓硫酸的 性(填“吸水性”或“脱水性”) .
(2) 直接用浓硫酸在竹片上画花具有危险性,必须将浓硫酸进行稀释,稀释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和 。
19.(2024九上·义乌月考) 对知识的及时整理与归纳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 某同学在学习了硫酸的化学性质后,初步归纳出稀硫酸与其他物质相互反应的关系,如图所示 (“一”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五个圈中的物质属于不同的类别)
.
(1) Na2CO3与H2SO4的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
(2) 已知X是金属单质,反应后金属阳离子带三个单位正电荷,则X是 (填物质名称) .
20.(2024九上·义乌月考) 寒冷的冬季,部分同学穿着臃肿:棉袄、秋衣、毛衣、背心、卫衣等层层加码,仍然瑟瑟发抖。专家推荐以下穿衣公式:内层穿保暖内衣,中层穿抓绒或毛线衣,外层穿防风羽绒服或冲锋衣。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原理:①内层保暖内衣能快速吸湿,从而减少汗液在体表蒸发 (填“吸收”或“放出”) 的热量; ②中层抓绒或毛线农不与内层紧贴,能增加空气含量,静止的空气导热性差,能减少热量的散失; ③外层羽绒服或冲锋衣通气性差,能减少与外界冷空气的接触,从而减少因 (填“热传递”或“做功”) 导致的热量损失。
21.(2024九上·义乌月考) 如图的三条曲线分别表示不同的食物成分在消化道中各部位。(依次用①②③④⑤表示) 被消化的程度。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蛋白质在消化道中开始进行化学消化的部位是 (填数字);蛋白质被消化成 才能被吸收。
(2)人的胆囊被切除后,食物中 (填“甲” “乙”或“丙”) 的消化会受到较大的影响.
22.(2024九上·义乌月考) 小科制一个有趣的玩具,将薯片筒放置在水平地面静止。然后用力推警片筒,让其向前滚动,向前运动一段距离后速度不断降低直到不再向前运动。然后 片筒竟然沿原路返回,几乎回到出发时的位置,如此往复,直到静止. 打开盖子后发现,里面有根橡皮带固定在薯片筒的两端,橡皮筋的中间悬挂着一重物. 在薯片筒原路返回的过程中,能量发生了怎样的转换
23.(2024九上·义乌月考) 某单缸汽油机某一个工作冲程如图所示,为 冲程; 汽油机工作时,需要用水为其降温,若标准大气压下,水箱中4kg初温为60℃的水吸收了8.4×105J的热量后,则水温升高到 ℃.水的比热容为
24.(2024九上·义乌月考)如图是一个玩具汽车上的控制电路,小宁对其进行测量和研究发现:电动机的线圈电阻为1Ω,保护电阻R为4Ω. 当闭合开关S后,两电压表的示数分别为4V和6V,电路中的电流为 ;电动机在一分钟内消耗的电能是 .
25.(2024九上·义乌月考)有一包固体, 可能含有. NaCl、NaOH、Na2CO3、Na2SO4、MgCl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取少量固体加足量水溶解得到无色溶液M,进行下图实验.
(1) 白色沉淀B是 (填化学式)。
(2)原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
26.(2024九上·义乌月考) 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 安装好装置后,杠杆静止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此时杠杆 (选填“平衡”或“不平衡”);
(2) 保持B点钩码数量和力臂不变,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测出多组动力臂L1和动力. 的数据,绘制了L1--F2的关系图,如图丙所示,请根据图推算,当L1为0.6m时,.F7为 N;
(3) 下表是小柯同学通过实验得到的一次数据,分析后立刻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是“动力×动力臂弓阻力×阻力臂”,这样做的不妥之处是 ;
动力F/N 动力臂 Lr/ cm 阻力F2/N 阻力臂L2/ cm
1.5 10 3.0 5
(4) 小明同学用图戊装置进行探究.发现总是无法得到课本上所给出的平衡条件,原因是 。
27.(2024九上·义乌月考) 用图甲电路研究电热与电流的关系,若要比较不同设定电流值的电热多少,调节电流大小过程中,电热丝已经开始加热,因而会影响实验的准确性.为解决这一问题,小明设计图乙电路进行研究.
图中电路包括调试电路和实验电路,R2是阻值为20欧的电热丝,R2放置在装有煤油的保温容器中。实验中通过调试电路,使电热丝R2在调试过程中不发热。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数字温度计测量并记录装有R2的保温容器内煤油的温度。
②将开关S与“1”连接,调节滑动变阻器,直至电流表示数为0.2安.
③将开关S拨至“2”, 使R2工作50秒, 断开开关S, 测量并记录 ____。
④再将电流值分别设定为0.3安、0.4安、0.5安、0.6安,重复上述步骤。记录相关数据,并计算每次升高的温度△t (△t可反映电热的多少) ,整理Δt、I2的数据如图丙。
(1) 若要达到调试电路的要求,R1应是阻值为 欧的电热丝;
(2) 将步骤③补充完整: .
(3) 在答题纸图丙中画出△t与I2的关系图像.
28.(2024九上·义乌月考) 为了探究“影响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因素”,小科同学进行如下实验操作:
操作序号 操作内容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① 分别向1、2、3号试管中加入2mL1%的淀粉溶液;向4、5、6号试管中加入1mL唾液淀粉酶溶液
②、 两两混合、充分摇匀 1和4号 2和5号 3和6号
③ 加碘液后摇匀 1滴 1滴 1滴
④ 水浴保温处理5分钟 0℃ 37℃ 70℃
⑤ 观察并记录现象
(1) 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 对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
(2) 将上述操作序号按正确操作步骤排序:①→ →⑤(序号可重复);
(3) 在适宜的条件下,一定量的淀粉溶液中加入少量淀粉酶,酶促反应速率(酶作催化剂分解淀粉的快慢程度)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____.
A.AB 时间段内,限制酶促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酶的数量
B.若在D 点时加入适量的淀粉酶,则曲线的走势会发生明显改变
C.BC 时间段内,酶促反应速率下降的原因是淀粉浓度逐渐降低
29.(2024九上·义乌月考) 在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实验室有如下器材:电源(电压恒为4.5V),小灯泡L (额定电压为2.5V,正常发光时的电阻约为10Ω) ,电流表; 电压表,开关,两个不同规格的滑动变阻器 (“6Ω 1A”和“20Ω 0.5A”) , 导线若干.
(1) 选择“6Ω 1A”滑动变阻器进行实验。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里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要求: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时,其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连线不得交叉;
(2) 正确连接电路,小金闭合开关后,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若她想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
(3)在实验中,发现小灯泡不亮,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无示数,则出现故障可能是 .
(4) 小金继续移动滑片P,记下多组对应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并绘制成图丙的I·—U关系图像,根据图像信息,小灯泡灯丝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 (选填“增大” “减小”或“不变”)..
30.(2024九上·义乌月考) 反应物的质量比不同可能会影响生成物的种类,为探究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的气体种类,小乐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和方案(B、C、D装置中药品足量,且所有反应均充分进行):
【提出问题】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①CO; 猜想 猜想⑧CO和(
【定性观察]
(1) 实验时,若A 处产生黑色固体变红色的现象,则说明碳具有 (填写性质);
(2) 若观察到 (填写现象),则可排除猜想①;
(3) 请指出上面实验装置中存在的错误: (用文字表述)
(4) 【定量计算】用电子天平测定表格中的四个数据:
反应前的质量 反应后的质量
A(试管+固体) m1 m2
B+C+D(广口瓶+溶液) m3 m4
若猜想②成立, 则理论上(m4-m3) (m1-m2)(选填“<”“>”或“=”).
31.(2024九上·义乌月考)为测定某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取( 溶液平均分为三份,每份样品均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实验数据见下表. 计算: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样品质量/g 20 20 20
BaCl2溶液质量/g 30 60 90
电子天平示数/g 42.33 44.66 44.66
(1)将 溶液加入到 溶液中时,原溶液中 离子个数保持不变(填离子符号);
(2)20gNa2SO4溶液完全反应时, 所得沉淀的质量为 g;
(3) 所加入 B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32.(2024九上·义乌月考) 常用长筷子 (为避免被蒸汽烫伤) ,并辅以漏勺 (图甲) ,家里捞面条通常只用筷子即可,为什么面馆需要漏勺呢 带着这样的问题,小金实地勘察并查阅资料后,建立了筷子横拿时的模型,如图乙所示,AC长度为40厘米,BC长度为36厘米,C、C1为面条所在位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筷子在使用时属于 杠杆.
(2) 若要使筷子对面条的压力为2牛,需要在B点施加的力为多少牛
(3) 已知AB长度与 长度相等,AC长度大于 长度,请结合以上信息和杠杆平衡条件,解释长筷子捞面条需要配漏勺,而短筷子不需要的原因 .
33.(2024九上·义乌月考)一台储水式电热水器的加热电路如图甲所示,R和R2均为用来加热且阻值不变的电热丝,S是手动开关,置于电热水器水箱外部; S2是温控开关,置于电热水器水箱内部,当水温低于40℃时自动闭合,达到 时自动断开。图乙是电热水器剖面图,长时间使用电热水器可能导致绝缘部分破损,使电热水器中的外壳和水带电,从而造成触电事故,所以国家规定电热水器须采用接地、漏电保护器、防电墙等多重保护措施。电热水器部分参数如表所示。
额定电压/V 220 加热功率/W 1760 保温功率/W 220
频率/ Hz 50 水箱容量/L 60 设定温度/℃ 40
(1) 电热水器加热管里电阻丝的电阻要大、熔点要 (填“高”或“饿”) .
(2) 考虑到用电安全,电热水器的进、出水管口都装有防电墙,内部结构如图丙,流经其中的水沿着内部隔片螺旋流动.已知粗细均匀水柱的电阻跟长度成正比,跟横截面积成反比,与普通水管里的水柱相比,防电墙内的水柱更细更长,从而使防电墙内水的电阻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 求加热时通过电热丝R2的电流.
(4)将初温为20℃的一满箱水加热至设定温度,热水器加热效率为84%,则该过程需要多少电费 “(水的比热容为 电费以0.6元/ (kW·h) 计算)
34.(2024九上·义乌月考)据电子电气设备废弃物论坛发布的报告显示:每年会有上亿,只手机成为电子垃圾。为了回收手机中的铁与银,某科学研究小组取了1千克含有硝酸亚铁、硝酸银的手机处理后的浸泡液,向其中逐渐加入锌粒,溶液质量变化如图所示.
.
(1) M点溶液存在的溶质有 (用化学式表示).
(2) 可回收银的质量.
(3)加入 Zn的质量为16.25g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5.(2024九上·义乌月考)电动自行车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下面是某型号电动自行车主要的技术参数:
整车质量35kg 最高车速30km/h
轮胎限压2×105Pa 最大噪声62dB
电池36V/10Ah 电动机额定电压36V
额定功率240W 电动机效率80%~90%
专业人员对该电动自行车进行了测试,让电动自行车在平直的路面上从静止开始运动,获得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甲所示,牵引力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整个行驶过程中摩擦力恒定.
(1) 电池储存的最大电能是多少
(2) 由图象可知,0~2s电动自行车受到的摩擦力为 N; 匀速行驶的7-12s内,电动自行车牵引力所做的功为 W.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健康的含义与提高健康水平
【解析】【分析】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解答】 A.每天要一日三餐,按时进餐,每天摄入的总能量中,早、中、晚三餐比例为3:4:3,故A错误;
B.一日三餐,按时进餐,养成良好的习惯,不能按喜好进餐,故B错误;
C.水果蔬菜中含有维生素,多吃水果蔬菜有利于补充维生素,但是肉类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不吃会造成蛋白质缺乏,故C错误;
D.为了做到合理营养,按“平衡膳食宝塔”均衡摄取五类食物,荤素搭配,均衡膳食,故D正确。
故选D。
2.【答案】D
【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
【解析】【分析】 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消化道由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组成,图中①胃,②肝脏,③胰腺,④小肠。
【解答】 ④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这是与小肠的结构特点相适应的:小肠长约5~6 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
故选D。
3.【答案】A
【知识点】力是否做功的判断
【解析】【分析】做功的两个要素: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解答】①捡起球的过程中,对球施加向上的力,且球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因此对球做功;
②停在空中时,球受到向上的力,但是没有移动距离,因此对球不做功;
③挥动球的过程中,球受到力且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因此对球做功;
④球离手后飞出去,球不再受到人的推力,因此对球不做功。
那么做功的是①③。
故选A。
4.【答案】D
【知识点】杠杆的平衡条件;滑轮组绳子拉力的计算;斜面及其工作特点
【解析】【分析】 不计机械自重、绳重和摩擦,即在理想状况下:
(1)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求出拉力F与物体重力G的大小关系。
(2)根据功的原理可知,使用斜面拉升物体,拉力所做的功等于克服物体重力所做的功,即FL=Gh,据此可知拉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
(3)由图可知滑轮组绳子的股数,根据可知拉力与物体重力的关系;
(4)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能改变施力的方向。
【解答】 不计机械自重、绳重和摩擦,即在理想状况下:
A.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F3×5l=G×3l,则,即F3<G,可以达到省力的目的,故A不符合题意;
B.根据功的原理可知,克服物体重力所做的功Gh=F2L,则拉力,根据直角三角形的特点可知,L>h,所以F1<G,即使用斜面可以达到省力的目的,故B不符合题意;
C.滑轮组绳子的股数为3,则绳子自由端的拉力,即F4<G,可以达到省力的目的,故C不符合题意;
D.这是一个定滑轮,根据定滑轮的特点可知,F1=G,即定滑轮不能省力,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5.【答案】B
【知识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解析】【分析】离子不会形成沉淀、气体或水,那么离子可以共存
【解答】A.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生成水,故A不合题意;
B.三者离子不会形成沉淀、气体或水,因此可以共存,故B符合题意;
C.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结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C不会题意;
D.铜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6.【答案】B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分析】 依据pH的应用范围在0~14之间,当pH=7时呈中性;pH<7时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当pH>7时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 A.X的pH为3,小于7,呈酸性,但不一定是酸溶液,例如可能是硫酸氢钠溶液,故A错误;
B.Y的pH为7,所以呈中性,但呈中性的溶液不一定是水,如氯化钠溶液也是中性的,故B错误;
C.Z的pH为10,大于7,呈碱性,碳酸钠溶液显碱性,可能是盐溶液,故C正确;
D.Z的pH为10,大于7,呈碱性,因此Z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故D错误。
故选C。
7.【答案】D
【知识点】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电功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AC.根据用电器的能量转化过程判断;
B.根据的使用范围判断;
D.根据W=Pt计算比较。
【解答】A.电风扇工作时,电能转化为内能和机械能;电视机工作时,电能转化为内能、光能和声能;电烙铁工作时,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那么三者产生的热量不相同,故A、C错误;
B.虽然三个用电器的规格相同,但公式只适用于纯电阻用电器,即利用该公式能计算电烙铁的电阻,不能计算电风扇和电视机的电阻,故B错误;
D.三个电器都正常工作,实际功率相同都是150W,由W=Pt可知相同时间内三个电器消耗的电能一样多,故D正确。
故选D。
8.【答案】C
【知识点】摩擦力的存在;力是否做功的判断;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 (1)根据W=Gh判断两种方法克服重力做功大小;
(2)两个相互挤压的物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或将要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做摩擦力;
(3)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
【解答】 A.两种方法中,人的重力G相同、被提高的高度h也相同,由W=Gh可知,两种上楼方式中人克服重力做功相等,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根据题意可知,在甲图中人与电梯之间没有相对运动,也没有相对运动趋势,所以乘甲电梯过程中,电梯对人没有摩擦力,故B正确不合题意;
CD.乘甲电梯过程中,支持力竖直向上,人在支持力的方向上也移动了距离,所以支持力对人做了功,即电梯对人的支持力做功不为零,故C错误符合题意;
乘乙电梯过程中,支持力垂直于电梯向上,人在支持力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所以支持力对人不做功,即电梯对人的支持力做功为零,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9.【答案】A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 根据已有的酸的性质结合图示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根据图示可以看出,反应后的金属阳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个数比为1:1,故加入的物质与稀硫酸反应且生成可溶性的盐,该盐中金属的化合价为+2价;
A.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故A符合题意;
B.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盐中铁元素为+3价,故B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钠中钠元素为+1价,故C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钡是沉淀,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答案】B
【知识点】电能表参数的理解与电能的求法
【解析】【分析】 电能表表盘可得到的信息:
①电能表指示灯闪烁的次数反映了电路消耗电能的多少;
②电能表读数时,最后一位是小数,单位kW h;某月消耗的电能等于月末与月初电能表的示数之差;
③10(40)A中,10A表示电能表的标定电流,40A是指电能表平时工作时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
④1600imp/(kW h)表示电路中用电器每消耗1kW h的电能,指示灯闪烁1600次,据此求出指示灯闪烁320次时家庭电路消耗的电能。
【解答】 A.由图知电能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40A,因此小英家干路中的电流不得超过40A,故A错误;
B.1600imp/(kW h)表示电路中每消耗1kW h的电能,指示灯闪烁1600次,电能表上指示灯闪烁的次数越多,则电路中消耗的电能越多,故B正确;
C.小英家上月消耗的电能为:5647.8kW h-5546.7kW h=101.1kW h,故C错误;
D.1600imp/(kW h)表示电路中用电器每消耗1kW h的电能,指示灯闪烁1600次,则指示灯闪烁320次消耗的电能:,故D错误。
故选B。
11.【答案】C
【知识点】平衡力的辨别;摩擦力的存在;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做功的条件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有移动距离,功=力距离。【解答】ACD、根据W=Fs可知,物体沿水平方向运动的距离
物体在沿水平方向做直线运动,不一定匀速直线运动,故摩擦力与推理不一定是平衡力,故摩擦力不一定是20N,所以克服摩擦力做功不一定为40J,故AD错误,不符合题意,C正确,符合题意;
B、物体在水平方向上运动,在重力的方向没有移动距离,故重力做功为0,故B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2.【答案】B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电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 据滑片的移动可知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的变化和R1两端的电压变化,根据P=UI可知R1的电功率变化,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R2两端的电压变化;根据电阻的串联和欧姆定律表示出电路中的电流,根据P=I2R表示出R2的电功率,然后讨论R2与R1的阻值关系判断R2的电功率变化。
【解答】 由图可知,R1与R2串联,电压表测R2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A.闭合开关S,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滑动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增大,电路中的总电阻增大,由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减小,即电流表的示数减小,故A错误;
BD.由U=IR可知,R1两端的电压减小,由P=UI可知,R1的电功率一定减小,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所以R2两端的电压增大,即电压表的示数增大,故B错误,D正确;
C.R2为滑动变阻器,它和R1串联,当二者的阻值相等时,R2的电功率最大。那么滑片向右滑动时,R2的电功率可能先变大后变小,或者变小,故C错误。
故选D。
13.【答案】A
【知识点】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
【解析】【分析】 因为是光滑的曲面,所以在斜面上滑下的小球没有能量的损耗,在能量转化过程中能量是守恒的,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
【解答】 A.当滑到A点时具有的重力势能是50J,由于此时小球运动,所以在A点也具有动能,故此时小球的机械能大于50J,故A错误符合题意,C正确不合题意;
B.小球从顶端到达底端的过程中,质量不变,速度增大,高度减小,因此将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故B正确不合题意;
D.在下滑过程中,斜面是光滑的,若不计空气阻力,没有机械能损失,故机械能守恒,任一点的机械能都相等,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14.【答案】C
【知识点】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盐的性质及用途;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通过分析线的走向,趋势和拐点对比所描述的物理量是否符合题意。
【解答】A、等质量的金属和足量酸反应,产生的氢气的量,是不相等的。如图所示,氢气量相等,由于氢气中的氢元素都来自于酸,所以酸完全反应掉,并且质量相等,而金属应该是过量的。所以A错误。
B、考察酸碱综合反应,如果是碱入酸,初期肯定是酸的量多,那么整杯溶液的pH值应该小于7,如图所示,初期pH值是大于7的,那么应该是酸入碱。所以B错误。
C、浓盐酸有挥发性,久置在空气中,氯化氢会挥发,导致溶质的质量变小,所以盐酸质量分数会变小,C正确。
D、涉及到反应的先后,碳酸钠加入溶液中,先跟稀硫酸反应,然后再跟氧化钙反应生成沉淀,那么整个反应一开始是没有沉淀的,然后才会产生一定的沉淀。所以D错误。
故答案为:C。
15.【答案】C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将锌粉持续加入100g含有AgNO3和Cu(NO3)2两种溶质的混合溶液中,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锌,
化学方程式为Zn+2AgNO3=Zn(NO3)2+2Ag。
(2)每65份质量的锌完全反应生成216份质量的银,溶液质量减小,硝酸银反应结束,锌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化学方程式为Zn+Cu(NO3)2=Zn(NO3)2+Cu,每65份质量的锌完全反应生成64份质量的铜,溶液质量增加,当加入锌粉的质量为6.5g时,溶液质量最小,说明硝酸银恰好完全反应;
、。
【解答】A、由分析可知,混合溶液中硝酸银质量为34g,当加入锌从0到6.5g,锌与硝酸银反应,硝酸银质量减小,锌为6.5g,硝酸银质量为0,故A错误;
B、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锌,此时硝酸铜质量不变,当锌大于6.5g锌与硝酸铜反应,硝酸铜质量减小,当锌质量为13g时硝酸铜完全反应,硝酸铜质量为0,故B错误;
C、由分析可知,6.5g锌反应生成银质量为21.6g,当锌的质量为13g时生成固体总质量为21.6g+6.4g=28.0g,故C正确。
D、当锌为6.5g时硝酸锌的质量分数为 ≈22.3%,当锌质量为13g,硝酸锌的质量分数为 ≈20.5%,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6.【答案】(1)有机物
(2)变小
【知识点】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简单的有机物
【解析】【分析】(1) 有机物是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碳酸氢盐、金属碳化物、氰化物、硫氰化物等氧化物除外)或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总称。
(2)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重力势能与质量和高度有关,而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
【解答】(1)合成纤维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
(2) 着陆器在减速下降着陆的过程中, 质量不变,速度减小,则动能减小;质量不变,高度减小,则重力势能减小。根据“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可知,它的机械能将变小。
17.【答案】核裂变;原子弹
【知识点】核裂变与核聚变
【解析】【分析】根据核裂变的定义和应用解答。
【解答】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在中子轰击下分裂成两个新原子核的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这一过程称为核裂变,如原子弹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造的。
18.【答案】(1)脱水性
(2)玻璃棒
【知识点】浓硫酸的稀释;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浓硫酸的脱水性解答;
(2)根据稀释浓硫酸的实验过程解答。
【解答】(1) 稀硫酸在烘干的过程中成为浓硫酸,使富含纤维素的竹片呈现黑色或褐色,这是利用了浓硫酸的脱水性;
(2) 直接用浓硫酸在竹片上画花具有危险性,必须将浓硫酸进行稀释,稀释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和玻璃棒。
19.【答案】(1)复分解反应
(2)铝
【知识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金属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和种数,确定反应的基本类型;
(2)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知识,结合阳离子的知识确定X的名字。
【解答】(1)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化合物,且相互交换成分,因此为复分解反应。
(2)X与稀硫酸反应,因此排在H的前面, 金属阳离子带三个单位正电荷 ,则该金属院子的最外层应该有三个电子,那么应该X为铝。
20.【答案】吸收;热传递
【知识点】蒸发及其现象;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
【解析】【分析】①液体从液态变成气态发生汽化现象,这个过程需要吸热;
②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本质为能量的转移,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本质为能量的转化。
【解答】①内层保暖内衣能快速吸湿,从而减少汗液在体表蒸发放出的热量;
② 外层羽绒服或冲锋衣通气性差,能减少与外界冷空气的接触,从而减少因热传递导致的热量损失。
21.【答案】(1)③;氨基酸
(2)丙
【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解析】【分析】 (1)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
(2)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所以由图可知:②是咽和食道、③是胃、④是小肠;淀粉、蛋白质、脂肪在消化道中开始化学消化的器官依次是口腔、胃、小肠。因此,曲线甲代表淀粉的消化,曲线乙代表蛋白质的消化,曲线丙代表脂肪的消化。
【解答】 (1)③胃中的胃液能初步消化蛋白质,所以蛋白质的化学性消化是从③胃开始的,在小肠内最终被分解成氨基酸,才能被吸收。
(2)肝脏分泌胆汁,胆囊具有暂时储存胆汁的功能,胆汁虽然不含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使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所以人的胆囊被切除后,食物中丙的消化会受到较大的影响。
22.【答案】橡皮筋的弹性势能转化为薯片筒的动能。
【知识点】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
【解析】【分析】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具有的能量为弹性势能。物体由于运动具有的能量为动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为重力势能。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在薯片筒原路返回的过程中,里面的橡皮带逐渐恢复原来的形状,由于弹性形变的程度减小,因此橡皮筋的弹性势能减小。薯片筒的运动速度逐渐变大,即动能不断变大,那么能量转化为: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23.【答案】做功;100
【知识点】热量的计算;热机的工作原理
【解析】【分析】 (1)由进气门和排气门的关闭和打开情况、活塞的上行和下行情况来判断是哪个冲程;
(2)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根据Q吸=cmΔt求水升高的温度,结合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求出水的末温。
【解答】 (1)由图可知,汽油机的进气门和排气门关闭,活塞向下运动,所以是做功冲程;
(2)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
水升高的温度为:,
则水的末温:t=t0+Δt=60℃+50℃=110℃>100℃,
因此水温能升高到100℃。
24.【答案】1A;240J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电功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确定电路的串并联关系,以及电压表所测的物理量,根据欧姆定律计算通过保护电阻的电流即可,根据W=Uit计算电动机在1min内消化的电能。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保护电阻与电动机串联,电源电压为6V,电动机两端的电压为4V,
则通过电路的电流为:;
电动机在1分钟内消化的电能:W'=U'I't'=4V×1A×60s=240J。
25.【答案】(1)AgCl
(2)氢氧化钠和硫酸钠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分析】 根据题目给出的流程图和信息:取少量固体加足量水溶解得到无色溶液M,因此NaOH、MgCl2或Na2CO3、MgCl2不能共存;加入酚酞试液,显红色,说明溶液显碱性;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说明一定没有碳酸钠,一定有氢氧化钠,一定没有氯化镁;硫酸钠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硝酸钠,因此A是硫酸钡,原固体中一定有硫酸钠。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和硝酸钠,因此B是氯化银。
【解答】 (1)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和硝酸钠,因此B是氯化银;
(2)取少量固体加足量水溶解得到无色溶液M,因此NaOH、MgCl2或Na2CO3、MgCl2不能共存;加入酚酞试液,显红色,说明溶液显碱性;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说明一定没有碳酸钠,一定有氢氧化钠,一定没有氯化镁;硫酸钠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硝酸钠,因此A是硫酸钡,原固体中一定有硫酸钠。
26.【答案】(1)平衡
(2)0.5
(3)实验次数太少,实验结论不够客观,不具有普遍性
(4)杠杆的重力对平衡产生影响
【知识点】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
【解析】【分析】(1)当杠杆处于静止或匀速转动状态时处于平衡状态;
(2)根据丙图确定力和力臂的乘积大小,据此推算L1为0.6m时的拉力F1;
(3)在科学探究中,往往需要多次实验,从而收集多组数据,这样得出的结论会更加客观,具有普遍意义。
(4)注意杠杆的重力对杠杆平衡的影响。
【解答】 (1)杠杆静止在如图甲所示位置,杠杆静止,此时杠杆处于平衡状态;
(2) 由于此题中的阻力和阻力臂不变,据F1L1=F2L2可知,利用图象中任意一组数据都能得出,F2L2=F1L1=0.2m×1.5N=0.3N m;
故若当L1为0.6m时,;
(3)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小柯同学的实验的不妥之处为:实验次数太少,实验结论不够客观,不具有普遍性;
(4)根据图戊可知,杠杆的支点在一侧,则此时杠杆的重力会影响杠杆的平衡,则: 明同学用图戊装置进行探究.发现总是无法得到课本上所给出的平衡条件,原因是:杠杆的重力对平衡产生影响。
27.【答案】(1)230
(2)煤油的温度
(3)
【知识点】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焦耳定律)
【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可知,R1的电路为调试电路,R2的电路为工作电路,因为二者的电压相等,所以只有二者阻值相同时,才能保证通过R2的电流不变。
(2)由电流的热效应可知,电流通过R2时,会产生热量,煤油吸收其产生的热量,温度升高,据此分析;
(3)根据Q吸=cmΔt和焦耳定律得出Δt与I2的关系,然后画出图像;
【解答】 (1)若要达到调试电路的要求,R1的阻值应该和R2的阻值相等,应是阻值为20Ω欧的电热丝;
(1) (2)由电流的热效应可知,电流通过R2时,会产生热量,煤油吸收其产生的热量,温度升高,因此步骤③为将开关S拨至“2”,使R2工作50秒,断开开关S,测量并记录煤油的温度;
(3)根据Q吸=cmΔt可知,煤油的比热容一定,质量不变,因此煤油吸收的热量与其温度的变化量Δt成正比;根据焦耳定律可知,在电阻一定和相同的时间内,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12成正比,由此可知,Δt与I2应成正比例关系,其图像应为一条过原点的直线,由于存在实验误差,则图像如下图所示:
;
28.【答案】(1)温度
(2)④→②→④→③
(3)B
【知识点】酶及其催化作用
【解析】【分析】 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2)根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步骤和顺序即可;
(3)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因此常用碘液来验证淀粉的存在。
【解答】 (1)据表中数据可见:该实验的变量是温度,目的是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
(2)该实验的步骤是:制备淀粉溶液→水浴→淀粉溶液和唾液混合→设置对照实验→滴加碘液→观察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所以正确的步骤是①→④→②→④→③→⑤。
(3)根据题干信息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反应时间,因变量是酶促反应速率,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酶促反应速率先保持相对稳定,后逐渐降低最后降为0。
A.根据题干信息和图形分析,AB时间段内,反应物比较充足,反应速率大,此时限制酶促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应该是酶的数量,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图中D点限制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是淀粉溶液的含量,而不是酶的数量,因此若在D点时加入适量的淀粉酶,则曲线的走势不会发生改变,故B错误符合题意;
C.由于该实验的底物(淀粉溶液>含量是一定的,所以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底物浓度浓度越来越低,酶促反应速率也就越来越小,故C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29.【答案】(1)
(2)向左移动滑片P,使电压表示数为2.5V
(3)灯泡发生断路
(4)增大
【知识点】测定小灯泡的功率
【解析】【分析】 (1)电流表与被测电路串联,根据欧姆定律求出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从而确定电流表的量程,滑片向左滑动时,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大,说明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丝变长,从而确定滑动变阻器接入的接线柱;
(2)灯在额定电压下正常发光,根据电压表选用小量程确定分度值读出示数,与灯泡的额定电压比较,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及分压原理确定滑片移动的方向;
(3)当灯泡发生断路时,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由于电压表的内阻很大,因此电流很小,那么电灯泡不亮,电流表没有示数。此时电压表测电源电压,即示数接近电源电压。
(4)根据图像分析灯泡电阻随温度的变化规律。
【解答】 (1)根据题意可知,小灯泡的额定电流约为:,
故小灯泡的额定电流I额<0.6A,电流表量程应选0~0.6A,电流表接线柱选择0.6A,与小灯泡串联,故电流表标有0.6A接线柱应与小灯泡左侧接线柱连接。题中要求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时,其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因此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丝应增加,并且应一上一下的接,故接线柱B与开关右侧连接。如图所示:
;
(2)小金闭合开关,移动滑片P到某一位置时,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为2.7V,大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若她想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使小灯泡达到额定电压2.5V,因此需要减小小灯泡两端电压。根据U=IR可知,故应减小电路中的电流,那么应增大滑动变阻器阻值R滑,故接下来的操作是向左移动滑片P,使电压表示数为2.5V;
(3) 在实验中,发现小灯泡不亮,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无示数,则出现故障可能是灯泡发生断路;
(4)根据图像可知,当灯泡的电压增大时,通过灯泡的电流增大的速度越来越慢,根据可知, 小灯泡灯丝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30.【答案】(1)还原性
(2)B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C中左侧的导管应该伸到液面以下
(4)=
【知识点】气体装置的装配、连接、选择与气密性检查
【解析】【分析】 (1)根据碳可以夺取氧化铜中的氧进行分析;
(2)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进行分析;
(3)注意分析C装置中导管的长度;
(4)根据二氧化碳被澄清石灰水吸收,生成二氧化碳质量来自固体减少质量进行分析。
【解答】 (1)在碳与氧化铜的反应中,碳可以夺取氧化铜中的氧,实验时,若A处黑色粉末变红,则说明碳具有还原性;
(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若观察到B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肯定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则可排除猜想①;
(3)C中的氢氧化钠溶液用于吸收二氧化碳气体,因此左侧的导管应该伸入液面以下,右边的导管在液面上。
(4)猜想②成立,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被澄清石灰水吸收,生成二氧化碳质量来自固体减少质量,故m4-m3=m1-m2。
31.【答案】(1)Na+
(2)4.66
(3)解:设恰好完全反应时参加反应的氯化钡的质量为x,
BaCl2+Na2SO4═BaSO4↓+2NaCl
208 233
x 4.66g
;
解得:x=4.16g;
BaCl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知识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氯化钡和硫酸钠的反应产物解答;
(2)沉淀的质量=天平的示数-空锥形瓶的质量;
(3)写出反应的方程式,利用生成沉淀的质量计算出参加反应的氯化钡的质量,再与氯化钡溶液质量做比即可。
【解答】(1)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原溶液中的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结合生成沉淀,只有Na+个数保持不变;
(2)由表中实验2、3的数据可知,氯化钡溶液的质量增加,生成沉淀的质量不再增加,说明了硫酸钠已完全反应,所以20gNa2SO4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为:44.66g-40g=4.66g。
32.【答案】(1)费力
(2)20
(3)AB长度与A1B1长度相等,即动力臂相等;AC长度大于A1C1长度,即阻力臂不相等,长筷子捞面时的阻力臂大;长筷子捞面与短筷子捞面相比,阻力相等,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长筷子捞面需要的力远大于短筷子,所以长筷子捞面条需要配漏勺。
【知识点】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分类
【解析】【分析】(1)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是等臂杠杆,先判断筷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再判断它是属于哪种类型的杠杆;
(2)根据杠杆平衡条件计算需要在B点施加的力为多少牛;
(3)AB长度与A1B1长度相等,AC长度大于A1C1长度,在阻力相同时,长筷子捞面条需要的力远大于短筷子。
【解答】 (1)筷子在使用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属于费力杠杆;
(2)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FC×AC=FB×AB,
若要使筷子对面条的压力为2牛,需要在B点施加的力为:
;
(3) 长筷子捞面条需要配漏勺,而短筷子不需要的原因 :AB长度与A1B1长度相等,即动力臂相等;AC长度大于A1C1长度,即阻力臂不相等,长筷子捞面时的阻力臂大;长筷子捞面与短筷子捞面相比,阻力相等,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长筷子捞面需要的力远大于短筷子,所以长筷子捞面条需要配漏勺。
33.【答案】(1)高
(2)变大
(3)由图甲可知,当开关S1、S2都闭合时,R1、R2并联,根据题意可知,此时电热水器处于加热状态,由表格参数可知,电热水器的加热功率P加热=1760W,
当开关S1闭合、S2断开时,只有R1工作,电热水器处于保温状态,由表格参数可知,电热水器的保温功率P保温=220W,
由于电路中的总功率等于各用电器的电功率之和,则加热时R2的电功率:P2=P加热-P保温=1760W-220W=1540W,
由P=UI可知,加热时通过电热丝R2的电流:
(4)满箱水的质量:m=ρ水V=1.0×103/m3×60×10-3m3=60kg,
水吸收的热量:Q吸=c水m(t-t0)=4.2×103J/(kg ℃)×60kg×(40℃-20℃)=5.04×106J,
电热水器消耗的电能:,
该过程需要的电费:1.87kW h×0.6元/(kW h)≈1.12元。
【知识点】电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电功与热量的综合计算
【解析】【分析】(1)热水器加热管要有利于产生更多的热量,且不易熔化,才能正常工作;
(2)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横截面积、长度和温度有关;
(3)由图甲可知,当开关S1、S2都闭合时,R1、R2并联,根据题意可知此时电热水器处于加热状态,当开关S1闭合、S2断开时,只有R1工作,电热水器处于保温状态;根据P2=P加热-P保温求出R2的电功率,根据P=UI求出加热时通过电热丝R2的电流;
(4)根据密度公式求出满箱水的质量,根据Q吸=cm(t-t0)求出水吸收的热量,根据效率公式求出电热水器消耗的电能,根据电费单价求出需要的电费。
【解答】 (1)热水器加热管里电阻丝的电阻要大、熔点要高;
(2)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横截面积、长度和温度有关;流经防电墙中的水必须沿着内部隔片螺旋流动,与普通水管相比其中的水柱变得更细更长,使水的横截面积变小,长度变大,从而使水的电阻变大。
34.【答案】(1)Fe(NO3)2、Zn(NO3)2
(2)与硝酸银反应的锌的质量是6.5g。
设可回收的银的质量是y。
Zn+2AgNO3=Zn(NO3)2+2Ag
65 216
6.5g y
;
解得:y=21.6g。
(3)与硝酸亚铁反应的锌的质量是16.25g-6.5g=9.75g。
设硝酸亚铁质量分数是x。
Zn+Fe(NO3)2=Zn(NO3)2+Fe
65 56
9.75g x
;
解得:x=8.4g;
生成硝酸锌的质量:;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知识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锌先和硝酸银反应,再与硝酸亚铁反应,根据M点的反应进度确定溶质种类即可;
(2)写出锌和硝酸银反应的方程式,根据加入锌的质量计算生成银的质量;
(3)写出锌和硝酸亚铁反应的方程式,根据加入锌的质量计算生成铁的质量,并计算出生成硝酸锌的质量,最后与溶液质量做比即可。
【解答】 (1)锌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小,后和硝酸亚铁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铁,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大,加入6.5g锌时硝酸银恰好完全反应,加入16.25g锌时,硝酸亚铁恰好完全反应,M点时硝酸银已经完全反应,硝酸亚铁部分反应,溶液存在的溶质有部分没有反应的硝酸亚铁和反应生成的硝酸锌。
35.【答案】(1)1.296×106J
(2)35;1050
【知识点】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电功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W=UIt计算电池储存的最大电能;
(2)①根据甲图可知,7-12s内电动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平衡力的知识计算它受到的摩擦力,然后根据摩擦力影响的因素的知识计算0-2s内自行车受到的摩擦力。
②根据s=vt计算7-12s内通过的距离,根据W=Fs计算牵引力做的功;
【解答】(1)电池电压为36V,容量为10Ah,则电池储存的最大电能:W=UIt=36V×10A×3600s=1.296×106J;
(2)①根据甲图可知,7-12s内电动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此时受到的摩擦力等于牵引力,即f=F=35N。0-2s内做加速运动,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因此摩擦力不变,还是35N。
②7-12s内通过的距离s=vt=6m/s×5s=30m;
牵引力做的功为:W=Fs=35N×30m=1050J。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