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课件(共35张PPT+内嵌视频1个)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1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课件(共35张PPT+内嵌视频1个)

资源简介

(共35张PPT)
第三章 呼吸系统与气体交换
第二节 呼吸的过程(第1课时)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学习目标
1.概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生命观念、科学思维)
2.描述呼吸肌的变化与胸廓容积之间的关系。(生命观念、科学思维)
3.描述胸廓的变化与人体吸气和呼气之间的关系。(生命观念、科学思维)
4.说出溺水的预防和施救,练习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生命观念、态度责任)
新课导入



气管
支气管

左肺
右肺
呼吸道
呼吸系统
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新课导入
肺位于胸腔
腹腔
膈肌
胸腔
腹腔
新课导入
左肺
右肺
2叶
3叶







肺泡囊
肺泡
肺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约3亿个
寻证据 实验
用软尺测量一位同学的胸围,并做好记录。保持软尺上下位置不变,让被测同学尽力吸气并憋住气,测量此时的胸围。再测量他尽力呼气时的胸围。比较吸气和呼气时胸围的大小。
寻证据 实验
1.吸气和呼气时胸围有何不同
思考
2.引起胸廓扩大和缩小的力量来自什么结构
3.胸廓的变化与吸气和呼气存在什么因果关系
呼吸运动
肺位于胸廓内
胸廓是由12个胸椎、12对肋骨和肋软骨,1块胸骨以及关节和韧带装置构成,形状近似圆锥形。
呼吸运动
呼吸肌——肋间肌
呼吸肌——膈肌
吸气时胸围变大,呼气时胸围变小。胸围的大小变化与胸廓的变化是同步的,胸围的大小变化反映了胸廓的扩大和缩小。引起胸廓扩大和缩小的力量主要来自肋间肌和膈肌。
呼吸运动
肋间肌收缩
胸廓的前后、左右径变大
肋骨
收缩
舒张
肋骨向上向外运动
肋间肌舒张
胸廓的前后、左右径变小
肋骨向下向内运动
呼吸运动
膈肌舒张
胸廓的上下径变小
膈顶部位置上升


收缩
舒张
膈肌收缩
胸廓的上下径变大
膈顶部位置下降
呼吸运动
呼吸肌收缩
胸廓容积变大


呼吸肌舒张
胸廓容积变小
肋间肌和膈肌同时收缩,胸廓容积变大
肋间肌和膈肌同时舒张,胸廓容积变小
呼吸运动
胸廓容积变大
肺变大
肺内气压变小
外界大气压
气体从外界压入肺
【呼吸肌收缩】
吸气
胸廓容积变小
肺变小
肺内气压变大
外界大气压
气体从肺压出到外界
【呼吸肌舒张】
呼气
呼吸运动
呼吸肌收缩、舒张引起胸廓扩大、缩小,完成气体进入和排出的过程,称为呼吸运动。呼吸运动可以实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呼吸肌 胸廓容积 肺容积 肺内气压 气流方向 呼吸运动
收缩
变大
变大
变小
外界→肺
吸气
舒张
变小
变小
变大
肺→外界
呼气
肺通气
肺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叫作肺通气。肺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
肺活量
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叫作肺活量。12 ~ 14 岁少年的肺活量为2000 ~ 3000 毫升。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可以使参与呼吸运动的肌肉收缩能力加强,胸廓的活动范围扩大,参与气体交换的肺泡数量增多,肺活量增大,增进肺的通气能力,呼吸功能加强。
溺水的预防和施救
为避免溺水事故的发生,同学们要谨记“六不”:
不私自下水游泳;
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
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
不熟悉水性的人员不擅自下水施救。
溺水的预防和施救
如果同伴不幸溺水,一定要保持冷静,尽快寻求帮助并借助工具科学施救。将溺水者从水中救出之后,根据情况实施人工呼吸或心肺复苏,并迅速送医院救治。
心肺复苏
如果当人因发生触电、溺水、心脑血管意外而导致心脏和呼吸骤然停止的情况时,应立即给予心肺复苏,即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胸外按压
人工呼吸
心肺复苏
研究表明:当心脏骤停4分钟以内进行心肺复苏,患者的存活率在50%左右。
当超过4-6分钟时,脑组织就会发生永久性的缺氧损害。
超过10分钟,患者就很容易出现脑死亡,容易形成植物人状态,难以挽救。
急救成功的关键在于抢时间:即前4分钟,甚至前60秒。
心肺复苏
在进行心肺复苏术之前,要先保证患者已经脱离危险环境,拍打肩膀并大声呼叫病人,观察有无反应,检查脉搏和呼吸,并且呼叫他人帮忙并立即拨打120,整个过程一定要注意速度!
心肺复苏的顺序为“C-A-B”
Compressions → Airway → Breathing
(胸外按压) → (开放气道)→(人工呼吸)
心肺复苏
按压位置:
胸骨下端约1/3处
标准体型的两乳头连线中点与胸骨交界点
心肺复苏
按压手法:
双掌交叠、双手相扣,掌根着力,垂直按压
心肺复苏
按压频率:
按压深度:
注意事项
每次按压后需让胸部恢复到正常位置,胸廓充分回弹;
回弹时手不要倚靠在胸壁上,保障心脏足够血液流出;
尽可能避免中断直至救护车前来。
成人垂直向下按压5~6厘米
100~120次/分钟
心肺复苏
使病人仰卧、抬下颏、头后仰,解开衣领,放松腰带。
清除病人口鼻内的异物和污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意识丧失的患者常因舌后坠而堵塞呼吸道。
救护者采用压额提颏的方法打开气道。
心肺复苏
托下颏、捏鼻孔,平缓吹气2次,每次持续1秒以上。
最常用的人工呼吸的方法就是口对口吹气法。
每次吹气都应看到病人的胸廓随着吹气而起伏,并且吹气后气体能够从口部排出,则证明人工呼吸有效。
心肺复苏
向患者口内吹气持续一秒钟,使患者胸廓略微抬起即可。
抬头换气,松开患者口鼻,再以同样的方法吹第二口气。
吹气时停止按压,吹气频率16-18次/分钟。
按压与吹气比例为30:2,交替反复进行。




心肺复苏
拓展延伸
“救命神器”AED
AED(自动体外除颤仪),被誉为“救命神器”,是一种便捷式、易于操作的专为现场急救设计的急救设备。
拓展延伸
1.接通电源:当取得AED后,将AED放置在患者身边,打开AED的盖子,将电极板插头插入AED主机插孔,并开启电源;需注意准备AED的同时,要持续行心肺复苏术。
2. 安放电极片:解开患者衣物,并保证患者胸部干燥无遮挡,将两块电极片分别贴在患者左侧乳头外侧和右侧胸部上方。 如患者为溺水者,应擦干胸部,再贴电极片;并保证胸部皮肤无遮挡。
拓展延伸
3.除颤:按照语音提示操作AED,等待AED分析心律,分析心律时避免接触患者,导致分析不准确;分析完毕后,AED将会发出是否进行除颤的建议,提醒并确认所有人均没有接触患者后,按下“放电”键,进行除颤。
4.心肺复苏:除颤完成后,如果患者还没有恢复呼吸及心跳,应继续对其进行2分钟心肺复苏操作,并再次使用AED除颤。心肺复苏术+AED重复操作,直到医护人员赶到。(具体AED使用方法,请根据AED型号,按提示操作)。
课堂小结
肺与外界
的气体交换
肺通气
肺活量
溺水的预防和施救
呼吸运动
心肺复苏
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
及时拨打“120”
随堂练习
例1.下图表示人的膈肌收缩和舒张时在胸腔内的位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从甲到乙时,膈肌收缩,呼气
B.从乙到甲时,膈肌舒张,呼气
C.呼气完成的瞬间,膈肌处于乙状态
D.吸气开始的瞬间,膈肌处于甲状态
B
随堂练习
例2.右图是模拟膈肌的运动示意图,请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表示的是________,B表示的是支气管,
C表示的是________,D表示的是____________,
E表示的是____________。
(2)该模型此时模拟的状态是________。
(填“吸气”或“呼气”)
(3)用手上推E,小气球________,表示________。
(4)此模型不能演示胸廓的____________径的变化,因此不能完全演示呼吸运动。
气管

胸廓
膈肌
吸气
回缩
呼气
前后、左右
随堂练习
例3.有人因溺水停止呼吸,需通过人工呼吸的方式采取急救,具体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①使溺水者仰卧平躺,解衣领,松腰带
②深吸一口气,对着被吸者的口部吹气
③清除口鼻内污物,确保呼吸道畅通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②① D.②③①
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