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2025年单招文化考试模拟(普高类)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川省2025年单招文化考试模拟(普高类)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四川省 2025 年普通高等学校高职教育单独招生
文化考试·模拟卷一(普高类)
语文
注意事项:
1.文化素质考试时间 150 分钟,满分 300 分(语文、数学、英语各 100 分)。
2.文化素质考试包括语文、数学、英语三个部分。
3.考生必须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作答,答在试卷、草稿纸上无效。
4.涂写部分必须使用 2B 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墨迹签字笔。
一、基础知识及其运用: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15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 下列词语书写和加点词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跻身(jī) 蛰居 玲珑剔透(tī) 誓死如归
B. 伎俩(liǎng) 殴打 否极泰来(fǒu) 神采奕奕
C. 恣睢(jū) 作祟 泾渭分明(jīng) 反躬自问
D. 荣膺(yīng) 簌簌 锐不可当(dāng) 风雨如晦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林林自卫失手致人死命,的确有罪,但罪不当死;判林林死刑,罚不当罪,同样有损法律的公正。
B. 今年刚满 8 岁的他现场挥毫,一幅“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十米长卷一挥而就,令围观者赞叹不已。
C. 在流感暴发初期,医学专家最感到左右为难的是,如何判断疫情的发展趋势,以便为公共决策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D. 深圳北奥发来声明称,将针对 SigmaTel 公司起诉北奥侵犯其“文一黄专利”一案积极应诉,北奥总经理邱道贵称 SigmaTel 不可理喻。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预计 2015 年建成的粤港澳大桥,将从根本上解决粤港澳三地的交通,成为促进三地繁荣稳定的“金桥”。
B. 在国家的推动下,北京有关部门制定和落实大气污染防治的政策,朝着让百姓对空气质量满意的方向不断迈进。
C. 世卫组织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有超过 50 万左右的人死于因饮用不干净水而产生的腹泻,超过 2亿人因为食用未煮熟的肉类或受污染的鲜食而患病。
D. 大棚里的蔬菜长得这么好,是由于社员们精心管理的结果。
二、文言文阅读:本题 5 分。在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节选自《师说》)
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道:风尚
B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惑:疑难问题
C. 不耻相师 耻:以……为耻
D. 君子不齿 不齿:看不起
5. 请把第Ⅰ卷文言文选段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2)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三、默写:本大题共 2 小题,第 5 小题 6 分,第 6 小题 4 分,共 10 分。
6.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静女其姝,________。(《诗经·静女》)
(2)苟以天下之大,________,是又在六国下矣。(苏洵《劝学》)
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3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年猪肥了
①这日子咋说呢,真的是转瞬即逝。当各色的菊花纷纷退去,各色梅花绽放枝头时,杀年猪的时节就到了。
②前几天,母亲在电话里告诉了我杀年猪的具体时间,并嘱咐我一定要回去,我没有推辞,当即应下了。除了父母兄嫂的生日必须回故乡外,杀年猪的日子也是我必须回去的,因为年猪一杀,离春节就不远了。
③我的故乡在川北九龙山区,杀年猪时,邻近的乡亲会一起定下日子,在地坡上垒一台大灶,架一口大锅,挑水、劈柴、生火、过秤打号、协助宰杀等工序有明确的分工,大家领了各自的差事,一早就忙开了。“刀儿匠”这时节成了俏货,需提前约下日子,当日清早派一个人去他家背上杀猪用的家什,送上一包烟。“刀儿匠”就点上香烟,悠然地随后跟来,好像是去赶一个什么闲会。
④我回去那天,冬日少有的暖阳挂在天上,人们的心情比以往更好了,精神也更足了。我几次想插手帮忙,乡亲们都婉谢了,他们戏说道,这么笨的活路,哪是你这文弱书生干的,一边看热闹去吧!
⑤这杀猪的场面的确壮观。猪们从圈内一出来,便一路号叫,等到了场上,又都缩在一堆,像真的很懂将会发生的事。报重量的看了秤杆后,高声报上猪的重量,猪的主人便会露出欣喜的神色,自豪极了。等下一家时,若重量高过了上家或低过了上家,主人便会显出更加欣喜或极为沮丧的神色。终于轮到我家了,当母亲听完了报重量的声音后,脸上的笑容十分灿烂,因为我家的猪的重量,比前面最重的要重二十多斤,这说明,母亲一年的辛劳没有白费!她依然保持着“养猪能人”的称号(老家有个规矩,谁家的猪最重,谁家的女主人就是“养猪能人”,受到乡人的敬佩)。
⑥接下来发生的事,就令人不太愉快了。当母亲将第二头猪赶到秤架上时,全场的人就哄笑开了。因为那头猪虽然架子大,但十分瘦,那重量,肯定是今年的倒数第一了。我看见母亲的脸绯红,头埋得很低,她还不时地瞟着挂在横木上的猪和乡人们的脸。母亲看我时,脸上笑了笑,尔后迅速转到别处去了。
⑦然后就是开膛剖肚,将猪肉分成大小不一的许多块,各自背回家去。
⑧晚上,自然是好好地款待“刀儿匠”了。因为父亲曾是多年的乡干部,母亲做得一手好菜,也因了我回去了,“刀儿匠”和几个主要的男人便依然在我家吃饭喝酒了。大家一个劲地夸母亲的手艺好,一个劲地夸母亲今年又是“养猪能人”,但母亲只是礼节性地笑笑,除了默默地做菜上菜,没有说一句话。
⑨我们围坐在火塘边烤火,高声摆谈,母亲在屋内将猪肉抹上盐,花椒面和辣椒,用力揉搓,然后将猪肉分装在两个大木桶里,盖上了。我知道,隔上几天,母亲会将这些肉拿出来,挂在火堂上方,用烟熏上数日,就做成可口的腊肉了。
⑩第二天,母亲拿出事先留下的没有腌制的肉,叫父亲送我,我一看,就知道是那条瘦猪的,因为那肉上瘦的太多,肥的太少。我向母亲道别时,母亲始终躲着我的目光,她只说,去吧,等腊肉做好了,你爹送来。
我怀着喜悦的心情在前面走,父亲则一路无语。临上车时,父亲叫住了我,说,这头瘦猪,可是按你的意思给你们养的,你妈每天上山扯猪草,加上米糠、苞谷喂猪。为了到杀猪场上不被人笑话,我叫她给猪喂点饲料,长点膘,你妈就是不同意。她说,你们喜欢吃瘦肉,不想吃饲料喂的猪,只要娃儿高兴,杀猪场上被人笑话又能咋的?父亲说,你妈昨晚上可是一夜没合眼啊!这几十年,她从来没养过这么小的猪!
7. 小说第⑤自然段写的杀猪场面有何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8. 小说中 “我”的母亲具有怎样的性格?请简要说明。
9. 小说安排“我”这个人物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五、写作:本大题共 1 小题,40 分
1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提示和要求作文。
为了在沙漠干旱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仙人掌把叶片蜷缩成针刺,以减少水分蒸发,在大漠中安营扎寨。沙漠大黄则向四面伸展肥硕碧绿的叶片,通过叶片上许多凸凹不平的纹理,将落到叶子上的每一滴水都导流到根部,开出娇艳的花朵。它们的生存方式,引发了人们许多思考:有人说,在恶劣的环境中,仙人掌和沙漠大黄都有自己的生存智慧;也有人说,在困境中,蜷缩内敛的仙人掌活得从容;还有人说,在困境中,舒展张扬的沙漠大黄活得灿烂……
根据材料内容,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议论文。
要求:(1)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泄露个人信息:(3)用规范字书写。
语文答案
一、基础知识及其运用: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15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 题答案】
【答案】D
【2 题答案】
【答案】C
【3 题答案】
【答案】B
二、文言文阅读:本题 5 分。在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4~5 题答案】
【答案】4. B 5. (1)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了,尚且跟从老师请教;现在的普通人,他们才智低于圣人也很远了,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
(2)他和他年龄差不多,懂得的道理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老师),就足以感到耻辱:(以)官职高(的人为老师),就(被认为)近乎谄媚。
三、默写:本大题共 2 小题,第 5 小题 6 分,第 6 小题 4 分,共 10 分。
【6 题答案】
【答案】 ①. 俟我于城隅 ②.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30 分。
【7~9 题答案】
【答案】7. 特点:热闹、充满竞争意识
作用:推动情节发展;展现人物形象,突出了母亲勤劳能干;凸显地域文化特色。
8.勤劳能干;疼爱孩子;注重传统和礼节;朴实要强。
9. ①作为亲历者,增加小说的真实性。
②“我”是整篇小说的线索,贯穿始终,串联人物与事件。
③通过“我” 视角,能更好地衬托出母亲的形象。
④有助于揭示小说关于乡村生活、亲情、传统习俗等主题。
五、写作: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