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章单元(月考)科学试题
1.(2024八上·龙湾月考)以下可供我们直接利用的水是( )
A.河流水、埋藏较深的地下淡水、固体冰川
B.河流水、固体冰川、土壤水
C.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埋藏较浅的地下淡水
D.河流水、固体冰川、淡水湖泊水
【答案】C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
【解析】【分析】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很少,供人类食用的水资源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应当节约水资源。
【解答】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绝大部分为两极和高山的冰川,其余大部分为深层地下水,目前人类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所以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人类可直接利用。
故答案为:C
2.(2024八上·龙湾月考)调味品是重要的食品添加剂,将下面调味品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食盐 B.酱油 C.味精 D.芝麻油
【答案】D
【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分析】溶液的分散质为可溶性物质,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
【解答】食盐、酱油和味精都易溶于水,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ABC不符合题意;
B.芝麻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乳浊液,故B符合题意。
故选D。
3.(2024八上·龙湾月考)实验室提纯粗盐一般要经过三个步骤,合理的操作顺序是( )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②③①
【答案】B
【知识点】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根据粗盐提纯的实验过程分析。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粗盐提纯时,先将粗盐固体溶解配成溶液,然后利用过滤的方法除去不溶性杂质,最后将滤液中的水分蒸发使晶体析出即可,即正确顺序为②①③。
故选B。
4.(2024八上·龙湾月考)小明将室温下的蔗糖水分一半给小红喝,则小明杯中蔗糖水发生变化的是( )
A.溶质质量分数 B.溶液的质量
C.溶液的密度 D.溶液的溶解度
【答案】B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分析】根据溶液的均一性,以及对质量的认识判断。
【解答】根据溶液的均一性可知,剩余蔗糖水的溶质质量分数、密度保持不变,故A、C不合题意;
小明将室温下的蔗糖水分一半给小红喝,剩余糖水的质量减小,故B符合题意;
剩余糖水的温度保持不变,则溶解度不变,故D不合题意。故选B。
5.(2024八上·龙湾月考)下列有关水的净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明矾能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而沉降
B.我们喝的矿泉水是纯净物
C.利用过滤的方法可以除去水中泥沙
D.通过蒸馏得到的水比过滤得到的水纯净
【答案】B
【知识点】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解析】【分析】根据对水的净化的原理的认识判断即可。
【解答】A.明矾能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而沉降,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矿泉水里还有一些矿物质,属于混合物,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利用过滤的方法可以除去水中泥沙,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蒸馏可以将水中的所有杂质除去,而过滤只能除去水中的不溶性固体杂质,故通过蒸馏得到的水比过滤得到的水纯净,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2024八上·龙湾月考)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取用块状固体
B.振荡
C.用纸槽将药品装入试管
D.倾倒液体
【答案】C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根据常见实验操作的规范分析判断。
【解答】A.向试管中装块状固体药品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振荡试管要左右振荡,而不是上下振荡,以防液体溅出,故B错误;
C.取用粉末状药品,先将试管横放,再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最后将试管竖立起来,故C正确;
D.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故D错误。
故选C。
7.(2024八上·龙湾月考)某同学在实验室配制50g 6%的氯化钠溶液,如图所示的部分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
A.取一定量的氯化钠 B.称取3g氯化钠
C.量取47mL水 D.溶解
【答案】C
【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根据常见实验操作的规范分析判断。
【解答】A.根据图片可知,取氯化钠时应该用药匙,瓶塞倒放,故A正确不合题意;
B.称取3g氯化钠时,氯化钠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故B正确不合题意;
C.读取量筒内液体的体积时,视线要与凹形液面的最低处相平,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溶解溶质时为了加速其溶解,可以用玻璃棒搅拌,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8.(2024八上·龙湾月考)甲、乙两位同学分别在自己的杯子里倒入等量的热开水和凉开水,随后加入相同质量的蔗糖,搅拌后发现蔗糖全部溶解。则结果是( )
A.甲的糖水更甜 B.乙的糖水更甜
C.甲完全溶解所需时间长 D.乙完全溶解所需时间长
【答案】D
【知识点】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解析】【分析】AB.糖水的溶质质量分数越大,则浓度越大,那么甜度越大;
CD.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与温度有关,即温度越高,则速度越快。
【解答】AB.根据题意可知,热开水和凉开水的质量相同,加入相同质量的蔗糖,搅拌后发现蔗糖全部溶解,则溶质质量分数也相等,甲的糖水和乙的糖水一样甜,故AB不符合题意;
CD.蔗糖在热开水中溶化比在凉开水中快,那么乙完全溶解所需时间比甲长,故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9.(2024八上·龙湾月考)2014年第19届国际泳联跳水世界杯在上海拉开战幕,黄小惠与陈艾森在男女混合团体赛中摘得首金。跳水过程中,当运动员完全入水后,所受浮力大小将( )
A.不断变大 B.先变大后不变
C.保持不变 D.先不变后变小
【答案】C
【知识点】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分析运动员受到的浮力大小。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当运动员完全入水后,排开水的体积始终等于自身体积,即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根据可知,运动员所受的浮力不变,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10.(2024八上·龙湾月考)衣服上沾有碘很难洗净,碘在下列四种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如下表所示,由表中提供的信息判断,能最快洗净衣服上的碘污渍且对人体无害的是 ( )
溶质 碘
溶剂 水 酒精 汽油 苯(有毒)
溶解性 微溶 可溶 易溶 易溶
A.水 B.酒精 C.汽油 D.苯
【答案】B
【知识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
【解析】【分析】清洗碘的溶剂要满足两个条件:①碘的溶解性要大;②要对人体无害,据此判断即可。
【解答】根据表格可知,在四种溶剂中,虽然酒精对碘的溶解性稍弱一些,但是它对人体无害,而汽油和苯对人体伤害很大,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11.(2024八上·龙湾月考)“江南水乡”温州虽然水资源相对富足,但由于平原河网水体污染严重,水资源利用率不高。以下对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不恰当的是( )
A.用洗菜的水浇花 B.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C.把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江河湖泊 D.使用无磷的洗衣粉
【答案】C
【知识点】水资源的保护
【解析】【分析】根据水资源的保护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A.用洗菜的水浇花,可以节约用水,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可防止水体污染,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把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江河湖泊,会造成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故C错误符合题意;
D.使用无磷的洗衣粉,可防止水体富营养化,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12.(2024八上·龙湾月考)周末,感到有点饿的甲同学泡了一杯白糖开水。他用筷子充分搅拌杯中的白糖后,将杯子放在一边待糖水变凉。喝糖水时,发现杯底有少量未溶解的白糖(如图所示)。下列操作或现象能说明糖水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
A.泡糖水时进行了充分搅拌 B.糖水热的时候白糖全部溶解
C.凉的糖水底部有剩余的白糖 D.喝糖水时感到很甜
【答案】C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解析】【分析】根据饱和溶液的判断方法分析。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只有溶液中存在未溶的晶体,那么溶液肯定饱和;如果没有未溶的晶体,那么无法判断溶液是否饱和,故C正确,而A、B、D错误。故选C。
13.(2024八上·龙湾月考)将重力为1.2牛的物体轻轻放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当物体静止时,溢水杯中溢出了1牛的水,则物体静止时受到的浮力大小为( )
A.1.2牛 B.2.2牛 C.1牛 D.0.2牛
【答案】C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
【解析】【分析】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计算即可。
【解答】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等于排开液体重力大小,即,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14.(2024八上·龙湾月考)20℃时,向一盛有40克氯化钠的烧杯内加入100克水,充分搅拌后静置,烧杯底部仍有4克未溶解的氯化钠固体。在该温度下,氯化钠的溶解度是( )
A.100克 B.40克 C.44克 D.36克
【答案】D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解析】【分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指在某一温度时,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质量。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钠的质量:40g-4g=36g,即此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故选D。
15.(2024八上·龙湾月考)四个容器中分别盛有体积相同的不同液体,将同样的小球静止在液体的不同位置(如下图所示)则四种液体中,密度最大的为(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首先根据浮沉条件比较四个小球受到浮力大小,然后根据图片确定小球排开水的体积变化,最后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比较液体密度大小。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同样的小球在A、B、C中漂浮,在D是悬浮,
那么小球所受的浮力都等于重力,即受到的浮力也相等。
由图可知,小球排开液体的体积,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液体的密度,
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16.(2024八上·龙湾月考)下表为氢氧化钙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图所示,将烧杯中剩有氢氧化钙固体的饱和溶液升温,则烧杯底部的固体质量将( )
温度(℃) 10 20 40 60 80
溶解度(g) 0.173 0.165 0.121 0.120 0.095
A.变大 B.不变
C.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
【答案】A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溶解度减小时,饱和溶液析出晶体;溶解度增大时,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解答】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因此升温后溶解度降低,会不断有晶体析出,即烧杯底部固体质量变大。
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17.(2024八上·龙湾月考)一密度均匀的实心物体悬浮在某一种液体中,若将此物体均匀地切成两块,并轻轻地取出一半,余下的一半在液体中( )
A.将上浮 B.将下沉
C.仍然是悬浮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出现
【答案】C
【知识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浮沉条件和密度的特性分析判断。
【解答】这个物体在液体中悬浮,则它的密度等于液体的密度。将其切成两块后,由于物质的种类不变,因此剩余的部分密度不变,仍然等于液体密度,则它仍然悬浮。
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18.(2024八上·龙湾月考)恒温蒸发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蒸发皿中始终有溶液),下图能反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随时间变化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在开始的一段时间内,始终为不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此时溶剂质量减小而溶质质量不变,那么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当溶液达到饱和后,溶剂质量减小,会不断有晶体析出,但是由于溶解度不变,那么质量分数将不变。
故A、D错误;
硝酸钾不饱和溶液中硝酸钾溶质质量分数不为0,故B正确,而C错误。
故选B。
19.(2024八上·龙湾月考)将小铁块和小木块放入一盆水中,结果发现木块漂浮在水面上,铁块沉入水底。就此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木块受到浮力,铁块不受浮力
B.铁块沉入水底,所受浮力一定小于自身的重力
C.木块受到的浮力一定大于铁块所受的浮力
D.木块漂浮在水面上,受浮力大于自身的重力
【答案】B
【知识点】浮力产生的原因;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A.浸在水中的物体都受到浮力,故A错误;
B.铁块沉入水底,是因为铁块受到的浮力小于它受到的重力,故B正确;
C.木块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铁块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由于二者的重力大小未知,因此无法比较二者受到浮力大小,故C错误;
D.木块漂浮,木块受到的浮力等于木块的重力,故D错误。
故选B。
20.(2024八上·龙湾月考)观察下图,不能说明问题的是( )
A.R固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
B.一定温度的R物质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可变为不饱和溶液
C.R物质的饱和溶液可能是浓溶液
D.一定温度的R物质的饱和溶液不可再溶解硝酸钾固体
【答案】D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A.根据温度升高后固体的质量变化分析;
B.升高温度增大溶解度可以将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C.溶液的浓稀和是否饱和没有必然联系;
D.饱和溶液只是针对某一种物质而言。
【解答】A.根据图片可知,加热后,剩余固体完全溶解,说明R固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故A正确不合题意;
B.R固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因此升高温度可以将R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故B正确不合题意;
C.R物质的饱和溶液可能是浓溶液,也可能是稀溶液,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一定温度的R物质的饱和溶液可以再溶解硝酸钾固体,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21.(2024八上·龙湾月考)根据气象部门报道,2014年8月份温州降水量充足,这与温州该时期的水循环较活跃有关。从水循环途径来说, 循环使温州陆地淡水不断得到补充。(填类型)
【答案】海陆间大循环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水循环按其发生的空间又可以分为三类: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海陆间循环.海洋和陆地之间水的往复运动过程,也称为水的大循环。仅在局部地区(陆地或海洋)进行的水循环称为水的小循环,如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但是参与水量最大的是海上内循环,涉及范围最大的是海陆间大循环。
【解答】根据气象部门报道,2014年8月份温州降水量充足,这与温州该时期的水循环较活跃有关。从水循环途径来说,海陆间大循环循环使温州陆地淡水不断得到补充。
22.(2024八上·龙湾月考)根据图所给的密度表,判断下列情况中的实心石蜡球是上浮、下沉还是悬浮?
物质名称 密度(千克/米3)
柴油 0.87×103
水 1.0×103
石蜡 0.87×103
①石蜡球浸没在水中,将会 。
②石蜡球浸没在柴油中,将会 。
【答案】上浮;悬浮
【知识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密度时会上浮,物体的密度等于液体密度时会悬浮,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时会下沉。
【解答】(1)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则石蜡球浸没在水中,将会上浮。
(2)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则石蜡球浸没在柴油中,将会悬浮。
23.(2024八上·龙湾月考)用手把乒乓球压入氯化钠溶液中,松手后,乒乓球上浮最终漂浮,是因为受到浮力的作用,这个力的方向 ;氯化钠溶液中,水是溶剂, 是溶质。
【答案】竖直向上;氯化钠
【知识点】浮力产生的原因;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分析】(1)根据浮力方向的知识解答;
(2)由固体和液体组成的溶液,固体为溶质,液体为溶剂。
【解答】(1)手把乒乓球压入氯化钠溶液中,松手后,乒乓球上浮最终漂浮,是因为受到浮力的作用,这个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
(2) 氯化钠溶液全中,溶质是氯化钠,溶剂是水。
24.(2024八上·龙湾月考)如图是一个电解水的装置,其中A中产生的气体是 ,B中产生的气体可用 来检验,该实验证明了水是由 组成的。电解水过程的文字表达式为 。
【答案】氢气;带火星的木条;氢元素和氧元素;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解析】【分析】(1)在电解水的实验过程中,与正极相连的试管产生氧气,与负极相连的试管产生氢气;
(2)根据氧气的检验方法解答;
(3)根据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确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种数保持不变,据此确定水的组成。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A试管与电源的负极相连,则A中生成的是氢气,B试管与电源的正极相连,则B中生成的是氧气;
(2)B中产生的氧气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来检验;
(3)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氢氧,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25.(2024八上·龙湾月考)如下表所示,为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表格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10 20 40 60
甲固体的溶解度(g) 71.7 57.4 40 25.6 18.3
乙固体的溶解度(g) 13.3 20.9 31.6 63.9 110
(1)20℃时,甲固体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2)将上述20℃时得到的甲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 ;(写出一种即可)
(3)根据表中数据,从乙溶液中获得晶体,可采用 的方法。
【答案】(1)28.57%
(2)降低温度
(3)降低温度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解度的影响因素;结晶的概念与方法
【解析】【分析】(1)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方法:①增加溶剂;②改变温度增大溶解度;
(3)结晶的方法:①蒸发溶剂;②改变温度减小溶解度。
【解答】(1)根据表格可知,20℃时甲的溶解度为40g,其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2)根据表格可知,甲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则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可将20℃时得到的甲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3)根据表格可知,乙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从乙溶液中获得晶体,可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
(1)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甲固体物质40g,其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故填:28.57%;
(2)甲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将上述20℃时得到的甲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降低温度,故填:减低温度;
(3)乙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从乙溶液中获得晶体,可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故填:降低温度。
26.(2024八上·龙湾月考)如图,某物块用细线系在弹簧测力计下,在空气中称时示数是15N,浸没在水中称时示数是5N,则此时物块受到水的浮力为 N,物块的体积为 m3.(水的密度为1.0×103kg/m3)
【答案】10;1×10-3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称量法计算物体受到的浮力;
(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的变形式计算物体的体积。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此时物块受到水的浮力为;
(2)物体的体积等于排开液体的体积,
即。
27.(2024八上·龙湾月考)为探究钢板制造的轮船能漂浮在水面上的原因,某实验小组利用橡皮泥做了以下模拟实验。
(1)将橡皮泥放在水面上,橡皮泥下沉,如图甲所示;
(2)将橡皮泥捏成碗状,再放在水面上,橡皮泥漂浮在水面上,如图乙所示;根据实验现象,得出初步结论:轮船通过改变 ,获得更大的浮力,从而漂浮在水面上。
(3)实验小组一成员将该橡皮泥用弹簧测力计在空气中称量的示数为1.2牛,则碗状的橡皮泥在水中所受浮力为 牛;将碗状的橡皮泥放在某浓度的盐水仍能浮在水面,则所受浮力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答案】排开液体的体积;1.2;不变
【知识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分析影响浮力的哪个因素发生改变即可;
(2)①根据漂浮条件计算碗状橡皮泥受到的浮力;
②根据漂浮条件分析橡皮泥受到浮力的变化。
【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将橡皮泥捏成碗状,橡皮泥排开水的体积变大,根据可知,它受到的浮力增大,故可得出初步结论:轮船通过改变排开液体的体积,获得更大的浮力。
(2)①碗状的橡皮泥在水中漂浮,所受的浮力等于重力,故所受浮力为1.2牛。
②碗状的橡皮泥放在某浓度的盐水仍能浮在液面,还是漂浮状态,所受的浮力仍等于重力,故所受浮力不变。
28.(2024八上·龙湾月考)烧杯中盛有一定质量、温度为80℃、溶质为M的溶液,将其置于室温环境中,测定不同温度时析出固体M的质量。测定结果记录如下表。
溶液的温度/℃ 75 65 50 35 20
析出固体M的质量/g 0 0 2.0 4.5 8.4
若不考虑水蒸发对实验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1)50℃时,该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
(2)20℃时,用固体粉末M和水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M溶液,必须用到的仪器有:托盘天平(带砝码盒)、烧杯、胶头滴管、药匙、量筒(100mL)、 需称量M质量为
(3)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配制M溶液时,经检测,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有 (填序号)。
①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 ②称量时砝码端忘垫质量相同的纸片
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答案】(1)是
(2)玻璃棒;5g
(3)①②③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如果溶液中出现未溶的晶体,那么溶液肯定饱和;
(2)根据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实验过程解答。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3)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溶质质量分数偏小,要么是溶质质量偏小,要么是溶剂质量偏大,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50℃时,溶液中有固体析出,故该溶液一定为饱和溶液;
(2)根据实验过程可知,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需要用到的仪器是:托盘天平(带砝码盒)、烧杯、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玻璃棒;
需称量M的质量为;
(3)①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会导致溶质氯化钠的质量偏小,故①符合题意;
②称量时砝码端忘垫质量相同的纸片,会导致称量的氯化钠质量偏小,故②符合题意;
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会导致读数比实际偏大,溶剂的量偏大,故③符合题意;
④溶液是均一的液体,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对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没有影响,故④不符合题意;
故选①②③。
(1)50℃时,有固体析出,故该溶液一定为饱和溶液;
(2)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需要用到的仪器是:托盘天平(带砝码盒)、烧杯、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玻璃棒;
需称量M的质量为;
(3)①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会导致溶质氯化钠的质量偏小,故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符合题意;
②称量时砝码端忘垫质量相同的纸片,会导致称量的氯化钠质量偏小,故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符合题意;
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会导致读数比实际偏大,溶剂的量偏大,故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符合题意;
④溶液是均一的液体,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对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没有影响,不符合题意;
故选①②③。
29.(2024八上·龙湾月考)为了探究影响固体溶解性的因素,小明利用硝酸钾固体,设计了如下表所示实验。
实验序号 1 2
水的质量(g) 10 10
硝酸钾的质量(g) 10 10
温度(℃) 20 60
溶解的硝酸钾的质量(g) 3.16 10
(1)分析右表,小明实验中建立的假设为: ;
(2)实验序号2的这次实验,所得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答案】(1)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2)50%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数据确定探究的变量,进而确定建立的假设;
(2)溶质质量分数=。
【解答】(1)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其它因素相同,只有硝酸钾和水的温度不同,则小明实验中建立的假设为: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2)实验序号2的这次实验,所得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0%。
(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硝酸钾、水的质量相同,温度不同,溶解的硝酸钾的质量不同,所以小明实验中建立的假设为: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2)溶质质量分数=,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故实验序号2的这次实验,所得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0%。
30.(2024八上·龙湾月考)如图示是小明“探究同一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图。实验中保持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图甲和图乙物体露出液面的体积相等,弹簧测力计测得的拉力大小的关系式:F1F3>F4=F5.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想要探究液体密度对浮力大小的影响,可选择图 和图 。
(2)根据比较图乙和图丙中的弹簧秤示数大小,小明得出结论:当液体密度相同时,物体浸入液体越深,物体所受浮力越大。你认为小明的结论合理吗?请作出解释。
【答案】(1)甲;乙
(2)见详解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
【解析】【分析】(1)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选择对照实验;
(2)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可知,探究浮力与深度的关系时,要控制液体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只改变浸入液体的深度,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要探究液体密度对浮力大小的影响,要保证其它条件都要相同,只改变液体密度不同,故选择图甲和图乙。
(2)我认为小明的结论不合理,理由是:图乙和图丙中,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浸入液体的深度两个变量都在改变,没有控制变量,无法得到浮力与深度有关的结论。
(1)小明想要探究液体密度对浮力大小的影响,要保证只有液体密度不同,其它条件都要相同,故选择图甲和图乙。
(2)不合理,根据比较图乙、图丁和图戊中的弹簧秤示数大小,丁和戊深度不同,但是弹簧测力计示数相同,故浮力相同,故浮力与浸入液体深度无关。图乙和图丙弹簧秤示数不同,浮力不同,是因为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引起的,不是因为深度不同。
31.(2024八上·龙湾月考)课堂上,老师讲的有关“死海不死”的趣事引起了小明的极大兴趣。经查阅,死海的盐分高达30%,小明配制了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食盐溶液,并利用弹簧测力计、烧杯、量筒等仪器,研究物体在死海中的浮力。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重为3牛的物体挂于弹簧测力计下端,缓缓放入盛满食盐溶液的大烧杯中,大烧杯中的食盐溶液溢出。如图一所示位置时,小烧杯中接到食盐溶液的体积如图二所示,请求出物体此时受到的浮力为多少牛?(取g=10牛/千克,ρ盐水≈1.2×103千克/米3,计算结果精确到0.01.)
(2)把100克30%的食盐溶液稀释成10%的食盐溶液,得到10%的食盐溶液多少克?小明需加水多少毫升?
【答案】(1)解:F浮=ρ液gV排=1.2×103kg/m3×10N/kg×2.2×10-5m3=0.264N,即物体此时受到的浮力为0.264牛。
(2)解:设得到10%的食盐溶液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可得:100g×30%=x·10%,解得x=300g,即得到10%的食盐溶液300克,需要加入水的质量为300g-100g=200g,水的密度为1g/mL,则需要加入水的体积为=200mL。
【知识点】浮力大小的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计算物体受到的浮力;
(2)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据此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列出方程计算得到10%的溶液质量,而前后溶液的质量差就是加水的质量,最后根据密度公式计算加水的体积即可。
(1)见答案。
(2)见答案。
1 / 1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章单元(月考)科学试题
1.(2024八上·龙湾月考)以下可供我们直接利用的水是( )
A.河流水、埋藏较深的地下淡水、固体冰川
B.河流水、固体冰川、土壤水
C.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埋藏较浅的地下淡水
D.河流水、固体冰川、淡水湖泊水
2.(2024八上·龙湾月考)调味品是重要的食品添加剂,将下面调味品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食盐 B.酱油 C.味精 D.芝麻油
3.(2024八上·龙湾月考)实验室提纯粗盐一般要经过三个步骤,合理的操作顺序是( )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②③①
4.(2024八上·龙湾月考)小明将室温下的蔗糖水分一半给小红喝,则小明杯中蔗糖水发生变化的是( )
A.溶质质量分数 B.溶液的质量
C.溶液的密度 D.溶液的溶解度
5.(2024八上·龙湾月考)下列有关水的净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明矾能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而沉降
B.我们喝的矿泉水是纯净物
C.利用过滤的方法可以除去水中泥沙
D.通过蒸馏得到的水比过滤得到的水纯净
6.(2024八上·龙湾月考)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取用块状固体
B.振荡
C.用纸槽将药品装入试管
D.倾倒液体
7.(2024八上·龙湾月考)某同学在实验室配制50g 6%的氯化钠溶液,如图所示的部分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
A.取一定量的氯化钠 B.称取3g氯化钠
C.量取47mL水 D.溶解
8.(2024八上·龙湾月考)甲、乙两位同学分别在自己的杯子里倒入等量的热开水和凉开水,随后加入相同质量的蔗糖,搅拌后发现蔗糖全部溶解。则结果是( )
A.甲的糖水更甜 B.乙的糖水更甜
C.甲完全溶解所需时间长 D.乙完全溶解所需时间长
9.(2024八上·龙湾月考)2014年第19届国际泳联跳水世界杯在上海拉开战幕,黄小惠与陈艾森在男女混合团体赛中摘得首金。跳水过程中,当运动员完全入水后,所受浮力大小将( )
A.不断变大 B.先变大后不变
C.保持不变 D.先不变后变小
10.(2024八上·龙湾月考)衣服上沾有碘很难洗净,碘在下列四种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如下表所示,由表中提供的信息判断,能最快洗净衣服上的碘污渍且对人体无害的是 ( )
溶质 碘
溶剂 水 酒精 汽油 苯(有毒)
溶解性 微溶 可溶 易溶 易溶
A.水 B.酒精 C.汽油 D.苯
11.(2024八上·龙湾月考)“江南水乡”温州虽然水资源相对富足,但由于平原河网水体污染严重,水资源利用率不高。以下对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不恰当的是( )
A.用洗菜的水浇花 B.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C.把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江河湖泊 D.使用无磷的洗衣粉
12.(2024八上·龙湾月考)周末,感到有点饿的甲同学泡了一杯白糖开水。他用筷子充分搅拌杯中的白糖后,将杯子放在一边待糖水变凉。喝糖水时,发现杯底有少量未溶解的白糖(如图所示)。下列操作或现象能说明糖水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
A.泡糖水时进行了充分搅拌 B.糖水热的时候白糖全部溶解
C.凉的糖水底部有剩余的白糖 D.喝糖水时感到很甜
13.(2024八上·龙湾月考)将重力为1.2牛的物体轻轻放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当物体静止时,溢水杯中溢出了1牛的水,则物体静止时受到的浮力大小为( )
A.1.2牛 B.2.2牛 C.1牛 D.0.2牛
14.(2024八上·龙湾月考)20℃时,向一盛有40克氯化钠的烧杯内加入100克水,充分搅拌后静置,烧杯底部仍有4克未溶解的氯化钠固体。在该温度下,氯化钠的溶解度是( )
A.100克 B.40克 C.44克 D.36克
15.(2024八上·龙湾月考)四个容器中分别盛有体积相同的不同液体,将同样的小球静止在液体的不同位置(如下图所示)则四种液体中,密度最大的为( )
A. B.
C. D.
16.(2024八上·龙湾月考)下表为氢氧化钙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图所示,将烧杯中剩有氢氧化钙固体的饱和溶液升温,则烧杯底部的固体质量将( )
温度(℃) 10 20 40 60 80
溶解度(g) 0.173 0.165 0.121 0.120 0.095
A.变大 B.不变
C.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
17.(2024八上·龙湾月考)一密度均匀的实心物体悬浮在某一种液体中,若将此物体均匀地切成两块,并轻轻地取出一半,余下的一半在液体中( )
A.将上浮 B.将下沉
C.仍然是悬浮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出现
18.(2024八上·龙湾月考)恒温蒸发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蒸发皿中始终有溶液),下图能反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随时间变化的是( )
A. B.
C. D.
19.(2024八上·龙湾月考)将小铁块和小木块放入一盆水中,结果发现木块漂浮在水面上,铁块沉入水底。就此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木块受到浮力,铁块不受浮力
B.铁块沉入水底,所受浮力一定小于自身的重力
C.木块受到的浮力一定大于铁块所受的浮力
D.木块漂浮在水面上,受浮力大于自身的重力
20.(2024八上·龙湾月考)观察下图,不能说明问题的是( )
A.R固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
B.一定温度的R物质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可变为不饱和溶液
C.R物质的饱和溶液可能是浓溶液
D.一定温度的R物质的饱和溶液不可再溶解硝酸钾固体
21.(2024八上·龙湾月考)根据气象部门报道,2014年8月份温州降水量充足,这与温州该时期的水循环较活跃有关。从水循环途径来说, 循环使温州陆地淡水不断得到补充。(填类型)
22.(2024八上·龙湾月考)根据图所给的密度表,判断下列情况中的实心石蜡球是上浮、下沉还是悬浮?
物质名称 密度(千克/米3)
柴油 0.87×103
水 1.0×103
石蜡 0.87×103
①石蜡球浸没在水中,将会 。
②石蜡球浸没在柴油中,将会 。
23.(2024八上·龙湾月考)用手把乒乓球压入氯化钠溶液中,松手后,乒乓球上浮最终漂浮,是因为受到浮力的作用,这个力的方向 ;氯化钠溶液中,水是溶剂, 是溶质。
24.(2024八上·龙湾月考)如图是一个电解水的装置,其中A中产生的气体是 ,B中产生的气体可用 来检验,该实验证明了水是由 组成的。电解水过程的文字表达式为 。
25.(2024八上·龙湾月考)如下表所示,为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表格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10 20 40 60
甲固体的溶解度(g) 71.7 57.4 40 25.6 18.3
乙固体的溶解度(g) 13.3 20.9 31.6 63.9 110
(1)20℃时,甲固体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2)将上述20℃时得到的甲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 ;(写出一种即可)
(3)根据表中数据,从乙溶液中获得晶体,可采用 的方法。
26.(2024八上·龙湾月考)如图,某物块用细线系在弹簧测力计下,在空气中称时示数是15N,浸没在水中称时示数是5N,则此时物块受到水的浮力为 N,物块的体积为 m3.(水的密度为1.0×103kg/m3)
27.(2024八上·龙湾月考)为探究钢板制造的轮船能漂浮在水面上的原因,某实验小组利用橡皮泥做了以下模拟实验。
(1)将橡皮泥放在水面上,橡皮泥下沉,如图甲所示;
(2)将橡皮泥捏成碗状,再放在水面上,橡皮泥漂浮在水面上,如图乙所示;根据实验现象,得出初步结论:轮船通过改变 ,获得更大的浮力,从而漂浮在水面上。
(3)实验小组一成员将该橡皮泥用弹簧测力计在空气中称量的示数为1.2牛,则碗状的橡皮泥在水中所受浮力为 牛;将碗状的橡皮泥放在某浓度的盐水仍能浮在水面,则所受浮力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8.(2024八上·龙湾月考)烧杯中盛有一定质量、温度为80℃、溶质为M的溶液,将其置于室温环境中,测定不同温度时析出固体M的质量。测定结果记录如下表。
溶液的温度/℃ 75 65 50 35 20
析出固体M的质量/g 0 0 2.0 4.5 8.4
若不考虑水蒸发对实验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1)50℃时,该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
(2)20℃时,用固体粉末M和水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M溶液,必须用到的仪器有:托盘天平(带砝码盒)、烧杯、胶头滴管、药匙、量筒(100mL)、 需称量M质量为
(3)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配制M溶液时,经检测,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有 (填序号)。
①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 ②称量时砝码端忘垫质量相同的纸片
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29.(2024八上·龙湾月考)为了探究影响固体溶解性的因素,小明利用硝酸钾固体,设计了如下表所示实验。
实验序号 1 2
水的质量(g) 10 10
硝酸钾的质量(g) 10 10
温度(℃) 20 60
溶解的硝酸钾的质量(g) 3.16 10
(1)分析右表,小明实验中建立的假设为: ;
(2)实验序号2的这次实验,所得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30.(2024八上·龙湾月考)如图示是小明“探究同一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图。实验中保持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图甲和图乙物体露出液面的体积相等,弹簧测力计测得的拉力大小的关系式:F1F3>F4=F5.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想要探究液体密度对浮力大小的影响,可选择图 和图 。
(2)根据比较图乙和图丙中的弹簧秤示数大小,小明得出结论:当液体密度相同时,物体浸入液体越深,物体所受浮力越大。你认为小明的结论合理吗?请作出解释。
31.(2024八上·龙湾月考)课堂上,老师讲的有关“死海不死”的趣事引起了小明的极大兴趣。经查阅,死海的盐分高达30%,小明配制了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食盐溶液,并利用弹簧测力计、烧杯、量筒等仪器,研究物体在死海中的浮力。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重为3牛的物体挂于弹簧测力计下端,缓缓放入盛满食盐溶液的大烧杯中,大烧杯中的食盐溶液溢出。如图一所示位置时,小烧杯中接到食盐溶液的体积如图二所示,请求出物体此时受到的浮力为多少牛?(取g=10牛/千克,ρ盐水≈1.2×103千克/米3,计算结果精确到0.01.)
(2)把100克30%的食盐溶液稀释成10%的食盐溶液,得到10%的食盐溶液多少克?小明需加水多少毫升?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
【解析】【分析】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很少,供人类食用的水资源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应当节约水资源。
【解答】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绝大部分为两极和高山的冰川,其余大部分为深层地下水,目前人类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所以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人类可直接利用。
故答案为:C
2.【答案】D
【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分析】溶液的分散质为可溶性物质,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
【解答】食盐、酱油和味精都易溶于水,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ABC不符合题意;
B.芝麻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乳浊液,故B符合题意。
故选D。
3.【答案】B
【知识点】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根据粗盐提纯的实验过程分析。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粗盐提纯时,先将粗盐固体溶解配成溶液,然后利用过滤的方法除去不溶性杂质,最后将滤液中的水分蒸发使晶体析出即可,即正确顺序为②①③。
故选B。
4.【答案】B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分析】根据溶液的均一性,以及对质量的认识判断。
【解答】根据溶液的均一性可知,剩余蔗糖水的溶质质量分数、密度保持不变,故A、C不合题意;
小明将室温下的蔗糖水分一半给小红喝,剩余糖水的质量减小,故B符合题意;
剩余糖水的温度保持不变,则溶解度不变,故D不合题意。故选B。
5.【答案】B
【知识点】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解析】【分析】根据对水的净化的原理的认识判断即可。
【解答】A.明矾能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而沉降,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矿泉水里还有一些矿物质,属于混合物,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利用过滤的方法可以除去水中泥沙,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蒸馏可以将水中的所有杂质除去,而过滤只能除去水中的不溶性固体杂质,故通过蒸馏得到的水比过滤得到的水纯净,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答案】C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根据常见实验操作的规范分析判断。
【解答】A.向试管中装块状固体药品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振荡试管要左右振荡,而不是上下振荡,以防液体溅出,故B错误;
C.取用粉末状药品,先将试管横放,再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最后将试管竖立起来,故C正确;
D.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故D错误。
故选C。
7.【答案】C
【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根据常见实验操作的规范分析判断。
【解答】A.根据图片可知,取氯化钠时应该用药匙,瓶塞倒放,故A正确不合题意;
B.称取3g氯化钠时,氯化钠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故B正确不合题意;
C.读取量筒内液体的体积时,视线要与凹形液面的最低处相平,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溶解溶质时为了加速其溶解,可以用玻璃棒搅拌,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8.【答案】D
【知识点】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解析】【分析】AB.糖水的溶质质量分数越大,则浓度越大,那么甜度越大;
CD.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与温度有关,即温度越高,则速度越快。
【解答】AB.根据题意可知,热开水和凉开水的质量相同,加入相同质量的蔗糖,搅拌后发现蔗糖全部溶解,则溶质质量分数也相等,甲的糖水和乙的糖水一样甜,故AB不符合题意;
CD.蔗糖在热开水中溶化比在凉开水中快,那么乙完全溶解所需时间比甲长,故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9.【答案】C
【知识点】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分析运动员受到的浮力大小。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当运动员完全入水后,排开水的体积始终等于自身体积,即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根据可知,运动员所受的浮力不变,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10.【答案】B
【知识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
【解析】【分析】清洗碘的溶剂要满足两个条件:①碘的溶解性要大;②要对人体无害,据此判断即可。
【解答】根据表格可知,在四种溶剂中,虽然酒精对碘的溶解性稍弱一些,但是它对人体无害,而汽油和苯对人体伤害很大,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11.【答案】C
【知识点】水资源的保护
【解析】【分析】根据水资源的保护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A.用洗菜的水浇花,可以节约用水,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可防止水体污染,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把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江河湖泊,会造成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故C错误符合题意;
D.使用无磷的洗衣粉,可防止水体富营养化,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12.【答案】C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解析】【分析】根据饱和溶液的判断方法分析。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只有溶液中存在未溶的晶体,那么溶液肯定饱和;如果没有未溶的晶体,那么无法判断溶液是否饱和,故C正确,而A、B、D错误。故选C。
13.【答案】C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
【解析】【分析】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计算即可。
【解答】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等于排开液体重力大小,即,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14.【答案】D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解析】【分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指在某一温度时,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质量。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钠的质量:40g-4g=36g,即此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故选D。
15.【答案】A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首先根据浮沉条件比较四个小球受到浮力大小,然后根据图片确定小球排开水的体积变化,最后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比较液体密度大小。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同样的小球在A、B、C中漂浮,在D是悬浮,
那么小球所受的浮力都等于重力,即受到的浮力也相等。
由图可知,小球排开液体的体积,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液体的密度,
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16.【答案】A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溶解度减小时,饱和溶液析出晶体;溶解度增大时,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解答】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因此升温后溶解度降低,会不断有晶体析出,即烧杯底部固体质量变大。
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17.【答案】C
【知识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浮沉条件和密度的特性分析判断。
【解答】这个物体在液体中悬浮,则它的密度等于液体的密度。将其切成两块后,由于物质的种类不变,因此剩余的部分密度不变,仍然等于液体密度,则它仍然悬浮。
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18.【答案】B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在开始的一段时间内,始终为不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此时溶剂质量减小而溶质质量不变,那么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当溶液达到饱和后,溶剂质量减小,会不断有晶体析出,但是由于溶解度不变,那么质量分数将不变。
故A、D错误;
硝酸钾不饱和溶液中硝酸钾溶质质量分数不为0,故B正确,而C错误。
故选B。
19.【答案】B
【知识点】浮力产生的原因;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A.浸在水中的物体都受到浮力,故A错误;
B.铁块沉入水底,是因为铁块受到的浮力小于它受到的重力,故B正确;
C.木块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铁块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由于二者的重力大小未知,因此无法比较二者受到浮力大小,故C错误;
D.木块漂浮,木块受到的浮力等于木块的重力,故D错误。
故选B。
20.【答案】D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A.根据温度升高后固体的质量变化分析;
B.升高温度增大溶解度可以将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C.溶液的浓稀和是否饱和没有必然联系;
D.饱和溶液只是针对某一种物质而言。
【解答】A.根据图片可知,加热后,剩余固体完全溶解,说明R固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故A正确不合题意;
B.R固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因此升高温度可以将R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故B正确不合题意;
C.R物质的饱和溶液可能是浓溶液,也可能是稀溶液,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一定温度的R物质的饱和溶液可以再溶解硝酸钾固体,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21.【答案】海陆间大循环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水循环按其发生的空间又可以分为三类: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海陆间循环.海洋和陆地之间水的往复运动过程,也称为水的大循环。仅在局部地区(陆地或海洋)进行的水循环称为水的小循环,如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但是参与水量最大的是海上内循环,涉及范围最大的是海陆间大循环。
【解答】根据气象部门报道,2014年8月份温州降水量充足,这与温州该时期的水循环较活跃有关。从水循环途径来说,海陆间大循环循环使温州陆地淡水不断得到补充。
22.【答案】上浮;悬浮
【知识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密度时会上浮,物体的密度等于液体密度时会悬浮,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时会下沉。
【解答】(1)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则石蜡球浸没在水中,将会上浮。
(2)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则石蜡球浸没在柴油中,将会悬浮。
23.【答案】竖直向上;氯化钠
【知识点】浮力产生的原因;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分析】(1)根据浮力方向的知识解答;
(2)由固体和液体组成的溶液,固体为溶质,液体为溶剂。
【解答】(1)手把乒乓球压入氯化钠溶液中,松手后,乒乓球上浮最终漂浮,是因为受到浮力的作用,这个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
(2) 氯化钠溶液全中,溶质是氯化钠,溶剂是水。
24.【答案】氢气;带火星的木条;氢元素和氧元素;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解析】【分析】(1)在电解水的实验过程中,与正极相连的试管产生氧气,与负极相连的试管产生氢气;
(2)根据氧气的检验方法解答;
(3)根据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确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种数保持不变,据此确定水的组成。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A试管与电源的负极相连,则A中生成的是氢气,B试管与电源的正极相连,则B中生成的是氧气;
(2)B中产生的氧气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来检验;
(3)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氢氧,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25.【答案】(1)28.57%
(2)降低温度
(3)降低温度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解度的影响因素;结晶的概念与方法
【解析】【分析】(1)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方法:①增加溶剂;②改变温度增大溶解度;
(3)结晶的方法:①蒸发溶剂;②改变温度减小溶解度。
【解答】(1)根据表格可知,20℃时甲的溶解度为40g,其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2)根据表格可知,甲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则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可将20℃时得到的甲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3)根据表格可知,乙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从乙溶液中获得晶体,可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
(1)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甲固体物质40g,其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故填:28.57%;
(2)甲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将上述20℃时得到的甲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降低温度,故填:减低温度;
(3)乙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从乙溶液中获得晶体,可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故填:降低温度。
26.【答案】10;1×10-3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称量法计算物体受到的浮力;
(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的变形式计算物体的体积。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此时物块受到水的浮力为;
(2)物体的体积等于排开液体的体积,
即。
27.【答案】排开液体的体积;1.2;不变
【知识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分析影响浮力的哪个因素发生改变即可;
(2)①根据漂浮条件计算碗状橡皮泥受到的浮力;
②根据漂浮条件分析橡皮泥受到浮力的变化。
【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将橡皮泥捏成碗状,橡皮泥排开水的体积变大,根据可知,它受到的浮力增大,故可得出初步结论:轮船通过改变排开液体的体积,获得更大的浮力。
(2)①碗状的橡皮泥在水中漂浮,所受的浮力等于重力,故所受浮力为1.2牛。
②碗状的橡皮泥放在某浓度的盐水仍能浮在液面,还是漂浮状态,所受的浮力仍等于重力,故所受浮力不变。
28.【答案】(1)是
(2)玻璃棒;5g
(3)①②③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如果溶液中出现未溶的晶体,那么溶液肯定饱和;
(2)根据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实验过程解答。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3)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溶质质量分数偏小,要么是溶质质量偏小,要么是溶剂质量偏大,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50℃时,溶液中有固体析出,故该溶液一定为饱和溶液;
(2)根据实验过程可知,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需要用到的仪器是:托盘天平(带砝码盒)、烧杯、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玻璃棒;
需称量M的质量为;
(3)①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会导致溶质氯化钠的质量偏小,故①符合题意;
②称量时砝码端忘垫质量相同的纸片,会导致称量的氯化钠质量偏小,故②符合题意;
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会导致读数比实际偏大,溶剂的量偏大,故③符合题意;
④溶液是均一的液体,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对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没有影响,故④不符合题意;
故选①②③。
(1)50℃时,有固体析出,故该溶液一定为饱和溶液;
(2)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需要用到的仪器是:托盘天平(带砝码盒)、烧杯、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玻璃棒;
需称量M的质量为;
(3)①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会导致溶质氯化钠的质量偏小,故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符合题意;
②称量时砝码端忘垫质量相同的纸片,会导致称量的氯化钠质量偏小,故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符合题意;
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会导致读数比实际偏大,溶剂的量偏大,故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符合题意;
④溶液是均一的液体,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对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没有影响,不符合题意;
故选①②③。
29.【答案】(1)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2)50%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数据确定探究的变量,进而确定建立的假设;
(2)溶质质量分数=。
【解答】(1)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其它因素相同,只有硝酸钾和水的温度不同,则小明实验中建立的假设为: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2)实验序号2的这次实验,所得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0%。
(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硝酸钾、水的质量相同,温度不同,溶解的硝酸钾的质量不同,所以小明实验中建立的假设为: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2)溶质质量分数=,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故实验序号2的这次实验,所得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0%。
30.【答案】(1)甲;乙
(2)见详解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
【解析】【分析】(1)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选择对照实验;
(2)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可知,探究浮力与深度的关系时,要控制液体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只改变浸入液体的深度,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要探究液体密度对浮力大小的影响,要保证其它条件都要相同,只改变液体密度不同,故选择图甲和图乙。
(2)我认为小明的结论不合理,理由是:图乙和图丙中,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浸入液体的深度两个变量都在改变,没有控制变量,无法得到浮力与深度有关的结论。
(1)小明想要探究液体密度对浮力大小的影响,要保证只有液体密度不同,其它条件都要相同,故选择图甲和图乙。
(2)不合理,根据比较图乙、图丁和图戊中的弹簧秤示数大小,丁和戊深度不同,但是弹簧测力计示数相同,故浮力相同,故浮力与浸入液体深度无关。图乙和图丙弹簧秤示数不同,浮力不同,是因为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引起的,不是因为深度不同。
31.【答案】(1)解:F浮=ρ液gV排=1.2×103kg/m3×10N/kg×2.2×10-5m3=0.264N,即物体此时受到的浮力为0.264牛。
(2)解:设得到10%的食盐溶液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可得:100g×30%=x·10%,解得x=300g,即得到10%的食盐溶液300克,需要加入水的质量为300g-100g=200g,水的密度为1g/mL,则需要加入水的体积为=200mL。
【知识点】浮力大小的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计算物体受到的浮力;
(2)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据此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列出方程计算得到10%的溶液质量,而前后溶液的质量差就是加水的质量,最后根据密度公式计算加水的体积即可。
(1)见答案。
(2)见答案。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