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杭州市锦绣育才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科学试题1.(2024七上·杭州月考)进入秋天,学校的梧桐树叶不断地飘落下来,成了校园一处风景。小科在想为什么很多植物在秋天落叶?他的想法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A.猜想假设 B.解释与结论 C.提出问题 D.设计方案【答案】C【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根据科学探究的步骤进行判断,可知提出“为什么”属于科学探究中的提出问题环节。【解答】科学探究的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分析与论证。题中小科根据观察的现象提出:为什么很多植物在秋天落叶,属于提出问题环节,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2.(2024七上·杭州月考)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滴加液体 B. 点燃酒精灯C. 读取体积 D. 倾到液体【答案】C【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解析】【分析】根据常见实验操作的规范分析。【解答】A.胶头滴管不应伸到试管内,故B错误;B.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酒精灯,避免发生火灾,故B错误;C.量液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的体积,故C正确;D.取用液体药品时,图中瓶塞没有倒放,故D错误;故选C。3.(2024七上·杭州月考)下列估测值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某初中生的质量约为47g B.中学生百米赛跑的成绩约为7sC.洗澡水的温度约为43℃ D.学生使用的课桌高度约为150cm【答案】C【知识点】估测【解析】【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解答】A、中学生平均质量约50kg,个别特性质量小一些,在47kg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B、男子百米世界纪录略小于10s,中学生百米时间在15s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C、人的体温在37℃左右,洗澡水的温度比人体温度略高,在43℃左右,故C符合实际。D、中学生的身高约160cm,课桌高度约为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故答案为:C。4.(2024七上·杭州月考)下列操作步骤中的“没有”会影响测量结果准确性的是( )A.长度测量时没有将刻度尺零刻度线作为起点进行测量B.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时,没有等指针停下来,两边还在等幅摆动就记录测量结果C.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读数时没有使温度计处于竖直状态D.使用磅秤测体重前,指针不在零刻度处,没有进行调零操作就进行称量【答案】D【知识点】误差分析【解析】【分析】根据常见实验操作的规范判断。【解答】A.在长度测量时,不一定从0刻线开始,只要对准整刻度即可,故A不合题意;B.天平平衡的判断方法:①静止时指针在分度盘中央;②摆动时左右摆动幅度相同,因此等幅摆动时指针没有静止不会影响测量结果,故B不合题意;C.温度计在被测量的液体中是否处于竖直状态,不会影响测量结果,故C不合题意;D.使用磅秤测体重前,指针不在零刻度处,则测量后测量结果不是偏大就是偏小,故D符合题意。故选D。5.(2024七上·杭州月考)科学研究以实验为基础,在实验室里必须规范实验操作。中学生要有防范化学实验安全事故的意识。浓硫酸溅到皮肤上会导致灼伤溃烂,衣服破洞。下列安全警示标志与之对应的是( )A.当心中毒 B.当心火灾C.当心爆炸 D.当心腐蚀【答案】D【知识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解析】【分析】根据各个选项中标志的含义分析判断。【解答】A.为有毒品标志,故A错误;B.为易燃液体,故B错误。C.为易爆的标志,故C错误;D.为腐蚀品标志,故D正确。故选D。6.(2024七上·杭州月考)测量球形物体直径时,下列几种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 )A. B.C. D.【答案】C【知识点】长度的测量【解析】【分析】根据刻度尺的使用规范分析判断。【解答】A.刻度尺的刻度没有与桌面对齐,故A错误;B.无法用刻度尺直接寻找球形物体的直径,故B错误;C.利用两个三角板和刻度尺找到了球形物体的直径,故C正确;D.既没有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开始测量,也没有准确找到球形物体的直径,故D错误。故选C。7.(2024七上·杭州月考)将死亡的细胞浸泡在一定浓度的水溶性染色剂(PI)中,细胞核会被着色。将活细胞浸泡其中,其细胞核不着色,但将PI注入活细胞中,细胞核会被着色,因此可将PI应用于细胞死活的鉴别。该鉴别的基本原理是( )A.活细胞的细胞核能够分解PIB.活细胞的细胞膜能够阻止PI的进入C.死细胞的细胞膜能够阻止PI的进入D.死细胞和活细胞内细胞核所含的物质不同【答案】B【知识点】观察细胞【解析】【分析】活细胞的细胞膜对物质进出细胞具有选择透过性,PI无法通过活细胞膜,活细胞核不被染色,而死亡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PI可以通过活细胞膜,细胞核被染色,说明活细胞的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解答】水溶性染色剂PI能与核酸结合而使细胞核着色。细胞浸泡于一定浓度的PI中,仅有死亡细胞的核会被染色,活细胞则不着色,可能是活细胞的细胞膜阻止PI进入,也可能是活细胞能分解PI,但将PI注射到活细胞中,则细胞核会着色,不可能是活细胞能分解PI,综上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活细胞的细胞膜阻止PI进入。故答案为:B。8.(2024七上·杭州月考)下列有关细胞学说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B.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C.细胞学说是由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共同提出的D.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构成的【答案】A【知识点】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解析】【分析】细胞学说是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细胞学说的内容有: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意义:证明了动植物界具有统一性。【解答】A、细胞学说提出,动物和植物都是细胞构成的,并没有提出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如病毒没有细胞结构,错误。B、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正确。C、细胞学说是由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共同提出的,正确。D、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构成的,正确。故答案为:A。9.(2024七上·杭州月考)生物能够表现出非生物所不具有的生命现象。下列古诗描述的现象中不包含生命现象的是( )A.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B.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C.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答案】A【知识点】识别生物与非生物;生物的基本特征【解析】【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解答】A、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自然现象,不是生命现象,A符合题意。B、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体现了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属于生命现象,B不符合题意。C、“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意思是来往的蝴蝶在花丛中时隐时现,点水的蜻蜓在湖面上缓缓飞舞,蝶类在采食、蜻蜓在产卵,体现了生物能生长和繁殖,C不符合题意;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意思是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不是无情之物,即使化作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体现了分解者把落花分解成无机物,归还土壤,再被植物吸收利用,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10.(2024七上·杭州月考)“一张纸折叠103次后厚度将超过宇宙边界”这一视频标题引发了小兰的思考。为测量参考书中一张纸的厚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实验中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就不会有误差了B.测量厚度时,可以使用零刻度线磨损的刻度尺C.用分度值是0.5毫米的刻度尺能直接测量出一张纸的厚度D.数出参考书共200页,测出整本书总厚度记为L,然后再用总厚度L除以纸的页数200,则可得出一张纸的厚度【答案】B【知识点】长度的测量;特殊测量方法【解析】【分析】实验采用的是累积法,通过累积法可以测量直径过细、厚度过小、质量过小不易直接测量的物体的直径、厚度、质量等。【解答】A、实验中误差总会存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故A错误;B、零刻线磨损的尺仍然可以使用,只是在测量的时候,从其它的整数刻度测起,故B正确;CD、因为一张纸的厚度太小,不便于直接测量。可以采取累积法测量一张纸的厚度,先测200页(100张)的总厚度L,则可得出一张纸的厚度为,故CD错误。故答案为:B。11.(2024七上·杭州月考)量筒内原有一定量的水,小乐采用仰视读数读出水的体积为15mL;加入一定量的水后,小乐又采取俯视读数读出水的总体积为20mL;则加入水的体积( )A.小于5mL B.等于5mL C.大于5mL D.无法确定【答案】A【知识点】体积的测量;误差分析【解析】【分析】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分析判断。【解答】根据题意可知,仰视读数为15mL,则读数小于液体的实际体积数,即液体的实际体积大于15mL。俯视读数20mL,则读数大于液体的实际体积数,即液体的实际体积小于20mL,则加入水的实际体积小于5mL,故选A。12.(2024七上·杭州月考)下列细胞结构:①细胞膜,②细胞质,③细胞核,④细胞壁,⑤液泡,在人体口腔细胞和洋葱表皮细胞中都有的是(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答案】B【知识点】细胞的结构【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植物细胞有动物细胞结构的异同点。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液泡,植物的绿色部分还有叶绿体,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解答】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因此,在人体口腔细胞核洋葱表皮细胞中都有的是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故选:B。13.(2024七上·杭州月考)下列四组是有关显微镜使用的叙述,其中前一项是操作,后一项是目的,正确的是( )A.调节光圈——调节视野的大小B.调节反光镜——调节物像的大小C.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D.转动物镜转换器——换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目镜【答案】C【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解析】【分析】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与安放、对光、观察、整理和存放。【解答】A、光圈控制通过光线的多少,因此调节光圈一调节视野的明暗,不能调节视野的大小。故A错误。B、反光镜有平面镜和凹面镜,因此调节反光镜能调节视野的明暗,而视野的大小需要调节物镜和目镜。故B错误。C、调节细准焦螺旋能使焦距更精确,因此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故C正确。D、物镜固定在转换器上,因此转动转换器一换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而目镜在镜筒的上方。故D错误。故答案为:C。14.(2024七上·杭州月考)下列符合实验室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A.应该用酒精灯的焰心给物质加热B.闻药品气味时,应尽量靠近药品使劲闻C.轻微烧伤或烫伤时用大量冷水冲洗受伤处D.实验完毕后应整理好仪器,用过的废水直接倒入水槽中【答案】C【知识点】实验室的安全与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解析】【分析】A、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实验操作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轻微烧伤或烫伤的处理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废液的处理方法,进行分析判断;【解答】A、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应使用外焰加热,故选项说法错误。B、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故选项说法错误。C、轻微烧伤或烫伤时,可用大量冷水冲洗受伤处,故选项说法正确。D、实验完毕后应整理好仪器,用过的废水不能直接倒入水槽,以防止腐蚀下水道,应倒入废液缸中,故选项说法错误。故答案为:C。15.(2024七上·杭州月考)小科用示数在刻度线以下的体温计依次给甲、乙、丙三位同学测体温,记录数据分别为:36.8℃、36.8℃和37.2℃。过后发现全程忘记甩体温计,于是想甩过后全部重测,老师说,你只需再重测一个同学的体温即可。小科应去测谁的体温呢 ( ).A.甲同学 B.乙同学C.丙同学 D.甲、乙同学中任何一个【答案】B【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温度计的液泡上方有一段细小的弯曲,则当温度降低水银柱体积缩小时,液柱从此处断开,不能自己回流回液泡。由此可知,体温计内的液柱只能上升,不能下降,据此分析判断。【解答】根据体温计的结构特点可知,当液柱升高时,测出的体温肯定是准确的,而液柱不变时,被测体温可能低于或等于这个示数,不一定准确。根据题意可知,原来体温计的示数在刻度线以下,测量甲和丙的体温时液柱明显升高,则二者体温准确。只有测量乙的体温时示数没有变化,因此只需重新测量乙的体温即可。故选B。16.(2024七上·杭州月考)掌握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有利于开展化学学习和研究。现有下列仪器可供选择,回答下列问题(填字母):(1)用于搅拌液体或引流的仪器是 。(2)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药品的仪器是 。(3)用于量取液体体积但不能用作反应容器的玻璃仪器是 。(4)可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且能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答案】(1)E(2)H(3)C(4)A【知识点】常用仪器的名称【解析】【分析】根据常见实验仪器的用途分析解答。【解答】(1)用于搅拌液体或引流得仪器为玻璃棒E;(2)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药品的仪器是胶头滴管H;(3)用于量取液体药品但不能用作反应容器的玻璃仪器是量筒C;(4)可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且能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试管A。(1)用于搅拌液体或引流得仪器为玻璃棒,故选E;(2)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药品的仪器是胶头滴管,故选H;(3)用于量取液体药品但不能用作反应容器的玻璃仪器是量筒,故选C;(4)可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且能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试管,故选A;17.(2024七上·杭州月考)请完成下列单位换算。(1)1.76×106微米= 米(2)50米= 千米(3)500毫升= 立方米(4)250升= 立方厘米【答案】(1)1.76(2)0.05(3)0.0005(4)250000【知识点】单位换算【解析】【分析】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以进率;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除以进率。在换算过程中,要将换算成的单位写在进率后面,据此分析解答。【解答】(1)微米化米,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除以进率106,如下所示:1.76×106微米=1.76×106×10-6米=1.76米;(2)米化千米,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除以进率103,如下所示:50米=50×10-3千米=0.05千米。(3)毫升化立方米,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除以进率106,如下所示:500毫升=500×10-6立方米=5×10-4立方米;(4)升化立方厘米,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以进率103,如下所示:250升=250×103立方厘米=250000立方厘米。18.(2024七上·杭州月考)某地的蜜梨果大、光泽好、甜醇,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人们在吃蜜梨的时候流出甜醇的汁液,这些汁液来自细胞结构中的 。【答案】液泡【知识点】细胞的结构【解析】【分析】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壁、液泡、线粒体,有的还有叶绿体。西瓜的汁液中溶解有碳水化合物等物质,细胞核中储存遗传物质。【解答】液泡中含有细胞液,细胞液中有各种味道的物质以及营养物质,因此人们在吃蜜梨的时候流出甜醇的汁液,这些汁液来自细胞结构中的液泡。19.(2024七上·杭州月考)利用工具可以完成一些测量,请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所示,用直尺测量物块的长度为 cm。(2)气象人员测得某昼夜四个不同时刻的气温数值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当日的最大温差为 。(3)测量中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下列属于产生误差原因的是 (填序号)。①测量工具②测量者③测量环境【答案】2.30;13℃;①②③【知识点】长度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误差分析【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确定刻度尺的分度值,然后根据“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读出两个刻度值,最后相减即可;(2)读出四个温度计的示数,将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相减即可;(3)根据误差的产生原因判断。【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则物块长为;(2)根据图片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则这四只温度计的示数分别为-7℃、6℃、-4℃、-6℃。则最高与最低的温度差为6℃-(-7℃)=13℃;(3)测量工具的分度值、测量者的估读能力、测量环境的影响都会使测量产生误差,故选①②③。20.(2024七上·杭州月考)小科想测一块不规则矿石的体积,因矿石较大,放不进量筒,因此小科利用一只烧杯,按图所示方法来测量矿石的体积。图中所用量筒的最大测量值是 ,测得的矿石的体积是 。该方法测得的矿石体积可能 (选填“偏大、偏小或一样”)。A.加水到标记 B.取出矿石 C.将量筒中水倒入 (矿石浸没水中)(准备补充水)杯中至标记【答案】200mL;;偏大【知识点】体积的测量【解析】【分析】(1)根据量筒上的最大刻度值确定它的量程。量筒的分度值等于大格表示的体积除以中间的小格数;(2)根据图片分析读出B、C量筒的示数,然后相减得到矿石的体积;(3)根据取出石块时会带出部分水分析。【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量筒上的最大刻度值为200,则的最大测量值是200mL。量筒每100mL分10个小格,每小格:100mL÷10=10mL,即分度值是:10mL。(2)C图中,剩余水的体积是130mL,B图中量筒中水的体积是200mL,那么向烧杯中倒出了200mL-130mL=70mL水,所以矿石的体积是V=70mL=70cm3;(3)由于将矿石从烧杯中拿出时,石块上会沾有水,会造成测量剩余液体体积偏小,则测得矿石的体积偏大。21.(2024七上·杭州月考)“朵朵葵花向太阳”体现的生物基本特征是 。“一母生九崽,连母十个样”所体现的生物基本特征是生物具有 的特性。【答案】应激性;遗传变异【知识点】生物的基本特征【解析】【分析】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7、生物都能遗传和变异。【解答】“朵朵葵花向太阳”体现了生物能对外界(阳光)刺激作出反应,体现了应激性。“一母生九仔,连母十个样”,体现了生物具有遗传变异的特性。22.(2024七上·杭州月考)小科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进行了5次测量,结果记录如下:12.5cm、12.6cm、12.8cm、13.2cm、12.6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该记为 。【答案】12.6cm【知识点】长度的测量【解析】【分析】(1)根据刻度尺的使用,为了减少误差,可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但是不管对同一物体测量多少次,准确值是不会变的,改变的是估计值,在取平均值时,要去掉错误的测量结果;(2)根据刻度尺的使用,读数时读到分度值还要估计一位。【解答】 五次测量值中13.2cm,与其他测量值的差异较大,是错误,应该剔除,则剩余4次测量结果取平均值就是记录结果:;23.(2024七上·杭州月考)看图,并在横线上填上相应的细胞结构名称:(1)甲、乙两图中,可能是熊猫的体细胞的图是 。(选填“甲”或“乙”)(2)松树之所以长得比较高大,这与细胞结构中的 有关。(3)“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是生物的遗传现象,控制这种现象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与细胞结构中的【 】 。【答案】甲;细胞壁;A细胞核【知识点】细胞的结构【解析】【分析】(1)植物细胞有,而动物细胞没有的结构是: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2)植物细胞中的细胞壁的作用十分必要,由于它的支持作用,植物长得高大,因而可以获得更多的阳光,进行更多的光合作用,所以柳树长得比较高大。(3) 细胞核里有染色体,而染色体是由基因和蛋白质组成的。基因就是遗传物质。【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甲图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为动物细胞,所以可能是熊猫的体细胞的图是甲。(2)松树之所以长得比较高大,这与细胞结构中的细胞壁有关。(3)“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属于遗传现象,控制这种现象的遗传物质存在于A细胞核中。24.(2024七上·杭州月考)有一个量筒和一个量杯的量程都是100mL(如图),设杯底到最大量程的高度都是h,如果倒入25mL的液体,对量杯而言,液面的高度将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下同);小科用量筒量取液体的过程中俯视凹液面最低处,则实际量取的液体 25mL。【答案】大于;小于【知识点】体积的测量【解析】【分析】(1)根据量杯的形状分析处容积与25mL的大小变化即可;(2)根据“俯视大仰视小”分析解答。【解答】(1) 根据图片可知,如果量杯上下粗细一致,所以当在量程为100mL的量筒和量杯中分别倒入25mL的液体时,量筒中所装液体的液面将等于。实际上两杯上口大下口小,则处上面的容积大于75mL,下面的容积小于25mL,则量杯中所装液体的液面高度将大于;(2)量筒量取液体时,若俯视凹液面最低处,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可知,读数比实际偏大,说明实际量取的液体体积小于25mL。25.(2024七上·杭州月考)如图甲所示是显微镜结构图,请据图回答:(1)写出标号的名称 [③] 和[⑦] 。(2)用显微镜观察材料时发现视野中有异物,如果移动装片,异物也移动,说明异物在 上,如果移动装片,异物不移动,就更换一个目镜,发现异物还在,说明异物在 上。(3)若环境光线较暗,应该使用[⑥]中的 。(4)如图乙是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时看到的两次像,仔细观察并分析:从像A变成像B是做了怎样的处理 。(可以不按操作先后顺序填写)①低倍镜换成了高倍镜 ②玻片向右下移动了 ③玻片向左上移动了④把大光圈换成了小光圈 ⑤转动了细准焦螺旋(5)在视野中观察到细胞中深色的部分是 。【答案】物镜;粗准焦螺旋;装片;物镜;凹面镜;①③⑤;细胞核【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解析】【分析】(1)根据显微镜的结构解答;(2)如果异物在装片上,那么异物会随着装片的移动而移动;否则,异物在物镜或目镜上;(3)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光线弱时用凹面镜(4) A物像原来在视野的左上方,而B物像在视野的右下方。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在A图中物像位于视野的偏左上方,应该③向左上方移动玻片标本,物像才向右下方移动移到视野的右下方。A图中的细胞体积小,而B图中细胞的体积大,故而由A变成B是由①低倍镜换成了高倍镜;当换上高倍镜后,由于视野变窄,透光量少,视野就会变得很暗,需要调节光圈,④把小光圈换成了大光圈或用凹面的反光镜使视野变得亮一些。低倍镜换高倍镜是通过转动转换器来完成的。换上高倍物镜后物像只是有点模糊,一般⑤转动细准焦螺旋就能使用物像更加清晰。(5) 细胞核中含有一种能够被碱性材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③是物镜、⑦是粗准焦螺旋。(2)在实验中移动玻片异物也移动,说明异物在装片上。如果移动装片,异物不移动,换一个目镜,发现异物还在,说明异物在物镜上。(3)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用凹面镜,也可调节光线的强弱。(4)根据题意可知,从像A变成像B是做的处理是:①低倍镜换成发高倍镜→③玻片向左上方移动了→⑤转动了细准焦螺旋,故选①③⑤;(5)在视野中,细胞内着色最深的结构是细胞核。26.(2024七上·杭州月考)为了研究管道中水流动快慢与管道倾角的关系,某科学兴趣小组按下图进行实验。①将软管A端与水龙头连接,但软管B端与管道接触处放置泡沫粒,调节管道倾角为10°。调节水龙头使水流速最大时,让水流冲击B端泡沫粒,记录泡沫粒经过长度为60厘米管道到达水槽所用的时间。重复3次实验并计算平均值;②改变管道倾角,使其分别为20°、30°,重复步骤①;③记录数据如下表。组别 管道倾角 流经时间(s)第1次 第2次 第3次 平均1 10° 4.0 4.1 3.9 4.02 20° 2.5 2.4 2.4 2.433 30° 1.3 1.4 1.4 1.37(1)该实验是通过 来比较水流的快慢:(2)本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3)据研究发现,水流速度越大,对土壤的侵蚀力度就越大。请结合实验数据判断下列图中哪个地区土壤侵蚀最严重 。【答案】流经时间;见解析;A【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根据可知,当通过相同的距离时,时间越短,则速度越大;(2)根据表格数据分析水流速度和倾角的关系;(3)可从水流倾角和降水量两个角度分析解答。【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该实验是通过测量水的流经时间来比较水流快慢的。(2)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水流的流经距离相同时,倾角越大,流经时间约小,由可知,水流速度越大,水流的越快,那么得到结论水流的倾角越大,水流速度越大;(3)由图可知,AD图水平倾角最大,水流速度最大,A图降水量大于D图降水量,冲刷时间更长,土壤侵蚀最严重,故选A。27.(2024七上·杭州月考)阅读下面材料,了解探究的基本方法,完成下列问题:A.一次,小科发现有一群蚂蚁正在往洞里运食物。观察思考后,他提出了一个问题:蚂蚁爱吃什么样的食物呢?B.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根据自己的生活知识经验,小科提出了许多假设:蚂蚁可能爱吃甜的食物;蚂蚁可能爱吃软的食物;蚂蚁可能爱吃小昆虫。C.小科针对“蚂蚁爱吃甜的食物”这一假设,设计了一个实验:在一个培养皿的两端分别放上少许盐和少许糖,把二十只蚂蚁放进培养皿中,仔细观察蚂蚁的行为。D.小科按照实验设计完成了实验,发现蚂蚁都聚集在甜食附近。E.经过几次重复实验后,得出了结论:“蚂蚁爱吃甜的食物”。F.然后他把探究过程和结果与同学进行了交流。回答:(1)小科设计实验的变量是 。(2)上述步骤中属于获取事实与证据的是 。(3)小科在E步骤几次重复实验,目的是 。【答案】(1)食物的种类(2)D(3)避免实验的偶然性【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的理解和认识;解题从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方面切入。【解答】(1)小柯针对“蚂蚁爱吃甜的食物”这一假设,设计了一个实验:在一个培养皿的两端分别放上少许盐和少许糖,因此该实验有两个变量是糖和盐(食物的种类)。(2)在实验过程中D属于获取事实与证据。(3)实验时,为了排除由偶然性因素引起的误差,常需要设置重复组,求其平均值。28.(2024七上·杭州月考)图为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图(顺序被打乱),请回答下列问题:(1)请写出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的正确顺序 。A. D→B→C→A→E→G→F B. B→D→C→A→E→G→FC. B→C→D→A→E→G→F D. B→D→C→A→G→E→F(2)图 D滴的液体是 。(3)结合下面图1~4回答问题,显微镜观察时,图1中,转动 (填序号)时,镜筒的升降范围较大;如果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少的目镜和物镜组合是图2中 (填序号,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是图 (填序号),图4中想要把A移到视野中央,载玻片应该往 方向移动。【答案】(1)B(2)清水(3)1;⑤⑥;3;左下方【知识点】细胞的结构;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解析】【分析】(1)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2)在制作临时装片时,通常先滴加清水以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3)①粗准焦螺旋调节范围大,细准焦螺旋调节范围小;②因为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所观察到的范围越小,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就越少,细胞体积就越大;反之,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所观察到的范围越大,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就越多,细胞体积就越小。物镜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小。③根据显微镜的调节方法解答。【解答】(1)根据实验过程可知,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的正确顺序:B擦拭玻片、D滴加清水、C撕取表皮、A展评、E盖盖玻片、G滴加碘液、F吸去多余染液,即 B→D→C→A→E→G→F ,故选B。(2)根据题意可知,图D滴的液体是清水。(3)①显微镜观察时,图1中,转动①粗准焦螺旋时可使镜筒升降的范围大。②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少的目镜和物镜组合是图2中⑤和⑥,所以如果看到的细胞数目要最少,则目镜和物镜组合是图2中的组合⑤和⑥。③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是图3,图4中想要把A移到视野中央,载玻片应该往左下方向移动,由于显微镜成倒像,物像的位置和实际位置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细胞A在左下方,所以将玻片标本往左下方移动。(1)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的正确顺序:B擦拭玻片、D滴加清水、C撕取表皮、A展评、E盖盖玻片、G滴加碘液、F吸去多余染液。(2)在制作临时装片时,通常先滴加清水以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故图 D滴的液体是清水。(3)显微镜观察时,图1中,转动①粗准焦螺旋时可使镜筒升降的范围大。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少的目镜和物镜组合是图2中⑤和⑥,因为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所观察到的范围越小,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就越少,细胞体积就越大;反之,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所观察到的范围越大,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就越多,细胞体积就越小。④⑤是物镜,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⑥⑦为目镜,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小,所以如果看到的细胞数目要最少,则目镜和物镜组合是图2中的组合⑤和⑥。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是图3,图4中想要把A移到视野中央,载玻片应该往左下方向移动,由于显微镜成倒像,物像的位置和实际位置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细胞A在左下方,所以将玻片标本往左下方移动。29.(2024七上·杭州月考)春天来了,阳光明媚,普照大地。小河边,垂柳抽出新枝,小草迎风起舞。鸟儿在枝头放声歌唱,引得蚯蚓也从黑油油的土中探出头来欣赏歌声和美景。试回答。(1)短文中的生物有 。(2)短文中蚯蚓从泥土中探出头,作者认为是被鸟儿的歌声吸引,并能欣赏美景,由此判断作者认为蚯蚓有 觉和 觉。对此同学们设计实验来寻找事实依据,实验中同学们发现蚯蚓对他们的掌声并无反应,证明作者的假设 (填“正确”或“错误”)。【答案】(1)垂柳、小草、鸟儿、蚯蚓(2)听;视;错误【知识点】识别生物与非生物;生物的基本特征【解析】【分析】(1)根据生物的基本特征判断;(2)根据对动物感觉的认识分析即可。【解答】(1)垂柳、小草、鸟儿和蚯蚓都是具有生命的,因此它们都属于生物;(2)听鸟儿的歌声需要听觉,欣赏美景需要视觉,则作者推断蚯蚓有听觉和视觉。然而,为了验证这一假设,同学们设计了实验。在实验中,他们发现蚯蚓对他们的掌声并无反应。蚯蚓并没有对掌声产生任何反应,即它没有听,那么作者的假设是错误的。(1)生物是具有生命的,根据短文描述可知,包含的生物有:垂柳、小草、鸟儿和蚯蚓。(2)在短文中,作者描述了蚯蚓从泥土中探出头来,认为是被鸟儿的歌声吸引,并能欣赏美景。由此,作者推断蚯蚓有听觉和视觉。然而,为了验证这一假设,同学们设计了实验。在实验中,他们发现蚯蚓对他们的掌声并无反应。掌声是一种声音刺激,如果蚯蚓有听觉,它们应该对掌声有所反应。但实验结果表明,蚯蚓并没有对掌声产生任何反应。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作者的假设是错误的。30.(2024七上·杭州月考)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同学在探究“苍蝇为什么一停下来就匆忙搓脚?”实验,他们认为:苍蝇的“脚”上有辨别味道的感觉器官,其上沾有污物会影响这些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为了能时刻辨别味道,苍蝇必须经常搓掉“脚”上的污物,保持其清洁。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探究“苍蝇搓‘脚’是为了清除‘脚’上的污物”。材料用具:两个透明的干净玻璃瓶,脏物,若干只活苍蝇实验步骤:①甲(瓶内无脏物)、乙(瓶内有脏物)两个玻璃瓶中,分别放入相等数量的活苍蝇;②在同一时间内观察记录甲、乙两个玻璃瓶中 的次数。(2)可能的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①若甲瓶中的苍蝇搓“脚”次数接近或明显多于乙瓶中的搓“脚”次数,则说明苍蝇搓“脚”与清除“脚”上的污物无关。②若 ,则说明苍蝇搓“脚”与清除“脚”上的污物有关。③此实验步骤中的甲瓶起 作用。【答案】(1)苍蝇搓“脚”(2)乙瓶中的苍蝇搓“脚”次数明显多于甲瓶中的搓“脚”次数;对照【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解析】【分析】(1)如果瓶内有脏物的苍蝇的搓脚次数多,那么说明搓脚次数与脏污有关,否则二者无关;(2)②根据结论对实验现象进行推测;③根据对照实验的目的解答。【解答】(1)②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在同一时间内观察记录甲、乙两个玻璃瓶中苍蝇搓“脚”的次数。(2)②若乙瓶中的苍蝇搓“脚”次数明显多于甲瓶中的搓“脚”次数,则说明苍蝇搓“脚”与清除“脚”上的污物有关。③实验步骤中的甲装置起对照作用。(1)实验方案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提出的问题和假设来进行,在探究“苍蝇搓‘脚’是为了清除‘脚’上的污物”的实验中,有无污物是影响苍蝇搓“脚”次数的因素,除了变量有无污物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①设置对照实验:在甲(瓶内无脏物)、乙(瓶内有脏物)两个玻璃瓶中,分别放入数量相等的活苍蝇;②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在同一时间内观察记录甲、乙两个玻璃瓶中苍蝇搓“脚”的次数。(2)①若甲瓶中的苍蝇搓“脚”次数接近或明显多于乙瓶中的搓“脚”次数,则说明苍蝇搓“脚”与清除“脚”上的污物无关。②若乙瓶中的苍蝇搓“脚”次数明显多于甲瓶中的搓“脚”次数,则说明苍蝇搓“脚”与清除“脚”上的污物有关。③实验步骤中的甲装置起对照作用。31.(2024七上·杭州月考)如图所示是小科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处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1)将此装置放在室内,温度升高时液柱向 (填“左”或“右”)移动。(2)若将瓶放到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在A处,B、C是与A点相差2℃的两点,则A处的温度是 ℃;如图所示,B处温度比C处温度 (填“高”或“低”) ℃。(3)使用中发现玻璃管中液柱移动不明显,导致示数不够精确。对此请你提出一条提高测量精确度的建议 。【答案】(1)左(2)0;低;4(3)弯管变细或烧瓶变大【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1)根据气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分析解答;(2)根据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解答。根据气体热胀冷缩的性质确定温度高低的变化即可;(3)根据V=Sh可知,气体的体积越大,弯管越细,则变化相同的温度时液柱的变化距离越大,那么测量越精确。【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瓶内气体受热以后,体积膨胀,瓶内气体会推动弯管中间的液柱由A处向左处移动。(2)根据题意可知,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故A处的温度为0℃。根据图片可知,液柱由C到B处时,气体的体积更小,表示温度下降;C处温度比A处高,应该为2℃;B处温度比A处低2℃,应该为-2℃,则则B处温度比C处温度低t=-2℃-(-2℃)=4℃。(3)实际使用中发现该温度计玻璃管中液柱变化不明显,导致示数不准确,我改进的建议:换用更细的玻璃管,换用容积更大的瓶子。(1)此温度计是气体温度计,瓶内气体受热以后,体积膨胀,瓶内气体会推动弯管中间的液柱由A处向C处移动;瓶内气体遇冷以后,体积缩小,弯管中间的液柱由A处向B处移动, 所以当温度升高时,液柱向左移动。(2)[1][2][3]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故A处的温度为0℃。瓶内气体推动液柱由A处向C处移动时,表示温度上升,故在C处的温度为2℃;液柱由A处向B处移动时,表示温度下降,故在B处的温度为-2℃,则B处温度比C处温度低t=-2℃-(-2℃)=4℃(3)实际使用中发现该温度计玻璃管中液柱变化不明显,导致示数不准确。对此请你提出两条改进的建议换用更细的玻璃管,换用容积更大的瓶子。32.(2024七上·杭州月考)如图所示,一个饮料瓶装有大半瓶水,用刻度尺测量出水的深度为,然后将该瓶倒置,水面到瓶底的高度为,若再用三角板和刻度尺配合,测量底的直径为D,那么,该瓶的容积大约为?(请写出推导过程)【答案】根据V=Sh可知,瓶内水的体积为瓶内空白部分的体积为瓶的容积为。【知识点】体积的测量;特殊测量方法【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可知,瓶内有水的部分和没水的部分都是圆柱形,根据V=Sh分别计算出二者的体积,然后相加即可。33.(2024七上·杭州月考)如图所示为小科同学在使用刻度尺时做的一些实验,图甲是测量木块长度,图乙是小科同学利用累积法测细铜丝的直径。(1)图甲中小科同学所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2)图甲是小科同学在测量木块的长度,请你指出图中两点不足之处:① ;② 。(3)根据图乙,请你帮助小科同学计算细铜丝的直径。【答案】(1)1mm(2)刻度尺的零刻线没有与木块边缘对齐;读数时视线没有正对刻度线(3)根据乙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线圈左侧与3.00cm对齐,右侧与4.80cm对齐,所以20圈的长度为细铜丝的直径为。【知识点】长度的测量;特殊测量方法【解析】【分析】(1)根据甲图确定刻度尺一个大格的长度,然后除以中间的小格数得到分度值;(2)根据刻度尺的使用规范解答;(3)根据“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分别记录两个刻度值,然后相减得到铜丝的直径和,最后除以圈数即可。【解答】(1)根据甲图可知,刻度尺上一个大格表示1cm,中间有10个小格,则分度值为:1cm÷10=0.1cm=1mm。(2)根据图片可知,测量木块长度时的错误为:①刻度尺的零刻线没有与木块边缘对齐;②读数时视线没有正对刻度线。(1)分度值为相邻两条刻度线所表示的长度,图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2)[1][2]刻度尺放置时,将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与被测边平行,不能歪斜。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即视线与尺面垂直,不能斜视。所以不足之处为:①刻度尺的零刻线没有与木块边缘对齐;②读数时视线没有正对刻度线。(3)由图知:线圈左侧与3.00cm对齐,右侧与4.80cm对齐,所以20圈的长度为细铜丝的直径为1 / 1浙江省杭州市锦绣育才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科学试题1.(2024七上·杭州月考)进入秋天,学校的梧桐树叶不断地飘落下来,成了校园一处风景。小科在想为什么很多植物在秋天落叶?他的想法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A.猜想假设 B.解释与结论 C.提出问题 D.设计方案2.(2024七上·杭州月考)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滴加液体 B. 点燃酒精灯C. 读取体积 D. 倾到液体3.(2024七上·杭州月考)下列估测值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某初中生的质量约为47g B.中学生百米赛跑的成绩约为7sC.洗澡水的温度约为43℃ D.学生使用的课桌高度约为150cm4.(2024七上·杭州月考)下列操作步骤中的“没有”会影响测量结果准确性的是( )A.长度测量时没有将刻度尺零刻度线作为起点进行测量B.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时,没有等指针停下来,两边还在等幅摆动就记录测量结果C.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读数时没有使温度计处于竖直状态D.使用磅秤测体重前,指针不在零刻度处,没有进行调零操作就进行称量5.(2024七上·杭州月考)科学研究以实验为基础,在实验室里必须规范实验操作。中学生要有防范化学实验安全事故的意识。浓硫酸溅到皮肤上会导致灼伤溃烂,衣服破洞。下列安全警示标志与之对应的是( )A.当心中毒 B.当心火灾C.当心爆炸 D.当心腐蚀6.(2024七上·杭州月考)测量球形物体直径时,下列几种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 )A. B.C. D.7.(2024七上·杭州月考)将死亡的细胞浸泡在一定浓度的水溶性染色剂(PI)中,细胞核会被着色。将活细胞浸泡其中,其细胞核不着色,但将PI注入活细胞中,细胞核会被着色,因此可将PI应用于细胞死活的鉴别。该鉴别的基本原理是( )A.活细胞的细胞核能够分解PIB.活细胞的细胞膜能够阻止PI的进入C.死细胞的细胞膜能够阻止PI的进入D.死细胞和活细胞内细胞核所含的物质不同8.(2024七上·杭州月考)下列有关细胞学说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B.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C.细胞学说是由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共同提出的D.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构成的9.(2024七上·杭州月考)生物能够表现出非生物所不具有的生命现象。下列古诗描述的现象中不包含生命现象的是( )A.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B.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C.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10.(2024七上·杭州月考)“一张纸折叠103次后厚度将超过宇宙边界”这一视频标题引发了小兰的思考。为测量参考书中一张纸的厚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实验中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就不会有误差了B.测量厚度时,可以使用零刻度线磨损的刻度尺C.用分度值是0.5毫米的刻度尺能直接测量出一张纸的厚度D.数出参考书共200页,测出整本书总厚度记为L,然后再用总厚度L除以纸的页数200,则可得出一张纸的厚度11.(2024七上·杭州月考)量筒内原有一定量的水,小乐采用仰视读数读出水的体积为15mL;加入一定量的水后,小乐又采取俯视读数读出水的总体积为20mL;则加入水的体积( )A.小于5mL B.等于5mL C.大于5mL D.无法确定12.(2024七上·杭州月考)下列细胞结构:①细胞膜,②细胞质,③细胞核,④细胞壁,⑤液泡,在人体口腔细胞和洋葱表皮细胞中都有的是(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13.(2024七上·杭州月考)下列四组是有关显微镜使用的叙述,其中前一项是操作,后一项是目的,正确的是( )A.调节光圈——调节视野的大小B.调节反光镜——调节物像的大小C.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D.转动物镜转换器——换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目镜14.(2024七上·杭州月考)下列符合实验室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A.应该用酒精灯的焰心给物质加热B.闻药品气味时,应尽量靠近药品使劲闻C.轻微烧伤或烫伤时用大量冷水冲洗受伤处D.实验完毕后应整理好仪器,用过的废水直接倒入水槽中15.(2024七上·杭州月考)小科用示数在刻度线以下的体温计依次给甲、乙、丙三位同学测体温,记录数据分别为:36.8℃、36.8℃和37.2℃。过后发现全程忘记甩体温计,于是想甩过后全部重测,老师说,你只需再重测一个同学的体温即可。小科应去测谁的体温呢 ( ).A.甲同学 B.乙同学C.丙同学 D.甲、乙同学中任何一个16.(2024七上·杭州月考)掌握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有利于开展化学学习和研究。现有下列仪器可供选择,回答下列问题(填字母):(1)用于搅拌液体或引流的仪器是 。(2)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药品的仪器是 。(3)用于量取液体体积但不能用作反应容器的玻璃仪器是 。(4)可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且能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17.(2024七上·杭州月考)请完成下列单位换算。(1)1.76×106微米= 米(2)50米= 千米(3)500毫升= 立方米(4)250升= 立方厘米18.(2024七上·杭州月考)某地的蜜梨果大、光泽好、甜醇,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人们在吃蜜梨的时候流出甜醇的汁液,这些汁液来自细胞结构中的 。19.(2024七上·杭州月考)利用工具可以完成一些测量,请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所示,用直尺测量物块的长度为 cm。(2)气象人员测得某昼夜四个不同时刻的气温数值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当日的最大温差为 。(3)测量中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下列属于产生误差原因的是 (填序号)。①测量工具②测量者③测量环境20.(2024七上·杭州月考)小科想测一块不规则矿石的体积,因矿石较大,放不进量筒,因此小科利用一只烧杯,按图所示方法来测量矿石的体积。图中所用量筒的最大测量值是 ,测得的矿石的体积是 。该方法测得的矿石体积可能 (选填“偏大、偏小或一样”)。A.加水到标记 B.取出矿石 C.将量筒中水倒入 (矿石浸没水中)(准备补充水)杯中至标记21.(2024七上·杭州月考)“朵朵葵花向太阳”体现的生物基本特征是 。“一母生九崽,连母十个样”所体现的生物基本特征是生物具有 的特性。22.(2024七上·杭州月考)小科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进行了5次测量,结果记录如下:12.5cm、12.6cm、12.8cm、13.2cm、12.6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该记为 。23.(2024七上·杭州月考)看图,并在横线上填上相应的细胞结构名称:(1)甲、乙两图中,可能是熊猫的体细胞的图是 。(选填“甲”或“乙”)(2)松树之所以长得比较高大,这与细胞结构中的 有关。(3)“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是生物的遗传现象,控制这种现象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与细胞结构中的【 】 。24.(2024七上·杭州月考)有一个量筒和一个量杯的量程都是100mL(如图),设杯底到最大量程的高度都是h,如果倒入25mL的液体,对量杯而言,液面的高度将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下同);小科用量筒量取液体的过程中俯视凹液面最低处,则实际量取的液体 25mL。25.(2024七上·杭州月考)如图甲所示是显微镜结构图,请据图回答:(1)写出标号的名称 [③] 和[⑦] 。(2)用显微镜观察材料时发现视野中有异物,如果移动装片,异物也移动,说明异物在 上,如果移动装片,异物不移动,就更换一个目镜,发现异物还在,说明异物在 上。(3)若环境光线较暗,应该使用[⑥]中的 。(4)如图乙是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时看到的两次像,仔细观察并分析:从像A变成像B是做了怎样的处理 。(可以不按操作先后顺序填写)①低倍镜换成了高倍镜 ②玻片向右下移动了 ③玻片向左上移动了④把大光圈换成了小光圈 ⑤转动了细准焦螺旋(5)在视野中观察到细胞中深色的部分是 。26.(2024七上·杭州月考)为了研究管道中水流动快慢与管道倾角的关系,某科学兴趣小组按下图进行实验。①将软管A端与水龙头连接,但软管B端与管道接触处放置泡沫粒,调节管道倾角为10°。调节水龙头使水流速最大时,让水流冲击B端泡沫粒,记录泡沫粒经过长度为60厘米管道到达水槽所用的时间。重复3次实验并计算平均值;②改变管道倾角,使其分别为20°、30°,重复步骤①;③记录数据如下表。组别 管道倾角 流经时间(s)第1次 第2次 第3次 平均1 10° 4.0 4.1 3.9 4.02 20° 2.5 2.4 2.4 2.433 30° 1.3 1.4 1.4 1.37(1)该实验是通过 来比较水流的快慢:(2)本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3)据研究发现,水流速度越大,对土壤的侵蚀力度就越大。请结合实验数据判断下列图中哪个地区土壤侵蚀最严重 。27.(2024七上·杭州月考)阅读下面材料,了解探究的基本方法,完成下列问题:A.一次,小科发现有一群蚂蚁正在往洞里运食物。观察思考后,他提出了一个问题:蚂蚁爱吃什么样的食物呢?B.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根据自己的生活知识经验,小科提出了许多假设:蚂蚁可能爱吃甜的食物;蚂蚁可能爱吃软的食物;蚂蚁可能爱吃小昆虫。C.小科针对“蚂蚁爱吃甜的食物”这一假设,设计了一个实验:在一个培养皿的两端分别放上少许盐和少许糖,把二十只蚂蚁放进培养皿中,仔细观察蚂蚁的行为。D.小科按照实验设计完成了实验,发现蚂蚁都聚集在甜食附近。E.经过几次重复实验后,得出了结论:“蚂蚁爱吃甜的食物”。F.然后他把探究过程和结果与同学进行了交流。回答:(1)小科设计实验的变量是 。(2)上述步骤中属于获取事实与证据的是 。(3)小科在E步骤几次重复实验,目的是 。28.(2024七上·杭州月考)图为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图(顺序被打乱),请回答下列问题:(1)请写出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的正确顺序 。A. D→B→C→A→E→G→F B. B→D→C→A→E→G→FC. B→C→D→A→E→G→F D. B→D→C→A→G→E→F(2)图 D滴的液体是 。(3)结合下面图1~4回答问题,显微镜观察时,图1中,转动 (填序号)时,镜筒的升降范围较大;如果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少的目镜和物镜组合是图2中 (填序号,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是图 (填序号),图4中想要把A移到视野中央,载玻片应该往 方向移动。29.(2024七上·杭州月考)春天来了,阳光明媚,普照大地。小河边,垂柳抽出新枝,小草迎风起舞。鸟儿在枝头放声歌唱,引得蚯蚓也从黑油油的土中探出头来欣赏歌声和美景。试回答。(1)短文中的生物有 。(2)短文中蚯蚓从泥土中探出头,作者认为是被鸟儿的歌声吸引,并能欣赏美景,由此判断作者认为蚯蚓有 觉和 觉。对此同学们设计实验来寻找事实依据,实验中同学们发现蚯蚓对他们的掌声并无反应,证明作者的假设 (填“正确”或“错误”)。30.(2024七上·杭州月考)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同学在探究“苍蝇为什么一停下来就匆忙搓脚?”实验,他们认为:苍蝇的“脚”上有辨别味道的感觉器官,其上沾有污物会影响这些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为了能时刻辨别味道,苍蝇必须经常搓掉“脚”上的污物,保持其清洁。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探究“苍蝇搓‘脚’是为了清除‘脚’上的污物”。材料用具:两个透明的干净玻璃瓶,脏物,若干只活苍蝇实验步骤:①甲(瓶内无脏物)、乙(瓶内有脏物)两个玻璃瓶中,分别放入相等数量的活苍蝇;②在同一时间内观察记录甲、乙两个玻璃瓶中 的次数。(2)可能的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①若甲瓶中的苍蝇搓“脚”次数接近或明显多于乙瓶中的搓“脚”次数,则说明苍蝇搓“脚”与清除“脚”上的污物无关。②若 ,则说明苍蝇搓“脚”与清除“脚”上的污物有关。③此实验步骤中的甲瓶起 作用。31.(2024七上·杭州月考)如图所示是小科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处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1)将此装置放在室内,温度升高时液柱向 (填“左”或“右”)移动。(2)若将瓶放到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在A处,B、C是与A点相差2℃的两点,则A处的温度是 ℃;如图所示,B处温度比C处温度 (填“高”或“低”) ℃。(3)使用中发现玻璃管中液柱移动不明显,导致示数不够精确。对此请你提出一条提高测量精确度的建议 。32.(2024七上·杭州月考)如图所示,一个饮料瓶装有大半瓶水,用刻度尺测量出水的深度为,然后将该瓶倒置,水面到瓶底的高度为,若再用三角板和刻度尺配合,测量底的直径为D,那么,该瓶的容积大约为?(请写出推导过程)33.(2024七上·杭州月考)如图所示为小科同学在使用刻度尺时做的一些实验,图甲是测量木块长度,图乙是小科同学利用累积法测细铜丝的直径。(1)图甲中小科同学所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2)图甲是小科同学在测量木块的长度,请你指出图中两点不足之处:① ;② 。(3)根据图乙,请你帮助小科同学计算细铜丝的直径。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根据科学探究的步骤进行判断,可知提出“为什么”属于科学探究中的提出问题环节。【解答】科学探究的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分析与论证。题中小科根据观察的现象提出:为什么很多植物在秋天落叶,属于提出问题环节,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2.【答案】C【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解析】【分析】根据常见实验操作的规范分析。【解答】A.胶头滴管不应伸到试管内,故B错误;B.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酒精灯,避免发生火灾,故B错误;C.量液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的体积,故C正确;D.取用液体药品时,图中瓶塞没有倒放,故D错误;故选C。3.【答案】C【知识点】估测【解析】【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解答】A、中学生平均质量约50kg,个别特性质量小一些,在47kg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B、男子百米世界纪录略小于10s,中学生百米时间在15s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C、人的体温在37℃左右,洗澡水的温度比人体温度略高,在43℃左右,故C符合实际。D、中学生的身高约160cm,课桌高度约为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故答案为:C。4.【答案】D【知识点】误差分析【解析】【分析】根据常见实验操作的规范判断。【解答】A.在长度测量时,不一定从0刻线开始,只要对准整刻度即可,故A不合题意;B.天平平衡的判断方法:①静止时指针在分度盘中央;②摆动时左右摆动幅度相同,因此等幅摆动时指针没有静止不会影响测量结果,故B不合题意;C.温度计在被测量的液体中是否处于竖直状态,不会影响测量结果,故C不合题意;D.使用磅秤测体重前,指针不在零刻度处,则测量后测量结果不是偏大就是偏小,故D符合题意。故选D。5.【答案】D【知识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解析】【分析】根据各个选项中标志的含义分析判断。【解答】A.为有毒品标志,故A错误;B.为易燃液体,故B错误。C.为易爆的标志,故C错误;D.为腐蚀品标志,故D正确。故选D。6.【答案】C【知识点】长度的测量【解析】【分析】根据刻度尺的使用规范分析判断。【解答】A.刻度尺的刻度没有与桌面对齐,故A错误;B.无法用刻度尺直接寻找球形物体的直径,故B错误;C.利用两个三角板和刻度尺找到了球形物体的直径,故C正确;D.既没有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开始测量,也没有准确找到球形物体的直径,故D错误。故选C。7.【答案】B【知识点】观察细胞【解析】【分析】活细胞的细胞膜对物质进出细胞具有选择透过性,PI无法通过活细胞膜,活细胞核不被染色,而死亡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PI可以通过活细胞膜,细胞核被染色,说明活细胞的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解答】水溶性染色剂PI能与核酸结合而使细胞核着色。细胞浸泡于一定浓度的PI中,仅有死亡细胞的核会被染色,活细胞则不着色,可能是活细胞的细胞膜阻止PI进入,也可能是活细胞能分解PI,但将PI注射到活细胞中,则细胞核会着色,不可能是活细胞能分解PI,综上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活细胞的细胞膜阻止PI进入。故答案为:B。8.【答案】A【知识点】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解析】【分析】细胞学说是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细胞学说的内容有: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意义:证明了动植物界具有统一性。【解答】A、细胞学说提出,动物和植物都是细胞构成的,并没有提出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如病毒没有细胞结构,错误。B、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正确。C、细胞学说是由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共同提出的,正确。D、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构成的,正确。故答案为:A。9.【答案】A【知识点】识别生物与非生物;生物的基本特征【解析】【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解答】A、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自然现象,不是生命现象,A符合题意。B、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体现了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属于生命现象,B不符合题意。C、“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意思是来往的蝴蝶在花丛中时隐时现,点水的蜻蜓在湖面上缓缓飞舞,蝶类在采食、蜻蜓在产卵,体现了生物能生长和繁殖,C不符合题意;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意思是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不是无情之物,即使化作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体现了分解者把落花分解成无机物,归还土壤,再被植物吸收利用,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10.【答案】B【知识点】长度的测量;特殊测量方法【解析】【分析】实验采用的是累积法,通过累积法可以测量直径过细、厚度过小、质量过小不易直接测量的物体的直径、厚度、质量等。【解答】A、实验中误差总会存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故A错误;B、零刻线磨损的尺仍然可以使用,只是在测量的时候,从其它的整数刻度测起,故B正确;CD、因为一张纸的厚度太小,不便于直接测量。可以采取累积法测量一张纸的厚度,先测200页(100张)的总厚度L,则可得出一张纸的厚度为,故CD错误。故答案为:B。11.【答案】A【知识点】体积的测量;误差分析【解析】【分析】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分析判断。【解答】根据题意可知,仰视读数为15mL,则读数小于液体的实际体积数,即液体的实际体积大于15mL。俯视读数20mL,则读数大于液体的实际体积数,即液体的实际体积小于20mL,则加入水的实际体积小于5mL,故选A。12.【答案】B【知识点】细胞的结构【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植物细胞有动物细胞结构的异同点。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液泡,植物的绿色部分还有叶绿体,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解答】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因此,在人体口腔细胞核洋葱表皮细胞中都有的是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故选:B。13.【答案】C【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解析】【分析】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与安放、对光、观察、整理和存放。【解答】A、光圈控制通过光线的多少,因此调节光圈一调节视野的明暗,不能调节视野的大小。故A错误。B、反光镜有平面镜和凹面镜,因此调节反光镜能调节视野的明暗,而视野的大小需要调节物镜和目镜。故B错误。C、调节细准焦螺旋能使焦距更精确,因此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故C正确。D、物镜固定在转换器上,因此转动转换器一换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而目镜在镜筒的上方。故D错误。故答案为:C。14.【答案】C【知识点】实验室的安全与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解析】【分析】A、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实验操作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轻微烧伤或烫伤的处理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废液的处理方法,进行分析判断;【解答】A、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应使用外焰加热,故选项说法错误。B、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故选项说法错误。C、轻微烧伤或烫伤时,可用大量冷水冲洗受伤处,故选项说法正确。D、实验完毕后应整理好仪器,用过的废水不能直接倒入水槽,以防止腐蚀下水道,应倒入废液缸中,故选项说法错误。故答案为:C。15.【答案】B【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温度计的液泡上方有一段细小的弯曲,则当温度降低水银柱体积缩小时,液柱从此处断开,不能自己回流回液泡。由此可知,体温计内的液柱只能上升,不能下降,据此分析判断。【解答】根据体温计的结构特点可知,当液柱升高时,测出的体温肯定是准确的,而液柱不变时,被测体温可能低于或等于这个示数,不一定准确。根据题意可知,原来体温计的示数在刻度线以下,测量甲和丙的体温时液柱明显升高,则二者体温准确。只有测量乙的体温时示数没有变化,因此只需重新测量乙的体温即可。故选B。16.【答案】(1)E(2)H(3)C(4)A【知识点】常用仪器的名称【解析】【分析】根据常见实验仪器的用途分析解答。【解答】(1)用于搅拌液体或引流得仪器为玻璃棒E;(2)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药品的仪器是胶头滴管H;(3)用于量取液体药品但不能用作反应容器的玻璃仪器是量筒C;(4)可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且能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试管A。(1)用于搅拌液体或引流得仪器为玻璃棒,故选E;(2)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药品的仪器是胶头滴管,故选H;(3)用于量取液体药品但不能用作反应容器的玻璃仪器是量筒,故选C;(4)可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且能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试管,故选A;17.【答案】(1)1.76(2)0.05(3)0.0005(4)250000【知识点】单位换算【解析】【分析】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以进率;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除以进率。在换算过程中,要将换算成的单位写在进率后面,据此分析解答。【解答】(1)微米化米,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除以进率106,如下所示:1.76×106微米=1.76×106×10-6米=1.76米;(2)米化千米,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除以进率103,如下所示:50米=50×10-3千米=0.05千米。(3)毫升化立方米,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除以进率106,如下所示:500毫升=500×10-6立方米=5×10-4立方米;(4)升化立方厘米,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以进率103,如下所示:250升=250×103立方厘米=250000立方厘米。18.【答案】液泡【知识点】细胞的结构【解析】【分析】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壁、液泡、线粒体,有的还有叶绿体。西瓜的汁液中溶解有碳水化合物等物质,细胞核中储存遗传物质。【解答】液泡中含有细胞液,细胞液中有各种味道的物质以及营养物质,因此人们在吃蜜梨的时候流出甜醇的汁液,这些汁液来自细胞结构中的液泡。19.【答案】2.30;13℃;①②③【知识点】长度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误差分析【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确定刻度尺的分度值,然后根据“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读出两个刻度值,最后相减即可;(2)读出四个温度计的示数,将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相减即可;(3)根据误差的产生原因判断。【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则物块长为;(2)根据图片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则这四只温度计的示数分别为-7℃、6℃、-4℃、-6℃。则最高与最低的温度差为6℃-(-7℃)=13℃;(3)测量工具的分度值、测量者的估读能力、测量环境的影响都会使测量产生误差,故选①②③。20.【答案】200mL;;偏大【知识点】体积的测量【解析】【分析】(1)根据量筒上的最大刻度值确定它的量程。量筒的分度值等于大格表示的体积除以中间的小格数;(2)根据图片分析读出B、C量筒的示数,然后相减得到矿石的体积;(3)根据取出石块时会带出部分水分析。【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量筒上的最大刻度值为200,则的最大测量值是200mL。量筒每100mL分10个小格,每小格:100mL÷10=10mL,即分度值是:10mL。(2)C图中,剩余水的体积是130mL,B图中量筒中水的体积是200mL,那么向烧杯中倒出了200mL-130mL=70mL水,所以矿石的体积是V=70mL=70cm3;(3)由于将矿石从烧杯中拿出时,石块上会沾有水,会造成测量剩余液体体积偏小,则测得矿石的体积偏大。21.【答案】应激性;遗传变异【知识点】生物的基本特征【解析】【分析】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7、生物都能遗传和变异。【解答】“朵朵葵花向太阳”体现了生物能对外界(阳光)刺激作出反应,体现了应激性。“一母生九仔,连母十个样”,体现了生物具有遗传变异的特性。22.【答案】12.6cm【知识点】长度的测量【解析】【分析】(1)根据刻度尺的使用,为了减少误差,可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但是不管对同一物体测量多少次,准确值是不会变的,改变的是估计值,在取平均值时,要去掉错误的测量结果;(2)根据刻度尺的使用,读数时读到分度值还要估计一位。【解答】 五次测量值中13.2cm,与其他测量值的差异较大,是错误,应该剔除,则剩余4次测量结果取平均值就是记录结果:;23.【答案】甲;细胞壁;A细胞核【知识点】细胞的结构【解析】【分析】(1)植物细胞有,而动物细胞没有的结构是: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2)植物细胞中的细胞壁的作用十分必要,由于它的支持作用,植物长得高大,因而可以获得更多的阳光,进行更多的光合作用,所以柳树长得比较高大。(3) 细胞核里有染色体,而染色体是由基因和蛋白质组成的。基因就是遗传物质。【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甲图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为动物细胞,所以可能是熊猫的体细胞的图是甲。(2)松树之所以长得比较高大,这与细胞结构中的细胞壁有关。(3)“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属于遗传现象,控制这种现象的遗传物质存在于A细胞核中。24.【答案】大于;小于【知识点】体积的测量【解析】【分析】(1)根据量杯的形状分析处容积与25mL的大小变化即可;(2)根据“俯视大仰视小”分析解答。【解答】(1) 根据图片可知,如果量杯上下粗细一致,所以当在量程为100mL的量筒和量杯中分别倒入25mL的液体时,量筒中所装液体的液面将等于。实际上两杯上口大下口小,则处上面的容积大于75mL,下面的容积小于25mL,则量杯中所装液体的液面高度将大于;(2)量筒量取液体时,若俯视凹液面最低处,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可知,读数比实际偏大,说明实际量取的液体体积小于25mL。25.【答案】物镜;粗准焦螺旋;装片;物镜;凹面镜;①③⑤;细胞核【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解析】【分析】(1)根据显微镜的结构解答;(2)如果异物在装片上,那么异物会随着装片的移动而移动;否则,异物在物镜或目镜上;(3)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光线弱时用凹面镜(4) A物像原来在视野的左上方,而B物像在视野的右下方。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在A图中物像位于视野的偏左上方,应该③向左上方移动玻片标本,物像才向右下方移动移到视野的右下方。A图中的细胞体积小,而B图中细胞的体积大,故而由A变成B是由①低倍镜换成了高倍镜;当换上高倍镜后,由于视野变窄,透光量少,视野就会变得很暗,需要调节光圈,④把小光圈换成了大光圈或用凹面的反光镜使视野变得亮一些。低倍镜换高倍镜是通过转动转换器来完成的。换上高倍物镜后物像只是有点模糊,一般⑤转动细准焦螺旋就能使用物像更加清晰。(5) 细胞核中含有一种能够被碱性材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③是物镜、⑦是粗准焦螺旋。(2)在实验中移动玻片异物也移动,说明异物在装片上。如果移动装片,异物不移动,换一个目镜,发现异物还在,说明异物在物镜上。(3)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用凹面镜,也可调节光线的强弱。(4)根据题意可知,从像A变成像B是做的处理是:①低倍镜换成发高倍镜→③玻片向左上方移动了→⑤转动了细准焦螺旋,故选①③⑤;(5)在视野中,细胞内着色最深的结构是细胞核。26.【答案】流经时间;见解析;A【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根据可知,当通过相同的距离时,时间越短,则速度越大;(2)根据表格数据分析水流速度和倾角的关系;(3)可从水流倾角和降水量两个角度分析解答。【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该实验是通过测量水的流经时间来比较水流快慢的。(2)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水流的流经距离相同时,倾角越大,流经时间约小,由可知,水流速度越大,水流的越快,那么得到结论水流的倾角越大,水流速度越大;(3)由图可知,AD图水平倾角最大,水流速度最大,A图降水量大于D图降水量,冲刷时间更长,土壤侵蚀最严重,故选A。27.【答案】(1)食物的种类(2)D(3)避免实验的偶然性【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的理解和认识;解题从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方面切入。【解答】(1)小柯针对“蚂蚁爱吃甜的食物”这一假设,设计了一个实验:在一个培养皿的两端分别放上少许盐和少许糖,因此该实验有两个变量是糖和盐(食物的种类)。(2)在实验过程中D属于获取事实与证据。(3)实验时,为了排除由偶然性因素引起的误差,常需要设置重复组,求其平均值。28.【答案】(1)B(2)清水(3)1;⑤⑥;3;左下方【知识点】细胞的结构;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解析】【分析】(1)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2)在制作临时装片时,通常先滴加清水以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3)①粗准焦螺旋调节范围大,细准焦螺旋调节范围小;②因为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所观察到的范围越小,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就越少,细胞体积就越大;反之,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所观察到的范围越大,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就越多,细胞体积就越小。物镜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小。③根据显微镜的调节方法解答。【解答】(1)根据实验过程可知,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的正确顺序:B擦拭玻片、D滴加清水、C撕取表皮、A展评、E盖盖玻片、G滴加碘液、F吸去多余染液,即 B→D→C→A→E→G→F ,故选B。(2)根据题意可知,图D滴的液体是清水。(3)①显微镜观察时,图1中,转动①粗准焦螺旋时可使镜筒升降的范围大。②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少的目镜和物镜组合是图2中⑤和⑥,所以如果看到的细胞数目要最少,则目镜和物镜组合是图2中的组合⑤和⑥。③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是图3,图4中想要把A移到视野中央,载玻片应该往左下方向移动,由于显微镜成倒像,物像的位置和实际位置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细胞A在左下方,所以将玻片标本往左下方移动。(1)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的正确顺序:B擦拭玻片、D滴加清水、C撕取表皮、A展评、E盖盖玻片、G滴加碘液、F吸去多余染液。(2)在制作临时装片时,通常先滴加清水以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故图 D滴的液体是清水。(3)显微镜观察时,图1中,转动①粗准焦螺旋时可使镜筒升降的范围大。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少的目镜和物镜组合是图2中⑤和⑥,因为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所观察到的范围越小,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就越少,细胞体积就越大;反之,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所观察到的范围越大,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就越多,细胞体积就越小。④⑤是物镜,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⑥⑦为目镜,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小,所以如果看到的细胞数目要最少,则目镜和物镜组合是图2中的组合⑤和⑥。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是图3,图4中想要把A移到视野中央,载玻片应该往左下方向移动,由于显微镜成倒像,物像的位置和实际位置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细胞A在左下方,所以将玻片标本往左下方移动。29.【答案】(1)垂柳、小草、鸟儿、蚯蚓(2)听;视;错误【知识点】识别生物与非生物;生物的基本特征【解析】【分析】(1)根据生物的基本特征判断;(2)根据对动物感觉的认识分析即可。【解答】(1)垂柳、小草、鸟儿和蚯蚓都是具有生命的,因此它们都属于生物;(2)听鸟儿的歌声需要听觉,欣赏美景需要视觉,则作者推断蚯蚓有听觉和视觉。然而,为了验证这一假设,同学们设计了实验。在实验中,他们发现蚯蚓对他们的掌声并无反应。蚯蚓并没有对掌声产生任何反应,即它没有听,那么作者的假设是错误的。(1)生物是具有生命的,根据短文描述可知,包含的生物有:垂柳、小草、鸟儿和蚯蚓。(2)在短文中,作者描述了蚯蚓从泥土中探出头来,认为是被鸟儿的歌声吸引,并能欣赏美景。由此,作者推断蚯蚓有听觉和视觉。然而,为了验证这一假设,同学们设计了实验。在实验中,他们发现蚯蚓对他们的掌声并无反应。掌声是一种声音刺激,如果蚯蚓有听觉,它们应该对掌声有所反应。但实验结果表明,蚯蚓并没有对掌声产生任何反应。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作者的假设是错误的。30.【答案】(1)苍蝇搓“脚”(2)乙瓶中的苍蝇搓“脚”次数明显多于甲瓶中的搓“脚”次数;对照【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解析】【分析】(1)如果瓶内有脏物的苍蝇的搓脚次数多,那么说明搓脚次数与脏污有关,否则二者无关;(2)②根据结论对实验现象进行推测;③根据对照实验的目的解答。【解答】(1)②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在同一时间内观察记录甲、乙两个玻璃瓶中苍蝇搓“脚”的次数。(2)②若乙瓶中的苍蝇搓“脚”次数明显多于甲瓶中的搓“脚”次数,则说明苍蝇搓“脚”与清除“脚”上的污物有关。③实验步骤中的甲装置起对照作用。(1)实验方案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提出的问题和假设来进行,在探究“苍蝇搓‘脚’是为了清除‘脚’上的污物”的实验中,有无污物是影响苍蝇搓“脚”次数的因素,除了变量有无污物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①设置对照实验:在甲(瓶内无脏物)、乙(瓶内有脏物)两个玻璃瓶中,分别放入数量相等的活苍蝇;②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在同一时间内观察记录甲、乙两个玻璃瓶中苍蝇搓“脚”的次数。(2)①若甲瓶中的苍蝇搓“脚”次数接近或明显多于乙瓶中的搓“脚”次数,则说明苍蝇搓“脚”与清除“脚”上的污物无关。②若乙瓶中的苍蝇搓“脚”次数明显多于甲瓶中的搓“脚”次数,则说明苍蝇搓“脚”与清除“脚”上的污物有关。③实验步骤中的甲装置起对照作用。31.【答案】(1)左(2)0;低;4(3)弯管变细或烧瓶变大【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1)根据气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分析解答;(2)根据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解答。根据气体热胀冷缩的性质确定温度高低的变化即可;(3)根据V=Sh可知,气体的体积越大,弯管越细,则变化相同的温度时液柱的变化距离越大,那么测量越精确。【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瓶内气体受热以后,体积膨胀,瓶内气体会推动弯管中间的液柱由A处向左处移动。(2)根据题意可知,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故A处的温度为0℃。根据图片可知,液柱由C到B处时,气体的体积更小,表示温度下降;C处温度比A处高,应该为2℃;B处温度比A处低2℃,应该为-2℃,则则B处温度比C处温度低t=-2℃-(-2℃)=4℃。(3)实际使用中发现该温度计玻璃管中液柱变化不明显,导致示数不准确,我改进的建议:换用更细的玻璃管,换用容积更大的瓶子。(1)此温度计是气体温度计,瓶内气体受热以后,体积膨胀,瓶内气体会推动弯管中间的液柱由A处向C处移动;瓶内气体遇冷以后,体积缩小,弯管中间的液柱由A处向B处移动, 所以当温度升高时,液柱向左移动。(2)[1][2][3]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故A处的温度为0℃。瓶内气体推动液柱由A处向C处移动时,表示温度上升,故在C处的温度为2℃;液柱由A处向B处移动时,表示温度下降,故在B处的温度为-2℃,则B处温度比C处温度低t=-2℃-(-2℃)=4℃(3)实际使用中发现该温度计玻璃管中液柱变化不明显,导致示数不准确。对此请你提出两条改进的建议换用更细的玻璃管,换用容积更大的瓶子。32.【答案】根据V=Sh可知,瓶内水的体积为瓶内空白部分的体积为瓶的容积为。【知识点】体积的测量;特殊测量方法【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可知,瓶内有水的部分和没水的部分都是圆柱形,根据V=Sh分别计算出二者的体积,然后相加即可。33.【答案】(1)1mm(2)刻度尺的零刻线没有与木块边缘对齐;读数时视线没有正对刻度线(3)根据乙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线圈左侧与3.00cm对齐,右侧与4.80cm对齐,所以20圈的长度为细铜丝的直径为。【知识点】长度的测量;特殊测量方法【解析】【分析】(1)根据甲图确定刻度尺一个大格的长度,然后除以中间的小格数得到分度值;(2)根据刻度尺的使用规范解答;(3)根据“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分别记录两个刻度值,然后相减得到铜丝的直径和,最后除以圈数即可。【解答】(1)根据甲图可知,刻度尺上一个大格表示1cm,中间有10个小格,则分度值为:1cm÷10=0.1cm=1mm。(2)根据图片可知,测量木块长度时的错误为:①刻度尺的零刻线没有与木块边缘对齐;②读数时视线没有正对刻度线。(1)分度值为相邻两条刻度线所表示的长度,图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2)[1][2]刻度尺放置时,将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与被测边平行,不能歪斜。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即视线与尺面垂直,不能斜视。所以不足之处为:①刻度尺的零刻线没有与木块边缘对齐;②读数时视线没有正对刻度线。(3)由图知:线圈左侧与3.00cm对齐,右侧与4.80cm对齐,所以20圈的长度为细铜丝的直径为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杭州市锦绣育才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科学试题(学生版).docx 浙江省杭州市锦绣育才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科学试题(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