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1张PPT)《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作为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整合了物权、合同、人格权等七大编的法律规范,像一位无声的守护者,既为个人权益筑牢防线,也为社会秩序奠定基石。它不仅凝聚着时代精神,更镌刻着人民对公平正义与美好生活的永恒期待,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认识民法典》(统编版)七年级下10.1认识民法典走近民法典第十课第四单元 生活在法治社会学习目标核心素养:结合民法典的规定,了解从事民事活动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学习目标:法治观念常见考查方式:以民法典规定的法律条文为载体,考查对民法典的认识。生活观察结合以下生活情境,想一想民法典与我们的一生有何关系?我还是胎儿时,虽然没有出生,但是可以继承遗产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五十五条规定:“遗产分割时,应当保留胎儿的继承份额。胎儿娩出时是死体的,保留的份额按照法定继承办理。”父母对未成年的我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民法典第二十六条规定:“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法律依据调整了胎儿和被继承者之间的财产关系调整了父母和子女之间的人身关系姐姐25岁了,她和心仪的人步入了婚姻的殿堂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一条规定:“婚姻家庭受国家保护。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爸爸在路上救助一位晕倒的叔叔,在给叔叔做心肺复苏时用力过猛压断了其一根肋骨。叔叔醒来了解情况后,表示不需要爸爸赔偿,并向爸爸表示感谢。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七条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四条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法律依据调整了民事主体的人身关系调整了爸爸和被救助人之间的人身关系生活观察我家买了新房,爸爸妈妈与开发商签订了购房合同。法律依据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五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爷爷70岁了,他立下了遗嘱。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自然人可以依照本法规定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并可以指定遗嘱执行人。”调整了父母和开发商之间的财产关系调整了爷爷和继承人之间的财产关系法律依据生活观察可见,民法典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探究新知结合以上材料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民法典是一部怎样的法律。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民法典涉及经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不可分。每个人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它的规范和保护。探究新知民法典的调整范围民法典是一部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法律。民法典的实施有什么意义?实施民法典,能够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有利于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促进社会更加和谐。《民法典》以严谨缜密的法律规范为社会和谐保驾护航,同时它也将平等、诚信、法治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律条文,实现法治与德治交融,为社会和谐注入价值动能。探究分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节选)第七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第九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第一百八十四条 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第一百八十五条 侵害英雄烈士等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第一千零四十三条 家庭应当树立优良家风,弘扬家庭美德,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夫妻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互相关爱;家庭成员应当敬老爱幼,互相帮助,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这些法律规定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哪些内容?诚信文明正义爱国、友善诚信、友善民法典注重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中华传统美德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体现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理念。民法典注重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了哪些道德规范,体现了怎样的治国理念?探究新知民法典注重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那么在从事民事活动时,我们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呢?探究分享方某遗失了装有重要文件的公文包。他随即通过媒体悬赏一千元寻找。当捡到公文包的赵某找到方某归还公文包时,方某却拒绝支付悬赏费用。因沟通未果,赵某遂将方某诉至人民法院。人民法院依据民法典,判决方某向赵某支付一千元酬金。思考:查阅民法典,找出人民法院作出上述判决的法律依据。思维点拨根据民法典第七条和第三百一十七条的规定,权利人悬赏寻找遗失物的,领取遗失物时应当按照承诺履行义务。法律依据方某遗失公文包并通过媒体悬赏一千元,拾得人赵某归还公文包时有权要求方某支付一千元酬金。诚信作为民法典条文的内容,不再是单纯的道德规范,已经成为一项法律规范,是将道德规则与法律规则合为一体,具有法律调节和道德调节的双重功能。民法典为什么要确立诚信原则?除了了诚信原则之外,民法典还确立了哪些原则?解析民法典确立了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守法和公序良俗、绿色等基本原则。民法典规定了人们从事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的原因。社会成员之间既有共同利益,也有各自的利益。为确保各成员合理合法地行使权利,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民法典确立了哪些原则?探究新知第四条: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第十四条: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第一百一十三条:民事主体的财产权利受法律平等保护。第一千零五十五条:夫妻在婚姻家庭中地位平等。第一千一百二十六条:继承权男女平等。第一千零六十二条规定“夫妻对共同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上述法律条文的规定体现了民法典确立的哪项基本原则?平等探究分享第一百一十七条: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征收、征用不动产或者动产的,应当给予公平、合理的补偿。第一百五十一条: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第二百八十八条: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相邻关系。第一千一百八十六条:受害人和行为人对损害的发生都没有过错的,依照法律的规定由双方分担损失。上述法律条文的规定体现了民法典确立的哪项基本原则?公平探究分享第七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第五百零一条: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或者其他应当保密的信息,无论合同是否成立,不得泄露或者不正当地使用;泄露、不正当地使用该商业秘密或者信息,造成对方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第五百零九条第二款:当事人应当遵循诚信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第五百五十八条:债权债务终止后,当事人应当遵循诚信等原则,根据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旧物回收等义务。上述法律条文的规定体现了民法典确立的哪项基本原则?诚信探究分享上述法律条文的规定体现了民法典确立的哪项基本原则?第八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第十条: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第一百五十三条: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守法和公序良俗,遵守公共秩序,符合善良风俗探究分享探究分享第二百九十四条规定:“不动产权利人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弃置固体废物,排放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土壤污染物、噪声、光辐射、电磁辐射等有害物质。”第五百零九条第三款规定:“当事人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应当避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第一千二百二十九条规定:“因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造成他人损害的,侵权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上述法律条文的规定体现了民法典确立的哪项基本原则?绿色探究新知民法典确立绿色原则,意味着在整个民事活动中要贯穿什么理念?民法典规定绿色原则有什么意义 民法典规定绿色原则符合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期待,为建设美丽中提供了法治保障。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理念学以致用分析以下情境违背了民法典中的哪项原则违反了自愿原则违反了诚信原则违反了平等、公平、诚信原则违反了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李某在服装市场询问了一件衣服的价格之后,摊主强迫其购买。张某知道他手中的一副名画是赝品,但是当作真迹卖给了赵某。陈某在市场卖菜,对买菜的老人儿童有缺斤少两的行为。王某常在公寓住宅和朋友聚会至深夜,大声喧哗和放音乐。小张在搬家时,将废旧电池、过期药品等有害垃圾直接丢入小区的普通垃圾桶违反了绿色原则板书设计4、民法典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2、民法典的调整范围3、实施民法典的意义。1、民法典和生活的关系5、民法典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怎样的治国理念6、民法典规定了人们从事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课堂训练B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我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它涵盖了婚姻家庭、继承、物权、合同、侵权责任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民法典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②民法典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③每个人都离不开民法典的规范和保护 ④民法典是第一部与人民密不可分的法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课堂训练A2. 民法典第1043条规定:家庭应当树立优良家风,弘扬家庭美德,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夫妻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互相关爱;家庭成员应当敬老爱幼,互相帮助,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这表明A.民法典的内容彰显家庭美德B.民法典的内容彰显职业道德C.民法典的内容彰显社会公德D.民法典的内容彰显个人品德A课堂训练3.善意施助,关爱他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民法典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但是,对于一切违法犯罪行为,我国严厉打击,保社会安定,保人民安康。以上材料体现了 ( )①民法典彰显中华传统美德和社会公德②民法典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③民法典的主要内容是道德规范④道德是我国制定法律的依据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D课堂训练4. 民法典第1125条规定,被继承人已知继承人对其实施了相应的违法行为,却愿意对继承人的过错行为予以宽恕,恢复其已丧失的继承权,应对其意愿予以尊重。这一宽宥制度体现了民法典的A.平等原则 B.公平原则C.诚信原则 D.自愿原则同学们,《民法典》是守护我们一生的“权利宝典”。它既赋予我们权利,也教导我们履行义务、坚守诚信。希望大家将法律知识融入生活,做知法守法的践行者。遇到问题时善用法律思维,需要帮助时勇当法治传递者。愿法治的种子在你们心中扎根,让公平正义照亮生活!教师寄语谢谢聆听Thanks!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10.1认识民法典(29张PPT 视频素材)(1).pptx 民法“诚实信用”原则.mp4 认识民法典.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