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第一章 物质的变化
第1节 物质的变化
生活中存在很多物质变化的例子:
玻璃破碎了
糖溶解在水中变成糖水
爆炸
若将以上变化进行分类,你准备怎么分?分类的标准是什么?
变化时
是否有
新物质
生成
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物质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化学
变化
物理
变化
物质
变化
(一)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请你从微观角度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一)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水的蒸发
水的电解
物理变化的本质:
分子间的距离发生改变
构成物质的分子的原子重新组合,形成了新的分子
化学变化的本质:
总结两种变化的联系:
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 )
物理变化不一定伴随化学变化( )
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 变化。
蜡烛熔化成烛泪是 变化。
化学
物理
(一)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二)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
思考:通过观察和实验,寻找有哪些现象可作为物质变化的证据?
发生变化的证据:
颜色的变化、产生沉淀
1、硝酸铅和碘化钾反应
Pb(NO3)2+ 2KI ═ PbI2↓+ 2KNO3
无色溶液
黄色沉淀
无色溶液
2、绿叶的变化
证据:颜色的变化
(由绿色变成黄色)
3、钢铁的熔化
证据:温度的变化、
状态发生变化
(二)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
4、铁丝的形变
证据:形状发生变化
5、水的电解
证据:产生气体
(二)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
2
3
6
4
5
7
物质变化的证据
温度变化
性质变化
产生气体
发光发热
1
8
生成沉淀
状态变化
pH变化等
颜色改变
(二)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
你是怎样判断物质发生的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或者两者兼而有之的?
想一想:
在变化过程中,物质仅仅发生形状、状态、位置的改变,则属于物理变化;
在变化过程中,以沉淀、气体、变色等形式产生了新的物质,就判断为发生了化学变化。
(二)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
(二)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
装澄清石灰水的试管发生了化学反应
证据:
无色变成了白色、
产生了白色沉淀。
小结:产生沉淀、产生气体、pH的变化等证据,有新物质生成可推断发生化学反应。
(二)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
(二)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
FeCl3 + 3KSCN = Fe(SCN)3 + 3KCl
黄色
无色
血红色
使溶液变成血红色
硫氰化钾溶液有什么用途?
硫氰化钾溶液可以检验Fe3+
通过实验可知,硫氰化钾溶液有什么性质?
SCN-能与Fe3+结合成Fe(SCN)3,使溶液变成血红色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不需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的性质,如: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吸水性等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
可燃性、稳定性、还原性、氧化性、酸碱性、腐蚀性、毒性、能反应等
(二)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
物质的性质可以分成哪几类?
( 三)、物质变化规律的应用
1、推测物质性质和用途。
白色硫酸铜固体遇水会呈蓝色,这一性质有什么用途?
各种变化证据
进行分析
认识物质的变化和变化的规律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有什么关系?
由物质的性质可以推测用途,
性质决定了用途。
白色硫酸铜固体遇水会呈蓝色,这一性质有什么用途?
检验水;
或吸收水,作干燥剂
H2 H2O
原理
现象
结论
白色硫酸铜固体遇水会变蓝色
无水硫酸铜变蓝色
氢气中混有水蒸气
( 三)、物质变化规律的应用
2、寻找发现未知物质。
地质考察科研人员在外出考察时,常常在工具包内放一瓶稀盐酸,你知道这是为什么?
可以用稀盐酸来鉴定矿石中是否含有碳酸钙等碳酸盐成分。
3、建立物质变化模型。
课堂小结
方法
观察法
实验法
探究
变化
性质
表现出
用途
体现
决定
化学性质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物理性质
1.下图所示实验操作中,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填序号,下同),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通过该实验验证了硫酸铜晶体的物理性质: (答一条即可),化学性质: 。
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
易溶于水
③
① ②
练一练
2.学校购买了几瓶无水酒精,有人怀疑有假。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该酒精中是否真的含有水分?
取少量酒精样品装入试管,加入适量的白色CuSO4粉末,如果变蓝色,证明该酒精中含水。如不变色,证明是无水酒精。
练一练
3.伴随发光、发热、变色、产生气体或沉淀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吗?
不是所有的化学变化都会产生上述现象,而具有上述现象的变化也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如灯泡通电发热发光是物理变化,加热饱和石灰水由于溶解度变小产生沉淀是物理变化。
4.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吗?
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如自行车轮胎“爆炸”是物理变化。
可燃物在有限空间急速燃烧,发生爆炸是化学变化。
练一练
证据
判断
变化
物理变化:无新物质生成、
无新分子生成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有新分子生成
推测
性质
决定
用途
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