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道法二轮复习专题二:生态建设课件(共11张PPT)+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中考道法二轮复习专题二:生态建设课件(共11张PPT)+学案

资源简介

学案参考答案
专题二:生态建设
一、答题金句:略
二、理论联系实际
时政热点素材 教材知识链接
素材一:2025年哈尔滨亚冬会冰上项目5个场馆,不使用胶黏剂,减少其对环境质量的影响,保证场馆的空气质量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素材二汽:车制造业引进DeepSeek工业智能系统,单位产品能耗降低22%,年减少碳排放1.2万吨,为传统制造业转型提供了标杆 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坚持节能减排
素材三:北京中轴线的永定门新雨水泵站绿色低碳的设计理念,促进了雨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减轻城市防洪压力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
素材四:大力生产电动化、智能化的新能源汽车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开发和生产新能源汽车,满足消费者绿色出行新体验;
三、小试牛刀
(1)①现状:当前我国环境虽整体有所改善,但生态环境形势不容乐观。大气、水、土壤污染等各类环境问题时有发生。一些地方、一些领域由于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加上工业化进程加快、资源短缺、人口基数大等问题所产生的多重叠加效应。
②危害: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威胁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③意义:关注绿色发展有利于建设生态文明,有利于推进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国际承诺,有利于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2)企业:①需要加快绿色经济转型,发挥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②大力发展绿色建筑、绿色能源,减少碳排放。
公民:①思想上树立绿色低碳意识,行动上绿色消费、绿色出行。
②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思想上+行动上)
单选题
CCCBA DCBBC
B.问答题
【材料一】 ①当前我国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制约着经济发展,这一承诺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2分)——现状
②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是我国的必然选择。(2分)——对中国
③中国积极履行国际义务,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勇于担当责任。(2分)——对世界
【材料二】
(1)现状:当前我国面临着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理论意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生命共同体,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失之难存/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现实意义:
有利于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有利于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建设美丽中国。
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有利于满足人们多样化的生活需求,提升人民的幸福感。
(2)①小雅的观点是正确的。(1分)
②公民在消费过程中享有一定的自主权利,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需求进行点餐等,公民的这一权利是受法律保护的。(2分)
过度点餐造成食物浪费,是浪费粮食资源的表现,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相悖,也跟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相悖,不利于建设美丽中国。(2分)
③我们要培养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行为习惯,对浪费行为说“不”,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共11张PPT)
专题二: 生态建设
中考时政专题复习
环节一:知识梳理
生态
人口问题
资源问题
环境问题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特点
2、对策: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实施三孩政策, 优生优育,调控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3、意义:有助于适应人口形势新变化和推动高质量发展新要求,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1、现状
2、危害
3、对策
1、现状
2、危害
3、对策
1、原因:自然是生命之母;生态兴则文明兴
2、如何促进人与生态和谐相处?
环节二:理论联系实际
时政热点素材 教材知识链接
素材一:2025年哈尔滨亚冬会冰上项目5个场馆,不使用胶黏剂,减少其对环境质量的影响,保证场馆的空气质量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素材二汽:车制造业引进DeepSeek工业智能系统,单位产品能耗降低22%,年减少碳排放1.2万吨,为传统制造业转型提供了标杆 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坚持节能减排
素材三:北京中轴线的永定门新雨水泵站绿色低碳的设计理念,促进了雨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减轻城市防洪压力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
素材四:大力生产电动化、智能化的新能源汽车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开发和生产新能源汽车,满足消费者绿色出行新体验;
环节三:小试牛刀 【审--联--构--组】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完善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和标准体系,营造绿色低碳产业健康发展生态。深入实施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培育绿色建筑等新增长点。完善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加强重点用能用水、单位节能节水管理,有力有效管控高耗能项目。加强废弃物循环利用,大力推广再生材料使用。健全绿色消费激励机制,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扎实开展国家碳达峰第二批试点,建立一批零碳园区、零碳工厂。
1、为什么国家政府工作报告中关注绿色发展?
审--题型:原因(为什么)——现状+意义
①现状:当前我国环境虽整体有所改善,但一些地方、一些领域由于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生态环境形势不容乐观。
②危害: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威胁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③意义:关注绿色发展有利于建设生态文明,有利于推进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国际承诺,有利于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2、政府工作报告从去年的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到今年的加快发展绿色低碳经济,这对企业和公民有什么启示?
企业:
①需要加快绿色经济转型,发挥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②大力发展绿色建筑、绿色能源,减少碳排放。
公民:
①思想上树立绿色低碳意识,行动上绿色消费、绿色出行。
②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思想上+行动上)
环节三:小试牛刀 【审--联--构--组】
AB分组练习
A.单选题
B.问答题
环节四:问答题 【审--联--构--组】
【材料一】读懂“中国承诺”
全球气候变化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碳排放国,我国需要在推进发展的同时实现快速减排,任务十分艰巨。尽管如此,我国仍然向世界作出了
“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承诺,得到国际社会高度赞誉。
结合上述材料分析,我国作出这个承诺的原因是什么?(6分)
①当前我国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制约着经济发展,这一承诺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2分)——现状
②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是我国的必然选择。(2分)——对中国
③中国积极履行国际义务,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勇于担当责任。(2分)——对世界
环节四:问答题 【审--联--构--组】
【材料二】(2024·盐城)2024年5月《江苏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出台,明确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各地纷纷开展“焕新季”活动,以高能耗、高污染的旧,换绿色、智能的新,满足百姓多样化需求。
“以旧换新”并不意味着可以铺张浪费。盐城市采取了多项措施整顿“舌尖浪费”,按需取食、盘光碗净日益成为当今社会的“新食尚”。但日常生活中,过量点餐、宴会浪费、食堂剩饭等现象时有发生。对此,小雅说:“自主点餐享自由,杜绝浪费利环保。”
(1)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谈谈为什么要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4分)
① 现状:当前我国面临着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②理论意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生命共同体,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 ,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③现实意义:
有利于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有利于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建设美丽中国。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利于满足人们多样化的生活需求,提升人民的幸福感。
环节四:问答题 【审--联--构--组】
①小雅的观点是正确的。(1分)
②公民在消费过程中享有一定的自主权利,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需求进行点餐等,公民的这一权利是受法律保护的。(2分)
过度点餐造成食物浪费,是浪费粮食资源的表现,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相悖,也跟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相悖,不利于建设美丽中国。(2分)
③我们要培养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行为习惯,对浪费行为说“不”,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2)运用相关知识,综合评析小雅同学的观点。(6分)
作业:请结合学案中的答题金句,完成“生态”大概念的思维导图。
时间:5分钟,讨论、画出思维导图。专题二 生态建设
一、答题金句
1.资源现状: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
危害:对资源的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和无节制消耗,必然导致资源的枯竭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环境现状:当前我国生态环境虽总体有所改善,但生态环境形势仍不容乐观。
危害: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3.应对人口、资源、环境的策略:转变发展方式,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4.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做法((高效重点三)
二、理论联系实际
时政热点素材 教材知识链接
素材一:2025年哈尔滨亚冬会冰上项目5个场馆,不使用胶黏剂,减少其对环境质量的影响,保证场馆的空气质量
素材二汽:车制造业引进DeepSeek工业智能系统,单位产品能耗降低22%,年减少碳排放1.2万吨,为传统制造业转型提供了标杆
素材三:北京中轴线的永定门新雨水泵站绿色低碳的设计理念,促进了雨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减轻城市防洪压力
素材四:大力生产电动化、智能化的新能源汽车
三、小试牛刀 【先审题(题型、考点、方法)→联系知识点和材料→想好答案结构→最后组织答案。“审---联---构---组”】
热点: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完善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和标准体系,营造绿色低碳产业健康发展生态。深入实施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培育绿色建筑等新增长点。完善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加强重点用能用水、单位节能节水管理,有力有效管控高耗能项目。加强废弃物循环利用,大力推广再生材料使用。健全绿色消费激励机制,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扎实开展国家碳达峰第二批试点,建立一批零碳园区、零碳工厂。
1、为什么国家政府工作报告中关注绿色发展?(为什么=现状危害+意义)
2、政府工作报告从去年的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到今年的加快发展绿色低碳经济,这对企业和公民有什么启示?
A.单选题
1.2025年1月10日央广网广州消息,2024年全年,广东全省已种植县镇村绿化苗木超2337.2万株,其中乡村范围种植1858.4万株,超额完成2024年度任务目标,参与植树造林群众52.3万人。这告诉我们( )
A.走绿色发展道路已成为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
B.共同守护好绿水青山就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C.广大人民要积极履行植树义务,共同建设美丽中国
D.我国要减少资源开发,守护好来之不易的绿色成果
2.2024年12月18日,广东省林业局在惠州市召开全省国土绿化和生态保护修复现场会,总结全省国土绿化和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分析研判当前形势,部署2025年重点任务。重视生态保护修复有利于( )
A.促进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B.从根本上改善生态环境问题
C.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D.使绿色发展理念成为所有人的共识
3.2024年7月1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中国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白皮书。白皮书显示,我国美丽海湾建设成效不断彰显,中国近岸海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海洋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大幅提升。2023年,近岸海域优良水质面积比例达到85.0%的新高,实现“六连增”。取得如此成果得益于( )
绿色环保已是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
B.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追求经济高速发展
C.我国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D.坚持践行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的政策
4.伴随着油电政策差异导致的市场明显分化,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率持续攀升。2024年7月,国内新能源汽车的新车渗透率首次超过了50%的门槛,同时,众多新能源汽车品牌的销量也创下了历史新高,这为我国2024年新能源汽车销售1200万辆的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有利于
A.降低水源污染概率,履行保护环境义务
B.推广绿色消费理念,助推民众低碳出行
C.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推动经济高速发展
D.减少各类环境污染,维持生态系统平衡
5.为应对气候变暖,我国向世界承诺将在2030年前和2060年前分别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注:碳达峰即温室气体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碳中和是指将排放的二氧化碳全部捕集或吸收掉)。对此,下列做法可取的有
①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②出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以减少碳排放量
③要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当前的中心工作 
④树立先治理环境后发展经济的环保理念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下列信息共同反映了我国
◎2024年6月1日,《生态保护补偿条例》正式施行
◎2024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正式施行
◎2023年5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施行
A.进入了一个环境友好型社会 B.用强制力来保障法律的实施
C.人大依法行使了国家立法权 D.依法加强对生态文明的保护
7.2024年8月15日是第二个全国生态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的环境污染犯罪司法解释于2023年正式施行。该司法解释调整了污染环境罪的定罪量刑标准,充分体现了“两高”依法严惩环境污染犯罪,助力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立场。由此可见
①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坚持科学立法 ②任何破坏生态环境的犯罪行为都将受到严厉处罚 ③建设生态文明,必须靠严格的制度、严密的法治 ④我国的生态环境状况堪忧,唯有靠法治才能解决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2024年6月1日起,我国首部专门针对生态保护补偿的法律《生态保护补偿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该《条例》提出,国家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等方式,对按照规定或者约定开展重要生态环境保护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补偿,鼓励、支持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有机融合。该《条例》施行有利于
①进一步体现以生态保护为中心的工作重点 ②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 ③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达到多元价值的共赢 ④保证居民稳定增收,提高保护环境积极性
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9.2024年5月25日,以“生态创新:新质生产力新动能”为主题的“2024绿色生态创新大会”在上海正式开幕。500余位中外科学家和产学研用领域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共谋绿色生态创新发展。这有利于我国
A.主导全球生态环境治理,努力谋求互利共赢
B.科技赋能生态文明建设,助推绿色低碳发展
C.促进国家文化交流互鉴,丰富人类文明成果
D.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引领世界科技发展
10.2024年全国两会中,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介绍2024年政府工作任务时提出,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回顾过去,“生态”一词多次在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这体现我国
年份 生态环境保护任务
2022年 加强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推行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
2023年 加大土壤污染风险防控和修复力度,强化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
2024年 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A.旨在创造更多的经济利益,实现国家顶层设计创新
B.坚持禁止资源消耗的方针,推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C.努力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D.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以旅游经济为主要形式
B.问答题
【材料一】读懂“中国承诺”
全球气候变化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碳排放国,我国需要在推进发展的同时实现快速减排,任务十分艰巨。尽管如此,我国仍然向世界作出了
“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承诺,得到国际社会高度赞誉。
结合上述材料分析,我国作出这个承诺的原因是什么?(6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二】(2024·盐城)2024年5月《江苏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出台,明确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各地纷纷开展“焕新季”活动,以高能耗、高污染的旧,换绿色、智能的新,满足百姓多样化需求。
“以旧换新”并不意味着可以铺张浪费。盐城市采取了多项措施整顿“舌尖浪费”,按需取食、盘光碗净日益成为当今社会的“新食尚”。但日常生活中,过量点餐、宴会浪费、食堂剩饭等现象时有发生。对此,小雅说:“自主点餐享自由,杜绝浪费利环保。”
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谈谈为什么要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4分)
(2)运用相关知识,综合评析小雅同学的观点。(6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