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试卷八年级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共8页,五个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题卷上的答案无效。3.考试中请一定静心阅读、仔细审题、认真答卷。特别注意:字迹美观、卷面整洁。一、积累与运用(共23分)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之一。某班级正在开展以“黄河,母亲河”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4分)活动一 查阅资料,知黄河概貌九曲黄河,从巴颜喀拉山脉一路向东,万里驰骋,涌入渤海。她在130万平方公里的流域内,孕育了璀璨的黄河文化,沉①______(diàn)着文明的印记,鼓舞着炽热的情怀,把永恒深深的②______(juān)刻进史册。九曲黄河第一湾位于四川若尔盖县的唐克大草原上,黄河自甘肃一侧向东而来,与发源于红原的白河在此交汇,形成被中外科学家誉为“宇宙中的庄严幻景”!登上高处的山丘远望,只见草原铺陈开来,蛇形水域自天际蜿蜒远去。在辽阔原野间,带上高原的纯净,蓄起史诗的力量,回首向北,悄然远去。1. 依次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chì qiāo B. zhì qiǎo C. chì qiǎo D. zhì qiāo2. 根据语境,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①沉diàn( ) ②juān( )刻活动二 吟咏诗句,感受水文化3. 在古代诗歌中,诗人常引“水”入诗,抒发情感。黑板报上要开辟一个“诗词中的水文化”栏目,请你填空。水 古诗文名句 作者与作品 情感长江 ①______?②______。 崔颢《黄鹤楼》 羁愁之水黄河 大漠孤烟直,③______。 王维《使之塞上》 豁达之水雨水 八方各异气,④______。 曹植《梁甫行》 同情之水瀑布 ⑤______,⑥______ 郦道元《三峡》 活力之水湖水 ⑦______,⑧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静美之水4. 在下面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恰当一项是( )黄河号子是一种古老的中国民歌,是劳动号子的一种。 。①独具魅力的号子,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曾有过辉煌的一页。②远古时代,人们在与大自然搏斗时发出的呼喊声,收获时,愉快地敲击石块、木棒,发出的欢呼声和歌唱声,形成了最早的中国民歌——劳动号子的雏型。③近年来,“川江号子”和“黄河号子”相继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加以保护和传承。④其鲜明的民族风格、强烈的生活气息和艺术感染力,极大地激发了民族精神。⑤如在抗日战争时期诞生的《黄河大合唱》,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就采用了劳工号子的形式。A. ②①⑤④③ B. ②①③⑤④ C. ①⑤④②③ D. ①②⑤④③活动四 参与宣传,为黄河代言5. 完成下面小题(1)消息写作中,正文的结构通常是按照重要性递减的原则安排的,即所谓“倒金字塔结构”。其中导语部分集中讲述最重要的新闻事实;此后随文章的展开,事实的重要性逐渐减弱;如果有相关的背景材料,一般放在新闻事实的后面。下面是小华同学整理的消息内容框架,请你根据要求对框架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将下面句子序号填到结构图中。①来自全省各地的群众代表联唱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唱支山歌给党听》等经典的红色歌曲。②“千人齐聚黄河畔·唱响红歌给党听”文化艺术周在化隆县群科新区拉开帷幕。③开幕式上,化隆县宣传部门精心编排了盛大的红色歌舞表演。④此次活动得到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引起了多家媒体的广泛关注。A______ B.______ C. ① D.______(2)为让同学们深入理解黄河文化蕴含的精神价值,学校将举办“弘扬黄河精神,传承黄河文化”学习活动。下面是同学们为本次活动选取的宣传海报,作为宣传员,请你结合活动主题及构图为大家介绍一下这幅海报。要求:观点明确,语句通顺,80字以内。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一)(共16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爷爷的拐杖①小时候看见爷爷的那只拐杖就是一根杂木棒,他除了睡觉外,拐杖就没离开过,爷爷说那是他爷爷的爷爷从老山里捡来的。爷爷走路时基本就不用拐杖撑力,只是摆一个样子罢了,那时爷爷的年龄也就五十开外,但他相对于同龄人来说,他的身体是最好的,有时我跟在他后面小跑才能和他并驾齐驱,那拐杖轻飘飘的在爷爷的右腿旁随着爷爷的脚步行走。②有一次我和几个同伴一起玩耍,他们怂恿我一起去偷杏子吃,我想,他反正是我的爷爷,即使发现了也不要紧,便和同伴们悄悄地摸进了园子,看看周围也不见爷爷的影子,同伴们趴在埂子下边,我“蹭蹭蹭”爬上了一棵大杏树,蹲在枝丫上连摘带吃,这时突然听到一声大喝:“下来……”我一听是爷爷赶忙住手,透过杏树的枝叶看着爷爷,只见他瞪着一双眼看我,我慌忙下树,裤子被树枝挂住,撕开了一道口子,爷爷站在树下说:“慢慢下……”听着他缓和的语气,我想不要紧,看来爷爷原谅了我,哪知我刚落地,爷爷的那只拐杖“啪”的一下抽在我的屁股上,打得我好疼啊。“再偷不偷了……”爷爷又一次举起拐杖,我赶忙说:“不偷了,不偷了……”爷爷举起的拐杖慢慢放下,一句话也没说……③给同伴们分了杏子,我特意留了几个,回到家里分给了弟妹,父亲看见问我:“你去园子了?”“嗯,偷杏子被爷爷打了一拐杖”“打得对对的,那杏子熟了要分给社员们的,你偷不挨打才怪呢……”④自从挨了爷爷的打,我看见那只拐杖也是“气不打一处来”,一次看见爷爷睡下后,我悄悄地将拐杖拿出门去想把它弄折,首先我将拐杖横放在膝盖上,两手抓住拐杖的两头向内使劲,那拐杖就是“岿然不折”,我心里想看你有多结实,我走到门外的那个石锁前,抬起拐杖狠命地抡下,哪知拐杖被石锁反弹,随之挣脱弧口反向我弹来,打到我的额头上,我自讨苦吃挨了自己的“打”,折回屋里悄悄地将拐杖放回原处。⑤秋收的季节到了,园子里只剩下那些缀满树枝的杏子,村里人早出晚归上山收麦,都会路过园子,这季节爷爷拄着那只拐杖在园子里走得格外勤了,每棵杏树下面都留下了爷爷拐杖斑驳的印迹,那拐杖坚硬的性格里也渗透了爷爷的倔强和韧性。麦收刚完,爷爷便让队长派上四五个人,拿上一大块帆布,四人扯住帆布的四角站在树下,一人爬在杏树的大丫杈上,抓住树枝使劲摇晃,那杏子扑棱棱地往下掉在帆布上,偶尔有滚落地上的杏子却被摔成稀巴烂,树梢的杏子好像有些死皮赖脸不愿意掉下,爷爷边将自己的拐杖递给树上的人,用它轻轻地敲击树枝,那些杏子才不情愿的掉下……“分杏子啦……分杏子啦……”村里的孩子们听见队长的喊叫,一个个往园子里跑。⑥1981年我光荣参军了,去公社集中的那天,爷爷执意地要把我送村外的岔路口,我骑着生产队的大红马,爷爷一直跟在后面送我,我扭头看着爷爷,爷爷握着的那只拐杖,轻飘飘的、无声无息地在爷爷的身旁一上一下划着弧线,到了岔路口我连说着:“爷爷您快回去吧!”爷爷的那只拐杖和爷爷一样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地看着我远去的背影……⑦1990年83岁的爷爷终于闲在家里了,常常坐在那个石锁上发呆,但那只拐杖还是不离手,偶尔举起它吓唬着那些围观他的公母鸡。这年的春天爷爷不行了,等我回去时爷爷早已入土,我怀着沉痛的心情与兄弟们一起走进了家族的坟冢,爷爷的坟头上插着的魂幡仅剩几条白色的纸穗随着春分摇曳,发出“吧嗒嗒嗒”的声响,我跪在坟前点燃一卷烧纸,默默祷告在天国的爷爷原谅我迟来的送行……⑧爷爷的那只拐杖仍然立在爷爷的炕头,显得孤单凄凉,我拿起拐杖用手掌来回的滑动感觉有点冰凉,但我的内心已感觉到拐杖的骨子里渗透了爷爷体温,传送在我心灵里的仍是爷爷那种倔强坚韧的性格语言,拐杖那些纤丝交错的血管里流淌着山泉的水,偶有几片花瓣点缀,哦,这不是那园中的玫瑰花吗?细细端详那拐杖的拐弯处影影约约显现着那些高低起伏的群山,我想原来我的祖先们手握住的是那连绵不断的群山,它是山河的桥梁,一头踩着地,一头撑着天,它才是大山的精灵,永远穿行在黑土地里!(作者:李孝贤。有删改)6. 文章围绕“爷爷的拐杖”写了哪些事?请从爷爷的角度进行概括。7. 文中“爷爷”这一形象深入人心,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爷爷”身上具有怎样的品质。8. 请简要分析文章第④段如何表现“拐杖”的倔强坚韧的?9. 文章语言质朴但字里行间流露出“我”对爷爷的深情,请你结合文章具体内容,简要分析作者的情感。(二)(共12分)班级开展新闻阅读探究性学习活动,请你阅读下面三个文本,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①河南省全民健身大赛户外健身大会,2024年9月21日在国家地质公园——新乡南太行关山景区举行。来自全省各地的近5000名户外运动爱好者欢聚一堂,与自然同行,享运动之趣。②本次活动由河南省体育局、省委直属机关工委等10部门共同主办,设有山地徒步、山地越野跑、青少年山地彩虹跑、山地户外技能挑战赛等多个项目组别,满足了不同年龄层次和兴趣爱好的选手需求。③河南省全民健身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河南省全民健身大赛户外健身大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促进了全民健身活动的深入开展,更好满足了人民群众对健康生活的向往,也进一步提升了举办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举办地的“体育+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我省体育赛事活动“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的广泛开展。(节选自《郑州日报》)【文本二】“体育+”让全民健身更具动能①近年来,北京市体育总会积极发挥“体育+”带动作用,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体育赛事活动,积极促进全民健身发展,撬动融合发展布局不断优化,提升城市气质与活力。(一)“体育+场馆”用好冬奥遗产②在“冰丝带”洁白的速度滑冰赛道上,选手们伴着观众的加油声,奋力向终点滑行。日前,由北京市体育局和北京市体育总会主办,北京市体育总会秘书处、北京市滑冰协会等承办的2023年北京市群众冰雪运动速度滑冰比赛暨“冰丝带”市民速度滑冰系列赛第五站在国家速滑馆举办。③北京市体育总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北京市体育总会在国家速滑馆举办相关群众滑冰赛事为的就是进一步推动北京群众冰雪运动发展,持续用好冬奥遗产,促进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二)“体育+农业”助力乡村振兴④跑者齐聚于此,共享大美昌平。相比以往,本届赛事最大的特点就是携手北京首属草果文化节,向社会展现了一场集文、体农、旅元素于一体的公园半马赛事。比赛中,参赛选手演,刻昌也区浓厚的草果特色文化,不仅途经长达7公里的果园赛道,而且组委会还把苹果和当地传创果程作为补给,让广大选手通过品美食、赏美景,畅跑京郊大地。在开展体育赛事的同时,宣传推介当地农业、旅游业等资源,激发消费潜力,助力乡村振兴。用“体育+农业”的模式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展现当地城市新形象。(三)“体育+教育”促进体教融合⑤源自民族特色运动“撞拐”“斗拐”的脚斗士运动,在北京得到广泛开展,而针对儿童创新开发的“脚斗娃”运动,近年来同样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近日,海淀区西三旗学区首届“兴海杯”脚斗娃校际联赛,以及北京市首届脚斗娃俱乐部联赛先后在京举行,让人们看到了新时代青少年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节选自“中国新闻网”,有删改)【文本三】①过程性健康体质监测给学校体育工作注入了“强心剂”,提高了学校、家长及社会对体育的重视,对促进学校体育评价、家庭体育锻炼和社会营造体育氛围等发挥了极其重要的导向作用。但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学校、家长及社会为取得中考体育高分才重视体育的现象,容易产生功利化、应试化和短视化的倾向,偏离体育“以考促学”“以体育人”的初衷。②体测成绩纳入中考体育总成绩,这根“指挥棒”也引发子一些人体育锻炼动机的功利化。在中考、高考“指挥棒”影响下,学校、家长、学生会“精准应试”“考什么、教什么”“考什么、练什么”“考什么、补什么”。一些家长带孩子参加体育锻炼带着体测中“得优良、得满分、能加分”的功利目的。在“只要考试、必有培训”的惯性力量下,许多校外培训机构迅速开设各种应试速成班针对性开展与体测相关的体育项目培训,满足部分家长在短期内让孩子得高分、得满分的心理需求。这不仅无助于学生找回体育的乐趣,更无益于身体健康,有悖于学校体育的目标。③完全人格,首在体育。要超越短视化的应急心理,建立“体育为人的健康幸福人生奠基”的坚定信念。体育评价重在引导,一定要以强身健体为核心,同时重视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关注其心理、人格、意志品质的培养。(节选自《光明日报》)10. 请根据情景,补全师生对话。老师:同学们,首先展示我们课下搜集摘录的有关体育方面的消息标题,并交流讨论。小语:我摘录的标题是《啊!体育我的最爱》。小文:你摘录的不像消息标题吧,因为①______小昆:我摘录的标题是《新世界纪录!黄雨婷射击世界杯总决赛摘金》。小阳:这个标题好,符合消息标题的要求。老师:大家交流讨论很热烈,小语,请你给【文本一】拟个标题吧。小语:我拟的标题是:②______11. 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全民健身大赛户外健身大会活动对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深入开展、以及“体育+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有重要促进意义。B. 北京市体育总会在国家速滑馆举办群众滑冰赛事,让群众能够感受冬奥会场馆的别样感觉,目的是进一步推动北京群众冰雪运动发展,促进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C. “体育+农业”都是在举办完体育赛事之后,再顺便宣传推介当地农业、旅游业等资源,激发消费港力,助力乡村振兴。D. 针对儿童创新开发的“脚斗娃”运动不断发展,展现了新时代青少年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12. 小语的爸爸认为中考体育分值很高,要求小语放弃喜欢的羽毛球,去培训机构参加体育考试项目培优,小语不同意爸爸的看法,请结合【文本三】劝说小语的爸爸改变主意。三、古诗文阅读(共14分)(二)(共10分)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一)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二)有曰上方境界者,余所甚爱也。盖自山趾磴道①,缘润上,至此旷然平夷。有大池,可数十亩。最后秀高出,屏抱如画。游时且迫暮,暝色四合,空濛浓翠欲滴。坐亭上,背出木杪②,风水声在下,人语宛转蒙密间。少焉,烟敛月出,池光沧涟,上下相映发,当昼无此景也。客高谈朗吟,响答林谷,逮③夜半乃已。(摘选自吴师道《金华北山游记》)【注】①磴(dèng)道:登山的石径。②木杪(miǎo):树木的末端,即树梢。③逮:至。13. 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解释(1)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成语推断法:无以复加 ______(2)盖自山趾磴道 课内迁移法:盖竹柏影也(《记承天寺夜游》) ______14. 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夕日欲颓,沉鳞竞跃。15. 文章结尾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想一想,其中有什么言外之意?16. 两个文段是如何描绘秀美的山川景色的?下面是小南阅读后的探究结果,请根据句子和批注加以分析。①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批注:视角转换)②游时且迫暮,暝色四合,空濛浓翠欲滴。坐亭上,背出木杪,风水声在下,人语宛转蒙密间。(批注:动静结合)(二)(共4分)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17. 颔联描写长江两岸特有的景色,作者是如何体现山水的动态美的。请从加点字中任选其一,结合内容简要分析。18. 结合全诗内容,说说诗人在尾联借“故乡水”表达了怎样的情感。19. 北大温儒敏教授说起《红星照耀中国》:“那时我颇有些惊讶,原来我们崇拜的伟人和英雄,都有着那样可亲可爱的、生活化的一面。”请从推荐人物中选择一位,结合与之相关的情节,说说他的可亲可爱之处。推荐人物:毛泽东 周恩来 贺龙五、作文(50分,含5分卷面)阅读下面的材料,任选其一写作。20. 作文鲜花的身后是绿叶的托衬,幼苗的身后是泥土的滋养,小溪的身后是山川的呵护。鲁迅的身后是藤野先生的指引,朱德的身后是母亲的影响……在岁月的长河里,身后的爱抚,身后的温暖,身后的坚强,陪伴着我们度过一岁一年,支撑着我们走过酷暑寒冬。请以“有你在我身后”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②抓住景物特点细致刻画,力求做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③600字左右。④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21. 作文风轻云淡,天高地远。秋季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更是一个美丽的季节。远山绵延层林尽染,近郊田园谷稻蹁跹。无论流连湖光山色,还是驻足住所校园,总有一处美景给你留下深刻印象。请根据“学习描写景物”的习作实践所得,以“我喜欢这里的秋天”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②抓住景物特点细致刻画,力求做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③600字左右。④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试卷八年级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共8页,五个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题卷上的答案无效。3.考试中请一定静心阅读、仔细审题、认真答卷。特别注意:字迹美观、卷面整洁。一、积累与运用(共23分)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之一。某班级正在开展以“黄河,母亲河”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4分)活动一 查阅资料,知黄河概貌【1~2题答案】【答案】1. C 2. ①. 淀 ②. 镌活动二 吟咏诗句,感受水文化【3题答案】【答案】 ①. 日暮乡关何处是 ②. 烟波江上使人愁 ③. 长河落日圆 ④. 千里殊风雨 ⑤. 悬泉瀑布 ⑥. 飞漱其间 ⑦. 孤山寺北贾亭西 ⑧. 水面初平云脚低【4题答案】【答案】A活动四 参与宣传,为黄河代言【5题答案】【答案】(1) ①. A② ②. B.③ ③. D.④(2)示例:同学们,这幅图形取自中国传统文化的“天圆地方”,图形的主体是蜿蜒流淌的“黄河(引申为历史长河)”,高度写意的“山水”,太阳等元素的融合,反映出黄河雄浑壮丽的自然风光和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黄河形体又如一条巨龙,“龙”是高贵,吉祥,活力的象征,突出“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象征中国黄河文化不断发展壮大和腾飞。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一)(共16分)【6~9题答案】【答案】6. ①爷爷用拐杖教育偷杏子的“我”;②爷爷拄着拐杖巡园子;③爷爷让杏树上的人用拐杖敲杏子;④爷爷拄着拐杖送我去参军;⑤爷爷举起拐杖吓唬着那些围观他的公母鸡;⑥爷爷去世,拐杖显得孤单凄凉。7. ①工作认真,责任心强:农忙时担心杏子,拄着拐杖不停巡逻;孙子偷园子里的杏子,用拐杖教训。②关爱孙子、严慈相济:我参军时爷爷送别我后久久不肯离去;发现“我”偷杏子,当我被树枝挂住时,爷爷语言和缓,对我的安全充满了担心。看到我无事后,他用拐杖教育我;在教育我偷杏子时,爷爷点到为止,听到我承认错误后就放下了拐杖。8. ①运用词语“岿然不折”表现“拐杖”倔强坚韧;②通过我的动作、心理描写:运用“横放”“抓住”“使劲”“抬起”“抡下”等动词写出我尽自己最大的力量也没有把拐杖弄折,从侧面衬托出“拐杖”倔强坚韧;③拐杖被石锁反弹,挣脱弧口反向我弹来,打到我的额头上,从正面表现“拐杖”倔强坚韧。9. ①爷爷拄着拐杖对果园的日夜守护,手握自己的信念,忠于职守,表达了对爷爷的赞美和敬佩之情。②爷爷在我犯错时教训我,在我离开时目送我,表达我对爷爷的感激之情;③因工作原因无法送爷爷最后一程,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的遗憾和愧疚。④通过写拐杖这一个与爷爷形影不离的物件,回忆爷爷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也无形中表现了作者对爷爷的深深怀念之情。(二)(共12分)【10~12题答案】【答案】10. ①. 你摘录的标题没有准确概括出消息的主要内容,不符合消息标题的要求。 ②. 河南省全民健身大赛户外健身大会走进南太行。 11. C12. 叔叔,您好!请您不要急于在培训机构给小语报体育培优班。首先学校已经很重视体育锻炼,小语的成绩肯定能提高;其次,小语经常打羽毛球,不仅找到了体育的乐趣,而且增强了体能和意志力,应付中考体育项目还是难事吗?何况培训班的师资良莠不齐,也不一定能帮助小语提高体育成绩。您说是吧!三、古诗文阅读(共14分)(二)(共10分)【13~16题答案】【答案】13. ①. 再,又 ②. 大概是14. 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跃出水面。15. 示例:①康乐是“能与其奇者”,表现出作者对谢灵运的钦慕。②惋惜于世人对秀美山水的无动于衷。③为自己的审美情趣而自许,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16. ①“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以仰观、俯察两种视角看高山、白云、流水三重风物,境界清新;“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又改用平远的视角极目远眺,青翠的竹木与五彩的山石互相映衬,平添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②这一句描绘了作者傍晚游玩时的所见所闻。前一句从静态角度描绘出夜幕时分,云雾朦胧、山色空蒙、草木苍翠的景象;后一句从动态角度描绘出了背对树梢时所听见的风声、水声、人语声结合的景象。(二)(共4分)【17~18题答案】【答案】17. 示例:“随”字写出了山逐渐消失,平野逐渐出现,展现了山到平野的转换,使景物有动态的美感。“入”展现了江水的奔腾而去画面,用流动(转换)的视角画出了一副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展现的是动态美。18. 将故乡水拟人化,写故乡水情深意重,恋恋不舍地送诗人远行,含蓄地抒发了诗人思乡之情。【19题答案】【答案】示例1:我选毛泽东。他关心士兵,有一次,他把自己的上衣脱下来给一位在前线受伤的战士穿;当红军战士没有鞋穿的时候,他也不愿意穿鞋。他不拘小节,有一天在和斯诺谈话的时候,他心不在焉地松下了裤带,搜寻着什么寄生物;有一次斯诺访问林彪的时候,小密洞里非常热,他把身子向床上一躺,脱下了裤子,对着墙壁上的军用地图,仔细研究了二十分钟。这就是他的可亲可爱之处。示例2:我选周恩来。当周恩来陪同斯诺走在百家坪的路上时,他就和走在他身边的“红小鬼”一样,显得轻松愉快;他还把胳膊爱护地搭在“红小鬼”的肩上。我们着出他平易近人,充满了对生命的热爱,这就是他的可亲可爱之处。示例3:我选贺龙。他在长征路上背过许多受伤的部下行军;即使他还在当国民党的将领时,他的生活也跟他的部下一样简单。他不计较个人财物,但喜欢马,有一次他非常喜欢的一匹马被敌军俘获了,贺龙又去打仗将马夺了回来。这就是他的可亲可爱之处。五、作文(50分,含5分卷面)阅读下面的材料,任选其一写作。【20题答案】【答案】例文:有你在我身后走在人生的道路上,我曾遇到许多困难,经历无数摔倒。而每一次困难和摔倒,都有妈妈你在我身后鼓励着我。我转动着记忆的倒带,回溯到往日的时光。幼时,您在我身后一直鼓励,是在我学步的时光。那时,我不甘心在地上爬来爬去,迫切地想用自己的双脚走路,一次次的摔倒,一次次地站起来。犹记得,那时的我,摇摇欲坠,像蒲公英一样,风一吹就飘散了。多次的失败,使年幼的我在地上哇哇大哭。那时,您就会在我的身后鼓励:“加油!宝贝,你是可以的,再试一次吧,你一定行的!”“来,加油,站起来!”听到您的鼓励,我摇摇晃晃的身躯,再次艰难地站起来,最终踏出人生第一步,接着是第二步,第三步……在您的鼓励下,我就是这样学会走路的。妈妈,如果我就是一株幼苗,那么在我身后支撑着我的那方泥土就是你。上学回家,您在我身后的鼓励,就是在我埋头做作业之时。假期的晚上,我都会伏案桌前奋笔疾书,有时熬夜到深夜,瞌睡虫在我头上飞来飞去,我会不时的打哈欠。这时身后的您,就会响起你轻和温暖的声音:“孩子,累了吧,喝点粥再写吧。”然后,您会轻轻地把盛粥的碗端到我的旁边,又轻轻地走回去,慢慢地掩上门,没有给我制造半点杂声。那细微的掩门声,就是你在我身后的鼓励,我喝完了粥,眼前模糊了,赶跑瞌睡虫,再次奋笔疾书。妈妈,如果我是一朵鲜花,那么你就是我身后的那一片绿叶。现在,妈妈,你仍然在我的身后。上学前,你会在我的身后挥手道别,嘱咐我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放学后,我在前面一蹦一跳地走,你就会在我的身后,笑着帮我提书包,提醒我走慢点,别摔着了。妈妈,如果我是一条小溪,那么你就是身后那座雄伟的山峰。在我学步的时候,身后有你的鼓励;在我埋头做作业的时候,身后有你的鼓励;您每时每刻都鼓励着我……妈妈,我想对你说:“妈妈,有你在我的身后,真好!”【21题答案】【答案】例文:我喜欢这里秋天我喜欢这里的秋天,喜欢它独有的那份宁静与绚烂。当第一缕秋风悄然拂过,便好似一支神奇的画笔,轻轻一挥,大地便换了模样。我常漫步于那片熟悉的树林,去赴与秋的约会。走进树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大的银杏树。它们像一群穿着金色盛装的绅士,整齐地排列着。每一片叶子都像是一把小巧的扇子,边缘微微卷曲,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柔和的光芒。风一吹,银杏叶便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宛如一只只金色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我伸手接住一片,叶脉清晰可见,仿佛是岁月留下的纹路。脚下,早已铺满了一层厚厚的“金毯”,走在上面,“沙沙”作响,那是秋天在低吟浅唱。树林深处,是一片枫林。枫叶红得似火,像燃烧的云霞,将整个树林都映得红彤彤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古人诚不欺我。每一片枫叶都像是饱含着深情,红得浓烈,红得让人心醉。我穿梭在枫林间,偶尔捡起一片枫叶,小心翼翼地夹进随身携带的书本里,仿佛珍藏起了整个秋天的炽热。沿着林间小道继续前行,便能看到一片开阔的草地。此时的草地,已不再是夏日那浓郁的翠绿,而是换上了黄绿相间的衣裳。草儿们像是被秋姑娘抚摸过,变得温顺而安静。偶尔还能看到几朵不知名的小花,顽强地绽放着,在秋风中微微摇曳,像是在诉说着对秋天的眷恋。树林的边缘,有一条清澈的小溪。溪水潺潺流淌,仿佛在弹奏着一首欢快的秋之曲。水底的沙石清晰可见,一群小鱼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弋着,偶尔吐出几个泡泡,又迅速消失在水面上。溪边的柳树,细长的柳枝低垂着,一些叶子已经泛黄,随着微风轻轻摆动,像是在与溪水依依惜别。我喜欢静静地坐在溪边石头上,感受着秋风的轻抚,聆听着溪水的流淌声和树叶的沙沙声,这是大自然最动听的合奏曲。抬眼望去,湛蓝的天空中飘着几朵洁白的云朵,像棉花糖般轻盈。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身上,暖烘烘的,让人心生惬意。这里的秋天,没有春天的生机勃勃,没有夏天的热烈奔放,却有着属于自己的成熟与静谧。它用绚烂的色彩、轻柔的风、灵动的水,编织出了一幅如诗如画的美景。我沉醉在这片秋景里,满心欢喜,我知道,这里的秋天,已住进了我的心里,成为我心底最温柔的眷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