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4张PPT)5分钟默写检查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作品,读出诗歌的感情基调。2.结合注释把握诗歌基本内容。(重难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而喝酒作诗中最杰出的要首推李白。他号称“诗仙”,自称“酒中仙”。文学常识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诗歌风格: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豪迈奔放,清新飘逸。作者简介写作背景关于这首诗的写作时间一般认为是李白被“赐金放还”八年后(752年)所作,即安史之乱前两三年光景。当时唐玄宗耽于女色,先后将政事交给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官场一片黑暗,豪门贵族只顾寻欢作乐,社会腐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诗人对此极为不满,却又无力改变这种状况。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应邀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他们登高畅饮,对酒当歌,畅抒满腔不平之情。此作就是他咏酒抒情的佳作。初读感知学习任务一:1、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把握节奏;2、读懂诗意。思考问题:(1)这是一首“劝酒歌”,谁劝谁喝酒?(2)为何喝酒?(原句回答)(3)怎样喝酒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zūn)/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pēng)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qiāng)/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zhuàn)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lè),斗酒/十千/恣(zì)/欢谑(xuè)。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gū)取/对/君酌(zhuó)。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jiāng)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结合书下注释,阅读全诗,读懂诗意。(1)这是一首“劝酒歌”,谁劝谁喝酒?一开始应该是丹丘生劝李白和岑夫子,后来是李白劝岑夫子和丹丘生喝酒。(2)为何喝酒?人生得意须尽欢——恰逢知己与尔同销万古愁——借酒销愁(3)怎样喝酒的?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喝得多将进酒,杯莫停。——喝得快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喝得豪5分钟默写检查导学案学习目标:1.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复杂性。(重点)2.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难点)合作探究学习任务二:1、请同学们留意诗歌中的字眼,寻找诗歌的情感脉络,每个阶段我们用一个字来概括?提示:在这首诗中,诗人的情感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变化?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愤狂悲——欢——愤——狂学习任务二:2、小组合作,请同学们探寻作者抒发了哪些情感,运用了什么手法?提示:完成表格,代表发言。诗歌鉴赏:内容+手法+情感。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你难道看不见,那黄河之水从天上奔腾而来,波涛翻滚直奔东海,再也没有回来。你难道看不见,那年迈的父母,对着明镜悲叹自己的衰老的白发,年轻时的满头青丝如今已是雪白一片。1.品酒中之“悲”比喻夸张以黄河一去不复返比喻人生短暂;将白发比作雪。“黄河之水天上来”是空间上的夸张,极言黄河奔腾而来的气势;“朝如青丝暮成雪”是时间上的夸张,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之事,把本来短暂的事说得更短暂,悲叹人生短促、人生易老。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起兴由黄河水东流,引发对人生的感慨。——悲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李白(1)运用了哪些手法?各有什么表达作用?1.品酒中之“悲”(2)知识补充——“流水”意象①以江水的流逝暗示时间的流逝;②以江水的永恒对比人类的渺小和人生的短暂。《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念奴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悲:时光易逝、人已老去却功业难成。2.品酒中之“欢”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1)李白如何面对这种怀才不遇的短暂人生呢?直抒胸臆“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两句直接抒写现在朋友相聚开心要纵情欢乐。“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两句直接展现了李白的乐观自信、旷达豪放。夸张一饮三百杯,“三百杯”夸张地写出朋友相聚时的纵情豪爽。烹羊宰牛,知己相逢,倾吐怀抱,实为人生痛快事、得意事。欢: 朋友相聚,及时行乐。3.品酒中之“愤”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整天吃山珍海味的豪华生活有何珍贵,只希望醉生梦死而不愿清醒。自古以来圣贤无不是冷落寂寞的,只有那会喝酒的人才能够留传美名。陈王曹植当年宴设平乐观的事迹你可知道,斗酒万千也豪饮,让宾主尽情欢乐。(1)运用了哪些手法抒愤?各有什么表达作用?借代“钟鼓馔玉”即富贵生活,可诗人却认为这“不足贵”,一方面反映了对权贵的蔑视,另一方面更是怀才不遇的愤慨之词。对比“圣贤寂寞”“饮者留名”,两相对照,写出了诗人对荒唐社会的愤怒嘲讽,对封建统治阶级埋没人才的揭露,对豪门权贵的鄙弃和否定。以空有才华却不得重用的曹植自比,表达对陈王昔时安饮的倾慕表达对黑暗险恶现实的愤恨与控诉。用典愤: 怀才不遇,志不能行3.品酒中之“狂”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1)通过哪些方面可以看出诗人狂放的感情?①口气甚大:呼儿、与尔,指挥倜傥,情态之任诞。②倒宾为主:本是友人招待于他,此时竟忘形高踞一席,颐指气使,甚至提议典裘当马,足见形骸之放浪。③出手甚大:不惜将出名的五花马、千金裘换取美酒,以图一醉。(2)李白以悲开头,以愁结尾,如何理解“万古愁”?李白的“万古愁”的具体内涵是什么?(结合诗句分层次理解)“万古”:夸张。这是古往今来许多有理想、不麻木的人共同的愁绪。李白笔下的愁,不再是宣泄个人情感,而是站在历史的高度,替从古至今众多有梦想的追梦者抒发的共同的愁绪!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易老青春不再壮志未酬怀才不遇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圣贤寂寞人生失意愁夸张、比喻、反衬、比兴时间流逝人生易老生命渺小朋友相聚及时行乐高度自信实则是旷达之下的无奈与自我安慰夸张、直抒胸臆借代、用典、对比怀才不遇志不能行夸张借酒消愁释放豪情学习任务三:“但愿长醉不愿醒”,有版本写成“但愿长醉不复醒”,那么“不愿”和“不复”有何区别?李白又悲又欢,又乐又愁,思考为何会产生这种矛盾?这种矛盾与李白的思想追求有关。李白毕生追求有二:一是精神自由,二是建功立业。追求精神自由就会蔑视权贵,反抗秩序;想要建功立业就要和社会妥协,和权贵和解。他既想做孔子,又想做庄子,而这种悖论式的人生追求使得他既做不成孔子,又做不成庄子。因此他的诗歌情绪复杂,感情激荡,既入世又出世,既迷茫又坚定,既忧愁又激奋,既烦闷又自信。小结李白在诗中通过时光易逝、生命渺小的慨叹,以及与朋友痛饮共醉的描写,表达诗人对自己仕途失意、怀才不遇的强烈愤慨和郁郁不得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