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年初中毕业年级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卷(全卷共两个大题,29个小题,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本卷为试题卷,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解题作答,答案书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选择题作答必须用2B铅笔填涂。2.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给监考教师。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 据古文献记述,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时候,都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自认为是黄帝的后裔。这表明( )A. 夏、商、周均秉承“无为而治”理念 B. 夏、商、周的祭祀活动十分频繁C. 推崇“君权神授”是先秦政治特点 D. 中华民族同宗共祖意识源远流长2. 春秋战国时期,面对剧烈的社会变革,诸子百家纷纷提出各种学说,各家学说的政治主张都是为了追求治国平天下之道。据此判断,这一时期的思想家们意在( )A. 恢复旧有秩序 B. 提倡以法治国 C. 解决社会问题 D. 主张以德治国3. 小钱币,大历史。下面一组图片反映了我国古代货币的演变。这一变化反映了( )A. 手工业的兴盛 B. 农业的发展 C. 商品经济的发展 D. 城市的繁荣4. 下图是小云同学学习隋唐这一单元后绘制的思维导图。据图可以判断隋唐的时代特征是( )A.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C.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5. 北宋时,中央派文官到地方任知州;设转运使统管地方财政;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驻地定期更换。这些措施意在( )A. 加强中央集权 B. 削弱宰相权力C. 丰富市民生活 D. 发展海外贸易6.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三次大规模的人口南迁,对中国经济的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所带来的最重要的积极影响是( )A. 加剧了南方混乱局面 B. 使北方人口急剧减少C. 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D. 使北方趋于平静7. 明成祖在位22年,与郑和下西洋有关亚非国家使节来华共318次,平均每年15次,盛况空前。这反映出郑和下西洋( )A. 开创了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B. 增进了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往来C. 扩大了明朝在海外的殖民地 D. 给朝廷增加了巨额的财政负担8. 下图历史遗址见证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留给中国人的永久创伤。这个永久创伤是( )A. 虎门销烟 B. 俄国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C.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D. 八国联军攻陷北京9. 此战的惨败撕下了晚清政府这只纸老虎最后一块遮羞布——三十年洋务运动之功一朝即毁,强横而不可一世的“亚洲霸主”地位轰然崩塌,日本对华态度由曾经的仰视、平视转为俯视。材料评价的是( )A. 第一次鸦片战争 B. 甲午中日战争 C. 第二次鸦片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0. “在推翻清王朝的同时,也给延续千年的传统思想以前所未有的冲击,向国人头脑注入了一系列崭新观念,堪称中华民族史上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材料评论的是20世纪初的重大历史事件( )A. 太平天国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五四运动11.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号召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由此可知,五四运动( )A. 是一场发生在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B. 标志着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C. 是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 D. 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12. 1926年7月6日通过的《中国国民党为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宣言》指出:“中国人民一切困苦之总原因,在帝国主义者之侵略及其工具卖国军阀之暴虐。中国人民唯一的需要,在建设一个人民的统一政府。”《宣言》揭示了北伐的目的是( )A. 推翻清政府 B. 反对袁世凯复辟 C. 组织工人运动 D. 推翻北洋军阀统治13. 1927年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决定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他率领起义军南下,在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自此,中国共产党( )A. 从幼年走向成熟 B. 正式创建了人民军队C. 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D. 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14. 1937年7月8日,即事变发生的第二天,中共中央向全国发出通电:“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此“事变”指的是( )A. 九一八事变 B. 西安事变C. 卢沟桥事变 D. 一·二八事变15. 我们要研究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你认为以下最有力的证据应该是( )A. 文学作品中的描写 B. 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的新闻照片C. 电影片段中的场景 D. 目前的官方言论16. 小史同学在主题学习时搜集到《挺进大别山》《攻克锦州》《百万雄师过大江》三幅油画作品。据此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A.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C.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D. 人民解放战争17. 2024年9月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向太平洋公海海域成功发射1发洲际弹道导弹。回首过往,打破了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国防实力的是( )A. 航空母舰交接入列 B. “两弹一星”研制成功C. 青蒿素提取与运用 D. “杂交水稻”研究推广18. 世界古代各区域的文明成果反映了人类早期文明的发展水平。下表中的内容体现了古代文明具有( )文明古国 文明特点 文明成就古代埃及 大河文明集权政治浓厚的宗教意识 金字塔 象形文字古代中国 农耕文明中央集权 分封制 青铜器 甲骨文古代罗马 海洋文明奴隶制民主政治 《十二铜表法》 罗马大竞技场A. 交互性 B. 多元性 C. 传承性 D. 统一性19. 在计算机与历史的跨学科融合课上,某同学在浏览器搜索了“封君封臣”“大学的兴起”“《查士丁尼法典》”等关键词,他想了解的是( )A. 古代的亚非文明 B. 古代的欧洲文明C. 封建时代的欧洲 D. 封建时代的亚洲20. 宣称“人人生而平等”,号召殖民地人民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的纲领性文献是( )A. 《独立宣言》 B. 《1787年美国宪法》C. 《人权宣言》 D.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21. 有学者指出:“19世纪后半期,日本成功转型,它的成功是亚洲之幸,也是亚洲之不幸”。促使日本成功转型的重大事件是( )A. 大化改新 B. 明治维新 C. 倒幕运动 D. 闭关锁国22. 为应对经济大危机,美国推行罗斯福新政。通过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修建水坝、水电站,提供大量就业机会。材料体现罗斯福新政内容是( )A. 推行“以工代赈” B. 调整农业政策C. 加强对工业的指导 D. 整顿金融体系23. “和平犹如空气和阳光,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战争曾给我们留下无数的震撼与伤痛。下列属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震撼与伤痛”的是( )A. 是一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B. 世界大部分地区和人口卷入战争C. 法西斯国家发动战争D. 深刻影响了战后世界的发展24. 下图所示为“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它长124米,宽16.8米,建造于1903年。现停泊在列宁格勒市内的涅瓦河畔,被作为重要的历史文物保存下来。它见证了( )A. 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 B. 法国大革命的曲折C. 日本明治维新的历程 D.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25. 云南某校九年级准备开展主题为“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黑板报设计展。下列内容不能作为该板报设计要素的是( )A.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B. 甘地发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C. “非洲年” D. 华盛顿带领美国人民赢得国家独立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0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4分,共50分)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史实(部分)年代 史实春秋战国 ①春秋时期,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秦汉 ②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③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设置西域都护府,标志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三国两晋南北朝 ④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隋唐 ⑤641年,文成公主入藏。 ⑥唐朝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元 ⑦元朝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地区设置了相应的管理机构,加强对这些地区的统治。明清 ⑧在长城附近的多民族聚集的地区,建立了许多农牧贸易场所,使长城同时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 ⑨康熙平定噶尔丹叛乱。 ⑩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1771年,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根据上述材料,选择两个以上史实,自拟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利用材料中信息;史论结合;表述清楚)27.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近代的救亡图存运动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面对内忧外患,清朝封建统治阶级掀起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而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材料二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这一伟大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这一伟大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这一伟大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摘编自《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材料三 这次会议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材料四 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人民的梦,反映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期盼。现阶段,我们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国梦,并且要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不断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场自救运动的名称,并列举一位该运动的代表人物。(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抗日战争胜利重大历史意义。(3)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会议名称,并说说这次会议上作出了哪一重要历史性决策。(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指导思想。(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的认识。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949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的成立大会上,周恩来说:“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要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新中国的成立翻开了外交事业的新篇章。材料二图1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 示例 图1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与印度总理尼赫鲁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这一原则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图2 万隆会议期间的周恩来 图3 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的提案通过后,多国代表欢呼庆祝图4 毛泽东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 图5 习近平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2023年11月)(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中国近代屈辱外交的史实。写出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的外交政策。(2)材料二是某班同学在学习整理新中国外交成果时搜集到的图片。请你从图2至图5中任选两幅,参照示例,分别为其撰写解说词。(要求:史论结合,条理清晰)29. 人类社会从分散逐步走向整体,全球化已成为世界潮流。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为什么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回答是,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直到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揭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从那时起,分散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大国崛起》材料二 世界市场是世界范围内的对外贸易联系,是全球化的重要表现。前两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并最终确立,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世界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材料三 冷战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但仍然存在着很多矛盾和冲突。如:美国为维护霸主地位,不断加强对其它国家和地区的军事干预。一些国家和地区内部长期以来抑而不发的深层矛盾不断爆发等,必须依靠一个“全球性组织”来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发挥它在国际事务中的积极作用。——摘自《世界历史》部编教材材料四 特朗普政府于2025年4月实施的“对等关税”政策标志着全球化进程面临新挑战。中国作为世界大国,将会矢志不移地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将会继续坚定不移地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将会继续以积极的态度和责任应对“逆全球化”所带来的危机。——刘玉峰《逆全球化形势下中国如何再出发》(1)材料一中“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是以哪一历史事件为标志?(2)根据材料二,从动力、交通、通讯三方面各举一项科技革命在加强世界联系,促进全球化方面的科技成果。(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支撑、协调当今世界政治和经济的两大支柱分别是什么?其中经济支柱这一国际组织的成立对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应该如何应对“逆全球化所带来的危机”?2025年初中毕业年级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卷(全卷共两个大题,29个小题,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本卷为试题卷,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解题作答,答案书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选择题作答必须用2B铅笔填涂。2.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给监考教师。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题答案】【答案】D【2题答案】【答案】C【3题答案】【答案】C【4题答案】【答案】C【5题答案】【答案】A【6题答案】【答案】C【7题答案】【答案】B【8题答案】【答案】C【9题答案】【答案】B【10题答案】【答案】C【11题答案】【答案】C【12题答案】【答案】D【13题答案】【答案】C【14题答案】【答案】C【15题答案】【答案】B【16题答案】【答案】D【17题答案】【答案】B【18题答案】【答案】B【19题答案】【答案】C【20题答案】【答案】A【21题答案】【答案】B【22题答案】【答案】A【23题答案】【答案】B【24题答案】【答案】D【25题答案】【答案】D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0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4分,共50分)【26题答案】【答案】示例:史实:②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⑤641年,文成公主入藏;⑦元朝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地区设置了相应的管理机构,加强对这些地区的统治。观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阐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为了巩固对全国的统治,以小篆为全国通用文字,统一文字使政令在各民族顺利推行,也有利于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以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统一货币促进各民族经济的交流。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蔬菜种子、茶叶、丝绸、工艺品,以及佛经、医药、历史、生产技术等方面的书籍,吐蕃还派人到唐朝学习,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唐蕃的友好关系,促进了民族交融。元朝时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元朝时由宣政院直接统辖西藏地区事务,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进一步巩固。总结:自古以来,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是中华民族各民族共同缔造的。【27题答案】【答案】(1)名称:洋务运动。代表人物:李鸿章。(2)意义: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次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洗刷了近代中国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确立了中国的大国地位,赢得国际尊重;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辟了光明前景。(3)会议名称:十一届三中全会。决策:改革开放。(4)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5)认识:中华民族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持续追求,经历了从救亡图存到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历程;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立足国情选择正确道路。【28题答案】【答案】(1)史实:《辛丑条约》的签订。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图2: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了万隆会议,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图4:1972年,尼克松访华,毛泽东会见了尼克松,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签订《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29题答案】【答案】(1)标志:新航路开辟。(2)动力:内燃机。交通:飞机。通讯:电脑。(3)两大支柱:联合国和世贸组织。影响:世界贸易组织推动贸易自由化,制定国际规则,减少贸易壁垒,促进全球经济合作与发展。(4)如何应对: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维护多边贸易体系;加强国际合作,应对共同挑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