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安徽省芜湖市镜湖区芜湖市二十九中学中考二模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安徽省芜湖市镜湖区芜湖市二十九中学中考二模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九年级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
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为7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答题是无效的;
3、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卷”交回。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 “一部殷墟发掘史,半部中国考古史”。“殷墟”发掘有助于研究( )
A. 玉米、马铃薯等的引进 B. 铁制农具的使用
C. 中国文字的形成和发展 D. 君主专制的强化
2. 公元前219年,一位生活在北京的百姓,如要去集市采购生活用品,他应该携带的货币是( )
A B.
C. D.
3. 开元初,女性靓装露面,无复遮蔽,士庶竟相仿效。不久,又胡帽乘马,露髻驰骋,或者著男子衣服靴衫,招摇过市。这体现了当时( )
A. 男女地位趋于平等 B. 服饰突破尊卑贵贱
C. 各民族间交流频繁 D. 较开放的社会风气
4. 清高宗圣训:浙民习俗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这一圣训也影响了清朝后续的政策。此举措( )
A. 加强了文化专制 B. 妨碍了中外经济交流
C. 防范了外国入侵 D. 进一步强化君主专制
5. “以前我们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现在竟被东方小国打败。”这一耻辱战争后( )
A. 有识之士要求变法图强 B. 列强的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
C. 开启对西方技术的学习 D. 以海关税作为战败赔款担保
6. 《朝日新闻》在5月5日刊发了一则新闻。标题是《北京发生烧抢事件》,小标题是“排日学生的暴动,章公使受重伤……”。新闻所报道的这一事件( )
A. 以“扶清灭洋”为口号 B. 挽救了中华民族危亡
C. 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 促进抗日救亡高潮到来
7. 这场战争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其伟大意义主要在于( )
A. 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B. 推翻了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C. 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D. 提升了国家战略威慑的力量
8. 与下表中进出口额变化趋势紧密相关的是( )
1978-1990年主要年份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额(单位:亿美元)
年份 进出口额 出口额 进口额
1978 206.4 97.5 108.9
1988 1027.8 475.2 552.7
1990 1154.4 620.9 533.5
A. 完成社会主义改造 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C.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 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
9. 罗马法规定:“除犯有罪行等待交付罚款者外,不得拘留任何人或施以镣铐枷锁;债务人应以物品而不以人身作为借款抵押品。”这一规定( )
A. 说明罗马法重视司法程序公平 B. 体现罗马法的人道主义精神
C. 利于调解债权人债务人的矛盾 D. 更加注意保护债权人的利益
10. 他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三重创立者,他创立了一个民族,一个帝国和一个宗教……他带来了一部经典,既是诗篇,也是祈祷书,直到今天,还被五分之一的人类所崇敬,被视为妙文、智慧和真理的奇迹。他是( )
A. 穆罕默德 B. 查士丁尼 C. 亚历山大 D. 释迦牟尼
11. 美国开国元勋们在热切希望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同时,一刻也没有放松对于一切形式的专制政治的警惕。他们为此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是( )
A. 推翻了英国殖民统治 B. 建立联邦制 C. 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 D. 分权和制衡
12. “旧世界被钢铁般的意志所撼动:禁止蓄须,引进儒略历,简化字母……芬兰湾畔的圣彼得堡被建成新首都,成为面向西方的一扇窗户。”这一事件( )
A. 让国家迅速“脱亚入欧” B. 开启了本国近代化的进程
C. 使本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D. 使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
13. 19世纪后期,德国工业化的速度异常迅速,这意味着和英国在海外市场上的竞争不可避免。这最终推动了( )
A. 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B. 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C.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D. 柏林墙的建立
14. 下图为苏联工业总产值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比重变化示意图,此示意图说明苏联( )
A. 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 B. 粮食税推动工业大幅发展
C. 已由农业国发展为工业国 D. 国民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15. 日本在二战后仿佛脱胎换骨一般,抓住各项机遇发展,在20世纪60年代末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下列关于本次发展的原因描述正确的是( )
A. 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 B. 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C. 不断加大军费的投入 D. 不断调整生产关系
二、辨析改错(8分)
16. 关注民生问题,推动社会进步。辨別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后的括号内正确的填“正确”,错误的填“错误”,并加以改正。
(1)太平天国起义颁布《资政新篇》,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
改正:
(2)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
改正:
(3)美国内战爆发后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这为联邦政府提供了充足的粮食,对北方取得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的作用。( )
改正:
(4)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
改正: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瓦舍”这种体育场所和表演形式是宋代城市体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特征。《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开封市开展的体育项目有:棋类、蹴鞠、马球、登高、相扑、龙舟等。还描写了部分体育项目的赛制、服饰、器材、比赛奖品和体育人物等情况。
——摘编自王俊奇《宋代体育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宋体育运动的特点和出现这些特点的原因。
材料二
抗日战争时期 陕甘宁边区明确规定,学校各项课程“都以抗战为中心”,加强军事常识及操练(如射击、游击战等),加强锻炼体格(如赛跑、爬山、跳高等)。
20世纪70年代以来 外交上的突破,国际关系的改善,为我国全面登上国际体育舞台创造了有利条件。1979年~1986年间,我国体育健儿夺得230个世界冠军,打破和超过世界纪录152次。
——整理自王其慧、李宁《中外体育史》
(2)根据材料二,结合史实说明不同时期中国体育发生变化的原因。
(3)结合以上材料,说明体育运动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宗教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
——摘编自[英]巴勒克拉夫《处于变动中的历史学》
(1)材料一中走在前列的伊比利亚半岛国家是指哪一个国家?促使欧洲人“迈入大洋”根源是什么?
材料二 政治革命同科学革命和经济革命一样,极大地促成了欧洲的世界霸权。当欧洲人开始向海外扩张时,他们遇到了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关系不怎么和谐的一些社会。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英国通过政治革命建立了怎样的一种政治体制?除欧洲主要国家纷纷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政治因素外推动欧洲建立世界霸权的原因还有哪些?
四、活动与探究(12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材料一
中国从不乏和世界各国一争长短之人,即便是在苦难之际。李鸿章力争自强制夷;康有为、梁启超愤然上书;张謇暗下决心“舍本取末”;陈独秀力透纸背唤醒国人。
材料二 1862年李鸿章致沈葆桢的一封信中指出,中西杂处之势方兴未艾,这种情况是不可变更的。两年以后王韬以同样语气写道:“现在,外国人从地球上的各个角落向中国聚集。这的确是史无前例的事件——天下的大变局。”
——摘自《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
(1)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分别填出空格里的内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上述材料一、二并结合相关史实,请自拟观点,任选一位近代身处变局中的人物,谈一谈他们是如何应对变局,担负起救亡图存或民族复兴使命的。(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024—2025学年九年级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
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为7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答题是无效的;
3、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卷”交回。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题答案】
【答案】C
【2题答案】
【答案】C
【3题答案】
【答案】D
【4题答案】
【答案】B
【5题答案】
【答案】A
【6题答案】
【答案】C
【7题答案】
【答案】C
【8题答案】
【答案】D
【9题答案】
【答案】C
【10题答案】
【答案】A
【11题答案】
【答案】D
【12题答案】
【答案】B
【13题答案】
【答案】A
【14题答案】
【答案】C
【15题答案】
【答案】D
二、辨析改错(8分)
【16题答案】
【答案】(1)错误;改正:太平天国起义颁布《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2)正确。
(3)错误;改正:美国内战爆发后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这为联邦政府提供了充足的兵源,对北方取得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的作用。
(4)错误;改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7题答案】
【答案】(1)特点:体育项目种类多;体育比赛较为规范;体育场所主要设在城市中的“瓦舍”等。原因:宋代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
(2)原因:抗日战争时期,以服务抗战为目标,陕甘宁边区重视体育运动,体育课程的设置以提升学员的身体素质为主,注重实战操练和体格锻炼。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建交等,为中国体育登上世界舞台创造了有利条件;改革开放后,政府加强对体育事业的重视等。
(3)关系:体育与社会发展密切相连,互相促进与影响。体育对社会影响表现在促进人们的身体健康、社会交流与和谐等方面,而社会发展对体育的塑造则主要体现在经济和政策的支持、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等方面。
【18题答案】
【答案】(1)国家:葡萄牙;根源:传播宗教和寻找黄金。
(2)政治体制:君主立宪制;原因: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的推动。
四、活动与探究(12分)
【19题答案】
【答案】(1) ①. 西域; ②. 重文轻武; ③. 开国大典(或新中国成立); ④. 香港回归。
(2)观点:杰出人物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论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为推翻清朝的腐朽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实现民族独立,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联合各革命团体成立了中国同盟会,进一步推动了革命运动的发展。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结束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这一历史性事件标志着中国从封建王朝向现代国家的转型,开启了中国的民主共和之路。综上所述,杰出人物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