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五四学制)中考一模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五四学制)中考一模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初三历史试题
2025.04
本试题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4页,满分5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学校、姓名、考试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的相应位置。
2.答第I卷时,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修改时,要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第II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务必写在答题卡各题目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
4.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修改。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共15分)
第I卷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 1896年,梁启超高呼“变者,天下之公理也”;1903年,邹容则主张“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三民主义传播 B. 义和团运动兴起
C. 民族危机加剧 D. 维新变法运动失败
2. 1929年,中共中央给红四军前委来信,信中指示道:“先有农村红军,后有城市政权,这是中国革命的特征,这是中国经济基础的产物。”该指示肯定了( )
A 城市中心论 B. 井冈山道路 C. 国共第一次合作 D. 全面抗战路线
3. 品读红色诗歌,传承革命精神。与诗句“赤水金沙辗转渡,雪山草地等闲飞”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南昌起义 B. 红军长征 C. 平型关大捷 D. 渡江战役
4. 从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秋收起义到工农武装割据,从《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到《黄河大合唱》的传唱。如果给上述史实提炼一个主题,较为合理的是( )
A. 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B.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展
C.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D. 人民解放战争走向胜利
5. 20世纪80年代,钟少华先生抱着“抢救活史料”的强烈责任感,采访了百位年近古稀的科技专家。老人们的讲述与回忆,在史料分类上应属于( )
A 文献史料 B. 口述史料 C. 实物史料 D. 图像史料
6. 1954年毛泽东指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次会议的最大成果是( )
A. 确定了民主革命纲领 B. 分析了当时国内主要矛盾
C. 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D. 制定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7. 1965年,卫生部响应毛主席“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号召,大力培训农村卫生人员,为百姓提供简单的医疗服务,人民健康水平从而得到普遍提升。这体现了我国( )
A. 民族区域自治合理性 B. 普及义务教育的紧迫性
C.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D. 推动西部开发的前瞻性
8. 历史叙述和历史评价是历史学的基本要素。下列表述中,属于历史叙述的是( )
①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为自己修建的角锥状陵墓
②它是古埃及文明象征
③反映了古埃及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
④是古埃及人的智慧结晶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9. 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这说明阿拉伯人( )
A. 创造了独特的阿拉伯文化 B. 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
C. 垄断了亚欧之间的商贸 D. 善于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
10. 这是某篇历史论文写作的一些史实,该论文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①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②16世纪末殖民主义扩张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③18世纪60年代第一工业革命;④20世纪中期联合国、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成立;
⑤20世纪90年代世界贸易组织建立
A. 科技的进步与发展 B. 资本主义制度的衰落
C. 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D. 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11. 它并不像法官们所说的那样,是“全民”的创造;也不像南方废宪派长期主张的那样,是“各州”的创造。它只是一个巩固的集团的作品。这里的“它”指( )
A. 《权利法案》 B. 1787年美国宪法 C. 《人权宣言》 D. 《拿破仑法典》
12.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指出:“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以下史实能说明此观点的是( )
①《拿破仑法典》的颁布 ②巴黎公社的建立
③十月革命的胜利 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3. 苏联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建立了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该企业引进美国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当时主要制造拖拉机等民用机械。这一企业的建设( )
A. 推动了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 缘于二战中美苏两国的合作
C. 有助于苏联农业的现代化 D. 标志着“苏联模式”的形成
14. “到1942年9月中旬时,德国人已打到这座城市的中心;在那里,他们陷入了困境……此后,苏联人全线反攻,迫使德国人反攻为守。”材料描述的这场战役是( )
A. 凡尔登战役 B. 莫斯科保卫战 C.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D. 偷袭珍珠港
15.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客观地认识和评判历史的态度和方法。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 列宁领导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B. 罗斯福宣布实施新政
C. 26个国家的代表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D. 计算机网络推动了全球经济的一体化
第II卷(非选择题共35分)
16. 现代化是近代中日两国的共同追求,日本率先找到了本国的道路,而中国在经历了不断的探索之后,最终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引领世界潮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53年,日本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走上学习西方文明的道路,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
——摘编自《大国崛起》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初,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被称为“洋务派”。他们力图通过学习和仿效西方,开展了一场历时35年的洋务运动,进行了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1919年,孙中山在其撰写的《实业计划》中提出了关于中国现代化的系统构想,其中包括中国实业发展的宏观规划:建设10万英里铁路,100万英里碎石路(即公路);在全国普遍建设电报、电话以及无线电;在沿海沿江建设商埠、商港、渔港;发展钢铁业、水泥业、矿业、农业:等等。
——摘编自张海鹏《论孙中山的发展观及其思想史意义》
材料四 在世界范围内,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从制度选择的层面去考察,无非有两条:一条是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一条是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从具体路径选择的层面去考察,按照陈云的说法:“工业化不外三条路:重轻并进,先重后轻,先轻后重。走哪一条路,要看我们的国情。”
——摘编自《毛泽东思想通论》
材料五 通过何种方式实现现代化,各个国家有不同的道路。但是无论选择什么样的道路,前提是必须和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才是成功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所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有效破解了将现代化等同于西方化的迷思,不仅推动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也给更多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道路提供了借鉴和参考,拓宽了人类走向现代化的途径。
——李乐《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演进、核心要义及价值意蕴》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是通过哪场变革来克服材料一中“生存危机”的?并根据材料一,概括日本这次变革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洋务派进行的“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指出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3)材料三中的内容是孙中山对三民主义中哪一思想的发展?根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在实业发展规划中,对哪些领域提出了现代化构想。(至少列举两例)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在建国初期进行工业化建设的第一个总体规划。该规划在实施中选择了材料中陈云所说“三条路”中的哪条路?
(5)根据材料五,概括指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能够成功推进的关键因素以及深远影响。
17. 某班以“历史机遇的窗口期:大国崛起的条件和路径”为主题进行探究性学习,以下是他们搜集到的史料。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应问题
材料一 光荣革命留下的最深刻遗产是:制度变迁可以用非革命的手段完成,从此后,英国历史上不再出现重大的暴力冲突,和平和渐进的改革成为英国历史发展的特色。到光荣革命为止,合适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已经在英国形成了,正是在这种环境下,英国率先走向工业革命,也就从一个文明边缘的小国走向了世界的中心,并开创了一种新的文明。
——钱乘旦 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二 美国不仅引进英国的机器,而且不断地改进和发明新的机器。这是美国工业革命中的一个重要现象。美国较早实行专利制度,鼓励发明创造。1790年美国第一届国会就通过了《专利法案》。1790—1800年,正式注册的发明专利有276项,1850—1860年达到2.52万项。除了一些机械发明外,还值得注意的是,轧棉机的发明人惠特尼还发明了滑膛枪零部件的标准化生产方法。此后,机器零部件的标准化生产方法得到推广,降低了机器的生产成本,大大推动了美国机器制造业的发展。
——摘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三 拿破仑统治时期法国工业革命开始启动。由于小农经济在农业中长期占据优势,工业劳动力的供应受到了影响。到1848年前夕,法国仅有少数地区实现了工业化,1848年后,法国工业革命全面展开,成效较大。政府十分重视修筑铁路、疏浚运河和加强城市建设,制订了统一的铁路发展规划,将铁路修建权转让给有关公司,必要时国家给予财政补贴。19世纪60年代,法国基本完成工业革命。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16—19世纪的世界史》
材料四 党的十九大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社会研发投入从2012年的1.03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2.79万亿元。中国科技进步贡献率从2012年的52.2%迅速增至2022年的60%以上,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据中国历史研究院主编《中华文明史简明读本》整篇
(1)根据材料一,概括推动英国从“文明边缘的小国走向了世界的中心”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推动工业革命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1848年前和1848年后两个阶段法国工业革命的发展速度如何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其中一个阶段分析原因。
(4)根据材料四,概括我国加快创新发展的重大举措,并指出实施这些举措所取得的成就。
18. 国际规则要由世界各国共同书写、共同维护。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①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借助跨国公司推行经济霸权主义。②据统计,20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后期,西方发达国家每年榨取发展中国家的利润至少为2500—3000亿美元。③1964年,发展中国家成立了七十七国集团,提出了处理国际经济贸易的一系列新原则和要求,但斗争充满曲折。④1981年,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为6207亿美元,1986年下降到4975亿美元,减少了20%。⑤这固然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验不足有关,但不公平的旧的国际经济秩序则起着关键作用。⑥1981—1988年,整个发展中国家的年平均经济增长率(不计中国)仅为1.9%,远远低于这一时期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速度。⑦20世纪90年代以来,广大发展中国家更加重视国际合作与交流。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等
(1)根据材料,分别指出20世纪5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和主要表现。(在答题卡上填写材料中的数字序号即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发展中国家为摆脱落后状况所进行的国际合作。(要求:至少包括两个史实)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格局的变化,并简析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为建立国际新秩序所做的努力。
初三历史试题
2025.04
本试题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4页,满分5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学校、姓名、考试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的相应位置。
2.答第I卷时,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修改时,要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第II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务必写在答题卡各题目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
4.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修改。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共15分)
第I卷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题答案】
【答案】C
【2题答案】
【答案】B
【3题答案】
【答案】B
【4题答案】
【答案】B
【5题答案】
【答案】B
【6题答案】
【答案】D
【7题答案】
【答案】C
【8题答案】
【答案】A
【9题答案】
【答案】B
【10题答案】
【答案】C
【11题答案】
【答案】B
【12题答案】
【答案】D
【13题答案】
【答案】C
【14题答案】
【答案】C
【15题答案】
【答案】D
第II卷(非选择题共35分)
【16题答案】
【答案】(1)变革:明治维新。
影响:摆脱西方的侵略,实现现代化;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2)尝试: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开办近代民用企业;建立新式陆军;筹建新式海军;兴办新式学校;外派留学生等。
根本原因: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不改变落后的政治制度。
(3)思想:民生主义。
领域:交通;通信;商贸;工业;农业。
(4)第一个五年计划。先重后轻(或优先发展重工业)。
(5)关键因素:结合国情(本国的具体实际)
深远影响:推动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给发展中国家提供借鉴和参考;拓宽了现代化的途径。
【17题答案】
【答案】(1)因素: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进行工业革命。
(2)措施:引进机器,不断地改进和发明新的机器;推行专利制度,支持发明创造;推广标准化生产方法等。
影响:降低了机器的生产成本,大大推动了美国机器制造业的发展。
(3)1848年前发展缓慢;1848年后发展迅速。
原因示例一1848年前:法国大革命以来,法国政局长期动荡,制约了法国工业革命的进程;法国小农经济长期占据优势,不能满足工业发展对劳动力等要素的需求,延缓了法国工业革命的进程。
原因示例二1848年后:法国政府重视基础设施建设、扶植工业发展,加速了法国工业革命的进程。
(4)重大举措: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成就: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中国科技进步贡献率从2012年的52.2%迅速增至2022年的60%以上,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18题答案】
【答案】(1)原因:①②⑤;表现:④⑥。
(2)国际合作:1964年,发展中国家成立了七十七国集团,提出了处理国际经济贸易的一系列新原则和要求; 1960年,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成立,成员国通过合作维护石油价格,争取经济利益。
(3)变化:冷战结束后,世界逐渐走向多极化,全球化进程加快,国际合作与交流日益加强。努力: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如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促进全球经济合作与发展;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