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三生物学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1.B炭疽杆菌属于细胞生物,遗传物质为DNA,组成单体是脱氧核糖核苷酸,A错误:炭疽杆菌为原核生物,细胞中不含内质网、高尔基体等,B正确;炭疽杆菌(二分裂)与动植物细胞的增殖方式不同,C错误;判断炭疽杆菌是分解者的依据是其能将有机大分子分解成有机小分子,再将有机小分子分解成无机物,D错误2.D某些蛋白质磷酸化后,其结构和功能均可发生改变,A正确:双缩脲试剂作用的是蛋白质中的肽键,巴氏消毒并未破坏牛奶中蛋白质的肽键,B正确;破坏氢键或二硫键后,酶的空间结构会发生改变,可能使酶活性降低或丧失,C正确;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的区别除了肽链折叠方式不同外,可能还存在两者的氨基酸种类、数量及排列顺序不同,D错误。3.C多细胞生物体内的细胞总是在不断更新着,总有一部分细胞处于衰老或走向死亡的状态,人体的衰老是组成人体细胞普遍衰老的结果,A正确;引起细胞衰老的原因目前被大家普遍接受的是自由基学说和端粒学说,染色体端粒受损、自由基攻击等均可能导致细胞衰老,B正确:男性与女性平均寿命不同,与年龄密切相关的蛋白质(如性激素调控的蛋白,如抗氧化蛋白)在不同性别之间可能存在差异,C错误:由图可知,衰老不是一个连续均匀的过程,而是存在明显的转折点,D正确。4.C格里菲思实验仅提出“转化因子”存在,未证明DNA是转化因子;加热致死的S型菌DNA未被明确验证为转化物质,A错误;艾弗里实验中,去除S型菌DNA后,剩余物质(如蛋白质、多糖)无法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因此小鼠不会死亡,B错误;离心后,未侵入细菌的噬菌体留在上清液,细菌因质量大而被沉淀,C正确;保温时间过长会导致宿主细菌裂解,释放含2P标记的子代噬菌体进入上清液,导致上清液放射性升高,D错误。5.D由题图可知,冷藏会仰制DNA脱甲基酶(DMI2)的合成,导致易挥发基因启动子的DNA甲基化水平提高,使其表达沉默,进而获得缺少风味的番茄。促进DNA脱甲基酶(DMI2)的合成,会使易挥发基因甲基化水平降低,A错误;启动子不被转录,因此,易挥发基因转录出的RNA中不含有启动子区域序列的互补序列,B借误:DNA甲基化干扰了PolIⅡ与启动子的结合从而抑制基因转录,C错误;DNA甲基化属于表观遗传,表观遗传可遗传给后代,易挥发基因的甲基化修饰能通过番茄的有性生殖遗传给下一代,D正确。6.B基因频率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而非导致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A错误:生殖隔离标志新物种形成,且基因库独立是必要条件,B正确;两岛环境差异持续存在,自然选择仍在发挥作用,C错误:表型差异(如翅色不同)可能通过行为隔离(求偶排斥)影响交配,但这是生殖隔离的表现形式,而非根本原因,D错误7.D从病人血液中分离出来的T细胞可识别病毒,也能增殖,如记忆性T细胞等,A错误;CAR-T细胞发挥了细胞毒性T细胞的功能,识别并杀死癌细胞,B错误:肿瘤细胞表面抗原被CAR识别的同时激活T细胞增殖,C错误:抗原与CAR结合及某些细胞因子的作用可促进T细胞(如细胞毒性T细胞)活化,D正确8.B由题意可知,ANP分泌增加会抑制交感神经的兴奋性,此时副交感神经的活动占优势,从而会使血管处于舒张状态,心跳减慢,A错误;ANP为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会失活,B正确;醛固酮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由题意可知,ANP能促进肾脏对钠的排泄,在钠平衡调节中两激素存在相反的作用,C错误;ANP和抗利尿激素都能调节体内的水平衡,但两者作用机制不同,AP是促进肾脏排水,而抗利尿激素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D错误9.C蔗糖不属于还原糖,A错误;胃蛋白酶生活在强酸条件下,设置pH为3、7、11的三组实验,pH梯度较大,且不在胃蛋白酶最适的H范围内,B错误:诱虫器利用土壤小动物避光趋湿的习性,通过光源加热驱赶它们进入底部的收集瓶,C正确:不管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酵母菌均会产生CO2,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与CO2发生显色反应不能用于判断酵母菌的呼吸作用方式,D错误。10.A惟动绿色低碳发展有利于减少生态占用,减少生态足迹,A错误;通过“退田还林还草”等修复工程可减少上游水土流失,减少黄河的泥沙量,B正确;该生态修复工程应遵循生态学的“自生、协调和整体”等原理,C正确;林草覆盖能使生态系统水源涵养能力明显提升,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生态)价值,D正确。11.A泡菜制作中,用清水和食盐配制质量百分比为5%~20%的盐水,A错误:由题意可知,硝酸盐还原相关基因的表达量与大部分杂菌呈正相关,而与主要乳酸菌呈负相关,发酵中期和后期乳酸大量增加,而亚硝酸盐含量逐渐降低,由此说明泡菜发酵中硝酸盐的酶促还原主要由杂菌完成,而乳酸菌可通过产生大量乳酸,使pH下降,导致硝酸盐还原菌的活动受到抑制,部分亚硝酸盐被分解,B、C正确;发酵后期泡菜液pH下降是抑制乳酸菌生长繁殖的因素之一,D正确。12.D旋转振荡培养是为菌种提供溶解氧以及使菌种能充分利用营养物质,说明降解菌P-1可能为好氧菌,A正确;操作甲取菌种前应将接种环灼烧并在酒精灯火焰旁冷却,B正确;操作乙须从上一区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该方法可获得单菌落,C正确;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后,培养皿中除出现降解菌P-1外,也可能出现以扑草净分解产物为碳源的不同菌落,D错误。13.B发生渍害时,小麦地上部分的细胞主要以有氧呼吸为主,其细胞呼吸产物有CO2、HO、ATP等,A正确;发生渍害时,小麦根系细胞中进行乳酸发酵,即丙酮酸分解成乳酸,此过程不产生ATP,B错误;由于渍害中的小麦根系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能量较少,使得根系吸收无机盐所需的能量供给减少,从而降低了根系吸收养分的能力,C正确: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具有通过乳酸发酵进行无氧呼吸能力的小麦植株更有可能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使得这种适应溃害环境的特性在小麦种群中逐渐得到保留和加强,D正确。14.D根据正常眼后代发生性状分离,可以判断正常眼为显性,根据F1性状与性别相关联,同时根据分离比可判断A/a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A正确:根据杂交结果可判断杂交亲本组合及子代为:XbYB×XXb→XXbXbXb、X站YB、XbYB,F中棘眼个体一定是短毛类型,而且性别一定为雌性,B正确;短毛性状为限雌遗传,后代雄性个体中因Y染色体上有B基因,故不出现短毛果蝇,C正确;若让F中正常眼雌雄个体交配,即XAX×(1/2XYA1/2XY),子代棘眼占比为1/2×1/4=1/8,子代正常眼:棘眼=7:1,D错误。15.D反射需完整的反射弧参与完成。食用辣椒时,产生灼热感的过程不属于反射,A错误;实验组①和②说明TRPV1受体具有降低体温的作用,但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B错误;TRPVⅥ基因突变体小鼠2的TRPV1受体相对含量高于正常小鼠,体温低于对照组,这表明在TRPⅥ基因高表达水平下,TRPV1受体的降温作用会增强,证实了TRPV1受体在体温调节中的重要性,C错误,D正确。【高三4月质量检测·生物学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LY 三 物学考 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 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00分,考试时间 75分钟。2.答题前,考 务必 直径 0. 5毫 墨 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 填写清楚。3.考 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 题选出答案后, 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 的答案标号涂 ; 选择题请 直径 0. 5毫 墨 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 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 效。4.本卷命题范围: 考范围。 、选择题:本题共 16 题,每 题 3分,共 48分。在每 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项是符合题 要求的。1.炭疽杆菌既能营寄 活,也能在特定条件下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 分 分解成有机 分 ,摄 胞内再分解为 机物并释放能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组成炭疽杆菌遗传物质的单体是 4种核糖核苷酸B.炭疽杆菌中的胞外酶在分泌到胞外前 需内质 参与加 C.炭疽杆菌和动植物细胞均通过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进 增殖D.判断炭疽杆菌为分解者的依据是其能将有机 分 分解为有机 分 2.蛋 质是 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下列关于蛋 质结构、功能和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某些蛋 质被磷酸化后,其结构和功能均可发 改变B.经巴 消毒后的 奶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 紫 反应C.某些酶的氢键或 硫键被破坏会导致酶活性降低或失活D.肌动蛋 和肌球蛋 的区别仅在于肽链折叠成的空间结构不同3. 体衰 程度可通过 液中衰 蛋 质的含量来评估。研究 员对各个年龄段 群的 浆进 蛋 质组学分析,测定了 类 浆蛋 质组谱在整个 命周期中的波动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A. 体衰 的过程是组成机体细胞普遍衰 的过程B.染 体端粒受损、 由基攻击等均可能导致细胞衰 C.与年龄密切相关的蛋 质在不同性别之间不存在差异D.衰 不是 个连续均匀的过程, 是存在明显的转折点4.下列对“ 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 的经典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格 菲思实验结论为加热致死的 S型菌释放的 DNA 使 R型菌转化为 S型菌B.艾弗 实验通过酶解法去除 S型菌的 DNA后,剩余物若注 ,则 死亡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离 后上清液含有未侵 细菌的噬菌体颗粒及蛋 质外壳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若保温时间过 ,则会导致上清液中 P的放射性显著降低5.在 然界中,植物不断受到 旱、 温、寒冷等 物胁迫的挑战,表观遗传机制参与了植物应激反应相关基因的转录调控。番茄果实在冷藏过程中会失去 味,其调控机制如图所示,图中 DML2 表示 DNA 脱甲基酶,polⅡ表示 RNA 聚合酶Ⅱ。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三 4 质量检测· 物学 第 1 (共 6 )】 LY学 科 ( 北 京 ) 股 份 有 限 公 司DML2 PolⅡ20℃ .DML2 有 味的蕃茄易挥发基因Pol1112℃ DML2 缺少 味的蕃茄易挥发基因A.促进编码 DML2的基因转录会导致易挥发基因甲基化 平提 B.易挥发基因转录出的 mRNA中含有启动 区域序列的互补序列C.易挥发基因甲基化通过 扰 Pol Ⅱ与启动 结合 直接抑制翻译D.易挥发基因的甲基化修饰可通过番茄的有性 殖遗传给下 代6.在某海域的甲、 两座岛屿上,某蝴蝶种群的翅膀颜 有深 ( A)和浅 ( a),A、a基因的初始基因频率分别为 0. 7和 0. 3。甲岛植被茂密,深 翅膀利于隐蔽; 岛植被稀疏,浅 翅膀更易躲避天敌。多年后,两岛蝴蝶 法交配产 可育后代。导致这 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两岛 A、a基因频率发 定向改变B.两种群基因库独 且产 殖隔离C.环境对翅膀颜 的选择作 已停 D.翅膀颜 表型差异直接导致求偶排斥7.嵌合抗原受体 T细胞( CAR-T)免疫疗法的 致流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T细胞①在实验室 ,将病 的 T细胞从 液中分离出来病毒②病毒载体将 CAR编码基因传递到 T细胞中病 的 液 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 胞 疗法肿瘤细胞死亡 CAR-T细胞肿瘤细胞③这些 T细胞在其病 的 液表 表达 CAR⑤CAR-T细胞识别并杀死癌细胞④CAR-T细胞增殖后回输到病 的 液中A.从病 液中分离出来的 T细胞能识别病毒,但不能增殖B. CAR-T细胞发挥了辅助性 T细胞的功能,识别并杀死癌细胞C.肿瘤细胞表 抗原能够在识别 CAR 的同时激活 T细胞增殖D.抗原与 CAR结合及某些细胞因 的作 可促进 T细胞活化8. 房利钠肽( ANP)是由 房肌细胞合成并释放的肽类激素,该激素能抑制醛固酮的活性和交感神经的 理活动,调节 管功能,同时可促进肾脏排钠和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ANP分泌增加会使机体 跳加速, 液循环增强B. ANP 作为信使传递信息, 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 后就失活C.肾上腺 质分泌的醛固酮和 ANP在钠平衡调节中有协同作 D. ANP 和抗利尿激素作 的机制相同,都能参与调节体内的 平衡9.下列关于 物学教材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 蔗汁含有丰富的蔗糖,是鉴定还原糖的理想材料B.设置 pH为 3、7、11 三组实验, 于探究胃蛋 酶的最适 pH【 三 4 质量检测· 物学 第 2 (共 6 LY )】学 科 ( 北 京 ) 股 份 有 限 公 司C.利 诱 器采集 壤 动物时, 动物会因避光趋湿的特性进 收集瓶D.可 溴麝 草酚蓝 溶液是否与 CO 发 颜 反应来判断酵 菌的呼吸 式10. 河重点 态区吕梁 麓 、 、林、 、湖、草、沙 体化保护和修复 程,可使 流失 积减少率达 10%,年均输 河的泥沙量预计减少 0. 2亿吨,林草覆盖率预计增加 3%以上, 源涵养能 明显提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推动绿 低碳发展有利于减少 态占 ,增 态 迹B.通过“ 退 还林还草” 等修复 程可减少 河的泥沙量C.该 态修复 程应遵循 态学的“ 、协调和整体” 等原理D.林草覆盖能使 源涵养能 明显提升,这体现了 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11 .传统四川泡菜 味的形成依赖于以乳酸菌为主导的 然发酵。在发酵过程中乳酸菌、乳酸和亚硝酸盐的相对含量(或数量)变化如图所示,其中亚硝酸盐是硝酸盐还原菌酶促硝酸盐还原形成的。研究发现与硝酸盐还原相关基因的表达量与 部分杂菌的数量呈正相关, 与乳酸菌的数量呈负相关。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需 质量分数为 20%~50%的盐 制作泡菜B.泡菜发酵初期硝酸盐的酶促还原主要由杂菌完成C.乳酸菌可能主要通过产 量乳酸来降低体系中的亚硝酸盐 平D.发酵后期,泡菜液 pH下降是导致乳酸菌数量逐渐减少的原因之 12.科研 员从某农药 废 处理系统收集活性污泥,通过富集培养(旋转振荡培养,30℃、转速为 150次/分),筛选出扑草净降解菌 P-1,流程如图所示,丙中培养基以扑草净为唯 碳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富集培养需旋转振荡,说明降解菌 P-1 可能为好氧菌B.操作甲取菌种前应灼烧接种环并在酒精灯 焰旁冷却C.操作 中须从上 区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以获得单菌落D.经过 段时间的培养后,丙培养基上只 有降解菌 P-113.渍害是因洪、涝积 或地下 位过度升 ,导致作物根系 期缺氧,对植株造成的胁迫及伤害。某些植物(如 )在渍害条件下会通过乳酸发酵进 氧呼吸。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发 渍害时, 地上部分细胞呼吸的产物包括 CO 和 H OB.发 渍害时, 根系细胞中丙酮酸分解成乳酸的同时产 少量 ATPC.与正常环境 的 相 ,渍害中的 根系吸收养分的能 降低D.渍害条件下, 通过乳酸发酵进 氧呼吸是 期 然选择的结果14.普通果蝇群体中,控制短 的隐性基因( b)只存在于 X染 体上,其 等位基因( B)只存在 Y染 体上。果蝇的正常眼和棘眼是另 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 A/a控制。短 正常眼雌果蝇和 正常眼雄果蝇杂交所得 F 中正常眼♀:棘眼♀:正常眼♂=1:1: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正常眼对棘眼为显性,A/a位于 X、Y染 体的同源区段B. F 中棘眼个体 定是短 类型, 且性别 定为雌性C.短 性状为限雌遗传,后代雄性个体中不出现短 果蝇D.若让 F 中正常眼个体雌雄交配, 代正常眼:棘眼=3:115. 体在受到如辣椒素或炎热等外界刺激时, 肤就会产 疼痛、灼热及瘙痒感。研究发现疼痛、灼热等的形成与痛痒感受器 TRPV1 有关。为探究 TRPV1 与体温调节的关系,某实验 组进 如表所示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三 4 质量检测· 物学 第 3 (共 6 )】 LY学 科 ( 北 京 ) 股 份 有 限 公 司实验组别 实验材料 TRPVI 受体相对含量 实验结果① TRPVI 基因未突变 +++ 体温保持稳定, 显著变化② TRPV1 基因突变体 1 + 体温 于组①③ TRPV1 基因突变体 2 +++++ 体温低于组①注:“ +” 越多表示相对值越 。A. 辣椒时,辣椒素与 TRPV1 受体结合从 产 灼热感的过程属于条件反射B.实验组①和②说明 TRPV1 受体具有降低体温的作 ,其调节中枢位于 TRPV1C.实验组③体温低于组①是因为基因突变导致 TRPV1 受体破坏 法调节体温D. TRPV1 受体在体温调节中起关键作 ,其编码基因表达 平会影响 的体温16.科研 组对某 然 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 研究,发现该 态系统中具有捕 关系的第 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流动情况如图所示(图中数值单位是 110 kJ)。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甲、丙营养级的 物能加速该 然 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第 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 22. 2%C.图中“ ” 可 于 、发育和繁殖,约为 4. 71× 10 kJD.三个营养级形成的 物量 字塔形很可能与能量 字塔形相同 、 选择题:本题共 5 题,共 52分。17. ( 10分)某科研团队对 幼苗光合作 的 理过程进 了研究,图 1 为 幼苗 个叶 细胞中的光合电 传递链,P680和 P700分别表示光系统Ⅱ和光系统 I 中两种特殊状态的叶绿素 a。回答下列问题:( 1 )光合系统Ⅰ和光合系统Ⅱ分布于叶绿体的 上。光系统Ⅱ和光系统Ⅰ的光合 素 P680和 P700主要吸收的是 光。P680和 P700被称为反应中 素,在接受光的照射后会被激发释放出电 ( e ),据图分析,这些电 的作 是 。( 2)科研团队利 中农 15号( B)和津优 3号( H) ) 幼苗作为实验材料, 不同浓度的 NaCl 溶液[ 0mmol /L( CK)、30 mmol /L( T1)、60 mmol /L( T2) ]进 处理,探究盐胁迫对 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如图 2和图 3所示:【 三 4 质量检测· 物学 第 4 (共 6 )】 LY学 科 ( 北 京 ) 股 份 有 限 公 司①由图 2可看出,盐胁迫对 幼苗叶 净光合速率有显著影响。与对照组( CK)相 ,各处理组的叶 净光合速率均显著下降,且随着 的增加,净光合速率下降程度也逐渐加 。根据图 2分析,中农 15号和津优 3号两个品种中更能耐受盐胁迫的品种是 。②由图 3可看出,盐胁迫对 幼苗叶 孔导度( Gs)存在显著影响。结合图 2和图 3分析,若 0~3d内胞间 CO 浓度明显下降,则影响净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 (填“ 孔因素” 或“ 光合同化 CO 能 ” )。③已知亚精胺(可溶于 )能缓解盐对植物净光合作 的胁迫。某兴趣 组设计相关实验进 验证:他们将中农 15号 幼苗 60 mmol /L NaCl 溶液胁迫 9天后进 分组实验,请写出分组及各组处理的操作:;在其他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 段时间后,测定并 较各组的。18. ( 13分)某 花传粉植物的花有红花、粉花和 花,由 A/a、B/b两对基因控制,已知 基因 A时,均表现为 花。欲研究该植物花 的遗传规律,实验 组利 纯合亲本进 相关实验(如表所示),其中 花甲和 花 基因型不相同。回答下列问题:项 P F F 实验 1 红花× 花甲 红花 F 交→红花: 粉花 : 花=9: 3: 4实验 2 红花× 粉花 红花 F 交→红花: 粉花=3: 1实验 3 红花× 花 红花 F 交→红花: 花=3: 1( 1 )根据实验 1 可判断该植物花 的遗传遵循 由组合定律,理由是 。( 2)实验 2中,F 雌株的 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后产 的卵细胞的基因型为 ;让 F 中的所有红花植株间进 随机授粉,则 代的表型及 例为 。( 3)已知基因 A、a位于 6号染 体上,实验 组进 实验 3时,偶然发现实验 3的 F 中出现红花和 花,让其分别 交后,F 出现红花: 花=3:4。对上述异常原因进 分析发现,亲本红花的 6号染 体不等 (如图所示)。据此推测亲本红花的变异类型是。实验 员发现同时含有两条异常 6号染 体的个体致死,请据此解 释 F 中红花: 花=3:4的原因: ( 遗传图解作答)。请在图 示 基因位点中选择恰当位点标出亲本红花的基因组成。19. ( 10分)春化作 般是指植物必须经历 段时间的持续低温才能由营养 阶段转 殖 阶段的现象。春化作 可打破种 休眠和促进植物开花。为研究春化作 的稳定性,某研究 组以 种 为材料进 实验:将 种 均分为若 组,浸泡在 中,在低温条件下处理不同时间,然后迅速给予 35℃、3天的去春化处理,最后测定保持春化作 的种 例,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 )吸 的 种 经春化作 处理可减轻对 的抑制。 燥的种 不能对低温处理作出反应,是由于 由 与结合 的 值 。( 2)在本实验的同 处理时间中,将 种 分成若 组进 实验的 的是 。由图可知,低温处理时间与春化作 稳定性呈 (填“ 正相关” 或“ 负相关” )。( 3)研究发现菊、 草等多种植物经春化作 后 霉素含量增加。该发现说明植物 发育的调控是由 调节共同完成的。( 4)植物开花与相关产物的促进有关。研究发现,春化作 由两个阶段组成,第Ⅰ阶段是春化作 的前体物在低温下转变成不稳定的中间产物,根据图中结果推断第Ⅱ阶段是 。这种不稳定中间产物遇 温会被 ,所以在春化过程中遇上 温,则春化作 会被解除。由此推测,将经过春化作 的植物枝条或叶嫁接到同种未经春化作 处理的植株上,该植株 (填“ 会” 或“ 不会”)开花。20. ( 10分)农业害 烟粉虱在取 烟草植株韧 部汁液的同时会将唾液分泌到烟草中,其唾液中的效应蛋 BtArmet 与普通烟草的转录因 NtWRKY51 发 互作,会影响 NtWRKY51 基因的表达,如图 1 所示。研究 员使烟草 NtWRKY51 基因沉默,并测定烟粉虱在 NtWRKY51 基因沉默烟草上的产卵量,与阴性对照( NtWRKY51基因未沉默)相 ,结果如图 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三 4 质量检测· 物学 第 5 (共 6 )】 LY学 科 ( 北 京 )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1)烟粉虱和烟草的种间关系为 。调查烟粉虱的种群数量时,在 积为 16 m 的 区对 线上选取 5个取样点,各取样点随机选取 2株植株,在每 植株的上、中、下 3个部位随机取叶龄相似的 2 叶 ,现场检查所选叶 上烟粉虱 龄若 ( 3龄、4龄)数量和成 数量。该调查的取样 法称为 法。( 2)诱集植物是指植物通过颜 、分泌物等吸引 标害 的天敌,并为天敌提供 ,从 控制害 的种群数量,这 措施常 于烟粉虱等农 害 的防治。诱集植物释放的挥发物 主栽作物对害 具有更强的引诱 ,这体现了 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具有的功能是 。( 3)为防 烟粉虱 灾爆发,可通过性引诱剂诱杀雄 改变种群的 ,降低种群的 ,进 降低其种群数量。 旱、 温天 会导致烟粉虱繁殖能 明显降低, 旱、 温对烟粉虱种群数量的影响属于 (填“ 密度” 或“ 密度” )制约因素。( 4)结合图 1 分析,图 2中烟粉虱的取 作 可 。21. ( 9分)近 ,我国科学家率先在猪胚胎中成功培育出 —猪嵌合中期肾脏结构,培育过程中利 了胚胎与多能 细胞( PSCs)互补技术。在 型动物体内产 类器官(种间嵌合体),为器官移植开辟了 条新途径。 猪嵌合中期肾脏培育流程如图 1 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制备肾脏缺陷的猪胚胎。SI X1 和 SALL1 基因在猪中肾和后肾中均有表达。在猪胎 成纤维细胞中(填“ 插 ” 或“ 敲除” ) SI X1 基因后,将细胞核注 去核卵 细胞中得到体外重组细胞,将体外重组细胞培养 阶段后移植到代孕 猪中,再从胚胎中分离出成纤维细胞,进 步对 SALL1 基因进 相同处理,制备出肾脏缺陷的猪胚胎。对受体卵 细胞去核的 的是。( 2)制备 4CL/N/B诱导多能 细胞( i PSCs)。体外培养多能 细胞的过程中,细胞表 相互接触时,细胞会停 分裂增殖,这种现象称为 。( 3)制备 源化猪肾脏。将共计 1820个注射了 DsRed标记的 4CL/N/Bi PSCs胚胎转移到 13只受体猪体内,在胎龄 28天收集到三个正常胚胎,胚胎移植前可通过 技术产 同卵多仔后代,提 胚胎利 率。免疫荧光检测显示,DsRed标记的细胞仅出现在嵌合体胚胎的 区域。( 4)检测。为确认 4CL/N/B i PSCs的嵌合性,利 PCR技术检测是否存在 DsRed转基因,经电泳后得到预期条带如图 2,在下图中将对应位置的条带涂 。获得的 ——猪嵌合肾脏仍然带有猪 管,若移植到患者体内会存在 等问题,要克服这个问题,需要更加复杂的基因 程,才能使 猪嵌合肾脏适合移植给 类。【 三 4 质量检测· 物学 第 6 (共 6 )】 LY学 科 ( 北 京 )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生物答案.pdf 生物试题.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