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3张PPT)作者: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作者介绍魏巍(1920—2008), 作家、诗人。本名魏鸿杰,河南郑州人。1942年,创作长诗《黎明的风景》。1950年底,奔赴朝鲜前线,和志愿军战士一起生活、战斗。回国后发表了一批文艺通讯。1951年4月11日,《人民日报》刊登魏巍的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在全国引起了广泛反响。1978年,创作完成抗美援朝题材长篇小说《东方》,并因此获1982年首届茅盾文学奖。本文选自《谁是最可爱的人》(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略有改动。本文是一篇影响很大、传诵很广的优秀通讯,写的是抗美援朝战争最艰苦阶段,志愿军战士英勇反击美国侵略军的英雄事迹。本文最先于1951年4月11日在《人民日报》刊登。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10月25日揭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争序幕。作者魏巍到前沿阵地上进行采访。在前线的经历,他终生难忘。从朝鲜回来后,前方将士那不怕死英雄气概强烈地震撼着他,他急切地想让祖国人民了解自己的儿女是多么英勇、多么顽强,于是他根据采访内容,整理写作了这篇通讯。背景介绍题目解读“谁是最可爱的人”运用了反问的句式,发人深思,重在表现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主题——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从而热情地讴歌了这场伟大的斗争。坚韧淳朴谦逊军隅里覆灭掐住摁倒迸裂掰断什物聚歼过瘾rènchúnxùnyúfùqiāènbèngjiānyǐnshí豁亮犁耙bāipáhuò认识字音放纵隐隐约约坚韧谦逊汹涌奋不顾身永垂不朽看起来或听起来不很清楚,感觉不很明显。坚固有韧性。谦虚恭谨。(水)猛烈地向上涌或向前翻滚。纵容,不加约束。勇往直前,不顾生命。(姓名、事迹、精神等)永远流传,不磨灭。解释词语一、回望历史背景链接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入侵朝鲜,并轰炸中国丹东地区,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安全。1951年7月10日朝鲜停战谈判在开城举行,抗美援朝战争进入第二阶段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抗美援朝战争01与一线官兵朝夕相处,写下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作者02二、铭记英雄感人心者先乎情,动人情者先乎行!1.说出最感动你的地方?跳读松骨峰战斗火中救小孩防空洞谈话①②③“可爱”之文“可爱”之人。(批注:就文章内容、结构、写法、语言特点加上评语或圈点勾划,写下感想)“可爱”之情。“可爱”之处。注读品寻2.自读松骨峰战斗(5分钟)品读(这时候,勇士们是仍然不会后退的呀)他们把枪一摔,向敌人扑去,身上、帽子上呼呼地冒着火苗,把敌人抱住,让身上的火也把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 。没有子弹了怎么打?动作描写出了志愿军战士的舍生忘死,奋不顾身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身上火势大。真勇敢“可爱”之文。“可爱”之人。“可爱”之情。“可爱”之处。注读品寻2.自读松骨峰战斗(5分钟)品读走进历史“可爱”之文寻注“可爱”之处品“可爱”之人读“可爱”之情3.合作学习火中救人、防空洞谈话品读“可爱”之文寻注“可爱”之处品“可爱”之人读“可爱”之情3.合作学习火中救人、防空洞谈话品读“用最能代表一般的典型例子,来说明本质的东西,给人的印象是清楚明白的,也会是突出的”—— 魏巍4.为什么选择这三个事例?典型事例4.为什么选择这三个事例?防空洞谈话火中救小孩松骨峰战斗①②③松骨峰战斗复述故事把记叙要素讲清楚(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二次战役时,我志愿军部队为切断军隅里敌人的逃路,赶到书堂站,在松骨峰与敌人展开壮烈的搏斗。虽牺牲惨重,却终为主力部队赢得时间,聚歼了敌人。三、英雄从未走远,精神薪火相传当我_____的时候,我是幸福的。说出你的幸福01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三、英雄从未走远,精神薪火相传可爱之人可爱之人可爱之人①发现并致敬最可爱的人。②思考并成为最可爱的人。课后延伸02铭记历史,发扬精神70年来,我们始终没有忘记老一辈革命家为维护国际正义、捍卫世界和平、保卫新生共和国所建立的不朽功勋,始终没有忘记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当年作出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重大决策的深远意义。70年来,我们始终没有忘记谱写了气壮山河英雄赞歌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以及所有为这场战争胜利作出贡献的人们。70年来,我们始终没有忘记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牺牲的烈士们。19万7千多名英雄儿女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和平献出了宝贵生命。——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铭记历史,发扬精神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请你谈一谈,读完这篇课文,走进这段历史,你得到了哪些感悟,学会了哪些道理。铭记历史,发扬精神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我们都要砥砺不畏强暴、反抗强权的民族风骨。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我们都要汇聚万众一心、勠力同心的民族力量。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我们都要锻造舍生忘死、向死而生的民族血性。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我们都要激发守正创新、奋勇向前的民族智慧。【初中语文匠 出品】【初中语文匠 出品】英雄赞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