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说明文专题复习——说明语言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中考说明文专题复习——说明语言 课件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2025中考】说明文专题复习
说明文语言
目录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知识梳理
实践演练
第一章节
第三章节
第二章节
第四章节
知识梳理
第一章节
(1)文中加点的词 “××” 能否删掉?
(2)第 × 段中加点词语 “××” 能否换成 “××”?请说明理由。
(3)请分析第 × 段中加点词 “××” 的表达效果。
(4)加点字词有何作用?
常见设问方式
通过加点词分析说明文语言特点
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说明文的
语言特点
准确
严谨性
生动性
限定时间:到那时、当时、刚刚、迄今、目前、自古以来
限定数量:之一、有余、很少、极少数、绝大部分
限定程度:极其、比较、最、尤其、更、稍微
限定范围:整个、都、全、仅仅、只
限定频率:常常、往往、有时、一般、屡次、偶尔
表推测或估计:大概、大约、可能、左右、也许、至少
修辞手法的使用:增加了生动性、形象性
多种表达方式的使用:描写,使被说明的对象栩栩如生;
议论,令人深思,给人启发。
描述性形容词的使用: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说明方法的使用:打比方、摹状貌等
方法指导
第二章节
第一步:表明态度(不能去掉)
第二步:定性+释词意+释句意
第三步:如果去掉+去掉后的句意
第四步:这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
性、科学性、严谨性。
答题方法指导(1):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答题方法指导(1):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教材典例1:下列标红色的字能否去掉,为什么?
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第一步:表明态度(不能去掉)
一般情况下都是不能去掉
第二步:定性+释词意+释句意
定性:表时间限制的词
释词意:在那时可以当作是
释句意:赵州桥在那时可以当作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答题方法指导(1):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教材典例1:下列标红色的字能否去掉,为什么?
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第三步:如果去掉+去掉后的句意
如果去掉,就成了赵州桥在任何时候都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第四步:这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
确性、科学性、严谨性。
答题方法指导(1):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教材典例2:下列标红色的词在句中有何作用?
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第一步:表明态度(不能去掉)
这道题没问能否删去,则忽略
第二步:定性+释词意+释句意
定性:表程度限制的词语
释词意:差不多
释句意:我国的石拱桥差不多到处都有,也会存在没有石拱桥的地方的可能。
答题方法指导(1):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教材典例2:下列标红色的词在句中有何作用?
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第三步:如果去掉+去掉后的句意
如果去掉,就成了我国的石拱桥到处都有。
第四步:这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
确性、科学性、严谨性。
答题方法指导(1):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教材典例3:赏析下列句子的语言特点。
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
第一步:表明态度(不能去掉)
这道题没问能否删去,则忽略
第二步:定性+释词意+释句意
定性:表估计推测的词语
释词意:上下
释句意:这座桥大概修建于公元605年。
答题方法指导(1):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教材典例3:赏析下列句子的语言特点。
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
第三步:如果去掉+去掉后的句意
如果去掉,就成了这座桥肯定修建于公元605年。
第四步:这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
确性、科学性、严谨性。
第一步:选择分析角度
(修辞、表达方式、描述性形容词、说明方法)
第二步:结合内容具体分析
第三步: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答题方法指导(2):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答题方法指导(2):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典例4:分析下列标红色的词语的表达效果。
笑,不正是一种保持青春的美容操吗?
第一步:选择分析角度
第二步:结合内容具体分析
第三步: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美容操”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笑比作美容操,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笑对于保持青春的重大作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答题方法指导(2):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典例5:分析下列标红色的词语的表达效果?
燕子是鸟类家族中的“游牧民族”。每当秋天来临,他们就成群的飞向南方;到第二年春暖花开,又飞回原来生活过的地方。
第一步:选择分析角度
第二步:结合内容具体分析
第三步: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游牧民族”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手法,将燕子比作游牧民族,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燕子南北迁徙的习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实践演练
第三章节
真题实践演练
(2024·山东烟台)
《冬眠,动物御寒的“超能力”》
⑦2020年12月,西班牙、希腊学术研究团队在《人类学》期刊发表研究结果,他们在43万年前的人类骨骸中,找到了人类冬眠的证据,经断层扫描与显微镜观察,这些骨头与冬眠动物的骨头有相似的病变和损伤,也就是说,远古人类可能也是用冬眠的方式来度过寒冬的。尽管这个说法听起来如同科幻小说,但科学家认为,这种现象极有可能是事实。远古人类是有冬眠的能力的,只不过后来自然环境变好,人类应对极端气候能力增强,不再需要通过冬眠这种方式过冬了,这个能力也就退化了。
结合语境,分析文中加红色词的表达效果。
第一步:表明态度
这道题没问能否删去,则忽略
第二步:定性+释词意
+释句意
“极”表程度,“有可能”表估计,指的是有很大程度的可能性,但不是一定的。说明了远古人类可能也是用冬眠的方式来度过寒冬这一说法,科学家认为有很大程度上是事实,但不一定绝对是事实。
真题实践演练
(2024·山东烟台)
《冬眠,动物御寒的“超能力”》
⑦2020年12月,西班牙、希腊学术研究团队在《人类学》期刊发表研究结果,他们在43万年前的人类骨骸中,找到了人类冬眠的证据,经断层扫描与显微镜观察,这些骨头与冬眠动物的骨头有相似的病变和损伤,也就是说,远古人类可能也是用冬眠的方式来度过寒冬的。尽管这个说法听起来如同科幻小说,但科学家认为,这种现象极有可能是事实。远古人类是有冬眠的能力的,只不过后来自然环境变好,人类应对极端气候能力增强,不再需要通过冬眠这种方式过冬了,这个能力也就退化了。
结合语境,分析文中加红色词的表达效果。
第三步:如果去掉+去掉后的句意
如果去掉后就说明科学家认为远古人类用冬眠的方式来度过寒冬一定是事实。
第四步:这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严谨性。
真题实践演练
(2024·黑龙江)
《四季星空为何不同》
③群星之所以看起来东升西落,是由于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除了自转,地球还在围绕着太阳进行公转,一年要走过约9.4亿公里的路程。这么长路程的跋涉,这样的时间流动,就好比从赤道前往两极,一路上的“风景”当然会千变万化——这也是一年四季星空各不相同的原因。
第③段加红色词语“约”能否删去,为什么?
第一步:表明态度
不能删去
第二步:定性+释词意
+释句意
“约”表估计的词语,是大概、大约的意思。说明了地球围绕太阳进行公转,一年要走过的路程大概有9.4亿公里,并非精确数据。
真题实践演练
(2024·黑龙江)
《四季星空为何不同》
③群星之所以看起来东升西落,是由于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除了自转,地球还在围绕着太阳进行公转,一年要走过约9.4亿公里的路程。这么长路程的跋涉,这样的时间流动,就好比从赤道前往两极,一路上的“风景”当然会千变万化——这也是一年四季星空各不相同的原因。
第③段加红色词语“约”能否删去,为什么?
第三步:如果去掉+去掉后的句意
倘若去掉,就变成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路程是精确的9.4亿公里。
第四步:这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严谨性
真题巩固
第四章节
2024年中考真题巩固提升
请完成《说明文复习专题:2024年全国各地中考真题汇编》以下练习:
(一)(2024·青海西宁·中考真题)2题
(三)《不幸“背锅”的水稻——稻田甲烷的真正制造者》2题
(四)《“钢铁巨龙——中国盾构机”有啥硬实力》2题
(九)《拥抱5G—A商用时代》3题
(十三)《恐龙无处不有》4题
(十六)《苏州园林》2题
2024年中考真题巩固提升
(一)(2024·青海西宁·中考真题)2题
结合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
笔者粗略地归纳了一下,在《红楼梦》一书中出现的灯彩、灯式不下几十种。
“粗略”是大略,不精确的意思,表估计。说明作者只是大概进行了归纳,并没有精确地统计出《红楼梦》中灯彩、灯式种类的具体数量。“粗略”一词体现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
2024年中考真题巩固提升
(三)《不幸“背锅”的水稻——稻田甲烷的真正制造者》2题
请结合文中画线语句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运用拟人手法,将褐藻不属于植物这一知识说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增强说明语言的可读性。
2024年中考真题巩固提升
(四)《“钢铁巨龙——中国盾构机”有啥硬实力》2题
文中画线处内容可用“几百头大象重”说明吗?请说说理由。
不能。“数千吨”给了一个具体的范围,使用了合适的计量单位“吨”,能让人直观感受到一台盾构机的重量,如果换成“几百头大象”,虽然采用了类比的方式,形象生动,但是缺乏准确性,原文更能表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所以不能用“几百头大象重”说明。
2024年中考真题巩固提升
(九)《拥抱5G—A商用时代》3题
本文第⑤自然段加点的“近”字能否删去?为什么?
不能删去。“近”表示“接近,将近”。准确地说明了《面向2030及未来发展的框架和总体目标建议书》中涉及的关键技术,与5G—A当前研究的标准有接近70%的重叠。删去了就变成了“有70%的重叠”,与事实不符。“近”字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024年中考真题巩固提升
(十三)《恐龙无处不有》4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若删掉,对语意表达效果影响最小的一项是
A.“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
B.早期恐龙在那时已经开始出现,并且有机会分散到泛大陆的各个地方。
C.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
D.大约经历了一亿年,气候逐渐变冷,植物慢慢越来越稀少,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大量减少。
A. “几乎” 在这句话中表示接近、差不多的意思,说明 “板块构造” 理论为地质界非常多但并非是全部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果删去 “几乎”,就变成 “板块构造” 理论为地质界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这与实际情况不符,过于绝对。“几乎” 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B.“有机会” 在句中表示一种可能性,说明早期恐龙只是存在分散到泛大陆各个地方的可能性,但不是必然会分散到各个地方。如果删去 “有机会”,就变成早期恐龙一定分散到了泛大陆的各个地方,表述过于绝对,与实际情况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C. “所有的” 强调了板块运动时将全部大陆汇聚在一起,突出了汇聚的完整性和广泛性。如果删去 “所有的”,就不能准确地表达出这种汇聚的全面性,可能会让人误以为只是部分大陆汇聚,从而使读者对 “泛大陆” 的形成产生错误的理解。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D. 删去“慢慢”后,句子依然能表达出气候变冷、植物稀少、动物种类和数量减少这一总体趋势,对语意表达效果影响最小;故选D。
2024年中考真题巩固提升
(十六)《苏州园林》2题
叶圣陶先生写作力求妥帖和完美。第①段“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一句中“标本”不能替换成“典范”,为什么?
“标本”指在同一类事物中可以作为代表的事物,这里是样本的意思。而“典范”指的是可以作为学习、仿效标准的人或事物,具有突出的、集各种优点于一身的意思。作者在第①段强调的是苏州园林对我国各地、各风格流派的园林都有影响,因此它是我国园林最具普遍性的代表者,所以使用“标本”一词更准确。“标本”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